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yī)學基礎的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問題意識;中學數學;初中生;芻議
培養(yǎng)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有了問題意識,就會不斷地發(fā)現問題,進而有解決此問題的欲望,就會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探究能力,初中生具有了問題意識,就會去搜集各種資料,開發(fā)大腦,互相詢問,做出各種推測和實踐,從而探究問題的最終解釋,最終得出合理結論和規(guī)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初中生具有了問題意識,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會做出各種假設,會時時觀察、時時思考,這樣才會具有批判精神和求異思維,進而不斷地質疑、分析,積極思維,提出新問題,積極思維、探究,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那么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效果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見解。
一、激發(fā)中學生的求知欲,使中學生想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初中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自覺努力地去探求,去發(fā)現。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數學教學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條條框框的束縛,引入初中生感興趣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特別是聯系一些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熱點問題,以及發(fā)生在初中生周圍和身邊的問題,使每堂課都有新異的信息,并通過圖畫、錄像、多媒體等多種數學教學手段來讓初中生掌握,避免內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碑斍俺踔猩鸁o疑可問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發(fā)現問題,總覺得沒有問題可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初中生發(fā)現問題,提出想問的問題。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使中學生敢問
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許多初中生還是習慣于讓教師提出一個個問題,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師提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yǎng)素養(yǎng)重視不夠,一怕影響自己的權威,二怕打亂教學程序,初中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課堂上便只剩下教師的聲音了。久而久之,初中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也就拉大了。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首先要破除這種“習慣”和“成效”,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勵初中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初中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初中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特別要鼓勵初中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中“少一些不準,多一些允許”,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為數學問題素養(yǎng)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三、營造良好的激勵平臺,讓學生樂于提出問題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一直被束縛在“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下,乏味而又單調的學習,使他們逐漸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初中生提出問題,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初中生的依賴心理,使他們由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探索者,能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初中生提問的重要性,原因就是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認為上課不講話、不“搗亂”的學生就是好學生。這樣一來,為了爭做好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沉默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數學教師已經逐漸認識到培養(yǎng)初中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正在努力通過一些途徑來調動他們提問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激勵平臺,例如把學生的提問納入平時成績中,獎勵積極提問的學生等。
四、為鼓勵學生發(fā)問,適時對“樂問”作出評價
初中生由于基礎不同,性格存在個別差異。更重要的是初中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發(fā)育到青春期的問題,不再像小學生那樣樂于提問,喜歡對新事物不斷地追問。如,對于那些很少回答問題的學生,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由于數學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沒信心。筆者對這樣的學生的提問,會說:“太好了,你有與眾不同的思考方法,你太聰明了?!睂τ谄綍r很猶豫的學生,當他們能提出有新意的問題,學生有反對的,但依然能提出的,筆者會要用賞識的眼光鼓勵,及時給予評價。對于優(yōu)秀生的發(fā)問,筆者會順著他們的思路加以更深層次的引導,并提示他們方法自己探究模式解題思路。這樣的評價能給不同學生以成就感,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出了問題意識。
五、營造寬松、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
初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不受拘束地進行學習。而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卻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學生在課堂上只能倍感壓抑,從而嚴重地影響學生能力的發(fā)揮。今天,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必須改變 “一言堂”的課堂狀態(tài),以一種愉悅的氛圍充分調動初中生提問的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大膽質疑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飛.龍培養(yǎng)中學生數學問題素養(yǎng)初探[J].新課程,2010(7).
關鍵詞:化學 醫(yī)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46-02
化學與醫(yī)學的密切關系早已被人們所認識,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現代化學和現代醫(yī)學的關系更加緊密。美國化學家BreslowR就曾指出:“考慮到化學在了解生命中的重要性和藥物化學對健康的重要性,在醫(yī)務人員的正規(guī)教育中包括不少化學課程一事就不足為奇了?!裉斓尼t(yī)生需要為化學在人類健康中起著更大作用的明天作好準備?!币虼?,在高等醫(yī)學的教育中,不論我國或國外,化學歷來都作為重要的基礎課。
醫(yī)用基礎化學是高等醫(yī)藥類院校一年級的第一門化學課,其內容根據醫(yī)學專業(yè)的特點而選定,主要包括:各種水溶液的性質、相關理論及其應用;化學反應的規(guī)律性及其應用;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以及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等現代的一些分析方法簡介。根據醫(yī)學專業(yè)本科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注重“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在相關領域打下較廣泛和深入的基礎。
教學實踐活動,從古至今都在人們的研究中、實踐中、總結中、改進中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各種教學理論也隨著時代主題變化發(fā)展而變化發(fā)展。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后現代主義教學理論等都對教學實踐活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經過多年醫(yī)用基礎化學的教學實踐和不停的思考和探索,如何把各種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以下做了幾點總結和探討,希望對教師教學的提升有促進作用,也希望能與其他從事類似教學工作的教師共同探討和交流。
1 教學的整體性和條理性
經常會有這樣一部分同學,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和專研精神。他們常常對書本中的某些細節(jié)或某個知識點花過多的時間,專研得很深。當所學內容越來越多,知識點也越來越多,他們往往不能理清頭緒而開始犯難。《醫(yī)用基礎化學》是一門知識體系非常嚴密,邏輯性很強的課程。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抓住一條主線,在學生的頭腦中繪出一個清晰的輪廓,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這一輪廓學習、理解、豐富教學內容。這就好比畫一棵大樹,首先應把樹的主干畫出來;其次再把樹的更細小的枝干畫下來;最后填充更多更復雜的綠葉。這就要求教師自身要非常注重教學的整體性和條理性,抓住一條主線,然后有條理地把各種教學內容組織起來。
化學類課程邏輯性強,每一部分之間的聯系緊密,從每一本書目錄中的每一章節(jié)的標題,整本書的教學內容就能展示一個清晰的輪廓,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反復琢磨教學內容有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如何用簡單的幾句話把這些聯系總結出來。只有教師自己胸有成竹,才能給學生畫出一幅好的圖畫。才能讓學生逐漸的理清書本知識的脈絡,快速地掌握重點環(huán)節(jié),在逐步拓展內容中,發(fā)現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更有針對性地學習,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此外,還能夠使學生開始學會自己畫主干,進而畫枝干,最后是綠葉。這對于學生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無論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學的條理性及整體性都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
2 教學的啟發(fā)性
一個受歡迎的教師首先應該注重教學的啟發(fā)性。他們在教學中不僅能夠把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能夠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啟發(fā)誘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想象力,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不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敢于思考,勇于開拓,這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學的啟發(fā)性可以有多種形式,因為它本身就需要不拘一格。比方說,在提出一個問題時,要求學生從多方面去尋找答案,哪怕答案顯而易見,也要求盡可能從不同的角度甚至被認為是不可能的角度去思考。人的思維總有一個定勢,但可以嘗試打破這一定勢,看看結果會如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當學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的時候,教師卻用巧妙的辦法,讓他們的頭腦擺脫思考。事實上,這樣做會使學生的頭腦日益遲鈍起來”。因此在教學中也可以打破一些定勢,少灌輸多提問,留給學生更多更廣闊的空間去盡情發(fā)揮。
少灌輸多提問是啟發(fā)學生的一條好的途徑。但是,提出怎樣的問題這本身對教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要求教師不僅對教學內容滾瓜爛熟,還要有豐富的課外知識和見識,因此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提升,才能使自己越來越有吸引力,越來越受學生的歡迎?!夺t(yī)用基礎化學》結合了化學和醫(yī)學的知識,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當更貼近醫(yī)學方面的應用,把教材與生活聯系起來,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盡早接觸、了解和關心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 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的趣味性就是通過各種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到新鮮,有趣,產生一種學習的欲望,從而能對教學過程積極響應。任何學科,學生對教學的趣味性都有較高的要求。乏味的課堂常常看到昏昏欲睡的學生,而趣味性高的課堂,學生不僅在高度的興奮中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從而能夠緊密與教師相配合,同時也進一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此時你能看到神采飛揚的教師。教與學在這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更加協調,教的更好,學的也更投入,這樣的教學通常收效也特別大。
然而,要真正做到教學的趣味性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代教學的各種工具,如:多媒體計算機和基于Internet的網絡通信技術等極大的幫助了教師。教師可以利用書本、音像資料、CAI與多媒體課件及Internet等各種工具更加形象,更加直觀,甚至是更為有趣地講解某一部分內容。但是最最需要的還是教師自身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開闊的眼界,良好的表達能力,甚至心態(tài),說到底也就是教師自身的素質。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才能使教師的人格魅力得到更完美的體現。
《醫(yī)用基礎化學》作為一門化學學科,其本身的內容要比一些文科類學科稍微沉悶,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組織,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下更多的功夫,另外,教師也可適當弱化自己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利用書本、音像資料、CAI與多媒體課件及Internet等各種工具和學習資源,獲取多方面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可以相互合作,還可以和教師共同完成某一項任務。學生由此處于主動思考,探索的地位,這樣也會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到新鮮,有趣,產生一種學習的欲望。
4 教學的實踐性
學生們完成學業(yè),走入社會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才能把學校里學的的東西應用于工作生產當中。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在學校時學習成績很好,各科考分也很高,在學校是優(yōu)秀生,三好生,然而一旦走上社會需要運用所學于實踐當中之時,他們卻一籌莫展,用當下時髦的話來說就是“高分低能”。如何改善這一狀況,學校在教學中把好這一關非常的關鍵。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夠密切聯系實際,或者通過制作一些形象實用的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更形象的解讀理論知識,或者通過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過程,并分析實驗結果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更直接的組織學生到工廠,醫(yī)院等實地參觀學習。
針對醫(yī)用基礎化學這一學科的特點,加強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多去醫(yī)院參觀實習就是兩條較為有效的途徑,教師和學校扮演著指導者和組織者的重要角色,要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條件。只有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今天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任何一種理論都可用于指導實踐,而在實踐中也可逐步探索理論,這樣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才是社會上最需要的人才,才能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人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和第一推動者”。教師肩上的擔子是如此的沉重卻又如此的有價值。成為一個成功的教師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位教師在學習、實踐、積累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一定會有收獲。
參考文獻
一、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
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注重的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的是求同思維和習慣思維。這往往會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造成思維途徑狹窄、呆板、易誤入死記硬背的歧途,使學生懶于動腦。而創(chuàng)造思維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高度發(fā)展與和諧的產物。敢于提問,先求同后求異,往往易得到最佳的思維效果。但學生發(fā)現了問題,卻不愿提出來的現象很普遍。學生有問題不向老師主動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品質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學譏笑,怕老師說笨。歸根到底就是缺乏提問的勇氣和信心。
學生提問的信心,來自教師的肯定和鼓勵。要讓學生多問,首先就要增強學生的提問信心。教師一定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學生所關心的問題的意義,應該承認學生的需要和價值觀,尊重學生的意見和選擇。教師要放下“教師的權威”,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和諧的學習氛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不斷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就是向常識挑戰(zhàn),要勇于發(fā)問、敢于質疑,它是刺激人腦積極向上的有效方法。如學習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學生對課本中這個定理的證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學生講解,而是由學生在全班上提出問題,針對關鍵給予點撥,讓全班學生再思再議,發(fā)揮集體智慧,合作分析解決問題。甲學生提出:“這一定理的證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陌生,是怎樣想出來的?”乙學生提出:“對這個定理的證明,可以用別的方法來證明,課本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來證明?”我首先針對甲學生提出的問題,啟發(fā)學生討論解決并回憶全等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了課本中為什么要“延長DE至F使EF=DE,連結CF”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對課本的證明思路和方法理解暢通。乙學生提出可用別的證明方法的帶動下,全班學生積極合作探索,通過添加不同的輔助線,運用平行線、三角形相似、平行四邊形等知識得出這一定理的多種證明方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體驗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只要善于觀察,用心思考,不難發(fā)現有價值的問題。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和自己的看法,展開討論,為學生提供發(fā)表不同的學習感受和見解的機會,使他們在“一事多論、一知多用、一題多解”的學習活動中放射智慧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具有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
創(chuàng)造思維都是在提出問題中表現出來的,因此營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便成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的問題能否提出來,關鍵在于教師是如何引導同時還取決于教師是否給學生提問的機會。教學的成功不是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總量有多少,而是學生有所得、有所收獲的多少。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多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使其真正參入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益。
在平日的數學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巧設疑問,以趣激疑,以問設疑,以疑導思。充分利用學生感受后的興奮狀態(tài),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層層深入的思考,挖掘學生大腦潛在的能量,使學生能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便于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學生能否提出問題,能否提出好問題,關鍵是創(chuàng)設學生提問的情景。教育家波利亞說過“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fā)現事物的機會,并給予恰當的幫助,讓學生在情景中親自去發(fā)現盡可能多的東西?!奔唇處熞獎?chuàng)設適當的情景,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三、發(fā)揮求知欲,鼓勵學生自己解決疑問
初中生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有利條件。充分發(fā)揮好奇心,并加以正確引導,便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如學習三角形中位線的應用課本有這樣一個例題:證明順次連結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學生提出順次連結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嗎?課前我讓學生自制教具。
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自制學具進行驗證,真正體驗到順次連結四邊形各邊中點所組成的四邊形的形狀與已知四邊形的對角線有關而與原四邊形的形狀無關真正理解了這個問題的精要所在,使他們達到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試驗解決問題,既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也可以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鼓勵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運用聯想思維,在質疑中學會分析、對比、歸納、總結
關鍵詞:課程標準 初中數學 問題探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币虼?,我們要充分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從實際出發(f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筆者認為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教師應發(fā)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例如在學習“方位角”時,我讓學生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感知、體驗各種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先把全班同學分成紅、藍兩隊,分別坐于教室兩邊,在教室中間畫上十字形(交叉點為原點),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標出方向。然后由紅、藍兩隊分別派代表向對方提問并指定對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與所提問題相對應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紅方要求藍方的張三表示出“北偏東450、距離原點100厘米”的位置,則張三就應站到表示該點的位置上。如此輪流提問,大家一齊評判,累計得分,決定雙方的勝負。
二、教師應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與探索
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做出來的,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例如“絕對值”一節(jié)的教學,我按四人一組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難得出:(1)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2)零的絕對值是零(3)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在此基礎上,我繼續(xù)提問:(1)絕對值等于本身的數有哪些?(2)任何一個數的絕對值都是正數嗎?(3)若a>0,則a =________;若a=0,則a=________;若a
三、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guī)律記熟,然后反反復復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我提前兩天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一些圖片、實物等。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圖片、實物和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立體模型,然后再按每兩人一組把這些實物或模型進行歸類并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最后選派一些代表作總結發(fā)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庇捎诟鞣N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才能。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試一試”、“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1)重視實驗基本操作。重視基本操作是提高實驗能力的基礎?;瘜W實驗的基本操作包括常見的化學儀器的使用及藥品的用途、性能和作用,如試劑的取用、物質的加熱、溶液的配制、液體的過濾與溶液的蒸發(fā)、儀器的連接、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儀器的洗滌等。熟練掌握這些基本操作是學生安全進行化學實驗和獲得準確實驗結果的保證。每當接觸一種新的儀器時,除了讓學生知道該儀器的名稱、特征、規(guī)格、使用范圍、設備性能 、正確的操作方法以外,還應該讓學生懂得不按規(guī)范操作可能引起的實驗誤差及可能帶來的危害。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讓學生人人動手、反復練習,并達到相當熟練的程度。對定性實驗要做到會用、會放、會接、會裝、簡單直觀;對定量實驗要會取、會讀、會控制 、會計劃、安全可行。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良好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是提高化學實驗能力的前提。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與開端 ,學習化學知識離不開化學實驗,而做化學實驗時離不開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通過觀察分析,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激發(fā)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且有的學生能從實踐中發(fā)現一些重大奧秘,這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教育學生掌握觀察的一般程序,即先局部后整體,既要觀察明顯的現象,更要抓住那些細微、瞬息萬變的現象,同時還不要忽略用手觸摸、鼻嗅、耳聽等感覺器官的作用。
(3)自己動手設計實驗、記錄實驗并分析處理數據。自己動手實驗、記錄實驗并分析處理數據是提高實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實驗之前,首先要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包括實驗目的、選用實驗儀器、藥品(規(guī)格和數量)、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和注意事項。還要教育學生在實驗時要注意運用多種感官把實驗中收集到的各種感性材料,如氣泡、氣味、顏色、聲音、反應狀態(tài)等現象毫無遺漏地記錄下來,要做到準確的觀察,認真的記錄。實驗結束后要讓學生把實驗所得的現象或數據進行概括、分析、歸納、綜合判斷、去偽存真,要注意讓學生揭示有關物質的變化與物質之間的內存聯系的規(guī)律,并讓學生用化學語言表達出實驗結論。
(4)開展好家庭化學小實驗。家庭化學小實驗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提高化學能力的良好途徑。家庭化學小實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樣既鞏固和運用課堂所學知識 ,又能提高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讓學生利用家庭的廢藥瓶、管、杯、罐等操作簡易實驗裝置,練習藥品的取用等,做一些趣味性的生活中常見的小實驗,讓學生能夠把理論應用于實際生活,體會到學好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并感受到化學實驗成功的喜悅,還能從此播下終生從事化學研究的“火種”。
關鍵詞: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建議;計劃
復習課作為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數學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復習教學,不僅關系著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關系著學生今后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由此可見,如何有效地組織復習課教學,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則成為每個數學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此,筆者針對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提出建議。
一、精心編制復習計劃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數學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基礎學科之一,不僅知識量大,而且內容較為復雜,相關知識和技能貫穿于初中三年的教學中,對于初中生來講學習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狀況,教師需要基于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編制,結合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生活,使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化。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方面的反饋信息,編制涵蓋主要知識點的數學測試題,要求學生按時獨立完成,再根據測試成績和反饋的信息,對學生沒能良好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和復習,并編制合理可行的復習計劃,篩選復習例題和練習題[1]。需要注意的是,復習計劃不僅要有教師的通盤考慮,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自主選擇,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二、加強基礎知識
知識重現不僅需要重現基礎知識,還需要鞏固基本訓練,并且根據反饋信息進行矯正。知識重現的教學目標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進一步構建數學知識結構,將數學知識內化成為學生的認知,并根據學生的個體特色,幫助學生構建符合自身特點的認知體系,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一狀況,教師需要重視知識重現的作用,將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歸類,明確知識重點、學生掌握較差的知識點等知識重現的關鍵點,結合學生實際合理確定知識重現的內容、方式及具體措施。
三、優(yōu)化復習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數學復習中,其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總結基礎知識、歸納題目、講解知識的橫縱聯系以及解題技巧等幾個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跟著教師的思維步伐進行記錄、消化。在浪費大量復習時間的同時,還直接打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2]。
由此就需要教師在復習課教學中,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積極的優(yōu)化復習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可以采用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知識重點,然后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再對其進行補充與梳理。其次,教師結合著數學教材及相關知識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積極的培養(yǎng)。最后,在開展數學復習課教學的過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由此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夠結合教材進行應用擴展、整合創(chuàng)新。在擴展學生知識層面的同時,還應對學生的做題思維進行培養(yǎng),使其感受到學習樂趣,還能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復習方法。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其次,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復習中,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在復習的過程中充分地做到“靈活運用”,以此來達到數學復習的目的。
復習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從幾個方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若干建議,希望最終通過復習課教學模式的改進,實現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和能力的提升。總的來說,在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中,要想從根本上達到復習效果,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就需要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引導,使學生在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還能積極的探索及創(chuàng)新。與此同時,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除了結合學生的特點外,還需要結合數學的實際教材,有層次地進行復習,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 specific progress; teaching activities
新課標的實施,課程改革的推進為數學課堂注入了勃勃生機。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目前,我們的教學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無效的。因此,如何在把握新課標理念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課改熱點問題之一
有效課堂教學全國蓬勃展開。我以為,所謂“有效課堂教學”,不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也不可以憑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多少來衡量教學是否“有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課堂教學”。 那么在具體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呢? 下面談談自己的點滴看法。
一、建立新穎融洽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學效果,首要的任務是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tài)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梢?,建立一個新穎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學生能否對數學產生興趣并且能自覺去鉆研,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需堅持從誘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使之能長久下去。那么怎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情境。
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fā)現數學奧秘。
2、利用好奇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種手段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自信心。
當學生取得成功時,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三、 認真鉆研教材,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應有利于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教,促進學生學得快、學得扎實。有效備課重要的根據學生個體,教師的鉆研、思考,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及手段。我們數學教師不一定按教材順序講課,而應尋找學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順序。有時五節(jié)課完成的內容三節(jié)課就能解決,學生就可擁有更多的時間循環(huán)體會、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四、利用多煤體技術進行教學
人們感知事物是通過感官進行的,多媒體技術能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實現友好的人機對話,因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某些現象的發(fā)生或再現某些事物時,可以超越時空,重視事物的再生或發(fā)生過程,由于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認知過程接近自然。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chuàng)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
五、實施有效提問,提高教學效率
一節(jié)課是由若干個問題貫穿起來的,學生掌握如何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問的質量有直接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才能使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喚醒學生知覺,激發(fā)探究興趣,明確探究目標,確定思維方式,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多設計一些讓學生組織表述型的問題,少讓學生直接用“是”或“不是”來答題。
六、變式訓練,提高效率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操作活動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記憶形成基本技能的過程,但低層次的活動并不能形成數學能力,通過變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提煉和組織,把底層次的知識變?yōu)楦邔哟蔚某WR,再把數學放到現實中使用,這時數學活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我們應該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梯度清晰的適度的“變式”,幫助學生形成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不同組成部分和完善知識結構。教師應用有效教學策略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一個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讓我們在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積累和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職業(yè)高中;電子技術基礎;設疑
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乃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起因;疑,乃學生長期保持高昂學習斗志的催化劑;疑,乃學生深入思索、獲得新知識的最直接的因素。面對職業(yè)高中生源差、學生學習習慣差、知識基礎薄弱、對復雜抽象的電子技術基礎的學習存在厭學情緒、教學效果并不樂觀的教學現狀,在《電子技術基礎》課教學中適當采用以疑促思、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F將體會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自設疑開始,在疑問中讓學生獲得知識
課堂教學自疑問開始。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逼鋵嵰惶煤谜n的關鍵也是一堂課的開始。開始上課時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設疑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案例:電子技術基礎中有一節(jié)課講分壓式偏置電路,開始上課時,教師拿出上一節(jié)課講的固定偏置放大電路示教板,問學生如何測量該放大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學生回答應該測量三極管的Vce電壓。教師說我們大家來做一個實驗,用電吹風給三極管進行加熱,模擬環(huán)境溫度變高,用萬用表測量靜態(tài)工作點是否有變化?學生操作觀察后回答說有變化。教師問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變化?學生回答說Vce電壓降低,由于溫度升高,引起Iceo和B升高,Ic升高,而Vce=Vcc—IcRc,所以Vce電壓下降,固定偏置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不穩(wěn)定。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討論提問時,學生問有沒有一種電路能克服該電路的缺點時,教師說問得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能克服固定偏置電路缺點的電路——分壓式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偏置電路,那它是怎樣來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的呢?這樣以實驗引入,從疑問入手,通過問題的推進和學生的思考回答設下疑問、留下懸念,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好奇,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學生對問題的探索。
二、設疑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和思索
教材中不少內容較枯燥乏味、艱澀難懂,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以學生為本位、教師為主導,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有目的地運用導語、實驗演示等手段,設置教學情境,以疑問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最后由教者進行畫龍點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問題進行精心設置,引發(fā)學生質疑討論,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在交流中相互啟迪、感悟,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思想得到升華和發(fā)展。
案例:針對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工作原理分析的內容抽象空洞,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展開一次實用價值電路“無線卡拉OK話筒”設計的大討論。教師首先提出無線話筒設計要求:能發(fā)射信號,能放大信號。然后分小組展開討論并組織交流。這時,學生們七嘴八舌,有的翻書,有的查閱資料,有的相互討論,最后由組長匯總小結,教師在學生中巡視,參與組內討論。經過一段時間討論后,形成了兩種不同電路設計組成:
聲音信號——電信號——變頻——放大器——發(fā)射。
聲音信號——電信號——放大——變頻——發(fā)射。
首先,教師肯定了各組的設計和說明,并創(chuàng)設了以下提問,展開師生互動:
教師問用什么元器件能將聲音信號轉變成電信號?學生答需要話筒。教師問電信號比較微弱,怎么辦?學生說用放大電路進行放大。教師問大家都知道,人講話聲音信號頻率比較低,變成電信號頻率也比較低,這種信號能不能實現空中傳播?學生答不能,那是因為低頻電信號在空氣中傳播的阻力較大,不能實現長距離無線傳播。教師問那要實現無線話筒功能怎么辦?學生答將低頻信號變成高頻信號。教師問怎樣才能將低頻信號變成高頻信號?學生說我們剛學了電容三點式振蕩器,利用該電路可以將低頻信號轉變成高頻信號然后發(fā)射出去。教師接著引導同學們學習課本上的無線卡拉OK話筒電原理,著重討論電路的工作原理、各種電路的作用以及前后級的連接方法。通過課堂學習,在教師帶領下釋疑解惑,學生對電容三點式振蕩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無線話筒的構成有了初步的了解,思維得到了鍛煉,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們相互之間的分工協作、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體現,并促進了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的發(fā)展。課后布置學生回去動手制作,學生的熱情得到了激發(fā),都想方設法進行了創(chuàng)作,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同時,教學效果大幅度提高。
三、設疑于課堂結尾,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一本教材前后的知識都會緊密結合、互相聯系,像電子技術這門課,前后的知識是層層推進、密不可分的。一堂課結束其實是下課時間到了,而不是知識的結束,因此教師要根據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歸納小結本節(jié)課知識,承上啟下地提出新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們對今天所學的知識來一個回顧,梳理一下今天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為下節(jié)課學習新知識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案例:在講JK觸發(fā)器時,分析了該觸發(fā)器的工作原理。課要結束時,教師為學生演示了節(jié)日彩燈控制電路,學生看到了不斷變化的彩燈,感到很驚奇,這時教師說該電路主要是由JK觸發(fā)器組成,學生這時想JK觸發(fā)器還可以這樣來應用,那它是怎么工作的呢?于是教師趁熱打鐵地說,想知道該電路工作的原理嗎?同學們的反應非常強烈。教師說這是我們下一節(jié)課要共同學習的內容,請課后同學們做好預習,并查閱相關書籍,我們的JK觸發(fā)器還可以做什么電路?這就為下一堂課的學習JK觸發(fā)器應用埋下了伏筆,激起了學生進一步求知的欲望,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新知識,也為以后學生動手制作小電路、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關于設疑教學的注意點
設疑的難度要適中,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設疑要因人而異,并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設疑過深,學生不能理解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失去學習的興趣,上課的注意力就不能持久,教學效果就會不好。如果設疑難度過淺,又往往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感到太過簡單,產生輕視的心理,覺得自己都會,聽不聽無所謂,這樣教學效果也是較差。所以,設疑要難度適中,時機要適當,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到。這樣,學生通過努力來獲得知識,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會感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只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會其中的樂趣,學生才會由不愛學習轉變成愛學習、愛思考的學生。
總之,在《電子技術基礎》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充分地運用設疑教學方法,無論是課堂起始時的設疑、新課進行中的設疑,還是新授結束后的設疑,教師都應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的設疑氣氛。通過設疑,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潘世墨.在課堂講授中引入問題教學的探討[J].上海高教研究,1998(2).
關鍵詞:解讀;情境;探索;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088-01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通過教育者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獲得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chuàng)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全方位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在新課程背景下加強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是一項值得廣大教師關注的話題。
一、倡導平等對話尊重個性解讀
倡導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要求師生之間能夠敞開胸懷,互為接納,互為傾聽。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者應以理服人,允許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措施、教學結果甚至教材進行質疑;鼓勵學生堅持言之有理的意見和見解,做到自由地思考、探究,大膽果斷地自主決策和實踐。例:一位老師教學“多邊形內角之和”一節(jié)內容時,一位學生突發(fā)奇想提出:可以不從頂點出發(fā),而是從任意邊上任意一點出發(fā)連接其他頂點,分成各個三角形。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意想法,教者沒有進行扼制,而積極鼓勵學生說理,分成n-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后,n邊形的內角和多了180度,應去除多余的180度,結果還是(n-2)?180度。此舉不僅使這位學生深受鼓舞,而且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其他同學的探究熱情。
二、優(yōu)化問題情境培養(yǎng)親近數學
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學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如此必能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針對“三角形”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探討“三角形的余料如何才能更好利用”的問題。由于這一問題來源于日常生活,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并形成有效的互動。
(二)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趣味故事,而且能從趣味性故事中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例:一位老師教學“有理數的乘方”一節(jié)內容時,引用了一則趣味性的故事:古時候,在某個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fā)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很喜歡,為了對大臣表示感激,國王答應滿足大臣所提出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眹豕笮?“你真傻,就只要這么一些米。”這時候,大臣說:“我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的米呢?” 如此問題引用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認知沖突,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注重自主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自主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數學家波利亞指出:“學生要牢固地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的創(chuàng)造和體驗的方式來學數學?!?實踐表明,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學會自己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去感悟,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激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新的數學知識。例:教學“冪的運算”一節(jié)內容時,學生往往會把“同底數冪相乘與合并同類項”、“同底數冪相乘與冪的乘方”、“同底數冪相乘與同底數冪相除”等幾個冪的性質相互混淆的現象。筆者教學該節(jié)內容時,一改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索。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索,運用乘方的知識,弄明白了同底數冪相乘相除、冪的乘方、積的乘方所表示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運用乘方的意義探索、推導這幾個性質,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再如,教學“相似三角形”一節(jié)內容:“已知: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線。求證:ACD∽CBD∽ABC?!碑敯阉慕Y論隱去改編為“根據已知條件,你能得出那些結論?”變?yōu)榻Y論開發(fā)題時,課堂氣氛立刻變得活躍,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許多結論,如:⑴∠ACD =∠B,∠DCB=∠A 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題要求的結論)⑶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者通過如此教學演變和探索,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較好地實現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做一題而通一類”的目的。
總之,有效教學是一種為提高教師的教育效益,強化教學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確立這一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努力避免副作用,減少無用功,從而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數學課堂真正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張奠宙.現實生活中數學應用題一束[J].數學通報,1993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