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問卷調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低碳生活 問卷調查 大學生
引言
低碳生活是一種綠色、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各國關注的重要議題。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后,我國政府編制并批準了《中國21世紀日程》,在日程中環境教育被列為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環境教育是綠化明天的教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并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黨的十報告更是強調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大學生是一個青春活躍的群體,他們追求個性的自我,同時又關注集體和國家的動向和命運。大學期間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各種觀念形成和鞏固的重要階段。他們是環境保護的主力軍,為此,我們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他們對低碳生活的認知情況。
一、研究方法
2012年9月,我們調查小組在衡水學院分院教室及校園內,隨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93份,有效回收率98.25%。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系統的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低碳生活調查參與樣本分析
本次調查共393人回復有效問卷,其中男生約占5.1%,女生約占94.9%;生源來自城市的約為27%,來自農村的約為73%。在校月平均支出400元以下的為24%,400-600元為53%,600-800元為15%,800元以上為8%。我校為師范類院校,女生比例較高,農村生源較多,在校月平均支出較為穩定。
2.低碳生活了解程度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發放問卷之前,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并不多,其中有10%沒有聽說過,說明宣傳還有盲區,因此我們要加大對低碳生活的宣傳度;有84%的調查者僅僅是聽說過,比例占了被調查者的五分之四以上,這種現象說明對低碳的宣傳不夠廣泛,我們應把宣傳面擴大,面向各層人群;接受調查的人群中僅有6%對低碳生活比較了解,因此我們更應普及低碳生活知識。盡管有大多數的人聽說過低碳,但是僅有40%的人知道其內涵。
在了解途徑方面,60%的人是通過媒體得到有關環保低碳的信息,22%的人通過環保機構的宣傳得到信息,8%的人通過身邊人介紹了解信息,9%的人通過其他渠道知曉。這說明媒體是宣傳信息的主力,但是我們也應該多開拓其他的途徑,比如在校園里開辦講座、辦社團、組織主題晚會等等,讓學生們多渠道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3.低碳與我們的關系
通過調查,79%的學生認為低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15%的學生認為在某些方面有點關系,1%的學生認為低碳跟我們的生活關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情,還有6%的學生不清楚二者是否有關系。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知道低碳是與生活相關的。64%的學生認為低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18%的人認為低碳肯定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僅有2%的學生認為肯定不會影響自己,另有16%的學生不確定是否會對自己的正常生活有影響。調查時發現,盡管有多數學生認為低碳生活與大學生活相關密切,但是她們對低碳的認識處于不知甚解的狀態,不確定低碳到底會給我們帶來哪方面的影響和改變。
因此環保教育要從基層做起,加大宣傳力度,讓低碳生活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意識到低碳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4個節:節電、節水、節油、節氣,從這些點滴做起。
4.低碳與日常生活習慣
日常生活習慣調查,挑選了使用空調、購物袋、交通工具、餐具、手機充電、垃圾分類、用餐等6個方面的情況。
現在家庭中空調已經很普及了,尤其夏季的使用更是必不可少。調查中發現,夏季使用空調制冷時,僅有20%的學生會把溫度調至25-27度,(國家提倡26度或以上),大部分人會因貪圖涼快,讓空調盡快制冷,把溫度調的很低(18度以下9%,19-21度39%,22-24度32%)。
自2007年12月31日起,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限塑令”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調查發現,學生買東西時習慣自帶購物袋的僅占18%,從來不自帶購物袋的也占18%。其他64%有時帶有時不帶。跟學生交流后發現,限塑令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明顯的感覺是去大型的超市買東西需要購買袋子,沒有免費的塑料袋使用,但是菜市場或者路邊攤還是免費給袋子的,所以盡管限塑令了好幾年了,學生們知曉度不高,使用塑料袋的習慣也沒有多大變化,購物就自帶購物袋的意識仍然很低。
學生日常在學校的時間較多,外出時間較少,以公共交通為主,其中自行車37%,公交車27%,步行34%,出租車2%。
現在手機的使用在學生中很普遍,手機充電時,62%的學生會及時拔掉電源,4%表示拔電源不及時,18%的表示什么時候想起什么時候拔,15%的表示偶爾會及時拔電源。這表示在電的使用上面,學生們的節約意識還不夠。
能做到垃圾分類的僅有28%,54%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如何做到垃圾分類,還有18%的學生從未分類就處理掉垃圾。這與我們的國情是相符合的,目前我國垃圾分類回收已全面展開,但是處理方式粗放,回收利用率低,垃圾回收的設施分類簡單,居民垃圾分類知識比較缺乏,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健全。因此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很有必要。
外出就餐方面,63%的學生會使用外面提供的消毒餐具,33%的學生會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帶餐具的僅占4%。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率較高。大多數情況下能做到用餐“光盤”的占55%,有時可以“光盤”的有31%,每次都能吃干凈的僅占13%,1%的學生表示每次用餐都會剩下。調查表明,食物的浪費還是很嚴重的。
5.對于低碳生活的態度與策略
在調查低碳生活和消費方式會帶來哪些影響時,70%的學生認為可以使人們享受到自然舒適的健康新生活,20%的學生認為會促進城市化發展與時俱進,仍有10%的學生不確定有什么影響。訪談時發現,盡管大部分人認同低碳會引領我們的生活走上自然健康的方向,但是,很多人有顧慮,低碳會降低生活質量。從節約資源能源、環保以及減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實現低碳生活不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從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會降低人們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的生活水平。比如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希望通過購買汽車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車來改善自己的出行條件,希望購買較大的住房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多購置衣物或購置高檔衣物,這些顯然與低碳生活格格不入。我認為,這跟沒有真正了解低碳生活的本質有很大關系。全面實現低碳生活與提高生活水平并不沖突,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關鍵是要探索一種低碳的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在維持高標準生活的同時盡量減少使用高耗能產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
對于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47%的學生希望加強各地區高校、環保機構和政府三位一體教育,促進大學生環保的自主性和參與性;37%的學生認為應該對在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方面做出積極貢獻的個人和集體進行宣傳和表彰,及時表揚環境保護正面典型,曝光抨擊破壞環境的不法行為和事實;13%的學生希望政府應加大對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公民人人參與的環保機制。這些也說明實施低碳生活的最關鍵力量是公共態度和行為(84%)。學生們認為目前推廣低碳生活方式最主要的障礙是消費觀念虛榮,盲目追求時尚,此比例占到了47%。其次是居民的生活方式比較浪費,不考慮生態,占到了32%。
你們好,本人是學校的學生,本人正在進行一項關于大學生兼職狀況的調查研究,耽擱您寶貴的時間詢問一些問題,愿您協助本人搞好這項調查工作,謝謝!本人向您承諾,本次調查供研究所用無任何商業目的,涉及到的個人信息本人將絕對保密.望您放心與本人合作,來做好這份問卷!
1.您是否做過兼職工作?
A.是
B.不是
請選擇您是否做過兼職工作?2.您現在讀大幾?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請選擇您現在讀大幾?3.得到兼職工作的渠道是什么?
A. 親戚介紹
B. 朋友介紹
C. 學校
D. 招聘廣告
E. 中介
請選擇得到兼職工作的渠道是什么?4.您認為兼職會影響學業嗎?
A. 會
B. 或多或少
C. 完全不會
請選擇您認為兼職會影響學業嗎?5.你是否希望得到一份兼職工作?
A. 是
B. 否
C. 隨意
請選擇你是否希望得到一份兼職工作?6.你曾從事兼職工作的類型是?(可多選 )
A. 家教
B. 促銷
C. 餐飲服務
D. 發放傳單
E. 在學校勤學建工
7.你兼職的最主要目的是?
A. 賺取收入,減輕家庭負擔
B. 培養個人能力,提升實踐水平
C. 獲得工作經驗,為就業做準備
D. 增長社會見識
E. 其他
8.你一般選擇什么時間從事兼職工作
A. 周六、周日
B. 周一至周五
C. 寒暑假期
D. 節假日
E. 根據課余情況而定
9.你平均每周的兼職時間大約是?
A. 5小時以下
B. 5-10小時
C. 10-15小時
D. 15小時以上
10.你平均每個月的兼職收入大約是?
A. 200元以下
B 200—350元
C. 350—500元
D. 500—650元
E. 650元以上
11.你的兼職工作是否與專業相關?
A. 完全相關
B. 多少有一點相關
C. 不相關
12.你在獲得一份兼職工作前遇到的最主要障礙是?
A. 兼職信息太少
B. 中介機構收費太高
C. 擔心受騙
E. 其他
13.你在兼職過程中最主要的收獲是?
A. 消費水平提高
B. 個人實踐能力有了巨大提高
C. 交到好朋友
D. 獲得了工作經驗,豐富了人生閱歷
E. 其他
14.你兼職獲得的收入主要用于?
A. 作為生活費,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
B. 作為額外的零花錢
C. 交往朋友(包括戀愛)
D. 滿足自己一個長久愿望(包括旅游、投資等)
15.家長對待你做兼職的態度?
A. 支持
B. 不過問
C. 不支持
請選擇家長對待你做兼職的態度?
16.參加了兼職你覺得自己的社會能力有提高嗎?
A. 很大提高
B. 一般提高
C. 和原來差不多
D. 完全沒有
請選擇參加了兼職你覺得自己的社會能力有提高嗎?
17.當兼職與上課時間沖突時,你會
A. 逃課去做兼職
B. 放棄兼職
C. 不一定,有時逃課做兼職,有時放棄兼職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指導;就業指導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的新階段,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隨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大學生的就業日益走向市場化。大學生就業形式的多元化、多樣化使他們在擇業、就業中面臨更多的選擇,也出現了更多的問題。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越來越顯得重要。
1 職業指導的重要性
大學生就業問題日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職業意識薄弱、就業能力不足,求職技巧欠缺、擇業期望值過高或過低,對就業前景存在渺茫或恐懼心理等,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中比較普遍的現象[1]。因此,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但有利于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職業,也有助于用人單位選擇理想的人才,從而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國家經濟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
2 職業指導的現狀
對于我院而言,大學生職業指導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國各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師資基本是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干部和輔導員。而此類人員雖然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認識體驗,但沒有經過系統化的職業指導業務培訓。因此,大學生職業指導人員的整體水平不算很高且參差不齊,缺少專家化、專業化的“氣質”。
2.2 職業指導的內容缺乏系統性研究[2]
目前,高校對學生開展的職業指導工作隨意性較大,內容不豐富,只注重實用性和時效性,缺乏職業指導工作本身的科W性和規律性。許多人誤認為幫助學生尋找到職業,找到工作就萬事大吉了。實際上,職業指導所要完成指導功能遠非如此,更多的是要幫助學生在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準備,以及培養職業決策的能力。職業指導的內容應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而設計,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全程性。
2.3 職業指導的方法和手段單一
目前,我國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方法主要是講座。一些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也就是教師“講”給大家“聽”的單向形式,更多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專家個案咨詢、小組討論、就業市場模擬、情景教學模擬等方法的運用普遍缺乏。案例教學的運用更不普及,同時也缺乏豐富的比較全面的適用于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優質教材。
3 大學生就業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象為西安文理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大三大四415名學生。本次調查的問卷由20道題目組成,內容涵蓋了就業政策、就業觀念、就業期望、就業心態等四部分內容。
3.1 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結果
從調查統計數據看,35%的學生認為上大學是完善自我,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提高個人修養。30%的學生認為上大學生是為了取得文憑,大學文憑更多是一塊敲門磚,文憑關系到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多數學生最想進入的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畢業生認為所學專業、自身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單位最關心畢業生的創新能力及學習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個人素質。對于大學期間是否進行職業規劃一項,僅有42.5%的學生有規劃,但是沒有相關行動。25%的學生對于大學規劃很茫然,覺得自己在就業上沒有優勢;30%的學生選擇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爭取拿若干證書,或參加各種職業培訓。對于國家鼓勵創業,提供優惠政策,62.5%的學生有創業意向,但認為剛畢業沒有經驗,先積累經驗再說。62.5%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著力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能力,已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3.2 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分析
從上述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認識到目前就業形勢的嚴峻,但對于自身缺乏必要的行動。能夠較為明晰的看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明晰自己身上缺乏素質,但是不能針對此做出具體的行動。
3.2.1 擇業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
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從入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望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但是競爭力的缺失和自信不足在求職應聘中的一大主要問題。
3.2.2 實現自身價值愿望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愿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可是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現實中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去。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耐勞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矛盾。
3.2.3 能夠認識到綜合素質的重要性的,但是自身素質欠缺且培養不夠
大學生就業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對于此,大學生認識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3.2.4 職業指導類課程效果不明顯
學生希望學校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的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能力,但卻只是單方面的吶喊,并沒有將學校專門所開設的職業指導類課程與此關聯起來,課程僅僅是課程,需要僅僅是需要,二者并不能很好的融合起來。另一方面,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過程中,主要面對的是大一、大二學生,對自身能力培養認識不足,不能充分融入到職業規劃課堂中去。等到大三大四面臨就業,忙于找工作,準備考研,卻把課堂上老師精心準備的,自己苦苦尋找的就業考研助力劑拋之腦后,就業中處處碰壁,缺乏就業技巧等。再次,我院的職業指導課目前還是選修課形式,采取的是大班教學,再加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較少,又是選修課,這本身也導致學生對此類課程的關注度較低。
4 構建適合本校的職業指導體系
通過此次調查,針對我校目前存在的職業指導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
4.1 實行職業指導全程化、系統化
由于大學生處于職業發展的成長期,職業選擇、職業發展意識都不太穩定,所以要對大學生進行全程化職業指導,即將職業指導貫穿于大學生的學生生涯和人生規劃中。
4.2 加強高校職業指導隊伍建設
首先,學校應建立完備的職業指導機構體系,即學校――院系――學生體系[3]。并對校、院兩級職業指導中心的隊伍建設提供政策與資金上的支持。其次,要合理配置職業指導隊伍構成結構,職業指導隊伍從構成上應有職業指導專職教師、輔導員、政工干部、優秀校友、校外職業咨詢師、專業課教師,并且要逐漸加大職業指導專職教師以及優秀校友,校外職業咨詢師的構成比例[4]。最后,要提高職業指導隊伍專業化水平。一方面,通過培訓學習的方式提高職業指導隊伍的理論知識水平,并鼓勵職業指導老師通過職業咨詢師資格考試以及高級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另一方面,通過聘用一些具備豐富從業經驗的資深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充實到高校的職業指導隊伍中來,利用該部分人帶動校內職業指導人員,共同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燕冰,譚汝金.職業指導與大學生就業[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
[2]寶小清.大學生職業指導的方法與內容[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卷調查;特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90
1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的學習、生活狀況,掌握同學們的思想動態,做好日常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明確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促進同學們的發展和成才。
2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采用問卷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46份,回收有效問卷139份。
3調查結果及分析
3.1總體情況
本次問卷共調查男生占37%,女生占63%,其中漢族99%,滿族1%,農村戶口的占74%,城鎮的占26%,校學生會及社團成員占25%,系學生會及社團成員占27%。
3.2學習觀
3.2.1學習動機在第12題,上大學是為了什么的回答中,86%的同學選擇了是為了提升自我,找到理想的工作,改變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第4題,你在大學里最想學會的是什么的回答中,87%的同學選擇了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反映了現在絕大多數同學是有想要學到一技之長能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的動機的。在第3題和第13題大學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惑的回答中,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的占63%,認為學校培養計劃不完善,書本知識太枯燥的占54%,這說明一方面,我們的教育教學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課堂吸引力不足,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少交流的問題。也說明另一方面,學生雖然主觀上有積極向上的愿望,但是具體到每天的執行上,又缺少明晰的指導,尤其是亟需就業規劃方面的專業性指導。我本身是給學生上過這個職業規劃課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層面深感知識匱乏,能力欠缺。希望聘請校內外高水平專業職業指導師對同學們進行專業的指導,這可能是解決目前大部分同學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切入點。3.2.2課外活動在第5、6、7、8關于課余時間安排的題目的回答上,選擇看電影、電視、上網、逛街、旅游、兼職的占了95%以上,選擇讀書看報的分別只有5%、。與之相印證的還有每天使用網絡和手機兩小時以上超過80%,手機不離手的分別占了16%。這說明,我們在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引導同學們合理利用自己的自由時間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第2題,你如何看待學科競賽的回答中,70%的同學回答了有興趣,一定會參加,另外有11%的同學選擇了想參加,但是怕做不好,加起來也就是有81%的同學有意愿參加各類學科知識競賽。在第10題的回答中,只有3%的同學表示,不愿參加學院的課外活動,11題的回答中,只有9%的同學參加的課外學習是與專業無關的。這說明,組織好以專業為核心的課外學習及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參入到各類專業知識競賽當中,可能是今后我們引導同學們走出宿舍、走下網絡、豐富課余生活的一個努力方向。
3.3生活觀
3.3.1個人消費第14、15題的回答中,66%的同學的月花費(除學費、住宿費)為300-800元,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分別占16%和18%。在這些花費中,除吃飯外,63%的用于日常用品的購買,其次交話費占了13%,再次說明,目前手機在同學們的生活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3.3.2積極方面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現在我們的學生總體的心理狀態還是比較穩定的,有77%的同學認為自己經常處于快樂和平穩的狀態,2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生活,朝氣蓬勃,豐富多彩,10%的同學現在正努力學習,為將來做準備。69%的同學有規律的作息,71%的同學有自己的興趣愛好,81%的同學認為自己跟宿舍成員相處融洽,92%的同學認為跟班級成員相處融洽或沒有矛盾。3.3.3存在的問題仍有22%的同學感覺每天的生活是迷惘盲目,缺乏目標的。16%的同學選擇在遭遇挫折和困惑,或在承受壓力時獨自承受,不想被人發現。59%的同學認為大學里壓力最大的來自于就業,63%的同學認為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前途未卜是生活中感覺最苦惱的問題。就業的壓力再次凸顯出來。同時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專業知識和人際關系培養的不到位,另外很多同學在面對未來時,明顯的信心不足。
3.4就業觀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83%的同學目前有比較模糊的就業意識,但是只有37%的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規劃,結合日常對同學的了解,我認為這個比例還要更低。這反映出來的比較普遍的問題是同學們都感受到了目前社會就業的巨大壓力,但是缺乏相應的應對策略,所以大部分同學現在的狀態就是隨大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長期以來缺乏系統正規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很多同學在大學選擇志愿時還不了解或只是模糊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背景、知識及就業前景,進入大學后,雖然學了很多相關專業的知識,但大都是理論性的,缺乏對相關行業和相關職業的直接的、感性的認識。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同學也不了解自身的興趣、性格、氣質、能力及職業價值觀的傾向,我們現在也缺乏相關的測評手段、評價機制和專業人員。關于大學生創業,有20%的同學有想要創業的意愿,有26%的同學想要了解相關的創業政策。這跟我上創業基礎課了解的情況基本吻合。這說明,在目前的就業壓力和國家對創業的大力支持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激情正在覺醒。這也同時證明了我們學校開設創業課程的必要性。
3.5思想政治和人生價值觀
這兩部分同學們的答卷,我感覺可能受了長期以來高考訓練的結果,大家都下意識的選擇了“相對正確”的答案。但是仍然可以從同學們的答卷中看出某些端倪。比如,41%的同學想要入黨,但是35%的同學是為了就業中有優勢才選擇入黨。有91%的同學認為弘揚愛國主義十分必要,74%的同學會主動參加單位或地區組織的抗震救災活動,但同時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有61%的同學選擇個人利益為主,兼顧國家利益。以上數據顯示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更加強調個人與集體利益的兼顧,奉獻與索取的統一。實質上當代大學生在集體責任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著諸多問題,這恰恰是社會轉型期多元化思想在他們思想意識方面的表現。
4對今后學生工作的啟示
(1)堅持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結合。現在的學生普遍個性化較強,傳統的說教已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繼續以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無濟于事,還很有可能會將矛盾激化或演變為師生之間的激烈對抗,而這已經遠離了我們教育的初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堅持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結合的方法,因人施教,切實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2)堅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發現,當我們認為一個學生十惡不赦、無可救藥時,從他們家長處了解到的情況可能會跟你的判斷大相徑庭。我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發現,所有我們認為的學生身上的錯誤、缺點以及心理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其實都可以從他們的家庭背景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因此,只有堅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全面了解學生,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標本兼治。(3)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文體活動相結合。在關于你喜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的答卷中,63%的同學選擇了演講、辯論、視頻等方式,31%的同學選擇了社會實踐的方式。從中我們看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同開展健康愉快、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同學參加進來。我們現在也搞了很多各種各種的活動,問題是參入面仍然相對較低,且主要集中在大一學年。缺乏以班級為主體的全員參與的有特色的活動。
參考文獻
[1]羅洪鐵,董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黃金柱,鹿軍.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藍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董秀娜.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內涵新探[J].理論改革,2005(2).
關鍵詞:大學語文;問卷調查;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各位同人們的共同努力下,《大學語文》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逐步受到各高校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其列為必修課。然而大學語文畢竟是一門正在建設中的新興學科,它既無思想政治課的權威性,也沒有外語四、六級考試那樣的“尚方寶劍”,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在重理輕文已經成為一種無言時尚的當下,《大學語文》教育正受到新形勢新變化的嚴重沖擊與挑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種種尷尬局面。與此同時,大學語文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種種弊端又嚴重影響到這門課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有些人甚至懷疑大學語文課作為一門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課程的地位,一些高職院校已開始考慮減少開設該課程的數量,課時縮短又極其有限,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就微不足道了,不由得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該課程的教學現狀,因此說,大學語文課程正面臨著“新一輪下崗”的危機。由于這個原因促使,也很有必要對現下接受高職教育的畢業生展開問卷調查,了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分析研究,尋求積極穩妥的解決辦法,以期改變這不利局面。
1 調查總結
1.1 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問卷,共設計了21道題目,對本校畢業的各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主要是了解學校大學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的教學情況。本次調查共發出3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84份,回收率95%。問卷回收后,根據每一問題的回答進行百分比統計,由于個別問卷中有多選或漏選項,有的項目分數統計未必正好是百分之百,為保持其客觀性,均如實錄入。
1.2 調查結果
①所調查對象因院系開設專業原因均屬于文史類,其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占27%,基本對口的占36%,不對口的占37%;對現從事工作喜歡的占49%,無明顯喜好的占21%,不喜歡的占30%。
②對現從事工作影響較大的在校期間訓練活動,選“專業理論知識”的占31%,選“人文素養積淀”的占27%,選“實踐、實訓活動”的占66%,選“能力的培養”的占48%;認為學學語文對現在的工作很有幫助的占33%,一般的占39%,沒什么幫助的占28%。
③通過學學語文課程哪些方面獲得提高,選“情操上的陶冶”的占29%,選“人文知識儲備”的占36%,選“寫作水平”的占25%,選“文學鑒賞能力”的占41%,選“語言表達能力”的占33%。
④大學語文應該培養哪些能力,選“語言表達”的占23%,選“與人溝通”的占27%,選“主動學習”的占19%,選“理解鑒賞”的占31%。
⑤對自己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感到較強的占9%,感到一般的占74%,感到很欠缺的占17%;能總結別人優點并完善自我的占21%,很少注意觀察別人的占44%,覺得別人沒啥了不起的占35%;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安排時31%的人是克服困難盡力完成,28%的人推給其他人去做,41%的人選擇直接拒絕。
⑥在工作中取得進步成功,24%的人是認為自己專業業務水平很強,27%的人是認為自己組織管理能力很強,還有29%的人認為是自己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很強,另有20%的人認為是自己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⑦在工作中,32%的人自認為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很強,44%的人一般,24%的人還很欠缺,不能完全掌握;45%的人愿意進一步學習、鉆研,并付諸行動以成為單位的佼佼者,37%的人有意愿,但不知如何下手,18%的人不想給自己壓力,那樣太累了;72%的人很愿意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23%的人視情況而定,只有5%的人不愿意參加。
⑧在工作中受挫,32%的人會垂頭喪氣、自認倒霉,56%的人會認真總結、吸取教訓,還有12%的人不予理睬,認為無關緊要;48%的人會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27%的人偶爾會這樣做,25%的人從不這樣做;56%的人會經常不斷吸收新信息,43%的人不經常這樣做,只有1%的人不做;78%的人會經常把自己的創新靈感付諸于實際行動,13%的人有時會做,只有9%的人認為沒時間。
⑨在看待“再學習”能力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的作用上,66%的人認為很重要,27%的人認為有一定作用,還有7%的人沒意識到有什么作用;48%的人認為“創新能力”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的作用很重要,25%的人認為有一定作用,另有27%的人沒意識到有什么作用。
2 現狀分析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 我們可以看到大學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狀:
2.1 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意識不強
從問卷來看,學生再學習的意識還稍顯淡薄,接受新事物比較被動,與如今日新月異的時展變化很不同步,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就制約了學生的個體發展,極不利于學生在工作中進步。
2.2 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待提高
學生在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后,在新的崗位從事具體工作,適應性較差,如何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對學生個體來說還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在這個能力之間的實際轉化過程中,文本課程就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優勢,靈活巧妙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3 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差
在問卷中就反映出學生有在這方面強烈的意愿提高,畢竟學生在校時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自己動手獲取知識并習得相關技能所占比重少之又少。隨著時間的延伸,學生在這方面的主動積極性就無從發揮,反而養成了長期依賴老師的惰性,自己動手操作能力就越來越差,這點尤為重要。
2.4 學生的技術創新意識不強,能力不足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有近三分之一人群對創新能力的認識還比較模糊,甚至說毫無概念,這就很有必要在這方面下大力氣、花大工夫培養學生的求異求變思維,使之眼界開闊,再不拘泥于傳統。
2.5 學生的生存競爭發展意識與能力明顯不同步
問卷中就反映出有三分之一人群易受挫折,且不能積極應對;大部分人對工作都是被動接受,完成率不佳,直接影響工作質量。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欠缺必然導致在工作中缺乏競爭意識,對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也就關心甚少或者極不關注,時間越久,競爭力越弱,以致于到后來就不具備競爭力,直至被淘汰。
3 對策初探
針對以上一些現狀,試提出如下一些對策:
3.1 合理準確定位,加大重視力度,提高認識,提升大學語文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在各高校,大學語文課的開設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隨意性,往往因領導的重視程度與否隨意增減課時,也在某種程度上給學生以錯覺,對大學語文就不太看重了,由輕視到忽視,最后到無所謂,那就談不上能力培養了。布魯納說:“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所以我們應加大對語文學習重要性的宣傳,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轉變觀念,重視文本知識的學習,輔以技能技巧,使其內化為外在能力,助其成才。
3.2 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
學生普遍希望改變以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授課教師就應及時改進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熱情要巧妙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隨著熱情的高漲,肯定會大大增強教學效果。大學語文應充分發揮其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作用,學術界就提倡大學語文課程專業化、教師學者化,其核心就是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更新教育理念,把傳統的一味地“手把手”教換成巧妙地引導,自己講得少一點,讓學生練得多一點,自己引得巧一點,讓學生學得精一點。時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 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多媒體教學、電子版教材這些新型教學更能為教師提供視聽結合、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的教學方式,這就勢必會大大促進學生“感知、理解、運用、鞏固”諸能力, 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3.3 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其創新精神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好等特點,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個性是創造性的基礎,只有尊重和張揚學生的個性,才能激發其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語文學科對人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求異思維能力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對不同文體作品的解讀就促使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能力,特別對于求異思維能力的運用,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性情氣質、知識積累、興趣愛好等,對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讀。語文文本還有極強的包容性,許多作品內容本身就關聯著人類生活世界的各個方面,其豐富程度和復雜程度無法比擬,如此,在學習具體文本時,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自己評價文學人物和作品中的記述事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質疑、創新精神。
3.4 樹新理念,創多渠道,增強學生終身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享用現有的有限知識,而需要進行終身學習,不斷強化自己,才不會落伍,不被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拋棄。因此,高職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更要幫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讓他們知道,大學畢業只是告別學校,而不是告別學習,是學習過程中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獲得新本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要求。要終身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關鍵,研究性學習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得出結論以及進行成果交流,從而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鍛煉與培養,也能夠獲得科學的求知方法。具體來說,在教學中是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強化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進行學習的能力,給學生留下供其進一步探究的空間,讓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其持續學習的能力。
3.5 激發興趣,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不僅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語文教學就是要創設有趣味性、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利用語文學科的特有優勢,讓學生在聽、說、讀、寫中培養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實踐出真知,語文教學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性學習”意識,利用教材進行創造活動,開展諸如編演課本劇、論辯、演講、知識競賽等形式的活動,達到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在教師的有序組織下,在有明確目的要求的語文實踐中強化自我習得,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鍛煉創造創新能力,使自己成為探索知識和駕馭知識的主人。
3.6 注重挖掘,精心塑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育學生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與情感,注重人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樣化。這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最基本的“人生哲學”,暗含著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其實質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這也是人文素養靈魂之所在,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挖掘文學作品背后的精神、意義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能夠更好地學習理解文學知識,了解文學背后暗含的社會、人文價值,提升社會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這次問卷調查,學生反饋了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意見和建議。大學語文應與時俱進,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必要的調整改進,把禁錮在藩籬窠臼之中的學生解救出來,克服前進路途中的種種困難, 努力開創大學語文教學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喬培曼.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語文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4.
[2]聶凌燕,張建奎.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J].工會論壇,2012.3.
[3]崔德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途徑探究[J].教育職業,2009.5.
[4]劉詠梅.大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再審視[J].大學時代,2006.9.
[5]王淑玲.大學語文課程調查問卷報告[J].科技信息,2012.1.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5年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資助課題,課題編號為2015083Y。
就開始收集所有有關的資料,確立工作分工后。每個人制定出個問題作為調查問卷的問題,然后再把大家的問題都集中在一起,并討論當中最佳問題的選取。從兩個方面去考慮這些問題的選取:第一,既要簡單明了又要有針對性;第二,包括設計者與消費者的針對性問題。經過一番的討論。終于選出了10個問題。最后我決定復印張,分給我組的成員在月日到會展中心做問卷調查。那天會展中心會有一場關于“工藝品與家居用品”產品展會。
早上點鐘我問卷組”成員。帶著復印好的問卷統一從學校北們坐車去會展中心。月日這一天。
都沒有關于做調查問卷此類的經驗,車上我發現。但大家一直是信心滿滿的會展中心我才發現。原來是要售票參觀的但我身上并沒有帶錢,后來派了兩位同學跟展館的負責人進行協商,但他不允許我免費入內進行問卷調查,最后我決定直接在會展館的各個入口處對行人們進行調查訪問。看似簡單。卻又很難。沒有經驗的并不能自然地對行人進行調查,并且,不會選擇性的進行調查,所以常常被拒絕。拿著厚厚的問卷,心里充滿了委屈。但又希望能盡快完成任務,還是一次又一次地鼓足勇氣向陌生的行人走去。慢慢的就不覺得是多么難為情的事情,越來越自然,填寫好的問卷數目也越來越多,雖然有點累,但是聽到您好,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這句話的時候,都會自然的給我一個微笑。當看到接過遞過去的問卷的時候,心里真的很滿足。
雖然問卷還沒有完成,最后。但我去社會實踐的目的達到因為我這一天確實學到很多東西。離開會展中心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都沒有帶傘,卻在努力保護我手上的問卷。數著今天的成果。
接觸了很多不一樣的人,這次的實踐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從事工藝品制作的老先生,很認真的做完了這份問卷,并對其中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指出不足的地方,并詳細解說了這讓我認識到。
真的很感激這位老先生。工作中的不足地方。
開了一次會重新討論了這次問卷調查活動。發現其中有很多做的不夠的地方,回到學校后。就如之前對會展中心的情況沒有認真核實好,以致于不能入內參觀調查。就問卷本身而言,一些“問題”也存在問題。最后通過大家的討論,決定重新制定問卷,再做一次調查。但數目減少到份,雖然數目少了但我想要做到更精。
組分散行動。當然這次沒有“工藝品展”這樣的活動了所以我決定去一些有代表性的商場對路人進行調查。因為是第二次。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所以,第二次的調查。這次的問卷調查進行得比較順利。陸陸續續地,問卷終于都做好了。
分工合作,最后一項工作便是統計了統一集合在一起。把調查好的這150份問卷進行了有序的統計。
有過失誤,這樣“問卷組”工作就幾乎完成了一個月的時間。但也努力將任務完成了這樣的一個過程中,都學到很多很多在課本里學不到東西。
摘 要 隨著大學生群體的擴大,大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態度及行為現狀成為備受重視的研究課題。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我校大學生的體育態度,體育行為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當前我校大學生大部分的體育態度基本處于良好水平,即體育態度積極,且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體育鍛煉現狀不是令人滿意,這與一部分大學生體育意識不強有關,也與本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的緊張有關。
關鍵詞 大學生 體育態度 體育行為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聊城大學在讀大學生,一共98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書籍,并檢索有關體育態度、體育行為、大學生的體育狀況等方面的文獻。
2.訪問法
按訪問的具體方式分類:(1)面談訪問;(2)郵寄訪問;(3)電話訪問;(4)留置訪問;(5)個別深度訪問;(6)小組討論等。本文采用面談訪問法對聊城大學在讀大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就有關大學生體育活動的管理情況加以了解;同時,同一些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了解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方面的個人觀點和建議。
3.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為自填式問卷調查和代填式問卷調查。其中,自填式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傳遞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報刊問卷調查、郵政問卷調查和送發問卷調查;代填式問卷調查,按照與被調查者交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訪問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為了解當前大學生體育行為現狀以及與體育態度的關系,設計并發放了《大學生體育活動情況調查表》。為保證調查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首先在部分大學生中進行了預備性的調查,對回收問卷進行了修正與篩選,最后確定問卷選項。發問卷980份,回收945份,回收96.4%。有效問卷923份,有效率94.2%。
4.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17.0和EXCEL2003軟件對調查所得數據分別進行了相關性的數據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態度的現狀
大部分學者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基本上處于良好水平,也有個別研究者由于使用量表不同、學校所處地域以及調查對象特殊等原因得出的結論與前一結論不盡相同。通過調查發現,被調查的同學中有84.6%的同學對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是積極的,他們對體育的態度處于良好的水平,這一結果表明:大多數大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是明確的,對體育具有較高的興趣和愛好,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意向。大學生體育態度是在學校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下和在家庭及社會體育氛圍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
(二)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的關系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在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關系方面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二者具有相關性,另一種觀點認為二者沒有因果關系。絕大部分學者持有第一種觀點,并且從兩個方面進行體現:首先是態度決定行為論。認為態度是參加體育活動的基本動力,對體育行為產生巨大影響,個體的認知產生相應的行為,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直接影響其體育行為,并且,大學生的體育態度和每周體育活動的次數有著高度的正相關性;其次,在態度決定行為的同時,大學生通過體育行為得到的良好體驗和效果又反過來影響其態度,促進良好體育態度的形成。另外,體育行為手段及手段選擇取向,對學生體育觀念和行為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大多數學者認為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然而,張素霞根據交叉―滯后相關的研究設計,提出大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對大部分學者在該問題上的普遍認識提出了質疑。
我們就此統計了大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態度與每周投入課余鍛煉時間一致性,結果發現態度與參加運動時間有高度的一致性,一致性達82.3%,因此可以確定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之間能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三、結論
通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提示我們在今后的體育教育中,繼續加強對學生具有良好體育態度的培養,要豐富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盡可能滿足學生不同的體育興趣和愛好,真正體驗到參與體育的樂趣和意義;完善體育教育學管理,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樹立科學意識,領悟科學精神,以先進的理念引領大學生的體育活動,利用櫥窗、校報、廣播、講座等形式廣泛宣傳體育價值,增強大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活動態度和自覺體育行為;提示我們擴大學校的體育活動場地,增加體育器材和設備,是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張素霞.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因素關系[J].體育學刊.2003.10(3):51.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獨立學院;重難點;對策
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不僅要符合普通高校的思政培養規律,也要兼顧該群體的特殊性。獨立學院的規模和發展與日俱增,在校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漸凸顯。分析和解決發展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已成為當下獨立學院亟待研討的重要課題。
一、新形勢下獨立學院四個年級學生思想狀況重難點
為全面了解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思政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舉措,在學工部和院團委的指導下,在四個年級各專業輔導員的協助下,對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以下簡稱“閩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針對大學生政治教育、誠信公德、戀愛狀況以及就業價值等多個層面展開。其中,本次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780份,回收率為97.5%,有限問卷766份,有效回收率95.7%。下面就閩科的在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呈現出的特點以及問題進行分析。
(一)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
問卷表第一部分的問題:(表格一)
題目
A
B
C
D
1、是否經常關注國內外時政
是
偶爾
沒必要
從不
2、對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態度
贊成
可以接受
沒必要
無所謂
3、大學思政類課程是否有幫助
幫助很大
比較有幫助
無任何幫助
說不清
問卷調查第一部分的統計:(表格二)
題號
A
B
C
D
1、
89.4%
9.1%
1.5%
2、
78.8%
13.5%
7.5%
0.2%
3、
71.2%
13.6%
13.6%
1.5%
從表格二可知,89.4%的學生認為要經常關注國內外時政,78.8%的學生贊成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有71.2%的學生認為大學設立思政類課程對他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其中還有將近30%多的學生對這些都持無所謂和沒必要的態度,這也說明當下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二)獨立學院學生的誠信公德狀況
在校的部分大學生傳遞出“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就靈”校園文化段子,然而考試舞弊不僅影響學校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察、對學生評價的公平性、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良好教學風氣的形成,更影響社會的誠信建設。為此,我們以閩科為例就獨立學院學生考試作弊的現狀及心理原因做一探討。
問卷表第二部分的問題:(表格三)
題目
A
B
C
D
4、你對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態度
贊成
可以理解
無所謂
不贊成
5、你認為大學生考試作弊是否與人品有關
完全有關
基本有關
有些關系
基本沒關系
6、你認為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
過關心理
僥幸心理
從容心理
賭博心理
問卷調查第二部分的統計:(表格四)
題號
A
B
C
D
4、
13%
31%
39.8%
16.2%
5、
11%
21.3%
42.7%
24%
6、
32.8%
32.9%
12.7%
21.6%
從表格四種發現,在校的學生有39.8%的同學認為考試作弊無所謂,所以才出現我們現在一直擔憂的考試誠信問題。在此次調查中,我們提及考試額比是否和人品有關,并不想完全憑借一次考試作弊就評價一個學生誠信與否。但是認為有些關系以上的占了一半以上的人數,這說明學生們還是比較如此的反映實際情況的。
(三)獨立學院學生的戀愛現象及狀況
此次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61.8%的學生學生談戀愛正常但是在公共場合表現則有傷大雅,也有36.7%的學生認為無所謂,僅有1.5%的學生贊成。這些數據表明大學生的戀愛觀出現了開放和寬松的態勢,很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戀愛觀的教育和引導。
(四)獨立學院學生的就業價值狀況
隨著全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上升,就業的總趨勢也日趨嚴峻,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日漸增大。我們也就獨立學院學生的就業價值和職業選擇進行調查,其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
問卷表第四部分的問題:(表格五)
題目
A
B
C
D
9、試規劃職業生涯的時間
大一
大二
大三
尚未計劃
10、試對就業流程和就業制度了解
根本不了解
基本了解
比較了解
一些了解
關鍵詞 大學生 價值取向 問卷編制 一般特點
1 大學生價值取向問卷的編制
1.1 大學生價值取向理論建構
通過文獻綜述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價值取向主要包括自我價值取向、生活價值取向、心理價值取向、權力價值取向、消費價值取向、職業價值取向。
1.2 初試問卷的形成
問卷項目的搜集和編寫主要經過以下六個步驟:一是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編制大學生價值取向開放式問卷。二是通過對淮北師范大學220名大學生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獲得200份有效問卷。三是在文獻綜述、開放式問卷調查以及與專家探討的基礎上,編制了大學生價值取向初試問卷。四是對大學生價值取向初試問卷進行實測,共發放580份問卷,回收536份,有效問卷498份。將問卷隨機分成兩半,用其中的248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250份做驗證性因素分析。五是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問卷。被試構成:男114人,女134人;大一50人,大二119人,大三79人;理科179人,文科69人。六是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被試構成:男73人,女177人;大一92人,大二65人,大三42人,大四61人;理科65人,文科185人。
1.3 方法
根據開放式問卷,并參照已有的有關文獻及相關測評工具,綜合起來共編寫出初試問卷,題目共70道,其中有30個題目為反向計分。采用自評式6點計分,從完全不贊同計1分到完全贊同計6分。所得的數據用采用SPSS 15.0和LISREL 8.70進行分析處理。
1.4 探索性因素分析
根據項目分析結果表明:所有項目的t值均顯著,可以進行因素分析。說明可以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檢驗因素分析的適當性最常用的方法有KMO(Kaiser-Meyer-Olkim)檢驗和Bartlett球型檢驗。問卷中,變量間的相關特點用Bartlett球型檢驗,其值為1195.117,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變量內部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Kaiser-Meyer-Olkim檢驗值為0.843。以上數據說明本研究樣本的數據結果適合進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極大值正交旋轉法進行因素分析,最后提取了3個因素,總共解釋了總變異的49.993%。因素一命名為自我價值取向,所包含的項目數和所解釋總方差的百分比分別為9%、30.965%;因素二命名為消費價值取向,所包含的項目數和所解釋總方差的百分比分別為4%、10.806%;因素三命名為心理價值取向,所包含的項目數和所解釋總方差的百分比分別為4%、8.222%。具體結果見表1。
注:負荷值小于0.4的未顯示。
1.5 信效度分析
1.5.1 信度檢驗
本研究采用內部一致性系數即Cronbach Z系數作為大學生價值取向問卷信度檢驗的指標。結果顯示,問卷總的信度為Z = 0.848,三個因素的Z系數分別為:自我價值取向Z = 0.849、消費價值取向Z = 0.684、心理價值取向Z = 0.634。表明大學生價值取向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1.5.2 效度檢驗
(1)內容效度。本研究請有關專家對問卷題目與原定內容范圍的符合性做出判斷,從而保證了問卷的內容效度。(2)結構效度。本研究首先通過個各維度之間的相關、各維度與問卷總分間的相關來估計問卷的結構效度。
從表2中可以看出,各維度之間的相關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且相關系數介于0.1~0.6之間,呈現出中等程度的相關;維度與總分之間的相關較高,除自我價值取向維度與總分的相關稍微大于0.8外,其余均介于0.3~0.8之間。說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然后,使用LISREL 8.70統計軟件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
從表3見,大學生價值取向問卷假設模型的p2/ df小于5,RMSEA小于0.08,GFI和IFI的值為0.90,AGFI、NNFI、CFI等擬合度指標接近于0.90,表明模型與數據擬合較好。
2 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現狀研究
2.1 研究對象與方法
采用本研究總體的498個被試。統計工具為SPSS 15.0 統計軟件。
2.2 結果與分析
2.2.1 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總體特征
從表4可知,大學生普遍具有積極的價值取向。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積極程度由高到底依次為:消費價值取向、自我價值取向和心理價值取向。
表4 大學生價值取向總體特征表
2.2.2 不同性別、學科以及年級的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差異性檢驗
統計結果表明,在性別差異上,女生在價值取向問卷總得分高于男生,且兩者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t = -2.45,p
3 討論
在問卷編制方面,本研究嚴格遵循問卷編制的程序,在文獻綜述、開放式問卷、訪談法的基礎上收集到大學生價值取向問卷的題目,并對自編問卷進行了心理測量學分析,結果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一般現狀方面,本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價值取向總體上處于積極水平,并高于其他維度。這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和他們對經濟生活越來越重視,使他們更多地參與到經濟生活中,經濟生活也更加處于一個重要的地位。
4 結論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1)自編的《大學生價值取向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為測量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有效工具。(2)大學生普遍具有積極的價值取向,并在性別、年級和學科上存在差異。
參考文獻
[1] 黃希庭,余華.青少年自我價值感表構念效度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心理學報,2002.34(5):511-516.
[2] 黃希庭,鳳四海,王衛紅.青少年學生自我價值感全國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學,2003.26(21):194-198.
[3] 龔藝華,黃希庭.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