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籌學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數學分析法;交通運籌學;項目化教學;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張文會(197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鄧紅星(1969-),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副院長,教授。(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GBD1211006)、東北林業大學重點課程建設項目“交通運籌學”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125-02
“交通運籌學”是為交通運輸管理決策提供定量依據的應用科學,其特點是將交通管理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歸納為抽象的數學模型,綜合運用數學方法或計算機工具對模型進行求解,得到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該課程主要研究交通運輸系統運力優化、道路網絡模型化、車輛的合理調配、運輸企業經濟分析與決策、車輛及乘客排隊模型分析等。“交通運籌學”一般是交通運輸、交通工程等交通運輸類本科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也是“交通工程學”、“交通流理論”、“物流技術”等課程的先修課程。傳統單一的講授法往往使學生注重基礎理論的重復推衍,對一些模型死記硬背,缺乏針對交通運輸工程問題建模及求解能力的訓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國內高校交通運輸類專業開設該課程所采用的教材大多為管理學領域的《運籌學》,只是針對不同的研究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因此,管理學專業領域的“運籌學”教學改革對本課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廣州大學張潤紅在“運籌學”授課中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精講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李志猛、祝江漢研究了啟發式教學在運籌學課程中的應用,提出了教學原則。山東大學胡發勝、劉桂真從課程定位、教學內容組織和實施、師資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等方面介紹了“運籌學”精品課的教學改革過程。武漢理工大學羅榮桂、原海英探討了“運籌學”的特點,分析“運籌學”課程教學中的不足,提出對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應差異化處理。東北農業大學王吉權、王福林、夏吉慶分析“運籌學”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運籌學”的教學必須考慮各專業的需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線,以應用為目的,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浙江大學溫日琨進行了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運籌學”課程內容改革和教學大綱設計,對理論教學內容、實踐應用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改革。
上述教學方法改革對本課程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教學內容改革并沒有體現交通運輸類專業特色。為了培養具有運籌思維能力和優化意識的創新型交通運輸工程人才,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勢在必行。因此,筆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實踐。
一、“交通運籌學”課程的特點
經過多年的教學研究探索發現,該課程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點:
1.強調數學基礎
運籌學是一門以數學為主要工具、綜合運用各種數學分析方法尋求問題最優決策方案的學科,其研究結果為決策機構提供數量化的輔助信息。
2.系統性和最優性
“交通運籌學”是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分析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全局性的應用和綜合優化問題。運籌學的最終目標是最優性,既要從空間上尋求整體最優又要從時間上探索全過程最優。
3.應用性
運籌學研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最早應用于軍事領域,后來逐漸轉向民用部門。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很多優化技術都以運籌學作為理論基礎,如車輛行駛路徑優化、車流波理論、配送優化問題等。
4.多學科交叉性
運籌學廣泛應用現有的科學技術和方法,為人們提供最優決策服務,是多學科交叉的一門學科。從20世紀30年代末產生以來,形成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分支,包括數學規劃、圖論與網絡、排隊論、存貯論、決策論、對策論、設備維修更新理論、搜索論和可靠性理論等。
上述特點決定了“交通運籌學”的教學既要注重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又要注重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
二、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中使用的教材內容大多偏重管理領域,其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
分析理論:主要研究資源的最優利用、設備最佳運行等問題,章節主要分布在“線性規劃、整數規劃、目標規劃、運輸問題、網絡模型、網絡計劃、動態規劃”等;決策理論:主要研究方案或策略的最優選擇問題,章節主要分布在“決策論、對策論、存儲論”等;隨機服務理論:主要研究隨機服務系統排隊和擁擠問題,探討隨機服務系統的服務效率、績效評價和服務設施的最佳設置等問題,章節主要分布在“排隊論”。
根據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培養方案,教材中部分內容與其他課程教學內容重復,如“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課程包含“網絡計劃、決策論、對策論”等內容,“物流技術”課程包含“存儲論”等內容。因此,筆者重新進行了教學內容的整合,確定本課程的內容結構。
可見,“交通運籌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模塊,即線性規劃、網絡模型和排隊理論,每個模塊下有若干個子模塊,模塊間有機結合構成系統化的理論知識體系。在教學中以每個模塊的理論為基礎,進行知識建構和技能訓練。
三、教學方法改革
“交通運籌學”中的基本理論相對抽象,計算方法較煩瑣和枯燥,因此筆者基于CDIO理念,以工程項目為中心,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完成項目的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過程,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個人能力。
1.項目化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可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學生在做項目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即項目化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基于模塊化的課程內容,設計“工程項目”,以項目為導向開展理論教學。各模塊設計的工程如下:
(1)運輸裝備合理配置問題。旅客運輸公司擁有三種類型的客車(豪華、中等、一般),每天向三個城市運送旅客,每輛車上的載客人數、去往三個城市的總人數、票價均已知,要求建立該問題的數學模型并求出最優車輛配置方案。
(2)路段最大交通流量問題。已知某城市路網的拓撲結構圖,每條路徑的最大交通流量已知,要求建立該問題的數學模型,計算從起點至終點輸出的最大交通流量。
(3)高速公路收費站優化問題。某高速公路入口處設置一個收費站,已知車輛到達和收費時間的分布函數,要求計算收費站空閑的概率、車輛平均排隊長度、車輛平均排隊時間,并評價該收費站的運行狀況。
限于篇幅,上文只是簡單敘述了項目概要,學生按照項目的具體內容,帶著問題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分組學習
為了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把每個自然班分成4個小組,強調小組合作學習。無論課堂作業還是課后實踐,均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負責該小組的任務分解、上下溝通和任務匯報,并記錄小組學習和討論過程。實踐表明,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小組成員間的互助和溝通使每個學生均獲得進步。
四、實踐教學改革
1.計算機求解
“交通運籌學”用于解決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問題時,往往涉及變量多、約束條件復雜、手工計算難度較大的問題,需借助于計算機才能完成求解。在教學中,增加計算機模型求解實踐,使學生能夠應用運籌學軟件,求解多變量、多約束的最優解和最優值問題,同時鼓勵學生編寫算法程序。教學中運用的求解軟件為WINQSB,每學期安排3~4次課(6~8學時)。
2.建模競賽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由課程組教師設計題目,組織交通運籌學建模競賽。競賽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設計難易程度相當的不同題目,要求其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問題的建模和求解。
3.實習改革
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拓展實習基地,如增加了旅客運輸公司和物流園區實習,在實習中滲透“交通運籌學”的優化思想,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在工程教育模式中實現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拓展。
五、教學效果評價
1.課堂教學效果
相比于傳統的講授法,“工程項目”的引入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課堂教學不再枯燥,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主動查閱參考文獻。有些同學和小組更為認真,主動提出新的算法并編寫求解程序。
2.學生合作意識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把自己認為是小組中的一員,通過會議、聊天、郵件和其他方式的交流,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得到加強。在競賽中,小組中每個成員發揮自身優勢,共同為本小組的榮譽而學習,提高了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張潤紅.從整體角度對工程管理專業《運籌學》教學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94-95.
[2]李志猛,祝江漢,邱滌珊,等.啟發式教學在運籌學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1(4):59-61.
[3]胡發勝,劉桂真.國家精品課程運籌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7):9-11.
[4]羅榮桂,原海英.運籌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
Discussion on Operation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AN Fa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1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course, there is a disconne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low,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innovation, etc. refor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programming capabilities to play a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apacity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operation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pproach
0 引言
運籌學是水文及水資源、工程管理等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圖與網絡、決策分析等方面的內容該課程涉及范圍廣,內容較多且抽象,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課程為基礎,由于該課程理論推導復雜,且知識點繁多,使學生感到難學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故課堂教學中既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闡述,又要注重與生產實踐的結合,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并在教學的同時讓同學們知道大學的意義以及青春的力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對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改革,使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產生共鳴,帶著疑問的思維聽課,提高學習效率及興趣。
1 教學改革設計
1.1 創新教學內容
運籌學是水文學及水資源的專業基礎課,由于其課程的復雜性和抽象籠統性,對于教師而言,教課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一本教材,在查閱大量參考書及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的教學科研經驗、教學大綱及具體工程已有的研究成果,對教學內容、講授順序、理論推導過程進行合理的組織、加工、補充和完善,將模型的建立與求解靈活的應用于工程實際,讓學生明白學習不僅僅為了考試,理論與實際結合才能更好的應用所學知識。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授課中適當補充計算機應用及編程方法,在理解課程中計算、推理、模型應用的同時,通過編寫程序代碼進行相應計算及分析,培養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及探索精神,掌握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及學習興趣的同時為以后工作或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運籌學在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時所蘊涵的系統整體優化思想,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模型求解、進行決策及方案實施的一整套嚴密科學方法,因此在講授每章節過程中,首先將每章整體思路講明白,了解本章知識點、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得出什么結果、應用到哪些領域,帶著問題聽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分別對各章節進行具體講解,主要側重于基本原理的推導,在充分理解原理、概念、數學意義的基礎上,具體計算就比較形象、易懂,同時結合具體工程和科研實踐,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1.2 創新教學環節
(1)設置討論課。運籌學是一門系統分析方法,研究的基本手段是建立數學模型,并運用各種數學工具進行模型求解,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對所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水平,尤其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如圖與網絡中最短路問題、中國郵路問題與動態規劃最短路問題的區別、聯系,并留一定時間讓學生查閱資料,主要采取分組討論形式,且每個討論組選一名同學在黑板上講解,既能將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討論,又能鍛煉學生的講解與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討論課,打破填鴨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自主查閱資料的學習能力,并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同時,上課過程中采用自由辯論及設問法等形式授課,有利于師生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并使學生集中精力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2)撰寫小論文。大學生經過四年的專業學習及訓練,應該成為國家的專業人才,應在今后的經濟、文化建設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大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其中科學研究能力是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的基本功。只有通過研究才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某一領域貢獻出有價值的成果,并能夠將成果表達出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大學四年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是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知識、能力、素質應同時兼備并要不斷得到提高,通過小論文的書寫,經歷一系列過程:獨立查閱資料及國內外文獻、選題、構思、提煉觀點、撰寫等,不但能夠拓寬知識面,而且可以提高研究能力及寫作、語言表述能力,為以后工作尤其是研究生的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但作為本科生,寫作方面的鍛煉很少,甚至很少查閱文獻,對于專業知識的了解及應用非常有限,因此高分低能的現象時有發生。作為專業老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適當的培養和訓練學生論文寫作能力,進一步加強日后工作學習中的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
因此,引導學生自己查感興趣知識點的相關文獻,儲備知識、了解國內外研究進展,撰寫結課小論文。通過幾年教學實踐表明,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努力,能夠達到論文撰寫的基本要求,拓寬了知識面,但有些學生的論文還是不理想,故需要我們所有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定的氛圍,引起學生足夠重視和認可。
(3)編寫程序。依據人才培養要適應國家及社會發展的要求,提高學生編程能力已迫在眉睫。將所學專業知識用程序語言表示出來,理論性及實踐性都較強,可將學習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于專業實際中,充分利用這門工具,更好的為科研服務。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講,掌握一門語言即可,讓學生創造性的進行學習和鍛煉,提高其計算機動手能力及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開始時學生覺得有一定難度,但在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下,會慢慢入門,從而逐漸培養興趣,挖掘自身無限的潛力,在本科階段達到編程序解決專業實際問題是完全沒問題的。
(4)總結性發言。為了檢驗學生上課的聽課效果及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克服“想說不敢說、敢說不能說、能說卻不會說”的現象,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結課時部分同學在講臺上做總結性發言:通過本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給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等。下一步將逐漸嘗試讓有興趣的學生上臺講課,與老師角色互換,推進師生彼此感情的共鳴。
1.3 創新授課方式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深入,使得傳統教學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表現形式豐富,在某些知識點上能更好的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改善傳統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的現象。但多媒體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弊端,缺少相應推導及學生思考的時間,演示速度過快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授課進度,對關鍵點的理解有些欠缺,且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因此,根據運籌學課程的自身特點,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注重PPT制作效果的同時,將傳統板書與多媒體有機結合,適時、適度的應用多媒體,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對于基本概念、理論推導、基本性質證明等內容使用板書形式,給學生思考時間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為后續的應用打下基礎;而對于復雜圖形的展示、多表格的計算(如:靈敏度分析、圖與網絡分析等)、工程實例計算程序演示(應用動態規劃求解水庫優化調度)等內容,適合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降低授課內容及難度。總之,在教學中使學生與老師達到互動的效果,集中注意力聽課,提高教學與聽課效率。
1.4 學生成績考核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實際應用能力,傳統的閉卷考試有些形式化,制約創新意識,阻礙能力拓展,無法適應運籌學課程的特點。因此,在探求新方法的前提條件下,加大日常考核力度,采取開放式多元化的考評形式,淡化分數,注重能力,故該課程總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卷面考試成績、平時成績、課內實踐成績。其中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作業完成情況)占10%;課堂實踐成績(包括課堂表現、課堂筆記、小論文撰寫)占20%,其中課堂表現主要包括課堂討論、辯論、聽課狀態、與老師的互動、積極回答問題、上臺表述等情況,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能動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訓練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調動學生的每一個細胞,在枯燥的課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 提高教師素養
在運籌學課程的教學中,除了具有專業學術素養以外,還應注意言行舉止、師德師表,站在講臺上讓學生感覺到清新、自然,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時建立一種基于尊重和理解的亦師亦友的關系,教師給學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包容和信任,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積極的情感回應,從而“親其師,信其道”。 結合傳統教師定位的“傳道、授業、解惑”,更加關注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揚棄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并確立新的教學觀念,在師生關系定位上,轉變教育角色和教學方法,由“教學”轉變為“導學”,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因此,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與責任心、較高的學術水平、高超的授課技能、嚴謹的工作態度、與時俱進的能力。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教師的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廣闊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
3 結語
任佩瑜博士,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大學二級教授。現任四川大學商學院工業工程、企業管理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CIMS研究中心副主任、信息及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站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理事高級會員、四川省管理科學學會會長、四川省人民政府專家評議(審)委員會委員;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信息化建設首席科學家。
曾任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運籌學會企業運籌學分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國有企業績效評價專家組組長、四川省企業經營管理者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管理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工業經濟》雜志社理事、《發現》雜志社副理事長、《企業管理》雜志社常務理事、《區域經濟與科技管理》雜志編委、《國土資源科技管理》雜志編委,兩次獲四川大學優秀教師稱號。
二、研究領域和主持研究的項目
主要從事復雜性科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生產與運作、企業戰略與組織管理、景區集成科學管理、工業經濟、區域經濟管理。
近年來主持并完成了14項國家及與省部級科研項目研究。其中國家級重大與面上項目8項,包括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6項,包括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博士點專項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子項目1項,教育部985工程項目1項、教育部211工程項目1項,四川省社科重點項目1項等。還主持并完成了31項大中型企業項目研究。
三、研究成果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任佩瑜教授原創性地提出了“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結構”、“基于RFID技術的時空分流管理”、“智能調度控制管理理論”、“基于信息技術的景區集成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信息協同與并行工程的直線職能―矩陣制組織結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混合治理結構”等理論與技術以及管理模式,在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和單位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國內外專家認同,研究成果被四川省科技廳專家組鑒定為源頭創新、部分國際領先、整體國際先進,填補了研究的空白,被認為開創了管理科學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管理科學的發展。
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支持下,應用RFID/3S和智能控制等理論與技術,對我國九寨溝等國家級景區管理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區的新理論,同時還提出了基于信息和智能工程的時空分流管理理論與技術模式,探索解決景區高峰期游客擁堵問題、游客安全問題、景區管理效率問題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開創了跨學科的信息工程技術、智能調度控制技術與管理理論綜合集成的科學管理模式,提出了重點支持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關鍵技術,進行景區智能調度控制應用研究和環境保護管理研究,開創了旅游和景區科學集成管理研究的新領域,推動和促進了旅游產業和景區管理的發展。
160余篇,其中在《管理世界》雜志上發表8篇,在《中國工業經濟》雜志上發表7篇,在SCI檢索23篇、SSCI檢索8篇、EI檢索30篇、CSSCI檢索97篇。論文被引用達904次。已出版專著17部。曾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2項排名第一)、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排名第一)、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5項(排名第一)、成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
四、主要論著
1、國有企業經營決策約束非剛性的對策,中國工業經濟,2001年第1期。
2、西部工業增長極的再造,管理世界,2002年第7期。
3、西部工業發展戰略的目標和模式探討,中國工業經濟,2002年第12期。
4、西部老工業基地戰略性再造中的問題和對策,中國工業經濟,2004年第1期。
5、國有大型工業企業戰略性再造工程研究――對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6、基于管理熵的中國上市公司生命周期與能力策略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4年第10期。
7、中國新型公司治理結構模式及其績效評價――以中國水電集團為例的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7期。
【關鍵詞】新技術;建筑工程;管理;應用
現代建筑工程管理伴隨著相關學科的綜合發展已經開始呈現出更加科學化的發展趨勢,“新”已經成為這一領域在新時期發展的潮流,而相對應的,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更好的滿足目前建筑工程的發展需求,這就需要對于當今建筑工程管理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筆者就這一問題在本文中試論一系列目前比較主要的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新技術,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拋磚引玉。
1現代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應用的新技術
近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在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建筑工程業得到了十足的發展。伴隨著建筑工程的發展,隨著而來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類企業紛紛絞盡腦汁,提高自身的水平,以在競爭中占據更好的位置,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在不斷的競爭當中,一些新技術也開始融入了并且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建筑工程管理之中。這些新技術大多數都是伴隨著相關領域的科技和技術進步,而產生并最終得到應用的,筆者總結如下:
1.1網絡信息技術
網絡信息技術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技術而言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不但可以大大降低整個管理的成本,還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以及更好地進行安全保障等等。眾所周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個涉及內容非常繁多而且復雜的工作,如此繁多而復雜的工作,按照傳統的工程管理模式不但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付出甚至是浪費,還會造成一些由于工程量過于繁雜而難以避免產生的誤差和失誤。而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避免這些錯誤的產生,同時還可以真正的將工程管理做到信息化、網絡化、無紙化、電子化,不但降低了成本,還大大提高了效率。
1.2節能管理技術
在現代工程管理中,如果想要更好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還必須將節能管理技術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做到好的技術有好的管理,最終能夠得到好的應用。節能管理技術,就是要求在整個現代工程管理的整體運營當中,需要做到對于節能材料,節能技術等方面科學的、完整的規劃,這一規劃不但要參考材料和成本本身的最佳優化利用,更要將人員配置、總體布局加入其中。節能管理技術,這是一個近年來新興起的詞匯,簡言之就是在整個工程建筑中,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這樣不但可以降低成本,還能夠節能減排,保護環境,這也是與我國和諧社會的大方向、大政策以及人類發展的整體方向一脈相承的。但是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僅僅是相關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遠遠不夠的,如同節能燈可以有效的節約用電,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的話反而會造成更加巨大的浪費。
1.3現代工業工程技術
工業工程技術即IE技術,是指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用以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是把技術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研究如何使生產要素組成生產力更高和更有效運行的系統。IE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計算機、運籌學、系統工程等現代科技成就,形成了以系統整體優化為目的的獨立學科。目前,現代工業工程技術已經普及了社會生活和生產中許多領域,他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并且,在我國這一技術得到了有效地發展,例如:即時生產,秉承著及時生產,及時交付,生產出便可馬上售出的這樣一個原則所生產產品和半成品,并且還可以從事加工組裝等工作;其次,價值工程,價值工程作業中里面主要包含三個要素分別是功能、成本、價值,他的目標是優化功能和成本的關系實現價值最大化;除此之外還包括:重組技術,將結構相似、加工工序相似或者結構、功能不同而加工工序相似的零件集中成組,突破傳統的批量概念。用經過集中而產生的較大的工序批量代替原來較小的零件批量,同樣可以采用先進工藝、高效設備和專用工具裝備獲得良好的經濟效果;業務流程重組與企業資源計劃,一種改進哲理,是對企業現有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以大幅度地提高經營業務在成本、質量、費用、安全等方面的績效水平;并行工程,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設計產品及其相關的各種過程的系統化方法。這種方法要求產品開發人員在設計一開始就考慮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從概念形成到產品報廢處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質量、成本、進度計劃和用戶要求。這些技術都是在IE技術基礎上通過發展所衍生出來的新興技術,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且已經獲得了推廣。
2如何將新技術更好的融入到現代建筑工程管理之中
正如上文所說的,任何技術如果不能夠很好地將其利用,不但不能實現最初的目標,甚至會對其本身造成嚴重的破壞和浪費。當前,在我國建筑業發展突飛猛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如此殘酷的市場競爭下,各類企業嚴格把好質量關,在此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效率、降低自己的成本、增強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已經成為事實并且值得鼓勵。也正因為如此,現代工程管理中不斷加入了新的技術和新的元素。在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新技術的加入和應用需要采用全新的方式和方法,否則不但不能夠事半功倍反而會適得其反。
因此,如何將新技術更好的應用于工程管理之中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增強整體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管理能力、綜合素質,技術進步,都是增強管理的關鍵,但再新進的技術也需要人來操控,如果管理人員素質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新的管理技術只能是中看不中用。例如,網絡信息技術對于加強工程管理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前提就是需要一批熟練操作的技術型人才,因此,人員配置是第一位的。
第二,在工程管理中需要高層發揮自身的作用。高層管理者需要進行宏觀至微觀的詳細規劃,總體布局,總攬大局,技術的好壞是硬指標。但是,再好的技術如果不能夠科學的規劃和良好的運營,都會適得其反,這就需要我們廣大學者以及一線的管理者在這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認識。我們常說的優化配置,不僅僅指的是資源,更是對于整個管理乃至于整個運營流程的一種優化配置。
第三,加強對各企業的管理。要避免各企業之間因市場競爭的壓力,而產生的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想法和競爭行為,劍走偏鋒有時是可以的,但投機取巧是行不通的。我們都知道,市場競爭具有自發性和盲目性,因此,除了企業自身加強相關競爭規則的學習和自我糾正之外,管理部門不能放松宏觀的指導和管理,這是尤為重要的。
3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推動了建筑工程管理技術的進步。尤其是21世紀來,一些相關的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更加帶動了現代工程管理的進步,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對于建筑工程管理來說其研究重心已經逐漸從技術更新轉為如何更好的將技術應用于工程管理之中。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礎上,我們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些技術是可取的并且應該繼續廣泛推廣,例如網絡信息技術,例如節能管理技術等等,這是需要我們繼續深入發展的。
參考文獻:
>> 淺析電子計算機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 電子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電子計算機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關于電子計算機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電子計算機在物資供應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FlexRay總線在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電子計算機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 電子計算機在儀器分析中的應用 電子計算機技術在儀器分析中的應用 電子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電子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與實踐研究 電子信息工程管理中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分析 試論電子計算機輔助技術在機械領域的應用 論數字電子計算機在工作中的應用 基于電子計算機的醫學系統改革 基于CAN總線的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系統設計 基于電子計算機編目檢索的政府檔案資料管理研究 電子計算機Internet上網故障探討 懷念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 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系統優缺點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李剛(1982-),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助理電子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子計算機。
企事業單位在工資管理方面涉及工資的計算、核算、發放工作,財務人員勞動強度大,并且工作不允許出錯。利用計算機進行工資的發放,不僅能夠保證工資的準確無誤,而且還可以利用有關軟件對和有關工資的各種信息進行統計,服務于財務部門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財務處理,可以顯著提高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節省成本,為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提供更先進的方法。因此,工資管理系統在財務部門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計算機在人事工資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現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采用VF6.0、Access等數據庫軟件實現的工資管理系統已在人事工資管理中廣泛應用,大量的工資資料數據可以通過這些軟件自動計算,保證數據準確,減少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利用這些系統進行人事工資管理具有檢索迅速、可靠性高、存儲量大、成本低等優點,極大地提高了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也便于數據的存儲和保存。但是這些系統存在一定的缺點:
利用數據庫編寫的人事工資管理系統一般都是單機版程序,不利于信息在其他地方的查詢。即便是C/S模式的系統也需要客戶安裝相應的軟件,不利于操作;系統缺乏對數據的具體分析和開發功能。傳統的人事工資管理系統只具有信息存儲和事務處理的能力,沒有數據分析功能,不能對高層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系統間數據缺乏共享。工資管理系統需要職工的基本信息,可以不用自己建立人員的信息庫,只需要實時訪問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即可。但傳統的人事工資管理系統沒有提供數據訪問的標準接口,數據交換無法實現。
二、人事工資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Web的人事工資管理系統的開發,已經成為企事業單位的迫切要求。對基于Web的人事工資管理系統而言,使用J2EE搭建人事管理信息平臺,能不斷將人事工資管理信息化整合完善,形成長遠規劃,將異構的系統進行整合。通過J2EE的跨平臺技術,開放地進行遠程訪問,為系統的異構整合提供了保證。
(一)后臺數據庫的建立與維護
后臺數據庫是由DBMS統一管理和控制的,為了適應數據共享的環境,DBMS必須提供數據保護能力,以保證數據庫中數據的安全可靠和正確有效。包括數據完整性約束、數據安全性、并發控制和數據庫的恢復功能。后臺數據庫的實現可以采用SQL Server或ORCAL數據庫系統實現。
(二)前端應用程序的開發
前端應用程序應該功能完備、易于使用。可以采用JSP利用SSH技術或進行系統的開發。基于Web的人事工資管理系統采用的是B/S架構,其客戶端不受任何的限制,只要有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就可實現訪問。SSH三層框架的系統設計降低了程序開發成本,縮短了開發時間,系統設計的重心由數據存儲與界面設計方面轉移到系統功能模塊的邏輯實現上。基于框架的開放性,代碼具有易修改的特性,可以實現不斷地修改編譯與擴展,使系統功能更加完善。
三、在人事管理中如何用好計算機
(一)建立人事工資管理系統
工資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相互結合,信息共享,在人力資源管理中要對單位工作人員調入調出、職工的晉級、轉正、職務變動等進行處理,以及在數據庫內設定崗位工資標準、薪級工資標準、津貼補貼標準等,關于數據類型和業務流程在系統中都應進行科學的設置和處理,只要職工的情況輸入正確,職工的工資會自動得出。系統要支持批量數據的導入導出,并能對單位需要設定各類信息的統計,生成報表。
(二)加強工資數據的分析
工資管理長期以來忽視了對工資報表數據的分析。信息管理系統的決策功能可以通過建模技術和運籌學,對工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可以為高層管理者提供輔助決策數據,為企業領導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情況的分配制度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也是企業分配制度不斷調整的重要依據,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工資數據的分析工作,這將是工資管理工作的一大轉變。
(三)增強人事工資管理干部的整體素質和技能
人事工資管理中,人力始終是第一資源,計算機只能是人事工資管理者的好助手,這就要求財務人員、人事管理人員要具備高超的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從事工資管理的人員要定期做好數據的備份,及時進行數據處理和記錄歸檔,保證系統數據的準確和最新化。每一位從事人事工資的管理者要認真學習政策,提高業務素質,恪守職業道德。
總之,人事工資管理系統的設計要結合企事業自身的情況具體分析,設計出符合企業發展規劃的系統,幫助企事業走向規范化管理的道路。
【參考文獻】
[1]伍杰.企事業單位人事工資管理系統應用問題研究.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5).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比較分析中圖分類號:C931
一般認為,國外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都經歷了三個階段。國外的三個階段分別是科學管理、行為科學和管理叢林,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的是初創、重建發展和繁榮三個不同階段。二者的起止時間和研究的主要內容卻有很大差異。時間上,國內研究要比國外晚20-50年;內容上,國內基本上是在學習引進西方的理論和方法。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技術和知識資本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豐富了管理學科的研究內容,并帶來管理方式新的變革,給我國管理科學研究帶來了機遇與挑戰[1]。隨著理論研究自身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舊的領域在逐漸淘汰,而許多新的領域已誕生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樣,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及出現時間、熱點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斷變化。
1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從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代碼可以看出國外對管理科學的理解與我國對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理解比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過吸收、改造、轉換其它學科如運籌學、數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為管理科學其它兩個領域提供合適的基本技術、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本文首先通過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關資料,選定了有代表性的59種國外期刊;然后通過關鍵詞檢索的方法統計了1990年-2000年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錄的全部論文[5]。
從總量來看,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運籌與管理;其次是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評估技術、復雜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論;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預測技術、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工業工程等領域論文數量相對少得多(見圖1)。出現上述研究格局是因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直到70年代,國外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在于運用運籌學、系統工程等數量分析方法來提高決策的精確度和管理的效率,這些領域一貫以來都得到人們的重視和資助。而工業工程、預測技術、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則更多的被從工程角度和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如果得不到新的學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則會逐漸變弱。
從縱向的歷史變化規律來看,所有領域的論文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論文數量增長最快,隨后就進入一個平均量比較平穩的增長時期。論文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有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和運籌與管理。而從發展的趨勢來看,運籌與管理、信息技術和管理仍將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
圖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論文總量圖
1.2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在考察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時,本文綜合了四個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認定的18種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針對重要管理學術期刊進行的調查結果;三是2000年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四是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據這些材料,確定了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的44種專業性學術期刊。
本文通過關鍵詞檢索,對所有這44種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間被中國期刊網收錄的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6]。
從總量來看,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信息技術與管理和管理系統工程,其次是預測技術、評估技術、運籌與管理。管理科學與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和復雜性研究則在20篇以下,尚未成為主流(見圖2)。出現這種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術的深遠影響和國家的信息化戰略已得到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界的重視,并且在企業信息化、決策支持系統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與實踐很好的結合,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系統論的產生在國外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雖然在國內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研究領域,但在與管理問題相結合方面,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并且持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產生;預測技術、評估技術、運籌與管理等傳統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在解決新的企業管理和社會經濟問題時,得到了檢驗和新的發展。
從縱向的歷史變化規律來看,每個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預測技術和評估技術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統工程、預測技術和組織理論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可以預見它們仍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研究領域。此外,大部分領域的論文數量增長都不是很平穩,落差比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諸如政府政策、資助環境的影響太大,這對于一個學科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剔除掉這些影響,我們還發現,1996年和1999年分別是研究論文數量增長的波峰期。由此在沒有更長時間序列資料作為實證的情況下,推測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周期大體上是3年。這也提醒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資助機構,在制定資助計劃時應該最少覆蓋3年以上。
2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問題的比較分析
“研究熱點”反映著某一個時段內,學術界對于一些特定問題或領域的關注程度。對于理論研究來說,這一關注程度指標同樣可以用這一領域內的情況或相關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來反映。熱點問題是隨著理論研究的進展和社會實踐的需要變遷的。
根據熱點問題形成的來源不同,可以把熱點問題分為來源于實踐的熱點和理論發展自身形成的熱點;根據熱點持續的時間長短,熱點問題可以分為持續的研究熱點、前一段的研究熱點和當前的研究熱點;根據熱點問題的地域差異,可以把熱點問題分為國外的熱點問題、國內的熱點問題和共同的熱點問題。
圖2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論文總量圖
2.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研究熱點問題和研究的主流領域有驚人的同一性。通過對國外1990-2000年的研究論文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熱點問題如表1。
表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領域國外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知識管理、團隊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論、管理系統的哲學屬性
運籌與管理隨機多目標問題及算法、生產系統的調度優化、網絡沖突分析和資源罪優分析、交互式組和優化、金融/保險市場的定價模型
決策與對策理論多目標決策、不確定性方法、神經網絡、多參與主體信息不對稱決策問題、風險和微機決策分析
組織理論組織變革與創新、網絡組織的組織結構、組織行為、知識經濟及經濟全球化對傳統組織的影響
管理系統工程系統分析方法、模擬技術
評估技術評估指標體系的構造、評估技術在項目投資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應用
工業工程并行工程、供應鏈、人因工程
信息技術與管理面向應用的決策支持系統、電子商務、數據挖掘、信息系統開發的全面質量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方法和可擴展數據庫模型
復雜性研究混沌理論、量子理論和復雜策略的模仿
2.2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管理科學理論逐步滲透到我國的社會實踐中來,并在我國的管理實踐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國理論界與決策界的高度重視。
通過對我國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論文和最近3年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與發展管理》、《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軟科學》的全部論文進行分析,研究熱點見表2。
表2:國內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領域國內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人本管理理論、人性假設及管理研究方法論、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識管理的初步理論、基于知識的管理激勵
運籌與管理動態規劃、線性規劃、生產系統庫存優化理論、多重運輸調度算法、各種限制條件下的排隊系統
決策與對策理論實際管理問題的決策模型、群體決策(委員會決策)問題研究、決策準則、多目標決策、模糊決策、公共選擇的方式及決策規則的選擇、可拓學在決策中的應用、事元、物元分析與決策過程、博弈分析
組織理論組織結構、組織變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術的組織再造、虛擬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
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分析方法、系統最優控制、網絡計劃技術、灰色系統與灰色理論、系統效能分析、系統模擬與仿真方法
評估技術評估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方法、灰色關聯評價模型、模糊評判、數據包絡分析、人工神經網絡的應用、風險評估、具體對象的效益與競爭力等指標的評估
預測技術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模型、灰色預測、模糊預測、數據包絡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預測、遺傳算法
數量經濟分析方法經濟計量模型、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統計方法、投入產出模型、生產要素對經濟效益的貢獻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業工程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產調度模型、先進制造技術及其評價、質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統的可靠性研究、供應鏈管理、先進制造系統的抓鉤排序問題
信息技術與管理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模式與安全研究、組織決策支持系統、數據挖掘技術
復雜性研究灰色系統、集對分析、復雜系統的分析方法、社會經濟系統的復雜性研究、混沌理論、非線性復雜經濟系統
2.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比較
通過分別對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主要研究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它們的異同點(見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統工程、信息技術與管理和運籌與管理是國內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內容。持續的研究熱點將集中在這些領域。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是國外當前的主要研究內容,可以預見,受國外的影響,國內未來3-5年內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將大量出現。
表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內容的比較
國外的主要研究內容(前5位)我國的主要研究內容(前5位)
決策與對策理論信息技術與管理
組織理論管理系統工程
運籌與管理預測技術
信息技術與管理評估技術
管理系統工程運籌與管理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差異比較大,即使是共同的熱點問題,研究側重點也不同。如線性規劃,國外的重點是隨機多目標優化問題[9],而國內的重點是傳統線性規劃問題的求解算法和應用;此外,在熱點問題的形成來源來看,國外基本上來源于管理實踐和其他學科的啟示上,而國內則更多的是應用國外理論結合我國國情來解決管理問題(見表4)。
表4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比較
類型問題特征說明
國內外共同的熱點問題線性規劃、優化理論、決策模型組織結構、組織學習、系統分析方法、決策支持系統、并行工程、電子商務[10]、數據挖掘經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方向,在與實際管理問題相結合的過程中,得到了國內外研究的共同重視。
國外熱點問題,國內尚未成為熱點問題復雜性研究[11]、供應鏈與價值鏈、知識管理、虛擬組織、績效評估技術、復雜決策問題的博弈分析、風險管理在前沿的研究問題上,國內要落后于國外。
國外非研究熱點,國內為研究熱點問題管理信息系統、敏捷制造、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模型、評估指標體系國外前些時候的研究熱點,在國內有很強的應用背景,所以成為研究熱點。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異還包括:
(1)知識管理、復雜性研究[12]等國外研究熱點,已經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國則引入的時間不長,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13]。
(2)對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為理論、數量經濟分析方法等國內外研究成果日益減少的領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學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將難以繼續引起學術理論界的重視。
(3)國內關于一般管理理論、組織理論等一般理論的研究,主要是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現在,我們已基本了解了國外相關理論的研究狀況,所以對這些理論的介紹在國內不會成為熱點,但其應用研究在國內還有前景。
(4)在信息技術與管理、決策與對策理論等領域,國內研究與國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問題比較的啟示
(1)研究的主流領域越來越多地受到信息技術、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影響。或者說,這些新技術、新的時代特征給管理研究主流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突破。
(2)隨著管理實踐的發展,有些研究領域要逐漸被淘汰,像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同時也會出現新的研究領域,如復雜性研究和電子商務等。這就要求國內研究主體要跟蹤最新研究動向,培養發現研究熱點的敏感性。
(3)研究的熱點問題大多來自管理實踐的需要,即問題導向,注重技術和可操作性。這要求國內研究主體更多地關注管理實踐,而不是為研究而研究。
(4)國內的研究熱點普遍地落后于國外,但也有自己領先的領域,如工業工程。
(5)國內的資助機構應加強對研究熱點問題的資助,因為研究熱點與管理實踐聯系得最緊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實踐中產生效益。特別是那些國內外共同的研究熱點,其所在領域將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國內研究熱點的形成,基本上有兩個前提:一是國外已經是研究熱點,國內研究主體加以介紹和引入,結合國內實際,形成研究熱點,如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等;二是國內出于國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動而形成研究熱點,如復雜性研究。
(7)從內容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管理科學基本上處在借鑒應用的階段,根據中國的管理實踐提煉出自成一體的管理理論和技術的研究還不多。
參考文獻:
[1]席酉民.21世紀的管理與管理研究[J].軟科學研究,1997,(12).
[2]管理科學學科代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2000年《項目指南》[D].2000,(4).
[3]成思危.中國管理科學的學科結構與發展重點選擇[J].管理科學學報,2000,(1).
[4]汪壽陽,金碧輝.SCI、SSCI與管理科學期刊[J].管理科學學報,2000,(12).
[5]WebofScience:wos.isiglobalnet.com,wos.isitrial.com[DB/OL].2001.
[6]中國期刊網:cnki.net/[DB/OL].2001.
[7]ArenierMJ,HourryL,SweeneyMary.Sciencesoftheartificialandknowledgeproduction:thecrucialroleofinterventionresearchinmanagementsciences[J].DesignIssues,1999,15(2):16-55.
[8]SrinivasanA,SundaramD.Anobjectrelationalapproachforthedesignofdecisionsupportsystem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0,127(3):594-610.
[9]BruscoMJ,StahlS.AnInteractivemultiobjectiveprogrammingapproachtocombinatorialdataanalysis[J].Psychometrika,2001,66(1):5-24.
[10]金碧輝.國內外管理科學的研究熱點問題比較[J].管理科學文摘,2000.
[11]SharonNovak,StevenDEppinger.Sourcingbydesign:productcomplixityandthe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1).
關鍵詞:現代管理技術;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影響分析
隨著社會各領域建設事業迅猛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也在急劇地提升。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天然氣能源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其能源利用率高,生態環境污染小等優良特性,逐漸成為我國工業領域發展所需的主要能源。因此優化我國能源結構,保障天然氣能源的儲備及安全,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也正是基于如此的社會背景,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天然氣能源的開采及生產技術的研發投入,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但有效地優化了天然氣開采技術工藝手段,隨著現代管理理念在天然氣管理領域的應用,天然氣開采領域的管理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尤其是現代管理技術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領域的應用,對于提升化工設備的管理效率,保障天然氣領域的迅猛發展,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等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系統工程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中的應用
系統工程技術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代管理技術,被運用于天然氣化工設備的管理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體來說,系統工程技術,其是一種以運籌學、信息學,以及數學等學科理論知識為基礎的,多學科相互融合的現代管理技術,其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升天然氣化工設備的管理效率,優化其資源配置,提升化工設備的利用效率。該技術可以結合化工生產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設置化工設備的擺放區域,及其順序,實現化工設備布局的科學化,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工設備的占地面積,提升其空間利用率。此外,通過對化工設備的合理布局,還能有效地降低化工設備運轉時的能耗損失,降低其運行成本,提升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的總體效益。最后,借助系統工程技術的排隊理論,及庫存理論等,對化工設備實施高效的調配,并制定完善的配件計劃,對于提升化工設備的工作效率,及時排查出天然氣化工設備存在故障及隱患,從而保障化工設備的運行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等都起到重要作用[1]。
2網絡技術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中的應用
科技不斷進步使得網絡技術也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其在社會多個領域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網絡技術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的應用,網絡技術也成為現代管理技術中的重要組成之一。網絡技術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日益復雜化,工作量急劇增加化的化工設備管理問題,還有效地提升化工設備的管理工作效率,促進了天然氣領域的發展。此外,網路技術在化工設備管理中的有效應用,還極大地節省了化工設備管理的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的損失,極大地提高了化工設備管理的綜合效益。同時,化工設備管理的網絡化對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人力資源的利用率,也有著重要作用。最后,借助網絡技術還可以對化工設備的管理資源,進行準確的計算并調配,從而有效解決以往化工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人員安排不合理問題,進而提升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效率[2]。
3計算機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中的運用
計算機技術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的。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實現化工設備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與此同時,借助計算機技術結合化工設備管理的實際情況,還可以在計算機上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從而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際管理問題的解決過程,為問題的決策提供參考。因此該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化工設備的管理效率,提升天然氣領域的生產力及生產效率,降低化工設備管理成本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借助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對化工設備管理中相關的數據信息,實施有效的分析研究,從而制作出更加合理的報表,進而為化工設備的后續管理決策的改進,提供可靠參考。此外,利用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對化工設備進行實時的監控和定期的檢測,及時排查其存在的故障和隱患,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因而其對于保障化工設備的安全,提升天然氣化工設備工作效率,促進天然氣生產效率等,都有著積極意義[3]。
4結束語
由此可見,現代管理技術在天然氣化工設備的管理中的廣泛應用意義非凡,其能夠有效地提升化工設備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天然氣領域的生產效率。因此加大對現代管理技術對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影響的相關研究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青林.議現代管理技術對天然氣化工設備管理的影響[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22):226.
[2]和有元.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2015:12-18.
關鍵詞:物資管理;現代化;控制
前言
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其物資管理的到位與否直接影響到生產經濟。筆者根據多年的物資管理經驗,總結出物資管理的幾個特點:(1)管理方式信息化,(2)計劃環節細致化,(3)采購方式多樣化,(4)發放使用靈活化、消耗監控化,(5)儲存過程零庫存。同時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與多門學科聯系,相互交叉、同步運用、共同管理。這將物資管理水平大大提升,涉及學科主要有物資系統工程的運用、物資信息化管理、電子計算機在物資管理中的合理利用、現代化倉庫管理、運籌學、線性規劃等等。目前多方面、科學化的管理是物資管理的新方向。
一、物資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體現
成本控制是通過系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采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從而實現最佳成本的過程。
工程主體中物資材料所占比例大,資金占有率高,那么如何實現物資的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
(1)物資成本控制首先以降低物資供應價格為前提
①降低物資的采購價格
首先,根據物資的種類、數量、金額,選擇與之適應的采購方式。企業物資招標采購中的質量和價格,是企業物資招標采購中的重中之重。作為招標方,正確處理質量與價格的關系,嚴格執行《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按“同等質量比價格、同等價格比信譽、比運距、比服務”的原則,實行公開招標。“三公開”(過程公開、價格公開、合同公開)、“二優先,’(優先選擇生產廠家、優先選擇系統內部單位為物資合格分包方)、“一滿足,’(滿足生產施工需要)為原則來確保所購物資的價格低且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其次完善企業內部招標流程管理制度。企業管理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想使招標采購工作更加有效,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輔以其管理手段。第一,成立工程材料招標小組,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第二,加強物資計量,質量檢驗、驗收人庫等原始記錄的基礎工作,以確認中標物資購進是否真正與標書規定的數量、質量、交貨時間相一致。采購物資除用現金直接交易外,都必須以書面形式簽訂物資購銷合同,所有合同都必須經各部門評審,再由法人代表簽字蓋章生效。
②控制物資的運雜費
運雜費是指物資從供貨地點至施工單位指定的卸貨地點所發生的費用,它主要包括運輸費、過路費、裝卸費、過秤費、標簽費等。運雜費通常也苞含在材料單價中,故物資要盡可能就近采購,以節約運費,要優先選用運價低的運輸方式及運輸工具,盡可能地組織直達供應,減少中途倒運、存囤、過秤、包裝等費用。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方物資,以減少運雜費。
③采購保管費的控制
采購保管費是指物資部門在組織采購或保管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它主要包括物資采購過程中的開支,采購到位后的保管,以及工地倉庫物資儲存損耗。因此在保證儲存物資的數量、質量不受損的情況下,應合理設置倉庫、料場和加工場所的位置來節省倉儲費用。同時在儲存數量上應做到不超儲,不積壓,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提出物資配套供應計劃。改進裝卸作業,節約裝卸費用。減少物資損耗,提高運輸效率,推行倉庫管理承包、物資資金包干等經濟承包制度。及時回收、返還包裝用品,加快包裝材料和專用器具的周轉。
(2)物資成本控制以合理物資消耗為條件
物資消耗控制,決不是以偷工減料來實現,而應以保證工程質量為前提,按以下幾個方面來控制物資消耗量:
①加強計劃管理
物資計劃應及時、準確、全面。防止“大計劃”或計劃不全,嚴防無計劃或超計劃采購。要根據施工實際及施工組合的優化,及時調整物資計劃,避免工程完工后,物資的大量積壓和浪費。我司長期以來的物資材料帳務以手工操作為主,為了盡快使物資倉儲管理工作走上正軌,使之制度化、規范化,首先對內部的物資采購、倉儲管理、材料領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作了細致全面的調查.結合集團公司規章制度,逐步規范統一各種票、證、賬、表的使用,逐步實現倉儲管理工作標準化。
其次運用財務軟件對倉庫實物賬進行電算化管理,避免原本手工勞動的繁瑣,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做到了工程材料“賬實相符”、“賬賬相符”。
②加強驗收管理
防止進料過程中的缺斤、少尺、短方、丟失等現象。在對鋼材進行過磅驗收時,要防止單位實際重量大于理論重量而增加鋼材使用量;木材驗收時要防止“抬尺”出現虧方;大宗材料在量方時要防止虛方,過磅時要掌握材料的含水量,嚴把物資進貨驗收關,避免大材小用、長材短用、優材劣用等不合理的使用現象。
③嚴格執行限額領料制度
為了推動材料的合理使用,使用前必須做好每道工序的材料預算工作,對超額用料的,要及時查明原因,分清責任。隨著我司物資供應部業務量大幅度增加,對于單項工程材料控制就顯得越發的重要。為了對工程領用材料的管理和控制,防止材料的浪費和丟失,制定一系列材料領退用控制制度,利用多年的材料管理經驗,將軟件財務中工業企業對“產品的組成限額領料”大膽應用到我司的材料單項成本控制這項工作中,通過對限額領料單據的重新設計,新建材料控制賬套,根據單項工程預算錄人材料計劃數量,再按照材料需求單生成材料限額領用單,有效地加強了對單項工程材料的控制。
④材料直接運輸到場,合理保管,降低使用前損耗
材料供應應盡可能直接運輸到指定位置,以減少原材料、半成品等在施工現場的運輸和轉運次數,一是可以減少轉運中的物料損耗,二是可以減少因轉運產生的費用。改善運輸、裝卸、包裝、保管等條件,降低材料在使用前的損耗,建立物資包干使用的經濟責任制,把材料的節約與浪費同職工的經濟利益掛鉤,節約按比例分成,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⑤精心施工、堅持定期分析和核算
控制工程構造物和構件的尺寸(防止超長、超寬、超厚、超強度、超標準等),杜絕不合格品,避免返工,以控制物資消耗。在施工過程中,要分階段(一般按分部、分項工程為階段,也可按月為階段)進行材料使用的分析和核算,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防止材料超耗。
⑥組織物資回收,修舊利廢,加快周轉材料調劑
對施工用的器具及配件要實行“領新交舊”制度,防止材料的流失。對周轉材料要積極調劑,加快周轉,及時維修,提高周轉次數,做好周轉材料攤銷工作,盡早回籠周轉材料成本。
(3)物資成本控制以創新為動力
施工企業在自身權限范圍內,在合理的變更設計情況下,應加強價值工程實踐,刪除冗余功能,減少材料無謂支出和浪費,同時研究現代經濟實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同時應構建物資管理現代化的監控體系,強化財務對成本的控制。從經濟內容上看,物資管理不再限于原始憑證的完備及形式上,應該轉移到數量和價格的真實性。
物資管理應加強監督,物資部門要接受廣大職工的監督。每季度將主要采購物資張榜公告,公告內容盡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對有疑惑的事項,職工可以向紀檢監察部門報告。
二、結束語
現代化物資管理比傳統物資管理存在更多優越的地方,對物資管理工作更具有引導作用,因此,工作中應根據現代化物資管理的特點,再結合施工企業自身特點和內在規律來實施管理工作,創造最低成本損耗,以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施工中利用信息化控制技術管理提高控制的效果,為是技術提供必要的數字化分析手段,并使之符合工程的實際需求,這是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勢。而且以此為核心,拓展信息化的應用范圍,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并為其施工的技術水平提高與安全保障提供信息支持,是建筑施工管理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建筑施工企業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建筑施工企業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企業傳統的施工管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其市場競爭的需要。施工企業的傳統管理多以口頭傳達和書面通知來實現,而隨著建筑工程項目難度的增加,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的增多,以及施工質量要求的提高等,建筑企業的施工管理變的更為復雜。傳統的口頭表達等方式無法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有效交流,就會造成各部門合作的失調等。
另外,靠書面通知等進行的管理會導致各部門間信息傳遞的滯后,直接影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由此可見,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解決傳統的管理手段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2、建筑施工企業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須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施工管理。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施工管理的優勢具體表現在:(1)信息技術可以提供豐富的市場信息,便于施工方案的優化;
(2)采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對大中型工程的施工控制,對施工過程中的復雜局面更易駕馭;
(3)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施工管理,可以達到通過優化管理來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在建筑企業的施工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而采用信息技術來提高管理水平就可以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避免問題的擴大造成的事故和材料浪費等;
(4)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有助于縮短工期,一項統計表明,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可以縮短建筑工期在20%以上;
(5)采用信息技術進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資源的利用率。
四、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和應用范圍
1、運用方式:主要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首先,企業將收集的信息資源存儲、傳遞、處理,對大量的施工管理信息進行快速有效的處理。然后,在施工的過程中專業人員進行控制,對施工的成本仔細的運算,對施工的質量嚴格的監管。在實際運用中比如施工預決算、標書制作、模板設計、編制工程網絡計劃、造價計算、施工平面圖設計等。在設備上,機械的自動化應用比如采用同步提升技術進行設備安裝,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質量控制,預拌混凝土上料自動控制等。
2、應用范圍:在應用范圍主要涉及的有工程管理方面的工程計量,施工組織的施工平面圖,利用信息技術,準確地分析信息資源。在辦公方面有實際的效果,比如統計、文字處理、財務計算、人事調配等。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各個系統之間的密切合作,所有的信息資源大家共享,最終企業才能夠將疑難問題簡單化、資源節約化、管理信息化。
例如在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中應用模擬仿真施工技術:
虛擬仿真是在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仿真技術、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傳感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是我國信息化技術在施工應用的最新科技。它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三維(3D)建模技術或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4D技術等。具體的模擬仿真技術包括以下幾點:
(1)三維建模技術:通過BIM技術與三維建模結合,建立模擬的施工現場。此項技術可以將工藝參數與影響施工的因素在電腦上得出相關的數據,工作人員根據有關數據提前看出施工出現的問題。
(2)仿真技術:是運用計算機將復雜的現實系統轉化為抽象的模擬系統,在施工的運用方面主要包括數值仿真、可視化仿真、虛擬現實VR仿真等。
(3)優化技術:是將物理模型轉化為數字模型,進而得到一系列數據,為工作人員提供科學的、定量的依據,它在施工方面的運用主要有線性規劃、動態規劃、運籌學、對策論等。
(4)模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是虛擬建造系統的核心技術。它是一項綜合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工業建筑技術、機械技術等,把影像生動播放在電腦屏幕上,直接給工作人員視覺上的刺激,對施工出現的問題有直觀的感受,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策略會更加清晰。
五、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系統及軟件的開發比較落后。在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向信息化手段比較落后,所擁有的信息管理技術比較單調,在對計算機的應用上,過分地依賴其速度優勢而忽略了其他建設,不足以應付不同的施工管理需求,不能夠有效地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2、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比較狹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信息技術應用于建筑施工管理往往只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準備階段,而在工程的施工中則很少應用到信息技術。例如,很多建筑企業在工程的造價預算等階段往往采用信息技術對工程進行總體的分析,從而得出大致的施工數據,經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而完成工程的預算管理等。而在工程的施工階段,比如對施工進度及施工安全的控制方面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多;
3、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停留在施工管理的電腦化和自動化上,應用深度不夠。采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很多施工企業利用信息技術都只是為了方便,方便對日常信息的處理及一些有效數據地記載等。他們并沒有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沒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建筑施工管理服務;
4、資金投入較少,資金不足是建筑施工管理實現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由于受資金的限制,不愿意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行管理,仍采用舊的方法實施管理。或者只愿采用計算機這種基本的技術手段,使得信息的處理和加工能力不高,不能真正實現施工管理的信息化;
5、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管理人才。信息技術對人才的要求較高,如果不具備操作先進的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就無法進行更好更有地管理。目前大多數的建筑施工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并不是很重視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使得信息管理人才匱乏,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六、提高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1、建筑施工企業必須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必須深刻地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都處于探索觀望階段,沒能意識到信息技術在提高企業整體方面的重要意義,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對一些先進設備的購買上。還有一些企業的負責人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誤解,他們盲目地購買了很多先進的技術設備,然后建立了簡單地互聯網應用系統,就認為這已經實現了管理的信息化,對信息化的認識太過表面化,不夠深刻,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因此,作為建筑施工企業的決策者和領導者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意識,對管理的信息化有一個全面充分地了解,最終致力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2、要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建筑施工管理的各個環節。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大多只重視施工前期的信息化管理。我們必須著力改變這種局限性,要把信息技術貫穿到建筑施工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去,要充分利用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的數字化管理,最終實現對整個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七、結語
信息技術對建筑施工技術管理的現實意義重大,因此必須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所以在實際的建筑施工中應切實的將信息數字化,并使之與網絡技術接軌,讓施工技術數字化,并使之可以統一管理與協調,使之為施工組織、成本、質量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據,這樣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參考文獻:
李坤:《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探討》,《民營科技》, 2012年05期
朱傳明:《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1年21期
廖亞黨:《建筑施工中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探討》,《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