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勞動與技術;探究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7-0204-02
一、前言
教育的作用不僅在于對于構建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還在于對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動腦思考與探究性能力的培養。而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于教育的要求也相應有了提高。小學是國家教育的基礎,也是所有學生一生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動手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發現問題的敏感度。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試驗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得到自身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探究性能力,已經成為了一個相當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
二、勞動與技術課程
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的騰飛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而科學技術領域的突飛猛進更是讓知識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學習已經成為了每一個人的必備生存素質。在此背景下,教育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未來發展潛力的關鍵領域,應緊跟時代步伐,主動調整與創新,不斷適應與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而勞動與技術課程作為一項操作性強、應用能力要求高的科目。對于學生的勞動習慣的培養與勞動品質的熏陶,有著重要作用。在社會化大環境內,對于學生技術性操作動手能力的關注,不僅對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有著關鍵意義。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對于小學生的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教學上來說,不僅要立足于勞動本身,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重要品質,同時還要立足于開發學生智力,通過動手來促進動腦,借由動腦來拓展學生探究性思維的發展范圍。同時培養學生對于小型實驗項目的興趣與愛好,讓學生在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中,增強其求知欲,擴大其好奇心,發展其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讓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會動腦,善于動腦,從而提高學生探究與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如何做好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中的探究性學習教學
1.教學創新。一切的教學創新都是立足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于一個人的學習促進力是無窮的,在學習與實踐中,一個有興趣的學生看到的都是快樂,而一個沒有興趣的學生只會覺得負擔繁重。基于此,教師應把握好教學創新的最終目的,對小學生天性好奇的本性加以引導,正確地帶領學生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把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東西與課本知識結合起來,重趣味性,重實用性,讓學生感受到熟悉又新奇,好玩又奧秘無窮,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手欲望。為了達到良好的創新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教學模式的靈活化。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接,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在進行“如何制作植物標本”這一教學內容的講解時,教師拿出各種各樣的葉子,展示給學生看,提出問題:這么美麗的葉子,很容易腐爛,怎么樣才能使它們能夠永久得保存呢?對于這類發散性思維,教師應注重以褒揚為主,重視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并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擴寬學生思維廣度的同時,讓課本內容從學生自己的腦子里想出來、說出來、做出來。課前我們搜集了很多植物,請大家觀察一下:它們是什么樣的?我們可以把它們制作成植物標本。請大家想一想:制作植物標本有什么用呢?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深度,也擺脫了傳統教學下以課本為綱的機械式灌輸。也只有良好的教學創新,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擺脫思維桎梏,發散思維,進而形成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2.教學評價。一門課程以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評價,就決定了其教學的主體方向與教學重點的劃分。基于此,對于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要進行教學評價上的探究化。也就是說,要以對學生的積極評價為主,以鼓勵和褒揚為主,讓學生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內心感悟,才是教學真正的目的所在。所以,在教學中不應片面就學生的動手結果進行評價,而應對學生整個過程進行跟蹤與觀察,再來進行評價。當然,對于操作能力強的學生,做出了優秀成果的學生也應進行贊賞。但總的來說,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教學評價應把學生動手與動腦所得的經驗同時進行關注,不能失之于片面。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積極學習的教學氛圍,也才能夠讓不同性格與水平的學生在操作中得到各自積極的評價。
3.教學方法。教學中可能通過進行教學情境設計來進行教學方法的豐富。在這一內容上,要以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發育情況來進行課堂設計。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者,應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一個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探究興趣,提高學生動手欲望。如在進行《制作風箏》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和大家講風箏又叫紙鷂,是我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品,也是我國古老的民間玩具,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制作和放飛風箏,是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春季戶外體育活動,也是一項運用數學、物理、美工等知識進行動手、動腦的科技活動。紙片風箏的制作,分兩節課來講,學生較快掌握了紙片風箏的折疊方法,順利做成了漂亮的風箏,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放飛的快樂。在風箏制作上,用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削竹篾,削竹篾能手腦并用,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繁重的準備工作。為防備學生受傷,我還準備了創可貼備用。
另外,在進行《彩帶編制》的教學時,教師也應脫離傳統教學的桎梏,讓學生進行自行想象。在進行基本材料的操作教授后,教會學生相應的制作注意事項,保證學生的安全之后,就可以放由學生進行創作。結果學生給的作品原料各式各樣:藤、竹、紙、塑料、鐵、草芒、木片、毛等等。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筆者還進行了一次海選,讓學生之間進行投票,評出公認的最佳作品,學生們的審美與關注點也不同,整節課就在歡聲笑語中完成。在最后,還為孩子們的作品進行拍照,不僅增強了儀式感,也讓學生感覺到更深意義上的成就感,也就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與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在此目的下,教學過程中,要把提高學生科學認知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兩方面作為教學的主體任務來抓。把教學創新與教學方法的豐富作為一項日常教學任務來做,把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把書本與課外活動聯系起來,把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課堂延伸出去,讓學生在實踐學會觀察、發現、分析、理解、動手、探究,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為培養具有探究性思維的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倪東,倪靜川.在“勞動”中播下“美”的種子——試論小學勞技教育中的審美熏陶[J].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2009,(4).
一、素質教育發展及現狀
應試教育一味地追求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并將其作為評價教師優劣、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其弊端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斷顯現,已經不再適應時展的要求。從1994年6月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要在局部地區進行素質教育試驗開始,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素質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教育形式,它不僅重視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還注重對受教育能力的培養、關注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1999年召開了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和靈魂。由此,素質教育進入全面實施的新階段。
進入新世紀,素質教育經過多年發展成果顯著,但是在德育方面有所缺失,特別是在德育中的勞動教育方面,仍然是實施素質教育以來的一塊短板。勞動教育是指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崇尚勞動精神,熱愛勞動,自覺自愿參加勞動活動,是德育的內容之一。勞動教育是聯通教育世界與生活世界、職業世界、新興創客世界等的重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在要求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不斷地完善勞動教育,補齊短板,充分發揮德育在素質教育進程中的積極作用。
二、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勞動教育詮釋了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是提升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當今社會物質資料極大豐富,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享受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勞動教育在教育活動中逐步被淡化,出現勞動意識缺乏、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素質教育得不到更好的實施。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獨特地位,使得老師對孩子細心呵護甚至溺愛,獨生子女很難真正接觸到勞動活動,大多數勞動教育流于形式。素質教育的本質意義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獲得智商和情商的全面提升。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是智力發展的豐富源泉,勞動可以使大腦得到協調發展,勞動教育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在勞動活動中,互相幫助團隊合作的意識將貫穿始終,學生之間的友情將會加深,處理情感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勞動教育豐富了素質教育的本質靈魂,是提升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勞動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人們通過勞動不斷地創造著先進文明成果。勞動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實現德育的作用。勞動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學生在參與勞動活動的同時也在養成個人的品格和持之以恒的品質。在身體力行的勞動中懂得勞動光榮,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感恩為了自己健康成長而不斷辛勤勞動的父母和老師。勞動教育的不斷完善不僅保證了素質教育的正常進行,而且為素質教育取得預期的效果提供了重要保證。
三、加強勞動教育對素質教育的提升
(一)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勞動教育在培養青少年的獨立生活能力,勤儉樸實的生活作風,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有著其他各育不能替代的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是學生端正勞動態度和養成勞動習慣的基礎,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積極引導學生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提升綜合素質。
(二)大力弘揚勞動精神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人們充分感受勞動光榮的日子,是體味勞動的價值和意義的日子,更是一個有效實施勞動教育的日子。國家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表彰,是我國重視勞動、鼓勵勞動的重要體現,這不僅突出了勞動的教育地位和作用,而且對全面推進勞動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積極鼓勵參與勞動
近幾年來,不少學校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所忽視,學生不熱愛勞動,勞動技能低、勞動知識少、生活自理能力差、鄙視勞動人民等現象比較普遍,這種狀況對于未來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十分必要。
一、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是少年兒童養成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勞動教育,能使學生樹立勞動創造一切的觀點,懂得勞動光榮、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勞動創造,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能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我校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通過開展“爭創愛勞動的小金星”和“媽媽的小幫手”活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如打掃街道,種植花樹,綠化校園,幫助烈軍屬、五保戶老人干活;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性勞動,如整理床鋪、洗衣、掃地、生爐子、做飯、洗碗筷等。他們在這些勞動中,樹立了勞動觀念和為別人服務的思想,同時在勞動中不斷克服困難,也有利于形成堅強的意志,也使他們養成了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勇敢誠實的良好美德。許多家長高興地說,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孩子顯得懂事多了,學會了不少本領。有些班主任也反映,在班里主動為集體做好事的多了,愛護公共財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多了。從這些實事看來,對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不但使小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嬌氣、不懶惰,還可以增強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對家庭對社會的義務感和主人翁精神。
二、勞動教育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勞動在智力發展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們的手指尖上。”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段話。這段話形象說明了勞動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雙手靈巧的孩子,熱愛勞動的孩子,思維一般都清晰敏捷、喜歡鉆研。由此看來,勞動不僅能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且能促進勞動者肌體發育、品質和意志的形成和知識的增長。在勞動時,由于中樞神經處于積極的狀態,非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勞動還可以豐富知識,發展智力。在勞動過程中,兒童學習正確的思考問題,這有利于逐步提高他們處理問題的靈活性。通過勞動,最容易形成正確的事物表象,在正確表象的基礎上,就能形成正確的概論,進而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例如,兒童在勞動中,必然要通過眼看手摸,實際地感受到形狀、重量、硬度、光澤、光度、溫度和其他的物體特性,這就為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校對五年級兩個班進行了對比實驗。在五年級一班,讓他們從身邊的自我服務勞動做起,進行勞動技能的訓練和勞動習慣的培養,在校內開設了勞動課,在家中實行家務勞動卡片制度,教師和家長配合起來有計劃地列出了勞動教育的內容,并經常通過“勤巧手”比賽激發少年兒童的勞動熱情,勞動成了這個班常年堅持的活動之一。在這種具有獨特性的活動中五年級一班的學生不僅勞動態度、勞動能力和習慣方面明顯優于五年級二班,智力水平也明顯高于二班。在作文中,一班學生寫作的用字、用詞量明顯地比二班學生平均數高,而且內容充實、具體,文章的思路開闊,顯得有深度,富有生活情趣。在鎮組織的統一測評中,一班各科成績好于二班。在“第二課堂”成果展覽中,一班學生的科技手工制作成果比二班豐富得多。這些事實充分說明手指動作的每一進展都與大腦發育程度息息相關,盡早地讓學生做一些手的復雜活動,抓好勞動教育,有利于發展少年兒童的智力。
三、勞動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組織他們去參加一定的勞動,在不同的勞動中,使身體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鍛煉,增強肌體各器官的功能,使肌肉、筋骨得到鍛煉,從而提高學生對疾病的抵抗力,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在開展勞動教育中,我校有意識地安排那些體質較弱、平常不愛活動的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鍛煉,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他們的身體逐漸強壯起來,有的成了優秀運動員,同時也開發了他們的智力,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事實說明,勞動教育能促進小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四、勞動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沒有必要的勞動教育,學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這是教育的一條基本規律。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并竭力做好這一工作。
勞動課是新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根據我校實際,我們充分整合各種活動,挖掘學校潛力,利用學校資源,將活動課程化,進一步挖掘并開設了校內和校外勞動基地,校內每個班級認領自己的綠化區,校外在學校周邊的果園設置勞動實踐基地,學生定期開展到實踐基地勞動的活動,體會勞動的喜悅,為學生豐富的勞動課程打下基礎。
一、在果文化課程基礎上,深入挖掘,開設特色綜合實踐勞動課程,學校在校園內設置班級勞動區域,校外設置勞動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經歷,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二、學校開設了根雕、泥塑、十字繡等相關社團,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
“居家小小設計師”、“變廢為寶小制作”、“ 心靈手巧我在行”等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利用各種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紙張、布塊、針線、盒子、一次性水杯這些小物件經過巧手后發生的神奇變化,培養了觀察力、想象力、創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務、入廚做飯、植物養殖、玩轉游戲、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活動主題“ 家務小達人”、 “垃圾分類我在行”,低年級小主題“疊衣服”、“每天早早起床疊被子”、“整理我的房間”等等,讓家里干凈整潔;“護綠小衛士”讓綠色凈化心靈;“我是廚房小幫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讓一粥一飯表達對家人的愛;“一起來做老游戲”讓親情洋溢;“做時間的小主人”、“體育鍛煉我最棒”讓身體更健康。
三、實驗探究篇
“生活中的圖形”、“趣味小實驗”、“我是小小科學家”活動中,學生們在科學實驗中學會思考,培養了動手能力,激發了創造力,認識到科學就在身邊。
在進行學校勞動教育同時在家也積極開發勞動課程,開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為父母端杯水的活動,體會父母的艱辛,同時也讓孩子學會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為學生教育互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雖然,勞動教育課程開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學生的知識面變廣,成效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勞動課并不總是有效的發揮其作用,甚至,適得其反成為師生的負擔。而這一點在農村體現的尤為明顯。
一方面農村學校條件較差,資金不足,軟硬件設施缺乏,甚至沒有專業的勞動課教師,學生有效開展勞動課成為空談。而且現階段學校開設的勞動課多是“花式”勞動課,實效性和實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達到預期狀態。
另一方面,在多數家長的認知里只有文化課成績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勞動方面現在的孩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尤其是農村從學校,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就行,干什么活。”農村家長觀念滯后,認為孩子不用學習也能夠種地、做小買賣,上學就是為了考學,為了跳出農門。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針對這樣的狀態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推動此項工作的進行。首先,學校解決勞動課教學資源的配備,根據文件要求配齊配齊全物資,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協調教師,在現有的基礎上挖潛,拿出經費和時間來,讓老師走出去學習相關的勞動教學方法、理念。解決教的問題。其次,做好全體教師的宣傳推進工作,讓全體教干教師在思想上統一認識,真正從根源上接受勞動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從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把勞動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影響孩子,讓他們建立起最基本的勞動觀念。從而解決想不想的問題。三是召開家長會,進行家校溝通,提高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要停留在舊觀念上,勞動是每個健康的人必備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也讓家長認識到,勞動并不是之前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需要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更高層面。解決家長認不認可的問題。通過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全方位的推進,保證勞動教育在學生、家長層面全面開花結果。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持保障。
對于鄉鎮學校中,勞動的資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勞動資源課程的開發與配置上。
以我們鄉鎮為例,學校處在全國聞名的紅富士之鄉,學校周邊勞動資源配置完善,學校利用校園的空地開發出適合本地風土人情的果勞動課程。學校建立自己的果園,讓孩子們經歷蘋果成長的過程點粉-疏果-套袋-摘帶-采摘等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及能體會到勞動的不易,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同時也能夠體會父母勞作時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讓孩子走出去,經歷勞動的艱辛,同時體會勞動的樂趣。
勞動教育不單單是學校教育,正式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獲卻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學生的勞動教育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議家長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和空間: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參與家務勞動;給孩子一定的物質基礎,自主勞動;給孩子良好的空間,享受勞動;給孩子一個方法,學會勞動;給孩子一些要求,堅持如一;給孩子一個規則,體味勞動。
經歷了勞動教育,學生在照顧果樹、照顧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的急積極性有所提高。學校舉行的感恩父母活動在同期進行,在活動中許多的孩子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長也反應孩子回家與父母的話題也多了,能夠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也融洽了許多。
我們都已經意識到勞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對于鄉鎮學校,勞動為所有孩子的明天,勞動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讓我們攜手共進,讓勞動教育真正融入我們的學習生活。
綜上,我校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以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的開展,與學生同在共行,幫助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品德修養,增長技能、增強綜合素質。進一步打造高效的勞動教育課堂。
一、 勞動有益于思維發展
這種教育信念的形成源自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歷中的長期觀察。他發現“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明的,好鉆研的智慧”。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許不是因為智力原因,而在于他們看不見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依存性),而復雜的創造性的勞動,可以將其中的環節、步驟、操作之間的依存性展示在兒童面前,有助于兒童注意力的集中與思維活動的激發。蘇霍姆林斯基在勞動教育方面突出貢獻之一,是他發現了兒童思維生長與勞動教育之間具有相互建構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勞動,并非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而且他認為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對學生有害。“缺乏動腦的勞動,也跟隨便讓人去搞一點什么體力勞動(以免他無所事事)一樣,都是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很有害的。我在十年期間對140名學生(從7歲到17歲)的智力發展和智力生活進行了觀察,這些學生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的原因而不得不每年花幾個月時間去從事不需要任何技能的、單調而沉重的體力勞動的。這種缺乏動腦的勞動的情況,在青年人的整個智力面貌上留下了痕跡。”“我想,有些思維品質是只有在雙手從事精巧勞動的條件下才能發展的。”在他看來,“思維的本源和刺激就是讓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聯系。”因此,他提出利用設計和裝配各種裝置、機械和儀器的勞動,促進兒童發展那些用來發現因果聯系、機能聯系、時間聯系的思維能力,使兒童思維處在不停地運動與持續地探索中。在這種勞動中“信號多次地由手傳到腦,又由腦傳到手;腦教會了手,手也發展和教了腦”,精細化的勞動操作,從神經生物學意義上與“習得”的心理機制等方面不斷促進兒童的思維走向細致化。為了進一步提升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水平,促使兒童的“思維裝備”從“單核”升級為“雙核”,他強烈推薦我們“教給兒童用左右手都會工作”,并且欣喜地告訴我們,那些學會了用雙手工作孩子的典型特點就是“不斷產生新的構思和具有發明創造精神”。
非常可貴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并不是神經生物學家,但他通過長期的經驗觀察,準確地發現了復雜勞動在智力訓練之間的交互關系,并且像一個系統工程師那樣,規劃出一個全面鍛煉思維能力的勞動教育體系。
二、勞動豐富完善學生的精神生活
“勞動從童年起就進入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成了他們的理想,喚起了他們的最深刻的歡樂感――發現世界、進行創造的歡樂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并沒有停滯在思維/智慧的層面上,而是跨進了精神領域。帕夫雷什中學那些小小“設計者、育種者、電工和無線電工”們,在各種各樣的創造性勞動中,檢驗著各種設想和猜測,而從中獲得的發現,“能給人以人格尊嚴的內心感受”,個體的價值在一次次發現中得到切身的體驗。那些經歷著構思、設計、檢驗、修改過程、充滿失敗挫折甚至艱苦的勞動,則“考驗著人的性格,鍛煉著人的意志”,“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堅持精神、意志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遇到挫折不氣餒的精神”。那些對勞動缺乏興趣的學生,在輔導員的努力下,勞動激情被喚醒,產生了為自己所做到的事的自豪感。那些迷戀上勞動的學生,在愛上一樣東西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精神,特意安排所有的小組都按照自己的獨立性原則進行活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我們努力使每一個少年學生都成為勞動者、思考者、探索者,使他們在有趣的、令人鼓舞的創造活動中來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各種各樣的勞動角落點燃起關于未來的幻想的火花。
“我們的光榮的、艱難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標,就是在每一個人面前揭示勞動的偉大,努力把每一個人培養成勞動的創造者、詩人和藝術家。”
蘇霍姆林斯基清醒地認識到:“緊張的體力勞動從來就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實現既定意圖的手段。”這個既定意圖,就是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勞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兒童思想品德、智力智慧、審美能力(或創造美)的能力等素質的全面提高。舉例來說,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孩子們從創新勞動中獲得的感悟,竟然能夠從學生的角度,用馬克思與但丁的話語寫下這樣的反思:“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在學業方面,豐富的勞動教育并沒有讓學生的成績下滑,相反,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框架中,勞動教育開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點綴,也不是用來調節令人疲倦的課程學習的手段,更不是做做手工那么簡單,它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們的品德、智力、身體、心理的沃土中,并以反哺方式滋養著孩子們的靈魂,涵養著孩子們的智慧,促進著孩子們身心的和諧。
為貫徹落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少工委轉發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意見的通知》(x教思〔2017〕x號)精神和我市創建“xx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的工作部署,切實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練學生意志品質,
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現就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綜合教育實踐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充分認識開展綜合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中小學生綜合教育實踐活動,不是簡單的課堂教學活動,而是對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的有效融入。各地各學校要深刻認識中小學生參加綜合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中強化、在家庭中硬化、在
社會中深化,讓廣大中小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參加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機會,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二、足額落實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時間
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市直屬各學校要根據《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少工委轉發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每學年組織相對固定的年級段學生,集中一段學生(小學1-3天、初中3-5天)到學生綜合實
踐基地開展學工、學農、生命安全教育、節能環保教育等專題教育活動”的要求,安排社會實踐活動教學計劃,將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三、切實做好綜合教育實踐活動安全工作
在開展勞動教育特別是校外勞動時,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度的勞動時間和強度,重視勞動前的安全教育,做好勞動保護,做到周密計劃、組織到位,將學生的安全貫穿到每一細節。要認真檢查活動場地
、宿舍、食堂等,排除安全隱患,做到慎之又慎,確保零安全事故。
四、不斷完善綜合教育實踐活動督導評價體系
學生到綜合實踐基地參加教育,已列入推進教育現代化市、縣(市、區)指標體系中,是創建“xx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重要指標。各地各學校要建立學生社會實踐評價制度,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的情況記
入素質評價檔案,并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關鍵詞:教育 孩子 學會勞動
勞動創造世界,這是人們早已認識的一個真理。因此,在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教孩子學會勞動,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應成為我們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但是,一個時期以來,不少學校嚴重忽視勞動教育的狀況,卻不能不令人憂慮。
首先,一些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缺少正確的認識。在一些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少甚至沒有進行“勞動光榮”“勞動創造世界”這類常識的教育,國家教委早已列入中小學教學計劃的小學勞動課、中學勞動技術課,在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按照有關要求認真開設,有些學校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參觀一下,或者“春游”“秋游”一番,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一些學校雖然在課表上也標明了這些課程,但僅僅是為了應付各種檢查的虛設課程,實際上有的改成上文化課,有的則變成了學生完成各種繁重作業的自習課。
其次,由于一些學校忽視勞動教育,再加上家庭教育和社會傳媒的錯誤導向,致使一些學生在思想認識上鄙視勞動和普通勞動者的觀念日益蔓延。很多調查已經表明,中小學生中立志要當工人、農民的人數只占很小的比例,而大多數人一心要成名成家,卻不愿意從事一些臟活累活,不甘當一名普通勞動者。
正是因為一部分中小學生缺少勞動鍛煉的機會,他們不僅在品德意志上表現出許多弱點和缺陷,而且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一旦走上社會以后,他們面對各種各樣的現實生活,往往因為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技能準備而一時無所適從,難以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為了扭轉這種狀況,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摒棄教育觀念中一些錯誤和陳舊的東西,充分認識在學校進行勞動教育的重大和深遠意義,當前特別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強對學生進行做普通勞動者的教育。
馬克思曾經說過:“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起結合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因此,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把教育過程與生產勞動實踐結合起來,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接觸工農群眾,了解實際生活,培養勞動者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質,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些道理本來應當為大家所接受和在實際工作中得以貫徹。但是,由于教育指導思想的不端正,特別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全面應付考試”“一切為了升學”成為了少數學校的工作中心,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就成為了可有可無以至被遺忘的事情,因此也就出現了前面提到的一些違反教育規律的現象。
要解決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明確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和目的。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果我們的教育過程與生產勞動實踐相脫離,我們的年輕一代就無法了解理想社會的建立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勞動,就不可能具備戰勝未來生活上各種困難的意志和品格,就難以肩負起繼往開來的歷史重任。同志當年要自己剛從蘇聯學習歸來的兒子自帶糧食和種子到農村去參加勞動,其目的就是要孩子補上生產勞動這一課。我們也必須以對祖國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教孩子逐步學會勞動。
我們還應當看到,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足2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可能個個上大學,不可能全部去做輕松的技術工作,而必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走向社會去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如果我們的學校不能培養學生從事這種勞動所具有的思想、身體和技能,大家都不屑于或不能夠從事體力勞動,我們的國家將怎么可能進步與發展呢?所以,從我們的國情出發,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而當前加強進行做普通勞動者的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要教孩子學會勞動,除了思想認識的端正和重視之外,我們一定要使有關方面的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必須把勞動技術課和勞動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足夠的課時,創造必要的條件,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開設勞動課、勞動技術課的情況要進行認真的了解、調查,并及時提出改進、完善的意見,以保證學校進行勞動教育的這條主渠道的作用整整得到發揮。
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還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培養孩子愛勞動,可以使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能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孩子愛勞動,就能尊重勞動人民,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愛惜公共財物;孩子愛勞動,才能培養好的思想品德,養成勤儉樸實,熱愛集體,尊重他人、吃苦耐勞、謙虛謹慎的良好品質;孩子愛勞動,才能在勞動中體會創造的成功與快樂,學會發明和創新。
教育究竟應不應該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似乎這不是個問題。但是一旦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中,很多家長表現出不同的意見。有的家長認為:“現在的學生太累了,在學校要上課、學習,放學后要做作業、上輔導班,回到家后怎么舍得再讓他做家務。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不應該讓孩子參與學校的衛生掃除,參加學校的衛生掃除出了安全問題怎么辦?”也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在家經常對孩子說:“你還小,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著你管”,“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掃馬路(去種地)”,“學生就是要學習好”,“去自己的事吧,別在我這兒添亂”。
從這些家長意見來看,不難發現,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著很大誤區。首先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發生了錯位。家長只重視智育,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們的分數,忽視了孩子將來獨立立足社會的基本素養。其次是教養觀念和方法存在誤區。一部分家長片面理解對孩子的愛,總以為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自然也不讓孩子承擔任何勞動和責任。再次是家長的錯誤勞動觀念影響孩子。一些家長整天對孩子說:“你再不好好學習,就讓你去掃馬路!”或者說:“你看隔壁那個大哥哥,每天做工多辛苦,就是他小時候不好好念書!”這些看似不經意間的“激勵”話語,傳遞的是對普通勞動及其勞動者的蔑視,是對最大多數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錯誤認識。長此以往,孩子勢必形成錯誤的觀念,也就不可能具有尊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思想。
9月份開學以后,__市實驗中學對8個班級的4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調查的400多名中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愿主動參加家務勞動,且對父母產生較嚴重依賴。在對待家務勞動態度上,62.1%的孩子認為應參加家務勞動,30.2%認為要適當參加,僅有7.1 %的孩子認為無所謂,0.6%的認為不必參加。但在家庭勞動的實際行動上,只有不到1/3的學生選擇經常參加家務勞動,而多達45.11%的學生只是偶爾參加,20.56%的從不參加。
盡管教育部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培養學生生活本領要求”中明確提出:“增加學生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機會,適當布置學生家務勞動,培養勞動觀念,掌握初步勞動技能。為學生在校園內參加勞動創造機會,采用園加農戶等方式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衛生保潔、綠植養護、種植養殖等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勞動”。但在學生安全第一的重壓之下,許多學校還是不惜耗費大量的財力聘請專門的保潔公司來負責學校的環境衛生。
近年來,__市實驗中學高度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經過認真細致地調研,學校決定改變以往學校通過保潔公司保證學校環境衛生的做法,實行學校勞動衛生責任制,實現了對學生“從教育勞動到勞動教育”的轉變。具體做法是:首先,成立勞動實踐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年級、班級承包責任制,指定專人負責籌劃并督查各班勞動工作的落實情況,班主任作為學生勞動的第一指導者,要對學生勞動進行細致地指導,并對學生進行勞動安全教育。其次,有學校德育處、教學處把公用區域,如道路、操場、綠化區塊等根據實際情況分解到各個班,以班級為單位負責各自區域的衛生和環境美化工作。再次是有學生自主管理工作小組,每天安排專人在老師的帶領下,對各班勞動情況進行檢查評分,為工作成果突出的班級頒發流動紅旗。
__市實驗中學開展“勞動教育”以來,學生們的勞動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正如一位七年級的同學所說:“在家里不知道拖地怎么拖,多么辛苦,可是在學校我學會了拖地,我體會到了媽媽拖地的辛苦,我以后在家也要經常拖地。”通過勞動教育也轉變了絕大部分家長的觀念,通過召開家長會的調查看,96.2%的家長支持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并從孩子在家的表現看到了勞動教育的成果。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學生早上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帶著勞動工具到自己的包干區域去巡視,一有垃圾雜物就打掃干凈,并做好一天的保潔工作。負責自行車排放的學生主動去整理好自行車;負責綠化區的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自主進行種植和養護。良好勞動習慣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隨著環境衛生承包工作的進行,孩子們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自覺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主動參與學校管理,一些好習慣也在此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養成。開展勞動教育以來,__市實驗中學每年節約辦公經費__萬元左右,使有限的經費更多地投入到為師生成長的服務中去。
一、培智學校開展勞動技能課的意義
弱智兒童由于智力低下,以致心理活動緩慢,認知水平低下,他們有的精神萎靡、消極被動,有的有嚴重的運動障礙和語言障礙,還有的有不同程度的行為障礙。培智學校的勞動技能教育就要從弱智兒童的身體和智力、心理等特征出發,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和訓練,有效地補償其智力和適應行為的缺陷,培養健康的個性品質,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觀念,使他們能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二、培智學校勞動技能課的開展
國家教委(87)教初015號的附件——《全日制培智學校(班)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中規定1~9年級勞動技能課共達234課時,占總課時1400課時的16.7%,而七、八、九年級的勞技課時,每周達8課時,占每周28課時的28.6%。《全日制弱智學校勞動技能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有: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簡單的生產勞動(包括手工制作勞動)。從這些方面進行比較系統的勞動技術教育與訓練,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和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
三、建議在校內建立固定的勞動實踐場所和校外勞動基地
開展勞動技能教育,不僅要有固定的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師,還要有一定的勞動實習場所、讓學生定期參加勞動、服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四、在勞動教育中貫徹思想品德教育
弱智學生的生理、心理障礙的類型都不一樣,在勞動培訓的過程中教育學生認識勞動的意義,勞動對身體、智力發展的作用,勞動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教育學生在勞動中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評價要堅持鼓勵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基礎看發展、看提高,對每個學生的進步都給予鼓勵。
五、鼓勵讓家長參與,爭取社會配合
培智學校的勞動技能課僅僅靠學校每周幾節課的教育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幫助家長積極參與,引導家長解決認知問題:孩子有殘疾,心疼孩子;嫌孩子動作笨拙,太慢;怕孩子家務勞動時損害用具。教育家長,使家長認識到孩子參與生活自理勞動、家務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不僅能使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自立,而且有利于孩子智力、體力的發展,有利于矯正孩子生理、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