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云計算技術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會生產、人類生活、文化娛樂等領域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對社會及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將更為顯著。本文通過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工程建設項目中應用的詳實闡釋,以期更好推進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順利有序發展。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 技術工程建設項目應用
中圖分類號:O434文獻標識碼: A
前言:計算機應用技術就是對于不同網絡軟件的設置屬性和不同的功能具備充分的掌握能力與應用能力,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通過計算機高效率地為多方面的用戶給予服務。工程項目管理是指基于較為系統的方式與理論上,對工程項目實施組織、計劃、控制等多種專業化的活動。工程項目管理涉及的部門比較多,包括投資商、開發商、供貨商和施工部門、設計部門、工程項目使用期的管理部門的管理。實施工程項目管理是為了可以滿足工程建設、增加利潤的需求。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運用到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意義
1、實現技術、經濟的一體化及資源共享
一直以來,工程建設項目在管理上都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而傳統的管理方式在現如今的工程項目管理中已經不適用。并且,負責建設項目管理的工作人員管理方式落后,既不懂管理也不懂技術,導致管理出現混亂的局面。采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進行管理,將各個部門相互聯系,在日常工作中交換信息,各部門的人員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技術交流,實現了技術與經濟一體化。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使用計算機科學技術,可實現資源共享,項目管理需要對信息進行跟蹤、收集以及處理等,過程相當復雜,并且信息量大,只是靠人為來處理信息很容易造成信息丟失。而采用計算機處理信息則不同,將建筑工程項目各種信息資料,通過互聯網進行整理、歸類,以工程數據庫為中心,進行科學管理。在建設工程管理中,會有很多資料,例如建議書、施工設計圖、工程驗收等各階段所產生的材料,計算機系統根據工程信息的格式、類型等進行一體化管理,并
根據各部門的需要將資料實現共享,使建設工程各個部門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更便于管理。
2、控制物資,實現現代化管理
在建設項目管理中使用計算機可了解到物資管理的情況,并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對物質進度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采購工程材料,此時可通過計算機編輯限制條件,可在第一時間里了解到采購量是否滿足或是大于請購量,請購量是否與設計量一致等,再采取相關措施,從而降低項目建設成本。使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還可有效提高資金的管理水平,工程項目的結算、驗工計價等,均在企業內部進行,在計算機的輔助下,資金運作實現了統一管理,合理使用,滿足工程需要的同時,更降低了資金的運作成本。就我國目前建設項目管理水平來看,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加入WTO之后,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機會不斷增多,計算機技術是拉小我國項目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項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1、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的應用
對工程項目實施科學化的管理即復雜又關鍵,其波及的工作內容相當復雜。如果工程建設管理僅僅實施人工計算,那么就會十分的浪費資源。通過科學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能夠進行多方面的操作,比如工程圖紙的繪制、各種數據的統計等,操作簡單而且快速。工程項目管理軟件還能夠實現網絡進度計劃的編制,根據實際的工程進度,可能對建設中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優化,對工程建設進程給予有力的保障,同時還能夠監測工程建設的質量,使整個工程項目管理的質量水平得到提高。
2、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應用
在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部過程中,會存在大部分的工程項目文件材料與信息,這為管理作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辦公自動化軟件是一種基礎的管理技能,在工程項目管理作業中,操作人員可以經過A uto C A D軟件來完成信息中的圖像、文字和言語的處理,然后做出最好方案供給給工程施工部分。需要特別注意一點,項目管理單位的一切人員都必須要經過辦公自動化的有關技能學習,才可以真實滿意報表、材料的標準化與正規化。
工程項目中的方案計算,可以將建筑工程預算軟件與Excel電子表格進行聯系,對詳細的作業施行科學有用的編制,這樣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下降工程項目管理部分的作業量,另一方面還可以有用的下降制造報表的本錢。Excel電子表格具有易操作性的優勢,關于一些數據剖析發生的區別,可以輕松修改,不必再次編制新表格。
3、優化工程項目管理的效益與水平
以往的工程項目管理僅僅是經過人工完成,全部信息管理處于關閉狀況,各項目管理人員的信息沒有得到及時的溝通。計算機使用技能為工程項目管理供給了一個敞開的信息資源管理渠道,可以讓各管理人員進行及時、便利的的溝通。一起工程項目內部的信息資源也可以滿意同享的需要,工程項目在建造和管理過程中,一切的信息資源都可以充沛的滿意多個部分的同享。計算機使用技能賦予工程項目管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有用的加速信息溝通的速度,然后使工程項目管理的功率得到有用的進步,優化工程項目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4、計算機使用技能在工程施工技能和施工質量中的應用
計算機使用技能在工程技能與質量的使用中也具有很大的優勢,其可以從全體出發來關注工程施工的進度和質量,憑仗計算機技能的信息回饋,可以及時的找出疑問構成的原因和區別,然后完善施工技能和管理方面的辦法,以最大程度的削減本錢、縮短工期和保證質量。經過計算機使用技能可以構建科學的工程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對工程項目建造中的一切信息施行搜集、加工、收拾和處理,經過此管理信息系統,可以保證工程項目管理的多個環節的成功完成。
5、在審計與監理中的應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下,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各個領域上都得到廣泛運用。在工程審計工作中也使用到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程審計工程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投資的檢查核對,另一個方面是工程量的檢查及核對,工程程序復雜,并且工作量大。在此工作中使用計算機技術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審計中,計算機主要是充當監督和審查的角色,對已經竣工的工程項目進行審查和監督,并結合國家制度,對已經結束的工程、工期等一一進行審核。另外,在監理工作中亦可使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近年來,我國監理工作逐漸規范,此時,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運用到其中,可有效促進監理工作的健康發展。使用計算機技術,主要是在監理過程當中,采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各種信息,達到控制監理整個過程的目的。傳統的工程監理主要是通過手工的方式來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效率低,極不適應現如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筑行業需。采用計算機來完成監理工作,取代手工方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審計與監理工作一直以來都是人力來完成,而這兩項工作較為復雜,人工完成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問題,采用計算機來完成,可使監督和審查規范化,更具有科學性,有利于建筑企業的健康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常常忽視建設項目管理,而建設項目管理水平與建筑質量息息相關,因此,要提高工程質量,就要做好管理工作,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運用到管理當中,促進我國建設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姚.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 2014,(01).
[2] 褚逸洋.工程項目管理中計算機信息化技術應用的研究[J].科學之友, 2013,(02).
[3] 王萌.按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6).
[4] 柏青.對施工企業加強工程項目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 2007,(11).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云計算專業;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7)08-0029-04
一、引言
云計算因其集約化管理、彈性擴展、按需分配、虛擬運算、高性能、低能耗等優勢,正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舉措。我國云計算產業鏈正以驚人的速度及影響力快速發展,2015 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378 億元,整體增速31.7% 。隨著智慧城市、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工業互聯網等概念的興起,政務云、城市云、教育云、醫療云、工業云等云平臺的快速普及將催化云計算技術應用的落地與推廣,云計算產業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云計算產業帶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在未來幾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仍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云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突破性地將大數據、大平臺、大服務、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等深度融合在一起,為云計算市場帶來創新活力,改變信息產業發展格局,孕育著極其廣闊的產業鏈與創業機會。云計算新興產業的崛起及云計算人才的嚴重缺失,對高職教育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的精神,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上要緊密契合社會經濟與產業的發展,要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高職院校為契合云計算產業的飛速發展,正在籌劃開設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也有很多學校將原有的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調整為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基于現狀,高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的專業定位、職業崗位、人才培養規格、課程體系等關鍵要素還在研究與探索中,目前急需落實的事情之一是明確高職云計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規格,構建課程w系,為高等職業院校開設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提供可靠依據,為培養適應云計算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起到推動與促進的作用。
二、云計算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國許多IT企業已經開展垂直行業的云應用布局,如華為已經對外面向金融、媒資、城市及公共服務、園區、軟件開發等多個垂直行業與企業提供云服務解決方案,宣告云服務、云應用將滲透至各行各業,未來云計算與各領域的融合將不斷加深,通過構建超大體量的云生態系統,以滿足不同傳統企業的轉型需求,助推行業轉型發展。云計算服務商將不斷加強與各垂直領域的深度合作,開拓更大的云計算服務空間。
隨著云計算這種新興產業的飛速發展,對傳統的IT技術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無論信息化的整體架構設計,還是計算、存儲、網絡的虛擬化技術,都與傳統的IT專業技術存在很大不同,云計算人才嚴重短缺。云計算產業因其層次豐富、技術新對IT專業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從云計算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SS)、軟件即服務(SAAS)三層生態體系結構來看,出現一批新的工作崗位,如數據挖掘專家,移動應用開發和測試、算法工程師,商業智能分析師等,與此同時,也會促進原有崗位的更新,比如網絡工程師、系統架構師、咨詢顧問、數據庫管理與開發等。
三、高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
云計算產業對人才需求層次十分豐富,既需要高端的云系統分析師、系統設計師、云系統架構師、數據挖掘專家、算法工程師、商業智能分析師等,也需要大量能從事云平臺系統基本架構與云計算平臺管理、熟悉云產品與服務特點、熟悉在云平臺上常規應用的部署、能解決云產品與服務的常見問題與運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通過大量調研與分析,發現云計算產業所需的人才結構中對中高級人才的需求約占云計算產業人才需求總體數量的三成,其他為位于產業鏈下游的技能型、應用型的信息技術人才,約占總體需求的七成,從而形成產業鏈上中下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分布。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是一所地屬廣東的高等職業院校,在專業建設中根據國家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為社會培養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精神,堅持以服務廣東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發展的需要為宗旨,緊密契合廣東及廣州云計算產業發展的需要開辦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通過大量企事業單位的調研、分析與專家論證,把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面向云計算產業鏈中數據中心的管理、維護及運營,面向大數據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面向云系統集成及企業終端服務等領域,培養運維工程師、虛擬化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產品及項目經理等技術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集中在技術技能型上,從事以虛擬化技術為基礎的重復性操作、維護與服務類工作,為云計算中下游產業鏈培養技術技能型、應用型的信息技術人才,位于產業鏈上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結構的中下游,與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云計算人才形成人才遞進式分布狀態,如圖1所示。
四、高等職業教育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高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原則
堅持四個“對接”的原則。在充分開展云計算產業調研與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精神為引領,堅持將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對接,進行高職教育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充分體現云計算技術與應用課程體系的職業性。
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雙融合”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精神,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以創新創業為引領、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職業行動為導向進行高職云計算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體系既要包括創新思維、科學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基本素質與素養課程,同時也包括與云計算產業發展高度融合、有機銜接、能力遞進、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群。既要符合云計算產業因其自身飛速發展所需的創新性以及所帶來的創業機遇的特性,同時又要考慮云計算產業對高職人才創新思維、人文素質、專業知識、職業能力等要求。所構建的高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必須符合云計算產業自身發展的創新性、先進性與前瞻性的特性。
(二)職業崗位分析
在充分論證高職業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高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所對應的崗位及崗位群。圍繞面向數據中心的管理、維護及運營,面向大數據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面向云系統集成及企業終端服務等職業領域,分析得出高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學生的初始崗位為數據中心管理員、網絡管理員、數據系統管理員、云產品經理等。通過在初始崗位上的經驗積累與能力提升,相應的發展崗位為云計算系統運維工程師、虛擬化工程師、網絡工程師、數據分析師、項目經理、網站設計師等。通過對這些崗位對應的任務進行分析,形成了高職云算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的職業崗位與典型工作任務對照表,見表1。
(三)確立人才培養規格
針對數據中心管理員、網絡管理員、數據系統管理員、云產品經理、云計算系統運維工程師、虛擬化工程師、網絡工程師、數據分析師、項目經理、網站設計師等崗位,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明確高職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的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如表2所示。
(四)構建高職教育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首先從職業核心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的要求出發,確定專業核心課程,核心課程包括虛擬化技術與應用、SHELL實用技術、云存儲實用技術、Hadoop系統搭建及維護、HBase應用與開發、OpenStack設計與實現6門課程,其中HBase應用與開發、OpenStack設計與實現為核心創新課程。根據專業核心課程進一步反推支撐專業核心課程的專業平臺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包括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及算法、云設備互聯技術、實用操作系統、非關系型數據庫系統、web應用與開發、Java程序設計與開發等,其中web應用與開發、Java程序設計與開發為平臺創新課程。根據創新思維、創業素養、人文素質、職業能力等關鍵要素確定通識課程,依據產業發展的趨勢與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確定專業拓展課程。從而形成了由通識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構成的,創新思維、創業素養、職業能力深度融合的知識能力遞進式云計算技術與應用課程體系。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云計算;網絡工程;教學改革
網絡工程專業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專業,教學內容除網絡基礎和計算機基礎類課程外,還加強了網絡系統設計與維護、網絡互聯、網絡管理、通信理論等課程的學習,地方本科院校教學上側重于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網絡系統規劃、設計、管理與維護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1],尤其是掌握Web開發服務技術及網絡應用開發技術,從事網絡系統軟件管理和網絡應用軟件設計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隨著國內外處處建網、處處有網的“互聯網+”發展,網絡管理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何利用有限的硬軟件資源培養社會急需的網絡應用型人才是每個地方本科院校網絡工程專業都在思考與探索的問題。近年來,“云計算”已經成為生活中的熱門話題。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018年2月25日報道:未來十年及以后,“云”將從基礎設施、成本控制、數據管理、協同工作、資源共享等多方面影響我們的生活[2]。而云計算在全球的投資和市場規模也迅速增加,2015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522.38億美元,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4.42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35.28億美元,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2.42億美元,中國云計算市場保持29.45%左右的復合增速發展,高于全球水平(22.10%)[3]。云計算的快速發展致使云平臺的運行和管理人才需求急劇增加,但目前高素質、專業性的云計算管理人才數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云計算技術依托于網絡技術,而地方本科院校傳統的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已不能很好地適應云計算時代市場及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要想把握IT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動向,就必須改變網絡工程專業發展方向和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改進高校網絡工程專業教學體系,調整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適應社會對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發展的需求。
1云計算時代網絡工程專業教學存在的不足
網絡工程專業自1998年開設以來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在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上仍存在不足,尤其是云計算等先進網絡技術發展應用以來,傳統的網絡工程專業在教學結構、課程設置、教學條件、師資隊伍等方面都不能適應云計算發展的步伐,培養的人才對社會的適應性差,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網絡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特色和優勢被局限,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1師資力量欠缺
教學設計沒有網絡工程專業特色地方本科院校網絡工程專業大部分是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基礎上拆分過來的,多數地方本科院校師資欠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網絡工程專業多數采用相同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而網絡工程專業的教師不但要對所講授的課程相當熟悉,還要根據教學知識匯總以前所學的網絡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并隨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網絡方面的問題,設計和制訂課程相關的網絡實踐教學項目等,因此,專業的網絡工程教師是培養網絡專業人才的基礎。
1.2課程設置滯后先進網絡技術課程太少
目前大部分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依然是基礎網絡相關的課程,近年來有部分學校添加一些先進網絡技術的選修課程,如云計算、大數據等課程,但通常也只對高年級學生做簡單介紹,課時少,更沒有涉及應用,這種延續原有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進很難適應云計算時代社會對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如果要讓學生學習先進網絡技術,需要改進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突出網絡課程特色,添加云計算等先進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融入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了解云計算的概念。
1.3項目教學欠缺實踐教學與市場應用融合程度不夠
項目教學法是德國聯邦政府教育部職教所發起的,它把學習過程設計為項目,按照項目的行動回路設計教學,項目教學法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4]。項目式教學的前提是項目實施環境,沒有適合完成項目的環境,項目設計、項目完成是一紙空談[5]。所以德國的“項目式”教育大多采用的是學校和企業“雙元制”教育模式,學生在學校學習,在企業實踐[4]。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實踐設備、課時、場地、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實踐教學還只停留在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上,尤其是與市場銜接的實際應用型實踐教學非常欠缺,實踐教學方面與市場實際應用的融合程度不夠。
2云計算時代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
隨著云計算的發展,國內各大高校、企業逐漸開始建立云平臺,開發云應用。云計算將是整個IT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的引擎和神經中樞[6]。云計算的需求推動和服務外包思想重新定義了網絡架構和網絡經營模式。而傳統的網絡工程專業教學依然采用舊的網絡模式進行教學活動,不能適應網絡市場的發展步伐,致使大量畢業生就業困難,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網絡工程專業出現了招生萎縮甚至停招。所以,改革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模式,適應先進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培養與市場發展需求相吻合且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合格大學生是網絡工程專業亟須解決的問題。
2.1課程體系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網絡工程專業課程主要涉及網絡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驗證性實踐,網絡前沿知識涉及很少,大多都沒有開設云計算等網絡前沿知識的課程。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云計算時代,云計算更新了網絡部署,所以在網絡工程專業教學中,應開展一些云計算等網絡前沿應用方面的課程,從大一到大四,根據學生具體學習情況,低年級課程中安排一些云計算方面的前沿技術講座和學術報告,高年級開設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必(選)修課程及應用,課程體系制訂時兼顧云計算人才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網絡技術的最新研究動態,拓寬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師資隊伍的建設
網絡工程專業教學涉及數學、電子信息、計算機基礎理論及網絡構建、網絡管理、網絡應用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網絡工程專業教師既要在專業領域的某一方向有較高的水準,也要了解網絡工程專業各方面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同時還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適當加入最新的網絡前沿技術知識的講解,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需求的優秀畢業生。云計算技術引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廣,同時也對高校網絡工程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新的要求,而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指由省市所屬、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本科學校,多數處于地市級城鎮,若想適應云計算時代網絡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就必須加強師資力量的培訓,重視教師隊伍知識結構的優化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建立云計算及網絡專業人才引進、服務機制,支持國內云計算領域的優秀畢業生及科技人才到學校任教。(2)制訂教師培養計劃,鼓勵本校教師外出學習、進修,注重本地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根據不同教師的特色,發揮所長。(3)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從企業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網絡工作者到學校任教,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引領學生學習先進的網絡技術。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它需要長時間的細心培育才能建立一只優質的教學師資隊伍。
2.3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了解和學習云計算的最好方式就是實踐,目前國內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已建立云計劃,如果所在學校已建立云平臺,教師可以使用云平臺與學生互動,如教學信息、將教學資源上傳到云平臺中等。在網絡工程專業高年級的部分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云平臺創建教學環境,學生可以租賃或通過其他方式申請學校的云空間,將作業提交到云端,也可以在云端完成部分網絡虛擬實驗,教師可以通過云檢查驗收學生的作業和實驗。對于沒有建立云服務的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租賃云服務器協助教學。目前,騰訊、華為、京東、阿里、百度、西部數據等多家計算機公司都開始提供云服務器租賃業務,騰訊等多家計算機公司還提供了學生租賃云服務器套餐,年租費更是優惠。對于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申請云服務器,并配置管理自己的云服務器。嘗試讓學生在云端完成作業,提交作業鏈接查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這種融入云計算技術的教學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且部分學生完成良好。因此,在高年級的網絡工程專業課程中直接加入云計算的應用,讓學生切身體會并管理自己的云服務器,是網絡工程專業教學中可以嘗試并非常有效的一種學習云計算的方式。
2.4實踐教學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實踐教學一直是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難解課題。虛擬實驗是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需求的環境進行仿真實驗的教學模式,網絡虛擬實驗可以大量地減少實驗資金投入,解決學校因設備欠缺而無法開展實驗的問題。網絡工程專業可以根據課程性質,對一些當前硬件欠缺的實驗項目,設計虛擬實驗,并在實驗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完成“虛擬項目”,使學生在虛擬環境中獲得項目實踐經驗。云計算的本質就是虛擬化,目前,國內外部分高校已經開始設計、建設基于云計算的虛擬實驗平臺,基于云平臺的網絡虛擬實驗既能簡化網絡實驗環境的搭建,又可以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學習應用云知識,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將對地方性本科院校開展應用性實踐教學產生良好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一、結合智能計算的大數據分析成為熱點,包括大數據與神經計算、深度學習、語義計算以及人工智能其他相關技術結合,成為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熱點。大數據分析的核心是從數據中獲取價值,價值體現在從大數據中獲取更準確、更深層次的知識,而非對數據的簡單統計分析。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提升對數據的認知計算能力,讓計算系統具備對數據的理解、推理、發現和決策能力,其背后的核心技術就是人工智能。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應用又掀起新,這一方面得益于計算機硬件性能的突破,另一方面則依靠以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處理速度和質量大為提高,能夠快速、并行處理海量數據。
二、數據科學帶動多學科融合,但是數據科學作為新興的學科,其學科基礎問題體系尚不明朗,數據科學自身的發展尚未成體系。在大數據時代,許多學科表面上看來研究的方向大不相同,但是從數據的視角來看,其實是相通的。隨著社會的數字化程度逐步加深,越來越來多的學科在數據層面趨于一致。可以采用相似的思想來進行的統一的研究。數據科學作為一個與大數據相關的新興學科出現,真正支撐大數據發展的學科跨越還沒有出現。針對大數據處理的理論研究上,新型的概率和統計模型將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學科基礎理論的突破還難于在2015年出現。
三、跨學科領域交叉的數據融合分析與應用將成為今后大數據分析應用發展的重大趨勢。大數據技術發展的目標是應用落地,因此大數據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計算技術本身。由于現有的大數據平臺易用性差,而垂直應用行業的數據分析又涉及到領域專家知識和領域建模,目前在大數據行業分析應用與通用的大數據技術之間存在很大的鴻溝,缺少相互的交叉融合。因此,迫切需要進行跨學科和跨領域的大數據技術和應用研究,促進和推動大數據在典型和重大行業中的應用和落地。
四、大數據將與物聯網、移動互聯、云計算、社會計算、等熱點技術領域相互交叉融合,產生很多綜合性應用。近年來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是,前端更前伸,后端更強大。物聯網與移動計算加強了與物理世界和人的融合,大數據和云計算加強了后端的數據存儲管理和計算能力。今后,這幾個熱點技術領域將相互交叉融合,產生很多綜合性應用。
五、大數據多樣化處理模式與軟硬件基礎設施逐步夯實。內存計算將繼續成為提高大數據處理性能的主要手段。以Spark為代表的內存計算逐步走向商用,并與Hadoop融合共存,專為大數據處理優化的系統和硬件出現,大數據處理多樣化模式并存融合,一體化融合的大數據處理平臺逐漸成為趨勢。其中有一個觀點這種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成為一體化,未來大數據多樣化處理模式并存并且有可能成為一體化的平臺。
六、大數據安全和隱私,這是我們第三年關于大數據熱點問題趨勢的預測,每一年這都是非常靠前關于大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這個反映我們專家我們用戶一種期盼一種理解一種關注度,但是我們在大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以及大數據涉及到資源國家主權這層面,實際上技術層面沒有比較多的,這兩年多以來沒有比較長足的進步,這方面有一定的問題的,所以說大數據的安全持續令人擔憂。
七、新的計算模式講取得突破,去年前年我們在國內大量的去講深度學習,今天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一些特定的領域發揮了作用,但是我們專家和工業界的人士更關注眾包技術,也就是說可能未來不光是大數據講深度學習。
八、各種可視化技術和工具提升大數據分析。進行分析之前,需要對數據進行探索式地考察。在此過程中,可視化將發揮很大的作用。對大數據進行分析以后,為了方便用戶理解結果,也需要把結果展示出來。
九、大數據技術課程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所包含的多門計算機類課程,它們或多或少都與網絡技術有著深淺不同的交叉聯系。如果不注重和其他課程的銜接,往往會出現重復講授和跨域基礎的深度跳躍講授,不利于學生的接受和知識體系的完善。
2現代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2.1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只停留在自身上網的感性認識的水平,對網絡沒有深入的專業性理性認識。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可以在原來教材的基礎上,加入教師自身收集整理計算機網絡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相關背景人物的資料,可以讓學生在全面了解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脈絡的同時提高文化修養。教師有條件應該去國外或國內發達地區進修,把自身所見所聞的最新技術產品成果和最新應用在課堂上介紹傳播給學生,從而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減少學生對相對枯燥的知識理論產生的消極情緒,讓學生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為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積累資本。
2.2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學生實際問題首先要強化基礎的綜合型實驗,把最新實驗設備,如網絡打印機、網絡交換機等設備搬進學生實驗課堂,耐心細心的指導學生遇到的每一處問題,尤其對于基礎較差又不愿意開口的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多加關心。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到實習基地等用人單位實地考察,了解學生未來工作崗位中需要的基本能力,同時結合課程的實際情況,消化整理后添加與就業密切相關的新內容。還要盡量關心學生面臨的生活實際問題,如課下學生在宿舍共享上網,局域網聯機,舊電腦升級,外接設備驅動等。這樣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里距離,無形中支持鼓勵學生的信心。
2.3以專業整體的高度,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主講教師應該利用教研室會議等集會時間主動和本專業相關課程的負責教師進行交流,討論相關知識的講授,確立合適的教學內容,避免和其他課程教學內容的重復,并做好銜接鋪墊,從而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把握網絡知識。比如,前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里講授的相關知識在這門課的某些部分得到深化,后續的《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電子商務網站建設》、《電子商務網絡安全》等課程的相關知識需要在這門課里做引導和鋪墊。
2.4改革考核方案,提高實踐能力考核的比重以往的考核形式主要筆試卷面為主,平時上機實驗為輔。學生在準備考試時主要靠背誦相關專業名詞,理解相關理論步驟,大量突擊相關習題來應付考試。另外教師在準備考題時也很難全面把握專業的需要度,這樣就會偏離課程開設的目的。為了把實踐能力的考核地位提升,可以讓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分組,將自行完成有線、無線局域網連接,配置簡單服務器軟件的步驟,以及共享上網,劃分子網等試驗綜合成總結報告,提交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
3結束語
關鍵詞 云計算;私有云數據中心;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8-0124-05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the demand ofthe computer is bi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is low, the tea-ching cost is high, and can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cloud computing, and g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oud data center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rogram. The scheme optimized computer related courses of mana-gement mode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solve the current high cost of college computer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efficiency,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greatly enhance the level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private cloud data cen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云計算以其新的用戶體驗和業務模式已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云計算由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和網格計算發展而來,是虛擬化、效用計算、SaaS等技術混合演進的結果。
目前各高校均在建設自己的教學資源平臺,但大都存在資源共享不足、存儲設備容量有限、運維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基于云計算模式構筑全面共享的私有云數據中心的實驗教學平臺,可以使實驗教學開展更加靈活,實驗項目設置能夠擺脫基礎條件限制,進而提升實驗教學質量,特別是增強創新性、研究性實驗的教學效果。
2 實驗教學中的困難與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下,實驗教學均在實驗室環境下進行,但實驗室環境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對多樣操作系統的支持不夠 大部分實驗室中的計算機所用的操作系統為Windows操作系統,缺乏對Linux、Unix操作系統的支持,使得大量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不能展開,如Linux操作系統課程的實驗項目就無法很好地開展。
能夠為學生實驗學習提供的計算機數量有限 實驗室中設備數量固定,當同時需要多臺計算機用于某一個實驗時,實驗室通常無法提供,如MySQL集群實驗項目需要為同一學生提供多臺Linux服務器等。
實驗數據存儲受限 實驗室為了保證計算機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一般都采用安裝硬件保護卡的方式對學生使用過的系統進行還原。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計算機的安全性,但是在學生進行實驗過程中,數據無法保存,打破實驗的連續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驗教學效果。而且在進行需要安裝的實驗項目時,由于計算機安裝了保護卡,部分軟件安裝后如果必須重啟,則無法實現。
軟件維護與更新困難,穩定性不足 計算機實驗室為滿足不同專業的實驗需求,使實驗室對設備的維護與管理變得異常困難。通常情況下,實驗室的計算機上都安裝多個操作系統以適應不同的實驗需求。同時,一個操作系統中安裝多個專業軟件,造成軟件沖突嚴重,系統反應緩慢。
實驗教學內容受限 由于實驗環境和實驗學時的限制,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依據實驗室環境進行準備,內容不宜太難,擴展性不能太大,課外自主實驗也不能過多,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不利于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索性教學,如PBL、MOOC、翻轉課堂等。
實驗教學過程管理空白,教學質量無法很好評估 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實驗僅僅能夠在實驗課上進行,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局限在實驗課堂的幾十分鐘內,之后的學習過程便無法監督、了解與管理,對于學生在課下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也無法及時解決,影響了學生自主實驗的積極性和教師對實驗的指導與評價。
3 云計算與云計算輔助教學
云計算 云計算由一系列可以動態升級和被虛擬化的資源組成,這些資源被所有云計算用戶共享,并且可以方便地通過網絡訪問,用戶無需掌握云計算的技術,只需要按照個人或團體的需要租賃云計算資源。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目前云計算技術基本可以概括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種。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給用戶使用的云,一般均可通過Internet使用。私有云就是單位或團體自身購買服務器和存儲、自行構建機房的數據中心建設模式。混合云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兩種服務相結合的一種云計算模式,既有一定的安全性,又有一定的可擴展性。
筆者使用的云計算模式即為私有云,原因如下:
1)完全自主可控,便于開展多樣的實驗教學;
2)僅供內部使用,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云數據中心的安全性;
3)網絡性能高,基于校園網的萬兆主干網絡,使得云主機的使用更加流暢,方便開展實驗教學;
4)能夠實現全體系的運維管理和監控,便于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了解教學效果。
云計算輔助教學 云計算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正逐步成為研究的熱點,使用云計算技術結合具體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出云計算輔助教學的優勢,在實現優化教學效果的同時節省硬件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教學成本。在高校的計算機實驗教學中,云計算有著顯著的優勢,具體如下。
1)提升實驗教學環境質量。云計算提供一系列可被虛擬化的資源,如計算、存儲、平臺和服務等,這些資源支持用戶共享,方便網絡訪問,滿足了實驗教學中設備多樣性、操作系統多樣性、軟件多樣性的需求,有利于為實驗教學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
2)降低實驗教學成本。云計算中對客戶端的計算機配置要求較低,教師和學生可以以極低的成本按需獲取云服務,有助于減少實驗教學中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3)推動教學改革。云計算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該模式下,實驗教學的方法、模式也會有所不同。基于云計算的實驗教學環境將充分發揮出云計算輔助教學的特點,推動教學改革與教學模式的創新。
4 面向教學的私有云數據中心
云數據中心建設
1)總體架構。筆者構建的面向教學的云數據中心主要由8臺虛擬化服務器、2臺磁盤陣列、2臺FC-SAN交換機、2臺以太網交換機組成。其中,8臺虛擬化服務器通過FC卡分別接在2臺FC-SAN交換機上,實現存儲網絡的雙鏈路負載;2臺磁盤陣列到2臺FC-SAN交換機之間,也進行多鏈路負載,保障業務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云數據中心拓撲如圖1所示。
私有云數據中心主要借助VMware vSphere實現服務器的虛擬化,其中包含1個云數據中心、2個虛擬化集群、4個邏輯網絡、4個邏輯存儲單元。
2)服務器地址規劃。8臺虛擬化服務器的地址規劃如表1所示。
3)集群劃分。2個虛擬化集群如表2所示。
4)存儲劃分。4個邏輯存儲單元劃分如表3所示。
劃分原則如下:
①讓學生數據單獨存放在SAN-2存儲區域,以避免學生的不安全操作對業務數據產生沖擊;
②科研等數據存放在SAN-1上,能夠更好地為科研工作提供支撐,讓科研等業務的存儲與教學數據存儲分離,提高安全性;
③為了管理方便,給學生團隊設置管理權限,只能夠訪問虛擬主機設備和對應存儲單元,以避免學生訪問科研數據,保障科研數據的安全;
4)網絡劃分。劃分4個網絡,分別為:10.10.1.0/24,
10.10.2.0/24,10.10.3.0/24,10.10.4.0/24。其中,10.
10.1.0/24、10.10.2.0/24網段用于獨立的物理服務器,進行服務器等設備管理;10.10.3.0/24、10.10.4.0/24網段用于云集群上的虛擬主機,具體如表4所示。
云數據中心管理 在建設完成私有云數據中心之后,并不意味著它就能夠應用于教學,還需要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各類服務以及管理制度和信息歸檔。
1)為了方便管理,對私有云上的IP地址進行分組劃分,每組都用于實驗教學的不同方面,如表5所示。
2)云集群上虛擬機的創建與使用也有相應的使用流程與管理規范,具體如下所示。
①需要使用虛擬機時,首先需要按照規范填寫《信息技術開放科研創新平臺科研服務云服務器虛擬主機管理登記表》,然后由管理員進行審批。《信息技術開放科研創新平臺科研服務云服務器虛擬主機管理登記表》如圖2所示。
②審批通過之后,管理員需嚴格根據登記表內容創建虛擬機,以此填寫虛擬機名稱,選擇虛擬機所在組、所屬集群、目標存儲、網絡,指定磁盤大小。
3)為了虛擬主機的方便管理,在虛擬主機命名方面也有相關的規范,如圖3所示:①代表組名稱(不加組中間橫杠線);②設備使用IP,如有多個IP只寫一個;③設備用途,寫英文名稱;④操作系統類型、版本。
4)在私有云應用于教學之后,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業務,為了各類業務的方便管理,應對這些業務進行統計和信息歸檔,包括物理服務器統計與信息歸檔、Web服務器統計與信息歸檔、數據庫服務統計與信息歸檔、網站統計與信息歸檔、文件傳輸統計與信息歸檔、域名記錄與解析服務統計與信息歸檔。
以Linux服務器技術課程的實驗教學為例,開展教學應用實踐方法如下:
①制作教學用的虛擬主機模板,為虛擬主機開啟SNMP服務,安裝自主研發的數據庫管理與性能分析工具“MySQL Smart Tools”,并安裝一些其他探針;
②為每位學生開設一臺Linux虛擬主機,將賬戶、SSH管理權限提供給學生,學生在使用虛擬主機學習的同時,還可通過“MySQL Smart Tools”查看本機的運行狀態;
③使用運維管理保障系統,通過QS-NSM對所有學生虛擬主機進行監控,同時使用探針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
④做好防火墻等安全配置,僅允許學生在校內訪問SSH,提高安全性;
⑤使用OSSIM分析系統,通過NetFlow,對學生虛擬主機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發現故障、風險等問題及時響應。
云數據中心運維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建設一支以學生為主體的運維管理團隊對云平臺進行日常運行管理和維護,保障業務的高可用性。
在具體的運維實踐中,筆者和運維團隊采用商業和開源監控軟件相結合,如QS-NSM、QS-WSM、ZBBIX、Nagios、Cacti、SmokePing、Observium等,建立運維管理分析平臺,其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1)網絡與服務器監控分析系統:對云數據中心的交換機等網絡設備實施流量和網絡監控,對服務器和云主機實施性能分析,不斷優化,提升業務質量。
2)應用系統與軟件監控分析系統:對云數據中心的網站、數據庫服務、域名解析等服務的狀態進行監控與業務分析,為業務的性能優化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3)云服務器性能測量分析系統:實現對云數據中心網絡設備的實時監控和網絡流量分析,自動發現網絡設備,幫助運維人員準確掌握網絡動態流向。
云數據中心安全 為了保障云數據中心的安全,需要對整個云數據中心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體系,主要的技術安全措施包括:
1)云數據中心中服務器地址都采用私有地址,降低被外來人員攻擊的可能性;
2)通過在云數據中心邊界架設防火墻,并設置防火墻規則,只對指定的服務端口對外開放,保障云數據中心的安全;
3)通過開源軟件OSSIM建設安全分析系統,實現Net Flow分析,及時發現并修復云數據中心存在的漏洞,增強云數據中心的安全性。
5 私有云數據中心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實驗教學實踐 在2013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Linux操作系統課程實驗教學中,充分挖掘云計算的資源與服務,整合現有的Linux資源和服務,為學生創建2套虛擬主機模板、135臺云主機,支撐學生日常實驗研究,使學生不再拘泥于課堂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
實驗教學模式探索 基于云計算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網絡訪問的特點,創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課程群,教師可將實驗課程中的教學文檔、電子教案、課件、實驗指導書等內容以文章的方式,供學生瀏覽與下載,方便學生隨時了解實驗教學的方式與進度,達到學習資源與學習工具的按需使用。如此使實驗教學模式從單純的實驗課程教學擴充為課前知識準備、課堂實驗教學、課后自主實驗的模式,擴展實驗教學的寬度與廣度。
基于云計算的實驗教學資源共享 基于云計算資源獲取途徑廣泛、收集整理方便快捷的優勢,建設資源共享平臺,師生共同努力,不斷充實、動態更新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化應用。同時,挖掘云計算在效率和節約資源方面的潛力,依靠高校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擴展教學資源的覆蓋面。總體上,教學資源已經由傳統的教材擴充到豐富的網絡資源,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種類繁多,可更有效地支持實踐教學活動。
6 存在的問題與下一步計劃
目前基于私有云開展實驗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盡管云數據中心設施比較完善,但能夠熟練使用云平臺進行教學的教師相對較少。
2)云平臺資源利用不夠充分。除了課堂教學、科研項目需求之外,很少有學生申請虛擬主機進行自主實驗研究與學習。
3)私有云數據中心仍存在許多安全問題,且對于發生的故障和問題尚不能夠快速發現和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今后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內部學習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并通過多種方式的教研活動,幫助更多的教師能夠平滑使用云技術平臺開展教學活動。
2)鼓勵學生申請云主機,積極開展課外自主實驗,加強學生對互聯網、云計算、虛擬化的體會,為走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奠定更好的基礎。
3)建設更為全面的云數據中心安全保障系統。建設防火墻和業務映射與機制、云數據中心的安全保障體制,提升業務安全性和可靠性。
4)建設云數據中心性能分析系統。通過建設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s Insight,實現性能管理、容量優化和實時日志分析;建設云數據中心的智能預測分析,利用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來主動避免故障發生和提高解決故障的效率;實現包括操作系統、物理服務器、存儲和網絡連接硬件在內的管理和分析。
7 結語
云計算的出現,不僅解決了當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為實驗教學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提出基于私有云數據中心開展實驗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并系統論述了云數據中心在建設方案、管理模式、制度流程建設和運維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不僅降低了實驗教學成本,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學內涵的深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捷.基于私有云的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6):153-154.
[2]李滿玲.基于私有云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J].牡丹教育學院學報,2013(6):148-149.
1課程建設
目前,英特爾已與國內逾百所大學在課程建設方面形成合作。“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主要面向普通高等學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科學與工程等相關院系,旨在支持高等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促進信息產業先進的技術和理念與高校相應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提升信息技術人才的市場競爭力。2007-2009年,該項目的立項課程共41個。其中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云南大學的四門課程經推薦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10年,共有23門課程申請“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經過由8位高校專家和英特爾資深工程師組成的評審組的嚴格評審,14門課程被評選為2010年“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其中與嵌入式技術相關的課程共8門入選,與多核技術相關的課程有6門。英特爾希望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幫助高校提高課程建設水平,推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2合作研究
目前,英特爾已與逾30家高校開展聯合研究項目,分享重要的研究課題,并與國內高校交流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經驗,每年支持數十個科研立項。合作研究涵蓋了集成電路、多核技術、嵌入式等諸多領域。
在“教育部―英特爾信息技術專項科研基金的合作協議”的框架下,從2007年至今,英特爾已提供超過一百萬美元的資金,對13所高校共26項科研計劃進行資助,涉及的領域包括多核技術、云計算、嵌入式與片上系統等前沿研究方向,有20余位研究員參與到各項科研計劃中去。合作成果已初見成效,有12項研究計劃已經通過驗收結題。就已結題的研究計劃來看,項目團隊發表了百余篇優秀的學術論文,發明了近30項專利;上百名同學參與到項目的開展中,鍛煉了科研能力;項目團隊在各類學術交流活動中作了80余場學術報告,展示了科研成果,擴大了項目影響力。2010年,英特爾在云計算、嵌入式與片上系統領域共支持了6所學校的7項科研計劃。
3教師計劃
英特爾以豐富多彩的學術論壇、專項研討會、師資培訓班等形式,拓寬高校間先進知識的共享渠道,配合高校的師資培養。目前,英特爾師資培訓領域包括多核技術、嵌入式系統、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技術創業等,有力支持了相關課程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此外,英特爾每年還邀請優秀青年教師到公司進行為期數月的學術訪問和交流活動。
3.12010英特爾中國大學峰會
以“教育成就創新”為主題的2010英特爾中國大學峰會于8月19-20日在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成功舉辦。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國內近百所高校的專家學者,英特爾全球及中國的多位高層主管、技術專家及大學合作團隊等193位嘉賓參與本次峰會。作為產業界與高等院校深入對話和經驗交流的權威平臺,本次峰會旨在全面分享英特爾最新的技術成果及解決方案,集中展示英特爾支持中國高等教育的合作項目,并就產學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等主題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討,促進產學研的有機結合。
3.2師資培訓
MeeGo是由英特爾的Moblin項目和諾基亞的Maemo項目相結合推出的一個開源項目,集成了上述兩個著名開發環境的豐富經驗和技術,目前針對上網本、入門級臺式機、手持計算和通信設備、車載信息設備、互聯網電視和多媒體電話等應用環境。為了讓高校教師盡早了解相關知識,英特爾公司聯合北京大學,于2010年11月6-7日舉辦了MeeGo高級研修班,促進高校間、學術界和產業界圍繞MeeGo前沿技術的交流,尋求長期研發及聯合研究項目的機會。共有來自國內20多所大學的40余位教師參與了此次研修班,大家不僅通過學習和上機實驗掌握了相關技術,還通過交流討論,為MeeGo及其在高校教學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非常好的建議和反饋。
3.3上海交大―英特爾透明計算及UEFI技術研討會
為了促進國內高校教師的深入了解、學習,使其掌握透明計算、UEFI及相關新技術的最新進展,使高校教學、科研與當前業界最新技術發展保持同步,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和英特爾公司聯合舉辦的“2010透明計算與UEFI技術研討會”于2010年10月21日―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學成功召開。研討會作為“產、學、研”各界進行技術和業務交流的平臺,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堯學做了題為“透明計算”的主題發言。來自高校以及產業界的技術專家為與會者帶來了12場精彩的專題演講,50余名與會者深入交流了透明計算等平臺創新核心技術。
3.4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
2010年7月1日,在清華大學和英特爾聯合主辦的首屆“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上,國內外百名教育專家、大中學校校長共同分享了國內外先進的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深入探討了國外創新人才培養的先進經驗。與會者從不同角度全面闡述了在中國“如何孕育創新人才所需的環境”以及“如何構建多方協作培養創新人才的模式”兩大命題。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表示,“清華大學與英特爾公司聯合主辦首次國際研討會,邁出了創新人才培養探索性的一步。希望能夠打通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銜接機制,打造系統工程。同時,將創新企業引進教育變革的生態圈,更有利于就業和未來的產業創新”。
4學生支持
英特爾設立了一系列面向高校學生的支持項目,包括學生競賽、英特爾獎學金、校園演講活動、實習及聯合培養項目和大學生技術創業計劃等。
4.1學生競賽
為激發大學生對前沿技術的探索熱情,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促進高校課程體系改革和校際之間的互動交流與經驗分享,英特爾發起并支持多項學生競賽。其中,兩年一屆的“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競賽”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司共同主辦的,基于英特爾技術、面向高等學校大學生的專項競賽。2010年,參賽學校已由2002年的15所增加到76所,參賽隊也由28個增加到166個。競賽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協作精神,以及理論聯系實際、自己動手設計制作的實踐能力,是目前中國最具規模與聲望的學科專項競賽之一。今年,英特爾公司為了更好地支持本屆大賽,不僅提供了相應的軟硬件環境和賽前培訓,還首次通過英特爾軟件網絡提供了持續技術支持,并且邀請業界專家參與最后的獲獎作品展示與交流,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經過四個月的激烈角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代表隊提交的作品“皮影藝術,凌動舞臺”憑借新穎的設計思路,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最高獎項――“英特爾杯”。
獲獎參賽隊高舉“英特爾杯”
4.2英特爾獎學金
英特爾獎學金專用于獎勵在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表現杰出的優秀學生。在中國,英特爾每年向著名大學的優秀學生頒發英特爾科學技術獎學金。迄今為止,已有近400名學生獲得了這一榮譽。英特爾獎學金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不僅僅給獲獎學生提供經濟上的獎勵,更為每一位獲獎學生指派了一位英特爾資深工程師或高級經理,作為指導教師,通過指導教師和學生的不斷交流,為學生的成才分享經驗,指引方向。正如今年英特爾獎學金獲獎學生之一、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張羽同學所說,“很多自己困惑而思考很久的東西,在指導教師那里往往一點就破”。
4.3大學生技術創業計劃
大學生技術創業計劃是英特爾在中國專門設立的創業教育項目,為大學創業課程教師研討會、本地與全球學生間的創業競賽提供支持,鼓勵并培養學生成為未來的技術型企業家。英特爾杯中國大學生技術創業邀請賽是該計劃的主要活動之一,大賽的優勝者將由英特爾資助參加“英特爾-伯克利國際大學生科技創業挑戰賽”。今年,我們開展了英特爾―清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時間夏令營暨創業教育教師研究班活動,而清華大學隊在2010“英特爾―伯克利全球技術創業挑戰賽”總決賽中也進入了前8強。
4.4校園講座
2010年,英特爾校園講座的腳步已留在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廈門大學,吸引了眾多學子。2010年10-11月,與校園招聘同時,英特爾校園講座也在如火如荼地舉行。英特爾公司高級戰略經理陳旭,英特爾公司高級經理、系統架構專家宋青見,英特爾公司高級經理劉云作為主講嘉賓,從MeeGo的架構到開發環境和開發工具,從獨特個性到卓越多彩的用戶體驗,進行了全面展示。同時還分享了消費電子多應用支持框架,以及基于英特爾消費電子CE Media SOC開放平臺的創新與挑戰。
4.5實習及聯合培養項目
該項目以北京和上海的研發中心為基地,為畢業生提供了一流的實習環境,還特別指定英特爾專業人員負責指導實習生的工程實踐和畢業論文,積極配合大學培養實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2007年6月底,“教育部-英特爾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在上海紫竹高科技園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正式揭幕。該實習實訓基地依托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聯合國內重點大學參與共建,協作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截止到目前,共有超過1 000名實習生在英特爾公司接受了實踐鍛煉。
5英特爾多核大學計劃
2010年是英特爾多核大學計劃的第五個年頭。2006年,英特爾與中國教育部簽署了關于多核教育的五年備忘錄,并啟動“英特爾多核大學計劃”。該計劃通過多核技術大學課程項目以及多核技術聯合科研項目等方面的合作,幫助提升中國高校在多核技術領域的教學及科研整體水平,為中國在前沿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服務。經過5年的發展,已有來自中國250余所高校的500余位教師參與了該計劃,并使得6萬多學生學習到最新的多核編程知識,從中受益。為了幫助高校老師了解多核及并行計算領域的最新技術,2010年,多核技術高級師資研討班分別在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圍繞多核編程和云計算技術展開。共有來自50余所高校的近百位教師參與了今年的研修班,大家表示今年的新內容對充實多核課程教學內容及相關科研項目大有裨益。
6英特爾嵌入式系統大學計劃
2009年,在支持26所中國高校開設基于凌動™平臺的嵌入式課程,建立聯合實驗室并進行師資培訓,從而使3900多名學生受益的基礎上,2010年,英特爾又加大了對嵌入式系統大學計劃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又有29所高校加入“英特爾嵌入式系統大學計劃”,英特爾與他們共建聯合實驗室,并向所有加入該計劃的55所高校捐贈了最新的英特爾®凌動™嵌入式系統教學平臺。英特爾嵌入式高級師資研討會于2010年10月13-15日在廈門大學舉辦,英特爾提供了最新的英特爾®凌動™嵌入式系統知識,以幫助高校教師在下學期開設或更新相關課程,與會老師和業界專家們就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在科研領域,嵌入式的聯合科研合作也取得了矚目成績。在“教育部-英特爾信息技術專項科研基金項目”中,基于嵌入式系統的研究成果特別體現了對于生產和生活具有的實際應用價值。如英特爾與清華大學合作的“基于凌動™處理器綠色集群服務器探索”備受關注,與武漢大學合作的“基于凌動™平臺的無線網狀網研究與應用”已經成功應用在鄱陽湖的生態監控系統及金山店鐵礦礦井數字通信系統。
關鍵詞:鋼結構 實踐性課程 教學改革
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早在10多年前就已頒布[1],《綱要》明確提出了大力培養鋼結構技術人才的要求,但鋼結構領域中專門技術人才缺乏的現象至今沒有太大的改變,人才問題仍然是我國鋼結構發展的一個“瓶頸”。為此,許多高校對土木工程類專業鋼結構方向理論性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有些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研究工作[2~5],文獻[6]對機械類鋼結構專業方向課程體系改革進行了研究,建立了鋼結構方向課程體系的足球隊模型,由于受篇幅限制,該文對實踐性教學環節方面的改革只作了簡單介紹,未展開討論。本文在文獻[6]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簡稱為機自)專業鋼結構方向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開展研究,探討改革的思路,對其它專業方向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實踐性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實踐性課程結構方面,我院鋼結構方向設立在機自專業整體平臺上,現行教學計劃中除大平臺課程外,鋼結構方向理論教學課程僅開設5門:結構力學、彈性力學與有限元法、起重機械、鋼結構原理、鋼結構設計,相應的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只安排了三門課程:兩門課程設計(包括彈性力學與有限元法課程設計、鋼結構設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6]。在實踐性課程教學內容方面如下:(1)彈性力學與有限元法課程設計: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充實和提高理論知識,并較系統地掌握復雜結構的強度、剛度分析方法;(2)鋼結構設計課程設計:完成簡單鋼結構物(平面鋼閘門或普通鋼屋架)的設計計算,繪制相應圖紙;(3)畢業設計:進行金屬結構設計或相應水工、電力機械設計。實踐性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目前仍然沿用傳統的指導方法和教學,即教師布置課題任務,學生分別查閱相關資料,開展設計工作,過程中教師指導為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上交設計內容。考核方法方面,主要根據設計結果給出成績。
從以上實踐性課程教學計劃的安排可以看出:目前我院鋼結構方向實踐性課程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反映在:實踐性環節薄弱,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欠缺,教學內容重理論輕應用,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難以達到培養學生工程觀念和創新能力的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考核方法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其結果是學生缺乏鋼結構工程觀念,創新能力不強,畢業后不能較快適應鋼結構行業要求。為了培養鋼結構領域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必須對鋼結構方向實踐性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2、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的幾個方面
2.1 改革的總體思路
實踐性課程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教學環節,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它甚至比理論課程更為重要。鋼結構工程技術包括設計計算技術、制造安裝技術和防護技術等,鋼結構方向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應符合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在鋼結構方向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結合鋼結構工程相關技術,對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考核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改革。第一:強化實踐課程,確保模塊化課程體系中實踐性教學課程不斷線;第二:調整實踐性教學內容,加強能力培養;第三: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第四:完善考核方法,鼓勵創新思維。
2.2 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1)課程結構方面:文獻[6]提出理論教學需增設三門課程:結構振動、焊接技術、鋼結構制造與安裝。按鋼結構領域專門技術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實踐性課程也必須強化,建議增設“焊接操作”和“生產實習”兩門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工程觀念,同時為學習鋼結構設計、鋼結構制造與安裝這兩門專業課程打下基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集中實踐性教學進程調整如下:1)將彈性力學與有限元法課程設計更名為有限元技術應用(1學分,第五學期); 2)在專業方向課程體系中增設焊接技術課程的基礎上,增設焊接操作(1學分,第六學期);3)增設生產實習(1學分,第七學期);4)將鋼結構設計課程設計更名為鋼結構設計技術應用(1學分,第七學期);5)畢業設計(論文)(12學分,第八學期)。通過以上調整,從而保證鋼結構方向模塊化課程體系中各個學期都有實踐性課程,并形成鋼結構方向完整的模塊化實踐性課程體系。
(2)教學內容方面:改變傳統的重理論輕應用,調整實踐性教學內容,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1)有限元技術應用:作為彈性力學與有限元法的課程設計內容,通過對有限元軟件的實際運用,對典型鋼結構進行強度、剛度、穩定性進行分析,從而掌握有限元技術的分析方法,培養學生進行工程結構數值分析的初步技能;2)焊接操作:作為焊接技術的實訓內容,結合鋼結構方向培養目標,通過實際焊接操作,制作簡單鋼結構模型(如剛架、網架等),培養學生應用焊接技術的基本能力;3)生產實習:主要參觀鋼結構生產制造單位、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現場,使學生了解鋼結構生產制造、施工安裝過程和防護技術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工程觀念;4)鋼結構設計技術應用:作為鋼結構設計的課程設計內容,通過應用鋼結構設計軟件,培養學生從事鋼結構設計的基本技能;5)畢業設計:通過獨立地分析、解決鋼結構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鋼結構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2.3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實踐性課程也可以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1)示范教學法。如前所述,在傳統的實踐性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并不十分明顯。例如在兩門課程設計的教學中,學生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才會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但在課題任務下達后的一段時間內,往往由于不清楚整個設計過程,從而無從下手。焊接操作這門實踐性課程主要在現場進行教學,教學方式以指導老師做示范操作,學生觀察并學習模仿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可稱為“示范教學法”。實踐表明示范教學法受到廣大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效果很好。在新的模塊化實踐性課程體系基礎上,受焊接操作課程教學的啟發,可將示范教學法引入到兩門課程設計(有限元技術應用、鋼結構設計技術應用)的教學中。例如:在有限元技術應用的教學過程中,第一個單元可以安排在機房進行,由指導教師介紹有限元商用軟件進行分析計算的整個過程。以ANSYS軟件為例,可針對幾種基本結構:桁架、剛架、四邊簡支板等,演示前處理、求解、后處理三個基本過程。重點介紹幾何模型的建立、單元類型(桿、梁、板和殼)的選用和單元相關參數的確定、網格劃分方法、如何加載(集中載荷和分布載荷)、求解過程中算法的選用、計算結果的獲取(應力或位移云圖顯示、具體結點或單元的數據結果等)。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表明:這種方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實踐性課程的教學質量明顯得到了提高,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2)引導教學法。人們的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在鋼結構方向理論課程(如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鋼結構原理等)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是從自然現象和工程實際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種教學方法稱為“引導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問題的提出猶如在學生平靜的“腦海”中投入一粒石子,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學生處于思維的最佳狀態,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將引導教學法運用于鋼結構方向各門實踐性課程的教學中。指導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提出相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對于生產實習這一實踐性教學環節,引導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后繼理論和實踐課程打下良好基礎。在生產制造單位和在建、已建工程現場,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鋼結構的結構形式,如城市中體育場館中屋頂的網架結構和屋面的網殼結構、各類橋梁結構的結構形式(桁架式、懸索式、斜拉式等)、水工鋼閘門的板梁結構、起重機械和工業廠房的剛架結構等,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問題,例如:為什么采用這類結構形式,有何特點,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其次針對具體鋼結構讓學生觀察構件截面的形狀,聯系結構力學和鋼結構原理知識提出相關問題,例如:構件主要承受哪種內力,引導學生思考所采用的截面和其放置方位是否符合力學基本原理,能否對其設計進行改進,如何改進等;然后讓學生觀察連接件和構件的連接方式,針對節點板、球鉸等具體連接件提出鋼結構連接的相關問題,例如:為什么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鉚接),能否用其它連接方式,從而達到鞏固鋼結構原理知識的目的。教學實踐表明:生產實習中采用引導教學法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工程觀念和創新意識。在有限元技術應用的實踐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建立模型時如何對實際工程鋼結構中構件、連接件、約束進行簡化,怎樣選擇單元類型(如工業廠房的梁、柱單元類型,各類閘門的面板、主梁、次梁、隔板的單元類型,載荷如何確定,數值計算結果的分析與處理等。從而使學生全面的掌握好有限元分析軟件的應用,達到培養學生進行工程結構數值分析的能力。引導教學法也適用于鋼結構設計技術應用和畢業設計這兩門實踐性課程,這里不再詳述。
(3)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對于生產實習,參觀鋼結構生產制造單位、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現場時,由于時間和條件所限,能見到的鋼結構類型畢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在實習前后或實習期間安排適當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對于鋼結構形式、構件和連接件的掌握,可結合實際工程,用大題的動畫、工程圖片和視頻作介紹;對于鋼結構的制造與安裝,可以先在生產制造單位與建設單位拍攝錄像,然后用視頻對鋼結構的加工制作過程、焊接工藝、安裝施工流程等進行教學。這種形象化教學方式,不僅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多媒體教學也可以應用到焊接操作這一實踐性課程。焊接操作在現場進行教學,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指導教師有時窮于應付,因此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現場播放焊接操作的圖片或視頻,使學生掌握焊接方式、工藝和操作規程,在較短時間掌握焊接操作實用技術。網絡資源也可用于實踐性課程的教學環節中。在建立實踐性課程教學網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利用教學網進行自學,指導教師可以在網上進行輔導與答疑;另外,指導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適當布置一些與課程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利用網絡收集資料并消化吸收。對于21世紀的大學生,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他們的激發學習熱情。
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改革實踐性課程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學生學習情況,鼓勵創新思維。課程設計傳統的考核方法主要是根據設計或計算結果進行評分,而畢業設計(論文)的考核方法由三部分組成,包括指導教師評分、評閱教師評分和答辯成績等。可將畢業設計(論文)的考核方法引入到各門實踐性課程的考核中來,在課程開始時指導教師即下發任務書,明確課程學習的目標和任務。課程結束時,由3至5位教師成立課程學習考核小組,對學生課程學習的各方面綜合進行考核,包括工作態度、基本知識和操作(或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任務完成情況、創新思維的體現、報告或論文的質量等。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工作態度、操作或應用能力和最終任務的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分;報告或論文評閱教師則根據任務完成的質量、學習報告或論文的規范性和創新情況進行評分;考核小組根據學生在答辯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知識點掌握情況、表達能力等集體決定答辯成績;最后考核小組根據課程的類型和性質,將以上3個成績按一定比例加權平均得到課程學習的總成績。表1給出了有限元技術應用考核時內容和各項所占的建議比例。
鋼結構設計技術應用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考核可參照表1,焊接操作和生產實習這兩門課程的考核可由考核小組對各項比例進行適當調整。
3、保障機制
鋼結構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是該專業方向教學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某種意義上它決定了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而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開展和進行取決于保障機制是否完善。
(1)領導大力支持。鋼結構方向的實踐性課程和理論課程共同組成了該方向的教學體系,兩個方面都進行教學改革才能滿足21世紀鋼結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各級領導應充分認識到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是進行教學改革的根本保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如果得不到領導的支持,任何教學改革都必將以失敗而告終。
(2)教師積極投入。指導教師是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實施者,應充分認識到實踐性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投身到改革中來。實踐性課程全方位教學改革實施,需要指導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教學過程中,可能還會觸及到部分教師的一些利益,指導教師不能過于計較得失,為了改革的順利開展和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實現,其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3)經費確保到位。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改革需要一定的經費作保證,首先,實踐性課程的教學需要一定的設備,如有限元技術應用和鋼結構設計技術應用這兩門課程設計,由于計算量大,所用軟件需在高性能計算機上運行,因此需要一次性投入用來購置計算機。另外,生產實習或參觀實踐基地、材料及其加工、聘請專家講學等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指導教師必須做好預算,確保教學時經費到位。
(4)實踐基地建設。實踐基地是實踐性課程教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條件,必須將其放在戰略高度上予以重視。實踐基地需要長期建設,可結合鋼結構專業方向特點,充分利用產學研合作關系、校友資源等,與鋼結構生產制造單位、建設單位或工程管理單位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建實踐基地。學校或學院可聘請實踐基地有豐富工程實際經驗的鋼結構專家擔任兼職教授,在生產實習的教學過程中,可請他們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另外,在其它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中,也可以將他們請到學校來講學。這樣不僅能深化雙方的合作關系,又能提高實踐性課程的教學質量。
4、結語
鋼結構方向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改革是該方向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探討了鋼結構方向實踐性系列課程的教學改革,對實踐性課程教學環節相關的幾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和建議。改革措施的實施將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為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建設部、國家冶金工業局建筑用鋼技術協調組鋼結構專家小組.建筑鋼結構產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J].新型建筑材料,2001,1(2):47~49.
[2]李方慧,田春竹.鋼結構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35-137.
[3]李昆.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鋼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6:22-123.
[4]賈玉琢,李曰兵,龔靖.鋼結構課程設計改革探索與實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7,27(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