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鄉村產業發展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村產業發展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鄉村產業發展現狀

        第1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 浙江省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浙江省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浙江省竹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浙江省寧海縣海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浙江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浙江省海洋產業發展現狀及優化對策 浙江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浙江省鐵皮石斛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 浙江省裝備制造業貿易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浙江省諸暨市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 浙江省運輸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浙江省創建特色小鎮的主要做法及啟示 浙江省創新創業驅動的特色小鎮規劃思考 浙江省農藥產業現狀和發展思考 發展浙江省特色的生態經濟 對安丘市特色小鎮發展現狀的分析和發展建議 浙江省湖州市入境旅游業發展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 浙江省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浙江省應用型院校創業服務體系發展現狀及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5-05-04.

        [2]衛龍寶,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若干思考與建議[J].浙江社會科學,2016,(03):28-31.

        [3]厲華笑,楊飛,裘國平.基于目標導向的特色小鎮規劃創新思考―結合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實踐[J].小城鎮建設,2016,(03):42-48.

        [4]唐勇.培育特色小鎮要把握關鍵點[J].浙江經濟,2015,(06):21-22.

        [5]朱瑩瑩.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嘉興市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16,28(02):49-56.

        [6]沈琪芳.特色小鎮培育與建設的問題及對策――以湖州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6,16(03):27-28.

        [7]于新東.關于浙江加快特色小鎮培育發展的建議[J].黨政視野,2015,(08):18-22.

        [8]劉錫賓.我省特色小鎮建設原則和對策研究[J].政策t望,2015,(09):49-51.

        [9]涂東山,王琳,何奈里.山南基金小鎮:打造中國格林尼治[J].政策t望,2015,(10):50-52.

        第2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 林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村鎮銀行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廣西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機遇、挑戰及對策建議 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瀾滄縣蠶桑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淺析制約河南動漫產業的因素及發展對策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淺談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羊絨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與對策建議 鄉村旅游產業升級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建議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羊絨產業出口貿易可持續性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 我國發展低碳農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遼寧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郯城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農合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制約通江革命老區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建議 我國發展金融工程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我國人才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 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當前制約消費增長的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郁義鴻.產業鏈類型與產業鏈效率基準[J].中國工業經濟,2005-11.

        [4]張軍杰,楊鑄.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狀況、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NO.13.

        [5]侯赟慧,岳中剛.我國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0-02-10.

        [6]甘志祥.物聯網發展中問題的初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0-03-01.

        [7]楊永志,高建華.試論物聯網及其在我國的科學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0年第2期.

        [8] ITU.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12.

        [9]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EB/OL].http://

        [10]胡向東.物聯網研究與發展綜述[J].數字通信.2010-4-25.

        [11]倪一鳴.淺析我國物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科技信息.2012第3期.

        [12]劉勇燕,郭麗峰.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及瓶頸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2年4月

        [13]袁國智,董毅明.我國物聯網產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分析[J].商業時代.2011年第4期.

        [14]程元棟,陳巧蓮.我國物聯網發展中的瓶頸及應對策略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2年第3期.

        基金項目

        第3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資源條件。

        1、地理位置。

        XX鎮位于XX縣北部,南鄰XX鄉、XX鄉,東、北、西依次與四川省敘永縣高鋒鄉、興文縣大壩鎮、沙壩鄉、珙縣石碑鄉接壤,鎮政府駐地XX,距縣城41公里,XX河從東向西經XX壩子注入羅布河。

        2、氣候條件。

        XX鎮海拔在480至1800米之間,為中低山地形,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區域光照強,年均氣溫16.9℃,年均降水量1457.2毫米,相對溫度68%,日照時間1032小時。

        3、土地資源條件。

        全鎮國土面積163.9平方公里,轄7個村144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小組。耕地面積51109畝(其中水田25608畝,占耕地面積的50%,25°以上坡耕地13500畝),林地面積13.29畝(其中竹林5300畝,經濟林4285畝人均有林,人均有林3.3畝,森林覆蓋率達50.8%,荒草山6200畝,土地利用率達92.5%。

        (二)社會經濟條件。

        1、人力條件。

        2008年末全鎮總戶數6673戶29204人,其中少數民族(苗族)1031戶4848人,人口密度為180.48人/平方公里。農村勞動力15380人,其中女性625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01955人,接受農業技術培訓12756人,非農業技術培訓5982人,勞務輸出5145人。

        2、生產情況。

        2008年全年實現工農生產總值6347萬元,人均純收入1080元。全鎮有耕地面積51109畝,其中水田25608畝。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豆類、薯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綠色特色產業方面主要有苧麻、蠶桑、甜苦竹、香蘭菜、經濟林果等。

        2008年全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3750畝,糧食總產量1157.3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418公斤;經濟作物播種面積8374畝,總產量136萬公斤。

        2008年全鎮生豬存欄14562頭,出欄14241頭,大牲畜存欄4159頭,出欄502頭,家禽存欄75916只,出欄70008只。

        3、經濟收入。

        2008年全鎮完成工農生產總值6347萬元。農民人均有糧415公斤,人均純收入980元。

        4、社會事業條件。

        (1)科技服務情況。

        全鎮農業綜合服務、畜牧、林業、水利部門24人下鄉服務225天次/人,農民群眾接受科技服務16800人次。

        (2)教育情況。

        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10所,教育教學設施較為完善,共有在職教師192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76人,在校學生4956人,其中女生231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7.7%,完學率為96.5%。

        (3)文化通訊情況。

        全鎮建成接收14套節目的有線電視用戶361戶,農村建成接收廣播電視節目825套,電視覆蓋率達98%。全鎮固定電話用戶520戶,移動電話用戶1200戶,通訊覆蓋率達63%。

        (4)衛生事業。

        全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服務所7個,共有醫務人員35人,醫療設施較為完善。

        (三)生態環境情況。

        近年來由于氣候因素,致使全鎮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旱、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再加上缺乏合理規劃和有效治理,導致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惡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較為緩慢,嚴重制約著全鎮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基礎設施現狀。

        1、基本農田現狀。

        全鎮51109畝耕地中,高穩產農田僅有4200畝,25°以上坡耕地就有13500畝,農業產出率低。

        2、水利設施現狀。

        缺乏骨干水利工程,大部分農田望天吃飯,天干受旱,下雨成災,部分地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農業基礎薄弱。

        3、鎮村道路現狀。

        全鎮現有鄉村公路84公里,村組公路58公里,受益村民小組135個,尚未通公路村民小組9個。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地質災害等原因,大部分道路晴通雨阻,無法保證暢通。

        4、人畜飲水現狀。

        全鎮除集鎮有骨干人畜飲水工程外,其余大部分農村人口居住分散,人畜飲水困難。目前現全鎮急需解決人畜飲水困難3471戶16000人。

        5、農村能源現狀。

        經過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鎮已基本實現村村通電,但通電質量較差,安全隱患大;沼氣池的推廣普及率不到2%。

        (二)產業發展現狀。

        1、糧畜基礎產業發展現狀。

        糧畜作為保民安民的基礎產業,基礎穩則社會穩。目前全鎮的糧畜產業受種植面積逐年下降、氣候因素等客觀原因和科技措施推廣不力、產品附加值低等主觀原因的影響,只能基本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

        第4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發展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要不遺余力的進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要積極發展鄉村經濟。鄉村旅游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不僅能很好的幫助解決“三農”問題,同時還能使農村的特色產品得到宣傳,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鄉村旅游具有涵蓋面廣、輻射性強、性價比高等諸多優點,鄉村干部應該認識到發展鄉村旅游對于推動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并積極打造鄉村特色產品和產業,推動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鄉村振興下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影響分析

        (一)鄉村振興下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

        自提出鄉村旅游扶貧概念后,鄉村旅游在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改善鄉村居民生活方面貢獻了巨大力量,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尤其明顯。貧困地區居民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實現了人均收入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升,離脫貧也更近了一步。目前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鄉村旅游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國家及政府鼓勵發展鄉村旅游經濟,也通過多種方式引領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比如電視節目《向往的生活》、《忘不了農場》等都是典型的慢綜藝,通過鄉村獨有的風景打造獨特的鄉村體驗感,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生活感受。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要吸引游客,還要留住游客,讓游客體驗之后流年忘返,激發他們進行再次消費。這就需要政府及當地村民充分挖掘鄉村特色自然資源,積極打造具有自身文化和特色的旅游景點和產品。由于鄉村旅游業是基于鄉村自然景觀的產業,因而具有較強的季節性,也就是淡旺季,淡季居民收入來源減少,此時應通過其他渠道如網絡銷售、直播等方式進行本地特色產品的宣傳和銷售,一方面直接帶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為來年的旺季做好準備。總的來說,當前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還在摸索階段,還沒有充分發揮其價值,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深入探索目前阻礙鄉村旅游發展的原因,并積極尋找解決措施,以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早日實現鄉村振興計劃。

        (二)鄉村振興對鄉村旅游的影響

        鄉村旅游對我國鄉村經濟發展推動作用不言而喻,隨著鄉村旅游不斷完善發展,其影響作用也將逐漸凸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隨著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提出,為了更好貫徹實施國家方針,以鄉村旅游作為切入點,能夠快速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旅游業是一個復雜的行業,其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即旅游產業發展能夠帶動鄉村其他服務行業的發展,是實現鄉村繁榮的關鍵途徑。同時,鄉村旅游還能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另外,鄉村旅游需要對當地的農村風景和環境進行提檔升級,需要加大農村環境的整理,提高生態宜居性,這與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高度契合。而且鄉村旅游還需要較為優質的服務和精神文化風貌,所以加強鄉村振興必然會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反過來推動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和三產融合,使得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出現轉變,促使生產結構優化,提高鄉村人民的整體收入,這些又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踐行和響應。2、鄉村振興戰略和有關政策奠定了鄉村經濟發展基礎。在鄉村振興要求下,農村優先發展,要發展必然會加強農村交通建設和教育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以解決當前的鄉村發展緩慢問題。正是基于此,鄉村旅游發展的短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將促使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特別是當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變,土地承包和流轉關系不變將得到鞏固發展,這對于發展規模化、大型化鄉村旅游設施非常有利。并且在鄉村振興要求下,國家對農民工作隊伍的培養使得人員素質產生質變,保證了鄉村旅游工作的人才需求。3、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緊密相關,可以有效互動。鄉村振興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政策基礎,而鄉村旅游則是鄉村振興的實施環節,兩者相互促進發展。因為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牽引,能夠加快鄉村振興工作開展,同時,通過旅游推廣,加快了當地農村建設工作。

        二、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基礎設施薄弱

        游客在鄉村旅游中能否得到較好的體驗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配套設施是否齊全,比如景區的民宿環境、交通設施、WIFI覆蓋、垃圾桶設置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游客的感受,而要保障鄉村旅游的良好發展就必須首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其次還要規范鄉村文化旅游市場體系,對商家的行為進行規范,避免出現欺客行為,商家間的良性競爭能激發游客的消費潛能,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二)鄉村環境破壞現象頻發

        當前,不論是鄉村旅游所在地的居民、商家還是游客普遍環保意識不強,以至于鄉村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環境遭受破壞的現象。比如游客在景區內隨意亂扔垃圾、景區內居民未對垃圾進行分類就隨意處理垃圾、景區內的商家如餐飲店所產生的廢棄物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景區內的車輛尾氣排放等都會造成景區環境污染,這一方面直接影響著景區環境,使得游客的體驗感下降,另一方面嚴重威脅著景區內居民的生產、生活,對景區發展造成嚴重影響。要改善這一現狀,必須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使人們自發的進行環境保護。

        (三)旅游產品和服務同質化

        由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還處在初步階段,鄉村旅游項目及產品還比較單一,這是目前鄉村旅游發展的普遍問題。大多數鄉村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僅僅是單一的推廣農家樂,并沒有對鄉村其他景觀進行挖掘,致使游客體驗得不到提升,游客在選擇鄉村旅游地時就較為隨意,因為都是一樣的項目和一樣的特色,對他們來說沒有本質差別,這也導致眾多地方的鄉村旅游經濟得不到有效發展,究其原因,還是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在鄉村旅游項目的挖掘中明顯不足,缺乏創新,沒有形成鄉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四)缺乏鄉村旅游品牌

        由于目前國內的旅游景點較為固定,自然風景和城市風景早已被人們所熟知,一旦離開這些資源的依托,那么鄉村旅游很難拿得出叫得響的品牌,不管是省內還是全國,這種情況都比較普遍。不僅如此,還有寫地區缺乏正確的規劃,導致盲目投資,資源開發中存在巨大的浪費和破壞,并且開發沒有結合當地特色,使得旅游資源大同小異,產品單一,無法吸引游客,甚至還出現跟風式旅游開發,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同時,某些著名景區,對附近帶動效果較差,無法形成大規模鄉村旅游市場和體系,比如湖北襄陽古隆中風景區,其影響區域僅限于隆中對地點,周邊大量的鄉村人文景觀均為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五)旅游活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鄉村旅游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會消耗當地的各種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生存空間和資源,對他們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太高當地的物價和交通費用,造成人們日常負擔增加。另外,當地部分居民無法從旅游產業中獲得經濟效益,或者獲利不足以彌補鄉村旅游活動帶來的影響以及生態環境壓力,往往會導致居民產生抵觸的情緒和厭煩心理,阻礙了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并且還加大了當地居民之間的貧富,激化社會矛盾等,反而不利于和諧美麗鄉村建設。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措施

        (一)優化基礎設施與環境

        發展鄉村旅游必須首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應充分保留當地的原有地貌及鄉情,并在此基礎上注意提升人們的視覺感受,為人們帶來極具特色及吸引力的視覺體驗。除此之外,還要在多方面提升鄉村旅游的服務條件,以最大限度激發人們的旅游欲望。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旅游項目,比如游客可以通過線上種菜的方式獲得對景區的初步了解,景區居民根據游客的線上操作進行線下的實際規劃和布局,并將菜地及蔬菜的具體生長情況通過線上方式反饋給游客,進而吸引游客的到來。這種方式不僅較好的宣傳了當地的文化環境,為當地鄉村景觀帶來了更多的曝光,同時還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都需要建立在有吸引力的鄉村景觀及服務基礎上,政府及居民應該不遺余力的進行鄉村環境改善,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帶動鄉村經濟增長。

        (二)開設生態旅游產業

        鄉村旅游發展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嚴禁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為追求一時的利益而忽略了鄉村環境保護及維持鄉村生態平衡,鄉村旅游及鄉村經濟的長遠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文化及環境的相互協調基礎上,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兼顧環境保護,故而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要積極推進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要更好的將鄉村農業與旅游業、休閑業進行融合。當地政府要在旅游產業規劃布局與環境保護中尋求平衡點,在充分挖掘當地旅游特色的基礎上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和服務,進而增強當地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旅游業及農業結構的有利調整,實現鄉村旅游產業的更好發展。當地政府及企業應該以生態旅居、長遠發展為原則,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尋求旅游效益的最大化,進而幫助當地村民提升生活品質。這就要求政府及企業要充分了解鄉村特色,可以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進一步了解鄉村的人文、地貌及自然景觀,并將鄉村特色景觀進行良好的包裝和宣傳,同時加強景區介紹及導游服務,在此過程中融入農產品介紹及銷售,以此實現各產業的有效融合,促進生態旅游產業的更好發展。

        (三)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當地政府應該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鄉村旅游業及鄉村企業的發展,尤其要鼓勵打造當地特色旅游項目、產品及服務。鄉村企業應該以當地旅游文化為依托,打造符合當地人文風情的特色項目和產品,并通過不斷的創新實現項目和產品的多樣化,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旅游體驗。比如內陸鄉村企業可以依托農作物生長打造特色嫁接旅游景觀,沿海鄉村企業可以依托海洋資源打造特色海洋資源旅游項目和產品。總之,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應充分挖掘當地特色,并融入創意理念,使旅游項目和產品更符合時代潮流,充分滿足人們視覺及感官上的多樣化需求。除此之外,當地政府及居民要從各方面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打造屬于自己的鄉村旅游品牌,使某一特色產品、項目或服務成為當地的典型代表,進而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促進當地旅游產業及其他行業的快速發展,更好的拓展鄉村業務范圍,實現鄉村振興發展。

        (四)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

        在全國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國內鄉村要振興發展,必然要加強經濟建設,而鄉村旅游是發展鄉村經濟的關鍵舉措,所以不可避免的面臨著產業競爭問題。所以需要加強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樹立良好的形象,以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另外,在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時,還需要結合當地政策和規劃要求,做到充分挖掘當地的旅游特色資源,并對生態進行恢復和保持,為旅游產業發展奠定可持續發展基礎。只要通過建設鄉村旅游品牌,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占據有利地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進而打造高質量的旅游產業,推動鄉村的各項事業的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鄉村的振興。

        (五)減輕旅游活動的負面影響

        當地居民是鄉村的主人,也是鄉村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投資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時,要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意愿,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前提下,合理開發旅游資源,提高旅游者的生態意識。如下,才能最大可能減少旅游活動給當地人民造成的負面影響,以此減緩當地居民的抵觸心理。另外,政府和投資者也要提高居民的思想意識,定期開展鄉村振興知識宣講工作,讓其能夠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當中,并認識到鄉村旅游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鼓勵其參與鄉村旅游發展中。同時,還要加強共建共享機制建設,將當地鄉村旅游發展工作“分擔”到每個居民,基于信息展示、全體決策、意見反饋和全民監督等制度,實現當地居民與旅游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避免出現旅游企業和農民之間、農民與農民之間的不良競爭,政府要強化引導作用和政策扶持,保證良好的市場環境,打造運行有序的發展環境,促使政府、企業、農戶三者形成和諧的合作關系,從而為游客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服務,消除負面影響。

        四、結束語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對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貧困地區,鄉村旅游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鄉村開始推進鄉村旅游,與此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因為項目雷同、服務單一使得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受阻,要實現鄉村旅游對鄉村經濟的推動作用,必須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當地特色旅游產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進而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目的。

        參考文獻

        [1]梁晶.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創新模式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20,No.312(02):52-54.

        [2]韓立杰,董偉欣,周麗敏.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9,000(007):62-64.

        [3]趙慶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000(019):144-145.

        [4]周丹初.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No.313(02):72-73.

        [5]孟慶光.鄉村振興背景下承德市鄉村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旅游,2019(11):355-355.

        [6]周冰倩.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鄉村旅游發展優化路徑探析--以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為例[J].農村科學實驗,2021(7):3.

        [7]屈學書,矯麗會.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升級路徑研究[J].經濟問題,2020(12):6.

        [8]宋慧娟,陳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路徑探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8(6):6.

        [9]周丹初.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No.313(02):72-73.

        第5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 銀杏產業;發展現狀;對策;遼寧丹東

        中圖分類號 S792.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41-01

        銀杏不僅有景觀功能,還有較高的保健價值、醫藥價值。銀杏葉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和內酯類化合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另外,銀杏葉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可以用于生產動物飼料。因此,銀杏成為當代開發的熱點植物之一,葉用銀杏栽培及利用得到國內外的高度重視[1]。

        1 銀杏產業發展現狀

        銀杏樹是丹東的市樹,遍布丹東市40多條街區。據統計,亞洲共有6條由百年銀杏樹組成的景觀大道,丹東市區內就有3條,已成為丹東的重要標志。另外,丹東地區最古老的2株銀杏樹位于丹東市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分別有1 300余年和800余年樹齡,是著名的“祖孫銀杏”,其不僅是丹東歷史的見證,也是丹東地區的標志性古樹,是丹東地區活的文物。此外,在丹東市內100年以上的銀杏樹共有700余株,已成為丹東旅游資源中的重要標志,是江城旅游的招牌。

        據不完全統計,丹東市目前共有銀杏逾666.67 hm2、3 010萬株,僅次于郯城、邳州、宋店、韶關、泰興我國五大銀杏種植基地。目前。全市共有銀杏葉回收企業5家,2016年回收銀杏干青葉6 000 t,產值2 400萬元。如果全市銀杏青葉全部回收,還將產生5 000萬元產值,發展潛力巨大。

        2 發展對策

        2.1 科學制定銀杏產業發展規劃

        丹東地區位于遼寧東部山區,區域內山地較多,全市零散的超坡地約1 666.67 hm2,都屬于低產農業用地,但這些地塊大多適合銀杏生長,可極大提高土地附加值。基于丹東優越的地理條件,將銀杏發展與村屯綠化、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在零散的超坡地上種植銀杏,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農戶跟進、科技支撐”的總體思路,本著打造“全國最大的銀杏生產基地”的建設目標,將著手制訂丹東市銀杏產業發展規劃,著重組織資金和研發人員在新品種選育、引進、栽培管理技術研究、加工、銷售等方面開展工作,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

        2.2 招商引資,推動發展

        丹東銀杏干青葉加工產業還處于外地企業來丹東收購階段,沒有銀杏干青葉加工企業。因此,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銀杏加工企業是丹東市發展銀杏干青葉產業的重點。建議到國內葉用銀杏最大的加工基地――邳州進行招商,邳州擁有貝斯康藥業、鑫源生物、天力生物、銀杏源生物科技、偉樓生物等30余家重點銀杏深加工企業。丹東市可與邳州深加工企業接洽,采取合作或招商建廠的方式,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品,開拓市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發展內在動力,推動企業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2.3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

        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如c丹東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遼東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對葉用銀杏采摘時間和方法、銀杏黃酮的提取方法以及銀杏食品、銀杏制藥等諸多領域進行科研攻關,大力發展銀杏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2.4 多元發展,綜合開發

        銀杏產業在主攻精深加工發展的同時,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致力于綜合開發。建立大規模銀杏圃地,形成“苗、果、葉、樹”四位一體的銀杏綜合生產示范園;開發單樹種森林公園、行道樹旅游觀光。可圍繞“銀杏時光隧道”“銀杏金光林海”等休閑觀光主題,打造獨具特色的銀杏旅游觀光帶,積極塑造特色銀杏旅游品牌。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內1 300余年和800余年的“祖孫銀杏”、丹東市區七經街、六緯路和九緯路的“銀杏金光大道”等景點已頗負盛名。此外,也可開發銀杏木制品、工藝品開發、銀杏盆景、景觀樹種植等。

        2.5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合理利用空間

        丹東市農村住宅多以分散居住為主,可以充分利用居民的宅前屋后、村路兩側以及河旁等大力發展銀杏,既美化環境,又可為農民增加收入。

        2.6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培養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丹東銀杏品種,開展“丹東銀杏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注重培育丹東銀杏產品品牌,及時完成注冊“丹東銀杏”商標。

        2.7 加強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建設

        通過軟棗行業協會整合現有資源,打造全省統一的地域品牌。要按照“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方式組建銷售服務集團,與農戶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生產經營服務合同,實行品牌統一包裝(貼牌)推介、統一營銷宣傳、統一定價,防止以次充好、隨意低價,真正掌握話語權和定價權[3-4]。

        3 參考文獻

        [1] 張文達,刁秋實,張妍妍.丹東銀杏播種育苗技術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15(2):74-76.

        [2] 鄭俊杰.淺析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7):270.

        第6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 武威地區 皇冠梨產業 思路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083-01

        1 發展現狀

        武威地區皇冠梨于4月下旬開花,9月中旬成熟,幼樹萌芽率高,發枝力強,生長旺盛且直立,樹勢健壯,早果豐產性強,且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并有腋花芽結果習性。定植后第3年株產可達10.5公斤,大樹高接第2年結果,高抗黑星病,抗輪紋病、黑斑病,抗逆性強。

        武威地區梨樹規模化栽培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民勤蘋果梨享譽省內外,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基地建設退縮。2001年,從甘肅農墾條山農場引進皇冠梨試種成功后,開啟了武威種植皇冠梨的歷史。2010年,武威市提出“設施農牧業十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和“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發展現代高效節水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2011年以來,在沿山冷涼灌區重點發展了以皇冠梨為主的優質梨產業,通過典型引導和輻射帶動,推動了全市皇冠梨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至2016年底,全市梨樹栽培面積59.92萬畝,總a量達到12.39萬噸,產值3.7億元左右。如今,以皇冠梨為主的特色林果產業,在緩解用水矛盾、改善生態環境、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已成為發展鄉村旅游新的經濟增長點。

        2 存在問題

        武威地區皇冠梨在規模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現實問題。

        2.1 思想認識跟不上。一些農民認為特色林果是“副業”,看不到林果業的商機和潛力,沒有把林果業當做自己脫貧致富的產業來經營,不按技術要求管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林果業的發展。

        2.2 受自然條件制約。武威地區年均無霜期只有156天左右, >10℃有效積溫2800℃~3200℃,冬季低溫凍害、春季晚霜凍、干旱天氣極易發生,土壤多沙土,有機質含量低,鹽堿化程度高,影響皇冠梨品質和產量。

        2.3 栽培管理不規范。苗木儲備不足,外調苗木質量差,很大一部分砧木選擇不對路,標準低,開溝寬度不夠,間作物不合理等。

        2.4 撫育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澆水、除草不及時,苗木生長勢弱,生長量不足;不施肥或施肥量不足,重化肥輕有機肥;定干、抹芽、拉枝、修剪不及時或沒有開展,樹形培養跟不上,見效期推遲;病蟲防治不重視,用藥時間不及時,防治工作不徹底;越冬防寒不扎實;技術服務有差距。

        2.5 產業化水平較低。大戶、企業、合作社數量少,且作用發揮不夠好。目前全市注冊登記特色林果專業合作社38家,主要由特色林果種植大戶、營銷大戶、育苗大戶發起組建,缺乏有力的領導和組織,帶動作用發揮不夠好。“貯藏加工+運輸銷售” 的營銷模式建設進度緩慢,也沒有形成知名品牌。

        3 對策建議

        3.1 加快推進外向型、出口型產業經濟發展。嚴格遵循《出口農產品武威市特色林果生產技術規程》要求,做好“外向型”、 “出口型”經濟大文章。充分利用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加快發展農產品出口型經濟,拓寬國內外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以市級、縣區級示范點和連片500畝以上的皇冠梨基地為依托,規范生產,狠抓提質增效,培育出口基地。

        3.2 繼續推行“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的現代營銷模式。加快全程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著力引進和培育農產品加工項目,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建立全方位信息網絡,鼓勵引導林果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拓展電子商務銷售平臺,探索建立省內外果品直銷網點,創建有特色的知名品牌。發展壯大營銷隊伍,將武威優質皇冠梨推向市場,促進武威特色林果產業的全面進步。

        3.3 抓好災害監測與防治。按照監測全面、預測準確、預報及時的要求,建立健全特色林果災害監測預警防控體系。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堅決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

        3.4 建立完善良種繁育基地和種苗生產基地。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群眾參與,以培育抗旱、抗寒、豐產、優質新品種為目標,為提純復壯提供足額優質苗木,同時狠抓抗寒、抗旱砧木皇冠梨嫁接苗的繁育。

        3.5 加強人才培養,強化科技支撐,加強隊伍建設。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做到“走出去,請進來”,重點抓好特色林果栽培、產品貯藏加工、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同時加強對從事經濟林生產的技術工人、林農以及營銷人員的技能培訓,合力抓服務。加大宣傳力度,用身邊的鮮活事例引導農民,幫助農民算效益帳,算節水帳,提高農民發展特色林果的積極性。強化科技支撐,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在武威最佳適生區規模發展。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發展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

        參考文獻

        [1] 涼州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武威市涼州區大力發展皇冠梨產業紀實[J];甘肅林業;2013年05期

        [2] 楊婧;甘肅新型果蔬花卉保鮮劑問世[N];中國食品安全報;2013年

        第7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近年來,酒泉市把發展休閑農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制定規劃,完善設施,著力打造有機、綠色、健康、安全的休閑農業品牌,有力地推動了酒泉市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形勢與特點

        近幾年,酒泉市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依托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示范園區,大力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度假休閑農業,打造旅游觀光農業品牌,截止目前,酒泉市有各種形式休閑農業經營主體760 家,年營業收入38545 萬元,接待人數338 萬人次。目前全市有各種形式的農家樂620 家,占全市休閑農業的81.6%,農家樂仍是休閑農業的主要形式。建成敦煌市、金塔縣兩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建成敦煌市陽關鎮龍勒村、肅州區生態植物園、金塔縣航天神舟休閑生態園3 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肅州區克華紅房子農莊、金塔縣金塔鎮金大村2 個全省休閑農業示范點。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打現代農業發展牌打現代農業發展牌,拓展休閑農業新功能

        酒泉市把做精一產作為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發展蔬菜、名優果品、現代制種、特色中藥材、草食畜牧業等優勢特色產業,依托肅州和敦煌兩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7 個省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特色農業生產基地,不斷拓展農業功能。一是按照“有景可賞、有色可觀、有物可采、有鮮可嘗、有園可游”的標準,建設集生產、科研、休閑、觀賞、體驗、采摘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精品園區,展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圍繞農時季節開展采摘體驗活動。目前,肅州區泉湖鄉開展草莓采摘、樹莓采摘,金佛寺鎮、西洞鎮的蟠桃采摘,玉門市清泉鄉的人參果采摘,金塔縣羊井子灣鄉、敦煌市陽關鎮的葡萄采摘,都極大的豐富了市民的節假日生活,實現了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態旅游。二是以特色產業為主體,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肅州區沿山鄉鎮發展觀光旅游產業帶,金佛寺鎮定期舉辦每年的杏花節、西洞鎮舉辦桃花節;金塔縣按照“一鄉一品”的發展思路,依托特色林果專業鄉、專業村,發展休閑觀光園,金塔鎮每年舉辦杏花文化藝術節。

        (二)打城郊結合牌打城郊結合牌,加快休閑農業融合發展

        酒泉市緊緊圍繞“為城而農、為文而農、為游而農”、建設“田園城市”的發展思路,把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做為拉動消費、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按照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特色化的要求,在城區周邊鄉村,精心培育和打造以鄉村旅游為主體的農家樂、休閑農莊、休閑農業專業村,帶動休閑農業發展。一是利用城郊鄉鎮農民自有住房,創建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賞農家景”為特色的農家樂,吸引城市居民休閑渡假。二是依托城市周邊自然風景優美、交通方便快捷的優勢,結合新農村建設,建設“家庭式”的小別墅和休閑農莊,開展以“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為主題的休閑、娛樂、體驗活動。酒泉市現有休閑農莊19 家,占全市休閑農業的2.5%,建成了以肅州區果園山莊、水磨花園、金塔縣青山村莊,敦煌市的圣都月泉等為代表的休閑農莊。三是利用城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農家樂集中的鄉村和旅游景點周圍,通過改造提升,建設農家樂一條街,農家樂專業村和鄉村旅游專業街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肅州區水磨溝農家樂一條街、金塔縣金大村、紅光村農家樂一條街、敦煌市月牙泉鎮農家樂一條街。敦煌市圍繞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陽關景區三大景區建設集農業景觀、休閑觀光、藝術鑒賞、鄉村文化展示和特色商品展銷融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觀光旅游風情街,建成了敦煌古城休閑度假村、敦煌森隴休閑度假村和敦煌楊家橋休閑餐飲街。通過發展各種形式的休閑農業,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搭建了平臺,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三)打特色文化牌打特色文化牌,挖掘休閑農業內涵。

        酒泉市按照傳承、保護、創新、開發和利用相結合的理念,挖掘農業文化遺產、農村文化藝術和少數民族文化,促進休閑農業創意產業發展。一是挖掘農耕文化。通過深度挖掘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和底蘊深厚的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精心培育和打造以農業科普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業主體博物館、民俗文化博覽園、傳統農村食品加工園,通過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農業生產、生活場景,介紹農業的發展歷史。目前,已建成了肅州區銀達鎮農耕文化博物館、下河清科技農場農耕文化博物館、敦煌市莫高鎮農耕文化博物館。二是挖掘農村發展歷史。通過實景布置,展現農村發展歷程,喚起市民對農村發展歷史的回憶,典型的有位于肅州區禹苑景區內的酒泉民俗文化博覽園。三是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肅北、阿克塞兩縣依托當地的民族文化,發展集觀光、民族特色餐飲、歌舞表演于一體的休閑農業。肅北縣建成了黨河峽谷風情園和蒙古包民族風情園,阿克塞縣利用當地的大蘇干湖、野生動物園、海子草原等景點和哈薩克風情城特色,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閑農業,使觀光旅游的人數得到較大的提升。

        (四)打資源優勢牌打資源優勢牌,豐富休閑農業內容。

        一是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利用現有的水庫、湖泊、濕地、養殖水面等自然資源,開展劃船、垂釣、燒烤等休閑活動。如肅州區鏵尖鄉海馬泉渡假區、花城湖渡假區,金塔縣神舟山莊、魚島山莊,瓜州縣雙塔湖風情山莊。二是依托旅游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敦煌市依托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發揮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建設鄉村旅游示范村,月牙泉鄉月牙泉村圍繞增強旅游服務功能,發展農家客棧和駱駝隊,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服務,滿足了游客“游有行、看有景、玩有興”的要求;陽關鎮龍勒村借助毗鄰陽關風景區的優勢,圍繞葡萄產業,發展休閑農業,開展葡萄采摘、葡萄酒加工、酒莊、酒堡展示,葡萄酒品嘗等活動,成為酒泉市第一個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

        二、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上看,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休閑農業項目建設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建設存在著一定無序性和盲目性,缺乏對農產品的深加工與特色營銷,缺乏對農村景觀的提升改造。產品特色不明顯、經營方式單一、產品結構單一,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大,簡單仿效,粗放經營,無法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休閑農業主體多數位于城市郊區或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公共衛生、道路交通、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休閑輔助設施、信息網絡和消防安全、醫療衛生、餐飲住宿等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與消費者對休閑體驗的需求不適應。如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等設施建設用地嚴重不足。

        (三)服務管理水平不高

        缺乏休閑農業專業知識儲備,存在重硬件建設、輕服務管理的現象。管理服務比較粗放,沒有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規章制度和服務規范,對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力度不夠,導致企業管理不規范、服務水平較低,很難實現讓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如飲食衛生、住宿環境、產品品質等環節的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三、發展休閑農業的對策措施

        發展休閑農業是挖掘農業潛在優勢資源,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針對目前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下一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引導健康有序發展

        通過規劃引導逐步改變目前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規模偏小、分布較散、經營單一、檔次不高、發展無序的狀況。強化資源保護、環境保護意識,突出生態效益;推進行業協會和服務組織建設,規范行業發展競爭行為,營造公平環境;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主導產業發展,賦予休閑農莊在房屋建設,環境營造,活動設計等方面的個性特色;通過招商引資、政策扶持,鼓勵引導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參股、合作,開發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大力發展集觀光、體驗、休閑、養生于一體的大型休閑農莊,促進休閑農業集群發展和健康有序發展。

        (二)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引入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宣傳先進的發展經驗,引領和規范服務質量。按照發展休閑農園、農莊要求提升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標準和管理手段。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鄉村公路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國家重大工程,完善交通、物流、網絡、水電、安全、衛生等基礎設施。充分利用旅游電商平臺大數據資源,實現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匹配和需求對接。根據當地氣象特征,利用科技手段改進休閑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設備設施,提高休閑農業產品品質,增強季節性客戶體感舒適度。加強與勞動部門合作,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服務接待、教育解說實用人才,推進服務人員持證上崗,標準化服務。積極引進農藝師、花藝師、策劃師、營銷管理、經營、公關禮儀、導游等方面的人才。扎實搞好環境衛生和餐飲衛生,讓城里人在農村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確保休閑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三)打造特色品牌

        充分體現地方特色,盡快改變當前我市休閑農業低、小、散的現象,依托當地山脈連綿、戈壁浩瀚、盆地毗連的獨特西北風光,冰川雪景、平原綠洲、沙漠戈壁的地理條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明確品牌定位,通過要素流動、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打造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并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時,繼續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建設,帶動休閑農業規范有序發展。開展最美休閑鄉村推介,最美田園推介和最美鄉村旅游線路推介活動,創建全國休閑農業星級評定、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地方知名品牌。

        參考文獻

        第8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鄉村振興;林下經濟;對策;遼寧

        一、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遼寧省出臺了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文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基礎產業的林業,即是實現生態宜居的主體,也是實現農業現代的主要載體。本文通過對遼寧林下經濟發展特點的分析,探討如何在鄉村戰略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林下經濟的效益。

        二、遼寧林下經濟特點及效益分析

        (一)遼寧發展林下經濟的背景。在集體林權制度發生改革后,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通過對林下土地的種植、養殖等進行立體復合經營,從而實現農、林、牧等各業的共同發展,在不砍伐樹林的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發展林下經濟是促進森林覆蓋率、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也是鞏固集體林權改革和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1]。遼寧通過退耕還林政策的推進和幾年來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森林的生態效益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也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從東北地區的角度看,近幾年來的林間養鹿、林下參藥、林間種蛙都取得了較好的收益,2011年僅松江河地區在林業方面收益達8.65億元,而林下經濟的收益占到了總收益的2/3。東北地區盛產的黑木耳、人參、松茸等都可以林下種植。從全國的角度看,大多數研究和調研表明,發展林下種養增收增效是顯著的:寇祥明等的研究結果顯示,發展林間套種牧草和養鵝的循環農業模式比稻麥輪作模式增收2.8倍;丁大俊等認為發展林下養禽經濟效益顯著,還能修復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周乃富的研究也認為林下養雞能有效改善土層養分;吳寶成等對比了低樹齡楊樹套種中藥細柱五加和露地栽培細柱五加的根冠農藝性狀和根皮產量,發現套種的細柱五加的農藝性狀和根皮產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丁晶晶等研究結果表明,楊樹林下種植雪菜可使農戶每公頃林地年增收純收益4.6萬元;陳州調研發現,林茶間種,除了林木的收益外,茶葉的采摘期可延長8-9天,單位面積產量提高8%,茶園平均每畝增收500元左右。可見,發展林下經濟具有較為明顯的綜合效益。(三)遼寧地區發展林下經濟成功案例。遼寧位于環渤海和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地帶,是東北地區唯一沿海、沿江、沿邊省份,擁有出海大通道,“一帶一路”的重要建設節點,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在集體林權體制改革過程中,遼寧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截止至2018年,遼寧林業用地面積為735.92萬hm2,森林面積為571.83hm2,森林覆蓋率達39.24%。遼寧的氣候、水源、地形和土壤條件適宜食用菌、果菜、藥材等林下經濟作物的發展。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遼寧看到了發展林下經濟的前景,在各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全省林下經濟開發面積達143.33萬hm2,林間養殖動物馴養存欄量達5000萬頭(只),建設了中藥材、食用菌培育基地和野生動物馴養示范基地,成立了建昌核桃、朝陽杏棗、鐵嶺平榛、丹東日本栗、撫順平歐雜交榛、桓仁林蛙、西豐梅花鹿等一批特色產業企業,建立了與林下經濟有關的專業合作社近千個[2]。截至2018年,以林蛙馴養繁殖為主營項目的遼東地區實現林蛙年產量2億余只,年效益達13億元。以林下飼養河蟹為主營項目的盤錦年產河蟹7.2萬噸,年效益36億元。截至目前,我省已經開發的并獲得收益的林下資源有林下人參、細辛、刺五加、玉竹、五味子、龍膽草等藥材;榛子、南果梨、薄皮核桃等干果(水果);平菇、香菇、滑子蘑、木耳等食用菌;刺龍牙、大葉芹、龍須菜、蒲公英、蕨菜、猴腿蹄蓋蕨、水芹菜等山野菜;林蛙、狍子、野豬、梅花鹿、鵝、雞等動物;青山溝、鳳凰山、關門山、醫巫閭山等森林旅游資源,逐漸形成了遼東森林食品、藥材、旅游為主要發展項目,遼西林藥和林下種養的產業發展格局。(四)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林下經濟的瓶頸。遼寧林下經濟發展的基礎雄厚,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近兩年來遼寧林下經濟的增速趨向緩慢,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林下經濟開發不單追求森林資源的開發,而是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打造林下立體經濟和多功能文化體驗,實現森林康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目前,全省建立的多種經營體協同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數量不足,還需大力挖掘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遼寧林下經濟新的增長。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遼寧發展林下經濟的對策

        (一)建立新型林下經濟經營主體。鄉村振興既要實現產業振興,也要實現生態宜居,發展林下經濟是林區經濟轉型的發展方向。實現林下經濟高產優質,就要形成采、收、產、銷的完整經營體系,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構建多種經營主體協同發展的新型林下經濟經營主體至關重要。根據遼寧省林下經濟發展現狀,以市場為導向,對政府、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經營主體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布局,形成功能穩定且各發展相關主體之間互促互進的發展模式。1.加強龍頭企業對其他經營體的帶動與合作。龍頭企業作為林下經濟經營的骨干,能夠保證林下經營產品的供應穩定,因此要積極進行林下新產品的研發,在深加工、產品產業鏈條、連鎖經營等方面尋找新的突破點和增長點,積極開發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不斷利用科技創新培育新品種,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龍頭企業將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推廣給一些中小企業、個體、合作社、家庭林場等其他經營體,這些經營體通過服務于龍頭企業提供其所需的產品[3],進而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各經營體間要相互合作,協同發展,形采、收、產、銷的良性的互動,共同推動遼寧省林下經濟的發展。2.拓展林下經濟產業鏈條。形成林下經濟產業鏈條是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資源、客戶、終端產品加工企業形成產業鏈條。培養一些規模化的企業為龍頭企業,加強龍頭企業與林農的有效合作,向林農宣傳并推廣好現代林下經濟與傳統林業經濟的區別,加深對林下經濟的理解[4],提高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識,不斷加強龍頭企業基地與林農間的聯系,優化關聯產業的布局,實現林下經濟的有效發展和管理。3.加強科技研發和金融機構扶持。科技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發展林下經濟也不例外。政府要扶持龍頭企業的科技研發力度,積極建立企業、農戶、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空間,探尋適合該地區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龍頭企業也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利用科技的力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實現產品的精深加工。遼寧的林下經濟基礎雄厚,應面向高校推廣林下經濟項目,引領科研機構為企業和林農提供科技支持、做好新產品的研發推廣、指導林農科學生產經營[5],同時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龍頭企業搭建與高校的聯合實踐基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林下經濟中實現科研成果的市場化轉化。政府也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通過推出金融產品、靈活貸款方式等渠道[6],增加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緩解企業、林農發展林下經濟資金短缺的困難。4.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政府部門通過完善行政行為,比如統一管理或者削減林業稅費、補貼種植費等舉措來促進林農主動發展林下經濟;通過與林業協會的對接,發揮林業協會在行業間的推動作用,幫助經營主體實現市場化信息服務一體化,打造林下經濟產品的品牌效益,提高消費者對林下經濟產品的認可度。(二)實現林區的可持續發展。林下經濟發展不可人云亦云,當地應根據自身的生態環境因素和生產生活特點找到適合本地區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循序推進,以地區整體經濟布局為出發點,做到不過度開采,不浪費資源[7]。遼寧已經形成了林下經濟發展的區塊產業,對于處在發展瓶頸上的項目,也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新的突破點。林木都有正常的生長周期,而森林資源自身的生長恢復速度較慢,開發利用森林資源要加強后備資源的培育和引種,保證原材料的供給;而對于林下經濟而言,隨著林木的生長和森林微生態的改變,可選擇的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以及經營模式都應當隨之調整,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無法實現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探尋適宜的土壤環境和林木生長條件,特別是龍頭企業要準確把握可發展的林下種養殖品種和種養模式。科研部門要指導企業、合作社、林農在瓜果蔬菜、牧草牲畜等復合模式經營中應注意的問題[8],比如品種的選擇、樹種的間距、作物的管理等。(三)加強“智慧林業”在林下經濟發展的應用。2016年國家林業局編制完成了《“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全國林業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互聯網+”林業模式在林下經濟上得到了有效應用。“互聯網+”林業主要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量子通信技術為支撐,以網格化、數據化、物聯化的形式,實現林業的多元管理和資源的精準共享[9]。而“互聯網+”林業就是以“智慧林業”為發展方向和目標。“智慧林業”的應用,使得林業發展的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形成統一的、一體化的、互動的運行模式,林業建設得到了更加科學的規劃,林業經營得到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林下經濟模式選擇得到了更加精準的分析,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產業發展的協同推進。與此同時,“智慧林業”也為林下種養殖產品廣開銷路。隨著人們對綠色產品的渴求,林下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利用互聯網平臺和農村電商將優質的林下產品向全國人民推介,企業發展、林農的收益得到了保證。“十四五”規劃鄉村振興是重中之重,更需要發揮“智慧林業”的作用,使林下經濟發展更精準,更貼近人們的需求。(四)打造森林旅游與康養產業發展。森林康養即開發利用森林資源,開展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遼寧開發了很多森林旅游資源,拉動了地區經濟的增長。隨著生態的恢復和森林覆蓋率的提高,更多地區的森林公園和濕地保護區因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具備了康養要素條件。一些鄉鎮依托鄉村振興的有利政策,自主開發一些短期旅游項目,一方面讓游客在參與體驗生產的同時放松了身心,另一方面家庭林場在當地完成了林下產品銷售,降低了運輸和銷售成本[10]。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有效推動了林業供給側改革,在發展森林旅游的同時,也要加快培養森林康養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宣傳森林康養知識,開發森林經濟的體驗模式。森林康養專業人員將自然科學知識傳播給游客,讓游客的農林知識在森林康養產業中得到普及。大力開發人們追求的“森林療養院”“森林瑜伽館”等創意休閑模式,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產品,將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山林文化傳播出去[11],不斷豐富森林康養的文化內涵,使森林資源、生態環境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深度結合。

        四、結語

        林下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潛力,有投入少、回報大的優點,可以成為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經濟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社會、市場、人們對生活需求品質的改變而不斷地調整。政府應出臺更多政策扶持林下經濟發展,尤其是各經營體之間更應融合協同發展,加大林下經濟的集約化模式。在鄉村振興發展背景下,要因地制宜規劃好各地區的發展目標和特色發展模式,不斷推進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讓鄉村的產業發展更加興盛,生態環境更加美好,人民的收入持續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陳鵬.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中國林業經濟,2017(2):77-78.

        [2]李載棟.建設生態遼寧促進綠色發展——遼寧林業發展思考.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6):56.

        [3]車曉芳.基于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視角的遼寧林下經濟發展.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0,11(6):73-75.

        [4]張彤,劉笑冰.國內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林業經濟,2018,11(6):32-34.

        [5]楊曉剛.發展林下經濟拉動林農致富增收“新引擎”.內蒙古林業,2020,11:9-10.

        [6]周健培.我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南方農業,2017,11(17):53-54.

        [7]萬麗萍.試析我國生態林業工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現代園藝,2019(24):163-164.

        [8]王強盛,楊娟,祁明華,倪雪穎,夏萌霜,李鈺.幾種作物種植模式在林下套種的實際產量和效益評價.江蘇農業科學,2019,47(4):120-122.

        [9]王建武.“智慧林業”在森林資源管控中的應用和思考.園林生態,2018(11):88.

        [10]鐘春艷,張斌,孫素芬.生態保護為主的區域鄉村振興模式與路徑——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為例.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20,48(10):55-60.

        第9篇: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越地民間“舞犴龍”風俗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性記錄研究

        華陽楊府爺信仰與開垟福調查

        溫州楊府爺信仰的地域性神職差異

        旅游經濟開發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論溫州楊府侯王信俗文化研究的意義

        紹興蓮花落的傳承現狀與保護對策

        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形式芻議

        論民間藝術產業化的類型及價值

        我國書法產業發展述評與策略研究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保護的思考

        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調查

        “平湖調”在四明南詞中的應用和發展

        從能樂的發展看日本的家元傳承機制

        淺析支撐楊府侯王信仰生存發展的因素

        發揮美麗非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作用

        蒼南道教文化及其生態保護區的研究

        東白山七夕節習俗女性群體的傳承困境

        實地研究方法的經驗與反思——以徽村調查為例

        環境因素對阜山陳靖姑信仰的影響及其發展現狀

        對云南省“非遺”隆陽區甲馬畫的調查與研究

        從北宋戲劇磚雕探尋臺州南戲等戲曲發展脈絡

        酒香也懼巷子深——對浙江金華酒的調查與思考

        基層組織在地方戲曲活態保護中的角色定位

        “非遺”生產性保護視野下的文學藝術“生產”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性與傳承力

        近年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概述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中的原真性保護

        論婺劇戲服傳統手工技藝的搶救性保護

        關于貴南縣藏繡產業發展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淺談聊城市葫蘆工藝品的文化價值及營銷策略

        昆侖文化資源的品牌建設與創意開發利用

        山西大同端午民俗及其非遺傳承中的節日信仰保護

        傳統手工技藝傳承教育的思考——以雕漆技藝為例

        覽聞辯見,抱樸守一——羅永麟先生民間文學研究管窺

        民眾生活與民間戲曲——對汨羅市花鼓戲的調查研究

        創意產業背景下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中的政府角色

        瑞安渡頭楊府爺故里考——兼論楊府爺由人而神的過程

        中國傳統漆工藝的傳承之思——以重慶傳統漆藝現狀為例

        風雨“道情”人——金華道情傳承人現狀調查與保護對策

        堆砌五谷·孤獨起舞——對蘭溪糧食砌工藝的調查與思考

        豫西門頭裝飾字畫初探——以鞏義市河洛鎮寺灣村為例

        從民間信仰看畬漢互動——以桐廬縣莪山鄉宋老爺信仰為例

        加強傳統戲曲藝術的“后保護”——從湖劇表演藝術的傳承說起

        淺析傳統儀式的現狀與保護——以武義社區接仙女儀式為個案

        從四座“佛教”寺院看地方崇拜體系——以溫州蒼南蒲城為中心

        民間建筑的精魂——以明清時期徽州民居中的民間信仰元素為例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又大又粗又爽的少妇免费视频 |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日本一本区免费中文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