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統計學的局限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孕酮;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先兆流產;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14.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1(b)-0098-04
Values of detection of serum progesterone and β-HCG in prediction of outcomes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WANG Feng1 PAN Chunxia2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3201 Hospital of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Shaanxi Province, Hanzhong 72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s of detection of serum progesterone and β-HCG in prediction of pregnant women outcomes of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Methods 305 pregnant women of 5-7 gestational weeks from March 2010 to April 2013 in 3201 Hospital of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normal pregnancy group (169 cases), threatened abortion group (95 cases), inevitable abortion group (41 cases). The serum levels of progesterone and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 were detected of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rate of each index were calcul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each index were evaluated by ROC curve. Results ①The pregnant women in threatened abortion group and inevitable abortion group were followed-up for 12 weeks, 95 cases were continued gestation, 4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bortion 3-7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169 cases in normal pregnancy group were continued pregnancy. ②Serum progesterone and β-HCG in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threatened abor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inevitable abor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differences of progesterone and β-HCG between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threatened abortion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upper limit of 95%CI of progesterone and β-HCG in inevitable abortion group were 15.5 mg/L, 6015 U/L respectively; inevitable ab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5-7 gestational weeks was occurred by progesterone < 15.5 mg/L, β-HCG < 6015 U/L. ③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of β-HCG, progesterone and joint detection were 0.85, 0.89, and 0.94 respectively, AUC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etection (P < 0.01). Conclusion Joint detection of serum progesterone, β-HCG has obvious superiority, which can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evitable abortion, compared with detection of single index, the accurate rate of diagnosis of joint detec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thus, the method h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rogesterone; β-HCG; Threatened abortion; Prognosis
先兆流產是臨床常見的病理妊娠類型,發生率約占妊娠總次數的15%[1-2],通常情況下準確預計先兆流產是很困難的,需要患者反復多次而且參加不同項目的檢查,費時費力,且在檢查過程中,由于孕婦活動量的增加,亦加大了妊娠意外的可能。在此情況下,學者及臨床工作者一直努力對先兆流產的妊娠預后進行研究及探索,不但使病情得到及時有效處理,還可降低孕婦就診和檢查的頻率,節約有效的醫療資源。導致先兆流產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內分泌因素所致流產占1/5左右,先兆流產的預后與孕婦內分泌激素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研究聯合檢測孕婦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水平,并探討二者單獨及聯合檢測在先兆流產預后中的預測價值,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4月在中航工業三二〇一醫院行孕期檢查及治療的早期妊娠婦女305例,入選孕婦均經過B超檢查確認或經血、尿β-HCG診斷為宮內單胎妊娠。根據臨床特征及妊娠結局的不同將入選孕婦分為正常妊娠組(n = 169)、先兆流產組(n = 95),難免流產組(n = 41);其中,先兆流產組主要表現為確診懷孕后出現腹痛,伴和不伴陰道出血癥狀,臨床治療原則為期待療法,給予黃體酮注射等常規安胎治療后可繼續妊娠;難免流產組患者表現為停經并確診懷孕后出現與先找流產相同或相似的臨床癥狀,但經黃體酮注射等期待療法后無法維持妊娠。孕婦年齡20~36歲,停經時間33~48 d,平均(40.9±9.7)d。所有研究對象均排除心臟、肺、血液及內分泌系統嚴重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另外,還需要剔除伴發卵巢腫瘤、宮頸功能不全及人工輔助生育的患者。各組平均年齡、平均孕囊直徑、停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x±s)
1.2 血清孕酮、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測定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空腹狀態下于肘靜脈采血2 mL,3000 r/min條件下離心20 min,取上清液在-20℃條件下凍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孕酮及β-HCG值。試劑盒由深圳拉爾文生物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操作規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診斷標準
比較三組孕婦血清孕酮及β-HCG值。對孕酮、β-HCG單獨檢測及二者聯合檢測對難免流產的診斷特性進行分析,其中靈敏度指正確判斷難免流產的率,計算公式=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為正確排除非難免流產的率,計算公式=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進行分析采用SPSS 15.0專業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獨立樣本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根據Richard法統計各指標診斷難免流產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率,計算其95%CI;采用ROC曲線評價各指標診斷價值,曲線下面積(AUC)判斷標準:AUC0.5~0.7為診斷準確性較低,AUC>0.7~0.9為診斷準確性較好AUC>0.9表示診斷準確性最高。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隨訪后結果比較
對先兆流產組及難免流產組的隨訪時間均截至孕12周時,95例先兆流產組孕婦均繼續妊娠,41例難免流產組孕婦無法繼續維持妊娠,就診后4~7 d行清宮術流產。169例正常妊娠組孕婦均繼續妊娠。
2.2 三組患者血清孕酮、β-HCG值比較
正常妊娠組、先兆流產組血清孕酮[(31.59±10.12)、(26.70±8.25)mg/L]、β-HCG[(10 275.00±3224.00)、(9391.00±2882.00)U/L]值均高于難免流產組[(13.79±5.07)mg/L、(5660.00±1119.00)U/L],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正常妊娠組與先兆流產組間血清孕酮、β-HCG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難免流產組血清孕酮、β-HCG值的95%CI的上限分別為15.4 mg/L、6025 U/L,因此,孕5~7周時血清孕酮< 15.4 mg/L、β-HCG< 6055 U/L時會發生難免流產。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血清孕酮、β-HCG值比較(x±s)
注:與正常妊娠組比較,P < 0.01;β-HCG: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2.3 血清孕酮、β-HCG值對難免流產檢出率的比較
單項檢測血清孕酮對難免流產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78.9%、75.7%;單項檢測β-HCG對難免流產診斷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67.1%、71.9%,二者聯合檢測對難免流產診斷的準確率為93.4%。見表3。
表3 各指標對難免流產檢出率的比較(%)
注:β-HCG: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2.4 各指標ROC曲線下面積比較
血β-HCG、孕酮及二者聯合檢測的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5、0.89、0.94,其中,二者聯合檢測的AUC值明顯高于各項單獨檢測(P < 0.01)。見圖1、表4。
圖1 各項檢查的曲線下面積比較
表4 各項檢查的曲線下面積比較
注:AUC:曲線下面積;β-HCG: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摘要】 目的 評價ct與平片在早期矽肺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搜集經臨床追蹤診斷或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確診矽肺23例,均有x線和ct檢查資料,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本組23例中,ct均能顯示其矽肺結節,檢出率為100%;平片11例顯示肺紋理增粗,4例顯示小結節影,另8例平片未見異象,檢出率為17.4%。結論 ct診斷早期矽肺優于x線平片。
關鍵詞 肺 早期矽肺病 x線計算機 斷層攝影
矽肺系長期吸入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硅粉塵所引起的以肺部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疾病。多見于采礦、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石英制粉、機械制造業的工人 [1] 。隨著醫學影像學的迅猛發展,ct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筆者搜集我院1998~2002年間23例患者進行平片和ct檢查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3例均為男性,年齡34~51歲,平均40.5歲。均有粉塵長期接觸史,無癥狀者14例,系體檢發現;另9例因咳嗽、胸悶、胸痛就診,其中4例伴有氣促。
1.2 方法 采用拍攝x線正、側位胸片及ct檢查。
2 結果
2.1 平片表現 8例平片無異常發現,11例顯示雙肺紋理增粗、增強并伸展至肺野外帶,其分支相互交叉。4例顯示雙下肺小結節影,其中2例伴有極細的網狀紋理。
2.2 ct表現 23例均表現為肺內多發小結節影,直徑2~4mm,以肺后部較密集,結節密度較大(95~154hu),邊緣清晰,其中6例僅局限于上葉。14例肺小間隔增厚,其中9例局部肺透亮度減低呈磨砂玻璃樣改變。7例局部出現小葉中心性或灶性肺氣腫,4例顯示局限性胸膜增厚,1例顯示肺門淋巴結增大,并見蛋殼狀鈣化。典型x線表現與ct表現見圖1~3。
圖1(略),男,39歲,雙肺紋理增強、增粗。
圖2、3(略)同圖1病例,雙肺散在小結節影,直徑2~3mm大小不等,結節密度較高,邊緣清晰。
2.3 結果 3例因診斷為“肺癌”經手術病理證實,6例經穿刺活檢證實,5例追蹤5年以上,9例追蹤5年以上,經隨訪觀察由塵肺診斷組確診。
3 討論
矽肺是塵肺中最常見、進展最快、危害最嚴重的一種類型。1987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二氧化硅定為可疑致癌物。流行病學調查提示,接觸二氧化硅的工人患肺癌和肺結核的危險度較正常人明顯增加,并有統計學意義,所以對矽肺患者要高度警惕,以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3.1 平片檢查 長期以來,矽肺的診斷有賴于傳統x線,但對于早期矽肺患者,x線平片發現率較低,本組病例檢出率不足20%。肺紋理增粗、增強缺乏特異性。
3.2 ct檢查 ct具有高敏感性、高分辨力,克服了胸部平片多組織結構重疊的不足。能更早檢出病變,能更詳細了解小結節的范圍、分布及一些繼發性改變,如顯示小葉間隔增厚、小葉性或局限性肺氣腫以及局限性胸膜肥厚 [2] 。
通過本組病例的ct、x線平片表現,結合穿刺活檢、隨訪和手術病理結果的對照分析,我們認為ct在診斷早期矽肺方面明顯優于x線平片,是可靠的早期矽肺的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 吳恩惠.醫學影像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
[關鍵詞] CT;胃腸道間質瘤;良惡性;病理結果
[中圖分類號] R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087—02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類起源于胃腸道間葉組織的腫瘤,占消化道間葉腫瘤的大部分[1]。無特異性臨床表現,病程依良惡性不同而不同,一般惡性病程較短。良性或早期患者可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就診時已有轉移。胃腸道間質瘤的良惡性一般采用組織活檢進行判斷,但因為取材的局限性,有漏診的可能。因此有必要結合大體形態及影像學表現綜合進行良惡性判斷。本文通過對21例胃腸道間質瘤的CT表現進行總結分析,探討CT表現在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2011年在我院進行診治的胃腸道間質瘤21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或免疫組化學證實,所有患者均經CT檢查。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31~69歲,平均55.8歲。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12例,腹部包塊9例,黑便或大便潛血陽性7例,吞咽困難或吞咽不適2例。
1.2 檢查方法
采用德國西門子64排多層螺旋CT進行掃描。常規進行腎臟。胃腸道準備,掃描范圍包括可觸及的腫塊、肝臟及腎臟。層厚1 cm,螺距1.0 cm。平掃后經肘靜脈團注非離子造影劑碘海醇100 mL,動脈期掃描于注射后30 s進行,靜脈期掃描于注射后60 s進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CT影像學的改變,病變的部位、形態、大小、與周圍關系、強化情況、有無出血及轉移情況。根據是否轉移、浸潤性生長、形態及壞死出血情況判斷良惡性。
1.4 病理學良惡性診斷指標[2]
肯定惡性指標:①浸潤性生長;②已經發生轉移。潛在惡性指標:①胃間質瘤直徑>5.5 cm,腸間質瘤直徑>4.0 cm;②胃間質瘤核分裂像>5個/50HPF,腸間質瘤核分裂像>1個/50HPF;③出現出血壞死;④明顯核異型;⑤腫瘤細胞排列緊密。惡性:有1項肯定惡性指標或2項潛在惡性指標;交界性:有1項潛在惡性指標;良性:未出現以上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病理結果
本組患者經術后冷凍病理學檢驗結果確診良性5例,交界性7例,惡性9例。
2.2 CT檢查結果
發病部位:食管1例,胃8例(圖1),十二指腸4例,小腸5例,結腸2例,直腸1例。
腫瘤直徑2.5~20 cm。良性腫瘤平均直徑(2.8±0.4) cm,交界性腫瘤平均直徑(6.1±1.3) cm,惡性腫瘤平均直徑(9.5±2.4) cm,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 20.528,P < 0.01),其中良性腫瘤與交界性及惡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4.857,5.419,P < 0.01),交界性與惡性腫瘤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3.561,P < 0.01),說明不同腫瘤大小對判斷良惡性有一定的價值。其中腫瘤直徑
3 討論
胃腸道間質瘤占消化道間葉腫瘤的大部分,由Mazur 等于1983 年首次提出了胃腸道間質腫瘤這個概念,多發于中老年患者,大部分發生于胃和小腸,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黑便或大便潛血陽性等表現,部分患者可觸及腹部包塊[3]。臨床診斷主要靠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胃鏡可以顯示腫瘤的大小及位置、生長方式、可以取活檢,但是對其他部位的腫瘤存在局限性,且不能確定是否有轉移。影像學診斷臨床上常用CT,可以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生長情況、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是否轉移,初步判斷良惡性。
CT檢查胃腸道間質瘤,影像學上可見腫瘤呈圓形或類圓形,部分呈分葉狀生長,良性腫瘤可見鈣化改變,惡性腫瘤鈣化的情況較少,但是易出現囊性壞死出血樣改變,與本文研究比較一致。良性改變常
本文通過與術后病理學相比較,探討CT影像改變與良惡性的關系。本文共選擇21例患者,術后病理學診斷結果顯示良性5例,交界性7例,惡性9例。結果顯示,發生于胃的8例,十二指腸及小腸共9例,與既往研究多發于胃腸道的結果一致[5]。腫瘤直徑
綜上所述,CT用于診斷胃腸道間質瘤,直徑≥5 cm,腫瘤內部出現囊性壞死樣改變的患者惡性的可能性比較大,而腫瘤的外形、邊界情況、增強程度與良惡性判斷關系不大。
[參考文獻]
[1] 謝澳斯, 陳君填.胃腸道間質瘤的治療進展[J]. 醫學綜述, 2011,17(23):3567—3569.
[2] 胡碧清,粟連秀.29例胃腸道間質瘤的臨床病理特點及免疫組織化學分析[J].華夏醫學,2011,24(1):72—76.
[3] 王利鋒. 胃腸道間質瘤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11):125—126.
[4] 仲軍,郭兆立. 胃腸道間質瘤30例CT及臨床特點分析[J].新疆醫學,2011,41(9):51—53.
關鍵詞:無創血流動力學;老年呼吸感染;診斷
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免疫力逐漸降低,呼吸道感染頻發。目前,老年人因呼吸道感染而誘發一些諸如靜脈淤積、低血容量以及毛細血管滲漏等進而導致急性循環衰竭。研究顯示,目前老年感染性的休克患者住院后死亡率約為50%[1]。臨床上老年人呼吸感染常常導致血流動力學的紊亂,其原因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縮舒張的功能出現異常導致血流分布出現異常,從而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2],這也影響臨床診斷的效果。本研究正以健康的老年人作為對照研究組,探討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手段在鑒別和診斷老年呼吸感染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對象均來源于2014年2月~11月我院收治的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療的老年患者,隨機選取45例,排除了外傷、精神疾病、腎功能不全以及因特殊原因不能配合調查或者不愿意參與調查的患者等,所選取的調查患者都符合老年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以此作為觀察組。另隨機選取在此期間到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老人45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59~84歲,平均年齡為(72±6.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為60~89歲,平均年齡為(73±6.3)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分布都是男25例,女20例,其他與研究無關的資料都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開始前均與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檢測的方法與檢測指標 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是由美國GE公司生產,型號為XD 3000。測量方法:于患者(健康人)頸部、胸部的兩側各貼上一對電極。本次檢測的指標主要有心臟指數(CI)、每搏輸出量指數(SI)、加速度指數(ACI)、體血管阻力指數(SVR)、收縮的時間比率(STR)、預射血期(PEP)、心率(HR)以及平均動脈壓(MAP)等。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的數據均使用SPSS 20.0進行處理,所有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的比較使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P
2 結果
通過測量觀察后發現,觀察組以下指標明顯要低于對照組:心臟指數(CI)、每搏輸出量指數(SI)、加速度指數(ACI),這幾個參數的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心臟順應性改變、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改變以及胸腔壓力改變等易導致其血流動力學變化,通過檢測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可以獲得相應的診斷效果[3]。數據的采集容易受到干擾而且過分依賴操作者的技巧,另外心臟超聲在測量心臟左室舒張末期的面積時并不能準確測量出擴張容積,而采用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手段正好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本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觀察組的心臟指數(CI)、每搏輸出量指數(SI)、加速度指數(ACI)這幾個參數測定值明顯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是有統計學意義的(P
然而,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也有它的局限性,對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體重在30kg以下或者155kg以上的患者、身高在120cm以下或者230cm以上的患者、嚴重高血壓患者、主動脈球囊反搏的患者等并不適用,另外對于嚴重肥胖患者以及嚴重水腫患者也不建議使用無創血流監測[4]。盡管有這些局限性,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的手段在老年呼吸感染的鑒別診斷中還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很好的臨床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1):1076-1096.
[2]彭亮.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老年呼吸感染鑒別診斷中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35:90-91.
關鍵詞:財務報表分析 局限性 對策
1、財務報表分析概述
財務報表分析,是以企業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主要依據,應用專門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的評價和剖析。反映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利弊得失和發展趨勢,從而為改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和優化經濟決策提供重要的財務信息。
財務報表是企業信息披露的核心,也是分析企業基本面的最重要資料,它對所有投資者都是公開的。財務報表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但是,單純從財務報表上的數據還不能直接或全面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不能說明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營成果的大小,只有將企業的財務指標與有關的數據進行比較,才能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所處的地位,因此,要進行財務報表分析。做好財務報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可以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考核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2、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2.1 財務報表本身局限性
從信息來源看,財務報表信息是在當前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的規范下由會計核算系統生成的,并且受制于一系列會計原則的約束。首先,現行財務報表的表現形式表明其只能反映能用貨幣計量的信息,而無法反映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信息;其次,從信息發生的時間上來看,現行財務報表只能提供和反映已經發生的歷史財務信息,而不能反映信息使用者進行未來決策所需要的預測信息。即使通過其他方法對未來預測,預測的基礎也都是財務報表提供的歷史信息,是一種以歷史為基礎的假設;再次,現行會計準則規定同一經濟業務可以根據企業需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并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會計估計,這就給企業人為操縱會計報表數據提供了可能,從而降低了財務信息的可信性。
2.2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般報表中列出的多是能夠利用、并通過貨幣計量的經濟信息,但是目前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仍有一定局限性,僅存在于對報表中經濟資源的分析,而實際上,更多企業相關資源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并沒有體現出來,如企業的人力資源價值就沒有在報表中體現出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力資源已成為重要價值資源財務信息也應傾向于對企業整體資源的關注,它與經濟投入資本不同,人力資本并不是直接轉換為生產價值,但是從深層次、潛移默化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尤其在高科技或信息化產業中,擁有無形的人力資本比有形資產的作用更大。可見,財務報表中沒有體現出的內容,也有可能對企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3 財務報表分析者的局限性
由于財務分析是融會計學、審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金融學、數學為一體的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經濟管理學科,因此對于分析者的要求也比較高。由于自身的認識度、知識水平、賬務財務分析理論和方法的不同,不同的財務分析員對財務報表的理解分析也不相同,最終導致財務分析指標結果的不同。由于財務報表反映的是企業經營各個方面的經濟信息情況,財務分析人員不能只是依照公式做報表分析,要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故應首先與報表使用者溝通確定需要分析的信息比率,因為不同的使用者對于報表比率考慮的角度都不相同,自然得出的結論也不相同。財務分析人員不能只是依照公式做報表分析,要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2.4 財務報表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目前我國財務分析方面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分析標準,不同的企業對于自身的財務報表分析,由于其分析指標的不同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企業可以采用違規的會計方法少計應付賬款、少計費用、少提設備折舊,多計庫存、多估收入、多記應收賬款,隱瞞應收賬款的壞賬處理,隱瞞不利于企業的交易等來改善財務指標,以達到企業良好運營的外向指標。所以,在財務分析過程中不能過多地依賴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長期償債能力指標(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凈值債務率、已獲利息倍數)、資金營運能力指標(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和盈利能力指標(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的分析。
3、完善財務報表分析局限性的對策
對于現行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措施降低其局限性,從而提高財務報表分析的質量,為報表使用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決策信息。
3.1 完善財務報表披露內容
根據財務報表分析中“充分提示”的原則,凡是能夠公正表現企業經濟活動的信息,都應該完整的提供出來,以便于用戶的使用與理解。因此,在現有的財務報表基礎上,一是充分披露方向;二是簡化披露方向。沿著充分披露方向進行改進,一方面,報表附注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其他財務報告的內容和品種也越來越多。這都是為了彌補財務報表的局限所做的努力和嘗試,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歡迎。因此,這種改進成為改革財務報表的主流。然而,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進,有可能滑入信息過量的泥潭,反而導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由此可見,這一方向的改革僅是伴隨充分披露進行的,作為對信息過量傾向的矯正手段而已,難以成為改革的主流。
3.2 財務分析方法的完善
在財務分析方法上要建立科學規范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體系。首先,在財務報表分析過程中將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方法有機的結合。在對企業進行內部定量分析時,需要首先做出定性的判斷,要考慮環境變化對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造成的影響,再進一步進行定量分析和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豐富經驗和量的精密計算兩方面的作用,使分析結論精確化;二是認識到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與財務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但是財務報表的反映卻是靜態過程。因此,在分析財務報表時,應注意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從而為恰當預測企業未來提供可靠依據;三是個別分析法與綜合分析法相結合。當企業運用財務報表分析時,不能依靠某一項分析方法,而是注重將多種分析方財務管理可以從各個層面吸收任何有意義的建設性意見。最后,企業內部分析與外部分析相結合。
企業經營和理財的過程和效果往往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環境,在進行報表分析時,僅僅從企業內部尋找原因是不行的,必須結合企業經營和理財環境的變化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此外還可以在現存的財務管理體系上進行全員范圍的思想創新,并且,相對透明的財務狀況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企業成員的凝聚力,對于企業文化的構建、企業決策的執行等方面也大有裨益。
3.3 財務指標分析的完善
按照財務報告的充分揭示原則,凡是為達到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所必要的信息均應完整提供,并使用戶易于理解,亦即財務報告應揭示所有對用戶的理解及決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因此應在現行財務報告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適當擴展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有(1)市場份額;(2)產品質量與服務指標;(3)金融衍生工具;(4)人力資源;(5)潛在盈利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指標(6);無形資產方面的信息;(7)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8)增加財務報表附注。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行財務報告仍停留在以報表為主要內容的階段。而發達國家財務報表附注長度幾乎是報表本身的5倍,因而適當增加報表附注,增加有用信息的披露,是符合國際會計慣例的,也是充分體現會計信息全面性、相關性的有效手段。
3.4 提高財務報表分析人員的綜合素質
無論采用哪種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員的判斷力對得出正確的分析結論尤為重要。所以,加強對財務報表分析人員的培訓,提高分析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對報表指標的解讀與判斷能力,并使他們同時具備會計、財務、市場營銷、戰略管理和企業經營等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現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財務分析理念,逐步培養和提高自己對所分析問題的判斷能力以及綜合數據的收集能力和掌握運用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構架自己的知識結構,積累豐富的職業經驗,可以極大地減少和控制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問題。
4、結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經營需求對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認識到分析的局限性,并結合企業的實際,積極采取相關對策來完善,不斷改進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和手段,才能不斷提高分析水平和質量,為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劉鵬.淺談企業財務會計報表分析[J].金融隊伍建設,2009.
師:同學們,我們班哪位同學口算能力最強?現在,我們就通過“一分鐘口算比賽”的辦法來比一比。不但要比哪一個最快,還要比哪一組的集體成績最好!
二、比一比
1.一分鐘口算競賽
學生做事先準備好的口算題,共20道,教師計時。教師報答案,同桌交換訂正,小組長統計本組答題情況并在指定位置板示。教師引導大家簡單了解各組統計情況,評出個人獲勝者。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誰是我們班算得最快的。
2.討論并評比集體成績
師:剛才我們評出了個人第一,哪個小組的成績最好呢?請你任意選兩組比比看,并說說你是怎么比的。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生:相同人數組比――可以比每組做對題目的總數,不同人數組比――比做對題目的總數,但不合理。
師:怎么比合理?
生:加起來除以他們的人數。
生:就是看他們組平均每人做對了幾道題。
3.認識平均數
師:我們用平均數來研究兩組人數不同的答題情況。用條形統計圖的方式呈現兩組人數不同的答題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先計算出每組的答題總數再除以每組的人數得出這兩組的平均數,比較兩組成績的優劣,并強調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計算每組平均數(除不盡的用計算器算),每組報出計算所得到的平均數,評出成績最佳的小組。
學生感受到:盡管各組人數有的是4個,有的是5個,我們還是可以用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來代表一個組的成績的整體水平。
三、想一想
師:下面我們繼續來了解平均數,想一想下面題目的答案。(課件出示)
小明、小軍、小李的年齡分別是7歲、5歲、12歲,他們的平均年齡是幾歲?
A.5
B.8
C.12
師:你會猜哪個答案?
生:是B。
師:同意嗎?我想問你們為什么不選A或c?(同時引導學生觀察這組數據)
生:5太小,12太大。
教師概括引導:通常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不大可能是這組數據中最大的一個或最小的一個,它反映的是這組數據的居中水平。
四、解決問題
望月路一家牛奶店又該進牛奶了,下面是商店本周前4天賣出牛奶的情況,星期五進多少箱牛奶合適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集體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議。
五、拓展應用
師:同學們喜歡看足球賽嗎?有個足球隊想引進一名前鋒,主教練收集了三個運動員的相關資料,你們來當參謀,他應該引進哪個運動員?(課件出示)最近5個賽季的進球數
運動員甲:23 17 18 24 23
運動員乙://24 20 22
運動員丙:30 10/ 26 18
(“/”表示這個賽季沒參加比賽)
這個足球隊該引進哪個運動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數據后,小組討論。
生1:我會選乙,因為他的平均進球數是22個,其他的都是21個。
生2:我不會選乙,因為雖然他的平均進球數多一些,但他有兩個賽季沒參加,可能身體不好。
師:大家不妨看看甲和丙,他們的平均進球數一樣。如果在他們兩人中選擇一個,你怎么選呢?
生3:我會選丙,因為雖然他的平均進球數少一些,但是他有時候,進球數最多。
生4:我不會選丙,因為他有時候進球數較多,但是他有時候進球數較少,不穩定。
生5:我會選甲,因為雖然他的平均進球數少一些,但是他每個賽季都參加了,而且他的平均進球數只少一個。
生6:我不會選甲,因為他的平均進球數少。
教師小結:同學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借助平均數來幫助分析,但有時候還要參考其他的因素來靈活處理。
評價
1.注重讓學生經歷現實的統計活動
“平均數”一課,在教學內容上屬于統計一概率板塊。所謂統計,就意味著要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統計內容的教學,其基本目標是要讓學生對這種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數據的過程有所體驗,能夠初步學會正確使用這個過程中涉及的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并能夠正確地看待由這些方法得到的統計結果。因而在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讓學生完整地經歷這一過程,盡可能避免人為地肢解這一過程。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就是要讓學生經歷現實的統計活動而不僅僅是處理老師提供的數據。本課中,教師提出了一個需要經過包括收集數據在內的統計活動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班誰的口算能力最強,哪個組的集體成績最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就必然要收集相關的數據,而一分鐘口算比賽、同桌交換判斷計算正誤、將結果匯報組長、組長記錄的全過程就是一個收集數據的過程。
2.注重對平均數統計意義的理解
平均數(這里特指算術平均數,統計學上也叫樣本均值)是一個重要的統計量。所謂統計量,就是對一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一些能夠粗略描述這組數據特征的關鍵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是重要的統計量,每一個統計量都能從某個角度反映一組數據的特征,這就是統計量的統計意義。什么是平均數的統計意義?如何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統計意義?我們認為,至少應注意這么幾點。
首先,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其取值介于樣本數據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本課中猜平均數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基于這樣一個目的而設置的。7、5、12三個數的平均數是多少?從5、8、12這三個數中選擇一個,你會選擇哪個?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可以用計算的方法把平均數的具體數值求出來,但我們更應該從平均數的意義出發,先去做一個猜測,就這個問題而言,答案只可能是8。
其次,用平均數來反映樣本數據的特征是有其局限性的。任何一個統計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正因為這樣,另外的統計量才有產生的必要。如果我們把樣本數據的“總和”也當成一種統計量的話,平均數的產生就可以克服這個統計量的局限性。這一點在教學設計中也有所反映:如果兩組人數相等,就可以比較他們的總成績;如果人數不相等,比較總成績就不公平了。這樣,平均數的引入也就有了必要。同樣,平均數作為統計量也是有局限性的,本課最后一個環節就揭示了這種局限性:甲和丙兩人進球數的平均數相同,那要怎么選擇呢?數據的離散程度需要用另外的統計量來描述,最常用的就是方差和方差的算術平方根―標準差。
第三,應適當淡化求“稍復雜的平均數”問題。以前,作為對求平均數問題的拓展,我們特別愿意把問題的情境弄得“稍復雜”。所謂“稍復雜”,就是或者“總數”復雜,或者“份數”復雜。比如已知第一個月做了多少零件,第二個月做了多少零件,問平均每天做多少零件。讓學生在這種稍復雜的情境中體會對應的思想當然也未嘗不可,然而這對體會平均數的統計意義似乎幫助
不大。
3.注重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平均數作為能很好地描述樣本數據整體特征的統計量,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應用,本課設計了給牛奶店進牛奶提供參考的問題。從問題本身來說,應該說涉及到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核心問題,那就是為決策提供服務。
牛奶店前四天賣牛奶箱數已經有了,如何處理這些數據,使之為“星期五應進多少箱牛奶?”這個問題的決策服務。當然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么,用前四天賣出牛奶的平均數作為第五天進牛奶的數有什么依據卻是本課沒有很好地解決的問題,下面將再詳細說這個問題。
從以上幾點看,本課從現實的統計活動開始,讓學生感受到引入平均數的必要性,繼而逐步揭示平均數的統計意義,讓學生體會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平均數的局限性,整體設計是好的。在教學中,面對從現實統計中獲取數據與求平均數時極有可能無法整除的矛盾,使用計算器并不回避小數結果,處理的大膽,也是可以接受的。
從整個設計來看,也存在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統計活動應該基于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或者說為了解決某個有價值的問題才進行統計活動。本課設計的問題是看哪個同學的口算能力最強,這當然算得上是一個有一定價值的問題,但如果進一步考慮到這是第一學段的最后一個學期,把口算測驗變成一個檢驗學生是否達到國家課程標準中規定的、每個學生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的問題,將會使問題變得更加有意義。事實上,《數學課程標準》中確實規定了第一學段末的學生在計算方面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是否達到這樣一個要求,也確實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關注的。
第二,究竟怎樣理解由星期一到星期四的賣牛奶箱數來決定星期五進多少箱牛奶的問題。從本課的教學設計來看,教師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事實卜,教材卜的原題是根據前三天賣冰淇淋箱數決定第四天的進貨數。教師隱約感覺到了用三天的數據來推斷第四天的數據是不妥的,所以又加了一個數據。然而,這依然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1.1一般資料:選擇本校2013年級護理本科生共計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內科護理教學,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引入基于護理核心能力的教學模式。觀察組男11例,女39例,平均年齡(23.8±1.2)歲。對照組男10例,女40例,平均年齡(22.7±0.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對照組學生均應用《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3版)教材展開內科護理教學。對照組50例學生給予常規教學模式。以常規護理程序為依據,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對內科各種常見疾病的護理原則、護理要點、以及護理目標進行講述。觀察組50例學生給予基于護理核心能力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實施要點為:①病案教學法:要求教師結合自身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設計具有典型特征的病案資料,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護理技巧,提高反應能力。②小組討論法:以專科護理為切入點,設置相關的問題,課前要求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以小組為單位,課堂教學中展開組內、以及組間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護理重點。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內科護理考試成績(83.25±3.15)分,對照組內科護理考試成績(71.29±2.83)分,觀察組學生對內科護理學知識的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觀察組學生對的臨床綜合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內科護理是臨床護理專業課程中關鍵性的組成要素之一,是提高學生內科護理臨床能力的重要部分。在現階段的內科護理教學中,受到教學模式局限性等因素的影響,還無法保障內科護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近年來,有關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備受各方關注與重視。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發現:觀察組學生對內科護理學知識的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觀察組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引入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對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記憶性教學轉變為思維性教學,更加有助于學生對護理要點的理解。②通過對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教學相長,受此影響,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不但會熟練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同時也能夠在教學中融入臨床以及科學研究的發展動態,提高學生對新興知識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愛通立;超早期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262-02
腦梗死是因腦組織血流供應不暢造成的腦組織缺血進而形成局限性壞死或軟化,臨床癥狀表現為患者肢體癱瘓、意識障礙甚至失語等情況[1],主要是由血管病發生病變或血液成分、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等引發。腦梗死患者需根據具體發病情況來設計實施治療方案,通常采用重組rtPA靜脈溶栓治療方法[2]。在病程的急性期如能得到及時、積極合理的治療往往可以得到理想的預后。本文通過對2003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入院治療的85例患者采取分組治療,來對比觀察愛通立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03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入院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5例,男47例、女38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2歲。所有入選病例,年齡
1.2方法
1.2.1分組:將85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61.5歲,其中糖尿病8例、高血壓30例、冠心病11例;對照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2.3歲,其中糖尿病9例、高血壓31例、冠心病12例。經統計學檢驗,兩組的性別構成、年齡結構及病史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2方法:對兩組患者同時給予基礎治療,控制腦水腫,調整血壓、血脂、血糖。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服巴曲酶,在住院的1、3、5d分別靜點巴曲酶10BU、5BU5、BU。觀察組在基礎治療同時,使用愛通立進行超早期溶栓治療,使用rtPA 0.9mg/kg,以1/10的劑量通過靜脈推注1分鐘后,剩下藥量靜脈滴注1小時。24后經顱腦CT掃描未發現出血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00IU/d,連續治療10天,后改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
【關鍵詞】全科醫學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8-0506-01
1 全科醫學的產生背景關于全科醫學的定義
國內外至今尚未有統一的概念,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 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臨床二級專業學科,其范圍涵蓋了各方面的內容。
1.1 人口老齡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群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在迅速增長, 許多國家的人口統計“ 金字塔”都在逐漸變形。人口老齡化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首先是, 社會勞動人口比例下降, 老年人贍養系數明顯增大, 社會的經濟負擔加重; 其次是, 進入老年后, 人的生理功能和行為能力降低, 社會地位和家庭結構以及心理、精神方面的變化, 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全面下降,出現了“ 長壽”與“ 健康”兩個相互矛盾的目標。
1.2 疾病譜與死因譜的變化。隨著抗生素和預防傳染病流行的生物制品的出現和應用, 公共衛生知識的普及, 以及營養狀態的普遍改善, 影響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得到了控制, 而慢性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為疾病等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與20 世紀80 年代的死亡譜對照, 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和意外死亡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前幾位死因。由于疾病譜與死因譜的變化, 要求醫療服務適應此變化需求,特別強調患者本身主動和自覺的控制, 而不僅是機械地服用醫生給予的藥物。
1.3 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醫學的高技術服務。在滿足人們技術需要的同時也越來越缺乏人情味了。原來發展起來的生物醫學模式, 已無法滿足人們目前對醫療照顧的需求, 也無法解釋某些病的心理社會病因以及疾病造成的種種心身不適, 更無法解決慢性病患者的心身疾患和生活質量降低等問題。隨著疾病譜變化和病因、病程的多樣化, 生物醫學模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明顯。無論是醫學的科學研究領域,還是醫生的診療模式或醫療保健事業的組織形式, 都將根據新的模式進行調整, 使之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
2 全科醫學的特點
2.1 服務內容方面。全科醫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臨床專科。它不僅涉及臨床內、外、婦、兒等專科的服務內容, 而且還涉及心理學、行為科學、預防醫學、醫學哲學等學科領域的服務內容。與其他臨床專科明顯不同的是, 全科醫學的學科范圍寬而較淺, 在一定深度上朝橫向發展, 并根據服務對象的健康需要與需求, 將各門相關知識、技能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向患者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而其他臨床專科都是在一定的領域范圍內不斷地向縱深方向發展的,向患者提供的服務范圍較窄。
2.2 學科的知識體系方面。全科醫學是一門獨立的臨床二級學科。其知識體系中包括總論和各論兩個部分。總論部分主要介紹全科醫學的理論精髓, 包括以病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基礎、以預防為導向的健康照顧等, 同時包括了全科醫學臨床服務基本技能和服務工具等。各論部分主要包括臨床診療中常見健康問題的診斷、處理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等。
2.3 臨床思維方法方面。與傳統經驗醫學籠統的思辨的整體論方法不同, 全科醫學需要以現代醫學的成果來解釋發生在患者身上的局部和整體變化, 它的哲學方法是具有科學基礎的整體論。
3 全科醫學面臨的發展問題
3.1 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服務。我國政府將以組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作為衛生改革的重要舉措。全科醫學作為為基層醫療保健體系培養專門的新型醫生的臨床醫學學科, 必將在重新塑造醫生形象、發展照顧醫學、承當個體和群體的三級預防、推進衛生改革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全科醫生已成為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主力軍, 全科醫療代表了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最佳服務模式。
3.2 全科醫學的區域衛生規劃。區域衛生規劃是以提高一定區域內居民健康為中心, 動員并合理配置該區域內全部衛生資源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目標是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 根據經濟發展、人口數量與結構、自然地理環境、居民主要衛生問題和不同的衛生服務需求等因素來統籌規劃, 確定區域內衛生發展的目標、模式、規模和速度, 從而合理配置衛生資源, 力爭通過符合成本/ 效益原則的干預措施來協調發展戰略,改善和提高區域內的綜合衛生服務能力, 向全體居民提供公平、有效、經濟、方便及綜合的衛生服務。區域衛生規劃將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劃分為醫療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兩級。要求做到“ 小病在社區, 大病進醫院”, 使80% 左右的疾病首先在社區得到處理, 必須轉診的患者才被轉診到上級醫院。因此, 發展全科醫學教育, 培養全科醫生是實施區域衛生計劃的基礎。
3.3 全科醫學與社區醫學。社區醫學是公共衛生和社會醫學在20 世紀中期深入發展的產物, 它以社區為立足點, 應用流行病學、社會醫學、統計學、人類學等方法和技術, 對社區人群的公共衛生問題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的組織管理進行全面而有針對性的研究, 通過社區衛生服務達到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促進社區健康等目的。全科醫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以個體的醫療保健為主, 同時又將個體和群體保健融入一體。因此, 社區醫學在群體的目標上與全科醫學是相同的。這樣, 全科醫生就自然地成為了社區醫學任務的主要執行者; 而在落實社區醫學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資源,以及全科醫生在社區實踐中所獲得的自身的訓練, 則為全科醫學在社區中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4 全科醫學與替代醫學。盡管現代醫學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普及, 但現代醫學主流以外的其他類型的醫療方法依然存在, 如我國的傳統中醫藥學、氣功、自然療法等, 并被各國人民廣泛應用。上述情況說明了現代醫學的局限性, 其目前的發展水平還不能滿足民眾的需要。由于替代醫學的廣泛應用, 全科醫生應該, 也必須了解其主要的類型、特點和療效, 同時應該看到替代醫學的局限性, 以便能夠適應社區文化和群眾的健康信念, 并且有助于豐富全科醫學理論和治療手段。因此, 全科醫生了解替代醫學的知識, 并教育患者需要使用這類醫療時首先要經過全科醫生的評價和轉診, 則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對患者潛在的傷害。
推行全科醫療服務后, 可以改變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各自為政的狀況, 根據患者需要, 組織起家庭、社區和醫院之間的“ 一條龍”服務系統, 提供“ 無縫隙”與快捷的醫療照顧。全科醫療和專科醫療間通過“ 雙向轉診”以及信息共享, 來保證服務對象獲得最有效、方便、及時與適當的服務; 同時, 可以加強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在信息收集、病情監測、疾病系統管理和行為指導、適宜新技術利用、醫學研究開展等各方面的積極合作, 從而全面改善醫療服務質量與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參考文獻
[1]梁萬年主編. 全科醫學概論.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2] 顧主編. 全科醫學概論(衛生部全科醫師培訓規劃教材).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