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農業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連續實施,農業機械化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其農機化生產合作社的隊伍也迅速擴大,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經營發展中的主力軍、先鋒隊。這些農機合作組織的蓬勃發展,為推動土地集約化規模經營,專業化、科學化生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充分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有力的推動了農機化的快速發展。
吉林省梅河口市在扶持創建農機化生產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已經培育省五星級合作社7個,四星級合作社5個,其中3個合作社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這標志著梅河口市已經逐步建成了以農機化生產合作社為主體,以糧食生產為骨干,以農機大戶和聯戶為基礎的農機服務體系。這個體系的形成,為推進全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農機化生產合作社的發展還存在著專業技術人員匱乏、規模小、管理不善等問題。近期筆者對梅河口市農機化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情況如下。
1 農機化合作社發展現狀
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底,梅河口市農機化生產合作社已經發展到327個,入社成員達到3904戶,服務農戶達到了11653戶,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達到32.13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1.4%以上。全市合作社各類農機具數量達到3634臺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有861臺,50馬力以上有495臺,拖拉機配套農機具 1809臺套,聯合收割機282臺,水稻插秧機316臺,水稻育秧流水線設備68臺,還有27臺套糧食烘干機械以及其他農機設備,農機化生產合作社年度服務收入達5251萬元,入社農戶平均年服務收入13450余元。
2 農機化合作社發展的建議措施
一是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契機,政府引導農民加快土地流轉,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提高農機專業生產合作社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建設一支專業化、集約化相對較高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關鍵詞:農業 循環經濟 鄉鎮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一詞,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包含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的系統中,從進行資源投入、企業開展生產到產品消費和廢棄的整個過程中,在經濟增長上實現由依靠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早期代表是“宇宙飛船”理論,也即地球就像是一只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這只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存在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等問題,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循環經濟的思想。1998年引入循環經濟概念,確立了“減量化、再循環、再使用(Reduce、Recycle、Reuse)”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從可持續生產的角度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整合。2002年從新型工業化的角度認識循環經濟的發展意義。2003將循環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確立物質減量化的發展戰略。2004年提出從不同的空間規模,如城市、區域、國家層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國家強調經濟發展要“好”字當頭,人們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認識也在深化,既要發展低碳經濟,減少排放,就要認真落實發展循環經濟。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模式,融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為一體的經濟?!八筮\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它要求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中,控制廢棄物的產生,建立起反復利用自然的循環機制,把人類的生產活動納入到自然循環中去,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得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p>
二、對農業循環經濟的認識
農業循環經濟也就是把循環經濟思想運用到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之中,以生態規律為基礎,以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為目標。
農業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減量化原則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把握“節約”的重要性,圍繞“節約”做文章,通過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電、節油等方式,正常甚至超標準實現生產目標。再利用原則是要實現農業生產中資源或產品被多次循環使用。資源化原則是對生產或消費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與資源化、生態化處理,使其重新成為可利用的資源。
農業循環經濟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低消耗”是指在農業產品生命周期和產業鏈中通過減少資源的投入量,體現消耗成本低的特點?!暗团欧拧笔侵冈谵r業生產中要求避免和最大限度減少廢棄物,從而為環境向良性發展創造基礎條件?!案咝省笔侵冈谵r業生產中通過能源與資源的循環和多方向利用,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降低成本和多級增值,并為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
三、發展鄉鎮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1994年我國政府批準頒布《中國21世紀議程》,其中指出:中國農村與農業要擺脫困境,必須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經濟持續性、社會持續性、生態持續性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特征。而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資源存量不足、浪費現象明顯、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鎮經濟中農業的發展。傳統農業發展走的是一條粗放型增長的道路,由于農業人口、資源和環境上的壓力,這種增長的空間已經不大。所以,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就成了一條必由之路。
(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要求根據“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實行集約化經營,深化農產品的加工,進行資源綜合利用,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這些都會增加和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能堅持以農業發展質量為根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這就既可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創業門路和就業機會,又能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從而為農民增收,走向富裕開辟出新的途徑。
(三)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手段之一
農業循環經濟必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當前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并沒有把發展中國家帶入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農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也將越來越大。為了應對“綠色壁壘”的挑戰,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也顯得十分迫切。
(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問題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谖覈膰椋紤]人口因素、地理環境因素等的影響,只有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節約型社會,才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諸多問題。而且我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相當大的比重,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將會促進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因此,農業可持續發展應選擇循環經濟模式。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也是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三農”問題的有效路徑。
四、發展鄉鎮農業循環經濟的途徑
(一)提高農業人口科技文化素質
目前,農村居民和農業勞動力的科技文化水平遠遠不能滿足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通過教育,可以提高農業人口科技文化素質,使得人們的環保意識得以提升,同時使農業人口能更好地掌握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中推廣的各種高新技術。
(二)提高農業經營的規?;潭?/p>
提高組織化程度改變農業經營過于分散的狀況,便于農業循環經濟技術的推廣和實施,有利于農業經營者的互助、合作,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農業經營有一定的規模化,利于農業產業結構向無害化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也利于區域間的循環。高度化的農業組織起到了橋梁作用,形成“循環技術―農業組織―農業經營者―農業組織一市場”的鏈條。
(三)加快農業發展的現代化
發展立體農業,即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系統工程,根據空間垂直差異,在不同的高度和部位,因地制宜布置不同作物或養殖不同品種,建立高效益、高功能和形成良性循環的現代化農業。注重發展信息農業,加強農業發展經營與互聯網接軌,實現銷售網絡化。
近年來,我鎮積極響應__*市委市政府“一城四片區”發展戰略,依托區域資源優勢和傳統產業基礎,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開展農業項目招商引資,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在鎮域范圍內逐步形成了總面積近6000畝,以特種養殖、休閑旅游、名貴苗木、外貿蔬菜等為主要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群,初步建成200畝江陰國際大酒店__生態園、120畝金星休閑農莊、300畝東華景觀植物園、180畝喬家大院生態園和中德兔業、清青蔬菜、田野養殖、新勝牧業等18個重點現代農業項目,現代農業發展推進速度明顯加快?,F將我們的主要做法向大家作一簡單匯報:
一、做好“一個規劃”。
科學的規劃是正確行動的指針。我們意識到,要使我鎮現代農業走上規范、健康的發展道路,必須要有一個既高瞻遠矚又切實可行的規劃來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為此,我們聘請相關部門專家,對我鎮的現代農業發展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規劃把全鎮劃分為四個功能板塊:一是旅游觀光休閑農業區。主要發展以接待城市居民節假日走進田園、親近自然、體驗綠色走廊為主的農業旅游、休閑、觀光、餐飲等服務為主的農業項目。二是特色種養區。主要發展以特禽、特畜、特水、設施栽培為主的養殖、種植業。三是高檔花卉苗木種植區。利用自動化溫室大棚,重點培育盆景、高檔花卉苗木和進行優良種苗(籽)的繁育和篩選、花卉組培、煉苗等。四是優質水稻種植區。主要通過優良品種應用、機械化操作、采用有機肥育肥、減控農藥使用等健康栽植技術,打造優質農產品安全生產基地。
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為促進項目引進、產業集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我們爭取“政策”、包裝項目、吸引投資、總領建設起到了良好的引導和規范作用。
二、創設“一個載體”。
隨著黨的十七大精神的貫徹落實和我市“以港興市、港城相依”主體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們在市委、市政府“一城四片區”的總體規劃下,把__定位在現代農業的“示范區”和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區”上,以構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作為推動__經濟發展的動力源,用發展工業的思路來發展農業,促使我鎮農業生產提檔升級,逐步形成種養、加工、物流一體的標準化農業生產體系;科研、育繁、推廣一體的農業創新體系和娛樂休閑旅游一體的農業服務業體系。
一是加大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我們多渠道籌措資金,改造域內農村危橋,建設硬質化道路,加大對零散土地的整合力度,不斷改善片區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即將成立的現代農業示范園構建良好的基礎。三年來,我們共投入3850萬元,疏浚二、三級河道533條、改建農村橋梁40座,建設通村通組硬質化道路150公里,修建泵站36座。未來2-3年里,我鎮計劃籌集1100萬元資金,專門用于示范園區內的道路、橋梁、泵站等基礎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和改造。
二是加快先導地區的開發建設速度。我們確定了“一廊、一帶、一基地”的先行開發區域,即:沿生惠路的金星休閑農業走廊,沿馬爾港路的特種養殖、設施農業產業帶,以東進村、三圩村為中心的優質苗木培育基地。經過近三年的不斷培育,“一廊、一帶、一基地”已經基本成形,為整個片區項目的引進起到了很好的策動和示范作用。
在實際招商引資過程中,我們不斷加強對將要成立的現代農業示范園的宣傳,營造濃烈的發展氛圍。通過現有項目的示范,有效放大片區的集聚效應,各類資本紛至沓來。20__至20__年,我鎮共招引各類農業項目35個,總投資達到1.62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以上的農業項目6個。
三、強化“兩種意識”。
項目是開發和建設的主體。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牢固樹立兩種意識,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步伐。
一是牢固樹立項目第一的意識。我們在著力招引項目的同時,更注重招引項目的質量,以“四種能力”作為我們招商引資的標準:1、對本地農產品的轉化能力。招引的項目要能對提高本地農產品品質,消化吸收本地農產品。我們招引的中德兔業公司,每年可以消化本地飼糧5000噸。東進外貿蔬菜加工廠年消化本地菜苔、青花菜、刀豆、甜豌豆1580噸。2、對農戶結構調整的帶動能力。項目要對本地農戶發展農副業生產具有直接促進或拉動作用。金星休閑農莊(__*市香沙芋產銷協會)每年帶動農戶3000多戶種植芋頭,直接促進農民增收8000萬元。3、對本地區生態環境的促進能力。良好的生態和優美的環境是我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我們在招引項目中,我們始終堅持項目不能破壞現有生態環境,在建設過程中,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項目啟動的第一步驟。4、項目在周邊地區的市場影響能力。農業生產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市場敏感度強、抗風險能力弱。因此我們在招引過程中,更為看重的是項目的市場前景。中德兔業公司己發展成為江蘇省最大的獺兔養殖基地,清青設施種植是__*地區最
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二是牢固樹立優質服務的意識。優質的服務是招商引資工作的催化劑。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優質的服務來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降低項目的建設成本,縮短項目建設周期。對于每一個落戶企業(項目),我們明確一名黨政領導為其辦理各項審批手續、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切實保障進駐項目的快速推進。項目運營過程中,我們指派農技工作人員專門掛鉤聯系,為投資者提供技術指導和信息支持。
四、培育“兩支隊伍”。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需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專業隊伍,我鎮在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著重抓好了兩支隊伍的建設。
一是抓好招商引資隊伍。我鎮專門成立了現代農業發展領導小組,扎口管理全鎮現代農業項目招引、建設、監管等工作。同時成立招商引資辦公室,落實專職人員、落實招商經費,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措施,充分激發方方面面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開展農業項目招引,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優良的服務水平吸引外來資本。
【關鍵詞】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優化措施
近些年來,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在促進經濟的良好運行狀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經濟發展的整體中的成為重點。加強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已然成為了國家和政府工作的著眼點之一。但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只有化解發展中的問題,才能促進農業發展走上新臺階。
一、農業經濟發展概覽
農業在所有產業中的作用是基礎性的。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催生著農業的現代化進程。農業發展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時,也衍生了一些問題,因此,必須對此給予應有的重視。當下的多項發展戰略都與農業的發展存在連帶關系,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脫貧計劃等等。放眼世界,在國際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今世界,促進農業發展對于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和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此外,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農業的發展亟待加強體制改革,深化創新實踐,以先進的技術水平引領農業發展。而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技術升級和管理創新也催促著農業轉型的步伐。以農業技術而論,機械化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提升,出現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中;著眼于制度角度,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在實施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得到極大提升,勞動效率得到提高,農業經濟的增量有顯著變化。但是,一些潛在的問題仍然不容樂觀。例如,整體的機械化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小農意識在某些地區廣泛存在,農民的素質不高,亂占耕地、缺乏長遠目光等等。有鑒于此,急需升級農業技術,轉變農民滯后的觀念,促進農業的科學化轉型。
二、鄉鎮農業經濟弊端所在
由于國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幫扶,鄉鎮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但是發展的同時問題也不斷暴露,主要表現如下:
(一)觀念滯后現象的普遍存在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整體趨勢向好,鄉鎮農業大多數發展速度較快,但部分不發達地區沿襲著傳統的計劃經濟的發展模式,還有的則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其次,部分地區的農民思想觀念十分落后,僅僅把溫飽作為目標,沒有調動投入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再次,傳統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造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遲滯處境。又次,鄉鎮地區的發展應當立足農業,當時對可開發的自然條件也應當引起足夠重視。發展旅游業、餐飲業,這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多元化發展,解決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最后,經濟水平的落后導致了部分地區文化發展的滯后,因此農民對先進的農業管理理念、技術革新接受能力較弱。
(二)鄉鎮農民素質不高
在對鄉鎮農民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養的調查中發現,很多農民的技術水平不達標,文化素質偏低。農民的文化水平結構中,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人員比例很低,而小學和半文盲的人員比例很高。而經濟發展帶動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留守者多數是老年人和小孩,導致勞動力水平急劇下降。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根據目前的情況,少數地區鄉鎮農業的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結構也十分落后,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水利設施建設等也發展緩慢。此外,某些鄉鎮企業的農產品銷售仍然按照傳統的直銷模式,沒有進行產品研發和深化加工,不僅競爭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也不能夠實現利潤的有效增長。
三、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改進措施
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全國經濟的整體狀況,因此,必須采取系統性的改革舉措推動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改變鄉鎮農業經濟的傳統發展理念
一些鄉鎮農業經濟地區的發展觀念極為落后,因此首先應該促進該地區農民的觀念轉化。突破農民對于政府經濟支持的過度依賴的舊習,鼓勵農民探索對農產品的深加工,強化招商引資的實際行動,催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其次,農業人員要積極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轉型。在保證農業發展穩步推進的前提下,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旅游業、餐飲業等相關的服務產業,實現經濟發展的多元化格局。
(二)提升鄉鎮農民的自身素質
首先要把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放在工作的首位,在鄉鎮開展掃盲行動。并且在鄉鎮建立小型的圖書室,供農民免費借閱。定期邀請專家進行農業知識講座,為農民提供免費的咨詢。在農業人員中篩選和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技術人員,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推進農民素質建設的實施。
(三)完善鄉鎮農業的配套設施建設
一些鄉鎮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完善已經嚴重阻礙了該地區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首先要強化水利設施的完善。并且加大投資力度配備農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機械設施。為保障農產品深加工能夠有序開展,要大力加強廠房等相關設施的建設,為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提供必要的保障。以期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增強該地區農業發展的潛力。
四、結語
鄉鎮農業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十分關鍵,因此有必要對其給予相應的重視。本文通過對鄉鎮農業的簡要概述,對鄉鎮農業存在問題的分析以及相應的改進措施的提出闡明了對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一點建議。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首要一點是加強農民觀念的轉變;其次要加大力度投入加強農業人員培訓,提高其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最后,要改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為鄉鎮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相信在國家、政府和農業人員的協同努力之下,我國鄉鎮農業發展必然會取得顯著成效。
參考文獻
(2)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一些重點、難點的水利設施要抓緊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要在小麥高產園內達到“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樹成行、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化農田。
(3)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在小麥高產園、林果產業園和蔬菜產業園內推廣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并且有條件的根據濟源的土質和氣候條件培育適合當地發展的新品種;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如生產適合不同產品需求的面粉,蛋糕廠,新鮮蔬菜清洗場,脫水蔬菜。
(4)搞好農業科技服務:定期邀請省內或國內知名的農技專家給農民授課,講解生產生活中出現的難題,并且注重培養自己的“土專家、教授”;例如,我們鎮現在種植了大量的核桃,許多農民現在對核桃的種植知識幾乎為零,更談不上如何去開發市場,開發新產品了,現在對于核桃種植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就及其缺乏,需要市里和鎮里及時的結合邀請國內專家來我鎮講課并開設培訓班,市里的農技服務部門要定期上門為農民做技術指導,使這項民心工程真正發揮出最大效益。定期召開相關生產領域的農業經驗交流會,請種植或養殖大戶宣講自己的成功經驗,更好的帶動周圍農民走向富裕。
“十一五”時期我國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順應農民就業增收的期待,加快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素質提升,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鄉鎮企業以“轉型提升”為核心,通過調整優化結構、推進區域合作、培育產業集群、構建服務體系、強化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創業等工作,推進了速度、質量、效益三者的穩步增長。2010年鄉鎮企業增加值預計達到10.6萬億元,年均增長12.1%。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年均增長11.9%。“十一五”期間,鄉鎮企業新增農民就業1556萬人,年均增加311萬人,累計達到1.58億人,對農民增收的貢獻達到35%以上;鄉鎮企業5年累計支農建農及補助社會性支出資金達1400多億元。
農產品加工業以“優化布局、創新發展”為核心,繼續做大做強。2010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預計突破10萬億元,比“十五”末增長約1.5倍。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比例從“十五”末的1.1:1提高到1.6:1。企業從業者達2500多萬人,吸納農村勞動力1500萬人以上,數萬家領軍企業按照公司加農戶、龍頭帶基地等多種形式,建設一大批規?;?、標準化、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輻射帶動1億多農戶。
休閑農業以“引導、規范、服務”為核心,打造新亮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規模以上休閑農業園區超過1.8萬家,農家樂達到1502家,年接待游客超過4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帶動1500萬農民受益。展望“十二五”時期,會議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產業分工將進一步細化,科技創新孕育更多的突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對新的挑戰。
1農村旅游經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農村旅游經濟有助于實現對農業生產的優化。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種植者的耕作觀念比較保守、農村環境封閉等因素,導致種植作物和畜牧的類型無法根據市場做出有效的調整,導致農村的經濟結構和模式單一,農民的收入不穩定。在農村旅游經濟發展起來后,農村人口可以迅速改變自身的種植經營觀念,迎合市場的需求,提升自身農場品得附加值,并改變單一的種植作物。使農業種植和生產得到調整和優化。此外旅游經濟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農村和外界交流的便利度,使農作物的種植對交通的依賴度降低,可以促進農作物的種類優化。2)農村旅游經濟有助于農村人口的經濟增收。農村旅游經濟帶來了大量的觀光游客,農村人口由此能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促進農村人口的就業以及收入的增長。此外長期的旅游活動,有助于在農村形成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和理念,使農村的旅游產業發展更加成熟,使農村的經濟發展保持長期穩定。農村旅游經濟給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的是綜合性的收益,能有效激發農村地區的潛在價值,促進地區的發展。
2發展農村旅游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建議
1)延長農村旅游經濟的產業鏈,提升農村的旅游經濟服務質量。隨著農村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旅游業應該向更長的產業鏈延伸和發展,使游客可以體驗到更多的農村風管和生活,促進農村旅游經濟的成熟。例如一些農村定期舉行的文化娛樂活動、農家樂和魚塘的結合經營、采摘和踏青活動、特色美食文化等。除此之外,農村的旅游產業還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市場規范和服務質量。在市場活動中,保持合理的價格規范,防止惡意的競價和抬價行為。最后是基礎設施的廣泛建設,使保持游客在觀光中的滿意度[1]。2)促進城鄉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對農村旅游活動的宣傳。在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旅游更多的是吸引當地城鎮的游客進行觀光和游覽。對此,在發展農村旅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當地城鎮的交流和宣傳,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融合。政府可以舉辦一些特色活動和農產品展示活動。具體的農村旅游宣傳辦法包括新聞媒體的報道、張貼廣告海報等。總之,農村旅游經濟的發展,來源于城鄉之間的廣泛交流,政府應充當積極的組織者角色[2]。3)在農業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注意對農村自然神態的保護,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目的。在農村旅游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村的行政組織和政府部門應該對當地的生態保護提前做好規劃。使旅游經濟帶來的污染問題、垃圾處理問題、環境遭破壞等問題得到合理的規劃解決,避免農村的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此外還需要做好旅游景區的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對旅游的游客和當地的人們進行充分的宣傳和提醒,防止旅游景區被嚴重破壞,導致農村的自然資源遭到損害和浪費。4)農村旅游經濟區內的人,可以成立一些互助組織和機構,使當地的旅游資源開發得到更有效的組織和建設。例如互助會的成員可以組織起來對自身的旅游特色地區進行宣傳,提升本土旅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同時互助會成員也可以協調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當地的旅游資源開發更加有效合理。互助會的人員,還可以聯合商議分析當地農作物的種植計劃,使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推廣度都得到一定的保障。總之,農村旅游地區成立自身的經濟服務組織,有助于旅游經濟的高效發展,防止個體能力有限,對經濟的發展無法做出有效的貢獻[3]。5)政府在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給當地人民制定一些扶助措施。政府在人才的儲備和經濟支配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此政府應該對發展旅游的農村區域予以一定的扶助。例如幫助對當地的旅游資源進行宣傳。促進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給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償。組織旅游方面的人才,對農村地區的旅游資源和風景地區進行調查和評估,幫助當地人口建立特色化的旅游村落。在農業種植中,鼓勵農村種植高價值的作物,并安排相關部門的人員對種植技術進行指導等[4]。
1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分析
現階段,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經濟始終呈現出平穩的發展態勢,其在近些年中發展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農業經濟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掌握在農戶手中的生產資料越來越多,有的農戶也逐漸開始掌握了一定的生產經營權,農戶也由過去傳統的耕種者轉變為經營者,同時也相應地具備了經營權和獨立財產權。就農村集體所有制企業而言,所有的產品及生產資料均是由集體擁有和控制,生產活動及經營計劃也基本都是由集體來決定,國控越來越弱。與此同時農村好出現了大量的私企以及三資企業,為實現獨立的經濟利益,他們對經營者的要求相對較高。
1.2農村產業結構逐步向復合化轉變在我國經濟體制不斷的改革過程中,以往農村的自給經濟也逐步向著商品經濟轉變,原本單一的經濟形式也開始向多種經濟形式轉變,單一的經濟結構也慢慢變成了一體化經營的復合經濟結構,從而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新局面。
1.3農村經濟關系市場化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以往傳統計劃經濟的指令性特征開始慢慢消失,農村中的生產經營活動正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成為經營活動調節的主要方式,各種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也逐漸走向市場化。
1.4農村農業經濟繼續保持增長隨著支農扶農政策的出臺,全國對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時農民農業稅也隨之大幅度下降,農業特產稅的取消使農民真正體會到了政策帶來的好處,實現了政策性增產增收。
2加快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策略
2.1解放思想,走科技興農的道路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解放思想,應以創新的思維方式來應對問題。可以通過實施開放搞活、科技興農、結構拉動、占領市場、創造品牌等作為新時期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同時還應以開放的眼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外資,打造農業品牌,搶占國內外市場,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此外,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農民單獨經營戶在市場中顯得過于弱小,為了使其能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生存的能力,必須不斷提高農民自身的市場適應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農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以此來增強其生產積極性。可利用開辦專業村等方式,提高當前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2狠抓特色農業,培育優勢產業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氣候多樣。全國各地都盛產與當地環境相適應的優質農產品,可以說這就是我國農業的基本特色和重要優勢。現如今,交通條件越來越便利,信息也更加通常,如果農業產業不能擁有自己的特色,不但會使生產效率降低,而且產品也很難找到市場。以我國吉林省為例,其具有十分優越的產業優勢和自然資源。東部山區以長白山資源為依托,抓住國家建立中藥材基地的契機,將中藥產業做大做強,并進一步實現了特產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打造出了長白山品牌。中部地區則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依托,尤其是水稻、玉米、大豆等資源優勢,并將畜牧業以及農畜產品加工等作為主導產業。西部地區則主要利用經濟作物的優勢,將雜糧雜豆、淡水養殖、優質牧草等不斷發展為外向型農業的主導產業。其它各省可充分借鑒吉林省的農業經濟發展策略,以此來推動本省的農村農業經濟發展。
雙陽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唯一的“中國梅花鹿之鄉”,有300多年的養鹿歷史,梅花鹿存欄11萬只,占全國的22.9%,吉林省的39%,形成了完備的鹿文化旅游線,是全國的鹿產品集散地。雙陽區天藍水碧、山川秀美、環境幽雅,是國家級生態區。區內四面環山,森林覆蓋率達24.79%,境內共有中小河流17條。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東北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面積最廣的巖溶景觀群。有長春境內最老古木“長山古榆”。雙陽農業資源豐富,物產眾多,鹿產品和無公害山野菜是雙陽特產。
雙陽城區距長春市中心區4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有長清、雙蔣公路連接長春主城區,長雙煙鐵路縱貫雙陽南北,連接沈吉鐵路和京哈線路的主要干線。構筑由北鹿鄉、奢嶺、中部中心城區,到南部吊水壺區域快速發展的旅游格局,形成長春東南部重要的旅游業發展區域。
基于以上因素,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2000年果斷決策,做出了優先發展旅游,培育主導產業的決策和建設吉林最美鄉村的科學定位,打造農業休閑花園。依據雙陽自然條件,提高農村綠化、美化、凈化水平,在區域內有序發展鄉間別墅,會議、會展中心、度假村及星級賓館,把雙陽建設成長春市及周邊城市居住、旅游、療養、會議的首選地,成為鄉村有城市功能,城市有田園風光,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長春市南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