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利水電工程課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CAD;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引導
作者簡介:鮑海艷(1982-),女,內蒙古赤峰人,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講師;張貴金(1964-),男,湖南張家界人,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教授。(湖南?長沙?410114)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2-0062-02
“水利水電工程CAD”是高等學校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該課程是后續課程“水工建筑物課程設計”、“水電站建筑物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的重要基礎,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根據水利水電工程CAD制圖規范,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實際繪制圖樣的能力。通過學習,學生將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將學與畫結合起來,牢固掌握制圖知識,提高繪制圖樣的基本技能。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按照書本把所有命令逐個講授,再進行上機實訓,并輔以一些基本圖形進行練習。[1]這種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灌輸,學生容易死記硬背,上機實訓也是簡單模仿教師的操作,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也難以維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面對各種命令的煩瑣操作,學生極易混淆,逐漸失去耐心與興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因此必須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筆者不斷探討“水利水電工程CAD”課程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內容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學習各類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2]
任務驅動教學使學習目標十分明確,在展開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也不再把學習當作硬性任務,而是根據任務需求來學習知識,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使得“教”與“學”有效結合。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關鍵問題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圍繞任務展開教學,因此任務的設計、編寫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識體系,還要融入專業知識;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有效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是該教學方法的另一關鍵內容,引導方法不當或指導內容過少,學生很難完成任務,從而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若指導內容過多又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創新。[3]因此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時,為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需解決好任務設計及教師引導這兩個關鍵問題。
在“水利水電工程CAD”課程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筆者認為在任務設計、教師引導兩個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
1.任務設計
(1)專業性與趣味性相統一。在“水利水電工程CAD”課程中運行該教學方法時應設計與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相關的任務,使學生不再繪制一些與專業無關的零件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樣學生才能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4]同時,這些任務使學生對本專業有了初步的認知,有利于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
(2)實踐性與開放性相統一。任務的設計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積極動手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同時任務也應具有開放性,可以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點與學習階段相統一。任務包含的知識點應與學習階段相統一,學習初期任務包含的知識點不宜過多,而且不要有兩個以上的重、難點,過多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以至于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中后期,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知識,并已對本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階段的任務可包含相對數量的知識點及重難點,以進一步激勵學生,若任務過于簡單,反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比如,溢流壩剖面圖的繪制包含的知識點較多,且具有一定的難度,不適宜作為學習初期的教學任務,但在學習后期又是非常好的教學任務。
2.教師引導
教師根據任務合理進行指導是完成任務的關鍵,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引導學生分析任務,提出問題。在接受新任務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已學知識,以及實施任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恰好是任務中隱含的新知識點,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欲望。
(2)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務的途徑。學生在剛接觸到任務時無從下手,對任務的理解也有一個過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完成任務而少走彎路,應進行必要的引導,但不可固化步驟,禁錮學生的思維。
(3)對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引導。任務設計中已經考慮過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點,因此應對重點、難點部分進行必要的分析,及時講授新的知識,演示作圖的方法,指出作圖的關鍵。
(4)引導學生大膽嘗試,自主創新。教師應該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將其猜想的邏輯推理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應就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引導并給予鼓勵,增加學生創新能力鍛煉的機會。
關鍵詞:專業認證;專業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專業建設是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基礎,是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①②③專業建設水平又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辦學實力。④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始于2006年5月,⑤其目的是保證與提高專業教育質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可以推動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⑥⑦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或本專業)于2013年通過了有效期6年的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本文根據專業認證前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以此次專業認證為契機,研究提出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的思路與對策。
1專業認證以前專業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學院水利系,至今已有78年的辦學歷史。本專業擁有結構合理、銳意進取的優秀教學團隊,以“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能在水利水電及相近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為培養目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教學環節,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截至2012年底,本專業教學實驗室總面積已達6000余平方米,開設課程實驗11門,其中設計性實驗30余項,核心專業課程均開設有課程設計教學環節。本專業長期堅持以學生為本,順應國家水利水電建設事業對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本專業的辦學水平不斷努力奮斗。專業認證以前,我們通過與兄弟院校相同專業建設與發展情況的對比分析,發現本專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實驗室陳舊老化、實驗項目不夠完備等。(2)教學文件與認證標準不相適應。
2專業建設的對策與思路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于2012年申請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于2013年參加并順利通過有效期6年的專業認證。在專業認證前后近3年時間里,我們以此次專業認證為契機,緊密結合本專業的發展實際,以認證標準為準繩,對本專業的實驗教學條件和教學文件進行系統、全面的整改和提升,為有力促進本專業的持續改進、有效提高專業的辦學水平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主要思路有:(1)為提升專業實驗教學條件,積極實施專業7實驗室的更新改造項目。(2)為系統提升專業教學文件的針對性和對認證標準的適應性,扎實推進專業教學文件的全面整改。
3專業建設的實施內容與過程
針對本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據專業建設的對策與思路,我們對本專業的實驗教學條件和教學文件進行全面整改和提升,主要內容有:
3.1專業認證前,積極實施專業實驗室的更新改造項目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經過充分調研和綜合分析,我們研究制定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驗室更新改造實施方案》;并制定了《水工實驗室改造實施計劃》。全部項目于專業認證前按計劃圓滿實施完成。專業實驗室更新改造的主要內容如下:(1)調整地下洞室結構模型實驗室的整體布局,并進行恢復重建;(2)擴充土壩滲流實驗室的使用面積;(3)將原壓力管道非恒定流實驗室進行搬遷后異地重建;(4)在原壓力管道非恒定流實驗室新建水電站廠房拆裝實驗室;(5)對水工專業教學模型室中原老舊及殘損的教學模型進行全面更換;(6)對本專業全部實驗室進行內外環境整治。
3.2專業認證后,扎實推進專業教學文件的全面整改專業認證后,針對專業教學文件與認證標準的要求不相適應這一突出問題,從2013年底至2015年4月,我們依據《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4版),并針對水利類專業認證分委員會在本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現場考查報告》中所指出的問題和不足,扎實推進了專業教學文件的全面整改。其中包括:對本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全面修訂,對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院級選修課的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和完善,對部分教學管理文件進行補充和更新。通過上述整改,系統提升了專業教學文件的針對性和對認證標準的適應性。本次教學文件的主要整改情況如下:(1)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相對于現行的2012版培養方案,本次培養方案的主要修訂內容如下:①根據本專業發展實際,并結合認證標準要求,修訂了專業培養目標;②修訂完善了專業培養要求(畢業要求),使其能實質覆蓋認證通用標準的畢業要求;③按照認證標準要求,在培養方案中補充了關于學生畢業后5年左右在社會與專業領域預期能夠取得的成就描述(畢業生發展預期);④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水利類專業《補充標準》關于經濟、環境、法律(規)及管理等四類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并結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對教學計劃中的相關課程設置進行了如下調整:(i)將“工程經濟學”由原院級選修課調整為必修專業基礎課;(ii)取消原“工程合同”、“工程招投標”和“水政與水法”三門院級選修課,將其相關內容整合以后新開設“工程建設法規”課程,并將其設置為必修專業基礎課;(iii)將“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管理”兩門課程由原院級選修課調整為必修專業課;(iv)將“水利水能規劃”課程由原院級選修課調整為必修專業課;(v)新增“特種壩工技術”院級選修課。(2)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院級選修課教學大綱修訂。按照上述新修訂的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培養要求(畢業要求),并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對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院級選修課的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使這些課程的教學目的能實質覆蓋相應的專業培養要求(畢業要求),并對部分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更新或調整。(3)專業教學管理文件修訂。在全面總結以往教學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按照認證標準的有關要求,主要對下列教學管理文件進行了更新和完善:①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度的定期評價制度(試行);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持續改進的社會評價制度(試行);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兼職教師聘任管理暫行規定。
4結語
專業建設水平可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辦學實力。如何提高專業建設水平,采取什么樣的對策與思路,是值得不斷探索與研究的課題。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以2013年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契機,在專業認證前后三年時間里,通過與兄弟院校專業建設情況對比分析,對本專業實驗室進行了更新改造,在提升本專業教學條件的同時,還為本專業獲得6年有效的優秀認證結果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觀條件,并為有效提高本專業課程實驗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對本專業教學文件的全面整改,系統提升了專業教學文件的針對性和對認證標準的適應性,進一步提升了本專業的建設水平。本文提出的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的思路及方法,在工科類專業建設中具有借鑒和推廣價值。
注釋
①張黎驊,倪福全,甘露萍.農業水利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6(4):224-225.
②劉傳林,李繼中,錢武.適應行業需要創建特色專業[J].中國高等教育,2005(19):39-40.
③周建超.論新世紀高等教育的改革與人才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02.44(4):7-11.
④馮建剛,朱成立,王為木.農業水利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1:72-77.
⑤畢穎,劉桂萍,李文秀,等.以專業認證為導向的化工專業教學改革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14.2:57-58.
⑥高小鵬,呂衛鋒,馬殿富,等.工程教育認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J].計算機教育,2013.20:18-23.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1-0136-03
1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強的特點。學習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各類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技術、施工程序及施工組織等基本知識,畢業后能初步從事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和現場的施工作業。近年來獨立院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以施工管理單位為主,而以施工管理單位為代表的用人單位,特別希望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實踐應用能力,畢業之后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上崗。這就需要學校人才培養應向應用型、技能型轉型,學生畢業后要能夠很快勝任企業的施工管理工作。本文針對?@個問題對水利工程施工及相關課程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對課程的教學改革給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2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是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及常用的施工機械等,該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知識結構更新快,綜合性強等特點。[1]
2.1 實踐性強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內容涉及大量具體的水工建筑物結構、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機械、復雜的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藝、工程質量控制措施等。如果課程教學不進行實踐教學,學生對課本知識不易理解,學生畢業后就不能很快地將課本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施工管理工作中。
2.2 知識結構更新快
我國水利水電工程事業正處于大力發展的時期,新的工程結構、新的施工技術、新的施工材料及新的施工機械不斷涌現,而教材的編寫和出版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差造成了課本知識相對行業發展的滯后問題。該課程還涉及國家及地方有關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設法規等,更新也很快。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講授課本知識,學生就不能及時掌握最前沿的學科知識與技術,學生畢業后也不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實際工作當中。
2.3 綜合性強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學習該課程之前學生應該學習相關的工程測量、水利工程制圖、建筑材料、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水工建筑物、水電站、項目管理、建設法規等基礎專業課程,課程內容涉及各種類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及施工組織的基本知識,課程知識面綜合性強。
3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現狀
3.1 教學模式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課堂授課,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2];通常上一個教學環節是下一個環節的知識鋪墊,各個環節之間緊密銜接。經調查,現階段多數院校該課程各個教學環節之間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脫節,而且安排不同的指導教師,每個教師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學部分,教師之間缺乏溝通交流,這就使得各個教學環節之間嚴重脫節,學生的專業知識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3]。
3.2 教學方法
經調查,現階段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方法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只講授課本中涉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思考的余地,不能將課本所學知識應用于工程案例中,更不會創新應用[4]。
3.3 實踐教學
由于該課程各個教學環節之間脫節,使得學生在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時需要重新溫習課本知識,而不是將已經學習過的課本知識熟練應用。這種情況下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加重了老師的指導工作量,由于時間的局限性,這就降低了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質量。
4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改革建議
基于水利工程施工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以該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為具體研究對象,對該課程的教學提出如下改革建議。
4.1 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學院水利水電教研室在教學中擔任認識實習,理論教學,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教學任務。如何將這些教學環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優化,是我們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出發點,模式如下:
第一,由教研室講授施工課程較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相互討論,總結授課經驗和方法;第二,根據總結出的教學經驗、方法,設計出每一個授課環節的新教學大綱和下一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以及應采用的授課方式方法;第三,后續的課程教師根據這個新的教學大綱授課,在授課過程中及時召開教研室會議,總結經驗,修改和完善相關的授課大綱以及授課方式方法。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學院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目標的實現,同時節約了教學資源。
4.2 教學方法改革
水利工程施工課程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知識結構更新快,?魍車慕萄Х椒ㄒ丫?不能滿足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的需要。經過研究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教學改革:第一,在本課程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中采用了多媒體、圖片、實物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直觀,教學效果明顯增強。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提高學習效率[5]。第二,課后作業不再是教材上的練習題,即對知識點的簡答和論述,而是教師在每節課授課之前就設置的一個小的案例題,學生通過一堂課的知識更新,課后完成設置的案例,如果還有需要結合下一個知識點完成的部分,等下個知識點講授之后再一并完成;學生作業完成之后不是采用傳統的上交作業,教師進行簡單批改的模式,而是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當然,這必將占用教師較多的課堂授課時間,所以教師在授課之前要設計好授課方式,每一個專項施工授課結束后留一定的時間用于學生的討論,通過師生之間的討論使得學生能更好地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實踐案例。第三,隨著施工技術、施工機械的更新,教師也應該進行知識的更新,隨時傳授給學生一些較前沿的施工技術,以方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也為課程授課結束之后的課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做好基礎工作。
4.3 實踐教學環節改革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目前出現了一些新的組織理念,比如水利工程空間組織、時間組織;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新的設計軟件,比如BIM軟件;這些都對傳統的施工組織、施工工藝、設計方法、設計思路有著很大的沖擊。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引進這些豐富實效的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教學方法上讓學生盡快掌握這些新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使得學生在掌握傳統設計原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實踐能力,將是本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現階段發展較快的BIM軟件,學院也有這方面的培訓,在做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等實踐課程時鼓勵學生學習使用這些軟件,利用這些軟件完成一些課程設計或者畢業設計。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應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好的實踐環境,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同時達到水利工程施工課程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緊密銜接,為學院實現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服務[6]。
5 結語
通過對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成效:
第一,通過對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使得課本知識和實際工程相接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貫徹了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理念。
第二,通過把水利工程施工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優化教學,將各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連貫,不僅為學院節約了教學資源,而且達到了水利工程施工系列課程教學的目的一致性,大力提高了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利水能規劃 改革思路
水利水能規劃(含課程設計)是我國大部分水利類本科專業設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1],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該課程涉及水資源與環境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等多個專業。該課程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對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的實際要求,以及水資源本身的特點和客觀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規定,講授如何經濟合理地綜合治理河流,綜合開發水資源,確定水利水電工程的合理開發方式,開發規模和可以獲得的效益,以及擬定水利水電工程的運用方式,等等。課程內容有興利調節計算、洪水調節計算、水能計算等三大部分。該課程的講授需在學生完成《工程水文學》、《水文學原理》、《水力學》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2―4]。
本課程的培養目標為,使學生在掌握工程水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水利水能規劃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初步掌握這方面的分析計算方法,使學生畢業后,經過一段生產實踐的鍛煉能參加這方面的工作。課堂講授32學時,課程設計為1周。如何在短學時的情況下使學生掌握水利水能規劃的相關內容,這是我們在歷年教學中重點探討的問題。基于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特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一、在課堂講授中,采用傳統方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我校在2008版本科課程設置中,為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縮短了專業課程的學習時間,水利水能規劃課程的學時由以往的36學時減少為32學時。為了充分反映該課程主要內容,在規定學時內完成主要內容的講解過程,可運用多媒體教學來緩解目前教學學時較短的不足,多媒體教學較純板書教學而言,在有限的時間內能講授更豐富的內容。
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動態展示的優勢,具有畫面多、信息量大、直觀性強的特點。在水利水能規劃課堂講授過程中,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于不易理解的內容,以色彩豐富而且直觀的圖片、表格和圖示進行講解,能夠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消化吸收相關知識。如水庫特征水位的講授,以圖形展示,逐個講解,使得學生充分理解各特征水位,以及對應的特征庫容。又如對于洪災的講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對特定地區洪水視頻來展示洪災的兇猛和危險性,使得學生對于理解洪水災害有更深刻的印象。此外,當講授水電站能量轉換過程時,以“圖解+視頻文件+動畫”的形式,可將水電站發電過程形象地展示出來。
多媒體教學可以減少信息在大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轉換過程,能充分傳達教學意圖。但相比較而言,多媒體教學由于在相同時間內能使教師傳授比傳統教學更多的知識,因此對于學生來說,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預習,而且在課堂講授時間內,需要加倍集中精力,以期消化和吸收當次課堂知識。因此學生進行充分預習、精力集中和課后復習成為必要的環節。為了使學生及時消化和鞏固知識,一方面,教師需要及時在課后布置一定量的作業,另一方面,可以在每次授新課之前,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復習上次講授的要點,以便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運用Powerpoint制作講義的過程中,通過添加大量的圖片、短片、動畫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啟發式教學、視聽強化教學等其他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對一些基本公式的推導,采用傳統式教學;而對于水力發電、徑流調節計算、洪水調節計算、水能計算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可以利用多媒體或網絡技術清晰地演示給學生,使學生全面、直觀地了解這些內容的原理、方法、作業程序,最終形成一個清晰的邏輯概念,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學習和思維的過程,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被“灌輸”的狀態,進入“互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參與教學,由被動地位轉為主動地位,在創造和想象的空間里,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課下深入學習,能夠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并不斷和同學、老師討論交流,從而鞏固相關知識[5―6]。
二、增加實踐環節,加強學生水利計算和水能規劃的基礎理論和動手能力。
水利水能規劃課程設置了課程設計,歷時一周。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應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實際工程案例的計算分析,深入理解該課程的應用價值和功能,即在課程設計中,提供相關工程實例的水文、泥沙、地質、水能及工程地點等基本資料,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體現在實際工程分析中。主要內容是依據經水文分析計算后提供的設計年徑流、設計洪水、泥沙特征等成果,按照工程設計標準,通過興利調節計算、水能計算和調洪計算等,分析確定水資源利用工程的規模,并為水資源利用工程的調度運行提供相應的特征參數。通過課程設計,學生可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工程實踐,全面掌握水文分析與計算的原理、方法;了解水庫電站設計中水文分析及水能計算部分的基本程序,訓練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把看似不連貫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從而對本課程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有所了解。
課程設計以西北某河流多年徑流特征為基本數據,考慮蒸發和滲漏損失,以年調節水電站為例,分析水庫的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及相應的特征庫容,進行興利調節計算、防洪調節計算及水能計算,最終確定水電站的動能參數和水庫的特征參數。理論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理解興利調節計算、水能計算及調洪計算的主要步驟。在實際操作中,水庫工程的設計方案中涉及不同特征水位的選取,課程設計中根據實際工程案例需要考慮不同的情況,如正常蓄水位與防洪限制水位的關系(依據實際條件選取),確定死庫容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泥沙淤積等),興利調節計算中需考慮庫水面蒸發等因素并計入損失進行計算,水能計算過程中是否能在規定條件下計算出保證出力,水電站實際機型的選用需套用定型機組而不是直接選取計算的理論值,調洪計算需考慮不同的設計標準等。課程設計的內容需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其計算結果可允許有一定變化,這與授課時完成作業有所不同,因此在課程設計的完成過程中,學生既深化了課堂知識,又初步掌握了實際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學會了動腦靈活解決問題。
本課程的實踐環節和水文實習融合在一起,通常在每年暑期進行為時1周的認識實習和3周的綜合實習,其中有若干天時間用于了解和調查河流的水文情勢,并了解水電站發電基本設備構成及發電程序,使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在實際中的應用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此外,還可通過和教研室經驗較豐富的教師交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
三、增加本科生及早接觸和參與研究項目的機會。
我校多年來組織本科生積極申報“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區分為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資助額度幾千元不等,國家層面上也有相關科技創新項目方面的資助。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喜歡探索的學生往往在指導老師的幫助和指點下獲得項目的資助,從而開展相關的調查、試驗和研究,對于培養大學生從事初步的研究工作和獨立的創新性思維具有很好的鼓勵和推動作用。雖然我院以往對于該項目的獲批額度不大,但近年來對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以及大學生發表學術論文等都有積極的鼓勵措施,如學院承擔大學生發表學術論文的版面費,在學生的學期綜合測評中給予加分,等等,為推動大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我校目前對個別專業的本科生實行了“2+2”復合培養模式,即在大學期間,前兩年集中加強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外語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強化基礎,拓寬知識面;后兩年實行導師制,在學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參與指導教師從事的科研或工程設計工作。選擇導師后,對于學生參與具體的工程項目或科研工作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學生直接參與相關研究,并對如何具體應用專業知識有良好的正面作用。該模式適宜大力推廣到其他專業和高校。
四、結語
針對《水利水能規劃》課程課時少、課程設計改革等方面的問題,我們提出在多媒體教學中進行改革和增強教學效果的措施,以及課程設計中應使學生重點掌握的問題,提倡學生在本科階段參與實際的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為培養高水平本科畢業生打下基礎。本文的相關內容可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周之豪,沈曾源,施熙燦等.水利水能規劃[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2]王維第主編.水電站工程水文[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5.
[3]陳惠源,萬俊主編.水資源開發利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4]余銘正,孟憲生合編.水電規劃與管理[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4.
[5]向友珍.“工程水文與水利計算”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5,(3):37-38.
關鍵詞:翻轉課堂;工科;專業課程;實證與分析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18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3-0061-04
水利水電工程是中國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水工鋼結構”課程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之一,既涉及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目前,該課程仍采用老師完全講授、學生無條件聽的灌輸型教學模式,雖然在教學手段中引入了多媒體教學,但依然存在內容枯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聽講并帶有一定的厭學情緒等問題。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進行探索、實踐和創新,使這門課的講授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學生真正掌握“水工鋼結構”課程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
“翻D課堂”(F1iDped 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一種混合使用技術和親自動手活動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中,典型的課堂講解時間由實驗和課內討論等活動代替,而課堂講解則以視頻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間完成。國內學者對該方法進行了相關研究,張躍國等認為“翻轉課堂”是“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的學習”的一種混合學習方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田愛麗等認為“翻轉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張新明等認為“翻轉課堂”在課外真正進行了深入學習的同時,高效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與觀點的相互碰撞能夠深化學生的認知;劉震等人指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轉變成為了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則轉變成為主動研究者。上述研究表明“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方法存在根本的不同和明顯的優勢,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翻轉課堂”的介紹和教學模式的理論探究等方面。從問題一理論一實踐角度分析探討工科專業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還較少。基于此,本文從“水工鋼結構”課程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問題出發,以2015年春季學期開展的“水工鋼結構”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為基礎,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課程中的實踐過程、方法與注意事項,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一、“水工鋼結構”課程教學現狀
(一)知識點多,課時量少
“水工鋼結構”課程內容多、信息量大,且對理論與實踐要求較高。加上該課程涉及到《水利水電工程鋼閘門設計規范》和《鋼結構焊接規范》等相關設計規范的約束性、公式的經驗性和問題的多解性,也給上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與之相對應的是近年來國內很多高校普遍推行的通識教育,使得很多專業課的課時得到不同程度的壓縮。“水工鋼結構”課程亦不例外,國內高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課時普遍偏低,例如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河海大學和四川大學等均為32學時。
(二)學生對課程的認識程度不夠,力學基礎薄弱
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涉及的居住建筑、寫字樓、商場和工業廠房中的應用比例均高于鋼結構,鋼結構現在還僅僅局限于應用在單層工業廠房,大跨度結構、高聳結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以及高層及超高層建筑中,使得學生對鋼結構的認識不足,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將“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掌握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完全夠用了,至于“水工鋼結構”課程影響不大。同時,水工鋼結構屬于專業基礎課,實踐性較強,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力學基本功,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甚至連最基礎的力學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對“水工鋼結構”課程產生畏懼感。
(三)現有的教學方法滯后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方式為主,單純的講授以及板書會使得學生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雖然在課堂中教師穿插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但基本沒有師生互動,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現在的課堂中廣泛應用,不僅能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圖例和工程應用,而且增加了課堂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但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課程內容信息量大、進度快,導致學生對新的知識點內容來不及思考而被動接受的問題。
二、“水工鋼結構”課程的“翻轉課堂”實施過程
筆者借鑒Robert Talber和盧強的研究成果,結合“水工鋼結構”課程特點和大學生的學習特征,設計了包括“課前自學、課中強化、課后升華創新”三個階段的“翻轉課堂”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一)課前自學階段
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授一般由授課教師提供的教學課件來完成。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完成知識點的接受、理解。在“水工鋼結構”課程實踐中,首先將事先準備好的課件共享到網絡硬盤或直接發送給學生,并在前一節課結束時布置下一次課程講授的內容。其次,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課件,對知識點產生一定理解和思考,通過課前自學,帶著問題進入課堂。
(二)課中強化階段
在“水工鋼結構”課程“翻轉課堂”實踐中,我們積極思考和收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容易忽略的細節。在課堂中對問題、講授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并向學生拋出一些具體的實例和問題,讓學生通過已經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進行自主探究或協作學習,同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教師最后對知識點和討論的問題進行梳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課后升華創新階段
通過課前自學和課中強化兩個階段,學生對課程章節知識點已基本理解并掌握,但此時的知識依然是孤立的。在“水工鋼結構”課程“翻轉課堂”實踐中,通過設計知識拓展任務,讓學生能夠將在該課程中學到的知識與所學過的知識點融合成整w,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理解所學的知識點,促使學生課后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促進知識從單一的“點”擴大到“面”并產生新的知識創新點。
三、“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分析
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對專業的認知,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學效果評價要求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進行評價分析,例如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和教學媒介手段評價等。們為此,我們從教學課件及視頻效果、課堂教學與交流溝通效果以及學習結果方面對“水工鋼結構”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評價分析,并制作了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2013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69名本科學生,發放問卷69份,收回69份,有效問卷68份,同時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一)教學課件及視頻效果分析
從對“水工鋼結構”課程教學課件和視頻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學課件、視頻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課程的重點難點有明確的提示,能夠有效輔助自身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如表1所示)。然而,學生普遍反映教學課件互動性評價較差,依然存在一定的“灌輸”問題。尤其是知識點比較復雜、以純理論和計算為主體的部分,在課件制作方面還需要多想辦法,多與學生溝通,合理制作學生自學型課件,提高學生課前自學的效果。
(二)課堂教學與交流溝通效果分析
從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來看,學生認為該種教學方法較好,但調查中也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發言較少(如表2所示),造成課堂活躍度評價不是很理想。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不能全部歸咎于教師,還應考慮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固化了學生對于課堂的認識,同時學生對于課堂討論存在畏懼心理,害怕問的問題過于簡單(被同學笑話)、害怕在課堂和集體面前發言等,所以,課堂活躍程度就不是很理想。因此,要想組織好課堂討論環節,還需要做好引導工作,營造討論氛圍,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電腦和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標準配置,要利用微信、QQ、飛信等信息交流軟件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有效溝通、交流。
(三)綜合學習效果分析
在教學中,以教師教學為主體的教學目的被稱為教學目標,以學生學習知識為主體的教學目的被稱為學習結果。無論是教師教為主體還是學生學為主體,在課程的教學評價中,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是一門課程教學方法成功與否的主要依據。為了確定“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我們對連續三年的考試效果進行分析(考查知識點基本相同,測試難度接近)。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變化并不是很大,但從批閱的學生作業情況來看,質量的完成較往年有明顯提高,同時學生的“水工鋼結構課程設計”的完成過程和質量也明顯好于前兩屆學生。
四、“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思考
(一)教師和學生角色的定位
“翻轉課堂”的首要任務是師生定位實現“翻轉”。“翻轉課堂”不是學生毫無組織的、自由的、隨意的學習活動引導下的積極主動的學習,而是在精心設計下的課堂探究活動或討論。與傳統的“教師一書本一課堂”的教學方法不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認為學生是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習者,而老師以輔導答疑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最終達到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知識的主體,讓教師從“灌輸”“控制”的角色中擺脫出來。
(二)“翻轉課堂”的課堂強化組織方式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一種認可,也是我國工程性人才走向國際市場的準入證。這項工作的意義在于借鑒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熟經驗,結合我國專業建設的具體實踐,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構建并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專業辦學實際、促進專業改革、反映行業需求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1]。
我校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以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為引領,通過模塊化課程體系有效地推進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實現。
工程水文學是水文水利模塊的主要專業課,該課程是《水利水能規劃》、《水工建筑物》、《水電站》、《水利工程施工》等后續課程的基礎。在以培養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驅動下,本文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入手,討論“工程水文學”課程基于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教學改革。
一、該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
《工程水文學》是工科本科院校水利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由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及水文分析與計算等教學模塊所構成,具有知識面廣和實踐性強的特點[2]。目前蘭州交通大學“工程水文學”課程存在的主要關鍵問題是:教學課時較少(32學時),教學以課堂授課為主,大都停留在書本理論知識的講授上,學生參與較少,缺乏諸如課程設計、課程實驗以及課程生產實習等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因此,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應的內容繁雜、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對所學知識點及知識體系不能透徹理解等問題。
二、課程建設目標的確定
對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和水利工程專業標準,在分析課程對學生畢業要求支撐強度指標點的基礎上,聘請了行業專家參與修訂了本課程的教學大綱,從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確定了本課程的建設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成果的表現十分豐富,“知識領域”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具體表現為學生學習完成之后,能夠對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方法、設計洪水的推求及流域分析計算的術語及相關問題有一定程度的記憶及了解,并具有對這些問題的應用及分析能力。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可以參照現行規范,能進行水文數據的采集;能運用配線法及相關分析方法對水文資料進行統計;能進行流域設計年徑流的分析與計算;能夠對洪水頻率進行分析;對小流域設計洪水能夠計算。
3.素質目標。學生能自主學習,善于發現問題,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正確分析實際水利水電工程中常見的水文問題并提出處理方案;能夠與他人合作并交流;具有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工程水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改革和優化《工程水文學》的課程內容,推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的改革與現代化,構建“教、學”一體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校園網、電子圖書館等現代信息技術條件,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自主學習能力。
1.優化教學內容,補充前沿知識。在課程內容上突出工程教育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組織,找出主線,突出重點,刪減過時或不常用的內容,使其更符合教學規律,力求做到少而精;著重介紹水利水電工程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強調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
早在2007年,芮孝芳等提出了水文學的9個前沿科學問題[3],經過幾年的發展,2015年,芮孝芳又提出了水文時間序列年際演變問題、降雨空間分布及動態變化問題、水文現象與下墊面的關系問題、優先流與坡面流問題、水文尺度問題等是當今水文學面臨的主要前沿科學問題[4]。可見,水文學的發展非常迅速,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涌現。這就需要將水文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等前沿知識及時融入教學內容中,更新充實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的建設,達到既利于促進教學改革,又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改革教學環節與方法。工程水文學理論抽象,采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板書的教學形式,可使抽象的內容形象生動,向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量,在教學中重視和學生的互動性,開展課堂討論,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引入網絡教育平臺,加強師生的溝通和交流。本課程在2013年建成的網絡課程,把日常教學文件已全部上傳到網教平臺,如教學大綱、授課計劃、電子教案、PPT課件、電子版練習題、視頻參考資料等,學生可以隨時查閱相關內容。每次課后,教師將本次課程的重點內容提綱、前次作業答案、本次作業題上傳,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料。最后,教師利用網絡溝通的快速便捷優勢,及時報道本專業相關時事要聞,為培養符合國際標準的工程師初步建立實踐教學模式。
課程采用講課、課堂討論與答疑、作業等環節,在講課過程中經常給出一些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和發言積極,課堂表現計入總評成績,即答疑成績。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已有大量成熟的自編軟件可供應用,因此,除了要對配線基本原理、配線步驟、配線原則進行講解,增加對相應計算軟件的介紹,利用excel的圖表功能,可直接繪出頻率格紙,有助于學生對頻率格紙的獲取以及配線法知識的理解。對于對軟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學習使用工程水文分析計算的集成應用軟件,如PHAC[v2.28],該軟件涵蓋了工程水文學大部分的計算。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利用所學計算軟件開發能用于水文計算的新程序。
3.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增加教學實踐環節,本次改革以大作業的形式布置課程設計,除按書面報告考核外,增加向全班做發言介紹,鼓勵自由提問和回答,把?F場答辯表現和課程設計實際完成質量綜合作為評估依據,訓練學生的表達技巧和交流能力。在學生的實習環節,就近的黃河水利委員會蘭州水文站測驗項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輸沙率等,可滿足學生《工程水文學》的實習要求。教學實踐環節鼓勵學生參加與本課程相關的教改項目和創新實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學校2016年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中,與本課程相關的課題“微型土壤蒸發器的制作”獲批,并已完成驗收。
4.課程成績評定綜合化。為了調動學生平時上課的積極性和督促學生能自主完成作業,加大工程水文學平時成績的比例。
本次教學改革,總評成績=平時總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60%,其中:平時成績=考勤成績(占總評成績的5%)+作業成績(占總評成績的20%)+答疑成績(占總評成績的5%)+課程設計(占總評成績的10%)。
對每部分的成績都制定了評定辦法,合理地評定學生成績。改革現有考試試題題型,增加案例分析的試題,使學生能夠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
關鍵詞:能力培養;力學;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57-03
《水力學》課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水利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由于該課程緊密結合水利工程實際,基礎概念和公式繁多,理論推導復雜,不少學生反映《水力學》是一門難學的課程,并且出現學生學習困難和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針對以上課程特點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水力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量地增大,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成為地方高校的主要目標。這個培養目標的確立對地方高校學科建設和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力學作為水利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在水利類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被列為必修的學科基礎主干課程,是學生從基礎課學習過渡到專業課學習的重要紐帶。《水力學》[1]課程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水力學基本原理和工程水力學。學生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不僅要掌握水力學的基本知識,還要了解水力學的相關應用,以便在今后水利工程實際工作中對水力設計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融會貫通。因此,本課程在水利類專業的教學安排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確立工程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加大比重。但是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高等教育體制和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水力學的教學課時正不斷被壓縮,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教學體系已暴露出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一方面傳統的教學大綱中,水力學基本原理和水力學的工程應用兩部分內容共需要100多個學時,而現在水力學課程總學時數減少至70學時,但是教學內容仍然按老教學大綱執行,這就要求老師在少的學時數下講授較多的內容,課堂信息量過大,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接受,更談不上對所學知識的應用了。另一方面,近些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地深入和專業劃分愈來愈精細,水利類專業除了原來的農田水利專業外,又包含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水利工程管理專業、水土保持專業,不同專業對水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特別是水力學工程應用部分的教學內容提出了不同要求。比如,隨著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農田水利專業對管道水力學特別是其在微小管道水力計算中的應用提出了要求,而其他專業對此卻又無具體要求或者需求。而隨著高壩大庫的不斷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堰流的相關知識,而農田水利專業則對這些內容的要求不斷弱化。總之,隨著信息量驟增的新世紀的到來,這門課程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與當前發展形勢很不適應,與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性人才的要求產生了明顯沖突。例如,教學內容不能隨著學科的發展而及時調整和更新;課程教學方法落后并導致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嚴重脫節。這些都嚴重影響到《水力學》課程教學的開展,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二、水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與方法
(一)教學改革的內容
《水力學》課程是力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介于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之間的一門技術科學。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液體(主要是水)的平衡和機械運動規律及其實際應用。課程主要概括為兩部分內容,即水力學基本原理和工程水力學兩部分。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突出重點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抓住課程的主線和重點,同時還需注意課程內容的連貫,不能出現基本知識點的斷鏈情況。在課程教學改革中應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繼承與創新及邏輯性與結構性的關系,必須根據水力學的課程內容明確兩條教學主線。一條主線是水力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主要包括水靜力學、液體一元恒定總流的基本原理和液流形態與水頭損失,這些內容是課程的基礎和骨架。對于不同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的薄厚要求可能不一樣,骨架可大可小,但均要堅實、牢固。另一條主線是基本應用,主要包括有壓管流、明渠恒定流動、堰流及閘孔出流、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消能與銜接,這些內容是基礎的添加物和骨架上的肉。因此,應充分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注意體現當代學科發展的水平和特征,將多學科的知識交叉與滲透反映到教學內容中來,兩條教學主線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缺一不可。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傳統的“大合班”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考慮不同專業對本課程的教學要求,按照兩條教學主線進行教學時,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可能對于不同專業的關系不十分明顯,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習效果較差。因此,應該改用模塊式教學結構將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即將課程內容分為多個模塊并根據專業的不同強化其所需模塊的內容,進而使學生明確本課程與其專業的關系,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果。在教學方法上,應該避免在授課過程中搞“滿堂灌”,每堂課都要安排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答疑,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鼓勵學生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通過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一些與本學科聯系緊密的工程實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學改革的手段與方法
1.改變傳統的大合班教學模式。根據《水力學》課程的兩條教學主線的內容和要求不同,第一條主線水力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部分是課程的基礎和骨架,雖然對于不同專業,技術基礎知識的薄厚要求可能不一樣,但同樣要堅實和牢固。因此,第一條主線所涉及的內容,從教學模式上講可以將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水利工程管理專業、農田水利專業進行合班教學,將理論知識進行整合,突出共性,強化概念,避免因專業分班課引起的課堂教學內容循環重復。但是,《水力學》課程的第二條教學內容是關于基本原理應用,就應該對不同專業在教學內容上側重點不同,在講授其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時應有所突出,有側重點地講授,能夠使不同專業的學生了解到該課程在自己行業的應用,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帶著問題去聽課。因此,對于工程水力學應用部分,從教學模式上講,應將不同專業進行分班級教學,結合各個專業的特點和需求,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進行授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
2.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教學資源導向型”教學方法向“能力訓練導向型”教學方法轉變,其實質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培養其創新意識。因此,在教學環節上,應該始終注重理論聯系工程實際,以探討和啟發性思維的開放式教學為主,通過問題講義的方式,針對具體的工程問題進行講解和討論。同時,注重學生對知識原理的理解和應用,盡量通過工程實例并結合知識內容解釋在現實生活中所出現的水力學現象,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水力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內容設置。水力學基本原理、工程水力學、水力學實驗原理是《水力學》課程的三大組成部分,其關注的重點各有不同和側重。面對水力學課程龐大的體系,必須根據水利類不同專業的特點與專業培養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科學設計,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取舍。水力學理論基礎包括“流束理論”和“流場理論”兩個體系。作為水文水資源、水利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限于學時,同時考慮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需要,可舍棄“流場理論”,只講“流束理論”,以滿足工程實際中常見的水力計算的應用需要。同時,也使得“以流束理論為基礎,以實際工作需要為目標”的水力學課程教學基本理論的選擇有了明確的方向。而工程水力學強調解決實際問題,自然成為學生職業崗位必須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完成實際工作任務能力的重要體現。為此,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應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突出重點,對于農田水利專業的學生,可將重點放在明渠水力學和管道水力學部分,使學生學會設計渠道,熟練進行管網的水力計算,以滿足節水灌溉系統的渠道和管網設計的需要。對于水利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以明渠水力學、有壓管道非恒定流、堰流和閘孔出流為教學重點,使學生可以對已建成的渠系建筑物、電站和引水樞紐進行合理的運行和管理。在完善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還需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例如,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需求,增添水力學課程設計項目。對于課程設計的內容,可以緊密結合各專業畢業設計選題來定,內容應涵蓋專業基礎實驗技術、現代生產和社會應用緊密結合的實踐項目,以及學科發展的前沿課題,形成由低到高、由基礎到專業的逐級發展的“金字塔式”教學實踐內容和環節。這樣不但可以通過理論去指導學生的實踐學習,而且可以通過實踐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4.教學方法多元化,創造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板書給學生傳播信息,該方法顯然較費時間,而且效果差,有些水流運動的變化過程用靜態圖形是無法表現的,如,水躍、流線、水擊傳播過程等。多媒體教學[5]可以充分演示局部水流現象,還可以展現實際工程中的水流現象,如底流消能、挑流消能、堰流及閘孔出流等,增加了學生對相關原理的理解,又增加了感性認識,同時節約了教學時數,擴大了知識的信息量,可謂一舉多得。但是純粹的多媒體教學存在師生之間互動少、信息停留時間短、跳躍性強等缺點。特別是水力學中大量的公式推導和畫圖,如,靜壓強分布圖、壓力體圖、水面線、總水頭線及測壓管水頭線等內容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學生不易理解或印象不深。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課件、黑板板書、實物和模型教學方法緊密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中講到畢托管的測速原理時將畢托管帶入課堂,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在公式推導過程中采用黑板板書,給學生帶來直觀的心理感受。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師生往往習慣于“灌輸式”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客體,處于被動地位,提不起學習和討論的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應增加學生參與環節,在課堂上采用學生講課、討論、提問等方式,這樣可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氣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明渠恒定均勻流的水力計算這一章,其研究內容較簡單,又是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水工建筑物形式,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適合采用自學與討論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結語
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水利類專業《水力學》課程教學改革,在學時總量減少的情況下,學生們不僅學到了基礎理論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學到了更多有關于水力學的科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這為高校向社會輸送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水利人才打下了基礎。同時還認識到,必須要不斷加強《水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的實施,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重視課堂教學并能熟練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完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吳持恭.水力學[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02-232.
[2]潘懋元.“協同創新”的高等教育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6):1-2.
[3]毛國紅.大學生學習改革的內涵和方向[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32-33.
[4]吳斌,林其榮.以教改研究為龍頭全面推進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1,(5):62-64.
[5]李琳.水力學課件教學的利與弊[J].中國電力教育,2008,(24):43-44.
關鍵詞:高職教育 翻轉課堂 工程資料編制與整理 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a)-0000-00
作者簡介:殷樂(1984―),女,湖南益陽,漢族,工程師,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項目管理、水利造價、安全管理信息化。
課題來源:2014年院級課題【《工程資料整編》課程翻轉課堂的實踐與研究】
近年來,隨著經濟持續發展,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基數越來越大,市場競爭越發激烈,這本質上是就業者綜合素質的競爭。2013年,水利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水利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水利職業教育,是加強基層水利人才隊伍建設、解決人才瓶頸問題的重要途徑。以往的高職院校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全程講課,學生全程聽課,課后通過作業與練習進行知識的內化,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這是因楦咧把生對理論課興趣缺乏,而在實踐課中很活躍;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于接受碎片化的內容更易接受,對于數碼、軟件,他們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天賦。。對專業課雖然感興趣,但是不知道怎么學。他們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是他們在課下做功課遇到問題卡住的時候。針對高職學生這樣的特點,我們對《工程資料編制與整理》課程實施了翻轉,設計了學生課前通過通訊平臺看微課課上學生組成小組討論執行教師完成答疑并指導工作任務課后學生進行項目實踐升華的教學流程,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及完成任務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
1 翻轉課堂簡介
“翻轉課堂”,又叫做“顛倒課堂”,簡單來說就是教師自己錄制視頻,學生不用在教室里學習,可以在家里或其他有多媒體設備的地方,觀看視頻,學習教師講解的知識,然后可以繼續借助于網絡平臺和教師在線交流,也可以到達教室向自己的老師進行學習中問題的求教。翻轉課堂最初由美國學者埃里克?馬祖爾提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馬祖爾第一次開發了與計算機的搭檔教學方式。馬祖爾教授在教學中發現,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讓他做教練而不是講課,他因此下結論說,“我相信這只是我看到了這一進程的開始,電腦很快就會變成教學的進程中必須存在的組成。”并預言,教師的重要性無人可以替代,計算機只能夠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力量,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輔助教師的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
2 工程資料整理課程簡介
《工程資料編制與整理》課程是水利工程類專業的一門專業領域基礎課程、資料員崗位證書課程。課程的作用是培養學生正確應用工作資料驗收規范,熟練掌握運用手工或Word、Excel、測量成果等輔助計算軟件高效、準確地編制完成水利水電工程資料的技能,能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各階段的工程資料編制歸檔工作。
3 課程設計思路
在課程的教授中,我們打破了以知識傳授、按章節順序的課程模式,轉變為以項目為載體、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實踐動手技能。在課程的實施中,我們一般推薦一個常見的水利工程小型除險加固工程,將工程資料編制與整理貫穿整個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轉運如圖1所示:
我們將課程知識點進行了整理和提煉,將課程分為了基建、監理、施工、竣工4個學習情境、開工文件、交底文件、監理管理資料、監理過程資料、開工資料、施工記錄資料、竣工資料等7個學習型工作任務,22個微課知識點,如施工學習情境中的開工過程資料學習任務就分為了開工申請單的編制、企業材料、人員、機械進場報檢單的編制、進度計劃與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施工放樣報驗資料的編制、項目劃分及報審文件的編制5個知識點。
4 實施效果
在2015年下學期,我們對某教學班級實施了翻轉教學。為體現對比效果,與未翻轉的平行班進行了成績對比,對比數據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使用了翻轉教學之后,翻轉實驗班的成績在80~90以及90以上的區域有明顯提升,70~80部分與平行班基本持平,60~70區域與60分以下區的數據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說翻轉課堂對于學生成績的提升還是有效果的,不及格率下降,優秀率明顯上升,而成績的提升對于優秀學生更為明顯。
5 出現的問題和改進途徑
在實施翻轉課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如下問題,并嘗試提出改進的途徑:
(一)翻轉課堂的時間安排
在翻轉課堂中,教學流程需要在課前學生自行觀看微課,這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只有實施了該環節,才能在接下來課堂中的小組討論與知識內化環節中有所得、有所論。但是這很明顯需要學生自行安排,高職學生對于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力不從心,同時也存在學生積極性不高,不看微課等現象。為了解決該問題,翻轉課堂需要教學制度、教學系統的支持。
(二)翻轉課堂要求信息化支持
在翻轉課堂中,我們需要一個通訊平臺與學生進行即時溝通。通訊平臺反饋越及時,翻轉效果越好,參與者越多,激勵效果越好,學習氣氛越積極。之前我們有嘗試過借助世界大學城進行翻轉教學,但是學生反應這個平臺設計界面復雜,登入困難,反饋不及時,效果不是很好。這次我們主要是qq軟件結合世界大學城使用,主要在qq群中進行課程的分享與通訊,消息的通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是及時性好,使用也很方便,學生反饋較好。如果以后有一款專業、簡潔、便利的翻轉課堂軟件,相信實施效果會更好。
(三)翻轉課堂對學習者的要求較高
在翻轉課堂中,我們要求學習者有較高的學習主動性、基礎的網絡與信息技術的知識、深層次的思考和學習能力。這三者缺一不可,網絡與信息技術的支持是參與翻轉課堂的基本條件,翻轉課堂的學習效果是建立在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上的,越積極主動,越深入思考,越觸類旁通,學習效果越好,反饋越出色,知識內化程度越深。
(四)翻轉課堂對教學者的要求較高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掌控學生的學習脈絡,教師制作微課要遵循易懂、簡明、專業的原則,對工作任務的指導書、任務書、導學學案、課程ppt、課后練習、實訓項目、案例模擬等一系列教學內容也要進行精心組排,構建完整的學習支持體系。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同時注重教學者與學習者,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都有莫大的幫助,也能積極推進高職院校為社會提供有價值人才的辦學宗旨。翻轉課堂作為一個教育體制改革的新途徑,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素質教育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改變學習觀念的機會,培養實踐技能的機會,從而為社會為行業提供更多的高素質行業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利工程制圖 課程定位 課程體系 教學目標 研究方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159-02
1 課程定位、課程體系及教學目標
1.1 課程定位
《水利工程制圖》是一門水利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經過調研分析:水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從事水利工程的現場施工、中小型水利工程輔助設計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運行管理工作,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過硬的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各種工程圖樣的識讀,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崗位上能夠直接指導實踐工作。在水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數學和計算機文化基礎是本課程的基礎課程,而本課程又是為后續學習《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及頂崗實習等專業課程奠定基礎。因此,《水利工程制圖》在水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1.2 課程體系及教學目標
依據“本科工程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普通工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調整編制水利專業工程圖學課程體系如下(見圖1)。
1.2.1 知識目標
(1)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論和作圖方法。
(2)正確使用繪圖工具和儀器,具有一定的繪圖技能。
(3)理解水利水電行業制圖標準及有關規定,并有一定的應用能力。
(4)能依據工程形體正確繪制其視圖、剖視圖、斷面圖和標注尺寸。
(5)能識讀樞紐布置圖中各建筑物的布置情況及建筑物與地面的連接關系。
(6)能識讀常見水工建筑物建筑結構施工圖中工程形體的形狀和尺寸要求。
(7)了解房屋建筑圖、道路橋梁工程圖的圖示表達內容、有關規定、讀圖方法。
(8)培養計算機繪圖能力。
1.2.2 能力目標
具有正確應用制圖標準相關規定的能力,具有識讀水利工程圖中所示工程形體的形狀與尺寸的能力,具有計算機繪制水利工程圖樣的能力。
1.2.3 素質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能正確應用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標準,作風嚴謹;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刻苦學習的學習態度。
2 課程整體設計
2.1 課程設計的理念
該課程教學設計的理念是:“基礎性、實踐性、實用性”通過工程案例將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緊密結合,融理論知識與實訓為一體,加強技能和能力的訓練,促進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基礎性”是指本課程為理工科學生的一門技術基礎課,訓練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其它任何課程不能代替。“實踐性”是指該課程與水利工程實踐緊密相連。“實用性”是指該課程在水利工程領域中應用范圍廣,實用性強。
2.2 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在進行課程開發時,首先建立課程團隊。由課程負責人、企業專家、課程教學骨干教師構成的課程團隊,統籌課程建設的全面工作,共同完成以下關鍵性工作:
(1)以應用型能力培養為重點,制定體現就業需求的課程標準。以職業崗位和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為主線,按工作過程的不同工作任務和工作環節進行能力分解,細化成若干能力點,然后得出本課程的應用能力標準。
(2)根據工作領域所需的工作任務以及職業能力確定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結合工作崗位對教學內容提出具體的要求。
(3)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4)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設計綜合運用的教學方法。
(5)進行教學實施和課程評價。
課程設計的合理與否需再次深入企業調研。課程如此開發循環進行,直到用人單位滿意為止。
3 課程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將必須夠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素質教育、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突出培養應用能力這條主線,構建本課程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選取。
3.1 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內容的選取
3.1.1 制圖基礎模塊教學要求
(1)掌握制圖的基本標準及有關規定,能正確使用繪圖工具和儀器。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論和作圖方法,具有一定的繪圖技能。
3.1.2 形體構成與表達模塊教學要求
(1)能閱讀和繪制組合體視圖。
(2)能依據三視圖繪制正等測圖和斜二測圖。
(3)能依據工程形體正確繪制其視圖、剖視圖、斷面圖和標注尺寸。
3.1.3 水工圖模塊教學要求
(1)培養繪制、識讀水利水電工程圖樣的能力。
(2)掌握水利工程圖的圖示表達內容、有關規定、讀圖方法。
(3)了解房屋建筑圖、道路橋梁工程圖的圖示表達內容、有關規定、讀圖方法。
3.1.4 計算機制圖模塊教學要求
熟練使用AutoCAD的各種工具、命令,快捷、準確繪制水利工程圖。
實訓內容:以二維圖形的繪制為重點, 將所做的水工模型用CAD軟件進行繪制。
3.2 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3.2.1該課程的重點
(1)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組合體的繪圖與識圖;
(2)工程形體的表達方法;
(3)水工圖的識讀;
(4)計算機繪圖。
3.2.2 課程的難點
(1)制圖技術標準、規范及其應用;
(2)組合體視圖識讀;
(3)水工圖的識讀。
3.2.3 解決辦法
(1)借助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技術,以及讀圖搭積木,通過150多道組合體的搭積木訓練,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組合體的讀圖能力,為突破立體表面的交線難點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課堂教學與直觀教學相結合。安排學生參觀水工模型陳列室、實際水利工程,進行實物模型教學和現場教學,增加感性認識,通過圖――物對照現場參觀,提高了學生識讀專業圖的能力。
(3)計算機繪圖按照實例圖形的繪制特點講解相關命令,然后讓學生上機操作,學生學起來有目標性和成就感,在計算機繪圖理論課后安排18學時計算機繪圖綜合實訓,目的是培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進一步強化使用AutoCAD的技能,達到熟練、快速、準確繪圖的目的。
4 該課程實施教學的設計方案
《水利工程制圖》課程設計的特點是構建工學結合的立體化學習環境與教學模式,融理論知識與實訓為一體,加強繪圖技能和識圖能力的訓練,才能培養科學素質中的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中的應用能力,通過以下教學環節促進本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4.1 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
我們以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即成為水利行業受歡迎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對原有的教育中不合理的重教法輕學法、重進度輕效度、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科的完整性、輕知識的應用性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等進行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專業制圖識讀能力特別是應用創新能力。
(1)課堂教學主要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兼顧問題提問法、讀圖搭積木實訓法,注重師生互動、講練結合,課堂學習氣氛好。
(2)專業制圖教學與工程實際相結合進行現場教學。安排學生參觀校內水工模型室,灌區實際工程進行現場教學,增加感性認識。
(3)計算機教學與職業技能考證結合,與計算機制圖大賽相結合,綜合實訓引入工程實際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專業制圖綜合實訓:采用項目導向法和自主教學法相結合
4.2 課程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教學手段
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升課堂的品質和內涵,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教學效果。具體如下:
(1)《水利工程制圖》課程反映圖形圖像的內容較多,用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徑。我們通過工程圖片、PPT、視頻等方式將工程實體展現出來,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極大的提高教學的效率。
(2)開設開放性實訓課,進行三維實體造型等內容訓練,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3)開展技能比賽、計算機繪圖職業資格考試。
4.3 加強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水利工程制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教學是本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在教學計劃中保證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達到1:1。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課堂識圖繪圖訓練與作業;制圖綜合實訓(含參觀水利樞紐工程2天)、模型制作、計算機繪圖綜合實訓。
為了提高學生識圖能力,本課程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組合體視圖識讀采用“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一體的模型搭建法教學模式,專業圖識讀采用“項目導向實訓”模式,用灌區實際工程圖紙作為學生制圖綜合實訓的內容,學生分小組根據實訓指導書讀專業圖,通過現場教學圖――物對照,最后按老師指定的水工圖做模型,并且手工繪制自己所做的工程圖。
這種教學方法都特別強調在團隊學習中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在互相合作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從傳統教學的注重“教法”轉到注重“學法”,注重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成為一個咨詢者、指導者和主持人,使用輕松愉快的、充滿民主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從教學過程的主要講授者淡出。在這種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知識”,而且還能“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他人交往”。通過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學生的識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動手能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及就業技能方面等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提高。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和課程設計及工程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4 建立科學課程考核方式
制圖課程考試形式與成績評定采用過程性考核占30%,專業實訓占20%,期末考試占50%。過程性考核主要是考核作業、答辯、實踐、測驗,期末考試檢驗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專業圖綜合實訓成績評定以答辯、小組互評、老師點評進行綜合評定。這種考核方法兼顧了學習的過程控制和最后的總結提高。
4.5 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反饋調節
教師通過多渠道如課堂氣氛、學習積極程度、作業、測驗、實訓課成果獲得反饋信息后,教師做出及時評價,并對教學活動作恰當的調節,保證了課程教學效果。
5 結語
課程組全體教師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水利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在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教材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