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比的應用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搖臂攝像技術;應用技巧
【中圖分類號】 J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183-1
隨著電視制作技術的不斷發展, 節目制作手段也在推陳出新,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節目制作需求,攝像搖臂作為專用拍攝輔助設備,開始廣泛用于新聞、運動會、電視教材等拍攝中。與傳統拍攝手法相較而言,其結構緊湊,性能優越,并可以和軌道等相關設備配套應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它具有靈活的拍攝位置、角度變化及豐富的鏡頭語言等方面。這里我們以西安中元生產的攝像搖臂系統為例,就其在軍事教學片中的拍攝應用技術進行分析。
一、攝像搖臂系統的性能分析
攝像搖臂可分為電影用搖臂和電視用搖臂兩大類。電視用搖臂又有大小之分。在使用過程中,其結構簡單、拆裝便捷、機動靈活,可在演播室使用,又可以在廣場、野外等環境下拍攝。通常情況下,搖臂是由重型三腳架、移動車、臂桿、電控系統、控制手柄、對講系統以及配重等部分組成。在安裝和使用時要做到熟練拆裝、調試,精心維護。這樣才可能拍攝到動感強烈、角度獨到、高空俯仰鏡頭。攝像搖臂在影視拍攝中角色重要。而且也能提高工作效率,為節目的合成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可以說,在現代電視節目制作中, 搖臂已經越來越成為一部好作品所不可缺少的攝制工具。
二、攝像搖臂技術在軍事教學片中的應用及分析
軍事教學片的拍攝,應本著“緊貼軍隊建設、緊貼軍事斗爭”的原則,從突出軍隊信息化建設、軍事斗爭、軍事傳統文化特色等方面入手,在制作方式上要靈活多樣,在制作風格上要特色鮮明。筆者根據這些年參與制作部隊反恐演習中分隊教學片的拍攝經驗,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合理使用搖臂拍攝。
(一)突出鏡頭的運動美。軍事教學片的拍攝需要精心設計、構思。尤其在運用搖臂系統時,所拍攝的鏡頭要力求體現出畫面的動靜結合之美。動時要動感十足。
1.敏銳的感覺。搖臂攝像技術在軍事教學片中的使用要求往往比較高。這就對搖臂操作人員敏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敏銳性可以包括對音樂節奏的感覺,也包括對拍攝節奏的敏銳性,或者是拍攝中對所要表現人物動作的敏銳觀感。
2.運動的尺度。在實際拍攝中,攝像搖臂系統可以在360 度內任意旋轉,在一定的范圍內任意進行收縮和伸展,從不同角度拍攝出最完美的畫面。攝像搖臂系統可以實現和強化室內人物的中近景及面部特寫等,而且能夠輕松表現出室外畫面的氣勢和縱深。尤其在表現鏡頭及組接的動時,要恰到好處地把握好度,使鏡頭的動感十足。
(二)強調鏡頭的節奏美。
近年來,搖臂攝像技術得以廣泛運用,尤其是軍事教學片中展現出軍人精神狀態的行進方陣,狙擊手精湛的技藝,高速行駛的車隊等,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學會理解編導意圖。搖臂攝像人員在熟練掌握設備的基礎上,要領會編導的意圖,明白編輯后期工作的思路。而后才能切實從符合軍事訓練的規律出發。
2.運用搖臂鏡頭點綴。眾所周知,搖臂多用于表現大場景和連續性比較強的鏡頭。當插入在需要表現的段落之中時,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其在鏡頭、編輯手法以及音樂的節奏感方面得以加強。但如果全片都使用搖臂鏡頭,就會適得其反,起到另種效果。軍事教學片也是如此。我們知道,軍事教學片中經常會有分隊攀登、搜索、小組障礙等節奏感的場面,作為搖臂攝像人員應熟知這些運動的特性和軌跡,這樣才能把不同運動條件下的軍事動作生靈活現地展現出來。
(三)表現鏡頭的和諧美。攝像搖臂鏡頭動感強,角度廣泛,可以輕易實現高空俯仰的拍攝。但如何要使這些出彩的鏡頭表現出一種和諧的美,卻是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長鏡頭運用.長鏡頭在軍事教學片中是比較常用的拍攝手法。與此同時,運用攝像搖臂長鏡頭拍攝,還可以巧妙實現畫面的自然轉接過渡。
2.移動拍攝。移動拍攝也是指在運用攝像搖臂跟蹤拍攝移動被體。在軍事教學片中,移動拍攝給人的感覺比較舒緩,平穩。作為一種表現藝術手段,它具有情感概括的寬泛性。可以幫助和促進觀眾對整片認識的再度深化,從而使整部片子具有更加完美的補充性形象設計。
3.思維方式.在運用攝像搖臂技術進行拍攝時,要善于化一般的形象思維為電視的蒙太奇思維,剔除不必要表現的,強化需要突出的,精心選擇富有造型表現力的過程和動作。同時,一定要有編輯意識,拍攝時要充分考慮到每個(組)鏡頭連接所產生出來的效果,以引發觀眾的思考和想象。這樣就為營造軍事教學片和諧之美創造了條件。因此,電視教材的感染性與具體生動的美及其由美激發出的人的愉悅感及思維方式有著一定的關聯。
4.巧妙運用空鏡頭。如果在一部教學片只是出現訓練鏡頭,使人感覺有些呆板和生硬,如果我們在運用攝像搖臂進行拍攝時,還可以加入一些似乎無特定表現意義的云彩、樹木、道路等空鏡場面。在編輯時放在適當的位置可以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
因此,軍事教學片的和諧美與具體生動的美及其由美激發出的人的愉悅感有關。科學研究證明,人在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可以大大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畢業論文(設計)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5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ZHAO Zhenk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writing abili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bil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thesis (design) writing, propos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thesis (design) guidance course.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在教師指導下本科畢業生進行四年學習與實踐成果的總結,也是對本科畢業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項綜合考察,同時又是培養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從業能力的一項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出現了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嚴重下滑的客觀事實。筆者多年來一直在從事應用型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在論文(設計)指導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提出了以提升學生從業能力為導向的畢業生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一是,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二是,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三是,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最后,采取適合論文(設計)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市場經濟新常態下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需要。
1 目前畢業論文(設計)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學術不端問題。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學術不端問題經常出現,有些學生進行網上抄襲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網絡文章拼湊成論文;也有的學生找人論文;還有的學生直接改用本專業往屆學長的合格畢業論文上交等。這些做法,論文(設計)指導老師都很難左右。有些情況可以通過論文檢驗出來,有些則很難查出。但是,這些學術不端行為會敗壞了學術風氣,使得學校安排學生寫作畢業論文(設計)的培養計劃失去了應該發揮的作用和意義。
二是,選題問題:有些學生所選題目陳舊過時,有些題目范圍過大或過小不利于論文寫作,或者學生所選題目的寫作可行性較差。學生思想惰性強,所選題目陳舊過時,遠離時代,缺乏現實應用價值。應用型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要求學生選題新穎,要有一定的獨立見解,尤其是對于以往反復研究過的題目,要從新的視角挖掘出獨特的觀點和見解。但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的重要意義,而是挑選以前學長寫過的題目來寫,認為可以照著別人的寫法來模仿完成。
也有些學生認為,選擇較大題目會有的可寫,也容易寫夠字數。實際上,題目過大,在寫作過程中難以駕馭和把握。當然,還有些學生認為,選擇較小題目會容易寫具體,但是所選題目過小,在寫作過程中只能寫一些具體操作流程,無法形成具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選題要確定合理的范圍,學生盡量選擇與學過的課程相關,寫作熟悉一些的內容,能夠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再者就是所選題目是否具備寫作的可行性問題,由于一些學生缺少寫作經驗,在選題時沒有注意到題目內涵及外延,以及自己是否能夠搜集到足夠的論據及寫作素材,導致學生論文寫作過程出現無法繼續或中途更換論文題目的問題。
三是,論文(設計)出現邏輯結構不合理及寫作不規范問題。從歷屆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稿件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邏輯上出現前后矛盾、條理不清、缺乏科學的論證方法、研究方法不規范、創新點不明確、語言表達不清楚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甚至于影響學生能否順利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答辯。
2 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學生對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沒有正確的認識。一方面,由于教師在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中對學術不端現象的后果強調不足,導致學生對這個問題沒有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畢業了忙于找工作或畢業實習,對論文(設計)寫作不夠重視,應付了事;還有一些學生在網上找幾篇文章隨便拼湊一下了事,或是請人完成應付交差。這些做法都形成了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寫作出現的學術不端問題,最終影響到學生能否如期畢業。
二是,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不夠,學生缺乏有效的寫作指導,導致出現選題偏差。教師在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中,由于課時量問題,沒有足夠強調學生與指導教師對選題溝通的重要性,更沒有進行足夠的選題指導實踐訓練;同時,在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指導實踐中,指導教師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學上,對學生畢業論文選題方向重視不夠。開題并進入初稿寫作過程以后,才發現要么由于指導老師的專業背景和學生論文方向差距較大而無力指導,要么學生選題問題較大而無法繼續寫作。
三是,由于課程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導致對學生寫作幫助不大。由于學校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不能夠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論文與設計的寫作區別、論文(設計)的寫作要求、寫作規范,以及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的寫作要點以及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內容。最終導致一些學生出現論文邏輯結構問題及寫作不規范等問題。
3 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應用型本科學生畢業后大多數要進入各行業從事具體工作崗位的實踐活動,因而高校對學生從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大學生應具備的從業能力應包括: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及責任感;較高水平的分析能力;較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具備一定的創造和學習能力等等。①可以看到,嚴格的畢業生論文(設計)寫作訓練能夠起到綜合訓練和提升學生未來從業能力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應建立以提升學生從業能力為導向的畢業生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一是,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二是,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三是,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四是,采取適合論文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
首先,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學、科研、服務諸方面都以應用為導向,堅持為地方或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面向行業、面向人才市場需求來建設專業。②應用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過程,既是檢驗本科生綜合運用本學科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又是一項培養學生邏輯寫作能力的實踐教學過程。因此,必須強調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過程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應該讓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和自己的實習實踐并與指導教師進行充分溝通來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及后續寫作。
必須堅決杜絕學生采取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如在網上找幾篇文章隨便拼湊一下了事、請人完成應付交差等行為。在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學校處理過的學術不端案例來教育學生,使其對學術不端的后果有清醒的認識,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術不端做法對學業以及將來職業發展的巨大危害性。
第二,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導向。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必須首先讓學生能夠區分論文與設計的不同標準和要求,明確論文(設計)選題的實踐價值導向。應按各學院按專業建立各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授課導師組,采用競爭機制選擇授課教師,使得論文(設計)課程中師生能夠就講解的案例做到專業上的充分溝通,使學生接受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寫作訓練,以保證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具有較強實踐性。
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應以知識、能力和技能是否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適應為評價標準。③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在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方面強調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能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進行系統的寫作訓練,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順利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達到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人才的教學目標。因此,最好強調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反復溝通,結合學生實習實踐背景,在老師研究方向范圍內進行畢業論文選題。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的合理性,又能夠使得指導教師能夠有效參與到學生的寫作過程之中結合學生實習實踐經驗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第三,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采用專題講解來講授撰寫論文(設計)過程,要在教學目標中重點講授如何選題、如何收集資料、如何選用適合的研究方法,如何掌控好寫作進度,如何做好寫作過程中的師生溝通,怎樣避免學術不端的做法等方面。 授課過程中要明確論文(設計)指導授課教師職責,依照學校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手冊要求將撰寫畢業論文(設計)的每一步驟內容分解到每課時的教學任務中,包括:論文(設計)選題、擬定論文(設計)提綱、開題報告、文獻使用、研究方法選用、初稿要求、論文修改、及論文(設計)修改要求、定稿要求及學術寫作規范等內容。
授課教師還要向學生強調遵守學校要求的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進度,即從選定導師、確定選題、列出寫作提綱、完成開題報告、再到初稿寫作、論文修改、定稿等這樣一個完整的論文寫作過程。授課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指導經驗,向學生強調論文(設計)寫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需要與指導老師主動溝通的要點以及沒有做好這些溝通工作容易出現的問題,以確保整個論文(設計)的高質量完成。
第四,采取適合論文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通過圖片展示、視頻講解,讓學生結成小組共同進行案例討論,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論文(設計)的綜合寫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及創新精神。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中國知網、百度學術等網絡資源和圖書館等進行查找和使用期刊等文獻,學會文獻綜述寫作,培養學生結合專業實踐背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從業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為培養應用型實踐人才必須進行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尤其要遵循以提升學生從業能力為導向的畢業生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即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采取適合論文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最終,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寫作訓練,提高應用型本科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級應用型實踐人才。
注釋
① 王均平.基于用人單位需求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業能力的選擇與設計[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關鍵詞:MS-Office高級應用;必要性;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06-1276-02
Thoughts on the Necessity to Offer Courses of MS-Office Advanced Applications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ZHOU Xian-chun
(Sanya University, Sanya 570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formatization of daily jobs, office automation has become a basic skill of graduates should have. The course of Advanced Application for MS-Office Software, suitable for all students needs in the future. Case teaching Methodology is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for this course. Teachers should choose strong practicability, challenging projects,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MS-Office Advanced Applications; Necessity; Case teaching Methodology
當前,隨著日常辦公的自動化、無紙化,信息處理能力已經是衡量一個合格員工的基本指標。在這種社會需求下,畢業生唯有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就能獲得招聘公司、單位培訓成本,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因此,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走向社會為目標,應盡可能開設學生學得會,帶得走課程,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MS-Office高級應用”是一門計算機軟件應用類課程,簡單易學,應用廣泛,無論企業公司、事業單位,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1 課程設立的必要性
1997年,教育部在《加強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的幾點意見》(即155號文件)中提出:“在目前大學教育中,對計算機基礎教育應繼續給予高度重視,并結合各專業課程的需求及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斷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
2004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提出來進一步把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若干建議,確立了“4領域3層次”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只是結構的總體構架,構建了“1+X”的課程設置方案,并將“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第一門課程。
1.1 Office基礎應用太簡單
近年來,全國各個高等院校均設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這門課程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強調從零起點教學,知識過于基礎,而隨著計算機知識的普及,有的大一新生在中小學階段早已經學過了大部分內容,剩余的內容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大學生學習需要,當然就不用說滿足將來他們進入社會以后的要求了。
1.2 編程能力的培養不符合文科生的特點
經過中學幾年的非理性思維的培養,大部分文科生理性思維能力較弱,抽象思維不強,難以接受特別抽象概念,可以說聽到數學就感到恐懼,而只要涉及編程就必然就涉及數學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選用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類或數據庫編程類內容學習,使他們達到能夠使用計算機高級語言編寫程序,可以從事計算機程序的編制能力,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干的;事實上是不僅沒有達到培養目標,反而造成學生對這些課程沒有興趣,上課打瞌睡、玩手機,更有甚者,經常逃課,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也抹殺了學習的學習天性,深究其原因,大部分學生數學底子薄,沒有理性思維習慣,從教學角度上說起點太高,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理論嚴重脫離了現實,出現了上述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在MS-Office高級應用中也有大量的抽象概念,但是比較基礎的,重要的是可以與前面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銜接,大部分學生能夠聽的懂、學的會、帶得走。例如WORD中的模板、域、引用,分節,表格的內外邊框,表格中的計算公式;EXCEL 圖表中的相對、絕對引用、行列系列、分類匯總、數據清單,已經各類函數;PPT中母版、動畫、主題等概念,文科生往往難以理解,可以通過增加實踐課時、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實踐來加強理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只有他們處于主導地位,才能達到培養的目標,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的能力。
1.3 社會的需要
隨著計算機在辦公領域應用的廣泛和深入,必然要求從業人員熟練掌握辦公軟件的高級功能,不僅能夠高效、規范處理越來越多的辦公文檔,而且能應用辦公軟件整合、分析、并充分利用數據信息。現實情況是,雖然MS-Office的使用者眾多,但真正能滿足上述辦公要求的人很少。而社會需求又十分迫切,且需要量大,因此有必要在學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后繼續學習MS-Office高級應用。
1.4 計算思維培養的需要
當前,計算思維是 一個非常受關注的涉及計算機科學本質問題和未來教育走向的基礎性概念。這一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 Seymour Papert 教授在 1996 年提出的[1]。
我國教育部高教司在2012年設立了以計算思維為切入點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項目”。2013年5月18日,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深圳對計算思維進行了深入討論,發表《計算思維教學改革宣言》,吹響了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的號角。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是簡單的傳授給他們計算機相關的知識,當然更不是把計算機僅僅作為他們的專業的輔助工具,更多是要通過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為載體,加強實踐學習,在傳授他們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計算思維,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們今后工作的需求。
2 課程知識體系的設立
在多數企事業單位中,基本信息處理工作通常包括:長文檔編輯和排版,表格制作,查詢、統計和分析數據,海報的制作,產品推廣、宣傳演示文稿的制作。因此,知識點應該包括:Word中的郵件合并、引用、多文檔、審閱等; Excel要求掌握數據透視圖(表)、分類匯總、排序篩選、合并計算、模擬分析和運算、宏等PowerPoint中的母版制作、Smartart圖、放映設置等根據素材,綜合應用制作Word,Excel,PPT文檔能力。如果要鼓勵學生通過計算機二級等級考試,還需要給學生講授二級公共基礎知識。
3 教學方法的選取
根據社會的需求和”MS-Office高級應用”課程本身特點,筆者認為該課程最適合采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的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2]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培養目標,以案例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3.1 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
以前,傳授知識,以教師為主導,采用填鴨式、應試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不是來源于興趣,而是來源于考試的壓力,他們為了考試而學,有的大學生居然提出六十分萬歲的口號,他們學習的過程是痛苦而又無奈,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引起學生的興趣,需要選擇好的案例,需要選擇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環境、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案例,要選擇激起學生興趣的案例,這與老師自身的素質有關,需要老師不斷地與外界交流,不停地學習,汲取新的知識,從而保證自己所選的案例是符合學生的口味、教學的內容。
3.2 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大學生的自制力差,學習容易情緒化;對于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習積極性高,對于內容枯燥的東西的學習反應冷淡,可喜的是學生普遍對實踐性的內容要比理論性的內容感興趣;采用案例教學,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改變過去一直習以為常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當然,剛剛開始實施時需要積極引導,盡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主動參加整個案例教學過程,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向學生傳遞新的知識,同時,有意識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潛意識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隨著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深入,可以對案例的知識點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拓展,逐漸形成他們在學習中占主動地位。改變教學方法,剛剛開始時,學生有點不適應,但是只要堅持,保證正確的方向,一定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3.3 有利于增加師生互動
以往教學,老師只要課前對教材很熟悉,認真備課,講課時表達清晰、邏輯性強,板書清晰、字跡工整,課后認真批改作業 就算盡到了教師的責任, 如果講課幽默風趣和深入淺出,就算是一個好教師。可是,這種授課方式,老師是主導者,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互動的過程,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而案例教學法則不同,教師講述課前準備好的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參與討論,研究案例,會采用各種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討論中心不偏離主題,而又不冷場,掌控全程,控制節奏,從而獲得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SOLO分類評價理論與高中生邏輯思維培養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即“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SOLO分類理論是澳大利亞教育心理學家Biggs和Collis在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的發展階段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用于檢測學生回答某個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結構。該理論強調對學生的反應進行質性分析,并根據該反應水平分析其對問題的深層理解。該理論的評價等級及各等級所代表的學生學習結果的思維水平如表1所示。
在表1所示的SOLO層級水平的5個結構中,從前結構到多點結構是學習結果量變的過程,而多點結構到關聯結構,再到拓展抽象結構則是質變的過程。新課改以來,SOLO分類評價理論已被應用于許多學科試題的編制和評價中,作為對學習結果的質性評價。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學教育者嘗試將SOLO分類評價理論應用于教學設計中,用于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但用在高中生物教學設計上的實踐研究仍較少。
實際上,SOLO層級水平的逐級遞進與高中生思維結構水平的發展相適應。從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塊的整體編排來看,高中生在進入必修二遺傳版塊的學習時,需要得到更多有針對性的邏輯思維訓練才能深化和提高其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應用水平。因此,教師若能尋找出具體教學任務中的各SOLO層級的具體學習特征,并將其應用于特定的教學設計中,則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2 教學案例――“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將SOLO分類評價理論應用到“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對孟德爾假說的理解從量變到質變,過程如下: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探討遺傳因子分離、配子隨機結合與一對相對性狀遺傳結果的關系。因此,筆者先結合實驗目的找出各SOLO層級所對應的具體學習要求,如表2所示。
然后,教師將表2的內容應用到教學流程設計中,此過程的關鍵是設計幫助學生提升思維結構的層次遞進的問題串,如圖1所示。教師在課堂上則可將與SOLO層級對應學習特征應用到學生回答問題時的反饋評價中,以便于靈活地根據不同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水平,及時調整教學。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2.1 課前實驗準備
以同桌2名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組準備2個不同顏色(紅、藍)的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在藍色小桶內放置2種不同(黃、紫)顏色的小球,分別代表D、d兩種配子,其中每種各60顆。在紅色小桶內同樣放置黃、紫2種顏色的小球,但紅桶內的小球比藍桶內的小球大,并且紅桶內每種小球的數量為30顆。以上設計是為了還原自然界雌雄配子數量比例的實際情況,避免學生產生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這一錯誤概念。
2.2 課堂教學過程
2.2.1 教師說明實驗流程,學生進行小組實驗
實驗開始前,學生處于前結構水平,因此需由教師介紹實驗目的、材料用具,給出具體操作步驟:從2個桶中隨機抓取小球50次,并按要求記錄數據。在介紹材料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圖1中的問題1,以此幫助學生從前結構到單一結構水平的過渡。2個桶內小球的數量及大小的不同在此暫不作說明,留給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去觀察發現。
2.2.2 學生小組討論并進行誤差分析
學生實驗結束后,在Excel表格中輸入各組的數據,統計出各組的性狀分離比。接下來,教師則提出問題2,要求學生對比各小組實驗結果與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結果,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誤差分析。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筆者收集到不同學生對誤差產生原因的看法,分別是:① 兩個桶內的小球數量不一樣;② 每一次抓完球放回去沒有搖勻,導致抓取過程沒有做到隨機;③ 實驗次數不夠。
討論結束后,對于第一個觀點,教師及時作出說明,即兩桶內小球的數量比例及大小不同的設計符合自然界中雌雄配子的實際情況,為之后學習減數分裂的相關內容留下鋪墊,并及時將學生的關注焦點引回每個桶內兩種顏色的小球是1∶1上。
在此基礎上,教師就第二個觀點對學生進行追問,發現學生并沒有抓住誤差原因的本質,即實驗過程應保證每個桶內每種小球被抽取的概率是相等的。學生仍停留在實驗操作不當等表面原因,無法將其與孟德爾假說聯系起來。
而對于第三種觀點,教師對部分學生進一步提出2個問題:① 你是怎么想到這個原因的?② 你認為實驗次數要多少次才能得到3∶1的性狀分離比?結果發現學生認為實驗次數不夠多,這是由于學生根據思維定勢認為實驗都需要重復多次,另外還根據課本對實驗操作的描述,認為100次才能得到3∶1的性狀分離比。這說明學生并沒有意識到本次性狀分離比的出現實際上是統計學中的概率問題。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學生盡管能找到實驗誤差出現的原因,但對問題的本質缺乏理性的思考,也無法聯系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思維結構處于多點結構。
2.2.3 誤差產生原因的梳理和總結
為突破該實驗的教學難點,教師緊接著提出問題3,鞏固加深學生對雜合子產生不同類型配子的比例為1∶1的理解,并指出“正是因為實驗過程中有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所以才需重復多次”以此幫助學生實現思維從散亂的多點結構提升到具有整體意義的關聯結構。
教師同時用問題4反問學生:但本次實驗已重復了50次,為什么仍然認為實驗次數不夠多?以往有做過哪些實驗是需要重復50次的?
對于以上兩個問題,部分學生思考之后給出的答案是:在做拋硬幣的試驗時才需像本次實驗一樣重復這么多次。此時教師指出本次模擬實驗和拋硬幣的實驗有著相同的性質,都需要通過大量的統計數據才能找出自然規律,因此實驗次數要盡可能多。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教學設計 課堂設計 課件制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b)-0061-01
1 引言
所謂課程設計是指教師對所教授的一門課程的總體設計,即教學設計;課堂即課堂的教學設計則是教師在教學中對一堂課內容或一次授課單元內容的設計。
隨著現代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已成為普遍的教學手段。而且,在許多地方和院校,是否采用多媒體教學也成為評定教師業績的一項指標。還有些地方的教育系統,將有無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即多媒體教育教學來衡量和評價學校是否達標的一項指標。由此可見,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顯得重要起來。
多媒體課件教學也不例外,也需要我們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的策劃和組織。不過,多媒體電子課件不能是備課教案的電子文檔,筆者在長時間內的接觸和調查中發現,許多多媒體課件中的文字內容太多,這說明了制作者不理解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課件的本質作用,把書面教案搬到屏幕上的結果。
因此,筆者就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問題談個人觀點。
2 多媒體教學的教學設計
一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就是該課程教師的備課教案。教師在開課前需要精心組織、準備所授課程的教案。它包括:整個課程的內容組織,課時分配,教學日歷,教學用具、實驗,參考資料等等,這些設計是針對一門課程在一個教學周期內所完成任務的組織安排。
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與黑板教學的組織是有區別的。這些區別不在課程內容上,而是在備課內容的組織與教案的結構以及手段的應用方面。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要有電子課件,還要有書面備課文檔。電子課件與書面教案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補充。電子課件是教學內容在學生面前的展示部分;而書面教案是教師授課的教學思路。許多人這些方面做的不好,只有電子課件,沒有書面筆記是不應該。多媒體教學的教學設計組織應當是在板書教學的內容基礎上,要考慮學科內容中要使用哪些多媒體技術元素,如圖片、動畫、視頻等的選材,怎樣表現更好、更合適;哪些內容戰事給學生,哪些不用展示等的結構安排。
在屏幕上的內容僅應出現備課教案的板書內容,而不是全部內容。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論是書面還是電子文檔的備課教案還是需要的,教學的總體設計是不能省略的,而且必須有。
3 多媒體課件的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本次教學時間內應講授的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理論與公式的組織、推證,例題與相應的銜接、安排,板書內容等。
多媒體課堂教學設計主要是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針對某一次課或某一單元的設計要能夠體現多媒體的優越性,這些優越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功能。就是說,多媒體課件的課堂教學設計,應當加入現代技術的設計元素。例如,在什么位置加入圖片、視頻更為有效;何時展現這些圖片、視頻;一幅插圖或圖解考慮怎樣的動畫演示能夠更好地配合內容的推進;公式推導、例題講解如何與動畫配合以展現教學內容進程等等,這些都是多媒體課件設計中與板書面、板圖設計的區別,應當著重考慮的內容。
目前用于制作多媒體的軟件很多。不論采用何種軟件設計多媒體課件,都要記住根本的一點:它是用于教學的。一個好的課件設計就是一次成功的課堂組織,它會給教學帶來好的效果,否則將起到相反作用。一旦作為藍本的教材確定之后,課件的內容首先要遵從教材內容;再就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版式設計與背景應用
許多制作課件用的軟件都有許多版式和背景供用戶選擇使用。用于課堂教學的版式和背景不能太復雜,最好使用空白版式樣。根據多年的經驗和同行的交流,得出是素色版式為好,筆者推崇白底黑字為最佳。這種版式對于空間比較大的教室不僅屏幕效果好,對老化的投影儀帶來的影響比較小;而且對于使用掃描的圖片效果最為理想,如果背景為其他顏色,插圖猶如補訂。
不要采用過于“花色”的背景版式。它會喧賓奪主,影響主題內容,而且容易產生視覺疲勞。
3.2 文字的字體格式應用
課件中大部分是漢字和英文文字,從教學效果來說漢字采用“宋體”、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為最好。因為我們的課本中基本上采用的是這兩種字體。正文字體大小要適中、統一,過大、過小都影響效果。一個版面不要使用文字過多,如果內容多,可以分幾個版面表現。否則將顯得“擁擠不堪”。
3.3 動態效果的設計
板書教學中,文字在黑板上由教師逐字逐句手寫出來的。在教師板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文字的出現或教師邊寫邊述,或中斷板書內容來強調、解釋其中內容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利于教學效果的產生。在多媒體課件中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做法是將一段需要表達的內容分開表現、分步出現。不要一版文字同時出現,而是一個內容或一段內容分開有層次、有順序地展現。教師就可以利用其產生的間隙來做同樣的工作。
課件中使用的動畫效果一定要有講究。首先,出現速度要適中;其次,盡量模仿手寫動作效果。切忌,文字、圖片飛來飛去,旋轉、蹦跳等都不可取,這些動態效果一是容易產生煩躁感;二是學生會在聽課過程中去猜測下一個內容將會是什么動作,從哪出來等,從而干擾學生的注意力。
3.4 插圖、動畫片段的使用
插圖、動畫、視頻片段的使用是多媒體教學的最大特色,尤其是在工科教學中,它的使用是任何方法、手段都不能相比的。
課件中的插圖多數來源于照片和掃描圖片,這些元素最重要的是講究質量和清晰度。它們在版面中的大小和位置設計是有考究的,要注意圖與文字在版面中的比例大小,也要講求美觀。如果簡單圖形,如例題中需要表達題目演化過程的插圖,最好能夠用制作軟件自身的繪圖工具制作。它雖然制作比較繁瑣,但效果特別理想。
圖片、動畫、視頻使用要得當。不要使用過量的這些方面,過多使用這些元素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利。
一、微課教學的應用背景分析
1.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顛覆傳統教學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特別是在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導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更好地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以及新穎度,將自己教學的某些內容進行視頻錄制,然后通過網絡發送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其實已經屢見不鮮,因此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這樣不僅可以共享教學資源,還可以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所以微課教學在該階段的應用勢在必行。
2.微課教學與社會技術發展相適應
在特定的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在小學三年級,學生對于簡單的數學知識已經有了基本了解,同時對于一些較難的數學知識又不夠了解,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微課教學,可以將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微視頻的模式傳遞給需要的學生,然后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這些知識,并通過網絡回傳給對應的教師,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對于教師而言,數學的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效果也會更加及時有效。另外,面對“互聯網+”這種理念,社會對這種觀念的熱捧和極度關注導致了具體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同時對于小學生而言,微課教學的模式很好地彌補了這些缺陷。例如,在講解乘除法的運算規則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去講解,一是每一堂課的教學時間過長;二是教學的方式和有效性受到限制;三是教學的重難點很難凸顯出來。
總體來看,微課教學的普及應用是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相適應并且具有與新課標要求相匹配的對應支撐條件的。因此在具體的應用基礎下需要對具體的教學科目和教學區域進行針對性劃分,并且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微課教學方案和模式,這樣微課教學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微課教學的應用方法
1.對教學內容和重難點進行細致劃分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微課視頻的錄制首先需要對該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的重難點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認識,這對于教師而言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開展微課教學時,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在講解四位數乘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多位數的乘除法的進位規則進行重點講解,另外,可以在視頻中強調乘法口訣表的重要性,這樣的微課視頻錄制能很好地將學生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展現出來,而且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教學設計也能保證較高的教學效率,因為簡單的微視頻學生可以存放到移動設備中,基本不受地域和時間的影響,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是十分有效的。可以想象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學視頻的錄制需要對應相應的教學重點,比如在對百分比的講解中,由于百分比的作用主要是衡量某一定量的數據的變化,因此在微課的錄制上,教師可以對百分比的作用以及計算方法做出重點講解,因此微課視頻的錄制必須要圍繞這個知識點的核心要素以及應用范圍進行打造。另外,對于學生而言,小學數學知識的特定要求,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不同程度和不同階段的知識內容進行細致劃分,同時在進行微課教學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甄別的篩選,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很好地根據該階段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出相應的調整,而這種及時的調整是傳統教學所不能代替的,因為微課教學主要是利用靈活多變的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方式和時空情況進行創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對于小學生而言,微課教學需要學生在觀看教師的微課視頻時對這些視頻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細致分析,同時在特定階段下,學生還需要發表對微課視頻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的看法,以便教師對教學內容做相應的調整,因此在微課教學的大背景下,學生需要對一些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分析,并且能夠對知識的延伸性和拓展性有基本的認識,另外,微課教學一般都是展示一些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溫習已學到的知識內容,還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該階段的數學知識的掌握,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是有積極推動作用的。例如,題目:一個棱長6分米的正方體容器中灌滿了水,將水倒入一個長方體的容器中,長方體長4分米,寬3分米,求這個長方體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老師在微課中繪制圖形間轉化的畫面,方便學生理解和自主學習。學生能否具有主動獲取相應數學知識的意識并且形成自己特有的學習方法是微課教學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總體來看,微課教學的應用對于小學教學是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的,不僅如此,在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影響下,這種趨勢還會進一步發展,并且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對教育事業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幾何概型 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03-01
1 教學設計目標
1.1 知識技能
(1)初步體會幾何概型及其基本特點;(2)會求簡單的幾何概型的概率問題。
1.2 過程方法
(1)用類比的方法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生的解題分析能力;(2)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轉化為幾何概型的過程,探求正確應用幾何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幾何概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意識。
1.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
2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幾何概型,將求未知量的問題轉化為幾何概型求概率的問題。
難點:將求未知量的問題轉化為幾何概型求概率的問題,準確確定幾何區域D和與事件A對應的區域d,并求出它們的測度。
3 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事件、概率的含義、古典概型的特點、古典概型的計算公式之后,已經對概率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在進行幾何概型的學習,可以通過與古典概型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辨析兩種概型的區別與聯系,可以達到學習幾何概型的目的。
本節課是新教材人教B版必修3第三章第三節的第一課,它位于古典概型之后,概率應用之前,我認為教材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為了體現和古典概型的區別和聯系,在比較中鞏固這兩種概型;二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一種簡單可行的概率求法,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通過對學生的摸底以及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特別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把幾何概型的“無限性”誤認為古典概型的“有限性”。我認為在講解新課之前,重點是區分清楚兩者之間的概念和特征,要在幾何概型的特征和概念的理解上下功夫。
4 教學過程
4.1 知識回顧
問1:計算隨機事件概率的方法有哪些?問2:古典概型的特征是什么?問3:如何計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4.2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取一根長度為3 m的繩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斷,那么剪得兩段的長都不小于1 m的概率有多大?
設計意圖:在繩子的任意位置剪都是可能的,所以基本事件是無限的,通過該實例讓學生區別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是有限的。向學生引入新的概率模型。
(2)在500 ml的水中有一個草履蟲,現從中隨機取出2 ml水樣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則發現草履蟲的概率。
設計意圖:
(1)以實際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2)以此為鋪墊,通過具體問題情境引入課題;(3)簡單直觀,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認知規律。
問題提出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很容易回答:“由面積比計算出概率為1/2。”
師提問:
學生思考,回答。
師提問:
學生思考,回答。
4.3 概念深化
(1)幾何概型的概念;(2)幾何概型的基本特點;(3)幾何概型的概率;(4)說明:①區域D內隨機取點是指:該點落在區域內任何一處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與該部分的測度成正比而與其形狀位置無關;②其中“測度”的意義依D確定,當D分別是線段,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時,相應的“測度”分別是長度,面積和體積。
設計目的:通過對比、歸納將新的知識建構到舊的知識系統,完成知識的延伸。
4.4 典型例題
例1:有一杯1升的水,其中含有1個細菌,用一個小杯從這杯水中取出0.1升,求小杯水中含有這個細菌的概率。
例2:在(0,1)中隨機取一個數,該數小于0.8的概率。
變式引申:在(0,1)中隨機取兩個數,兩數之和小于0.8的概率。
設計目的:
(1)分別從三個測度―― 體積、長度、面積來體現幾何概型的求解方式;(2)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轉化為幾何概型的過程,探求正確應用幾何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解決問題的方法。
歸納總結:
根據以上的解法和分析,我們把此類疑難問題的解決總結為以下四步:
(1)構設變量;(2)集合表示;(3)作出區域;(4)計算求解。
4.5 當堂檢測
4.6 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教師指導)
4.7 課后作業:練習冊
4.8 課后反思
本節課主要采用了類比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明確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的異同。在問題啟發的教學方式的下,以問題串的形式開啟學生思維之門。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五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1)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通過與古典概型對比,產生矛盾,促使學生迫切想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3)分解難度,將抽象的概念“解剖”,易于理解;(4)問題設置層層遞進,由淺入深,有層次、有目標地解決各個難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5)本節課中所體現的類比思想、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將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所幫助。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問題設置得過于緊密,教師的發問頻率比較大,使得學生思維發揮的空間不夠。如何設計有效地問題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使得課堂效果更明顯,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還望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以上就是我對《幾何概型》這節課的設計,歡迎各位專家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過程 設計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教學過程本質是一種認識過程;其二,這種認識又不用于一般認識或其它形式的認識,有其特殊性。它是在教師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地接受人類間接經驗和知識的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前,教師為了使學生能掌握教學大綱及教材規定的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必須精心制定最優化的教學方案,編制教材教法程序,適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科學組織和設計。在教學教程中,按照擬訂的設計方案,隨時結合現狀修正方案并將之實施。教學過程應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是辯證的統一。學,是在教之下的學;教,是為學而教。換句話說,學這個主體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這個主導是對主體的學的主導。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是辯證的統一。 教師的教學過程的設計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的效益。 數學學科由于學科的特點,按照大綱要求,在教學中,要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著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概括、抽象、類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還必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培養數學能力和體現各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重視處理好數學知識和能力的關系。
課堂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是什么?
由于同一個內容可以產生不同的教學設計,說明不同的教學設計一定有不同的考慮,會實現不同的目的。
教師在備課時,一般容易單純從教學內容出發,考慮如何掌握所教教學內容為主,對深層次的教學目的考慮不周或不去考慮,這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教學設計經驗只停留在知識內容或方法上,而忽視能力和素質要求,缺乏深層次的思考,淡化了過程。 怎樣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
我們知道,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好壞,關鍵在于備課,可以說教學的過程是從備課開始的,因此抓好備課這個起始環節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科學地、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真正把好備課關。
當前的問題是有些老師對備課還重視不夠,個別老師的教案是使用多年不變,有的老師只備例題和習題,沒有能力培養的意識,也有的老師將能力訓練和素質培養納入教學軌道,但經驗不足,訓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對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開展研究和討論。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要素
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方法和能力的關系,又要突出能力的地位和作用。為此,我們認為教學過程設計的主導思想是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素質的提高,這是教學改革的方向。
要研究課題特點。
教學內容是進行能力訓練的素材和載體,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培養不同的能力,在其功能上會有所差別,例如立體幾何有關內容,在培養和訓練空間想象能力上具有獨特的作用,是其它問題無法相比的,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為突出能力培養,一定要從教學的內容出發,研究教材內容與有關能力的關系,充分發揮某節教材內容對培養某項能力的特殊功能,使能力培養落在實處。我們認為任何一段教學內容,任何一種課型都能起到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目的,關鍵在于挖掘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要考慮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階段與主要步驟
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是在總結舊有的教學經驗,吸收的西方赫爾巴特,杜威和蘇聯的一些教學法理論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存在多種教學模式,每種教學模式都體現著一定的教學理論,具有它的優勢和適用范圍。一般已明確不論采用何種結構模式歸納起來教學過程都大致經歷五個基本步驟與環節:(1)誘導學生動機;(2)講解領會新知識;(3)鞏固新知識;(4)應用新知識;(5)檢查教學效果。當然,具體到某一節課,它就可能只是把構成上述教學過程中的某一步驟,或這一步驟的某一方面要求到為重點。但若從該節課的本身來看,也同樣能具備上述過程的各個步驟。
要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雖然每個教師都接觸到,但各人理解的含義不盡一致,廣義上說,教學方法也可指完成教學目的和內容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途徑和教學原則,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某一具體知識環節的教學任務所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教學活動方式,從教學活動方式的本質看,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討論議論法,自學讀書法,練習法,它們有其各自的特點,教學中具體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一般要依據教學目的,教材要求,課型內容,學生水平,教師能力,教學條件等多方面考慮。 教學內容是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
【關鍵詞】分式;數學本質;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3-0029-03
【作者簡介】徐丹陽,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浙江溫州,325000)學科組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浙江省骨干高級訪問學者、名師工作室指導師,浙江省教育廳課程分析教材編寫成員,溫州市首屆名師,浙江師范大學、溫州大學研究生導師。
分式與整式是兩種不同的代數式,“分式”一課的有效教學需要做到三點:一是突顯分式與整式的區別,突出分式的本質,讓學生觀察到分式的特征,得出分式的概念;二是以自然、簡潔、明了的方式,讓學生的思維經歷從分數到分式的一次螺旋式上升,感受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三是讓學生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分式有意義的條件。為此,應當根據學生需要,通過設計目的性明確的簡約有效的問題情境,達成教學目標。
一、概念引入
創設兩個教學游戲,引出分式的概念。
【游戲1】①寫一個代數式滿足:當x=1時,代數式的值為2。②寫一個代數式滿足:當x=1時,代數式的值為2;并且,當x=2時,代數式的值為1。③寫一個代數式滿足:當x=1時,代數式的值為2;并且,當x=2時,代數式的值為1;當x=3時,代數式的值為。
對于①,許多學生會想到是2x或x+1。對于②,學生一般會思考一會兒,思維在整式范圍內轉悠,興奮地得出3-x,也會有少量學生發現,此時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游戲。如果沒有出現分式,就繼續第三個問題。
【游戲2】當x=-3,-1,2,0…時,搶答求x+1,2x,3-x,的值。
學生將x的值代入以上四個代數式求值,在興奮搶答中,紛紛掉入圈套,大量出現當x=0時=0的錯誤。但很快會有“識貨”的孩子“發現真理”而興奮宣布:不對!分母是零!無意義!由此引入分式的概念:兩個整式相除,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像這樣的代數式就叫分式。這類式子的特征是字母的某些取值使代數式無意義,原因在于分母含字母,取某值時,會出現值是零的情況。
【設計意圖】綜觀當下的諸多教材,對于“分式”一課均采用取材于生活實際,即列舉大量分式實例,通過列表達式的形式引入,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特點,這種做法固然是合乎大多數教師的口味,但對于初一學生,卻沒有什么吸引力。而我上面的設計從培養函數意識的角度,讓學生在初步感受對應關系中,親自組建整式,并在整式不夠用時,讓分式自然地脫穎而出。更可貴的是,教師完全把發現的過程交由學生,讓學生一起來思考,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發揮,這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與平常的列舉大量分式實例引入分式相比,同樣是獲取不同代數式,但效果大不一樣。一方面,這樣簡約的設計,符合學生的游戲挑戰心理,不斷升級的難度激起學生克服困難的極大熱情,而每一次的成果又能促使其對下一輪挑戰抱有更大的熱情。而平常的列舉式引入,是一種零散的平淡無奇的無目的的工作。另一方面,從結果上看,列舉大量分式實例引入,盡管學生眼前是許多分式,但與學生已有經驗并無關聯。而本設計由字母與代數式數對的取值不同,引起代數式表達式的變化,讓學生看到分式奇妙一角,緊接而來的代數式求值,讓學生清晰地走進整式與分式的分水嶺――存在一個x的值使得代數式無意義!打破原有的“給定字母值必有代數式值可求”的經驗,這正是“分式與整式”本質的區別,也是最需要學生領悟的邏輯關系處。
筆者特別注重教學引入環節的教學設計,認為課堂教學的引入需要考慮下列三個方面:1.如何引導學生思考;2.思考什么內容;3.從何入手。本節課的教學將培養學生的函數意識作為教學的起點和核心點,設計求值游戲以學定教。喚起學生由直覺思維走向自覺思考,簡約不簡單。學生思維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是享受數學美的過程,通過深入思考,喚起了學生自覺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入“為什么代數式無意義”的探討。我們知道研究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上精心設計的“引入環節”,所激發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整節課分式的學習效益和效率。
二、概念理解
加深學生對分式概念的理解,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類比分數和分式,進而體會分式的意義;二是讓學生將分式納入已有的多項式、單項式、整式、代數式等知識結構中。
探究活動1:已知老師原地起跳,3秒鐘跳的高度為46厘米,t秒鐘跳的高度為59厘米,5秒鐘跳的高度為h厘米,①求老師跳高的平均速度;②若t=4,h=75,那么老師跳了m秒,會跳多高呢?
根據上述條件,對于問題①,學生會很自然地列出代數式;;,此時不應當滿足于此,而應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分式,以此鞏固分式的概念。對于問題②,學生會發現每個分數都近似于15,即老師的平均速度約為15厘米每秒,m秒跳的高度是15m厘米。所以,老師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為分式:。這里要提醒學生一個重要的結論:分式比分數更具有一般性。
探究活動2:合作討論多項式、單項式、整式、代數式和分式的結構關系。引導學生畫出如下的關系圖。
【設計意圖】由于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所以其性質與運算是完全類似的。因此,我們的設計十分注重觀察、歸納、類比、猜想等思維方法的應用。如:在分式的探索過程中,采用了觀察、類比的方法,通過觀察、猜想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獲得分式的概念,分式表達式也是通過抽象、概括獲得的。這樣,既滲透了常用的數學思維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合理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得這些知識時,形成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
經歷本環節后,學生能感受分式與分數的聯系與區別,清楚分式源于分數,又比分數更具有一般性。緊接著的任務是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進一步掌握分式成立的條件。
三、掌握新知
上面的教學過程中已經突出了分式的特點,下面設計5道例題來研究分式成立的條件。
例1:下列的式子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例2:請在括號內添加一個代數式,使得原式成為分式。
例3:成立有條件嗎?
例4:對于分式,(1)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有意義?(2)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的值為零?
例5:鞏固練習(1)當x 時,分式有意義;
(2)當x 時,分式有意義;
(3)當b 時,分式有意義;
(4)當x 時,分式有意義;
(5)當x、y滿足關系 時,分式有意義;
(6)當x= 時,分式的值等于0。
特別聲明:在本文中,若沒有特別說明,分式的字母取值都不使分母為零。
【設計意圖】例1目的是初步讓學生學會從形式上判斷分式。例2則緊抓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共性與異性,回歸概念,揭示分式的本質屬性。例3是對上面兩個例題的解后反思與總結。例4強調當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時分式的值為0。例5通過變換問題的背景,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鞏固提高
至此,分式的基本知識就教學完畢了,下面需要設計例題鞏固知識。對于例題的設計可以開放條件和結論讓學生進行仿寫。例如:對于分式,可設計的問題有:①當x取不同值時,對應分式的值是多少?②當x為何值時,分式的值是1?仿照于此,可以讓學生就分式提出問題。
分式最終是表示具體情境中數量的模型,為了體現這一點,還應當設計應用題通過實際問題來鞏固分式意義。
例如,甲乙兩人從一條公路的某處出發,同向而行,已知甲每小時行a千米,乙每小時行b千米(a>b)。如果乙提前1小時出發,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時間?若取a=b,此時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設計意圖】以上練習鞏固針對性強,通過仿寫來開放條件和結論,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為運用分式概念提供范例,其解法體現了解決這一類問題的通性通法,蘊含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能做到高效練習。
本課教學通過培養學生的函數意識,凸顯教學的最本質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變”的現象中發現“不變”的本質,從分式與整式的本質區別中突圍。在給出分式的概念時,通過觀察、歸納,抓住分式的實質,總結出整式與分式的異同,通過設計含有矛盾沖突的問題,突出數學問題的本質,得出分式的概念,講清楚學生觀察到的分式特征;在知識歸納與方法提升方面,旨在養成有效的思維習慣,不斷實踐,給所有學生以表達的機會,學會總結提煉,這些都是本課的亮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探索,其目的是讓學生自然地、自覺地把分式新知納入到原來的知識體系中,完善認知結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經歷探究、思考、抽象、預測、推理、反思等過程,逐步達到對分式概念的意會、感悟,并能積累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基本經驗,將這些經驗遷移運用到后續的數學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