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期投資核算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定義的比較我國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在該方法下,長期股權投資以取得股權時的成本計價,其后,除投資企業追加投資、收回投資等情形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保持不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國際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是指是指按照成本記錄投資的一種會計方法。損益表中反映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投資者在購買后從被投資者產生的累計凈利潤中收到的分配額。在該方法下,投資者以成本記錄對被投資者的投資。投資者確認的收益,僅限于投資者在購買日以后,從被投資者產生的累計凈利潤中收到的分配額。收到的分配額超過這種利潤的部分應作為投資的回收,并應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沖減投資的成本。由此可見,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定義的區別:我國成本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一是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響;二是完全控制。西方成本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不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與我國的第一個核算前提是一致的,但是在我國成本法核算的第二個前提條件(控制)下,西方根本采用的不是成本法核算,而是權益法核算。因此,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定義上來看,我國對成本法核算的定義是雙重的,而西方對成本法核算的定義只是我國成本法核算定義的第一部分,即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響。
(二)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定義的比較我國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其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化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權益法的核心思想是從投資企業角度.將被投資單位經濟活動及其影響與投資企業視同一體,因此要求投資的賬面價值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的變動而變動。國際會計準則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權益法,根據這種方法,投資最初按照成本予以記錄,隨后再根據投資者在購買后占被投資者凈資產中的份額的變動對投資進行調整。損益表反映了被投資者經營成果中屬于投資者的份額。成本法核算和權益法核算是互補的兩種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所以,既然中西方成本法核算存在分歧,權益法核算必然也有區別。我國權益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重大影響、共同控制;西方權益法核算的前提條件是:重大影響、控制。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定義上來看,他們都有相同的前提條件,即重大影響。但是我國定義中要求的共同控制,西方沒有共同控制的概念,所以只要分清共同控制和控制,中西方權益法核算在定義上存在的區別便顯而易見。
二、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核算范圍的比較
(一)我國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范圍我國頒布的《企業會汁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能夠實施控制或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這兩種情況時,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成本法、權益法的適用范圍是建立在判斷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財務和經營政策的影響程度的基礎上的。企業合并準則如果不規范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將無法解決我國現實中的企業合并問題。因此我國會計準則在制定中與我國的現狀相結合,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納入企業合并準則范圍,明確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應當以賬面價值為基礎進行會計處理。當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關系發生變化的時候,即由于減少投資或追加投資等各種原因,重新判斷新的影響程度,進而決定是否繼續采用原來的核算方法。一般隋況下是通過持股比例進行判斷的,為便于理解持股比例與核算方法之間的對應關系。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選擇方法是:如果持股比例在20%~50%之間應采用權益法,一旦持股比例高于或者低于這個范圍,就應采用成本法;與之相反,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若持股比例發生變化進入20%~50%的范圍就應改按權益法。
(二)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范圍國際會計準則中也對成本法、權益法核算范圍做出了書面性的規范,準則中也涉及“重大影響”這個概念,即如果投資者直接擁有或通過附屬公司間接擁有被投資者20%或以上的表決權,則認為投資者具有重大影響,除非能夠清楚地表明并非如此。相反,則認為投資者不具有重大影響,除非能明顯地表現出這種影響。所有權基本上或大部分為另一投資者擁有,并不排除某個投資者具有重大影響。現用圖2予以說明:由上我國準則和國際準則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確定成本法、權益法上就會出現一個分界線詮釋重大影響和控制,我國在持股比例為20%~50%之間采用權益法,這一點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因為對投資單位有重大影響。
(三)中西方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核算范圍差異比較首先,我國準則規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時候就意味著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成本法,國際會計準則規定持股比例低于20%的時候無顯著影響采用成本法或者公允價值法(范圍:市場價格未定的時候采用公允價值法,市場價格不可用的時候采用成本法)。其次,持股比例一旦超過50%都達到控制狀態,核算方法就會發生改變,我國采用成本法,而國際會計準則采用權益法。這就意味著中西方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出現差異。例如:當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控股比例超過50%的時候,我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會采用成本法,而國際會計準則將會采用權益法,差異便會出現。我國在控股50%以上與國際準則出現分歧的原因是,因為控股50%能體現出另一個區別核算方法的因素,即同一控制。這個有中國特色的控股50%以上會給我國會計準則進行核算帶來方便,但勢必在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大形式下存在缺陷。
三、中西方成本法與權益法互相轉換的比較及處理
(一)中西方權益法向成本法轉換的比較 在我國會計準則中:因減少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由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在這種情況下,直接以轉換時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成本法核算的基礎,不必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任何調整。在西方會計準則中:因減少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也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由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在這種情況下,具體操作與我國會計準則一致。在我國會計準則中:因增加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c種情形的轉換,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由重大影響關系變為控制關
系,電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由權益法向成本法的轉換。在西方會計準則中:因增加投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c種情形的轉換,雖然投資單位對被投資耽誤由重大影響變成控制關系,但西方準則始終是采用權益法核算,所以這樣情況即使發生。也不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轉換。
(二)中西方成本法向權益法轉換的比較由于新減少投資,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投資單位因處置投資而減少了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對被投資單位由控制關系轉換為重大影響關系或共同控制關系,這時,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要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凈收益變動部分。計入留存收益;其他變動部分,計入資本公積應按照處置或收回投資的比例,結轉應終止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在此基礎上比較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凈額,如果原來產生了正商譽,則不調整剩余部分“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如果原來產生的是負商譽,則需要調整增加剩余部分“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將負商譽部分調整至留存收益。國際會計準則中: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新減少投資,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的持股比例上升,導致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由B種情形向A種情形的轉換,雖然投資單位對被投資耽誤由控制關系變成重大影響,但是西方準則自始至終也是在采用權益法核算,所以這樣情況即使發生,也不會引起投資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方法轉換。
(三)西方成本法核算與權益法核算的處理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的轉換和我國會計準則中所列示的基本一樣,導致權益法向成本法變動或者成本法向權益法變動的原因都相同,就是控股比例的變化,不同的地方在于所用會計科目不一樣。西方成本法核算的處理如例1,洛士利公司有以下的證券組合(2007年9月30號)。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轉換
由于個別財務報表中已經確認了120萬元的投資收益,在合并財務報表中作如下調整:
①對剩余股權按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的調整
(說明:甲公司個別報表中剩余股權的賬面價值為270萬元,剩余股權按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為320萬元)借:長期股權投資 32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70
投資收益 50
②對個別財務報表中的部分處置收益的歸屬期間進行調整
借:投資收益 45
貸:盈余公積 (50×60%×10%)3
未分配利潤 (50×60%×90%)27
資本公積 (25×60%)15
【說明】上述調整分錄也可以理解為:甲公司處置60%股權在20×9年個別財務報表中確認投資收益120萬元,而20×9年合并財務報表應確認投資收益=處置價款480萬元-合并財務報表角度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600+75×100%)×60%=75(萬元)。所以甲公司20×9年合并財務報表的投資收益沖減45萬元。
同時,在合并報表角度應通過“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科目追加確認20×7年~20×8年的投資收益30萬元(“合并報表角度應確認的投資收益50萬元”-“個別財務報表中在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時已追溯確認的投資收益20萬元”)和資本公積15萬元(“合并報表角度應確認的資本公積25萬元”-“個別財務報表中在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時已追溯確認的資本公積10萬元”)。
【提示】設“投資收益”項目調整數為X,則:
20×9年個別財務報表投資收益120+合并報表調整(50+X+25)=合并財務報表投資收益150,計算出X=-45
③從資本公積轉出原計入資本公積的其他綜合收益25萬元,重分類轉入投資收益:
借:資本公積 25
貸:投資收益 25
從以上①②③的會計處理可以看出,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個別財務報表中已確認的投資收益120萬元+①50-②45+③25=150(萬元)。
(2)甲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的處理
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700+300)-(600+50+20)×100%-(800-600)]+20×100%=150(萬元)。由于個別財務報表中已經確認了140萬元的投資收益,在合并財務報表中作如下調整:
①對剩余股權按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的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 3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61
投資收益 39
②對個別財務報表中的部分處置收益的歸屬期間進行調整
借:投資收益 49
貸:盈余公積 3.5(50×70%×10%)
未分配利潤 31.5(50×70%×90%)
資本公積 14(20×70%)
③從資本公積轉出其他綜合收益20萬元,重分類轉入投資收益:
借:資本公積 20
貸:投資收益 20
所以: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個別財務報表中已確認的投資收益140+①39-②49+③20=150(萬元)。
二、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
因追加投資使得原來持有的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投資變成了對子公司的投資,此時對于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調整應當分下列幾種情況進行處理。
1.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企業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取得股權最終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在個別財務報表中,
⑴初始投資成本=按持股比例計算的合并日應享有被合并方賬面所有者權益份額作為該項投資的。
⑵計算原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合并日為取得新的股份所支付對價的賬面價值
⑶比較⑴和⑵,按其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如若“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則繼續沖減留存收益。
2.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取得股權最終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在個別財務報表中,
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日之前所持被購買方的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購買日新增的投資成本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權益法;合并報表編制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試析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對合并報表編制的影響
收錄日期:2011年10月8日
引言
合并報表編制的方法比較獨特,它是以納入合并范圍的母公司和全部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為基礎,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編制分錄,將內部交易對合并報表的影響予以取消,然后按照要求合并個別報表各個項目的數據而編制的。其中,長期股權投資的合并分錄是最復雜的一個內容,因為現行準則中要求把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核算后再編制合并報表分錄,而成本法與權益法之間的轉換原本就是一個比較難的內容,這樣使得合并報表的編制更加復雜化。準則之所以這么規定,就是為了使合并報表提供更加準確、完整的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更加正確的決策。筆者認為,在成本法基礎上直接編制合并報表的方法,不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簡化賬項調整的工作量。
一、理論研究
從理論上講,企業對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無論采用成本法核算,還是采用權益法核算,影響的僅僅是投資企業或母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對于合并財務報表的結果不產生影響。但是,在兩種方法下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技術方法上存在差異。這種技術方法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抵消分錄上。下面舉例說明兩種方法下抵消分錄的差異。
A公司2009年1月1日以貨幣資金2,100,000元對B公司直接出資設立非全資子公司,A公司占B公司注冊資本的70%,B公司的實收資本為3,000,000元。2009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400,000元,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40%向股東分派現金股利;2010年B公司實現凈利潤600,000元,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40%向股東分派現金股利。假設A公司與B公司的會計期間與會計政策一致,不考慮A、B公司及合并資產、負債的所得稅影響。
在上述兩種思路下,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的調整分錄和抵消分錄,如表1所示。(表1)
二、例題分析
1、兩種方法下,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都存在三類抵消項目: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的“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的股本、資本公積或所有者權益(控股合并方式下取得子公司股權);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的“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的“對所有者權益(或股東)的分配”;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的“應收股利”與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的“應付股利”。但按權益法調整合并方法下,多了“投資收益”與期初期末未分配利潤的抵消。
2、兩種方法下的少數股東權益的金額是相等的,在本例中,少數股東權益的金額為442,000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B公司股本2,000,000的20%,即400,000元;二是B公司留存利潤210,000(300000×70%)的20%,即42,000元。兩者加總金額就是少數股東權益的金額。
3、連續各期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首先要消除以前各期事項對本期的影響,將以前各期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利潤分配形成的盈余公積(母公司擁有部分)與年初未分配利潤抵消,并消除上期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確認的投資收益及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反映的對所有者(或股東)的分配對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潤的影響;然后消除本期三類抵消項目的影響。這么做的原因是合并報表以當期期末母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的數據為基礎而編制的,不包含以前期間的影響數,所以要先消除以前期間對本期的影響。
三、結論
無論是成本法下的直接抵消,還是按權益法調整后的抵消,均是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手段,并不影響編制結果。但是,筆者認為,基于成本法核算基礎編制的合并財務報表,更符合會計核算的要求,應該在實務界廣泛運用。筆者認為成本法有如下優點:
1、基于成本法編制抵消分錄能夠簡化賬項調整的工作量,尤其是在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情況下,這一優點尤其突出。基于權益法編制合并報表的思路在于,先把母公司提供給集團的單獨財務報表中按照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對子公司投資”報表項目轉換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對子公司投資”報表項目。調整轉換完畢后,再進行一系列的內部交易的抵消處理。明顯增加會計核算的復雜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2、在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于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消及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持有對方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的抵消等相關處理上可以直接依據成本法的核算資料進行,便于理解和掌握。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33號――合并財務報表.第11條.
[2]孫紅梅,胡安琴.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調整問題.財會月刊,2010.4.
關鍵詞:核算方法 公允價值 商譽
一、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過長期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來實現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實施重大影響或者是建立密切合作為目的的一項投資活動。長期股權投資是公司實現公司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手段,最終的目的仍舊是獲取較大的企業利益。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分為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一)成本法
在成本法核算的情況下,原始的投資成本即為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不隨被投資單位權益的增減而調整。成本法考慮的是企業在初始時,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時的實際支出,而獲得收益考察的方法是實際獲得的收益與初始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投資單位對自身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以初始的投入陳本來進行確認,而收到的股利或者利潤確認為投資收益。用成本法確認的長期股權收益與獲得股利或者現金的時間基本吻合,但是僅能反映初試或者追加投資時的成本,不能放映企業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并且計量的時候容易出錯。
(二)權益法
權益法是指在初始投資確定后,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會根據其持有期間享有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一種方法。權益法在核算的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是將長期股權投資理解為投資方在被投資單位擁有的凈資產量,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出現虧損、分派現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都會引起投資方所有者權益的相應變動的同時,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三)使用范圍
1、成本法核算的范圍
企業能對被投資的企業實施控制或者共同控制時,就可以使用成本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核算。并且,投資企業控制的被投資單位可以被視為其子公司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并且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使用權益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調整。
使用成本法核算的另一種情況是:當企業對被投資企業或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而進行的長期股權投資在活躍市場中又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時,應該使用成本法來進行核算。
2、權益法核算的范圍
企業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響,應該使用權益法核算。
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變化
(一)初始成本的計量變化
在新的會計準則下,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根據投資單位進行產期股權投資后,與被投資單位的形成的關系,可以分為企業合并和非企業合并長期股權投資兩種。對于企業合并又可以分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被合并企業的所有權權益的賬面價值對于投資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計量非常重要,其成本最后會用在所有者權益中的份額來進行確定。而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投資企業在合并的過程中投入的資產或者背負的債務都需要按照公允價值來進行計量,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會計入投資企業當期損益。新的會計準則中,對于長期股權投資,另一個變化是關于商譽的核算。在合并日,當合并的成本大于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時,兩者之間的差額會計入到商譽。
(二)后續計量的變化
通過新準則中適用范圍可以看到的是當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企業實施控制時,核算的方法由原來的采用權益法變為成本法。此時將被投資公司被視為投資公司的子公司,納入投資公司的合并財務報表的范圍,并且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按照權益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相應進行調整。同時,改為成本法,可以使得報表更加具有相關性,而權益法所反映的損益信息都已然放映在主體財務報表中。
(三)公允價值的引入
公允價值是指在買賣雙方在自愿,公平和對市場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一項資產或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價格。
1、成本法下引入公允價值
在新的會計準則下,對于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進行的核算采用成本法。對于被投資企業沒有被控制或者投資單位能實施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的初始投資成本的確認不做改變;而當投資單位通過長期股權投資能對被投資企業實施控制的情況下,應該引入公允價值。在合并時,用成本法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后,當被投資單位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小于初始成本的時候,差額應該計入商譽,反之,則計入當期損益。
2、權益法下引入公允價值
使用權益法來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確定初始的投資成本后,投資單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小于初始確認的成本時,不改變初始的投資成本;反之,則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并將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四)商譽的引入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商譽屬于其無形資產,沒有實物特征,不能脫離企業而存在,在新的會計準則下,當一個投資企業的購買成本超過被收購單位的公允價值時,就應該就計入商譽。在合并時,用成本法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后,當被投資單位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小于初始成本的時候,差額應該計入商譽,反之,則計入當期損益。在新的成本法中,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時,商譽才會被引入。
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變化對公司財務的影響
(一)計量變化對公司財務影響
通過會計準則變化可以看出,變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被投資企業被控制的情況下,計量方法由原來的權益法變更外成本法來進行核算。投資的企業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該將控制的企業納入合并財務報表,同時應該按照權益法進行相應調整。B省A企業由于戰略布局的需要,決定對本省的另外一家企業C進行投資控股,于是在 2007年 9 月購入C企業司股份 200萬股,A企業投資C企業時,以每股價格 17元,所購股份占C公司有表決權資本的57%。在A企業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時,C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為5300萬元,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 5300萬元。由于長期股權的投資成本大于享有的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故差額部分應該計入商譽。
故在新的準則下,投資企業A 的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30 210 000
商譽 3 790 000
貸:銀行存款 34 000 000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對企業合并的最終結果沒有很大的影響。新準則下,核算方法的改變主要是為報表使用者能夠提供企業的損益信息。在成本法下,投資企業是按照應享有部分確定投資收益,而權益法下,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應該按照所有者權益份額來進行確定。新準則使用后,由于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由權益法變為成本法后,在權益法下,被投資企業獲得收益后,投資企業能夠按照所有者權益份額來確定收益,而在成本法下,僅僅只是享有被投資企業的利潤或者股利,因而,在合并財務報表時,投資公司的資產和權益將會減少。
(二)引入公允價值對公司財務影響
1、在成本法核算的情況下引入公允價值,會使得企業的資產結構發生變化。于原來舊的核算方法相比,由于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公允價值相對減少,商譽增加。同時在有當期損益的情況下,長期股權的超出額會成為公允價值和初始投資成本的差額。另外,成本法核算情況下,公允價值的引入會影響企業的利潤,當投資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被收購企業的凈資產公允價值時,會將差額進入到投資企業的當期損益中,從而會使得投資企業的利潤增加。
2、權益法下引入公允價值
在新的會計準則下,權益法和成本法相同,也會影響企業的利潤。當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確定后,對于初始成本小于被投資單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時,差額應當計入投資企業的當期損益,從而在合并報表時體現出利潤增加。另外,在新的會計準則下,權益法會使得股權投資差額追溯調整,使得導致投資企業的留存收益可能會減少的情況。
(三)引入商譽對公司財務影響
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在期末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時,對于投資企業的損益影響并不確定。當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大于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時,應該將減值計入當期損益,當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小于企業投資成本時,則不作處理。對于已經確認的攤余成本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下,應該全額進行沖銷,并且改變留存收益,另外商譽的不改變會使得企業的利潤增加。《企業會計準則第 8 號—資產減值》的規定下,對于非同一控制的企業合并,商譽在第一個執行日的攤余價值被確定后,不需要進行再攤銷,同時對于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一旦被投資企業的業績較差時,商譽會減值較多。在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的時,當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業績較差時,商譽會大幅減值,且當期利潤可能會減低;當業績較好時,企業的利潤會得到提高,同時商譽不會減值。當商譽發生減值后,應當在計提減值準備,同時調整留存收益,這些都會使得企業凈資產減少。
新會計準則采用商譽減值損失不許轉回的規定,這將會改善企業利用減值準備轉回來改善財務狀況的現象,從而使得報表信息能夠更加的真實客觀。
參考文獻:
權益法和成本法是長期投資的兩種核算方法。在確認長期投資時,權益法是以投資方占接受投資企業的權益的份額來做賬;成本法是以投資方實際投入的成本做賬。
成本法的適用范圍: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
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適用情況為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來源:文章屋網 )
一、會計核算
一是資產減值準備的核算。《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對應收款項、短期投資、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投資、委托貸款等計提減值準備,其中對短期投資采用按投資總體或投資類別或單項投資計算和確定減值準備。而《小企業會計制度》中僅要求對應收款項、短期投資、存貨等計提減值準備,其中,對短期投資采用按投資總體計算和確定減值準備。
二是資產短缺或溢余的核算。《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資產短缺或溢余應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然后根據短缺或溢余的不同原因分別進行處理。《小企業會計制度》對資產的短缺和溢余不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而是直接進行賬務處理。
三是長期投資的核算。《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對購入長期債券支付的相關稅費,原則上計入投資成本,同時,根據重要性原則,金額較小的可以直接計入當期財務費用,不計入投資成本。而《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購入債券所發生的手續費等相關稅費,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計入投資成本。對于長期債券投資溢折價的攤銷方法,《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既可采用直線法,也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而《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債券的溢價或折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于確認債券利息收入時以直線法攤銷。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小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都規定應根據不同情況,對長期股權投資分別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但具體的賬務處理規定有較大差別。
四是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核算。《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融資租人的固定資產,按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的原賬面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其入賬價值。如果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額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賃開始日,企業也可以按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其入賬價值。而《小企業會計制度》中對符合融資租賃條件的固定資產,按照租賃協議或者合同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調試費以及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利息支出和匯兌損益后的金額作為其成本。
五是應收債權融資或出售應收債權的核算。《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將應收債權出售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企業、債務人及銀行之間協議的不同,即不附有追索權的、附有追索權、回購部分應收債權等三種情況作了明確的會計處理規定。而《企業會計制度》對此無相關規定。
六是借款費用的核算。《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借款費用須與資產支出掛鉤。而《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為構建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專門借款,在滿足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的條件時至構建的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借款費用,全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七是所得稅的核算方法。《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采用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所得稅。《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
二、會計科目設置
《小企業會計制度》在《企業會計制度》科目設置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刪減、合并或調整。
刪減的會計科目包括:“預付賬款”科目、“應付補貼款”科目、“包裝物”科目、“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自制半成品”科目、“受托代銷商品”科目、“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科目、“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委托貸款”科目、“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預收賬款”科目、“遞延稅款”科目、“已歸還投資”科目、“勞務成本”科目、“補貼收入”科目。
調整的會計科目包括:(1)將“應收股利”和“應收利息”科目合并為“應收股利”科目;(2)將“原材料”科目改為“材料”科目;(3)將“應付股利”科目改為“應付利潤”科目。
調整的二級科目包括:(1)“資本公積”科目下刪減了“股權投資準備”、“撥款轉入”明細科目;(2)“盈余公積”科目下刪減了“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利潤歸還投資”明細科目;(3)“利潤分配”科目下刪減了“提取儲備基金”、“提取企業發展基金”、“提取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利潤歸還投資”、“應付優先股股利”、“應付普通股股利”明細科目;增加了“應付利潤”明細科目;將“轉作資本的普通股股利”明細科目改為“轉作資本的利潤”明細科目。《小企業會計制度》同時規定,在不影響對外提供統一財務會計報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增設或減少某些會計科目。
一、 常用的幾種粉飾會計報表的
1、對應處理的當期費用長期掛賬:這里面比較突出的是應收賬款(特別是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長期掛賬。一般而言,應收賬款占一個單位的流動資產相當大的比例,因此,應收賬款能否收回,對企業業績也就很大。特別是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更小。有人曾過,如果按規定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轉為壞賬的話, 1997年深滬上市公司虧損數將由42家改為114家,虧損面將由5.2%擴大至14%.
另一個比較突出的情況是在建工程長期掛賬。這主要體現在相當一部分企業在自行建造固定資產時,都會對外部分融入資金,而借款需按期計提利息,按會計制度規定,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沒有辦理竣工手續之前應予以資本化。如果企業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進行竣工決算,那么利息就可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從而使當期費用減少(財務費用減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舊,這樣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虛增利潤。
另外,對于企業來說,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實質上是已經發生的一項費用,應在規定期限內攤入有關科目,計入當期損益。但一些企業則為了某種目的少攤、甚至不攤。
2、改變折舊方法:在影響計提折舊的因素中,折舊的基數、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兩項指標還比較容易確定,但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上卻較難把握。因此,企業往往有足夠的理由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
3、利用關聯方交易:關聯交易是指存在關聯關系的實體之間的購銷業務。倘若關聯交易以市價作為交易的定價原則,則不會對交易的雙方產生異常影響。而事實上,有些公司的關聯交易采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潤在關聯公司之間轉移。例如,1997年廣電股份1.13億元的營業外收入主要來自兩處:一是土地開發補貼4000萬元;二是將其全資子公司上海錄音器材廠有償出讓給自己的國家股大股東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雙方協商收購價9414萬元,從而使廣電股份獲得凈收益7960萬元。因此,在注冊會計師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明確指出:該項業務雖已經產權交易所鑒證,但未經資產評估確認價值,并指出此項關聯交易對其1997年損益產生了重大影響。
4、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 企業對外進行長期股權投資,一般使用兩種方法核算投資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權益法。企業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在下列情況下應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2)不準備長期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份;(3)被投資單位在嚴格的限制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權益法核算。但事實上一些企業卻違反法規的規定,肆意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例如某公司1996年對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長期投資所持股權為7.31%,遠未達到當時有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對被投資單位持有25%以上股權時方能以權益法核算長期投資。因此,對被投資單位持有7.31%的股權并不符合采用權益法的條件,公司對被投資單位也未擁有經營控制權,但當年該公司卻對投資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導致當期投資收益增加687萬元。1996年其主營業務利潤本是巨額虧損,可由于該會計方法變更和其它保留事項虛增的利潤,竟然最終變虧為盈。將長期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投資企業就可以按照占被投資企業股權份額核算投資收益(即使是實際上沒有紅利)。同時,所得稅法則是根據投資企業是否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紅利及紅利多少來征稅的。因此,在被投資企業盈利的情況下,將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一方面可以虛增當期利潤,另一方面卻無須為這些增加的利潤繳納所得稅。
5、 存貨計價不當。對存貨成本的若采用不適當的或任意分攤存貨成本,就可能降低銷售成本,增加營業利潤。如按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應該將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按比例在期末在產品、庫存產成品和本期銷售產品之間進行分攤,但有的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定額成本差異只在期末在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分攤,本期銷售產品不分攤產品定額成本差異,從而達到虛增本期利潤的目的。也有一些企業任意改變存貨發出核算方法,如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把加權平均法改為先進先出法,以期達到高估本期利潤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毀損。
另外,還有諸如把當期的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列為遞延資產,從而達到減少當期費用的目的;通過在當期漏計、少計或不計利息費用或少估應付費用等來減少費用;故意混淆期間,把下期銷售收入提前計入當期,或錯誤運用會計原則,將非銷售收入列為銷售收入,或虛增銷售業務,以增加本期利潤。
二、鑒別不實會計報表的幾種方法
綜上所述,既然企業有充分的空間來操縱利潤,因此,對于會計報表的使用者來說,不僅要看利潤表的數據,而且要看利潤的計算過程;不僅要看利潤的數量,而且要看利潤的質量。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
1、收入與利潤之間的關系。從損益表中的一些數據,檢驗企業獲利能力與經營成果。如以主業利潤除以主業收入,可得出企業的主業利潤率,如較高,說明企業的成本費用低,盈利水平高,經營有方,企業的主業有較高創利能力;又如,主業利潤除以總利潤,接近1的,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的主體性;數值遠離1的,就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缺乏效益;大于1的,說明發生了其它業務、投資收益的虧損或營業外收支不抵。
2、分析財務指標。如取流動資產數除流動負債數得出流動比率,從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后除以流動負債得出速動比率,可以分析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與變現能力,一般地說,以流動比率接近2,速動比率接近1為宜;以凈利潤分別除以總資產、凈資產、可以得出公司的資產貢獻與凈產收益率,從而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資價值。
3、 強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時間序列的。利潤操縱是利用了會計應計制的特點,但在較長時間內,有些利潤操縱手段將失去效用,如推遲確認費用必然引起下期費用升高;提前確認收入和利潤就會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潤降低。因此擴大信息觀察的時間范圍就能縮小利潤操縱的應用空間。
4、 計算調整后的每股凈資產。調整后每股凈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不良資產)/年度末普通股總數;其中不良資產為: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及待處理財產損失。這種計算意味著截止報告期末,對可能存在的潛在損失全部視為損失,從股東權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映公司實際狀況的凈資產額,以判斷公司經營業績的虛實和差異。
大中企業的投資包括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又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貸款及應收款項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屬于企業的長期投資。小企業的投資包括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其中長期投資按其性質又分為長期債券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長期投資。
企業會計準則下,設置“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下設“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二級明細科目。小企業會計準則下,設置“長期債券投資”科目,下設“面值”、“溢折價”、“應計利息”、“應收利息”、“投資收益”二級明細科目。
企業會計準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明細科目要按照選擇的核算方法不同進行設置。在成本法下,按被投資單位設置明細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在權益法下,設置“成本”、“損益調整”、“其他權益變動”三個明細賬戶。在小企業會計準則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直接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進行核算。
二、長期債券投資“大小準則”核算差異
(一)初始計量不同 企業會計準則中,企業購入的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等被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需按發生的相關交易費用和取得時的公允價值之和作為初始金額確認。小企業會計準則中,小企業購入債券作為長期債券投資,應當按照購買價款和相關稅費作為成本進行計量。
[例1]甲公司采用企業會計準則核算,2012年1月1日,以1100萬元的價款購入Q公司發行的面值為1000萬元的債券。其中包括已到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15萬元,另支付相關費用8萬元。該債券系當年1月1日發行,票面年利率為6%。期限為3年,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按年計提債券利息。(單位:萬元,下同)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Q公司債券(成本) 1000
——Q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93
—— Q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15
貸:銀行存款 1108
[例2]乙公司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核算,2012年1月1日用銀行存款從證券市場上購入2011年12月31日發行的5年期債券,面值為10萬元,票面利率為7%,每年4月5日支付上一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一次歸還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乙公司實際支付價款為100000元,假設不考慮支付相關手續費。
借:長期債券投資——面值 10
貸:銀行存款 10
(二)后續計量不同 第一、確認利息收入的金額不同。企業會計準則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照攤余成本計量。需要說明的是,若按實際利率法計算的金融資產的各期利息收入或金融負債的各期利息費用,與按名義利率法計算的結果相差不大,可以直接用名義利率法進行核算。
小企業會計準則中,小企業長期債券投資在持有期間,后續計量的內容主要是計量應收利息和分攤長期債券投資的溢折價。利息收入的金額根據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得出,確認為投資收益。
[例3]2012年1月1日M公司發行了一批4年期債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9%;F公司于同日按1050元的價格購入了150張,該債券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按年付息),按實際利率法計算各期利息收入。
首先,計算實際利率
(1000×150+1000×150×9%×4)×(P/F,i,4)=1050×150
利用插值法得i=6.7%
然后,編制會計分錄
(1)2012年1月1日購入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50000
——利息調整 7500
貸:銀行存款 157500
(2)2012年12月31日計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1000×150×9%)
13500
貸:投資收益(157500×6.7%) 10552.5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947.5
(3)2013年12月31日計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1000×150×9%)
13500
貸:投資收益(168052.5×6.7%) 11259.52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240.48
(注1:168052.5=157500+13500-2947.5)
(4)2014年12月31日計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1000×150×9%)
13500
貸:投資收益(179312.02×6.7%) 12013.91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486.09
(注2:179312.02=157500+13500-2947.5+13500-2240.48)
(5)2015年12月31日計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1000×150×9%)
13500
貸:投資收益 12674.07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825.93
(注3:825.93=7500-2947.5-2240.48=1486.09)
(6)2016年1月1日到期收回
借:銀行存款 204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50000
——應計利息 54000
[例4]乙企業為一小企業,2013年1月1日用銀行存款205萬元購入丙公司債券(同期發行,5年期),面值200萬元,票面利率6%,另支付交易費用1萬元,該債券每月支付利息一次,最后一期償還本金。
(1)2013年1月1日:
借:長期債券投資——面值(乙企業) 200
——溢折價 6
貸:銀行存款 206
(2)持有期間每月末:
借:應收利息 1
貸:投資收益 1
借:投資收益 0.1
貸:長期股權投資——溢折價 0.1
(3)實際收到利息時:
借:銀行存款 1
貸:應收利息 1
第二、減值損失處理不同。企業會計準則中,若債券持有期間發生減值,應計提減值準備,記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的借方和“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的貸方。如果以后期間計提的減值準備有收回來的可能性,應在原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的金額進行相反的會計處理。小企業會計準則中,長期債券投資的損失應當于實際發生時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借方,不需要考慮減值。
(三)長期債券投資的處置不同 在企業會計準則中,如果持有期間曾經計提減值,處置時應轉出原計提的減值準備。在小企業會計準則中,處置長期債券投資分長期債券到期之前出售和長期債券到期收回兩種情況,核算中不存在減值問題。
三、長期股權投資“大小準則”核算差異
(一)核算方法不同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核算方法的選擇取決于企業與被投資企業的關系。企業與被投資企業的關系可分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和無重大影響、無控制四種。若企業與被投資企業之間是控制或無重大影響、無控制的關系時應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若兩個企業之間是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關系時應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與企業會計準則有所不同,不論其持股比例的大小,不需要考慮企業與對被投資企業之間的關系,只采用一種方法進行核算,即成本法。
(二)初始計量不同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分兩種情況:①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如果屬于同一控制,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所有者權益的賬面價值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如果屬于非同一控制,購買方應當按照確定的企業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其成本。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例5]A、B兩家公司同屬于某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于2012年5月1日以貨幣資金2800萬元取得了B公司65%的股份。B公司2012年5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為5000萬元。
A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該項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5000×65%=325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3250
貸:銀行存款 28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450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例6]C公司和D公司是兩家完全獨立的公司。C公司于2012年6月1日對D公司進行投資,以其投資的固定資產取得D公司60%的股份。該固定資產原值3000萬元,已計提折舊700萬元,已計提減值準備100萬元,投資日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600萬元。D公司2012年6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為4000萬元。
C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該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該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260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D公司 26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2200
營業外收入 400
對于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的核算,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和稅法規定基本一致,但與企業會計準則存在差異。不需要區分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的企業合并方式;投資的取得可通過支付現金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兩種方式進行,對于換出資產的評估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確認為當期損益。
[例7]2011年3月1日,E小企業購入某股份公司普通股股票100000股,每股價格8.5元(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0.5元),以銀行存款支付。占該股份公司實際發行在外股數的5%,并準備長期持有,另支付相關費用2萬元。
應收股利=100000×0.5=5(萬元)
投資成本=100000×(8.5-0.5)+2 =82(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E公司 82
應收股利 5
貸:銀行存款 87
(三)后續計量不同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采用成本法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進行核算(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當按照分得的金額確認為投資收益)。
[例8]2013年5月20日,甲公司對某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長期投資,購買其股票100000股,每股買價為8元(含0.2元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另支付相關稅費5000元,均以銀行存款支付。2013年6月25日,甲公司收到該股份有限公司分來的現金股利2萬元。
5月20日會計處理如下:
該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80+0.5-2=78.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78.5
應收股利 2
貸:銀行存款 80.5
6月20日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2
貸:應收股利 2
企業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成本法與上例小企業的核算一致。如果使用權益法,要根據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與凈損益外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的份額,確認“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科目及“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科目。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還需沖減“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科目,不必確認投資收益。小企業會計準則中不需要作此種處理。
[例9]X公司持有Y公司一項長期股權投資,持股比例為40%,其初始成本為800萬元。Y公司于2012年所有者權益增加了400萬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升值100萬元。按權益法對X公司進行業務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對Y公司投資(損益調整) 120
——對Y公司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40
貸:投資收益 12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0
(四)減值處理不同 針對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如需進行減值處理要區分以下兩種情況:(1)按權益法核算時,若在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發生減值的可能性,應當將該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2)按成本法核算時,應將資產負債表日的賬面價值與類似金融資產按照當時的市場收益率進行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企業應設置“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按減記的金額分別記入“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的借方和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的貸方。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小企業會計準則中不涉及減值處理。
(五)長期股權投資處置不同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如果之前計提了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在處置時需要轉出“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如果是按權益法進行的核算,還需要將持有期間通過“資本公積”科目核算的其他權益變動轉入“投資收益”科目。小企業會計準則下不涉及這兩類核算。
[例10]甲公司持有乙公司40%的股份,其中初始投資成本150萬元,損益調整100萬元,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35萬元,持有期間沒有計提減值準備。一年后,甲公司以480萬元的價款把全部股份轉讓給了丙公司,價款中包含乙公司宣告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40萬元。
借:銀行存款 480
貸:應收股利——乙公司 40
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150
——乙公司(損益調整) 100
——乙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35
損益調整 155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5
貸:投資收益 35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事業單位;非流動資產基金;會計核算;探討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的設置和使用
事業單位涉及教育、衛生、體育等行業和領域,范圍廣,規模大,屬于社會服務支持系統,對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起到支持作用,且大多數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依靠國家財政統一撥款進行運營管理,因此,做好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核算是事業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非流動資產基金是指事業單位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非流動資產占用的金額,通過設置“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核算和反映事業單位非流動資產的資金占用情況,事業單位應當在取得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非流動資產或發生相關支出時予以確認非流動資產基金。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時,應當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處置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時,應當沖銷該資產對應的非流動資產基金。
二、非流動資產基金核算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新制度理解不透徹,會計核算不準確。會計核算的準確性是事業單位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及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事業單位健康持續發展。為了適應財政改革需要,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財政部在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設置“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取代原“固定基金”及“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科目,但由于一些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對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學習不透徹,解讀不準確,仍習慣于原制度下的核算和管理方式,造成對非流動資產基金核算不準確。
第二,對新制度下非流動基金的核算不重視,管理不到位。我國事業單位管理模式較為傳統,原會計科目長時間在事業單位得到應用,一些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未能意識到非流動基金的核算與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很多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為了簡便處理,時常將對外投資掛在往來科目中核算,當收回投資后,就對往來科目做相反處理,獲得的投資收益以銀行存款處理,這樣核算省略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價值變動及相關會計處理,無法反映事業單位投資收益的獲取情況,顯然是不合規的。這也說明很多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對非流動基金科目的核算內涵不夠了解。
三、如何做好事業單位“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核算的建議及對策
第一,加強新制度的學習,全面掌握非流動資產基金的核算內容和方法。首先,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要加強對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學習,全面掌握非流動資產基金的內容和核算方式。準確把握非流動資產基金與原制度中固定基金等的差別,并嚴格按照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核算。“固定基金”科目只反映事業單位現有固定資產形成的基金;“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反映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形成的基金,涉及范圍更廣;要重點關注新制度實施后對經濟業務處理的特別之處,在計提折舊和攤銷時,要作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處理;在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時,按照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評估價值加上相關稅費計入投資成本,同時結轉已提折舊、攤銷、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面余額。在處置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不直接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將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轉入“待處置資產損溢”,同時結轉已提折舊、攤銷、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面余額,實際處置時,再調整非流動資產基金。只有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充分發揮出新制度下“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的核算優勢,才能加強非流動資產基金的管理。在對外投資上,要建立完善的對外投資審批制度,實行重大項目集體審批機制,財務人員應積極參與對外投資的全過程管理,將會計監管落到實處。在在建工程上,要及時監督盤查在建工程和已完工項目,并及時將已完工或已達到竣工結算的項目轉入“固定資產”科目,對固定資產實施定期清查,確保賬實相符。事業單位通過做好非流動資產基金的核算與管理,不斷提高其核算和管理的質量,使其能夠完整地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產情況,從而有效降低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風險。
第二,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加強非流動基金的審計監管。規范的會計核算和管理離不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專業的管理人員。首先,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要通過學習充分認識到新制度修訂實施的目的,采用“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的意義所在,自覺運用“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進行核算。其次,要對財務人員進行較為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通過繼續教育等方式,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能更好的適應財政體制深化改革的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最后,審計部門要加大審計力度,重點關注非流動資產基金項目,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核算直接關系到事業單位非流動資產的管理好壞,所以,事業單位要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認真解讀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全面掌握“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的內容和核算方法,認真貫徹落實新制度的要求,正確運用和使用“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進行會計核算,以適應財政的改革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升事業單位的務管理水平,從而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實力,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曉麗,于麗麗.探究事業單位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核算[J].現代經濟信息,2013(9).
[2]安玉紅,劉聰玲.論事業單位非流動基金的核算問題及解決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