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麗生態前景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核桃;林下經濟;綜合效益;貴州畢節
中圖分類號 S7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2-0131-01
Abstract Five kinds of walnut forest economic culture model of Bijie City(forest vegetables and chicken understory,Pinellia ternata,understory dangshen,forest understory seed potato and soybean)were researched from artificial investment,technology investment,capital investment,market prospect and economic benef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ropping pattern under walnut forest in Bijie City was Pinellia ternata.
Key words walnut;under forest economy;comprehensive benefit;Bijie Guizhou
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包括林下產業、林中產業、林上產業[1]。林下經濟作為一種復合高效的林業生產模式,投入少、見效快[2]。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發展和生態h境保護協同推進。對畢節市5種核桃林下種養殖業的經濟效益進行了調查研究,以期對畢節市發展林下經濟提出對策建議,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財神鎮倮布嘎村的核桃林下,試驗林為2003年造林,品種為香鈴核桃,造林密度5 m×6 m,樹高約3.5 m,土壤屬紫色土,地理位置東經104°35′51″,北緯26°13′31″,海拔1 812 m,平均氣溫13 ℃,平均年降雨量835 mm,年無霜期為275 d,屬溫帶氣候。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的時間為2015年1―12月,包括核桃林下種菜養雞、種植半夏、黨參、脫毒馬鈴薯、大豆5種模式,林下種菜養雞采用圈養的方式進行。林下種半夏采用分廂起壟的方式進行,林下種植黨參采用育苗移栽、分廂起壟的方式進行,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和大豆按常規的種植方式進行[3-4]。每種模式的種植面積667 m2,每種試驗重復3次,計算5種種養模式的投入產出,通過單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較各種林下種養模式的經濟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5種種養模式的人工投入分析
林下種菜養雞包括整地、種菜、養雞,需投入540個工/hm2,林下種植半夏需投入900個工/hm2,林下種植黨參需投入750個工/hm2,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需投入315個工/hm2,林下種植大豆需180個工/hm2。從人工投入的方面看,從大到小依次為林下種植半夏、林下種植黨參、林下種菜養雞、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林下種植大豆。
2.2 5種種養模式所需的技術投入分析
林下種菜養雞所需的技術包括大白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雞苗防疫治病。林下種植半夏所需的技術包括整地、分廂起壟、種植季節的掌握、肥料的合理施用、除草、病蟲害防治。林下種植半夏所需的技術包括整地、育苗、移栽、肥料的合理使用、除草、病蟲害防治。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和大豆所需的技術包括整地、栽植、除草、病蟲害防治。林下種菜養雞的技術難點在于雞苗的防疫治病,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容易造成雞苗生病、死亡。林下種植半夏和黨參的技術難點在于適生地的選擇、種植地塊排水、種植時間的合理確定、肥料的合理施用[5-6]。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和大豆是常規的農業生產,種植農戶都能掌握。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5種模式的技術難易程度依次是林下種菜養雞、林下種植半夏和黨參、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和大豆。
2.3 5種種養模式所需的資金投入分析
林下種菜養雞所需資金投入包括購買疏菜種子、雞苗、雞飼料、防疫治病藥品、人工費用,需138 150元/hm2。林下種植半夏所需資金投入包括購買半夏種子、人工費用、肥料、農藥,需19.2萬元/hm2。林下種植黨參所需投入包括購買黨參種子、人工費用、肥料、農藥,需84 150元/hm2。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所需投入包括脫毒馬鈴薯種子、人工費用、肥料,需4.05萬元/hm2。林下種植大豆所需投入包括大豆種花、人工費用、肥料,需15 975元/hm2。按投入從高到低依次為林下種植半夏、林下種菜養雞、林下種植黨參、林下種植脫毒馬鈴薯、林下種植大豆。
2.4 5種種養模式產品的市場前景分析
林下種菜養雞所生產的肉雞屬大宗消費品,市場前景廣闊,但由于技術要求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低,市場競爭大,限制老百姓發展的積極性。林下種植半夏所生產的半夏產品屬大宗藥材,市場需求量大,并且半夏的生產受地域的限制,單位面積經濟效益高,老百姓種植的積極性高。林下種植黨參所生產的產品,屬于滋補中藥材,市場需求量有限,價格波動較大,且生產費工費時,老百姓種植的積極性不高。林下種植的脫毒馬鈴薯,屬于糧食大宗商品,市場容量大,價格相對較低,生產費工費時,經濟效益不高。林下種植的大豆,也屬于糧食大宗商品,市場容量大,價格一般,生產沒有馬鈴薯費工費時,經濟效益比馬鈴薯稍高。綜合市場前景、用工投入、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5種種養殖模式相比較,發展前景較好的是林下種植半夏。
2.5 5種種養模式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1可知,核桃林下種植半夏的經濟效益顯著高于其他4種種養殖模式,而林下種植大豆、黨參、馬鈴薯和養雞之間無顯著差異。其余4種種養殖模式按經濟效益從大到小依次為林下種大豆、黨參、馬鈴薯、林下養雞。核桃林下種植半夏的經濟效益分別是種植大豆的13.3倍、種植黨參的15.8倍、種植馬鈴薯的15.9倍、林下養雞的17.1倍。
3 結論與討論
林下經濟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受很多因素影響。從生產的角度,任何一種林下經濟產品的生產都需要資金、土地、技術、人力。這幾個因素缺一不可,而且是這幾個因素的有機結合。在生產實踐中,往往是資金、土地、人力都具備,但缺技術,結果項目實施后效果不理想甚至失敗。或者是技術、土地、人力都具備,但缺資金,導致項目粗放經營,實施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失敗。從銷售角度看,林下經濟產品和其他市場經濟產品一樣,其銷售受到市場容量的大小、產品質量、產品成本、價格變化、產品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在生產實踐中,有時是一哄而上,對該產品市場容量的大小、產品成本、價格的變化等因素缺乏深入細致的分析而導致項目失敗。林下經濟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經濟,大部分資金是政府投入,因此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的決策十分重要,政府決策過程中不但要考慮產品的生產,包括資金、土地、技術、人力,還要考慮產品的銷售,包括該產品市場容量的大小、產品質量、產品成本、產品價格的變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等。只有綜合分析產品生產、銷售的各種因素而做出的決策才是正確的決策。
4 參考文獻
[1] 饒晉輝.廣東大埔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園藝文摘,2016(5):223-224.
[2] 陳富美.麗江市林下經濟發展現狀淺析[J].綠色科技,2016(1):42-44.
[3] 杜德魚.陜西省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5):264-268.
[4] 顧曉君,曹黎明,葉正文,等.林下經濟模式研究及其產業發展對策[J].上海農業學報,2008(3):21-24.
1糧改飼發展草食畜牧業背景
1.1草食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草食畜牧業是現代畜牧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區草食畜牧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是生產總量和生產方式仍然明顯滯后,尤其是飼草料供需缺口巨大,嚴重阻礙了草食畜牧業乃至整個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步伐。
1.2農牧結合的需要
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一連增”,但是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的巨大約束,“調結構、轉方式”已經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當務之急,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
1.3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推行“糧改飼”種植結構調整,變糧、經二元種植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增加青貯玉米、青貯甘蔗和優質牧草的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通過糧食過腹轉化增值,加大農家肥和有機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才能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現代化農業之路。
1.4保障糧食安全的需要
據統計,從1990年到2012年,我國人均口糧消費下降了16%,肉蛋奶消費上升了226%。未來的糧食問題不是口糧短缺,而是飼料糧保障問題。大家普遍認為小麥、玉米、稻米是人們俗稱的糧食,其實,畜產品實際上也是糧食。從這個角度來講,發展食草型畜牧業也是為了改善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選擇。
1.5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國家更加嚴厲的環保法規相斷出臺,特別是我區“美麗廣西”建設活動的全面深入推進,對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處理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發展糧改飼,可以將養殖糞污施肥還田,很好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符合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符合國際畜牧業的發展方向。
2發展前景分析
2.1糧草資源豐富
廣西氣候溫暖、降水充足,適宜鮮草生長,目前天然草地有1688萬畝,可利用面積1266萬畝,年鮮草總產量900萬噸。另外,玉米是廣西第二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94萬畝,玉米籽粒產量269萬噸,秸稈產量540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48萬噸;甘蔗是廣西最大宗經濟作物(廣西是全國產糖第一大省),種植面積1620萬畝,原料蔗產量7630萬噸,秸稈產量2290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120萬噸。豐富的糧草資源為廣西推進“糧改飼”,發展草食畜牧業奠定了有利基礎。
2.2草食畜牧業基礎好
“十二五”期間,我區畜牧業穩步發展,主要畜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2015年末,我區牛存欄445.94萬頭,出欄149.28萬頭;羊存欄202.64萬只,出欄205.33萬只;奶水牛存欄8.98萬頭,鵝出欄1082.4萬只,兔出欄757.1萬只。良好的草食畜牧業基礎,對牧草飼料需求量非常大,發展“糧改飼”有可靠市場。
2.3產生效益可觀
2.3.1經濟效益
我區種植青貯玉米畝產量大約為6噸/年(全株),按照目前我區收貯公司對全株青貯玉米收購價350元/噸計算,畝產值2100元。而種植普通玉米畝產玉米大約0.9噸/年,按收購價2000元/噸計算,畝產值1800元。種植青貯玉米比普通玉米每畝增收300元/年,提高16.67%。以試點項目計算,種植青貯玉米飼草料2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4200萬元,助農增收600萬元。而據資料可查,全株青貯玉米的可消化率可以比秸稈加玉米高30%以上,一般每3~3.5千克全株青貯玉米中約含0.5千克玉米籽粒。如育肥牛每天喂青貯玉米20千克或喂玉米秸稈加玉米粒26千克(24.5千克秸稈+1.5千克玉米粒),同樣獲得日增重0.6千克;按市場青貯玉米青貯料600元/噸、一般玉米秸稈青貯料400元/噸計算,每天喂青貯玉米成本為12元,而喂一般玉米秸稈加玉米粒的成本12.8元(玉米粒2.0元/千克),喂青貯玉米比喂玉米秸稈加玉米粒減少飼料成本0.8元,飼料成本降低6.25%。
2.3.2社會效益
規模發展“糧改飼”草食畜牧業,既可以增加農民就業機會,還可以對穩定肉制品、奶制品市場供應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可拉動家畜屠宰業、餐飲業的蓬勃發展,增加稅收。全株青貯玉米收割時省去了脫粒、晾曬、處理秸稈等環節,能夠有效緩解收割時農村缺青壯年勞動力的問題。另外,規模種植青貯飼草料,也需要一定的勞動力,按人均可種植5畝計,每種植1萬畝可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同時,大規模推廣糧改飼,可以拉動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養殖業的發展,并可帶動輻射周邊農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生態鄉村”建設。
2.3.3生態效益
“糧改飼”的前提是一定要種養結合,草食家畜養殖產生的糞便經過處理后,就近消納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改善耕地結構。“糧改飼”還可以帶動秸稈循環利用和轉化增值,通過全株青貯養殖,不僅不用考慮秸稈的二次收貯問題,而且還避免了秸稈焚燒引起的環境問題。也就是通過收集家畜糞尿,推廣“家畜-有機肥料-糧食(牧草)”生態養殖模式,促進生態能源開發建設。同時,利用家畜糞尿或沼渣,起到了改土肥土的作用,解決因化肥用量越來越多所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狀日益劣化的問題,同時減少了化肥用量及有害物殘留,這既有利于農業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又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3存在的問題
3.1種養加工生產規模小
種植業各家各戶小地塊分散種植,養殖場和飼草加工廠規模也小且分散,不利于規模化生產,導致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益低。
3.2“糧改飼”尚未形成產業
由于“糧改飼”剛起步,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種植、加工、銷售和養殖產業鏈還沒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形成,沒有形成一體化,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弱。
3.3機械裝備和科技支撐不強
沒有適合南方坡地小塊地作業的飼草收獲機械,人工收獲成本高;青貯微貯加工儲存一些關鍵性技術難題尚未突破;缺乏適合廣西的優質高產青貯玉米品種。
4建議
4.1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確保“糧改飼”工作的順利實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對新常態下發展現代畜牧業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畜牧業工作的領導。要高度重視“糧改飼”工程推進,形成從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機制,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圍繞發展中遇到的,如金融協調、土地流轉等問題和困難,不斷優化完善扶持推進糧改飼發展的政策,營造出有利于糧改飼發展的政策環境。
4.2推廣試點經驗及時總結
興賓區、武宣縣作為我區2016年“糧改飼”試點縣的好做法好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并加以推廣,遵循政策引導、農戶自愿、市場拉動、因地制宜、合理改種、種養結合、為養而種的原則,根據草食家畜養殖規模和發展潛力和當地土地、水資源、氣候等自然因素,結合種植條件,科學調整種植結構,合理選擇“糧改飼”作物種植品種,發揮耕地產出最大效益。
4.3加大資金投入
通過中央財政資金的補助引導,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群眾投入的積極性,特別是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盡可能吸引社會力量和資金來參與“糧改飼”項目實施,積極協助項目承擔主體通過貸款或引進民間資本,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融資機制,確保飼草料種植和收貯工作任務按時完成。
4.4提供技術支撐
成立“糧改飼”技術指導小組,由縣(區)農業、水產畜牧獸醫部門分管領導擔任正副組長,縣(區)農業、水產畜牧獸醫部門二層有關單位負責人和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水產畜牧獸醫站站長為成員,并以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畜牧總站等相關科研院校為依托,解決種植、青貯和加工環節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在種植加工等應用技術研究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展技術指導,加強協作攻關,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組織學習培訓與技術交流,提高技術支撐水平。
4.5加大宣傳力度
中國教育市場“成蝶”的過程愈發加快速度。2010年8月5日,安博教育集團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募基資金1.07億美元。而就在兩個月之后,10月8日環球雅思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學而思教育也在10月20日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
在新東方、雙威教育、正保遠程教育、諾亞舟和弘成教育之后,安博教育、環球雅思和學而思教育的相繼上市再一次帶起了風險投資機構對于教育行業的熱情。以聯想投資為例,不僅與和君咨詢共同投資深圳聚成公司近億元,還在近日投資了包括北京科學職業技術學院在內的多家民辦教育機構。此外,教育行業內的并購事件也頻頻發生。7月14日整體招聘方案解決提供商科銳國際收購康肯公司,上市公司諾亞舟以1.26億元收購深圳文泰教育70%的股份,殷庫資本將斥資3 5億元收購東方大學城10%的股份。
不過,看似美艷的“繭”過程,也都曾經歷過若干迂回曲折。“成蝶”之前繭蛹的蟄伏似乎沒有例外。
以安博教育、環球雅思和學而思教育為例,經過了幾年前風險投資的注資之后,一直處于蟄伏階段,直到如今才能“破繭成蝶”,展現出讓人驚艷的美麗。那么在如今的教育市場中,那些蟄伏多年的“繭蛹”現狀如何,有哪些是值得人們期待其成蝶之麗的呢?中國教育的下一站,又將走向何方?
“任何被視為奇跡的事物,往往都很難延續,因為它來自一個超越了常規的歷程。”吳曉波在他的經典著作《激蕩三十年》中如是說。
風險投資在中國的歷史遠遠沒有三十年,但是僅僅是在這磨一劍的十年之中,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波動,風險投資的中國史也可謂是風云變化。而中國的教育市場,也在風險投資機構的眼中從最開始的不屑一顧逐漸變成為炙手可熱的金礦。
掘金教育
風險投資永遠是逐利的,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一直被風險投資機構所忽略的教育行業才正式走人投資家的視野,到了2007年已經達到了投資的高峰期。
2007年10月9日,安博教育集團(Ambow Education)成功完成了中國教育領域一筆巨額私募融資,南麥格理銀行集團(Macquarie Bank Group)為主導,現有股東華威創投(CID)、思科(Cisco Systems)以及新投資者艾威基金(Avenue Capital)等共同對其投資5400萬美元,超過同期宣布成功融資的其他三家教育機構融資總和,并且公司在2008年再次獲得包括,英聯投資在內的1.03億美元注資。而巨人學校、新世界教育以及華育國際教育也分別在2007年9月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資本對于教育行業的狂熱程度只有數據才能證明,據披露,2008年中國教育行業共發生投資案例21宗,其中20宗披露投資金額案例共涉及投資金額18.58億元人民幣,2009年教育行業共發生投資案例9宗,涉及投資金額6.88億元人民幣。盡管在金融風暴的沖擊之下,2009年教育行業的投資金額無法與2008年相比較,但是作為股權投資機構的避風港,仍然成為了風險投資機構的重點投資領域。
“教育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由于這個行業抗風險能力很強,因此風險投資才會將其作為關注重點。”賽富亞洲合伙人羊東說。
事實也正是如此,伴隨著環球雅思赴美上市,安博教育在紐約交易所掛牌,這兩家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獲得風險投資注資的教育機,構盡管實現上市花費了三年的時間,但是對于風險投資而言,投資風險小、投資回報高的項目用三年實現上市還是非常值得的。
隨著兩家教育機構的相繼上市,教育行業中的資本動作頻繁。諾亞舟斥資1.26億元并購深圳文泰教育70%的股份,深圳聚成公司獲得由聯想投資領投的近億元人民幣,而聯想投資還在近日投資了包括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在內的多家民辦教育機構。有傳聞言風險投資機構殷庫資本將斥資3.5億元收購東方大學城10%的股份。
伴隨著中國不斷高升的GDP,伴隨著人們對于教育行業的關注,在教育行業中掘金已經成為了風險投資所熱衷的事情。早在四年前,風險投資已經在中國教育行業積累了大量的資本投資,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教育市場中的企業大幅增加,行業的細分化也日漸明顯。早期教育、中小學教育、民辦學校、考研培訓、語言培訓、IT教育、職業教育、公務員培訓等細分市場都出現了大量的企業。
3000億元的蛋糕
頻頻動作的教育行業已然發出一個信號:教育已經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了。
資本的逐利性致使其投資的行業必定是市場中擁有巨大消費潛力的行業,這一點在教育行業中顯現得尤為明顯。
教育之于中國消費者,一直是非常注重的一個領域,每一個家庭都希望給孩子以最好最充足的教育,伴隨著中國家庭收入的增長,每一個家庭對于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而對于那些面臨著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都市白領而言,只有通過各種教育機構不斷為自己充電,才能夠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正因如此,風險投資人對于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前景都非常看好。
曾經被譽為新東方創立之初三劍客之一的楊繼作為天使投資人,相當看好教育培訓行業。“中國教育行業的市場規模是很大的,即使在一線城市達到了市場飽和,還有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以及更為廣闊的基層。”
“中國的人口眾多可以算是促進中國教育市場持續升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這個行業可以預期的市場是很大的。”羊東表示, “以新東方為例,盡管上市的時間已經很久了,但是其股價一直保持很好的狀態,而且大部分教育機構選擇在海外上市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外國人對于中國涉及消費類的企業非常認可。中國的消費人群十分龐大,這對于消費服務企業而言就是最廣闊的市場。”
根據《2009―2012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調查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培訓業規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2007年中國培訓業收入達到1000多億元。2009年全國培訓機構約10000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1500家,廣州1000家。中國教育培訓的潛在市場規模達3000億元,并保持著迅猛的發展態勢。更令人驚訝的是,《2007―2010年中國培訓市場發展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指出,當前英語培訓市場的市場總值(約150億元)已經相當于一個中等城市的年產值。
教育培訓行業已經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認可,更有人稱教育培訓行業已經成為了21世紀最為朝陽的產業之一。曾幾何時,只有學校和行業企業才會開辦的培訓班已經慢慢擴大到了社會力量,培訓公司甚至是個人辦學等多種辦學主體,而整個教育培訓市場也變得更為紛繁錯雜。不僅僅是中國的各方力量開始進入教育
培訓市場,眾多的外資培訓機構也開始陸陸續續進入中國,希望在這個外資企業不斷進入、留學人數不斷攀升的中國教育培訓市場中,與國內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展開競爭,并且從中分食這一塊巨大的蛋糕。
不過,也正是因為參與者眾多,以及市場的復雜化,使得行業內魚龍混雜,教育機構的資質問題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資本在關注中國教育市場積極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更要從中揀選出其優劣之別。
中國教育市場之亂象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的潛在市場規模高達3000億元,并且保持著迅猛的發展速度,因此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的創業者扎堆教育培訓,目前中國已有近5萬家教育培訓機構,而在一輪跑馬圈地之后,一些初具規模或者擁有某項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確實獲得了風險投資的青睞,然而隨著各種形態的培訓班數量的不斷膨脹,很多人對于那種作坊式的短期教育培訓班提出質疑,這樣不具規模的非正規培訓班的辦學資質是否合格?同時,一些曾經被認為具有教育培訓實力的外資培訓機構也在經營上開始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倒閉的現象。
也許對于很多教育培訓機構而言,2009年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不少教育培訓學校紛紛陷入品牌“倒閉門”。從2009年10月份開始,靈格風英語培訓學校在深圳、上海以及武漢的分校相繼倒閉關門,而不久之后,其在廣州的培訓學校則被新動態教育集團所收購。就在同一個月,北京的瑞來英語培訓中心也正式宣告關閉。而在12月,凱恩英語培訓學校更是在一夜之間突然停課倒閉,更讓人錯愕的是就在關門的前一天,瑞來和凱恩還在招生。
類似于瑞來和凱恩這種違規辦學的教育培訓機構,最終因為經營難以為繼而關門的情況在中國教育培訓市場中已經不是個案了。除此之外,教育培訓市場中還存在很多亂象。
首先是在招生中進行虛假宣傳,毫無行業誠信可言。以曾經作為南昌市“明星學校”的南昌少春中學為例,近年來不斷擅自虛假廣告并且違規收費,最終被教育部門暫停了少春中學、少春文化藝術輔導中心、少春中學附屬實驗小學(幼兒園)的招生。另外還有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完全沒有經過注冊,根本不具備培訓教學的條件,亦或者是通過散發競爭對手的負面新聞的惡性競爭方式來招攬生源。盡管中國的教育培訓『市場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然而繁榮的教育市場卻魚龍混雜,不禁讓人感嘆,中國的教育市場遍地黃金卻難掩亂象叢生。
事實上眾多教育培訓機構之所以會如此之亂,不僅僅是因為它們不注重對于自身品牌的打造,更多的原因在于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的多頭管理和多重標準。目前中國教育培訓機構主要分成三類,一種是在教育局登記注冊,一種是在工商局注冊,還有一種則是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注冊,因此監管方面必然會存在沖突和重復。
在國外,通常會采用學費經由第三方監控的方式來解決多頭管理和多重標準的困局。而且除了政府監管之外,有些國家還會通過保險公司對教育機構進行監控,因為學生在繳費之時就購買了學費保險,如果學校出現任何問題都需要保險公司進行賠償,這就使得保險公司不會放松對于教育機構的監管。
今年以來,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局的支持下,我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今年以來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堅持把勞務扶貧工作作為群眾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民生改善的重要舉措,全力抓好工作落實。通過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培訓任務,同時研究提出了2014年勞務扶貧工作打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于后:
一、2013年勞務扶貧工作情況
(一)資金投入、使用和管理情況
1、年度培訓資金投入情況
今年7月,省財政廳以文,下達我州2013年度財政專項扶貧(勞務扶貧)資金計劃380萬元,培訓人數3161人。
2、資金使用情況
培訓資金主要用于貧困學員生活、住宿及交通費補助和其他相關費用(包括教師講課費、資料費、場地使用、材料工具、設備租賃費、辦證費用等),其中:直接以現金形式補貼給受訓農牧民69.2萬元,占18.2%;學員食宿、交通補貼204.1萬元,占53.7%;培訓場地、材料工具、設備租賃費43.2萬元,占11.3%;教材資料、辦證費15.2萬元,占4%;培訓基地排除教師135人/次及聘請當地教師、實訓指導教師47人/次,支付講課費(含食宿差旅包干)48.3萬元,占12.7%。綜上,培訓資金380萬元中學員直接受益總額為273.3萬元,人均864.6元,占資金總額的71.9%。
3、資金管理情況
為切實規范勞務扶貧工程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州勞務扶貧資金管理嚴格按照《關于印發州勞務扶貧項目管理事實細則(試行)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規定,采取州級財政報賬制,具體程序是:培訓基地先行墊資開展培訓,培訓結束后,憑培訓農牧民注冊登記表、培訓臺帳、就業臺帳、受訓農民就業合同書等有關材料,先由組織培訓生源的所在縣扶貧移民局審查,縣局簽署審查合格意見后,向州扶貧移民局、州財政局申報補助資金,經扶貧移民、財政對發票來源的真實性、使用發票的合理性、票據填寫內容的可靠性進行進一步的甄別、復核后按縣、按期給予撥付。
經過培訓基地聘請審計人員開展自查,州、縣扶貧、財政部門層層把關,年度培訓各項開支所占比例合理,沒有改變資金用途,沒有違反資金支付紀律,沒有向參訓農牧民收取任何費用。
(二)勞務扶貧培訓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收悉資金計劃后,我局認真研究,結合各縣擬開展勞務扶貧培訓方案和培訓基地職能,及時將2013年勞務扶貧培訓計劃分解下達給培訓基地和各縣扶貧移民局,培訓基地(歐亞中等職業學校)組織精干師資隊伍隨即分赴各縣,全面鋪開了培訓工作。
截至11月26日,我州已完成勞務扶貧培訓22期2880人,其中:旅游民居接待培訓1090人、餐飲服務培訓650人、縫紉100人、旅游產品開發及加工200人、建筑通用工技能700人、木工140人,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1.1%。目前正開班培訓2期287人,預計12月5日前可完成培訓共計3167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2%。
(三)培訓效果
由于今年培訓結束時間較遲,最早結束的距今也才3個月,但我州勞務扶貧工程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農牧民學員收入有一定程度增加。按照目前各縣和培訓基地統計數據估算,年內短期轉移就業人數可達到1889人,其中:技能提升培訓人數459人,新轉移就業人數1430人,轉移就業率為59.8%。
旅游民居接待專業經過培訓后就業的人數預計將達到753人,除已開辦民居接待的302人,準備近期投資,自主創辦民居接待的有451人;餐飲服務專業,在培訓前已經在餐廳、酒店上班157人,技能提升后,受到了餐廳、酒店方的好評,待遇得到了一定提高,另有275人在培訓結束后在近30家餐廳、酒店中已上崗就業,150余人已與用工單位初步達成就業協議,預計年底前也將正式上班,達到了轉移就業的目的;建筑專業的學員預計有640人在各縣水電、交通及新村建設工地上打工;已開辦藏飾縫紉鋪3處、旅游產品加工作坊1處、銷售點6個,丹巴縣的木工培訓后,也已組織近70人的施工隊伍,奔赴道孚和阿壩小金、金川等縣務工。
按平均轉移就業3個月時間估算,年內,我州勞務扶貧培訓轉移就業勞務總收入可達到520萬元,轉移就業學員人均增加勞務收入1800元。
(四)主要做法及成功經驗
1、科學制定年度計劃,認真組織實施。為了切實開展好勞務扶貧工作,加大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促進農牧民增收。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依照省局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結合州實際,科學制定了年度勞務扶貧培訓計劃,進一步明確了培訓目標,完善了培訓內容,落實了培訓任務。同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分管領導和相關科室的工作職責,加強了對勞務扶貧培訓工作的領導、監督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培訓目標任務的完成。各縣扶貧移民局及歐亞學校在充分尊重農牧民意愿的基礎上,認真制定了培訓計劃,組織5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采取派專任教師下縣(鄉、鎮)授課的方式開展了多種專業的技能培訓。在教學中,教師認真教學,學員專心學習,為消除語言障礙,甚至聘請了藏語翻譯,參訓學員普遍具有較高的積極性。
2、切實加強就業引導,提高轉移就業率。針對學員各自不同的就業愿望和技能特點,首先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幫助學員進行就業項目前景分析和預測,把學員往適合自己的、切合實際的、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崗位上引導。其次,在授課及實訓過程中,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堅持學員“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的原則,以學會基礎技能知識為重點,以掌握操作技能為目的,提高了大部分學員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再次,在培訓期間和結束后,部分學員開始自主經營旅游民居接待,開辦了自家的“農家樂”、縫紉鋪或旅游產品銷售攤位,在自主創業、增加收入的同時,又解決了一部分無條件創業的學員的轉移就業問題。而建筑、木工等專業的學員,大部分都由鄉村組織推薦到牧民定居、整村推進、易地搬遷等建設點上參加實訓和務工,在建設自己家園的同時,也相應增加了務工收入,轉移就業形式比較樂觀。
3、高度注重授課技巧,嚴格學員考核制度。培訓基地總結近年勞務培訓教學經驗,對不同專業采取對應授課重點,除每種專業都安排有一定的維權課時外,旅游民居接待專業的學員,注重旅游理念的改造和創新、經營管理、營銷觀念的提升;餐飲服務專業的學員,則注重形象禮儀、擺臺、折花和服務檔次的提升進步;建筑專業的學員,注重建設施工過程中各環節的操作手法和數據要求等。同時,要求每位學員都參加現場講解和操作訓練,并現場對每位學員進行現場講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嚴格執行了現場考核制度,成績作為教學實際效果的主要依據。從總體來看,我州貧困農牧民學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但動手能力都相對比較強,每期學員基本上能夠完成實訓課程的技能操作。經考核,目前已完成培訓的2880名學員中,達到優秀成績的占30.5%,達到良好成績的占33.4%,達到合格成績的占33.1%,未合格學員占3%。
(五)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維穩形勢嚴峻,生源組織難度有所增大。自“3.14”事件發生直到十順利召開期間,我州維穩形勢一直比較嚴峻,對大規模群眾集結管理十分嚴格。為將不安定因素降低到最低,今年我州“送教下縣”是以“鄉”為單位,一是為節約培訓過程中學員的交通費用,二是避免跨鄉鎮群眾的大規模集中,便于黨委、政府的管理、監控,三是降低酗酒、打架、斗毆等現象發生幾率,同時,也相應縮短了課堂集中授課培訓的時間。由于生源組織是由各鄉黨委、政府安排的,學員參訓資格把關不是很嚴,這就造成,一是部分學員本意不愿參加培訓,抱著混的心態來參訓,二是有極個別學員是以領取補助為參訓目的,達不到培訓效果。
2、計劃下達時間較遲,時間緊,任務重,對培訓質量造成了一定影響。上半年,因省上年度計劃任務分解一直未明確,我州未能要求培訓基地采取慣例,未在正式計劃下達前先行墊資開展培訓,待7月份省上正式下達資金計劃后,年度培訓任務相較2011年增加了近1800人,我局隨即將計劃任務分解至全州18個縣和海螺溝管理局,但時間緊、任務重、戰線長,加之州內318國道等公路改造項目的實施、蟲草松茸采摘時節的回避、“十一”長假和十的召開等等因素,增加了時間安排和交通方面不少的難題。為確保年度任務按時完成,培訓基地雖然組織了5支師資隊伍分赴各縣同時開展培訓,仍然在培訓質量上有所欠缺。
3、整體素質偏低,“9+3”免費職業教育政策的實施,進一步造成勞務扶貧參訓學員素質的整體下降。一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結構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勞動技能的程度較低。二是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小農意識強的問題,小富即滿、小進即安思想較重,只圖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發展眼光。三是由于農村勞動力受自身素質限制,對轉移培訓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認識不足。加之2009年到2013年間,我州到州外就讀“9+3”免費職業教育的16-20周歲的初、高中應屆畢業生和農村年輕剩余勞動力已達到11636人,嚴重影響州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結構,而已經畢業又未及時解決就業問題學生,回家后一門心思要參加公務員考試也不愿意來參加勞務扶貧培訓,從而造成勞務扶貧工程參訓學員素質的整體下降。
4、州縣財政拮據,培訓資金不足。州、縣財政拮據、無力配套,目前培訓所需相關費用僅有財政扶貧資金的人均1200元。而承辦勞務培訓的各基地,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從中盈利,這就直接導致培訓基地以減少師資力量、壓縮培訓時間等方式來節約開支、增加利潤,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監管難度,影響了轉移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2014年勞務扶貧計劃和打算
(一)勞務扶貧培訓對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州農村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85%,由于文化水平較低,多為文盲或半文盲,絕大部分只能從事單一的種植業或家庭式的養殖業,大量貧困戶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半徑”小到幾乎為零,增收非常艱難。為此,就必須把這些剩余勞動力組織起來,以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為切入點,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依靠自身脫貧的本領,讓他們走出家門,離農就業,利用自己的勞動力來增加收入,擺脫貧困。我州至2004年啟動實施勞務扶貧工程以來,得到了廣大貧困農牧民群眾的熱情擁護,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黨的富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使貧困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一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州農牧區貧困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拓寬了就業渠道,二是轉變了部分群眾的落后觀念,開拓了視野,使其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可喜的轉變,三是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扶貧成本,減輕貧困戶負擔,四是切實增加了我州貧困農牧民群眾的務工收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
但是,由于我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十分落后,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人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交通和通訊發展滯后,勞動力市場發育緩慢,轉移輸出的農村勞動力素質相較內地仍舊很低,在轉移方式上仍然存在著相當程度的盲目性。目前農牧民外出就業仍然是以依托傳統血緣、地緣、人際關系網絡為主的無序轉移為主。這樣素質的人員只能從事較為低級的勞動,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收入較低,通過有組織的有序轉移仍只占很小的份額,可以說,我州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培訓仍處于起步階段。同時,3年來,我州通過“9+3”免費教育政策,向州外輸出的10000多名學生,今明兩年將成為這幾批學生返州就業的高峰期。雖然省、州出臺了學生在州外就業的相關優惠就業政策,但是,我州學生鄉土情節比較嚴重,要求回州就業的學生達到5700多人,占到總人數的半數以上。經教育、人事勞動部門統計:我州2009級“9+3”畢業生中有80%要求回州就業,在今年全州基層機關事業單位招錄工作結束后,還有1000多名未被錄用的學生的就業問題無法及時落實,這一龐大的待業人群處理不當,將嚴重影響我州社會穩定,而大力開展勞務扶貧工程,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懇請省局進一步加大對我州勞務扶貧工程的投入力度,讓更多的農牧民群眾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心和政策扶持,以實現我州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的宏偉目標。
(二)州農村富余勞動力逐年增、減及其發展趨勢
根據2011年我州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2011年末,全州人口為106萬人,農村人口89萬,其中,農村勞動適齡人口(男16-64歲,女16-64歲,下同)為54.4萬人,占農村人口的61.2%,青壯年勞動力27.4萬人,占農村人口的30.8%。據測算,2011年,全州農村富余勞動力為21.3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0.62萬人,農村富裕勞動力呈現較平穩的增長趨勢,但是增長幅度不大。
(三)州需轉移勞動力與培訓基地培訓能力、年度目標任務之間的關系。
歐亞中等職業學校自2006年至今,一直是我州認定的承擔勞務扶貧培訓任務的培訓基地,七年來均比較圓滿的完成了其承擔的培訓任務,對我州勞務扶貧培訓有很豐富的經驗。通過對該基地的基本條件、培訓質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檢查,以及對該基地計劃實施情況、資金使用情況和帶動效果的分析,我局認定該基地有每年承擔5000人勞務扶貧培訓任務的能力。根據我州需轉移勞動力數量以及基地培訓能力,預上報2014年度勞務扶貧培訓目標任務5000人。
三、意見和建議
(一)勞務扶貧培訓范圍
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培訓補助資金只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前的培訓給予補助,在崗培訓的補助不在補助范圍之內。而根據我州實際,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整體較低,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的能力較弱,在短期(15-30天)內全面掌握技能實現轉移就業難度較大,即便實現轉移后,長期就業率也很低。因此,建議將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納入補助范圍。
(二)年度目標任務確定
針對我州州外轉移就業難度大、就業穩定率低等制約因素,2014年工作重點仍放在州內就地轉移培訓上,圍繞旅游、水電、礦產等產業開發和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易地扶貧搬遷等扶貧項目的實施,結合群眾工作全覆蓋“幸福工程”,在積極開展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同時,抓好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最終達到“培訓一次、終身受益、就業一人、全家脫貧”的目的。力爭在2014年內,培訓轉移我州貧困剩余勞動力3000人、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2000人,共計5000人,轉移就業率達到70%以上,穩定就業率達到60%以上,實現年人均純收入增加9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