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

        第1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于裴斯泰洛齊勞動教育的思想,理論界有許多探討,不過很少有論文從勞動教育的精神內涵的視角論述裴斯泰洛齊的勞動教育思想。其實,在裴斯泰洛齊的勞動教育思想中,無論是勞動教育的意義,還是勞動教育的內涵與目的,抑或是勞動教育的路徑,都充滿了豐富的精神意蘊,賦予了勞動教育以精神內涵。其意圖是培養兒童“腦、心、手”的基本力量,給予兒童以智慧、力量、信仰和愛,提升兒童的精神境界,促進兒童人性的發展。本文就此作些學理上的探討。

        一、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勞動教育是促進“腦、心、手”基本力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腦、心、手”是裴斯泰洛齊用來表達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三種基本能力或才能。所謂“腦”是指兒童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對事物的思考和作出理性判斷的功能,關涉兒童的思考、語言、想象、感受和記憶。所謂“心”是指兒童道德情感和良知活動,既包括兒童的自由、信仰、感激和愛的情感,也包括領悟美和善、追慕道德標準。“手”是指從事實際活動和職業勞動的能力。裴斯泰洛齊“心目中的手是指人的實際行為,想到的是手的熟練和體力的結合,加上健全的理智和愿望與富有成效的行動的結合”[1]146。“腦、心、手”構成了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著名的“三元論”,這三個力量的統一標識著兒童的和諧發展。離開了任何一個方面,或者孤立地發展任何一種才能,都有可能損害兒童身心的和諧發展和毀壞兒童天性的平衡。各種力量的發展僅僅依靠兒童的理智或道德是不夠的,還必須重視“手”的作用,只有讓兒童自己動手才能實現能力的發揮。“因為技能外部的體力基礎的自然進程,同技能內部的智力基礎的自然進程是完全吻合的。因而,體力與心靈的培養要和智力的培養達到和諧一致,愛和信任的順乎自然的教育手段以及思維能力的教育手段同技能順乎自然的教育手段統一起來。這樣我們的各種力量達到了平衡,這種平衡生動地證明我們本性的統一,由這種統一產生一種凝聚力。”[2]353因此,合乎自然的教育必然要求兒童“腦、心、手”并用,唯有如此,才能“教孩子們純潔地感受,正確地思想,全面掌握知識,并在生活中養成持久不變的習慣。只有生活的力量,才能每時每刻激活和攫住我們的存在和我們的全部力量”[2]301。

        (二)勞動教育是實施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裴斯泰洛齊看來,勞動教育是實施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德育、智育和體育的實施都離不開勞動教育。就德育而言,德行的培養是以兒童的勞動為基礎的,教育者必須探索出有助于這種行為培養的初步教學方法,并以此為出發點,促進德行的培養,使人類履行人生義務和責任所需要的那些能力與身體活動的靈活性都得到發展。智力教育的基礎也是勞動。因為勤奮地勞動可以確保和加強兒童各種力量的平衡,而這種力量的平衡又是一切正確的判斷和純潔的思想產生的土壤。在勞動中,兒童的嚴肅工作能使兒童的精神高度集中,不斷地思考問題,獲得真理。裴斯泰洛齊“把體力上緊張的手工勞動看成是智力教育和培養接受真理的最重要的基礎。”[2]326兒童的體力發展更是離不開勞動。因為“只有通過自己思考,思考能力才得到培養;只有通過自己想象,想象力才會增強。這同樣適合于手藝,只有手派上用處,才會變得靈巧;只有使勁,身體才會強健。”[1]102

        二、勞動教育的內涵與目的

        (一)勞動教育的內涵

        根據裴斯泰洛齊的觀點,勞動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實施勞動,使勞動與教育結合、體力與腦力結合,從而達成培養和舒展每個兒童內在的人性,提升兒童的精神境界,促M兒童“腦、心、手”和諧發展的活動。其核心意蘊在于:(1)勞動與教育結合。勞動不是純粹的體力活動,而是富有教育意義的,能使兒童通過勞動一方面獲取知識技能,另一方面發展聰明才智,喚醒兒童內在的尊嚴感,使他們的“腦、心、手”三種力量和諧發展。對此,裴斯泰洛齊作了生動的詮釋:“我必須為那些被我帶到家里來的孩子們尋找工作和進行工作教育,不僅如此,我還想到在他們的工作中通過他們的工作,要溫暖他們的心靈并發揮他們的才智。……我還關心他們的心靈,心靈是其身心崇高中心,凝聚著才智和藝術的所有品質中最純潔和最高貴的部分。”[2]160(2)勞動教育滲透“愛”。如前所述,“心”包括兒童的信仰和愛等情感。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和教學的本質是行動和生活本身,而不是語言。只有當教育和教學通過實際行動和實際生活彰顯“愛”時,這種教育和教學才是理想的和最佳的教學。對此,他在《林哈德與葛篤德》中對主人公格呂勒菲和葛篤德的教育行為作了詮釋:他們“竭盡全力喚起孩子們對于日常的家庭生活產生純潔的感情,但他們并不僅僅采用空洞的話語和說教,而是一方面使孩子們習慣于永不間斷的勞作,一方面不斷啟發他們產生一種興奮的、自由的、開朗的和充滿愛的思想。這一切還要與攫住他們心靈的、在他們心里喚起高尚和純潔的感覺及可以生動地保留下去的事件聯系起來。”[2]324

        (二)勞動教育的目的

        1.培養兒童的基本能力和力量

        裴斯泰洛齊認為,人的成長離不開各種力量的支撐,他指出:“人通過他生活環境中偶然的機會受到培養,人通過技藝和意志的培養受到教育。”[2]208基于這種人的成長與各種力量的關聯的認識,他認為,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無論他們處于何種社會地位,勞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基本能力和力量(即腦、心、手),而非傳授知識和技能。而“發展人的內在力量,不得不利用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教育辦法,從而使其得到人的品德、家庭幸福、工作能力,直到能實現社會上的需要。因此,領導和鍛煉,使人都有各人的工作能力,把每個人塑成適用的模型,使人人長于勞作,并能勝任愉快,那么,他在世界上才能得到快樂,生活才有保障。”[3]

        2.提升兒童的精神境界,培養兒童的人性

        在裴斯泰洛齊看來,因為“人必須在思想和行由戲從信仰和愛的狀態中發展和培養自己,他要通過教育真正純化自己和充實自己。腦、心和手的力量也是按照這一神圣的規律發展的。從這一規律中產生出人性,即產生出真正的充實生活。公共和私人生活的教育藝術,必須服從這一神圣的規律,當腦和手服從于深化的心靈力量時,人才能得到暫時的和永久的幸福。”[2]329因此,無論是心靈教育、精神教育,還是體力教育,其目的在于服務于兒童人性的培養。“這三種力量的教育目的,在于通過信仰、愛、真理、正義、勞動和手藝的協調,滿足人的要求并使人純化。換句話說,協調三種基本力量的教育目的在于人性。”[2]328總之,勞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兒童的人性,促進兒童高級的精神天性的發展。

        三、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勞動教育心理學化

        “教育心理學化”是裴斯泰洛齊提出的著名命題,它不僅適合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而且也適合于勞動教育。他力圖使勞動教育心理學化。也就是說,要按照兒童的本性和發展規律實施勞動教育,他所理解的本性指的就是兒童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首先,應了解兒童的天性,這是勞動教育成功的前提。他說:“孩子具有人的自然天性的一切資質,只是還沒有得到發展而已,如同未綻開的蓓蕾,蓓蕾一旦綻開,所有的花瓣都會舒展開來,人的教育亦如此。對人的天資必須仔細觀察,只有調動這些天資才能確保成功。”[2]232其次,勞動教育要符合心理學的規律。他認為,心地高尚又受過教育的人如果能以知和行的能力作基礎,就能掌握所有的能力。不過,人類所必需的智慧、知識和能力都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教育和訓練。這種教育和訓練應當是循序漸進的,其方法“適合于人類本性又符合心理學規律。與之相同,要想培養人類的技能,我們也要有一個牢固的教育機制,這個機制要遵循教學藝術的普遍規律。我們可以依據這些規律,設計一系列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使兒童逐漸得到教育。經訓練之后,這些兒童必然在每一方面都會獲得日益成熟的技能。”[4]139再次,勞動教育要素化。這是勞動教育心理化的具體體現。它要求勞動教育要從人類最簡單的體力活動開始。“這些簡單的體力活動包括打擊與搬運、刺戳與投擲、拖拉與旋轉、繞圈與擺動等。上述活動可能存在區別,運動形式或合或分、運動幅度或大或小,但卻包含一切日常活動的基本要素,也包括各種職業中復雜活動的基本要素。這些基本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們要根據心理學規律安排兒童在早期接受這些訓練,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都是如此。我們也要注意,這些基本的四肢訓練必須與基本的感覺訓練相一致,與思維訓練相協調,也要與數字訓練和形狀教學保持同步。”[4]139

        (二)勞動教育生活化

        “勞動教育生活化”是裴斯泰洛齊勞動教育的重要原則,意在勞動中通過生活教育去激發兒童的信仰和愛。他認為,在生活中教育人是一個真理。這種教育是通過行動而不是說教實現的。為此,他在勞動中給兒童機會、激勵、示范和鼓勵,使兒童在實際的愛的行動中受到愛的教育。他運用生動的教育方式把許多人遭受困難、痛苦和貧困的事實介紹給兒童,引導兒童過真正的愛的生活。《林哈德與葛篤德》中的葛篤德盡管貧窮,擁有的東西不多,但由于她擁有愛和力量,她對兒童的教育便是具有意義的,也是崇高的。“她說的每句話,不僅僅作為一句話在起作用,而且是來自于她的生活,同孩子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所以是作為萌芽留在孩子們的靈魂之中。她的教育藝術就是她的生活,他們的藝術教育完全產生于他們的實際生活。她的每句話都充滿力量。孩子們理解他們的母親指出的一切,非常自然,好像早已印在心上似的。她并不是通過教育給孩子們灌輸什么,而是發展他們早已具有的能力。”[2]304-305她力圖使勞動教育生活化,因為她深深地意識到教育教學的基礎不是教學法,也不是書本,而是生活本身。因此,她教育孩童是通過對日常生活范圍內的知識的傳授開始,知識的獲取是在生活教育中實現的。“她和孩子說話,并不是為了達到教孩子說話和傳授某種知識這個唯一的目的,而是采用語言手段使實際生活(生活每天帶給他們各種看法和經驗)變得生動活潑。”[2]303裴斯泰洛齊還強調起居室的勞動和生活教育作用,認為它是人民文化的基礎,真正滿足兒童本性的需求。兒童的腦、心、手之所以能感性的結合,并能服務于生活,是起居室勞動和生活教育的結果。如果教育者要杜絕貧窮的根源,幫助勞苦大眾在道德、精神和體力方面獲取自制力,就必須對他們的起居室施加影響。

        (三)勞動教育與“愛的教育”結合

        勞動教育與“愛的教育”結合是裴斯泰洛齊勞動教育的重要路徑。它的意義在于:首先,愛是兒童本性統一的核心,是認識、能力和行為集中的神圣中心。它能使兒童的智慧和行動的力量達到高度融合和統一,使人成為真正的人。對兒童而言,“心靈的力量,即信仰和愛,如同支持樹木生長的根,它有從土壤里吸取營養供給各基本部分的力量。”[2]206其次,愛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因為,無論是父母照料兒童的每個行動,還是兒童在家務勞動中的順從,都是由信仰和愛發展而來。正因為如此,格呂勒菲和葛篤德“從早忙到晚,就是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和愛。在每一時刻,在每一種場合,他們愛孩子,關懷他們,幫助他們。他們深信,只有對要干的事敢于負責的人,而且充滿愛的人,關懷他人的人,隨時準備為需要他的人服務的人,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2]324-325再次,愛是勞動教育追求的目標。在裴斯泰洛齊看來,愛不僅是勞動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勞動教育的主要原則。他指出:“一個人通過由他和他的愛所喚起的內心和外部活動,不遺余力地追求他所愛的目標,于是就養成了與其活動相協調的智慧活動,愛幫助我們將智力和良心付諸我們的一切行動,于是就得到我們的見識和仁愛認為值得我們努力追求的那些東西。”[2]303

        勞動教育與“愛的教育”結合的途徑是:(1)實施愛的教育。母親必須給兒童以鼓勵和愛,“因為從來只能是愛喚醒愛,而且也只能從信任贏得信任,母親自己心靈上的回響必須在孩子的心中引起共鳴。只要愛和信任一旦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母親的第一義務就是盡自己的能力,給孩子的愛以鼓勵,使之不斷增強和高尚。”[2]253(2)建立實驗學校,使愛和其他力量相結合。為了達到這一點,裴斯泰洛齊建議,“應該深入研究人的本性如何按照自己的法則發展各種力量,本性如何按照更高的法則把各種個別的力量同各種力量的整體配合起來。因此,要建立實驗學校。實驗學校向孩子們單純地和全面地教授發展智力和體力的手段。每個受過這種教育的孩子也能在兄弟姐妹中間發揮這些得到發表的力量和訓練過的能力。父母們也不僅能夠成功地促進教育孩子的內在本質,即發揮心靈的力量、信仰和愛,而且也能夠成功地在起居室內練習外部的技能。”[2]219-220(3)讓起居室成為愛的教育的場所。“在起居室這塊圣地,人的各種力量在發展過程中仿佛自然地建立起平衡,并保持平衡。因此,如果教育應該真正幫助人民,要使外在的人的認識、能力和活動同人性內在的、永恒的和神圣的本質相適應的話,教育藝術就必須對家庭生活的純潔性施加影響。”[2]218在受到內在本質(力量、信仰和愛)的影響下,兒童會在勞動中強壯、興奮、增加活力和受益,這是充滿信仰和“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運用的必然結果。用裴斯泰洛齊自己的話說就是:“經驗每天使我深信,倘若人們以一種純潔的毫不利己的愛心同窮人交往,為了教育他們,即使是微弱的努力也會結出果實,如果缺少愛的話,則關于國民教育、人民的福利和關心窮人最耀眼的設施都是建立在沙灘上的。經驗一再向我證實,愛心即使很少,也是強而有力的;毫無憐愛之心,即使是強者的力量也會分崩離析。”[2]161

        (四)勞動教育直觀化

        在裴斯泰洛齊看來,直觀教學不僅適合于智慧教育,也適合于勞動教育。因為在勞動教育中,兒童會經常與實物打交道。因此,父母和教師都應把生活中的直觀對象誘人地、生動地呈現在兒童的感官跟前,給予兒童有益的影響。“培養直觀能力的基本手段,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心理手段,通過這個手段以激發培養直觀能力的欲望,通過保留和激發對直觀事物獲得的印象,以教育孩子。”[2]361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事物可以以多種多樣的形象出現,通過兒童的心理活動,成為影響兒童智慧、人性發展的重要手段。

        勞動教育直觀化的具體路徑是:首先,通過直觀教學,培養兒童的興趣。這是直觀教學的首要原則。教師應堅持用物件而不是用詞語教學,要經常讓兒童觀察實物,并在此基礎上說出該事物的名稱,這會使兒童牢記事物的感性印象和名稱,引發兒童對實物的持久的興趣。其次,通過直觀教學,養成兒童思考的習慣。在勞動教育中,一方面要使兒童獲取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重要的方面,就是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即對所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思考并在思考后才說話的習慣。再次,實施問題教學。教師不要對實物詳盡介紹,不要長篇大論地說教,而應該向兒童提出相關事物的問題,讓兒童自己尋求答案和糾正錯誤。這樣可以喚起兒童的注意力。不過,所提問題應盡可能簡短、清楚、易懂,這有利于兒童觀察事物和回憶事物,知曉實物的性質。

        綜上所述,裴斯泰洛齊的勞動教育思想是系統而深刻的,蘊含豐富的精神意蘊,對目前我國的勞動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富有啟示價值

        參考文獻:

        [1]布律邁爾.裴斯泰洛齊與當代教育[M].顧正祥,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2]布律邁爾.裴斯泰洛齊選集:第二卷[M].尹德新,組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第2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勞動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制造和使用工具,按照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生產勞動作為生產實踐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是人通過有目的的活動改造自然對象并在這一活動中改造人自身的過程。它與其他生產實踐形式相比,生產勞動更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首先,生產勞動使人類維護生存的方式對于外部世界而言是能動的,決不像其他生物那樣“順其自然”。這種能動的改造外部世界的過程,不僅使人認識到自身與其他生物在生存方式上存在差異,如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正是人認識自身與認識自我的起點,而且為人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奠定了最原始、最樸素的客觀基礎。價值觀念來源于人對自身的反思和對生存體驗的結果,這為建構人的道德基礎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正因為有了以生產勞動為內容的生活,才能實現對生活的體驗,也才能經常遇到人們對生活艱辛的感嘆。這些大量沒有經過系統化和理論化的生活品味慢慢融合成人的生活價值元素,成為自然自我的價值標準,為他今后為人處世確立了基本范式。其次,生產勞動成為認識他人和認識社會的基本通道。生產勞動是建立在分工基礎上的社會性勞動,以生產勞動為基礎而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構成了生產關系的核心內容。因而生產勞動的社會性不僅突破了單個自然人在特定有限的境域中,對美好生活無限追求所形成的諸多矛盾,而且為人類社會的形成和在一定社會場域中建立起來的社會倫理與道德準則產生重要影響。道德的本質就是人們在以生產勞動為核心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對現存社會關系的一套評價體系,它與法律一道作為穩定和發展社會關系的兩大支柱。凡被認為是道德的,它會以社會的各種方式進行褒揚,激勵人們沿著特定的方向去生活;凡被認為是不道德的,在社會的譴責中受到抑制和制裁。于是每個人的生活賦予了特定的生活價值,并建構起一定的道德準則。同時,生產勞動是“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根本動力,也是人在融入社會過程中形成德性的關鍵。所以人以生產勞動的方式融入社會便成為生活德育的基點,而決不是來源于脫離生產勞動的道德灌輸。所以,生活德育是關注生活的教育,是指引人建構生活德性的實踐性教育。人正是在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化過程中,確立了自我價值的方向,在競爭共存的社會規則中做出“適”與“不適”的反應,從而將人對他所生活的社會產生道德認同感,因而人的社會化過程也是道德內化的過程。人的生活是有層次的,其層次結構與人類的需求層次結構大體上是對應的。生活的基礎是生存,它保障了人的生命的延續,滿足了人的“衣、食、住、行”的生理上的需要。人之所以成其為人,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從生存向生活的跨越。這不僅實現了生活對生存的超越,而且為人向更高目標邁進奠定了心智基礎。從生活德育的觀點看,對生存的超越練就人的勤勞、節儉、忠厚的道德品質,使人具備了做人的基本品質,這也是成人的基礎。因而維持生存不僅是生活的基礎,而且是生活超越生存的動力源。一方面只有人能存活下來,他才能以現實的存活狀態為參照,去構想更加美好的生活遠景。也不管最終能否跨越這關鍵一步,但人類用自己的雙手對生存維護的歷程卻改造了人的自身。雖然其他生物同樣具有維護生存的本能,但由于它們不能通過想象并憑借生產勞動對生存的維護和超越,所以無論如何達不到人的境界。另一方面,只有實現了對生存的超越,才能激發人們去努力找尋成人之道的斗志和熱情。或許充滿許多曲折與坎坷,但正是在愈挫愈勇中實現了人的跨越,也將人類與其他生物徹底區別開來。人也正是在滿足一定的生活層次并不斷提升生活層次的循環進化中關注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從而確立和建構一定時代背景下的道德素質。

        我國生活德育的虛化

        (一)生產勞動的弱化對生活德育的影響道德不僅是歷史的,而且是社會的,道德的價值在于為每個人的生活賦予了特定的社會意義。一個自然人的生存可能無需道德的存在,但在以共同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的社會關系中,道德的作用便立即凸現出來。在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面前,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矛盾需要道德加以調整和規范,以此保證自我與他人的各種利益得以實現。生產勞動的社會性越強,人們之間的矛盾就越發錯綜復雜,因而社會對道德的訴求更加強烈。生產勞動的社會性不僅對道德的效度提出了要求,而且要求道德所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大量參與生產勞動或社會實踐,那么他一般會表現出較強的社會意識與社會責任,這正是生產勞動對人的德育功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逐步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社會面貌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曾經以集體生產勞動為方式的生產關系逐步被分散式、自主式的生產形式所取代,因而生產勞動的社會性正日益被眾多分散的小型化生產方式所分割。每個人在無形地從社會性較強的生產關系體系中游離出來,導致現代人的社會性在不斷弱化。人們在以自我為主導的分散式的生活中,開始對道德和倫理疏遠,從而使人的德性基礎受到全面的沖擊。我們關注到“80后”、“90后”的問題,他們普遍表現出的自主性和張揚性就是社會性弱化的必然結果,鮮明地嵌入了我國社會急劇轉型的時代烙印。值得關注的是,生產勞動的社會性不斷弱化的社會問題不僅發生在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空間,而且也廣泛地發生于以農業為主導的廣大農村。由于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量遷移,使廣大農村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作為生產勞動主力軍的農村青壯年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不僅使農村人口密度的大幅下降,更嚴重的是使農村生產勞動的社會性的弱化與日俱增。駐守在農村的人口以老、弱、病、殘為主,基本上是勞動能力不足的弱勢群體,生產勞動的虛化與社會性的弱化,使農村青少年長期處在自主分散的生存境域中,再加上留守兒童急劇增多,親情的缺失使他們從小就在相對封閉、落后和無助的環境中生活,導致人格虛化的問題日益突出。(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德育的影響人的道德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伴隨著人的整個生命歷程。由于每個人對生活的指向表現不一,有的人從低一級的生活層次向高一級的層次躍遷后,生產勞動在他生活的構建中或許變得沒有原先那么重要了,為了貪圖生活的安逸,回避和遠離以生產勞動為靈魂的社會性生活,其道德水準可能就維持不變甚至倒退。人唯有不斷地通過生產勞動或社會實踐廣泛地接觸社會并不斷地反思自我,那么他的道德素養才能不斷地得到鞏固和發展,“活到老,學到老”不光只是解決知識學習的問題,同樣對于人的德性的維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什么有不少人剛開始的時候人品不錯,可在某些特定環境中卻干出了不道德的事情,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就是因為他所生活的條件和環境發生了變化,而缺少生產勞動的再教育往往成為其中的主因。經濟的發展不僅導致收入分配的不均,而且加劇了生產勞動在社會各階層分布失衡的矛盾。一方面,隨著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原本由每個人事必親為的生產勞動方式開始以貨幣交換的方式轉嫁給其他人,使一部分人的生活中嚴重缺乏“成人”所需的生產勞動。這不僅影響人自身的身體狀況,更為嚴重的是影響了參與生產勞動的深度和廣度,不利于人的道德結構的全面優化。另一方面,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勞動外包的傾向十分明顯:衣服破舊了,只要有錢到了商場就能購買新的;家里沒有大米,只需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服務;招待客人無需在家庭的勞動協作中實現,只要付費完全可以坐進酒店享受全程的“周到服務”;等等。這些變化說明了我們的生活的確變得方便快捷,但也從另一個方面折射了現代人的生產勞動在急劇分化中變得弱化和失衡。從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視角看,養尊處優的生存方式,反復地強化生存的實然結果而又不斷地掩蓋超越生存的艱辛歷程。原本由生產勞動奠基的生活系統被“外包”式的優越條件切割成生活的碎片,將原本通過生產勞動而構筑的人的社會性被先進的科學工具分割成缺少協作包容的自然性。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基于現實的社會性正在被虛擬的電子社會在不同程度地替代,因而當代青年人在生產勞動嚴重不足的社會背景下,其精神世界正讓位于虛擬的電子世界,于是網絡成癮、網絡犯罪等社會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人在以更強的能力和手段改造著外部世界的同時,同樣以更快的速度加劇了人性的虛無。這不僅印證了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同樣說明了經濟的發展應該與人類的進步和諧共進。(三)功利性的學校智育對生活德育的影響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關注自身存在的意義,并尋求適合于自身的“人的活法”,從而去建構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的德育就是要面對那些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去引導他們積極實踐,并在實踐中反思自身存在的現況,去超越自身探尋生活的價值。因此,生活德育是以學生接觸社會、體驗生活為前提的。而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將生活德育所需的基本條件完全剝奪。首先,智育模式的嚴重仿生傾向使學生逐漸失去自我。我國基礎教育一直實施的是模塑式教育,即仿生教育。一種模擬生命,而實際上是否定生命自主活動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所主導的教育。它把對學習者生命活動的觀察、分析和模仿,轉化為控制性的指導思想或技術規范,并加以實施的教育。從操作層面上看,仿生教育的本質是用生理的強化去代替生命的領悟,是強化教育者“教”的措施和技術手段,從而以學生在大量的局部、機械和物理的觀察、分析和模仿中去代替生命價值的重構。讓學生在預設的機械模仿中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大量預定的作業中實現“量到質的轉變”,這些都是仿生教育的細節所為。只要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沒有根本轉變,仿生教育就不會停止。基礎教育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視為“致勝法寶”的“題海戰役”也逐年升級。鋪天蓋地的試卷作業,從課堂做到課外,從學校練到家庭,從平時學到周末,試問哪里還有學生關注生活、參與實踐、自我主張的機會呢?仿生傾向將學生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參加生產勞動的基本權利透支得一干二凈,哪里還有德育的“自我空間”呢?其次,智育邊界的無限擴張,讓學生在知識增容中不能自拔。基礎教育一直默認并強化一種觀念,那就是唯有知識的增量才是生命活動的不竭之源。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基礎教育拼命地嘗試著拔苗式的超前教育,大學的內容下移到高中,高中的內容下放到初中,初中的內容下移到小學,小學的知識向幼兒園滲透。于是基礎教育的“地盤”做大了,教學節奏加快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自主實踐和自我探索的空間壓縮了。正常的周末打了折扣,法定假日成了奢望,更長一點的寒暑假期變得遙不可及。學生每天在不停地像機器一樣機械地運轉,僵化地關注著作業、考試和分數,缺乏生產實踐,缺少生活內涵。學生的身心不堪重負,畏學厭學情緒普遍滋生。其結果是竭澤而漁,得不償失。知識如浩瀚的海洋,永無止境。當一個人因為生命價值所需而具備了持續學習的動機與能力,那將成為暢游學海樂學終生的永恒追求。反而言之,倘若學生因為迫于各種壓力勉強地學習,那么今天所進行的一切智育活動將因他們離開學校后而變得毫無意義。教育原本是讓生命個體獲得幸福,可是一個年輕稚嫩的生命從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他的快樂就無形地被我們的智育所剝奪。試問,教育的幸福觀從何而來?道德教育生活德育需要學校教育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德育與智育的協調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為了大力發展生產力,急于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科學技術也便步入了巔峰。與之同行的智育也因此順理成章地超越于德育而成為教育的核心。更為糟糕的是,在加強智育而推動的教學改革中,由于頂層設計忽視了德育的內在機制與內在要求,將德育實踐智育化,結果是原本以實踐為主導的道德教育類課程被人為地抽象成教條式的文本,嚴重背離了道德教育的初衷,從而全面沖擊了我國教育的健康發展,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第3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相關熱搜:教育 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前蘇聯而且對世界諸多國家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其教育思想雖形成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今又觀之,感慨甚多,看似“古老”的教育思想,縱觀今日之中國教育,這些教育思想對改變中國教育現狀存在的弊端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之所以有如此之說,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國基礎教育科學教育思想觀念的嚴重缺失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德育與智力教育,恰恰是我國當前基礎教育存在的重大漏洞,值得引起廣大教育者和教育領導者的深思。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即是強調實行對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教育,其主要教育思想是讓學生實施“自我教育”的同時,要實施多方面的教育,諸如:智育、德育、勞動教育等,在其教育理論中,他尤其把道德教育視為基礎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強調培養學生的信念和理想,健全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他的理論還特別強調智育這一重要環節,智育即“智力的教育”,其對智育的詮釋是反對把填鴨式的課堂教育作為唯一的教學活動,“唯智也”蘇霍姆林斯基對智育的詮釋是不僅僅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是強調更重要的教育過程,他的這一理論比同時代西方的“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都要站得高、看得遠,也比‘傳統教育論’研究得更透徹,理解得更全面。

         

        他把智育具體擬定為四個方面;首先是通過傳統教學使學生掌握、積累科學知識,這是智育的根本;其二是發展智力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的,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會抑制智力的發展,二者協調配合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力教育其三是培養智能。

         

        即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發展智力、掌握知識和進行智力勞動所不可缺少的技能、技巧與本領,也就是培養從事腦力勞動所必要的手段和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要求培養的智能,既具有知識的成分,又具有智力的成分,還具有工具的性質培養智能這項任務,包含著全新的獨創性的見解其四智育的核心思想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這一理論的實現有兩個必須的渠道,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另一個是科學知識與真理的掌握。

         

        基于此理論,觀今日之中國基礎教育現狀,令人堪憂。

         

        首先是學校教育存在商業化的問題,個別學校教育存在道德教育的缺失,其結果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唯利是圖,寡情薄義的道德取向看似大學生人才云集,實質是缺失有用的真正人才,其后果是十多年的學校教育造成今曰就業艱難,缺少智力型,創造性的有用人才。

         

        其次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忽略了對教育的投人,而學生的學習卷人了高成本的漩渦,基礎教育良莠不齊,滋生了教育的腐敗,無形地對學生道德觀念及教育形成了不良影響,乍看基礎教育并沒有被產業化,而實質上卻出現了嚴重的商業化傾向。

         

        再者我國教育資源分配嚴重失衡,城市與農村,學校與學校之間分三六九等,這些現象為教育腐敗的生長提供了空間。

         

        再者是基礎義務教育面臨的擇校問題,看似平等,實則跟學生家長的權錢發生了不可逆轉的關系,權錢決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樣的教育資源高校。雖不屬于義務教育,但其招生意向在客觀上影響和制約著基礎教育的教學取向再次是應試教育成為了基礎教育的主體,其道德、智力教育缺失,即使表面開設了這些課程,也只是停留在表象上,社會的各種不良現象、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只會使學生正確的道德取向缺失、社會價值失落還有就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媒體的引導從某些方面顛覆了學生的價值和道德取向,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當承擔起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的責任,并使之走向科學發展的正途。

         

        綜上所述,中國教育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局部存在商業化傾向,道德教育相對淡化,應試教育體系急待整改完善這些問題的出現其關鍵是思想文化的缺失長此以往,中國教育將出現令人擔憂的惡性循環局面!

         

        回歸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筆者認為我國當前教育極待拯救的問題是道德倫理的實質性教育,從孩子的教育初端開始,從小就讓孩子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公民道德基礎,亦即從小滋養其良好的道德習慣,進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感,從而樹立堅定正確的道德信念,注重傳統道德文化的學習,在德育教育中滲透美育教育,讓學生認識美,在學生認識美的基礎上培養美的情操、美的修養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它決定了學生終身發展的方向,學性去影響學生的個性,意即以教生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取決于其育者自身的優秀去影響學生個性在青少年所受的教育,所以學生的發展與定型。

         

        在教育中要形成公民必備的基本總之,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

         

        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具有正確理論在今日中國之教育現狀下,的修養和品質的學生應該是熱愛值得諸位教育者深思,他為教學習、熱愛勞動、不自私而且考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應該成慮別人的利益、富于同情心且具為我們廣大教育者的崇拜圖騰,有正義感。

         

        其次是實施真正意義我們要呼喚摒棄利益至上的教上的智力教育,意即通過課堂教育回歸學的方式使學生獲得必須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發展智力,培毛毳教授,碩士畢業于湖養智能,進而形成科學的的世界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師從湖南觀,使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師范大學朱詠北教授,中國音樂成為真正有能力的智者,而不是學院訪問學者,從教二十余年。

         

        如工廠復制般的平乏無能之人現任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再次要在教育過程實行勞動教育,鋼琴教授,鋼琴專業學科帶頭人,所謂勞動教育其宗旨是勞動過程湖南省鋼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進行創造性的活動,讓學生根專家庫成員,曾任湖南省鋼琴專據其興趣愛好運用其智能,鍛煉業委員會郴州分會會長。

        第4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初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教學;德育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初中階段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選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緊迫任務。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我校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實現學科教學“三維”目標的統一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我校通過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將三維目標統一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1.堅持各學科教學滲透

        學校堅持將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做到“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學期初,還制定了各學科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合的標準,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本學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學科教學,重點發揮思品、歷史和地理等課程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校將此項內容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定期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檢查評估,使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開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校本課程

        在市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下,抽調我校和其他兄弟學校的優秀教師,利用暑假開發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教材,供全市初中學校使用。學校抓住這一有利契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教材進課堂。在七八年級每周安排一課時,九年級間周一課時,對學生集中進行宣講,做到有專人授課、有教學時間、有考核評估,通過校本課程教學,讓學生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懂得如何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自覺踐行,真正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

        二、以學校德育作為重點,不斷豐富教育內涵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培養21世紀的合格人才,我們不斷豐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內涵,使德育工作常抓不懈,抓出實效。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以中國夢教育為切入點,通過開展《中國夢,我的夢》主題讀書、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使學生了解中國夢提出的過程、內涵、實現途徑,深刻理解個人夢和中國夢的關系,增強對中國夢和祖國的認同感,樹立遠大理想,明確肩負的歷史使命。

        2.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認真落實《中學生一日常規》和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強化學生文明養成教育。重點抓好學生的一日常規教育和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的學習和落實工作,使學生養成文明健康的學習習慣、活動習慣和生活習慣。

        3.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我校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對學生加強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優良傳統的教育。如:每年的國際婦女節、教師節開展感恩教育,國際勞動節開展勞動教育,清明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國慶節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憲法日開展法治教育等,逐漸形成制度化,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4.加強法制教育

        以“六五普法”為契機,積極開展法制進校園活動。每年利用重大宣傳日,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環境日、禁毒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學校定期邀請校外輔導員到學校進行法制講座,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使學生自覺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5.做好感恩勵志教育

        每學期通過開展主題班會、遠足拉練、專題講座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學校定期聘請心理咨詢師到校舉辦孝心感恩專題講座,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實行互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家長的一片良苦用心,自覺弘揚孝親敬長的傳統美德。

        三、把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主陣地,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我校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提升自身的素質。

        1.開展“三愛教育”

        學校制定活動方案,把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與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班級學習挑戰賽、小組擂臺賽、學法交流會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開展文明中學生、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等評選活動,樹立學習榜樣,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一日灑掃活動、參加家庭勞動和社區義務勞動等,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能力;通過國旗下講話、祭掃烈士墓、觀看“開學第一課”和抗戰勝利日大閱兵等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2.抓好“三節”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在全校開展“節水、節糧、節電活動”,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各班級、各處室開展了自查自糾,針對長流水、長明燈、餐桌浪費等現象,制定整改方案,認真整改,樹立先進典型,有力地促進了“三節”活動和節約型校園建設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節約和環保意識。

        3.深入開展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活動

        學校成立青年志愿服務大隊和學雷鋒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志愿者服務活動,從中感受和體會到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快樂。

        4.開展“六個一”專題教育實踐活動

        “六個一”專題教育實踐活動即開一個主題班會、讀一本好書、為父母做一件表孝心的事、為同學做一件友善的事、為老師做一件感恩的事、為社區鄉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我校結合實踐開展了系列主題實踐教育活動,活動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召開主題班會,做好宣傳啟動;二是踐行“六個一“我在行動;三是舉辦一次主題演講比賽。通過此項專題活動的開展,我們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了實處,引導全體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弘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踐行真善美的過程中,傳遞正能量,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有效載體,堅持文化育人

        校園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作用。我校注重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堅持以高雅的校園文化啟迪學生的心智。

        1.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學校堅持以辦“民生教育”思想為指導,以“一切為了學生終身發展”為辦學理念,傾情創建平安、綠色、人文、和諧和特色校園,形成了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校風;自強不息、和諧發展的校訓;嚴愛相濟、樂教善導的教風;知行合一、樂學善思的學風。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2.大力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通過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藝體活動課、漢字書寫比賽、作文大賽和藝術節等活動,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價值理念、地位影響,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并積極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為了弘揚主旋律,努力建設文明校園,學校結合爭創省級文明單位活動,在全校開展了校園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活動中,以校園廣播站為宣傳主陣地,大力宣傳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宣傳先進人物的事跡,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同時,創新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有效形式,在全校開展學生最喜愛的教師、文明班級、文明處室、文明寢室、文明餐桌和文明中學生等爭創活動,學校堅持周檢查、月評比、學期表彰的制度,涌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為全校師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有力地促進了班風、學風、教風和校風建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扎實深入開展,將其貫穿于初中教育的全過程,將其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方面,長期堅持下去,才會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第5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魯班文化;應用與實踐

        學校的魅力在于它有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校園文化是學校魅力的具體表現,特色的校園文化決定著學校發展的方向和教育內涵。魯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工程師之一,也是建筑業的開山鼻祖,他在物理、數學、美學、天文等各類學科上都有不同凡響的造詣,是象征著勤勞、智慧、嚴謹、專注精神的典型代表人物。魯班文化也稱“木文化”或“石頭文化”,與傳統的其它文化和而不同,它提倡從細節入手,講究腳踏實地,注重實踐創新,教導人們增強實踐學習,將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專注認真,追求完美。魯班文化包含魯班精神、魯班品質、魯班故事、魯班教育,以及以魯班為意象的成語格言、標志與符號。魯班文化催生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武漢市新洲區辛沖街是全國聞名的魯班鎮,高度發達的“石頭文化”在這里不僅煥發著時代的光芒,而且點綴著這里的山山水水,辛沖街第二中學就鑲嵌在這山水之中。辛沖二中是一所農村初中,多年來,學校堅持把魯班文化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有機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了傳承魯班文化,培養新型魯班人才,學校在總結、凝練的基礎上,提出了“魯班文化引領、社團建設育人”的辦學策略,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不斷構建實踐活動,將其內化為師生共同的思想基礎和行動綱領,使全體師生高度認同魯班文化,確立“愛崗敬業為先,勞動教育為基,創新教育為法,效益教育為果”的魯班文化價值行為規范。

        一、思想文化領域

        思想是一面旗幟,是一種力量。魯班思想文化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是一種動態表現,體現了學校管理者的價值趨向和執行能力———把魯班文化融入學校的管理服務體系中,如: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的形成與落實。通過“魯班文化節”“魯班文化征文”“魯班文化主題班會”等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現自己聰明才智的舞臺,使魯班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產生了積極的濡染、引導和示范作用,而且還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生成,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學校高質育人、創新發展、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標。

        二、物質文化領域

        魯班文化體現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是硬件和環境建設,也是魯班文化物化的表現,更是校園文化的鏡頭表現。學校致力于把優美的校園環境、寧靜的園廊作為各類活動的載體,并寓魯班文化于其中,不斷開拓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學校科學規劃了魯班文化的空間環境,如魯班園(觀賞園、實踐園、科技園)、魯班文化長廊、魯班文化墻、魯班文化音像等校園環境,充分發揮了環境的暗示功能、引領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活動文化領域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實踐環境和舞臺,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認識自己,了解社會,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調整自己,縮短自我與現實的時空距離,培養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對此,學校構建了魯班活動文化系列,如:魯班人物訪談、走近魯班等,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當地建筑業的了解,懂得了家長外出打工的辛酸,而且增強了對社會的認同感和自己成長的信心與動力。再如,通過魯班故事會,對學生進行傳承規矩、創新工具、精美建筑、誠信服務的魯班精神教育,培養學生樂學、善思、篤行的好習慣,讓學生做弘揚工匠精神、掌握科學技能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四、文化陣地領域

        第6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育 粵教版教材 閱讀與感悟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61

        0 引言

        新形勢下的政治教育應當以多種方法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有效幫助人們進行正確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養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們的素質,實現人們的全面發展。思品課的教學意義是指導學生們養成正確的行為、完善的人格,指導學生如何做人。在實際的教學中既需要有理論指引,也需要情感熏陶。在實踐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共同欣賞“閱讀與感悟”這一選段,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粵教版教材的特點

        粵教版的初中教材一改過去陳舊、生硬的教學模式,以全新面貌吸引著廣大師生。教材所體現的教育理念新穎前衛,創設了案例與情境式的教材形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及學習興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價值觀及情感,引導著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粵教版的教材中選擇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和感人肺腑的實例,有助于升華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粵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為了全面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了由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每節課都設置了評價內容,包括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同學評價、自我評價等等,以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粵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結合了心理、道德以及國情,加強了學生的社會認同感。粵教版教材分為四個模塊,引領著學生深刻地認識經濟、文化、政治方面的問題,促使學生自覺地將個人與國家前途緊密聯系,肩負歷史使命,強化社會責任感。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圍繞相關主題,包括“探究園”、“國情導讀”、“實踐與評價”以及“閱讀與感悟”等四個模塊,其中“探究園”能夠帶領學生從社會中的情境入手,探究、體驗不同的主題,探尋學習興趣,明辨是非。“國情導讀”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國家政策,幫助學生提高認知力。“實踐與評價”模塊能夠再度強調學生的覺悟與實踐能力。“閱讀與感悟”引領學生閱讀文章、漫畫以及材料,感悟榜樣類的事跡,升華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2 思想品德教育中添加“閱讀與感悟”模塊的意義

        2.1豐富思想情感,提升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傳播馬列主義的基本觀念,以馬列主義思想提高廣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實現思想教育任務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為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礎。人們在當下社會中,應當正確認識世界,正確處理好社會與個人的關系。思想感悟模塊的文字有著極大的感染力,在學生閱讀文章時思想情感就得到了極大的升華,也相應地提升了一個境界。學生是最容易被各種各樣的故事感動,在老師的引領下,在學生的自我領悟中及時感受到閱讀的魔力,知識學習的意義。

        2.2促進未成年人的知行合一

        人的成長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個體應該是能夠一直接受社會中的思想,其中包括行為規范、思想觀念和價值準則等,培養良好的習慣、堅定的信念以及高尚的品質,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通過接受先進的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使得個體形成穩定的政治理想,以適應社會發展。在思想方面,可以不斷培養人的思想品德,規范個體的社會行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提出的觀念,俗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未成年更應當做到知行合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2.3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

        在社會主義生產力中,人是最重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要提高人的思想覺悟,調動人的勞動積極性,激發創造精神,推動人們全面發展。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學生年代就及時發揮積極性與創造性,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思想品德政治教育中,知識點的灌輸是必須要有的,但是如何貫徹落實,如何積極使用這些知識點是我們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故事的形式把要表達的思想講述出來,以學生能夠理解的形式表述出來,讓學生能夠拓展思維,調動創造力,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2.4加深學生對思想品德的認知力

        在學生尚未進入學校學習時,就已經學習過語數外等科目,但是對于思想政治卻全然不懂,學生的年紀較小,思想政治中的一些復雜的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難理解,學生并不能立即掌握其中的內涵,只有以故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表述出來。思想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努力奮斗的良好作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樹立熱愛勞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更好地教育學生能正確處理個人、國家以及集體的關系,避免狹隘的個人主義。

        3 如何利用“閱讀與感悟”模塊

        3.1 仔細研讀,感知教材

        閱讀是一種搜集知識、認識世界的有效途徑。閱讀能夠發展我們的思維,增長我們的見識,豐富我們的情感。在閱讀中我們能夠感悟生活的真諦,感受世間的美好。在思品課中,細細研讀品味“閱讀與感悟”模塊的素材,能夠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閱讀與感悟”模塊緊密貼近生活,加強了思品教育的實效性。如粵教版“閱讀與感悟”模塊選取的文章《為青春喝彩》,文章短小精悍,辭藻優美,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回到了那個洋溢著激情、揮灑著青春汗水的青年時代。

        3.2 陶冶情操,感悟真理

        有效的課堂是傳授知識的理想之所,是蘊養人性的最美之處,思品課的價值在于以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為人處世。老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固然重要,但是引領學生做一個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更加重要。很多時候,教師采取滿堂灌的單向教學方式,不會使學生的言行舉止、思想觀念得到良好塑造,不能達到教育目的。在教學中老師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閱讀與感悟”模塊中有一課《寬容化解仇恨》,這個故事講述了在蘇聯與德國戰爭后,一位蘇聯老人以寬容的態度對待身處逆境中的德國戰俘,文字的感染力讓每個閱讀者都發自內心地感動著。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可以先讓學生回去把這篇文章讀一下,在課堂上集體把這篇文章朗讀一遍,老師可以針對這個文章提幾個問題,比如: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婦人,你會如何對待曾經害得你們家破人亡的德國戰俘?那么為什么這個老婦人能夠寬容對待德國戰俘呢?閱讀這篇文章后的感悟是什么?在深入學習這篇文章后,學生得到了一些啟示,表示了自己將來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一定會學會包容。生活中我們應當有原則地寬宥別人,這是思品教材中“閱讀與感悟”模塊給我們傳遞的道理。

        3.3 課后延伸,鞏固新課

        思想品德課上除了會強調知識點的重要性之外,還非常重視知識的延展性。在上完一節課后,牢記知識點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更應該重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靈活運用。教師也需要不斷地促進學生、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的養成,將理論化作行動,在日常生活中及時有效地運用到位。在課后老師可以布置和當天授課內容有聯系的實踐型作業,根據實踐型作業的完成情況來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4 結束語

        粵教版思想品德教材“閱讀與感悟”模塊拓寬了教師和學生的知識面,讓思想品德老師一方面與時俱進地學習更多的知識,一方面讓老師不斷自我提升,調整自己,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讓自己的知識、經驗等能夠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以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學習,以高質量地實現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智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策略*以粵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級上冊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7):89-90,91.

        第7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一、在實踐中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瑞士人皮亞杰說:“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基本目標,以操作性學習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強調每個學習者都應通過現實的親自操作過程獲得直接經驗,獲得操作體驗。尤其在《工藝制作》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帶好制作作品所需的合適工具,利用一些材料制作一些工藝品,學會一些簡單工藝制作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要認真進行教學設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只有當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時,勞動技術課堂才能真正地生動活潑起來,才能富有成效。

        例如在《工藝品項目的確定和設計》這部分內容中,要求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常用材料,如紙、紙板、竹、木、石、石膏、可塑泥、塑料、金屬、織物、廢棄物等進行工藝制作,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于是,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個易拉罐工藝品的制作,從先畫出若干張設計草圖、確定設計草圖,到最后的分工動手制作,有的小組制作了成小汽車,有小組制作成了帶有裝飾作用的筆筒,還有的小組制作成了機器人等。通過廢舊易拉罐的工藝制作,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在創新中優化課堂教學

        一個良好的課堂可以讓師生愉快地進行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不是就技術學技術,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從事一個任務、形成一樣產品、進行一項設計的項目形式展開。它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目標的統整,注重學生的勞動與技術能力與共通能力發展的統一。因此,勞動與技術課程既要體現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又要反映技術的靜態結構和發展態勢。教師要加強勞動教育在日常生活和日常學習活動中的有機滲透,充分利用一切有益起源,調動一切教育因素,提升勞動教育的廣泛性和有效性,從而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促技、以勞強體、以勞益美、以勞創新的目的。

        例如《工藝制作》課共16課時,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但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實踐活動時間。教師可以文字、圖片、作業、實驗等形式展現教學內容,力求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趣味性強。并且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作業,引導學生通過查找信息、觀察、研究、調查、實驗等方式,獲取工藝制作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三、在資源整合中突出合作和探究

        生本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特點就是強調學生小組學習。小組合作的模式也非常適合勞技課的特點。勞動與技術課程注重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同時強調基礎性、通用性和循序漸進性。因此,教師要加強勞動與技術學習領域內各科目、各項目、各內容之間的聯系與統整,構建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符合技術特性、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體系。就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程來說,把研究性學習作為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學習手段,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觀,能有效促進勞技課程與信息、研學領域的整合、聯動。

        第8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關鍵詞: 盧梭 自然教育思想 自然人 《愛彌兒》

        一、“回歸自然”的教育思想

        盧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反對那種不顧兒童特點,干涉并限制兒童自由發展,違背兒童天性的傳統的封建經院教育,提出教育要順應自然。盧梭認為順應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個別差異。盧梭歸于自然的思想指掙脫人為的東西,用自然的事物和法則做材料,恢復其人的自然本性[2]。因此,他希望改變社會制度,通過法制民主約束各種欲望,從而建立適合人的天性的理想社會。盧梭的回歸自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積極向上的,具有進步意義。

        二、“自然人”的教育目標

        培養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自由人”,是盧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目標。其中,這里的“自然人”并非是純粹生物性人,也不是無知無識、脫離社會、像動物般生活的人,而是一個擺脫了封建社會約束和封建文化腐蝕,自然率性發展的新型人物,是身心發達、體腦健全、不受傳統約束、天性發展的新人,是完全為自己生活的人。簡言之,就是培養自由、自然、獨立、不依附別人的人。他認為,教育包括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并主張教育是一門藝術,它必須把自然、人和事物這三種教育協調配合。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從于自然的教育,才能真正協調統一。真正的教育應該是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目標――“自然人”。盧梭指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兒童,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早熟的果實,長得既不豐富又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3]。我們要按照兒童的天性、身心特點施教,培養有見識、有性格,身體和頭腦健康,道德完善,有良好修養,具有新價值、新信念的人。

        三、“自然人”的教育階段

        根據兒童年齡的階段特點,盧梭提出在不同時期要選擇不同教育內容。

        (一)嬰兒期:主要進行體育教育和保育工作。這一時期,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促進兒童身體健康自然地發育。他反對束縛嬰兒,更反對對嬰兒嬌生慣養,指出要“鍛煉他們的體格,使他們能夠忍受酷烈的季節、氣候和風雨,能夠忍受饑渴和疲勞”[4]。

        (二)兒童期:主要進行感覺教育。他認為這一時期的兒童處于理性的睡眠期,不應對他們的心靈有所教化,應按人的天性處理人的欲念。盧梭提出要讓孩子在這一時期接受“快樂教育”,讓孩子忍受一定的痛苦是必要的,但不應嚴厲批評,以免減少孩子的快樂。同時,應對兒童進行“依賴于物”的教育,例如:如果兒童本身有冒失的行為,只需要讓他們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礙或受到由他的行為導致的懲罰就可以加以制止。另外采用“消極教育”,即不必教孩子道理與真理,防止他們的心沾染罪惡和思想產生謬誤,主要鍛煉兒童的身體、器官、感覺和發展其能力,通過做事情來學習。

        (三)少年期:主要進行知識和勞動教育。在知識學習方面,盧梭認為首先學習是有用的,而且能夠增進人的聰明才智。他要求重點學習對生活有實際用處的知識;在學習方法上,盧梭強調把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在職業和勞動教育方面,盧梭認為兒童通過參與勞動,可以培養對職業的上進心,養成反復思考的習慣。同時,盧梭非常重視兒童學習時思想與勞動的結合,指出愛彌兒必須像農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想。教育最大的秘訣是身體鍛煉和思想鍛煉互相調劑。

        (四)青年期:主要進行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性教育和愛情教育。教育孩子愛自己和愛一切人,這是道德教育的基礎。主要任務是培養善良的感情、判斷和意志,其核心是博愛。要求通過觀察了解社會,了解人類貧苦,才能培養善良的感情;通過學習歷史、偉人傳記,分辨善惡,培養善良的判斷;通過行為練習培養善良的意志。盧梭認為,宗教教育與道德教育是密切聯系的,沒有宗教教育就沒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在這一時期,他還提到了性教育,認為人獲得性知識的年齡,隨人所受的教育及自然作用而不同,應盡可能延遲這個年齡的到來,使年輕人體格得到更好的發展。

        (五)男女教育階段:他把愛情教育作為對人的教育的最后一個重要階段。認為愛情是真摯的、高尚的和純潔的。愛情不在于優美雅致的舉止,不在于娓娓動聽的言語,而是一種內心的甜美感受,一種夾雜著痛苦、焦慮、憂郁和甜蜜的高尚情感。美滿幸福的生活“是建筑在終生相敬的基礎之上,是建筑在不隨美麗的容顏而消失的道德之上,是建筑在性情相投的條件上的”。把愛情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在一起,對青年進行愛情教育的同時貫穿道德教育,道德對一個人的愛情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四、“自然人”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盧梭反對教條主義、填鴨式、命令式教學方法。他要求教師把更多教學貫穿于師生共同活動中,充分發揮兒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和需要。盧梭十分重視直觀教學,他認為唯有對事物有直接的接觸和觀察,才能確實了解事物的要義和觀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實際事物的直接觀察。盧梭十分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教師要根據兒童的理解水平選擇教學內容,“永遠不要向兒童講述不能理解的東西”[7]。充分發揮兒童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培養兒童的理解能力。為了保持知識的正確性和鞏固性,他主張恰當安排兒童的學習速度,不要急于求成。他這些改革知識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新見解,對于我們今天的教學改革也有啟發意義。

        五、評價與啟示

        從教育內容講,盧梭由于過分強調真正的和有用的知識,過分注重生活經驗的價值,認為經驗才是真正的老師,這就導致兒童無法學到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從教育方法講,盧梭主張通過活動學習知識,并逐步進行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的教育思想在當時社會無疑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分期及把德、智、體教育截然分開的施教方法仍然不夠科學。盧梭過分崇尚天性和自然教育,而教育終究是按照社會需要塑造青年一代的,絕不能放任他們的天性,任其自由發展。雖然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社會局限性,但是他的自然教育理論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我國教育亦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一)要把兒童當做兒童

        盧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兒童看做兒童。”“自然使兒童變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兒童,若亂此秩序,一定變為沒有味道、沒有香氣的早熟的果子,它們長得既不豐滿又不甜美,勢必很快腐爛。”[8]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現實需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切忌對其施加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體快速增長階段,身體素質仍較低下,超重的書包和大量作業不利于他們成長;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逆反心理強,這時教師應更多地理解和寬容學生,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二)積極培養兒童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正如盧梭所言:“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9]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其內在潛能。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之快,只掌握固定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盧梭還主張“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導,就能成為兒童尋求知識的動力”[10]。這就要求教育者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當前,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兒童不僅要具有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卓越的能力,關鍵還要有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品質及明辨是非的能力[11]。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者尤其應該重視體育訓練、勞動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你想培養你的學生的智慧,應當先培養他的智慧支配的體力”[12]。這就要求教育者把體育放在重要位置,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強學生體質。教育與勞動相結合,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激發兒童的求知欲和創造精神,教會學生獨立自主地生活。此外,學校應該建立相應的心理咨詢機構,及時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候耀先.盧梭的自然教育原理與啟示[J].理論導刊,2007(10).

        [2]曾誠,王濤.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述評[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6(3).

        [3][4][5][6][8][9][10][12]盧梭.愛彌兒:上冊[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第9篇: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范文

        品德學科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為目標,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注重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認識社會事物和現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發展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的能力。它體現出三個基本理念和豐富的內涵:

        1.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本課程特e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學生的道德發展,豐富學生的社會認識和內心世界,健全學生的人格,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參與社會,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1.2學生的生活及其社會化需求是課程的基礎

        本課程注重學生生活的價值。學生的品德學科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學生的生活對本課程的構建具有重要價值。課程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生活。

        1.3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課程的追求

        本課程強調必須從學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教學要因地制宜地營造有利于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學習環境,選取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有效過程。所以品德學科教學必須讓學生多結合社會活動,讓學生在接觸社會中成長,這樣才能發揮品德學科的育人功能。

        2.品德學科教學策略因材而異

        雖然品德學科不同的年級、內容有不同的特質,但探索其本質特征,不外乎有幾種基本模式,若教師在教學中因材而異選擇不同教學策略,對提高品德學科的育人效果很有幫助。

        2.1創設情境教學策略

        為了實現有意義的“問題解決學習”,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必須首先把要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一個好的情境,往往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引發主動學習,學生可以在活潑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發展。如教學五年級上冊《首都北京》,我先是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歌曲《北京歡迎你》,和播放北京著名景點的圖片,通過這首熟悉的歌曲和圖片,學生立即興奮起來。通過這種還原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生恍若置身其中,同時感受到品德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之情。

        2.2體驗學習策略

        “體驗學習”是指學生主體借助自我體驗而產生不同意義的一種學習,它與一般學習中教師預設目標學生通過聽講而接受知識感情的學習不一樣。小學品德學科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內容涵蓋了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社會教育和科學教育。小學品德學科內容廣泛,涉及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兒童的現實生活。小學品德學科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

        2.3活動教學策略

        品德學科的教材設計不是提供教師教的“教材”,而是重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供學生活動使用的“學材”。教學時,教師不能只讓學生通過文本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著重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具體的操作活動和學生的心智活動。全員參與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的活動;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是參與其中一部分,而是在教師組織的系列主題活動中自始至終地參與;全身心指的是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是要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功能,讓他們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用腦子想,以強化身體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2.4開放教學策略

        小學品德學科不是一成不變的文本,它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間。教師要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

        3.全面評價品德學科的成效

        評價是教師和兒童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為了充分發揮品德學科在提高學生品行方面的作用,教師必須構建學科評價策略。

        3.1教師評價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十分重要。

        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賞識,因此,品德學科教師可以多用激勵式評價。教師在對學生激勵評價時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不能言過其實,給人虛假浮夸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枯燥單一的激勵語言。

        3.2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是促進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在思品學科的評價中,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并且做到強化優點改正缺點,使自我評價在學生個體成長過程中也發揮激勵、調節作用。

        3.3學生互評

        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小學生的自我評價難免會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師要重視組織學生展開互評,學生在互評中既反思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又了解了他人的學習過程,進而取長補短,同時,學生也在評價中學會了一分為二地看待人。

        3.4家長評價

        學生家長對自己子女的情況比較了解,學校教育可以讓家長參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評價,這樣能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長和進步,使評價成為家校和孩子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

        小學品德學科學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教師要明確該學科的理念與內涵,在教育教學方式方面不斷探究,促使學生能在品德學科學習中自我體驗、自主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高峽.《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武潤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嘗試與反思[J]. 教育革新, 2011

        [3]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3

        [4]梁清麗.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初探[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20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国内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免费国产午夜精华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