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農業發展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精準農業 管理技術 應用研究
傳統農業發展過程中采用了高耗能的管理方式,投入了過多的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也投入了大量的機械動力。但是,這種高耗能的發展模式是不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土壤酸堿度失衡,致使農產品質量日益下降。在農產品市場競爭日益增強的現代社會,這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農業戰略的管理模式必將被先進的精準農業管理模式所取代。
一、農業精準化生產管理技術的現狀分析
精準農業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管理思想,是在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誕生的。精準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指明了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精準農業管理模式是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以及RS遙感系統等技術,及時了解農作物的生產環境、生長變化狀況、病蟲災害情況等。為分析、模擬農作物災害的發展趨勢提供具體的作物信息、數據,作為進一步解決作物災害問題提供參考標準。在此基礎上,精準農業發展模式,利用各種智能系統,準確、細致地計算出精準治理措施。包括:噴灑農藥、施肥灌溉、播種收獲等生產管理方式。
精準農業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先進管理模式對農作物進行管理,以最小的投入獲得經濟和環境的最大利潤。目前,精準管理模式的主要技術支撐即以3S技術為基礎的多種數據系統為技術支撐的管理模式。包括:變量控制技術、生物信息技術、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產量分布圖生成系統等。隨著數據處理技術的提高,可視化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還有網絡數據庫系統的開發,精準農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成為了國際上農業領域的發展熱點之一,大大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升級。
二、發展精準農業的必要性
發展精準農業是我國的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大量減少,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再加上病蟲災害,旱澇災害等,農業生產的發展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了在世界農作物市場上占據優勢,只有提高農業生產領域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農產品的利潤,擴大市場占有率。精準的農業生產模式可以實現對農作物的精準化管理,解決上述各種問題。
發展精準農業是世界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精準農業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推廣,成為了國際農業學、農業技術等高領域的研究對象,世界各國都在采用新型的精準農業管理模式。這符合國際農業發展的趨勢。
發展精準農業管理模式是由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決定的。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對生態環境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在能源資源供不應求的現代社會,發展精準農業更有利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體系,緩解建設現代農業過程中遇到的緊張局面。
三、精準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在發展精準農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水資源利用不當、施肥結構不合理、信息體制不健全的問題。發展精準農業就要著重發展灌溉精準農業、節肥精準農業、精準設施農業。發展精準灌溉農業就要根據信息系統反饋的數據因地制宜地選擇灌溉設施,開源節流,節約水源,解決好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的問題。發展節肥精準農業需要系統分析、預算出恰當的施肥時間,施肥數量,以及肥料品種。發展精準設施農業就是利用機械設施改變或者提供農作物生長的小氣候,從而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更為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作物產量。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3S技術的應用范圍,建立全面的農作物管理系統,在GPS和RS技術的基礎上運用GIS技術準確分析數據信息,可以先建立實驗基地對比分析。另外,建立肥料信息系統和土壤肥力系統,收集不同的土壤類型、作物類型、肥料的使用情況等做好統計分析,隨時了解不同地區的土地肥力變化狀況,以便進一步進行管理。
精準農業發展模式需要協調好人力與機械的關系,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減少生產成本投入,目的是為了增加我國的農業市場競爭力。
此外,政府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管理模式的創新,利用政府的力量大力支持信息技術的提高,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全方位的農業信息管理中心,及時引進新型農業發展技術,形成農業精準化的發展規模。
結束語:
信息采集技術、網絡技術和專家決策系統共同構成了農業精準化生產管理模式。精準化生產模式可以彌補傳統生產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又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節約人力。在這種生產模式下可以對農作物信息進行智能采集、計算、判斷、分析、預測與預警等,以達到提高農作物質量和產量的目的。由于精準化生產方式涉及到更多信息網絡智能領域,因此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推廣。發展農業產業也要考慮地區差異,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地狀況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式。
精準化農業生產模式符合國際農業發展的趨勢,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精準化農業的過程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學習先進管理模式,引進先進技術,爭取在精準化農業發展過程中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農業機械的發展向著智能化、自動化進步,能夠有效的節約農業耕種成本。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自動化的機械耕作,不僅能夠提高農業作業的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夠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數量和價格優勢。雖然目前我國還不能完全制造自動化、智能化的農業機械,要依靠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機械設備,但是經過不斷學習和探索,必然能夠通過自主研究和開發農業新機械,為我國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創造有利條件,穩定國內農產品市場。
走綠色化產業道路
隨著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提出,各行各業都開始探索綠色化產業道路。農業的發展也不例外。我國要堅持綠色農業,必須使用高科技發展新型低耗能、低排放的節約型農業設備。節能型農業機械也是市場所需要的,應當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節約型農業機械的發展。我國農機生產企業應當更具我國農業的具體實際情況,重點放在水田機械化和旱地作業的產品研發上,發展節約型的農機不僅能夠降低農業成本,對環境有所保護,而且也符合國家政策和市場的需求,能夠進一步的促進自身的發展。
農業機械的發展前景
政府的大力支持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將農業發展作為維持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有力保證,為農機工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國家持續對農業進行投入和補貼,間接拉動了農機市場經濟;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帶動拖拉機、農用運輸車、農用工程器械的發展;提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推動農機企業機械研發的步伐。
加入WTO為農業機械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通過闡述農業機械中的幾種新的技術手段,比如計算機技術、網絡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液壓技術等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情況,對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為農業機械設備的智能化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農業機械;技術手段;應用;發展前景
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正在逐漸提高,這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經濟的發展需要基礎的支持,農業就是我國的基礎,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基數大。隨著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很多高新技術也被運用到農業的機械設備中,使農機設備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有效地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率。在農業的生產中使用高新技術還能夠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保證農機相關機械的正常運作。
1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分析
1.1計算機技術
這里所說的計算機技術主要指的是計算機視覺技術,這一技術最早被運用在農業機械上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時主要運用的是計算機技術中的視覺技術,利用這一技術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對農產品的品質質量進行分級別檢查。計算機視覺技術是以圖像處理為基準,隨著圖像處理以及視覺模擬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視覺技術不僅可以用來檢查農產品的品質,而且還可以用來對農產品進行播種、收割。雖然計算機視覺技術在我國農業技術領域的應用時間還不是很長,在實際的使用中還有很多的問題出現,但是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視覺技術必將會改變傳統的農業作業模式,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1.2網絡信息技術
網絡信息技術在我國農業機械上的應用是非常成功的,信息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為農業的生產提供高精度的監控,而且還能夠對農業生產中出現病蟲害的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測,然后根據定位系統來進行田間作業。
1.3液壓技術
液壓技術主要依靠的是微電子技術和工業傳感技術,在數據的采集上,運用液壓技術主要完成的是能量的轉換和匹配,其目的是為了讓農業機械的效率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讓機械設備的相關系統特征可以得到完善,讓機械設備的可靠性能夠得到提升,這也很好地符合了環境保護的相關標準要求。而大部分的農業機械都是采用內燃機作為原動力,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工作負荷,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通過電液控制手段來完成負載與原動力之間的匹配情況,盡可能地減少功率傳輸過程中出現的損失,從而提高農業機械系統的工作效率。
1.4人工智能技術
隨著信息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高端技術不僅在大型的企事業單位中被運用,在農業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較有成果的就是美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出激光拖拉機、機械的內部導航裝置,等等,這些裝置可以對拖拉機的運行方向及所處位置進行實時的測定,在了解地區土地信息之后,再制定合理的土地種植方案、農藥及種子的數量,等等。
2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趨勢
2.1推廣農業機械產品的技術發展
目前在我國的農業機械發展上,已經開始運用機電智能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這使得農業機械化設備的科技含量有了極大的提高,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機械的作業效率,而且也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
2.2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只有提高了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率,才能夠確保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保護生態環境奠定基礎,如回收農業生產的廢棄物,普及無害化的處理設備,運用無害化技術來處理廢水可以有效地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而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使用有機肥料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大力發展節能型動力機械設備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從而提高農業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
2.3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監督水平
要想提升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還要從規范設計的基本要求出發,全面提高農業產品的質量。在質量提升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農業產品的整體造型和外觀,農機設備的耐久性也要經得起考驗。選用與農機設備相配套的發電機及元件,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在農業機械設備完成安裝之后,還要對其進行試運行,只有保證了設備各項指標都正常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的投入使用,這也是提高農業機械產品可靠性的前提。
2.4加大政府的補貼力度
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農業機械的技術推廣,做好農業機械的培訓工作。國家還要將拖拉機、插秧機等農機具作為農具購置補貼的關鍵,普及農業機械知識。這樣也能夠更好地提高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2.5確保農業機械技術的安全生產關注安全監督管理及裝備的創建工作,加大農業機械的安全投入,以便更好地滿足農業機械工作安全監督管理的需求。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將農業機械的安全檢驗工作納入到各級縣市政府的財政預算當中。
3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高新技術正在逐漸地被運用到農業的機械設備中,這些機械設備的出現不僅提高了農業的整體生產水平,而且還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很好地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今后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機械也必定是智能化的,所以要求操作人員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全面推廣農業機械新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我國農業機械的智能化。
作者:徐家亮 劉曉鵬 單位:黑龍江省克東縣農機安全監理站
參考文獻:
[1]陶樂然.長春星宇小區新技術應用[C]//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吉林經濟發展———啟明杯•吉林省第四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2006.
[2]劉蒙之.傳播新技術與國家發展———一種政治經濟學的觀察[C]//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2006.
[3]張仁江,田莉.制造業企業新技術采納:動因、路徑及障礙分析———基于T公司的縱向案例研究[C]//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2011.
[4]胡札進,姚尚斌,徐七三“.雙低”儲藏與四項儲糧新技術的綜合應用[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2003.
[5]柳旭.淺析電視空間新技術對審美體驗的影響[C]//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2010.
關鍵詞:智慧農業;物聯網;架構;環境監控;農業大棚
中圖分類號:TP315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逐漸在農業中得到應用,使得中國的農業發展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傳統農業的優勢已漸漸退去。為了加快我國農業發展,就要不斷加快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步伐,即加快農業的信息化建設。隨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發展,智慧農業將成為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將物聯網等高新技術應用于智慧農業中,能夠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改進農業生產管理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1 物聯網
1.1 物聯網的概念及體系架構
(1)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從字面含義來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里有2層含義[1]: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將“物聯網”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對物聯網概念進行了擴展,提出了任何時刻、任何地點、任意物體之間互聯,無所不在的網絡(Ubiquitous networks)和無所不在的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發展愿景。
(2)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物聯網分為三層[2][3]: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傳遞信息至相應的設備;網絡層負責處理和傳遞感知層獲取的信息,并將現有的網絡進行融合并擴展;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對感知和傳輸來的數據信息融合、分析、處理,從而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
1.2 物聯網的特征
物聯網應該具備三個特征[2]:一是全面感知;二是可靠傳送;三是智能控制和處理。
1.3 物聯網的商業模式
物聯網商業模式[4]的推進應該根據行業發展的關鍵成功因素,根據主導力量類型、行業需求、企業能力網絡與支撐系統成熟度、運營經驗、系統集成能力、標準化程度的進展來確定不同階段的主要發展模式。物聯網的商業模式應該遵循一條從公用為主――商用引入――融合發展的道路。物聯網的商業模式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階段來體現:第一階段(2010年-2015年):政府主導,公共類、便利類產品為主。第二階段(2015年-2020年):以穩定的行業市場用戶形成為標志,商業應用開始涌現,多方參與管理。第三階段(2020年以后):以行業技術標準體系的最終確定和關聯軟硬件平臺的建設和融合為標志。
2 智慧農業
所謂“智慧農業[5]”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智慧農業在農業生產環境監控、食品安全等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具體的應用有智能農業大棚等。
3 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架構
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架構[6]可以分為信息感知層、信息傳輸層和信息應用層3個層次來設計,如圖1所示。
信息感知層處在三層架構的最底層,包括數據采集和數據短距離傳輸兩個方面,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攝像頭等農業設備采集環境及作物信息,然后以多種通信協議,通過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有線傳輸技術等將數據信息傳輸至物聯網關,做到現場數據信息的實時檢測與采集。與此同時,上層下發的控制命令通過物聯網關傳送到控制設備,遠程控制農業設施,來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遠程控制。
信息傳輸層通過Internet、2G和3G等的相互融合,以實現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廣泛、更加安全的互聯功能。
信息應用層實現了跨系統、行業、應用之間的信息互通與共享。通過對由物聯網感知層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對農業生產現場的智能化控制與管理,實現了農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為合理化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
圖1 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架構圖
4 智慧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案例
4.1 產品介紹
圖2所示,基于物聯網的農業大棚環境監控系統是將物聯網2.4G無線射頻技術、傳感器技術與電信3G網絡相結合,實現農戶大棚的數據檢測、實時傳輸、報警等智能化控制。本產品通過物聯網技術對溫度、濕度等溫室大棚的環境因子進行測定,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向農民下發報警短信,指導農民的農業生產;同時,收集農戶大棚農作物種植品種,種植面積,種植環境等數據,通過電信3G網絡上傳相關數據至數據存儲中心,利用獲取的數據向農民下發專業的種植建議。
4.2 產品商業模式營銷策略
從1.3節我們了解到物聯網的商業模式處在第一階段,該階段主要是政府主導,那么該產品的商業模式也不例外,該產品的營銷策略和渠道也是圍繞著該商業模式進行的。
基于物聯網的農業大棚環境監控系統的推廣目前主要依靠三方面營銷渠道,第一是由各省電信根據當地農村移動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針對農村地區的智能大棚套餐(包括同固話、寬帶、手機的融合套餐政策)、營銷政策(包括同固話、寬帶、手機的融合營銷政策),由地市分公司及分布在全省的農村支局執行智能大棚的營銷活動,系統開發公司負責產品的研發、升級、售前、售后等技術支撐及業務運營支撐工作;第二是與當地政府及農牧廳合作建立長期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合作計劃,形成以政府牽頭,企業推進,農戶獲利的良性發展循環模式,以政府農業補貼資金的項目方式推進或通過農牧廳下屬農技站面向全省農村市場推廣;第三是發展大型涉農企業經銷商,與大型涉農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產品由企業自用或合作推廣。
4.3 產品試點
在甘肅省永靖縣利用樣品機(具有環境溫濕度傳感器)進行產品試點工作,在永靖縣峴塬鎮光輝村3個農戶的5個大棚進行試點,5個大棚種植了木瓜、西瓜、青椒等不同的蔬菜,農戶對試點工作配合非常積極。農戶認為溫室終端設備對他們的農業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每個農戶都會種植幾個大棚,溫室終端的自動溫濕度報警功能,使他們不用再跑到每個大棚里監測溫濕度,只需要根據接收的短信,就可以直接處理溫濕度超標的情況,很方便。對于需要其他功能的農業生產,可以相應的在樣品機上增加相應的設備和功能模塊。
5 結束語
通過理論和實踐的證明,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智慧農業中能為農業提供很大的便利。物聯網技術為智慧農業的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并且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必將會給農業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在智慧農業物聯網建設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農業物聯網的全網覆蓋、智慧農業物聯網設施的價格以及標準制定、農業傳輸的可靠性和及時性等等問題,這都需要政府、企業、科研單位、高校及各個相關行業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嚴大虎,陳明選.物聯網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6):123-125.
[2]謝招,劉萬蓉,謝靜如.依托物聯網技術促推農業信息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6):22812-22822,22832.
[3]錢志鴻,王義君.面向物聯網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綜述[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3,35(1):215-227.
[4]孫啟明.物聯網商業模式發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1:1-200.
[5]施連敏,陳志峰,蓋之華.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J].農機化研究,2013,6:250-252.
[6]彭改麗.物聯網在智能農業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12:1-54.
【關鍵詞】4G;移動通信;技術應用;發展前景
1、4G移動通信特點
1.1數據傳輸速度快
4G技術最大的特點在于數據快,這是在當前較為認可的4G定義中就能體現出來的重要特點。其可以支持100Mbps~150Mbps的下行網絡寬帶,也就是可以達到12.5MB/s~18.75MB/s的下行速度。這是我國主流3G移動網絡數據傳輸速度的幾十倍。4G技術的高速數據傳輸,可以影像、動畫等大量的信息進行有效傳遞,可以使得生活中的多媒體通信的質量更高。
1.2通信更加靈活
4G移動通信的靈活性體現在兩個方面:搭載平臺和通信資源分配。4G手機在數據通信傳輸方面,已經足以和一臺小型電腦相媲美,而且從外形上看4G手機體積小、輕便簡潔,這是電腦所不能達到的,身邊的眾多物體如手機、錢包、手表都可以搭載4G網絡,這就體現了其搭載平臺的靈活性。其通信資源分配的靈活性在于4G系統能夠根據環境情況,自適應地進行通信資源分配,有很高的智能性,能自主適應復雜環境。
1.3更加智能
4G移動網絡的智能性在搭載平臺和通信資源分配上已經有了反映,另外,4G網絡的應用,可以使人們對于終端設備的設計以及操作都更加方便、智能、更具人性化。4G中的智能系統能夠自主適應當前網絡的環境,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可以使低速、高速等具有其他性能要求的用戶并存。4G移動網絡是一個高度智能的網絡,能夠實現完全自治自主適應,能夠支持高度清晰圖像業務、視頻會議等,而且將個人與網絡信息系統、各類行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智能服務。
1.4兼容性更強
3G網絡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全球都具有很大的應用以及擁有很大的市場規模的TDMA、CDMA、GSM不能互相兼容,也不可能被某一個移動通信標準兼并。要實現全球具有唯一標準的通信網絡夢想,只能寄希望與4G移動網絡。在移動通信的兼容性方面,4G移動通信技術不但能夠全球漫游、開放接口,還能向下兼容,能夠實現網絡互連。4G技術能夠實現讓全球的標準統一化,實現一部手機能在全球范圍內的任意一個地方進行通信的夢想。
2、4G移動通信關鍵技術應用
2.1 OFDM技術
OFDM技術日益受到通信領域專家學者的關注,主要是因為OFDM技術擁有以下優勢:第一,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4G移動通信系統的頻譜效率高出其他串行系統1倍,由于OFDM信號的相鄰子載波形成重疊,由此,頻譜利用率幾乎可以達到極限。第二,具有較強的抗衰落能力。利用OFDM技術可以將用戶信息置于不同子載波進行網絡傳輸,使子載波信號與相同速率的單載波信號時間長,因此,OFDM技術有良好的抗噪聲和抗衰落能力。第三,具有較高的傳輸速率。OFDM技術的自適應調制機制可以使多路子載波根據自己所在信道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調制方式。
2.2智能天線技術
智能天線基于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能夠在空間內產生空間定向波束,使天線的主波對準用戶信號的方向,不但能增強并充分利用用戶信號,還能有效抑制干擾信號。這項技術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了傳輸容量。
2.3MIMO技術
MIMO技術采用分立式多天線技術,以此實現空間分集,將一個網絡通信鏈路分解成為多個并行的通信子信道,從而提高網絡帶寬的數據容量。信息理論已經證明,當不同的接收天線和發射天線之間沒有關聯關系時,MIMO技術可以提高移動通信系統的抗干擾、抗噪聲和抗衰落能力,以此獲得巨大的數據傳輸容量。
2.4軟件無線電技術
軟件無線電是利用加載的軟件,在標準化、模塊化的硬件平臺上實現無線電通信系統。軟件無線電系統的關鍵在于在盡可能在靠近天線處使用A/D和D/A轉換器,盡量用軟件實現盡可能多的功能和信號處理,用軟件定義無線功能。軟件無線電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于軟件系統,包括規則處理軟件、信號變換軟件、編碼軟件、糾錯軟件,以及自適應的調節算法和解調算法軟件。軟件無線電增大了系統的靈活性,是解決移動終端適應不同硬件系統的核心技術。
2.5多用戶檢測技術
多用戶檢測技術是CDMA通信系統中的核心技術,在抵抗并抑制通信干擾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的通信系統中,各個用戶之間存在的相關性會導致干擾,而且隨著用戶基數的增大或者是功率的增加,這種干擾會成為通信系統中的主要干擾。多用戶檢測技術通過應用高效智能的算法,充分利用所有的用戶信號,對單個用戶信號進行檢測,能有效抑制干擾。多用戶檢測技術的應用,在解決信號干擾問題的同時,還增大了網絡系統的利用率,提高網絡系統的容量。
3、 4G技術的發展應用前景
3.1 4G技術在遠程教育上的應用
4G 技術主要的特點就是數據的傳輸速度相比之前的有了質的提升,數據吞吐量也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在這樣的網絡基礎上才能夠真正的實現遠程教育,能夠讓在線學習成為一種不受限制的學習活動。在這樣的一個信息時代中,人們對知識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同時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手段也不再是原來單一的形式,以前的教學中教師和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這樣單一的形式限制了學生知識學習的范圍,同時單一的接受形式也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倦的情緒,隨著現代高科技智能產品的出現,獲取知識的途徑變的更加廣泛,通過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來獲取知識的途徑逐漸取代了從書本上獲取知識的單一途徑,計算機更是成為教學中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4G 網絡的出現,其數據傳輸速度迅速的特點更是推進了遠程教育的在線學習的實現。目前網絡視頻教學的形式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教學形式,學生通過移動在線學習的方式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學習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并且更具有靈活性,大量公開視頻教學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
3.2 4G技術在智能手機當中的應用
目前手機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通訊工具,隨著手機的推廣運用,手機的功能而成為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在現在3G 網絡的基礎上,手機只能實現單一的功能,并不能實現多種功能共同使用,而4G網絡的發展能夠有效的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比如在使用智能機的時候4G 網絡環境下用戶能夠實現在語音通話的情況下,實現其他的手機功能,并且能夠實現功能之間的雙向傳遞。4G 手機智能化的特點能夠為手機用戶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根據手機所處的環境、時間以及背景等相關的因素能夠提醒用戶一些相應的事情,提供一定的信息,讓用戶通過分析和判斷來實現抉擇。
農業機械在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畜禽的養殖過程中,機械本身要適應氣候、區域、溫度、土壤等條件,要適應作業環境的要求。機械性能對于工作狀態的功率輸出、阻力變化等要求,要適應在不同工作狀態下的工作要求,以適應不同作物種類和不同田間地塊的作業。農業機械作業環境較差。農業生產環境大都露天作業、高溫、低溫、潮濕等惡劣天氣,對農業機械設備的強度和剛度、抗震性等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二、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1.農業現代化是指在提高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業素質的發展過程。而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用機械代替手工勞動,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途徑,經營循環市場化、農業生產技術的科學化、生產績效的高優化、生產組織的社會化、發展方式的集約化和勞動者的智能化,是機械化生產的必然發展。2.農業機械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它對于改善勞動條件、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農業機械化又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勞動生產率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指標,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離不開農業機械,這就反映出了農業機械在農業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因素分析
在我國,農業機械的使用還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并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的發展,這些影響因素主要有:1.農業生產規模小,需求能力弱,對于單一的家庭式作業模式,農業生產規模很小,對于農業機械的需求很小,產業形不成規模效應,農業產出效益低,制約著農業機械的使用。2.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新疆是一個農業大省,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很多,單一的家庭式作業方式,加上土地資源的限制,勞動力剩余的現象突出,沒有形成產業轉移方向,并且勞動力素質較低,影響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使用。3.農業機械的季節性強,功能單一,利用率低,很多農業機械只在農忙季節使用,其他時間大部分閑置,無法發揮其效益和功能,這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四、如何推廣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
1.繼續推行國家農機購買補貼政策,鼓勵農民普及農業機械化生產。2.各級政府部門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宣傳,提高農民科學種植和養殖的技術水平,在推廣培訓工作中,做好農技服務工作,對于農機維修、新技術應用、常見問題的解決等,推行上門服務。3.政策導向引導農民推行農業機械化生產,實行集約化農業生產模式,對新型環保型農業機械和技術采取政策性支持,比如水稻、玉米薯類機械化聯合生產技術,少耕、免耕、秸稈還田等保護性耕作技術,產地烘干及初加工技術,畜禽廢棄物處理技術,農機節能技術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4.產學研結合,推廣農機維修、研制、推廣的工作,推行節能、高效、多功能聯合農業機械,因地制宜,研制適合山區作業的特種小型機械和是和特殊功能的小型機械。
五、結語
關鍵詞:水稻插秧機;農機推廣;故障排除
中圖分類號:S223.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60
隨著農機具的發展與進步,農機使用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廣度,而我國對農機具的故障排除技術,距離普及的要求還差得很遠,提升農機使用者的使用知識和故障排除技術能力是當前農村農機推廣的首要任務,也是推動農機發展的有效途徑。
1 水稻插秧機的日常保養內容和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有了很大的改變,水稻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水稻品種也在不斷變化和更新,這就要求提升水稻種植技術,而對農機具的要求也在提升。水稻插秧機,是種植水稻必不可少的機械設備,而對水稻插秧機的日常保養內容有很多使用者卻不太清楚和熟練。水稻插秧機的日常保養有5個方面,就是“更換、清洗、檢查、調整和保養”。“更換”主要是日常耗損和易損部件,主要有發動機、插秧箱、空氣過濾器的濾芯、齒輪、驅動、插植臂、齒輪箱中的機油和齒輪油等;“清洗”主要是每次工作完成后的清洗,清理所有部位的淤泥和雜物,最主要的是要認真清洗發動機的化油器和沉淀杯,空氣濾清器等;“檢查”的部位主要是運轉機構和行走機構,還有發動機等;“調整”是在插秧機工作一段固定的時間以后,1個月或者2個月,要進行1次科學調整,工作了固定的時間后,有一些零部件尤其是運動機構就會產生松動量,就要進行1次允許范圍內的調整,主要調整的部位有發動機的火花塞間隙的調整、化油器怠速的調整、氣門間隙的調整等。插秧機的株距、株數、插植深度、秧針與插植叉間隙等。行走的各個拉線,拉線的調整,包括插植離合手柄拉線、安全拉線、液壓升降手柄拉線;“保養”分為外部保養和內部保養,外部保養主要是清潔方面的保養,內部保養是要保持油路通暢,濾芯通暢,各個部位動作靈敏,安全裝置可靠等。
2 水稻插秧機的故障處理方法
2.1 變速箱的故障
水稻插秧機變速箱的主要故障就是泄油和噪聲大2個故障,泄油故障的處理要檢查油封,最主要的原因是油封出現了磨損過大,而產生的密封不嚴造成的,更換油封一般性的漏油故障就能夠完全解決;噪聲大的故障一般情況下有2個原因,錐齒輪側隙過大,使齒輪咬合不嚴,而產生的噪聲;軸承損壞,使軸承和軸承套之間產生間隙而發出的噪聲,這種情況下處理或者更換軸承就會使噪聲消失。
2.2 插秧缺株故障
水稻插秧機插秧缺株故障,主要有4個方面的可能。要觀察插秧缺株的情況是均勻缺株,使植株過稀,還是不規則缺株,如果是不規則缺株要檢查秧苗是不是差異較大,更換較好的長勢均勻的秧苗即可,植株過稀就要調整取苗量,使之增大,并且減少橫向的送秧次數;苗床土的差異引起的,這種情況要根據苗床土的情況及時調整壓苗桿和苗床之間的距離;由于秧苗的狀態引起的,這種情況就要把秧苗重新整理裝入。
2.3 插秧質量故障
插秧質量故障,主要有漂秧過多和插秧凌亂2種情況,漂秧過多是水深造成的,檢測水深超過3cm,就要調整插秧速度,降低插秧速度可以有效解決漂秧問題;插秧凌亂的問題主要是田塊整地質量造成的,這種情況要根據地塊調整插植的硬度。或適當降低插秧速度;如果田塊表面泥腳柔軟,將適正感應桿移到軟的方向或延遲插秧,檢查插秧爪是否有變形或損壞,進行處理和更換。
2.4 插秧倒伏故障
插秧倒伏故障主要是由于秧苗秧爪推倒而造成,這種情況下就要調整插秧深度,使插秧的深度增大,還要加大插秧株距,這樣的故障就可以被排出,有時候降低插秧速度也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3 水稻插秧機未來的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新型的智能水稻插秧機將會逐漸替代現有的插秧機,機械化更強,維修更方便,保養更簡單,而操作也將更加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程度⒒嶠一步提高,在能源方面也將會有大的突破,新能源的水稻插秧機將會被廣泛應用,插秧機的型號也將會更加完善,大型的高效率作業和小型的靈活地塊作業都將得到發展,技術也會得到提升。并且推動其它農業機械的發展和廣泛應用。
4 結束語
農業機械的發展是一個國家農業水平的標尺,隨著我國農業機械的發展,我國的農業也在加快發展的腳步,農業機械化程度顯示了農業發展的水平,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還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我們深信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會不斷提升,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近日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56家,為實體經濟應用服務公司數量達到109家。區塊鏈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的特性,使之在包括農產品生產等實體經濟產業場景中落地的模式和邏輯也日益清晰。
生產數據直接上傳“入庫”,質量追溯不能做手腳
“公司+基地+訂單農戶”是浙江安吉縣茶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千家萬戶的管理不好管,農戶之間總是有差異的。”安吉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賴建紅說,“零散的茶農種植采摘的鮮葉會進入廠區統一加工,如果某一家沒有按照標準種植生產,影響到的是整個批次的茶葉質量。”
安吉白茶是當地的富民產業,帶來的收入占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4左右。為了防止出現由于質量安全問題被市場淘汰的情況,當地在質量監管上的要求日益嚴格。“我們需要一個第三方平臺來規避一些生產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比如保證農資的合理使用、確保農戶按照標準進行生產。”賴建紅認為,區塊鏈可以從技術手段更好地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后顧之憂。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追溯系統,所有的數據一旦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上將不能被改動。”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康春鵬解釋,依靠不對稱加密和數學算法的先進科技從根本上消除了人為因素,使得信息更加透明,保證了農產品追溯信息的可靠性。
“用區塊鏈做農產品溯源是大勢所趨。”浙江兆信數碼技術有限公司大客戶經理汪燕鋒介紹,在實際操作中,區塊鏈中的農產品數據信息主要通過物聯網應用平臺進行前端數據采集。“以茶園為例,我們會在茶園的山頂裝一個1米多高的探針作為前端采集器,一個探針能覆蓋10畝左右的茶園,采集溫濕度、土壤等種植環境信息。前端采集器還配置了作業巡檢功能,農戶每天的作業到巡檢點上刷一下卡,云端數據庫就會收到一條信息,為農業物聯網、農產品溯源的平臺提供了實時信息。”汪燕鋒說,由于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這些信息會通過數據上傳溯源系統直接進入數據庫,并且不能更改。
“讓茶農負擔這部分的費用不現實,也缺乏動力。”汪燕鋒介紹,品牌方支付費用、為農戶安裝相關設施是區塊鏈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主要做法。
“對企業而言,這種新技術可以更好地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對農戶來說,可以更放心地與企業合作、保證收益。”賴建紅說。
信用數據記錄調取便捷,貸款理賠智能高效
如果僅僅將區塊鏈視為精準溯源的技術手段,未免有些大材小用。“區塊鏈+農業物聯網”可以使物聯網設備實現自我管理和維護,降低互聯網設備的后期維護成本;“區塊鏈+農業農村大數據”將會讓農業農村數字資源更加真實有效。
“區塊鏈是一種技術范式,它的后綴有很多種可能性。”康春鵬說,以農村金融為例,目前農民貸款仍然比較難,歸根到底還是缺乏信用抵押機制。區塊鏈可以依靠程序算法自動記錄海量信息,信息透明、篡改難度高、使用成本低。“區塊鏈應用在農村金融領域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貸款可以不再依賴銀行、征信公司等中介機構提供信用證明,貸款機構通過調取區塊鏈的相應信息數據即可,相較以往的方式,既保證了信息完整、數據準確,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農業保險品種小、覆蓋范圍低,常會出現騙保事件。“區塊鏈與農業保險的結合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康春鵬認為,區塊鏈可以使農業保險賠付更加智能化。“將智能合約用到區塊鏈后,一旦檢測到農業災害,就會自動啟動賠付流程,這樣賠付效率更高。”
“區塊鏈在農業、食品藥品領域更有發展前景。”汪燕鋒同樣認為,除了幫助農業企業提升品牌信譽外,區塊鏈將在農業服務領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發展綠色農業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農村能源建設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農村沼氣對促進農業發展,為農民致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近年來,國家對農村新能源的開發和建設極其重視,并為此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使全國各地區農村沼氣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筆者從事云南省祿豐縣的農村能源建設工作,本文就針對祿豐縣沼氣發展狀況,對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展開論述。
1 發展農村沼氣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沼氣清潔能源供應,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增加農村清潔能源供應,減少煤電等石化能源和薪柴等傳統能源消耗,優化農村地區能源消費結構。
1.2有利于農民節支增收
通過開展“三沼”綜合利用,將沼氣用做炊事、照明、發電等,節省了電費和燃料費等生活開支;沼液、沼渣用做農家肥和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減少化肥和有機農藥的施用量,為農民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收入打下良好基礎。
1.3有利于改善農村面貌,保護生態環境
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為載體,帶動改廚、改廁、改圈,解決農村柴草亂垛、糞土亂堆、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禽畜亂跑的“五亂”現象,實現農村庭院美化、廚房亮化、圈廁凈化。以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為載體,帶動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有效處理畜禽糞污,實現養殖場畜禽糞污的“內循環,零排放”和向農民集中供氣。
1.4有利于轉變農業農村發展方式,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豬—沼—果(菜、糧、茶)”增加沼肥施用,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改良土壤性狀,提高農產品品質,推動生態養殖業和高效種植業的發展,促進資源消耗型的常規農業向以資源利用型的生態農業轉變。
2 祿豐縣沼氣建設現狀及規劃
祿豐縣包括十四個鄉鎮,其中三個鄉,十一個鎮,從1990年開始由縣科委負責實施農村沼氣項目的建設,后來由林業局和農業局負責實施。到2011年底,全縣擁有戶用沼氣池近三萬口,占全縣農戶總數的34%,擁有鄉村服務網點23個,養殖小區50立方米沼氣池2個。目前,壩區和經濟條件好的鄉鎮沼氣擁有率達60%左右,而貧困山區和經濟不好的鄉鎮沼氣擁有率還不到10%。可見,經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沼氣建設的發展。在“十二五”期間,祿豐縣將緊緊抓住國家、省、州逐步加大農村沼氣投入的有利時機,切實加大農村沼氣建設的工作力度,力爭到2015 年末實現以下目標:
(1)每年新建8立方米戶用沼氣池500口,五年共新建2500口,到2015年末使全縣農村沼氣覆蓋率達40%左右;(2)五年內新建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15個,池容750立方米;(3)五年內新建養殖場中型沼氣工程2個,池容500立方米;(4)從2 011年起,每年新建鄉村服務網點10個,到2015年底使全縣服務網點數達到63個;(5)新增縣級沼氣服務站1個。
通過實施農村沼氣工程建設項目,提高祿豐縣農業資源利用率,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和農民生活現代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 發展農村沼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的對策
發展農村沼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任務。根據祿豐縣農村沼氣建設的實施過程和發展目標,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其對策進行闡述。 轉貼于 3.1加強祿豐縣的沼氣建設規劃和布局
祿豐縣地處我國西南地區,氣候條件優越,自然生態物資豐裕,開展沼氣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對該縣進行沼氣建設時,就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來做好規劃和布局。
(1)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農民經濟收入較好,居住條件相對優良,在開展沼氣建設時,要以開展農村生態家園富民建設為中心,全面推廣“豬——沼——果樹/菜”的模式,并提高建設要求,建立沼氣示范村和示范戶,通過典型示范,以綜合效益吸引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同時建設農村沼氣工程,實現該地區整體的沼氣綜合效益;(2)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沼氣建設中相對較為落后,農民收入不高,因此在進行這一地區的規劃時,應該作為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加大對該地區的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接受沼氣這一新能源的經濟效益,帶動該地區農民發展致富。
3.2加強技術培訓和服務
農村沼氣建設是推動新農村、發展生態農業的一項重要舉措和技術活動。農村沼氣的建設不僅需要一批有技術的專業人員,同時也要求廣大農民懂技術、懂沼氣建設方面的知識。因此,加強技術培訓和服務,實施專業職業技能證書考試制度,保證沼氣開發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智能;同時,建設和完善農村能源建設的網絡體系,擴大網絡服務范圍,增強農村沼氣服務網點建設,對農村沼氣建設進行一體化管理,推動農村地區養殖結構的調整。
3.3加強后續服務,切實保證沼氣建設的經濟效益
沼氣建設是為農民謀福利的重要舉措,發展農村沼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后續服務是關鍵。因此,在加強后續服務時,要提升服務質量,做好服務工作,做到一池一登記,保證服務跟蹤,同時還要做好定期的檢查維修工作,保證配件、零件的充足供應。另外,還要建立必要的沼氣技術委員會,專門針對農村地區的沼氣建設進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術咨詢,幫助農民排憂解難,為農民提供優質技術服務,讓農民在沼氣建設中得到實效。
4 結束語
建設農村沼氣,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是國家推進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政府在開展農村沼氣工程的建設中頒布了多種政策和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農村沼氣建設的發展。在今后的幾年里,農村沼氣的建設需要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加快農村服務網點建設,做好沼氣建設的后續服務,促進農村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雪晴 范碧林.安慶市農村沼氣建設的現狀、思路及對策[J].農業發展,2005(03).
[2]陳克剛.2004年全市農業綜合科技示范點建設成效顯著[J].甘肅農業,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