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業探索的途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輔導員 專業化 職業化 雙師型
眾所周知,政治輔導員是高校管理的中流砥柱,是貫徹學校方針政策和院校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和執行者,是連接學校和學生的紐帶,更是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高校輔導員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能、心理健康各方面協調發展,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目前,一些高校已經開始有意向讓專職輔導員兼任政治理論課教師,使輔導員從單純的實踐者轉變為具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職業化、專家化思想政治工作者,這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對維護高校穩定和促進高校發展,對提高辦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有助于輔導員隊自身職業能力的提高和職業前景的發展。
輔導員“雙師型”是提高該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必經之路。本文所指的“雙師型”輔導員是指由專職輔導員兼任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的課程,成為行政人員和教師“雙肩挑”人才。
一、 實施輔導員“雙師型”的可行性分析
輔導員具備“雙師型”素質。輔導員入校后均對其進行教師職業能力培訓,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這決定了輔導員擁有勝任教師一職的資質。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清楚學生的需要,和學生關系密切,有良好的情感基礎,所以在教學中能抓住學生興趣,提高課堂的生動性,使學生更易接受教育。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輔導員平時所作的工作也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兼任大學生思想教育相關課程例如思想政治課程、思想道德與法律、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等,和兩課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現在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具有逆反心理,越來越多的學生覺得沒有用、枯燥,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么課程,但是如果由政治輔導員來擔任的話,輔導員可以結合學生活動案例,上課會更生動形象,學生也喜聞樂見。而一邊又有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指導,會使思想政治課的效果事半功倍。輔導員也可以從這些課程中了解學生的日常表現,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督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鞏固。因此,輔導員兼職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 輔導員“雙師型”存在的問題
現在很多學校并沒有真正實現輔導員“雙師型”,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輔導員隊伍學歷、職稱都較低。
輔導員很多還停留在本科學歷階段,雖然近年來對輔導員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也不乏出現博士生應聘輔導員現象,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本科學歷占據半壁江山。有的輔導員雖然是碩士畢業,但是未必是專業對口的教育類的或者思想政治類的碩士,也需要從頭積累經驗。
另一方面,輔導員的學歷還是職稱都屬于較低層次,不利于輔導員從事理論水平要求較高的政治課任課。
(二)輔導員自我認知不夠。
輔導員自我認知不能力不夠,對現象進行概括、分析能力低,實施“雙師型”,可以督促輔導員去掌握必要的政治理論,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還能從課堂內外多角度了解學生,讓輔導員可以洞悉事態發展,做到未雨綢繆。
輔導員有其獨特優勢:以我校為例,目前90%的政治輔導員都停留在25-35歲,年紀輕,充滿活力,易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潛移默化。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多輔導員直接從學生轉換到教師這個角色,使得輔導員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對一些撲朔迷離的問題和棘手的問題較難透過現象看清其本質。
(三)學校不夠重視。
學校的重視是推進輔導員專家化的重要基礎。一些學校只重視對專任教師的培養,鼓勵專業教師參加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對其科研給予較大的獎勵和支持,但是對輔導員往往缺少精力、資金的投入,對輔導員深造置之不理。學校應該對輔導員參加理論學習、科學研究都給予鼓勵與肯定,促進輔導員提高學習能力和政治理論修養,加快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的建設的速度。
當然,考慮到學校在建校初就是有基礎部或者社科部,本身有一批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任教師,如果輔導員參與其中,勢必對這批教師的任課造成影響。
三、 輔導員“雙師型”途徑的思考
(一) 轉變觀念是輔導員實現職業化的根本途徑。
隨著90后學生不斷涌入大學,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已經和從前大不相同,政治輔導員已不能單純的扮演 “學生保姆”、“救火員”、“管理者”的角色,要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理論水平和修養,做到更加專業化,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學生工作。
其次,自己也可通過參加職業培訓如和學生工作密切相關的心理咨詢師、職業規劃師、人力資源師的培訓或者教育部為輔導員提高的各類業務類培訓,學習先進典型,互相取長補短,將知識融會貫通。
(二)創造條件鼓勵輔導員 “走出去、引進來”。
內因對事物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外因是事物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內外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高教園區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雙方能夠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而有些地區可能沒法形成這樣的圈子,就必須要求學校“走出去”。一方面可以抓住各省、各地教育部門提供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主動拜訪一些高校或是依托網絡平臺加強和其他高校的溝通。所謂“引進來”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要腳踏實地,借鑒其他院校先進理念和做法,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
(三)利用校內資源,建立導師制。
一般年輕的專任教師會有資深教師作為其教學科研的指導老師,這有助于年輕教師更快融入崗位。輔導員雙重身份后也可以建立這樣的導師制,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擺脫之前靠自己“摸著石子過河”的做法,由資深的輔導員擔任導師,一邊巡視掌握經驗、科學管理事務,一邊豐富理論知識、鉆研學生管理課題。
導師也可以由學校社會科學研究部門等類似的基礎部人員擔任,讓輔導員參與到思想政治類課程教學過程。因為學校輔導員除了負責學生活動外,最根本的是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建立導師度不僅讓輔導員隊伍更加專業化,而且還可以改變現在學生不喜歡思想政治課的現狀。
(四) 改善輔導員考核制度,加強對輔導員教師型管理。
既然輔導員成為“雙師型”教師之后,對輔導員的考核就不能但從學生事務管理方面考核,還需要檢測輔導員上課的質量、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強對其專任教師方面的考核。還要讓輔導員參與到教師技能競賽中,如說課比賽、基本功比賽、課件制作比賽等,提高輔導員作為專任教師方面的能力,隊表現突出的給予鼓勵。
(五)發揮校內外實習基地的作用 。
校內外實訓基地不應該僅僅是教師深造的地方,更應該資源共享,成為輔導員學習的基地。在這些實訓基地,輔導員可以參與到企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中,讓輔導員了解企業如何培訓、管理員工,了解學生在企業中思想如何轉變,今后輔導員能更加快速地推進學生過渡到社會,企業也更加歡迎學生去實習。
四、 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意義
(一)有利于輔導員隊伍的穩定。
傳統的輔導員就好像救火員一樣,哪里有事就跟著去,被事務牽著鼻子走,壓力很大,導致一些優秀人才流失。如果實施“雙師型”管理,勢必輔導員會覺得自己也和專任教師一樣,有了較為清晰的發展前景,對職業滿足感增強,特別是導師制度的建立,將會使輔導員能力提升效果事半功倍。
(二)有利于輔導員在學生中樹立威信。
輔導員從事一定的教學任務能使學生覺得這個輔導員可信可靠,產生崇拜心理,更愿意讓他一起參與到自己所想所作中,讓輔導員幫助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一旦威信樹立起來,輔導員在解決學生問題時才能獨當一面、得心應手。
(三)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
要給學生一滴水必須自己先有一桶水。雙師制實施將會激勵輔導員不斷充電。
(四)有利于學校長遠發展。
輔導員隊伍專業化之后能針對某一類問題形成系統的解決方案,如大禹治水一樣及時疏通,甚至未雨綢繆。這樣,輔導員就可以擺脫一般的事務,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事務,分析現象看清本質,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更有利于校園穩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韓延明.試論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J].高校輔導員,2010,(1).
[2]謝志芳.朱麗花.實現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途徑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0,(7).
[3]黃蓉生.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學習型境界[J].高校輔導員,2010,(2).
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
會計職業道德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運行。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也出現了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現象,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使得會計監管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的高度重視。
(一)創新進取意識不強
由于會計工作穩定,工作內容枯燥,很多會計人員對會計工作沒有熱情,習慣于安定的工作環境,不重視個人的學習成長。社會在不斷進步,經濟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沒有學習意識的會計人員是無法適應社會不斷變革的發展需要的。同時,由于不重視學習成長,會計人員就不能及時獲得最新的社會動態信息,不能為企業的經營者提供有價值的企業經營建議,不能實現一個會計人員應盡的專業義務。
(二)協同作弊、觀念淡薄
在現實中,相當一部分道德素質較低的會計人員由于缺乏客觀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工作中沒有按照會計準則執行,受利益的驅動,參加造假、偽造、變造虛假的會計賬薄、報表。由于某些會計人員缺乏自律性,輕易受到他人的指使,做出違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事情,在加上企業高管出于利益的考慮給會計人員施壓,也是造成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
二、會?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會計作為企業內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對會計信息需求度的增高,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會計造假和以權謀利事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給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建設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以下主要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況進行分析,從而為后續討論奠定基礎。
(一)會計人員自身素質不高
一些會計人員自身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在工作中缺乏進取精神,不重視知識的更新換代,職業勝任能力不夠。還有些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對職業道德規范和政策法規似懂非懂。在工作中不能夠認真誠實地辦理經濟事務,做不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二)市場經濟對人們價值觀念的沖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遷。在人們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也被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充斥,社會風氣受到污染。與此同時會計執業客觀環境的復雜,不利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形成。
(三)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在我國會計制度的建設過程中,會計法規執行力度不夠,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會計法律法規不相協調,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無法有效起到監督會計人員的作用。
三、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構建專業會計人員隊伍的必然要求,無論是對社會的發展還是對個人的發展,都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那么,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呢?以下提出幾個方面的對策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1.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相關部門定期組織會計人員再就業培訓學習,提高專業技能、財會保密技能、與企業利益相關者有效溝通的技能。發揮會計人員對企業服務和監督的作用。首先要對會計人員定期進行系統的會計知識培訓,分對象、分層次舉辦培訓班。其次,定期組織專門的規章制度培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信息失真,只有會計人員擁有堅定的職業道德信念,樹立高度的責任感,提高會計人員個人素質。
2.完善內部監督體系
加強對會計活動開展的監督力度,通過健全監督機制來規范會計人員在會計活動中的行為,與此同時,建立職業道德評價體系,通過一定的指標和原則對會計人員在職業道德方面進行有效的評價,對于評價優異的會計人員采取獎勵措施,以此來提高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而對于評價不合格的會計人員則要采取懲罰措施,以此來達到警告的作用。
3.建立健全會計法規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許多新問題、新現象在會計中層出不窮,因此,加強有關于會計法律法規的建設,建立健全會計法規體系,讓會計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有法可依,職責明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出現。新《會計法》的出臺為防假、治假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條款支持,以此同時,該法明確規定了各類違法行為的細化處罰標準,這將有利于對違法人員進行量刑時根據情節進行處罰。
(二)從會計人員“自律”抓起
1.勤于學習
勤于學習是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途徑,會計人員應該加強三個方面的學習: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二是加強對會計職業道德理論的學習,嚴格遵守自己的原則底線。三是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一名稱職的會計人員。
2.勤于實踐
提高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途徑是勤于實踐,會計人員只有積極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實踐中去,才能夠檢驗會計人員的執業道德品質,會計人員只有把會計職業道德的理論、原則和規范貫徹到實踐中去,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品質,更好的完成會計工作。
關鍵詞:中小學 青年教師 職業成長 有效途徑
深入研究中小學青年教師職業成長的有效途徑,能夠為渴望成才的青年教師帶來獨特有益的啟示,也可以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科學管理教師隊伍、完善師資隊伍培養激勵機制以及進一步提升中小學青年教師的職業素養提供參考依據。
一、加強教師合作交流,發揮導師帶教功能
中小學校有必要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并且明確青年教師培養目標。具體來說,有必要安排市級、區縣級、校級的優秀教師擔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班主任等工作,并且在每學期都安排一次示范課,要求青年教師積極主動去聽課。尤其重要的是,要安排優秀教師與青年教師建立結對師徒關系。結對教師每學期開始的時候都必須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主要涵蓋怎樣和導師聯系、每月聽課、邀請導師聽課指導、期末寫出學結等等。青年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這樣的導師帶教的良好機會,積極參與聽課,積極向老教師進行學習,一方面學習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學習導師為人處世的方式,從而推動青年教師快速地成長。在學習的過程中,青年教師必須始終秉承謙虛謹慎的精神,必須尊重導師,從而促使導師能夠向他們傳授更多的知識。另外,中小學校必須轉變以往那種擔心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對青年教師不放心的錯誤認識,而應該讓青年教師放手大膽地去進行教學。同時,要求青年教師每學期必須在校內展示一次公開課,邀請學校內部甚至是本區縣其他學校的教師聽課,從而得到其他教師的指導。在此基礎上,中小學青年教師也應該積極主動地聆聽優秀老教師的公開課,并且總結出詳細的課評,寫出心得體會。
二、利用校內資源,開展校本培訓
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重心下移,強調中小學校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校為本的理念正在逐漸扎根并且形成。中小學校必須更加強調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為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載體。
組織教師校本培訓學習是教師獲得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小學校必須做到每月開展兩次校本培訓,引導廣大的青年教師觀看名師的教學方法,學習本校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體驗優秀教師的講堂。與此同時,中小學校也應該每月下發兩次有關教學的優秀文章,引導學校青年教師積極主動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中小學校有必要在每周五舉辦學校例會,在例會上安排優秀教師講授他們在教學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為青年教師職業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也能夠為優秀教師展現他們的特長創造良好的平臺。
三、建設有利于青年教師職業成長的學校管理制度
制度是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為準則,將其靈活有效地運用在工作中,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導向和激勵的作用。有了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才會形成良好的可延續的學校規范。在中小學校當前已經存在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前提之下,有必要進一步健全學校教學常規管理規范、學校教學質量檢查與評價制度、學校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等。
建設有利于青年教師職業成長的學校管理制度,可以促使中小學校的常規教學管理變得更加細化,教師也能夠逐漸地從以往的被動工作到自覺遵守制度努力工作。特別是每周必須真正貫徹好教案檢査簽字制度,要求教導主任認真細致地檢查教研組長的教案,而教研組長則認真細致地檢查本組教師的教案。尤其是對于青年教師的教案,更應該對其進行認真的檢查,對于其教學設計的流程進行詳細地檢查。通過這種方式,促使青年教師認真地進行備課和書寫教案,為青年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必須保證中小學教師職稱申報評審制度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 就業能力 就業質量
碩士研究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能力不僅關系到個人的職業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碩士研究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已經受到了高校和社會就業機構的重視。在高等教育活動中,應當加強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能力,幫助他們從職業發展的角度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的規劃,從而提升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
一、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就業能力培養的意識淡薄。人們對于碩士研究生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他們在本科期間接受了就業能力教育,所以在碩士期間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開展針對性的就業能力培養。正是由于受到這種錯誤觀念的誤導,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專門針對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非常少,只注重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能力培養。
2.缺乏完善的碩士研究生就業指導體系。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對于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能力培養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很多培養單位都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就業指導體系,一方面,由于培養單位對于碩士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全面的認識,認為就業指導工作就是幫助碩士研究生找工作,指導體系的建立過于重視其發揮管理職能;另一方面,現有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就業指導工作涉及到就業政策講解、就業形勢分析以及碩士研究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等,但是當前的有些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隊伍建設不完善,就業指導內容不具體,有時與學科設置脫節,所以無法充分發揮就業指導工作的力量。
3.缺少專業的就業能力培養實踐。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影響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專業實踐可以幫助碩士研究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并且充分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但是,很多培養單位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實踐體系,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課題研究方面。很多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缺少足夠的實踐機會,導致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后也很難快速適應崗位要求。
二、提高碩士研究生就業質量的途徑
1.強化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意識。近些年來,關于碩士研究生就業質量的研究工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為了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需要培養單位樹立正確的意識,并且將其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根據不同的學科和專業發展要求,制定相應的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方案。同時,加強培養單位與企事業單位的密切聯系,開拓一條新的人才輸送方案,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
2.構建碩士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碩士研究生群體雖然在學歷上高于普通的本科畢業生,但是他們在就業能力方面并沒有因此而形成更大的優勢,相反很多碩士研究生并沒有工作的經歷,所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目標和就業觀念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在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融入就業指導理念,除了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外,還需要注重碩士研究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的指導力量,通過系統的職業指導工作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
3.加強就業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職業指導教師隊伍,是提高碩士研究生就業質量的基礎和保障,面對當前提高碩士研究生就業質量的長期發展需要,應當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體系建設。一方面,對現有的就業指導教師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使他們在短期內可以獲得關于碩士研究生就業指導的專業知識,并且在不斷的實踐和指導過程中積累經驗,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積極引入社會優秀的就業指導機構的師資力量,豐富現有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結構,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
4.增強碩士研究生實訓基地的建設。越來越多的培養單位和碩士研究生都已經認識到實踐能力在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培養單位也需要增強實訓基地的建設,通過對校內教育資源和校外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形成完善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為碩士研究生提供更多可以參與實訓的機會,使他們在實習階段可以積累較多的經驗,更好的應對以后工作崗位的需求。
綜上所述,研究生就業質量的問題已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有效的途徑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可以為碩士研究生創造更寬的就業途徑,同時也可以提高院系的專業影響力,從而為高等院校帶來更好的社會形象,促進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雙元制;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133-02
1 前言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缺乏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提供人才儲備的高等職業教育正面臨著專業結構不合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不匹配、職業素養低下等幾大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高職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缺乏熟悉工作崗位的階段從而缺乏從業能力。基于這種認識,單一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完成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受教育者需要一個銜接學校教育的熟悉職業需求的實踐場所,而這就是享譽世界的近乎完美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德國“雙元制”就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商業協會負責質量監控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雙元制”是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將傳統的“學徒”培養方式和現代職業教育的思想結合,形成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
“雙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職業院校,另一元”指的是企業。學生在職業院校學習文化知識以及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兩者相結合共同完成職業教育的任務。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從本質上講旨在培養學生未來邁向社會就業、擇業以及創業的能力;其課程內容、課程設置、及課程實施與評價都要與未來就業崗位的需求保持一致。從思想層面來講與其稱之為一種教育體系不如說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注重實踐技能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和教學的思想。
2 鐵嶺地區計算機專業實踐雙元制的有效途徑
2.1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使學生擁有高素質雙導師
從 1998 年,在《面向 21 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職業教育學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到《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06〕11 號)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11〕16 號)的文件,國家已經把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作為高職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再次突出了高職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的必要性。
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訓練,是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師技能的重要一環。同時高職院校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也需要在企業的實踐中打造。
校企合作,最終的目標是使學生受益。為了更好的教授學生知識,教師必須到企業進行實踐,親身體驗和經歷學生未來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因此,國家規定職業院校教師需要每年至少華一個月的時間到企業參與真實項目的開發、制作流程,從制度上為教師提供了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2.2項目進校園,建立校企合作發展聯盟(校企簽署項目外包合同)
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地處經濟欠發達的遼北地區,該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著重服務地方經濟。在進行現代學徒制本土化有效途徑的探索時,注重結合地方IT行業特點、地域特點以及本校理學院計算機實訓室資源。1)遼北地區的IT企業稀少且就業薪酬較低,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很難聘用到大中城市畢業的IT行業精英才),學校注重密切與當地電腦公司、網絡公司的關系。2)學校目前的計算機實訓中心已經具備與企進行中等層次合作模式的硬件條件。
學校根據這些特點與其中一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在網站設計方向進行“教學---科研---項目開發”,三位一體的深層次合作。學生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之后,進入企業當學徒。 企業制訂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同時企業技術骨干與在校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形成“師徒關系”進行實習。最后學生在公司的學習狀況由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考評,合作企業擇優錄用來本公司學習的學生。所謂項目進校園是公司將難度適宜的項目整體外包給學校,由學校的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在學校實訓中心完成,同時企業技術骨干提供必要技術指導。
2.3 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細則
筆者認為在這一階段學生打好的堅實理論基礎將會為學生順利進企業實習保駕護航。因此,制定此階段的具體培養方案必須考慮到學生后續學習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進企業后他們將面臨的企業文化和產品技術特點。對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個企業都有其獨特的要求,此時,校企的密切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根據學校具體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師素質、教學理念等軟條件及學生實驗實訓的設備等硬件條件)、企業的要求制定培養方案細則,具體到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環境安排、教師安排等。同時,實踐現代學徒制專業的課程應將企業提供的適合理論教學階段參考的項目改造成具體的“教學項目”,成為教學的有效資源。這有利于讓學生在學校培養階段具備未來走向實習崗位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3 小結
利用計算機專業的專業特點、遼北地區地域特點、IT產業的時代特點,采用靈活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成功實現資源共享。既為企業創造豐厚的效益,又為學校拓展產學研結合的新渠道,同時促進本校專業調整與建設,最終實現校企人才和效益的雙贏。
總之,“雙元制”培訓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學校和合作企業這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以及教學資源,采取在校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培訓有機結合的培養模式,為用人單位輸出滿足其需求的實用型人才,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在飛速發展現代的,先進的、合理的企業管理體系中,促進企業目標利潤全面提升的一種手段就是全面預算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為增強企業在現代化社會的競爭力。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國內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上,受到廣大企業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企業提升全面預算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中央財政部在2002年出版的《關于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中,將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定義為通過科學的預算方法,將企業各部門現有財務資源合理布置、分配、控制、考核,以方便管理企業各項經營與活動,協調企業上下一致,最終將企業既定的經營方式與管理理念提升到新高度。由此可見,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促進現代企業的資源整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有效解決企業內部的松散問題,促進企業內部會計機構部門與各部門、各機構之間的整合。加強對企業內部的控制,對于實行分權管理模式的企業,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率和質量,有利于控制企業目標,把握企業前進方向,進而約束、監督企業機制。構建完善的企業現代化管理體系,通過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科學分配企業內部管理層、各部門權利與義務,帶動良好企業共作氛圍。作為現代化企業財務管理手段之一,規范化、科學化的財務管理方式,有利于及時糾正各種潛在的經濟活動缺陷。
二、企業提升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途徑
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只有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才能提高企業經營和管理水平。而在實踐經驗中,企業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這里提出幾種有效解決途徑:
1.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與全面預算管理協調一致。利用辯證關系對企業發展與全面預算管理的關系進行客觀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兩者協調性,在企業發展中,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對實際環境的操作和指導,將手段下至到各項經濟活動中,不論是在構建企業的管理系統還是在活動中的具體體現,都需要與企業戰略目標步調一致,方能推動企業發展。
2.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重構與發展推動全面預算管理體制的完善。為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成果,完善重構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是重點。科學的財務管理系統是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在現代化企業中,以完善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制定科學的財務獎罰機制,以此調節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調動員工積極性,將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更好的融入到企業管理中。
3.決策層對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的建立需要提高重視。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中,決策層的忽視使得全面預算管理制度難以有序實施。只有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促進各部門人員之間的協調和溝通。
4.在現代化企業中,企業各項活動管理信息技術應用的不合理導致企業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降低,大大增加了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和負荷。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項目與內容眾多,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如今信息化社會,利用全面預算管理,培養大量高信息素養的專業人才,推動企業信息管理平臺建設,著重會計機構的計算與網絡配置,與信息化的全面預算管理連接。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網絡風險的控制,企業的會計核算、資金結算、資產管理等利用專業軟件和系統進行數據連接和資源共享,提高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控制,進而推動企業經濟活動的管理水準。
5.預算的編制、執行、控制、考評質量在企業中至關重要。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在編制環節明確預算目標,預測環境因素對目標的影響,在不同經營層次之間進行有效、準確的預測;在執行環節以預測結果為基本條件,實行高效率的組織行為,相互協作;在執行過程中加以控制,提高預算質量,規避預算風險,全面落實企業經營目標;最后嚴格考評預算效果,依據結果對執行者進行考評,促使決策者及時調整戰略。
近年來,國家明確了職業教育要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職業教育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之一的現代學徒制,一旦引入后全面展開,這將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里程碑,也是提升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契機。從偏重于理論模型的講解向注重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單只需要教師傳教方式的改革,更需要學校制度的改變,企業的深度投入和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
一、教學現狀
目前大部分專業教師在課堂上仍是以單調的傳授知識為主,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崗位操作、實踐技能并沒有真正融入課程內容,沒有實際動手的操作,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永遠得不到提高。在教學中,應該既要重視技能操作的培養,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和職業成長規律。
二、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職業教育把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校企合作的運行模式,賦予現代學徒制新的涵義。現代學徒制以傳統學徒制,即師傅帶徒弟,手把手教會制作過程及制作工藝模式為基礎進行了適應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演變和完善,課堂教學中,更注重的是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工”與“學”的交替。職業教育中引入現代學徒制,“師傅的手藝”不僅得到了傳承,而且可以促進中職生對本職業的全面認知和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培養。
三、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模式探究
近年來,東莞市商業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在電子商務行業迅猛發展的形勢下,招生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科組長和學科帶頭人的倡導下,教師們不僅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也加大了校企合作方式等方面的完善力度。
1.重構課程體系
充分發揮校企合作企業主導作用,按照企業對市場營銷從業人員的技能和專業素養的要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對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構,形成了“網絡營銷”和“銷售技巧”兩大課程模塊。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核心職業能力,融入教學內容,形成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式學習情境,構成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教學課程體系。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1)課前創設問題情境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微課掌上通、班級微信群等網上平臺預習作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先行預習課程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個參與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業資源。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校企合作的企業在公司運營的過程當中,遇到的顧客問題、貨品問題、員工問題、活動策劃等各方面的難題,匯集成案例集。
(2)課上分小組完成任務
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根據學習情境小組成員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講解接近顧客準備這個章節內容的時候,全班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5至6人。首先,在探討了案例集中的案例之后,分析案例中的推銷員沒有成功的原因,指出在接近顧客的準備過程中做得不足的地方,并且組內討論如何改進才能使避免推銷失敗。接著,寫一段大家認為正確的推銷對話在大白紙上。最后,分角色扮演顧客,推銷員,老板等,完成推銷對話的展示。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利用所學內容,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可以切身感受工作情境,而且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合作,培養了學生綜合能力。
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下學生是主體,教師引導完成任務。學習過程就是完成任務的過程。如在POP廣告這一個章節的學習過程中,書本上介紹了很多POP廣告的種類,POP廣告中所用字體和圖案。教師在介紹完這些字體、圖案的種類后,讓學生自行完成一張POP廣告的制作,在這個制作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夠更生刻的體會到POP廣告的魅力與作用,同時也對POP廣告字體和圖案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整個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指導者的角色,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
(3)課后課程考核
《現代推銷技巧》課程考核進行了改革。以往考試只注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至于一部分學生突擊學習,應付考試,真正到了工作中卻無所適從。改革后,以實踐操作和過程考核為主,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時表現,包括課前自我推銷,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占期末總評成績的30%。第二部分是上課實訓考核,結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的結果,對完成小組任務時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整體效果進行評分,占期末總評成績的30%第三部分是期末考核,占總評成績的40%。重點考核學生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運用校園教學平臺自主學習
建立完善和強大的校園教學平臺。平臺上提供大量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師教學課件,教學微課,企業實際案例、專家講座,實訓作業、知識拓展等。讓學生能夠通過校園教學平臺的資源自主學習,自我反思。
四、結語
總之,現代學徒制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企業、學校雙主體優勢,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深層次校企合作。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學校的豐富資源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又為其后續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生產實習 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
生產實習是本科教學體系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來說,生產實習尤為重要,它能將專業基礎知識與生產加工實際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同時可以使學生對企業現場生產流程和工藝有所了解,鍛煉了學生適應現場的能力,熟悉各類機床和加工中心,檢測設備,對以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是一個幫助。它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深化和檢驗。隨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企業需要更多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加強生產實習教學環節的改革,提高實習效果,將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企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
結合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際,根據現有生產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進行討論。
1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生產實習存在的問題
1.1 實習基地投入嚴重不足
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國有企業不再承擔計劃經濟體制下安排大學生實習的義務;另外,由于人才市場日趨成熟,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招聘機構及網絡招聘人才,無需通過實習來發現和留用人才,很多企業不愿再接收大批學生去實習。某些大型國企雖然愿意接受實習生,但其經濟效益不理想,生產開工不足,學生只能看到靜止不動的設備,難以看到生產加工的動態過程,設備普遍比較陳舊,工藝比較落后,學生很難了解到先進制造技術和工藝,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1.2 由于企業技術保密、安全管理等原因,學生難以通過生產實習提高動手能力
由于計算機和先進制造技術的引進,多數實習廠家在生產中實現了自動化控制,生產現場的工作人員很少,車間內采用全自動化操作且工作人員均經過嚴格的操作培訓,而學生達不到現場工作人員的要求,在實習時不可能進行實際操作。此外由于企業的技術保密意識越來越強,學生要在一個企業待兩天以上、要看生產用圖、要抄工藝卡、要觀摩先進制造裝備和工藝,變得越來越困難,使生產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有些加工過程比較危險,考慮到學生的安全,絕對不允許學生進行實際的生產操作,從而減少了學生動手能力的機會。
1.3 生產實習經費短缺,難以應付實習的正常開支
本專業先后在衡陽、洛陽、上海、株洲、桂林等地的廠礦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但由于交通、住宿費用上漲,只能采取就近原則。近幾年,校外的實習基地主要是桂林,為保證學生人身安全,都是租用公交車。實習經費緊張,已成為生產實習的主要瓶頸,難以在校外實習基地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實習任務,嚴重影響了生產實習的質量。
基于上述情況,如何調動實習基地參與實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資源,爭取實習基地的支持與經費來源,利用有限的實習時間,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2 生產實習中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2.1 以人才培養為核心,進一步拓寬與實習基地的合作領域
在本科生培養及企業員工培訓方面開展更為廣泛、深入的合作,一方面利用學校人才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等支持,另一方面利用企業的資源及設備優勢,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并激勵學生“工學并舉”,進行創新實踐。
2.1.1 利用實習基地的資源及設備優勢,激勵學生進行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產實習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安排在第六個學期末,這個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對學生加以引導,將是學生創新實踐的好時機。在此階段,合理利用實習基地的資源及設備優勢,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新實踐平臺,我們的主要措施為:
(1)將實習基地作為學生的創新實踐平臺,讓學生參與各類科研合作項目
例如在衡陽有色冶金機械總廠,做畢業設計的學生和指導教師之間簽訂了協商性學習協定,結合廠校科研合作項目和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利用5kW橫流二氧化碳氣體激光器與多軸連動數控激光加工系統,開展復雜齒輪刀具的激光強化、梳齒刀設計與制造通用技術支持系統的研究學習計劃,最后以畢業設計評分標準對協商性課程計劃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學生對于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實戰性、研究類課題比例較以往有所提高,設計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將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與生產實習有效結合
我院加強大學生創新工作一直在努力開展,學院特別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且積極參與學校與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和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2010年在劉永霞老師的指導下,作品“3D深溝球軸承裝配機”獲得南華大學二等獎。在2010湖南省第四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在指導教師麻勝榮的帶領下,作品“電纜破冰機”獲得一等獎;李嵐老師指導的作品“液壓減速高樓逃生裝置”獲得二等獎。共獲得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優勝獎2項。這些成果的獲得離不開實習基地的大力支持。
2.1.2 開設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CAD/CAM等系列培訓班,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
我院作為國家制造業信息化三維CAD教育培訓基地,面向企業和在校學生招收學生,開設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CAD/CAM,有限元Ansys 等系列培訓班,讓企業員工和在校學生同堂學習、交流,共同提高。截至目前,已累計開辦6期,畢業學生400余人,大多數獲得了省勞動廳頒發的數控技術職業技能鑒定證書,解決了企事業單位數控人才短缺的問題,加強了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解決了企業關鍵技術問題,也鍛煉和增強了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從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育人效果和社會經濟效益。
2.2 研制一套涵蓋主要實習基地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的課件,拓寬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新快。本課題組根據收集到的實習基地加工設備和工藝資料,結合先進的加工技術和生產設備,編制一套適合本專業學生、涵蓋主要生產實習基地加工設備和工藝的課件,課件主要內容如圖1所示。通過觀看課件和請廠家專業技術人員講解,讓學生學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比較、判斷、推理等思維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為生產實習提供鋪墊。
2.3 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科研促進教學,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根據生產實習基地不同廠家的設備和產品,在實習安排上側重點不同,例如接受我校學生實習的一家專業化生產柴油汽車高壓噴油泵總成、鋁鑄件、出口件的中外合資企業,該公司鋁鑄件產品主要為轎車發動機配件,出口件產品主要為美國康明斯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國企業配套,該廠的數控加工設備較多,所以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重點在數控加工設備上,由數控教師現場結合設備和產品進行講解。此外,由于該廠的產品主要是汽車高壓噴油泵,毛坯為鋁鑄件,所以鑄造設備及工藝過程也是實習的重點。通過深入了解電控單體泵泵體從下料到最終成品的過程,進而對熱處理工藝的擠壓珩磨工藝原理、鑄造種類、鑄造工藝3個基本部分,鑄造生產經常要用的材料,鑄造生產與其他工藝不同的特點,油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等進行全方位了解。在實習過程中,各小組之間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經驗總結與交流,遇到現場實際問題時,學生先進行討論,然后請技術人員進行詳細講解。
3 結束語
生產實習對于提高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加強與實習基地的合作與技術交流,將實習基地作為學生創新實踐的平臺。另外,研制一套涵蓋主要實習基地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的課件,拓寬學生知識面,最終形成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科研促進教學,進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素心.創新實驗教學,培養創新人才[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9(3):37-38.
[2] 李棟,劉能高.論美國選課制的歷史意義及啟示[J].綏化學院學報,2005(10):159-161.
[3] 甘勇.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生產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7(2):110-112.
[4] 郄世鴻,于鵬.高校生產實習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高教論壇,2010(5):559-561.
[5] 黃艷秋,于微波.生產實習教學模式改革與實習基地建設[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0(3):49-50.
[6] 湯彩萍.“工學結合”生產實習模式的實踐與特色[J]職業技術教育,2008(2):53-54.
摘 要:高中階段是青少年思考現在與未來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能否形成自我同一性就顯得非常重要。若能夠對高中生進行職業教育以此他們提供自我探索的素材,使得青少年在高中階段達到同一性獲得,那么無論對于高考后的專業選擇還是將來的就業都有很大的幫助。這種職業教育可以從三個方面實施:依托學科教科書,在教科書中加入與學科內容相關的職業類型、職業要求及案例;為高中生提供職業體驗;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課程。希望通過在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青少年對自我同一性進行積極的探索,最終達到同一性獲得。
關鍵詞:自我同一性獲得高中生職業教育
1.高中階段促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必要性
自我同一性是Erikson關于人格發展的同一性漸成理論的核心概念,Erikson的同一性理論中包括兩個基本維度:探索和承諾。James Marcia根據Erikson的同一性理論中的兩個基本維度提出同一性狀態范式,定義了四種同一性狀態:同一性獲得、同一性延緩、同一性早閉、同一性擴散[1]。
研究發現很多學者都指出大學生處于青年后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關鍵期,并有大量調查研究證明,處在大學階段仍有一大部分人處于同一性擴散和同一性延緩狀態,這種情況與我國的教育現狀應該是有很大關系的,依據Erikson理論的兩個基本維度,筆者認為在探索階段教育應該給青少年提供探索的素材,為青少年同一性獲得提供途徑。我國的教育在中學階段很少涉及職業教育,中小學時接觸最多的職業就是教師,父母有工作的還能多了解一下父母的職業,剩下的只能靠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面對那么多的專業選擇,青少年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那些專業是干什么的,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將來要干什么,從而感到困惑、迷茫,感到束手無策。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曾對部分普通高中高三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對社會職業了解不多,對自己的興趣特長不清楚,在個人職業發展前景規劃方面明顯缺乏指導,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的了解程度較低[2]。說明在學生時期也就是青少年時期沒有進行足夠的探索,沒有完成同一性獲得,使得大學生在校十分苦惱,不愿意學習自己的專業,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學習主動性以及將來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的積極性也會極大程度的降低,必將嚴重影響了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在高中階段進行職業教育,給青少年在選擇專業之前創造一種條件讓個體對價值觀、信仰以及目標等進行探尋,嘗試不同的社會角色、思考職業生涯計劃等,盡早使青少年獲得自我同一性,所以通過對高中生進行職業教育是促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獲得的一個有效途徑。
2.高中階段自我同一性培養途徑
2.1依托學科教科書,在其中適當加入職業內容
以化學為例,對比中美兩國化學教材就可以明顯看出兩國的不同,中國的化學教材幾乎不涉及與職業相關的內容,而美國主流的高中化學教材《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卻不同,其將職業生涯教育內容與化學學科教學和諧地融為一體[3]。
美國教科書中將職業涉及到的知識、素質及相應的職業者的工作案例等合理的與學科相聯系,這種方式讓學生潛移默化的了解未來的職業,增強學科與社會的聯系,不僅讓高中的課程變得生動、形象,也開啟了青少年思考自己的未來,整合自我同一性。
2.2職業體驗教育
新課改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忽視了生活中的知識與個體的親身實踐,致使學生與現實社會的距離太遠,使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利的發展。職業體驗就是通過親身實踐來認識各種職業,在社會實際生活中體驗學習。現在很多地區都設有讓小學生進行職業體驗的場所,這種活動的開展,既讓兒童了解到成年人工作的辛苦,也讓他們了解到各行各業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啟動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培養他們從小就學會思考自己的人生。但是小學階段的兒童思維能力發展還很有限,不能深入了解職業涉及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相比而言處于高中階段的青少年,他們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思考自己的人生,在這一階段更需要增強職業體驗教育。如果高中也能有這樣類似的職業體驗的項目,學校定期為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為學生提供參觀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自我和社會,效果一定會更好。
2.3設置高中職業生涯課程
在高中設置職業生涯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很多職業比如服務性行業沒有明顯的學科特點,綜合性很強,不容易通過學科去滲透,那么設置固定的職業生涯課還是有必要的,不需要占用很多課時,也沒必要設置硬性要求,只提供給學生了解各行各業的一個途徑,及進入行業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應該是把青年人培養成只能從事某一特定的、終身不變的職業,而應該讓他們具有在各種職業中自由流動的能力和素質,并因此而永遠刺激他們有自我學習和培訓自己的欲望,培養他們的心理功能并激發其創新精神,督促他們養成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風[4]。往往我們發現在中國到大學才有關于職業生涯的課程,而課程內容多數都是要怎樣制定計劃,可是對于很多人來講從來都沒有人引導過思考目標是什么,制定計劃豈不成了空談,職業生涯規劃也就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在專業選擇前給處于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提供職業信息,將為他們進入大學進行深入、詳細的職業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更快更好的促使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進行職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較早的對自己的人生,諸如“我是誰”以及如何定義自己的思想或觀念做思考,進而對自我同一性進行探索,進行自我整合,這種職業教育可以從三個方面實施:依托學科教科書,在其中適當加入職業內容;職業體驗以及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課程,希望通過在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青少年對自我同一性進行積極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劉楠,張雅明.同一性風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0(4):691-698
[2] 葉之紅,曹丞.基礎教育中的職業生涯教育特點[N].中國教育報,2006-0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