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音樂教學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于古詩詞,《樂記》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乎心。”古往今來,無論是《詩經》中的風、雅、頌,還是唐詩、宋詞、元曲,大都能作為“歌曲”演唱。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入古詩詞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代背”的方式進行教學,那么,歌唱熟了,詩詞自然也就背熟了,有利于理解古詩詞中的意境和復雜情感。具體做法如下:
一、用音樂營造課堂氣氛
俄國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魅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為可能。”用音樂導入,在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情感,進行審美熏陶等方面可以發揮獨到的作用。
如講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播放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哀婉綿長、柔情似水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住學生,悠揚的樂曲聲把學生帶進了凄麗迷茫的意境中;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以《三國演義》的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導入,渾厚的男中音、雄渾的氣勢,讓學生仿佛看到了當年赤壁鏖戰時,年輕有為、意氣風發的周瑜談笑風生、指揮若定的神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使用流行音樂,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二、用音樂指導學生品評古詩詞
古詩詞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很多古詩詞中的意境和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學生很難領會。將音樂融入詩歌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而且能陶冶情操,并使詩歌潛入心扉。
如講授李白的《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我播放翁培倫演唱的流行歌曲《護國良相狄仁杰》片頭曲《餞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悲愴中包含高昂樂觀的樂曲,加上翁培倫那至情至性,憂郁但不消極的男中音,把作者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似乎看到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污濁的環境所壓抑,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郁悒的詩人,面對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仿佛現實中一切黑暗污濁都已一掃而光,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云外,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想高飛遠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但現實“夷羊滿中野,盈高門”的可憎局面,又讓詩人覺得“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陷于“不稱意”的苦悶中,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通過流行歌曲,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復雜情感,更能體會出作者面對實際生活中的種種缺憾,不屈服于環境的壓抑,也不屈服于內心的重壓,不甘沉淪的、豁達樂觀的精神。
現代流行歌曲白話歌詞,把晦澀難懂的古典詩詞演繹得通俗易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領會了詩的內涵。
三、用音樂幫助學生背誦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很多優秀內容被很多現代的音樂制作者制作成具有時代風格的音樂。在教學時,教師借助這些流行音樂,能使古詩詞長留學生心間。在講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我播放了王菲的《明月幾時有》,學生們邊學邊唱,不亦樂乎。十幾分鐘的時間,他們就把這首詞全背了出來。這次嘗試,拓寬了我的思路。于是,我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聽一些這類歌曲。如:根據李煜《相見歡》改編的《獨上西樓》、李煜《虞美人》改編的《幾多愁》、李商隱《無題》被改編的《別亦難》、李清照《一剪梅》被改編的《月滿西樓》等。漸漸的,當初不喜歡古詩詞的學生也加入吟唱的隊伍,古詩詞的默寫有了很大的改善。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恰當應用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進行古詩詞教學,不但能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之美,而且為古詩詞課堂教學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大大地提高了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學觀念是以教師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多半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課本的知識點完完全全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學生會對語文課堂產生厭倦心理。而且,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隨著新課改的出臺,為了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音樂選擇
將音樂元素引入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的目的是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但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不能隨意地引用音樂。語文課堂中的音樂選擇,應該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選擇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并且能夠有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音樂。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提出進行音樂選擇的幾條途徑。
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音樂選擇,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維持注意力的時間短;記憶主要以機械記憶和形象記憶為主;思維的發展必須依靠具體事物的支撐。因此,老師在選擇課堂音樂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盡量選擇節奏簡單、明確,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音樂。例如,《生日快樂》《藍精靈》《數鴨子》等等。這些音樂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融入到語文課堂中,為老師接下來順利開展閱讀教學做好鋪墊工作。
四、根據課堂內容進行音樂選擇,營造教學氛圍
將音樂融入課堂的目的除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語文課堂氛圍外,還要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進行音樂的選擇時,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的內容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音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音樂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迅速地進入到閱讀的故事情節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理解能力,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對故事情節進行分析。例如,在講解《王二小》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閱讀分析前,播放《王二小》的音樂,讓學生們在音樂中去體悟故事情節。經過教師的分析,學生們就能清楚地掌握故事情感,理解課文內容。
五、根據課堂活動進行音樂選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審美教育 小學音樂 審美能力
音樂是一門聲樂藝術,作為一門課程來說,可以說是美育課程,在開展審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活潑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音樂欣賞氛圍中培養審美意識。
一、開展音樂體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首先開展基本的有關音色、音律、節奏等理論知識教學,讓學生對聲音有基本了解,然后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審美情趣。比如說,根據音樂作品本身的旋律將其劃分成不同的部分,用直觀的數據圖像畫出曲子的結構圖,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曲子結構圖,引導學生探究音樂美。例如:在《喜慶勝利》教學中,先將三段結構圖畫出來,然后借由結構圖開展音樂教學,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節奏、旋律。在這個曲子中,第一段以歡快、喜慶的氣氛為主,表達人們對勝利的向往;第二段以抒情為主,表達人們對新生活的向往;第三段是整首曲子的部分,表明人們對迎來勝利的激動心情,氣氛較前面更加的歡快、愉悅。教師借由結構圖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音樂美,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心智還不成熟,可以采用簡單的故事串聯法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情操。例如:在《龜兔賽跑》中,先問學生烏龜和兔子賽跑誰會贏,小學生回答“當然是兔子啦”,“那我們就來看看今天的賽跑誰會贏呢?”接著播放音樂,教師隨著音樂給學生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并引導學生跟著音樂節奏打拍子。通過這樣故事化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再加上教師恰當的指導,審美情趣也被激發出來,利于教師開展審美教育。
二、聆聽音樂,豐富審美教育內容
音樂是聲樂藝術,需要學生用耳朵去聽,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聽音樂,去感受音樂的層次、順序以及實際形象,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想象到音樂作品中講述的故事、情景等,通過聆聽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比如說:在《朝景》一課中,教師先帶著學生跟著音樂打拍子、哼唱主旋律,然后引導學生去聆聽主旋律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以及地方,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就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哼唱主旋律,反復播放兩三遍后,學生就會哼唱主旋律了。接著,教師以《朝景》的歌詞和樂曲情韻為背景,開展詩歌朗誦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朗誦詩歌的同時感受音樂想要表達的情感,將音樂美與人聲美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的眼前浮現一幅幅畫,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審美教育內容。
三、以音樂情操帶動審美情操的培養
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有故事背景,都表達一定的情感。教師可將音樂背景知識導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與音樂創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升華學生的音樂情操。比如說,《二泉映月》的作者華彥鈞是一個命途多舛、自強不息、堅強勇敢的音樂人,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華彥鈞的故事,然后再播放音樂,讓學生將音樂與作者身處的時代、作者情感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表達出來的沉思、憂傷、悲憤、追求光明等情感,通過這樣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四、音樂文化的導入,深化審美教育
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有一定的文化土壤,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系,每一個國家的音樂都是有所不同的,教師可以將文化內容導入到審美教育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思想,在文化中感受音樂,在音樂中體驗文化的魅力。比如說,《看龍船》講述的是端午節競渡龍舟的故事,21世紀的小學生都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但對于競渡龍舟來說沒有太大感受。教師可以先設計電子課件,將競渡龍舟的視頻和圖片搬到課堂上,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了解端午節的來源以及競渡龍舟故事之后,再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競渡龍舟的情景,“龍頭揚,龍尾翹,船兒好似浪里蛟”一句中的“揚”、“翹”、“浪里蛟”將生動形象的競渡龍舟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將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視野擴寬了,了解到更多有關端午節的故事和人文知識,了解到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深化了學生的審美情感。
五、豐富音樂形象,提升審美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是感知、感覺的生物,他們認識世界的基礎是自身的感知和感覺。在音樂教學中,由于是聲音的藝術,需要學生用耳朵去聆聽,而耳朵的感覺遠沒有眼球的視覺沖擊來得強烈。這個時候,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提升審美能力,教師應積極將音樂變得形象具體化,讓學生主動去深入探究音樂表達的內涵、情感等,隨著音樂的節拍而發生情感的起伏變化。而豐富音樂形象最簡單常見的方式就是創設表演情境,讓學生親自去表演,在表演中感知音樂美,提升審美能力。舉例來說,在《森林狂想曲》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并采用故事化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這首歌曲講述的故事,樂曲結束后,進行小組合作教學,分析故事中每一個動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將音樂作品中的故事搬上舞臺,讓學生自己去表演,在表演中感受音樂美,感受各個動物的心理活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力,音樂感知能力也提高了。真實的音樂形象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激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結束語
小學音樂就是在聆聽音樂、唱歌中激發音樂情感,豐富精神生活,擴寬視野,培養想象力,提升審美能力。廣大小學音樂教師要將一節節普通的音樂課變成音樂與審美相溶的美育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激發音樂審美情趣,提高審美情操,提升審美能力。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注重學生創造精神、審美情操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音樂;精彩課堂;趣味教學
音樂趣味教學法是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音樂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展開趣味教學,有助于最大化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和諧發展;有助于活化課堂教學等。那么,音樂教師應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課堂教學實際,構建有效、精彩的小學音樂課堂呢?
一、情境渲染,引發學生童趣
無論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摒棄傳統單調的教唱、灌輸樂理知識的模式,而是從導入環節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多年的實踐中,筆者發現,小學生本來年齡較小,對于一些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因此,音樂教師要結合這個特點和教材內容,以情境渲染,引發童趣,激發學習內驅力。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音樂《小朋友的家》這一課時,教師以情境作為渲染,將學生的童趣引發出來。首先,利用多媒體的音頻功能播放《米老鼠進行曲》,并隨著音樂律動進教師。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有家,米老鼠也一樣。大家快來猜一猜米老鼠的家在哪呢?看多迪斯尼動畫的學生很快高呼“迪斯尼樂園”。“真聰明”。此時,音樂教師利用PPT呈現一組有關迪斯尼樂園的圖片,帶領學生進入童話世界,激發學生的童趣。學生被迪斯尼樂園的圖片吸引住了,各個睜大眼睛觀看圖片。師趁機引導:同學們,迪斯尼樂園中有那么多的卡通人物,如果沒有歌聲陪伴,它們也會很孤獨哦。大家想不想學習一首歌曲,然后為這些卡通人物歌唱呢?學生齊歡呼“想”。這樣一來,學生能以愉快的心情進入課堂學習。因此,音樂教師可以遵循孩子特點,利用一定的手段,引發童趣,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
二、豐富形式,打造趣味課堂
趣味教學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如果僅以單一的模式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也會產生厭倦心理。小學生需要源源不斷的新事物的刺激,才能維持住其對某一學科的關注。因此,音樂教師要豐富趣味教學形式,以打造趣味橫生的課堂。
(一)故事教學,營造和諧氛圍
動聽的故事往往能瞬間吸引學生。對于小學生而言,有時單純的故事內容不足以吸引其參與課堂。因此,音樂教師還要結合故事內容,融入情感,聲情并茂的講述故事,吸引學生,并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音樂《游擊隊歌》這一課時,教師以故事教學,為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首先,音樂教師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講述抗日游擊隊的故事,并以屏幕做背景,呈現游擊隊的經典圖片。在教師的講述下,學生被一個個游擊隊勇敢抗日的故事所感動,情緒被調動起來了;其次,播放歌曲《游擊隊歌》(第一遍播放),讓學生體會歌曲中抒發的感情。等歌曲播放完畢后,出示問題:歌曲中游擊隊員的形象,生活與戰斗條件,精神狀態都是怎么樣的呢?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判斷歌曲的節奏、曲調和風格。從以上案例中可知,利用故事很容易調動學生的情感,也容易過渡到新歌的學習。
(二)活用教具,構建精彩課堂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具的使用也是較為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活用教具,以構建精彩的音樂課堂呢?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圖片,然后再靈活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小學四年級音樂《我愛我的家鄉》這一課時,在學生學完這一歌曲后,教師布置了一個動手任務:請同學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你的家鄉。這樣一來,音樂教師有效將音樂與繪畫聯系起來,讓教學變得趣味盎然。等學生繪畫完畢后,音樂教師點名讓學生上臺展示作品,然后再讓下面的學生用歌曲表達作品(即看到這幅作品,你想用哪一首歌曲表達)。這樣的形式讓課堂教學變得格外精彩,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是真正的“熱鬧”。在這個案例中,音樂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畫,然后再以作品作為教具,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活潑、精彩。
三、融入角色,鞏固課堂教學
讓學生融入角色,在角色中將歌曲演繹出來也是趣味教學的一種形式。這樣的形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音樂《游擊隊歌》這一課時,等學生學習完后,讓學生融入角色,演唱歌曲。具體要求是:學生一邊唱《游擊隊歌》,一邊加上動作,體會歌曲表達的感情,并將歌曲中的情緒、聲音、力度最大化表現出來。又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四年級音樂《彼得與狼》這一交響童話時,教師也運用了角色扮演這一趣味活動,鞏固學生的認知。學生同音樂,自主選擇角色,如彼得、狼、小鴨、小鳥等,隨著音樂的旋律,將童話演繹出來。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教學模式;互動教學;快樂課堂構建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認真踐行新課改精神,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音樂的美,能夠在與教師的有效的互動學習,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
一、創新教學模式,創造互動氛圍
新課改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互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動起來,使學生樂于參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使學生能夠在合作互動學習中不斷交流,體驗成功 快樂,這樣教學效果才能凸顯出來。作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師要想取得教學的成功,首先需要為學生創造一種互動的氛圍,使學生的能夠積極的動起來。
1.與學生積極做朋友
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與學生平等相處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師就是自己的朋友,這樣,學生在心里深處會親近教師,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所有的學生做朋友,這樣大家在一起就可以盡情表演,在合作學習中就會感到輕松愉快。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學習歌曲《水鄉歌兒多》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朋友的表演方式引導學生邊學習歌曲,邊表演,教師可以與每個學生勾勾手指頭,和學生一起唱歌曲,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很快可以掌握這首歌曲,在歌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與自己喜歡的同學邊表演,邊唱歌,這樣,師生間,生生間的感情會加深很多,學生能夠在快樂的學習中,不斷體驗在音樂藝術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快樂。
2.鼓勵學生做“小老師”
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表現欲望更強烈。教師要體味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做“小老師”,更好地促進學生互動學習,使學生體驗快樂,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教學生或者是學生教老師的互動方式使學生積極走上講臺,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快樂成長。比如,在教學中出現較難的節奏時,教師可以故意說不會,讓掌握較好的學生上臺教教自己,這種互動方式學生就很喜歡,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有效攻破難點內容。
二、創新教學模式,豐富互動形式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豐富互動形式。對于教師而言,要能夠采用多種形式使師生間,生生間進行有效互動,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能夠養成共同參與課堂學習的習慣,使學生都能樹立參與意識、群體意識,使學生能夠在相互尊重中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1.通過悄悄話活動,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悄悄話活動,使信息能夠在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有效傳播,這種方式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很大。“悄悄話”能夠給人一種神秘感,在這種神秘感的驅動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必定會拉得很近,可以有效實現心理的交流,對于信息的傳播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都很喜歡這種交流方式。比如,在聆聽環節,當學生聆聽之后,可以有效感知音樂的基本形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悄悄話的形式把答案告訴教師,這樣,既可以不影響到其他學生的思考活動,還能使學生感受到非常有趣,有效推動師生關系的發展。另外,這種方式也可以應用到節奏練習中,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傳遞節奏,從排頭往下傳。各組學生為了使自己的小組獲勝,都會積極努力地保證準確無誤地進行信息傳遞,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效掌握有關內容,并且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通過故事法,進行情感交流
小學生都喜歡故事,好的故事能夠深深打動學生的心靈,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法使學生能夠共同感受、體驗教學內容,加強心與心的交流,有效實現情感的共鳴。
故事法可以通過老師講述的方式進行。比如,在學習歌曲《堆雪人》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個故事,使學生能夠在內心產生情緒,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堆雪人的事情。在學生不斷的回憶中,使學生能夠深深體驗這樣的活動有多么幸福,教師可以有效引入學習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很努力的學習有關內容,學習效果自然很好。
故事教學法,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講故事的方式完成。比如,在教學歌曲《冬媽媽和麥苗苗》內容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告奮勇講這個故事,師生一起聽故事,在品賞故事后,進行歌曲學習,學生都能很投入的學唱歌曲,并且可以深刻領會歌曲生動的內涵。
3.通過合作法,進行聲音交流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演唱,合作演奏的方式實現多邊有效互動交流。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發展。合作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師生合作、也可以是生生合作。比如,在教學歌曲《藍色的雅德朗》后,可以應用合作演唱的方式表現歌曲,教師唱一句,學生接一句,然后,互換角色,這樣,可以有效學習教學內容,在豐富的形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教學效果顯著。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改,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能夠積極打造快樂互動的音樂課堂,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樣的音樂教學才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張燕.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1.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的意義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他們的求知欲望高,而學校的教育可以為小學生們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在小學生的知識體系中,音樂課占有重要地位。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切身的感受美,豐富自己的生活。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音樂課最大的特點就是供娛樂和消遣的一門課程,此觀念是不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的集體精神予以培養,并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現階段,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各學科領域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該模式主要是針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過程,從而讓學生在每次授課與每首歌曲中都得到更深入的體會,不僅調動了學生音樂課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促進了學生良好情感的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課程稍有不同,音樂不會太注重知識點,主要是以一種感性的方式,讓學生切身的感受音樂中所傳達的情感,被音樂中所傳達的美所吸引,進而主動的探尋和體驗音樂,潛移默化中和音樂有機融合,如此一來,才能對音樂知識點充分的掌握了解,使學生對音樂更進一步的欣賞。
2.促進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2.1創設良好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興趣
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之前,必須全面激發其興趣。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促進學生興趣的形成。這主要是因為音樂具有很強的情境性。通過情境的創設,不僅使得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全面的調動,而且,學生原有的認知圖式及情感體驗也會被喚起,以情感的角度推動學生和教材的共鳴。比如,教育者在上《海》一課時,通過音畫相結合的方式,在屏幕上展現出了一副優美的大海圖景:太陽從東方慢慢的升起映紅了一望無際的大海。天空上飛翔著幾只海鷗,海上漂浮著幾艘小船。并且,還播放了一段《大海的風光》樂曲,以創設出一個優美的大海的情境,使學生仿如親臨浩瀚的大海上。然后,教育者與學生共同用手中的畫筆與彩紙將自己心中的大海繪畫出來,讓學生在情感情緒上形成一種共鳴,從而調動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學習興趣。再如,在欣賞課《龜兔賽跑》中,三位同學分別飾演裁判、兔子、烏龜,其他的學生飾演大森林,通過圖畫、音像進行情境的創設,音樂一響起,整個班級學生都各自用花、樹枝、動物頭來搭設所需場景,班級瞬間變為了蔥郁的大森林,再配上一段精彩的旁白描述,教育者也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表演中,當解說詞的深入和音樂的發展,表演越發的激烈……音樂課程中有不少曲子或者是歌曲均存在著一定的情節,講授完后,應讓學生自己擔任創作家,創編后傳與故事情節,并將自己所編的故事表演出來。同學們的興趣被全面的調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正確的引導學生把音樂和文學、音樂和美術間進行有機的結合,做到不僅與音樂學習的特點相符,同時,還與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相一致,這樣的教學效果顯著。
2.2還原音樂場景
大多數的優美音樂作品中均涵蓋了生動形象的畫面,雖然小學生們的想象力十分的豐富,但是他們的閱歷不深,因此,能夠想到的場景范圍很小。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倘若只是簡單的教學生學唱歌,而對歌曲中蘊含的情感、歌曲的意境不注重,那么,將呈現出了“鸚鵡學舌”之象。因此,教學中,教育者應適當的將課本中描繪的場景實際中還原,讓孩子們知道歌詞中所寫的內容,具體體現的美在哪,給人帶來的感覺是什么。可先對孩子們單憑想象產生的不足加以補充,然后,可更加直接的理解歌曲。比如,在學唱《踏雪尋梅》時,該音樂主要表現的是作曲者在寒冬里尋找梅花的故事,課堂教學中,我們可采用照片或者PPT等諸多的形式把歌曲中所描述的寒冬全面的展現,倘若在雪天里授課效果更是明顯,因為學生可以直接的欣賞到雪景。雖然外面特別的冷,但作者依舊奮不顧身的去尋找梅花,孩子們很容易被作者的歡快、喜歡之情所感染。通過還原音樂場景,孩子們切身的體會到了冬天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極大地促進了孩子們積極樂觀的態度,勇敢面對自己的生活。
2.3創新音樂方式
音樂課表演過程中,不僅有歌唱表演,還涵蓋了打擊樂伴奏、續講故事等一些活動項目,打擊樂伴奏是讓孩子們上臺用各種樂曲進行歌曲的表演,此活動不僅滿足了小學生天生愛動手的習性,同時,還調動了學生們對演奏方式的創新。續講故事主要是由教育者講一半的故事,然后學生接著老師未講完的故事繼續講述,多數學生懂得臨時發揮,創新了歌曲內容。比如,在歌曲《小青蛙找家》中,教育者授課時介紹了小青蛙怎樣找家這個故事,但只講一部分,剩下的由孩子們自己補充完整。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學生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的發揮。另外,把各種樂器的聲音、各音階的敲擊方法等有關技巧展示給學生,然后,邀請小學生上臺演繹歌曲。雖然小學生的年級較小,但是在樂器的選擇上都有自己的主張,讓孩子們完全照著自己的想法來演奏,能使他們對歌曲進行創新,這不僅全面調動了孩子們學習樂曲的興趣,而且,自豪感油然而生。
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們得到豐富的音樂體驗,才能將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全面激發,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中,審美能力不斷提高。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僅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思想,同時還是學生教學過程中持續穩定發展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
[2]王學東.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06).
(一)小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
成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讓學生感受成功,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就能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斷地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踴躍地接受新知識,還要不斷地給學生關心和愛護,讓學生能夠感受來自家庭外的關愛。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效的課堂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要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就必須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虛心接受教師的教誨,并愿意跟著教師去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任。
二、小學教學音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建議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良好的學習氛圍密切相關,只有在一個優美的、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有學習的興趣。總之,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布置課堂,讓學生在教室內也能感覺到家的感覺,結合課堂,教師在教授《故鄉》一課時,可以把相關音樂家的作品掛在班級的墻壁上,還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去收集家鄉的照片或者是把自己家鄉的景物畫出來。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在上到《龍咚鏘》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模擬節日時的氣氛,教師可以自己剪花,自己寫對聯,粘貼在教室的四周。
(二)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上課時往往不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充分的利用現有資源,運用圖畫、錄音機、多媒體設備等為學生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方法既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也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如教師在教《侗家兒童多快樂》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以及民俗風情,讓學生不斷地傾聽、欣賞,在傾聽、欣賞的時候,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歌曲《侗家兒童多快樂》歡快活潑的情緒。了解侗族人民個個能歌善舞以及侗族風俗別具風情的地方特色,然后全身心地學唱歌曲、背唱歌曲。
(三)適時地穿插故事
小學生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聽故事,將音樂與故事相結合,既符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兩得。應用在教師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做到把相關的教學內容以故事方式呈現,依托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解,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師在上到《小紅帽》這首歌曲時,可以在課前為學生講解《小紅帽》這個故事,在講故事的時候還可以運用錄音機等播放歌曲,以歌曲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時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共鳴。又如在講授《牧童短笛》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描述自己內心想到的情景,把它編成一個故事,不同的同學會給出不同的故事,這種教學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四)讓學生積極創設情境并表演
一直以來,情境教學都是教師和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小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他們善于模仿,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人物進行模仿,這種模仿如果運用得好,就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反之,則會變成學生發展的障礙。因此,教師要將教學與情景表演相結合,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加深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比如,教師在上《小青蛙找家》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出小青蛙找家時的情景,在邊唱邊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智慧,進而在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完成學習。
三、結語
1.1改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1.1.1故事激趣法故事激趣法就是將要學習的音樂內容先進行了解,然后通過編輯故事的方式將音樂內容融入到故事中,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就能夠學習音樂,了解音樂。使得教學課程顯得更加情節化和具體化,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例如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小白兔蓋新房》這首歌中,我們就應該將小白兔蓋新房的歌詞前后添加一些陳述,將學生的意境和思想引入到歌曲中,然后再帶領學生進行歌曲的練唱。同時將歌曲中的小角色進行分配,一些小朋友當小白兔,一些小朋友扮演森林中的其他動物,總之就是要學生真正地融入到歌曲中,融入到課堂的音樂氛圍中,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堂學習,同時老師還應該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態,鼓勵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
1.1.2游戲引趣法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的特殊性,學生特點主要集中在好動和喜歡玩耍上面,這就使得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進行音樂教學。既然學生喜歡做游戲,那么我們就可以將游戲引入到音樂教學中。對于音樂教學中的音符的學習是比較困難的,只有少數的學生喜歡或是能夠掌握音樂中的音符。因此對于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將音樂的音符變成小游戲的方式在課堂傳授,對于四分音符和八分、十二分音符我們都可以進行編輯,形成有節奏感的小游戲歌曲,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了解音符,了解歌曲中的節奏性,幫助學生積極地更加形象地了解音樂的節奏。
1.1.3表演導趣法對于小學生來說表演或是做游戲都是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方式,因此我們也可以將表演方式引入到音樂教學中來,培養音樂教學良好的課堂氛圍。音樂教學除了了解音樂的音符和節奏外,最重要的就是進行演唱,因此將表演引入課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唱小歌曲,有效地將唱和表演相結合,使小學生能夠在演唱的過程中發展音樂潛力和創造性的思維,從內心來感知音樂。
1.2善用多媒體教學,提供教學素材
多媒體既是教學中的指揮棒,又是音樂課堂上教學質量保障的輔助工具。多媒體中有許多新奇有趣的教學素材,在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音樂教學時要適度對其應用,讓多媒體變成音樂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而不是作為音樂教學內容的本身。在音樂教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和圖畫視頻,通過圖畫制作和視頻來輔助音樂教學,利用多媒體的良好視聽享受吸引學生注意力,能讓音樂課堂氣氛更顯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增加音樂課堂的樂趣,優化音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歌曲《草原小騎兵》時,考慮到學生對草原感知有限的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在互聯網上搜集呼倫貝爾、天山牧場等地區的草原風情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得到一定的學習滿足。
1.3運用生活體驗,創設教學情境
1.3.1鼓勵音樂表演,融入生活體驗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可針對這個特點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體驗,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表演,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如教授《小星星》一曲時,先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了解用紙筆圖畫或語言詞匯描繪出平日生活中所見星星的樣子,然后再讓學生學習歌曲歌詞,讓他們充分發揮聯想,將歌曲與生活中的小星星聯系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生更容易明白歌曲描述的內容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星星,更全面理解歌曲的含義,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可迅速學會這首歌曲,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1.3.2運用道具樂器,激發學生想象例如,我曾經引導學生運用吃飯用的碗碟、玻璃水杯等生活日用工具作為打擊樂器,鼓勵學生用樹葉做哨子吹奏歌曲旋律,引領學生在易拉罐里裝上小石子當做搖鈴樂器在此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具有無限的創造性潛能,想象力豐富,我就趁機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制作的樂器共同演奏同一首歌曲,有效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2結語
一、聆聽歌謠,挖掘情感元素
正所謂,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聆聽,是感知音樂、欣賞音樂的前提。然而,小學生活潑好動,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唱的教學易于聽的教學。正因如此,筆者以為,教師更應重視對學生聆聽能力的培養,以游戲、競賽、小組活動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聆聽歌謠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的耳朵”挖掘歌謠里的情感元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能力。
教學蘇教版小學音樂《草原小姐妹》這首歌謠時,筆者并不著急讓學生們開口跟唱,而是引導學生們先學會聆聽,學會聆聽歌謠里的故事,學會聆聽歌謠里的情感,轉而由聽及唱。因此,在教學導入環節,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和學生們一起聽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并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故事中龍梅、玉榮這兩個小姐妹的形象特征,以小姐妹在狂風暴雪中英勇保護羊群的英雄事跡激發學生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們對小姐妹的欽佩之情,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此設計,筆者意在以故事渲染氣氛,以氣氛引感,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聆聽歌謠,并嘗試將故事遷移到歌謠中,挖掘歌謠中的情感元素,體會歌謠中的情感基調。
二、聚焦個體,關注情感需要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由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聚焦個體,關注學生的個性情感需求,促進學生音樂個性品質的培養。同時,教師在注重教學內容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的同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與音樂理解,達到的教學平衡,營造心理相容的音樂學習氛圍,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從音樂學習中獲得歸屬感與效能感。
教學蘇教版小學音樂《采茶舞曲》這首歌謠時,筆者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對于采茶這項民間勞動較為陌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在這首歌謠的基本教學過后,筆者從整體出發,鼓勵學生們將自己唱得最好的部分,展現給同學,從而增強學生們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們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隨后,筆者關注部分學生對歌曲的疑問,引導學生們再次聆聽歌謠,把自己覺得最難唱的部分標注出來,并大膽地提出來,與同學一同探討。通過這樣的探究式學習模式,筆者既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情況,以激勵性的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與效能感。同時,又關注個體,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個性差異,從重點、難點入手,以發展性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們的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們在互幫互助的情感互動中,提高音樂課堂的凝聚力。
三、情感互動,促進音樂實踐
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鼓勵學生的音樂創造,是音樂教學改革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筆者以為,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關鍵在于課堂的動態生成,尤其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與互動。這就要求教師,把情感作為維系師生關系的紐帶,平衡課堂天平,通過發展性的評價方式、互動化的教學活動、多元化的探究任務,拉近師生、生生以及課堂與生活之間的情感距離,營造輕松民主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們放心地、大膽地、快樂地進行音樂實踐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