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高校教育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教育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校教育研究

        第1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關鍵詞]教育財政;補救,措施

        1 現狀

        高等教育被界定為準公共產品,政府供給和市場供給成為高等教育產品和服務的兩種提供途徑。隨著高校的擴招,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不斷增加,但是,我國總的教育支出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和世界相對的合理水平有一定距離,資金短缺已成為發展的最大壓力。目前農村的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資的重點,國家將很難分出更多的資金投入高校,高校應如何做好財政補救措施,多方面籌集資金,緩解高等教育發展中財政不足的問題,將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

        2 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政策存在的不足

        2.1 財政經費投入總體不足

        我國教育總經費嚴重不足,教育投入4%的目標仍未實現,窮國辦大教育的實際投入與需求差距依然巨大。同時,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逐步向初等教育傾斜。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09年,教育預計支出1980.62億元,在具體的分配上,更傾向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與學生的費用。在我國高等教育經費仍主要依靠國家財政的投資體制下,國家總體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必然極大地限制高等教育的投入,許多高等院校經費不足也是必然結果。

        2.2 經費投入地域差異明顯,投入不均衡

        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分級管理”改革將高等教育經費的撥款根據學校的行政隸屬關系,分別由中央和地方分級負擔。這一新的撥款體制有助于調動地方投資教育的積極性。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各地區教育投資的總量和增量有著明顯的差異,區域發展失衡。一方面,不發達地區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限制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畢業生畢業后流向發達地區就業,導致不發達地區投入無法回收,從而影響了不發達地區教育投資的積極性和投資能力。進而成為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和公平的主要原因之-。

        國家財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機制,在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投資分擔比例平均為37:63的不合理比例下,地區間教育發展失衡。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高校財政撥款的明顯不足,使地區差異更顯突出。

        2.3 財政撥款制度和方式不合理,效率低下

        高校撥款目前均采取綜合定額+專項補助的撥款模式,其是以各類學生培養數及生均培養成本作為培養標準,屬投入型撥款模式,這種撥款模式只關注教育規模,勢必形成高校不顧自身條件拼命爭招生指標,擴大招生規模而不顧其他。同時,沒有充分考慮各校學科和專業的實際差異,學費標準由物價部門統一核定,沒有將各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重點及效益作為參考因素加以考慮,缺乏有效的控制,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無法做到兼顧公平和效益。

        2.4 高等教育財權與事權不統一,財政預算缺乏合理性

        在我國目前,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教育事業,財政部門負責教育事業經費撥款,政府計劃部門負責教育基建投資,從而導致財政性教育經費長期以來處于事權和財權分離的狀態。在匯總預算中,教育經費是國家預算第二次分配,是按一定比例同級財政收入中切出一塊,沒有考慮高等教事業發展計劃、實際需求以及產出實際。教育部門無法有效行高等教育的宏觀管理權與調控權,這樣編制的算既難反映高等教育經費需求總量,也不能對限的資金進行合理而公平的分配,必然導致經費需求與供給的不平衡。

        3 財政補救措施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不足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增加財政撥款是最直接的解決辦法。但是,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無法實時支撐政府的投入。要解決高校財政投入不足問題,不僅要對財政投入中的問題進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依靠建立多方位的補救措施,開發并有效使用稀缺的社會教育資源,形成有機的體系,為高等教育擺脫資金缺口提供多種選擇路徑。

        3.1 主體的確定

        高等教育的受益主體包括:國家、社會、學生、學校、用人單位。本著“誰受益,誰分擔”的原則,受益主體均需承擔相應的教育成本。①國家是教育的最終收益者,其對教育成本的分擔主要是通過財政撥款進行補償相應的教育成本;②社會也是知識經濟的受益者,對教育成本的分擔主要是通過納稅、捐助等方式體現;③學生及學生的家庭是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應以學費的形式對教育成本進行補償;④學校,學校面對著生存和發展,必須增強其科研和社會服務開發能力,應以從科研、服務等收入中提取部分用于學生培養。

        3.2 財政補救實現方式

        財政補救實現方式的選擇,對保證財政經費的投入,使主體各方形成一個相互補充的有機系統是有著積極意義的。財政補救措施的研究,是在財政撥款投入不足的前提下,根據高等教育的經濟性質和發展階段,應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補救措施為輔的有機組合。

        3.2.1 財政撥款方面

        (1)完善立法,保障教育財政撥款。立法完善將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財政工具的作用效果。一是用法制來保證政府教育經費的總體增長,加大政府教育支出的保障力度,確保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的比例;二是通過立法對教育投入的結構和方式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與變革,完善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經費保障機制,明確加強中央的宏觀調控職能和地方政府對地方高校的直接管理職能;三是還應進一步明確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以確保同步發展。

        (2)引入績效與競爭,建立多參數的高教經費撥款方式。目前政府對高校撥款主要采取的投入撥款機制,其實質是一種補償投入成本的機制,與之相比較,績效撥款機制則是以產出指標分配資源的撥款方式。績效撥款的主要特征是政府把資金的分配與高校的教育質量聯系起來,使分配機制更簡單、公平、透明和自主,促進高校資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促進大學之間的質量競爭。我國教育撥款應傾向以產出或績效為導向,以多參數結合的高教經費撥款模式,積極引入社會中介機構參與評估監督。建立以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利用效率、畢業生對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程度等多因索的作為撥款因子,設計多種參數合理量化撥款公式,并定期進行調整,在中介機構的評估與監督下,使教育撥款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

        (3)建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的中介機構。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撥款機制是政府“領導”下的撥款而非政府“指導”下的獨立運作,在很大程度上屬于政府的直接運作模式。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建立一個獨立的財政撥款的中介部門。經費不直接撥給學校,而由中介機構進行相對獨立的運作,將評估結果與撥款掛鉤,建立一套公開、公正的撥款程序,接受社會質詢與監督。這樣,既可以減輕政府負擔又有益于政府部門的宏觀管理。

        (4)健全高等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健全高等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平衡地區間公共高等教育資源的差異,彌補地方財力薄弱地區高等教育對公共資源的需求,是扶持經濟不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平衡公共教育資源分布的重要途徑。設計科學的轉移支付公式,通過支付轉移逐步提高地區間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和縮小各地區內部教育機會均等程度之差異,補償貧困落后地區高等教育投資凈流出的教育成本。不僅要實現從中央到地方各種縱向形式的轉移支付,同時研究經濟發達地區對中西部地區的對口支援等橫向轉移支付的可行性。

        3.2.2 補救措施方面

        (1)科學制定學費收費標準完善收費機制。學生繳納學費,承擔一部分教育成本,實質上是學生及家長分擔的高等教育成本。在高等教育經費構成中,學雜費已成為高校財政收入之外的最大來源。學費標準的制定要根據“利益獲得”、“能力支付”、‘‘/公平與效率”和“社會效益”的原則,科學地確定學費標準。同時,政府的高等教育收費政策應具有一定的權利,給予高校適當調增、調減的自主權。這樣既保證大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失學,又有利于增加高校的經費收入,減輕高校的經費負擔。

        (2)完善學生助學貸款體系,建立起有效的貸款償還制度。按其流程的可操作性,主要是從選擇合理的貸款發放機構,合理制定貸款回收期限,選擇理想的擔保方式,采取可行的還款方式,如“以收入比例還款”按月收取等方式。同時做好相關的貸款償還減免的相關政策制定,鼓勵學生提前還貸,對支邊從事艱苦工作的專業,制定相關的優惠條款。并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制度和個人信用制度,為助學貸款的回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第2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關鍵詞 高校 素質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素質教育是有中國教育方針的立足之本。2010年頒布的“十二五” 《教育規劃綱要》 指出素質教育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要求把素質教育提高到戰略的高度并強調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問題。

        1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要求在進行素質教育時,要在情感互動性、參與性和雙向反饋等方面重視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主動自發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在教育內容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自尊感、增進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其教育目標是促進學生適應變化和學習,培養能終生進行自我教育的人。

        1.1 激發大學生對素質教育的參與意識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積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是全面推進現代化事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證。高等院校作為培養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從戰略和長遠的角度出發,從思想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充分認識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努力做到在心理上接受,在行動嚴格要求,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挖掘自我的潛能。

        1.2 實現素質教育與社會現實的無縫對接

        推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不能僅限于高校本身必須打開校門,政府、高校和社會各方面的協同聯動,共同努力推進。 一方面要“走出去”,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實踐鍛煉機會讓大學生走出象牙塔,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另一方面要“請進來”,聘請社會各界先進人物作為兼職素質教育導師,請企業、團體進入大學校園,通過各種方式與大學生交流、溝通,幫助大學生認識社會豐富和充實他們的社會知識,引領大學生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1.3 把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養成作為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終身教育成為時代潮流。從世界的教育改革趨勢來看,各國的教育改革,都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向以培養能力為中心改變。電腦已經使人類的學習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重要的不是學生擁有知識的多少,而是學生是否會獲取有用的信息,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 強化“創新教育”的核心地位

        2.1 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

        大學生作為青年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狀況有其特有的特點。創新人才首先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而推廣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為此,我們提倡建立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塑造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人格特征。

        2.2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教學方法上,要求教師改進授課方法,通過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采用專題講授、課堂討論、觀看錄象片、組織專題報告等形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敢想敢問,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之后,教師在掌握討論秩序的基礎上,認真做好總結并給予點評。這種積極倡導和推動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討論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教學,是引導學生自覺自主表達、爭論和推理歸納,以及做探索性實驗的好方式。

        2.3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科體系的設計,既要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又要有利于教學質量的保障和人才質量培養的提高。在美國不少大學,如果學生對學校開設的主修不滿意,經教師指導,學校相關委員會批準后,就可以自己制定一個主修計劃。這種做法既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

        2.4 營造良好的創新支持環境

        正如斯滕博格的理論提到的,創造力的產生需要外界環境的支持,需要支持并能獎賞創造性的環境作為培養個體創造力的資源。因此,在高校建立以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為目標的新的評價體系尤為必要。

        參考文獻

        [1] 周遠清.素質教育是體現中國教育方針性的教育思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1(1).

        [2] 李嘉曾.“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4).

        第3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研究對策

        一、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現狀

        從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老師參加職后教育的目的來看的,大多數老師主要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為了更好的適應更加多變的大學課堂而培訓,另外一部分老師僅僅是為了評職稱來進修,當然也不乏是為了學歷和純粹搞科研的目的來參加職后教育,從統計資料來看,第一種目的的教師占大多數,這一部分老師對體育教學有著強烈的熱情和崇高的職業精神和責任感,這是一個利好消息,這為我國高校開展全面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

        從高校體育老師參加職后教育的方式來看,有的是寒暑假的短期繼續教育培訓,有的是在職深造的研究生,還有的是有教學任務而參加的職后教育培訓,之所以分這幾種職后教育的方式,教師們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單位是否支持,實際需求和培訓所需要的費用問題,而參加職后教育的形式則主要是自學,可想而知,選擇自學方式的大多數選擇培訓的目的的是教學需求和科研目的,當然這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有利的一面,更多的是目前高校體育老師職后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從學校到教師,都有功利化的趨勢,或者為了繼續教育學分而培訓,或者因為完成培訓任務而參加,沒有自覺意識,只是消極應付。這些都使得高校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只有一個形式,失去了最初培訓的意義。

        二、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必要性

        在當今這個以知識和技術不斷創新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是培養人才興國的基礎,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職后教育作為教育方針內容的一部分,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高校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在21世紀的教育大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國各級高校開展職后教育培訓是貫徹教育方針,為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力度,對在崗教師和在職教師進行的一次職后培訓,具有非常重大的實踐意義。體育教師是大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和監督者,高校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非常明確。實際上,教師是個研究者,帶領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其次,教師是個實踐者,將書本上學到的和多年教學累計的經驗付諸實踐,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之外,教師都是身體力行,用實踐去引導學生,去教育學生。實際上,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的意義已經超出培訓活動本身,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而體育這個科目與其他科目教學不一樣,體育課堂教學形式更有別于其他科目,體育課堂上師生之間是直接的面對面交流,除了有語言的交流,更多的是身體上的示范,對于大學生來說,身體的成長和技能的掌握都來源于體育課堂上教師的身教言傳。在大學生看來,一個不同性格的老師,會使他們產生對于本學科的喜愛或厭惡,體育課堂上有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學生之間的合作,課堂上老師一句:“太棒了”,會使一個心存膽怯的學生變的信心滿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強烈影響。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在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將自己的情緒傳染給學生,給予學生適當的情緒上的指導。體育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必要性體現在,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說,是為了提升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包括人格魅力,學識等等;從外部條件來說,參加職后教育也是為了跟進時代的要求,當前是一個教育環境瞬息萬變的年代,教育理念,教學課程等等都需要體育教師們不斷給自己充電,只有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更好地適應大學豐富多彩的大學體育課堂。

        三、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的措施及對策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之后教育問題的對策和措施: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對落后地區大學體育教學的投入,尤其是中西部貧困省份的大學。在確定體育教育經費預算時,不僅僅只是考慮保教師工資發放,而且應該把學校體育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改善、體育儀器設備配置、體育教育科學研究以及學校正常運轉的所需經費全面納入財政預算。應該讓財政預算更多的向中西部貧困地區適當傾斜,加大落后地區高校的的教育投資,為其體育教育發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從長遠和戰略的角度統籌好我國的區域。

        前面說過,教育是一國的立國之本,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還是比較混亂和缺乏一定的協調機制,缺乏真正以搞科研和教書育人為目的的高素質人才。更多的是把教師職業當做謀生的手段。在職教師中,有門路跳槽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留在教育崗位?表面上看,這似乎和高校體育教師沒什么關系,實際情況比不是如此,想想如果一個體育教師沒有對自己所學專業和所教課程的熱情,是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稱職的高校體育教師的,同理,沒有熱情就不會全身心投入到職后培訓當中的,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培訓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從教師隊伍的源頭抓起,從高校體育教師抓起。這就要求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師地位,吸引更多最最優秀的人才愿意從事體育教育事業。

        其實,當前的大學生體育教育環境并不寬松,高校體育教育人處于夾縫之中。關于這一方面,體育教育的本質要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思維,實際上都只是流于口號,自然不會把這種培訓當回事兒。主要還是因為職后教育的內容過于空洞造成的,做著違背教育規律的事。大學生們都只用學分來衡量體育課的重要性,一切向學分看齊,學校自然只能用這個標準來評價老師,老師處于這樣的夾縫之中,自然要趨利避害,培訓的內容和教學方式脫軌,自然覺得職后教學培訓無用。學校不重視,教師也不重視。只有進一步為體育教學模式松綁,還體育教學一個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讓教學回歸教育本質,讓教育本質、教育培訓、教學實踐一體化,這可以說是構建高校體育教師教育職后體系的癥結。

        職后教學的培訓,還算有長遠計劃,也較有針對性,但是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師職后培訓很隨意了,培訓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怎么一步步去實現這一目的?要實現既定的培訓目的,應該篩選那些培訓內容?對于這些問題,職后教育的組織者們沒有做出一個完善的培訓計劃,這就讓參加職后培訓的教師沒有很多的選擇余地,所以,什么方便就拿什么將就。讓受訓的大學體育教師們培訓完了不知所云,不得要領。在中國高校等級分明的大環境下,不少高校組織的職后教育培訓僅僅是為了完善學校或者教育局的任務而已,或者想利用教育培訓的經費為己用,有調查就表明,很多高校體育教師反映職后教育培訓就是聽講座,有些講座都聽過好幾遍了,這也折射出了培訓的質量問題,培訓的隨意性問題,培訓自然沒有效果。要杜絕這一問題,必須杜絕培訓內容的“順手牽羊”,訓前做好精心策劃,包括短期計劃,長期計劃,都需要一絲不茍,并通過科學論證。同時,也應該加強授訓者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培訓水平,上級培訓部門加強培訓指導,加大培訓的監管力度。培訓內容系統化,杜絕隨意性,這是教師教育職后體系的一部分。

        我們的職后教育培訓,似乎目標很明確,提高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就是目標。但是,教師素質到底包括哪些?專業化發展水平具體指哪些內容?衡量體育教師素質高低和專業化水平程度的標準是什么?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幾乎顛覆傳統的課堂模式的背景下,衡量體育教師素質和水平有沒有新的標準?不同教育人,對這些問題或許有不同的理解,或許也大概能領略一二,但大多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特別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這些內容是否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而發生了改變,多數教師都是不清晰的。沒有明確的職后教育陪訓目標,眉毛胡子一把抓,培訓者模糊,受訓者也糊里糊涂,培訓者沒有方向,受訓者對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沒有方向,培訓自然是無效的,或者說效率低下。因此,我們的培訓必須有明確的目標,讓受訓的老師有發展的方向,比如通過一次職后教育培訓,重點放在讓老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體育教師師生之間的協調能力,加強師德修養,每次培訓,針對性的提出培訓目標,讓受訓老師明確方向。這是高校體育教師教育職后一體化的保障。

        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信息的反饋就不能對此進行科學評估,就不知得失,就不能走向完善,高校體育教師培訓也是如此。當前的教師職后教育,缺乏后續跟進和追蹤,就像研究魚群的科學家,把抓捕的魚野放,卻并不進行追蹤收集信息。我們只有關注培訓的終極效果,而不僅僅是培訓本身的過程,那么,培訓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才有活力。很多在職體育教師的職后培訓集中培訓時間一結束,后續效果跟蹤就基本中斷,然后進行修修補補東拼西湊,職后培訓何來受益之談?教師不可持續,教育固然不可持續,根源就是職后教育的不可持續。培訓就像食物,不但要重視食物本身的營養,更要重視吃了之后對身體發育的影響。對教師的后續跟蹤,不能只停留在繼續教育學分的規定上,這就需要我們為高校體育教師教育培訓建立科學的后續跟進體體制,為每一位體育教師建立科學反饋的個人檔案。這可以說是教師教育職后一體化的靈魂。

        [參考文獻]

        [1]楊鋒,劉靜.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評價體系的構建[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9).

        [2]宋敏敏.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對學生體育學習的影響[J]. 體育科研. 2009(03).

        [3]婁延果,鄭長龍.論教學設計對教學行為的影響[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9(03).

        第4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為培養本國高端國際化人才參與全球競爭,招收優質來華留學生,服務于國家外交及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而學生的國際流動則是評估一個高校國際化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在分析國內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新趨勢的基礎上,結合南昌大學實際情況,提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發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若干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

        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策略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為給國家培養更多能參與全球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同時吸引大量外國優質生源到我國接受研究生階段教育,服務于國家外交及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也明確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通過各種形式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要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不斷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與世界高水平大學相比,我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尚處于起步摸索階段,尚未形成統一體系和模式,不同層次高校國際化發展水平極不均衡,國際化項目形式較單一,受益學生范圍小,來華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少,生源質量還有待提高,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尤其如此。

        一、全球學生國際流動情況概述

        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國際間的學生流動(studentmobility)日益頻繁,但流動目的國仍然集中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根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2013年的權威信息,2011年,全球430萬國際流動學生選擇的流動目的國中,赴美、英、澳、加、法、德六國學生數占53%,其他所有國家占47%。國際學生的大量招收給上述六國帶來了豐厚的“外交紅利”,也給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招收國際學生的學費收入緩解了本國政府對國民教育財政投入的壓力。同時,大量招收國際學生給本國高校創造了長期穩定的多元化校園文化氛圍,與將其本國公民培養成全球公民的目標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政策,鼓勵學生雙向流動,成為了新興的留學目的國。韓國提出要使其國際學生人數在2020年達到20萬,并為此在簽證政策、獎學金、質量保證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日本也計劃到2020年使其外國留學生數量從目前的13萬人擴大至30萬人。馬來西亞政府也通過向外國學生提供獎學金、放寬勤工儉學政策和移民政策等優惠條件,吸引留學生。

        二、國內高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新趨勢

        1.研究生全球流動更加頻繁2014年,我國留學生輸出人數約為50萬人,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地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EE的《2014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2013-2014學年,留美中國學生人數總計有27.4萬余人,其中40.3%學生攻讀本科,42.1%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與此同時,來華留學人數逐年遞增,2014年,作為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國,共有來自203個國家和地區的37.7萬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我國留學,較2013年增加了5.77%。其中,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數僅占4.8萬,約占全部來華留學生的12.73%。來華外國研究生的增多,與中國學生一起進行學習和科研活動,對校園國際化氛圍的形成大有裨益。2.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形式更豐富與以往相比,研究生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形式更加豐富,除赴國外繼續攻讀更高學位外,利用寒暑期學習短期海外課程,通過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項目或學分互換項目,到國外進行一學年或一學期的交流學習、課題研究或實習,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等多種交流形式在我國高校廣泛開展。3.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發展迅速通過國外著名高校在中國建立校區,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外優質課程等方式,學生不出國門,用更少的花費就可以接受國外高校相同質量的研究生教育。4.研究生師資國際化程度逐步提升外教的聘請不再僅限于語言類專業,擔任專業課外教數量增加,國外院校高水平學者教師來華短期授課次數增加。同時,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本國教師數量逐年提升,為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提供了師資保證。5.學生個人對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漲除政府及高校的統一規劃和布局外,更多的研究生向往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國際化教育,參與國家交流活動,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增加自身的競爭力。

        三、南昌大學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現狀

        南昌大學作為江西省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作為江西省內留學生人數最多的高校,學校非常重視國際化辦學,先后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8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學校積極開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除積極爭取國家留學基金委及江西省支持選派優秀研究生赴國外學習外,也為在讀研究生設立了出國深造獎學金。結合學科優勢,學校成立了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中德研究院、中法中心等,并與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成立食品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選派優秀研究生赴合作院校或實驗室與國外導師共同進行科研項目。學校重視通過合作辦學項目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1996年,與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合作舉辦了碩士層次企業管理專業教育項目。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名學生通過該項目赴法留學。設立南昌大學獎學金,廣泛招收碩士和博士來華留學生。注重利用已有國際交流與合作資源助力于研究生的聯合培養。如我校人文學院在國際交流學院及海外兩所孔子學院設立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實習基地,使該專業學生畢業前100%具有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經驗,30%具有海外教學經歷。當然,與經濟發達地區高校相比,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還處于初級階段,國際合作交流項目數量少,形式單一,學生受惠面小,雙語或外語授課碩士課程少,來華外國研究生數量和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四、欠發達地區高校提升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策略與建議

        1.大力推動與國外頂尖高校在線教育除少量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學校資助項目外,對于普通研究生來說,無論是出國進行長短期學習,還是在國內就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對其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較高要求,這也是制約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研究生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s)以及國外名校提供的遠程教育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在線優質課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可以嘗試利用有限的教育國際化經費購買類似教育產品和設備,提高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水平。

        2.實施教師海外培訓計劃和國外優質師資引進計劃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離不開國際化的師資。一方面,我們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大外籍教師特別是專業類外籍教師的聘請力度。另一方面,應有計劃地選派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外進修深造和開展科學研究,并與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加強對緊缺課程師資、骨干師資的培訓。出臺激勵措施鼓勵這些歸國教師開發雙語或外語授課課程。南昌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每年互派師資進行深度的科研合作,特別是在臨床醫學和生物醫學方面簽訂了年輕教師的聯合培養與繼續深造的合作協議。

        3.結合學校學科優勢,深化合作辦學項目的深度和廣度注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和內涵建設,著眼長遠,真正將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校相應學科的發展作為合作辦學的首要任務。南昌大學的臨床醫學作為優勢學科,具有大批的高層次人才在南昌工作,通過這批高層次人才與國外頂尖高校合作,從而能夠結合本地優勢與國外高校的先進教育資源,打通臨床醫學類留學生從本科至碩士、博士的貫通式培養模式。

        4.大力招收優質外國留學生,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結合學校學科優勢,通過開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外語授課課程吸引優秀外國留學生前來進行研究生階段學習,加強中外學生交流,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通過與國家教育部、外交部、省外辦等政府機構的合作,南昌大學與多個國家的省州政府簽定了留學生外派計劃,吸引了南非、約旦、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的留學生來華學習,其專業覆蓋面涵蓋了醫學、工程、語言、經濟,以及基礎科學等各個方面,多元的文化碰撞,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已有不少留學生在漢語大賽、專業競賽中嶄露頭角。

        五、結束語

        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改革、不斷總結其過程,因為授課語言的制約,我國在制訂相關政策時不可完全照搬英語國家發展模式,而應借鑒一些官方語言非英語國家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成功經驗。我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出現了一種新的態勢,即學生流動更加頻繁,國際化形式更加豐富,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日益迅速,師資國際化程度逐步提升,學生個人對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漲。南昌大學作為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所綜合性高校,在學校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削減本科生數量,2020年研究生數量占全部學生數的1/3”的目標下,提升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水平對學校的發展尤為重要。但因為基礎薄弱等原因,目前學校的研究生培養國際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建議采取大力推動與國外頂尖高校在線教育,有計劃地實施教師海外培訓計劃和國外優質師資引進計劃,結合學校學科優勢,深化合作辦學項目的深度和廣度,大力招收優質外國留學生,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等措施,使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得到更大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2010-2020)

        [2]韋薇.試析韓國留學政策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J].科教導刊,2014(5上).

        [3]日本文部科學省官方網站.[EB/OL].[2010-7-29].

        [4]馬聯.馬來西亞教育聯盟推出一系列留學優惠政策[J].僑(113):27-28.

        第5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個性化

        對于體育教育,主要是以人為對象,通過影響人的行為來促進人的發展,對于個體,是擁有單獨的個性的,為了充分發揮個體的作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也就是說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全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個性化體育教育的概述

        所謂的個性化教育是指教師了解學生,通過測試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最后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并結合學生自身發展意愿等,為其制定相應的教育目標、計劃、輔導方案和執行管理系統。個性化教育能積極的反應學生學習心態、能力、觀念和技能等方面,讓學生獲得良好教育效果。個性化體育教學也就是在體育教育中融入一定的個性化教育理念。一些教學專家說過學生一方面的成功,能帶動其他方面的成功。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進而提高學生體育素質,挖掘學生體育素質,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最終獲得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

        2.高校體育教育中實施個體化體育教育的可行性

        (1)個性化教育滿足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活動中,經常會制定統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衡量,這一方面嚴重的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還忽視了學生的潛能和天賦,對學生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個性化教育其實就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延伸,對于不同的學生,根據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培養教育,從而更好的促進個體的發展,個性化教育能讓學生在公平的條件下受到教育,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對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2)個性化教育促進了體育教育的發展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時,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對于當代大學生,由于社會多元化發展,使得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呈現多樣化的狀態,面對大學生的多樣化體育愛好,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順應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相對應的個性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并讓學生保持與外界的和諧,通過個性化的體育知識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相應的體育知識,還能在情感、思想、意志、身體素質等方面得到培養,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3.高校體育教學中個性化教育的實施

        (1)確定個性化體育培養目標

        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個性化教育,其關鍵在于制定個性化培養目標,它是高校體育個性化教育的指引,引導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高校體育的個性化教育目標,總體而言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要保證學生的整體素養能達到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的要求,二是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同時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因材施教,保證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未來職業的運動素養。在高校體育個性化教育中,要求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并充分發揮學生課程主體的作用,體現出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通過基礎課、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對于基礎課,可以分為理論課、實踐課兩個方面,以此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制定相應的個性化課程教學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個性化教育,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熱情,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制定的整體教學計劃,在實踐中進行相應的調整、改變,學生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但是學習效果卻是一樣,例如在籃球教學中,雖然具有籃球基本功的學生和沒有籃球基礎的學生在基礎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具有籃球基礎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學會籃球運球技術,而對于沒有籃球技術的學生,則可以要求其掌握籃球的基本要求、規則等,這樣就能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2)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

        因體育課程安排形式、傳授內容、學生自身素質和教師側重點等不同,導致體育教育形式多多樣化,并附有一定的個性化。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時,應堅持主體為學生,中心為學生對體育技能、體育知識需求等原則,盡可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讓體育教學從之前的片狀教學模式轉變為點狀教學模式,進而使得全部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教學收獲,并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學效果。除此之外,科學合理的使用現代化教學方法,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學中使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等。該種創造性的體育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等,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滿足感。

        4.總結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個性化教學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體育教育,全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作者:李浩亮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邵麗華.高校體育教學中個性化體育教育研究[J].科技展望,2014(23):141-142.

        [2]萬強,徐自升.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08):336-337.

        第6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一)教育觀念落后,重視不足

        一是部分高校領導層對創業教育認識不足,他們將高校創業教育等同于就業指導,且側重于對畢業班同學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傳遞就業政策,解讀就業形勢,講解就業技巧,分享就業經驗等;二是部分高校將創業教育辦成了精英教育、小眾教育,是那些具有創業理想和創新思維學生的專利,抑或是部分專業的特權,大部分學生只能成為創業教育的看客。三是部分高校和部分學生將創業教育看成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徑,對創業教育急功近利,他們認為創業教育的價值在于教會學生成立公司、創辦企業等,評判創業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學校在創業大賽中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有多少學生自己創業成功了,而不是看高校學生是否具有創業精神、探索精神及事業心等,異化了高校創業教育的本質所在。

        (二)重理論積累,輕實踐教學

        只顧紙上談兵是創業教育的大忌。高校創業教育不僅要重視理論的積淀,更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戰實操,然現實不容樂觀。目前,創業教育觀念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多種因素導致許多高校的創業教育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有創業實戰經驗的授課教師或指導教師寥寥可數,加之高校的社會資源整合能力有限,校企合作觀念淡薄,資金支持乏力,學校自身沒有創業孵化基地或科技園等創業教育的平臺,這使得學生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體驗式教學的條件設施,所謂的創業教育也就只能簡化成理論教學了。

        (三)課程體系設置不完善

        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高校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方面還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一是創業教育與學科專業分離,目前大部分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的高校沒有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的整體課程設置中,一方面是因為管理者對創業教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要將創業教育融合到各個專業中還受制于師資力量的支持———既懂專業知識,又懂創業教育的師資不多。因此,很多高校的創業教育脫離了學生自身的專業而孤立存在著,創業教育在這里屬于“業余課程”。二是部分高校將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為選修課,且教材質量不理想,教材內容跟不上時展的步伐,缺乏針對性,陳舊而脫離現實。三是創業教育缺乏系統性,高校創業教育教學淺嘗輒止。

        (四)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是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的指針,能夠指導創業教育向科學化、實效性發展。一些學者在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高校仍缺乏科學合理的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現有的研究成果還不足以引導高校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創業教育評價在創業教育系統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價值導向功能。沒有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沒有定期的統一評價活動,各種各樣的創業教育實踐就得不到科學的評價和有效的反饋,不利于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進步,也不利于高校間創業教育的比較交流。〔1〕

        二、進一步推進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策研究

        (一)轉變教育觀念

        清華大學的謝維和教授早在2005年指出———中國大學應當重視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應成為高校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高校管理者應主動轉變教育觀念,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突破思想上的深水區,將創業教育提高到戰略高度來看待。創業教育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大力推進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的一條重要路徑。因此,高校創業教育是開創未來的事業,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舉措,重視創業教育有助于培養和激發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

        (二)開設創業教育課程

        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科學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創業教育的目標通過理論與實務兩方面共同作用而達成,二者不可偏廢其一。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既要注重創業基礎常識和基礎理論的教育,又要結合專業特色,發揮專業特長。如此的創業教育才會讓學生在未來創業時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專業特長。破除目前高校存在的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的不足,搞好課程設置是關鍵,內容上要將創業理論的深度、實用性以及操作性結合起來,還要開設與創業緊密相關的課程,拓寬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知識面,為學生奠定更加堅實的創業基礎。通過努力,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逐步形成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學科課程、實踐課程、隱性課程相結合,必修課、選修課相統一的完整體系。〔2〕

        (三)改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

        創業教育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系統。首先,政府和社會既要在創業教育方面有制度保障,又要給予適當的經費、基金和項目支持,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高校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陣地,因而高校必須主動地擔負起創業教育的責任,積極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增強社會資源整合能力,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機會,打造更多的平臺,努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業教育模式。其次,社會和高校要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宣傳,通過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積極宣傳國家和地方促進創業的政策、措施,弘揚創業精神,營造創業氛圍,加強學生對創業和創業者的認識,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就業觀、成才觀。最后,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是人生中的重要選項,也是一個家庭的大事件,家人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與否,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大學生能否走上創業之路。如能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他們的創業道路將會多一分助力,道路將會更加寬闊,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政府、社會、高校、企業和家庭的合力有助于共同營造大學生創業的良好氛圍和積極健康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

        (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校創業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遞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足夠的實踐教學。因此,一是高校要鼓勵優秀教師擔任創業指導老師,積極聘請校外創業成功人士作創業教育兼職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二是高校要通過校內外的創業教育平臺,讓大學生有實踐鍛煉,在實踐中學到創業教育的精神實質,增強創業的本領。三是高校要設置合理的課程安排,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制定鼓勵措施并創造條件讓更多的學生參加更加豐富的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收獲創業真知。

        (五)建立健全質量評價體系

        第7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關鍵詞:高校;創業教育;創業促就業

        一、當前國際環境和高校創業教育的興起

        20世紀后期國際上提出“創業教育”是未來的勞動者應該掌握的“第三張教育通行證”, “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僅僅只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等理念。對此國內外學者和專家都有很多相關的研究,如美國波士頓銀行于1997年發表了歷時7年研究的題為《MIT:沖擊創新》的報告:該報告顯示,如果把MIT(麻省理工學院)校友和教師創建的公司組成一個獨立的國家,那么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將排在世界的第24位,這說明了大學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

        2003年,國內學者張帆、張幃在《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中談到,由于國內大學中的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有必要借鑒國外大學這方面的經驗。美國大學開展創業教育比較早,目前也比較普遍,其創業教育的發展演進、主要內容和評價體系有很多值得國內學習的地方。同時他們還分析了中國目前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二、高校創業教育機制研究的意義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屢屢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難”“不能找到合適的企業”成為高校畢業生邁向社會、走向成熟的鴻溝。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升級,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引導大學生創業成了解決當前就業問題的重要突破口,而高等院校作為創業促就業機制體制的重要一環,承擔起創業教育的重任。

        三、高校創業教育機制的現狀分析

        1.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優勢

        與前些年相比,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有了很多優勢,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國家基本面的支持。國務院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以后,各地都紛紛出臺關于支持創業的政策和文件,各地方政府都在為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創業活動而努力。

        (2)創業氛圍漸濃。雖然目前經濟形勢隨著我經濟轉型升級有所放緩,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對創業活動的推進效果卻十分明顯,社會對創業教育的需求也開始慢慢體現出來。

        (3)社會上已有成功實踐的先例。民營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創業大學,以其專業性和優秀的課程設計,得到了業內的肯定,這也印證了只要能夠提供優秀的資源,創業教育的市場和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2.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面臨的挑戰

        (1)轉變觀念尚需時日。目前的高校還是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基礎教育和研究上,對于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所謂的創業教育只是簡單的開設幾門課程,并沒有與社會接軌,特色體系更是無從談起。

        (2)師資力量普遍不足。能夠開展創業教育的老師,必須擁有非常豐富的創業理論知識以及創業實踐經驗,但是目前高校聘用的教師主要方向均為基礎教育和科研,能夠開展高質量創業教育的教師十分稀缺。

        (3)課程體系有待建設。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經典的教材,課時、學分等設置也比較隨意,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實用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還沒有建立。

        四、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創業教育實踐成果分析

        1.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創業教育機制建設成果

        在創業教育方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近年來依托自身優勢,并通過不斷的努力,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創業教育機制,具體內容如下:

        (1)開設《創業模擬實訓》《ERP應用》《創業案例研討》等創新創業課程。

        (2)開設創業試點班,制訂專項人才培養計劃、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等,取得良好的效果。

        (3)開展挑戰杯創業大賽、電子商務節,以及每月一次的校園跳蚤市場等創新創業活動。

        (4)建立1000平方米的校園“SPT大學生創業園”,該園已列入紹興市首批大學生創業園的建設名單,至今已經有6期76個創業團隊入駐。

        上述的創業教育,使越秀學生的創業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應屆畢業生畢業后不再是傳統的去企業應聘,而是直接創業,這說明創業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2.成功原因分析

        (1)注重實踐教學,注重培養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經過多年的探索,初步構建了以三個課堂為核心,符合文科類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師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具體實踐,讓學生充分掌握創業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2)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學校注重對校園環境進行規劃和建設,在文化建設中開展創業教育,以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精神。通過校園文化,把創業的精神和思維慢慢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使創業的精神深入人心。

        (3)與市政府聯手搭建平臺,為創業項目成功孵化奠定基礎。在市政府大力倡導以創業促進就業的背景下,學校于2007年底在稽山校區的SPT外語文化街上建立了SPT大學生創業園。自創辦以來,立足人才培養和外語院校的特色,已先后分四批引進學生創業項目34項。

        (4)優秀師資力量保證。學校注重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有意識、有步驟地提高教師實踐創新能力,抓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工作,以適應新的實踐教學體系要求。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充分說明,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有其天然的優勢,如果順利推廣,不僅可以強化高等院校的職能,促使高校積極進行自身改革,改變當前教育形式單一,教育內容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的問題。而且可以幫助很多有志創業的大學生,提前獲得創業所需的各類技能和經驗,大大提高他們創業的成功率,提升整個社會的創業質量和創業水平,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陳明超,張蘊華.大學生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的構建探究[J].時代教育,2015(22).

        [2]張帆,張幃.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人才,2003(8).

        [3]王希穎.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的再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1).

        [4]聶娟.大學生創業教育推動學生素質的提高[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9(S1).

        [5]朱廣嬌.高學歷人才自主創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0(2).

        [6]劉葉.建立創業型大學:管理上轉型的路徑[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7]龔秀敏.創業型經濟下北京創業政策分析[J].特區經濟,2011(9).

        [8]苗鶴.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鞍山項目”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9]許蓉艷.浙江省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

        第8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論文摘要:教育技術能力是高校教師的必備技能和基本素質。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可分解為態度、知識和應用三要素。通過對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態度、知識和應用的現狀分析,闡述了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有效提升措施——針對性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并提出了理論先導和重在應用兩條培訓建議。

        一、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要素分解

        (一)態度

        1.認識到教育技術在教學、科研、自我發展中的重要性與作用

        2.具有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學設計、開發、應用實踐、管理與評價的意識與積極性

        3.具有應用教育技術進行科學研究意識與積極性

        4.具有應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意識與積極性

        5.認識到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知識

        1.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

        2.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

        3.掌握教學設計、教學開發、教學應用實踐、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的理論與方法

        4.掌握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5.掌握基本的數字化學習的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

        1.教學

        (1)設計:能夠恰當分析學習者特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設計合理的教學信息,完成教學系統設計;

        (2)開發:能夠將教學系統設計的成果以恰當形式表現出來,構建利于學習者的學習環境;

        (3)利用:能夠熟練操作常見教學媒體,選擇恰當媒體,運用恰當方式,在恰當時間使用;

        (4)管理:能夠運用教育技術實現對信息管理、資源管理、教學系統管理和項目管理等;

        (5)評價:能夠運用教育技術實現對學習者的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2.科研

        (1)能夠運用教育技術開展學科研究

        (2)能夠開展基于教育技術的專業創新研究

        3.自我發展

        (1)能夠運用教育技術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完善自身素質結構

        (2)能夠運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自身專業化發展

        二、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現狀分析

        (一)態度

        從調研情況看,高校教師大都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在教學、科研、自我發展中的重要性與作用,愿意運用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科研和促進自我發展,且已有了具體的實踐。也有部分老教師認為,運用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尤其是制作教學課件,費時費力,運用教育技術的意愿相對較低一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知識

        1.概念 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或借助各種途徑,高校教師對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已有了較多認識,但是對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相關概念和知識卻知之甚少。甚至有個別老師認為,現在大力推行的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該是中小學教師的事情。

        2.教學 相當一部分高校教師出身非師范,沒有系統地接受過教育學、心理學、教學系統設計等知識理論學習,缺乏教學設計、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方法。

        高校教師大多參加的是初級信息技術培訓,僅學習了簡單的課件制作軟件,對常見教學媒體的功能了解不深,缺少課件開發所需的美學知識,教學開發和應用實踐的理論與方法不足。

        3.科研 高校教師重視科研,但一般沒有接受過研究方法的專門培訓,掌握的大都是本專業傳統研究方法,對于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理論與方法不太熟悉。

        4.自我發展 相對來說,年輕的高校教師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對數字化學習的理論與方法比較熟悉,而年長的教師則相反。  (三)應用

        1.教學 高校教師一般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簡單省事,而利用網絡課程進行授課的一般是研究生課程和遠程教育較多0教師使用教學軟件一般較熟練,開發的課件卻很粗糙,不太重視細節。很多教師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審美需要,僅僅是做到了課程教材的搬家。部分教師對常見教學媒體(如多媒體教學平臺)操作不夠熟練,影響了教學效果。有些教師過于依賴課件的展示,忽略了板書的功能。

        2.科研 高校教師借助教育技術開展學科研究的較多,如資料收集、研究成果表述等。部分高校教師仍拘泥于傳統的學科研究方法和工具,沒有很好地開發出教育技術輔助科研的深層次功能。

        3.自我發展 年輕教師基本上能夠經常運用教育技術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能夠運用教育技術進行學習或培訓。年長教師對數字化學習的利用相對不高,但也有部分老教師緊跟潮流,參加網絡課程學習等。

        三、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有效提升措施——針對性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一)確定可行的培訓目標

        借助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高校教師掌握教育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增強教育技術應用意識,提升自身教育技術能力,促進教學改革、科研創新和自身持續發展。然而,因年齡、性別、專業等因素,不同層次高校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差異較大。培訓人員應根據培訓對象的實際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目標,以達到期望的培訓效果。

        (二)選擇恰當的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思想、理論、方法以及具體的媒體操作和制作技術,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貼近實際工作的需要,激發培訓對象的興趣并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調動他們參加教育技術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培訓對象,教學內容應有取舍,講解詳簡也應有所區別,做到適應性和發展性的結合。

        (三)探索有效的培訓方式

        考慮到實際情況,需選取合適的培訓方式:單純枯燥無味的理論灌輸,不僅沒有任何效果,反而可能會引起教師反感,宜采用理論學習與技能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教育技術的發展變化、學科教學改革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決定了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久和系統性的工程,宜采用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高校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很難有較長的時間集中學習,宜采用集中培訓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充分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進行培訓,使高校教師直接感受到教育技術的應用價值,宜采用課堂學習與網絡虛擬學習柜結合的方式,等等。

        (四)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傳統培訓中采用的是書面考核,無法真實地考核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要想盡可能全面地評價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更應注重過程性評價,體現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的動態性。評價方式要靈活、多樣,包括課堂觀察、案例分析、評價量表、專家點評和檔案袋評價等多種方式,多渠道獲取評價信息。

        四、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建議

        (一)理論先導

        理論指導實踐,沒有理論的指導,實踐就失去了方向。在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不僅要重視技能的培訓,更要加強理論的學習。這里的理論包括兩部分:一是關于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讓高校教師能夠真正從思想上接受教育技術,真正理解教育技術在教學、科研和自我發展中的作用并運用之;一是關于教育學、心理學、教學系統設計、美學等理論,讓教育技術和學科課程教學真正有效地整合。

        (二)重在應用

        理論重在實踐,通過實踐進一步修正、完善理論。在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重要的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應用,沒有實踐應用,知識與技能就沒有任何意義。很多的高校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僅僅強調了技能的學習,恰恰忽視了其后的教育技術在教學、科研和自我發展的運用,沒有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理論與技能的學習是為了保證應用的效果,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重點要落在應用上,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真正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第9篇:高校教育研究范文

        關鍵詞:高校教育;高校藝術;教學改革

        21世紀以來,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才競爭格局的變化,高等院校日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藝術教育教學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優勢及藝術熏陶感染價值非常突出,它可以說是引領帶動學生形成不斷積極進取精神的動力源泉。[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逐漸意識到了藝術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策略,可是因為受到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這種改革還不是特別徹底,[2]因此,對福建省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進行持續深入的探索,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是重要的工作。

        一、重視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目標定位

        重視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意義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在進行藝術教學時,所需要達到的標準,它同時也是確保高校教學水平提升的前提,具體來說,其基本目標定位包括下述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高等院校藝術教育教學,應該滿足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所提出的相應評價要求,這是因為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所制定的相關教育規劃,以及與之相關的內容、評價等,是經過審慎態度與精嚴方法產生的,評價的結論權威度很高,像“全國藝術教育發展規劃”“高校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指標”等文件中提到的和素質教育有關的內容,和藝術教育實施聯系緊密的條款等,皆應當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3]高校應將這些內容同本校的教學實際聯系起來,盡可能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開設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的課程,保證學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課外藝術活動中去,讓校園充滿藝術氛圍,形成與時展相符的校園文化。其次,滿足職業崗位給高校學生提出的高素質、綜合性要求,是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又一目標定位。這個定位準確了,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支持社會經濟建設都是自然而然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藝術產業將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把藝術素養培養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才能讓學生形成更全面的文化素養與審美品位,提高學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除此以外,如果從高校教育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做法也是對本校辦學特色與辦學優勢的支持,有助于學校辦學競爭力的提高。最后,未來社會發展將更加注重信息化的應用,與此同時,工作效率也會普遍提高,就業環境可以說是非常復雜,因此高校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為學生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使之得到全面優質的教育服務,學生不但可以掌握足夠的本專業知識,同時還可以得到敬業精神、信息技術應用意識等多方面的素養培養。在這些方面,藝術教育同樣也可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藝術教育中的審美感受培養、形象思維培養等,無一不是從啟迪智慧與陶冶情操的角度,幫助學生取得積極探索未來社會的素養,讓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的氛圍下,以文化藝術活動為形式,滿足社會發展給自身提出的現實要求。[4]

        二、福建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問題

        福建高等院校藝術教育教學在改革中面臨下述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基礎課程資源不夠合理

        一直以來,高校都沒有充分重視的藝術教育教學的重要性,這就直接導致了藝術教育教學課程資源的不夠完善,在福建省很多地方,一些高等院校受到傳統教育體制與教育思維的影響,更多關注實用性突出的研究人才和學術人才的培養,美育工作的培養相對滯后,未能注意到后者恰恰是前者有效造就支柱之一,[5]具體工作當中,突出表現為缺少必要講座、社會實踐等輔助手段,難以讓師生的正常教學與課外藝術活動得到滿足,在通過兩年間對400名本地高校學生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有超過80%的學生認為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在課程資源方面存在欠缺,而有60%以上的學生認為這對其后來的專業發展存在負面影響。

        (二)課程設置和實施不夠合理

        現在有相當多的高等院校將藝術教育課程當作輔助課程來對待,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由此導致了課程設置和實施不夠合理的問題。比如通過走訪調查發現,有些院校明顯存在藝術教育課程單一的問題,只設置美術、音樂幾門常規課程,而且在教學方法上也非常陳舊,往往由教師做出照本宣科式的講解即宣告結束等。通過實地走訪福建省幾所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能夠發現絕大多數高校在課程安排方面都過于落后,工筆畫、書法、篆刻等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寥寥無幾。

        (三)師生對教學不夠重視

        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一直沒有轉變過來,學生也在學習觀念上落后于時代的改革需求,特別是對于一些涉及到實踐應用方面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學生的自主性不強,創造潛能沒能得到充分表現,這些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未能形成學生主體理念;二是師生均未能充分理解藝術教育教學的作用。

        (四)藝術教育師資不足

        在福建省的一些高等院校,特別是不以藝術見長的院校之中,往往存在藝術教師匱乏。一項來源于國家教育部門網站關于福建省高校藝術教育的調查結果顯示,高校面向學生的藝術教育,專業教師僅占教師群體比重的45%,其余皆以其他專業的教師臨時補充,教學水平不夠高的問題,這極大地制約了藝術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無法滿足學生對于藝術知識與藝術技能的追求。

        三、福建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對策

        (一)從課程資源角度完善教育基礎

        為了保證福建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需要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理念,推動教學方法的創新。而關于教學方法的創新,那種單純局限于課堂之內的做法很顯然是不夠的,還應當充分發揮福建高校的資源與財力優勢,做好輔助教育基礎的完善工作。可供利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兩種比較突出的、易于發生效果的做法是藝術講座與學生實踐。首先,藝術講座可謂高校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方法,它是基礎教學的補充與拓展,因為所設置主題的不同,可以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升自身藝術素養,更加開拓自身的藝術視野,充分了解到藝術所具有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并讓自身學習過程和當代藝術發展相聯系。[6]應該說,藝術講座輔助手段的提出,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更嚴格要求,教師應當更加充分地利用所有教學資源,使之應用到講座過程中來,同時還要考慮到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從而避免生搬硬套藝術內容,保證現代信息技術給講座增添活力。其次,藝術實踐能夠讓學生更加接近藝術教育的終極目標,基礎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知識的積累,而藝術實踐的過程則可以使學生從積累知識的層面,過渡到創新學習方式的層面,對于高校藝術實踐輔助手段來說,其中包括見習實習、社會調查、演出等多項內容,這些內容全面融合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對學生藝術才華的錘煉。為此,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入到這些實踐活動當中去,使學生充分了解不同藝術所具有的特點,提升藝術表演和駕馭功力,積累舞臺經驗與實際操作經驗。

        (二)從結構視野角度調整教學課程內容

        從當前福建省普遍存在的高校藝術教學情況來分析,知識內容的結構安排是否科學合理,對于教學效果乃至對于學生最后的接受情況,都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按照高校藝術教學的實際情況,還應當給予進一步的規劃與完善,以保證后續的教學工作可以突出重點、增強實效。一般來講,可以將知識劃分為若干個重點部位,按照其他學科的特點,以藝術知識適時、適度的加以調劑,彰顯出藝術教育內容的特點。比如對于美術教學來講,其在風景畫方面的興趣性,便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的見習增強藝術認知與領悟力,使學生嘗試以藝術的思維去理解藝術、感悟生活。另外,教師應當意識到,調整藝術教學內容的結構,是符合藝術教學連貫性的必要做法,即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兩個要素,它們應當在統一的關照下互相促進,而關照的方式中,結構的調整方法無疑是值得重視的,特別是教師需要側重于知識和技能的引導,在合理把握教學節奏的努力下,使學生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藝術與科學相結合,課堂與生活相結合,體現出藝術教育教學的重要價值。[7]

        (三)提高師生對新教育思維的重視程度

        首先,要朝向學生主體的理念,對于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來講,其中一項突出的轉變標志在于學生是否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人,是否真正脫離了傳統思維的制約而走向自主良性發展軌道。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福建省高等院校在藝術教育教學改革推動過程中,應當使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非操控者,切實尊重學生的需要,提升藝術教學質量。另外,和其他學科比較起來,藝術教育教學的知識點較多、涉及范圍較廣泛,因此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模式在應用熟練之后,將更能帶動學生在幾乎近于無限的藝術領域中暢游,實際上也就是利用了教學關系調整思路,讓學生用更為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藝術教育教學改革中來。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有幾個優勢:一是高校學生心智已經處在相對成熟的狀態,自主性的發揮有心理基礎;二是福建省有著豐富的藝術生成土壤,可以使學生于不知不覺間將課堂和生活聯系起來;三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整體趨勢,也有利于藝術教學傾向于學生的自主應用。其次,師生均應當充分理解藝術教育教學的作用,在很多教育教學傳統觀念里面,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的傳播往往被認為是輔助項目,雖然它可能給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帶來重要影響,但是明顯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認識到這一點,根據當前福建省高校教學實際情況來看,藝術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創新應當引起關注,[6]尤其是此教學項目同學生發展、高校自身發展之間的關聯,都應當讓其從輔助地位上升到主體地位,以確保藝術教學的全面有效進行。這種深化的認知理解具體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其一是知識的傳授,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認知,以期待學生對于藝術知識數量的積累;其二是能力的提升,要讓學生在應用藝術知識、感受藝術思維方面取得進步,使之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得到感情的內化培養;其三是興趣的發展,要讓學生借助藝術教育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對藝術原理及應用方法產生足夠的興趣;其四是教師自身素養的發展,以教師素養發展促進學生發展,亦應成為理解藝術教育教學作用的一個環節。

        (四)彌補藝術教育師資不足

        要致力于改善藝術教師的教學水平,福建省高等院校管理者需要留意致力于藝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水平提升,以及相應的教學資源配置優化工作,在當地高校的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得到貫徹,并按照教學實際需要,構建與之相呼應的軟件及硬件設施。這可謂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基礎,基于這樣的基礎需要,教師素質提升與教學配置優化兩項要務,也需要教師在實際操作中給予積極的配合,從而保證學生得到直接的知識傳播與間接的藝術熏陶。通常情況下,應當使教師在下述幾個方面得到改善:一是形成足夠的教育精品意識,避免教學能力不足的情況出現;二是要積極引導高校內其他學科教師的觀念走向科學與全面化,避免只認主課而不認藝術課的問題出現;三是要給藝術專業教師提供發展的平臺,這種發展的平臺既要體現在其能力培養方面,也要體現在其教學機會增加方面,使之有更多可能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會,并在高校教育中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能夠使其學有所進、學有所成、學有所用,不斷創造更加理想的教學成績。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亚洲欧美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阿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午夜在线网址网址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