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

        第1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1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信用卡業務發展對于提升銀行整體實力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在信用卡發展過程中應當對發展現狀有著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分析促進信用卡業務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

        一、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進行,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并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總體上呈現出發卡數量增加、發卡速度加快等較好的特點,但是與此同時持卡消費額較低、信用卡消費總額較小、信用卡交易次數較少、信用卡特約商戶普及率低等信用卡業務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來說,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分為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的引入期,其業務整體上處于喚醒和了解信用卡產品概念的階段,而在成長期許多經濟發達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業務會有著較快發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業務的銷售速度會不斷加快,更多的發卡機構也會進入信用卡市場參與信用卡市場競爭,導致信用卡業務競爭的不斷加劇。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較大程度上處于成長期,同時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處于成熟期,即我國的大眾市場剛剛開始對信用卡業務進行接納。從市場結構來看我國目前尚未形成一個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場劃分。與此同時我國許多商業銀行也尚未形成一個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戶結構。目前幾個較大的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不同領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同時在某些單項信用卡業務中形成了銀行自身的的特色和優勢,但是相互比較之下這些信用卡業務特色并不突出,優勢并不是非常明顯,這既是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現狀。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展趨勢

        在我國商業銀行運行過程中信用卡業務的有效發展是提升商業銀行綜合實力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商業銀行在發展信用卡業務時應當對信用卡受理環境改善、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信用卡業務營銷模式完善、信用卡業務客戶管理水平提升等發展趨勢有著清晰的了解。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1.信用卡受理環境改善

        信用卡受理環境改善是我國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改善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環境的改善對于促進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進入良性循環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大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并通過鼓勵大眾對于銀行卡進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銀行卡業務,在促進銀行卡業務規模有效擴大的同時使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能夠更快的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雖然銀行卡受理環境的改善是一項系統性的龐大工程,但是因為其是銀行卡業務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商業銀行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注重與其他組織和機構進行有效協調與聯系,在各司其職、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個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競爭的信用卡業務市場。從鼓勵商業銀行銀行卡受理環境改善的角度出發建立高效合理的銀行卡業務的利益分配機制,從而更好地調動各方的力量進入銀行卡業務市場的建設中,使我國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信用卡受理環境不斷改善。

        2.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

        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是銀行卡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商業銀行在許多業務上開始追趕先進國家水平并且許多業務開始與國際接軌。在這之中銀行卡業務即是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銀行卡業務市場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夠更好地促進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的專業化和市場化,同時能夠有效地保證銀行卡業務全面規范地發展。除此之外,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與國際接軌還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通過銀行卡業務創新增強商業銀行整體的競爭力,有效保護持卡人利益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與金融穩定,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

        3.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

        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也是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重要趨勢。通常來說我國信用卡業務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自己業務操作失誤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建立與業務發展配套的內控措施,片面追求發卡量和信用卡業務的市場占有率,使得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存在著較大風險。因此在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信用卡內控制度的有效建設,建立專門風險測控部門,同時對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的風險進行高效化、科學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建立標準化的信用卡業務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業務各環節的風險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責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層面減少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有效降低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控制成本。

        4.信用卡業務營銷模式完善

        信用卡業務營銷模式完善對于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趨勢的影響是整體性的。眾所周知,信用卡業務是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業務。作為現代電子支付手段,信用卡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因此商業銀行在信用卡推廣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信用卡業務完善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信用卡業務營銷模式的有效創新。例如在信用卡業務營銷模式完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發卡系統運行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發卡效率的提升,在信用卡發行過程中能夠更快的給客戶辦卡,將會直接提高業務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除此之外,在信用卡業務營銷模式的完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建立現代化、信息化、電子化的客戶服務中心,從而促進信用卡業務營銷信息的有效反饋并促進業務營銷模式的有效完善。

        5.信用卡業務客戶管理水平提升

        信用卡業務客戶管理水平提升對于提升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展水平有著重要影響。在信用卡業務客戶管理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堅持信用卡業務及時的推陳出新,同時注重堅持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并根據信用卡客戶的需求來制定業務目標。除此之外,在信用卡業務客戶管理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當注重不斷更新服務觀念,改進和完善服務水平,有效提高服務效率。例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對信用卡客戶價值進行分析,通過市場細分對不同客戶進行有效的管理,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不斷加強和完善與信用卡客戶的關系,在設計新服務模式的前提下促進信用卡業務質量的有效提升,最終促進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得到不斷的擴大。

        三、結語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這一過程中銀行卡業務的有效開展對于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提升有著日益重要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在開展銀行卡業務時應當對銀行卡業務的現狀有著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銀行信用卡發展趨勢的有效分析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風險管理[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9.

        第2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合業經營分業經營金融監管風險防范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其業務經營方式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過程.在目前世界經濟逐步趨于一體化,金融趨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金融業合業經營的趨勢也日益明朗。本文擬從美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出發,對全球金融業合業經營的趨勢略作分析。

        一,美國金融業的發展歷史。

        作為現代經濟金融的強國,美國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對全球各國的金融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不乏值得借鑒的發展模式,當然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經驗教訓,為此,討論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我們有必要首先了解美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

        首先,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美國的金融機構基本上都是混合經營,沒有嚴格的業務范圍的劃分,金融機構的種類也比較少,服務品種也不豐富。作為金融機構的主要代表-銀行幾乎承攬了社會上需要的全部金融服務品種。銀行從傳統的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業務中解脫出來,開發了中間業務,但是這些業務還遠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尚處于起步階段。

        隨后,30年代一場由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之后,美國的銀行體制幾乎崩潰。為了挽救危機中的銀行體系,美國于1933年頒布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因為他們將危機的誕生主要歸因于銀行發展的多項綜合業務加劇了銀行體系的風險,從而為整個金融業與經濟發展埋下了隱患。鑒于此而頒布的銀行法便主要著眼于銀行業與其他金融業分業經營以降低風險。其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部分:第一,該法案規定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吸收存款,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是承銷和發行證券,二者必須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嚴厲禁止交叉業務和跨業經營。其二,該法案對銀行支付活期存款利率進行了限制。最初規定對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即零利率,后來提高了利率上限,允許支付少量利息。這主要是為了降低銀行的支付危機。其三,該法案規定政府對銀行存款給予保險,并據此成立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以及實行最后貸款人制度,這一切都是為了保障儲戶利益,同時提高銀行的信用水平。

        在《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嚴格限制下,美國金融業在分業狀態下迅速發展著。這時候,以前從屬于銀行的一些金融機構開始獨立發展并逐步成熟起來,并有了自己獨立的業務經營范圍與經營管理模式。在此過程中,金融業逐步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四大支柱。但是進入60年代以后,逐步出現各種金融機構的金融業務范圍的交叉,嚴格的業務劃分被逐步打破,,經濟學家及政府都開始考慮關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是否真的有利于金融業的安全發展問題。經過長久的爭議與探討,1999年12月,美國終于廢除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并新頒布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從而為金融業的合業經營掃除了法律上的障礙。

        二、業經營的產生原因及利弊分析。

        前已述及,金融業自誕生以來,其業務范圍及機構設置并沒有自動的劃分開來。最初幾年主要都是由銀行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金融產品的需求而在其本身業務(存款與放款業務)之外新開發的金融服務產品。但是在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以后,美國率先立法,限制銀行(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的業務融合,要求分業經營,隨后,許多別的國家紛紛效仿,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

        首先,分業經營能夠使各金融機構更加專注于自己所擅長的優勢業務,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免盲目開發新產品,新服務,這樣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當時主要是銀行)的風險并使其收益更加穩定和有保障。其次,分業經營也更有利于政府的監管。實施嚴格的業務劃分,各金融機構的業務都相對單一化,簡單化,這樣就更有利于政府根據不同金融機構的特點,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并使其經營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分業經營的立法規定卻并未達到其預想的效果,這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這一立法規定本身的局限性都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

        首先,分業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嚴格的業務劃分使投資者失去了方便,快捷而又綜合化的服務機會,投資者不得不與多家不同的金融機構往來以滿足其多種金融需要。同時,它也削弱了銀行業的實力,因為業務范圍的嚴格限制使許多銀行喪失了許多盈利機會,所以現實中,許多大銀行都力圖混合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可以說,這也是滿足社會需求的結果。并且分業經營降低了金融機構間的競爭性,將過去整個金融業的競爭分散到了幾個不同的領域,例如投資銀行不必再擔心來自于許多大的商業銀行的競爭,從而削弱了許多金融機構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而投資者也無法享受激烈的市場競爭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另外,尤為重要的是,在二戰以后,世界經濟貿易迅速發展,這對金融服務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的全球化必然要求金融的全球化,而金融業務的分業經營狀態無疑不能滿足全球化的金融發展趨勢的要求。于是各個國際性的大銀行紛紛朝著業務的綜合化方向發展。他們通過金融創新,開發,設計一系列的金融衍生產品,繞開法律的壁壘,達到綜合經營的目的。60年代末期出現的新型金融工具,如定期存單,NOW賬戶,現金管理賬戶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都是這一環境中的產物。

        分業經營規定的最初動因在于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然而在事實上,面對世界一體化的經濟發展趨勢,它反而加劇了銀行業的風險,使其生存能力受到限制。正因為此,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商業銀行逐漸突破了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分工的界限,走上了業務經營全能化的道路。七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新業務品種,從專業化逐步走向多樣化,全能化,從分業走向合業,這是與西方經濟金融發展密切相關的。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銀行負債業務比例的變化為其業務拓展提供了可能性。近二十年以來,西方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逐步下降,定期儲蓄存款的比重相應上升,這一結構性的變化為商業銀行開拓中長期信貸業務和投資業務提供了較為穩定的長期資金來源。第二,銀行盈利能力的下降促使各個商業銀行尋求更多的盈利渠道。自70年代以來,西方金融業競爭激烈,銀行盈利水平普遍下降,這迫使銀行業開拓新的業務和品種。他們一直想方設法繞過法規的限制,向證券保險等領域擴張,突破傳統的業務束縛,開發更多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對于這些積極創新的銀行而言,許多法律條文形同虛設,因為通過創新業務的開展,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逃避政府的監管和法規的限制。與此同時,金融管理當局順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也取消了一些過時的法規,適時的為商業銀行開拓新業務提供了方便和支持。第三,金融理論的深入發展。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發展,從最初的資產管理理論到負債管理理論及至70年代末期出現的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他們都是為了有效推動金融業的安全穩定發展而產生的。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突破了傳統的只重視資產或者只重視負債的理論的偏頗之處,使商業銀行真正的從其資產負債業務雙方著手,同時拓展資產負債業務,使其相匹配,達到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的發展適應當前金融形勢,為西方商業銀行業務不斷走向全能化綜合化提供了理論基礎,從而極大的促進了他們綜合業務的開展。

        由此可見,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理論的發展乃至政府監管水平的發展都為金融業的合業經營做好了準備。分業經營終究只能是金融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

        三、合業經營的發展趨勢。

        1999年12月,美國頒布《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正式廢除了已實施六十余年的關于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法規。這一法案的頒布無疑將會對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合業經營勢不可擋。在此過程中,金融業的兼并與重組將會加劇,銀行的綜合經營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也會日益加強。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看到,在此過程中也存在著種種不確定因素,隱含著許多風險。

        首先,合業經營將加劇兼并行為,使各金融機構過分重視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綜合化,而忽視了穩健經營這一根本原則。從一定意義上說,金融機構兼并的機會成本就是其穩健程度,穩健經營要求管理人員經常不斷敏銳的監督本機構運作情況,而不是分散注意力去過分關注合并以擴大規模和范圍,這可能造成在管理文化,預期,策略及日常業務經營等方面潛在的混亂。由于合并各方在企業文化,員工素質,經營理念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合并后能使各方的優勢結合并發揮其規模效益還取決于整合是否成功,而不同企業之間的整合成本往往是巨大的。

        其次,合業經營也會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提出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政府,社會以及金融機構自身都更清醒的認識到風險所在并加以防范。而對于某些項目,即使那些較大的金融機構對其所面臨的新的風險也缺乏有效的管理辦法。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對從事金融衍生工具所帶來的風險的監管和防范。

        綜上所述,金融業的合業經營趨勢是不容置疑的,但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社會經濟金融形勢都為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時,才能夠適當放寬對業務范圍的限制。目前我國所采取的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正是基于這一考慮。而一旦我國的金融體系發展更為健全,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加強,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的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便可朝著業務監管綜合化方向邁進一步。

        參考文獻:

        第3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論文摘要】:電子銀行的發展已經是各個國家不可回避的問題。文章分析了在我國發展電子銀行的原因和制約條件,并指出我國要克服各種障礙,促進電子銀行的發展。

        電子銀行的發展已經是各個國家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怎么做呢?是不顧其他國家的情況,只是固守自己傳統的銀行業務,還是跟隨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立即停止自己的銀行體系建設,追求全新的電子銀行呢?下面我就來分析一下。

        一、發展電子銀行的原因

        1.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一種新的支付體系與其相適應

        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要求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告訴我們,經濟領域一旦出現資源的不合理運用就會出現帕累托改進的空間。調劑資金余缺是銀行的基本職能,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必將會出現規模更大的資金流,運用傳統的貨幣支付體系將會產生各種資源的浪費,所以經濟金融市場的順利運行要求電子銀行這一新的支付體系來滿足更大的資金支付和轉移。

        2.科學技術的進步為電子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進入21世紀,在全球范圍內,以電腦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有了飛速發展。這就帶動了網絡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金融也提供了新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式。無論是國際金融發展的趨勢還是國內的金融市場開放方向,其趨勢都將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務平臺,科學技術的進步正是為這一新的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各種基礎金融服務結合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將會使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金融服務迅速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3.國際金融發展的趨勢是金融服務網絡化,這一趨勢促使中國要發展電子銀行

        金融機構國際化的發展是推動金融業務國際化的重要力量,也大大便利了國際資本的流動,形成了靈敏的國際信息網絡,有力地推動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今年來不斷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國內的銀行業服務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水泥加板凳式"的服務①,如果中國金融業要想在融入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中,自身的網絡信息建設絕對不能落后于其他的國家。

        4.電子銀行的優勢

        第一,沒有分支機構,具有費用開支少、服務功能全、業務市場大等優勢。而商業銀行完全有能力將這種優勢轉換為客戶的低成本服務優勢;第二,降低銀行經營成本,增加銀行利潤,具有低成本高回報優勢。國外有關資料表明,通過網上銀行實現一筆交易所需的費用僅為1美分,不足營業網點的1%;第三,突破地域與時間的限制,具有實時優勢。正是這些優勢使網上銀行日漸成為國內外銀行業競爭的焦點。

        二、中國發展電子銀行的制約條件

        金融業務電子化的發展趨勢是無法改變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相應的技術、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等條件也存在著差異。中國要發展電子銀行的制約條件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信用體系依然還不能完全滿足電子銀行的要求

        金融機構經營的所有業務都是以完善的信用為基礎。人們都知道在經濟運行的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會不可避免的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更加沖擊不完善的信用體系。實際上,傳統的金融業務就要求比較完善的信用體系,電子銀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對信用體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國現在還不存在完整的信用體系,致使企業不愿意接受客戶提出的信用交易結算方式,個人之間的小額交易更加的傾向于現金交易等傳統的交易方式。這就對電子銀行的發展形成了最大的制約。

        2.城市網絡基礎設施比較落后

        這里說的基礎設施是指發展電子銀行必須的網絡軟件和硬件設施。中國目前有一些非電子化網點以及眾多獨立分散的數據處理中心,還存在低檔次重復投入,運行成本高服務效益差的問題。特別是縣以下的銀行機構,由于受資金設備的影響,普及銀行電子化還存在很大的難度。中國電子銀行由于基礎設施落后造成資金在線支付的滯后,部分客戶在網上交易時仍不得不采用"網上訂購,網下支付"的辦法。雖然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都建立起自己的網站,但在網站的構架和服務內容上仍然離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的要求有很大的距離。這就需要中國在發展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網絡設施的同時借鑒國外電子銀行發展的經驗,引進先進的網絡技術來補充自身的不足。

        3.網絡安全是個大問題

        金融的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點。電子銀行網絡化經營更加要求經營機構提起高度的重視。由于技術開發的特殊性,電子銀行面臨如計算機網絡病毒、網上犯罪以及軟件運行等風險。計算機病毒可能毀掉整個系統,網上黑客可能破壞網絡,系統軟件自身的不完善可能會引起系統故障,甚至導致系統崩潰。這些都嚴重威脅著電子銀行的安全營運。如何確保交易安全,為個人保密,就成為電子銀行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雖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應規定。但是在執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嚴格的現象,如密碼的保管和定期更換主機房的安全管理、災難備份、病毒防范等等。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必將帶來難以想象的后果。所以網絡安全同樣是中國發展電子銀行面臨的大問題。

        4.法律法規難以嚴格約束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監管措施的發展比較落后

        中國的法律法規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可是電子銀行是建設對于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新的挑戰,各項法律建設要重新開始,所以必定存在法律建設,監管方面的問題,如對電子銀行的設立及日常經營活動的相關法規剛剛出臺,還不完善;電子資金的轉移和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用關系如何用法律保障,服務和交易合約的合法性及可依法性均需進一步明確。

        三、最后的結論

        中國要建立自己完善的電子銀行系統,這已經是不能改變的。要認清自身面臨的制約條件,結合自己的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子銀行發展模式,完善信用體系,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加強網絡基礎設施投入,提高網絡應用技術和安全監控技術,才能創造條件,促進電子銀行的發展。只要中國突破面臨的制約條件,電子銀行的建設必將趕超其他的發達國家。CNAPS②的建設已經為中國電子銀行系統的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注釋

        第4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本文首先提出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然后對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營銷的動因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借鑒其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營銷策略,依據市場細分的結果,對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進行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提出該銀行理財產品的營銷策略選擇 。

        最后提出結論和展望。

        關鍵詞: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但受消費物價上漲、利率水平較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居民理財意愿迅速增加,這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大契機。民生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順速,對各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1.2研究意義

        本文研究試圖以點代面,針對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營銷策略進行探究,嘗試從個人理財營銷策略方面為銀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決策依據。這對促進其個人理財產品銷售、培植新的利潤空間提供幫助,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2論文結構及主要研究內容

        1.2.1論文結構

        第一部分提出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第二部分指出國內外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相關文獻及研究綜述。

        第三部分將對國內的理財產品的營銷環境和營銷現狀進行探究,并對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營銷的動因及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第四部分闡述個人理財產品的營銷現狀,分析現階段國內外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營銷的優點及不足,依據市場細分的結果,對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進行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提出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營銷策略選擇。

        第五部分提出結論和展望。

        1.2.2主要研究內容

        通過對國內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環境的分析,對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的對象進行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為民生銀行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并對其個人理財產品營銷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

        國內外個人理財研究現狀

        個人理財,是在對個人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根據個人對風險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結合預定目標運用像證券、外匯、儲蓄、保險、住房投資等多種手段管理資產和負債,合理安排資金,從而在每位個人風險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的過程。

        1.1國外研究現狀

        個人理財業務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商業銀行,是一項風險小、附加值高、領域廣、批量多的優質業務,被國外各大金融集團視為重中之重。因此,在個人理財產品營銷方面有眾多的研究文獻,主要包括各種金融理論、如何制定個人理財計劃、理財產品創新、品牌建設、產品定價、服務提升等方面。

        (一)國外經濟學家根據“有效市場假說”發展起來的各種金融理論,包括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等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礎,這些理論模型形成了個人理財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

        (二)眾多學者在如何制定個人理財計劃方面做了詳細的闡述。霍爾曼和諾森布魯門介紹了多種理財工具及如何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工具。

        1.2 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比較晚,但近幾年發展勢頭強勁,國內學者主要從適合本國國情的角度,對個人理財業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特點與發展趨勢的判斷及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上中出現的問題做了研究。

        (一)眾多學者對個人理財業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毛丹平在《個人理財,究竟意味著什么》中認為個人理財對于消費者,就是意味著:制定理財目標,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資產分配,選擇投資品種并不斷進行績效管理,實現個人資產最優和收益最大。

        (二)更多的學者針對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指出了其中的問題。吳雪指出我國理財業務的發展仍停留在內部產品或服務上,產品之間的差異化較小,個人理財服務也只能為客戶提供比較淺層次服務,主要表現在服務便捷、環境優雅、成本讓利等。

        第二章 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的動因

        2.1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的動因

        2.1.1 個人理財產品市場

        市場潛力巨大。有待發掘。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的專項調查中,77%的被調查對象對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被調查者需要個人理財服務,88%的客戶表示愿意接受銀行推薦的個人理財建議和方案。由此可見,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潛力巨大。

        2.1.2 個人理財產品市場風險

        個人業務風險小、利潤空間大。一方面直接導致各行紛紛樹立“存款立行”的原則,悉數使出渾身解數來拉存款,競爭導致負債業務的營運成本大量提高,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貨款等資產業務方面對優質客戶爭奪更加激烈,直接導致如去年各大行的貸款集中在一些壟斷性的大集團行業,風險加大的同時信貸利率卻不斷偏低,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都大大增加。

        第三章 個人理財業務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3.1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規模與趨勢

        3.1.1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規模

        在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雄踞榜首,并且超過工行0.21個百分點,成為各銀行中個人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最高者。統計顯示如表4-1所示。

        表3-1 2012年度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前七名

        3.1.2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

        1.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

        2.從大眾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

        3.從同質化服務向品牌化服務轉變。

        4.從單一的銀行業務平臺向綜合理財業務平臺轉變。

        3.2 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民生銀行通過對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不斷的探索和洞悉,對客戶群體的不斷細分,目前已在全國建立起面向中高端客戶的“三級財富管理”體系——中銀理財、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全面覆蓋各個層級的財富管理需求。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如表3-2所示。

        表3-2 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

        第四章 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

        4.1 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SWOT分析

        民生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市場分析如表4-1。

        表4-1 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SWOT分析

        4.2 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細分

        按月收入和年齡將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的客戶劃分為九大類,如圖4-2:

        月收入(元)

        10000以上

        4000~10000

        1500~400

        18~3031~5051以上年齡(歲)

        圖4-2 民生銀行個人理財市場劃分

        通過上表可以將該市場細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一)潛力型客戶。大多數是收入在 1500 元以下,理財價值觀多處于先享受型,他們傾向于把大部分的選擇性支出投入到當前消費上,以提升當前的生活水平。(二)關注型客戶。大多數處于月收入達到 1500-4000左右的人員。(三)戰略型客戶。處于家庭成熟期月收入多為10000以上的,是這四類客戶中收入最高的。(四)穩定型客戶。多處于家庭衰老期,月收入較高的穩定行業。

        4.3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定位

        以目標客戶為基礎,細分各類客戶群體的市場,由此根據民生銀行個人理財市場的細分和實際情況,選擇圖5-2陰影部分為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的市場定位,即以年齡在18~30歲之間、月收入在1500~4000元之間和年齡31~50歲之間、月收入在4000~10000元的客戶為目標客戶,重點對其營銷及維護。

        4.4 民生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選擇

        4.4.1產品

        (1)選擇設計符合民生銀行具體需求的理財產品。

        (2)加大理財產品的開發與創新。

        4.4.2渠道

        (1)建立立體化網絡管理服務模式。

        (2)建立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4.4.3促銷

        首先,做好對外宣傳,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以當地電視臺、主流報紙、戶外廣告及其他地方性媒體為主開展持續報道;其次,做好行內的宣傳,讓廣大員工積極參與到營銷工作中,達到行內與行外聯動的效果。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客戶的資料;可以準確計算出每一個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從而實現對客戶的差異分析;可以科學地建立銀行與客戶聯系的平臺,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擴大與客戶的交流,改善金融服務手段,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結論

        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結合民生銀行目前的發展狀況,通過SWOT分析仍有相當的優勢和機會存在。正確對待金融業特殊的發展情況,依據市場定位結果,努力進行改良,實施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的重點應放在客戶關系管理的導入上,一定能夠獲得更優的成果。面對經濟的迅猛發展,民生銀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尋求個人理財市場的驕人業績,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為忽視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營銷策略提供依據,使其個人理財產品獲得好的銷售業績。

        參考文獻

        [1] 薛書平.關于創立商業銀行品牌的策略思考[]J.經濟師,2001,(11)

        [2] 趙立航. 我國個人理財服務的歷史發展[J]. 上海經濟研究, 2007,(03) .

        [3] 周漩.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05.

        [4] 林功實 . 個人投資理財 [M]. 北京 :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321-327.

        [5] 魏敏,田蕾.個人理財市場細分及客戶群差異性分析[J].金融論壇.2006(10)

        [6] 小雪.花旗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J].現代商業銀行,2003,(8)

        [7] .國有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SWOT分析.商業時代,2008

        [8] 王蘋.現代商業銀行營銷學〔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9] 趙則軒.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討[J]. 華北金融, 2007,(05)

        [10] 徐利輝.如何實施“金融品牌”戰略[1J.現代商業銀行,2001,(1)

        第5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私人銀行;發展趨勢;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2(2009)01-0027-03

        私人銀行最早起源于瑞士,已有數百年的發展歷史,它通過為高段的富裕階層提供一系列私密性和個性化的服務,為銀行賺取了豐厚的利潤,目前己經被越來越多的銀行所重視,成為國外一流銀行的戰略核心任務。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后,私人銀行業務己經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完整的產品和服務體系。近幾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國外私人銀行業務又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這些新的發展趨勢都為剛剛起步的國內私人銀行業務帶來更多的啟示和借鑒。

        一、私人銀行業務在國際上的最新發展趨勢

        (一)基本情況

        通訊和網絡的高速發展和應用為銀行的經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ATM機、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應運而生,并成為傳統營業柜臺的有力補充和服務的重要手段。電子化的進步,實現了從傳統銀行到現代銀行的重大變革,銀行也一改以往單純靠機構擴張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模式為多渠道服務方式。在發達國家,除了現金業務,幾乎所有的私人銀行業務都可以通過電話解決,網上銀行業務也發展成熟。僅2002年底,私人銀行管理的全球27萬億總資產中,有2500萬投資者的1.9萬億美元通過網絡進行管理,每年產生約200億美元的收入。2006年,匯豐集團網上理財客戶迅速增長,網上客戶己占全部個人客戶的13%和企業客戶的30%。

        (二)產品和服務方面

        90年代以來,隨著證券、保險、基金行業的興起,商業銀行不斷推出適應客戶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業務范圍不僅包括了財務管理、咨詢、委托理財等,還涉及到了健康、運動、旅游、娛樂利公益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務。一些銀行更是推出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站式服務,針對客戶人生不同階段利重要問題諸如婚喪嫁娶、健康醫療、搬家、財產投資管理、旅游、退休計劃管理等提供一站式全面金融服務。私人銀行從單純的出售傳統的柜臺金融產品轉變為了名副其實的“金融百貨”或“金融超市”。

        (三)在岸業務發展快于離岸業務

        近年來,各國監管機構加大了國際反洗錢的合作,各國的稅收也趨于了一致,私人銀行客戶對保密性的需求減少,因此,離岸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受到一走的阻力。發達國家私人銀行業務越來越重視提供本地的產品和服務。

        (四)私人銀行之間的并購逐漸增多

        在最近的銀行并購潮中,零售業務成為銀行業并購的重要爭奪對象,而私人銀行業務更是爭奪的焦點。2002年,匯豐控股以103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三大零售銀行紐約共和國銀行及其在歐洲的私人銀行分支機構。同年,蘇格蘭皇家銀行旗下私人銀行子公司Coutts成功收購了BankvonErnst。而近年來最大的銀行并購是2007年蘇格蘭皇家銀行聯合西班牙國家銀行(BancoSantanderCentralHispanoSA)利比利時富通集團(FonisNV)收購了荷蘭銀行。其中西班牙國際銀行有意接管荷銀在巴西和意大利的業務,富通則相中了荷銀在土耳其的零售銀行、資產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

        (五)全球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重心發生了轉移

        隨著亞洲地區財富的迅速增長,國際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重心已轉向了亞洲。目前,新加坡的離岸私人銀行中心己排名全球第二。全球30大主要私人銀行都在新加坡設立了地區總部,其中標準渣打銀行更是將其私人銀行業務統籌中心和私人銀行服務中心設在了新加坡,花旗銀行業將其全球財富管理國際部設在了新加坡。此外,美林、摩根士丹利、JP摩根、高盛的私人資產管理部門也在這里開展業務。本地的新加坡發展銀行、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同樣設置了財富管理部門。“歐洲財富和私人銀行業2005”調查預測,今后幾年新加坡可能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離岸資產中心。

        二、目前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我國高收入人士、富裕家庭數目激增。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中國擁有百萬美元家庭金融資產的家庭超過31萬,居全球第五位,波士碩預計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推動,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總數有望在2011年達到60.9萬戶。正是由于中國市場的廣闊發展前景,國內外銀行紛紛瞄準中國的私人銀行市場。在這方面,外資銀行利用其母行的優勢捷足先登,早在06年底就有匯豐等6家外貿銀行在國內設立了代表處或業務部。中資銀行方面,2007年3月,中國銀行聯手其戰略伙伴蘇格蘭皇家銀行率先推出私人銀行業務。其后,國內其他中資銀行如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也紛紛在國內發達城市推出了私人銀行業務。但與國際私人銀行業務相比較,目前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特別是中資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一)產品較為單一,產品創新機制不夠完善

        私人銀行的核心是滿足客戶個性化的理財需要,在國外,私人銀行的產品都毫無例外地涉及到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外匯等多個領域,而受制于我國金融體系現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模式,銀行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產品的綜合化水平很低,產品創新機制不完善。雖然近幾年我國銀行、證券和保險的合作日趨緊密,全國多家金融控股集團已初具規模,但無論是在合作的范圃還是深度上與國外混業經營模式相比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由于缺乏產品創新,不能跨市場設計產品,導致國內各私人銀行提供的產品相對單一,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既無法滿足富裕人士個性化的需求,也很難為客戶進行分險分散,從而給銀行開展私人銀行業務帶來了難度。

        (二)私人銀行系統建設落后,電子化渠道應用程度不高

        盡管近幾年國內銀行業務電子化發展迅速,電話銀行、網絡銀行、ATM等渠道的使用越來越普及,但遠遠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目前,國兩多家銀行正在建設新一代的核心銀行業務系統,通過高效的信息化系統來提高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在私人銀行業務方面更為明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私人銀行業務將增加更多國際視角,實現海內外銀行服務的聯動,要求在全球范圍內對銀行資源進行交換、配置和共享,以隨時為私人銀行客戶提供更優化的方案和服務,要求銀行的系統必須超越時空利地域的限制,這對國內銀行特別是中資銀行來說將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三)私人銀行專業人才匱乏,培訓體系尚不成熟

        由于私人銀行業務提供的是私密性專屬服務,決定了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必須具備綜合的高素質以及豐富的從業經驗,不僅持有CFP(理財規劃師)、CFA(金融分析師)等資質,而且通曉會計、法律、心理等學科的知識,更難得的是他們還掌握了一些高品質生活的軟技能,象高爾夫球、藝術品鑒賞等。只有這樣才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并得到客戶的信任。因此,國外往往將這些優秀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稱為私人銀行家。而目前國內理財業務的發展也不過5、6年之久,私人銀行業務還剛剛起步,理財人員的認證體系也剛剛引入,私人銀行培訓體系還很不成熟,因此目前國內適合的私人銀行人才普遍缺乏,這成了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一大瓶頸。

        (四)組織架構不合理,難以適應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

        由于客戶需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私人銀行業務服務的流程設計必須要快捷和高度的人性化,充分體現出客戶的個性需求,同時也要求私人銀行服務的高度私密性利安全性,這決定了銀行內部需要高效的資源配置和靈活的市場創新能力,而我國大多數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的組織架構是一種傳統的寶塔型體制,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成本很高,決策鏈很長,對市場反應速度慢,條線和塊塊(主要指一級分行)之間的目標和激勵往往出現偏差,這些都遠遠不能適應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

        三、未來發展我國私人銀行的對策

        (一)改革分業經營模式,大力推進業務綜合化

        隨著全球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混業經營已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趨勢。從國外私人銀行發展的趨勢來看,私人銀行均是在混業經營的背景下為客戶提供集銀行、保險、證券于一身的金融服務,并形成了“金融超市”。因此我國的私人銀行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要打破分業經營的限制,使得銀行能廣泛深入地與保險、證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運用靈活的金融工具開發出適合不同層次需求的多樣化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二)加大產品創新,擴大本土化經營優勢

        在目前分業經營的模式下,加大產品創新、充分利用國兩銀行本土化經營優勢是國內私人銀行發展的現實選擇。從國際私人銀行的發展趨勢中也可看出,在岸業務的發展速度己經超過了離岸業務。而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相比,地緣、人文、社會關系、網點渠道等因素是優勢。在北京、上海等地己經出現了中資私人銀行開業后,客戶從外資私人銀行轉到中資私人銀行的現象。因此,現階段國內銀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時必須更加注重本土化的優勢,加大對國內或區域客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創新,彌補分業經營模式下產品創新范圍和深度的不足。

        (三)加快系統建設,提供多種服務渠道

        國內銀行必須加快系統的建設,將分散在銀行各個部門的零散的客戶信息進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客戶綜合貢獻度的細分,定位目標客戶和目標市場,從而更加有利于私人銀行客戶的挖掘和營銷。

        同時,擴大私人銀行客戶的服務渠道,尤其是電子化渠道的利用。美國銀行界曾經測算,在營業網點進行交易的成本在1.07美元,電話銀行的交易成本是0.54美元、ATM機是0.27美元,通過PC的是0.15美元,而在網上完成僅需要0.1美元。從國際私人銀行發展趨勢來看,電子化渠道的運用已越來越普遍,特別是網上銀行的發展,大大降低了私人銀行的業務成本。因此,國內銀行必須重視私人銀行業務電子化渠道的建設,并納入整體銀行IT系統建設中,為私人銀行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私密的服務渠道。

        (四)完善私人銀行的組織架構,推行事業部制

        根據國際一流私人銀行的組織架構和實踐經驗,發展專業化的條線管理模式,推行私人銀行的事業部制。根據全國地域經濟特征建立若干私人銀行中心,區域性的私人銀行中心直接由銀行總部的私人銀行部管理。通過實行私人銀行事業部制,私人銀行中心對區域內涉及私人銀行業務的人、財、物資源進行統一的配置,制訂本區域私人銀行發展的目標、計劃利營銷方案,并組織統一的考核。

        (五)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打造私人銀行家隊伍

        私人銀行的發展最終還是歸結到人才,特別是經驗豐富的私人銀行家,這是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根本。由于私人銀行產品的豐富性和服務的多元性,決定了國兩銀行除了引進投資銀行、保險、個人銀行等領域的金融專業人才外,還要儲備法律、教育、健康甚至藝術等人力資源。同時,國內也要加大私人銀行從業人員的認證體系建設,完善我國理財服務體系中貴賓理財、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三級認證機制,使得國內銀行盡早建立一支合格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隊伍,提高國內私人銀行整體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嚴旭彬,2005:《對中美私人銀行業務的思考》[J],《市場周刊》研究版第5期。

        第6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趨勢

        [DOI] 10.13939/ki.zgsc.2015.08. 030

        1 互聯網金融現狀

        1.1 國外模式

        1.1.1 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產品1999年首次出現在美國民眾的眼前,貝寶(PayPal)提倡全民將銀行中的余額購買利息率更高的貨幣基金產品,實現資金的高效利用。在2006年伴隨著銀行利率的持續上漲,其吸收到的資金總額超過10億美元。在該貨幣基金還未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型金融領域前,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由于美聯儲將利息僅有1%不到,貨幣基金的投資價值蕩然無存,最終于2011年伴隨著經濟蕭條退出美國的大舞臺。

        1.1.2 網絡信貸

        在美國通過網絡進行信貸交易的形式主要有網絡銀行,網絡銀行指的是僅以網絡的形式進行銀行的存貸業務。由于網絡銀行特殊的存在形式,形成了其超低成本的融資優勢,以其高于實體銀行的投資回報率高速地吸收存款。但是傳統銀行針對純網絡形式的銀行,通過發展各自的網絡業務,逐漸削弱網絡銀行原本的競爭優勢。最終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在1998年被一家加拿大的實體銀行收購。

        1.1.3 P2P借貸

        P2P借貸在美國興起是在2006年,主要以平臺的形式存在著。借貸俱樂部(Lending Club,LC)就是其中的主力。該平臺只收借貸的中介費,由于個體間的融資規模較小,且無法提供大額的抵押物,期間的擔保僅靠借款人的信用支持,而平臺不提供其他擔保措施。在個人高效且小額的融資需求下,P2P一路以來也是高歌猛進。

        1.1.4 眾籌模式

        眾籌模式于美國開始盛行是在2009年,它的出現給美國金融市場帶來一個新的融資模式,極大的拓寬了富有創意的小額融資項目的募集資金渠道。對于眾籌而言2012年無疑是新的起步,美國國會通過了JOBS法案,該法案將眾籌融資形式正式認可,且允許企業通過該模式進行融資獲得股權資本。

        1.1.5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源自于購物平臺在支付過程中發生的一種業務形式,其中美國最早的網絡購物平臺貝寶(PayPal)公司,與之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發展一直不錯。整體來說互聯網金融在美國的生存極大地受到了美國傳統金融體系的擠壓。主要原因在美國傳統金融體系已經發展了太長的時間,對于金融市場的分割已成定局。在面對新事物帶來的沖擊時,傳統銀行都能通過創新產品或者服務來應對。

        1.2 國內模式

        本文中談及的互聯網金融是指互聯網企業涉及金融服務后形成的一個新的行業領域,而另一類互聯網金融形式歸為傳統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形式。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存在著一定時代因素,怎樣才能使互聯網金融在國內健康地發展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1.2.1 貨幣基金

        貨幣市場基金模式簡單來講就是結合互聯網獨有特性,研發而來的高效且較高息的投資理財產品。目前國內較為流行的是以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而發行的“余額寶”。但是現階段各大金融互聯網公司在對待其貨幣基金業務方面都是過多的宣傳其收益,而對其風險卻談之甚少。如何降低風險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需要向傳統的金融公司學習的地方。

        1.2.2 網絡信貸

        與國外不同的是國內的網絡信貸業務發生在證券領域和保險領域。在網絡證券領域國內起步較早,直到2000年4月證監會頒布了《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網上證券業務行為規范進一步得到了完善。目前中國證券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其網上交易業務也逐步擴展到手機網上交易,網上開戶甚至是推廣電子券商。目前國內的保險業在互聯網上同樣發展的不錯,從1997年我國第一家保險網站上線,到2000年首個全國性電子商務網站開通,國內的保險業網上經營正在蓬勃發展。

        1.2.3 P2P信貸

        P2P(Peer-to-Peer lending)信貸,主要通過互聯網金融公司組建第三方平臺將資金的出借方與貸方匹配鏈接。P2P信貸能夠將各類個體小型貸款人聯結在一起共同承擔風險,還能使借款人在全面信息下選擇更為有利的借款利率。目前在國內呈現的P2P模式有2種:第一種是線上模式(Online),代表企業有拍拍貸和人人貸。該模式的特點是沒有實體成本,審核僅通過視頻認證、銀行流水賬單等手段對借款人的信用進行評級。第二種是線上到線下模式(Online to Offline),代表企業是翼龍貸等。相比于第一種模式,在信用風險評定方面發生了變化,借款人除了需要在線上提交有關的借款申請,還需要到實體商處進行進一步的信用等級審核。

        1.2.4 眾籌

        眾籌模式,從名稱上就可以理解為大眾或群眾進行共同籌資,其形式是通過網絡的形式將還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項目或者個人的創意思維向公眾展示,公眾可以通過自我意愿選擇將資金投資給目標企業或者個體。針對眾籌的融資模式,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建設平臺方面主要注重于合理的項目展現形式和出借方用戶數量,目前國內在平臺建設方面較為突出的是天使匯、淘寶夢、點名時間以及一些微信公眾平臺。

        1.2.5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發展至今,其運營模式主要是兩種:第一種是獨立創建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僅為用戶解決在網絡支付過程中發生的各類支付需求,主要代表公司有快錢和易寶支付等。第二種是用于擔保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它們從創建初期就已經定性,依托于所屬的電子商務網站并為其提供支付擔保,在實物跨越時間與空間后進行網上資金交付,主要代表公司有支付寶。第三方支付模式的規模不斷擴大,其范圍也在不斷的增加,已經不局限于在互聯網上實現支付功能,而是形成了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

        2 存在問題

        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依托僅是原社交網站和電子商務平臺的衍生,對于金融服務方面僅能做到對客戶需求和偏好進行統計分析。在互聯網金融高效快捷的優勢下,難免會被人們遺忘一些它現階段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下是針對貨幣市場基金、P2P信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2.1 貨幣市場基金

        國內由“余額寶”帶領的高回報率產品出現,各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從事貨幣市場基金業務搶占市場份額,在高回報率占領市場和開拓新客戶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對金融風險的評估。在美國支付公司貝寶 (PayPal)就曾經用同樣的方式吸收資金,當美國的市場利率下降,貨幣市場基金的高回報率就無法被支撐,投資者的預期回報率就無法被實現。這時不但是從事該模式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會倒閉,整個市場上的閑置資金也會發生恐慌,形成國家內部的金融動蕩。

        2.2 P2P信貸

        針對國內現行的三類P2P信貸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來自模式和不可控信用風險:首先是線上模式(Online)普遍存在,在沒有線下機構進行輔助控制信用風險情況下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會非常高;其次是大多數P2P信貸公司向出資者提供金融擔保,這種資金中介的擔保會帶給出資者更高的收益預期和更低的風險預期,在這類模式下整個P2P信貸模式將會變得更加富有信用風險;最后是國內整體的征信系統并不完善,僅僅靠目前互聯網系統產生和金融服務中的信息,很難做到對借貸主體的信用等級評定,這也是現階段國內發展P2P信貸模式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信用風險。

        3 發展趨勢

        在國內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存在以上因為階段性導致的收益率風險、信用風險等問題,都將會被逐步解決和完善,而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它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會變得更加重要。本文提出兩個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趨勢,分別是:大融合趨勢和全方位趨勢。

        3.1 大融合趨勢

        從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不難看出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發展趨勢就是關于融合。互聯網作為現代社會最關鍵的應用工具,它已經和原本傳統的各類行業進行了超級親密的合作,例如傳統的零售業與互聯網結合成就了現在的網上購物,那么互聯網與金融行業之間未來也必將是融合的。本文所述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僅是狹義的互聯網金融企業 (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化),在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另一大部分將會是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衍生,這兩類企業未來將會在互補中相互融合,雙方的優勢都將得以發揮。

        3.2 全方位趨勢

        在國內政府對銀行業的監管非常的嚴格,禁止混合經營其他業務,在降低金融業發生杠桿效應的同時大大降低了金融業靈活多變的特性。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這類抑制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在面對人們對金融服務需求日益便捷廣泛的前提下,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全面的結合將會是解決以上矛盾的主要選擇。

        在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傳統金融企業高度融合以后,原本存在的金融業邊界將會逐漸消失,金融業將通過互聯網的廣泛性和便捷性重新融入各大行業,也就是重新定義各行各業與金融業之間的交互關系。未來的社會將會是高速運作的,金融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將會是支撐整個運作系統的關鍵,而互聯網必定會是金融業實現該職能的工具。

        參考文獻:

        [1]王靜,邢成.互聯網金融:消費者行為變遷及銀行變革[J].征信,2014(9).

        [2]程華.互聯網金融的雙邊市場競爭及其監管體系催生[J].財政金融,2014(7).

        [3]向思遇.互聯網金融業態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5).

        [4] 蔡林正也,梁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啟示――以P2P、B2B和余額寶為例[J].中國市場,2014(9).

        [5]曹鳳岐.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挑戰[J].中國市場,2014(7).

        [6]孫儷原. 互聯網金融P2P借貸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4(6).

        第7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一、全球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金融管制放松,銀行監管精細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銀行業的激烈競爭,資本持有者對多樣化和綜合化金融服務的需要,推動著發達國家政府放寬對金融領域、特別是對銀行業的管制,紛紛打破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業經營的局面。進入90年代后,隨著美國、日本、歐共體等主要國家金融改革方案的實施和生效,各國金融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滲入市場化和國際化因素。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國際銀行業的監管也日趨精細化。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監管手段現代化。各國普遍運用計算機輔助管制,尤其是實時清算系統在銀行監管中得到普遍的運用。二是監管內容標準化和規范化。這主要體現在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文件中,尤其體現在《資本充足協議》和《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三是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管。不再一味強調外部管制,而是轉向內外監管結合,更加注重調動和發揮銀行自身的積極作用。四是擴大信息披露,充分發揮市場約束作用。五是加強對金融集團的監管。

        (二)混業經營,銀行業務全能化。80年代以來,經濟金融全球化導致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加上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的沖擊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各類金融機構之間業務相互交叉與滲透不斷加劇。進入90年代以后,西歐和日本等國的商業銀行已經已突破傳統的分業界限,業務范圍向投資、保險等領域擴展,銀行業務綜合化趨勢日益明顯。受來自西歐和日本等國銀行業的競爭壓力,90年代以后,美國商業銀行加快了改革步伐。1999年底,美國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允許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相互涉足對方領域從而徹底結束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對美國66年的統治,標志著混業經營已成為國際銀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三)銀行業通過并購走向巨型化。全球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推動了銀行業的收購與兼并。從90年代初開始,全球銀行業的購并整合熱浪滾滾,購并規模愈來愈大,涉及的領域愈來愈寬。據資料統計,91年至92年,93年至94年,95年至96年,97年至98年,全球銀行業購并總值分別為847億美元、832億美元、2080億美元及5342億美元。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資產規模已從90年的19萬9000億美元,增至99年的25萬50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78.4%,并且仍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與以往購并浪潮頗為不同的是,此輪購并活動的主要動因,是混業經營發展所帶來的全能化銀行的出現與金融控股公司地位的確立,使銀行業的購并活動廣泛涉及金融領域的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行業徹底打破了傳統銀行業務與其它金融業務的界限,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甚至新發展的網上銀行運作方式緊密地融合起來。由此而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金融"巨無霸"。

        (四)銀行業電子網絡化。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金,融服務電子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領域的電子化、自動化、現代化的金融服務系統基本全面形成,銀行活動將先進的電子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存款、提款、轉賬、匯兌、查賬、交換控制、金融買賣交易和咨詢等金融服務領域,并將銀行和客戶、銀行與銀行、客戶與客戶聯結成一個電子網絡。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加緊實現金融系統的電子網絡化,網絡銀行也應運而生,并成為世界銀行業發展的基本趨勢。據美國聯邦保險局統計,1993-1998年,美國傳統銀行的資產遞增率為8%,而美國網絡銀行的資產遞增率為53%。英國保誠保險集團旗下的egg銀行成立不到一年,通過互聯網已吸存67億英鎊。與此同時,傳統銀行發展網上銀行也正成為新的時尚。銀行業電子網絡化已成為國際銀行業的基本趨勢。

        (五)銀行經營國際化。80年代以來,金融管理的放松、銀行經營風險的加大、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全能制銀行的興起以及跨國結算體系的發展,無一例外地導致銀行經營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快。銀行經營的跨國界發展,不但加速了國際資本流動及新的金融工具和技術的廣泛運用,而且加速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進程。90年代以來,銀行經營的國際化進一步向全球化發展,并逐漸形成銀行國際業務與國內業務的合理分工,即大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競爭,中小銀行則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發展。即使在同一個集團內部,不同機構之間也有類似?quot;分工"。當然,這種分工并沒有嚴格的界線,更沒有切斷資產在國內和國外的流動。應該說,隨著墨西哥和亞洲金融危機對邊界經濟的影響日漸淡化和消除,以及國際金融監管的不斷加強,各國銀行業將不斷開拓新的國際業務領域,跨國銀行將對海外融資結構進行必要的整合,減少傳統貿易融資業務,增加投資銀行業務;同時,必將增加其表外業務比重,提供東道國不能提供的服務,進一步推進金融國際化進程。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一)傳統分業經營體制面臨金融集團化的挑戰

        我國銀行業實行分業經營體制,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利潤無法保證。而國外銀行業大都是綜合經營的全能銀行或金融集團,其集團化模式已沖破了傳統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界限,既涉足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又涉足現資銀行業務、保險自營及經紀業務,是跨行業的綜合性經營。這就必將對我國銀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盡管在入世后的5年過渡期內,對于進入我國的外資金融機構仍可能限制其經營業務,使其只能從事一個行業的經營,但由于外資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其境外的后援體系,外資金融機構集團化綜合經營趨勢仍能發揮作用因此,我國銀行傳統的分業經營將面臨金融集團化的強大挑戰。

        (二)分業監管體制面臨金融業務創新與業務交叉經營的挑戰

        由于金融業混業趨勢加強和金融業務創新,我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相互融合和滲透,目前,已有不少業務突破分業經營界限。

        其主要有:允許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進行拆借、債券回購;允許券商以股票質押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允許保險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日購交易;允許保險基金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形式進入股市等。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從事債轉股等業務,實際上也是把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連接起來。因此,在金融業務不斷創新、業務交叉趨勢加強和我國已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的前提下,我國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面臨著三大難題:一是金融監管難度加大;二是存在監管不到位或監管真空;三是存在各監管機構互相爭奪權力

        或發生事故時互相推卸責任的可能。這是我國分業監管體制面臨的新挑戰。

        (三)粗放型的行政式監管方式面臨挑戰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方式不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后復雜的金融監管環境。我國目前金融監管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行政監管方式,銀行監管重視現場監管,不重視非現場監管,在金融監管中往往運用人海戰術,依賴查賬發現問題。商業銀行缺乏合理的內部治理結構,缺乏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機制,內部監管行為表現往往流于形式。同時,也缺乏行業自律組織。中央銀行的監管方式是監管銀行業務而不是監管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這種金融監管方式缺乏彈性,很容易把銀行管死。因為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不斷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的區別會越來越模糊,只有監管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才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活動,同時又有利于控制金融風險。

        三、入世后我國銀行業改革與發展對策

        (一)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分業經營限制。只有由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核心優勢,確定其業務范圍,選擇全能型或專業型發展模式以充分實現其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專業分工經濟效益,才符合金融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性。取消分業經營的限制可分二步進行:第一步,根據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實力、管理效率、風險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等多項指標,允許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擴大業務范圍或自主經營,不搞"一刀切"。第二步,對現有金融法律進行全面修改,徹底取消分業經營限制。

        第8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新型金融機構是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真正合作伙伴。新型金融機構立足地方、立足“三農”和實體經濟,處處強調為“三農”服務,為小微服務,建立了一種銀企的魚水關系,形成了一種雙贏的局面。這有利于小微企業、“三農”和實體經濟,也夯實了新型金融機構的基礎。新型金融機構的根在哪里?根就在“三農”,就在小微經濟。作為新型金融機構要可持續發展,需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要認真研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經濟發展趨勢會給銀行帶來大的影響。比如有些地方出現的“鬼城”現象。房子建起來沒有人住,投入那么多錢,成為一個“鬼城”。小銀行經不起折騰。如果對宏觀判斷不準,把握不力,把有限的資金投資在“鬼城”當中,資金收不回來,后果嚴重。所以我們一定要準確把握宏觀經濟發展趨勢。

        第二,要認真研究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影響。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意味著銀行間競爭加劇,經營難度加大。我們要趨利避害,苦練內功,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第三,要加強制度建設。新型金融機構的制度建設還處在比較欠缺的狀態,要完善管理機制,搞好員工的培訓,形成自身的企業文化和自身的經營特色,打造精品銀行,把自己的銀行做特做優做實,不要盲目地貪大求全。

        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秦池江說,中國農業發展處在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意味著農業實現全面的現代化,金融業要在這個舞臺上,通過金融服務來促進農業的現代化,促進農村城鎮化,促進城鄉差別的消失,促進城鄉和諧發展。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過程中,沒有現成的模式,沒有完整的操作程序,正是因為這樣,才是我們創新的好時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產業特點,不同的客戶群體,需要運用不同的方式提供服務。這可以充分體現我們的智慧。目前,在金融服務農業方面,有了明顯的變化,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環境都在發生變化,農業生產過去主要是依靠要素的投入,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就是農業生產從靠要素投入轉移到靠科技投入。這是農業走向現代化,擺脫原有發展方式的一條必由之路。村鎮銀行在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工作,能夠根據農業生產轉型的特點,加大對科技農業的服務,這是未來發展中一個很重要的轉折,也是金融能夠發揮作用的一個很好的方面。

        第9篇:現代銀行的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挑戰;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9-0196-01

        1 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1.1 打新股產品

        打新股類理財產品是通過集合大量資金形成規模效應,利用資金和渠道上的優勢大幅提高新股申購的中簽率,申購中簽的新股在二級市場出售后的價差收入即是他們主要的收益。這類產品本金虧損的最大風險就是“新股發行跌破發行價”,但中國股市新股上市后跌破發行價的情況極少發生。但由于打新股理財產品的同質化比較嚴重,新股收益不斷下滑,因此該種理財產品逐漸退出市場。

        1.2 信托類理財產品

        信托類理財產品是指由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所募集的全部資金,投資于指定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的專項信托計劃。信托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動的。這個產品對于投資者來說,少量資金參與投資獲得較高的收益但不能贖回,流動性比較差,且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1.3 QDII理財產品

        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托給被監管部門認證的商業銀行,由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后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后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這一過程如果由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投資者可能面臨本金和收益的匯兌損失,由于QDII理財產品過程繁瑣,使銀行容易風險暴露。

        1.4 結構型理財產品

        結構型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期貨、互換)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我國結構型理財產品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它已經成為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潛力的業務之一。

        2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面臨的挑戰

        2.1 承擔一定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畢竟是我國新興的業務,面臨一定的風險不可避免,如信用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外匯風險等等,當然有些風險屬于不可消除風險,一些非市場風險可以通過證券組合或者理財產品的重新配置進行避免,因此,商業銀行在發行以上種類的理財產品時,要充分考慮到即將面臨的哪些風險,這是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重要的一方面。

        2.2 基礎資產比較單一

        基礎資產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無非就是股票、債券。范圍較窄,不能給投資者帶來眾多的投資組合,這也導致2008年以來,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甚至“負收益”。商業銀行要提升核心競爭力,要突破理財產品同質化,做好個人理財業務研究,不斷豐富銀行理財產品種類。

        2.3 受匯率的影響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只是人民幣理財產品,還有更多的是外匯理財產品,而前者更多的是受利率的影響,后者則是受到外匯匯率變動的影響,由于近幾年匯率變動的頻繁,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應收到重視。

        3 未來的發展趨勢

        3.1 投資方向的多樣化

        目前我國大多數還是采用信貸理財產品,雖然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很穩定,廣受投資者的喜愛。但相比而言,股票類理財產品受市場影響較大,但隨著2008年證券市場的低迷,股票、基金、債券等的收益逐漸減少,加上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股票、債券已慢慢走人低迷狀態,因此需要改變基礎資產的單一結構,拓寬結構類產品的投資渠道。

        3.2 對風險的重新認識

        美國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帶來極大風險,我國銀行對認識其風險的同時,更應懂得如何防范一些非市場風險。投資者也漸漸向更安全更穩健的理財產品投資,在收益固定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最小的風險。銀行對市場風險的分析細微,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

        3.3 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化

        銀行理財產品近幾年才在我國飛速發展,種類繁多,在剛開始2007年就獲得可嘉成績,而2008年則一落千丈,甚至出現負收益,2009年則有些銀行收益出現逆轉,出現井噴式的增長。從這些收益來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些井噴式的發展主要是由于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基數的不斷加大以及銀行業務的不斷成熟,銀行將更多的去關注銀行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不是一味著去追求有些甚至是負收益的理財產品數量。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13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第一页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天天看特色大片 | 在线观看AV免费网址 | 久久婷婷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