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漢字和英語的區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字和英語的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漢字和英語的區別

        第1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文字;漢字字形;拼音文字;文化傳承;動詞;時態;時間傳遞;空間傳遞;差異

        文字是一種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對語言的交際作用起著極為重要的輔助作用。隨著人類社會的誕生和發展,有聲語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人類社會為了更好地彼此交流和文化傳承,在勞動的催化作用下,人類自身進化的強烈需要,依附于語言的文字產生了。語言的聲音信息轉瞬即逝,很難保存下去。可是,如果將其轉化為視覺信息的話,文字就克服了這一缺陷。這也是文字能夠成為傳承文化主要載體的重要原因。但是,中西文字有很大的差異,這在許多方面都表現了出來。漢字是表意文字,西方文字是拼音文字。這是大家公認的二者最明顯的區別之一。表意文字的漢字是由不同的筆畫在一定的平面上通過橫向和縱向同時展開組合而成的,漢字也因此呈現出不同的結構形式。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內外結構,半包圍結構。這些不同的結構形式和漢字筆畫的組合順序一起構成了漢字的結構形式美,富有變化但又不失有規律可循。拼音文字是通過拼音字母的線性排列而成的,組合順序雖然有規律可循但顯得單調,不如漢字那么豐富。這是表意的漢字和拼音文字在外觀上呈現出來的不同。但是,不管是漢字還是西方的拼音文字,它們都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顯著的標志。自從有了文字,人類語言就把轉瞬即逝、難以儲存和捕捉的聲音信息轉化成了可延時、可儲存、可看見的視覺信息,并且被記錄下來,這樣語言和文字所承載的內容——文化就被傳承了下來,并且可以迅速穿越時空進行傳播,使人類社會的交際范圍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人類文化得以積累和保存,同時也得以很好的傳承。漢字和西方的拼音文字外觀上的差異并沒有抹殺它們傳承人類文化的巨大作用。

        漢字本身也記載自身字體的演變過程,這是一個由繁到簡的緩慢而漸進的變化過程,也是自身字體的傳承過程。它不是一下由一種字體跨越到另一種字體,也沒有在演變的過程中出現斷裂現象。新舊字體的磨合與并存,特殊場合不同字體的同時出現也是客觀的需要。雖然現代漢字中有些字體已經基本不用了,但是這些字體所承載的文化通過新的字體傳承了下來,而且有些從正式場合消失的字體雖然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但是可以作為書法藝術來欣賞從而加以保存。作為拼音文字應該沒有這么明顯的字體演變過程。因此關于筆文化和字體的演變文化就沒有漢字豐富。當然,語音的演變是不可避免的。

        文字是一種符號,一種書寫符號。不管是漢字還是西方的拼音文字,這種書寫符號均可以看做是起源于圖形的。不同的是,當圖形還沒有與聲音符號建立直接的聯系時,它的語音形式沒有與一個個確定的書寫符號對應起來,而僅僅和圖形所表示的概念直接聯系。處于這個階段的文字和生活中的言語依然是兩套獨立的代表概念的符號系統。漢字就屬于這種情況。而西方的拼音文字,其書寫符號和相應的詞的聲音是對應的,這樣的文字就是屬于表音系統了。由于這種鮮明的差異,長久以來,不僅西方人認為拼音文字優于漢字,就連中國人自己也認為漢字在文化傳承中不如拼音文字方便和優越,想拋棄漢字表意的特點而主張實行漢字拼音化。拼音文字見形知音,聽音知行,這種特點非常利于學習,而漢字就不同了。同樣的語音形式,有許多不同的漢字書寫形式,沒準就會寫錯;同樣的書寫形式,有不同的語音形式。雖然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語境加以辨別,從而降低漢字的這種特點帶來的不利因素,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文字特點確實會加劇學習的難度,使許多人特別是外國人望而卻步。讀書學習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之一,這種學習的巨大難度加劇了文化傳承的困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化交流以及其它方面的交流。當然,如果我們只是站在西方拼音文字的角度來和漢字比較和審視,也許覺得漢字阻礙了文化傳承,或者不利于文化傳承。但是換一個角度,情況就不一樣了。

        第2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論文關鍵詞:信息處理 N元模型 語音識別 句法分析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文信息處理的主流技術,尤其是幾個重要的部分,即N元模型、語音識別和句法分析技術。

        一、中文信息處理的特點

        (一)漢字的特殊性

        我們都知道,英語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就是其字母數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進行輸入輸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而中文的漢字則數量龐大,且字形相對復雜,這就給漢字的編碼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因此我們根據漢字信息處理過程中的不同要求對漢字進行了不同形式的編碼,總結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案,即漢字輸入編碼,漢字標準編碼,漢字內碼和漢字形碼。

        (二)書面漢語的特殊性

        漢語的另一個特征是在書面表達中,詞語和記號之間沒有明顯的分隔標記,這就使自動分詞在書面漢語分析中成立一個難題。分詞需要將連續的字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有序的組合,比較英文我們會發現,英文單詞之間都是用空格來做分隔符,而中文則是習慣通過字、整句以及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而這其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對詞語的劃分,我們都知道,英語中也有短語劃分的問題,但是由于中文的詞語遠比英語的數量和范圍要龐大,因而處理起來更為困難。

        (三)漢語語音的特殊性

        在語音方面,漢語的特征是音節結構相對簡單,音節劃分界限比較清晰,但是聲調和變調是中文與英文的顯著區別,因而在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方面來講這是一個劣勢,但是總體上來說漢語語音的處理比之其他方面來說還是相對容易的。

        (四)漢語語法的特殊性

        在語法方面,漢語詞匯的句法功能相對來說難以判斷,這與英語語言上的多變形態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漢語主要依靠詞序和虛詞來表達不同的含義,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別容易產生歧義,因此漢語語句自動分析這一重要技術是一項難以攻克的技術。

        二、中文信息處理的若干技術

        (一)N元模型

        設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個詞,如果已知它在該文本中的前兩個詞wi-2w-1,便可以用條件概率P(wi|wi-2w-1)來預測wi出現的概率。這就是統計語言模型的概念。一般來說,如果用變量W代表文本中一個任意的詞序列,它由順序排列的n個詞組成,即W=w1w2。。。wn,則統計語言模型就是該詞序列W在文本中出現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積公式,P(W)可展開為:P(W)=P(w1)P(w2|w1)P(w3|w1 w2)。。。P(wn|w1 w2。。。wn-1)不難看出,為了預測詞w n的出現概率,必須知道它前面所有詞的出現概率。從計算上來看,這種方法太復雜了。如果任意一個詞wi的出現概率只同它前面的兩個詞有關,問題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簡化。這時的語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符號∏i i=3,…,n P(…)表示概率的連乘。一般來說,N元模型就是假設當前詞的出現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個詞有關。重要的是這些概率參數都是可以通過大規模語料庫來計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個特定詞序列在整個語料庫中出現的累計次數。

        (二)語音識別

        語音識別的最終目標是使人類與計算機之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交流,使機器聽懂人類的語言,并及時的做出準確的反饋。語音識別技術包括了信號處理、模式識別、概率論和信息論、發聲機原理和聽覺原理、人工智能等主要內容。語音識別技術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術、模式匹配準則和模型訓練技術3個方面,另外還涉及到語音識別單元的選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通常采用的是以音節為識別單元。另外,在特征參數的提取技術方面,由于語音符號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它們通常被稱為聲學特征。特征參數是決定語音識別質量的關鍵技術,因此我們應該極可能的采集所要傳播語言的語義信息,剔除掉說話人的個人信息干擾,這樣才能保證特征參數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以漢語的語法特征為分析方法,對句子、段落中的短語結構樹進行各個句子成分關系的分析,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句子中所有的單句,每個單句在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單句以上更大的語法結構是什么,句子中的短語或詞組類型是什么,在句子中起了什么作用,最后,所有這些成分是如何有機組合或附著在整個句子中的,這些就是句法結構分析的主要內容,這叫做線圖分析法。值得說明的是,英語語言結構中主語必須置于謂語之前,否則所表達的意思就完全變化了,當然,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如倒裝句結構中這種情況還是普遍存在的。這一點是與漢語有著顯著的區別的。

        三、結語

        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語言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旨在對中文的音、形、義等輸入計算機,進而進行必要的信息加工與處理,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到了計算機科學、信息學、聲學等大量學科的交叉知識。具體來說,語言信息處理是將自然語言的各個部分,包括詞語、句子、段落以至篇章進行文本、聲音和圖像各種方式的信息化加工,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輸入輸出、壓縮、存儲以及檢索等等各項處理。我們都知道,自然語言是我們日常最重要的交流溝通工具,是人類進行思維活動、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因此語言信息處理這種技術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專門分析了利用計算機處理中文信息,即漢語信息處理技術,希望本文能夠對同行們有所啟示,還望能夠多多交流學習,更好的完善這項技術。

        參考文獻:

        [1]曹邦偉,高傳善.計算機與信息處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第3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小學英語;遷移理論;詞匯教學;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3-0036-01

        心理學研究表明,兩種知識在內容、學習方法、認知結構等方面有相似之處時,前者就會對后者的學習產生遷移現象。根據遷移的性質,可分為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三種。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母語對二語的學習遷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多為簡單句和基礎詞匯的教學,談不上什么語法教學。因此,詞匯教學合理運用好正遷移理論對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做好對學生的英語啟蒙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在運用正遷移理論時應注意相應的原則,切不可因為母語的部分負遷移現象而否定母語對于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該將母語的干擾因素作為前提,根據其異同去發揮母語在教學上的積極意義,有意識地通過采取某些手段去規避其負面影響。下面,就正遷移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研究。

        一、巧用母語發音規則

        漢字的讀音是通過拼音來實現的,漢語拼音的音節組成和英語音標音節組成規則相似。就像漢語拼音中不能缺少韻母一樣,英語音節中不能缺少元音。同樣的,韻母有單韻母和復韻母之分,英語也有單元音和雙元音之別。漢語拼音聲母存在鼻音m和n、邊音l以及翹舌音r,在英語中也有相對應的鼻音、邊音和翹舌音。英語音標中有/p/、/b/、/g/、/t/、/d/等輔音,同樣在漢語中也有p、b、g、t、d等與之相互對應,在元音上也是如此。根據這些相似點,在一些英語單詞的發音上,巧用母語發音規則可以起著引導作用。雖然漢語和英語發音規則不完全一樣,但是利用好這些相似性進行適當的正向遷移,對詞匯教學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有時可以給英語課堂帶來不少學習的樂趣。

        二、利用實物演示進行正向遷移

        學習漢字時,往往通過實物演示對應其漢字,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和理解。這種學習方法,也可以遷移到英語單詞的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對著實物,教學生讀和寫相對應的英語單詞。例如,在教學生boy、girl、teacher、student等單詞時,他們就很容易知道男孩和女孩、老師和學生這些基本形象對應的單詞寫法及具體含義。經常練習,他們面對這些單詞時,就能很輕松地知道所對應的事物,同樣面對這些具體事物時能夠較為輕松地寫出英語單詞并知道怎么讀。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可能教每個詞都帶來一些具體的實物,其操作難度高和可實現性也低。因此,在教授某些單詞如car、sea、bed等時,就利用多媒體給他們進行演示,這樣既節省教學時間,學習效果也好。在運用實物演示的方法時,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靈活處理,充分考慮其適用性。

        三、將單詞改編入歌謠

        英語發音與漢語拼音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英語語音區別音長,而漢語不區別而且普遍發音較短,這讓習慣漢字讀音讀法的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產生了障礙。各種各樣的單詞對應各種各樣的讀法,它們的長短不一、語音語調不同、輕重快慢差異、含義也不盡相同。如此種種,當詞匯量增大時,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困難,各種相似的單詞可能相互混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降低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隨著詞匯量的增加他們的遺忘率也會隨之提高。針對這些情況,如果將這些單詞根據讀法、含義以及字母組成結構重新整合編排,并且改編入歌謠,就可以方便學生的學習和記憶,同時也提高學習英語單詞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一些動物單詞時,將這些動物對應的單詞編入歌謠。小貓cat喵喵喵,老鼠聽了拼命跑。小狗dog汪汪汪,把門守得牢又牢。小鳥bird嘰嘰嘰,飛來飛去真歡喜。鴨子duck嘎嘎嘎,河里魚蝦隨便抓。青蛙frog呱呱呱,河邊小蟲害怕它。公雞rooster喔喔喔,每天它都早早起。獅子lion吼聲大,非洲草原它老大。諸如此類的歌謠還有很多,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流行,而且趣味性很高。唱歌謠也是學習漢語的一種重要方法,適當地將一些英語單詞編排進去,將歌謠這種漢語學習形式正遷移到英語學習中,能夠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高漲。長期反復地唱歌謠,在潛移默化之下,學生就能夠掌握這些英語單詞。

        四、結束語

        在語言教學中,往往存在母語對第二語言的學習遷移現象,而這種學習遷移能導致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三個方面的結果。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正確引導這種遷移現象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是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究的課題。英語詞匯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在這個基礎階段,教師要正確對待母語對其學習的遷移現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正遷移,避免負遷移出現,這樣就不會導致學生因為母語帶來的定式思維而出現“中式英語”現象。從小建立起英語學習興趣,利于學生以后語言技能的發展。此外,遷移理論在教學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未來對于遷移理論的深入研究,將會對教學模式的革新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鶯,付麗萍.小學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第4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信息處理 N元模型 語音識別 句法分析 

         

        一、中文信息處理的特點 

        (一)漢字的特殊性 

        我們都知道,英語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就是其字母數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進行輸入輸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而中文的漢字則數量龐大,且字形相對復雜,這就給漢字的編碼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因此我們根據漢字信息處理過程中的不同要求對漢字進行了不同形式的編碼,總結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案,即漢字輸入編碼,漢字標準編碼,漢字內碼和漢字形碼。 

        (二)書面漢語的特殊性 

        漢語的另一個特征是在書面表達中,詞語和記號之間沒有明顯的分隔標記,這就使自動分詞在書面漢語分析中成立一個難題。分詞需要將連續的字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有序的組合,比較英文我們會發現,英文單詞之間都是用空格來做分隔符,而中文則是習慣通過字、整句以及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而這其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對詞語的劃分,我們都知道,英語中也有短語劃分的問題,但是由于中文的詞語遠比英語的數量和范圍要龐大,因而處理起來更為困難。 

        (三)漢語語音的特殊性 

        在語音方面,漢語的特征是音節結構相對簡單,音節劃分界限比較清晰,但是聲調和變調是中文與英文的顯著區別,因而在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方面來講這是一個劣勢,但是總體上來說漢語語音的處理比之其他方面來說還是相對容易的。 

        (四)漢語語法的特殊性 

        在語法方面,漢語詞匯的句法功能相對來說難以判斷,這與英語語言上的多變形態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漢語主要依靠詞序和虛詞來表達不同的含義,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句法,就特別容易產生歧義,因此漢語語句自動分析這一重要技術是一項難以攻克的技術。 

        二、中文信息處理的若干技術 

        (一)N元模型 

        設wi是文本中的任意一個詞,如果已知它在該文本中的前兩個詞wi-2w-1,便可以用條件概率P(wi|wi-2w-1)來預測wi出現的概率。這就是統計語言模型的概念。一般來說,如果用變量W代表文本中一個任意的詞序列,它由順序排列的n個詞組成,即W=w1w2。。。wn,則統計語言模型就是該詞序列W在文本中出現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積公式,P(W)可展開為:P(W)=P(w1)P(w2|w1)P(w3|w1 w2)。。。P(wn|w1 w2。。。wn-1)不難看出,為了預測詞w n的出現概率,必須知道它前面所有詞的出現概率。從計算上來看,這種方法太復雜了。如果任意一個詞wi的出現概率只同它前面的兩個詞有關,問題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簡化。這時的語言模型叫做三元模型(tri-gram):P(W)≈P(w1)P(w2|w1)∏i(i=3,。。。,nP(wi|wi-2w-1) 

        符號∏i i=3,…,n P(…)表示概率的連乘。一般來說,N元模型就是假設當前詞的出現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個詞有關。重要的是這些概率參數都是可以通過大規模語料庫來計算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count(wi-2wi-1wi)/count(wi-2wi-1)式中count(…)表示一個特定詞序列在整個語料庫中出現的累計次數。 

        (二)語音識別 

        語音識別的最終目標是使人類與計算機之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交流,使機器聽懂人類的語言,并及時的做出準確的反饋。語音識別技術包括了信號處理、模式識別、概率論和信息論、發聲機原理和聽覺原理、人工智能等主要內容。語音識別技術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術、模式匹配準則和模型訓練技術3個方面,另外還涉及到語音識別單元的選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通常采用的是以音節為識別單元。另外,在特征參數的提取技術方面,由于語音符號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它們通常被稱為聲學特征。特征參數是決定語音識別質量的關鍵技術,因此我們應該極可能的采集所要傳播語言的語義信息,剔除掉說話人的個人信息干擾,這樣才能保證特征參數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句法分析 

        第5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漢語;英語;造字法;構詞法;異同

        一、字

        1.1_漢語的字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睗h字具有形、音、義三要素以及社會性?!?/p>

        1.2.英語的詞

        “英語的詞是語言最小的自由形式、是一個聲音單位、一個意義單位,和一個可以單獨在句中體現功能的形式。”吲

        13.異同

        在字的基本概念上,漢語與英語大致相同,字都是語言符號,具有特定要素和社會屬性。

        二、造字法

        2.1.漢字

        漢字共有六種造字方法,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接。分別如下:

        象形:象形就是用描繪事物形狀來表示自已的造字法,比如:

        這兩個字都是通過描繪實際動物的樣子(臉部)來表示字的含義的。其形狀分別

        像羊和牛的臉部,且這二字所指含義相近,通過角的向上彎曲向下彎曲的不同加以區別。(二)指事: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號來表示字義的造字法,比如:

        上或下字以弧線為基準,在弧線以上標記為上,在弧線以下標記為下。(三)會意:會意是用兩個或幾個部件合成一個字,把這些部件的意義合成新字的意義,比如:

        左部件象形為日,右部件象形為月,日月均可發光有明亮之意,故和起來表明。(四)形聲:由表示字義類屬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組成新字,這種造字法叫形聲,是字的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五)轉注:比如老和考,老者,考也;考著,老也;兩者屬同源字,輾轉相注,不產生新字。(六)假接:本無其字,依聲托。

        2.2.英語的詞

        英語的詞是由詞素構成的,詞素是構成字的最小功能單位。

        詞素分為自由詞素和粘合詞素。自由詞素,即自身含有完整意義又可在句中獨立使用的功能單位,如c~1r--詞,含義為車,在句中作為名詞使用,后加一s表復數。而與自由詞素相對的粘合詞素,則為必須和其他詞素或詞根粘合在一起使用構成單詞的詞素。詞綴:分為派生詞綴和屈折詞綴。屈折詞綴,即為指標是語法功能的詞綴,本身不具有實際意義,增添后不改變原有詞性和意義,如表示復數的-s,-es,像國家country-countries,土豆potato-potatoes;表示級別的-er,-ier,-est,如堅硬hard-harder-hardest,快樂happy-happier-happiest和表示動詞過去式的-ed等等。而派生詞綴則會改變原有的詞性和詞義。一類為改變詞性的詞綴,第二類是改變詞義的詞綴。比如前綴im-表否定,可能ipossible-不可能impossible;后綴-wards朝向,后back-朝后、向后backwards。因其位置的不同分為前綴和后綴。嘲

        23.異同

        l.性質和來源的不同:

        漢字屬于表意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是根據圖畫轉化發展而成的。英語屬于表音文字,有一種來源說是模仿大自然的聲音而創造出來的。

        2.結構上的不同:

        漢字多是意義的拼合,如果把部首看做詞綴,詞綴表意義,無語法功能。而英語的屈折詞綴專門表語法功能,比如一s表數,-ed表時態,-d表語態,-s表格等等;部分派生詞綴也具有語法功能,可表示詞性,如-en形容詞動詞化,一tion名詞化,-tive形容詞化等等。

        另外,漢字中同意的部首在不同的字中代表的含義也不相同。

        3.系統上的不同:

        漢字的創造發展是層次性的,后一階段在前一階段為基礎上遞進,線性發展。

        4.語言類的不同:

        漢語重意合,字的含義對語境依賴性較強。英語重形合,意義可由字的形式體現。

        三、結論:

        第6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字感

        在對外漢語教學或輔導留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留學生在漢字書寫方面錯誤很多。對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問題尤為突出,準確地說,他們并不是在寫字,而是在畫字,在母語為英語、法語等印歐語系的留學生中,這個問題尤為嚴重。我曾看到一個歐洲的留學生在寫“鳥”字的時候,“豎折折鉤”這一筆從下往上寫,然后再添上其它幾筆,整個過程就像在畫一只小鳥,寫出來的字也不是橫平豎直的,儼然是一只要跌落的小鳥。如果觀察某些學生的書寫過程,就會發現,他們是在畫字,如“酉”字的下邊的“口”,他們是先寫一個向上開口的“凵”,然后再封口。還有的學生會把“口”字旁寫成“o”,這除了其母語的負遷移的作用外,也同時說明了在他們的意識里,還沒有完全建立漢字方方正正的整體形象,也就是說他們缺乏對漢字的“字感”。中國的兒童,在開始學寫漢字之初,他們就已經知道要把漢字寫得橫平豎直,而不會把漢字寫成彎曲的線條。這是因為從他們一出生后所處的環境里,到處都是漢字的方方正正的形象,甚至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也都早早地開始引導他們認識漢字,等到開始上學寫字的時候,漢字的字感早已形成,寫出正確整齊的方塊字也就非常容易了。

        “字感”的說法,在目前的語言學界或整個學術界還不是很多,僅僅是偶爾見諸一些論文和刊物。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目前語言學的研究不論其來源還是后來的整個發展過程,主要是以印歐語系的拼音文字為主,而中國的語言學理論還是主要借鑒或繼承于西方的的研究成果。而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其字形不是最主要的研究方面。以中國人學英語為例,隨著英語學習的興起,“語感”的說法也就形成,并且在漢語里,“語感”已經是一個固定的詞匯了,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里,對“語感”的解釋是“言語交流中指人對詞語表達的直覺判斷或感受”①。在這里為了便于說明問題,我們不妨也套用一下這個概念,給“字感”一個簡單的定義:字感即漢字書寫和認讀中人們對漢字的書寫順序和漢字整體的直覺判斷或感受,也就是人們對漢字的感性認識?,F在在中國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很多人會發生“提筆忘字”的現象,但是如果是用電腦輸入,通過漢字上下檢索,作為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基本上能檢索到正確的漢字,本人認為,這就是漢字“字感”的功勞。

        那么作為外國留學生,尤其是非漢字文化圈里的留學生,能否也具有這種對漢字的字感呢,字感的形成是否有一定的方法呢?我嘗試用認知心理學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相關知識對這些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在人類世界中,凡是身體正常,各種器官功能齊全的人,都具有相同的身體構造和感知器官,面對相同的物質世界,就會具有相同的感知、認知能力,從而在大腦中形成相似的感性認識。面對同樣的漢字,其知覺的映像應該是完全一樣的。但現實中,卻產生不同的認識結果,有的留學生說:“每一個字都像是一幅神秘圖畫?!雹谟械恼f:“就像線條的謎?!背肆魧W生已經習慣了用其母語所確定思維方式來認識漢字外,也應該說是學生心理上的畏難情緒所引起的影響。據說在西方國家,形容某種東西難于認識理解,往往會用“像漢語一樣”來形容,在有些語言里,如法語,就有這樣固定的俗語,類似于中國人說“天書”。因此,漢語難學,漢字難寫,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世界上公認的事情,在留學生未開始真正學習之前就有了這樣的思維定式了。而實際上近年來隨著認知心理學的深入研究,加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采用一些現代化的研究儀器與手段的實驗結果證明,對于漢字認知的神經機制而言,“通過比較中國成人與拼音文字母語的成人(英語、藏語、維語)、比較學過或未學過漢語的拼音文字母語者對漢字及拼音文字的識別,發現他們具有不同的神經認知機制。對于漢字識別,漢語被試與熟練掌握漢語的拼音文字母語者(包括留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都表現出左右腦均勢;對于拼音文字識別,熟練掌握漢語的拼音文字母語者也表現出了兩腦均勢……”③這說明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尤其是以拼音文字為母語的人,都可以成功地習得漢語或英語。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對漢字認知的腦定位、腦機制及加工過程的研究越來越精細,實驗表明,字形加工屬于較淺層次的加工。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像中國人一樣形成對漢字的字感。

        從四十年前開始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已經成為目前語言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語言的學習和習得同樣對一個人的語言能力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傲暤谩笔窃谧匀坏恼Z言環境中,通過旨在溝通意義的言語交際活動,不知不覺(潛意識)地獲得一種語言。而字感的形成主要是一種無意識的通過漢字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多次輸入中形成的。留學生身處在漢字的環境里,耳濡目染,漢字的輸入是時時刻刻的。字感主要是學生自己對對象的直接感受,是學生主觀意識的結果。留學生初到中國的開始階段,有的學者稱之為“蜜月階段”,在這個階段,留學生剛剛接觸到一種全新的文化環境,他們對看到、聽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驚訝、有趣,處于興奮、激動、滿足的狀態,一切都覺得美好。他們在這個階段想盡快接觸漢語,學習漢語的主觀愿望是非常強烈的,因此,如果在這個階段以漢字的教學作為切入點,從講解字形、字義入手,教會學生用正確筆順寫出構架勻稱的漢字,即使是進行大量的漢字輸入練習,他們一般也不會感到乏味,反而會對所掌握的每一個漢字有新奇感和成就感,這樣字感的初步建立就會比較容易和快速一些。

        除了課堂上,學生周圍的環境中的資源尤其重要。現在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有學習英語或至少一門外語的經歷,例如英語,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聽到有經驗的成功習得英語的人說,要大量看英文電影,聽VOA的新聞節目,跟以英語為母語者多交流,這些除了擴大我們的視野,最關鍵的是可以形成對英語的語感,而這對自由運用這種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樣的道理,全漢語的語言學習環境對留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學生能夠意識到這些并且充分利用,不僅僅是字感的建立,對漢語整個學習也是大有益處的。

        雖然字感的建立主要是通過不知不覺的習得形成,但與在課堂上的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并不矛盾,課堂學習也是一個主要的方面。在漢字的初級階段,老師的教學還是最重要的,因為作為初次接觸一門外語的人,雖然很感興趣,但對于怎樣學還是很迷茫的,有很多資源沒有老師的引導,他們很難主動地去利用。因此,漢語教師應該抓住最初的關鍵時期,采取盡可能豐富多彩的教學法,調動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首先讓學生建立對漢字的整體感覺。這樣有利于幫助留學生去掉畏難情緒,建立起漢字不難學的信心,在以后的學習中就可以輕裝上陣了。

        現在大多數學?;蛟S是因為條件不具備,或許是因為對漢字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沒有設立專門的漢字課,而是采用“語文一體”的教學模式,即在語言的教學過程中,隨時教碰到的生詞。對于以拼音文字為形式的語言,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模式,但是對于漢語就完全南轅北轍了。既然很多人認識到漢語與印歐語系的區別,為什么看不到不同的語言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呢?實際上,尤其是在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設立單獨的漢字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漢字課上,使學生首先認識到漢字的形是非常重要的。漢字的形在外觀上是一種全方位立體組合的方塊結構。漢字可以有上下、左右、內外、中心與四角各種組合,由筆畫直接組成或由筆畫、偏旁組成。漢字教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最早的童蒙識字教材《史籀篇》,到歷朝歷代的兒童識字教材,都是漢字教育史上的寶貴資源,對我們今天的對外漢字教學非常有參考價值。不過可以看到,這些教材是針對中國兒童而編纂的,一般是從獨體字開始。但是,對留學生的教學應該從筆畫開始。對留學生而言,漢字構造復雜,符號繁多,表音度低,表義度高,內含的信息量豐富,對視覺感知的要求很高。對初次接觸的人來說,很難一下子達到這些要求。因此,留學生的漢字學習應由表層開始,也就是從漢字的形象記憶開始,即使是筆畫,最起碼是基本筆畫,也要一個筆畫一個筆畫地學起,然后過渡到部件和整體字。這個過程,其實是漢字字感的初步建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加深對漢字起源的知識,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識,其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功能,對基礎漢字形成直接的印象與感知,例如像“人、木、日、山、田、羊、雨、井”等具有描述事物直接形狀特征的象形字,用其古字形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是形成漢字字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所以漢字難學難記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實際的教學和學習中有很多可以研究和采取的方法能提高留學生的漢字學習效率,我所討論的培養漢字字感僅僅是其中一種方法。但仍有待于相關學者作進一步研究和總結,以期為將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增磚添瓦。

        注釋:

        ①呂叔湘等.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②王碧霞等.從留學生識記漢字的心理過程探討基礎階段漢字教學[J].語言與研究,1994,(3).

        ③馮麗萍.漢字認知規律研究綜述.世界漢語教學,1998,(3).

        參考文獻:

        [1]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_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

        [2]唐娟.論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語漢字教學[J].文學語言學研究,2007,(2).

        第7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作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中學英語教師在工作中通常同時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兩種語言相互干擾,即雙語互擾的問題。受雙語互擾影響,教師的話語,無論是英語的,還是漢語的,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語言規則,出現語言偏誤。教師的語言偏誤涉及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化等方方面面。針對這一現象,本文提出“雙語素養”這一概念,并就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本體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問題,較為詳細地論述了英語素養和漢語素養各自所應包含的內容,并在語言素養內容的基礎上又擬定出中學英語教師雙語素養標準,希望對中學英語教師有所幫助。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中學英語教師使用雙語教學,他們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運用一種語言時,常常會受到另一種語言干擾,出現語言偏誤。教師們也想試圖解決這一問題,降低兩種語言之間的干擾。就這一問題,我們在河北省部分中學做了一次關于雙語使用情況的調查,調查對象是中學英語教師,調查結果如下:在日常工作中,有66%的教師傾向于使用漢語處理事務;另有34%的英語教師則更喜歡使用英語處理事務。在思考教學問題時,45%的教師直接用漢語思考;35%的教師先想好漢語,然后再翻譯成英語;只有20%的老師直接使用英語思考。在授課效果方面,27%的教師認為使用純英語教學效果更好;52%的教師認為使用漢語解釋難點效果更好;還有21%的教師認為比較英漢語言異同效果更佳。在使用漢語方面,70%的教師認為他們的漢語表達受到英語的影響,常常偏離漢語規則和習慣。不難看出,教師通常要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工作,使用過程中,難以做到相得益彰。常理認為,兩種事物之間可以相互借鑒,互相促進,然而我們的調查結果卻表明,兩種語言長期混合使用,彼此產生的影響并非都是正面的,相反,使用雙語的教師,在運用英語時受到漢語干擾,而在運用漢語時又受到英語干擾。就個人言語而說,英語中帶有漢語的影子,漢語中又帶有英語的影子,英語既非純正的英語,漢語也非純正的漢語。這種現象在英語教師中長期存在,這不僅困擾著教師們,還對英語教學造成一定不利影響。毋庸置疑,作為英語教師,誰都希望提高自身的雙語運用能力,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我們認為提高雙語運用水平的途徑之一是加強雙語素養。什么是雙語素養?我們把對兩種語言的有效操控能力稱作“雙語素養”。本文針對雙語素養展開研究,力求找到中學英語教師雙語素養的具體內容和衡量雙語素養的標準,為教師提高雙語素養提供可參考的目標。

        1 雙語素養內容

        1.1 與雙語素養有關的英語內容

        英語素養內容包括英語知識、英語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三部分。英語知識有英語語音、詞匯和語法三項。語音知識具體包括:字母讀音、音標讀音、輕重音、不完全爆破、元輔音拼合、音變(元音弱化、音的脫落、同化)、語調、詞間連讀、節奏等。[1]前兩項是最基本的語音知識,其余的是語音運用知識。詞匯知識涉及詞語的讀音、意義和用法三個方面。讀音指詞的靜態讀音和詞的語流音變,詞義指詞的基本義、引申義、語境義和新義,還有詞的同義、近義、多義和反義。詞的用法指詞的常規用法,詞的靈活用法和詞的新用法等。綜合起來看,詞匯數量龐大,用法多樣,中學英語教師應掌握的英語詞匯量應當在一到兩萬之間,這個量約是高中畢業生詞匯量(3000~5000個單詞)的三到四倍,這樣的詞匯量一般能夠滿足教學和科研的要求。語法知識涵蓋詞法和句法兩大部分。詞法指詞的構成方法,如派生、合成、轉化、縮寫和簡寫等。句法指組詞成句的方法,分為詞語層面和句子層面兩塊:詞語層面有詞類的劃分,詞的語法形態,詞的搭配,還有動詞的時態、語態、語氣、非謂語形式;句子層面有句法成分,句子類別,從句的使用規則,主謂一致原則,各種句式等。[2]這部分內容是中學英語教師必須掌握的英語知識。

        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指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聽力方面:能聽懂日常交際會話,包括帶有一定地方口音的談話。能聽懂關于英語知識和英語教學的講座和錄音?;灸苈牰畤H新聞、娛樂新聞、采訪談話等廣播電視節目。表達方面:能清晰準確地表達個人訴求。就教學內容進行表達時,做到語音語調純正、語流順暢、節奏明快、內容準確、條理分明。表達專題性話題時,經過事先準備,基本做到內容正確、前后關聯、邏輯合理、不拖泥帶水。閱讀方面:閱讀興趣廣泛,對國際關注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科技問題都應涉獵,做到能抓住文章主旨,領會作者意圖、正確把握作者態度。能欣賞現當代文學作品。能讀懂有關英語教學的研究文章,從中獲得借鑒,推進教學工作。寫作方面:能寫出基本符合文體特征的文章,做到用詞準確妥帖,前后呼應,色彩鮮明;做到句式選用適應文體風格;做到準確選用修辭格。翻譯方面:口頭翻譯做到意思傳達準確,詞句選用正確,文化傳遞到位,避免歧義發生。筆頭翻譯做到突出語言特點,符合語言習慣,傳達文化信息。

        跨文化交際要求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能理解英美文化,能辨別并接受英漢文化差異,努力探求英語語言中的文化淵源,尤其是詞匯中的文化內涵,盡力避免習語和習慣搭配中的文化失誤。

        1.2 與雙語素養有關的漢語內容

        漢語素養內容包括語音、漢字、詞匯、語法和修辭五個方面的知識以及語言運用能力。漢語語音指漢語普通話聲母、韻母的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聲韻母拼合規律,四聲調值,語流音變,輕聲,兒化,節奏,韻律等。能力要求:掌握漢語普通話聲韻調的正確發音,語調自然,表達流暢。漢字內容指漢字的讀音、字形、意義。要求掌握漢字的書寫筆畫、書寫順序,漢字的形體結構類型,漢字形旁的基本含義,常用聲旁的讀音,常用漢字的標準讀音(含常用多音字),形旁和聲旁與整字的關系等。詞匯內容指詞素的音形義,3500個常用詞的詞形、語音和詞義,虛詞的語法意義,合成詞和派生詞的基本構詞法,常用成語、俗語的結構和意義,常用多義詞、同義詞、反義詞的意義和用法差別等。能力要求:詞語運用恰當、準確。語法內容包括詞的構成、短語的構成以及句子的構成。詞的構成主要指語素的分類及其特點,構詞法,詞的分類和詞的句法功能,語素與漢字的對應關系。短語的構成主要指短語的構成方式以及語義搭配。句子的構成主要指單句的分類及其特點,復句的分類,復句與單句的區別,謂語的構成等。能力要求:掌握漢語詞類的語法功能,掌握漢語的句式特點及其使用環境。修辭內容主要有詞語錘煉,句式選擇、辭格運用及語體風格。能力要求:掌握漢語詞語意義的錘煉方法和語音的錘煉方法,掌握漢語句式變換的方法,掌握各種辭格的形式,學會欣賞和運用常用辭格,能夠根據語體風格安排詞語和句子。[3]

        2 雙語素養標準

        以上討論了與雙語素養相關的英語知識、漢語知識及兩種語言的運用能力,下面我們再談一談雙語素養標準問題。中學英語教師語言素養的最高境界就是靈活自如地駕馭語言,讓語言傳遞出必要的信息,表達出強烈的感情,展現出高度的智慧,釋放出誘人的魅力。

        2.1 運用雙語正確表達的能力

        語音正確標準、用詞準確簡練、語句合乎語法規范和語言習慣是順利進行交際的第一層級。教師在運用雙語時應多加關注中介語的產生情況,利用雙語語言知識盡力自我修正語言偏誤,注意遵循英語和漢語各自的標準和規則,避免將漢語規則套用在英語上,反之亦然。教師正確地運用雙語可以提升自我想象,起到示范作用,能為學生語言學習,特別是英語學習營造有利的環境。

        2.2 運用雙語準確表達的能力

        教師無論是講解知識,或是指導學生活動,或是評價學生課堂表現,或是評判學生作業,一定要做到雙語運用準確,切合語言使用的環境和目的。指導性話語切忌含含糊糊,模棱兩可,萬不可使學生不知教師所云。評價性話語應盡力使用客觀準確、明白易懂的言語,不能偏離實際,隨意夸大或縮小都可能使學生產生言過其實或言不到位的感覺。準確地使用雙語能幫助學生獲得清晰、明確的認識,使學生學而能得,準確地使用雙語也有助于學生較客觀地了解自己的水平。

        2.3 運用雙語區別層級的能力

        中學跨越六個年級段,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們積累的雙語語言知識逐年增加,語言運用能力也逐年提高。此時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于感性思維后期與辯證邏輯思維前期的過渡時期,對話語的理解能力呈現階梯狀特點,即對話理解能力逐年遞升。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知識基礎和語言接受能力的差異選用學生當下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英語教學活動,這樣做才能贏得學生回應,吸引學生注意力,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也就是說,教師運用雙語要注意分等級,分層次,循序漸進,符合各階段學生的心智水平。

        2.4 運用雙語體現邏輯的能力

        語言邏輯性意味著教師要通過分析與綜合、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以及抽象與概括等邏輯方法進行語言教學。一則是語言知識本身具有邏輯性,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準確、完整地表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詞、短語和句式的分類以及語言單位的運用條件通過邏輯手段教給學生,而不能違反邏輯,隨意解釋語言現象。再則,學生的邏輯思維正處在形成過程中,他們邏輯思維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所學課程的內容和該課程的學習方法,而這些又主要是以語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唯有語言的邏輯性才能使學生邏輯思維得以有效訓練。

        2.5 運用雙語得體表達的能力

        語言得體是從社會語言學和文化學的角度對語言運用提出的要求。英語語音上的得體就是指說英語要有洋腔洋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說話方式具有開口度大,口腔后部的肌肉運動范圍大,常常運用語流音變、連音、不完全爆破音,重點放在重音上,以輕重音交替規律來體現語流節奏,語調以平調為主等等的特點。教師英語語音得體正是學生們期待的,多數學生希望老師能講一口“excellent oral Englishand beautiful accent”。[4]詞語選擇的得體是指運用詞語要符合英語習慣,通常一般性話題的表達注重使用“小”詞兒和習慣搭配,專業性話題的表達則注重使用“大”詞兒。句型選擇得體則是指口語多用簡單句和并列句,而書面語卻要多用復合句以及非常態句型。這些方面都與漢語表達方式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尊重英語和漢語各自的表達特點就是遵從語言的得體性。教師需注意話語表達適合具體情境和文化,主動把握交際過程,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交際情境中感受和學習語言。

        2.6 運用雙語激勵學生的能力

        成長中的學生內心深處盼望著來自老師的鼓勵,得到老師鼓勵的學生會加倍努力。教師的激勵性話語是學生成長的動力,是從學習和做人的雙重角度喚醒學生積極向上的推進器。激勵性話語帶給學生的是自信的建立、成功的體驗和美好的希望,激勵性的話語也可以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教師應當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通過雙語言語喚起學生的內在力量。

        2.7 運用雙語增強親和力的能力

        學生喜歡有親和力的老師,他們害怕老師那具有傷害力的語言,他們說:“They should not be cruel to the students.They should not hurt the feeling of students.”[4]老師的話語應體現愛心,應體現親和力。富有愛心的話語可以拉近學生與英語的感情距離,使學生喜歡英語,愿學英語,學而不疲。親切、和藹的話語能創造出令學生感到愉悅的氛圍,而令人愉快的學習環境又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喚起學生積極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處在樂學的精神狀態下。[5]不言而喻,學習效果自然會提升。

        2.8 運用雙語產生幽默效果的能力

        幽默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魅力。學生希望老師有“a good sense of humor”[4]。教師幽默的語言能打破沉悶的氣氛,能創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幽默的語言能緩解學生的語言焦慮,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幽默還是改善師生關系的劑,能夠調整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情感環境,有利于消除學生因身處與教師對立的地位而產生拒絕接受老師要求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學中應適當地適時地利用雙語的混用或者英語漢語各自的特點送給學生一些幽默。

        2.9 運用雙語整合信息的能力

        運用雙語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指教師運用雙語對教學資料進行檢索的能力?!缎抡n標》在內容的編排上給了教師很大的自主權,教師必須學會自己組織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利用英語和漢語通過多種渠道查找和篩選合適的語言材料,以滿足教學需要。二是指教師運用雙語信息處理工具對英語教學素材和教學科研資料進行處理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學會運用雙語詞典,學會運用網絡、計算機、音頻和視頻等工具,并能熟練地運用這些雙語工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整合語言教學素材,處理教學研究成果。

        2.10 運用雙語取得藝術效果的能力

        這里指教師語言的審美價值。運用雙語既要體現語言的外在美又要體現語言的內在美。從外在審美方面來看,教師的語言在形式上應當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形象具體,簡潔生動,清新明快。這樣的語言能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外在美。從內在審美方面來看,教師的語言應當飽含教師的愛心、智慧、激情和學識。富有內在美感的語言是溝通教師與學生心靈的橋梁,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積極情感和人格魅力[5]。教師的雙語審美價值體現的是教師對語言的高超把握能力和對學生的真愛之情。追求雙語的藝術效果是教師語言素養的最高境界。

        本文較詳細地論述了中學英語教師雙語素養所涉及的具體內容,也提出了衡量雙語素養的十個標準。然而我們認為要想客觀地評價雙語素養,還需進行指標體系的權重研究,為有關部門和廣大教師提供量化指標體系,使標準更具客觀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概論(第三版中文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張道真.張道真實用英語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8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中學英語;單詞識記;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043-01

        1.音義聯想法談英語單詞的記憶法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語言,都存在一些模擬大自然聲響的擬聲詞。例如:漢語中有模擬狗叫的"汪汪",人笑的“咯咯”聲,敲鑼的“當當”聲,電話的“嘟嘟”聲,下雨的“嘩嘩”聲等。英語中也一樣有擬聲詞,而且還有音譯詞,它們和漢語詞中擬聲詞一樣,其發音與詞義有著緊密的聯系,易于聯想,便于記憶。由于擬聲詞和音譯詞記憶效果的啟發,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利用詞義聯想起來記憶單詞。這種方法叫做音義聯想或諧音記憶法。

        將單詞發音與詞義進行聯想的諧音詞,例如:candy是"糖果"我們可將其聯想為:看弟(諧音)吃糖果(candy),自己就流口水;將單詞和事物發出的聲音相聯系的擬聲詞如:tick(鐘表的)滴答聲;由單詞發音轉化面來的音譯詞如:guitar是"吉他";engine是"引擎、發動機",humor是"幽默"等。

        2.利用邏輯歸納法記憶英語單詞

        在我們初學漢語且識記漢字達到一定數量之后,老師們就會告訴我們這樣一些方法:將意義相近的字如“抓”與“握”,意義相反的“黑”與“白”,意義相關的字如:"春、夏、秋、冬"分別分類歸納一下,便于聯想記憶和鞏固。像這種識記漢字的方法,我們學習英語,識記英語單詞也可以直接照搬過來用以記憶單詞,以近義、反義、詞義相關的標準進行聯想記憶,就更容易記憶單詞。

        我們使用同義詞釋義記憶英語單詞,使同義詞釋義,就是利用已學過的舊詞來學習新詞的方法,這樣做不僅使新詞出現自然印象深刻,同時還能強化已學過的舊詞,例如:large-big,learn-study,pretty-handsome-beautiful,find-out-discover等。

        使用意義相近的詞解釋詞義:在用意義相近的詞解釋詞義,要注意區分它們之間的意義和用法上的區別,如study和learn之間就有細微的差別:study-詞是側重學習的過程,多用于比較深的、周密的研究,而learn-詞側重學習成果,多用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或有模仿性的操作技藝等。又如:英語中表示"吃"這一概念的詞很多。但在具體用法中又有不同。正所謂"各有各的吃法"吧!eat是最常用詞,eat的"吃"用于人或動物皆可,take較為普遍,尤其常用于醫學中,表示吃藥;dine為正式用詞,專用于人,它可以指一種主餐,也可指任何正式的或特殊的膳食;swallow指的是很快地“吃、吞下、咽下”。

        我們也可以用反義詞釋義記憶單詞。反義詞是以意義的相對立性而建立起來的,從詞義的角度來說,記得對偶中的一個詞義就可以聯想到與其相反的詞義,用對偶的反義詞加強對比,可以比較牢固地記憶一些英語單詞。例如:black-white,long-short,cry-laugh,accept-refuse,insist on-give in,turn on-turn off等。

        英語和漢語的詞義表達也有不同,如果我們把英漢詞匯中相應的詞加以比較,那么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的意義之間有錯綜復雜又參差的情況。一般說來,不同語言的詞匯中,意義完全相對應的詞是很少的,有這種情況的主要是些專門術語。例如:漢語的“語言學”英語的"linguistics"英語的"blackboard"漢語為"黑板"。比較多的情況是主要意義相當的兩個詞所包含的意義 的數量不同。例如:英語中life一詞,漢語為“生活、生命”。英漢詞匯中相應詞的意義之間最復雜的是彼此相交叉的情形,也就是兩個詞的意義既有共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例如:漢語的"開"和英語的"open",在一些地方是相當的,漢語中的"開門",英語是"open the door"。但是很多其他的意義就不同了,各有自己的特點,不能直接對譯。例:漢語中的"開會"英語為"hold無倫次a meeting"而不是"open the meeting";漢語的"開燈"英語是"turn on the light"而不是"open the light"。反過來英語的"open one's mind"漢語就不能說成"開一個人的秘密",而只能說"匯漏一個人的秘密"。

        其次,英語中用一個詞來表示一定的范圍的事物,在漢語中卻要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來分別標志,反過來,其中漢語的一個詞標志的事物在英語中卻要用詞的組合來標志。例如:英語中"father's or mother's brother"(父親或母親的兄弟)的意思是uncle,漢語中就有"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和"姑父"之分,而漢語中的"哥哥"這個意思在英語中要用兩個詞結合才能表示,即要說成"elder brother",與此相應"弟弟"要說成"younger brother"等等。

        3.詞形顛倒法談英語單詞說文解字記憶

        第9篇:漢字和英語的區別范文

        家長咨詢

        我兒子陽陽今年上五年級,學習努力,聽話懂事,數學成績優秀??伤鲜怯洸蛔≌Z文生字,英語單詞就更記不住了。我讓他反復練習語文生字和英語單詞,我還幫助他聽寫,結果今天明明會寫了,過幾天再讓他聽寫,就又大部分字詞寫不出來或寫錯了。我想請教王博士,這是什么原因,怎樣解決?

        分析點評

        “陽陽”這種情況屬于“字碼解析障礙”。

        “字碼解析障礙”是閱讀障礙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記字特別困難,經常是剛剛學過的字,一會兒就忘。老師反復教、反復訂正,學生仍反復寫錯。造成“字碼解析障礙”的原因通常是孩子的精細觀察力落后,即孩子的視覺區分能力、視覺分辨能力、空間結構認知能力、視覺工作記憶力、配對學習能力等視覺信息處理能力發展滯后。

        談到如何解決孩子“字碼解析障礙”,我給家長和老師的建議是:

        一、培養孩子辨認左右空間的能力

        孩子記不住生字、寫錯別字,有可能因為孩子不明白“左右”這個空間方位,他們經常會把左當成右,或者相反,這就妨礙了他們對字形的左右辨認。對于這類孩子,家長首先應當教會他們辨認空間方位,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如他吃飯時常常用右手,就告訴他記住右邊的方法是,你吃飯用的手就是右邊。練習向右轉和向左轉。

        二、訓練孩子的精細觀察力

        要引導孩子能夠靜下心來耐心地看清楚每個字的結構、偏旁部首、筆劃順序,即要讓孩子養成看書、看題目、看字時,不是大概看看,而是不僅要看見,還要看清具體的結構,最后要把它記住。

        三、訓練孩子的字型結構意識

        據統計,漢字當中大約有80%的字是形聲字,這些字都是有語音線索的。比如“清”字,聲旁的“青”就是語音線索。孩子即使不認識“清”字,也可以根據聲旁正確讀出“清”字。孩子們的這種能力和意識,就是字形結構意識。如果讓孩子掌握這種字型結構配對能力,他們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大量漢字的字形與字音對應關系,就會容易記住生字、寫對生字。

        四、訓練孩子正確的下筆順序

        許多孩子經常寫反字或寫錯別字,是由于下筆順序混亂造成的。一些家長在孩子開始學字時,不注意孩子寫字的筆順是否正確,只要孩子寫對了或能寫了,他們就十分滿意了,導致孩子養成了錯誤的下筆順序。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改變孩子的下筆順序,讓孩子學會按正確的筆順寫字。

        五、訓練孩子利用多種感覺通道來記字

        要讓孩子明白,漢字不僅僅是一副圖畫,也不僅僅是一個聲音,而是音、形、義的結合。如果孩子只根據字音或者只是根據字形來記憶漢字,必然難以記得住。所以,面對字碼解析障礙的孩子,我們盡量讓孩子根據漢字的三個線索,即音的線索、形的線索和義的線索來記憶漢字。比如,可以讓孩子用剛學會的生字(詞)造一個簡單的句子。

        六、重點幫助孩子區別最容易搞混的字和易忘的字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色 | 亚洲日本va在线电影 | 亚卅日韩久久影视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高清96 |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