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

        第1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隨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步入“劉易斯拐點”,越來越多的發展矛盾開始顯現:過去,企業家只要把廉價的勞動力和銀行的貸款結合起來,就能在國內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上盈利。但現在,這種盈利機會對企業和銀行業來說,都在大幅度的減少。

        另一方面,中國追趕型技術進步模式的潛力也在逐步消耗殆盡。在追趕型技術進步的模式中,政府可以確定技術進步的路徑,并提供集中的金融支持。

        隨著中國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齡化社會,金融跨貸資源的配置問題更加突出。中國金融體系過去所做的更多的是資源的跨地域、跨行業的配置。同時,人口老齡化之后,全社會的儲蓄率有可能逐漸下降,這對金融體系也是新的挑戰,具體來說,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社會財富分配逐步向勞動力傾斜。過去企業是金融業主要服務對象和利潤來源,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勞動者將在國內財富中占據更大的份額,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財富管理,將成為金融業日益重要的內容。

        金融業要順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好地為技術創新服務。通過推進金融要素價格的市場化,建設多支柱、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體系,發展更多結構合理、對利潤和風險敏感的金融機構,滿足自主創新對金融服務的需要。

        金融業要順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更好地為社會保險保障體系服務,把金融體系改革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結合起來,發揮好金融業匹配長期儲蓄投資、跨期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金融業要順應人本社會建設的需要,更好地為社會財富管理服務。通過深層次的改革,使居民在金融利益的分配上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保護居民財富的長期購買力,促進財富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使居民更好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保險業的優勢與改革方向

        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會在以下四個方面利于社會發展。

        首先是有利于完善金融體系結構,提升金融體系的效率和風險防范的能力。如果保險業能夠獲得較大的發展,更多的用長期資金來支持長期的項目,就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緩解我國金融體系資產負債不相匹配的現象。

        其次,有利于健全社會風險管理體系,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加穩定的環境。商業保險發展起來以后,政府在社會管理方面就會更加游刃有余。

        第三,有利于引導長期儲蓄,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稅收遞延型的養老保險,完善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對我國具有尤為現實的意義。

        最后,保險業還有利于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在分散科技創新風險、服務國家自主創新戰略方面,保險業也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未來保險業的主要改革方向有以下五點。

        著眼于服務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局,提升保險業保障“三農”的能力,建立統一的農業保險制度框架,加大“三農”保險服務的創新和推廣力度,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

        著眼于服務加強社會和民生建設的大局,提升保險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能力,積極參與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行個人事業型的保險制度,大力推行企業年金市場。

        著眼于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大局,提升保險業支持經濟建設的能力。深化保險基金利用專業化的市場改革,引導保險資金在風險可控、收益合理、依法合規的前提下,以債券、股權等方式投資基礎設施項目。

        第2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經營好學位證書,為職場加分

        時下,對于大多數職場人來說,學位證是財富之源,擁有更多的證書,也就擁有了通向成功的“敲門磚”,擁有了更多的職場發展資本,擁有了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間。由此,為了讓自己能夠覓到一份好工作,讓自己從“高手云集”的職場“脫穎而出”,許多人加入了“考證族”、“本本族”的行列,企望靠著手中的“本本”,為自己的職場加分。

        但專家提醒,在職人員考證不能太盲目,不然會“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考出來的證沒多大含金量不說,還要白白搭上許多錢財和時間。要想讓自己的投入獲得高收益,我們的證書還得與職業發展規劃相結合,這樣,才能讓證書錦上添花,為自己謀取更多財富。

        打好存款保衛戰

        近年來,美國式的消費模式正在影響著國人。但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卻給了國人當頭一棒。在這種經濟環境下,國人的消費模式漸趨理性。開始注重積蓄,以應對未來人生路上可能隨時面臨的風險。

        但理財專家認為,單純的積蓄,并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要讓積蓄升值。因為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活躍,簡單的儲蓄產品已經不足以滿足我們對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的金融形勢,理財師建議,在降息周期下,對于追求低風險的人,選擇3個月或6個月短期存款更合適。一方面可以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應對進一步的降息。而對于不固定期限使用的資金,可選擇通知存款。存款可選擇“四分法”定期存款和“月月存儲”這樣的組合,以備對資金的不時之需,在存款時間上,也可以選擇逐月累計存款,每1個月或幾個月存一張定單。無論存款利率如何變化,都可以通過及時調整,獲得存款利息最大化。

        然而,存款雖然風險低,但在負利率時代,將手中結余的錢都存進銀行,不做投資,就等于資產縮水。所以,對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人,專家建議可以適當買一些國債、保本型基金和信貸類、票據類理財產品。

        打理好保單,為未來提供一份保障

        保險的重要性已經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但是,理財師認為,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消費者對于商業保險的認識并不夠,許多人在投資保險的過程中,過于注重保險產品的收益目標,而忽視了保險的保障功能,資金投入不少,關鍵時刻卻發現,保單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許多家庭在投保中,走入了誤區。有的家庭,購買“人情險”、“跟風買保險”,陷入了非理智消費的一個誤區:有的家庭重孩子輕大人,這種投保方法很不科學,違背了買保險應以“家庭支柱優先”的原則:有的家庭在經濟條件允許時往往會陷入“保險買得越多保障越大”的誤區,購買太多保險,不僅無法提供全面保障,而且還浪費保費。

        所以,理財師建議,投保者應對自身以及家庭的風險狀況和財務狀況進行整體客觀評估,多考慮持續交費能力,再理智選擇購買保險。

        管理好房產證,讓你的房子產生效益

        對于工薪家庭來說,房產可能是家中最貴重的資產,一所房子,凝聚若一個家庭大半輩子的心血。理財師認為,房子不僅是我們的棲息之地,也具有一定的投資增值價值,適宜的房產投資不僅可以帶來短時間的資產迅速增值,甚至也能夠成為我們養老的重要手段,海外的逆按揭、以房養老模式,中國的以房養房,以舊房的租金還新房的按揭等房產投資增值模式,就是最好的范例。

        然而,要管理好房產這張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投資不善,你的資產將會大幅縮水。針對目前市場上大面積放盤多、小面積物業稀少的現象,投資人士認為應該堅持擇優原則,購買單價較高、總價較低的小戶型單位,其供款壓力小、租金回報率較高。

        在整個投資組合中,房產的比重可占40%~70%不等。如果超過80%,因為不動產存在不利于變現的缺點,對資產的穩定性會產生影響。

        第3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經濟增長風險規避保險需求

        1經濟增長促進保險業發展的原因分析

        1.1風險因素

        “無風險,無保險”,風險是保險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客觀依據。風險具有客觀性和發展性,隨著經濟的發展,風險也在發展,人們在使某些風險損失減少的同時又創造了新的風險。

        現代生產力的發展使產業結構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出現了電子計算機技術、航天等一系列新型工業,創造出了數倍于歷史上任何時代的物質財富。但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多、更集中、破壞性更大的風險。在現代社會風險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人們對保險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從而使得作為風險管理重要內容之一的保險業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

        風險和風險的管理方式是共同發展的。經濟的增長促進了風險的發展,新的風險的發現及解決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的增長。所以,經濟增長帶動的人類實踐向縱深的發展的同時,也會不斷的促進保險業的發展。

        1.2財富因素

        一國的收入水平一直是影響保險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保險需求隨收入水平提高而不斷提高,其原因在于:第一,保險的儲蓄性決定的。短期內,由于平均消費傾向遞減,作為互補的平均儲蓄傾向會隨著財富的增加而遞增。按照Kuznets的實證研究,長期內,平均消費傾向是恒定的,但隨著人們財富的增加,儲蓄總量也在增加。保險具有儲蓄的性質,決定了保險的需求會隨著人們的財富的增加而增加。第二,保險的保障性質決定的。對于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可以運用效用理論。面對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問題,可以將期望值看作一個經濟項目的價值,這就是期望值原則。無論面對怎樣的隨機損失X,付出數額E(X)就不會感到有差異。但多數決策者并不按照這一原則,初始財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決策。保險需求的財富彈性是指,個人財富的變動率所引起的保險需求的變動率。“如果我們假定所有國家都沿著一條共同的發展道路前進,就可以從研究中得出一條合理的結論,即保費的收入彈性大于1。”說明國民收入的一定增長會產生保費收入的更大規模的增長。

        1.3人口結構的變化

        經濟的發展也會使社會中人口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壽險產品的需求。經濟的增長使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也使人們的期望壽命增長,對壽險作為儲蓄工具的需求也就越強烈。另外,長壽意味著壽險價格降低(Outreville,1996)。不同年齡的人的分布情況,以及與此對應的財富的分布狀況,是影響保險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尤其與人壽保險的關系更為密切。

        此外,由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人口平均壽命有穩步增長的趨勢。養老保險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防止人們超長存活而無經濟來源。因此,平均壽命的增長也促進了對養老保險的需求。我國較高的少年兒童贍養率,對壽險構成了顯著的正面影響,同時我國正在增加的老年贍養率,也將使我國壽險業受益。

        1.4意識水平的變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和人口遷移的頻繁,傳統的思想在不斷的變化。特別是對外開放以后,經濟發達國家一些進步、文明觀念的引入,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改變了人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方式和看法。保險,與許多新生事物一樣將越來越為大眾所認識、所接受。隨著經濟的發展,受教育的人口越來越多,相應的教育投資也越來越大,這其中包括對保險的需求。教育是使科學轉化為更廣泛的技術和生產力的重要環節,這樣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進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1.5社會經濟體制的變化

        新制度主義經濟學認為,諸如儲蓄率高、受教育程度高、技術創新活躍等因素,是與經濟增長相伴隨的發展的表征,而不是發展的原因。從根本上看,除非現行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發展就不會出現。每個人必須受到激勵,才會去從事合乎社會需要的活動。為此,需要設計某些機制,使社會收益率與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為了使經濟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地對現行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

        這樣,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對保險產生相當的影響。當政府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時,會擴大總需求,從而加大保險需求,反之,減少保險需求。如果政府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使貨幣需要大于貨幣供給,可能因而減少保險的購買;反之,則增加保險的購買。2我國經濟增長促進保險業發展的實證分析

        我們知道,經濟增長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我們僅從經濟產出的總量上來分析對保險消費的影響,用國民生產總值這一變量來代表經濟增長。這里運用簡化形式模型,需要指出的是,簡化形式模型的分析是為了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但相關關系并不必然包含因果關系,因為某一變量的變動與另一個變量密切相關并不一定說明一個是因,另一個是果,如果變量的變化受到共同因素的影響,那么這種分析的效果必然會減弱。結構模型根據變量之間聯系方式,找出他們之間的傳導機制進行研究,可以避免上述問題。我們這里之所以選擇簡化式模型,需要做出以下說明:第一,如果經濟的增長是均衡的,在假定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和稅收制度等不變的條件下,國民收入的增加會同等地增加居民的消費和儲蓄,并且這種作用是直接的。這樣包含國民生產總值和保險消費變量的簡化式的模型的分析是合理的。第二,如果國民收入的增加是受貨幣因素影響的非均衡的增長,則為了使經濟回到均衡點,政府會運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即通過提高利率來抑制消費增加儲蓄。一方面實際的傳導機制或者還具有其他的形式,另一方面上述的傳導機制在實際的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作用會受到限制,使結構模型的分析具有操作上的不利性。鑒于以上的兩點分析,我們這里選擇簡化式的模型(見附圖)。

        我國的保費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大致呈現一致性,說明國民收入是影響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國的保險業的發展遠遠超過了同期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這其中有許多的因素。例如,保險產品替代品的價格、體制的因素等等。

        本文將運用如下的模型進行分析,

        InY=?琢1+?琢21nX+?著

        Y:保費收入;X:國民生產總值;?琢1,?琢2:回歸系數;?著:隨機干擾因素。

        可以得到如下的結果:

        1nY=-12.690+1.7651nX

        t=(-24.340)(34.064)

        p=(0.0000)(0.0000)

        F=1160.374

        R2為0.983,調整的R2為0.982

        可見,該模型能夠很好的通過各種檢驗,反映了國民生產總值和保費收入之間的關系。這里的常數值并沒有實際的意義。

        對上式求導,dY/Y=1.765dx/X,即國民生產總值每增加1%,實際的保費收入預期會增加1.765%。這里的收入彈性是總體的彈性,包括壽險與非壽險之和。與壽險業相比較,我國的非壽險業務相對發展穩定。

        如果隨著財富的增加,人們趨向于更加的風險規避,即前文中我們的效用函數的選擇是合理的,那么我國壽險業與國民收入的關系就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同樣我們可以得到關于非壽險業務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回歸模型:

        1nY=-10.120+1.4681nX

        Y:非壽險業務收入;X:國民生產總值。

        該模型也能夠很好地通過各種檢驗。我國的非壽險業務的收入彈性大致為1.468。Grace和Skipper(1991)的研究結果表明,可能不存在國際范圍內的非壽險收入彈性,他們發現,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非壽險收入彈性分別為1.14和1.75。我國的非壽險業務的收入彈性介于二者之間,大致有兩種原因:第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增長速度,使風險因素和風險事故增加,促進了對保險這種風險分擔機制的依賴。第二,本文中的模型可能高估了我國的非壽險的收入彈性。實際上,在非壽險業務的內部,各種不同的產品對收入的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影響壽險業發展因素多于非壽險業的,所以使壽險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我國的壽險業的保費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回歸模型為:

        1nY=-25.690+2.891nX

        Y:壽險業務收入;X:國民生產總值。

        這個模型的統計檢驗不如上述模型的好,但也能夠較好的反映二者的關系。我國壽險業具有較高的收入彈性2.89,對于這種現象的解釋為,第一,人們隨著財富的增加風險態度趨于更加的風險厭惡;第二,市場利率風險使人們選擇了相對穩定的保險這種儲蓄方式;第三,市場機制的不完善(主要指市場中介問題)以及保險人對政府政策的不敏感性;第四,由于樣本數據較少,存在高估壽險業收入彈性的可能。

        可見,無論壽險業還是非壽險業,都與國民生產總值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國民經濟的發展是我國保險業高速增長的基礎,這為實際業務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孫祁祥,孫金勇.保險需求因素分析——兼論中國保險業增長潛在需求因素[J].改革,1997

        2卓志.我國人壽保險需求的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2001(5)

        3鄒薇.經濟發展理論中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4袁宗蔚.保險學———危險與保險[M].北京:三民書局印行,1984

        第4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定期壽險:人生第一張保單

        文/楊軍

        長期以來,定期壽險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有些人主張推廣“純消費型”的定期壽險,排斥“儲蓄型”的現金價值保險,而另外一些人則持相反意見。事實上,這兩種極端的觀點都難以立足。

        定期壽險對于收入較低而保險需求(通常來自家庭責任)較高的人群,就顯得十分必要。風險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重點保障可能對家庭造成巨大損失的風險。如果目前家庭收入有限,沒有能力購買保費較高的終身壽險或其他分紅、投資型保險,消費者就可以選擇定期壽險,用以保證在遭遇損失時有足夠的財務保障。

        以小博大

        對于30歲左右的普通白領階層來說,他們沒有很多的收入,但多數已經或者將要建立自己的家庭,還有雙親需要贍養。他們的生活普遍是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型的。若要購買保費較高的終身壽險或兩全保險,每年至少幾千元的保費往往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較大的負擔。可要是不考慮可能的風險,萬一有什么病痛災禍的,對于全家來說打擊更是巨大。因此,若能以定期壽險作為家庭的基本保障,或者以定期壽險為主險,附加一些健康醫療保障,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定期壽險最大的特點就是保費低廉。由于定期死亡保險的保費中不含儲蓄因素,是完全消費型的,保險公司承擔風險的期限很確定,所以在保險金額相等的條件下,其費用低于任何一種人壽險產品。

        在目前國內保險市場中,多數定期壽險屬于定額定期壽險,即保額在整個保險期限內保持不變。比如,對于一個保額10萬元、期限5年的定額定期壽險,被保險人若在保單簽發后的5年內死亡,保險公司保證給付10萬元死亡保證金。此外,定額定期壽險在整個保險期限內的保費通常也是保持不變的。

        容易產生“吃虧”心理

        當定期壽險滿期時,如果被保險人仍然生存,保險公司沒有任何的給付責任,也就是說:你所交的保險費不能返還。很多消費者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即履行了交保費的義務而沒有獲得任何補償的“吃虧”心理。其實,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是沒有真正認識保險的本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接受商業是必須付費的,比如看電影要花錢買票,去郵局或銀行匯款要支付手續費,參加商業培訓要交培訓費,享受物業管理服務要支付物業費。保險也是眾多服務的一種,它是一種特殊的金融服務,通過簽訂保險合同的方式,保險公司做出在約定保險事故發生時給付約定保險金、約定保險事故不發生時不給付保險金的條件允諾,該條件允諾的對價就是投保人繳納一定金額的保費。

        因此,保障型產品的保費可以視為是一種保障服務費,當被保險人期滿生存時,已經在約定保險期限內享受了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服務,繳納保費就是必需的。

        關注兩個重要條款

        定期壽險只能提供暫時的壽險保障,在保險期滿時終止保單效力。隨著保險需求和經濟收入狀況的改變,有些投保人希望在期滿時續保一個定期壽險,有些投保人還可能在期滿前將定期壽險轉換為終身壽險。

        但是,有的被保險人可能因身體狀況惡化而被視為拒保風險,買不到所需保險產品,或者保險費率將明顯增加。針對投保人的這種顧慮,保險公司在定期壽險中設計了兩個重要的條款:可續保條款和可轉換條款。

        可續保條款――允許投保人按約定的保險費率在定期壽險期滿時續保一個定期壽險。換言之,被保險人不必進行體檢或向保險公司提供關于最近健康狀況的證明材料。如果投保人要求續保,則不論被保險人健康狀況如何,保險公司都必須給以續保。多數可續保定期壽險保單規定,投保人可以續保一個期限、保額與原保單相同的定期壽險。比如,對于保額10萬元、期限5年的可續保定期壽險,投保人可以續保一個保額為10萬元、期限為5年的保單。當然更多時候,保險公司通常只允許續保保單的保額低于原保單、保險期限小于原保單。

        可轉換條款――允許投保人在保險期限內將定期壽險轉換為終身壽險。也就是說,即使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已嚴重惡化,成為不可保風險,保險公司也不能拒絕投保人的轉換要求。轉換后終身壽險的保費只能按事先約定的保險費率收取,不能根據特定被保險人的死亡風險而提高保費。當投保人將可轉換定期壽險轉換成終身壽險時,保險公司通常會簽發一個新的保單,并通常根據轉換時被保險人的年齡計算保險費率。比如,王先生在32歲時為自己投保了一份10年期可轉換定期壽險,4年后,他因為自己的收入顯著提高而決定將該保單轉換成終身壽險,則終身壽險的保險費率按照王先生36歲來計算。

        養老保單:保障體面的退休生活

        周蓉

        每個人對自己的安康承擔著主要責任。長期以來,我們主要通過節儉的方式來積累財富,以便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同時,政府也通過社會保險為我們提供一個最低限度的基本福利保障。在個別城市,企業雇主也開始嘗試提供部分企業年金補充我們的老年收入。但這些都不足以完全解決我們的退休養老問題。

        我們面對的難題:

        人口老齡化群體迅速膨脹,我國己于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到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8億,占總人口18.4%,成為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

        人均壽命快速上升,2050年預期達到85歲。

        通貨膨脹難以預期,2008年到2015年我國每年將至少保持3%-5%的通脹率,這無疑會嚴重侵蝕我們辛苦積累的養老金。

        獨生子女政策下,空巢老人數量猛增。例如,北京市空巢家庭占比34%,單身獨居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在1999年就達到了11%。

        老年慢性病發病率上升,醫療負擔過大。過去幾年,平均每年門診費用增長13%,住院費用增長11%。疾病使得我們的退休生活品質嚴重下降。

        社會保險的覆蓋率和替代率較低。

        因為上面的問題,退休計劃應盡早開始,最好以家庭夫妻倆為主體一同規劃。退休后生活型態變化,已完成了子女教育、房屋貸款等重大的家庭支出。只有在經濟富足的情況下,才能過上愜意的銀發生活。

        到底什么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富足養老呢?在2007年,可能更多的人認同股票、基金等證券市場。而到了今天,一定有很多人改變看法了。

        其實,養老金的準備是長期財務目標,關鍵點在于一旦規劃好,就要堅定地執行下去,不要被市場的短期漲跌誘惑或恐嚇。而且選擇什么工具,其實也沒必要過于單一用排它的方式,應該在考慮了自身的實際狀況后,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用投資組合的方式完成。

        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有:

        1、目前離計劃退休的時間還有幾年?

        2、退休后想要擁有的生活水平?參照目前的生活支出,在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

        3、退休后預期壽命?家族壽命史?

        4、可用于養老金準備的預算?

        5、你對風險的接受程度?保守或激進?

        綜合上面的因素,再做出適當的投資組合。這個組合要兼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三個原則。由于通常準備的時間在15年以上,抗通脹、爭取收益是個首要問題;流動性倒是可以拖后考慮,這也對強制執行計劃有正面意義。

        目前在大中城市,中產階級普遍喜歡用購買房產作為養老儲備,其實比例過重很影響組合的流動性。因為這類資產的價格周期通常較長,一旦退休時趕上低谷,情況會很棘手,而且投入通常也較巨大。當然資金實力夠的話,房產的確是較的好選擇之一。

        股票由于變化無常,大部分人很難操作,漲漲跌跌對心態影響也不好。這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已經明顯看到了,這不是我們理財的初衷吧。

        我建議把養老金的準備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最基本的生活費用和醫療費用

        建議用相對安全的品種,也就是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或有保底的萬能壽險。這種方式結果確定。雖然收益一般。但絕對安全。年金保險的好處是,它是退休后的持續收入。只是在選擇時務必購買有分紅功能的產品,可以適當避免利率風險。因為目前養老年金的預定利率并不高。這部分占總數的30%-40%為好。加上社保的30%,我們相對就有基本的保障了。

        第二部分,稱其為真正的富足養老

        建議可選擇基金或其他風險相對較高些的品種,用定投的方式,長期持有,每年獲得平均8%-12%的收益,應該是個客觀的預期了。如果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收益達到年平均20%以上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收益不理想,第一部分也讓我們可以保持基本的尊嚴了。

        最后,組合的收益要定時檢視,根據情況修正,如收支變化、市場重大變化等等。總之,這是我們人人都要認真計劃、不能盲目樂觀的問題。只要本著“以終為始”的原則,養老這個財務目標(終點),我們才會找到良好的(起點)開始。

        養老規劃案實例

        另外,這個家庭目前無子女,夫妻倆人均有社保。每年剩余可支配收入為31.8萬元。

        假設通貨膨脹率每年為5% ,再假設夫妻倆人的平均壽命是85歲,那么可以計算得出如下結論:

        這個家庭退休后的月支出將為1.8萬元,也就是說,需要在60歲時準備好550萬元。其中,他們需自行準備385萬元,其余由社保解決。385萬元,以年通貨膨脹5%的假設計算,25年后合計就約為1300萬元。

        建議方案:

        養老金的準備分兩部分,50%(192萬)用安全確定性最佳的保險年金解決。其余用收益率高又相對安全的基金,或者投資連接保險來解決。用以獲取盡可能高的收益,提高老年生活質量。

        保險年金部分:

        考慮購買的保險在60歲時可一次性領取養老金192萬元,也可按每年10萬元分期領取的險種。這樣每年交保費約7萬元,交費期20年。在目前預定利率較低的情況下,務必選擇有分紅功能的產品,以便降低利率風險。

        假設每年收益率為8%/,以每年投資20萬元的方式,定投基金或投資連接保險共20年。那么,60歲時可積累1315萬元。這樣就可以保障:這對夫妻完全可以享受環游世界的尊貴生活,還能有足夠的老年醫療準備金。

        (周蓉: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首席規劃經理,美國MDRT組織中國區副主席)

        第三張保單:把財富轉移到將來

        多多

        資深理財顧問經常和很多富人講一個觀點:王永慶很有錢,李嘉誠很有錢,甚至已經富裕到自己都可以開保險公司了,他們不需要用保險來解決醫療、養老之類的事情。但是,為什么他們都買了大量的人壽保險呢?

        有錢,是目前擁有財富,但是能否保證一直有錢呢?這些財富能保值增值嗎?財富能傳到下一代嗎?這些都是不可預測的。不可預測的經濟變化和不可預測的人身風險,都可能讓財富遭受損失。對富人來講,保險可能不會讓你更有錢,但當你和你的財富面對不可預測的世界時,保險會讓你變得更加容易把握未知的未來。

        更容易把握手中的財富

        作為企業老板們有一個理念應該具備:保險其實是個風險管理工具。你現在雖然很富有,但財富只是你一時數字的積累,而保險卻能通過法律的形式把財富移植到將來。因為,今天企業家的財富積聚到一定程度,可能會遭受法律、災情災禍等方面的風險。一旦企業被申請破產,除了保單,任何資產都要被凍結,進入破產程序。如果這時企業家手中有一份保單,就可以通過向保險公司或銀行質押換取現金,保留部分資產。

        因為在法律上規定,保險單是以人的生命、器官和壽命為代價換來的將來收益的期權,不作為追償對象。此前,美國安然公司的老板就是在被美國政府凍結其財產后,通過保單質押得到了350萬美元。

        同時,現在企業的風險準備金都存在銀行,但這筆錢放到銀行有個致命風險:一旦企業財產因債務被法院凍結時,風險準備金也會被凍結,失去其本來作用,企業就有可能因失去流動資金而崩潰。

        如果企業此前有為企業職工投保的大額保單,企業就可以拿著保單到保險公司辦理質押貸款,輕易維系企業的生存。所以,保單有時比風險準備金更能抵御企業的風險。

        隨著民營經濟的興起,許多人都采取股份制、合伙制創辦企業。而民營企業一般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弱。比如說,一家企業有三個股東,一旦三人中有一人出了意外,這個股東的家屬就會要求撤股,而這時當初的投資早已經變成了固定資產,企業就會因為一方股東撤股而面臨解體的危險。

        若這個股東的家屬不撤股,企業合伙大多又都是沖著人去的,其家屬不懂經營管理也會讓企業遭受損失。而現在有一個股東互保的辦法就可以輕易解決,即三個股東都買保險,受益人是其他股東。這樣即使一個人出了意外,也可以用賠償費贖回這個人的股份,企業仍然能保持正常的發展。

        企業家都希望自己的資金周轉得越快越好,而保費交到銀行20年之后才有產出,所以很多老板認為購買保險并不劃算。其實,保險也有融資手段,保費交到銀行不是一筆死的錢,隨時可以質押變現,只要需要就可以到銀行或保險公司按照同期銀行的貸款利率進行質押貸款。保險單這時就相當于存折。

        而且按照國家政策,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購買保險可以達到合理避稅的效果。比如,有的城市規定:企業工資總額的4%可以進入養老基金、4%可以進入醫療基金,這些都可以計入成本而免征企業稅收。

        另外,許多老板的妻子存有很多“私房錢”,似乎可以作為將來丈夫生意失敗后的應急資金。但這些“私房錢”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它還是妻子和丈夫的共同財產。雖然丈夫暫時不知道,但當他一旦有債務而被追償的時候,這些“私房錢”仍將被拿走,并不能起到為家庭保全財產的作用。

        而現在有一個解決方案:妻子用這些“私房錢”去買保險,當丈夫生意失敗時,即使家里的房產、汽車都被拿走,這張保單還是可以保留的。到時只需要到保險公司辦理質押手續,就可以拿到現金,保全家庭財產。

        安排未來財富

        很多時候,人們常常講起的理財其實是投資,而不是理財。真正的理財是如何安排賺到的錢,而投資則是解決如何賺錢,現在很多時候就混為一談了。

        賺更多錢,那是客戶自己的事情。如果當作投資,我們不建議富人買保險的。白領階層買保險是為了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因為他們不能承受風險帶來的財富損失;而富人雖然可以用自己的錢來承擔風險帶來的損失,但保險的意義在于,把辛苦賺到的錢,打拼下的江山安全地保留下來。

        富人買投資型保險意義不大,但養老險、定期壽險這類保障險種以及有利于財富安排的險種是必要的。保險本身不具備直接投資的功能,只是風險管理和理財工具。對有錢人來說,保險更多的是面對財富風險。

        保全家庭資產

        現在雖然很富有,但財富只是一時數字的積累,而保險卻能通過法律的形式把財富移植到將來。如果做一個10年期的保險計劃,到期就會有一筆很大的錢可以用。企業要考慮未來的資金周轉,人生也一樣。很多風險帶來的最直接損失就是財富的損失,也只有這個風險是可以被補償的。

        保險,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資產保全工具。如果你不能理解什么叫資產保全工具,那可以舉例來說:黃金十年后能增值多少,誰也不敢說,但有黃金在手,心里就會比較踏實。再比如房地產,有房子也讓人心里踏實,盡管現在不是一筆錢,但那是一項資產。保險也一樣,是資產保全的工具。有了這些東西,面對未來的不可預測,就不會感到惶惑不安,心里就會踏實一些。

        對于富有的家庭來說,祖孫三代是不能坐同一架飛機的。為什么呢?因為大量財產的所有人和受益人同在一架飛機上,這就是風險管理的極大漏洞。與此相似的另一個例子是,在海外,有兩票投票權的董事不能在同一架飛機上,因為兩票權失去就可能導致整個企業結構的變化。這就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對于不可預測的風險,人們可能很難去逃避;但通過保險,可以讓大家更坦然地去面對未來。

        健全保障體系

        我們可以把把富裕客戶的收入類型分成兩種:一種有固定投資收益,還有一種是項目性質的。

        如果收入屬于項目性質的,可拿出利潤的5%買保險,這只占資產的很小一部分,但可以形成適當的保障體系。如果是經常性收入的,建議用年收益10%左右的財產來投保。這種安排心理上可以接受,同時可以形成安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如果希望資金產生更多的效益,就不能讓保險占用太多資金。

        另外,富人購買保險時一個重要風險是保費中斷。因為有錢時往往傾向于多買,而一旦收入水平下降,很容易造成無力續繳高額保費。而一旦保費中斷,將會帶來比較大的損失,因為退保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說,在購買保險前一定要做通盤考慮,不但要根據自己現在的收入特點來設計保險計劃,還要根據對未來的預測來調整計劃。期繳要考慮到事業周期,一個人不可能事業一直都處于鼎盛。

        那么,在有錢時一次付清所有保費是否可行呢?這種方式用來買壽險是可以的,但買醫療保險是不合適的。因為醫療保險屬于以小博大,用同樣的保費換取同樣的保額,這是沒有意義的。

        另外,買保險一定不能形成財富上或者心理上的壓力,如果買了保險反而心里不安的話,就失去了買保險的意義。

        第5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論文摘要:根據保險人保險定價的效用方程,分別討論了在3種不同效用函數下的臨界保費.

        從管理決策的角度看,保險產品的定價問題、準備金提留問題、再保險自留額問題以及資產負債配比問題都是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從風險決策的理論和實踐知道,合理的決策不僅取決于對外在環境的不確定的把握,而且取決于決策者對自身的價值結構判斷.在保險學中,通過引入效用函數來描述決策者的風險態度、偏好和價值結構,并將它與潛在損失或理賠的概率評估有機結合起來,從更加綜合的角度尋求諸多保險決策問題的解.

        一般地,決策者的風險態度被分為三種類型:風險偏好、風險厭惡和風險中立,分別對應著他們的效用函數u(x)的曲線為上凸、下凸和直線三種情況.最普遍的情況是厭惡風險,本文重點討論此種情況.

        1保險定價問題

        引理1(Jensen不等式)設決策者的風險是厭惡風險,即它的效用函數u(x)滿足u′(x)>0,u″(x)<0,則對于隨機變量X,成立如下不等式E[u(X)]≤u[E(X)].

        假定決策者(保險人)擁有財富W.若要承保,則可以在原有財富W的基礎上增加一筆保費收入G,但是得替被保險人承擔風險,其財富變成了隨機變量W+G-X,其中隨機變量X表示風險,其概率分布為F(x).若不承保,則保險人確定地擁有財富W.設保險人關于確定量和關于隨機變量分布的效用函數分別為u(x)和U[X],則對保險人而言,“合理”的承保保費應滿足不等式U[W+G-X]≥u(W).G越小,要承保的效用U[W+G-X]越小,當G小到使等號成立時,承保已無任何吸引力,所以保險人愿意接受的最底保費G*是使得上式等號成立的臨界值,稱為臨界保費.

        根據期望效用原理,隨機變量X的“效用”U[X]可以轉化為隨機變量函數u(X)的期望,即

        U([X])=E[u(X)]=∫Du(x)dF(x).

        其中F(x)是隨機變量X的分布函數,D是隨機變量X的取值范圍.

        2主要結論

        對于風險決策者常用的效用函數有以下幾種:直線型效用函數、拋物線型效用函數、指數型效用函數、對數型效用函數和分數冪型效用函數等.下面給出前3種情況下的臨界保費.命題

        1設保險人的效用函數為直線型,

        u(x)=ax+b,理賠X的概率分布為F(x),則臨界保費G*=E[X].

        證明考慮保險人定價的效用方程為

        U([W+G*-X])=u(W).

        U([W+G*-X])=E[u(W+G*-X)]

        =E[a(W+G*-X)+b]

        =aW+aG*-aE[X]+b,

        u(W)=aW+b,

        聯立兩式得G*=E[X].

        命題1說明對于風險態度中立的決策者來說,臨界保費即是純保費,但這只是一種理想的情況.命題2設保險人的效用函數為拋物線型,u(x)=x-αx2,其中α>0,0<x<12α,并且假設理賠X的概率分布為F(x),則此時臨界保費為

        G*=E[X]+(12α-W)-(12α-W)2-σ2(X).

        證明考慮保險人定價的效用方程為

        U([W+G*-X])=u(W).

        U([(W+G*-X])=E[u(W+G*-X)]

        =12α0[(W+G*-X)-α(W+G*-X)2]dF(x)

        =W+G*-E[X]-α{(W+G*)2-2(W+G*)×E[X]+E[x2]},

        u(W)=W-αW2,

        聯立兩式得下列方程

        -α(G*)2+(1-2αW+2αE[X])G*+(2αW-1)E[X]-αE[X2]=0.

        解關于G*的一元二次方程得

        G*=2αw-1-2αE[X]+(1-2αW)2-4α2σ2(X)-2α

        =E[X]+(12α-W)-(12α-W)2-σ2(X).

        特別地,當W=0時,

        G*=E[X]+12α-(12α)2-σ2(X)

        ≈E[X]+ασ2(X),

        此時σ2(X)12α.這正是非壽險保費定價中的“方差原理”,因為在金融分析中常用方差(或標準差)來度量風險的大小,方差越大,不確定的程度越大.保險人把它作為一條加費的理由,因而在純保費E[X]的基礎上又多了一項“安全附加費用”.

        命題3設保險人的效有函數為指數型,u(x)=-e-αx,α>0,假設理賠X的概率分布為F(x),則此時臨界保費為G*=1αlnMX(α),其中MX(α)為理賠隨機變量X的矩母函數.證明考慮保險人定價的效用方程為

        U([W+G*-X])=u(W).

        U([W+G*-X])=E(u[W+G*-X])

        =+∞0-e-α(W+G-X*)dF(x)

        =-e-α(W+G*)+∞0eαxdF(x)

        =-e-α(W+G)*MX(α),

        u(W)=-eαW,

        聯立兩式得G*=1αMX(α).

        可以看出對于這類特殊的效用函數,臨界保費與保險人所擁有的財富大小無關.

        3總結

        效用理論一直是研究在風險和不確定條件下進行合理決策的理論基礎,保險研究之中除保險定價以外,決定合理的準備金、自留額以及選擇合理的財務方案都可以以此作為決策的原理.因此,它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作用.

        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實際保險定價中常用的“均值原理”和“方差原理”等只不過是期望效用的特殊形式,它們對應著一次、二次多項式等簡單的效用函數.類似地,還可以討論對數效用函數u(x)=lnx、分數冪效用函數u(x)=xr(0<r<1)等其他常見效用函數所對應的情況.

        參考文獻

        [1]謝志剛,韓天雄.風險理論與非壽險精算[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茆詩松,王靜龍,濮曉龍.高等數理統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這將是一款限于游戲領域,為玩家提供增值服務的創新產品”,這是目前關于全額寶的確切消息,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鑒于史玉柱近年來在金融領域動作不斷,業內人士似乎很不情愿地認為它不是一次巨人集團進軍互聯網金融的嘗試。

        就在巨人網絡推出全額寶的消息傳出不久,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裁定比特幣是一種貨幣,承認了產生于互聯網的比特幣的合法地位,虛擬世界的金融體系已不可抑制地外溢到現實當中,誰能說圉于網游世界的全額寶就不能建立起一個虛擬的金融投資帝國,并且在未來的某一天連通到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呢?

        巨人網絡表示,全額寶隨著8月16日上線的《正途2》推出試行,《正途2》玩家的所有消費可自動存入全額寶賬戶中,使沉淀資金實現保值、增值、游戲新區再次消費等功能,而全額寶也有可能推廣到巨人旗下的所有游戲當?中。

        否認進軍互聯網金融

        余額寶的成功讓互聯網金融顯示出強大的長尾效應,到8月15日上線僅僅2個月的余額寶規模突破200億元,平均每筆投資僅僅1900多元,讓業內驚呼它完成了傳統金融機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緊隨著大熱的余額寶推出,人們不由得把全額寶向互聯網金融的方向解讀。但在巨人2013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巨人總裁紀學鋒明確表示,巨人沒有互聯網金融服務計劃,全額寶只與網游消費有關。

        其實細想就不難理解他此番表態的緣由。全額寶作為一款基于游戲虛擬財富管理的產品,如果涉足互聯網金融還存在法律障礙和相關牌照的限制。以余額寶為例,開展網上銷售貨幣基金的業務就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基金交易許可牌照。目前來看,巨人公司還沒有申請支付等牌照的動作,而根據《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的使用范圍僅限于兌換自身提供的網絡游戲產品和服務,不得用于支付、購買實物或者兌換其他單位的產品和服務。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向本刊記者表示,全額寶與余額寶完全不同,“游戲中的虛擬財富就像Q幣,是只可進不能出的”,我們可以用現實的貨幣購買游戲服務,但是在游戲中賺得的虛擬財富不能兌換成現實貨?幣。

        用戶在支付寶中充值之后,支付寶中的人民幣仍然屬于用戶所有,但是游戲的虛擬貨幣一旦充值,這部分真實貨幣就成為網游公司的收入,如果用戶要將虛擬貨幣兌換為真實貨幣,實際上是在減少游戲公司的運營收入,因此大部分游戲公司都不允許用戶兌換。

        曾經呼喊出“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史玉柱眼看著余額寶實踐了自己的豪言,把沉淀在電子商務中的零散資金瞬間轉化成了巨大的基金銷售額。那么,在網游中同樣存在著巨大的現金流,為什么不能轉化成一種投資呢?

        《2012中國網絡游戲市場年度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游玩家人數總計已超過1億人,網絡游戲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如此龐大的資金量,如果玩家能夠通過網游中的類存款增值服務進行資金管理,每年將會產生巨大的投資收益,這對游戲公司和玩家都是極有吸引力的事?情。

        在面對本刊記者“你相信全額寶只會限于提供游戲中虛擬財富的增值服務”的問題時,卡拉卡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陶然就反問:“游戲中的虛擬財富最初不也是現實貨幣投入產生的嗎?”

        有IT法律專家表示,把游戲中的虛擬財富的收益返還給用戶并非沒有變通之道。只要游戲公司變換形式,把用戶充值后法律上屬于游戲公司的錢自己拿去投資,再以向用戶贈與虛擬財富或其他形式服務的方式把投資收益返還給用戶即可。

        其實一直以來,游戲玩家都通過游戲論壇等第三方平臺進行網絡虛擬貨幣和裝備的交易,游戲公司不能直接開設交易平臺,并不表明玩家不能把虛擬財富變現。

        擋不住的虛擬世界

        君合咨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本刊記者表示,近年來史玉柱在金融領域的投資活動頻繁,不僅涉及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巨額股份的買賣,還參與到民生電商的發起成立,很難想象這位網游界大佬不會參與到互聯網金融的熱潮中來。

        基于支付寶業務成功的余額寶更是激發出了一大群來互聯網金融淘金的各路“寶”,如蘇寧易購推出的易付寶也正式進入基金產品銷售領域,此外還有財付通、微銀行、京東支付等各路大同小異的演繹。

        那么由此推論,全額寶也可以從網游的虛擬世界出發,發展出一套互聯網投資管理的體系,吸引廣大的游戲玩家在這里儲值投資,讓玩游戲不僅可以賺錢盈利,也能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巨人網絡今年與易觀國際聯合的一個報告顯示,我國“屌絲”人數達5.26億人。深諳“屌絲”經濟的史玉柱怎能不對游戲世界中這塊投資生意寄予重任呢?

        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被認為是全額寶無法進入互聯網金融的重大障礙,但是我國目前已經發出250多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如果需要,無論購買還是自己申請恐怕都不是什么難以逾越的障礙。

        在第十二屆互聯網大會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就在講演中指出,現在證明支付不是銀行特有的業務,而未來在網絡上,人與人之間都可以做支付,第三方支付的概念也會被突破。

        據外媒報道,8月份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裁定由開源的P2P軟件產生的電子貨幣比特幣是一種貨幣,投資比特幣的投資者構成了金錢投資。這是世界上首次給予虛擬幣以現實貨幣的合法身份。

        在此之前,比特幣早已開展了在網上購買產品和服務、進行外匯交易、成立對沖基金炒作等與貨幣無二的功能,甚至有慈善基金接受比特幣作為捐贈。

        虛擬財富外溢到現實世界已成為難以阻擋的趨勢,就像在國內早有游戲玩家通過買賣裝備賺錢,并把它當成一種職業。

        今年,騰訊牽手平安保險推出首款面向個人的網絡游戲虛擬財產保險業務,5173也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共同推出虛擬財產險業務。虛擬財產成為被保險對象說明,虛擬財產的價值已經逐漸被社會認可,對于虛擬財產的服務、估值也開始被金融界重視,并進入了實際操作階?段。

        有專家介紹,虛擬財產的價值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得到法律的承認。如中國臺灣法務部門曾做出解釋,確定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物和賬戶都屬存在于服務器的電磁記錄,而電磁記錄在刑法欺詐及盜竊罪當中均以動產論。這實際上明確了玩家在網絡游戲中獲得的虛擬財物具有財產價值。

        第7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9月22日,SAP公司和IBM公司聯合協辦、《中國保險報》主辦的題為“保險業信息化發展與標準化建設”的“2006中國首屆保險業管理信息化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上,中國保險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保標委”)就保險行業標準化的發展做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保標委主任委員裴光指出,截至2006年8月底,我國已有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90多家,《財富》全球500強所包含的46家保險公司中,有27家已在我國設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已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近2000家,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7577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5912億元。保險機構的業務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近幾年,信息化已成為保險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保險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如此,保險信息化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如信息系統分散,系統平臺不完善; 保險數據資產大量閑置,信息技術應用層次不高; 標準體系不完善,甚至缺失; 公司信息化發展不平衡,行業信息共享格局難以形成等。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保險行業標準。

        第8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故事一:與證券結緣

        因為母親是一名股民,吳新婷從小就經常受到投資理財的耳濡目染,為此,她后來選擇了讀金融專業。2001年畢業后,趕上聯訊證券也就是當時的惠州證券招聘,經過激烈的面試和筆試后,吳新婷如愿以償,與聯訊證券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年起,吳新婷一直在客服中心工作,11年來,服務過數以萬計的客戶,他們有著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風險偏好。吳新婷經常主動走近客戶,分享起起伏伏的炒股經歷:有因炒股買房的,有50萬元炒權證1個月時間虧剩7萬元的,有拿結婚的錢來炒股的。最初,吳新婷主要是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教育和風險提示:如開戶提示投資風險,開通創業板客戶必須親自抄寫《創業板投資風險揭示書》等,吳新婷讓每一個客戶都了解投資風險,把適當的產品、服務以適當的方式和程序提供給適當的投資者。

        2010年初,朋友容用150萬元做證券投資,測評顯示她是一個保守型的投資者。吳新婷設計了一份以申購新股為主,結合國債回購的投資計劃,全部資金集中做新股申購,申購資金凍結4天,每周大約有1~2次申購的機會,每一次都盡量參與,堅持長期申購,在沒有新股申購期間參與國債回購,以便獲得固定的同業拆借利息,另外,國債回購以國債作為抵押安全性較高,風險較小,收益穩定,期限短,資金靈活。 2010年、2011年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大多數股民都虧損,但新股發行節奏快,容在吳新婷的指導下,2010年獲利13%,2011年獲利9%。

        故事二:整理財富衣柜

        當理財規劃師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興職業的時候,吳新婷開始思索,我國金融行業是分業經營,但是理財師一定要打破行業的界線,畢竟客戶的財富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資產保值增值。于是她利用一切時間來學習更多的理財專業知識,第一時間報名東方華爾理財規劃師課程,放棄了一些娛樂活動,從保險、外匯、黃金、房產到購車、裝修,凡是用到錢的地方,吳新婷都在認真思考。理財就是在為客戶整理衣柜,自己不能只為他挑選漂亮的衣服,還要告知他的衣柜少了幾條領帶,幾條圍巾。不能只把財富放在證券投資上,財富衣柜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格子,如現金、保險、股票、房產、信托、黃金等,發現比例不協調的地方,根據客戶性格特點和風險承受能力個性化地提供理財規劃方案和建議。

        慢慢地,吳新婷開始和客戶談起了全方位的綜合理財規劃方案,從填列《家庭資產負債表》和《家庭現金流量表》到倡導樹立適合自己的理性理財觀,再到選擇適合的現金規劃、消費規劃、教育規劃、保險規劃、投資規劃、稅收籌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方案。

        一位有著2000萬元身家的私營企業老板楊總來找吳新婷做綜合理財規劃方案,當楊總填列了《家庭資產負債表》和《家庭現金流量表》時,吳新婷發現楊總全家居然都沒有參加社保,更沒有商業保險,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她覺得自己足夠富裕,一般的意外就可以“自助”;二是之前的保險業務員只為了向她營銷大額保險單,卻沒有站在她的角度來分析保險的作用;三是她擔心找保險公司理賠要辦理手續需要一定的時間。吳新婷了解后,勸道:“您有能力承擔一定的風險很讓人羨慕。同樣一筆錢,存入銀行得到的僅僅是微不足道的利息,但轉存到保險公司就可以獲得數倍的風險保障,支起財富保障的屏障。保險其實就是互助的過程,大家都存一點錢在保險公司,一旦有風險發生,給最需要的人雪中送炭。其實人類不就是從最開始的生命,互幫互助才發展到今天?”楊總頓悟后配置了意外險等,夯實了家庭財務的根基。吳新婷不是保險公司的理財師,但她會盡一個理財師的本分,為客戶提供合適的理財規劃。她說,這是她的使命。

        談起理財,吳新婷說其實有心就能做得很好。首先理好流動現金,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參考值是3~6倍。平時做好記賬的習慣很重要,如果每月收入穩定,可通過信用卡、活期、定期、短期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來管理流動性資產。比如,銀行有5萬元,想長期儲蓄,但又擔心有急用,就可以這樣做:用1萬元開設1張1年期存單,1萬元開設1張2年期存單,1萬元開設1張3年期存單,1萬元開設1張4年期存單(3年加1年),1萬元開設1張5年期存單。1年后,用到期的1萬元開設1張5年期的存單,以后每年如此,這樣4年后你手中的存單全部為5年期的,每張存單到期年限相差1年。既保持儲蓄流動性,又獲得了5年期儲蓄高利息。

        故事三:為夢想而忙

        東方華爾主辦的第六屆全國理財師大賽匯集了來自保險、證券、銀行、投資公司等不同行業的理財師。記者問到不同行業的理財師究竟有什么不同,吳新婷回答,理財師的職業興起后,上述行業的從業人員都開闊了視角,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老本行來給客戶做規劃,盡管是對自己的產品特性比較熟悉,但銀行、保險、證券的大理財視野是每一個理財師都需要關注的,他們的學習方向都是無限趨同的,只為了唯一的目標,那就是使客戶的資產保值增值。吳新婷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第9篇:保險在財富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保險業放開存貸款利率影響探析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經國務院批準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央行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標志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和關鍵的一步,同時存款利率也將逐步放開,這一切對當前保險業的經營和發展的影響深遠和意義巨大。

        一、加快推進保險業市場化的進程

        在貸款利率放開管制的第二天,中國保監會召開的2013年年中監管工作會議就宣布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方案已獲國務院同意,保險監管機關將按照“先試點、再擴大、后全面實施”的總體部署,全面推進人身保險業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大致為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費率形成機制實行政企分開,前端的產品預訂利率由保險公司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自主確定,后端的準備金評估利率由監管部門根據我國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曲線等因素進行調整,然后通過后端影響前端,有效調控和合理定價。同時,通過費率市場化改革倒逼保險公司進行經營體制和機制改革,撬動監管的改革創新。

        中國保監會決定在財產險方面也將會盡快實現市場化,即由保險公司按照商業原則自主制定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以及手續費等,保險監管機構將主要通過監管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途徑確保保險消費者權益。同時中國保監會表示交強險費率也將改革并適時調整交強險的責任限額和費率水平,進一步完善調節機制,規范診療和傷殘鑒定標準等,完善救助基金等相關配套制度。

        隨著貸款利率的全面放開和將要逐步放開的存款利率,保險公司和保險監管機關一直爭論的保險費率和傭金以及手續費是否要管制的困惑迎刃而解,結論就是要在確保償付能力的前提下全面放開。今后保險監管機構主要通過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查處經營數據的真實性以及要求保險公司繳納保險保障基金等三個主要途徑對保險公司進行監管,對于償付能力達不到要求的保險公司,就會讓其停辦業務和停批機構,償付能力嚴重不達標的保險公司就會退出市場,確保償付能力監管效力落到實處。

        保險監管機構將放松保險公司的資金管理,在保險資金投資比例、投資范圍、投資方式等方面,實行更大更徹底的開放,逐步實現由保險公司自主決策投資行為。同時隨著存款利率逐步放開,保險公司將選擇利率高的銀行進行資產配置和存款,據專家預計,近萬億的保險資金將尋求穩健的高收益,將由目前年收益2%-5%左右提升到5%--8%,這將增加保險公司承保外的投資收益,此外也可以通過存款規模與銀保業務規模掛鉤的方式大力發展銀保業務,因此利率市場化將極大的增強保險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為整個保險業發展帶來巨大的變化。

        二、對財產保險公司贏利影響巨大

        貸款利率市場化后,隨之而來的是存款利率也將市場化,中國保監會已經明確表示財產保險產品、條款、費率和手續費將全面放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也布置各省市保險行業協會清理原來制定的各類行業自律公約以及處罰細則,一個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由保險公司自主確定保險產品、條款、費率和手續費的時代已經到來。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部分財產保險公司感到很迷惘和困惑,長期以來依靠和習慣于保險監管機構監管保險市場的模式和思維,使得部分保險公司的高管無所適從,將會有一個迷惘和摸索的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保險業放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財產保險公司只有堅持正確的經營理念,切實強化為股東、為客戶、為經濟社會做好保險服務的經營方向,把“經濟補償是第一責任、穩定發展是第一要務、誠實納稅是第一貢獻”的核心理念詮釋到具體實踐中去,即在為全社會經濟和社會事業提供保險保障的同時,確保誠實和穩健經營,確保保險消費者權益的基礎上,確保財產保險公司有一定和合理的贏利,從而確保財產保險公司有可靠的償付能力,才能確保財產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三、對壽險公司經營提出更高要求

        預定利率放開之后,壽險公司的傳統產品定價將由單一走向多維,利率市場化放開之后,壽險公司資產配置也將進一步復雜化和多樣化,相應壽險公司產品開發,成本管理,投資資產配置,利潤生成等經營環節都將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要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就必須實現從預定利率固定化的商業模型向預定利率浮動化的商業模型轉變,其本質就是商業模型的重構。因此壽險公司必須進一步強化資產負債經營,價值經營和永續經營的理念,通過內在經營機制的不斷完善來實現。首先要處理好精準定價與風險防范的關系,建立起精準、專業的風險定價機制,沒有不能保的業務,只有控制不好的風險和定不好的價格。壽險產品的定價主要取決于三率,預期死亡率,預期費率和預期收益率,壽險公司需要統籌考慮產品精算、準備金提取、償付能力、再保險安排、資產負債管理等多方面安排,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安排,確保一定的利潤。這對保險公司提出很高的要求,壽險公司要樹立和強化專業知識理念,進一步強化風險選擇與定價技術在保險經營中的核心作用,加強精算和產品開發隊伍的培養,積極引入國外先進的定價工具和模型,建立起精準、專業的風險定價機制,豐富和完善市場競爭手段,這是壽險公司的必然選擇和核心競爭力培育的重點。

        四、需要配套發展存款保證保險

        存款保險制度一種維護存款人權益的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經過國家銀行監管機構批準設立的存款機構主要是銀行作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繳納保險費,建立存款保險準備金,當金融機構發生經營危機或面臨破產倒閉時,承辦存款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向其提供財務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從而達到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銀行信用和穩定金融秩序的目的。貸款利率放開的結果將會使銀行利潤空間縮小,會導致中小銀行和村鎮銀行的風險加劇,甚至會影響到銀行儲戶的利益,因此非常需要出臺存款保險制度,以防范和化解銀行經營的風險,同時也為下一步放開存款利率的管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實施保障和財富保險并重發展格局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色5月婷婷亚洲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 | 五月婷婷中文激情 | 亚洲丁香六月开心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