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icu基礎護理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icu是集中現代化的監護和急救設備,對各種急危重癥病人集中加強監護、治療和護理的病房單元。由于icu的工作特點,要求護士必須掌握跨專業、跨學科的知識,熟練的急救技能,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強烈的責任感和慎獨精神[1]。由于護士人力資源有限,且icu專科護士資格認證的培訓尚未普遍開展,icu護士配置通常是從臨床各科室抽調及新畢業護士補充,這些護士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勝任icu護理工作,這對icu護士長是個嚴峻的考驗。本科2004年成立綜合icu以來,采用分層次、分階段對進入icu的護士進行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icu護士綜合能力的培養措施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2004年—2008年進入icu護士23名(包括輪轉護士在內),年齡20歲~31歲;均為女性;本科3名,大專15名,中專5名;8名為學校分配后直接進入icu,15名為從其他科室抽調的護理骨干,工作時間最長者為10年。
2 培養方案
2.1 培訓目標
2.1.1 新畢業和低年資護士培訓目標
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礎護理技能、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常見病種護理常規及護理要點等;同時重視新護士職業情感的培養,使她們樹立良好的護理職業理念,熱愛護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護士培訓目標
除具備以上能力,還必須熟悉各專科護理理論、護理要點及護理技術;掌握各專科疾病的病情觀察要點、主要治療藥品的給藥方法、常用劑量及毒性反應;掌握化驗的留取方法及化驗正常值;掌握科內常見操作的配合及搶救配合;加強此階段護士的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護士培訓目標
具有熟練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基礎護理操作技能,能勝任各項護理工作;熟悉專科護理理論知識。
2.1.4 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培訓目標
可結合工作需要與個人特長,使之發揮教學、科研或管理才干,達到護師及主管護師的任職水平。
2.2 培訓內容
配備專科教材,如《icu護士必讀》,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為培訓教材,將計劃中的培訓題目分配給護士長及帶教能力強的護士,按培訓時間講授,必要時單獨講解。具體內容如下:①icu的發展、現狀,建立icu基本條件、布局及設施;②icu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各班次的工作內容;③icu常用儀器操作及專科技能培訓,如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微量泵、除顫儀的使用;動脈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中心靜脈置管術及動脈穿刺置管術等術后的維護與護理等;④各專科疾病的護理知識;⑤護理應急預案及風險管理,如呼吸機停電的應急預案、非計劃拔管的預防等;⑥icu病人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內感染的監控等[2]。
2.3 培訓方法
2.3.1 低年資護士及新入icu的護士培訓方法
要求3個月~4個月基本完成培訓內容。第1周~第2周以見習為主,熟悉icu環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線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確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種規章制度等,護士長為培訓老師,通過言傳身教,使其盡快融入icu護士角色中,引導她們樹立良好的護理職業理念,熱愛本職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訓icu病人基礎護理要求及方法,有專門帶教老師帶領進行晨、晚間護理,講解危重病人的生活護理特點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體征的觀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方法等。第2個月培訓內容為icu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及護理文書書寫等。第3個月~第4個月培訓內容為危重病人的氣道管理、有創血壓和中心靜脈壓的監測方法、各種特殊藥物的配制、專用急救技能,如除顫、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術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護士培訓方法
除熟練掌握上述培訓內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關專科知識集中業務學習,遇特殊病例可臨時安排,由護士長或教學能力強的護士講課,同時要求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
2.3.3 工作3年~5年的護士培訓方法
到相關科室參加短期輪轉學習,如心電圖室、麻醉科、大內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種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能,提高各專科護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培訓方法
到上級醫院icu進修學習及參加各種類型的重癥監護培訓學習班,學習先進的護理管理經驗、護理技術及操作方法,盡快普及新技術、新知識,使之發揮教學、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護理查房及護理會診
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護理查房,遇特殊疑難或涉及多科室的護理病例,邀請護理部及相關專科護士長及護理骨干進行護理會診,全科護士參加,會診擬定的特殊護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嚴格執行。
2.3.5.2 參加術前討論、死亡病例討論
積極參加新開展手術的術前討論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討論,從病情、治療、手術和護理方面進行分析,鞏固護理專科理論知識,積蓄護理經驗,提高對危重病人的護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間交班提問,提高icu護士的專業能力
護士長利用晨間交班時間就icu護理基本理論、專科相關知識以及病人的具體護理問題對全科護士進行提問。通過實踐證明,該方法的實施提高了icu護士的臨床工作能力,培養了icu護士的預見性思維能力,促進了icu護士勤學好問、嚴謹求實的良好作風的養成。
2.4 考核
科室根據學習計劃進行分層次、分階段考核,理論包括疾病護理常規、專科綜合理論知識、各項核心制度、應急預案、護理風險防范知識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護理操作、各項儀器的使用、icu專科技術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時結合護士長、高年資護士跟班帶教中觀察的情況、科室醫生的評價等從勞動紀律、團結協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責任心、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能力的評價,分優、良、差3個等級,考核優或良為合格,根據考核情況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3 結果
經過培訓,在23名護士中,逐步挑選出綜合能力較強的12名護士從事icu護理工作并逐漸成為本科骨干,其余護士進入各臨床科室并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促進了我院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護理的ICU老年患者128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研究對象64例。一組使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為對照組;一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情志護理,為觀察組。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率等臨床數據進行比較,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觀察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率高達93.8%較對照組85.9%的患者滿意率存在明顯優勢,經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差異性(P
結論:中醫情志護理用于ICU老年患者護理具有效果好,患者滿意率高等優勢,在臨床護理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中醫情志護理ICU老年患者護理效果護理滿意率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79-01
中醫情志護理具有深厚的理論根據,在中醫經典《內經》中就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悲恐”等有關情志的記錄。中醫認為情志調和是臟腑氣機條達,功能正常的基礎和保障。因此情志護理在中醫的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醫情志護理與新興的ICU技術相結合,借助ICU的先進的設備、尖端技術等優勢,對患者進行24h全方位的監護的同時,發揮中醫情志護理對患者情志及心理的調節作用,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護理效果。有研究證實,對ICU患者使用中醫情志護理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使臨床治療和護理的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1。我院對中醫情志護理在ICU老年患者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將研究過程及結果簡介如下。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護理ICU老年患者128例,其基本臨床資料如下:男69例,女59例;年齡在60-78歲之間,平均年齡68.9歲;文盲17例,小學文化23例,中學38例,高中文化25例,大專及以上24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為ICU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疾病種類等臨床資料進行比較,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研究對象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對照組研究對象64例均按照ICU常規操作進行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對患者的呼吸、血壓、心律、心率等生命指征進行監測,并常規進行呼吸護理、氣管插管護理、中心靜脈置管護理、除顫護理等操作。
1.2.2觀察組護理。觀察組研究對象64例,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情志護理。具體操作內容及方法如下:①收集患者心理狀態:待患者病情平穩后,通過與患者家屬交談,了解患者的性格、興趣、愛好及對疾病的態度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心理情況的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②說理疏導:護理人員應以真誠,熱情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介紹疾病的治療水平,療效及預后等,針對患者的心理特征進行疏導,消除患者的抑郁和焦慮;③順情從欲:在不影響病情,調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足患者心理上的欲望。給予患者足夠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使患者產生歸屬感;④移情相制:a.移情:通過分散注意力達到緩解患者痛苦的目的。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行動、語言、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焦慮;b.相制:是指通過一種情志抑制或改善另一種情志,從而達到緩解或消除不良情志的目的,促使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治療中來2。
1.3統計學分析。統計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數據,并用SPSS17.2統計軟件分析,P
2結果
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觀察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率高達93.8%較對照組85.9%的患者滿意率存在明顯優勢,經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差異性(P
3討論
中醫情志護理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對患者的心理障礙進行護理,以此緩解患者痛苦確保治療的療效及良好的預后。ICU是新興的護理方法,以設備先進、技術尖端,能夠24h全方位的監護等優勢成為臨床危重患者的常用護理方法,但缺乏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因此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緊張等心理障礙。近年來,臨床上將中醫情志護理與ICU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的護理中更為顯著3。
我院研究數據顯示,中醫情志護理在ICU老年患者護理中的優良率高達90.6%,較對照組有明顯優勢,與臨床研究數據一致。中醫情志護理中有關于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要求,而使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顯著提高,因此我院采取中醫情志護理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率較對照組有顯著優勢。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護理用于ICU老年患者護理具有效果好,患者滿意率高等優勢,在臨床護理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祁紅,胡麗君.中醫情志療法與中藥用于心理救援中的策略[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08):224-225
譫妄是一種意識和注意的障礙,伴有認知功能的改變或感知障礙,以急性起病和病情反復波動為特征[1]。在重癥監護病房;ICU 中澹妄屬于一種常見的神經精神系統并發癥, 如果ICU 患者發生澹妄, 則有可能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率的提高, 延長患者住院時間, 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資料顯示, 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對ICU 澹妄患者的治療以及預防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院對2014-7到2015-12 接受治療的澹妄患者應用護理干預, 效果理想, 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老年病人,納入標準:①年齡≥65歲;②ICU停留≥24h;③預計存活時間≥24h;5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史、物質濫用史者;②顱腦損傷及顱腦手術病人;③入住ICU時存在譫妄;④存在嚴重的視、聽障礙而不能與醫務人員進行各種方式的有效交流。共納入208例ICU老年病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病人均行ICU 常規監測護理,嚴密觀察病人各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按醫囑規范執行各項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及護理技術操作,同時做好各項特護記錄等。干預組病人在上述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譫妄護理干預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1.2.1 譫妄護理干預方案的制訂 成立譫妄護理干預小組,定期對小組成員就譫妄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并于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對考核不達標者予以重新培訓。由小組成員共同分析ICU 老年病人譫妄發生的危險因素,確定病程中出現昏迷、不規則鎮靜、氣管插
管和(或)切開、體溫、睡眠質量、合并重癥感染、入院時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制定轉出ICU標準,由責任護士與醫生共同對病人病情進行評估,確定是否達到轉出ICU的標準。譫妄護理干預方案實施期間,每日進行譫妄病例交班和譫妄重癥病例學習,以提高小組成員對該方案的了解及時間能力。
1.2.2 護理內容 ①溝通與定向。具體內容為向病人告知其自己的名字、責任護士的名字、當前時間、當前所處地點、當前的康復階段和今日的治療、護理或鍛煉以及上述配合的意義及具體如何完成。②避免感知剝奪。病人入住ICU 后,協助病人盡快熟悉ICU 環境,讓病人真實感受自己所處的環境,減少病人對陌生環境的恐懼、無助感覺。③失眠護理。實施疼痛管理規范,以減少疼痛對睡眠造成的影響。夜間及午休時,在治療的許可下使用夜光燈,避免長時間光線刺激;每晚23:00巡視ICU,對于部分未能入睡的病人,詢問其未能入睡的原因,并采取相關措施,必要時采用藥物促進睡眠,以維持生物節律,減少ICU病人發生譫妄的危險因素。④活動受限護理。指導病人每日進行適當活動,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氣管插管期間執行每日定期喚醒和呼吸訓練計劃,盡早拔除氣管插管;術后盡早拔除留置導管。⑤并發癥的預防護理。密切監測病人病情變化,定期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等胸部體療,以預防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持續氧飽和度監測,定期行血氣分析,以及時發現低氧狀況,并采取相關措施以糾正低氧;維持血球壓積高于30%,采取相關措施預防電解質紊亂。⑥家屬支持護理。定期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使其對病人當前的治療、護理及康復階段知曉;每天安排家屬探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人ICU期間譫妄發生情況、ICU住院時間,以及譫妄病人譫妄持續時間,并進行組間比較。分別于兩組病人入住ICU 和入住ICU第5天后采用APACHEⅡ評估病人預后。譫妄陽性診斷標準:意識模糊,同時伴明顯精神運動興奮,表現為躁動不安、喃喃自語、抗拒喊叫等,存在豐富的視幻覺和錯覺[2]。
2.討論
譫妄是由多種因素引起、可逆的急性器質性腦病綜合征,表現為急性意識障礙和認知功能、注意力、精神運動行為和情感改變,具有急性發作和病情反復波動的特征,大多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研究表明,譫妄是ICU老年病人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譫妄時間每持續多1d,總住院時間可能延長20%,病死率就可能增加10%,且24%的ICU 譫妄病人可遺留長期認知障礙,進而對病人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增加家庭照顧負擔。因此,ICU老年病人的護理和譫妄發生預防已逐漸引起臨床的關注,在臨床工作中規范護理管理,采取措施預防譫妄的發生及對其的治療、護理均極其重要。
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譫妄病人譫妄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病人,提示實施譫妄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譫妄病人譫妄持續時間,對于ICU老年病人譫妄的好轉及治愈具有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ICU 譫妄由于發病隱匿,應加強對ICU 醫護人員關于譫妄認知、評估與處理的教育,以提高ICU 譫妄檢出率,定時檢測、早期干預,有效改善ICU 譫妄的預后。
參考文獻:
1Delphi專家調查
1.1專家調查的問卷設計問卷調查各指標的重要性,同時保留開放性,允許專家對指標的增加和刪除提出意見。指標重要程度依據Likert5級評分法分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5個等級,依次評為5,4,3,2,1分。
1.2確定函詢專家專家的入選條件:在三級甲等醫院工作,至今已在ICU臨床護理管理與實踐領域連續工作滿5年,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為確保專家具有代表性,每個醫院的專家不超過3人。根據上述條件確定入選專家30名,來自廣東省各大三級甲等醫院。
1.3問卷的發放與收回問卷和專家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調查表均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各專家,同時發送介紹本課題的研究目的、Delphi法的工作原理及問卷填寫指南的附件。要求各專家在1個月內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回復。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肯德爾和諧系統及其顯著性檢驗來檢查專家對各級指標評價結果的一致性。
2結果
2.1ICU護士核心能力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我國16家三甲綜合醫院的ICU護士專業核心能力處于中上水平,但在掌握和運用專科技術方面能力相對較低。經條目分析發現,ICU護士對基本生命支持急救技術、腦復蘇護理、進行動脈及中心靜脈置管、人工氣道建立、呼吸機準備等基本專科技術掌握程度較好,但是對于危重病人實驗室危急值的評估、高級生命支持技術的效果評價、各項技術新進展的認識等所具備的能力較低[2]。
2.2專家的積極系數及權威系數發放問卷30份,共回收問卷30份,回收率為100%,說明專家的積極系數高。其中有效問卷28份,有效率為93.3%。專家對所調查的項目的判斷系數值為0.982,熟悉程度系數值為0.903,權威程度系數值為0.943。
2.3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確定經過專家函詢,確定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包括3項一級指標,12項二級指標,74項三級指標。經過肯德爾和諧系統及其顯著性檢驗,專家對各級指標的評價具有一致性。一級指標以Donabedian的模式,但結合ICU臨床護理實際,不采用傳統上將護理質量指標劃分為要素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而是將一級指標劃分為基礎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3個方面。基礎評價下的二級指標包括人員和制度的管理。過程評價下的二級指標包括保護性約束的安全護理、血管活性藥物及其高危的安全護理、執行危重癥監護單的使用、ICU緊急事件的處理、ICU護士的使用和培訓、基礎護理的落實(臥位舒適與安全)、管道安全護理、轉運安全、預防和減少危重癥壓瘡、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尿管相關性感染。結果評價下的二級指標包括患者監護安全。二級指標下各有若干三級指標,即通過明確的規范指引,使得一二級指標得以實現。
3討論
3.1ICU護士核心能力調查對質量敏感指標評價體系建立的重要性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建立原則是讓ICU護士既要高于護士的現有能力水平、引導ICU護理質量的不斷提升,但又不能過高,否則建立的評價體系將因不適合ICU現有的護理能力水平而變成一紙空文。因此,在制定指標前調查ICU護士的專業核心能力,做到大致了解ICU護士的能力狀況,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制定的ICU護理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因符合ICU護理實際,被廣東省數十家三級甲等醫院采用,作為ICU護理質量的考核評價指標,在指導ICU護理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2敏感指標評價體系以ICU護理專業技術為基本框架目前國內各醫院主要根據衛生部1989年《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試行草案)》、1990年總后衛生部下放的《軍隊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指標(試行)》、全國百佳醫院放心標準和全國百姓滿意放心醫院標準以及各醫院在參考以上標準的基礎上自行制定護理質量評價指標[3],為指導我國護理事業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ICU臨床護理向專業化發展,其指標指導ICU護理的適應性已下降,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如以臨床技術操作為主,缺少整體護理指標[4]。本研究徹底打破既往ICU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將ICU各項護理技術分解評價的方法,而是大致根據ICU的護理目標和專科護理技術的特點對ICU護理工作進行整體評價,從而確立ICU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目的是促進專科技術的發展。如無菌操作基本貫穿于在各種ICU臨床護理實踐,但如果將ICU無菌操作割裂開來進行評價,由于涉及面廣且缺少針對性,將無法體現ICU護理專科技術的整體效果。而如果我們選取預防中心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等專科護理技術為評價指標,那么無菌操作僅僅是專科護理集束化措施的一部分,但是無菌操作在任一專科護理中被賦予了特定的目的和意義。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10-95-04
Nursing effect of innovative nursing process model on improving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IU Liping QIU Huanyun WANG Jiaying YANG Rui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innovative nursing process model on improving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300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ICU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nursing process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innovative nursing process.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lication rat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were 3.67% and 50.00% respectively(P
[Key words] ICU;Mechanical ventilation;Innovative nursing;Nursing quality;Complications
重?Y監護病房(ICU)機械通氣患者通常為大手術術后患者或者危重手術術后患者[1-2],病情變化較快,復雜多樣,且該類病房患者要求與其他病房進行隔離[3],因此,實際進行護理時還需要采取較高水平的病情監護,導致加大了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量,護理標準提高,護理風險與護理難度增大,發
生護患糾紛的概率提高。進行護理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改善醫院的業務流程,幫助患者提高最佳的臨床護理方案,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等[4]。為此,本次研究將創新型護理流程應用于我院ICU行機械通氣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中,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ICU收治的300例行機械通氣的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醫護人員同所有患者詳細講解了本次實驗的目的、方法、意義等,獲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納入本次實驗,所有患者均符合入住ICU的?l件,均自愿接受機械通氣等操作;同時將拒絕接受呼吸機通氣、無自主呼吸功能且并發氣胸、嚴重臟器功能不全、呼吸道梗阻、惡性腫瘤晚期、合并嚴重心律失常患者排除。
信封隨機分組法進行分組(經過本地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常規組與實驗組患者分別有150例。常規組: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齡21~78歲,平均(53.3±3.3)歲;52例普外科,38例心內科,37例神經外科,23例神經內科;實驗組: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齡20~77歲,平均(53.2±3.2)歲;50例普外科,39例心內科,38例神經外科,23例神經內科。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可知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兩組患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常規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流程:保證住院區環境的整潔干凈舒適,保持患者的衣物清潔、干燥,定期進行消毒清潔,囑咐患者家屬幫助患者每日做好口腔、會陰等部位的清潔護理工作,每日由患者家屬擦拭一遍患者身體,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觀察其是否出現昏迷等不良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對癥處理。做好交接班工作,定期幫助患者進行翻身,觀察是否出現導管扭曲、脫落、反流等情況。
對實驗組患者采取創新型護理流程,主要內容包括:A:采用臨床路徑:確定護理流程,包括常規生活護理、導管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病情觀察,依據臨床路徑法制定出臨床路徑表格,表格中應交代護理的時間、班次、頻率、方式、護理人員數量、操作程序、護理用品、標準要求等,之后護理人員每日進行臨床護理時應依照表格中的具體內容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并評價護理效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嚴格分析,提出相關的改善方案,將分析結果上交至質量控制小組。B:再造流程:確定好環境安排、搶救、人員配置的具體護理流程,對當班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分配,可選擇低年資與高年資護理人員搭配的形式,可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可依據疾病種類對患者具體分區進行安排,利于護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減少日常護理工作量;對搶救的藥物、設備、救護車進行合理安置,利于患者搶救成功率的提高;對ICU各類疾病的搶救流程合理進行細化,包括當班人員分工情況、物品準備程度、醫生配合等。C:質量監控小組的成立:設立組長為護士長,小組成員為兩名主管護師,同時確定護理目標為護理質量與工作效率,對臨床路徑法與流程再造法進行借鑒,利于護理管理流程的制定,并進行審核;每個班次的護理人員應對護理流程嚴格執行,對護理操作過程詳細進行記錄;不同班次的護理人員應定期同監控小組匯報日常護理總結,并且監控小組依據量化指標、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意見進行評價;監控小組依據反饋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改善。
1.3 評價指標與判定標準
(1)并發癥:對比兩組患者機械通氣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氣管壞死、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聲帶受損等。(2)護理質量評分:依照護理質量評分標準對護理質量調查問卷進行設計,評價內容包括特級護理、基礎護理、病房管理、重點環節管理、急救藥品管理、文書管理方面的內容,采取Likert4級評價方式進行分析,每個條目設置1~4分,其中1分表示差,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良好,4分表示優,評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佳[5-6]。(3)比較兩組患者的入院ICU時間、住院時間、通氣時間、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7])。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的統計學軟件記錄兩組機械通氣患者的相關資料,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分析
比較兩組氣道糜爛、聲門水腫、聲帶受損、潰瘍、氣管壞死、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可知,實驗組與常規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3.67%與50.00%(P
2.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在基礎護理、特級護理、病房管理、重點環節管理、文書管理、急救藥品管理、總護理質量方面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組(P
2.3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入住ICU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入住ICU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組,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
3 討論
對于重癥監護病房(ICU)機械通氣的患者來說,通常病情較為危急,病情變化較快,病情復雜,且ICU要求對外界隔離,導致日常護理工作較為繁重,護理標準較高,護理難度增加,護理風險較高等,容易出現護患糾紛事件。對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日常護理流程管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優化醫院的業務流程,將護理服務質量與患者滿意度進一步提高,但是實際工作中,ICU護理流程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護理質量難以落實,導致對ICU患者的預后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模式的改革,醫療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強烈,導致可供患者選擇的就醫場所不斷增加,進一步增強了患者的主體意識[8]。為了進一步滿足患者不同的醫療需求,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受到了廣大醫療工作者的關注與認可。該類護理流程管理模式的主要內容包括流程再造、臨床路徑、質量管理等[9],護理基礎為現代管理學,并注重護理服務細節的一類護理流程管理方案,利于日常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高[10]。臨床路徑主要是組建ICU臨床路徑小組,并依據患者疾病類型提出工作流程,依據事先設計好的標準化臨床路徑表的內容完成患者由入院至移出ICU病房的護理管理流程,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11-13]。該類護理量表較為簡潔,具有程序性與計劃性特征,可以使得日常護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減輕無效的工作量。質量控制是依據持續質量改進對于護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監控并改進,利于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將上述不同的流程管理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有利于體現出該類護理管理模式的可控性、效率性、規范化等[14]。
吳麗云等[15]研究指出,對ICU患者采取創新型護理流程模式有利于日常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還可將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行明顯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該項護理干預模式具有簡潔性、程序性、計劃性特征,可幫助醫護人員減輕日常工作量,利于護理效果的提高。
1 ICU專科護士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
1.1學員的需求不同,知識水平存在著個體差異 臨床帶教老師按照ICU專科護士培養目標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教學計劃,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學員的學習需求不同,學員的需求常與培養目標有不同之處。例如:有些學員來自兒科ICU病房,有些學員來自社區醫院急診,也有些學員已經是護士長了,她們每個人的經驗、理論知識水平和臨床技能各不相同,如果帶教老師只依照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進行教學工作,往往難以滿足所有學員的要求。
1.2教學中缺乏可參考的統一的ICU專科護理實踐標準 雖然各實習基地都是三甲醫院的ICU病房,但各醫院護理工作標準和流程存在著不同之處,造成不同醫院學員臨床實踐能力和標準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深靜脈換藥護理操作中,各醫院的用物準備及操作方法有所差異。
1.3帶教師資力量需進一步提高 目前獲得ICU專科護士資格的護士為數較少,而且隨著各醫院床位的不斷擴充,每年有大量的新分配護士進入臨床,使得護理隊伍越來越年輕化,雖然選拔了在ICU工作的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高年護士承擔臨床帶教任務,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技巧還需要不斷地提高。
1.4 ICU專科護士素質的培養常顯不足 一個合格的ICU專科護士不僅要求技術和專業知識上過硬,還要求在素質上具備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良好的溝通技巧、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計劃調整能力等。
2改進ICU專科護士臨床帶教的對策
2.1結合實習目標和學員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計劃,實施個性化教學 臨床帶教老師應在制定帶教計劃前,充分評估每位學員的專業技術和專業能力,并了解每位學員的學習需求,做到因人施教。在確保能夠按照教學目標完成實習內容的情況下,根據本基地收治的病種及專科特點,靈活安排有針對性的臨床實習內容,例如:各種藥物中毒患者的護理、床旁血液凈化技術等,使每位學員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ICU護理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2.2改進和統一ICU專科護理實踐標準 學會可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及各實習基地的帶教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促進基地間的優勢補充,及時傾聽學員的反饋意見,針對各基地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同時結合各基地工作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實習內容,制定統一的高水平的實踐標準。
2.3提高帶教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 選拔優秀臨床教師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基地應通過理論、操作、講課等項目的考評,分別選拔教學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態度積極向上,工作認真細致的護士為專職臨床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嚴把教學質量關。
2.4重視帶教過程中對學員專科素質的培養 對ICU專科護士來說,反應靈敏、有預見性和判斷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開拓創新意識和良好的計劃調整能力是ICU專科護士應持有的第三本護照。因此,專科護士的臨床帶教不要拘泥于監護技術、操作步驟的機械傳授,還應注重專業素質和能力的潛移默化的影響[2]。
3實施帶教計劃
3.1跟班實踐 首先介紹我院綜合ICU布局、收治病種、工作制度、管理方法、各種儀器、實習安排、考核等事宜,使學員對科室環境,帶教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我們與學員采取面談的方式進行評估,了解學員需求,使學員的需求與具體實習目標達成一致。然后制定跟組帶教計劃,將學員分成四組,平均每組1~2名學員,在組內選拔1~2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護理骨干帶教,根據學員層次不同安排相應的跟班老師,因人施教進行一對一的跟班學習。另外,每周護士長及教學護士長加強與學員的交流與溝通,組織帶教老師座談,根據學員的反饋情況,及時改進帶教中存在的不足,使每位學員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與ICU護理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3.2授課示教 每周二由教學護士長集中授課,講解與ICU相關的理論與技能。授課中針對學員需求,結合臨床實例,加強理論方面的講解,使學員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基礎上有更深一步的理論認識。同時,選擇1~2份/w典型的不同病種病例進行討論分析,找出未滿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和對于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確定問題的原因、相關因素、列出護理問題;按問題的主次順序排列,制定護理計劃,讓學員了解對于不同病例的危重癥患者實施不同的整體護理的具體做法,提高學員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實踐期間,學員獨立完成護理查房一次,使學員的綜合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授課中針對學員需求,結合臨床實例,適時請醫生參與,加強理論方面的講解,使學員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基礎上有更深一步的理論認識。
3.3考核評價 每周通過提問了解學員理論與技能掌握情況。定期征求學員對帶教工作的意見,收集反饋信息,改進帶教方法。第四周開始陸續安排理論與技能操作考核,如多功能監護儀的使用、呼吸機的使用、深靜脈換藥、除顫、CPR、中心靜脈壓測定等。根據學員掌握情況,調整教學計劃與進度。對學員未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實行再三講解,反復示范,直到學員完全掌握。
3.4貫穿專業能力和素質培養 強調在培養學員臨床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加強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集中示教時,采用問題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以學員為主激發學員臨床思維形成。跟班實踐時,要求學員深入接觸患者,獲取資料,提出問題,帶教老師因惑而解,因材施教,將臨床思維貫穿于護理行為中,提高了學員對病情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學員對危重病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ICU專科護士還應具有專業精神、團隊意識、責任感。在跟班實踐時,讓學員對患者施行整體護理,感受對患者的那份責任,同時學會如何和同事協作。
總的來說,綜合性ICU是對危重患者進行監護治療的特殊場所,而ICU專科護士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技術知識含量要求高。合理、科學的帶教模式能讓學員通過基地實踐掌握大量的ICU監護理論與技術,滿足ICU專科需求。我們將不斷探討,改進帶教方法,提高帶教質量,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ICU是集中收治醫院危重病人重要的綜合性科室,ICU病人具有病情重、病情變化快、病種多等特點[1],盡管ICU有完善的醫療護理設備、高水平的護理人員,但在病情危重、無家人陪伴等情況下,特別對清醒病人易產生不良情緒、恐懼、抑郁等心理,多數會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對疾病恢復極其不利。而對ICU患者常規會理中,護士往往更加注重疾病本身,容易忽略患者的情緒、睡眠等心理需求,因此,在對ICU清醒患者護理過程中采用前瞻性護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2]。為探討前瞻性護理對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及臨床意義,筆者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16~82歲,平均(54.34±6.76)歲,使用有創呼吸機32例,無創呼吸機68例;對照組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17~80歲,平均(55.23±6.44)歲,使用有創呼吸機30例,無創呼吸機70例。兩組患者在疾病嚴重程度、年齡、性別構成比等臨床資料上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
1.2 篩選標準
(1)納入標準:入住ICU時間>3天;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清醒患者。(2)排除標準:意識障礙,語言障礙,精神障礙,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予以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干預和護理干預,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以及病情變化。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針對清醒患者情緒、睡眠等的前瞻性護理,主要包括:溝通,心理護理,睡眠護理。
1.4 效果評定標準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其中十分滿意和滿意歸為滿意。治療配合度分為十分配合(主動配合治療)、配合(在醫務人員和家屬鼓勵下配合治療)、不配合(在醫務人員和家屬說明和鼓勵下仍拒絕治療),其中十分配合和配合歸為配合。睡眠質量評分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3],該量表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其中前18個自評條目參與計分,分成7個成份,每個成份按0~3等級評分,累及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焦慮情緒采用HAMA量表進行評定[4],VAS量表:0分表示無疼痛感,10分為劇烈疼痛,隨分數增加疼痛感增強;HAMD量表:0~8分表示無焦慮,9~19分為輕度焦慮,20~34分為重度焦慮,34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不同時間的多次調查,兩組均取最佳結果,統計分析得出觀察組滿意度97(97.00%),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2(72.00%),兩組比較差異明顯(χ2=23.8595,P=0.0000);觀察組患者配合治療89(89.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配合治療61(61.00%),兩組比較差異明顯(χ2=20.9067,P=0.0000)。詳見表1.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指數評分平均為(8.12±0.45),明顯低于對照組(12.36±2.01),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t=2.0585,P=0.0409);觀察組患者焦慮情緒評分平均為(5.21±1.02),明顯低于對照組(9.87±2.89),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t=2.1731,P=0.0310)。詳見表2。
3討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醫療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在ICU的患者,病情重、缺少家屬陪伴,使患者承受著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壓力。所以在對ICU患者的護理上,護理人員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前瞻性護理,及時有效的和患者交流溝通,配合心理護理和睡眠護理,能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消除心理障礙,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和舒適度,保證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具體前瞻性護理包括以下內容[5-6]:(1)溝通:對清醒患者護士應當及時耐心的向患者介紹ICU概況,向患者解釋病情以及具體治療措施和護理措施,向患者告知檢查的正性結果。同時應積極了解患者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經濟情況等,盡量幫助患者解決生活上的需求。指導患者進行一些必要活動,幫助患者建立正確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患者應用手勢或書寫進行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應注意言辭,避免言語冰冷和嚴肅感,充分尊重患者。護士要多和家屬進行交談和溝通,盡可能解答家屬疑問,對要求探視的家屬在情況允許下盡可能滿足家屬要求,并囑咐家屬應當多安慰和支持患者,給予患者精神上鼓勵。(2)心理護理:護士應當多和患者進行溝通,耐心聽患者述說,多表達關心患者的言語,加強巡視,多了解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及時有效解決患者的心理需求,多給患者鼓勵與安慰。在護理過程中,應動作輕柔,保護患者隱私,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愛。(3)睡眠護理:保持病區的清潔和安靜,燈光柔和,豐富病房色彩,盡量減少設備噪聲,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睡眠環境。
【關鍵詞】 ICU;隱患因素;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2-0529-01
重癥監護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監護治療的場所,是醫院風險最高的科室,因此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成為工作重點。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患糾紛的數量急劇上升。現對我院ICU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到的護理投訴及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綜合分析,探析其隱患因素及對應措施,加以防范。
1 分析方法及結果
首先根據患者及家屬投訴的內容,認真核實情況情況是否屬實,在對情況屬實的投訴進行詳細的分析,積極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及護理對策,及時協調溝通糾正不適當的護理行為爭取在患者離院前,對其投訴內容均能得到滿意答復。再歸納總結每起投訴所涉及的原因及所蘊含的隱患,從患者、家屬、護士、管理、社會等多角度思考后,完善ICU護理管理機制,提高護理質量。
2 隱患因素
2.1 法律意識證據意識薄弱
長期以來的護理傳統,護士習慣處于醫療服務的主導地位,更多考慮如何盡快解決影響病人健康的根本問題,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對一些可能引發的護理糾紛認識不足[1]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對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權保護隱私權等保護,在患者及家屬面前過度評價其他護理人員工作中的失誤;多數護理人員忙于工作,不注重醫療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不能很好的運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不能前瞻性預見一些護理安全隱患等。
2.2 溝通能力偏低
由于ICU基本為封閉式管理,家屬定時探視,其他時間不允許家屬在ICU病房內陪護。ICU病房內患者病情危重多變,為了及時搶救患者生命會隨時變更治療和護理方式,病情變化快沒能及時與家屬溝通,造成家屬與患者對一些有創性的檢查和治療方式的不理解。還有就是ICU的護理人員工作量大,長時間在緊張的環境中超負荷工作,情緒波動比較大,對患者及家屬態度粗暴,缺乏耐心,溝通時缺乏語言運用技巧,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而引起投訴。
2.3 文書的書寫
各種護理文書書寫要求及時、準確、規范。有時由于工作忙,臨時醫囑出現漏簽、補簽,特別是搶救患者時出現與醫生記錄不一致,加之護理人員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一些醫學術語的措辭及描述不能很好把握,未能客觀真實的反應病情變化及護理措施。搶救完成后未及時記錄,或隨意篡改病歷等均可造成原始法律依據缺陷,留下安全隱患。
2.4護理技術因素
隨著新技術新項目的大量引進與開發,護理工作難度增高,技術要求高的內容日益增多。低年資護士對特殊的護理操作不夠熟練,基礎護理落實不細致,搶救病人配合不力等。
2.5 護理操作中的常見不安全因素
1)違反操作規程:為重度缺氧患者吸痰前后未按規程提高氧濃度,導致吸痰時患者心率下降。2)各種導管未按規定時間更換。3)危重患者外出檢查搬運途中缺乏連續性監測治療措施,出現呼吸困難等意外情況等.
3 安全對策
3.1 加強安全意識和法制教育
增強ICU護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遵守法律法規的同時并能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準重病人及家屬的隱私權、知情同意權等。
3.2 加強安全管理
完善制度,規范護理行為,確保護理安全。包括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患者外出檢查或轉運時的注意事項等[2]。
3.3 護理人員素質的提高
素質時人在從事某種工作時,本來具有或必須具有的基本條件,能力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本領是在平時工作中歷練出來的[3]。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掌握的越是深廣,技術才能的能量儲備就越雄厚,素質就越高。因此護士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培養和技能的提高,能使護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業務水平提高的同時注意語言溝通能力的鍛煉,科室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情景模擬演練等。
3.4 提高護理業務水平
良好的護理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是防范護理隱患發生的基礎和保證。通過業務學習、疾病查房、定期培訓和參加考試,來掌握危重疑難病例的觀察要點及相應的護理方法,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注意保證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轉,耗材物質準備充足。ICU的設備要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搶救藥物認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設備器械故障等導致搶救延誤或護理工作受阻引發醫療事故[4]。
3.5 加強安全質量教育
定期組織認真學習安全質量管理知識,樹立高度的護理安全防護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意識。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整改,開展護理安全討論會,對容易發生的護理缺陷與差錯利用晨會反復強調,從思想上堵住差錯事故的源頭;針對已經發生的差錯事故,認真組織討論,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制定整改措施,及時制止盡早排除,把差錯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 占建華,從舉證倒置談護士自律行為[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350-351.
[2] 朱喜鳳,崔健明,規范護理行為防范護患糾紛[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2),3535.
鄭州市中醫院心病二科ICU,河南鄭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討院內ICU進修模式在護士ICU進修教學中的效果,為醫院培養更多合格的ICU臨床護理人員。方法 選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工作的年輕護士50名按計劃輪流安排在 ICU進修,由 ICU資深護士進行一對一帶教的方式培訓,進修期為30 d,進修后由 ICU 的帶教老師及護士長統一進行考核。進修期間內制定ICU專科培養方向,并有步驟地進行臨床帶教,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在一起,同時還要并根據護士的工作經驗、培養方向以及學習能力的差別,采取個體化的教學模式。結果 50名進修護士培訓后,理論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績均取得了明顯的提高,前后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培訓前后結果進行比較,培訓后患者滿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差異顯著提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明確的、個體化的進修計劃與培養方向,能夠讓進修護士將ICU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對ICU工作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有利于掌握并提高護理工作水平,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ICU;護士;培訓;進修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c)-0046-02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水平的迅速發展,對護士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隨著ICU護士專科業務水平的提高,愈加突顯出普通病房護士對于急危重癥的病情觀察與急救能力的差距。我院為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發展迅速,為了適應醫院業務發展的需要,因此對全院護士急危重病情觀察與急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輕護士的護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大環境下我院開展了護士院內ICU進修的學習。通過選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工作3年內未進行任何進修學習的50名護士,在2013年1月—10月期間按計劃輪流安排在 ICU進修,由 ICU資深護士進行一對一帶教的方式培訓,每次5~6名進修護士,進修期為30 d。在培訓前后通過書面理論考試,基礎操作考核,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的方法進行考核對比,發現培訓后護士的各項成績顯著提高。本文對實施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院內ICU進修模式在護士ICU進修教學中的效果,以期為我院培養更多合格的ICU臨床護理人員,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對象
選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工作3年內的未進行任何進修學習的50名年輕護士按計劃輪流安排在 ICU進修,年齡:在19~28歲,平均(23.48±2.33)歲;職稱情況:護士38名,護師12名;學歷情況:中專12名,大專25名,本科13名;工作年限1年內25名,2年內13名,3年內12名;所在科室:其中心內科6名,腦病科6名,呼吸科5名,腫瘤科4名,內分泌科3名,肝病科3名,脾胃科2名,婦產科5名,兒科2名,外科9名,手術室5名。
2培訓
2.1進修計劃
本組護士ICU進修工作由我院護理部統一制定進修計劃,并由專人負責管理進修人員。由 ICU資深護士進行一對一帶教的方式培訓,每次5~6名進修護士,進修期為30 d。培訓結束后,對進修護士的進修情況進行考核及滿意度調查,同時編寫《院內進修護理人員手冊》,將進修護士的個人信息、進修時間、進修情況、考核成績以及帶教老師評語等進行詳細記錄,并在進修護士進修結束后統一交回護理部,存入個人檔案。
2.2進修小組成員
進修工作教學以院內進修教學小組為核心,每組6~7人,由ICU護士長及有5年以上ICU工作經驗的護理骨干組成。其中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對進修進度及進修護士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其余教學小組成員負責針對進修護士制定相應的進修培訓計劃及考核標準,帶教老師除要執行一對一帶教以外還負責進修護士的理論、實踐授課工作。
2.3 理論知識培訓
由于進修護士來自不同的科室,在危重患者搶救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與實踐操作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各個小組要首先對進修護士進行入科考核,對所有進修護士的綜合素質(學歷、職稱、工作經驗、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評估,同時還要對其護理相關知識(三基理論、基礎操作、危重患者護理的相關知識、急救操作技能等)掌握情況進行考核。最后,根據考核結果的制定進修計劃,并聽取進修護士的意見,以保證帶教的質量和效果。
2.4培訓內容
①第一周。理論培訓:ICU工作制度、工作環境、各班工作職責、院感及消毒隔離制度(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預防措施,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措施,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措施,ICU感染控制制度);交接班制度;探視制度;收治對象壓瘡的PPT講座。
操作培訓內容:手衛生、口腔護理、會陰擦洗、物理降溫、軸線翻身、單人CPR、患者搬運法、患者約束法、鼻飼法(置管、注食)、吸痰護理、晨晚間護理。
②第二周。理論培訓:心電圖的基本知識,心律失常的識別(室早、房早;室顫,房顫);常見急救藥物的名稱、用法、用量;常見危重患者的搶救流程;各種管道的護理(胃管、尿管、胸腔閉式引流管、腦室引流管);監護儀的使用及維護;顱腦降溫儀及除顫儀的使用。
③第三周。理論培訓:中心靜脈壓(CVP)、有創血壓監測(ABP)的理論培訓(正常值、血流動力學意義、置管前用物準備及醫護配合);心臟驟停患者的搶救及醫護配合,人工氣道的護理及插管時的配合,危重病人鎮痛鎮靜的觀察及護理。
操作培訓:測量CVP、ABP的操作培訓,輸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維護及報警處理,除顫儀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及其維護。血糖儀使用及維護及正常值。
④第四周
理論培訓:呼吸機的使用PPT講座,無創呼吸機使用的PPT講座,血氣分析及酸堿平衡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危重患者護理記錄書寫注意事項。
操作培訓:呼吸機的上下機的操作流程及維護,無創呼吸機的操作流程及維護,血氣分析儀的操作流程及維護,PCT的操作流程及維護。
同時,還要根據進修人員的工作能力,結合ICU的學科特點,通過操作示范帶教、理論培訓讓培訓護士對危重癥專科理論知識、急救儀器操作、急救技能操作技術和對危重患者的病情觀察及搶救能力進行學習,熟練掌握。
2.5考核標準
本次進修工作的出科考核工作統一由ICU的帶教老師及護士長負責,通過書面理論考試和實踐操作考試,雙項考核滿分各100分。通過問卷調查培訓后患者滿意度,滿分100分。進行綜合評估,評估標準分為:優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合格:60~80分;不合格:60分以下。
2.6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將所有的數據資料都輸入專門的數據分析軟件spss 13.0, 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相關的χ2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經過培訓后,50名進修護士,理論考核、操作考核成績及患者滿意度均較培訓前有顯著提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系統的培訓可以強化護士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護理能力。另外,通過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培訓前后結果進行比較,培訓后患者滿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存在顯著提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4討論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縮寫,意為重癥加強護理病房,人們常稱之為“重癥監護病房”或“加強治療病房”,是實施重癥監護和治療的場所。ICU進修護士帶教質量直接關系到急危重癥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過本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ICU專業護理人員采取一對一帶教的方式,結合個性化的進修計劃,50名進修護士的理論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績分別提高了(22.54±1.41)分,(16.18±1.0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培訓后患者滿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差異顯著提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進修護士的考核成績與患者滿意度較進修前后變化明顯。
我院開展的護士院內ICU進修模式強調以基礎護理知識為基礎,結合臨床實踐操作,有機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讓進修護士對ICU日常護理工作有直觀、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其加深印象,保證培訓效果。因此明確的、個體化的進修計劃與培養方向,能夠讓進修護士將ICU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對ICU工作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有利于掌握并提高護理工作水平,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
參考文獻]
[1]陳凌,黃惠根,藍惠蘭.ICU專科護士院內培訓模式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25(3):59-60.
[2]盧婉嫻,陶勝茹,廖秋英.ICU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218-219.
[3]劉家紅,楊青,鄭顯蘭.兒科ICU專科護士培訓模式的實踐與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5):405-408.
[4]郝春燕.院內ICU專科護士規范化管理的實施[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976-978.
[5]丁福郁,石福霞,張素秋.探索院內護士ICU進修學習的管理方式[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