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農村發展情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發展情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發展情況

        第1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關鍵詞:農村居民 非農化 趨勢 分析

        1.本溪農村居民非農化的基本現狀

        本溪市轄兩縣四區,共有人口156.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4.87萬人,城市化率67.07%,比全省城市化率58%高9.07個百分點。在全市51.49萬農業人口當中,非農業人口已經占有較高比例。

        僅以地處比較偏遠的、距離縣城75公里、距離本溪市區115公里的東營坊鄉小東溝村(國家固定觀察點)為例,該村共有村民163戶,純務農戶僅有42戶,以農業為主兼營非農業戶49戶,兩者相加為91戶,非純農戶72戶,已占總農戶的44.17%;該村人口547人,勞動力286人,占人口總數的52.29%,其中農業勞動者僅有109人,而且在這109人中純務農者僅有48人,其余的61人則屬于以農業為主兼營其它業者,這表明該村已有非農業者177人,占勞動力總數高達61.89%。在小東溝村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戶在人不在舉家外出掙錢的人口達51人。由于小東溝村地處偏遠,與城市聯系相對困難,外出打工遠不如城郊方便,所以,小東溝村非農業者比例在本溪兩縣四區中應屬于下游水平。

        根據農村固定觀察點小東溝村的情況推算,在本溪51.49萬農村居民中至少有45%即23.17萬人屬于非農戶,若將城郊無地農戶加進去,則至少有50%即25.75萬人屬于非農戶;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2008年為36萬人中,至少有62%,即22.32萬人屬于非農業勞動者。

        全市實際非農業人口130.62萬人,非農化率為83.54%,實際純農業人口25.7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46%。這樣的比例關系已經與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比例相接近。這種比例關系告訴我們這樣幾個事實:一是本市農村非農化趨勢已經明顯,非農化比例已經很高;二是當前農業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重體力農活已經很少,因而已經用不了太多的人力,只要有少量的種田人在鄉耕種,不僅可以獲得規模效益,而且可以節省出來大量的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三是工農收入差別很大,從事非農產業勞動可以獲得比從事農業更多的收入,于是凡是有點能力、有點技術的人都出去打工掙錢;四是城鄉差距拉大,城市里的生產生活對鄉下人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吸引了廣大的農村居民進城創業。

        2.本溪農村居民非農化的障礙原因

        2.1是城鄉社會保障二元化問題。現在農民工進城打工,年輕力壯時沒有問題,但是到了年老時就難以維計了。農民工工作并不十分穩定,若在城里失業,則是十分難辦的事。盡管農民工能夠在城里買房居住,如果戶籍問題解決不了,一旦失業,無法享受失業救濟和最低生活保障。

        2.2是進城務工農民的農村住房變現問題。農民進城打工收入有限,加上城里的房子又很貴,所以在城里買房十分不易。有些農民進城打工或做生意多年,已經不想回到農村種地,總想把農村的住房賣掉,但由于農村的房子不好賣。能夠真正到城里居住,從此脫離農村的農民數量還不是很多,大部分農民工還是像候鳥一樣在城市與農村之間來回流動。

        2.3是農村居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問題。目前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已經比過去高了許多,但是與城里人相比仍然偏低,具有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一技之長的人不是很多,外出打工大多依靠出體力掙錢,收入相對偏少,若在城里居住和生活,也只能是低水平的城市生活。這無疑增加了城市貧民階層,加大了城市扶貧工作量。

        2.4是城鄉戶籍二元化問題,這是影響農村居民非農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和根源。本溪做為較大城市,具有大城市小農村的特點,因為戶籍問題而表現出來的名義城市化率或非農化率是67.07%,而按照農村居民非農化的實際情況計算已經具有83.54%的實際非農化率,造成兩者之間16.47個百分點的誤差的原因,主要是城鄉戶籍二元體制障礙所致。

        3.促進農村非農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3.1要盡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戶籍管理體系。目前,可以考慮在地級市及部分省會城市對外來人口落戶取消限制。只要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體系,對于留在農村種地的農村居民以及就地轉移到非農產業的農村居民,都可享受到城鄉之間同等的公平的待遇。雖然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可以在中小城市首先放開戶籍限制,對于大城市則需要制定進城的必要門檻。

        3.2要盡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均衡發展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城鄉的統一的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是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保障,這是當前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集中財力優先安排,分階段建立城鄉均衡的義務教育體系、醫療衛生體系、養老保險體系和要素市場體系,清除城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流動壁壘,構建城鄉統一大市場,實現城鄉資源優化配置,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和信息等生產要素的環境。

        3.3要采取穩健的步伐來整合城鄉土地市場,加強城鄉土地規劃與管理。應當讓農民能夠充分實現與土地權利緊密聯系的潛在的發展機會,促進城鄉土地市場的有效銜接。可以比照城市居民擁有處分其房屋的權利,賦予農民相應的處理其宅基地及房屋的相關權利,適度放寬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并且要在嚴格限制強征農民土地的前提下,提高征地補償標準,讓農民真正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在征地過程中,可以探索以承包地換取社保和醫保,以宅基地換取城市經濟適用住房的做法。

        作者簡介:

        第2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一、我縣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農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近年來,隨著國家糧食保護價的上調,惠農政策的出臺,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目前,我縣農村文化活動形式主要以廣播電視為主,以報刊雜志、網絡傳播、群眾文化、廣場文化為補充,呈現出現代化、多樣化的趨勢。

        (三)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電影下鄉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廣泛開展,熱潮不斷,農村露天文藝演出,觀看群眾常常達到上千人。一年一度的**登山節和元宵節焰火晚會已經成為我縣群眾文化活動的特色品牌。以金色田野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鄉鎮大型文藝匯演活動,各類棋類比賽、球類比賽、秧歌比賽、書畫展等賽事活動極大豐富和活躍了農民業余文化生活。剪紙、根雕、手工編織、二人轉、彩繪等民俗特色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積淀了縣域農村文化底蘊。

        (四)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不斷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農民特別是農村青年勞動力的文化程度不斷提高,18周歲35周歲的農村青年初中文化程度者約占8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約占5%。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外出務工,吸取了城市的先進文化,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五)農民文化生活消費逐年增長。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和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村經濟日益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不斷提高,我縣農民用于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依然薄弱。資金困難是制約我縣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瓶頸,農村文化建設的速度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但還僅限于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其他村屯大多由于無力投入而導致建設步伐緩慢,多數文化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全縣82個行政村僅有十幾個村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配套設施齊全,藏書量僅為25000冊,遠遠不能滿足農民文化生活和科教興農的需求。

        (二)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不平衡。目前的各類文化活動大部分僅限于城鎮,邊遠地區的農民群眾不能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務,出現了重城鎮陣地、輕邊遠地區,重大型慶典、輕日常活動,重精美培養、輕大眾普及的現象。

        (三)農村文化活動缺乏地域特色。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地域文化形象,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與服務方式沿襲傳統模式多,方式過于簡單,內容缺乏創新,群眾文藝創作力量比較薄弱,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式沒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四)農村文化管理服務職能偏弱。2004年,全省鄉鎮機構改革撤消了文體廣播中心,由原來的縣直部門垂直管理變為由鄉鎮政府行使有關職能,客觀上鄉村文化管理職能被弱化。同時,作為農村文化管理服務職能部門的鄉鎮文化站,普遍存在專業人才缺乏、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并且文化干部身兼數職,行政事物繁忙,沒有精力和時間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個別鄉鎮文化站甚至成了無人員、無陣地、無經費、無活動的四無文化站。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步伐。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縣鄉財政設立專項經費,保證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和各項文化活動正常開展;相關部門應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社區、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投入的契機,積極跑市、進省,爭取國家政策更大的支持,三年內實現每個鄉鎮都有一個300平方米以上綜合文化活動室的目標;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農村文化建設投資機制,培植農村文化市場,吸引企業向文化產業投資,挖掘、整理、加工農村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產品,打造品牌走向市場,為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二)協調發展城鄉文化,不斷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內容。文化活動

        第3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任何教育都是功用性與理想性的結合,沒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動的指南,是教育行為的向導,也是動員人們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農村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從農村教育功能的價值標準來看,抽象而言有兩個方面,即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與之相適應有兩種“定位”模式,即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我們習慣于站在社會立場上強調其社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的主體性,忽視了個別差異,影響了人的自主能力的發展;而現在農村教育的社會功能又強調了什么?農村教育是否只強調社會功能而無視人的發展在教育中的地位?理想的農村教育在這兩者間的施行現實及成因,正是本文力求探討的問題。

        一、農村教育理想缺失的表現

        (一)從教育的社會功能看,農村教育并未滿足農村社會需要,造成教育理想的缺失;表現為教育目標單一,沒有形成適應農村需要的教育質量觀。

        農村教育發展緩慢,沒有培養出與農村需要相適應的人才,這與農村教育的目標錯位有關。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在于其目標的單一應試性、唯城市性和離農性。農村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把應試升學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不是面對全體學生,而是面對少數尖子學生;不是面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是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不是力圖促成學生智力均衡、全面的發展,而是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在知識的傳授方面,不是立足于農村實際,而是偏重于傳授與高(中)考相關的知識。農村教育把目標定得如此狹窄,其結果是,一方面,本地教育的空疏無用日漸顯明,人們對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另一方面,則與升學與否以及升學的質量作為評價農村學校的主要指標,把升學率的高低當作改變農村面貌的同義語。這樣,農村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農村教育不應用精英型教育的質量標準衡量大眾化教育的質量。

        實施素質教育歷來是農村教育的薄弱環節,素質教育的三個要義,即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但不少農村地區教育仍以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好壞,他們認為主科專業知識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并且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學校教育教學中仍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仍偏重對高才生的培養,忽視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仍偏重升學的題海戰術訓練,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我國一直強調縮小城鄉差別,農村的教育要為農村的建設服務,但現實是農村貧困地區耗費了有限教育資源,為發達地區作了無償貢獻,難以達到為農村的建設服務目的。二十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我國農村教育的功能是“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兼顧升學”。90年代中后期起,中國農村社會全面轉型,“已經造成農村教育不一定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事實。重點應是‘為農村社會轉型服務”’。ya]農村教育面對這樣的要求,應不斷進行調整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從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看,農村教育中忽略了“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的教育理想。

        在進行農村教育時,我們應該確認教育的三個面向原則,即面向個人、面向市場、面向未來。面向市場、面向未來中十分重要的就要為農村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保證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即是確認面向人、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的是教育不僅要傳授給人謀生的技能,同樣是人自我完善、成長發展的途徑和過程。

        在農村教育中,且不說地方經濟困難造成教育硬件嚴重不足,又不說地方教師學科結構是否合理,我們只說在實施過程中的偏差。“學以致用”當然不錯,但絕對化恐怕亦有弊病,愛因斯坦也說:“‘教育是什么?’當一個人走出校門,忘了所有的具體知識,剩下的就是教育的結果。”這段話發人深思,我們必須改變那種實用功利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的過程中對人予以充分的重視,否則與科舉何異?

        自有教育以來,人們就在追求促進人的發展,亦即發展人的個性。農村教育對提升人的地位、人的價值、生命質量的作用如何?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反過來說,如果教育不能提升人的社會地位,只是把人培養成某種思想的奴隸、某種知識的工具,而不是以人為本,不能促進人的幸福,那就不是文明的教育。所謂人的地位的提升反映在四個方面,即發現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力量,發展人的個性。這四個方面反映了教育的基本功能,也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基本性質。

        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將生活在農村,關注農村學生的生命過程,就需要“學校的育人目標應該越來越‘渺小’,從過去培養一個完美的人,到通才,再到現在培養一個充實的人’,。〔’]具體地說,關注學生的生命過程的現代教育質量管理目標不是考試成績,而是健康的體魄、基本的文化修養、必備的勞動技能和充實的精神等。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在教育活動中最充分地表現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教育。教育活動的主體性要求就是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主動探索,讓學生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并最終取得教育成果。教育活動的創造性要求就是要為學生提供發現新知識的途徑和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不要以對待物的方式對待學生,否則,人會被異化為一架機器,失去主體性和創造性。總之,要使教育的主要目的回歸到“幫助個人計劃他們自己的生活,使個人更充實、更有價值和更幸福。”在教育中重視了人的發展,才能保證農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教育理想的缺失原因探析

        農村教育在一些方面并不像社會所要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在我們理性地看待這些缺失時,發現是有其現實性的。

        首先,從整個社會結構來看,農村教育的不平等會造成農村教育理想的缺失。

        中國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種雙重的二元教育制度。其表現形式是,在城市和農村之間進行整體分割,形成“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別,其實質內容是,政府有限的教育經費向著城市學校和各級學校中的“重點”傾斜。其直接結果是,分屬于兩種制度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利的實現程度截然不同,不同的社會成員及其子女必須宿命地面對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從分教育層級來看,高等教育所獲得的公共資源遠遠多于基礎教育,為了創辦一流高等學府,上億的財政撥款往往投給幾所辦學條件已經相當不錯的大學,而農村中小學校危險教室改造的經費,則要通過農民集資或希望工程的方式解決,落后地區尤其農村地區教育經費由縣級財政籌集,連起碼的教師工資都不能保證,教學設備、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這些都直接導致農民的受教育和培訓機會減少。“這樣一種不公平教育資源配置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陸學藝說,“其結果就是使廣大農民和貧困階層陷人結構性、制度性的機會不公狀態,在參與市場競爭方面缺少足夠的能力,因而也就缺少適當的向上流動機會。”

        在農村義務教育列為教育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后的2004年,根據《中國教育報》夏天對174個地市和縣教育局長的問卷調查結果,超過50%的農村中小學“基本運行經費難以保證”(這意味著國務院規定的“三個確保”在一半以上的農村地區沒有實現),有58%的農村學校危房改造經費無法落實,超過40%的小學仍然使用危房,超過30%的農村小學“粉筆論支有限發放”,接近40%的農村小學“交不起電費、有電不敢開電燈”,而缺少課桌凳的小學也接近40%。另外,“大學畢業生當教師需交費錄用、工資拖后發放”的農村中小學則接近10%ova〕總之,在諸如師資的配備、教學條件的改善、課程的開設等方面,農村教育都缺乏必要的物質基礎保證,以致于影響理想農村教育的實施,這是在進行農村教育改革時應清醒認識到的現實。

        其次,從農民受教育的心態來看,也會造成農村教育理想的缺失。

        從受教育的動機來看,自古廣大農民把教育看作是改變自己命運和地位的根本途徑,因此,送學者或求學者的動機非常現實而單一,這就是學而做仕、學而經商、學而從軍、學而務工,總之,學而跳農門。受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求改變門風、光宗耀祖,以圖老來有養、病來有靠。一句話,農民受教育的動機和出發點并非直接為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為科教興農,而是為了謀求一個穩定的職業,一份穩定的收人。

        農民是最講實惠的,而當今的新的“讀書無用論”,也是因此而產生的。農村貧困地區大部分農民子弟因家庭困難很勉強才讀完初中,而少數農民子弟幾乎花完全家的積蓄或借錢才讀完了高中、中專、大學,本指望跳出“農門”找份好工作,但近年來的現實是讓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無奈回家務農,現在所干的農活還得跟長輩從頭學起,讀書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于是部分農民覺得倒不如讓子女早點回家務農,還可以節約開支,增加收入。這使得農民對教育的理想不過是停留在一個較低水平層次上,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進步的基礎在于認識到不足,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農村教育理想中對更廣目標及對人本身關注的缺失與其生存現實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應充分認識農村教育理想缺失的合理性,只有當我們更清醒的認識到農村教育的現實性,我們的理想才能不沉于彌幻之中。

        第4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5月12日至5月26日,我有幸隨鴻舉市長率領的市政府代表團訪問了加拿大、日本、韓國。特別是韓國新村運動及日韓農協的做法,對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直接借鑒意義。現將日韓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韓國新村運動及日韓兩國農協發展總體概況

        訪問期間,我隨團先后訪問了日本廣島農協、韓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農協),考察了日本廣島安佐南區塑料大棚栽培、韓國現代農業,拜會了兩國農協高管人士并與之進行了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韓國新村運動及日本、韓國農協發展的認識。

        韓國新村運動始于上世紀70年代初并延續至今,是韓國在城鄉失衡的背景下由政府實施的一個實驗性項目。韓國新村運動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歷程,70年代主要是精神啟發、創新經營、改善環境和幫扶貧困;80年代主要是對農業機械進行改造升級,實現政府與民間的互動共助;90年代主要是發展國家級服務組織,對農民福利進行改革;21世紀以來主要是發展以高科技為支撐的現代農業,近來又發起了第二輪新農村運動--泛國民的“城市關愛農村”運動,核心是推進“一社一村”結對子,組織一個企業或學校對口一個村,幫助農村進行宣傳、采購其農副產品,組織城市義工參加農業生產勞動,開展農業旅游觀光活動。韓國的新村運動主要實施了三類工程項目,即改善生活環境條件項目、發展生產和增加收入項目、精神啟蒙項目。新村運動實施初期,改善生活環境條件項目主要包括換房頂、修院墻、綠化荒山、整修村內小巷以及建公共澡堂、公共洗衣處、公共飲水設施等,發展生產和提高收入項目主要包括農田水利建設改造、合作耕種、發展養殖業和牧業、普及農業新技術和高產優質品種、建立新村工廠、發展非農產業等,精神啟蒙主要是指通過機制的建立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韓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40%的村不通汽車,80%的農戶不通電,80%的農民住茅草房。經過40多年的持續發展,目前基本上實現了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同步提高,有效解決了城鄉發展失衡問題。這一運動受到世界上眾多國家關注,“新村運動”已列入《大不列顛大辭典》,稱之為“漢江奇跡”。據介紹,韓國新村運動已成為韓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原創: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到2004年,人均國民收入由70年代初的70美元,發展到2004年的14000美元,增長了200倍,城鄉居民收入為1:0.84,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實現了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日韓兩國都建有非政府組織性質的農協。日本ja農協是由集結人出資、自主性的非盈利法人組織,在全國擁有872個分支機構。農協向入會農民收取會費,年終按投資分配利潤并接受會員監督。其職能主要包括:一是統一為入會農民購進農藥、農用器材等農業生產資料和銷售農產品;二是進行經濟指導性工作;三是開展以金融為主的信用、儲蓄貸款以及農業保險、醫療服務等。作用主要體現為:一是確保安全放心的國產農產品的穩定供給;二是發揮區域農業“指揮塔”作用;三是開展支持區域合作的有關活動;四是提供城鄉交流所帶來的農業價值;五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韓國農協成立于1961年,目前大約有24000名成員及1327個分會,是一個綜合性的農業服務機構。它不僅組織農產品銷售,而且在器材購買、促進農業產業化與流通化以及農業信用合作社等領域有廣泛的業務,在韓國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通過農協進行的市場份額占整個韓國農業流通的40%,由農協為主組建的農業銀行目前在韓國整個金融界排名第一。韓國農協發展貫穿于新村運動全過程,在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平均化、農業機械化升級改良、農業產業化機構改革以及農民福利改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為突出的是,通過農協的作用推進了農村合作社事業,根除了農民承受不了高利貸的現象發生。

        二、韓國新村運動及日韓農協發展的成功經驗

        通過聽取情況介紹,實地考察企業和農協,親眼目睹韓國的農村發展面貌,其主要經驗是:

        (一)精神改造立意,把農民發動起來。上世紀60年代,韓國城鄉差距巨大,農民生活艱苦、居住簡陋,農村無序現象普遍存在。自70年代韓國政府把農村開發列為國家發展戰略并啟動新村運動以來,韓國農業農村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亞洲除日本、我國臺灣省之外農村現代化建設卓有成效的一個國家。韓國農業農村經濟的崛起得益于新村運動,新村運動的成功得益于對國人的精神啟發。新村運動初期,他們通過機制創新,在農村大力培育“勤勉、自助、協同”精神,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整個運動營造了強大的思想氛圍,純正了民風;爾后,將鄉村分為基礎村、自助村、自立村三類,通過分類補貼來鼓勵先進和鞭策后進,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熱潮。21世紀以來,又啟動了“城市關愛農村”運動,通過城鄉互動感化農民,使帶有很強“官辦”性質的運動轉變成了民間自發的社會運動,進而形成了農村建設的持久動力。

        (二)環境整治破題,把農村美化起來。運動之初,韓國政府選擇了農民最關心、最急需的環境整治作為新村建設的突破口,使政府和農民的意愿一開始就處在高度一致的和諧氛圍中。第一年政府無償向每村發放335袋水泥,提出了拓寬村莊馬路、改良屋頂、修繕院墻、挖井引水、建設公共洗衣場、架設橋梁、拉線安電、設置堆肥場、整治溪流、整頓衛生環境等十大項目建議,由農民自行選擇實施;之后的若干年來始終不渝堅持推進,農村基礎建設范圍不斷擴大,涵蓋了整理耕地、整治河川、修建道路、開發農業用水、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修建鄉村會館及敬老院等諸多方面,使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韓國,農村基礎設施趨于完善,房屋、道路與城市相比毫不遜色,河道、溝渠、山坡都經過了人工處理,“四合院”的農家小院環境優雅、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條條標美公路直通農戶,路不見棄物,山不見裸土,處處洋溢著和諧氣氛。

        (三)農協內外聯動,把農業組織起來。日韓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提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源于農業組織化程度的提高。高度發達的農協組織,一方面增強了生產者應對大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農民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農協堅持一手聯農戶,把千家萬戶的生產者集結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與會員同甘苦、共命運,使脆弱的農業堅如磐石;一手聯市場,農民通過農協主體與市場及企業談判,影響力更大,談判力更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農民通過參與農協組織,由于交易數量的增加,在農產品銷售上往往處于賣方市場,而在農資購買上又處于買方市場,改變了農民的弱勢地位。此外,農協與政府及其農業主管部門建立了密切的聯系機制,共同研究商討農業農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在金融信貸、農業保險、農村醫療、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行政力量助推,把資源整合起來。日韓兩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并不是完全依賴于農民自發和社會組織,眾多積極因素及一系列健康機制的形成,都來自于政府的行政推動。首先,他們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統一指揮運作體系。如韓國從中央到地方層層建立了專門機構,實行公務員對新村建設指導責任制,規定縣鄉兩級公務員每人每周到村里指導不少于兩次,并對落實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先后參加組織發動的人員總數達到11億人次。其次,構建了強力的財政“反哺”體系。近40年來,韓國政府對農村的投入累計達20億美元;值得重視的是,政府1倍的投入吸引了3倍的社會資本,如此次前往的韓國孢川市蛟洞村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累計投入約19億韓元,但其中政府投入僅6億韓元,其余資金均來自于銀行貸款和農民自籌。同時,韓國政府也注重從政策上構建支農體系,如在村鎮規劃建設中,他們向農民普遍發放最長可達30年的長期低息貸款、爭取一些國際組織的貸款等。第三,注重發揮農技服務作用。兩國在農業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技術推廣、農民素質培訓、生產良種供應等方面建立了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正是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這場發起于農村的運動僅經過短短五年時間,就延伸到國家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全體國民的共鳴,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三、兩國考察后的幾點體會

        鴻舉市長親率代表團赴日韓考察農協及新村運動,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優于兩國農村建設初期情形,他們的一些成功經驗可以為我所用,從中也得到一些啟示。

        (一)必須堅持城鄉一體,突出科學協調發展。日韓兩國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經歷了從工業化、城市化推動農村現代化到城鄉一體化的過程。如韓國,上個世紀中葉,主要力量還集中在工業基礎和城鎮建設上,城鄉之間處于失衡的非良性狀態;70年代以來,政府將農村發展列入國家戰略,在政策取向、資源配置、輿論導向上傾向農村,并從行政的角度建立了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不僅促進了農村發展,而且進一步加快了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增加了國家的整體實力。經驗告訴我們,城鄉一體化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最佳方式,城鄉融合是一個國家社會進步的最高境界。重慶是一個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典型,改革開放以來積蓄了一定的城市能量,初步具備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條件。因此,建立城鄉統一的大循環、大系統,是重慶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

        (二)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日韓兩國農業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與農民自發、自立與自強息息相關。“我們做就成”、“我們一定要成功”成為每個農民的信念,農民在農村建設中真正發揮了主體作用。在與今天的日韓農民交談中感到,他們沒有絲毫無賴與自卑,相反,充滿了作為一名農民的榮耀,處處彰顯出創業熱情和發展活力;正是這種力量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發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當前,盡管我市廣大農民積極擁護新農村建設,但少數農民的主體意識還較淡薄,工作被動、消極等待的現象仍然存在。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任務,是依靠宣傳、機制、政策的力量喚醒農民、啟發農民、感召農民、激勵農民,大力培育農民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調動起廣大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新農村建設的內動力。

        (三)必須堅持依靠科技,突出產業支撐作用。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科技是促進生產發展的重要力量。1967年,韓國科技人員用粳型和舢型水稻成功培育出ir667稻種,由此掀起了以普及新稻種為中心的大米自給運動,開啟了韓國歷史上“綠色革命”的新篇章。當今韓國,農業科技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生物技術、水稻新品種、大棚溫室栽培技術、計算機及遙感技術等廣泛運用到農業各個領域,不僅有效提高了農產品自給率,而且大幅提升了優質率。日本亦是如此,貧乏的資源阻礙了廣度發展,但科技的力量卻促進了深度開發,大面積的黑土、泥炭土及泛堿土生長出了財富。日本和韓國依靠科技發展產業、依靠產業富裕農民、依靠農民建設農村的經驗可資借鑒。

        (四)必須堅持先易后難,突出改善農村環境。韓國新村運動從基礎建設入手,逐步向增加農民所得、改善社會福利待遇等縱深發展。他們在建設初期,以物質供給為誘因,根據農民所需對房屋、道路等設施進行了改造建設,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而且在廣大農村營造了珍愛環境的思想氛圍。我市是一個大城市與大農村并存的直轄市,若干年來城鄉之間的發展失衡,使廣大農村暴露出太多的薄弱環節。在政府和農民投入有限、農村環境衛生較差的情況下,尤其需要堅持先易后難的原則,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做起,如房前屋后清潔衛生管理、道路修建及整治、房屋改造、恢復植被、禁賭等等,堅持不懈地向前推進,使農村面貌有大的改觀,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大的改善。

        (五)必須堅持集約發展,突出創新經營體制。農業面臨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日韓兩國農民應對市場的成功經驗是組建農協,通過壯大經營實力來提升農民在市場上的談判地位。日本ja農協不僅負責會員的產品銷售和農資群購,而且將功能拓展到報刊雜志、旅游觀光、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為每個會員創造財富、提供服務,農協的作用在會員生產生活的諸多方面強有力的顯現出來。我市受傳統觀念影響,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方式根深蒂固,農民在市場競爭中顯得脆弱無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處于弱勢地位。增強農民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分產業把農民集結起來,凝成一個整體,增強產業的競爭實力。

        四、對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他山之石可攻玉。從日韓經驗可以看出,我市按照中央提出“二十字”新農村建設方針制定的總體發展思路是完全正確的,實施“千村推進、百村示范”工程是切實可行的,今后工作的關鍵是完善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狠抓落實。為此,建議在“六個強化”落實上進一步下功夫。

        (一)強化“一種理念”,實現城鄉聯動。城鄉統籌發展理念是決定我國新農村建設成敗的關鍵。建議繼續做好六篇統籌文章,真正實現城鄉聯動。即:統籌城鄉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統籌城鄉勞動力結構和人口布局的優化,促進城鄉勞動就業一體化;統籌城鄉社區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促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統籌主城區加快發展與遠郊縣地區跨越式發展,促進區域發展一體化;統籌城鄉配套改革,促進城鄉經濟社會體制一體化。

        (二)強化“三百工程”,發展現代農業。堅定不移地推進“三百工程”,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當前,建議突出三點:一是突出優勢產業,始終圍繞優質生豬、柑橘、糧油等重點,打造支柱骨干產業;二是突出分類指導,從城郊型、丘陵型、山區型、庫區型思考現代農業發展途徑;三是突出“一村一品”,以100個示范村、900個推進村為重點,促進高效特色農業發展。

        (三)強化“三農培訓”,提升農民素質。加快推進農村人才資源整體開發,是新農村的重要保障。當前,建議重點強化對農民的中長期培訓,一方面,合理調整教育結構,普及農村高中(職業)教育;同時,從農業部門的角度抓好三個方面的培訓工作:一是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為每個示范村培養1—2名具有中專學歷的實用人才、分別建立1所農民科技書屋;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和依法維權的能力;三是強化基層農技服務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工作實的基層農技服務隊伍。

        (四)強化“四位一體”,創新經營體制。探索建立龍頭企業、農技服務體系、產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四位一體”模式。原創:建議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農戶的帶動作用;二是著力培育重專大戶,促進產業大戶向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三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四是充分發揮農技服務組織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作用,建立農科教、處站所相結合的機制,增強農技推廣效果。

        第5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關鍵詞 農村有線電視;電纜傳輸;網絡改造;HFC的拓撲結構

        中圖分類號TN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52-0192-01

        河南虞城光電網絡公司從1998年初開始對城區域外重點鄉鎮開始有線電視網絡建設,下半年開始對全縣所有鄉鎮進行大規模有線電視網絡,到目前以建設成為以廣電局為中心點,半徑為50公里向四周發射的光纜傳輸網絡,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自然村覆蓋率80%以上。網絡建設初期受資金來源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制約,網絡結構多為電纜網,光節點少,一鄉一個光節點,干線放大器級數多,故障率高,維護困難,傳輸距離短,嚴重制約了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隨著電視網絡的老化,故障率逐年上升,信號傳輸質量嚴重下降,用戶反饋意見很大,迫切需要對其進行網絡升級改造,近年來我們根據技術發展情況,農村有線電視的發展和預期以及自身資金狀況,在最大限度保護原有投資,網絡運營情況,降低網絡運行成本,延長網絡使用壽命的前提下,逐步對原有的質量較低的有線電視網絡進行升級改造,使電纜網逐步變為光電混合網,以最小的投資實現網絡擴升級。

        1 農村地區有線電視傳輸體系現狀

        1)農村地區較早發展的鄉鎮基本都是電纜網絡,現階段農村的有線電視為HFC網,即光電混合網,由于縣級有線電視網的覆蓋面積大,光節點多,且分散,光纖傳輸距離長,一般的采用二級轉發方式。

        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技術指標,綜合造價以及今后實現雙向業務的需求,現階段我們主要采用的是HFC即光電混合網。HFC有線電視網時由光纖作為干線,再加上同軸電纜作為分配網,構成的光纖同軸混合網,它本身具有光纖與電纜所共有的特點,二者的結合使有線電視的信號可以高質量的傳輸、分配,進而組成了比較特別的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結構。HFC的有線電視網絡成樹狀結構,光纖可以延伸到村里的預設點,并以此作為光的接點散布開來,延伸出的光會橡樹一樣分叉散開,盡可能大范圍的覆蓋住用戶。如果把HFC的寬帶接到網絡中,那么就可以使模擬電視與數字電視在綜合數據的業務信號前端進行簡單地綜合,共同使用一臺下行光的發射機,并將下行的所有信號用同一根光纖傳到光節點,再在光節點的位置把下行的信號轉換為射頻信號,這樣每一個光節點位置都可以通過同軸的電纜,并以樹狀結構覆蓋周圍用戶。據此,可以得知從用戶處傳來的上行信號可以在光節點的位置轉換為上行的光信號,并通過上行的光發射機與上行的回傳光纖重新傳到前端。在電纜的傳輸過程中,一般采用頻分復用,此處的上下行信號也是采用頻分復用技術進行傳輸的。

        在HFC網中,一般采用頻分復用技術,可以把5MHz~1 000MHz的所有頻段化分為上行通道與下行通道,其中,規定5MHz~65MHz的頻段稱為上行通道;87MHz~1 000MHz的頻段稱為下行通道。上行的通道負責的都是非廣播性質的業務,一般傳輸的都是視頻點播的信號、狀態監控的信號以及數據通信業務等等,而下行的通道把87MHz~550MHz的頻段化為普通廣播與電視的專用頻段,這個頻段基本上都用于模擬電視的廣播,但是調頻廣播的業務不可以在這進行,在這個頻段內大約有60個頻道可以同時模擬電視里的節目。550MHz~750MHz的頻段是下級的數字通信信道,主要用于數字廣播與電視、VOD數字視頻及數字電話等下行信號與數據的傳輸。為了提高自身抗干擾的能力,上行的數據大都會利用5MHz~65MHz的頻段,調制有線電視的信號。HFC網綜合了各種數字型的業務,大都依靠電纜的調制解調器與機頂盒系統,這些系統一般會安裝在用戶端的CABLE與前端的電纜調制解調端。用戶端的CM主要負責把上行的那些數字信號轉換成RF型的信號,再把下行的RF型信號解調,轉換為數字型的信號。使用HFC接到網絡中的優勢有:使用寬帶接入,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模擬與數字業務;cable Modem的系統具有很高的下行速率,這也是一個明顯的優勢,這一優勢大大提高了人們對于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這一技術還具有無須撥號和永久在線的優點。

        有線電視接到網絡之中的業務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廣播電視業務,另一類是交互業務。其中,廣播類的電視業務主要是指現在那些模擬電視的節目、數字廣播以及數字電視等廣播類電視業務。而交互的業務主要是指INTERNET的接入、視頻進行點播VOD、會議電視、可視電話、遠程醫療和遠程教育等。

        2)有線電視的電纜傳輸網絡也是有線電視里城域網的重要部分,無論是從其設計標準、規劃思路還是技術指標的施工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如今的電纜傳輸網絡已經不再需要前端了,而是以雙向的傳輸寬帶作為媒介,這不僅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與標準,而且符合了所在地有線電視網的技術要求。

        在HFC連接寬帶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實現雙向傳輸,可以同時采用頻分復用、空分復用和時分復用等技術。從光節點連接到用戶的電纜網里,上下行的信號可以采用頻分復用的方式,而數據的傳輸則可以采用時分復用的方式:

        1)在HFC的網絡當中,反向通道中的噪聲已經成為影響雙向數據正常傳輸的最大問題。數據傳輸鏈中的C/N會因為噪聲的原因而大大降低。所以,只有解決了回傳通道的噪聲問題才能順利地開展雙向型業務。上行通道的噪聲來源有很多種。其中,網絡結構噪聲、削波失真和侵入噪聲影響的主要是上行信號的傳輸;2)組成電纜分配網絡的系統主要包括:雙向延長的放大器、線路分支器、光節點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塊、供電器、分配器和同軸電纜等。其中分配系統主要包括:分支器、分配器,雙向的分配放大器,雙向的用戶終端與同軸電纜等;3)電纜分配網的發展規劃與未來設計;4)用戶的分配網絡:它主要作為網絡的分配系統,主要組成部分為:同軸電纜、分支分配器、分配放大器和用戶終端。 光纖的有線電視網不單單局限在有線電視的相關業務中,它還可以為開展寬帶的綜合業務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舒然,姚玉蓉.走向下一個世紀的電視[J].視聽界,1994(1).

        第6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一、銀行卡業務發展總體情況

        庫倫旗金融機構中有農業銀行庫倫旗支行、庫倫旗農村信用聯社、庫倫旗郵政局開辦銀行卡業務。截止2010年第三季度,農業銀行銀行卡存量53954張,設置ATM機1臺,發展特約商戶12戶,設置POS機12臺,銀行卡消費金額116萬元;庫倫旗農村信用聯社銀行卡存量18059張,設置ATM機4臺、發展特約商戶4戶,設置POS機4臺,銀行卡消費金額17.32萬元;庫倫旗郵政局郵政儲蓄銀行卡存量15136張,設置ATM機1臺,發展特約商戶23戶,設置POS機23臺,銀行卡消費41.66萬元。

        二、外來務工及外出務工人員銀行卡業務發展情況

        庫倫旗屬于勞務輸出地區,外來務工人員較少。庫倫旗政府所在地有少量的外來經商人員和建筑施工人員,所轄的白音花鎮有少量的來自遼寧省從事鐵礦石加工和銷售的企業業主,這些外來人口所從事的行業絕大多數的支付行為是通過現金來完成的,主要是因為其經營規模小、支付需求偏低,對銀行卡基本沒有需求。同時,外來人口中從事建筑施工的人員與其雇主的勞動供求關系并不長期固定,勞務供求季節性強,薪酬一般當月結算。因此,無論是雇主還是雇員都樂于使用方便、直接、明了的現金結算方式,銀行卡普及程度不高。而外來企業業主都在銀行開立了銀行結算賬戶,其結算絕大多數是通過電子匯劃業務完成,對銀行卡的需求較低。

        庫倫旗2009年外出務工人員約38000人次,絕大多數從事服務業和建筑業。其中,服務業中以家政、保安、餐飲服務為主。外出務工人員對于支付業務的需求偏低,特別是家政類的服務行業,雇主與雇員之間是純粹的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雇傭關系,并且在支付薪酬時,采用現金支付方式要比通過銀行卡支付要方便得多。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只有少量長期受雇于一些經營規模較大、運營較為規模的公司、企業的外出務工人員是通過公司為其辦理的銀行卡領取薪酬。另外,有少量外出務工人員為了方便向家中匯款和回家時攜帶方便,自行辦理了銀行卡,大多數外出務工的農民則沒有開立銀行卡。

        三、農民收入及惠農補貼情況

        庫倫旗農牧業人口占全旗人口總數的80.34%,而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業、養殖業、務工收入和政府補貼。隨著近年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牧還草等項政策的實施,農民的種植業收入比重有所下降,養殖業收入、務工收入和政府補貼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庫倫地區農牧民2009年人均純收入為4726元,其中21.16%為各項補貼。

        按政府部門統計,2009年全旗共發放各項惠農補貼支出共計14300萬元,這些惠農補貼款是通過庫倫旗農村信用聯社的各鄉鎮營業網點發放的。雖然,庫倫旗信用聯社自2009年起全面開辦惠農“一卡通”業務,但在實際發放中廣大農牧民不愿接受銀行卡,為保證業務發展,農村信用社只能以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存折代替信用聯社開辦的“金牛卡”來發放各項補貼。

        四、農民支出情況

        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日常零星支出外,數額較大現金支出主要有購買種子和化肥支出、購買農用機械支出、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支出、醫療支出、子女上學支出等。庫倫旗農民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的地點并不集中,西部地區三個鄉鎮的農民購買農資主要集中在扣河子鎮的各農資銷售商戶;南部地區和扣河子鎮的距離遼寧較近的邊界地區農戶則直接到遼寧購買;北部地區、東部地區和庫倫鎮周邊的鄉鎮農民多在庫倫鎮購買所需農資。庫倫鎮的農資銷售也較為分散,經營種子、化肥的商戶規模偏小,并且各有各的客戶群體,分散的銷售方式和較少的銷售金額使銀行卡難以在這一領域得到推廣。

        五、推行農民工銀行卡及發展農村地區銀行卡業務的難點

        (一)發卡機構公布集中,銀行卡使用不方便

        庫倫旗能夠受理銀行卡業務的銀行營業機構多集中在庫倫鎮內,廣大的農村地區則分布較少。相對于較為廣闊的地域,銀行卡在農村的使用環境仍未建立,推行銀行卡業務尚屬起步,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銀行卡在農村地區的使用功能將僅僅局限在存、取款的存折功能上,遠遠不如現金便利。

        (二)宣傳工作不到位,公眾認識程度較低

        由于目前銀行卡知識在農牧民中的普及程度不高,農牧民對銀行卡業務眾多支付功能尚未得到全面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銀行卡業務在農村地區的發展。農村信用社各營業網點所采取的懸掛橫幅、張貼海報、擺放宣傳資料的宣傳方式往往流于形式,老百姓對于宣傳的內容也大多不能理解,很難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傳統支付習慣制約銀行卡業務的發展

        受長期的支付結算習慣的影響,廣大農牧民主觀上更愿意接受“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結算方式,而對于銀行卡貨幣的“虛擬性”,很多人認為其不安全,不愿接受。調查中了解到,更多的農牧民和城鎮居民在辦理存取款時更愿意使用存折,因為存折中有銀行為其打印的存取款記錄及相應的余額,而銀行卡則不能隨時看到交易記錄,缺乏有說服力的“書面依據”。

        (四)刷卡手續費偏高,影響農牧民用卡積極性

        目前庫倫旗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聯社尚未開辦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開設一般借記卡的收費標準是:農行標準為開卡手續費5元、年費10元、同城交易免費、異地交易收取交易金額的1%,最高50元的手續費;信用聯社標準免開卡手續費、年費20元、同城交換免費、異地交易收取交易金額的0.5%,最高50元的手續費。農牧民及農民工的取款金額一般都比較小,按照0.5%收費標準再加上開辦銀行卡的手續費以及每年的年費,其實際取款的成本變得非常高,這也降低了農牧民和農民工用卡的積極性。

        (五)刷卡消費手續費偏高,影響特約商戶接受刷卡消費的積極性

        庫倫旗農行收取四家特約商戶的手續費是刷卡交易額的1%,而超市從事商品的零售,走的是“簿利多銷”經營主式,其利潤不過是營業額的3%-6%而已,因此銀行刷卡手續費就相當于抽走了很大一部分利潤,使得特約商戶接受理刷卡消費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六)ATM機、POS機配置成本較高,銀行難以實現普及設置

        據了解,設置一臺ATM機銀行要投入二、三十萬元,功能強的要四、五十萬元;設置一臺POS機也要二、三千元,功能多的近萬元。同時,ATM機和POS機設置還需要進行網絡建設、線路租用、設備維修、人員培訓,這些均需要大量的資金。另外,由于銀行卡普及程度較低、刷卡消費習慣尚未形成,ATM機和POS機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與之相關的手續手收入也少得難以彌補其設置成本,如果僅依靠經營效益本不高的發卡行來實現自動柜員機和消費終端的普及的確很難實現。

        六、幾點建議

        (一)建議人民銀行、銀聯公司及發卡銀行加強部門聯系及溝通,做好市場環境調查,加快ATM、POS機具的投放速度,逐步推進銀行卡受理市場建設,進一步改善銀行卡的受理環境。

        (二)加強銀行卡業務宣傳,注重借助政府部門的力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宣傳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以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宣傳形式,力求做到讓老百姓能聽得懂、有興趣、樂于接受,以此提高宣傳的實際效果。

        (三)降低收費標準,提高民眾用卡積極性。人民銀行應盡早出臺統一的銀行卡業務交易收費標準,適當降低銀行卡業務的費用,以刺激民眾使用銀行卡的積極性。

        第7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關鍵詞:村鎮銀行;現狀;難點;建議

        衡陽轄內目前有4家村鎮銀行,分布于耒陽市、常寧市、衡陽縣、衡南縣,其中耒陽融興村鎮銀行和常寧珠江村鎮銀行均成立于2011年,是衡陽市成立最早的兩家村鎮銀行,注冊資本金都達到5000萬元,兩家村鎮銀行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支農支小”功能,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村普惠金融新路徑。

        一、村鎮銀行目前凸顯的幾個特點

        (一)存貸比偏高,脫實向虛資金不少

        2013年,耒陽融興村鎮銀行貸款總額20734.39萬元,各項存款總額24302.56萬元,存貸比85.3%,不良率為0;常寧珠江村鎮銀行貸款總額26453.73萬元,各項存款總額24045.89萬元,存貸比110%,出現兩筆合計13.2萬元的違約貸款。由于成立不久,居民認知度不高,吸存能力不強,兩家銀行存貸比均高出了75%的政策范圍,不良率幾乎為0。

        2013年底,耒陽融興存放同業余額8366.88萬元,常寧珠江存放同業余額10763.23萬元,且均未有他行同業存放。兩家銀行在受限于貸款規模的情況下,資金脫實向虛存放同業。

        (二)農林牧漁貸款少,經營消費貸款多

        2013年,耒陽融興涉農貸款比例為74.74%,其中,農林牧漁貸款占比例25.8%;常寧珠江涉農貸款比例為59.02%;農林牧漁貸款占比5.5%。剩余涉農貸款均為農戶消費貸款和農村企業貸款。

        常寧珠江1年以上中長期貸款余額7395萬元,用途為住房按揭及裝修貸款余額為3804.80萬元,耒陽融興中長期貸款3226.58萬元。

        (三)利率水平、貸款方式各有不同

        2013年,耒陽融興貸款戶數82戶,基準利率上浮50%-100%的有61戶,占比74%;常寧珠江267戶,基準利率上浮50%-100%的有97戶,占比36%。貸款主要分保證、抵質押兩類(見表1)。

        (四)金融服務條件落后

        耒陽融興只有一個網點,正籌備開業一家支行;常寧珠江雖然在水口山還有一個支行,但是其未發行儲蓄卡,支付結算很不方便。兩家銀行注冊資本均為5000萬,受制于10%的單筆最大貸款限制,每筆貸款最高不能超過500萬。

        二、村鎮銀行支農案例

        (一)“保姆式”貼心貸,全程跟蹤服務

        耒陽融興村鎮銀行針對“三農”貸款對象普遍存在的信息渠道不通暢、財務管理不規范等現象,為客戶量體裁衣,推出了“助農富”信貸產品。該產品采用多戶聯保等方式,堅持“貸前審查、實地調查、持續關注”的信貸管理模式,開通“信貸綠色通道”,為農戶解決資金需求缺口。在資料備齊的情況下,通常只需3至5個工作日就可完成貸款的審批發放。

        (二)“杠桿式”擔保貸,靈活放大額度

        由于農業生產集約化、適度規模經營的需要,當前許多新型農村經濟主體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普通農戶小額貸款的額度,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生產經營貸款才能滿足其需求,但受制于抵押物有限等因素,要獲得額度較大的貸款往往比較困難。針對此現狀,耒陽融興村鎮銀行推出“政府背景擔保公司擔保+銀行+合作社”的創新模式,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放大貸款額度,2013年全年通過擔保公司擔保發放的貸款達4610萬元。

        (三)“朋友式”信用貸,注重雪中送炭

        農業生產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是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對于欠發達地區普通農戶而言,“靠天吃飯”的因素始終還會帶來困擾,加之農業保險推廣覆蓋程度不夠,農戶一旦某個年份遭遇自然災害,由農作物受災造成的資金損失會進而影響到農業生產的良性發展,常寧珠江村鎮銀行針對農業生產的風險特征,制訂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施細則》,通過信用評估的方式,給予因遭受生產經營風險而暫時出現困難的已貸農戶發放“扶助貸款”,幫助農戶擺脫資金困境,走出災害陰影。

        (四)“抱團式”互助貸,風險共同承擔

        目前以為核心的農村生產經營方式,決定了以分散農戶為基礎開展農業生產的特點,常寧珠江村鎮銀行為降低發放貸款的信息搜尋成本,有效解決商業性金融機構開展農戶貸款面臨的嚴重信息不對稱和信息成本高等問題,發揮農村熟門、熟臉、熟路的“熟人社會”優勢,擬成立農戶互助合作基金社,并實現資金互助社與商業銀行有效對接。

        三、當前村鎮銀行支農服務的主要難點

        (一)缺乏適度規模,小型農戶獲取資金難

        據調查顯示,目前規模化的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相對容易獲得信貸資金和政府補貼,小型農戶和家庭農場獲得資金支持較難。如耒陽某省級示范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次性獲得上級生產項目補貼資金70萬元,本級種子補貼50元每畝、作物種植補貼200元每畝。常寧某農戶種植蔬菜瓜果,搭建大棚300個,應享受每個大棚300元,共計9萬元的補貼,均未到位。耒陽某養殖戶,從外地運入鮮活禽畜也被收取了高速公路通行費。

        (二)缺乏配套措施,農村金融產品創新難

        為解決“三農”缺乏抵押擔保、融資難等問題,各部門一直推動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林權抵押、大型農機具抵押、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農村資產抵(質)押新型信貸業務,但由于有關法規及制度等配套服務跟不上,農村資產的物權確權、價值確定、流轉變動、處置變現、抵押登記等還沒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配套措施。如耒陽建立了油茶林權抵押服務中心、常寧建立了農村綜合產權流轉服務中心等機構,但缺乏專業的評估機構和評估知識,金融機構出于防范風險的需要,通常難以接受上述農村資產作為貸款抵押物。

        (三)缺乏支持政策,風險補償機制建立難

        由于“三農”經濟的弱質性和粗放經營特點,農貸主要特征是額度小、回收周期長、綜合收益低,同時相關支持政策不到位,影響金融機構支持的積極性。一是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不到位。縣域地區擔保機構缺位,擔保費用高昂,信貸成本大幅增加,同時農業保險發展滯后,銀行成為風險承擔者。二是激勵措施有待加強。受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財政實力影響,針對信貸支農的貼息、稅費優惠等措施普遍缺失,影響信貸支農積極性。

        四、相關建議

        (一)打造惠農補貼發放長效機制

        既要防止各類補貼跑冒漏滴,又要防止廣撒“胡椒面”式浪費資源。對于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要以市場引導為主,通過以獎代補手段,鼓勵其做大做強;對于處在起步階段的家庭農場、普通農戶則要注重通過補貼調動其積極性,建立惠農資金直補機制,將政策允許補貼的項目全部納入直補范圍,通過“一卡通”方式足額發放補貼資金。

        (二)完善土地流轉市場運作機制

        一是建立集體土地公開掛牌交易機制,提高集體土體交易價格的透明度,為銀行判定集體土地價值提供依據。二是公開土地信息查詢渠道,使金融機構通過公開渠道即可查詢到土地的使用者及取得土地的相關情況,消除“一證多抵”的情況。三是完善農村土地價值評估機構。農村土地管理部門應組建獨立的土地流轉評估中心,培養專業資質評估人員,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評估行為,為金融機構開展經營權抵押貸款創造有利條件。四是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可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土地流轉信息庫,鄉鎮和村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提供服務。

        (三)推動涉農貸款風險分散機制

        建議由地方政府牽頭,在縣(市)和鄉(鎮)一級,由地方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成立信貸擔保基金,其余可在當地企業中募集。利用地方財政設立專門的擔保基金,通過對風險較大、金額較高的種植業和養殖業貸款擔保支持,實現政府、銀行、農戶風險共擔機制。在此基礎上,鼓勵村鎮銀行根據貸款風險情況自主定價,由財政對實際利率和基準利率的差額部分貼息,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同時,積極發展農村保險事業,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為農民就業、生產、生活提供保障,降低村鎮銀行發放涉農貸款的風險程度,提高發放涉農貸款的積極性。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客戶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評估,逐步提高信用貸款比重,為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效資金支持。

        (四)建立村鎮銀行政策扶持機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村鎮銀行技術平臺、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發行借記卡、資金結算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必要時可以搭建相應的技術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二是改革現行財稅扶持政策。在探索建立和完善支農考核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將按“季末貸款平均余額”定向補貼政策改為按“季末涉農貸款余額”定向補貼,以更好地發揮財稅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同時,落實減免村鎮銀行的營業稅、所得稅等相關稅費,并將農貸風險補償機制制度化、長期化。三是建議取消村鎮銀行貸款規模控制。在此基礎上,建立支持“三農”發展專項基金,為村鎮銀行富余資金開辟新的出路。

        參考文獻:

        [1] 金峰.我國村鎮銀行金融產品的現狀、問題及優化.企業經濟,2012(10).

        [2] 謝琳.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運營績效與發展路徑分析.財政與金融,2013(11).

        第8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一、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剖析

        在農村金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農村金融的發展也為農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信貸條件,更有利于發展農村產業。然而,在農村金融的實際發展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農戶貸款難、金融服務空白點、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不完善等,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此,本文主要對如何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提升服務水平進行分析。

        (一)農戶貸款難

        農村金融主要為農戶提供更便利的貸款渠道,可以給農戶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然而,作者在對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的調查中發現,農戶貸款難的問題極為普遍,而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并不是農戶貸款的機會少,恰恰相反,農村金融機構為農戶提供的貸款機會很多,而能夠滿足貸款條件的農戶卻是很少,從而造成了現階段農戶貸款難的現狀,不僅不利于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同時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也并不大。

        (二)存在金融服務空白點的問題

        眾所周知,農村金融機構為了更好的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在不同地區會設置相應的金融服務點。而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金融服務點的分布雖然廣泛,但是也存在著空白點,對農村的金融服務水平也相對降低,在這些年農村金融的發展中,農村金融服務點的撤并雖然緩解,但是,空白點的問題依然想當嚴重,而這也是當前農村經濟金融服務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農村金融機構體系有待完善

        農村金融服務主要是為了滿足更多農戶的經濟發展需求,因此,需要對農村金融的發展需求進行改進和完善。然而,作者在對當前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的運行情況分析中發現,一些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運行還不夠完善,而且,在運行的過程中也僅能滿足一部分農戶的發展需求,并不能為農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直接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另外,由于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的不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服務也隨之下降,也會影響到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鑒于在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應該進一步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斷的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下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一)對信貸標準的改革

        結合以上農戶貸款難的問題來分析,產生農戶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源于貸款抵押擔保物上,一般情況下,貸款超過2萬以上,都會需要相應的抵押擔保物,而農戶的手里最缺乏的就是抵押擔保物,從而使得農戶在貸款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作者認為應對信貸標準進行改革,首先,應對農村地區金融體系展開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對信貸體系的分析,應考慮到農戶在信貸中抵押擔保物缺乏的情況,結合農村的發展現狀,適當的對抵押擔保物進行調整,不斷的制定和完善抵押物品管理制度,并擴大抵押物品的范圍,當然,在此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農村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這樣才能提高信貸標準實施的有效性。其次,還應重視農村信貸抵押擔保物相互配套的中介以及市場的完善,這也是產生農戶貸款難的最大原因,因此,要徹底解決農戶貸款難的問題,不僅要考慮到對抵押擔保物的標準改革,同時,應根據地區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對信貸抵押擔保的中介以及市場進行相應的完善,不斷的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二)對金融服務機構的服務點進行建設和完善

        通過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當前農村金融服務點存在空白點的現象,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不高,而且,從金融服務點的運行情況來分析,由于空白點的影響,也使得一些金融服務存在盲區,將會對這部分區域的農村經濟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此,作者建議應對金融服務機構的服務點建設并且進行不斷的完善。

        首先,應不斷的增設金融機構組織,為了保證農村金融服務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應不斷的增設金融機構網點,如,小額信貸組織、資金互助組織、村鎮銀行等,從而保證農村金融機構運行的可靠性、穩定性,確保金融服務點能夠廣泛的覆蓋各個農村發展區域,為農戶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其次,應根據不同農村地區的發展情況,不斷的完善農村服務組織,以此來滿足農戶的發展需求,例如,建立流動柜臺,為農戶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同時可以開展鄉鎮銀行、農村信用社等下村入戶,為農戶提供更好的信貸服務。同時,可以適當的設立“兩點兩機”,即定點定時服務、便利簡易網點、ATM機器、POS機等,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再次,應對農村金融服務點的撤并機制進行完善,金融服務點的撤并要結合實際的發展情況而定,對于一些金融業務不高,甚至會存在虧損的服務點必須要對其考慮到撤并,當然,要確保附近的服務點能夠覆蓋到該區域,確保該區域農村用戶能夠得到相應的服務,如果其他服務點都無法覆蓋到該區域的話,應避免對該服務點進行撤并,可以適當的對其進行調整,不斷的提升服務網點運行的可靠性,不僅要為農戶提供更便利的服務,更要結合自身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等來對其進行調整,以便于符合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

        (三)開展多元化農村金融機構體系

        在對農村金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剖析中得知,現階段農村金融機構是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量的主體,對此,作者建議應對農村金融機構體系進行改革,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首先,應對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其哪里存在不足、哪里存在問題,并且對其進行改善,同時,在對金融機構體系改革的過程中,應本著地方化、實際化、實用化的原則,確保農村金融機構體系能夠發揮出相應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其次,應對現有的金融服務政策進行落實,以往有很多農村金融服務政策因落實力度不足,從而給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更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應堅持落實現有的政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提升服務質量,發展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金融機構,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經濟基礎。

        第9篇:農村發展情況范文

        應該說,隨著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農村民營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確立了在農村經濟中的決定性戰略地位。如果說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金融體系表現出了很強的適應性的話,那么隨著體制轉軌和民營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體系再也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尋求農村金融制度的變革和創新成為必然,而這種變革和創新是根本性的,非細枝末節的修修補補。如何打破既有的農村金融體系的壟斷地位,培育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提高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成為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的目標。顯而易見,發展體制外的農村民營金融能夠推動農村金融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全書在概述已有的農村金融研究、農村民營金融研究的基礎上,重新界定了農村民營金融概念,指出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內生出了民營金融的創新主體,農村民營金融的發展是必然的。進而分析農村金融需求以及農村金融供給情況,提出發展農村民營金融是解決資金供求矛盾的關鍵。從農村民營商業性金融的市場準入、金融監管、市場退出等方面探討了農村民營商業性金融的發展。檢討和回顧了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歷程,分析既有的改革難以取得實效的原因,提出發展真正的農村信用社的措施和對策。在界定農村非正式金融概念的基礎上,剖析了農村非正式金融的制度優勢及其發展的必然性。

        作者力圖在盡可能多地占有資料的基礎上,貫徹理論分析與比較分析、實證分析、案例分析等有機結合的研究方法,以求對農村民營金融的發展問題進行比較全面的分析和準確的把握,提出農村民營金融發展的可行操作思路和措施。作者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1.重新界定農村民營金融的概念。農村民營金融指農村地區主要由民間資本構成并掌握著經營控制權進而通過資金的融通活動或借貸活動為農民、農村企業等提供各種服務的金融形式。農村民營金融不僅包括正式金融,而且還包括非正式金融,不僅包括民間金融,而且還包括民有金融。這一界定突破了農村非正式金融、農村民間金融、農村民有金融等概念僅僅側重于某一方面農村金融形式的概括,而忽視了另外一些金融形式的局限。特別是明確提出農村民營金融系統包括農村正式金融(民營部分)和農村非正式金融兩個部分,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探討農村民營金融的特點及其制度優勢。[HT5”SS]

        2.探討農村金融需求與農村金融供給狀況。重新劃分了農村金融需求,并對各種農村金融需求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總結了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展望了農村金融需求的發展趨勢。概括了既有的農村正式金融與農村非正式金融的各種形式,特別是實證分析了農村金融供給對農村金融需求的滿足情況,剖析了既有農村金融機構的局限性。描述了農村民營正式金融與民營非正式金融的發展概況,顯示出了農村民營金融強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競爭力。

        3.明確提出發展農村民營商業性金融。通過比較歷史和現實中農村民營商業性金融的發展情況,指出其發展的必然性。但是農村民營商業性金融的發展需要各種明確的、規范的制度進行監管,從市場準入、金融監管、市場退出等方面探討了農村民營商業性金融的發展。明確提出農村民營金融作為試點應該實行混業經營。

        4.提出發展真正的農村信用社。檢討和回顧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歷程,分析了發展真正的農村信用社是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進一步指出了目前發展真正的農村信用社所面臨的障礙,提出了發展真正的農村信用社的措施和對策。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日韩精品专区 | 色妺妺在线视频 | 在国产在线视频a在线视频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激情视频 | 亚洲大片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