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根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府學;文化主人;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09)04-0036-05
行走在府學胡同小學(以下簡稱府學小學)的校園里,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深邃文化的滋養。府學初建于元末明初1368年,初為大興縣學,后為順天府學,與教育結緣已有640余年。現在的府學小學仍完整地保留著殿(大成殿)、堂(明倫堂)、閣(魁星閣)、祠(文天祥祠)的古代學宮建筑風貌。孔廟傳達的儒學精神、文天祥祠傳遞的豪邁氣節,都是府學小學豐富的教育資源。多年來,我們一直以學校文化建設為使命,致力于“文化立人”的思考和探索。
一、府學小學文化立人的思考
“文”字的本意就是紋理,引申為有條理、有秩序、有美感的事物。“化”字是直立和倒立的兩個人,象征著重大的變化。“文化”就是“以文教化”,并通過穩定的精神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進行表達。保護、傳授、推進和豐富知識與文化,是教育的使命。
在思考府學小學文化立人的問題時,我們首先就要回答“用什么文化立什么人”的問題。
(一)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府學文化的發展之根
中國傳統文化是府學文化的奠基之源,為府學小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府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穿越了640余年的時空。“愛國、向善、崇禮、尚學”,是府學圣人先賢涵養出的府學人特有的文化氣質,是府學文化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
愛國――從小樹立報效國家的信念。
向善――具有正直勇敢真誠善良的人性之美。
崇禮――文明有禮、舉止高雅。
尚學――見賢思齊、學而不厭。
(二)先進的現代文化是府學文化的發展之源
時代在發展,文化在生長,現代文明為府學文化的升華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世界是平的”,在開放、多元的當今時代,全球化意識、信息化意識、社會化意識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視。我們始終堅守文化立人的辦學理念,在注重培養兒童認同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注意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把培養具有中國文化素養、現代意識的合格公民作為學校的育人目標。
“吸納、合作、責任、進取”,是學生現代意識的核心要素。
吸納――尊重包容、開放多元。
合作――溝通交流、融合共生。
責任――主動負責、自覺篤行。
進取――不斷努力、開拓創新。
(三)府學小學自身的教育文化是學校文化發展之基
640余年的府學教育史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文化。府學教育秉承中華傳統,將做人做事之道,博學約禮之法,一以貫之。走進府學小學,傳承孔子教育思想的向學、善教之法隨處可見。“尚山修岳”、“敷禮明倫”、“動靜等觀”、“魁星點斗”等不僅僅是建筑景點,更是府學小學教育思想的載體,是滋養學生情趣、提升學生素養的無聲的教育資源。
例如:“尚山修岳”是學校的一道獨特風景,草坪上沒有任何警示語,卻很少有學生隨意踐踏。這里不僅印下了孩子成長的痕跡,也滲透著我們對教育的思考。原來,草坪上設有“不要踐踏”的警示牌,但學生視而不見照樣進去玩耍。后來,我們在草坪周圍豎起了圍欄,這時我們發現,孩子們只能在陽光中望著草坪,不能與它親近。我們的思考漸漸變得沉重起來。孩子們如此喜愛草坪,就應該把草坪還給孩子。終于,草坪完全向學生開放了,我們只是在上面辟出了一條小石路。山石花草圍繞在孩子們身邊,他們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感悟自然,而我們也在其中發現了環境滋養所帶來的巨大的教育價值――校園中的每一塊土地,都應該留有孩子成長的足跡,成為孩子們放飛心靈的樂土。
傳承是手段,發展是目的。養成“見賢思齊”的自我教育的方式,培養“學而不厭”的行為境界,經過長期的涵養、陶冶,形成“幼兒養性、蒙童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的生命自覺,是府學小學文化立人的追求。在繼承中弘揚,在融合中發展,府學教育文化為學生張揚生命的色彩、舒展生命的個性而奠基。
二、府學小學文化立人的探索
作為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校,我們整體構建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學校文化體系,全方位開發與整合文化立人的資源。
(一)營造環境文化,熏陶感染立人
府學的建筑風格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為了在時展中豐富學校文化的內涵,我們以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當代教育發展為線索,整體設計了與府學初建時間一致的“1368”文化規劃體系(如圖1),即1個“活”的教育博物館、3大區域、6大主題中心、8個基地。
第一區域:在以孔廟為中心的古建區,建立古代教育文化區。
建立古代教育文化區,不僅要使師生了解中國教育發展的歷史脈絡,更要在傳承古代教育思想的同時,發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古代教育文化區,有以“敷禮明倫”為核心的府學教育史展,以“府學石學府”為核心的順天府學碑刻展,以萬世師表為核心的孔子教育思想展和石鼓教育文化展、傳統文化藝術展。在此,我們力圖體現三大教育主題:以孔廟為中心的孔子教育思想主題,以魁星閣、文天祥祠等為核心的道德教育主題,以琴棋書畫為中心的傳統藝術體驗主題。
第二區域:以時期的勵志中學原址(現為六年級所在地)為中心,建立近代科技教育文化區。
我們在此區域布置了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想展和科技成果展,為學生創設科學思考、主動探索的良好環境,體現府學教育的科學教育主題。
第三區域:以教學樓、園林區為中心,建立現代教育文化區。
我們在教學樓中精選名人警句,整體營造濃郁的學科文化、班級文化、教師文化氛圍。我們還在校園中修建了園林景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尚山修岳、“動靜等觀”、知魚橋、杏林等,使學生在濃濃的文化環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如圖1)。
(二)建設德育文化,“德化人生”立人
我們以“德化人生”為理念,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為民之德、尊重他人的為人之德、合作自主的行事之德、誠信負責的立身之德”為目標,遵循傳統德育重在熏陶、現代德育重在體驗的原則,為孩子們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日常性的教育――增進學生道德情感的體驗,使其在規范有序的學校生活中健康發展
在日常性教育中,我們注重整體的規劃、點的切入與實踐,注重
行為的總結與提升。
《弟子規新解》、《府學學生三字歌》、《府學學生風范》等點的切入,《正氣萬古存》、《送給孩子六十一個……》等系列教材,使學生行為準則得以內化。
我們提倡“見賢思齊”。6歲~12歲的孩子正處在一個易受榜樣影響的心理年齡階段。孔子、文天祥以及古今中外的很多賢人,都被納入我們的榜樣名單。
2、特色性的教育――催化學生道德情感的生長,使其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展個性
我們充分挖掘府學的優質資源,將其活化為學生成長的環境資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例如:
學習先賢精神。文丞相祠就坐落在我校校園內,我們通過讓學生三次走進文丞相祠,在了解文天祥、會唱《正氣歌》、了解《正氣歌》中的12位歷史人物的故事等過程中,將浩然正氣潛移默化地滲透在每個學生的品行操守中。
中華古詩文誦讀。學生誦讀古詩文,既是語言文字修養的積淀,更是在與先哲圣賢對話。學生們從中能受到思想的啟蒙、人格的熏陶。
3、社會性實踐――引領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素養
為此,我們著力開展一系列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日行一善”活動,讓學生在善行分享中,在“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實踐中,扎扎實實增進公民道德修養。
“計算個人成長”活動,是讓每個學生通過計算個人成長的成本,感受社會、家庭對其成長的付出,增強其責任意識。
“綠地圖小腳丫”綠色環保活動,讓學生在調查、走訪、繪制社區綠色地圖中,了解社區的文化和環境,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學校“文化日計劃”,是在六學年內,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文化場所、博物館、圖書館、遺址公園等處參觀游覽,在體驗與熏陶中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三)構建課程文化,博學樂學立人
我們追求在歷史積淀中發掘課程特色,在時展中拓寬課程內涵。大興縣學時期,學校設禮、樂、射、書、數5科;順天府高等小學堂時期,學校設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學、算術、格致等9門課程。如今,府學的歷史已經走過了6個世紀,我們有責任“傳承五千年文明精髓,攜手五大洲文化精華”。為此,我們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博學”為理念,構建課程改革藍圖。
1、技能類課程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身體發育、階段性的性格表現等,開設了有針對性的體育校本課程:六個年級分別增加形體、圍棋、輪滑、空竹、武術、乒乓體育技能課。
2、學科拓展類課程開拓學生的思維
學科拓展類課程分為兩部分:名家賞析系列和數學思維訓練。
名家賞析分為7大領域:文學、數學、音樂、體育、藝術、書法、科學。分別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的大文學家、數學家、音樂家、藝術家、書法家、科學家,使學生在學習先哲、名家的過程中,開闊視野、生長智慧。
數學思維訓練是府學的特色亮點。多年來,我們以“數學好玩,數學有用,數學能使你更聰明”為理念,構建了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一整套成熟的活動教材,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3、傳統文化類課程陶冶學生的情操
我們通過讓琴棋書畫等傳統文化學習進入課堂,通過組織漢字王國系列活動、家長講堂系列活動和文學社活動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養。
經過幾年的不斷實踐與探索,學校初步形成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校本課程體系。
(四)構建管理文化,“志廣大、盡精微”立人
府學小學在文化立人實踐中秉承“志廣大、盡精微”的理念,踐行管理文化,“志廣大”即從大處著眼,構建共同愿景;“盡精微”即從小處著手,在細節中成就事業。
1、用目標凝聚人
學校規劃是構建管理文化的基本綱要。我們在制訂和實施學校發展規劃中,注重自下而上,堅持“民主生成”,在教職工共同參與、凝聚共識中生成與實施規劃。
府學小學的戰略總目標是在傳承文化基因、融合世界意識的基礎上,建設一個具有優質教育文化體系的府學教育。為此我們制訂了府學教育“1368”發展規劃(如圖2):建設一個府學教育文化體系,從思想構建、行為落實、評價引領3個方面,完成文化、教育、教學、隊伍建設、信息化、社會資源整合6大任務,每一項任務通過8項措施加以落實。全體教職工在共謀、共識、共為的過程中,形成了府學人的共同愿景(見圖2)。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韻味,拓展創作的自由空間,本文強度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根基,重點論述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一、引言
傳統文化是社會的靈魂,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應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繼承基礎上,必須找到賴以生存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韻味使創作的自由空間拓展開來。中國平面設計應對傳統文化作深人而系統的研究,重視對傳統文化的開發,創造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作品。本文著手于傳統文化,整合傳統文化與平面設計的關系,探討傳統文化與平面設計的應用問題。
二、傳統文化是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進程影響了當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劇、滑稽動畫片、麥當勞等進人到人們的生活,成為一種充滿洋味的社會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人們有了新的價值觀與審美觀,設計中沒有了傳統文化,失去了發展的根基,作為中國的平面設計,這種沒有意味的作品不會被世界所認同。因此,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必要的。
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營養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挖掘,它的意義是深遠的。平面設計的發展必然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基礎之上,必須找到賴以生存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傳統文化。中國雖沒經歷西方的工業革命與現代設計運動,并不等同于失去發展本國設計的能力。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韻味,較西方文化表現的直觀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國平面設計應對傳統文化作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重視對傳統文化的開發,運用有意味的元素,創造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平面設計作品。
三、文化與現代平面設計的整合與應用
現代平面設計有必要以發展傳統文化為己任,經濟發展,現代技術的提高,把探討當代設計的著眼點放在傳統的文化中進行分析尤為必要。平面設計中具有諸多影響因素,諸如文化等,在西方藝術思潮融人中國平面設計的時候,我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國的現代平面設計離不開傳統文化,也離不開當前的設計觀念更新,現代平面設計理念必須植根于傳統文化基礎之上,建立在中國人審美情趣基礎之上,現代平面設計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現代設計觀念和設計思維,也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創造符合當今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新作品。
在當今的現代平面設計中融人傳統文化的一些特征、符號,也成為現代平面設計探索中國傳統文化潛質的一種趨勢。比如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中國香山飯店就是運用江南水鄉青磚灰瓦色調,使現代建筑加上中國傳統文化情懷,形成了一種文化上的共鳴。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的過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華的過程,借鑒傳統特征和符號,有目的地選擇作為文化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中精華融進現代平面設計中去。此,我們應該倡導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發展,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以現代化國際化語言來表達,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現代平面設計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設計語言,共同融匯成現代設計藝術的主流,必定會使現代平面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使傳統文化得到再生,并煥發新的生機。
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為日本“自在”紙坊創作的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海報設計,在紙紋上運用了傳統手造紙的毛邊,宣紙竹紋變化,構成中國山水自然繪畫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現了中國人文性情無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整幅海報制作結合中國傳統圖案藝術表現手法,把作品風格淋漓盡致突顯。
奧運會標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環,象形的“中國結”傳統圖案,以及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太極拳結合,使得標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動和諧。作品在體現現代設計觀念的同時,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審美價值取向和歷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理念與現代標志設計緊密結合的藝術魅力。該標志整體結構也是取自傳統吉祥裝飾圖案“盤長”,但可貴的是它沒有對這一傳統造型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書法中所特有的筆不到而意到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地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動勢與意象,并借以表達標志主題和傳達人民的祝愿。
香港鳳凰衛視的臺徽,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中“喜相逢”圖案,反映出一種厚實的帶有民族文化底蘊的特征,而且鳳烏兩兩相對,旋轉的翅膀極富動感,體現了圓滿、吉祥、欣欣向榮的美好寓意,這種對未來的美好希冀與向往的裝飾圖案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表現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裝的創意設計就采用了傳統紋樣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將傳統圖案和地域特征結合當代人的欣賞習慣,表現了老上海的傳統文化,給人以古樸、回歸的感覺,設計出了喜聞樂見的現代酒包裝。
《迎接新世紀》海報趙萌在設計中運用了中國龍作為主題圖案,把中國人民龍的情結與現代設計藝術結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傳統表現形式上強調新的創意、賦于新的內容,表現新的理念。其視覺語言簡潔明快,一目了然。
中國定向運動協會的標志設計以體現人們回歸自然、體驗健康的愉悅精神內核作為創意原點。標志借用司南橢圓的外觀造型與國際通用的定向運動標志相結合,取意天圓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個標志給人以寧靜、悠遠又不失動感,體現了中國定向運動協會“回歸自然,體驗健康,珍愛生命”的運動宗旨和“在休閑中鍛煉,在鍛煉中休閑”的理念。司南作為中國最早的指南針,四大發明之一,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司南的運用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升華,讓人聯想到定向運動的特點,更寓意著這項運動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如何能把握傳統裝飾圖案關系及運用,我們不僅需要掌握圖案色彩的對比、統一及變化等基本規律。還要注意汲取中國傳統民族圖案藝術中的色彩精華并加以創造性地發揮與運用,才能更好地體現出的中國平面設計民族風格。
關鍵詞:語文;教育;學生;根基
明代先哲王守仁說:“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學校要重視德育就必須為學生“培根”“養心”。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家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倡德育為先,立德樹人。國學教育逐步升溫,成為重中之重,而小學語文教育被推到了最前沿。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就要為學生“培根”“養心”,就要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文化根基。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小學階段,學生尚未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審美能力,至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處于萌芽狀態,因此此階段學生非常單純,雖不是一張白紙,但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這個階段讓學生初步接觸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涵養心性,顯著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更為關鍵的是,學生在了解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后,會自然而然地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認同自己是優秀文化的傳承人身份,通過自覺追求和不懈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中國文化根基的人。
如何做好奠定文化根基的教育呢?下面就本人多年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營造國學教育氛圍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語文教育是廣泛的,小學語文教育要在生活化中對學生施加影響。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設計和布置中國文化,發揮育人環境這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有助于強化對學生的文化教育,奠定學生文化根基。例如,在教室內外包括樓道設計布置國學手抄報、文化名人名言展板、古代經典勵志故事板報、節日手抄報、中國味的剪紙圖畫展板等,讓學生一進入教室就沾染“中國味道”,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二、開辟課堂教育陣地
課堂教學是奠定學生文化根基的主陣地,但依靠現成的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從根本上看,語文教育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培植。小學語文課上指導學生閱讀古典文化經典片段,讓學生能初步理解和感悟傳統文化。在低年級,可以從誦讀《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作品入手,高年級從誦讀《詩經》、唐詩、宋詞、名片入手,逐步培養學生形成“天下為公”的理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風骨、“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則,逐步提高他們的人生境界和內在的精神動力,初步培養他們的民族文化性格。通過語言的成長追求精神的成長、文化的成長。
三、開設國學校本課程
在創造了良好育人環境的基礎上,我校組織語文教師陸續編寫了《傳統文化教育》《國學通俗讀本》《古詩詞賞析》等校本教材作為小學語文課的輔助教學資源。通過開設國學課,組織國學講座、經典誦讀、讀書節活動等,把學生帶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讓他們領略文化瑰寶之美,通過點點滴滴地傳播教育,讓國學逐步滲入學生心靈。
語文課講究的是“聽說讀寫”,在“聽說讀”的基礎上去“寫”。“寫”是要講究書法的。書法,與語文課緊密相連,是中國文化的表征之一。書法集科學、思想、文化、藝術、審美、社會等于一體。開設書法課練習書法,使學生在諸多文化素養上有整體性的提升,在墨香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四、加強國學素養教育
依據教育部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5~6年級學習階段目標中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小學語文課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國學素養教育。例如,在具體教學中,本人創設了《誦讀國學經典,提高語文素養》的新課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經典的博大精深,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培養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案例設計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激發學生對文言文探索研究的興趣。通過對以前學習內容的回顧,老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師生共同確定研究的方向;同時學生在交流平臺上相互交流自己對文言文的認識。第二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學習、誦讀、講解、交流、辯論等方式加深對文言文的了解。第三步,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經過教師指導,在文言文和現代文的對比中了解到文言文的特點,學習并嘗試進行文言文創作,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品嘗成功的喜悅,激發濃厚的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
綜合性學習課不論在形式或內容上都不同于普通課程的設計,它可以移植其他學科的內容或形式進行跨領域的結合,它可以不拘泥于課本的體例進行重新組合與創新,它可以將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達到全新的課堂效果。
通過這類課教學實踐,培養了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和審美情趣,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等自主發展的能力。
總之,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的人文底蘊、道德情操、科學精神、審美情趣、社會責任感、自主發展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我們語文教師所做的一切,都必須“為之計深遠”,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文化根基。
參考文獻:
中國數千年的浩瀚歷史,傳統裝飾藝術就象一顆顆鑲嵌在藝術史項鏈上的璀燦明珠,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巨大藝術寶庫,深厚的積淀讓后人享之不盡。概而言之,中國傳統裝飾主要是指用具有鮮明中國地域特色和濃厚民族韻味的圖形進行藝術裝飾。中國傳統裝飾是人們對自然、對社會生活的藝術概括,是人們幾千年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的藝術總結,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裝飾內涵豐富,以動植物裝飾為主,主要裝飾題材有龍鳳紋、四神紋、鹿、蝙蝠、蝴蝶、蓮花、牡丹、松竹梅等,取其吉祥寓意來達到裝飾目的。裝飾風格也各不相同:如饕餮紋的威嚴莊重,竊曲紋的秩序,四神紋的凝重,蓮花的清瘦,牡丹的豐滿,松竹梅的高韻等,還有如剪紙、刺繡、蠟染、雕刻、中國結、年畫等濃厚的民族韻味。中國的傳統裝飾藝術源于傳統文化,就象一部中國歷史的縮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現代裝飾設計有很深的指導意義和影響力,是現代裝飾設計的創作源泉。
二、傳承中國傳統裝飾的現實意義
流行元素總在不斷循環往復,昔日的傳統在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又將成為今日的時尚。傳統裝飾不單單是一種裝飾符號,更多的是其內在的象征意韻。在今天,它己被廣泛的應用在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平面設計等諸多領域,傳統裝飾藝術運用于陶瓷設計也成為現代陶瓷藝術探索、創新的課題。現代陶瓷設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是集現代設計、裝飾藝術、陶瓷文化于一體的新的文化現象,裝飾對陶瓷藝術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傳統裝飾幾千年的藝術沉淀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遺產,要拓展和創新現代陶瓷裝飾設計就必須要動用這筆寶貴的“財富”。雖然中國傳統裝飾在各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藝術特色,但其一直沿襲下來的中國傳統審美觀是不變的,并影響著現代的裝飾設計審美取向。傳統的回歸是現代設計的需要,更是現代陶瓷裝飾設計的需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學習西方現代陶瓷設計的藝術精華,另一方面我們更應注重對中國傳統裝飾藝術進行不斷的研究、探索,只有在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才能設計出具有東方藝術底蘊和人文特色的優秀陶瓷作品。
三、傳承傳統文化的需求
文化交流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全球化時代,文化構成了各個國家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之一,且競爭之勢愈演愈烈。一些文化持續擴張,咄咄逼人,而另一些文化則在衰落,甚至消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區別的根本標志。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傳統本土文化,這個國家也將不復存在。國家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所在,根基牢固房屋才不會倒塌,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一個國家保護好自己的本土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傳統裝飾藝術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和根基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它經歷千年的衍變,卻未在變遷中黯然失色,反而以其東方神韻之美顯示出恒久的藝術魅力。優秀的裝飾紋樣如“牡丹紋”、“蓮花紋”、“卷草紋”等等在繼承和改良的基礎上,仍然被今人認為是極其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而廣泛的使用。今天這種傳統性,在世界裝飾領域也顯得極具東方性和民族性,在國際文化交流中極具生命力和競爭力,值得我們不斷繼承和發展。
四、陶瓷裝飾設計傳承的理念
在當今這個飛快發展的時代,在各種信息的沖擊下,有人對于傳統文化不夠重視,這是不對的。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傳統圖形都有著深刻的含義。在文字誕生之初,人們用圖形表達心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所以后來的象形文字看起來都很像一幅圖畫。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沉浮,能夠留下來的一定是精粹。在標志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注入傳統文化,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以現在的審美觀欣賞傳統文化的可取之處。在設計標志時,也可以加入一些傳統元素,這樣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標志設計的創新。中國有很多標志都有著傳統文化的影子,如中國聯通、中國郵政的標志都很好地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傳統圖形是現代標志設計中圖形設計的基礎,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認識并了解傳統圖形,以此為基點不斷地轉化傳統圖形,設計出更加具有時代性的“中國標志”。
二、教學與市場相結合
一些學校的標志設計教學脫離實際。對于平時的標志設計作業,教師一般是給出一個虛擬的題目,然后讓學生設計。由于設計題目是虛擬的,學生設計的時候沒有參考依據,所以設計的作品可能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是隨意設計,只是為了應付差事,這樣的作業對學生本身能力的增長沒有什么意義。所以,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本地公司的品牌標志。這樣學生在設計時可以對公司進行一定的市場調查,一方面可以尋找設計靈感,另一方面可以設計出符合公司特性的標志。在進行市場調查時,學生可以了解該公司的產品特性、服務特性以及企業堅持的信念與精神。通過對公司運營情況的調查,學生可以更好地設計出符合公司文化與形象的標志。如果作品設計得好,很有可能被公司采用,這樣也會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可以使學生更快地適應市場。
三、重視理論基礎
標志通常以圖畫的形式出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更注重圖形的設計制作教學,而比較忽略理論研究。筆者認為,理論是一切的基礎,好比大樓的根基,上面的樓層再精美,如果沒有好的根基,大樓也會不穩。理論是設計的基礎,但部分學生認為只要會設計就可以了,結果導致理論知識匱乏,甚至連標志的基本概念都不知道。標志設計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就是底蘊,底蘊深厚的人才能走得更遠,設計靈感才會源源不斷。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講標志的歷史與由來,以及一些經典的案例。這樣學生的知識面才會更廣闊,而不會局限于方寸之間。
四、結語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元素;創意;視覺;吸引力
一、傳統文化是現代平面廣告設計發展的根源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體現了各名族歷代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形態,具有鮮明的繼承性和民族特色。我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思想的沉淀、文明的結晶,具有相當深邃的歷史韻味,然而西方是平面廣告設計源頭,無論是審美還是內涵都無法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相媲美。但我們并非生活在古代,而是生活在以設計為主導的現代社會里,我們的設計要既能引領國際前沿,更要體現自己的民族風格,未來的平面廣告設計要繼承并發展傳統文化,找回其賴以生存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傳統文化。因此,我國的傳統文化應該融入現代的平面廣告設計之中,二者相互聯絡、融會貫通,這樣設計出的廣告作品才能有足夠的魅力吸引大眾的眼球,向世界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氣度與魅力。[1]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融合在平面廣告中產生的視覺效應
(一)了然于目、切切于心
圖形、色彩與文字是平面廣告設計的三大要素,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不同的視覺元素表達不同的含義,現代平面廣告設計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對設計進行重新的整合,融合傳統文化元素,比如祥云、如意、魚紋、中國結等紋樣運用到廣告設計之中,既能展現出所宣傳產品的品質與情懷,又能提升平面廣告整體的水準,同時增加產品的可辨識度,讓人一目了然、豁然開朗。
(二)產生有力的視覺沖擊
人們在瀏覽一則廣告的時候,通常目光會情不自禁地投入其畫面,然后再去仔細閱讀文字部分。據調查,若文字和圖形同時呈現時,人們的注意度70--80%在圖形上,由此可見,圖形不用任何文字描述就可以很輕易的吸引受眾、凸顯它們的優勢,但帶有傳統文化性質的圖形圖案可以更加直截了當且繪聲繪色地再現出設計者所要表達的用意,可以快速吸引受眾目光,使得廣告畫面產生強有力的視覺沖擊。
(三)提供強大的創意空間
傳統文化的形態種類繁多,包含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等等,平面廣告設計靈感的迸發,體現在設計師們如何將已經存在的視覺要素融入各種傳統文化形態之中,將傳統文化元素化為可視化的圖形創意。用帶有傳統文化意蘊的圖形圖案來表達設計師的想法,可以展現多元化多角度的創新形式,進而使平面廣告設計所呈現的視覺效果愈加立體化與多樣化。由此可見,平面廣告必須追求創意獨特的表現才能達到使人注意、引人入勝的目的,當傳統文化與創新意識發生碰撞時,一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視覺盛宴。
(四)展現偉大的民族性與地域性
任何一個國家或是名族若要發展與壯大、立于世界不敗之林,都要勇于吸收與繼承,善于交流與融合。平面廣告設計也是一樣,要“立足華夏、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我國民族藝術的與眾不同,體現各民族的獨特的審美心理,又要了解不同地域的人文、自然與環境的迥異,尋找我國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優勢和風采,進而突出廣告設計的個性,同時又反映出現代人們內心的精神追求。[2]
(五)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與說服力
所謂吸引力與說服力是指視覺上的吸引和內心的共鳴,吸引大眾注意、傳遞產品信息,促進消費者購買是平面廣告設計的終極目標。將傳統文化巧妙應用于現代視覺元素之中,提升廣告設計的生命力和親和力,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廣告內容的可信度,增強廣告設計的說服力,便于使目標消費人群接納廣告的引導,進而做出購買所宣傳商品的決定。
三、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結合在平面廣告領域里的前景展望
在現代社會的各個藝術設計領域中,傳統的文化為現代設計帶來了源源不絕的創作動力,這樣的實例可以說舉不勝舉。傳統的文化元素沒有過時之說,永遠有它獨特的光芒所在,關鍵則在于設計者如何古為今用、推陳致新并踵事增華,將我國傳統文化巧妙的注入平面廣告設計作品中,突出傳統意境又不乏創造性和時代感,逐漸提升平面廣告的視覺品味和整體價值。
參考文獻:
[1]何麗華.傳統文化在設計應用中的現狀探究[J].設計,2016,29(11):30-31.
關鍵詞:南疆 文化形態 沖突與調適 目標和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390-02
文化的問題用文化的方式解決,是“去極端化”有效舉措。目的就是把握并順應文化發展躍升的規律,避免將文化問題政治化,尤其是誤導擁有社會主體意識的群體。同時文化是思想的載體和初級階段,思想是文化的凝練和高級階段,文化的問題解決好了,積極向上的思想才有根基。
一、南疆文化建設的現狀
1.現有文化形態
1.1鄉村文化還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南疆文化類型總體上還是農耕文明形態。南疆城市化進程緩慢,絕大多數縣農村人口占據70%以上,居住在縣城的人口,和農村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絕大多數人的心理定向、社會聯結和情感紐帶都主要集中在以農業生產為核心的經濟活動中,文化活動主要按歷史傳承下來的方式進行。鄉村文化承擔著道德教化、風俗禮儀、審美娛樂、文化傳承、農村經濟助推的功能。而南疆宗法型社會的特點,固化了這種影響。
1.2縣級城市文化發于中而飄于外。縣城作為中國主流文化向傳統鄉村文化的過渡地帶,文化形態多樣,表面上異彩紛呈,但少數民族的文化活動內涵實者發于傳統鄉村文化這個根。身處縣城的大多數少數民族群眾,表面過著現代生活,但內心深處認同傳統的價值觀。城市文化主要表現在政治功能、城市經濟助推、經濟意識形態塑造等方面,在傳統的教化、審美等內向性層面上,影響力弱小。
1.3宗教在傳統文化中占據主導地位。在南疆歷史上,宗教深深滲入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文化活動、社會價值追求都深受宗教影響。現今,雖說很多宗教儀式已經演變為習俗,但人們普遍認可習俗中的宗教價值。這種內在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將因傳統經濟形態和生產方式的存在而繼續存在。
1.4新的文化共識正在形成。南疆社會通過多年的群眾工作和經濟發展,已經在以下方面形成共識: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發展經濟、社會公正、現代文化引領、法治、自由、揚棄民族傳統文化、去“極端化”等等,這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統一的。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共識凝結并上升為社會意識形態,成為引領社會的強大思想基礎。
總之,南疆文化生態大的方向是政治文化同一,經濟文化趨同,精神文化和習俗文化各異。
2.參與文化活動的主要方式
2.1鄉村文化的參與方式。根據對拜城縣的調研情況,按照參與和喜歡程度從高到低綜合排序:(1)人生慶典禮儀和趕巴扎這種群眾性、娛樂性文化活動;(2)麥西來甫、群眾自編自演的文藝演出;(3)電視、廣播和電影;(4)政府組織的文藝匯演;(5)讀書看報;(6)上網;(7)政府舉辦的各種學習班。
2.2城市文化的參與方式。根據對拜城縣的調研情況,按照參與和喜歡程度從高到低綜合排序:(1)人生慶典禮儀和趕巴扎這種群眾性、娛樂性文化活動;(2)各種聚會;(3)聽專家學者講座;(3)上網;(5)看電視和電影;(5)開會等集體學習活動;(6)讀書看報;(7)其他。
由此說明:有民族傳統文化因子的文化活動更受青睞,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比個體文化活動更受歡迎,城市居民更向往科學文化知識,整體上少數民族群眾對現代文明的依賴程度不高。
3.群眾對文化建設的理想與現實
3.1群眾對現代文化很期待。通過多年的宣傳教育和文化引領,以及內高班、歸鄉大學生帶回的新思想、新觀點的熏陶,群眾尤其是青年群眾對現代文化很期待,對迅速改變家鄉落后面貌和自己的生活條件要求迫切。但受制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習慣影響,找不到改變的方向和路徑,大多僅僅停留在向往層面。
3.2群眾對傳統文化很依賴。生在鄉村、長在鄉村,文化啟蒙在鄉村,就算長大后生活在縣城,但社會價值的評判標準來源于鄉村傳統文化,自己的社會價值也歸依于鄉村傳統文化的評判。同時由于南疆宗法型社會的特點,家族影響很大,更加固化了傳統鄉村文化的影響。
3.3社會價值觀開始分化,主流價值觀念有求變意愿。南疆少數民族幾乎全民對伊斯蘭教有樸素的宗教情感,對伊斯蘭文明的核心價值是認可的,但沒有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行為方式。
二、文化沖突與調適的可能性分析
1.文化沖突的表現
1.1現代社會平面式網絡結構與傳統宗法型家族垂直結構的沖突。現代社會結構由垂直型向平面型過渡,需要人的明確分工,個人在獲取自由空間的同時要求自主解放、自主充實、自主提升。習慣了傳統宗法型的家族社會權威來規劃自我行為的人,自我封閉、自我壓抑是心理常態,突然的自由導致了無所適從的心理不安,辨別不了方向。體現在向往新生活又迷信傳統和權威,有的甚至擔心新的思想文化在道德上的教化作用。有的還認為恬靜無為、循規蹈矩就是崇高道德。在實踐中,極端分子蠱惑往往通過家族權威人士到整個家族,就是利用了這一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藝術家,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中華優秀文化藝術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走進xx、走進xx,對于xx學子沐浴中華優秀文化、親近中華國粹藝術是難得的機遇,這是xx教育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一件大好事。在此,我代表xx黨組對活動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誠摯的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對xxxx事業的厚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由中華文明幾千年積淀而成,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兒女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xx能把“中華優秀文化藝術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首站選到xx,這是對xx的信任和鼓勵,xx將大力支持、抓實抓好,并和xx工作整合推進、聯動實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希望全區各中小學校要認真研究研中華優秀文化藝術進校園、進課堂的途徑和模式,讓青少年學生在文化藝術浸潤中培育民族情感,增強文化素養。希望xx進一步提升辦學理念,創新課程體系,找準傳統文化為未來教育的結合點和創新點,當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校園的領頭雁,為全區乃至全市提供高品質的辦學范例。
最后,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幸福安康、萬事如意!
謝謝!
關鍵詞: 傳統文化;中職教育;中職德育;德育教育
G71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現象紛繁復雜,社會思想浮躁,傳統文化缺位現實社會。作為對中華文明的有效傳承,傳統觀念文化在現代思維體系中依然居于核心位置[1]。在中職德育教育體系當中,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足,直接導致了德育教育水平的低下。在中職院校中,學生相對較為年輕,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將傳統文化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教學性,對于提高中職德育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職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從中職德育教育體系及內容安排角度來分析,傳統文化在德育教育課程中所占的比重明顯不足,教學時間少,學生和教師不夠重視,教學手段和模式老舊,都直接制約中職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重視程度不足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中職專業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2]。為了強化辦學競爭力,中職院校將大部分教學精力都分配給了專業技術學習,對于德育教育,明顯存在著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在開展道德教育的過程當中,課程流于形式,不僅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教師自身也缺乏相應的重視程度,直接導致了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手段單一、課程內容枯燥等問題。在中職德育教育過程當中,一般都是單純的理論宣教,傳統文化在課程內容中的比重很小,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于課程缺乏認同感,認為德育教育都是一些“假大空”的東西,很難深入學習。因此,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德育學科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傳統文化內容在德育教育體系中更是嚴重缺位,根源在于思想重視程度的不足[3]。
(二)傳統文化缺位現代課堂
在開展中職德育教育過程當中,不管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學生,都存在著這樣的思維誤區,認為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就是為了學習一技之長,掌握一門專業技術,對于思想道德內容的學習是次要內容。因此,導致了德育教育學科時間安排不足,課程內容缺乏體系性和針對性,一般教學內容也都局限在職業道德上,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課堂中難覓蹤影。在開展教學過程當中,德育教育老師不能將現代職業要求和中華傳統文化有機結合,長此以往,德育教育水平的發展,跟不上專業技術科目的發展。
二、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意義分析
(一)可以提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在中職教育當中,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專業人才,是開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在開展專業技術的同時,通過開展德育教育,傳導中華傳統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滿足現代教學要求。
職業技術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通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大局意識、節儉美德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缺乏足夠的認同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足夠的認知,認為其都是空洞的理論,缺乏足夠的支撐。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教育,可以夯實學科基礎,在宣講理論的同時,通過中華傳統文化,尋求理論根基,提升教育的扎實性和針對性[4]。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強調儒家思想,強調仁義禮智信,在現代社會競爭發展當中,這些思想依舊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德育教育課程而言,中華傳統文化是其理論根基和思想源泉,通過強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和效果
(二)可以服務專業技術課程學習
開展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服務專業技術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更好的開展專業學習。利用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專業內容,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從古至今,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發展一脈相承,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和典型案例,都是對職業精神的最好佐證,通過強化傳統文化在當代中職德育教育體系中的有機融入,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開展專業學科的學習,提升學習的效果,保障專業學習按照正確的價值方向發展。
在中職德育教育當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熱情,強化學生對于中職德育教育學科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人文特征,可以豐富德育教育體系,提升課程教育的趣味性和針對性,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更積極主動的完成德育教育課程,提升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三、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德育教育的路徑
(一)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在開展中職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強化傳統文化地位,不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要空洞宣講理論,要強化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選取,提升教育內容的針對性,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榜樣和抓手,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中華傳統文化中包換的歷史文化資源,正是開展當代中職德育教育的理想素材[5]。
(二)利用傳統文化提升綜合素養
中華傳統文化滲透當代中職德育教育體系,不是對理論的單純宣講,在傳統文化當中,不僅有為國獻身的仁人志士,同時也要技術精湛的能工巧匠,通過思想道德和專業水平兩方面的引導,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同時服務專業教育,打造全面發展的現代技術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德育教學體系中,傳統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實踐教學當中,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突出傳統文化地位,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現代德育教學提供有效的指引和督導。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發掘,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不可否認,在中職德育教育體系中,普遍存在傳統文化缺位的問題,亟待教育工作者做出相應改進,進而實現中職德育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海星.新時期中職德育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A4):162-163.
[2]李春來.淺談傳統文化在當代中職德育教育中的意義[J].科教文匯,2011(20):19,24.
[3]楊涵.淺談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時代,2014(2)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