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銀行面臨的困境與出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我國的情況較許多發達國家更為突出,這嚴重困擾與限制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怎樣才能找到一條出路,使中小企業擺脫“融資難”的困境,已經成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一項相當緊迫的任務。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現實表現
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200萬家,占全部注冊企業總數的99%,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到了70%和45%,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與此極不相稱的是,中小企業所獲得的金融資源卻極為有限,長期陷入一種融資難的困境,具體表現在:
(一)融資渠道單一狹窄,且不通暢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內部積累,內源融資比重過高,外源融資比重偏低,其資金主要來源于企業所有者自有資金和向親友借貸資金,而銀行、股權融資與商業融資等渠道非常狹窄。單就外源融資渠道而言,也比較單一,以銀行貸款為主,直接融資渠道窄。由于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券發行的準入障礙等因素,中小企業基本上難以進入資本市場直接籌集資金。
(二)在內源融資方面,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普遍不足
在內源融資方面,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陷于非常困難的境地,普遍存在著自有資金不足的現象,比如目前我國平均每戶私營企業的注冊資本僅有80多萬元。職工集資是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由于企業在開辦初期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所以大多數中小企業采用職工集資的方式籌集資金。此外,中小企業自我積累能力較差,也限制了其資金規模的擴大,導致自有資金不足的現象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三)在外源融資方面,直接融資資金來源復雜且規范性差
表現在:一是部分中小企業為了增持股份、分享投資收益,不惜將銀行短期貸款用于股權投資,使銀行信貸全部倒手轉為直接融資,有的甚至將銀行貸款通過二次出借或買賣等方式融入企業;二是目前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全部為民間融資,采用的方式是層層招股融資,割斷了投資人與企業的關系,使眾多中小投資人無法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有的沒有任何借貸手續或股權證明,有的甚至不知道企業的地點。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分析
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哲學上講,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也是由中小企業自身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兩大方面共同導致的。
(一)中小企業自身內部原因
普遍認為中小企業與銀行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比大企業更為嚴重,這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因為銀行不僅關心利率水平,而且關心貸款的風險,而中小企業信息相對內部化,使銀行難以有效識別優質中小企業、觀察借款人的投資風險;加之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偏小、交易成本高,且經營時間較短,退出市場的概率較高,經營風險大,導致銀行不愿意為其提供貸款。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中小企業特殊的治理結構影響銀行的信貸配給,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量不足
中小企業特殊的治理結構是影響信貸配給的內在因素。由于在中小企業中所有權與經營權往往合而為一,缺乏職業經理人對股東的制約,道德風險問題較大企業更為嚴重,理性的銀行能對此作出正確的預期,并選擇在信貸資金的配給上傾向于大企業而排斥中小企業。
2.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財務信息不規范,融資具有非公開性
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夠健全,且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和信息傳遞機制,提供的財務信息常常失真,其中不乏做兩套賬甚至幾套賬的現象。融資時為了迎合銀行,不愿按銀行的要求披露所有信息,粉飾向銀行提供的會計報表,表現出虛假的經營業績,容易產生壞賬,增加了銀行貸款的風險和審查成本,降低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3.中小企業所有者經營管理能力不足,企業生存風險高
在我國,中小企業大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管理隨意性較大,主觀意識較濃,決策失誤常常發生,這使得中小企業總體經營業績不佳,持續經營能力不足,生存風險高,銀行對其償債能力心存憂慮。
此外,中小企業自身信用不足,信用等級低,且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也是銀行不愿意對其發放貸款的原因之一。
(二)外部原因
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除了中小企業自身因素以外,政府及銀行等外部因素也“難辭其咎”。
1.與中小企業融資有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健全
一是目前缺乏一部統一規范的中小企業立法,只是按行業和所有制性質分別制定政策法規,造成各種所有制性質的中小企業法律地位和權利的不平等;二是缺乏強有力的個人破產制度,難以保證債權人獲得公平的清償,即使是承擔無限責任的個人獨資企業或合伙企業等中小企業也難以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三是我國稅收管理體制透明度和效率相對較低,表面上對中小企業實施稅收優惠,但實際上卻加重了他們的稅負,推動了中小企業治理結構“早熟”,增加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對企業融資的負面影響。
2.政府和銀行長期對中小企業融資具有歧視傾向
為了搞活企業,中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針政策,要求銀行部門要重點支持大企業,確保大企業的信貸,在確保大企業的基礎上才對中小企業予以考慮,造成了對中小企業的歧視,導致銀行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的不平等。
3.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缺乏
一些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規范,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F在我國極為缺少切實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經濟活動中涌現出的一批區域性中小金融機構,本來應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己任,但在實際中,其業務發展上卻與國有金融機構有趨同的趨勢,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信貸歧視現象,很多中小金融機構將大量資金上存或購買國債,對急需貸款的中小企業卻不予支持。
4.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受到各方面限制
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對于新股的發行一直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總量控制的辦法,中小企業進入證券市場融資非常困難。從企業債券市場看,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國家每年根據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確定當年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并具體分配到各地、各部門。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批準債券發行的期限、品種和利率,中國證監會審查債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資格,做出是否允許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審批決定,中小企業很難取得發行債券融資的資格。除此以外,沒有健全的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在中間業務方面,滿足中小企業交易需要的結算工具較少等因素也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外部原因。
三、我國中小企業擺脫融資困境的出路探究
既然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是由企業自身、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等多種因素綜合造成的,也應由多方共同努力探尋出路。結合上述兩大方面的原因,筆者也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中小企業自身的完善
中小企業自身的完善,將有助于吸引銀行貸款及其他類型的投資。當前中小企業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要健全治理結構。中小企業要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使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完全分離,做到產權清晰,降低與銀行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加對銀行貸款的吸引力。二是加強內部控制,完善財務制度。中小企業應當加強內部控制,加強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嚴格按照會計法規、準則和會計制度相關規定進行日常業務的處理,提高銀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信息的信任度,為順利融資奠定基礎。三是提高管理決策水平,樹立良好形象。中小企業應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革除家族式的、封閉式的管理制度,實現管理模式的升級,實現企業管理科學化,在銀行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四是強化信用觀念,構筑良好的銀企關系。中小企業必須強化信用意識,保全銀行債權,盡量按時還本付息,有困難時與銀行協商解決,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
(二)政府與銀行等機構要加強關注與扶持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困境;可持續發展;出路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09)09-0078-04
一、引言
2005年10月,在央行的主導下,山西等5個省區開始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工作,也就是探索由私人出資、設立不能存款、只能發放貸款的主要服務于“三農”的非銀行機構模式。2008年5月4日。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頒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允許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截至2009年3月,浙江省共批準成立小額貸款公司56家,已登記注冊54家,注冊資本總額77.05億元,戶均規模1.43億元。
我們通過對浙江省內5家小額貸款公司的實地考察,深入分析其運行機制及面臨的困境,探討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可持續性并提出相應解決思路。
二、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現狀:浙江案例分析
(一)5家小額貸款公司概況
5家正在營業中的小額貸款公司,其籌建前后有如下共同特征:
1、當地政府及相關利益者籌建積極性高。5家小額貸款公司籌建時間均集中在2008年7-8月份,也即緊隨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的頒布即開始籌建。當地政府、有意向的參股企業和個人等籌建小額貸款公司時均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
2、主發起人均為縣(區)域龍頭企業。5家公司的主發起人均為當地民營骨干企業。其中,浙江諾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規模居長興縣域企業第二位:蘇泊爾集團為上市公司,規模居玉環縣域企業第一位。
3、自然人參股比例小。可獲知的3家小額貸款公司自然人持股比例中最高31.5%,最低0%。即,企業法人掌握了經營控制權,自然人的控制力量薄弱。
4、組織構架較為完善。5家公司均設有董事會、監事會,下設部門較為完善。以溫州鹿城捷信小額貸款公司為例,其組織構架如下:
溫州鹿城捷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為董事會外聘職業經理人,擁有豐富的銀行從業經驗。董事會成員共7人,除1名獨立董事外(系銀行專家),均為參股企業代表。監事會成員3人,均為企業代表。公司下設3部1室。其中業務部7人,占員工總數比46.7%,承擔貸款項目調查、風險審查、業務拓展等職能。
5、多數員工擁有銀行從業經驗。所考察的5家小額貸款公司的總經理均擁有銀行從業經驗,且均擔任過當地銀行機構的中層及以上管理者。總體而言,超過50%的公司員工擁有銀行從業經驗。
(二)貸款經營狀況
1、貸款業務發展較快。截至2009年1月底,在沒有獲得協作銀行融資的情況下,有3家公司的累積貸款發放余額超過注冊資本金額并超出50%,幾乎沒有閑置資金,貸款戶次約300戶,均無不良貸款情況發生。5家公司的協作銀行額度為注冊資本50%的融入資金也都在3月中下旬實際到位。即使如此,在實際展業過程中仍然將會面臨后續資金短缺問題。可見,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需求旺盛,市場潛力很大。
2、貸款支持微小企業傾向明顯。據溫州市金融辦統計,截至2009年2月底,全市共開業小額貸款公司8家,業務發展狀況良好,貸款方式中90%是擔保,抵押方式和信用方式只占10%,貸款對象80%是小企業、微小企業。筆者所考察的5家公司其貸款投向主要是縣域內或其城鄉結合部的小企業和微小企業,而其貸款用途也多以短期資金需求、臨時性資金周轉、貨款墊付等短期、超短期資金利用為主,超過1年期的貸款很少。
3、靈活的利率差異化管理。按《指導意見》和司法部門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浮動范圍為同期同檔基準利率的0.9倍至4倍。實際操作中,各小額貸款公司能夠靈活利率拆分管理,例如點對點、時對時、日對日的信貸計息,整貸整還、整貸零還、零貸零還、零貸整還等靈活的貸款管理。一般而言,期限短的貸款較期限長的貸款利率低,但是超短期的臨時性資金周轉利率較高,原因在于貸款辦理速度的提高也帶來了成本的上升。截至2009年2月底,5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利率從月息率12%至17.7%不等。
三、面臨的困境及其評析
(一)經營管理困境
目前,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管理中面臨著市場定位、風險控制及可持續盈利三方面的問題。
1、市場定位問題?!吨笇б庖姟访鞔_要求小額貸款公司應當以服務“三農”為原則,《實施意見》也明確其要“堅持小額貸款的經營取向。切實為小企業和‘三農’服務”。然而,一般贏利性的企業往往追求利潤極大化,不會對小額貸款有興趣,他們瞄準的是大額貸款,既省事,成本又低。只有真正扶貧的小額貸款機構才會對幾千元的貸款感興趣(茅于軾,2008)。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縣域內小企業、微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非常旺盛,且其貸款需求呈現小額、短期(超短期)的特點。但這些小企業通常因難以提供合規抵押物、找到合適擔保人等而無法獲得銀行資金的支持。顯然,此類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特點與小額貸款公司“小額、短期、方便、快捷”的貸款經營理念相吻合,應當是小額貸款公司的“黃金客戶”。但是,《實施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70%資金應發放給貸款余額不超過50萬元的小額借款人,而上述小企業的貸款需求經常在50萬元以上。當然,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會把大額貸款分解成許多個小額。顯然,這樣只是鉆了規章制度的空子,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如此,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管理中會遇到如下矛盾:其一,如果小額貸款公司堅持定位于“三農”,則會失去大量有利于其發展的“黃金客戶”;其二,如果小額貸款公司堅持商業化可持續的貸款定位,則可能違背“小額、分散”的指導原則。顯然,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市場定位不清的困境。
2、風險控制問題。小額貸款公司是經營貸款的公司,風險控制對其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其所面臨的風險以外部風險為主,但同時不能忽視內部風險控制。外部風險控制問題的癥結在于信息不對稱,《實施意見》對小額貸款公司高管人員選擇做了明確規定:熟悉金融業務、有金融從業經驗。目前,小額貸款公司基本遵循了《實施意見》的原則,經營小額貸款公司的總經理多為銀行系統中層管理者出身,已習慣于銀行體系的貸款發放模式。而小額貸款公司的放貸和銀行機構的放貸在額度、期限、利率水平、用途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區別。總經理們通常并不十分擅長于小額、短期貸款的風險控制。最擅長經營小額、短期貸款的人正是活躍于民間融資領域的“地下錢莊”、“合會”等組織的經營者,而他們在小額貸款公司籌建時就被“發起人”的相關規定拒之門外。
另外,無法獲得央行征信數據庫的支持也加重了小額貸款公司的信息不對稱。根據銀發[2008]137號文件規定,“具備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按規定申請加入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但是“具備條件”的定義過于模糊,實踐上缺乏可行性。
內部控制風險也是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實際問題之一。多種原因導致其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在業務審核、流程控制等操作上就缺乏競爭力,加大了操作風險和控制風險;“小額、分散”的貸款原則和規章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也加重了小額貸款公司的內部控制風險??梢?,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如何控制風險的困境。
3、可持續性盈利問題。商業可持續性是小額信貸的基本原則,商業化可持續性是小額貸款公司生存發展的前提??疾彀l現,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并非想象中的那樣“暴利”,更不是“高利貸的合法化”。我們可以從稅負、業務品種和政策扶持三方面分析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性盈利問題。
(1)稅負重。其一,小額貸款公司雖不屬于金融機構,但按國稅函發[1995]156號文件規定,只要發生貸款行為,按“金融保險業”稅目征收營業稅,且按規定金融機構營業稅減半(2.5%),而小額貸款公司全額上稅,綜合稅率超過5%;其二,新企業所得稅法實行法人所得稅制,小額貸款公司依法應繳納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25%;其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適用20%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所以小額貸款公司股東稅后利潤所得須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除上述主體稅種外,小額貸款公司還可能涉及諸如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其他稅種。
(2)業務品種少。按現行管理辦法,小額貸款公司可經營貸款業務、企業財務咨詢業務和“經省政府批準的其他業務”,而實際能從事的只有貸款業務,業務品種單一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3)政策扶持缺乏?!秾嵤┮庖姟访鞔_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小企業貸款和“三農”貸款補償范圍。但截止目前,政策扶持的跡象并不明朗。沒有政策動力來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發放小額、分散的涉農貸款以服務“三農”經濟。
可見,高稅負、少品種、嚴政策均導致了經營成本高、利潤來源少、展業困難大等問題,使得小額貸款公司商業化可持續性難以保證。
(二)可持續發展困境
1、制度設計矛盾?!吨笇б庖姟泛汀秾嵤┮庖姟穼π☆~貸款公司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其一,公司被定性于金融機構系統之外,不能經營存款業務;其二,貸款對象選擇上以服務“三農”為原則;其三,經營范圍須在本縣(市、區)域;其四,貸款額度和利率上的限制:70%的貸款額度在50萬元以下、單筆最高額在資本金的5%以內,利率浮動范圍為基準利率的0.9至4倍;其五。監管主體的安排:“省級政府能明確一個主管部門(金融辦或相關機構)負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管理”。
顯然,這樣的制度設計與現行法律法規是存在矛盾的,會給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障礙。
首先是其身份定位與法律適用性問題。按《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并不是金融機構。而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只提供貸款業務使它不同于商業銀行,不適用于《商業銀行法》;而貸款業務本質上又是一種金融行為,不同于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又不能適用《公司法》;貸款業務更是要收取商業利潤并采取商業化的經營方式以實現資金利用的商業行為,不同于以財政為后盾的政策性銀行。不能接受相關的法律調控(李芮,2007)。
其次是制度設計帶來的監管問題。中國銀監會負責監督管理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而小額貸款公司沒有獲得金融業務許可證,不是金融機構,所以不受銀監會監管。浙江省規定由試點各地政府金融辦負責指導和督促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管理,但金融活動的監管是一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技能和豐富經驗的機構(如銀監局)才能勝任的工作。實際上,試點各地出現了監管主體的虛化,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專業的機構(如銀監局)負責監管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活動。
最后是制度設計帶來的后續資金短缺問題?!爸毁J不存”的制度設計會導致在融資需求旺盛而已貸資金短期內沒有收回的情況下所面臨的后續資金短缺問題,這將嚴重影響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2、人力資源短缺。長遠來看,“小額、分散”的貸款原則將是小額貸款公司市場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但是,目前擅長于經營小額分散貸款的人才缺乏,制約了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開展。另外,小額貸款公司地處縣域鄉鎮,業務也主要以單一的貸款為主,公司規模小、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這些原因均導致了小額貸款公司難以吸引優秀的人才,特別是優秀的大學畢業生。這弱化了小額貸款公司內部人才培養的能力。
可以看出。必須解決制度設計矛盾和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并加之以培育樹立優越的“小額、分散”企業文化。突破困境,實現小額貸款公司的生存、發展和壯大。
四、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可持續性探討:兩條“出路”
綜上分析,我們認為按照目前的制度設計和運作模式。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空間不大?;凇爸毁J不存”和“可貸可存”兩種運作機制探討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可采取“專業貸款公司”和“社區民營銀行”兩種模式;
(一)“專業貸款公司”模式
專業貸款公司就是擁有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從正規金融機構低利率批發資金,然后投放于實體經濟,專營貸款的“批發”與“零售”,商業化經營,有特定市場定位的公司。例如美國的貸款零售公司(retail credit eoul―party)、科威特貸款公司(KFH,Kuwait Finance House)、花旗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等都是專業貸款公司。此類貸款公司主要為微小企業和個人提供短期貸款,其區別于常規金融機構的特點在于“只貸不存”的運行機制。其資金來源除了自有資金以外,還包括從傳統金融機構得到的批發貸款等。為了覆蓋貸款客戶的高風險和高效運行帶來的高成本,公司通常要求較高的貸款利率。
小額貸款公司要發展成為專業的貸款公司,需明確4個方面問題:
1、產權主體問題。從小額貸款公司到專業貸款公司,其本質上仍然是企業,必須有明確的產權結構,從事生產,實現利潤,創造財富。發展專業貸款公司要求不能夠對其投資主體有過多的限制,可以是由獨家或多家民營企業投資的、類似于“財務公司”的專業貸款公司,也可以適當地發展一批自然人利用自由資金經營的“草根”貸款公司。總之,明確其產權主體必須是民營,不能發展成由政府“兜底”的貸款公司。
2、市場定位問題。“小額、分散”應該是小額貸款公司發放貸款的首要原則。由于農村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各有不同,所以“一刀切”式地以行政規則限制小額貸款公司必須發放單筆余額很小的貸款并不合適。真正意義上的農戶貸款應當在2萬元以下(茅予軾,2008)。而在浙江較發達縣域,農戶的貸款多已脫離了這種“真正意
義”。所以,各地的“小額貸款”并不能一概而論。
解決“小額、分散”定位的一種可行辦法是從小額貸款公司成本收益角度考慮:制定稅收減免政策。例如,1年期貸款單戶余額在5萬元以下的,營業稅、所得稅減免100%,5-50萬元以下減半。50-100萬元以下減四分之一,100萬元以上不減等??赏ㄟ^此法鼓勵其“貸小”,至于其行業、產業資金投向不必限制。
3、資金來源問題。制定合適標準,選取部分經營良好的小額貸款公司,解除其向正規金融機構融資的限制,給予其批發貸款的權利,將其向專業貸款公司轉變。例如,可以鼓勵其與郵政儲蓄銀行合作,從郵儲行以較低利率批發貸款,然后“零售”投放于實體經濟,能同時發揮郵儲行在縣域、農村吸存方便的優勢和小額貸款公司發放貸款專業化的優勢,利于郵儲行創收,亦利于緩解農村資金外流問題。
4、監管問題。通過產權主體規定限制其在自有資金基礎上經營貸款,銀監會應當嚴格監管其從合作銀行批發貸款環節的合規性。防止其與金融機構“串謀”,侵害存款人利益。
(二)“社區民營銀行”模式
“社區銀行”(Community Bank)是指在特定地區范圍內組建并獨立運營,主要為當地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并保持長期業務合作關系的小銀行。在美國。社區銀行主要面向小企業、微小企業和個人客戶,具有規模小,機制靈活,服務周到,存貸利差低的特點,其發放貸款一般要求有抵押物。《指導意見》明確小額貸款公司服務“三農”,金融支持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發展社區民營銀行,形成與縣域經濟相匹配的專業特色金融服務。有利于金融支持欠發達縣域“三農”、小企業和微小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政策導向一致。同時《實施意見》明確“依法合規經營、沒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小額貸款公司予以改制為村鎮銀行作為一項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扶持政策。村鎮銀行和“社區民營銀行”區別在于產權主體不同,共同點在于其小法人優勢?!秾嵤┮庖姟方o予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成為社區民營銀行預留了政策空間。
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成為“社區民營銀行”需明確:
1、“民營”的產權主體。允許民營資本投資興辦小額貸款公司并逐步向民營銀行轉變?,F行由民營骨干企業為主發起人、企業法人參股的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金來源難免成為銀行的間接貸款。另外,若發展成為村鎮銀行則很難防范由工商企業掌握控制權而出現的企業關聯貸款,甚至成為企業“提款機”現象發生。因此,必須引入“民營”的投資主體,可適當允許由符合條件的自然人作為主發起人的小額貸款公司或直接籌建民營銀行。
2、實現“可貸可存”的運行機制。嚴格制定標準,選擇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允許其“可貸可存”試點,發展成為服務于縣域的小型金融機構,即“社區民營銀行”。吸收縣域農村的資金,投放于縣域經濟、“三農”經濟主體,減少農村地區資金外流。
3、鼓勵“貸小”的政策傾向。和“專業貸款公司”發展模式相似,利用合適的政策(如“減征”)提高社區民營銀行發放小額貸款的積極性。
摘 要 基層支行是中國農業銀行的基本單位組成,是銀行業務經營的一線組織,支行經營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農業銀行總體業務的效果。作為中國農業銀行負責人,是帶領基層員工共同完成日常業務活動的重要領導者和指揮者。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經濟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金融行業在此過程中也相應的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和變革。尤其入世以來,我國金融行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作為農業銀行的支行負責人,在面對金融業市場激烈的競爭和日益艱巨的挑戰,促進農行支行又好又快發展的責任任重而道遠。本文從當前中國農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入手,加強農行支行負責人的宏觀指導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從而促進農行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 農業銀行 支行 經營管理 挑戰 策略
前言: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國有金融機構的商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信用社等集體合作金融機構業務的迅速發展,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業務的延伸和擴展,都為農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作為農業銀行支行負責人,應該認清當前中國農業銀行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履行“三農”服務作為重要的政治使命,不斷拓展和延伸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促進農業銀行在競爭激烈的金融環境下尋求和諧健康的發展。
一、當前中國農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與其他上市銀行相比,中國農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并不被業內人士和投資者看好。中國農業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管理能力以及“三農”業務的風險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業銀行的發行定價。目前農行與其他幾家商業銀行相比,無論是在機構規模、產品質量,還是組織結構、業務效益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目前市場普遍走低的大環境下,一旦其定價偏高,首當其沖IPO 發行可能會遭遇失敗。如果定價偏低,融資能力和融資目標可能又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中國農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急需通過財務重組、不良資產處理等一系列措施,改變目前中國農業銀行的現狀。所以,農行上市之后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提高農業銀行支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加強農業銀行支行負責人的知識結構和管理能力
面對國內國際金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國農業銀行支行負責人必須充分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應對不斷變化的金融市場環境,提高銀行的經營業績。農業銀行支行負責人要充分符合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高標準和高要求。必須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工作激情,領導全體支行員工做好業務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作為支行負責人,必須時刻保持著自主學習的積極態度,不斷豐富和充實自身經營管理知識,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所學的先進理論知識和經營技能與經驗充分的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尋找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難點以及各種疑點和問題的解決辦法,正確把握本地縣域、行業以及金融產品的結構和變化趨勢,更好的滿足客戶對金融服務產品的新需求,努力探索符合本行改革和發展的有效經營策略,推動銀行和諧發展。
2.貫徹落實上級指導精神,提高執行力
支行負責人要扮演好戰略決策的執行者的角色,堅持與上級銀行保持步調一致,并將上級銀行的會議精神和戰略指導思想及時并準確的傳達給下級員工,使每一位員工對上級銀行提出的戰略決策得到深刻的理解,并加以執行,提高執行力,從而有效保障業務活動的完成。
3.準確把握市場機遇,促進銀行業務的和諧發展
中國農業銀行支行負責人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組織協調的能力,對市場信息和動態進行及時的捕捉,及時掌握市場的最新動態訊息,同時,順應市場的變化進行戰略決策的調整。例如,國家為緩解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而制定的一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等,支行負責人要充分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正確處理好結構、規模、質量和效益等方面的關系,將支持城鄉統籌發展作為銀行的基本取向,全面落實“三農”的市場定位,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積,有效環節農民貸款難的困境,促進中小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的發展的同時,發展自身業務。
4.實行人性化管理制度,構建和諧銀行
農業銀行支行負責人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并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關心員工的心聲,促進全體員工團結協作,共同促進支行發展。同時,要加強對員工的崗位培訓,提高員工的職業素質。加強干部員工思想道德,規章制度和紀律教育,加大管理監控和手段,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提高執行力和精細化水平,為有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農業銀行支行負責人要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不斷強化自身管理能力和職業素質,帶領員工共同進步和發展。把握機遇、審時度勢,充分利用自身經營發展過程中的客觀條件,面對復雜多變的金融市場環境,適當調整經營管理策略,因勢利導的利用自身優勢,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贏得市場和客戶,促進支行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許靜秋,梁立俊.國有商業銀行須做好應對準備.黑龍江金融.2001(11).
[2]彭嘉慶.國有商業銀行與現代企業制度關系初探.2002.
[3]諶路遙,顧克英.國有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策略選擇.金融經濟.2005(06).
一、中小銀行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
一個人們普遍認同的分析是:部分中小銀行經營狀況呈不斷惡化之勢。表現為資不抵債,巨額虧損,壞賬嚴重,管理松馳,個別已出現擠兌風潮和流動性危機。當然,就中小銀行潛在的金融風險來看,可以說只是整個金融業的一個縮影,但現實危險性卻遠比大銀行要大得多。因為迄今為止,大銀行最終仍是以國家信用作堅強后盾的,而中小銀行則更多的要由自己來承擔風險,無論就其實力,還是調劑資金的能力來講,爆發危機的可能性都要更大些。
另一個生存壓力在于,部分中小銀行將面對"洋銀行"和大銀行的雙重夾擊。加入WTO之后,我國整個金融業都將面臨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但相對而言,大銀行憑借其多年積累的厚實基礎和國家信用的支持.完全可以與外資銀行一爭高低。而中小銀行則根本無力與之抗衡。同時,作為外資銀行肯定不會與大銀行去爭奪高負債、低效益的國有大中企業的陣地,競爭的焦點將是最有活力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和發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業,這恰恰是中小金融機構傳統的優質客戶群體,因此,直接的交鋒將不可避免。當然,第一階段的戰場將主要擺在中心城市,其后,才會逐步被及市地級以下中小金融機構。但是,大銀行無論是基于應對外資銀行挑戰要求,還是出于尋找新增長點的目的,都不會固守集中支持大中企業的策略,而會利用其網絡優勢與中小銀行爭奪中小企業的市場。
第三個為人們所忽略,但卻極為關鍵的因素,是強制性制度變遷給中小銀行帶來的生存壓力。
人們知道,針對中小銀行風險加大的狀況,中央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通過強制性制度變遷來化解風險,消除隱患。包括:對農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改造,由人民銀行直接領導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層層組建行業自律體系;將縣級城市信用社劃歸農村信用社,并按合作制原則重新規范;在地市級以上城市的城信社基礎上組建城市商業銀行;將農村基金會納入農村信用社系統等等。凡此種種,應該說都對緩解金融風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改革思路上卻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城鄉信用社改革的前提是未將之視為真正的銀行、企業,而是視之為完成一定政策目標的組織。在組織形式上采取了合作制而非規范股份制,在風險化解上采取了"捆在一起"共擔風險,而非從根本上消除風險的方式。在改革方式上,采取了強制性"一刀切"政策,而非按市場化原則區別對待,因地制宜。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中小銀行的生存壓力并未真正緩解,相反,有些情況正變得更為復雜??梢哉f,改革的政策風險,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其經營風險,并使中小銀行在競爭中變得更為脆弱。
二、中小銀行綜合癥的病因透視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小銀行目前困境的呢?對此的分析已經是連篇累續,但以下三方面卻值得認真反思:
一是先天不足。中小銀行的情況差異較大,但大部分均存在先天不足,即市場準入過松問題。由此帶來的問題是:1、資本金嚴重不足,除新興商業銀行外,大部分中小銀行的資本金比例很低,而且迄今已大部被虧損吞噬掉,成為"空殼社";2、缺乏有效的所有者約束,產權關系模糊,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3、管理者缺乏銀行經營管理經驗,許多是由黨政部門委托的,并實行機關式管理,對現代銀行業的管理毫無經驗:4、員工素質普遍低下,存在大量"子弟兵"和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平均學歷水平很低,大多未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這樣,中小銀行機構自其誕生之日起,即存在大量的隱患。
二是發展偏差。中小金融機構作為新生事物出現后,在發展軌跡上也有諸多需要反省之處。
在發展初期,存在放任發展現象。特別是城市信用社,開始時多由人民銀行負責組建,出現了所謂監管"燈下黑"現象,截至90年代中期前,存在大量違規經營現象,其實質性問題即對城鄉信用社主任的行為缺乏有效控制,權利過于集中而不受監督,因此,各社發展幾乎完全取決于管理層者個人的品質和能力,及其個人自我約束能力。在業務發展方面也發生了大量偏離經營主業問題,如炒鋼材、炒房地產、炒股票、辦實體等,加之很多中小機構負責人直接由黨政部門委派,并且,對貸款的行政干預現象十分普遍,結果導致管理的混亂和大量金融資產的損失。
自90年代中期后,進入嚴格管制和強制性改革階段,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對中小銀行進行嚴格管制,并按統一模式進行了改造。應當承認其成效是明顯的。但也因管制過嚴,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其一是中小銀行變成大銀行的"微型克隆"。人民銀行基本上是按國有商業銀行的模式對其進行規范的,結果,在管理、業務范圍各方面都呈現了高度"雷同"現象,除了規模之外,很難發現中小銀行與大銀行有何區別,中小銀行正在循規蹈矩地走大銀行的老路,自身缺乏特色優勢,同時也傳染了傳統大銀行的通病。其二,金融創新受到抑制。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人們產生了一個誤解,將金融創新與高風險聯系起來,擔心一放就亂。按照"由監管能力決定允許創新的空間"的監管思路,無論何種創新,都要由央行層層審批,而且,凡是與現有規章不符,或文件沒有明確規定可以辦理的,幾乎都會不予受理。這種情況下,中小銀行只能跟在大銀行身后,在機制上、業務上沿襲傳統,而缺乏創新動力,同時,在實力上、技術上、素質上又處于明顯劣勢,因此,發展受到抑制,路越走越窄,經營越來越困難。其三是改革思路側重于怎樣更能滿足社會的某種金融需求,而非如何使之由弱變強,側重于如何避免風險顯化,而非如何在發展中提高抗風險能力。
三是政策限制。制約中小銀行健康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存在大量政策性限制。
政策上的不平等,無疑限制了中小銀行的發展空間,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大的威脅來自人們的成見。無論來自輿論界還是有關文件的信息,都在告訴人們:大銀行是最安全的(雖然它們的資產狀況和效益可能并不比中小銀行好多少),小銀行則沒有保障,到處起火,沒有安全感。這些信息綜合起來,造成了公眾對中小銀行的不信任感。
三、解開中小銀行配套改革的聯立方程
應該承認,中小銀行面臨的問題是極其錯綜復雜的,但卻并非無解?;孟胍揽恳粌蓜┧幏郊纯芍斡@一綜合癥是不可能的,惟有多管齊下,辨證施治,方可解出這一配套改革的聯立方程。
(一)根本出路在于進行脫胎換骨的深化改革
解決中小銀行問題,最主要還是要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發展中才能解決現存的各種棘手問題,根本的出路只有一條,即進行脫胎換骨的深化改革。
l、按規范的股份制原則改造中小銀行。按照因地制宜區別對待的原則,除部分偏遠落后地區宜采取合作制外,其他中小銀行應鼓勵進行徹底的股份制改造,至于具體采用何種體制,要給予中小銀行一定自,由中小銀行的所有者自行確定。城鄉信用社惟有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辦成股份制銀行,才能真正進入市場,通過股份制改造,實行民有、民營、民享,才能明晰產權,形成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城市商業銀行實行的是股份制,但是地方財政占30%的股份,實際上是控股股東,而代表這部分股權的地方政府,現在是有人行使所有者的權力,例如委派管理人員和影響其貸款經營權,但卻無人承擔股東的風險和責任,產權實質上仍是不明晰的。因此,改革是不徹底的。應當將之進一步出售給企業法人和自然人,改變限制個人和民營經濟參股的做法。從搞得成功的城信社來看,在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城信社大都以微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為主要服務對象。所以,選擇什么樣的服務對象是發揮比較優勢的結果,是在競爭中自然形成的,并不會因政策要求就輕易改變。股份制改造后,中小銀行適應市場的能力會大為提高,而且,其資本金會得到相應充實,并將風險由國家最終承擔,變成由所有者和社會共同承擔。
2、按市場化原則轉變經營機制。產權制度創新是改革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要參照國際銀行的通行做法,對勞動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內控機制進行全面的深化改革。
3、改進管理模式。要改變管理層的任命制,真正實現由股東大會、董事會去選聘經營管理人員,并實行高薪制。要加快經營人員的流動,逐步實現市場化。通過形成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市場,培養真正的職業銀行家隊伍。
(二)給予中小銀行平等的國民待遇。加入WTO后,將取消對外資銀行的各種歧視性限制,使之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這就出現了民族銀行業如何與外資銀行抗衡問題。御外必先強內,而競爭力來自充分、公平的競爭環境,這就要求在全面對外開放之前,必須首先對內開放,首先給予中小銀行以平等的國民待遇。要按規范的市場經濟對銀行的要求,來重新審視中小銀行,全面清理現行的金融法規政策,修改和完善金融法規,有步驟地取消各種對中小銀行與大銀行不平等的各種限制性政策法規,做到無論規模大小,無論什么所有制形式,一視同仁,完全平等,為中小銀行提供自由發展的廣闊空間。為此建議:1、取消對中小銀行投資限制,既然外國人可以來華辦銀行,就沒理由不允許國內企業和個人,特別是民營經濟參與對我國中小銀行的投資。2、放開對中小銀行經營范圍的限制,凡是大銀行可以辦理的業務,原則上只要中小銀行有能力即可辦理,使之可以理直氣壯地與大銀行在不同領域展開競爭。3、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開展跨區域業務合作。打破中小銀行只能在本地開辦業務的限制,通過合作方式開辦銀團貸款、聯合貸款及跨區域存款結算業務。4、鼓勵中小銀行按市場化原則相互兼并重組,但不宜再采取拉郎配的捆綁組合方式。5、組建中小銀行的高層次聯合組織。作為行業協會,代表中小銀行利益,并解決單個銀行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如制定行業制度,員工培訓,統一結算渠道,制定中小銀行間的合作規則等,但前提是確保中小銀行的法人地位和經營自,避免形成新的大銀行翻版。6、凡給予大銀行的優惠政策,均應無條件適用于中小銀行等。
(三)必要的政策支持是中小銀行擺脫困境的重要條件。
l、在全國范圍內,對中小銀行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產核資,以便摸清中小銀行的真實底子。2、對中小銀行采取區別對待的政策,對確已無可救藥的,必須允許其破產和撤并,防止損失的繼續擴大。作為配套措施,建立中小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步伐必須加快,以保證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3、對中小銀行允許外資銀行收購和兼并,這樣,外資銀行既可減少進入市場的成本,又可使中小銀行煥發生機,實現風險的分散化。4、對大多數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產,要參考四家國有銀行的做法,建立中小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收購壞賬,減輕負擔。資金來源可采取由財政發債形式,特別是向中小銀行發行金融債券方式解決。5、在一定時期內給予中小銀行一定的稅收優惠,降低所得稅率,嚴禁非稅收攤派。切實減輕中小銀行負擔,使其獲得休養生息和自我積累的能力。6、放寬提取呆賬準備率的限制,使之能夠按真實損失提取,及時彌補,改變目前比例過低,核銷程序繁瑣的問題。7、對兼并收購問題中小銀行的行為給予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中央銀行亦可提供銀行購并專項貸款,以鼓勵由社會共同解決中小銀行問題。8、盡快完善修改《破產法》等法律,健全以保護債權人利益為出發點的法律及執行體系,重塑中國的信用體系,使銀行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中小企業大多是靠自我積累、自我籌資發展起來的,內源性融資占比重較高。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單純的內源性融資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對外源性融資的依賴程度提高。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一般無法進入股市或債市進行直接融資,而我國的產業基金、風險投資等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我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只能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然而,目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僅占銀行信貸總額的10%左右,全國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三資”企業的短期貸款僅占銀行短期貸款的14.4%。可見,我國中小企業獲得的銀行信貸支持非常少,這與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額的59%、上繳稅收占50.2%是極不相稱的。資金的短缺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目前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加上登記費、評估費、公證費、擔保費等。估計中小企業的融資總成本高達12%,比大中型優勢企業的貸款成本高出一至數倍。業內人士指出,如此之重的資金成本意味著企業的資金利潤率至少要達到12%才不致虧本,而我國工業平均利潤率能達到12%的行業是很少的。中小企業融資面臨極大困境。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分析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一些新的辦法,這些辦法中有一些已經實現而有一些還處在設想階段。第一,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可以適當的寬松,給商業銀行更多的可貸資金。但由于銀行抓大放小政策,即使有大量的可貸資金其也會流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第二,從加強企業信用來看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阿里巴巴擁有一個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利用2000多萬家中小企業在阿里巴巴的網絡交易信用,建立了一個含金量較高的民間誠信體系,企業只要失信過一次,就很難繼續在阿里巴巴網絡貿易平臺上生存。企業可以違約賺一點小錢,但是失去了未來的所有機會。這樣的誠信體系再加上所謂聯合體的方式,就是現在推廣的網絡聯保貸款。如果有樣的網絡誠信系統,銀行就可以節省很多的信用查核成本。第三,對于一些科技型的中小企業來說,其核心產品的知識產權才是其最可寶貴的財產,在我國知識產權亦可以作為抵押品申請貸款。但對其價值的評估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從而增加了銀行的成本。第四,可以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銀行。我們現在有三家政策性銀行,唯獨缺少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銀行。這種政策性銀行不僅可以由中央政府組建,也可以由地方政府組建日本就有很多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各種金庫。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批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銀行,并通過財政政策的支持,成立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第五,可以允許一些優秀的貸款擔保公司升級成銀行。所謂擔保公司,是指個人或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銀行為了降低風險,不直接放款給個人或企業,需要貸款人找到第三方(擔保公司)提供信用擔保。擔保公司會根據銀行的要求,讓貸款人出具相關的資質證明,它們進行審核之后,將這些資料交到銀行,銀行復核后,擔保公司收取服務費用。第六,以通過金融政策的調整,把地下金融機構收編,成立中小型貸款公司。同時放寬對民營銀行準入限制,允許注冊、成立一些中小金融機構。在大型銀行看不上中小企業這只小蝦米時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同時其固定成本小所以借款成本相對較小,放貸利潤有所保證。第七,從間接融資的層面來看中小企業可以發行創業版股票,企業債券,還可進行如風險投資的辦法。要健全法制規范中小企業上市標準,現在一些打著中小企業上市旗號的公司其實也是行業龍頭,是真正的中小企業被排除在上市融資的范圍外。但政府的信譽支持要與之配套,使其債券真正具有價值。
三、政策建議
唐萬里認為,在今年4月份“德隆”出現信用危機以前,“德隆”是一個質地優良的企業,每年的凈利潤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以“湘火炬”為例,如果不遇到這個危機,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50億元人民幣,將產生3.5億元人民幣的利潤。據唐介紹,目前德隆系生產型企業共有177家,大多數為出口型企業,包括番茄醬、杏醬、電動工具、汽車配件等。
唐萬里呼吁社會各界給“德隆”一個機會,不要因為其參股、控股的個別企業出現問題而影響對“德隆”旗下所有企業的看法,更不要影響生產型企業?!暗侣 毙枰鐣鹘缬绕涫倾y行界的支持,保證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得以進行。
唐表示,“德隆”希望社會各界對其目前面臨的困境給予充分理解。他說,“德隆”目前參、控股的企業大多數原為國有企業,近年來因引進了“德隆”的產業整合模式已出現轉機并在逐步走上正常軌道,波及到這些企業將最終影響到員工的生計而產生大量問題。他坦言,由于此次危機已經影響到了一些企業的定單,帶來了下游企業的不信任等嚴重問題。據介紹,“德隆”目前在冊員工57774人,相關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7萬人,相關產業鏈解決了100多萬包括新疆農牧民在內的人員生計。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新思路
我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業是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比重可以高達98%以上,小微企業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國國民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農村,小微企業在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產品深加工和吸納當地剩余農村勞動力、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農村小微企業的發展卻面臨種種難題,特別是在融資形勢嚴峻的2014年,小微企業貸款更加困難。如何讓我國農村的小微企業擺脫融資困境,需要政企及銀行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時也要開啟融資新思路,促使小微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壯大。
一、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一)資金缺口嚴重,小微企業成長難
我國農村多數小微企業都是由農民自行創辦,由于農民的收入有限,往往積蓄不多,在啟動資金籌措上面臨一定的困難,僅依靠自行籌資將難以滿足啟動資金需求。農村小微企業本身具有規模小、資產少、擔保能力弱等特點,對銀行來說,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大、成本高。這就造成小微企業貸款難,資金缺口問題制約著小微企業的創立及發展。許多小微企業有較好的項目,卻因資金缺口嚴重不得不放棄,或者因為資金缺口得不到及時緩解而瀕臨倒閉。
(二)融資渠道狹窄,小微企業出路少
除農村金融外,多數的金融機構對農村市場的重視和開發不足,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相對狹窄。在現有的金融格局下,銀行更青睞大客戶,并且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貸款機構門檻高,小微企特別是村鎮小企獲貸能力弱,獲貸成功率低;農村小微企無法引起基金的注意;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和高風險加劇了農村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融資負擔,不利于農村小微企業的發展。
二、農村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小微企業金融知識不足,管理模式存在問題。村鎮小企多屬農民自主創辦,金融知識的匱乏不利于融資渠道的開拓,成為小企自身發展的“硬傷”;農村小微存在“撈一把就走”的短期行為,既有損自身的信譽,也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絕大多數的農村小微企業的管理模式較落后,“家族式管理”往往造成決策獨斷,有不可避免的風險和失誤。
(二)農村小微企業的經營透明度低,信息不對稱嚴重。經營不透明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成為融資難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小微企業的經營存在不規范現象,比如冒牌生產等,經營透明度大打折扣;“財不外露”,懼怕由此帶來的稅收及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部分企業賬務管理混亂、財務糟糕等降低了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度,不利于小微企業成功貸款。
(三)農村小微企業穩定性差,易受內外環境的影響,征信度低。農村部分小微企業與外部聯系緊密,農產品對銷企業易受市場波動的影響。當市場供給過多時農村的小微企業銷路受阻,資金鏈易被切斷,抵抗經濟波動的能力較弱,經營穩定性差加劇經營風險從而使信用降低。
(四)農村信貸過高及金融機構發展相對緩慢,整體實力較弱。農村小額信貸企業利率過高,對小微企業發展不利。多數的小額信貸企業由于較高的經營成本使得貸款利率偏高,部分貸款利率遠超過小微企業的利潤率,對其發展造成負擔。由于農村金融機構整體實力不強,且在貸款額度、金融創新服務等方面發展緩慢,在當前貸款限額的大背景下,更不利于農村小微企業多樣化貸款需求的滿足。
三、農村小微企業融資思路探析
農村金融作為農村企業的融資主渠道要發揮作用促使小微企業發展;互聯網助力農企產品采取業務線上化開拓市場,互聯網金融等新興網貸的發展也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契機。
(一)政府著力完善農村金融機構。國家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農村金融機構趨于完善,鼓勵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進行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等方式逐步提升自身實力,如對農村信用社注資,充實農信社的資金力量,增添微小額貸款業務等。在民營金融機構及小型銀行不斷興盛的背景下,政府鼓勵民營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發展,鼓勵鄉鎮銀行的建立和發展,拓寬農村小微企業的貸款融資渠道。
(二)加強農村金融機構與企業的溝通。針對信息不對稱、不全面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農信社的信貸員與小微企業一對一服務,信貸員可以在貸款申請期間去企業實地走訪,通過參觀考察,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等方面的了解,或者通過村部訪問等方式,對于有實力、經營良好的小微企業給予全面的幫助。貸款發放前后,都與企業保持聯系,對于發展潛力較大、信用度高的企業可長期合作,幫助企業健康順利發展。
(三)積極探索新型質押擔保方式,推出適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政府率先扶持擔保機構發展,推出專項貸款貼息的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經營良好的小微企業聯合互保互助的新型擔保方式。針對農民財力薄弱、抵押物不足的情況,農村金融機構適當開發符合農民特點和需要的金融產品。
(四)打造高質產品,注重客戶需求?;ヂ摼W的快速發展使得企業整個商業環境發展改變,價格戰已不再是小微企業的可用策略,從長遠看,隨著居民財富的增加,人們對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更需要小微企業學習如何將企業的業務線上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將品質放首位,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
(五)信用網貸融資,開啟融資新渠道。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小貸公司及各種新型融資方式如拍拍貸、人人貸等的出現,在小微業務的市場規模和體量都在增加,這對小微企業融資來說,融資的渠道和規模都將會有所改觀,助力農村小微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忠民. 農村小微型企業融資難題及破解途徑. 吉林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
[2]黃莉娟. 淺析小微企業融資出路.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1
[3]朱莉.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 財政金融,2012,10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中小金融機構;民間借貸
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現狀簡評
Stiglitz和Weiss(1980)提出信貸配給模型,認為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使銀行被迫采用信貸配給而不是提高利率來使資金供需平衡。根據信貸配給模型,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中小企業都會面臨融資困難,但我國的中小企業面臨的情況更嚴重。就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來說,中小企業通過在股票、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在短期內難以實現。風險投資由于缺乏退出機制等難以克服的障礙,無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大部分學者認為在外源融資中我國的中小企業更多地要依靠金融中介的債務融資,這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轉變為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中小企業要獲取銀行貸款,必須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銀行要求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抵押和擔保。而由于我國信用擔保體制的不完善以及大多數中小企業無力提供合格財務信息和抵押品的“硬”信息等問題,多數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
為此,許多學者提出通過關系型借貸,靠長期關系積累的“軟”信息來彌補中小企業“硬”信息的天然缺陷。在關系型借貸中,許多的實證分析表明,小銀行比大銀行具有優勢。由此,多數研究提出大力發展民營中小金融機構或地方中小銀行的對策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這種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可以歸結為“機構模式”,即建立與中小企業相對等的中小金融機構[1]。唐秀偉、潘忠志(2005)[2]對“機構模式”提出相反觀點,即在中國設立中小銀行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根本出路。陳經偉(2005)[3]也認為小銀行難以降低小企業貸款合約中的交易費用,容易產生風險轉嫁現象,通過建立以吸收公眾存款為業務運營模式的小銀行,解決小企業融資問題是不可能的。樊綱(2002)認為,中國金融體系中所缺乏的不是民間銀行,而是缺少一個多層次、能夠為廣大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他們的觀點可以歸結為“市場模式”。
這樣,在國內,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方式主要分兩派,一派是“機構模式”,另一派是 “市場模式”??紤]到金融風險等因素,多數學者認為應該采用“機構模式”。本文將分析兩種模式在我國的可行性。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選擇
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因難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銀行、政府、社會公眾以及中小企業等方方面面,任何一種單一的模式和途徑都不能取得長期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目前我國的信用基礎和金融環境下,政府確定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指導思想和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1.機構模式
我國實際上并不缺少中小金融機構,我國有數以萬計的相當于中小銀行的金融機構,如建國以來一直存在的信用合作社,后來的信托投資公司、區域性股份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但中小企業長期存在難以獲得貸款的問題,這本質上是我國信用制度、法律制度的欠缺使得銀企之間難以克服信息不對稱問題。盡管中小金融機構與大銀行相比在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而且從國外的經驗看,建立和培育大量的中小金融機構,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就我國目前的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和金融體制,對追求利潤的民營中小金融機構來說,其建立后資金必然大部分流向風險相對小的大型民營企業和非民營企業,對風險大的中小民營企業仍然會實行信貸配給。因此,目前建立民營中小金融機構并不能對等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困難。此外,民營中小金融機構規模小,承擔風險能力差,如果允許其進行存貸款業務,吸收公眾的存款,很容易引發整個金融系統風險。
2.市場模式
根據Myers(1984)的融資次序理論,中小企業的融資次序是先內源后外源,在外源中則是先債權后股權[1]。當中小企業存在經營中出現未預期到的資金缺口時,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無法獲得所需資金時,如果企業主對項目有良好的預期,企業主在意的是資金的可獲得性,對借款利率的高低并不敏感,在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小企業往往選擇民間借貸[3]。以下用經濟學方法分析民間借貸的資金供求問題。
(1)資金的需求方面。假定小企業在發生資金缺口時對項目的預期利潤率為Pe,已經投入的資本為k0,資金缺口為k,民間借貸的利率為r,小企業發生民間借貸承擔的信息成本為c1。企業預期獲得民間借款后的利潤,該式反映了企業愿意承擔的利率r和預期利潤之間的關系。當時,全部項目的利潤由民間借貸的資金供給者獲得,即該企業在借入資金額度為k的條件下所愿意承擔的最高利率水平為:。并且,企業預期利潤率越高,則企業所愿意承擔的最高利率越高。當r=0,全部項目利潤將由企業獲得。
(2)資金的供給方面。假設銀行現行的存款利率為r0,資金供給者愿意提供借貸的利率為r,借出資金后,收回本息的概率(履約概率)為q,違約概率為1-q,收集信息和監督的成本為c2,則在借款額度為k的條件下,民間借貸資金供給者的預期利潤:,該式反映了資金供給者愿意提供借款的利率r和預期利潤之間的關系。當時,全部項目利潤由企業獲得,表明在借款額度為k的條件下,民間借貸資金的供給者愿意提供借款的最低利率。并且,履約概率越高、信息監督成本越低,資金的供給者愿意提供借款的最低利率越低。
(3)民間借貸市場利率的決定和借貸雙方利潤的分攤。同時考慮民間借貸市場資金的供給和需求,根據前面的分析,在借款額度為k的條件下,資金需求者愿意承擔的最高利率為rd,資金供給者愿意提供資金的最低利率為rs。實際發生借貸時,借貸雙方以地區自然形成的利率水平(如3分利)為基準,根據資金需求的緊急程度、項目風險的大小、借貸雙方的社會關系等進行調整,從而分攤整個項目的利潤。一般當小企業主對項目預期良好時,為了企業的生存,企業更在意的是資金的可獲得性,能夠接受相對高的借款利率。
三、結論
基于我國目前的市場和制度環境,依靠在政府的推動下,降低準入門檻,建立民營中小金融機構來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并不能放松信息不對稱這一根本約束。而區域性的民間資本市場與正規的、全國性的資本市場相比,能更有效的收集利用軟信息,在緩解信息不對稱、化解風險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能更有效的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政府應當以“市場模式”為指導思想,建立區域性的民間借貸市場,這將進一步降低民間借貸的交易成本,保護資金供給者的權益,提高中小企業資金的可獲得性。
作者單位:長春稅務學院經濟系
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新華,線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述評[J].經濟學家,2005,2:105-111.
“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令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擔憂。他們擔心,如果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房產泡沫破裂,影響將會遍及全球。”
英國《金融時報》駐上海記者Simon Rabinovitch寫道,“中國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性之大令人憂慮,但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這種依賴越早結束,中國的銀行就能越早開始尋找更平衡發展的出路?!?/p>
毫無疑問的是,房地產投資是中國經濟最重要驅動因素,也是影響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及價格的一個關鍵因素。但根據5月13日的中國政府數據,2014年頭四個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2.1%。
上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主任姚洋在美國加州北大校友會演講,該中心走出了世行副行長林毅夫、人行副行長海聞,被外界認為是中國最主要的經濟智庫。
姚洋坦承,長期來看中國制造業、房地產等利好因素都在轉淡,房價已經面臨挑戰,但是伴隨戶籍改革等改革進程將受益的地區以及能夠吸引外來人員移居更具吸引力的城市、伴隨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依然會持續釋放房地產需求和經濟活力。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的狀況不同,中國權威部門杠桿率遠遠低于美國。此外,與亞洲經濟體在1997-1998年金融危機時的狀況也不同的是,中國外債極低,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并且仍對資本流動進行管制。
中國建設熱潮的規模,以及中國經濟增長對基礎設施投資的依賴度,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以水泥產量為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歷史數據,從2011年到2012年,在短短兩年時間里,中國的水泥產量就超過美國在整個20世紀的水泥產量。
但這也突顯中國經濟在房地產下滑面前的脆弱。穆迪分析估計,2013年房屋建設、銷售和裝修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這比美國、西班牙和愛爾蘭在房地產泡沫巔峰時期的比例都高。
中國房地產和金融體系血脈相連,尤其是大量放貸、依賴高地價作為抵押品的影子銀行。目前房價下跌、開發商陷入困境、房地產相關信托可能發生大范圍倒賬的新聞層出不窮,悲觀情緒正在彌漫。
巴克萊的一份報告認為,由于2013年下半年貨幣融資條件進一步緊縮、過度開發和開發商杠桿比率的提高,導致當前房市供需情況惡化。他們預計,目前的房地產衰退趨勢將延續至2015年。
該機構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他們繼續保持中國房地產泡沫將在2014-2015年逐漸破裂的共識。并預計,房地產投資增長下滑5個百分點將會導致中國GDP增速下降50個基點。鑒于房地產市場調控來勢兇猛且早于預期,2015年GDP增速預測值調低20個基點至7.2%。
巴克萊還分析稱,由和領導的中央政府可能會放任房地產市場做出進一步調整,但是,在全國房價跌幅超過10%前,政府可能會采取進一步寬松的政策。中央政府可能還將允許采用地方政府推出的“創新型放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