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高中化學標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化學標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化學標況

        第1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化學 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成為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占有很大部分,教師一味在課堂上講解,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發表自己見解的時間和空間,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教學質量一直處在較低狀態。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構建高效課堂的一些看法。

        一、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時代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使國際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大,為了適應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在國際競爭中成了熱議話題。新背景課程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是為了改變當前陳舊和老套的教學方式,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化學人才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同時,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也是為了扭轉和改變自古以來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使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教師的獨白和填鴨式教育。傳統教學模式下,總是教師一味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習主體變得很被動,從而使學生無法將其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都發揮出來,所以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點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新型教學體制下更好地學習,不斷提高和發現自己,增強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和自覺地學習,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果,達到教師和學生雙向溝通的理想狀態。

        二、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措施

        1.合理有效地備課。

        備課是授課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備課質量好壞直接關系教師課堂進度及教學效率高低,良好的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先決條件。因此要想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效備課。首先,教師要明白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并確定教學內容,之后再結合學生特點選擇恰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設計完整流暢的教學流程等,怎樣導入新課題,怎樣講解重點等都是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師還應該準備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練習題,注意設計與學生互動的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另外教師還應該領導學生對上節課知識進行回顧,并對該節課內容進行總結,做到溫故而知新。同時,教師還應該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突況準備解決方案,例如:個別學生提出的較尖銳的問題等;備課工作完成之后,教師還應該進行課前模擬,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完善。有效的備課是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不僅保證課堂穩定進度,而且提高教學效率。

        2.重視學生學習方式。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關鍵還是學習方式。正如物理學上功的消耗,不同運動模式在相同時間內消耗的功是不同的,化學學習同樣如此。因此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應轉變傳統教學思維,以學生為主,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將有效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一方面不僅需要高中化學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創新思維。首先,如果教師沒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作為基礎,很難探索出大部分學生學習規律及化學知識規律,很多缺乏經驗的教師就是照本宣科,甚至有的教師基本依靠教輔資料,一旦沒有教輔完全無法講完一堂課。其次,創新思維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化學知識是許多優秀化學家實踐得出的理論,其科學性是經得住現實考驗的,如果將這些既定且晦澀的知識使學生深入理解和學習需要教師通過創新思維進行有效引導,將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

        3.挖掘化學課程特點,促使學生積極學習。

        每節化學課都離不開實驗,有的時候我們將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通過展示實驗代替。其實這樣做大大抹殺了化學實驗的作用: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化學學科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更多地挖掘化學課程的特點――實驗性強,并由此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同時,在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注意力。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各學科學習壓力比較大,如何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上有個飽滿的精神狀態、注意力集中起來?是化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化學課堂上可以提出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用較難的問題促進他們思考,將注意力集中起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用難度系數低的問題引導他們逐步深入學習,以提高學習積極性。

        4.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課程的探究性。

        目前,各學科教學存在同一個缺點就是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學生不知道學這門課程的實用價值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考試或得高分嗎”?這是好多高中生共同的疑問。其實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很多應用,只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將化學知識引申到現實生活中。有教育學家指出:學生要想學好一門課程,必須經過整合、分析、運用、總結這些過程,才能將知識活學活用。化學教學中最缺乏的就是“運用”的過程。專家所指的“運用”不是單純的習題訓練,更多的是指與生活實踐相關聯,在實踐中正確合理地運用化學知識。要想做到這點,對于化學來說并不難。化學是一門與實際聯系十分緊密的課程,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象講解化學知識,讓學生看到化學知識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是十分實用的知識技能。這樣一來便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精神,促進他們積極地思考、學習。

        時展催生著教育制度和教學理念改革,我們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具備高尚的職業情操,要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打造高效課堂,將新課程改革理念融入教學中,將有效教育理念真正落實于教學實踐中,積極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在高效課堂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保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化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興華.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學周刊,2016.10.

        第2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一、“物質的量”的概念教學步驟

        1.前概念測查

        前概念是指學生在接觸新知識之前,從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新概念看法和印象;或者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記住了概念的定義,卻沒能弄清概念實質.通過對學生前概念的測查,教師可以從中找到學生在思維和看法上的誤區,有利于下一步化學教學的開展.在“物質的量”的概念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設置了幾個問題來調查學生對“物質的量”的前概念.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一打雞蛋”、“一盒香煙”、“一令紙”等描述,那么你們知道其中的“一打”、“一盒”、“一令”具體代表多少呢?如果用“個”、“根”、“張”等量詞來代替會有怎樣的影響?

        (2)請同學們估計一下,每一滴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呢?有以下幾個數量級選項:105、1012、1023,同學們猜測是哪個呢?

        (3)雖說我們還沒有學過“物質的量”的概念,那么有哪位同學可以為我們猜測一下它的含義呢?

        提問顯示,很多學生對“一打”、“一令”等量詞的具體數值表示未知,學生們表示利用“個”、“張”等量詞來代替會面臨表述數值過大的現象.在第二問中,很多學生們選擇了1012的選項,其實正確的答案是1023這個選項.對于“物質的量”的概念理解上,很多學生就認為它是和令、打等量詞差不多的意思,只是它的數量級要遠比別的大.如此一來,教師對學生的概念理[JP3]解就有了一個模糊性的認識,可以進一步采取針對性的概念教學.[JP]

        2.物質的量的概念形成教學

        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就已經學過了相對原子質量、質量等化學概念,于是教師可以提問:一個原子或是分子的質量可以測出來么?雖說他們都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但卻是客觀存在的,是具有質量的特殊物質.“物質的量”作為聯系微觀和客觀世界的橋梁,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出“物質的量”與其單位“摩爾”的概念.物質的量是用來描述物質所含微粒數量的物理量,表示物質所含微粒數與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比值,常用n來表示,其單位是摩爾,每1 mol的粒子集體所含的微粒數與

        0.012 kg的碳12所含的分子數相同(這里的阿伏加德羅常數數值即是12 g 碳所含的微粒數6.02×1023).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一個碳原子的質量已經可以被測出來了,實踐證明,其質[JP3]量與理論推算相差無幾,進一步證明了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可靠性.[JP]

        3.物質的量的概念的拓展教學

        “物質的量”這四個字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和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等物理單位一樣是七個國際物理單位之一.它是用來描述微粒的數量的物理量,因此,它的對象就必須是微粒,例如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對此,我們可以講1 mol的鐵原子,1 mol的鈉離子,而不能說1 mol的蘋果、1 mol的粉塵.物質的量n=N/NA,這是從物質所含微粒數的角度出發,對物質的量的詮釋.同時,結合相對分子質量,還有n=m/M.例如,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那么我們就可以說一摩爾碳所含原子的微粒數就是6.02×1023.于是,也就實現了將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和微粒數之間的聯系,實現了宏觀與微觀的聯系.如此一來,學生們必然可以對物質的量的概念得到進一步深入的認識.因此,任意原子的原子量都可以利用碳原子的質量作[JP3]為依據,于是可知原子量的比同樣可以利用原子質量的比來代替.[JP]

        二、“物質的量”的應用教學

        高中化學概念種類繁多、內容復雜,給學生們的化學學習帶來了阻礙.利用訓練,將概念與習題聯系起來,學生們在習題訓練的過程中同時實現了化學概念的學習.要想幫助高中生進一步理解物質的量的概念,教師必須進行適當針對性訓練,進行“物質的量”的應用教學.

        1.純概念應用

        例題已知1 mol O2,其中含有

        個O2,mol O,約含有個O.

        分析該題屬于基礎型概念應用題,只要學生能夠理解物質的量的定義,對分子和原子、物質的量和質量、物質的量和數量之間的關系做到理解,便可以順利求出該題.首先,1 mol的氧氣分子,由于氧氣分子是雙原子分子,故其氧原子含量為2 mol.1 mol的氧氣分子即含有6.02×1023個的氧分子,這在我們進行物質的量的概念形成教學中就予以說明.同樣的可知,1 mol的氧氣分子含有1.204×1024個氧原子.在新授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利用這些簡單基礎的純概念應用案例,來幫助學生認清“物質的量”的概念.在學生初步掌握這些概念后,在進行下一步的深入和拓展訓練.

        2.綜合性應用

        在新授課階段,教師必須利用一定量的概念訓練題來加深學生的認識,檢驗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但是,教師必須注意訓練題的難度,在起始階段應當選取一些純概念訓練,幫助學生分清概念的易混點和難點.

        例題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00 g質量分數為98%的H2SO4中所含的氧原子的物質的量為4NA

        B:標準狀況下,11.2 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數為1.5 NA

        C.常溫下,2.7 g鋁與足量的鹽酸反應,失去的電子數為0.3 NA

        D.標準狀況下,22.4 L的氦氣與22.4 L氯氣所含原子數均為2 NA

        第3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

        發散性思維實質是思維材料和知識的遷移。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積極參與化學課堂活動,高中化學教師應在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法上合理分配布局,巧妙設計構思,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催化劑教材這樣下定義:催化劑是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的物質。筆者設定如下的情境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催化劑是否參與了化學反應? “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是指加快反應速率還是減慢反應速率?本身的質量不變是指始終不變還是指反應過程中也可以改變?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總結,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如,氣體摩爾體積的定義是: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有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從字面上很難理解其中隱含的深義。我啟發學生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氣體摩爾體積對固體和液體是否也適用?占有的體積是多大?物質的體積跟什么因素有關?標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是22.4 L/mol那么其他狀態下是多少?只有標況下才有氣體摩爾體積嗎?學生逐一思考,抽象的理論有了實質的再現。采用發散的思維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構建知識網絡,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思考問題

        在解題過程中善于總結、歸納、聯想,找出同類習題的解法,相似題型的累積可以發現知識點的變通與應對方法,形成知識網絡。例如,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可以通過“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以及水化物存在、性質、用途”等為主線來學習。對于具體的某一種物質的學習,可以通過“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為主線進行思考掌握。同時,通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將元素化合物知識組建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找出規律,加強記憶。又如,對于有機物的學習,可以通過掌握官能團的性質來分類記憶。如掌握了乙烯的性質就可以掌握所有含C=C的物質的性質。通過醇、酚的性質比較,以及苯、甲苯的性質比較等,來理解連接不同的烴基對官能團的性質有什么影響。熟悉了各種官能團的性質就可以把握各類有機物之間的衍變關系及相互轉化,從而將知識連接成網絡。如掌握“鹵代烴醇醛羧酸酯”這一主線的變化來掌握有機物之間的衍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結成網,串成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多角度、多途徑地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目的。

        三、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理清各知識點的關聯,精選質量好的習題來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從而拓寬學生思路,克服思維的單向性和平面性,促進思維的遷移。比如實驗室制Cl2時,提出以下問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反應中濃鹽酸體現了什么性質?可否用濃鹽酸與實驗室制O2的殘渣制取Cl2?如何得到純凈、干燥的Cl2?以H2,O2及Cl2的制備為例總結出氣體的發生裝置有哪些?如何鑒別鹽酸和氯水?“一題多變”的發散思維培養可以拓寬學生思路,便于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使思維和智力得到升華。“一題多解”是培養和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之一。“一題多解”所使用的化學知識是多維的,不是在同一認識水平上轉圈。 “一題多解”的訓練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使思維靈活、認知深刻。例如,鑒別Na2CO3,NaCl,NaBr,KI要求學生根據四種物質的特性設計不同方案。選出幾種不同的鑒別方案進行實驗探究、鑒別。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不同方案的設計,學生開闊了思維,實現多種途徑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目標,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訓練。

        四、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由直觀現象上升到抽象思維。例如,在鈉的化學性質教學中,先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學生觀察到鈉浮在水面上,四處游動,并發出響聲,火焰黃色的。啟發學生思考反應本質。設問:鈉可否從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學生實驗驗證發現得到的并非是銅,而是Cu(OH)2沉淀。新舊知識的尖銳矛盾擺在學生面前,誘發學生去思考探索,學生的發散思維也由此展開,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通過判斷推理獲得真知:Na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NaOH再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而不是置換出銅。

        五、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課外活動是主課堂教學有益的、必要的補充,它彌補了教材的不足、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從植物的花、葉、根中提取花青素,制成酸、堿指示劑;通過測定卷煙中一些有害成分,了解卷煙的危害,等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發明創造:如用注射器、輸液管、廢藥瓶制成可控性固、液發生器;用蠟燭、鐵絲制成甲烷、乙烯的球棍模型;用土豆和鐵釘制成電池等。通過這些富有創意的探索實驗,學生的個性特長、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結語: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方法和機會很多,如果經常訓練,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地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盧紅徐;化學教師課堂提問有效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譚月輝;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第4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機智;高效課堂;教學系統;應變技巧

        在高中化學的實驗教學當中,偶爾會出現實驗失敗的現象,學生就會突發奇想,問一些令教師尷尬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問題。這樣,教師的教學就不能再按照教師課前準備的計劃來執行。面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教師在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前提下,注意培養課堂上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教學機智。這樣才能適應高中化學的教學需要,在課堂上很好地駕馭教學。教師要激發教學機智,洞察學生的思維,能夠在遇到意外情況時,很好地調整教學的方案,從而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最近幾年的教學經歷和經驗總結,對于如何激發教師的教學機智,進而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有效地利用教學信息反饋調整課堂教學

        和其他功能系統相似,化學教學系統也需要利用教學信息反饋來調整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上隨時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和課前設計的教學安排之間的差距,有助于不斷地進行改進和提高。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提問時學生的回答情況,以及學生的一些面部表情來調整教學方案。教師要讓學生盡可能快地反饋教學情況,根據學生提供的有效教學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安排,保證教與學有效地進行,獲得極好的教學效果。一旦教學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就要在原來的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及時地做出調整,從而控制課堂教學,保證教學不受影響。

        二、設計完備的教學系統

        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任務,并聯系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完備的教學系統,并設想學生接受學習的行為和自己的教學行為,推測可能的教學效果。要做到這樣,首先應該對教學內容熟練掌握。教材是教學活動的根本,萬變不離其宗,教材是本,教師要做到對教材熟爛于心,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遇到冷場,教師要換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進行設問。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熟練掌握。其次,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在平時與學生的相處期間,了解學生的基本愛好,對化學的理解和認識,以及前面講過的知識的接受情況。在課堂上時刻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最后,教師要在課下做好備課工作。實際上,備課的過程就是教師在腦海設想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仔細推敲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在腦海中把課堂教學進行一遍。對于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思考相應的答案,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會增強課堂上的應變能力。

        三、掌握常見的課堂教學隨機應變技巧

        隨機應變能力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穩重處理問題的一個標準。教師除了要具有以上的基本的素質之外,還要具有優秀的心理素質,以及控制自己脾氣的能力等。對于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能夠做到很好地應對和處理。化學課堂中的偶然性因素確實很多,其中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大致會有以下幾種:

        第一,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估計過高,對于問題的設置難度比較大,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就比較容易陷入被動。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估計過低,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變得沒有任何挑戰,整個課堂可能會很活躍,但是學到的知識不多,或者學生懶得回答教師太過簡單的問題,課堂變得索然無味。

        第三,對于班級里那些學習很是差勁的學生,有時會提出一些和教學內容不太相關的問題,對于教學進行有害無益。

        第四,缺乏教學的有效設備,不利于課堂實驗的展開。

        第五,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提出一些超出教學內容的問題,或者提出的教學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才涉及。

        面對這樣的一些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適當的調控,以下是幾種應變技巧:

        適當調節問題的難度,采用迂回的策略。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發現備課中設計的問題難度較大時,要及時地調整。要變換一下設問的角度,從其他各個方面做好鋪墊工作,把思維的梯度適當放小一些。如果問題過于簡單,教師要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添加問題,增加難度,從而實現設定的教學效果。

        順勢指導,注意掌握課堂的主動權。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出現突發的情況,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很尷尬。這時候,教師可以設法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順勢指導,把突況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把自己的角度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很好地掌控課堂。例如,在進行實驗演示的時候,如果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實驗失敗,這時課堂可能會陷入混亂的場面,教師可以順勢而來,問學生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會是什么。這樣就會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原理,從實驗的環境和實驗的器材等角度進行思考。這樣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完成教學目標。

        化學的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藝術。化學課堂當中會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和事件,所以對于教師的教學機智要求比較高。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養,加固自己的教學功力,擴展教學知識,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熟練掌握教材,同時也對學生的思維動向有了把握。不能在自己應對不了突發事件時,對學生的問題敷衍了事,不負責任,這樣對于以后的教學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教師要不斷地改進自身,做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學,構建高中化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史薇.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管理策略芻議[J].新課程教育:基礎教育,2007(03).

        2.顧雪蓮.教學機智讓課堂異彩紛呈[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1).

        第5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關鍵詞】以學定教;高中化學;教學

        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采用科學化的教學方法為依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及時反饋課堂動態調整教學以優化學習過程,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

        1.做好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策略

        做好學情分析是以學定教模式的基礎,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進行學情分析,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知識基礎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明確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如在進行公家鍵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進行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基礎]化學鍵是本單元的第三課,在元素周期表的學習中,學生對于原子、離子的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原子核外的電子分布以及離子鍵的相關內容是本課學習的基礎之一。

        [教學目標分析]在本課的學習中,需要掌握共價鍵的概念和形成過程;通過學習離子鍵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策略初設計]

        (1)共價鍵的形成過程較為抽象,可以利用球棍模型表示來增強學生對于共價鍵的空間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在教學前復習電子式和離子鍵的相關內容以提高學生掌握度

        (3)對于化學式較為簡單的采用模型展示,如HCl、H2。對于化學式復雜的如Na2O2要求學生自行書寫電子式和結構式。

        遵循以學定教原則教師對課程進行學情分析,并對于本節課的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確定,為后續教學課程的開展做好了鋪墊。

        2.了解預習情況,明確教學任務

        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進行設計預習任務。合理有效的預習過程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在預習結束后,教師應對學生的預習任務進行研究,明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在課堂教學時對于預習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如在進行硝酸一課時,教師設計預習任務如下:

        [預習任務]

        舊課回顧:回憶硝酸的性質;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與硝酸的酸性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標注電子轉移過程)

        新知學習:硝酸的物理性質;硝酸能否制備氧氣;寫出銅與濃(稀)硝酸、炭與濃硝酸反應的方程式,標出氧化劑、還原劑;如何證明銅與稀硝酸的生成氣體為NO。

        [預習分析]

        在舊課回顧中,學生能夠準確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于舊知識的掌握度踏實;在新課學習中,學生能夠對硝酸的物理性質進行總結;很多學生無法寫出炭與濃硝酸反應方程式;對于NO的氣體的證明不能提出正確的觀點。

        [教學任務明確]

        在課本中學習了炭與濃硫酸反應的方程式,學生無法寫出炭與濃硝酸反應的方程式,說明其知識拓展能力不足,在課堂上應著重聯系;氣體的檢驗需要對氣體物理、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考察,學生對NO的概念掌握不足,產生了這些缺陷,教學時應注意明確。

        通過布置任務、預習反饋,教師對教學任務再次進行了明確,符合以學定教的教學思想,對于課堂教學中教學效率提高有很大幫助。

        3.關注課堂動態,引導教學方向

        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要求及時對于課堂情況予以反饋,在學情分析和預習中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課堂上出現突況時教師應適時改變教學策略,調整教學方向,對學生的學習方向進行合理有效指導。如在進行鹽類的水解一課的教學時,教學過程如下:

        [原教學計劃]

        (1)以侯德榜制堿的視頻為引入開展教學,吸引學生興趣。

        (2)提問學生Na2CO3是鹽類,為何成為純堿。

        (3)書寫Na2CO3水解的方程式,幫助學生認識鹽類水解對pH值的影響,書寫、的水解方程式。

        [課堂教學調整]

        在進行Na2CO3水解的教學時,學生從方程式中認識到水解后溶液呈堿性,但是對水解過程仍持有質疑的態度,教師在此增加酚酞檢驗酸堿性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在書寫、的水解方程式時,很多學生都寫不出來或書寫錯誤,教師在此增加分組討論環節,通過小組探討、分析質疑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他們對于鹽類水解的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適時改變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遵循學生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理解力。

        4.注重課后訓練,鞏固教學成果

        課后訓練是教學環節的重要過程之一,在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及時整理學生的課堂難點,針對學生的薄弱點進行課后任務布置,確保作業環節能夠起到鞏固學習成果,明確學習重點的目的。例如在進行原電池一課的教學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如下:

        [課堂學習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原電池的化學原理;學生易出錯點是對于正電極部分的電子轉化以及原電池反應和化學反應之間的關系。在作業布置時從這兩方面進行。

        [作業布置]在Fe-CuSO4溶液-Cu原電池中,回答下列問題:①該原電池是否屬于置換反應;②鐵表面會析出金屬銅嗎;③書寫兩個電極的電子反應式以及總的反應方程式;④電子是沿導線進行轉移的。

        在作業布置中,問題①和③對于原電池的反應原理進行了考察;②③④考察了學生的易錯點,作業布置雖然簡單,但是考察點較多,幫助學生再次復習了教學內容,深化了對于重難點的掌握。

        以學定教模式是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一項探索,對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優化教學過程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優化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參考文獻】

        [1]丁革兵,李赤,劉春華.高中化學新授課“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化學教育,2012.08:29-34+41

        第6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物質的量”一直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點,更是難點。而本節內容被編排在人教版第一章第二節,正是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時期,學生在初中化學中沒有這些內容的基礎,加上本節內容理論性強、難理解,很多學生學不好、學不會,從而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筆者根據這節內容的特點及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學習“物質的量”的一些方法和建議。

        首先,“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符號為n。這里要特別強調理解“一定數目粒子集合體”的意思。比如,我們平時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一雙是兩個,一打是12支,人為地把一定數目的物體定為一組,而這一組就是一個集合體。對于“物質的量”,把約6.02×1023個微粒(包含分子、原子、離子、中子、電子等肉眼看不到的粒子)分為一組,也就是一個集合體,把這個集合體稱為一摩爾即1mol。因此,摩爾就是“物質的量”的單位,簡稱摩,符號mol。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伽德羅常數,符號NA,這里就有了n=N/NA(N表示粒子的數目)。根據這個公式只要知道了粒子的數目就知道了它的“物質的量”;反過來,知道了粒子的“物質的量”就知道了它的個數。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了1mol微粒的數目是NA個,即6.02×1023個,那么1mol微粒的質量又是多少呢?

        在初中我們學習過,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任何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例如,碳原子的相對原子量=碳原子的真實質量/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氧原子的相對原子量=氧原子的實質量/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由此可推知,兩種原子的真實質量之比就等于其相對原子量之比。由實驗證明,1mol碳-12含有約6.02×1023個碳原子,其質量是0.012kg。那么我們很容易就能得出1mol氧原子含有約6.02×1023個氧原子,質量是0.016kg。在此得出結論:1mol任何粒子集合體都含有約6.02×1023個粒子,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其數值都與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相等。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在這里,要強調相對原子量與摩爾質量的區別。一般情況下,相對分子質量是沒有單位的,而摩爾質量是有單位的,其單位為g/mol。例如,我們可以說1molH2O的質量是18克,H2O的摩爾質量是18g/mol,而H2O的相對原子量是18。“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和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n=m/M,這三個量中可以把“物質的量”認為是一個常量,而其它兩個量只要知道其中一個就能求第二個。

        當物質處于氣體狀態時,我們往往是通過測量其體積進行計算,那么1mol氣體的體積是多少呢?

        我們知道,氣體體積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由于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很大,影響其體積的只有分子的個數。也就是說,在溫度和壓強確定的情況下,如果再確定了分子的數目,那么體積就是一個定值。經過實驗測得,在標準狀況(零攝氏度,一個大氣壓)下,任何氣體(包括混合氣體)的體積約為22.4L。我們也可以說,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有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符號為Vm,單位為L/mol。即n=V/Vm(標況下,Vm約為22.4L/mol)。這樣我們就可以把Vm看作常數,從而進行計算。

        第7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關鍵詞 新課標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互動性、人文性、探究性,關注情感交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不是學習的全部,要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應用,養成良好習慣,培養綜合素質。

        一、 課堂的主導——教師的高效

        1.高效備課

        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學的高效備課,教師首先要有明確能力目標,并讓學生了解,主動投入學習,發揮其創造性,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學懂會用。

        要想上好一節高效化學課,課前的準備和估計必不可少。從知識到實驗,乃至課上需要的各種資源,都要提前做好準備,有時事需要從網絡下載各種資源,甚至還要自己制作學件和課件。面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教師在備課時還要做好充分的估計。這樣,教師就不會因課堂上出現的一些突況而措手不及,從而保障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并取得高效的效果。

        2.高效激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心靈的溝通,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教師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師和學生雖然在教育中的職責和任務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學生雖在個性特點,學習成績等方面不同,但在教師眼里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

        教師要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保持,使自己的課達到“課伊始,趣已生,課已盡,趣猶在”的境地。根據學生的情感遷移特點,課堂上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關愛每個學生。

        3.高效導學

        建立明確的導學方案,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教材上新知識的80%可由學生自學獲得。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就讓學生自己學習。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以節省課堂時間,集中精力突破難點,同時,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自學,讓學生明確本節核心內容有哪些,應學會哪些內容。學案給予學生完整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生在課前預習,可節省課內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攻克重難點。通過基礎練習,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哪些內容已經掌握,哪些內容還存在問題。上課時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 課堂的主體——學生的高效

        通過實驗、背景材料、圖表和模型創設問題情景。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在帶給學生驚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時,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與新知識相關的背景材料,使學生在這些材料的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探索。圖表簡明清晰地呈現了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降低了解決問題的難度,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具體操作等都應盡量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三、精選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內容,強化對知識的消化和鞏固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一般說來,練習的形式有兩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

        課堂練習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的訓練活動,它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領會、鞏固、運用以及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作業的布置的時候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展,杜絕“一刀切”的習慣。

        課外作業是是一個增效過程,它是對課堂知識的延伸和強化。所以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也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復注意。和課堂作業一樣,不能搞“一刀切”。同時還要加強對作業完成情況的檢查,防止部分學生的“偷懶”。 對于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四、注重教學反思,提升教學水平

        第8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關鍵詞:物質的量;計算;教學策略

        物質的量是高中化學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也是高中化學計算的中心,是高中化學必備的基礎知識。筆者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由于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的名稱來源于外文翻譯和音譯,所以學生學習時容易混淆或者曲解其意。例如,很多學生會把物質的量與摩爾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以為物質的量就是摩爾,摩爾就是物質的量,筆者多次測試“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這一選項是否是正確的說法,結果還是有很多高一學生,甚至高三的學生認為這一說法是正確的。由于“物質的量”一詞是外文翻譯名詞,所以學生接受這個專有名詞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習慣從字面上曲解這一概念的本意,將“物質的量”錯誤理解為物質的數量、物質的質量等,而偏離了物質的量表示微觀粒子集體大小這一本意。還有很多學生將“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概念錯誤理解為物質的“量濃度”,在測試中公然地將“物質的量濃度”縮寫為“量濃度”。

        第二,因為物質的量這部分概念較多,而且各個概念的定義各不相同但又彼此相互聯系,所以容易導致這些概念間的混淆。本節內容中與物質的量相關的概念有物質的量、摩爾、阿伏伽德羅常數、質量、摩爾質量、體積、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溶液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10余個概念。要在短時間內將這么多概念全部正確區分是有難度的。比如,很多學生會把物質的量與物質的摩爾質量混為一談,把阿伏伽德羅常數與摩爾混為一談,將氣體摩爾體積與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等同起來。

        第三,學生對于微觀物質世界的構成還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和了解,缺乏正確的物質觀、微粒觀,這對于物質的量及其計算的教學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很難對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所含有的電子、質子、中子等微粒進行分析和計算。所以面對眾多資料中諸如此類的練習,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

        綜上所述,物質的量及其計算的教學確實具有較高的難度。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嘗試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引導和實踐,結果表明,教學效果不錯。我把教學中運用的策略概括為三招,現逐一介紹如下。

        第一招:概念符號化,記清公式

        如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概念,縱使教師怎么強調這個概念的意義,怎么強調這個專用名詞的完整性和一體化,學生總是會簡單地從字面意義上曲解。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錯誤,一方面,我通過人的姓名的意義來類比說明專用名詞的完整性,人的姓名是專用名詞,不能任意添字或刪字,也不能胡亂曲解,姓名就是為區分人的個體,給每個個體給定的特定名稱符號,除此而外,沒有別的意義。而物質的量也一樣,是表示一定數目微觀粒子集體的物理量,除此而外,沒有別的意義。但即使這樣講,部分學生還是會有錯誤認識,所以,另一方面,我就讓學生簡單地把物質的量等同于符號n來認識,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把物質的量這個概念“想歪”了。同樣,對于其他相關概念,我也都是讓學生緊密聯系概念對應的符號來理解和認識概念的本意,實踐表明,這樣做的效果是很理想的。

        實際上,物質的量的教學,最終的落腳點就是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所以將概念符號化,并將概念間關系公式化,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心,這樣的做法,不但避免了冗長拗口的概念名詞對學生思維的干擾,而且能使學生將眾多復雜概念的關系簡單化、程序化、公式化,化繁瑣為簡單。只要學生弄清了概念的對應符號,并記住了對應的公式,那對于物質的量為中心的計算,就成功了一半,本部分知識的教學也就達到了預期目標。

        第二招:物質微粒化,明確微粒

        前文提及,學生缺乏必要的物質觀和微粒觀,是影響物質的量學習的一個重要障礙,所以,在物質的量的教學中,我特意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復習初中化學中關于物質構成方面的知識,并適當補充陰陽離子的形成、常見原子團的構成、原子的基本構成等簡單知識,對學生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和“掃盲”。通過“掃盲”,學生能比較清晰、完整地認識構成物質的微粒及其多樣性,建立起正確的微粒觀,為微粒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奠定了物質基礎。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眼中的物質不再只是肉眼能看得見的宏觀單一物體,而同時是由各種各樣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共同組合構筑起來的復雜物質,從而建立起完整、正確的物質觀、微粒觀。例如,對于水的認識,學生不僅知道它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物質,同時也知道水分子里還有氫原子和氧原子,而這些原子內部還含質子和電子等微粒。再如,對于1mol鎂離子的認識,不僅知道它含NA個陽離子,而且還知道每個離子內部有質子和電子,且每個離子內電子的數目比質子的數目少2個。

        可見,在正確的物質觀、微粒觀的指導下,學生就可以迅速根據題目的情境明確已知的是什么微粒,所要求的微粒又是什么,與已知微粒有著怎樣的包含關系,從而可以由已知聯系未知,為最終得出正確結論做好必要準備。

        第三招:微粒關系化,找準比值

        明確了已知微粒和所求微粒,只是找到了方向,做好了必要的準備,要得出正確結論,還必須要用好最后一招:微粒關系化,找準比值。

        所謂微粒關系化,就是找到已知微粒和所求微粒之間的聯系,確定兩者之間的包含關系。所謂找準比值,就是確定已知微粒和所求微粒在物質內部構成的比例關系。例如,求14 g C2H4所含的碳原子和氫原子數分別是多少,關鍵是建立已知分子和所求原子間的包含關系,也即明確C2H4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再根據分子式C2H4即可建立起已知微粒和所求微粒間的比值關系為1C2H4~2C和1C2H4~4H。然后根據此比例關系就可以得出正確結果。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微粒比值關系的建立過程,我講了一個“青蛙的故事”,形象生動地講述了如何確定比值關系。我將已知微粒C2H4分子看成青蛙,把C2H4分子中的C原子看成青蛙的眼睛,而把C2H4分子中的H原子看成青蛙的腿。那么一個C2H4分子中含2個C,就如同一只青蛙有2只眼睛,那么,2只青蛙就有4只眼睛,以此類推,3.01×1023只青蛙必然有6.02×1023只眼睛,也就是說3.01×1023個C2H4分子中含6.02×1023個C。同理,一個C2H4分子中含4個H,就如同一只青蛙有4條腿,那么就可以輕松地算出3.01×1023個C2H4分子中含1.204×1024個H。通過這樣的類比,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使學生學會了確定已知微粒與所求微粒間比值關系的方法,那么對于同類計算問題,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地解決。

        以上三招,是相互聯系的,其中第一招是基礎,第二招和第三招是關鍵。沒有正確的計算公式,就無法進行物質的量的計算。而弄清物質的構成微粒并正確建立微粒間的比值關系是得出正確結論的關鍵所在。我將這些策略概括為“記清公式、明確微粒、找準比值、n為中心”的16字方針口訣教給學生,效果特別顯著。

        第9篇:高中化學標況范文

        發現式實驗教學方法通常是由老師首先提出實驗研究的課題,讓學生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再共同探討研究方案,正確處理實驗結果的教學方法。它強調驗證化學規律和實驗操作技能,而且還強調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情感體驗。因此,發現式實驗更加新穎、先進。并充分體現創新的原則,以自主創造性的思維來理解新知識,滿足學生的認知結構,從簡單到深奧,一步一步加深知識點的難度。整個實驗教學過程是公開的,學生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是課堂試驗的組織者、學習上的服務者、發現式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

        二、發現式教學模式案例

        高一化學課程《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一節中,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理解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對能量的“儲存”和“釋放”有更直觀的認識,并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為此設計的教學方法是以發現式教學為主,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結論更具說服力。教師不能用單純的講解或課件代替實驗。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

        教學設計方案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1)學生分組實驗分組注意:每個小組由A、B、C三個層次的學生組成,按平時學習成績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這樣分在一個小組內就容易建立起A層次的學生教B層次的學生、B層次的學生教C層次的學生這樣的學習關系。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能促進他們的理解和記憶,而且成績差的同學沒有明顯的壓力感和自卑感,能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出他們的學習潛力。(2)講清規則和注意事項①講解各實驗品的使用方法:CaO、Zn粉、NaOH溶液、稀HCl、CuSO4溶液、蒸餾水試管、藥匙、溫度計、洗瓶、廢液缸②觀察實驗現象: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溫度升高,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混合攪拌后,玻璃片和小燒杯粘在一起,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使水溫降低結成冰。③總結實驗結論。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化學反應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化學反應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3)討論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燃料的條件和環境保護新能源的展望教學總結:通過本節學習,培養學生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況;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三、發現式教學的意義

        根據以上案例,通過學生實踐操作把抽象難懂的化學原理和性質變成可操作的實驗,通過觀察現象,不僅增強實驗直觀性,加深學生對事物性質和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實踐操作中學生通過自己觀察、思考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現事物新的性質和原理,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學發現都是在實驗中通過思考誕生的。例如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現了“大陸漂移說”;倫琴在做一個既定實驗時,“不經意發現”了“對著陰極射線發射的一塊涂有氰亞鉑酸鋇的屏幕(這個屏幕用于另外一個實驗)發出了光,他為此發生興趣開始研究,發現了“X射線”。眾所周知,這些科學成果已經廣泛造福于全人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 |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