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阿拉伯語語言文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鑒于阿拉伯語教學在寧夏各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規模參差不齊,必須有效整合現有的阿拉伯語教學資源。闡明其背景,硬件與軟件要素,建立語言性、文化性與思想互統一的定位,能夠明確阿拉伯語學科建設進一步發展的方向與步驟,使之有序地推進,全面地展開。
關鍵詞:阿拉伯語;學科建設;
一、引言
寧夏作為民族融合的典范地區,五十二年來在謀求多民族共生之計方面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道路。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阿拉伯地區與寧夏回族地區經濟文化方面的地緣人緣維系逐日凸顯。為配合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需求,適應全球化進程包括文化多元性協調統一在內的總趨勢,伴隨著公民社會的整體推進,應對信息化社會復雜多變的形勢,都要求人們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多種理論框架,進一步深化對阿拉伯語言文化歷久彌新內涵之再闡發,以促進多民族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其中的阿拉伯語學科建設,作為新形勢下助力寧夏整體發展的一項緊要課題,日趨鮮明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二、寧夏阿拉伯語學科建設背景
隨著中阿論壇在寧夏實現連年舉辦,阿拉伯語翻譯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亟待提高,這是個百年難遇的良機,也是需要阿拉伯語學科迎接的挑戰,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動力。本次中阿論壇中,寧夏本地能夠勝任阿拉伯語筆譯與口譯的人才為數不多,同聲傳譯人員全自北京等地高薪聘請。寧夏地方經濟建設需要把培養阿拉伯語人才作為重點,以應對擴展外貿領域,科研旅游等事業的當務之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基本工程。在自治區領導的大力關懷和全面支持下,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已正式成立。寧夏阿拉伯語教學的情況比較復雜,既有國家民族宗教部門批準成立并直接領導的伊斯蘭教經學院和同心阿拉伯語學校,也有市、縣級教育部門批準并進行監督辦學的民辦阿拉伯語學校。鑒于阿拉伯語教學在各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規模參差不齊,必須有效整合寧夏現有的阿拉伯語教學資源。培養出服務于發展民族區域經濟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在已有九年辦學的基礎上,深度開發與地區發展相匹配的學科建設發展規劃。寧夏大學有義務在阿拉伯語學科建設方面先行一步,發掘其科學性、規范性以及可行性,使其進一步成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高等教育領域使用頻率最高的核心概念就是“學科建設”。(蔡薇伊力米熱•伊力亞斯,2010)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發展戰略報告》中指出:“學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基礎,也是高等學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高等學校只有搞好學科建設,使其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實現國家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基礎,才能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才能在實施科教興國的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三、寧夏阿拉伯學學科建設的構成
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分別體現高校的研究職能和人才培養職能,并共同為社會服務。阿拉伯學科建設尤其是硬件建設主要由如下內容構成:第一,阿拉伯學學科團隊建設。可以聘請在本學科領域中水平最高、國內外知名的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在研究方向上,也要聘請學術造詣較高的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并給每個學術帶頭人配備一定數量的研究人員,這樣由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以及研究人員組成金字塔形的學科梯隊結構。(彭麗艷,2010)建立健全學術帶頭人選拔機制,實施優勝劣汰的考核滾動機制,以及引進有效的人才流動機制都是其核心要素。旨在培養一批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無論是在具體的教學機構、還是政治、經濟等學術研究部門,因人員的學緣層次在各架構間及各單位間,開展交流或定聘,進行合理調配,充分調動團隊的積極性,從而進軍學科前沿,承接重大項目,保證寧夏阿拉伯學科的整體利益。第二,阿拉伯學學科平臺建設。學科平臺的搭建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物質平臺建設,如科研基地建設、環境條件建設、設備平臺建設、實驗室建設、圖書資料建設等,這一方面尚需國內投入,國外引進等大量準備;另一方面是學科機構平臺、項目研發平臺等的建設,如在某一學科領域建立專門的科研機構(阿拉伯學研究中心,寧夏-迪拜研究中心等),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加強與外地本學科或其他學科對話的能力,同時也能進一步為本地阿拉伯學科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獲得穩定的課題資源和學生就業渠道。同時,嘗試建立在學院制基礎之上的跨學科研究中心,實際上也是教學科研組織的一個創新,適應了科學發展的趨向,打破了學科專業之間的隔離,有利于學科建設中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和設備優勢有效轉化為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巨大資源。研究中心既可以是實體,也可以是虛擬組織;既可以是正式組織,也可以是非正式組織。它集教學、科研、學術交流、行政管理和為社會服務為一體,是學校的基層教學與科研組織。第三,阿拉伯學教學體系建設。包括課程建設、教學質量建設、教材建設等。其中課程建設也可嘗試進行課程群設置、重點專業、特色專業與精品課程設置等,力爭培養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體系和思維能力的學生,打造課程名牌、教學名師與學科優勢。第四,阿拉伯學評估體系建設。高等教育質量是教學評估的落腳點,要準確把握高等教育質量的“多元性、內生性、多樣化、多視角”等特點(,別敦榮劉香菊,2010)創新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以質量為核心來構建教學評估體系。其次要逐步完善學術成果評價、學術成果推介和轉化等內容,以期對科研水平進行有效評定和監督。同時也可嘗試改變現行以教師個體為對象的評價模式,建立以教學團隊為單位的團體式評價制度,強化團隊意識,優化團隊結構,培育團隊精神,促進教師合作。
四、寧夏阿拉伯學學科建設的定位
語言性、文化性與思想互統一的定位。從宏觀上來講,阿拉伯語言是阿拉伯學學科層次中的主干與核心,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阿拉伯政治經濟、文化旅游、國別社會、歷史宗教等領域的深度研究,作為寧夏“向西開放”戰略智庫建設的有力組成部分,以其與區域特色經濟相配伍的理論建構設想,符合語言學科發展的內在必要性,及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性。如何深化阿拉伯學科內涵,如何突破寧夏對外往來中的經濟與政治瓶頸,看似兩條平行線,事實上卻在路徑與意義上有重疊交叉之處。阿拉伯學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相應地寧夏這個內陸省區在中阿友好合作之路上的堅定前行,更是促使寧夏阿拉伯學科快速起步騰飛的堅強后盾。
五、結束語
伴隨著寧夏阿拉伯學學科規劃區級課題的立項,寧夏大學阿拉伯語專業已成功申請到“阿拉伯語語言文學碩士”的二級學科碩士點,正在醞釀按照一定的路徑,參照他校成功的模式,并結合相應的經驗教訓來開展研究生教學。并積極尋求在此基礎上,阿拉伯語博士點的申辦,以及新的學科生長點的產生,以此設立部分建設指標、投入專項資金。寧夏阿拉伯語學科建設起步之初,固然有前人經驗可資借鑒,結合本地資源,走出自己的一條特色之路則更可期待。期間尚有許多具體命題研究貫穿于各專項之中,比如阿拉伯學院立院之本的“阿拉伯學”如何建構?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盼望前輩清囊指點,與有識之士共同商榷。
參考文獻:
[1]蔡薇;伊力米熱•伊力亞斯.新疆高校俄語專業學科建設淺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3(08):65-67.
[2]彭麗艷.對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0(09):1-4.
[3]楊菊先,周琦,胡義偉.高等學校基層教學組織創新策略[J].教育與現代化,2010(96):71-74.
[4]別敦榮,劉香菊.高等教育管理與評估研究:實踐價值與學術價值相得益彰的持續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56-64.
【導語】
寧夏銀川2019年4月自考時間:4月13日-14日。
2019年4月寧夏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課程時間表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層次 4月13日(星期六)上午 4月13日(星期六)下午 4月14日(星期日)上午 4月14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課 12656 *思想和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0009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0031 心理學 00012 英語(一)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6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19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 英語(二) 02199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418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4729 大學語文 00420 物理(工) 00020 高等數學(一) 02198 線性代數 00022 高等數學(工專)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23 高等數學(工本) 英語頂替課 00318 公共政策 00031 心理學 08046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20203 會計 專 00067 財務管理學 00146中國稅制 00155 中級財務會計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00157 管理會計(一)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156 成本會計 00043 經濟法概論 00041 基礎會計學 20207 市場營銷* 專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178 市場調查與預測 00177 消費心理學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181 廣告學(一) 00144 企業管理概論 00182 公共關系學 00041基礎會計 30112 法律* 專 05679 憲法學 00245 刑法學 00260 刑事訴訟法學 05677 法理學 00242 民法學 00223 中國法制史 00243 民事訴訟法 00244 經濟法概論 00247 國際法 00261 行政法學 40101 學前教育* 專 12340 學前兒童發展 30002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 09277 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 50114 漢語言文學 專 00535 現代漢語 00536 古代漢語 00534 外國文學作品選 00533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 00529 文學概論(一) 00530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506 寫作(一) 00532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00531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 50207 英語* 專 00596 英語閱讀(二) 00831 英語語法 00522 英語國家概況 00795 綜合英語(二) 00595 英語閱讀(一) 00794 綜合英語(一) 00597 英語寫作基礎 50212 阿拉伯語 專 06755 阿拉伯語綜合技能(二) 06756 阿拉伯語語法 06758 阿拉伯語閱讀 06761 阿拉伯文化概況 100701 護理學 專 02997 護理學基礎 03179 生物化學(三) 02998 內科護理學(一) 03001 外科護理學(一) 02901 病理學 02996 護理*學 02864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3002 婦產科護理學(一) 00488 健康教育學 03000 營養學 02113 醫學心理學 02899 生理學 02903 藥理學(一) 03003 兒科護理學(一) 90110 葡萄與葡萄酒* 專 02731 釀酒微生物 02735 葡萄酒工程學 02738 葡萄植物保護學 02736 葡萄酒工藝學 20115 經濟學* 本 00139 西方經濟學 00141 發展經濟學 20204 會計 本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149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160 審計學 00158 資產評估 00162 會計制度設計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59 高級財務會計 00161 財務報表分析(一) 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198 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0191 旅行社經營與管理 00152 組織行為學 00053 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20218 人力資源管理 本 06089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06091 薪酬管理 05969 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 11760 人力資源政策與法規 00937 政府、政策與經濟學 30106 法律 本 00230 合同法 00246 國際經濟法概論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28 環境與資源保* 00249 國際私法 00262 法律文書寫作 00167 勞動法 00226 知識產權法 00258 保險法 00233 稅法 30302 行政管理學 本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 公務員制度 00034 社會學概論 00321 中國文化概論 40102 學前教育 本 00398 學前教育原理 00385 學前衛生學 00402 學前教育史 00401 學前比較教育 00387 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00882 學前教育心理學 60102 歷史教育 本 00774 史學理論與方法 40112 小學教育* 本 00464 中外教育簡史 00465 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467 課程與教學論 50105 漢語言文學 本 00037 美學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0540 外國文學史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80702 計算機及應用 本 02324 離散數學 02326 操作系統 04737 C++程序設計 04741 計算機網絡原理 04747 Java語言序設計(一) 04735 數據庫系統原理 02331 數據結構 82218 電子政務 本 00315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90115 園林* 本 02662 植物生理學 07894 園林植物遺傳育種 07427 園林生態學 07899 園林建筑設計 90202 林學* 本 04215 觀賞樹木學 04216 森林規劃與設計 100702 護理學 本 03006 護理管理學 03200 預防醫學(二) 03201 護理學導論 03004 社區護理學(一) 03203 外科護理學(二) 03009 精神障礙護理學 03007 急救護理學 03202 內科護理學(二) 03008 護理學研究 100805 藥學 本 05522 有機化學 03023 藥物化學 03034 藥事管理學 02173 無機化學 03031 藥物分析 03050 藥理學(三) 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 本 02194 工程經濟 02240 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2202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2200 現代設計方法 20208 市場營銷 本 00185 商品流通概論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84 市場營銷策劃 00183 消費經濟學 00186 國際商務談判 00149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055 企業會計學 00098 國際市場營銷學 20202 工商企業管理* 本 00067 財務管理學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52 組織行為學 00149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48 建筑結構實驗 02447 建筑經濟與企業管理 50201 英語* 本 00087 英語翻譯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50408 音樂教育* 本 00730 中外音樂史 00732 簡明配器法 90403 畜牧禽醫* 本 02678 農業推廣學 02794 動物遺傳育種學 06698 牛生產學 05945 禽生產學 說明:帶*號專業為寧夏高職高專在校生銜接自考本科、中職中專在校生銜接自考專科課程而開的,不接受社會生報考。 帶的專業助學組織必須嚴格按照限定的報考條件招收新生。 ??
一帶一路謀略遠,歐非東亞共雙贏。
兩千年前,絲綢之路在世界版圖上延伸,訴說著沿途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互惠互利的動人故事。如今,一個新的戰略構想在世界政經版圖從容鋪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夢”與“世界夢”的交匯橋梁。
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形勢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一帶一路”將給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提供新的契機。那么,“一帶一路”的發展將會使哪些行業最為受益呢?與這些行業相關的大學專業又有哪些呢?下面請跟隨我的鏡頭,一探究竟。
鏡頭定格1
文化交流的劑――漢語國際教育
專業廣角
國家間合作共贏的基礎在于語言的溝通和對文化的認同。“一帶一路”的軌跡遍及眾多東南亞地區國家,這些國家的民眾都涌現出學習中文的熱潮。據了解,目前全球漢語國際教育老師僅有4萬名左右,相對市場近200萬名教師的需求量,缺口相當大,專業的漢語國際教育老師成為各所國際學校爭搶的香餑餑。
專業微距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為適應國家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和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而設置的專業,培養能夠在國內外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的師資以及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專門人才。本專業主要研究在涉外事務中漢語的應用、翻譯或教學的方法與技巧。通過理論學習、語言訓練等途徑,你可以掌握到漢語和英語的語言學知識,具備較為扎實的中英語言功底,同時還可以學習一些翻譯或教學技能,從而能勝任各種涉外事務的工作。
該專業的課程主要由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兩大部分組成,如果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來看,就是對中學語文和英語的精修。如果你喜歡文學,喜歡英語,喜歡與人交流,愿意接受不同的文化,那么這個專業很適合你。
大學群像
“985工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普通院校:北京語言大學、河北經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
很多人考該專業的研究生,是因為該專業的研究生第二年有出國實習的機會。不同的院校擁有的資源不同,擁有出國機會最多的學校主要有兩種:孔子學院(是做實習老師,不是做志愿者)和中外合作院校。開辦孔子學院較多的高校有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
鏡頭定格2
貿易溝通的橋梁―― 小語種
專業廣角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許多企業走出國門,尋求新的發展帶來機遇。隨著戰略的深入,企業間的貿易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不少企業都開始注重小語種人才的儲備。據了解,“一帶一路”涉及中亞、南亞、東亞、東南亞和中非等國的40多種語言,考生們如果想要填報小語種專業,可以多多考慮俄語、波蘭語、匈牙利語、阿拉伯語、泰國語、馬來語、緬甸語、老撾語等專業。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勢必能迎來廣闊的就業前景。
專業微距
小語種這個稱呼實際上是個“小名”,它的學名應該叫非通用語。在我國,由于絕大部分中學開設的外語課程都是英語,各高校招生的外語專業也絕大部分都是英語專業,所以,大家習慣把英語以外的語種統稱為小語種。
由于開設俄語、日語的院校和招生人數比較多,有的學校便沒有把它們列入小語種單招目錄中,而是放到了統招計劃內。
小語種專業與一般的專業不同,由于它培養的是特殊的專業人才,而學生上大學之前又從來沒有接觸過它,學習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賦,如口齒伶俐、模仿能力強、對語言反應敏感等。在此提醒大家,如果你唱歌跑調、五音不全、口齒不清,很有可能不適合學習外語,尤其是比較陌生的小語種。
另外,由于民族、地域、風俗、歷史等原因,對中國人來說,學習不同的語種也有難易之分。比如阿拉伯語,它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在各大外語院校中就流行這么一種說法:“三分鐘的韓語,三小時的英語,三天的法語,三個月的日語,三年的德語,三百年的阿拉伯語。”學習阿拉伯語的難易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大學群像
全國外語院校分別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四川外語學院。這些學校開設的小語種專業種類多,辦學實力雄厚。
鏡頭定格3
專業廣角
目前中國已經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簽署了一系列的貿易協定,預計在未來,中國將以這些已有的經貿合作為支點,逐步擴展和深入與這些國家的合作。這就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掌握國際經濟合作理論與政策,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專門人才,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制訂國際化的經營戰略。
專業微距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研究國際經濟,貿易理論、實務以及國際貿易法規等內容。學生要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
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該專業必不可少的課程,如果你在高中時代打下了深厚的數學基礎,那么你便可在這個專業的學習中如魚得水。
各類型企業對應聘者外語能力的要求略有不同,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通常要求應聘者必須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則要求應聘者能直接與外商進行簡單的貿易磋商。
鏡頭定格4
專業廣角
無論是貫通西北地區的陸上絲綢之路,還是連接南部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都充滿了神秘色彩和異域風情,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游客。“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人們勾畫了一幅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泛亞和亞歐區域合作新藍圖。在這幅藍圖中,旅游業注定會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專業微距
旅游管理專業主要研究旅游業的開發、經營和管理,學生畢業以后并不一定要做導游,也可以到政府部門、規劃設計單位、會展公司、度假區、酒店以及主題公園從事旅游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工作。
該專業是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因此課程內容跨度較大。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說明里都會提到“涉外”兩個字,這就說明英語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如果想借“一帶一路”的東風,進入相關的涉外旅游企業工作,大學期間就要多熟悉這些沿線國家的文化遺產,多了解這些國家的風土人情。在這些企業里工作,經常要處理英文文件,也經常會和一些外國人打交道,英語好的學生在應聘這些企業時會占很大優勢。
【關鍵詞】全球化;漢語;文學;發展
一、引言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也是推成出新,一個民族之所以獨立于世界之中的根本內核就是其具有與眾不同的文化,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的能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主要原因就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漢語言文學就是這種文化底蘊的重要代表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世界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和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古代漢語發展受到嚴重沖擊。古漢語發展近年來出現了一種發展困境,一些文史類的高校在古漢語文學專業方面的招生難度不斷增多,高層次人才更是難以培養。現代人們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追求物質主義、實用主義方面,應用性的專業受到了極大的推崇,金融、信息技術、外語等專業成為現代社會學生報考的重點,因為這些專業畢業之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今后的生活將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古漢語專業的發展空間比較有限,畢業生就業難度較大,一旦進不了國家相關部門,在社會中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
(二)現代漢語文學也受到嚴重沖擊。縱觀我國中小學、高等教育的發展,在中學階段,學生必須將其主要精力運用在數理化還外語的學習之中,對于語文的學習也只是集中在應試教學的模式之中,更多的精力主要是應付中考和高考,這時候的學生在正常的學習之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現代漢語文學,很多學生在這個方面的閱讀量幾乎為零。有時到了初三、高三之后,需要應對考試中的作文,一些語文教師開始要求學生大量閱讀《讀者》等短篇文學,但是這些雜志上的一些文章都是屬于一種快餐文化,從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哲理,但是沒有什么實際內涵。當學生進入大學之后,他們還是沒有時間閱讀漢語文學作品,他們這時候開始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運用在社會實踐之中,不斷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為今后的就業打下專業技能基礎,他們很難有時間去閱讀一些現代漢語文學作品,這種休閑方式對于時間就是就業效率的大學生來說有點奢侈。就業之后,人們開始就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之中,現實社會快節奏的工作學習方式,使得人們沒有時間閱讀這些與工作和學習“無關”的漢語言文學。現代社會中充斥中實用主義的思想,很多人從小教學孩子不能浪費時間,要好好學習,當學生對漢語文學產生一些興趣之后,一些教師、家長就認為孩子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影響學習成績。現代的教育生態環境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沖擊。
(三)外語的學習熱度不斷提升。由于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使得更多的外語學習成為今后社會的需求熱點,很多人基于實用主義的發展思想,開始用外語武裝自己,利用業余時間開始學習更多的外語,前幾年的英語專業的報考熱潮使得近年來的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極具增多,造成了一些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兩年人們將主要精力又投入到小語種的學習之中,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法語等這一類的外語又成為現代人們學習的熱點。外語的熱衷是有著內在推手的,在中學階段,中考、高考中英語的分值是和語文、數學一樣的,到了大學之后,還有英語的四六級考試,雖然近年來教育部取消了四六級合格證書,但還是保留了四六級考試,并發給學生成績單,這種成績單成為現代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四六級證書的取代品,出國深造還需要考英語,進入工作單位之后評職稱還是需要考英語。這一系列的要求使得人們不能放棄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這種對于外語學習的熱度勢必降低人們對于自己本國語言文學的關注度,經過多年艱難的發展,我國的文學也有了里程碑式的發展,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典型代表,然而現代國內有多少人閱讀過莫言的這些作品呢?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三、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思考
(一)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是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內動力。只有經濟發展上去了,我們才能有實力發展我們的漢語言文學。當我國的經濟發展上去之后,其他國家對于中國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他們將會更多的關注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漢語言文學,這時候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傳播這種文化,這種文學。近年來的孔子學院在國外的發展日新月異,這種發展趨勢需要更多漢語言文學的教師,這種需求的增多將轉變現代國內的漢語文學冷清的現狀,進一步激發人們開始將精力投入到了我們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之中。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給國內的人們打上一種強心針,重新樹立對于國內文學的信心,我們的文學在世界舞臺上還是有著一定的發展舞臺。
(二)調整現行的教育體制是漢語言文學發展的重點環節。現代教育體制對于現代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十分不利,需要進一步調整,增多國學經典的學習要求,將《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納入現代中小學教學之中,使得更多的學生開始誦讀這種國學經典,實現民族精神的提升,這些國學經典之中蘊含著很多的人生哲理,是現實社會人們人生觀、價值觀重新樹立的基礎,去功利心、多一些文化積淀,使得人們的心理得到凈化。這都給現行的教育體制提出的嚴肅要求。
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是我們民族文化維持的根基。文化的表現就是語言文學,這些文學作品可以展示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面對這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全球的文化都在不斷的融合發展,我們的漢語言文學怎樣才能屹立世界之林?主要還是需要我國的經濟發展作為內在動力,現代教育體制的改革是主要推動手段。
參考文獻:
關鍵詞:西班牙語;教學;專業之美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文科專業,包括語言知識的習得以及對說西班牙語國家國情、文化、文學的一定了解和掌握。它既要求學生要記憶大量的詞匯、語法、句法等語言知識,還要求他們通過了解文化和從事社會實踐來愛上自己的專業。本文通篇將圍繞“美”之一字展開,然而,何為美?美 měi,會意。金文字形,從羊,從大。“羊”意為“馴順”,“大”意為“國土遼闊”。“羊”與“大”聯合起來表示“國土遼闊、人民馴順”。 帝王將自己比作牧羊人,人民比作羊群,人民馴順了帝王便覺得渾身舒暢,看什么都覺得賞心悅目。私以為,“美”之一字的含義便是由此引申而來:讓自己身心舒暢、覺得賞心悅目的,這便是美了。 由此可得,西班牙語專業便是一門可以讓人身心舒暢、賞心悅目的學科。
一、西班牙語的語言之美
Espa?ol或castellano。 西班牙語在語音、詞匯、語法體系等方面繼承了拉丁語的特點。共有24個音位, 5個單元音和19個輔音。其大部分詞語源自拉丁語,由于歷史上民族間的接觸,西班牙語還受過日耳曼語和阿拉伯語的影響。15世紀西班牙語傳入新大陸時也吸收了美洲本地語言中的一些詞語。西班牙自從羅馬人統治時期開始就確立了天主教國家的地位。公元八世紀至公元十二世紀的“再征服”戰爭將阿拉伯人趕出半島之后,天主教完全控制了整個西班牙。中世紀,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橫行整個歐洲,濫施酷刑,捕殺異端,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無不談虎色變。而宗教改革時期,西班牙則成為了西歐各國的眼中釘。以致西班牙的天主教建筑呈現出十分多樣化的趨勢。十八世紀以后,教會和世俗力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反教權運動日益高漲,教會勢力逐漸衰敗。但是西班牙人對宗教的依賴和對教堂的崇敬卻沒有減弱。目前西班牙仍有近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信奉天主教,而天主教建筑也在西班牙全境十一個天主教區內鱗次櫛比。由于西班牙語優美動聽,所以被譽為“與上帝對話的語言”。西班牙語,與其說它是一門語言,我更愿意稱其為一首美麗的歌曲――有時明明是背著枯燥的課文,我卻以為自己正哼著歌謠。
二、西班牙語國家的歷史之美
西班牙語以西班牙這個國家的名字命名,只因這門語言起源于西班牙――那個在地圖上看起來并不寬廣的瀕海國家。同時,他們也就把15世紀的西班牙語帶到了那里。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雖說此事確實為拉丁美洲的土著們帶去了無盡的災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事件本身對于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大意義。大西洋航線的開辟,不僅引得歐洲貿易中心西移,引起“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更是為之后麥哲倫通過實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證明了地球是圓形做了鋪墊。這對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宇宙觀念的更新都具有重要意義,往大了說,他甚至促進了人類的發展。由于早期的天主教會遭到羅馬帝國的迫害,追隨耶穌基督的人們被迫從地面轉入地下窟室,在長達300年之久的黑暗中秘密舉行宗教儀式。在窟室內,當時的人們多以壁畫的形式來裝飾。雖然狹小空間局限著藝術作品的規劃,裝飾也較簡單粗糙,卻不失它的隱喻象征。在“卡塔崆比”不到兩公里長的地下窟壁上可看到,牧羊人代表基督,羔羊則象征信徒,斑鳩隱喻圣神,孔雀比喻永恒,船是教會,心臟是愛,碇是希望,錘是信念等。這些藝術品成了后來教堂建筑的借鑒。而之后發生在美洲大陸上的殖民熱潮,以及更加后來發生的美洲人民反抗殖民者的一系列斗爭,都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血腥,但我們卻無法否認它對人類思想文化進步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歷史的進步是一種血腥的美麗――雖然這樣說有些殘忍。
三、西班牙語國家的人文風俗之美
每個國家甚至是每個地區都會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而這些形形的風俗文化無疑也是一種美的表現。 以西班牙為例。就耳環而言,對于我們中國女性來說,它并不是什么必備的配飾,戴與不戴完全依自己的喜好。但對于西班牙女性而言則全然不同,耳環是他們外出必備的裝飾品之一,若哪位姑娘光著耳朵出門,其嚴重性媲美于沒穿衣服,會被別人狠狠的嘲笑一通。這種文化差異是有趣而吸引人的,我們可稱其為一種美。身勢語是非言語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和西班牙兩國由于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存在差異,身勢語也不盡相同。對中、西兩國身勢語進行比較可以使中國的西班牙語學習者更好地了解兩國身勢語的異同,從而加深對中、西兩國文化差異的理解,減少跨文化交際時因身勢語而造成的障礙。另一件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便是西班牙人獨特的“扇語”。通過不同的擺弄折扇的方法,女孩兒們可以表達出“我是愛你的,你愛我嗎”、“我很想你”、“走開”等諸如此類意思。這很有趣,僅是想一想如花女子執折扇的場景,便有賞心悅目之感從心底而生。這些極具特色的風俗文化,不可謂不美。
四、西班牙語文學建筑之美
說來,西語國家的藝術文化等等的發展程度也是相當之高。從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到二十世紀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所作《記憶的永恒》,其間有無數偉大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不勝枚舉的美麗作品。塞戈維亞的石渡槽、梅迪納塞利的凱旋門至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埃爾.格列柯、弗朗西斯科.戈雅、畢加索的畫作仍被后輩們膜拜;更遑論高迪的多個代表性建筑如圣家大教堂、古埃爾公園等,它們的美至今讓人們驚嘆。 至于拉美地區,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巴勃羅.聶努達所寫下的一首首美麗的詩。以下節選: Yo que viví en un puerto desde donde te amaba. La soledad cruzada de sue?o y de silencio. Acorralado entre el mar y la tristeza. Callado, delirante, entre dos gondoleros inmóviles.無論是句首詞尾所押的韻,或是字里行間溢滿的情,都美得讓人輕嘆。
五、西班牙語國家的自然風光之美
至于自然風光這一方面,我認為自己根本就無需贅述。不論是西班牙亦或是拉美的各個西語國家,都是眾所周知的旅游勝地。不論事西班牙境內地中海沿海風光,還是位于科奧平原號稱高原明珠的的的喀喀湖,亦或是號稱世界最高瀑布的、落差高達979.6米的天使瀑布,這種種種種,無一不讓我向往。這些曠世的美景若能得一見,想必我的人生必會添彩不少。Aunque el abuso del término América Latina ha redundado en la aplicación de la palabra latino en asociación con él, recogiéndose así en diversos diccionarios, suele considerarse correcto utilizarla para referirse al pueblo , originario del (). Sin embargo, la designación no se aplica en ningún caso a los países de lengua no latina de (como y ), el Caribe (decenas de islas de habla y ), o (como , que tiene al inglés como idioma oficial, aunque el espa?ol es la lengua mayormente hablada). 西班牙早期流行起淼墓怕蘼硎降摹鞍臀骼卡”風格建筑多采用了古羅馬多功能廳的長方形,通常是木質的架構,由幾排縱向的立柱支撐整個建筑。風格樸實無華卻有很強的實用性。而新的羅馬式“哥特”風格則在發展了“巴西利卡”式建筑的拉丁十字和拱頂架構外,增添了許多符合中世紀風格的元素。例如以墩柱和立柱為特點,以飛扶壁支撐承重墻的水平推力等等。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對天主教建筑的影響也頗深,以其圓頂,螺旋形柱身和曲面來彰顯對自由和視覺感的追求。而不管是哪一個時代的教堂,西班牙天主教建筑都力求在宗教大環境風云變幻期間保留教堂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將教堂的實用性始終放在第一位。在萬里之外的歐洲將之稱為“遠東地區”的中國,天主教堂結構的完整性就更加令人重視,卻在結構的實用性上著意增加了一些無傷大雅的“中國特色”。
關鍵詞:商務談判話語;話語互動;研究進展
作者:謝群,展悅(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哈爾濱150080;黑龍江大學,哈爾濱150080)
1引言
美國著名的談判專家荷伯·科恩曾經說過,“現實世界是一張巨大的談判桌,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談判者”(孫兆臣易吉林2003:3-4)。大到國家之間的領土糾紛、民族矛盾,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討價還價,無不體現著協商性活動的作用。在談判活動中,談判雙方不能僅僅以追求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而是更多地通過交換觀點而進行協商,共同尋找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案。語言學領域的研究者通常從話語的角度研究商務談判,關注其話語使用維度與社會維度,揭示商務談判與話語之間的構成與依存關系。他們認為,商務談判是一種社會行為方式,是“相互關聯的話語行為的序列”(vanDijk1997:3)。我們認為商務談判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雙方話語的平等性。商務談判活動因為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因此受其他社會性因素,如權力和地位等的制約相對較小。因此,在話語的使用與選擇上表現出較強的平等性。第二,目的驅動為基礎,談判就是目的協商的過程。目的性是人類活動的根本屬性。商務談判活動則以經濟利益為根本目的,是在目的驅動下產生的話語互動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雙方圍繞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互動。實質上,整個談判的過程就是目的的協商過程(謝群2014:68)。在極端的情況下,一方會完全接受一方的目的,或是一方完全拒絕另一方的目的。更多的情況下,都是雙方各自目的的中和與妥協。因此,我們認為,商務談判就是目的協商的過程,不同結果的商務談判構成一個目的協商的連續統。綜上所述,商務談判是圍繞經濟目的展開的話語互動過程。目的是談判的動因與基礎,話語是談判的存在形式與手段。在一定的環境中,二者相互作用,在談判雙方的選擇與使用下構成整個談判活動。
2商務談判話語概述
“商務話語指人們在商務活動中為完成自身工作而開展的口頭和書面交際,被視為商務語境中的社會行為。”(Bargiela-Chiappinietal.2007:1)現有研究中語言維度的商務話語研究主要以會話分析、語用學和言語行為理論等為框架。商務領域的學者則多立足自身背景,從談判學、和諧管理(rapportmanagement)和文化學等角度切入,剖析言語策略在商務活動中的角色與作用。
作為商務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務談判話語是商務談判活動中雙方的口頭互動(嚴明等2017:79)。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商務話語研究主要以教學為中心,認知理論和行為理論的實證主義傾向在商務交際研究中起主要影響作用,語言被視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參數。因此,商務談判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直到1986年,Lampi有關商務談判研究的專著問世,從此商務談判研究才走上以語言為基礎的道路并蓬勃發展起來。
商務談判作為一種以口頭語言表達為主的社會實踐而成為一種話語。這種以職業背景和機構語境為主要依托的言語互動通常被稱為機構話語(institutionaldiscourse)。學界通常認為,機構話語不同于日常話語,通常發生在特定的機構場所或背景下,受到各個機構自身規則的影響和限制,如法庭審判、偵查訊問、醫患對話和新聞訪談等。而日常話語多發生在非正式的情景下,不受機構場所與成員身份的限制,如朋友之間的交談和家人之間的閑聊等。也有學者將機構話語稱為“實用性會話”(pragmaticconversation),將日常話語稱為“隨意性會話”(casualconversation)(Eggins,Slade1997:20)。
商務談判具有典型的目的性,是以經濟目的為唯一導向的交際活動。同時,商務談判發生的語境通常為經貿洽談會和經濟合作會議等大規模的商務往來會議,具有明確的機構性。因此,從基本特征上判斷,商務談判屬于機構話語。但是,正是因為經濟利益是商務活動的唯一驅動力,所以商務談判中身份與權利的作用力較小,這一點又使商務談判與法庭互動和偵查訊問等其他機構話語有較大的不同。根據后期維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理論,概念的外延并非像傳統觀點認為的那樣存在著涇渭分明的界限。相反,它們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本文認為,機構話語范疇內各話語類型之間的關系呈家族相似性。我們“看不到所有這些活動有什么共同之處,但你會看到相似之處、親緣關系,看到一整系列這樣的東西”(維特根斯坦2005:37)。在此基礎上,由于機構話語與日常話語范疇邊緣的模糊性,商務談判話語就處于機構話語與日常話語之間的模糊地帶,其既具有機構話語的基本特點,又具有日常話語的去權力化的特征。本文認為,商務談判話語屬于非典型性的機構話語,兼有日常話語的特征。
3國外研究歷程
與其他很多話語類型的研究相似,商務話語研究在國外的起步較早。由于受到英語國際化的影響,現有的商務話語研究大多以英語為研究對象,成果也較為豐富。1935年美國率先成立商務交際協會,并創辦會刊——《商務交際季刊》(BusinessCommunicationQuarterly),是商務交際研究中的權威刊物。在發展過程中,“商務話語研究受到話語分析、會話分析、互動語用學、民族志學、體裁理論和組織交際學等多方面的影響”(Bargiela-Chiappinietal.2007:4)。受到語言學理論發展的影響,商務話語研究也經歷過從以教學為目的到以話語本身特點為目的的過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話語類型的進一步細化,商務談判話語也漸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
3.120世紀的商務話語研究
3.1190年代以前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商務話語研究主要以教學為中心,認知理論和行為理論的實證主義傾向在商務交際研究中起主要影響作用,語言被視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參數。因此,商務談判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鮮有對討價還價中的交際研究(Putnam,Jones1982)和洽談中的語言使用策略研究(Donohue,Diez1985)。直到1986年,Lampi有關商務談判研究的開創性專著問世,從此談判研究才走上以語言為基礎的道路并蓬勃發展起來。Lampi(1986)是商務談判話語研究的先驅之作,對英國商務談判進行多層面的微觀話語分析,構建以語言為中心的商務和國際關系研究。她以實現策略的話語特點為研究重點,聚焦于談判中的行為、語步、對應和階段等。
3.1290年代的研究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90年代相繼問世很多以語言為基礎的研究(Ehlich,Wagner1995;Firth1995;Neumann1991,1994)。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Firth(1995)、Ehlich和Wagner(1995)兩本論文集。這兩本書的出版標志著工作場合話語研究的話語分析及語用影響不斷擴大。與以往對商務談判話語研究的不同,Firth(1995)是由14篇將商務談判視為話語開展研究的論文組成,主要將以(語境化的)話語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應用于談判話語研究。Ehlich和Wagner(1995)回應Firth的研究,對荷蘭語、法語、德語、美式英語、英式英語和澳大利亞英語的真實或模擬商務互動進行微觀分析。Lampi(1990)研究公司計劃對洽談對話的影響,系統地分析商務情景下的研究互動的語境構成要素,“部分地彌補了語境化的商務研究與語言學的文本研究結合的不足”(Charles1996:20)。在此基礎上,Charles(1996)將話語分析的方法應用于商務談判研究,表明洽談語境下的語言選擇與洽談雙方的商務關系直接并密切相關。編者們注意到,學界對商務談判研究的興趣逐漸增強,但是,由于對互動以及音頻資料的研究涉及到語料獲取的途徑、敏感性和轉寫等問題,通常增加了此項研究的難度。
由此可見,20世紀之前的商務談判話語研究多以模擬語料和人工語料為研究對象,大多從組織學、管理學、文化學和民族志學的角度入手,對語言自身特征的關注不夠。
3.221世紀初的研究
進入21世紀后,盡管商務話語研究者仍然受到語料采集等問題的困擾,但是隨著研究經驗的豐富,學者們在企業與機構話語研究中獲得一定的民族志學研究經驗,已經出現研究者與企業合作的共建項目。同時,商務話語的研究領域也從英語的“一枝獨秀”逐漸發展為各語種的“百花齊放”。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蓬勃發展,很多學者以觀察者的身份深入企業采集語料,對被試進行訪談與問卷調查,嘗試盡可能全面、立體地把握商務談判的過程,并建立大型的商務談判話語語料庫。
3.21最早的商務英語語料庫研究
Nelson(2000)建立的《商務英語語料庫》(BusinessEnglishCorpus,簡稱BEC)共102萬詞,其中56%為書面語料,44%為口語語料。口語語料中包含4個商務談判語料,共126,243字。他呼吁以真實語料為對象的商務話語研究,利用WordsmithTools3軟件分別將BEC與公開資料語料庫(PMC)、英國國家語料庫(BNC)對比,主要從商務英語與日常英語的詞匯選擇、實際使用中的商務英語與公開發表的材料中的商務英語的對比兩個方面開展研究,并發現:在詞匯使用的頻率上,商務英語與日常英語并沒有明顯的不同,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詞匯出現頻率偏高。但是,商務實踐中的語言與商務教材中使用的語言卻有明顯的不同。在禮貌程度、句型和句式等方面差異都很大。Nelson的研究首次利用語料庫的手段展現了商務英語的語言使用規律,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商務實踐與商務教學銜接之間存在的問題。因此,在總結自己研究的基礎上,Nelson開發的《商務英語詞表》,為日后的商務教學以及實踐都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最重要的是,Nelson(2000)的研究拉開商務英語語料庫研究大潮的序幕。
3.22最大的商務英語語料庫研究
2010年,Handford將修改后的博士論文出版,名為《商務洽談語言研究》(TheLanguageofBusinessMeetings)。該研究以劍橋出版社出資、諾丁漢大學RonaldCarter和MichaelMcCarthy教授組織建設的“劍橋與諾丁漢商務英語語料庫”(CambridgeandNottinghamBusinessEnglishCorpus,簡稱CANBEC)為語料,是首部以百萬詞的真實商務互動話語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
CANBEC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商務口語語料庫。該語料庫由采集自26個英國公司的64場錄音組成,總詞數為912,734,完整地保留了原始語料中的停頓、打斷和修正等語言特征。作為《劍橋與諾丁漢英語話語語料庫》(theCambridgeandNottinghamCorpusofDiscourseEnglish,CANCODE)與《劍橋國際語料庫》(CambridgeInternationalCorpus,CIC)的組成部分,CANBEC采用與之相同的轉寫、標注與匿名處理方式,可以應用劍橋大學開發的軟件進行檢索與處理。其次,在語料的分類上,作者首先將語料區分為公司間(inter-organization)與公司內(intra-organization)兩大類,再根據互動者之間的關系、洽談的目的以及洽談的主題對語料進行分類,然后讓互動者自己選擇語料所屬的分類,這樣盡量避免觀察者對語料客觀性的影響。Handford根據商務話語的特點,將話語分析方法、系統功能語法、復合目的方法(multiple-goalapproach)與語境化的語料庫方法進行融合,構建特有的分析框架,并將研究方法分為6個具體步驟:“(1)收集并轉寫相關的語料與語境資料;(2)確定可能重要的語言特點,并分類;(3)分析在特定語境下詞語的選擇與含義;(4)根據話語推論參與人想要實現的目的與實踐;(5)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與話語相關的話語類型與社會結構;(6)闡釋參與者通過這些語言特點所扮演的情景化社會身份以及實施的交際活動”(Handford2010:39)。Handford認為,商務話語是一種社會行為,對它的分析可以揭示在商務語境下人們通過交際實現自身目的的方式。他分別從商務洽談的體裁、詞語、話語標記與互動、人際語言以及話輪轉換等方面深入剖析商務互動話語,并為商務英語教學提供很多參考建議。
Handford(2010)立足于現實的商務互動,通過分析雙方話語的使用情況來揭示商務話語共同體(BusinessDiscourseCommunity)的運作機制。作者以本研究為例,從學習者、教學材料和專門用途語料庫的開發共3個方面闡述了基于真實語料研究的優點,對以往一些內省式的觀點給出定量研究的反例,提倡以真實語料為基礎的教學與研究。該書不僅語料新穎、分類詳細,而且在體裁研究上也有一定的突破。它采用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方法研究商務互動體裁,并提出微觀的定量成分構成,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不多見,尤其是在機構話語研究中。作者利用語料庫技術,從詞匯層面入手,以微觀的觀察結果推測并構建宏觀的體裁結構,展現了不同類型商務互動體裁的基本構成。本書的不足在于,受語料庫技術的限制,研究主要在語詞與詞塊層面上開展,未能在句法、時態和語態等其他語言層面上有所探究,但是這并不影響其將基于語料庫的商務談判話語研究推向。
3.3近十年的研究
以往口頭話語研究多囿于語料采集難度和轉寫速度的限制,發展速度較慢且規模較小。但是,近年來,隨著語料庫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的飛速發展,話語研究的方式發生很大改變,研究速度也大大得到提升。各種規模的商務話語語料庫相繼出現,基于真實語料的商務話語研究越來越多。?stman和Verschueren(2009)以互動語用學為基礎,研究商務談判中的互動語用行為,關注交際風格、會話類型、韻律和會話順序等。這樣的研究使得商務談判話語關注的重點從單一的談判者變為雙方之間的互動關系,也就是二者之間的交互主體性和主體間性。其次,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和科學研究的不斷壯大,國際上有關中國商務談判話語的特點研究越來越多。雖然囿于語言的影響,目前國際上有關中國商務談判話語特點的研究仍然主要出自于華人之手,但是越來越多相關文章的發表在一定程度上佐證國際學術界對漢語商務談判話語研究的期待。作為代表性的研究,Yang(2012)探討漢語商務談判中語言策略的約定俗成性和社交凝聚力功能。在此基礎上,還有學者對漢語商務談判話語進行文化內和文化間的對比研究(Poncin2007,Shi2011,Zhu2011,Chang2012)。Chang(2012)從次文化對比的角度研究臺灣地區人民與緬甸華人之間商務談判風格的異同,Zhu(2011)研究初次商務會面中建立跨文化同盟關系的語言策略和步驟。
3.4非英語研究
進入21世紀后,以非英語語言為對象的商務談判話語研究逐漸興起,研究對象擴展到漢語(普通話和廣東話)、日語和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Bargiela-Chiappini(2005,2006)相繼出版兩期有關亞洲商務話語研究的特刊,其中涉及日語、普通話和廣東話等,也包括部分與英語的對比研究,標志著亞洲商務話語研究的崛起。Al-Ali(2004)對比阿拉伯語與英語的商務話語,使世界聽到阿拉伯世界的聲音。國外有關商務漢語交際的研究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以經濟、社會和市場研究為主(如Blackman1997;Fang1997,1999等)。學者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市場潛力很大,但是與中國人進行商務交際很難。西方學者認為大陸商務人士的交際策略變幻莫測、技巧性強,具有獨立的洽談策略,這些通常都較難被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士接受。于是,以語言為研究重心的商務話語研究應運而生(如Shen2006,Zhu2011等)。Yeung(2004)等對比漢語與澳大利亞英語中的管理話語,是漢語與其他語言對比的代表作。國外商務漢語的研究多以對比為主,目的在于揭示漢語交際策略與西方的不同,旨在提高跨文化商務交際的效率與質量。
4商務談判話語研究的發展趨勢
目前,以話語為基礎的商務談判研究在國外已經初具規模,但國內的研究仍相對落后。商務學者囿于自身的學科限制,缺乏語言學的理論基礎,而語言學學者又囿于商務活動的私密性而較難獲得真實語料。同時,商務活動的多樣性使得很難將其模式化。這些原因都使得商務談判話語研究相對滯后。綜觀現有的研究成果,商務談判話語研究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4.1以真實語料為研究對象
商務談判是“利益攸關”的較量,是短兵相接的舌戰,是雙方面對面的博弈。恰恰如此,使得語言選擇在商務談判中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談判的成敗。隨著談判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逐漸發現以模擬語料和人工語料為基礎的研究存在很多弊端。通常此種研究的結果在談判實踐中的應用性不強,究其原因就是模擬語料和人工語料大多由研究者主觀推測產生,與現實情況的契合度不高。但是,以真實語料為對象的話語研究,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現商務談判活動的話語使用情況。同時,研究結果也可以指導商務談判實踐,是理論與實踐相互轉化的典型例證。
4.2基于語料庫的多維度研究
在西方,研究理論與方法的進展從未脫離過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斗爭。以經驗主義為哲學基礎的語言庫語言學的興起使得語言學更貼近自然科學。因此,進入21世紀,以語料庫為基礎的語言研究成為主要趨勢。這樣的研究能更加準確地反映語言現象在現實使用中的可能性,更好地展現語言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Nelson(2000)的研究開啟商務話語語料庫研究的先河,Handford(2010)的研究使得語料庫的規模進一步擴大,研究的范圍也跳出詞匯的層面逐漸走向搭配和體裁等更宏觀維度。隨著多模態話語研究的逐漸興起,商務談判話語研究將進一步以大量的現實語料為研究基礎,引進多維度的分析方法,更全面地展現生活世界中談判話語的運作方式。
4.3與企業共建的合作項目
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使得我們發現,機構話語研究的跨學科性質使得這種研究必須要走學科融合的道路。在研究的過程中,兩個甚至多個學科之間的相互合作可以彌補各自學科知識的不足,使得研究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和專業化。根據筆者的調查,國外的機構話語研究都以學者與政府或企業的合作為主。政府等相應機構保障語料的采集,學者們完成自己的研究后會將研究發現反饋給相關部門,實現學術成果與現實效益的轉換。例如,筆者在香港訪學期間發現,香港某大學的研究學者對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的跨國公司內不同母語雇員與管理層之間的交流情況為研究對象,對不同母語背景對其交流的有效性進行研究。研究者在初期會與相關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后期會將研究的結果反饋給該公司,并總結成報告來對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得他們在工作中更好地與員工交流,提高管理的水平與工作效率。在西方,商務話語研究漸漸成為機構話語研究的熱點,研究者多與各大公司合作,將研究的結果應用于公司的人力資源培訓,再收集培訓后的語料進行研究,如此循環往復,逐漸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與企業、政府等部門的合作共建將成為未來商務談判話語研究的主要發展趨勢。
5結束語
[關鍵詞]贈刊 外語院校圖書館 館藏空間 期刊訂購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11-0118-02
圖書館的期刊一般通過訂購、交換和贈送獲得。訂購的期刊一般源自于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師生的教學科研需求。而接收的紙本贈刊,種類多、數量大,如何管理和是否保存成為圖書館館藏建設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以“外語資源”為特色的外語院校圖書館與綜合性大學圖書館相比,在贈刊的管理上有共性,也存在特殊性。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贈刊,是外語院校圖書館期刊工作和館藏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項業務工作。
一、贈刊的重要性
(一)豐富館藏期刊的品種
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學科專業設置不同,接收的贈刊品種也各有不同。如北京大學是文、理、工和醫科兼具的綜合性大學,其圖書館接收贈刊的品種年逾2500種,涵蓋的學科專業比較齊全。而文科型院校圖書館接收的贈刊多集中于人文社科類期刊上,專業院校圖書館則接收理工類或建筑、電力、石油等相關專業的贈刊為多。
作為文科院校的外語類高校,其圖書館接收的贈刊也有所不同,多集中在外語類、文學類、對象國介紹等方面。以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為例,近年接收的中文贈刊近300種,其中多以語言文學類、學報類、經濟、法學、地方史志等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為主,多為圖書館未訂購期刊。接收外文贈刊近50種,主要以日文、韓文和英文為主,阿拉伯語、俄語等少量小語種期刊,這些贈刊彌補了相關語種采購上的不足,豐富了館藏期刊品種。
(二)自身的學術資料價值
法律、金融、外交、語言文字等專業性贈刊自身價值容易被讀者認可,而一些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學報類期刊其價值容易被讀者忽視,但因其出版投資的加強,學術資料價值日益凸顯。
外語類院校接收贈刊的學術資料價值,下面以北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為我校)為例說明。我校以“外、特、精”為辦學理念,以外為本,2011年教授語種54個,培養復合型、復語型、高層次、通曉國際規則的國際化人才,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把世界介紹給中國”的同時,積極“把中國介紹給世界”。因此,我館尤為重視接收有關研究對象國的發展現狀、社會文化、人文、風土人情和歷史等方面的贈刊,以及國際友好交流或駐華使館編撰的期刊。上述贈刊是對我館訂購期刊的有利補充,不但開拓了讀者的閱讀視野,還有助于了解對象國的歷史風情、社會發展等,是發展學術強校的有力支撐和保障。
(三)開源節流之道
近年來,書刊價不斷上漲,圖書館訂購經費日漸緊張。接收的贈刊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報刊訂購經費的支出,可以部分補足報刊復本量,節省了復本經費。
以我館為例,2010年接收中文贈刊約250種,其中訂購期刊13種,正式訂購中文期刊638種,贈刊接近訂購期刊的一半。外文贈刊數十種,與我館采購無一重復。因此,接收的贈刊大大補充了館藏報刊品種。
二、接收贈刊面臨的問題
圖書館對贈刊的管理存在現實的問題,亟待探討和解決,外語類院校圖書館對贈刊的管理有其共性,特殊性更明顯。
(一)重視程度
贈刊的學術資料價值與圖書館管理不重視存在矛盾。由于贈刊品種繁雜、到刊刊期不確定,各圖書館對贈刊的管理重視程度不盡相同。如有的館完全忽視其作用未加管理;有的館不加條理地陳列于架上,凌亂不堪,讀者查閱不便;有的館將贈刊積聚在一起,一定時期處理了之;也有圖書館非常重視贈刊資源,管理嚴謹有序。
(二)館藏空間
接收的大量贈刊與有限的館藏空間存在矛盾。隨著圖書報刊文獻數量的急劇增長,圖書館館舍日顯狹小,空間利用日漸不足,預留的一定空間并未將贈刊計劃入內。因此,贈刊在“棄之可惜,藏之無地”的現實情況下,需要圖書館慎重考慮。
特色館藏與跨學科館藏的協調發展。訂購的期刊是館藏特色的有力保障,是學校教學科研的必要支撐。而跨學科或綜合性的贈刊會弱化館藏特性,圖書館需要解決館藏期刊特色與一般性的矛盾。
(三)閱覽管理
贈刊與訂購期刊在閱覽管理上存在混雜與有序的問題。訂購期刊的管理已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通過固定的方法(分類或刊名)進行陳列管理,而贈刊因其到刊的不確定性、隨意性、報刊閱覽空間有限等問題致使其管理存在諸多不便。目前,各圖書館對于贈刊的管理多是根據各館具體情況各成一體,并沒有規范化的模式參考,有的館以贈刊專架陳列,有的館與訂購刊混同排列。
三、管理贈刊的措施
對于贈刊如何管理、是否入藏,應從本館實際出發,符合本館的館藏建設規劃和資源配置。
(一)制定管理原則
各圖書館的館藏建設都有本館的系統規劃和合理配置。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紙本與電子,圖書與報刊等不同載體的資源需要從學科設置、教科研、不同讀者層次等角度考量,具體制定本館贈刊的入藏與不入藏原則、交換贈閱制度和辦法。在館藏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到刊齊全且與教科研需求相適應的贈刊可裝訂成冊,長期保存利用。對不適合本館的贈刊可轉贈或其他妥善方式處理。以我館為例,圖書館制定了接收贈刊的相關規定,如贈刊入藏與不入藏原則及其具體管理辦法。報刊工作人員就此問題有了具體的工作準則,不會盲從與妄為。
(二)確定工作流程
贈刊的管理要有序化,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并長期堅持,才不會造成贈刊與訂購期刊亂成一團的現象。首先,對接收的贈刊統一進行入館登記(到),處理贈予者的回執請求。其次,根據本館管理原則,甄別贈刊的質量,選定入藏種類。對入藏贈刊根據工作流程收登、排架、借閱、裝訂、保存。條件允許的館可采用自動化系統管理贈刊,便于讀者檢索查詢。最后,對不適合本館的贈刊轉贈其他單位、學生,或報廢處理。以我館為例,贈刊到館統一登記后,凡我館購買的數據庫中收錄或在訂的中文贈刊概不入藏,其他贈刊根據學術資料價值確定是否入藏。凡有利于我校教學科研對對象國的了解和研究的、各駐華大使館編撰或國際友好交流的中外文贈刊均為我館入藏的首選和必選期刊。未納入館藏的贈刊轉贈或報廢。
(三)做好讀者推薦
將贈刊比對中國知網(CNKI)、JSTOR、MUSE等期刊數據庫,查看贈刊所在數據庫的收錄情況,便于提供給讀者更多的獲取途徑。根據贈刊種類,通過館員推薦給不同類型、層次的讀者群,提高贈刊的認知度。如社科版的學報類贈刊欄目有“語言文字學”“文學與文學評論”“法學”“社會學”等外語類院校相關的學術資源,經過推薦,讀者才會認知和更好地利用紙質資源。
(四)指導報刊訂購
對于長期贈送的期刊、試刊或創刊,采訪館員需要了解期刊的特點,及時獲取讀者利用的反饋意見,指導期刊的訂購工作,確定某刊的訂購策略和管理辦法。
(五)確立贈閱制度
外語院校應以立足于本校特色,建立國內外的友好交流機制,通過友好交換贈閱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期刊,從而開拓讀者視野,節源開流。以我校為例,通過校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法語學習》《俄語學習》等刊物,各語種的校內專家學者、海內外校友等人脈關系,通過良好的贈閱交換制度搭建海內外學術聯絡橋梁。
總之,贈刊工作是一項有益的工作,期刊業務的部門歸屬不停在變化,但這項工作不能因為人員的變動或部門領導的變遷而輕易改變。只有一如既往地實施規范化、科學化管理,贈刊的價值才終究被讀者認可,其利用率才能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專業;跨學科;住宿學院;新工科;通識教育;教育組織;轉專業;雙一流
法國學者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在為涂爾干《教育思想的演進》一書的序言(1938年)中說,“教育同社會的所有主要功能一樣,也有屬于其自身的精神。表現于學習計劃、所授課程大綱、教學方法,也表現于一副有形的身體。這副身體作為一種物質結構,既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這種精神,有時在它上面留下自己的印記,偶爾還會限制它”。研究通識教育一般非常關注教育理念、通識課程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等因素,但對“有形的身體”一一也就是大學本科教育的組織模式研究并不充分,但“有形的身體”其實對于一流本科教育、對于通識教育和通識學習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先從公開文本研究一個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真實個案。
一、從公開文本對山東理工大學試驗探索的初步研究
山東理工大學是位于淄博的一所省屬高校。2002年該校向山東省教育廳提出了全面學分制改革方案――“山東理工大學關于進行學分制改革的請示”(魯理工大(籌)政發[2002]32號)。方案核心內容如下:
方案的突出特色是打破原有按專業招生模式,實行按高考文、理分類招生,學生入校不分專業。入校后第一學年末,學生按學習成績、志愿和規定辦法自主選擇院系,第二年末,學生按前兩學年的成績、志愿和規定辦法自主選擇本院系的專業。音樂學、美術學、藝術設計、體育等特殊專業按專業招生。實行彈性學制,本科學生基本修業年限為4年,修滿教學計劃規定學分的,可在3-6年內的各個學期申請畢業,同時允許學生跨學科、跨院(系)、跨專業、跨年級選課。為滿足選課制要求,實驗室實行開放制,即根據試驗要求和學生數量,分時段、每天14小時不間斷開放;除體育課外,所有教學計劃內規定的課程,凡考試不及格者,一律重修。學生還可以在修讀主修專業的同時,系統輔修另一專業的課程,達到雙專業修讀的目的。
以上方案在理論上無懈可擊,是非常完備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改革方案。為與當時的高考錄取政策相協調,該校以“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大理科的虛擬招生專業,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大文科的虛擬招生專業。在改革期間,有一系列新聞見諸媒體,例如:“山東理工大學建立宿舍社區班級”(光明日報,2005年04月11日)“山東理工大學推行學分制改革”(人民網一一華東新聞,2004年6月8日)“大學里走來小高考一一解讀山東理工大學學分制改革”(大眾網一一大眾日報,2003年7月27日)“山東理工大學出臺學分制改革方案”(光明日報,2002年05月29日)。
最近該校本科教學組織情況如何呢?我們仍從公開材料中尋找線索:
根據“山東理工大學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第十六條:山東理工大學2015年實行按專業招生,分類培養。
第十八條:對于進檔并符合體檢要求的考生,按照專業級差的辦法安排專業,志愿間專業級差為2分。數學類、物理類、外國語類專業在分專業錄取時同時參考相關科目成績(數學類和物理類專業為數學,外國語類專業為英語)。在實行“專業志愿清”錄取規則。“教務處與您面對面記錄”
2013-12-12,部門:教務處
主持人:陳學星副處長
問:老師您好,請問轉專業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答:根據《山東理工大學普通本科學生轉專業辦法》(魯理工大政發[2013]123號)之規定,學生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并符合轉入專業制定的相關條件,可以申請轉專業:(1)學習成績優秀,學習成績專業排名前30%;(2)有明顯專業特長,對所申請轉入專業具有濃厚的興趣和發展潛質,并已取得相應成果,如獲得專利,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獨立、作品,在重大專業競賽中獲獎等。
從以上兩份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招生方面,山東理工大學由按文理兩個大類招生改回按專業招生了。第二,在轉專業政策方面,山東理工大學由學生自選專業改回了非常傳統的轉專業方式,并且轉專業條件在全國范圍高校比較都非常嚴苛。例如,轉專業規定第二條意味著,一名中文專業的本科生需要在數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才能申請轉入數學專業,這在實踐中基本不太可能。從以上兩點初步判斷,該校2002年的改革似乎退回去了。
基于文獻的簡單發現只呈現出結果,但無法清楚述說過去15年間山東理工大學發生了什么,因此進一步研究需要深入的田野研究相配合。對原因大致有如下猜測:
一是2002年的改革雖然教育理念正確,但也許并未得到教師的支持和理解。是否改革之前需要教師較長時間充分討論以取得廣泛共識呢?沒有教師支持是否是改革退回去的原因呢?
二是對改革中的問題預案不足。例如,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的趙小稚教授說:“學分制改革實施以來,幾家歡喜幾家愁,由于院系經費直接和學生人數掛鉤,因此我們這種相對較冷門的專業就非常發愁。”問題不僅限于此,由于主要按學習成績來劃分院系,因此不同院系的學生就產生了差距。“比如分到我們院系的學生,有60%的人數學、外語不及格,這就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專業也在逐漸萎縮。”在談到停招的礦物資源工程專業時,趙教授憂慮地說,“我們院有一些辦了幾十年的老專業,在山東省也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專業資源積累扔了太可惜了”。
三是主要發起者和負責人調離。范躍進先生1998年09月-2002年04月擔任淄博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2002年04月-2007年03月,擔任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第一副校長;2007年03月-2015年07月,調任濟南大學黨委書記,之后調往青島大學擔任黨委書記。范躍進書記2007年離開了山東理工大學。宏大而艱難的改革需要教育者長時間堅持,領導者離開是否與改革反復有關系呢?這一問題同樣提示我們大學校長的任期問題。
四是初期改革太過急迫,機制設計可能存在缺陷。該校雖然成立了“一年級工作部”,但對未來整個學校的本科生教育模式、特別是住宿學院和本科生院的模式尚缺乏系統研究和準備。
以上對原因的猜測有待實證研究確認和支持。
二、北京大學的改革進路及評價
在山東理工大學改革同時,國內許多高校開始了與山東理工大學類似的改革,這其中包括寧波大學(陽明學院)、上海大學、浙江大學、肇慶學院、汕頭大學等。中國農業大學則成功完成了放開轉系轉專業的改革。北京大學的改革幾乎與山東理工大學同時開始,但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了不同路徑。
在2000年設立通識課程類別之后,北京大學于2001年開始元培計劃的探索,2007年成立元培學院。在改革和研究過程中,北大逐步認識到元培學院是一所住宿學院,或者說書院,這個書院有學生學籍,因而學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自由選擇專業和課程,但學籍一直屬于元培學院。學生畢業也是元培學院的直接校友。北京大學在元培學院小規模探索同時,于2002年開始大類招生與培養工作,也就是將一個學院的專業合在一次招生,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進程中在學院內部相對自由地選擇專業。2007年元培學院成立后,在逐步轉變為住宿學院同時元培開始了跨學科專業建設,率先建成“古生物”專業、“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專業、“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等,因而將住宿學院在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的潛力初步展示出來。
2015年2月林建華校長返回北大后,經過反復權衡和研討,最終選擇的改革路徑不是擴大元培模式規模,而是嘗試放開學部內本科生任意選擇專業。2017年5月將開始的轉專業規則如下:(1)學生提交申請。擬申請轉院(系)D專業的學生需在“北京大學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學生業務中填寫相關申請表并打印,在院系規定時間內交到擬轉入院系,參加轉入院系組織的轉專業審核或考查。(2)接收院系組織審核或考查。接收院系需成立轉院(系)轉專業工作小組,依據己公布的學術要求,對申請轉入學生進行審核或考查,并確定擬接收學生名單。
相比之前的轉專業規則,以上制度的核心特色為:第一,理論上沒有了轉專業名額限制;第二,學生申請轉專業不需要轉出院系批準,這從學生入學角度淡化或者徹底去除了學生的院系身份歸屬和束縛,這一點與本科生院的本質相接近。以上制度實行后,在山東理工大學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也可能在北大出現。例如,某個院系開學就沒有二年級學生了,或者剩下的學生成績都不佳。當然,管理者為了過渡平穩,2017年春季接收院系的轉專業名額可能不會太多。
但從學生發展角度看,北大方案仍然存在三方面邏輯缺陷,從而意味著進步的有限性:
一是一個阿拉伯語專業的學生如果想學化學專業或者地質專業,阿拉伯語的老師無法給該生提供咨詢和幫助,也不愿意提供幫助。
二是改革期待調動院系的積極性把一年級課程上好,這是積極一面。但地質系把專業課程上好了,也對學生過分熱情,但地質系本身的課程無法啟發一個學生(也許是歷史學家)新的可能,或者反而因地質課程極好而耽誤了學生。
三是外語學院的學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選課,但外語學院自身的教師難以指導學生在包含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更廣泛知識領域中的課程選擇。
三、本科生院的四種優勢
通識教育的一個英文對應詞為GeneralEducation,另外一個英文對應詞為LiberalEducation,直觀翻譯就是“解放教育”及“自由教育”。這一點意味著通識教育會幫助學生從某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他們獲得自由。學生被什么束縛?束縛當然很多,如學生可能被流俗所束縛、被高考的失敗所束縛、被金錢所束縛、被權威所束縛、被經典文本所束縛、被范式所束縛而使范式成為范式陷阱等。從某種角度看,在高考時就選定了專業的學生會被其專業身份所束縛,被其所在院系的專業教學計劃所束縛。實踐中,這是大學“有形的身體”對學生最大的束縛。例如,北京大學天文系不允許學生轉專業,在2013屆本科畢業生培養質量調查中,一位學生回憶說,天文系一位老師曾清楚地對他們說:“你進了天文系,我們就要按照天文系的模子讓你畢業,至于你將來做什么,我們不管”。這一點成為該學生對天文系并不美好的教育回憶。
什么樣的有形身體或者說教育組織模式是一流本科教育的組織模式呢?從知識論基礎上看,就是能夠去除學生專業身份束縛的本科生院。當前,中國己經有多所高校建立了本科生院,但如果本科生院僅僅只是為方便本科生教學管理而比照研究生院建立的、以“教務處”等行政機關為主的機關升級,那么這樣的組織機構變革與本科生院的本質尚有一定不同,意味著未來需要深入變革。
本科生院的本質在于,學生的學籍不再屬于學術性系科,而完全屬于本科生院以及本科生院之下更小的住宿學院或者書院,學生的學號中不再含有院系和專業特征。這樣的“身體”使得學生在專業選擇和知識建構方面重新獲得了本來就應當屬于他們自己的“學習自由”。與蘇聯專業式教育組織模式相比,本科生院與通識教育的本質相結合,一般會呈現以下四點優越性。
第一,進入本科生院的學生尚未確定專業,其在一年級(有時延續到二年級)通識教育基礎之上再選擇專業,理論上會選擇自己更喜歡、更擅長的專業。學生能夠學習更喜歡和更擅長的專業,學習效率會提高。由于學生尚未確定專業,教師和學術性系科必須投入更大力量去爭取生源,這有助于提升教師教育投入和教育質量。西安交通大學在“本科生院的核心使命與宗旨”中所提到的“倒逼學科和專業、倒逼老師”正是此意。本科生院的組織模式使得“轉專業”的學籍管理概念從本質上消解,學生只是在選擇專業、宣布自己的專業(DeclareMajor)。
第二,促進通識學習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知識基礎,通識教育必須經由通識學習才能產生作用。所謂通識學習,就是學生敞開心靈對“專業知識”外更廣泛的知識視野和“無用”知識的傾心關注和學習。制約通識學習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專業主義。如果學生剛一進大學就有專業身份,比如學生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學生,你讓他學習“歐洲文藝復興”或者“政治哲學”課程,他會問:“我學這門課程有什么用呢”?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本科生院在大學一年級適當“空”去學生的專業身份,使學生不確定其專業,本質上會促進通識學習。目前,許多高校的通識教育實踐聚焦于提升通識教育課程品質,開出完美的通識課程,但“有形的身體”改造與完美通識課程同樣重要。
第三,發展跨學科專業,促成學生知識結構的多樣性。在美國同樣實行本科生院制度的華盛頓大學,本科包含大量跨學科專業,例如“整合社會科學(Integrated Social Sciences)”、“法律、社會和公正(Law,Societies,and Justice)”等。其中一個跨學科專業為“應用與計算數學科學(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alSciences)”,下分八個專業方向,包括“生物和生命科學(Biological and Life Sciences)”方向、“工程和物理科學(Engineering and PhysicalSciences)”方向、“笛Ь濟學(MathematicalEconomics)”方向,“社會與行為科學(Socialand Behavioral Sciences)”方向等。從專業、專業方向的名稱看,這些專業的知識都跨越了傳統知識的疆界。學生如果身份固定在一個傳統的本科專業和院系,這樣的跨學科專業學習
最后,本科生院與住宿學院的矩陣式結構可以提高大學內分工水平,使得縱向學術性系科擺脫學生管理工作,專心于知識傳授和知識創新;使橫向住宿學院專注于學生課外教育與輔導,作為小型組織不再承擔知識創新責任。分工強化使大學對不同組織的考評標準宜于制將非常困難。最近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概念,其實許多新工科專業本質上都是跨學科專業,例如斯坦福大學的幾個新工科專業名字中就呈現了“+”,例如“計算機科學+語言學”(CS+Linguistics)、“計算機科學+哲學”(CS+Philosophy)、“計算機科學+音樂”(CS+Music)。沒有本科生院的組織模式,以上跨學科本科專業難以實現和良好運行。定和執行,從而能在管理上提高橫向和縱向組織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例如,在學生因為抑郁而出現學習和生活問題時,不需要教師和科學家參與(不專業地)處理,而住宿學院的學生工作專家和專業心理咨詢者更加擅長處理以上問題,院系科學家不需要出面,因而使得科學家有了更多專心推進技術創新的時間和精力。這是大家很少注意到的潛在組織優勢,這種管理優勢的潛力十分巨大。
2008年7月15日,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成立。2016年12月24日,我國又一所頂尖高校――西安交通大學也成立了本科生院,在本科教育組織模式方面也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改革步伐。與浙江大學有所不同,西安交通大學在此之前己經依托宿舍成立了彭康、文治、啟德等八所住宿書院。經過長時間運行,學生逐漸建立起對住宿書院的歸屬感。住宿書院成為學生在學術性系科之外的身份家園。以上本科生院和住宿書院的教育組織模式與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高校教育組織模式非常相似。牛津、劍橋的住宿學院模式是向中世紀巴黎大學學習的結果,因此,本科生院和住宿學院制度是向古老大學組織模式的一種復歸。
本科生院之下是否建設住宿學院值得探討。如果高校并沒有要求學生集體長期住宿,那么住宿學院實際并不是必須的。國內高校大都要求學生集體住宿,因此在本科生院之下依托宿舍建設住宿學院(書院)具備條件,在這一方面汕頭大學、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等均有探索。
四、一流本科教育建設中的保守與進步
2017年2月,斯坦福大學工學院托馬斯?肯尼教授在復旦大學有關“新工科”的會議上曾指出了院系對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束縛以及斯坦福大學去除束縛的改革方向:
每年有千名學子進入斯坦福接受本科教育,在這里的一大特色是從一開始是沒專業的,我們希望學生在斯坦福學一陣子再選專業。我們在第一、第二年先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不受任何院系的控制。我們認為學生一開始需要一個廣泛的探索,院系的存在會對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希望他們在某專業進行深入的研究。在這兩者之間,我們進行了平衡,這也是我們改革的方向。
當本科生有專業和院系身份歸屬時,其學習受到專業和院系的束縛。此時,學生類似“被塑造者”。本科生院的組織模式有助于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由“被塑造者”轉變為“積極、自由的學習者”而超越因材施教,這在哲學上是有助于創造力生成的根本轉變。但是,這種較為徹底的學習自由并不意味著舒適反而意味著持續的緊張和茫然,也非常不舒服。例如,養雞場的雞并無自由,也幾乎難以生成創造性,但其生活不需要選擇,是舒服和愉快的。任何時候向雞發放滿意度調查量表,都會獲得很高的滿意度。與雞相比,曠野中的狼是自由的,但其生活并不舒適,充滿了風險、挑戰和饑餓。向狼發放滿意度調查量表,可能不會獲得很高的滿意度。在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發展評估中,這種由“解放”的通識教育所帶來的潛在自由狀態確實沒有為元培模式帶來很高滿意度,學生在后期人生中可能面臨的困苦、迷茫和選擇的痛苦被提前到學校。學習自由和選擇責任同時存在,茫然比似乎“已經確定的命運”(比如入學就確定了“物理學專業”和未來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生道路)多出了焦慮和選擇的困難,其本質確實就是“自由”。
值得注意,從哲學層面看,自由并不會為每個自由的學習者帶來符合良好預期的結果。正如哈耶克所說,“我們可能是自由的,但同時可能是可憐的,自由并不意味著事事皆好或沒有壞事,自由的確可能意味著忍受饑餓、鑄成大錯或舍命冒險”。這是本科生院和通識教育進入更深層次后必然面臨的問題,也是本科生院難以速成的哲學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