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藝術專業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藝術專業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專業的特點

        第1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藝術專業學生 文獻檢索課 教學策略

        文獻檢索課是一門信息檢索與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是高校本專科生和研究生的選修課。這門課程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其掌握用手工方法和計算機方法從文獻中獲取信息知識情報的一門科學方法課,同時又是為學生增長知識、培養全面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服務的一門基礎性的工具課。

        對藝術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文獻檢索是了解學科前沿,綜合應用已掌握的概念、理論的有效環節。文獻檢索能完成收集資料、閱讀文獻、整理研究、分析綜合、批判評價等環節,使學生明確學習和研究方向,掌握課題領域國內外的發展狀況,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就、不同派別的觀點、尚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和發展前景等,從而形成自己的學術觀點,從根本上杜絕抄襲,培養學生文字運用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藝術專業學生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教學群體,在學習心理上具有自我意識突出、心境較高、心理不穩定的特點,在學習行為上又具有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自主性、缺乏恒心與毅力,學習興趣極易發生變化,學習目的功利性強的特點。因而在文獻檢索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調整教學策略,以充分激發出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1.藝術專業學生特點

        1.1學習心理特殊性

        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是有效進行文獻檢索教學的前提與基礎。藝術專業學生的學習心理存在以下特點。

        1.1.1自我為中心

        一是自我感覺良好。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及評判標準往往以自我感覺為標準,在學習中表現為喜歡則學,不喜歡則放棄。二是自視清高。藝術專業學生普遍眼界很高,總是將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無論是看待老師還是其他人。

        1.1.2心理不穩定

        心理不穩定性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因為他們正處于人生的發展期,性格、世界觀和價值觀等都尚未完全成型,身心都沒成長到成熟的地步。藝術專業學生更是如此。他們的情緒波動十分大,極易受外界的影響,尤其是學習情緒極其不穩定。藝術生專業學科特點,追求個性張揚,這極易造成他們不遵循應有的學習規律去認真學習,而是追求一種不隨大流、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學習行為,表現為不學習、不作為,與老師對著干,等等。

        1.2學習行為特點

        藝術專業學生入學考試的文化課成績普遍偏低,有些學校錄取本科的文化課分數線不足200分,專科不足120分,這與居高不下的文理科考分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一些學習平平的考生在報考文理科無望的情況下轉入或突擊學習藝術,其目的是進入大學學習,這樣就造成了一些藝術專業學生在學習行為上表現出以下極鮮明的特點。

        1.2.1學習缺乏主動性與自主性

        藝術專業學生往往習慣于被動接受,課堂上更愿意選擇“聽”而不愿意“講”。對于課后上機練習作業也不會主動完成。很多本應在課外完成的內容卻要在課內由老師指導完成,課后的非強制性作業也都必須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在老師的監督下才能完成。

        1.2.2缺乏恒心與毅力

        藝術專業學生的心理起伏波動較大,情緒不穩,在學習中明顯缺乏恒心和毅力。很多藝術專業學生不能夠堅持完成學習任務,半途而廢。尤其是一些內容較多、強度較大、任務較艱巨的學習,他們更容易知難而退,有的為了應付而抄襲別人的作業,有的甚至不做。

        1.2.3學習興趣極易變化

        他們的學習興趣很容易發生變化,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往往只能集中在很有限的時間段內,對同樣的內容很容易產生疲勞感,甚至產生厭倦、排斥的情緒,影響學習效果。

        1.2.4學習目的功利性強

        藝術專業學生的學習功利性強烈,他們常有選擇性地投入精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藝術專業學生往往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藝術專業學習當中,因為專業學習更容易出成績,更容易引人注意。他們迫切希望付出學習精力之后,能有立竿見影的成果。尤其是當今許多大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進行家教賺錢,或者就自己的專業如繪畫、舞蹈、音樂等方面面向中小學生開班招生賺錢,雖不是壞事,但這種功利性極其容易造成他們在學習上不扎實,為求功利而荒廢學業。

        事實上,藝術專業學生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是互相影響的,心理是行為的原因,行為是心理的體現。

        2.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調整

        根據藝術專業學生的以上特點,我們在文獻檢索教學中因材施教,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1明確教學目標

        文獻檢索課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課程之一,為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新穎,常常能碰觸到世界各個專業領域的熱點問題;它實用,是一門以操作為主的技能性課程;它具有專業性,不同的專業對檢索對象、檢索工具和檢索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它技巧性較強,不同的檢索途徑所需花費的時間和所獲得的結果可能截然不同;當然,它也有其自身的指導思想與理論體系。根據這些特點,在教學的開始,要向學生明確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并且根據不同專業(美術、音樂、舞蹈)的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以明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傳統的檢索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利用計算機網絡多途徑獲取藝術類專業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網絡信息意識,培養學生綜合信息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包括獲取和評價信息的能力、組織和檢索信息的能力、傳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等。

        2.2改革教學內容

        在數字化環境下,傳統的教學內容目前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信息技術的發展,隨著網上信息資源的日趨豐富和圖書館由傳統型向電子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網上的各種聯機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等信息資源逐步普及,成為高速度、高質量信息的獲取途徑,對網絡信息的檢索與利用已成為學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術之一。因此,在藝術設計的專業教學過程中,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學的需要,對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更新教學內容,從原來的以手工檢索教學為主發展到以網絡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為主,增加信息分析和利用方法的介紹,進而加強網上文獻檢索內容的教學,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詳細講授現代信息資源分布和檢索技術,包括信息資源種類與分布、數據庫知識、機檢技術與技巧、光盤檢索、計算機聯機檢索、網絡信息檢索、常用搜索引擎和Internet基本功能與服務等,并以網絡信息檢索為主,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并充分體現該課程的應用性特點。在教學內容組織中,簡明扼要地介紹文獻信息基礎知識、檢索語言,講課側重于典型的檢索工具或數據庫,重點講清檢索思路。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手工檢索,因為在機檢得到越來越普遍和廣泛應用的今天,手檢可與機檢互為補充,仍有存在的價值。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體現機檢內容,同時包含手檢內容,從而使學生掌握各種檢索手段和方法,多途徑地獲取所需信息和知識。

        由于網絡信息資源的不斷推出,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隨時開發最新的信息資源、最佳的信息獲取渠道。特別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建立了聯機公共檢索目錄(OPAC)提供網上檢索館藏資源,越來越多的信息單位把信息資源電子化,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必須及時將新的網絡數據庫信息傳授給學生,以充實教學內容。另外,由于藝術專業方面網站層出不窮,如國內出現不少繪畫美術及鑒賞方面網站、音樂網站、舞蹈網站、影視網站、文藝演出綜合網站等,要有針對性地詳細介紹及指導學生準確獲取那些比較著名的、有權威的而又安全的專業網站,并引導他們充分利用,從而提高專業知識的檢索技能。

        2.3改革教學形式

        數字化環境帶給教師的最大變化是授課方式的改變,運用計算機教學的最大優勢是教學信息量大,在單位時間內可最豐富的信息,信息的描述形式靈活多樣。伴隨著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運用多媒體教學成為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展的必然趨勢。

        2.3.1利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文獻檢索課僅憑教材、黑板和粉筆進行教學,授課方式枯燥,缺乏直觀形象性。特別是在講授檢索工具時,學生沒有感性認識,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尤其是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學習,符合認知規律,促進學生對知識或技能的掌握與運用。以培養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利用技能為目的的文獻檢索課以其“方法”課特有的應用性、工具性等學科性質更適用于多媒體教學。2004年以來,我院文獻檢索課一直使用多媒體授課,對理論課教學和實習操作進行改革,利用投影屏幕進行計算機檢索示范,采用網頁拷貝做成課件來播放、模擬上網實習,等等。特別是在實習課中采用課堂講授與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聯網的計算機和大屏幕多媒體投影儀,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操作,生動直觀地演示計算機檢索的整個過程,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網上檢索的內容和過程。

        2.3.2充分利用網上信息資源

        隨著Internet網絡的建立和應用,Internet正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利用萬維網檢索信息已成為計算機檢索信息的發展方向。為了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許多大型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如DIALOG、ORBIT等,先后推出一系列基于Internet的萬維網檢索服務,如DialogWeb、DialogSelect等,用戶通過遠程登錄(Telnet)檢索這些網站,滿足用戶的各種信息需求。目前,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十分重視電子信息資源的建設,在各高校圖書館局域網上,出現了國內外各類型數據庫。這就大大改變了傳統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模式,加大宣傳和利用這些珍貴的網絡電子資源的力度,已經成為文獻檢索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對于如何加強網上文獻檢索內容的教學,我們充分利用校園網上的信息資源,同時也利用國內其他信息網和國外信息網上的免費資源,在介紹文獻信息、數值信息、事實信息、全文信息和新聞動態信息的檢索中,選用一些專業對口的數據庫和搜索網站,引導學生掌握網上數據庫的檢索途徑和檢索方法。

        2.3.3提供大量的上機實習機會

        檢索實習是這門課的精華,通過加強上機實習環節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集中授課、分散實習”的方式,組織好實習課,并努力創造條件,不斷優化實習環境:充分利用我館的電子閱覽室及學校公共機房,為學生提供聯機檢索模擬實習、光盤檢索和Internet網絡檢索實習。對于實習課題,除了教師擬定有關的實習題外,學生也可根據個人的研究興趣及專業方向自定練習內容。實習報告以電子郵件形式發給教師。實踐表明,藝術專業生在上機實習這個環節表現極佳,遲到、缺課的現象較之理論課少,并且作業提交率達到百分百,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對文獻檢索課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且檢索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改善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結構,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通過上機實習掌握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能夠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掌握和運用信息的獲取、篩選和處理技能,學到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在實習中,不僅可以了解到圖書館方面的知識,而且可以學會如何在網上搜索知識信息,更可以在與圖書館不斷的近距離接觸中挖掘自己查找資料的樂趣,引發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究心理,這對以后的學習很有幫助,至少在碰到問題時,知道到哪里去查找資料,應該怎樣查找資料。

        2.4進行課程設計的改革

        2.4.1構造網絡同步操作環境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和學校公共機房的計算機設備的功能,還添置投影儀,做到一人一機,從而創造師生同步操作的環境。教師可以結合檢索實例,在機上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在演示檢索的全過程中,學生也可同時進行操作,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大為增強,教學的形式也會豐富起來,不再是死板地講解一些概念、理論、步驟,而是教學生在操作中掌握和運用技能,從而收到鞏固、熟練的效果。這種方式能很好地激發藝術專業的大學生的學習文獻檢索的興趣,啟發他們自己去動手、去實踐,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2.4.2構建網絡教育模式

        網絡教育模式已成為文獻檢索課的發展方向。高校圖書館應改革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學,由執教老師提供最新的教案及多媒體課件,其內容應包括傳統的文獻檢索課內容之外的計算機信息檢索及網絡檢索課程,全部放于網上,完全開放供學生閱讀和下載。現在一些大學已將基于Web的多媒體課件搬到了網上(如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等),表示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已從過去傳統教學模式步入現代網絡化教學的初始階段。目前當務之急是開發、研制新一代的“遠程文獻檢索”和“計算機網絡”課程模塊,放在圖書館的局域網上,這樣既能使學生學習上網操作技術,又能降低上網費用,解決部分學生因條件限制而無法實習的矛盾。同時,該課程還能使想學習信息檢索技能的學習者掌握如何利用圖書館檢索自己所需要的各類專業知識和信息。

        2.4.3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

        文獻檢索課程的種種獨特之處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開闊視野,更新知識。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尤其是計算機及網絡方面的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僅有圖書館學情報學或某一專業知識已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必須大力提高知識結構、外語和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教師一方面可以參加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培訓、進修和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為教學積累檢索實例和檢索經驗,從而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培養藝術專業學生的文獻實際檢索能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是高校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創新教學,藝術專業學生的檢索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進而使其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劉凱.藝術專業學生發展特點及對策研究[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5):156-157.

        [2]潘杏仙.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檢索課的創新[J].情報探索,2007,(5):16-18.

        第2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改革;教學改革;實踐

        作者簡介:劉偉(1969-),男,四川瀘州人,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23-0022-03

        一、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

        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個綜合性非常高的學科,其自身的特點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用性廣泛

        藝術設計專業的實用性非常廣泛,它不僅和很多相關的專業有很多融合之處,并且在實踐中,藝術設計專業的作品在很多領域都有所體現。由于其較強的實用性,因此,藝術設計專業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就要求極高,首先,需要學生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大量實踐經驗,其次,通過大量的實踐,學生能夠發揮創新思維,創造出自己的作品,最后,要求學生的實踐和完成的作品能夠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這才完成了藝術設計專業對學生培養的最終目的。

        (二)實踐性強

        藝術設計專業對學生的要求就是在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論之后能夠從自身的作品中得以體現,即藝術設計專業本身不是單純的講授理論,更注重的是實踐,所以,無論是從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教師還是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都要對實踐有足夠的重視。實踐出真知,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用在藝術設計專業上,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占用更多的時間去實踐,因為,沒有足夠的實踐,是不可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甚至得出一些創新的想法,所以實踐應該是藝術設計專業的靈魂所在,是藝術設計專業創新的源泉。

        (三)創新性要求高

        藝術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和以往的實踐不同的是,藝術設計專業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它不能等同于復制一個實踐過程,可以說,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想法都應該是不同的,每個設計作品都是一次創新的成果。而縱觀我國的一些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的現狀,學校在創新上的發展還遠遠不夠,甚至很多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的開展上更像是集體復制[1]。

        二、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現狀

        和西方國家的藝術設計教育相比,我國存在的問題相對突出,明顯。起步晚,理論發展不健全等原因決定了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問題很多,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就是:

        (一)教育理論欠缺

        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的起步相對較晚,和發達國家的藝術設計專業相比,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沒有完整的理論基礎,即使是吸收借鑒西方國家在藝術設計專業上的理論,也是不加以區分。照單全收的現象時有發生,從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上看,這門課程的教育應當更加注重創新性的啟發,但是,現階段,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的情況就是創新性的東西少,大部分的思想都是借鑒而來[2],很少有自己總結的一套教育理論,教學作為專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沒有真正的發揮理論創新的作用。如此一來,不僅學生沒有真正的學到藝術設計中靈魂思想,并且,學生們的思想也會越來越僵化,創造不出優秀的作品。

        (二)專業發展不平衡

        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不僅在一些大學中設置,在一些高職學校中也有安排,雖然,從范圍上得到了普及,但是,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專業發展不平衡,從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來講,在一些專門以藝術設計的相關專業作為重點的學校,教學資源更加的豐富,基本在這樣的學校中,集中了我國70%-80%的優秀人才,自然這樣的學校在藝術設計專業的開展上有著更多的優勢。而另一邊,在一些高職高專的學校中,藝術設計專業的資源就顯得少很多,首先,教師的資源明顯缺口,其次,現有的教師在專業領域的創新上又不夠,最后,學生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這些原因加劇了學校之間的不平衡。

        (三)實踐環節少,技能培養少

        我國在藝術設計專業上的教育模式還停留在課堂講授為主上,和西方國家相比,學生的實踐環節非常少。思維得不到發散,自然就不會產生什么好的作品了,筆者在很多高校發現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藝術設計的專業知識,然后在課下給學生不知作業,而學生們的反應大多是,在距離交作業還不到一天的情況下,開始上網搜索,參看別人的作品,然后在匆忙之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業。當然這種現象的出現,首先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是學校在教育上難道就沒有問題嗎?當然不是,學校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上沒有及時進行引導,并且,大多數學校在對學生的技能的培養上也存在過失,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今天這種尷尬的局面。

        (四)學校之間相互模仿,沒有特色

        除了幾個發展相對快得學校之外,大多學校在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上還很緩慢,并且呈現出的趨勢就是,互相模仿,沒有自己的特色,整個的教育過程就像是被復制出來的一樣[3]。作為國家來講,我國對藝術設計的領域的政策并不多,即靠國家的扶持不太現實。因此,學校在這個專業的發展更多的要靠自己和學校之間的相互幫襯,但是,相互幫助并不等于相互模仿,以至于失去應有的特色。相互幫助的本身應該是互相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相互進步,就是說,學校在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上首先要自我發展,其次才能借鑒發展,應該遵循這樣一條發展規律。我們要知道,長期的互相模仿不僅發展不出自己的理論,同樣會對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形成阻礙。

        第3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藝術教育專業; 內涵式發展 ;藝術能力; 人文修養

        高校藝術教育專業是基礎教育階段藝術課程改革實施的基本保障,是培養具備綜合藝術能力和高素質人文修養的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高校教育類專業設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陜西省幾所高校的藝術教育專業發展卻存在多種問題,下文從對專業的認識、辦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價五方面論闡述。

        一、對藝術教育專業的認識問題

        (一)問題分析

        對于藝術教育專業的性質、特點、基本理念、具體實施、前景等問題的清醒認識是開設該專業的先決條件,它們決定著該專業的發展方向和持續性。通過調查本省3所高校,發現對該專業的認識基本上都停留在為基礎教育領域培養綜合藝術課師資這一層面上,但對該專業的理論基礎、終極價值等問題都缺乏深入的認識。

        (二)解決方案

        第一,改變傳統教學中認為藝術教育只是傳授藝術技巧和知識的觀點,轉而關注和開發藝術作品中的“美”的因素和人的情感因素,這是正確認識高校藝術教育專業性質特點的首要理念。第二,從關注學生藝術學習的結果轉向關注和鼓勵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發展審美“通感”能力。

        二、培養目標的設置問題

        (一)問題分析

        培養目標是指培養機構進行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層次,是所培養的學生應達到的質量標準和規格要求。調查中發現,對于該專業培養目標的設定過于迎合學生就業需求,過于職業化,比如培養“中小學藝術課師資”、“培養藝術團體藝術策劃”,這么具體的培養目標不僅改變了科研學術類大學的整體培養計劃,使得其類似于職業類學校,同時也縮小了該專業的就業口徑。

        (二)解決方案

        我們提倡從專業培養的終極目標角度去設定該專業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和人文修養”。所謂綜合“藝術能力”是指能夠綜合運用音樂、美術、戲劇和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也就是不同藝術之間的聯通能力。“人文素養”是指人在一定的知識文化背景下表現出來的一種對人的生存意義和終極價值的關懷精神,具體表現為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對人無限關愛的思想傾向。

        三、課程設置的問題

        (一)問題分析

        課程是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培養人才的預想藍圖。課程設置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高校專業的辦學質量。在接受調查的3所高校中,雖然課程設置比較全面豐富,但基本上都是同時選擇音樂學、美術學、舞蹈學的基礎學科進行簡單相加,而具有明確針對性、能夠體現綜合性藝術課程的特點、能夠很好的體現不同藝術之間的互通性的課程幾乎沒有。

        (二)解決方案

        首先,借鑒華東師范大學經驗。華東師范大學是全國第一所開設藝術教育專業的大學,2015年起對藝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轉型,將原本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類課程轉向針對學前兒童的藝術類課程,比如主要專業課有:兒童藝術教育、兒童音樂教育、兒童美術教育等等。其次,藝術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也可以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是指以學校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由學校根據自己的特定情況研發的特色課程,與國家、地方課程相互對應又相互補充。

        四、教學模式的問題

        (一)問題分析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理念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程序范式,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展。在接受調查的3所高校調中,按照藝術教育專業的要求基本沒有形成具有科學性或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而還是按照原來單科音樂學、美術學的培養模式,所不同的只是藝術學科門類多了、對每門學科的藝術水準要求降低了。這種與單科藝術教育專業低水平的競爭是導致該專業不能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

        (二)解決方案

        為了避免與單科藝術教育專業進行低水平重復或競爭,根據基礎教育階段藝術課程的特點,特設計出兩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即“單科切入,兼及數科”模式和“主題任務”模式。“單科切入,兼及數科”是指在教學中以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中的某一門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同時適當兼容其它藝術學科或非藝術學科的內容,達到綜合藝術教學,例如“音樂切入,兼及美術”、“美術切入,兼及舞蹈”等等。“主題任務”模式是指在某主題的統領下實現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學科的不分主次的完全綜合,例如“母愛”、“幸福”、“節奏”、“韻律”等。由于同一人文主題或藝術要素的引領,使原來彼此割裂的單科藝術內容被自然地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彼此之間的溝通。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藝術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版.

        [3]肖川.藝術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版.

        第4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1.1對象我院藝術設計專業高年級學生121名,其它專業(包括文、理、經濟類專業)相應年級學生489名,總計610名學生。

        1.2方法采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查問卷(即16-PF),在教師指導下對受試者進行測量。

        2結果

        2.1總體比較與其它專業學生相比,藝術專業學生的樂群性、聰慧性、興奮性、敢為性、世故性和緊張性明顯偏低(尤以前3項差異更顯著),而穩定性、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懷疑性、憂慮性等則偏高(前2項更明顯),見表1。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普遍存在著緘默、喜歡獨來獨往等個性特征;由于偏重專業課學習,輕視文化課學習,因而知識面比較狹窄;他們往往沉溺于藝術世界而對人情世事的關注、了解和能力較缺乏;其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較高,則可能與專業的學習、培養和熏陶有關。

        2.2藝術專業男生與其它專業男生比較雙方個性特質的差異與總體比較的差異不同之處在于前者中增加了敏感性項差異,而少了穩定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憂慮性、自律性等項的差異。

        2.3藝術設計專業女生與其他專業女生比較雙方個性特質的差異與總體比較的差異不同之處在于前者中增加了敏感性的差異(與藝術設計專業、其它專業男生間敏感性差異不同的是:藝術設計專業男生的敏感性偏高而該專業女生的敏感性則偏低,故而在總體比較時兩者在敏感性上的差異不明顯),而沒有了在有恒性、懷疑性、世故性和緊張性上的顯著性差異。

        2.4藝術設計專業男女生比較男生的樂群性明顯低于女生,而敏感性則明顯偏高。此外,男生的懷疑性、獨立性偏高,而幻想性、世故性、緊張性偏低。

        3討論

        3.1要重視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在調查中發現有36.2%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平均分22分;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不善于人際交往,性格表現較為內向(樂群性低于其他專業學生)的特點;由于專業的特殊性,更多的表現自己的個性特點,對專業的學習、作品的創作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悟性”,因而在生活上、行為上往往給人一種“怪”的感覺。

        第5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產品設計專業;工業設計;研究對象;內涵;外延

        當今時代,工業設計專業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中眾多專業中的熱門專業之一。2011年前,工業設計專業在我國高校主要分為工科和藝術類兩類招生。藝術類的工業設計在2011年藝術學成為獨立學科門類后改稱產品設計專業,工科的工業設計專業則依然延續原專業名稱。這樣一來,從專業名稱上確定了工科與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的區別,有利于更好地發展我國工業設計教育事業。但是我們必須清晰深刻認識到,對于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改稱為產品設計專業,不能因為專業名稱的改變而否定其工業設計教育的性質。同時對于產品設計專業與工業設計專業的區別我們也應該進一步明確,以便能分別根據藝術類和工科學生的不同特點,建構既能體現工業設計教育共性又有鮮明學科特色的產品設計和工業設計專業教育體系。這是在藝術類學科獨立并下設設計學等五個一級學科這一大的背景下,關于工業設計教育的一項必要且重要的研究工作,明晰產品設計專業研究對象的內涵和外延正是這一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項研究,都有具體的研究對象,產品設計當然也不例外。

        1 我國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歷程及其與產品設計專業的淵源和關系

        產品設計專業是在原來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研究對象的內涵和外延首先要考慮到其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的性質。我國高校發展工業設計專業肇始于江南大學的前身無錫輕工業學院在20世紀60年代創建的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類專業“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屬于藝術類專業。1986年無錫輕工業學院工業設計系首次招收“理工類”生源學生,并在全國率先形成“藝工結合”的教學體系。從此以后,工業設計專業逐漸形成了理工類工業設計專業與招收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并行的局面,本科畢業生分別授予工學學士和文學學士學位。2011年,教育部新修訂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藝術學成為獨立學科門類,下設設計學等5個一級學科。設計學下屬的產品設計專業二級學科,也就是原來設計藝術類的工業設計專業授予藝術學學位。工科工業設計專業則依然作為工學學科門類機械設計所屬專業,授予工學學位。這樣一來,明確產品設計專業與工業設計專業彼此的區別和共性稱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對象的內涵和外延當然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2 基于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科傳承和當前的學科屬性,探討產品設計專業研究對象的內涵

        從學科淵源看,產品設計專業的研究對象應該與工業設計專業尤其是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的研究對象一脈相承,與工科的工業設計專業應該有一定的差異性。工業設計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產物,研究的是現代工業產品,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當今時代,隨著工業設計的不斷發展完善,其研究對象已經不局限于工業產品,而是拓展為工業產品以及由產品組成的“人――機――環境”系統。該系統既要滿足人們對產品的物質功能要求,又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需要。因此,工業設計是人類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各學科有機統一的創造性活動。在產品設計專業正式命名之前,藝術類和工科的工業設計區別不是很大,所以研究對象基本一致,也是從單一的工業產品研究演變為業產品以及由產品組成的“人――機――環境”系統的。2011年以后,設計學已經升級為一級學科,并下屬藝術設計學、產品設計等八個二級學科。產品設計在設計學所下屬的二級學科中,其跨學科邊緣交叉的屬性最為突出,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設計學學科工學與藝術學、科技與人文融合的特點。因此,其研究對象在傳承原有工業設計專業特點的基礎上應該體現出鮮明的設計學專業特色。以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的開創者江南大學為實例,其產品設計專業由原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調整而來,主干學科是設計學,包括產品設計方法學、人機工程學、材料與工藝學等課程,研究對象的內涵主要是各類輕工電子產品、生活用品的改良與創新設計、產品人機交互設計等企業的產品研發和設計。

        3 基于當今時展背景以及產品設計專業的現狀及未來趨勢,探討產品設計專業研究對象的外延

        產品設計是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科學、藝術和經濟等多個領域。按照傳統定義,工業設計尤其是產品設計可以理解為工學、美學等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這個工業產品主要指現代化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是產品設計的主要研究對象,家電產品、交通工具當然都屬于這個范疇。20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步入信息時代以來,計算機等信息產業的相關產品也成為工業設計的重要研究對象。直到信息時代的今天,盡管現代工業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但批量化制造的工業產品依然是產品設計專業的主要研究對象。然而,工業產品的傳統內容已經不能涵蓋當今時代產品設計的所有研究對象了。因此,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拓展和不斷完善產品設計研究對象的外延。當今時代,用戶交互界面設計、信息藝術設計、服務設計等早已突破了原有工業產品概念的束縛,成為產品設計專業的重要研究對象。再有,產品設計與市場營銷等商學知識密切交融,產品的策劃也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內容。例如,統一老壇酸菜面這一產品的市場熱銷就離不開統一企業創新團隊的產品策劃與創新,這也應該納入產品設計的研究范疇;信息作為產品設計的研究對象而催生了信息設計這一新興研究方向,信息設計是基于信息技術與文化的專門領域、是藝術設計在信息時代的新發展,是信息領域的產品設計;服務也成為產品設計重要的研究對象,形成了服務設計的研究方向。服務設計是關于如何有效地計劃和組織服務中所涉及的人、物、設施、時間、交流方式以及情緒等相關因素,從而提高客戶體驗和服務品質的設計活動。

        對于產品設計專業的建設來說,我們應該既要基于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科傳承和專業屬性,保持并完善傳統研究對象的內涵;同時,又應該順應信息時代背景需求而不斷拓展研究對象的外延到產品策劃、信息設計與服務設計等領域。

        參考文獻:

        [1] 袁濤.我國工業設計的現狀、教育與展望[J].裝飾,1997(06):13-14.

        [2] 熊玉平,金國斌.工業設計的內涵與思維方式[J].包裝工程,2002(4):11-13.

        第6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舞蹈高校;鋼琴藝術;課程設計

        在我國,舞蹈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是一門新興的專業和學科,在教學實踐中,鋼琴藝術指導的概念、作用以及發展方向,尚處在探索和研究階段,實踐中,很少有專業的舞蹈院校把鋼琴藝術指導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教學及研究,甚至簡單地將鋼琴藝術指導與鋼琴伴奏混為一談。這種認識的誤區,極大地阻礙了鋼琴藝術指導的學科建設及發展,也必然會給舞蹈院校舞蹈教學理論及實踐帶來制約,認真、科學、深入地審視鋼琴藝術指導理論,搭建有利于教學的鋼琴藝術指導學科架構,是值得學界高度重視并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鋼琴藝術指導學科建設的現狀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著名鋼琴家薩穆埃爾•森德斯(SamuelSanders)率先提出了鋼琴藝術指導專業,對鋼琴藝術指導與鋼琴伴奏進行了區別,強調了鋼琴與其他合作者或合成樂器的平等地位以及藝術作品的團隊創作屬性而另立的名稱,他的理論被北美及歐洲廣泛采用,鋼琴藝術指導遂逐漸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波士頓大學、法國高等師范音樂學院等歐美國家的高校,為此設置了鋼琴藝術指導專業本科、碩士、博士層面的專業教學。近年來,我國的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等高校,也開始設立了本科及碩士層面的專業教學。鋼琴藝術指導的學科建設以及理論研究逐漸開始走上了學術研究的道路。然而,由于理論體系的不完善以及實踐觀念的局限,我國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發展仍顯稚嫩,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認識上的不到位。作為新興的學科門類,鋼琴藝術指導專業在我國各音樂專業院校中仍然處于和鋼琴伴奏界別不清,重視程度不夠,科研力量薄弱等問題,高校師生對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認識,尚游離在伴奏與指導之間,科研力量和經費的投入差強人意,不適應新興專業的發展要求,制約和阻礙了學科建設的科學、規律地進行。專業特點不明晰。在已經設立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高校,或多或少地仍然存在實際課程與專業設置發生錯位,知識結構不自信以及視閾不廣等現象,國內高校鋼琴藝術專業處于特性不突出,指導功能不強等淺層次的低位徘徊的狀態,與國外的同類學科建設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課程設置不完善。目前國內高校的鋼琴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大多以伴奏藝術和合作藝術為主,鋼琴仍舊處于從屬和配合的地位,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科學、系統、獨立的設計,專業教材極度缺乏,教學的組織和實施,教學方法的運用,尚未形成專業的教學體系。社會調研不全面。筆者認為,高校的專業設置最終目的是需要社會及用人單位的檢驗,促進就業和實現學科發展以及服務社會,三者缺一不可。但就目前的高校鋼琴藝術專業的設置,普遍存在“欲設還羞”的半遮半掩的狀態。這是由于對社會需求的調研程度不夠造成的,沒有把握住社會對鋼琴藝術專業的關注點和需求點,從而造成高校專業設置的固步自封,逡巡不前。

        二、舞蹈院校鋼琴藝術指導教學原則

        早在1949年,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中就提出:課程開發是基于社會的需求為導向,社會對人才特別是專業人才要求的增高的基本維度,必須立足于社會需求、學科發展以及學習者自身需求的層面上。使得傳統的舞蹈教學受到了挑戰。另一方面,舞蹈和音樂(節奏)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姐妹,離開任何一方,都不能完美地展現藝術的魅力,藝術表達也會顯得界線不清。在舞蹈教學中,鋼琴以其交響樂般的多層次聲部、超廣音域等獨特的音樂表現力,廣泛地應用在舞蹈課堂教學中。這為舞蹈院校設置鋼琴藝術指導專業提供了基礎與可能。舞蹈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課可以充分利用音樂和舞蹈的藝術特點,結合鋼琴學習和訓練,提高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有效認知,對舞者能更加完美地塑造和表現特色鮮明的舞蹈藝術形象,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惟其如此,也才能使舞者不僅僅是人體關節技能的節奏型勞動者,更是有綜合藝術修養的復合型藝術人才。筆者認為,舞蹈院校鋼琴藝術指導課的組織和實施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同一原則。堅持同一性原則,首先在舞蹈基訓課上,要徹底摒棄鋼琴單純地只是為舞蹈教學伴奏的觀念,將鋼琴藝術指導與舞蹈基訓課同設計、同實施、同教學,在課堂上將鋼琴所展現的舞曲,不僅從節奏上,更要從音樂內涵和音樂表現上進行分析,使舞蹈基訓課真正體現“音為舞之聲,舞為音之容”的舞蹈藝術形式和藝術狀態,以課程體系為目的,以鋼琴教學和舞蹈訓練為主要的內容,構建起科學實用、目的明確、有機統一的課堂模式。交際原則。舞蹈是一種肢體藝術的表演形式,但又不是純粹而機械的肢體動作的組合,舞者通過舞蹈語言與受眾(欣賞者)進行交際,同時又是對音樂內涵的深刻詮釋,從這一方面來說,和音樂也進行著交際。而掌握舞蹈藝術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交際實踐。形式為意義服務,工具為目的服務。舞蹈藝術的交際能力包括準確接受信息和發出信息的能力,這里的接受信息,顯然是接受音樂所傳導出的內涵信息,舞蹈藝術交際能力的培養意味著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音樂表現能力。舞蹈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則應以交際原則為目的,確定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文化原則。文化意識的培養,是舞蹈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舞者不僅需要熟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文化,也應該對該民族和地域的音樂特點、節奏風格、甚至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都應有相當的了解和熟悉。另一方面,一首音樂的旋律、速度、力度、和聲、調式、調性的不同,甚至傾向性上的差異,都會影響音樂的內涵意義和表現張力,如果舞蹈習練者沒有對音樂背景知識、相關歷史時期的文化準確的把握,顯然是很難通過舞蹈準確表達音樂的深層含義的。這就要求在鋼琴藝術指導課程設計中,須刻意強化文化理論知識、音樂以及舞蹈的背景、風格、歷史和專業分析能力。認知原則。在舞蹈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課中,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舞蹈基礎知識,有意識地強化鋼琴伴奏與鋼琴藝術指導的異同,加深學生對新的專業的認識;另一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策略和記憶習慣的作用,比如有的學生認知特點傾向于場依賴型,有的學生傾向于場獨立型,而且,不同思維習慣、動作習慣和記憶習慣的人對同樣的學習任務有不同的學習策略。鋼琴藝術指導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培養學習方法和習慣。

        三、舞蹈院校鋼琴藝術指導課程設計

        目前,我國大部分鋼琴藝術指導專業,并沒有專業的教材,多是按照一般鋼琴演奏專業,必修和選修部分課程,教學目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均顯得不專業,特點也不甚突出。以武漢音樂學院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課程指導為例,該專業的必修課為樂理、視唱練耳、曲式、和聲、音樂史論等,選修課為鋼琴合奏、合唱、鍵盤和聲、即興伴奏、鋼琴伴奏藝術、復調音樂分析基礎、鋼琴演奏賞析等課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該專業的核心課程,更多地體現在伴奏藝術、合作藝術教學方面,仍然沒有走出單純地為聲樂和少部分器樂學生伴奏服務的定位,藝術指導的特點仍舊不突出。如何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突出專業特點和學科特色,則是擺在舞蹈院校鋼琴藝術指導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讓我們先看看國外的情況,就鋼琴藝術指導專業來說,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課程大致有鋼琴課程、歌曲伴奏、總譜改編、數字低音彈奏、不同歷史時期歌曲學習等。法國高等師范音樂學院的課程有器樂與聲樂伴奏、總譜改編、和弦低音發展、移調、作品風格賞析等。兩家音樂學院都把總譜改編納入了專業課程,同時也重視鋼琴技巧和文化內涵以及背景知識的設置,這為我們國內高校也帶來一些啟示。以筆者所在的舞蹈院校為例,舞蹈基訓課上普遍存在鋼琴伴奏教師僅僅是為舞蹈教師和學生,提供一段合適節奏的音樂,而舞蹈課上,似乎對鋼琴伴奏教師的要求,也僅僅是一個帶有音樂節拍器。縱觀全國舞蹈院校,舞蹈課上鋼琴伴奏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科學的設計、沒有規范的鋼琴伴奏音樂則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當歌劇總譜擺在教師面前,如何在不改變總譜上鋼琴織體的基本面貌的情況下,編配適合舞蹈課堂教學的伴奏音樂,其實是鋼琴老師的二度創作,這也恰恰就是總譜改編課研究的問題,換言之,這也應該是舞蹈院校鋼琴藝術指導專業課程設置之一。美國楊伯翰大學舞蹈系教授黃嘉敏提出:“舞蹈教育應肩負起通識和精英教育兩方面的責任。兩者之間雖然有不同,但也不能完全對立。”教育部在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規定:“課程綜合化是當今教育的主要教改問題。”明確表示,未來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理念,是多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際專業教學之中的不斷融合滲透。舞蹈院校鋼琴藝術指導專業是集舞蹈與鋼琴藝術為一身,具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特點,因此,這一專業的課程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專業特點以及各門學科的特性,科學設置,合理設計,充分展示這一新興學科藝術魅力及實用價值。Candlin認為,課程設計(coursedesign)主要是對學習的性質、目的、過程、評估和學生的作用等問題作出一般的闡釋。Nunan則提出,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包含教育項目的計劃、實施、評估、管理和行政工作。舞蹈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的課程設計,同樣應該遵循這一概念,合理地設計課程,以達到培養復合型舞蹈人才的目的。筆者認為,舞蹈院校鋼琴藝術指導課程設計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調研階段。即對影響舞蹈藝術實踐的各種社會因素進行調查,其中主要包括:社會上舞蹈從業者的基本情況及工作和生活狀況;社會對舞蹈的需求方向,舞蹈學習背景、社會和個人對舞蹈從業者的認知態度,以及國家政治環境和民族環境的調查等,調查的結果可以幫助確定鋼琴藝術指導教學的基本環境;確定目標階段。課程設計者在對舞蹈的社會及個人需求進行分析后,結合課程要求和大綱設計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可以有的放矢地確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制定大綱階段。教學計劃是教學目標的具體細化,教學目的和內容,是教學計劃的主要構成,對教學目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做出選擇,就是大綱制定的具體內容,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選擇和分級,則是大綱制定主要任務。編寫教材階段。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準備教學材料,組織專業人員,編寫專業教材。教材編寫顯然需要與一定的教學目標相結合,選擇恰當的材料,再根據學習者的特征和學習方式等因素,對材料的編排順序和方式進行控制或者分級,從而保證教學質量以及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動機,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鋼琴藝術指導的課程設計過程,也是基于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計劃,同時對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干預的過程。Bell指出,調節式系統(adaptivesystem)是一種理想的課程模式,其實質就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進行調節。顯然,這種調節的過程,是在教學實踐基礎上反饋內容影響課程設計方案再次修訂、完善的過程。下圖中“輸入”表示教學材料、素材的選擇以及學習者的選擇等;“過程”表示實際教學實施和培訓過程;“輸出”是指經過此次培訓后的學習者;“接受系統”是指社會及目標用人單位。“測試1”通過學習者和教師提供信息反饋,包含課程的受歡迎程度和實際成績情況。“測試2”通過社會及用人單位的反饋,主要包括應用性程度以及社會影響。從這種課程設計模式,不難看出,有兩種測試向課程設計者提供反饋,課程設計者通過這兩種測試的反饋信息,不斷修正和改進組織模式。因此,不斷總結已有的經驗教訓、借鑒新的、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不斷調整和改進課程設置的每一個環節,是優秀的課程設計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科學態度.顯然,這種調節過程絕不是自我完善的,自我修正的。從輸入到輸出再到接受系統,經過理論及實踐的測試,又會反過來影響課程設計的目標、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內容。這種循環過程不斷地重復和完善,最終為具有科學指導意義的課程設計既提供了鮮活的實踐素材,又具有了較高的理論水平。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和個人對舞蹈表演藝術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舞蹈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課程設置切忌主觀性、隨意性和盲目性,教育管理者不但要做大量的有關課程設計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還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課程設計審查制度,惟其如此,才能使舞蹈院校的鋼琴藝術指導專業走上內涵化、學術化、實用化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祝煉坪.對鋼琴藝術指導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的新思考[J].武漢音樂學報.2015.2.

        [2]周慧.高校舞蹈專業鋼琴課的藝術特性及課程整合范式[J].河池學院報.2015.12.

        第7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影視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問題策略一、影視表演專業中進行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對于影視表演專業而言,聲樂課程不僅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聲樂藝術更是影視表演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藝術技能之一。眾所周知,影視表演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包括聲樂、臺詞、形體以及表演四個項目,其中除聲樂課程外,其它三門課程均有機會在影視劇表演中得到具體應用,因此聲樂知識的應用相對薄弱,但是這并不影響聲樂訓練在提升學生綜合藝術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全面的聲樂訓練,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音樂藝術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技巧,更可以在聲樂訓練中進一步發掘自身的音樂藝術潛質,豐富對音樂藝術的感受,全面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意識。此外,通過聲樂課程的學習,學生對音樂藝術與戲劇、音樂與影視表演藝術的相通之處,通過全面、綜合的藝術訓練,完善學生的藝術品格。

        二、影視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各大藝術高校在影視表演專業中均開設了聲樂課程,對聲樂教學體系也不斷進行完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生源自身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在我國影視表演專業入學考試過程中,均有聲樂項目的面試內容,并且還要通過初試、復試及三試等層層篩選,但是對于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而言,聲樂素質對學生的選拔并非占決定性作用,學校在進行聲樂面試時要求相對較低,還有一些院校只重視影視表演專業課程,對其它課程有所忽視,因此學生的聲樂水平參差不齊,影響到整體的教學進度。

        (二)師資力量薄弱

        從某種程度而言,師資力量的強弱會對課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在我國影視表演專業中,聲樂課的師資配備存在很大問題。雖然有些專業院校設置了聲樂教研組,但是近年來的不斷擴招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由于教學任務重,老師們也很難靜下心來進行課題研究,這些勢必會對聲樂教學的質量產生負面影響。一些藝術院校受自身條件的限制,所開設的影視表演專業甚至未配置聲樂教研小組,通過外借的方式進行聲樂教學,對聲樂教學的研究更是無從談起。

        (三)教學模式的不適用

        一些藝術院校雖然開設了影視表演專業,也設置了聲樂課教研小組,但是教師通常畢業于音樂學院或者師范類院校,他們在進行聲樂教學過程中,多延用專業聲樂課程的教學模式。聲樂專業的教學模式過于側重于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提升,體現出“專才教育”的特點,在設置聲樂課程時,也未結合影視表演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影視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相符。這種不適用的、單一的聲樂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提高影視表演專業聲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

        從某種程度而言,進行聲樂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將自己打造成一件優良的“樂器”,因此聲樂表演體現出較強的綜合性與技術性,只有實現腦力與體力的高度結合,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對于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而言,由于其聲樂基礎相對薄弱,因此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打好堅實的聲樂基礎,包括發聲技巧、歌唱語言以及歌曲的表現能力,等等,此外,還要加強樂理知識的訓練。高水平的演唱表演不僅要有優美的聲音、動人的情感、準確形象的語言,還要有運用自如的聲音技巧,才能保證歌曲的完整性,準確的表達出演唱者的情感,由此可見,發聲技巧的基礎訓練對聲樂藝術的表現有著重要作用。

        (二)遵循聲樂課程的教學規律

        先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為人的聲音具有思維性,受情緒支配的特點,發聲的好壞與表演者的心理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只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才能進一步提升其聲樂表演水平。對于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而言,發聲訓練要有的放矢,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進行綜合練習時,避免過于強調聲樂技術,盡量釋放聲音的天性。其次,注意中聲區的發聲訓練。對于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而言,要求其具備渾厚、清晰、富于彈性的聲音特點,以提高其在表演過程詞的感染力,因此聲樂訓練也要與這一特點相結合,側重于中聲區的訓練。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保持穩定、放松的心態,從最松弛的聲區開始,放松喉嚨,慢慢適應。需要注意一點,由于學生表演時不像歌唱演員那樣存在較多的假音混合,因此發聲訓練要與學生的個人條件相結合,不能盲目的擴展學生的音域。最后,一切訓練以自然說話為根本。不管哪門藝術技能,只有讓觀眾產生親切、自然的感受,才能拉近表演者與觀眾的距離,聲樂訓練同樣如此。因此,要遵循自然的原則,歌唱時以說話為基本聲音框架,然后加入其它結構。訓練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找到準確的語言發音位置,再對其它細節進行逐步完善。

        (三)聲樂課程的設計要與影視表演專業密切結合

        1.與臺詞課相結合

        可以說在影視表演專業中,語言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而聲樂訓練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學生的舞臺語言表現能力,這也是經過長期實踐得到的結論。蘇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在其《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書中提出:“我的探索最主要的結果是:在我的說話中出現了音響的不斷的線,它跟練聲中所出現的線一樣。沒有這種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語言藝術。”因此,通過有效的歌唱氣息訓練、咬字及吐字的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舞臺表現力,老師要深入分析臺詞課與聲樂課之間的內在聯系,編寫教案時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聲樂教學的目標。

        2.與表演課、形體課相結合

        對于影視表演專業而言,表演課是一門受到學生普遍重視的主課,因此聲樂課可以與表演課密切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進行歌唱表演時,可以適當的將一些表演內容引入進來,比如情緒的表達、想象力的發揮、肢體動作等,鼓勵學生勇于創新,進行二次創作;根據實際的教學安排、曲目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表演形式。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聲樂課、表演課、形體課結合起來,自己編排一些音樂劇目,進行單一、多人的聲樂表演。這種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可以將學生的表演欲、創造欲充分地激發出來。

        總之,聲樂教學體現出較強的實踐性的特點,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加強交流,掌握更加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聲樂教學的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冬.戲劇表演聲樂教學特點初探[J].藝術學院學報,2012,(3).

        第8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人才培養的特點

        隨著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環境設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時帶來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興起與發展。2002年全國就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設立了與室內設計及環境藝術相關的各類專業[1]。把握市場的需求特點,向社會輸出適用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人才培養應具備以下特點:

        1.綜合型人才培養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綜合性藝術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包含了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建筑學、材料學、人體工程學、心理學、施工技藝技法等各個學科。著名的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說:“環境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規劃更廣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這是一種愛管閑事的藝術,無所不包的藝術,早以被傳統所矚目的藝術”。正是因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廣度和技能的多樣性要求,我們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綜合型人才的培養。

        2.創造型人才培養

        環境藝術設計離不開藝術的創造,創造是設計的靈魂,離開了創新型思維,任何設計都是不能出彩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對于環境設計也有更多新的要求。科技的進步、工藝的發展、審美的提高都要求著我們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應不斷的創新,跟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創造性的設計我們的生活環境。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解放學生創造力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

        3.應用型人才培養

        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畢業后所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大致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設計師工作,它要求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有豐富的藝術文化修養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設計材料和施工都要有全方面的了解;第二種是表現型的繪圖師,這種要求要精通CAD、3D等兩門以上計算機輔助軟件,有較好的藝術功底和設計修養,能把設計師的思想準確的表現出來;第三種是施工管理人,這種要求對材料了解透,精通施工工藝,有較強的溝通和管理能力。這三種是我們社會上需要的環境藝術設計類型的人才。因此我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從以上三個方向根據專業的實際需要進行建設和完善。

        二、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據調查統計,我國建筑裝飾行業2008年完成工程產值一萬多億元,多年來平均增長速度超過20%[2]。市場的需求必然帶動教育專業的建立,教育專業的建立必然要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研究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實施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讓課程設置更加符合社會需要,改善實踐教學過程,讓專業培養方向、課程設置、教學實踐更為明確合理;有利于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有利于培養出既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能力型、應用型綜合人才,讓人才培養機制更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有利于解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著的問題。

        三、構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方法

        1.完善理論教學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新興學科,我們要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對課程設置作一些調整,突出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以滿足社會需要,構建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美國哈佛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景觀設計名師,40多門課程分為三類:設計課、講座與研討課、獨立研究課[3]。

        重視環境藝術專業在課程結構上的設置,不但要注意每個學期課程之間的聯系和難度由淺至深的遞進,而且也十分注意每個單元課程之間的連續性。大一是學習基礎課,讓學生掌握繪畫、色彩、構成等基本知識;大二開設專業基礎課,如工程制圖、軟件操作等,為專業課學習打下牢實的基礎;大三、大四開設專業課,讓學生掌握較強的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

        2.加強實踐教學

        實現實踐教學的多樣化建立實訓基地、成立工作室,把課程變成課題,作業變成項目,是實踐教學的有效的辦法。對外走市場化道路,利用工作室資源優勢,聯系企業,承攬業務;對內提供教學實踐與科研,使專業教學能更有效地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架起專業教學與行業技術密切發展的橋梁,為師生的課堂帶來大量來源于生產實際的項目和課題,從而為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3.強調創新型教學

        為學生留出更多時間和空間去探索未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判斷性思維,以養成學生銳利創新的習慣。要讓學生盡快盡早參與知識創新活動,培養和鍛煉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時刻關注學科前沿動態,讓學生及時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方向。

        課堂討論式教學,可根據對市場的調查,了解市場動向,甚至拍攝實例,在課堂內展開自由討論,進行課堂教學,最終確定設計方案,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采用模擬教學,幫助學生熟悉設計師的職業特點,熟悉從立項到完成的全過程,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水平.針對所擔任的職業、社交和個人行為情景的需要開展學習。發現學生在學習的認識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第9篇:藝術專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藝術類學生 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方法

        筆者是渭南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的英語老師,曾在06―07學年度、09―10學年度擔任該校06級藝術設計專業及09級美術專業的大學英語教學。筆者就這兩學年的教學體會,談談藝術類專業的英語教學方式及教學建議。

        一、學生的英語情況介紹

        藝術類學生,是指報考藝術類院校藝術專業或普通高校藝術專業的考生,專業考試合格且高考成績達到該院校錄取分數線被錄取的學生。這類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不同,除了要參加高考外,還必須參加所報考學校或者本地區組織的專業考試。表演、美術、音樂等都屬于藝術類學生的專業。但是他們的文化課成績比起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說,普遍不高。在大學學習期間,大部分藝術類考生非常在意專業課成績的高低。筆者曾作過調查,發現很多藝術類專業的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重視所學專業,而且課堂之下花費在專業課上的時間也是最多的。筆者現在所帶的藝術類班級中,大部分學生還是表現出學習英語的熱情,有一半以上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并且課下能夠預習所學課程。而且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就是表現欲強,思想活躍,活潑好動,課堂上氣氛活躍。那么教師如何把握這一狀況,組織好一堂課的內容呢?筆者就教學的經驗談一些心得。

        筆者所在學校的藝術類學生使用的教材為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實用綜合教程》。該書的特點為:內容知識味性強,練習題材豐富多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也適應高校英語能力考試;內容新穎而地道。筆者結合該教材,談談如何改進藝術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二、方法和途徑

        1.創造課堂互助模式,增強教學趣味性。

        根據藝術專業學生活潑好動、能歌善舞的特點,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互動教學形式。筆者利用這一特點,用有趣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來教學。根據藝術專業學生缺乏主動性的特點,設計分組學習,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也是革命性的教學改革模式。從教師“一言堂”變成教師為組織者,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的教育新模式,即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這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創立并使用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等為理論基礎。僅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它能有效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1]具體來說,筆者組織學生分角色表演英文對話。以該教材第二冊為例,在學習“Modern Communication”一課當中,組織學生表演用英語打電話,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課后習題也是采取多人合作的方法,具體為一組5―6人,比如,翻譯與文章相關的漢譯英句子。學生分成幾組,采取比賽的形式,哪組全對為勝,錯誤多的一組需要表演一些與英語相關的“游戲”。這樣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即使不會拼寫的單詞,也要通過查字典等方式力求準確無誤。對于一些英語的“游戲”,也是異常有趣。筆者要求學生用十個英語單詞描述自己的性格,或者筆者說出一些常用的單詞要求學生做與之相關的動作,甚至也可以是一段聽力,要求學生畫出聽到的東西。結果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即使是英語基礎特別薄弱的學生也愿意接受“游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游戲有利于良性循環的形成,因為游戲的采用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2.鼓勵與教育并行

        藝術類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因此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自信心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總是啟發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首先對于課堂提問,如一些主觀性問題,筆者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對于一些句子的翻譯,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組和短語表達同一個句子。此外,對于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或基礎較弱的學生,安排他們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逐步深入。同時給他們舉一些優秀學生的例子,尤其是和他們專業一樣的學生在學習英語上所取得的成績,激勵學生以例子為榜樣,努力學習。

        3.把多媒體看成是學習英語的另一途徑

        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下課之后很大一部分學生會選擇上網。筆者在網上給他們提供了學習英語的資源,如在筆者網絡個人空間里定期更新一些學習英語的技巧、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甚至也包括語法在內的英語文章,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參閱提供的學習內容。這樣一些樂于學習并有更多精力的學生在上網的同時也能學習英語知識,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傳統教學向其它用途轉移

        筆者在調研這一課題的同時,發現很多有條件的院校根據社會的需求,給大三、大四的藝術類學生開設與之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以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筆者認為這非常有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這種方法也是一個非常可取的模式。筆者所在的院校,一般大一、大二的學生才開設英語專業,學習的目的也往往趨向于同大學英語四級掛鉤的學習。但是筆者和學生進行課外交流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更偏向于口語的學習,他們更愿意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因此,筆者在講授課文的同時,對每課所對應的話題講解一些常用的口語,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它幫助學生在行動中學習。積極的學習者能學到更多,因為他們是帶著自己的目標參與學習過程,而這些目標不僅為他們提供獲取知識的框架,也為他們帶來獲取知識的動力”。

        三、結語

        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難度大。學生基礎薄弱,上課不愿意主動學習,這是每個有經歷的老師最頭疼的問題。但是,如果教師能夠考慮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抓住吸引學生的內容,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在鼓勵的同時更伴有人文主義的關懷,那么給藝術類學生教學就不再是“燙手的山芋”,而是與學生一起享受收獲的喜悅。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香肠视频限制免费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