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

        第1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聞信息的傳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新聞信息的容量迅速增長,同時互動式的平臺使得這些信息暢通無阻,增強了交流的便利性,而新聞編輯則需要對這一變化進行適應和對自身做出調整。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新聞質量,從新聞信息的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進行,搜尋直指人心、人性的高質量信息素材,抓取實事要點的內容,從大眾實際需求入手,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提升新聞編輯對新聞信息價值的判斷能力,給大眾展現積極正面的信息,做好正面的社會輿論引導。在面對新媒體的強大競爭時,堅持自身對新聞價值的正面性判斷,提高自身對信息創 造、再生產能力的培養,避免功利性,堅決抵制胡編亂造的新聞編輯行為。在新聞數量維持不變的基礎上,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使新聞的內容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做好新聞信息引導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發展,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端正自身的思想,堅定不移地從自身專業能力中尋求突破,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緊跟時展步伐,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相關單位和部門應該積極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給予新聞編輯工作者一定的支持,使新聞編輯工作者將高素質和高技能運用到實際的新聞信息編輯工作中,從而掌握信息的發展脈絡,贏得先機。利用專業知識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從龐大紛亂的信息容量中篩選出單個或多個新聞信息素材并重新進行整理,使凌亂的信息匯聚成一個信息整體,不僅能滿足大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還能提升新聞信息內容的價值。在新媒體時代中,新聞編輯專業能力的提高還需要從溝通能力的提高方面著手。互聯網的互通式賢ㄆ教ù蚱屏舜統新聞編輯中依靠實地采訪的模式,新聞編輯可以借助互聯網通信技術隨時隨地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不僅能獲取有效的圖片、文字素材,還能獲得音頻、視頻等材料,還可以利用社交平臺對某個問題發起討論,從而更加確切、詳細地對大眾進行采訪,而這一過程需要新聞編輯具有掌控溝通方向、內容和進度的能力。自身專業能力過硬可提高新聞信息的編輯質量,從而使新聞信息受眾群體的新聞媒介素養得到提高??赏ㄟ^新聞信息的標題、內容對新聞受眾產生吸引力,能正確引導受眾者的輿論價值方向,使受眾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體現新聞信息的引導性作用。

        三、端正新聞信息責任,培養知行并重能力

        新聞的編輯和傳播具有較強的互動性,為了提高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可以從縮短新聞編輯與受眾的距離開始,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深入大眾的工作和生活中,承擔身為新聞編輯的責任,發揮編輯功能,傳播正能量,構建平等、健康、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平臺,從而提高大眾的關注度與信任度。新聞編輯工作者通過不斷培養知行并重的能力,實現新聞編輯工作的有效性。對新聞報道中的新聞信息素材進行深刻剖析,不斷深入挖掘信息素材表面看不到的本質信息,提高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可讀性。

        新媒體時代為新聞信息的編輯和傳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對新聞編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培養自身知行并重的能力,端正自身的新聞信息責任感,從而滿足大眾對信息的實際需求,培養新聞信息受眾群體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堅守正確的新聞職業道德,以正面、積極的心態從事新聞編輯行業工作, 通過提高自身編輯能力和媒介素養,使新聞編輯工作更加穩定、積極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關鍵詞:信息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發展;能力

        一、引言

        媒介素養的概念屬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據學者魯賓分析,其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即能力模式、知識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獲取、分析、評價和傳輸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側重的是對于信息的認知過程。知識模式觀點認為,媒介素養就是關于媒介如何對社會產生功能的知識體系,其側重點是信息如何傳輸。而理解模式的觀點聲稱,所謂“媒介素養”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產和傳遞過程中受到來自文化、經濟、政治和技術諸多力量的強制作用,側重的是對于信息的判斷和理解能力。

        二、信息時代媒介素養對于新聞編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個人PC、手機等現代工具的出現,催生了各類信息平臺,人們可以通過PC、手機獲取豐富多彩的信息源,而過去人們獲取信息往往局限在傳統的媒體平臺上。近期,諸多的傳統媒體形式,如報紙、期刊等都因為新媒體的發展和擠壓失去了生存空間,在現代信息流中慢慢沒落。網絡媒介平臺和移動媒體的發展,推動了各種互聯網技術和資訊的快速發展,例如,比較知名的騰訊新聞、新浪新聞、鳳凰新聞、百度新聞、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F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電腦或手機,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在傳統媒體的發展過程中,沒有條件和機會讓信息者與接收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和交流,而在新媒體平臺上,這樣的互動越來越頻繁?,F在只要在貼吧里發一個帖子,會引來很多人的關注和評論,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和轉化。信息時代,新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呈現出精準化、全面化、定位化、便捷化的特點,結合客戶對新聞信息種類的需求,針對性地推送定制新聞信息,給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媒體也作出積極反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發展條件和優勢,彌補傳統媒體發展的不足。現在,媒介融合發展已成為媒介發展的新模式,取長補短、互相融合成為傳統媒體發展的重要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編輯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成為傳統媒體適應信息時展模式的重要推動因素。

        三、提升媒介素養的途徑分析

        (一)融合、利用新媒體助力自身發展

        在信息時代,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切實要求傳統新聞編輯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在新媒體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發展優勢為傳統媒體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熟練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技巧,還要注重實踐,強化新聞編輯利用新媒體處理新聞信息的能力,逐步構建自己的多媒體平臺。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編輯,其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是保障新聞信息編輯質量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傳統新聞編輯人員在具備基本的新聞信息處理能力的基礎上,還應該具備多媒體采編能力,并有效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傳播豐富多彩的新聞信息。

        (二)強化自身處理、掌控新聞信息的能力

        信息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的新聞信息、多樣的新聞內容充斥各大媒介平臺,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因素。在新媒體平臺上,由于人人都是信息源,為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公平性帶來了不利影響。很多未經證實的新聞信息都是通過新媒體傳播的,給當事人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各種夸張的新聞標題和廣告營銷式的新聞信息也讓很多新聞接收者感到反感。例如,在天津危險品爆炸事故中,各種關于爆炸事件的謠言、信息都是通過新媒體傳播的。所以,傳統新聞編輯在信息的處理和掌控方面,需要強化自身對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客觀真實地反映新聞信息的主體內容,傳播更多有價值、有內涵的信息。

        (三)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情操

        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是一個新聞編輯必須具備的素質。普利策曾說過:“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嚴謹的追求真理的熱望,最正確的豐富知識,以及最忠誠的道德責任感才能將新聞事業從商業利益的臣屬、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會利益的敵對上拯救出來?!弊鳛橐幻侣劸庉嫞瑧摫局鴮ι鐣?、公眾、歷史、未來負責的態度,堅持信息內容的真實性與公平性。試想,如果一個媒體人違背職業道德素養,為片面吸引眼球、追求上稿率而隨意侵犯他人隱私,會造成多大的惡果,這將直接降低媒體的公信力,從而導致受眾流失。

        第3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公民媒介素養;問題;提升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64-02

        在當今時代,網絡新媒體無處不在,通過新媒體獲取海量信息,不但便于更快地認識客觀世界,而且促進了人們交往方式的改變,有利于精神需求的滿足。但新媒體提供便利的同時,伴隨傳遞給人們大量垃圾、虛假信息,從而使人們產生錯誤的判斷。這時候,就需要人們通過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媒介素養對撲面而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這就產生了新的媒介素養。新的媒介素養不同于我們以往所說的媒介素養,是公民對于在社交網絡、互聯網網絡和移動網絡革命下誕生和發展的網絡新媒體的判斷的使用,也可以稱為新媒介素養,它要求人們在傳統媒介素養的水平下擁有更高的認知和判斷能力,擁有圖像處理能力、信息的組織和聯通能力、專注能力、多任務處理的能力、懷疑精神以及相應的道德素養。而現在網絡新媒體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和進步的速度明顯高于公民的媒介素養,二者發展不同步。由于部分媒體人高估了公民的媒介素養,造成了一種“揠苗助長”的情況。

        一、公民媒介素養的現狀問題

        麥克盧漢說過,媒介即人的延伸。人們通過延伸出去的媒介不斷地獲得自主性和獨立性,更好地處理社會事務。新媒介的發展要求公民通過更好的媒介素養來使用媒介??墒窃诰W絡新媒體時代,公民在媒介使用上出現了眾多問題,公民的媒介素養有待提升。

        (一)選擇接觸、認知判斷媒介信息能力弱,缺乏懷疑質疑精神

        信息的海量性是網絡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新聞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新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不再那么明顯,因此每個人都可以采集素材上傳形成新聞,這就使得每天都有鋪天蓋地的新聞出現,當人們面對這樣龐大的信息量的時候,需要選擇自己要接觸什么樣的媒體,選擇什么樣的媒介信息進行了解,即使這樣篩選,了解到的媒介信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真實性,需進行自己的認知判斷,而在這一方面,我國公民的媒介素養是遠遠達不到相應要求的。

        我國公民媒介素養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整體的教育水平上不去。在我國近兩年來對于教育的普及已經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但是因為人口基數龐大。在我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國的大專以上教育人口只占10%,在大專以下水平的占90%,后者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是不適用網絡新媒體的。但是隨著網絡新媒體的普及,我國網民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教育的普及速度。到2014年,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人口的三分之一。很明顯,在龐大的網民中,有很多的媒介素養不能夠在混亂的信息中撥開迷霧,找到真正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會有很多網民上當受騙。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公眾對于媒介信息缺乏懷疑質疑精神,現在很多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刻意夸大新聞信息的某個方面致使內容走樣,而有的受眾看到信息后信以為真,這樣容易造成信息誤讀,危言聳聽。這樣的情況不僅需要媒體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也需要公眾自己對媒體傳遞的信息進行判斷。

        (二)對于媒介信息傳遞的價值觀接受混亂

        現在網絡上會興起一種情況叫做看評論,網絡上的評論比起網絡新聞本身更精彩,因為網絡上的公民總是可以在主流價值觀下另辟蹊徑,找到與眾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意見。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體現了我們現在不再是主流媒體掌握主導話語權,而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但是這樣的現象出現,造成了沒有相應媒介素養的人們對于媒介信息傳遞的價值觀產生混亂,有人甚至偏離了主流價值觀而另行其道。如“國民老公”王思聰、“國民岳父”韓寒等人的出現,給社會傳遞了一種金錢至上、顏值碾壓的價值觀。不可否認,這是對于金錢追求的調侃和對現在貧富差距過大的諷刺,但是更多的公民因為其媒介素養和認知能力的有限性,把這種以金錢、外貌衡量的觀念作為自己生活的準則,甚至在現實生活中的產生拜金行為。新媒體上更多的是不具有相應媒介素養和判斷的受眾,這些人對于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價值觀沒有正確理性的判斷能力,會對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造成混亂,甚至分不清網絡新媒體和現實生活,影響到真實生活。

        (三)使用媒介傳播信息和話語權表達能力有待提升

        網絡新媒體時代不僅僅是媒介專業人士對于信息的和傳遞,更多的是公眾傳遞和信息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這就要求人們具有更高的信息篩選能力、信息解析和綜合能力。不僅如此,在發表與傳播信息的時候,應更加重視尊重個人及其隱私,擁有社會責任感。

        人肉搜索,是公民通過媒介傳播信息,進行信息共享的過程,人們使用媒介傳播信息和話語表達,能夠對一些不負責任的社會機構及其個人實施壓力,能夠把分散的民眾權利集中起來,更好地實施民主參與和政府監督等。但是人肉搜索在很多場合嚴重損害隱私和個人生活,會對當事人的私生活造成困擾。因此,這種行為一定要合理而有節度,以防給當事人無窮的社會壓力。

        在網上出現的人們話語表達能力缺失的另一現象是“罵戰”的出現,這是網絡新媒體話語自由延伸的結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網絡上受眾不懂得如何把握在公共環境中語言的度的問題,把私人空間公共化,這就造成了兩方在公共場合進行相互的爭吵和辱罵,產生誤導性的價值取向,因而很值得警惕。

        二、公民媒介素養未來發展和提升方向

        公民媒介素養一直在進步,但是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網絡新媒體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事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媒介素養的提升不只是公民的事情,也需要從政府到媒體人以及公民自身共同的努力一起完成。

        (一)公民自身對媒介素養的提升

        對于媒介素養的提升,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從主體抓起,即公民自身。因為在網絡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主體不是網站的運營者,而是公民用戶。對于公民媒介素養的提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獲取、認知態度和行動。

        獲取,即公民對于網絡新媒體上的信息進行接觸選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面對魚龍混雜的眾多信息,公民應該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采用積極的態度度面對這些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分辨和判斷能力,面對不同的信息,要有質疑精神和新聞人的眼光,開動自己的大腦,從海量信息中發現最具新聞價值的線索,而不要被這些信息搞得茫然不知所措。其實常說媒體人是新聞媒介的守門人,但是當守門人守不住的時候,公民要當自己的守門人,沉著冷靜地予以應對。

        認知態度,是公民媒介素養的重要一部分,因為公民信息接收,不單單是過程結束后就結束了,而是需要在自己認知系統中進行解讀和加工再處理,這一過程也是形成公民自己認知體系和價值觀的過程。認知態度是公民媒介素養中最需要提高的,在認知過程中,不但要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也要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是貫穿媒體運作全過程的基本原則,表現為堅守社會倫理的底線,同時履行輿論監督的職能,引導主流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引導其他公民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行動,主要是指在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解讀后,人們會在自由的網絡新媒體環境中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言論和看法,采取支持哪一方觀點的行動,進行站隊。在采取行動的時候,人們需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責任意識和后果意識。很多人認為在網絡上的任何行為都是虛擬的,發表言論和采取行動的時候具有隨意性,片面地認為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后果,法不責眾也受不到懲罰。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造成了很多網絡悲劇的發生,當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時候,這時聚少成多,會形成一種巨大的負面輿論。因此在媒介素養的提升的部分上,對于言語發表的慎重性和后果性要思考清楚。網絡就像平靜的湖水,湖面下卻波濤洶涌,很小的一個石子都會引起巨大波瀾。

        (二)媒體良好形象的塑造和政府相關制度的完善

        公民媒介素養的提升不僅僅是公民自身的努力,需要媒體人和政府的通力幫助。只有三方形成一個良好的協作,才能有效地促進公民媒介素養的提升。

        對于媒體來說,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對于輿論的控制減弱。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社交媒體“低門檻”的特性易使虛假信息、負面信息散布,用戶信息隨意性和主觀性較強,由此主流媒體需要進行疏導,引導主流價值觀,并且重視和公眾的溝通,形成和諧的媒體和公眾的關系。

        對于政府來說,處在網絡新媒體的發展期,各方面的制度都還不是很健全和完善,這就需要政府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來進行規范,對于媒介素養不好的苗頭予以約束和規范,在人們不能足夠自制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作用,使得網絡新媒體所有產品生產者的素養,能向良好方向發展。

        在新媒體的語境下,傳統媒體開始從神壇走下,公眾變得更加獨立和主動,政府也開始尋找自己在這一關系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其實這三方每一方的媒介素養都應該提高,但作為其中的主力軍大部隊,公眾媒介素養的提高更加迫在眉睫。在不久的將來,公眾媒介素養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必將得到改善,因為一個新事物的產生都是從出現到磨合期再到成熟期,為了公民媒介素養更明確的引導和提升,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彭蘭.社會化媒體時代的三種媒介素養及其關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

        [2]張苑琛.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研究的轉向[J].探索與爭鳴,2011(08).

        [3]余秀才.全媒體時代的新媒介素養教育[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02).

        [4]張軍,米如群.新媒體環境下公眾媒介素養的養成[J].湖北社會科學,2012(11).

        [5]楊婷.全媒體時代公民的媒介素養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第4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媒介素養 提升策略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不斷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新媒體極大豐富了傳媒形態,改變了傳媒格局,對受眾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對全球社會發展產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深刻影響。(例如中東波事件)廣大青年學子如何在接受信息、解讀信息、傳達信息、制造信息的過程中,提高自己使用媒介的能力,規范自己的行為,加深對新媒體時代信息的掌控力成為他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一、媒介素養及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

        (一)媒介素養的內涵

        1992 年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對媒介素養為在人們面對媒介中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的信息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

        (二)新媒體的內涵

        對于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根據匡文波教授提出的見解,新媒體,即是數字化互動式新媒體,是計算機(或具有計算機本質特征的數字設備)支撐體系下出現的新的具有交互性媒體形態。例如,網絡、手機媒體、數字電視、QQ,MSN群等即時聊天工具社區、博客、播客和微信幾種新興媒體。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

        目前關于我國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已經很多。筆者通過文獻調研對其進行總結如下:

        (一)媒介使用類型呈“復合化”,且以新媒體為主流

        在以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為代表的傳統媒介和以網絡、手機為引領的新興媒介的競爭中,網絡高居榜首,其次是電視、手機??梢哉f,在校大學生在媒介接觸上呈現出自由和開放的心態,他們對新型的媒介接受能力快但又不抵觸傳統的媒介。

        (二)運用新媒體的層次和水平不高

        據調查,85%左右的人會留意媒體相關報道,但只有26%的人會主動查詢媒體相關信息;40%左右的人會留意學校相關信息;24%的人選擇了詢問師長;還有近20%的人表示對這方面信息暫時不感興趣,或者不清楚該如何獲取相關信息。也就是說,僅1/4的人會采取主動查詢或主動詢問的方式來獲取信息??梢?,大學生的主動信息獲取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相對忽視傳媒對價值觀影響

        在媒介認知理解上,大學生對傳媒的商業屬性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受眾在傳播中的能動地位認識不足。此外,大部分大學生能意識到傳媒對自己知識結構、觀點思維方面的影響,不過相對忽視傳媒對價值觀等其他深層次的影響。

        (四)與媒體交互程度不足

        根據相關調查,27%的人從未參與任何形式的媒體互動;49.6%的人曾經有過網絡留言;22.5%的人參加過短信競猜;14.5%打過熱線電話;可見,大學生對傳統媒體的參與程度比較低,但網絡吸引了大量大學生的參與。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的方法與措施

        如何準確地選擇符合自身信息需求的媒介內容?如何科學地、批判性地分析大眾傳媒所提供的信息?應該說,這些問題對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新媒體時期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應當著眼于長效機制的構建及運行,要構建干部媒介素養提升的組織機制、動力機制。

        (一) 構建高校干部媒介素養提升的組織機制

        1.積極參加媒介素養知識培訓

        盡管媒介素養對不同層級的領導干部有不同的要求,但強化培訓是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媒介素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培訓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編撰、挑選科學實用的教材并吸收相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二是將組織大學生統一培訓與加強大學生其他學科學習整合起來,把學科學習作為培訓的延伸。

        2.開展多種形式的媒介素養教育

        學??裳堈l言人、名編輯、名記者、名主持人、新聞人物等走進校園講課、作報告,同時積極與校外媒體合作,讓大學生得到來自媒體的第一手信息資料,增加對媒介的感性認識。可以開設專家講座,傳授應對媒介的經驗、技巧,通過角色扮演、模擬采訪、模擬新聞會、知識競賽等方式促使大學生相互交流經驗;還可通過建設媒介素養的網絡公共學習平臺,方便大學生業余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學習和交流。

        3.積極開展媒介素養實踐活動

        除了學習專業的新聞傳播知識外,還應該鼓勵和引導管理大學生開展媒介素養實踐。大學校園作為傳播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有著較為豐富的媒介資源,這些媒介資源包括:校園報紙、校園電視、校園廣播、校園網絡等,可以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活動,以實現青年大學生對媒介素養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

        4.構建高校干部媒介素養提升的動力機制

        要完善大學生媒介素養內容的考核評定。把媒介素養知識和實踐技能引入相關考試范圍,可使其主動加強對媒介的認知、理解和應用。另一方面,通過模擬采訪、模擬新聞會、知識競賽等方式激發大學生提升媒介素養的主觀動力。

        結論: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學生了解媒介及其信息對自己的意義,學會對媒介信息進行有選擇地接觸和有目的地利用,提高使用新媒體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會創造性或建設性地利用大眾媒介提高管理質量和促進自身的發展。學校提供條件,社會創造環境,大學生自身也應更好地利用媒介學習新知識,抵制媒介中不利因素的影響,最終使自己形成對媒體性質和功能的正確認識、建立對信息批判的反應模式、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學會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幫助自己成長與進步,這正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1]匡文波.“新媒體”概念辨析[J].國際新聞界:網絡傳播研究,2008.

        第5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理解視覺素養與媒介素養,要從一個初始問題開始:今天人們如何獲得信息?仔細考察這個問題,不難得出兩點結論:一是今天人們通過視覺獲得信息的比重越來越大;二是今天人們越來越多地依靠媒介的支持而獲得信息。也就是說,在當今時代影響人們接受信息的重要相關因素中,視覺化的表征形式和傳播媒介的支撐作用非常突出。因此,視覺文化與媒介素養的提出,是當代教育發展針對時代變化的必然考量。

        一、讀圖時代來臨,視覺素養成為基本素養

        視覺素養是對視覺信息的解讀、應用、創作和交流的能力。視覺在人類的感覺器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科學實驗,科學家得出結論:在人們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高達83%的比例是通過視覺感官而獲得的。讀圖時代的來臨,會使得這個比例得到更大的提升。

        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學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人類社會正在孕育三種文盲;文字文化文盲,計算機文化文盲和視覺文化文盲。而后兩種文盲是工業化社會,尤其是后工業化社會不斷制造產生的。文字文化文盲在經歷長期的大眾教育和掃盲運動之后已經大為減少,計算機文化文盲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也愈見減少,但視覺文化文盲的問題則復雜得多。對前兩種“文盲”的判斷顯而易見:文盲為不識字者,不能夠通過閱讀獲取知識信息;計算機文化文盲為不會用計算機者,不能夠通過計算機的應用獲取和處理知識信息。可是,只要視力正常者,對于借助圖形傳達信息的視覺文化,誰都能夠看懂點什么,盡管“看懂多少”的層次差異也許很大。對于視覺文化文盲,人們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更難以清醒地認識到這種存在的廣泛而嚴重的程度和潛在而深刻的負面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1972年發表《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發展的今天和明天》,指出:“通過圖象進行交流,已經發展到空前的規模。今天,圖象,無論作為知識的媒介物,或者作為娛樂,或者作為科學研究的工具,在文化經驗的各個階段上,都表現了出來。”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在北京召開了“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發表了《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強調教育要有創造性的革新精神面向新世紀。《學會生存》和《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這兩份重要文獻的發表,被稱之為世界教育史上的新的里程碑,為教育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正是讀圖時代的來臨,對人們的視覺素養提出更高要求。時代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地將視覺文化教育置于大眾教育的必修內容之中,這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研究和行動。視覺素養成為信息時代的大眾基本素養。視覺素養教育成為必須關注的國民教育問題,在國內外日益得到重視并付諸于實踐探索。

        二、媒介環境普及,媒介教育應運而生

        視覺素養教育在媒介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更加豐富的內涵,與媒介素養教育產生了不可分割的關聯。媒介素養是指在媒介作用下的觀看、理解與應用的能力。

        信息的承載與傳播離不開媒介,信息與媒介共生共長。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迅速發展,媒介對生活的滲透達到無孔不入的境地。加拿大著名傳播學家麥克魯漢的名言得到證實與認可:媒介即訊息。媒體是人體的延伸。

        日益普及的媒介環境給人們帶來豐富信息、通訊便利與新鮮娛樂的同時,也使人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煩擾。

        考察“觀看之道”,我們可以認識到:人類的觀看需要一定條件的支持,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比如,人的視覺感官的生理特點局限了觀看的視野、距離,人的時空局限也決定了人并不總能親臨現場身臨其境地“直接觀看”。因此,借助于他人眼睛和借助于媒體輔助的“間接觀看”就成為觀看的常態。隨著傳播媒介與傳播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間接觀看”而獲取信息的比例遠遠大于通過“直接觀看”獲取的信息。信息傳播者的立場觀點和傳播媒介對信息的影響等問題日益引起關注,成為新的研究領域。

        借助于他人的眼睛和借助于媒體輔助的“間接觀看”成為大眾觀看的常態。他人的眼睛、媒介工具和傳播媒體等因素對人們的觀看會產生哪些影響?請比較圖1中幾幅反映不同攝影師風采的照片,嘗試解析與思考:攝影師、照相機與影像作品之間有什么關聯?攝影師如何決定影像作品的創作制作?我們不難理解:攝影師在使用特定工具的觀看狀態下,發生了拍攝行為,進行了他的自我言說,完成了影像作品的制作。但現在我們需要更深入一步地探討:攝影師、照相機與影像作品如何影響大眾讀者的觀看?如此“間接觀看”的效果與讀者身臨其境“直接觀看”的效果有何不同?

        如上解析與思考訓練,會啟迪人們從一個新穎的視角發現一個極其廣闊而有趣的研究空間:這是一個視覺素養與媒介素養交集的空間?!翱础保旧硎莻€不簡單的問題,加上媒介因素的影響,變得更加紛紜復雜。探究觀看與媒介之間關系的名詞不斷出現:如圖像素養、屏幕教育、影視素養、視聽傳播、媒介批評等,既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媒介技術的演進更新,也從不同角度表現出人們對媒介認識的不斷拓展。這些和媒介相關的素養都可歸納為媒介素養的范疇,媒介素養的概念發展成一種多含義、多角度和多層面的概念。媒介素養作為一種文化修養與知識技能自有其自身的價值。媒介素養教育應運而生,成為一門有關生產和制作媒介信息的知識教育、一種對媒介信息保持批判意識和追問精神的學問探究、一項關注于提升年輕人媒介修養與能力的綜合素質培養。

        三、與時俱進的媒介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是媒介時代對人提出的新的文化素質要求。

        有必要理解媒介與媒體的區別。媒介與媒體在英文中用的是同一個詞“medium(復數media)”。1943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的《戰后公共圖書館的準則》一書中首次使用medium作為術語,特指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medium的復數形式media現在已成為各種傳播工具的總稱,如印刷品(書刊、雜志、報紙)、電影、電視、廣播、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等均屬于媒體。

        但在中文中,媒體與媒介是有詞義差別的。

        準確地說,媒體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承載與傳播信息的載體,是一種物質實體和結構樣式,如印刷品(書刊、雜志、報紙)、電影、電視、廣播、計算機等,有形體、有重量、有尺寸,可移動、可保存、可毀壞。二是指傳播信息的機構和單位,如雜志社、報社、電影公司、電視臺、廣播站等。

        媒介則指的是印刷、電子或數字等傳播工具或手段與人之間的關系,即媒體與人之間的關系。關注媒體傳播對接受者影響的研究稱為媒介研究。關注媒體本身屬性的研究稱為媒體研究。二者雖緊密相關,側重點卻不相同。

        “媒介”一詞,最早見于《舊唐書•張行成傳》:“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這里,“媒介”是指使雙方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時期是指媒人,后引申為事物發生的誘因。而“介”字,則是指居于兩者之間的中介體或工具。

        媒介素養則是一個現代概念,指面對各種媒介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價能力、創造能力。比較一下媒介素養與視覺素養的概念區別:視覺素養是對視覺信息的解讀、應用、創作和交流的能力,是更廣義的觀看與理解的能力;而媒介素養是指在媒介作用下的觀看、理解與應用的能力。為什么進行視覺素養與媒介素養的研究?因為當今媒介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媒介時代的來臨對人提出新的文化素質要求。對于視覺文化的創造者,媒介素養就更為重要。理解不同的媒介符號有不同的表達功能,就能夠更恰當地運用好各種媒介。抽象符號不具備和它所代表東西的相似性,這是它的劣勢;但它也有另一面,正因為它抽象,它可以代表同類的所有東西。具象符號可以穿越所有文字的局限,但它的局限性是它不能代表同類的所有東西,它會限定你的想象力。所以,當我們研究視覺文化的時候,不能覺得視覺文化力量大無邊就排斥文字文化,研究它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它,從而使我們的文化資源建設得更好。

        視覺素養不僅僅是憑“看”來提高,也需要通過知識、興趣與技術才能提高。比如一幅畫,只有了解它由什么人在什么背景下創作的,才能更好地解讀它。透過鏡頭,看見內涵,是需要條件的。當我們在觀看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關注觀看的條件與局限:我們并不總能親臨現場觀看;常需要借助他人眼睛觀看;我們也常需要借助媒體輔助觀看。所以,視覺素養和媒介素養都是需要后天培養的文化素質。

        第6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1.關注中職學生媒介素養是時代賦予的職責。現下,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世界許多國家對于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更是有增無減,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已經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身心快速發展,道德觀念尚未成熟,好奇心強、模仿性大,又缺乏自控能力、必要的媒介知識和足夠的辨識水平,極易受媒介網絡環境下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耽誤學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很難求得生存與發展?,F如今,政府、社會、學校、家長等諸多方面對學生媒介素養問題的重視程度愈演愈烈,作為課堂教學關鍵人物的教師更需要關注中職學生的媒體素養培育工作,進而幫助語文教學和媒體素養教育的完美結合,實現教師在這個時代所應擔當起的責任。

        2.滲透媒介素養教育是中職語文課程的基本屬性。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中職學生更多的是掌握實質性的技能、技術,在學習類似語文學科這樣的基礎性綜合知識時稍微可以有所放松,但語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決不能忽視的,所以這就導致語文學科和中職職業教育的融合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中職教師應該嘗試著利用新的媒體技術,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滲透專業技能、媒體素養,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實用價值,這對于學生的主動接受語文的學習思想自然是有一定幫助的。媒體素養作為如今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應具備的技能,它在語文學科中所表現出來的間接內涵極為深刻,所以中職語文老師應該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嘗試并努力去建構一種培育學生媒體素養的教學方案,將語文知識從課本搬進生活,將價值發揮于實際。當今時代,語文教育最應重視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而且最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才是當代中職語文學科老師終極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老師擁有三大職責,分別為傳道、授業、解惑,這三大職責看起來貌似比較簡單,但真正要完成這三個職責,則需要付出更多的能力。對于中職語文老師來說,他們所擔任的角色直接影響到學生一生的成長、發展,所以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緊抓每一個空閑點,向學生傳達更多的知識、道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悟更多的道理,也輔助學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媒介素養教育雖說不能在一朝一夕間就發揮實效,但長期的積累必然會取得優異效果,因此老師要善于將語文學科和媒介素養教育結合起來,完整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質。

        二、于中職語文學科教學滲透媒介素養教育的可行性

        (一)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素材是中職語文教材

        中職語文教材的編訂者們,在教材編訂之始便對中職學生的性格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在選定教材閱讀篇目的時候,大多選定了時代感強、文化底蘊濃厚、涉及范疇廣闊的文章,并于其間貫穿了實踐性比較強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口語交際以及應用寫作知識,所以中職語文不再只是語文學科的教材,更是德育的教材,符合培養學生媒介素養的關鍵目的。比如:學習“詩歌散文欣賞”單元,不僅幫助學生了解現代散文和現代詩歌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賞析散文詩歌的技巧,培養提高審美修養,同時還可利用現代影視網絡媒介資源,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閱讀散文詩歌的興趣,引領學生思考評析影視網絡媒介與文本媒介的優缺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辨識選擇媒介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語文知識,又提升了他們的媒介素養。文學作品有許多鮮活靈動、極具個性的人物,如馬蒂爾德、項羽、林黛玉等人物,可引導學生在觀看相關的影視之后,可以鼓動學生在第一時間對電影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做以賞析和評價,引導學生在復述、描摹故事情景的時候再現甚至還原文本形象,這樣一方面有助于訓練學生較為細膩的筆觸,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還能在再現影視畫面的風采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和審美愉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影視鑒賞能力。又如:通過開展“民歌民謠采風”、“與大自然對話”、“展望未來的生活”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文學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要求學生通過現代媒介各種途徑的查找收集整理分享信息資料,特別是在面對大量多樣復雜多變性的網絡傳媒信息,學會對媒介信息的甄別、判斷以及使用媒介,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且環境特征濃厚的文化情境,讓學生在享受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媒介素養。再如:“廣播稿”的應用寫作,一方面,讓學生掌握廣播稿的相關知識及寫作技巧,提高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撰寫校園新聞廣播稿、校園新聞電視稿、制作廣播電視節目等,提高學生認識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

        (二)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滲透關鍵在于課堂教學

        關于媒介素養教育和學科教育結合的途徑,筆者自知有多種方式,但其中最為常用也最關鍵的途徑,就是課堂教學。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要求鮮明,要求其必須關注當代文化生活,緊跟當代文化知識的潮流方向,在此基礎上促進優秀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從而培養學生善于發現事實熱點的能力。這樣的課程標準要求對中職語文同樣適用,所以中職語文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務必要引導學生完整健全思想觀念,并且利用現代新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增強溝通交流能力,但明確強調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教師要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要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媒介、網絡、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優勢,恰當合理地應用多種媒體,為中職生提供多樣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有趣有益自學的教學環境。提倡在教學中,恰當利用現代數字化教學資源,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其必須具有鉆研教材備課的意識,能夠根據學生教學實踐和學科內容的研讀過程中增強自己對知識的辨析、區分、策劃能力,同時善于結合新時期的各種媒體形式指導學生學習,這才是老師上課之先應該具備的能力與素養。再者,中職語文老師必須對媒體素養的基本特征、核心內容、培養手段與教學目標了解清楚,最好將這些東西爛熟于心,并且充分且巧妙地利用好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從而為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做好準備,鍛煉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敢于去批判、懷疑的態度,以及審視媒介信息以及其背后隱藏的真實意圖,并學會使用社會的一切信息資源以完善自我、促進社會發展。

        (三)開發的課程資源

        隨著多元化媒體閱讀時代的到來,單純的文字教學已經不再是語文學科的終極目標,文學作品、文化知識以及文學素養等方面的教學,更需要迎合媒體閱讀時代的時代特色,開發出新穎的課程資源?;诖朔N情況,中職語文教學務必要沖破傳統教學瓶頸,引入更多新媒體指導下的文本資源,最大可能地提供給學生豐富、多元的閱讀媒介,從而為媒介素養的培育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增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識別、鑒賞與優化能力。例如,學習《石縫間的生命》這篇課文,在“融情升華,拓展感悟”這一環節里,引入公益廣告《感謝不平凡的自己》,讓學生在觀看中思考領悟課文內容深刻的思想意義,幫助學生培養自己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品格,啟發學生要勇敢地面對一切磨難,在拼搏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并正確理解公益廣告等現代媒介所蘊含的正能量,培養提高學生認識和評價現代媒介的能力?;ヂ摼W興起于20世紀下半葉,并于21世紀取得了發展與繁榮的高峰期,其憑借自身獨特的優勢與可觀的價值,使得大量的知識信息都按照文本結構重新組織獲取,在重組、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也吸納了更多的媒介形式,無形中為媒介素養教育營造了理想的成長環境。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成為新知識的傳播載體,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引進網絡資源,必然是成效顯著,學生在認知、理解、應用網絡資源的時候,也是學生延展交流領域、提升媒體素養水平之時,便是建設性使用媒介的鍛煉過程。例如,利用微信、班級QQ群、語文學科網站等開展網絡主題性閱讀,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閱讀網絡文本,這種閱讀信息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學生從網上獲取資源,也可在網上交流心得,這一過程看似比較簡單自如,但學生關鍵的理解、選擇、評價能力卻也是在此時不斷滋生,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媒介素養的終極目標。

        (四)開展的語文活動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語文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應通過與實踐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媒介素養能力的指向下,能自如應對媒介環境中各種文化語態和審美傾向,趨利避害。例如,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提倡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同時,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然會應用到多種媒介。因此,語文教師可巧妙利用校園文化建設資源,讓學生撰寫宣傳標語、撰寫校園新聞、制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班級、學校社團網頁等,這樣既能鍛煉語文實踐能力,又可在鍛煉中提高認識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又如,課堂著名文學文本教學。可讓學生觀摩改編演練《雷雨》、《藥》、《項鏈》、《鴻門宴》等文學名著的影視作品,讓學生比較影視與名著的異同,并發表孰優孰劣的看法,這一比較、思考、評價的過程可使學生理解不同媒介的審美特質,培養其批判質疑精神。再如,開展讀書摘抄、報刊剪貼、編輯小報等競賽活動都能引導學生根據信息任務和信息來源對信息資料進行積累、整理、分析、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提高媒介素養。

        三、結語

        第7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關鍵詞】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教育 大學生

        “媒介素養教育”,歐洲一般稱之為“媒介教育”,美國和加拿大則稱為“媒介素養”,西方也有人使用“媒介素養教育”這一概念。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則稱之為“媒體識讀”或“媒體素養”,我國香港地區習慣使用“傳媒素養”。在中國大陸,目前比較通行的用法是“媒介素養”和“媒介素養教育”。[1]其實,媒介素養、媒介教育和媒介素養教育在本質上是同一概念,只是在運用上各有側重罷了。媒介素養教育的提出是在20世紀30年代,隨著大眾文化在歐美各國日漸流行,1933年,英國學者F.R?利維斯等發表了《文化和環境:培養批判意識》,并首次就學校媒介素養教育的問題做了專門的闡述并提出了系統的建議。20世紀下半葉,媒介素養教育走進了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學校課堂,成為這些地區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0世紀90年代,隨著大眾媒介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有關媒介的社會影響和媒介素養教育問題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隨之也展開了。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國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狀況如何?如何在新的媒介語境下開展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也是許多從事教育和研究者普遍關注的內容。

        媒介社會與媒介素養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馬克思說過,“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盵2]與工業社會相比,信息社會是以信息生產為主,信息社會最有代表性的生產力是媒介,媒介是信息賴以傳播、交換、儲存的設施和通道。社會信息通過各種媒介,特別是大眾媒介傳播給社會大眾,我們生活在一個大眾傳媒包圍的世界,傳媒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在媒介時代,人們通常是在信息中獲取意義,形成人們的經驗知識和某種看法,這就對信息內容的真實與否提出了要求。其實,媒介事件與人們親歷事件之間存在著差異:“媒介在信息的傳遞過程中不僅吞噬意義,而且在拼貼意義、制造意義,實際上,它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把非真實事件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電子時代真實和意義被瓦解的基本方式?!盵3]

        媒介強大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需要媒介社會中的個體有一定的抗拒和辨別媒體的內容等一系列能力,也就需要我們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指有能力去運用(access)、分析(analysis)、評估(evaluate)各種媒介信息,并達成溝通 (communicate)的目的。[4]而媒介素養教育關注媒介的特性、媒介的運作,以及媒介傳輸信息、娛樂大眾的功效。因此,媒介素養教育就是針對多種媒介對人的影響而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法,使人具備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建立獲得正確的媒介信息、媒介信息產生的意義和獨立判斷信息價值的知識結構,還力圖使信息社會的人具有創造和傳播信息的能力。[5]

        媒介素養教育是傳授和學習媒介相關知識的過程,它以培養人的素質為核心,使人們具備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建立獲得正確媒介信息、信息產生的意義和獨立判斷信息價值的知識結構,大學階段的媒介素養教育尤其重要。

        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媒介素養教育的緊迫性

        1997年,卜衛在她的《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一文中,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媒介素養”在西方演

        變、發展的過程。隨后,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研究逐步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關注,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也在悄然展開。1997年6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傳播研究所成立了“媒介傳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卜衛在中青網“少年園地”頻道開設了“媒介課堂”欄目(省略/kids/yuandi/021.htm);2004年10月1日,復旦大學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媒介素養專業網站(省略.cn);2004年秋,上海交通大學在中國大陸高校第一個開傳媒素養教育課。近幾年,浙江、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的一些高校開始面向全校大學生開設媒介素養教育的選修課程,但教學總體水平還很低,加上媒介素養教育理論的研究只是對國外研究與實踐成果的譯介,本土化水平還不是很高。[6]這些都制約了大學里的媒介素養教育水平。而有關大學生媒介自身媒介素養調查也顯示了大學生媒介素養不容樂觀的狀況。

        2003年,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對西安部分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進行了調查;2005年3月,劉佳主持的“上海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調查;2008年6月,畢秋敏的“昆明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2008年9月張男星等人的“當前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報告”是近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調查報告。盡管這幾個調查的時間、區域有所不同,但幾次的調查內容都涉及到大學生接觸媒介的動機、對媒介的認知、參與媒介傳播能力等媒介素養,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大學媒介素養教育發展的整體狀況。

        關于接觸媒介的動機,劉佳的調查顯示,上海的大學生中,近一半選擇“了解信息”作為其最主要的消費動機和心理需求;35%左右的人選擇了“休閑娛樂”;而選擇“學習知識”、“打發時間”、“與人交流”的人都在8%以下。[7]其他調查的結果也大致相似。

        對于媒介的認知的調查涉及到對媒介組織、媒介結構、媒介功能以及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判斷、鑒別能力等許多方面的內容。媒介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調查顯示,82%的大學生認為報紙對自己“有重大積極影響”或“有一定積極影響”,影響程度:網絡80.4%、雜志77.8%、電視75.7%。[8]而“對媒體在報道任何新聞時都會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的看法”調查上,選擇“同意”的占66.28%,“不同意”的占19.84%,“不清楚”的占13.88%,這也說明大學生缺乏對媒介信息反思能力。[9]

        對于參與信息傳播能力的調查表明,27%的人從未參與任何形式的媒體互動;49.6%的人曾經有過網絡留言;22.5%的人參加過短信競猜;14.5%打過熱線電話;12.1%的人點過歌;10.2%投過稿??梢?大學生對傳統媒體的參與程度比較低。網絡吸引了大量大學生的參與,但調查顯示大學生參與網絡實踐的人數也是十分少的,數字顯示,55.4%的人從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媒介內容制作;21.2%的人曾制作個人網頁;17.9%曾編輯制作數碼圖片;7.5%的人曾制作BLOG;6.5%有在媒體實習的經歷;6.2%的人曾制作DV。[10]

        從媒介發展、媒介素養教育實際和大學媒介素養狀況看,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發展任務是十分急迫的。其一、中國的大眾傳媒發展速度十分快,特別是一些新興媒體對大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而且媒介信息的多元化特征決定了大學生需要良好的媒介素養以區分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有害的信息。其二、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普遍比較差。其三、媒介素養教育發展起步晚,受重視程度比較低。其四、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體系和符合中國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一些媒介素養教育也只是應景式的,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何在大學里全面開展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是每個從事傳媒教育和傳媒研究的人無

        法忽視的問題。

        實行多管齊下的媒介素養教育

        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指出:媒介文化已經把傳播和文化凝聚成一個動力學過程,將每一個人都裹挾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儀式和景觀之中,我們必須“學會生存”。[11]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需要利用大學中的各種教育方式和大學各種媒介采取多管齊下的方法。

        借助校園的各種媒介,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宣傳。大力宣傳媒介素養意義、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對媒介素養學習的興趣。如校園廣播、電視臺、校報可以通過介紹,或者舉辦活動來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宣傳,利用記者團等各類學生社團制作內部刊物或宣傳資料,并在校內分發和傳閱,以幫助大學生們樹立并強化媒介素養的意識。

        加強師資培訓和媒介素養的相關理論研究。師資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媒介素養課程教學水平的好壞,對于國內大部分高校來說,媒介素養教育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媒介素養課程的師資比較缺乏,而且總體水平偏低,所以師資培訓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通過培訓、進修、或者學術交流的方式可以培養媒介素養教育的緊缺人才。此外,對媒介素養理論需要深入研究,強化老師自身的理論素養,給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如在校內設立專門的媒介素養研究小組、申報國家課題、或者是聯合其他高校共同推進對媒介素養的研究和探索等。

        開展多層次的課程教學。目前,國內各高校系統而規范的媒介素養課程體系還未建立,大學生對于媒介傳播的認知,更多的還是散見于新聞學、傳播學等各門專業課程中。媒介素養教育要從專業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公共平臺,成為大學生的通識教育,這既是媒介素養教育的“名至實歸”,也是高校素質教育在新形勢下的“應有之義”。[12]比如,在剛剛開始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學校,可以開設選修課、或者通過大學生的活動、興趣小組增強學生對媒介素養教育的認識;而在媒介素養教育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的學校,應該將媒介素養課程轉變為必修課程,成為大學生的通識課程。

        明確教學目的,注重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增強教學效果。媒介素養教育應該是形式多樣、又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以達到最佳課堂的效果。此外,分析當天報紙的版面設計、評價當天媒體所報道的事件、邀請媒體資深業者授課或講座等,這樣的具體活動也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進而培養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媒介素養。

        加強大學生的媒介實踐活動。增強實踐能力是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必經之路。校內各種媒介盡可能為大學生媒介實踐提供相應的空間。如校園廣播、電視臺和校報、記者團等組織和機構,可以給全校大學生提供大量記者、編輯及其它自由撰稿的機會;宣傳欄上的海報制作也是一種參與媒介的實踐行為;另外,還可以以班集體為單位,成立讀報評報會,共同交流和討論等,這些都不失為參與媒介實踐的表現,而這些實踐能夠幫助大學生強化媒介素養意識和思想,并且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媒介素養甚至綜合素質。當然運用網絡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媒介實踐,是培養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重要渠道,而且許多學校也在努力著手這方面的教學實踐。

        高校與媒體組織及社會的聯動。這是媒介素養教育實踐的另外一種途徑。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并非高校單方的責任,而是全社會共同的使命,因為高校培養的人才將服務于媒體機構以及全社會。因此,在施行媒介素養教育的時候,媒體或社會有責任與高校相互配合,甚至可以建立一個聯動機制,高??梢远ㄆ诮M織學生參觀媒體機構,并赴媒體進行實踐,而社會則也要尊重處于實踐期間的大學生所具有的作為媒體專業人員的某些權利等。此外,媒體通過出版專門的書籍、雜志或制作相關節目等形式來引導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媒介素養。通過社會參與的模式,把媒介素養教育落到實處。[13]

        媒介素養教育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它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也影響大學生的知識素養、技能素養、道德素養等各項素養的水平。從這個角度說,媒介素養不僅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還影響并制約著高校學生其他基本素養的獲得與養成,是素質教育真正取得實效所必須實施的基礎性教育?!?/p>

        注釋

        [1]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6:9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204.

        [3]汪明安.文化研究關鍵詞 [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206.

        [4]W.J.Potter(1998).Media literacy.Thousand 0aks,CA:Sage:3.

        [5]張開.媒介素養教育在信息時代[J].現代傳播,2003(1).

        [6]朱毅峰.論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及構成[J].新聞界,2007(8).

        [7][10]劉佳.上海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報告[J].新聞記者,2006(3).

        [8]畢秋敏.昆明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J].東南傳播,2009(1).

        [9]張男星,王炳明.當前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報告[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9).

        [11]麥克盧漢.理解媒介[M].商務印書館,2000:426.

        [12]“媒體對大學生成長影響的研究”課題組.論新形勢下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意義及特征[J],現代傳播,2008(6).

        第8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關鍵詞:媒介素養; 體育傳媒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在驚呼信息爆炸的今天,會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雖然中國的媒體相當發達,媒介市場也在日益擴大,但是學校體育教育對體育信息的傳播卻相當少,甚至還有逐漸消退的趨勢。這讓我們看到一種怪異的景觀:一邊是學生承載著對信息時代來臨的狂歡,一邊卻是承受著體育信息稀缺、信息失衡的落寞。體育本來是一個熱門學科,學校體育教育理應是主動積極和生龍活虎的。在我國,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增強,體育教師怎樣認識和利用好媒體這柄“雙刃劍”的研討,還處于一片空白;迄今,現有的未成年人體育教育課程中幾乎沒有媒體素質教育內容,也沒有一本針對未成年人公開出版的體育媒體素養教材。即使在中小學開設《體育與健康》課程,也僅著眼于主動參與和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并非從普通公民的角度對未成年人進行體育媒體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教育被譽為“信息社會的公民基本素質”和“媒介世界的防身術”。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在這里,就媒介素養、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媒介素養教育、體育教育和媒介素質教育的結合以及實施推進體育媒介素養教育等問題作粗淺論述,本人認為問題的提出和探討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際意義,但愿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二、問題的思考與探討價值

        1.媒介素養教育的思考與認識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種媒介信息服務于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媒介素養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正確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種媒介。媒介素養教育起源于上世紀30年代的英國,當時教育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認清并抵制”大眾傳媒的影響。隨著傳播學、電子媒介以及經濟的發展,媒介素養教育的范圍日益擴大,重要性也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同。20世紀70~80年代,由于官方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介入,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開始形成規模。很多國家都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課程內,并陸續發展出許多教學模式及課程教材以供參考,媒介素養教育逐漸成為一種終身教育。在中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多數專家認為,中國的媒介環境日益復雜,各種信息大量充斥,公眾對于信息的分辨能力有待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勢在必行。

        2.學校體育教育的探索與升華

        從傳播角度而言,體育具有倡導新的生活方式、生活觀念,自身倍受關注并易與媒體(報刊、廣播、電視、因特網)結合等特點。與商業信息和媒體發生一定聯系的體育精神、人物、組織、賽事等統稱為體育媒介。具有較大傳播功能的運動明星、運動隊,精彩體育賽事,體育俱樂部,健身娛樂活動等都是體育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體育教育以順應時展和遵循學生學習規律為出發點,媒介素養教育理應引起體育教育學者的關注和重視。2004年,教育部將媒介素養的課題列為了新聞傳播類的重點招標課題,而且將日益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推廣上獲得進步和提升。目前,少數院校已經開始嘗試開設相關課程并受到學生的歡迎,“媒介素養與學校體育教育”的探討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因此,逐步嘗試體育媒介素養教育的知識傳播,是當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每一個體育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

        三、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媒介素養教育

        1.從全球范圍看,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后,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青少年中普及了媒體素養教育。一些發達國家的學校媒體素養教育已經形成規模,而且,正式納入正規的教育課程。90年代以后,日本、印度、韓國等亞洲國家也開始推廣媒體素養教育。2003年1月,中國臺灣地區頒布了公民媒介素養白皮書??傮w來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媒體素養教育的主要對象仍然是未成年人,但也明顯呈現出全民化的趨勢,即將媒體素養教育從青少年教育延伸至終生教育。

        2.中小學生除了學校學習和做功課之外,他們花大量時間看電視、讀圖書和看卡通等,媒體信息的好壞對他們影響很大。他們處于身心發育和成長時期,辨別和抵抗能力比較弱,幫助他們成為媒體信息的主動接受者而非被動接受者,使他們具備正確使用和有效利用媒體的能力,對他們的社會化和健康成長必不可少。進行媒體素養教育可以使他們掌握必要的媒體知識和技能,懂得怎樣合理地接受媒體的信息,科學地行使自己使用媒體的權利,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和生活。

        3.我們的體育教師和其他的新聞工作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區別就在于,首先我們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有一種判別意識,也就是說他能夠在世事紛繁的各種各樣的事件當中選擇對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學生最重要的事情,有一個篩選的作用,有一個領域化的作用,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是合格的,不具備這一點,沒有篩選、判別意識,就不是合格的體育教師。 第二點,你應該是很好的翻譯者、轉譯者,因為我們很多都是圈子內比較了解,比較熟知的事情,但是就像文化具有方言和普通話之一樣,在很少的圈子里能聽得懂的語言我們叫做方言的話,我們作為大眾傳媒的操作者要把方言轉變為普通話,而不是通過把音量放大原聲態地轉達給我們的學生,誰能轉譯好,誰就能受到學生的青睞。 第三點,你要提供價值判斷,和一些見解。今天的競爭,并不僅僅是知識的競爭,甚至主要不是資訊的競爭,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得資訊,但是見識是最能表現價值的方面,誰能在這方面做,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獲。

        四、實施和推進體育媒介素養教育

        關于怎樣實施和推進體育媒介素養教育,國外媒體素養教育的成功因素對我有很大的啟發。結合體育教學要做好以下幾點:

        1.健全機制,提供學生體育媒體素養教育實施的制度保障。 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教育機構,將體育媒體素養教育提高到素質教育、公民教育的高度上來,真正重視體育媒體素養教育,并將這項教育內容作為不可或缺的環節融入到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去。近期,可以先加強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媒體素養意識,從而帶動學校和學生對此問題的關注和重視;長期,則可以逐步倡導在學校普及媒體素養教育,提高學生的體育媒體素養。體育媒體素養教育是一個群體性的運動,體育教師需要做開拓工作。

        2.加強體育師資建設,培養有知識、經驗和責任感的體育媒體素養隊伍。 要重點針對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的媒體素養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媒體素養和教學水平,傳授基本的媒體素養教育知識和方式,使他們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有機地融入必要的媒體知識。針對有條件開設專門課程的學校,還要對教師進行專門培訓,使他們能夠勝任不同階段媒體素養課程的教育工作。

        3.對學生家長進行家庭普及型培訓。 要利用社區學校、家長學校等場所,針對家長進行必要的體育媒體素養普及型教育,使他們懂得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對子女接觸體育媒體行為進行合理的督導和管理,提供科學的建議和啟迪。要充分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利用家庭的寬松而和諧的氛圍,對學生進行親切而貼近的體育媒體素養教育。

        4.世界各國的媒體素養教育研究和實踐也表明,針對未成年人的媒體素養教育,需要借助學校教育、家庭教養、社區教化、新聞傳播等各種形式,多管齊下、齊心協力地培養未成年人合理看待媒體提供的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獲取、分析、評估和傳播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將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發揮重要作用。學校在體育媒體素養教育方面有專長并且能建立溝通網絡的顧問。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體育傳媒充斥著我們的生存空間,并以其強大的輻射力影響著人們的生存方式,甚至塑造著一個時代的核心品格。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經把傳播和文化凝聚成一個動力學的過程,將每一個人都裹挾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儀式和景觀之中,我們必須“學會生存”。在體育媒介的作用日益彰顯的時代,體育教師必須學會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的信息所控制,不僅如此,還要教會學生以便使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中國傳媒結構與市場份額分析》,文/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中外媒體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來源:中國網.cn

        [2] 《信息爆炸改變教育―專家建議設立媒體文化班》,李繼宏/編譯,《東方早報》,2003年12月5日

        [3] 《論媒體素養教育的必要性》,文/張冠文,《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11月

        [4] 《英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超越保護主義》,文/[英]大衛?帕金翰,宋小衛摘譯,《新聞與傳播研究》2000年第2期

        [5] 《第二次浪潮:加拿大中學的媒體素養教育(二)》,文/約翰?龐杰特,于亞卓,《媒介研究》2004年第3期

        [6] 《淺析媒介素養和媒介素養教育》,文/張衛華,發表于2004?媒體與未成年人發展國際論壇,上海2004年12月

        第9篇: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范文

        一、中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在信息時代,個體媒介消費的時間在其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如小學生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占了休閑時間的大部分,青少年在看電視、玩電子游戲、上網的時間逐漸增多。大量的媒介化信息已成為兒童、青少年與一般民眾信息來源的最主要渠道。毋庸置疑,媒體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建立價值觀及世界觀的最重要因素。人們把大眾媒介稱為“看不見的學校”或“同步學?!?,而這所無形的學校課程甚至比傳統學校的課程設置更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如何教育學生明智理性地辨識媒體,尤其是培養學習者辨別信息的真偽和美丑、反思媒體對個人正負面影響的能力,造就出具有相當批判能力、能獨立思考媒體信息的未來公民,就成為當前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重要課題,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有其必要性。

        1.對當前教育改革創新的要求。媒介現已滲入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有目共睹。然而,在迎接多媒體網絡信息時代到來的同時,應站在歷史的角度,辯證地看待傳統教育,提出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媒介素養教育就是為適應時代需求而生的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理念。今天如果我們缺乏對媒介作用的認識,我們就不可能對當前世界政治發展進程、經濟發展進程、文化特點乃至我們自己,甚至對現行的教育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2.未成年人離不開媒介。青少年已經成為我國網民中的主力軍,是各家網絡和網絡商家的目標受眾群。2006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止,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為12300萬。從網民結構上看,網民中18~24歲的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達到38.4%;而18歲以下的青少年就占到了14.9%。

        媒介對未成年人產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是巨大的。傳統社會里,未成年人的社會學習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學校,而在現代社會,這一社會化的過程則有很大改變,媒體從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家庭和學校,幫助完成這一社會化的過程?,F在的孩童多數是在電視機前、電腦前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近年人們對媒體給孩子們造成的不良影響表現出憂心忡忡,公共輿論普遍認為孩子出現的早熟、消費主義、暴力、價值觀混亂等不良傾向,媒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美國研究人員發現,1歲至3歲的兒童電視看得越多,到了7歲時,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越嚴重。

        網絡媒介對現代文化的塑造和人們價值觀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因缺乏及時的引導和有效教育,從而患上了“道德缺血癥”、“法律癡呆癥”和“網絡癡迷癥”。面對這些頑癥,治愈他們的有效方案就是通過媒介素養教育的途徑,賦權于青少年,使其擁有較好的網絡素養。有了較好的網絡素養,青少年可具備理解當代文化的能力和解析網絡信息的掌控能力;有了網絡素養,青少年好似穿上了“防彈衣”。它能減少網絡不良信息的傷害,網絡素養賦予廣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斷力、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網絡時代的技能,從而成為積極的網絡使用者。

        3.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征。由于青少年對客觀世界和自我心理世界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分析判斷能力,思考上也具有較大的非理性,因而會產生缺乏思考的膚淺行為和過激行為。比如:熱衷于追逐新事物,沉湎于網絡游戲、叛逆行為,與家長老師對立,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出現性道德滑坡走上犯罪道路。媒介素養教育以培養人思辨能力和積極參與能力為宗旨,通過接受媒介素養教育作為媒介的消費者,青年人面對媒介不僅能具備解釋媒體和做出明智的判斷的能力,而且能自己動手制作媒介產品,從而成為積極的、能力不俗的社會參與者。

        二、關于開展中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建議

        1.借鑒加拿大媒介素養教育的成功實踐。加拿大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多元文化國家,加拿大各省都已經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課程教育計劃中。加拿大媒介素養的成功實踐對我國有著強烈的教育意義。加拿大的媒介素養教育主要包括:一項是培養學生的“自我認同能力”,即幫助他們區分虛擬與現實、個人與世界的關系,認識媒體價值和自我價值,并懂得自我價值不應為媒體所主導。同時,還要增強學生作為媒介消費者的自覺意識。另一項是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高清 |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一二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 | 亚州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在线看的免费三级网站 | 天天综合来吧来吧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