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水環境調研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環境調研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環境調研方案

        第1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CAD;數據庫;水污染控制規劃

        中圖分類號:X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7017604

        1 引言

        水污染控制規劃是在污染源調查和水質現狀評價的基礎上,依照國家或城市對相應水體功能的環境質量要求,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計算出水體中各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即水環境容量),然后根據規劃水平年預測的污染負荷計算出污染物消減量,以使水域功能滿足所要求的環境質量標準,并提出最近的水污染控制規劃方案。在水污染控制規劃成果的基礎上,將GIS應用與污染源調查、水環境功能區劃、水環境容量計算及規劃措施的提出等各個過程,提高了水污染控制規劃的數據管理能力和規劃水平[1]。

        水污染控制規劃涉及的數據較繁瑣,利用GIS技術,建立水環境基礎數據庫,可以將空間數據及屬性數據、原始數據及新生成的數據進行合理規范的管理;水環境信息可以隨時更新,水環境數據實現了在整個水污染過程中的共享;將規劃成果制成專題圖,并實現可視化查詢,為水污染控制規劃決策者提供了直觀可視的工作界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

        潛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經112°29′~113°01′,北緯30°04′~30°39′,境內地勢平坦,地面

        高程在26~31m之間。潛江地處河口三角洲上,河流的特點是分流較多,變化較大。建國以來,全市建立了相對獨立完善的防洪、排澇、抗旱工程體系,共開挖干支渠62條,斗農渠4732條,排灌渠道總長6276km。全市現建有提排泵站171處,提灌泵站40處。因此,全市有天然和人工兩大類河渠,天然河渠有漢江和東荊河;人工河渠主要有田關河、下西荊河、總干渠、城南河、百里長渠、漢南河等骨干排灌支干渠。全市水域面積占自然面積比例為9.8%。潛江市屬漢江流域,其中東荊河以西為四湖流域,主要納污水體為西荊河、總干渠、興隆河、東干渠;東荊河以西為漢南片區,主要納污水體為城南河、百里長渠和漢南河。潛江市內大小溝渠縱橫交織,具有典型的江漢平原河網特征。

        2 水環境基礎數據庫的建立及污染源調查

        基礎數據庫的建立和污染源調查是水環境管理的基礎工作,涉及大量的地理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將兩者相關聯,建立水環境基礎數據庫[3]。在此基礎上,進行污染源調查,使水環境功能區的劃分、水環境容量的計算及水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果直觀呈現。

        本研究是通過現場調研的方式獲得基礎數據,主要有:潛江市環保局提供的由湖北省測繪局編制的1∶1萬CAD格式的數字地圖,潛江市共103幅,地形數據圖層共有10層;各類普通地圖及專題地圖(包括潛江市主要污染源分布圖、監測斷面分布圖);各類監測數據(潛江市環保局提供的潛江市河網河渠例行監測點的污染物的監測值)[4]。

        調研所得數據需要進一步處理,建立數據庫,才能進行污染源分析、水環境規劃和決策。本研究通過ArcCatalog建立Personal Geodatabase,即建立空間數據庫;通過Microsoft Acess 建立屬性數據庫。

        2.1 空間數據庫的建立

        2.1.1 CAD格式文件轉換

        本數據庫的基礎地理數據為103幅CAD格式的文件,不能被ArcGIS軟件直接使用,需轉換為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直接使用的Shapefile格式的文件。將一幅CAD格式的文件導入ArcMap中,在ArcMap中即自動被轉換為*.dwg格式的點文件、線文件、多邊形文件。利用ArcToolbox,分別將CAD(*.dwg)格式的點文件、線文件、多邊行文件轉換為Shapefile(*.shap)格式點文件、線文件、多邊行文件,并導出轉換后的文件,分別存儲于3個圖層中[5]。

        2.1.2 圖層拼接

        利用AcrToolbox的Apend(追加)命令,分別將103幅Shapefile格式的點文件、線文件、多變形文件拼接為一幅Shapefile格式的點、線、多變形圖層文件。

        2.1.3 提取有效數據

        已經拼接好的一幅線文件圖層包含水系、行政區界、公路等空間實體,點文件圖層包含居民點、取水點等空間實體。分別在線文件中提取出水系、行政區界、公路作為單獨的Shape文件,在點文件圖層中提取居民點、取水點作為單獨的Shape文件。

        2.1.4 柵格數據矢量化

        將調研所得的圖片經掃描成為*.jpg格式的圖件,即為柵格數據,導入到ArcMap中,通過“影像配準”工具,配準到與1:1萬基礎地理數據相同的坐標系,通過手動錄入的方式,對柵格數據進行矢量化,例如提取出主要工業污染源分布圖層、涵閘分布圖層、監測斷面分布圖層等。將以上所有圖層導入到ArcGIS9.3,建立空間數據庫。將從基礎地理數據提取出的潛江市的水系圖層及行政區劃圖層導入ArcMap中,見圖1。

        圖1 潛江市水系圖

        2.2 屬性數據庫的建立

        采集來的調查數據存儲在Excel表格中,導入Mcrosoft ACESS 2003 數據庫,并建立主鍵,建立屬性數據庫[6]。矢量空間數據庫中,對每一圖層,添加字段,并確定主鍵。將屬性數據庫與矢量空間數據庫相關聯。水環境功能區屬性數據庫在ArcGIS9.3系統中的后臺屬性數據庫見圖2。

        圖2 屬性數據庫

        3 水環境功能區的劃分

        對潛江市水系進行水環境功能區劃,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采用收集資料以及實地調查方法,結合其現狀功能和發展規劃,初步劃分功能區,在此基礎上與當地環境管理和有關部門協商,廣泛征求意見,最后確定功能區的大小、范圍及級別。并對各功能區進行水質達標分析和主要污染源調查[7]。

        目前潛江市水環境功能區劃主要有Ⅱ類水環境功能區、Ⅲ類水環境功能區、Ⅳ類水環境功能區、Ⅴ類水環境功能區。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不同水環境功能區用不同顏色表示,可以一目了然的將不同水環境功能區進行劃分。并且將水環境功能區的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環境功能類型、功能區劃)相關聯,可以隨時查詢各水環境功能的屬性數據。潛江市水環境功能區劃成果圖見圖3。

        圖3 水環境功能區劃成果圖

        2013年7月 綠 色 科 技 第7期4 水環境容量的計算

        水環境容量是指在給定水域范圍和水文條件,規定排污方式和水質目標的前提下,單位時間內該水域最大允許納污量。潛江市河網河渠水源排灌時期河網涵閘開放,河道流量較大,一般不低于30m3/s;其他時期涵閘關閉,河道基本處于封閉狀態,流速緩慢,流量明顯減小,降至不到6m3/s,有些河渠甚至出現斷流現象。因此,針對潛江市不同時期兩種不同的水文特點,對潛江市閉閘期和排灌期分別計算其水環境容量[8]。根據存儲在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中,各河渠水文特征、水質目標、排污方式,采用一維水質河流模型,確定了各水環境功能區水環境容量,扣除入河污染物量,得到各納污河渠剩余水環境容量,作為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的依據。各水環境功能區水環境容量計算結果存儲于水環境信息數據庫,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技術,得到剩余水環境容量柱狀圖,見圖4。在此基礎上確定各水環境功能區允許納污量或者污染物須削減量。

        5 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確立

        根據各納污河渠剩余水環境容量的計算結果,潛江市中干渠剩余水環境容量為負值,其他河渠剩余水環境容量雖為正值,但都較小。根據調研所得資料,潛江市境內包含大小鄉鎮共10余個,目前僅建成城東污水處理廠和城西污水處理廠。根據《潛江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到2020年,潛江市將建成市政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共14座,計劃截止至2015年,在周磯興建潛江市新區污水處理廠,在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建城北污水處理廠,在江漢鹽化工業園興建江漢鹽化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遠期(至2020年)在王場、浩口、張金、熊口、龍灣、老新、漁洋、后湖農場、運糧湖農場等幾個重點鄉鎮新建污水處理廠。新建污水處理廠要采取二級強化處理工藝,去除有機物質和脫氮、除磷,建設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控設施,加強污水處理廠的環境監管,以保證處理后的污水達標排放。并配套建設污水截排管網,實行雨污分流,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規劃污水處理廠屬性信息存儲于水環境信息數據庫,并制作出污水處理廠分布圖。見圖5所示,可以清楚地獲得規劃污水處理廠的分布信息,并查詢其屬性信息[9]。

        圖4 潛江市排污河渠剩余水環境容量示意圖

        針對納污河渠排灌期和閉閘期流量差異大,人工調控水平高的特點,對中干渠、東干渠、百里長渠、漢南河等納污水體,在嚴格控制污染物入河量的前提下,通過調水充盈河渠,利用水體的稀釋和自凈能力凈化污染物,增加水環境容量。因此,以興隆水利樞紐工程和“引江濟漢”工程建設為契機,在潛江建設“引水活城”工程,加大從漢江引水量,合理分配和調度,將江河湖渠聯通起來,提高地表水體納污能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工具,制作了“引水活城”項目的路線圖,見圖6,使規劃措施更加直觀。

        圖5 污水處理廠分布圖

        圖6 “引水活城”項目路線圖

        6 結語

        本研究以湖北省潛江市河網為例,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在水污染控制規劃中的輔助應用。在ArcGIS 9.3的環境中,完成了將水污染控制規劃涉及的空間數據(如河流位置、排污口位置、監測斷面位置、污染源參數)及其屬性數據存儲于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并實現了水污染控制規劃成果的可視化顯示、查詢和統計,為潛江市水環境數據管理和水污染控制規劃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10]。

        參考文獻:

        [1] 涂新軍.水污染控制規劃與GIS[J].環境污染與防治,1999,21(4):38~40.

        [2] 陶增才,王淑嫻,童張潔,等.GIS技術在南寧水環境規劃中的應用[C]//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第3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化學工程學會,2006.

        [3] 王疆霞,李云峰,徐中華.GIS技術及其在水文學和水資源管理方面的應用[J].西北地質,2003(6).

        [4] 王 浩,沈 宏.GIS技術在淮河流域片水資源綜合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水文,2005,25(1):42~45.

        [5] 任東風,徐立軍,才 藝.CAD到ArcGIS數據轉換問題[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9(6):25~28.

        [6] 何 強,翟 傻,龍騰銳,等.基于GIS的鳳嘴江水污染控制規劃數據庫研究[J].重慶環境科學,2001,23(3):29~32.

        [7] 丁福榮.關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24,26.

        [8] 葉 紫,陳偉亞.江漢平原河網區河渠水環境容量的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3):297~300.

        第2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水污染特征;生態監測

        緒論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更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這種背景影響之下,我國的水資源更是緊張。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對水資源落實可行的方面的管理,結合當前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合理開發、保護和應用水資源進行相應的管理和控制,必要準時掌握水污染現狀,利用各種科學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對水污染嚴重的地帶進行處理,控制污染范圍和污染的原因。

        一、我國水環境監測現狀

        1、水環境污染的特征

        在當前工業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各種化學物品應用的不斷增加,使得各種污染物質不斷的被排在各條河流和水道之中,嚴重的影響著水資源。水環境污染本質是有毒化學品污染,表現在有機物污染和無機物污,在污染的過程中是通過時間和空間的傳遞進行相應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更是時間上的差異使得污染逐步的擴大。

        2、新時期影響下的環境監測

        (1)、過去水環境監測技術

        在過去的水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是理應物理化學結合的方式進行監測,是采用傳統的設備手段利用分光光度方法進行監測和測定。隨著時間的變化,各種先進的技術設備不斷的應用在當前水環境監測中,高靈敏度的研究儀器和科學的研究方式的不斷利用。

        (2)、非過去水環境監測技術

        生物監測技術是應用水生物對水體有害物質的敏感性,經過對不一樣水生物在不一樣水質環境條件允許下相應的活動變化情形測定和研究,得出生態系統已經發生變化或已經產生涉及而缺乏表現出不良效應的信息。

        遙感監測技術主要求做到對大范圍的水域進行監測,水體及其污染物質的光譜特性是其進行水環境監測與評價的按照。

        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原因是創建監測站點實時監測水環境情形,準時發現污染事件,不論何時都可以做出水質情形報告,并創建水質監測模式,做到水質監測的預報。

        (3)、環境方面的管理(預警)對環境監測的新要求

        采納應用過去監測和非過去監測技術相聯合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研究方式,建設完整的信息化數據,完善模型研究,準時、科學的讓信息化有關服務環境,是環境預警對環境監測新的要求

        二、我國水環境監測中面臨的難題

        1、 缺少科學統籌方面的管理

        以地表水監測為例,在流域水環境監測種存在行政邊界斷面難題;網絡(網絡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方面的管理按行政從屬關系運作,條塊方面的管理現象嚴重,監測計劃方案不統一,使得區域間環境監測數據差別。這種分工不明確也就使得了監測路線的混亂,單位之間缺少 合作,使得資源應用缺乏充實優化。

        2、 有機污染與無機污染監測力度不協調

        在我國,由于過去工程修筑的時候有沒有對各種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性的考慮,使得工程修筑大多數都位于河流及各大水域的周邊,使得工業生產中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也是非常巨大的過程。我國城市河流及各大水系均以有機污染物污染為主,因此環境單位對水中有機物監測的分析的前期投入巨大。

        3、 缺少 科學可行的研究方式

        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還沒有達到一個項目一個標準研究方式的最低要求,研究方式適用性低,相比98項受水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水排放標準控制的污染物存在不匹配的狀況。別的,水質研究方式缺少 體系化和系列化,使得已頒發的標準較為尷尬。

        4、 缺少科學可行得調研

        缺少 科學可行的調研和行動力,對以往的工作經驗過于依賴,制訂的水質監測項目與水環境情形匹配度較低,其一,水環境監測項目缺少 對于性,出現對某些污染度較輕的項目進行反復地、重復監測的難題;其二,水環境監測項目具有片面性,僅僅把焦點放在水體本身,對浮游生物,底泥的監測不到位。

        5、 不可以滿足環境預警的要求

        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是對水質自動監控、信息集成與傳輸、衛星遙感、氣象與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種技術全面運用,這就必要科學統籌和高效運作方面的管理模式。而我國在水環境監測方面的方面的管理缺少 統籌,分工混亂和多家管水的局勢,嚴重阻礙了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創建和完善。

        三、處理水環境監測中存在難題的措施

        1、 加大水環境監測力度

        為了使監測結局更加如實的反映水質情形,更加科學化,需要加大水環境監測的分析力度,將長期未檢測出活在標準值一下的項目刪減掉,增加有無機物污染監測項目,爭取有機物單項水質控制指標代替總結控制指標和無機物化驗數據更加精確。

        2、加大監測儀器的研發

        引進國外技術和先進的工作經驗,聯合我國水污染實際狀況,加大對現場監測、自動監測和在線監測類儀器的研發,實現水環境監測儀器的本土化。擯棄盲目引進國外先進儀器的失誤理念,防止使得國內水環境污染和國外儀器的不匹配,從而使得監測結局不真實。相比現有的設備,比如采樣器進行測試篩選,并進行可行宣傳。

        3、創建科學可行的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要與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水總結排放標準相適應,參考西方先進國家的研究法,對于我國飲用水源、地表水及廢水等創建相應系列的標準研究法,在應急監測中對污染事故可以能準時判斷與研究,完善實驗室內和整個水環境監測程序的質量控制和保管。

        4、建立科學最為有效的生態監測和監督機制

        監督執法需創建一個快速反應隊伍進行詳細落實,可用遙感技術進行水環境監測,努力做好水環境監測工作,切實改善水環境、合理應用水資源,確保安全用水。生態監測機制可以補充理化監測的不足,詳細表現在生物監測領域:其一,監測靈敏度搞和功能多;其二,具有持續監測功能,可以總結反應環境質量情形。

        5、預警建模及相關數據庫的建設

        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是對水質自動監控、信息集成與傳輸、衛星遙感、氣象與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種技術全面運用。

        第3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汀江流域撫市段水環境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水環境現狀

        汀江流域撫市段主要三條,主流域從龍潭至撫市撫溪河,支河有基安至溪聯、五湖至五聯。流域主要水污染有水泥廠廢水、煤礦生產廢水、養殖業廢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經監測面結果水質狀況下降的趨勢,主要污染指標是氨氮和總磷。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工礦企業存在超標排放。主要是小煤礦大量石碴排放。

        2、養殖業廢水處理不到位。

        2012年,我鎮生豬出欄數32850萬頭,存欄數23860萬頭,大部分養殖業廢水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便直接排主水。

        3、農業面源污染較重,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施用量有上升趨勢,造成農業面源污染。

        4、鄉村生活垃圾隨意傾棄,經雨水沖刷污染河流。

        5、集鎮生活污水污染。由于未建污水處理廠,造成生活污水直排。

        整治目標:

        (一)近期整治目標

        通過水環境綜合整治,促進資源合理利用,遏制生態環境破壞趨勢,維護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市下達的指標內,確保流域內省控斷面水質達到功能區劃要求,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中長期整治目標

        1、全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省控斷面達標率100%,集鎮集中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

        2、企業實現全面達標排放,重點安裝污染物在線監測設備,工業企業普遍實行清潔生產。

        3、完善鎮村垃圾無害處理場建設,集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力爭達到80%。

        整治措施

        (一)加強對流域綜合整治工作的領導

        鎮人民政府成立由鎮長領導任組長,各有關職能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綜合整治工作的領導,組織制定本轄區內綜合整治工作計劃,分解各部門。

        (二)整治任務

        1、加強工礦企業污染治理

        老企業實施提高工程,消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堅決杜絕新的工業污染源;加大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監管,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2、全面開展養殖業污染治理

        嚴格執行養殖審批制度,審批新建的畜禽養殖場必須符合養殖規劃和環保要求,對未批先建、頂風搶建、不符合選址要求的,鎮政府負責限期拆除,并依法查處。要擴大立體養殖、資源利用等循環經濟治理模式,鼓勵廢物綜合利用;加強農業面源的污染治理,農業部門要開展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的調研,形成具有指導性技術指南,并加強宣傳,引導廣大農民科學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流失,從而減輕對流域水體的污染。2013年底以前,基本完成流域內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合理,將農村散養戶引導到養殖集中區,大力推廣豬—沼—草(木、果、菜、魚)等立體種養模式廣泛推廣。

        3、加強鎮村環境綜合整治

        要加強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或垃圾衛生鎮場等處理設施;加強農村生活環境保護,推進鎮村改水、改圈、改廁和沼氣池建設,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抓好“青山掛白”專項整治工作。

        (三)部門工作職責

        1、開展汀灑流域撫市段水環境功能區劃定,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同時,制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同時,制定飲用水源保護措施,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

        2、畜醫、農業站負責完善養殖業發展和污染治理規劃,牽頭開展養殖業污染整治,加大生豬養殖業污染整治力度。按照省政府要求,在禁建區禁止建設畜禽養殖場,禁建區劃定后新建的必須堅決拆遷;禁建區劃定前已建的于2012年12月底之前治理達標,未按期達標堅決關閉;流域內所有養殖場必須在2013年底前治理達標;要疏堵結合,科學規劃,積極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同時,做好農業面源染控制和治理。

        3、村鎮規劃站必須加快集鎮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進程,認真落實省政府有關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政策,力爭2010年底完成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

        4、林業站要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嚴格落實生態村管護,改造低產林,調整樹種結構、營造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積極扶持改燃節柴工作,推廣以煤化柴和混合代柴煤。

        5、財政所應積極籌措整治資金,加大污染整治的投入。

        第4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職;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人才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3)09-0063-03

        一、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原則

        (一)校企深度融合原則

        人才培養方案編制修訂既要深入行業企業廣泛調研,又要結合本學院專業辦學條件設計制定。根據專業調研準確定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實現“無縫接軌”,提升本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甚至引領區域產業行業發展。

        (二)課程優化整合原則

        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整合,根據職業崗位群系統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設計必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三種課程類型,合理選擇教學形式和培養模式,為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強化實踐教學原則

        遵循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教學安排。建立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的職業能力培養、培訓與考核體系,實施“課證結合”改革,實現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雙證制”人才培養模式。

        (四)規范化原則

        人才培養方案必須由本專業建設的專家指導委員會集體討論通過,經本系部審核批準、教務處審核、主管院長簽字后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內容要全面、結構應完整、表述應準確、行文要規范。經審批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本專業開展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文件。

        (五)持續改進原則

        專業建設具有動態性、開放性的特點,結合行業、企業及專業教學等方面反饋的信息,將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持續改進,最終構建出獨具本專業特色的“2+1”人才培養模式。

        二、人才培養方案調研與設計

        (一)人才培養規格調研。

        1.行業企業調研。專業教師通過現場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選取飲料制造、汽車制造、安全等典型行業開展企業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近年大量環境安全事故凸顯,引起國家和企業對環保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廣大企業對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專業這一新興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廣東省內企業數量較多,尤其是外資、合資企業約占全國30%,外資、合資企業及重點污染行業均非常重視設置工業環保與安全管理部門,工業環保、安全與健康(EHS)人才備受該類企業青睞。企業中EHS崗位的高職學歷人才比例約占20%,從學校招收應屆生約占60%。

        2.專業教學調研。專業教師對同類專業院校、教育專家進行了教學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專業復合型人才在全國培養缺口較大,廣東省高職院校開設該專業更是鳳毛麟角,遠未能滿足企業對該類人才的需求。行業教育專家還強調,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應體現環保、安全、特種設備、消防、衛生等崗位群;根據崗位知識能力需求,合理整合教學課程,優化課程體系;增加實訓課程,拓展職業資格證書領域,應重視職業能力培養。

        (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1.人才培養規格。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主要面向企業環境安全和職業健康管理(EHS)部門、環境健康認證咨詢機構、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基層環保管理部門、基層安監管理部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從事企業環境保護、安全和職業健康管理、企業環境安全健康認證咨詢、環境監察、安全監察等工作的復合型高技能管理人才。

        2.就業崗位群。本專業招生對象為普高生或三校生,修業年限為三年(兩年在校學習、一年企業頂崗實習),主要就業崗位(群)為: 企業環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人員、環境安全健康認證咨詢技術服務機構人員、基層環保部門環境監察人員、基層安監部門監察人員等。

        3.構建環境、安全、健康“三方一體”課程體系。通過企業調研,分析EHS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結構需求,根據工作過程導向構建本專業環境、安全、健康“三方一體”專業課程體系,見表1:

        4.學分制及職業資格證要求。本專業實行學分制,推行“雙證制”,學生必須修滿學分并獲得職業資格證方可畢業。本專業必考職業資格證書為ISO14000&OHSAS18000內審員資格證,選考職業資格證書為特種作業管理(操作)證、初級急救員證、消防員證、污水處理工證、水環境監測工證等,職業資格證書可置換公選課學分。

        5.實踐教學要求。根據高職教育重視實踐技能培養的特點,按“工學結合”的要求探索獨具本專業特色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圖1)。本專業實踐教學按照分散實訓與集中實訓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原則,在校一、二學年結合專業課程安排企業參觀、課程實訓(實驗)、集中實訓,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第三學年重點培養綜合技能,安排不少于16 周的頂崗實習,進一步學習企業管理運作模式,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技能。

        三、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保障

        (一) 校內外實訓基地教學保障

        本專業通過“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發展項目”初步建成環境/安全管理實訓室、工業安全實訓室、環境應急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及一批校外課程實訓與頂崗實習基地。未來將進一步深化校內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包括“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環境建設、實訓室管理文件建設、實訓教學文件建設;同時,根據工業環保與安全專業崗位具有專業性、復合型、廣泛散布于企業等特點,還要開拓更多校外企業實習基地,確保一年校外頂崗實習與校內實訓在內容上有機銜接、環境上互為補充,共同完成實訓、實習等內容完整的實踐教學要求。

        (二) 專兼結合“雙師型”師資保障

        通過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及專業教師培養計劃,強化高職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專業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積極聘請行業、企業和社會上有豐富實踐管理經驗的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參與課程標準制定、課程開發及專業授課,保證學生職業素質及能力的培養。

        (三)校企深度融合保障

        按照“政校聯動、依托行業、校企合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原則,本專業將通過與當地政府聯動,依托環保行業優勢,逐步與廣東省內環保、安全行政管理部門及各類型企業、EHS咨詢與認證部門廣泛建立聯系。以實質性項目為牽引,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本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為本專業持續良性發展提供保障和動力。

        參考文獻:

        [1]肖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8,(11):39-40.

        [2]羅先進,黃霞春,葛慶,周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創新——以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成教育研究,2011,(6):111-112.

        第5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字:平和縣;環境整治;保護研究

        中圖分類號: B82 文獻標識碼: A

        一、存在問題

        1、水土流失與污染情況嚴重

        平和縣種植溪蜜柚面積達65萬畝,山地的過度使一些土地,植被遭受破壞。據衛星遙測,全縣水土流失面積394.09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面積16.92%。農藥、化肥使用量持續增加,據統計全縣化肥使用量每年30萬噸以上,農藥高于其他同類縣份1倍有余。禁養區畜禽養殖出現反彈,糞肥或直接排入水溝、河道,或露天堆放,任雨水沖淋,直接污染水體。城鄉生產、生活污水、垃圾漸增而處理能力不足,加劇污染源增多。據環保部門監測顯示,平和縣重點流域部分時段的水體中氮、磷等個別指標已超標,特別是枯水季節時,水流量小,水體富營養化明顯。

        2、污水和垃圾處理率低

        平和縣城鄉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仍然偏低,僅縣城建設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4萬噸,只占70%。且部分污水管網布局不合理、維護不及時,管道破裂、堵塞問題時常發生。在平和縣城舊城區中有一條內河,承擔縣城四分之一人口及企業污水排泄,每日4000噸左右污水在縣城中山公園附近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花山溪,是重點排污口。在垃圾處理方面,縣城雖然已經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卻因技術、設備和資金問題,自投產以來基本處于停產狀態。2012年10月以來,每月處理量20噸左右,遠遠低于日處理60噸的消耗能力,而縣城日產垃圾在60噸以上,仍需采取填埋方式,目前該縣垃圾堆放與填埋場地選點都存在一定困難。

        3、縣城重點排污口亟待整治

        調研發現連接平和縣城西林村、平和一中、大坂洋工業區、聯星村、育英小學及市尾市場、九一七社區的排水溝,承擔著縣城40%常駐人口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泄任務。此段排水溝中部分(如一中門口排水溝)沒有硬化,部分溝底(如原縣農用車廠路段排水溝)多年沒有清理,堆積大量淤泥,并且該溝涵未被納入縣城排污管網,

        二、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1、“治標”工作不力

        影響水環境質量的“顯性”問題突出:縣城垃圾處理廠沒有正常運行,垃圾處理量達不到要求;過度山地開發種植溪蜜柚,大于25度山坡地也開荒種果,未被有效制止;果農盲目濫用、過度施用化肥、農藥,未得到有效引導和控制;在項目引進上缺乏甄別,對一些高污染的企業把關不嚴;流域水環境的水質、垃圾、水葫蘆、采砂等未進行綜合整治。

        2、資金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投入水環境治理資金投入渠道單一,主要是政府的財政撥款。平和縣是農業大縣、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綜合經濟實力不強,財政嚴重依賴工業、土地開發。2013年公共財政總收入7.8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僅5.7億元,因經濟實力薄弱,不能為生態建設與保護提供有力物質基礎和便利條件,資金缺口較大。

        3、嚴格執法不夠

        水環境綜合整治涉及多個部門,存在多頭管理,各自為政、效率不高的問題;一些部門技術裝備差、環境監理和監測技術能力不能滿足執法和管理要求;執法環境不夠寬松,執法過程中干擾大;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嚴禁使用高毒農藥、濫用化肥整治措施不夠有力;一些企業環保設施投入不足,污染物非法排放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部門對水質狀況信息透明度不高,群眾參與監督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若干對策思考

        1、理順體制關系,形成長效機制

        一要理順整治協調機制。水環境整治涉及到水利、農業、林業、環保、國土、交通、公安、經貿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往往職權交叉、缺乏溝通,這會導致在治水時責任不明,行動不力。所以,應建立一個專門的水環境綜合協調機構,由縣政府明確責任人統一指揮,讓該機構將各部門的相關職能協調統一起來,在治理水環境的過程中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并針對水環境突發事件編制應急方案,管理調用資金和治水裝備,組織專家隊伍,訓練專門人員,未雨綢繆、防范未然。二要科學劃分生態核心區。“五江源頭”分別位于我縣的南勝、國強、大溪、蘆溪等4個鄉鎮5個村,且相隔甚遠,生態各一,不利于建立整片相連的保護區。因此,可按照“一區五點”的模式,在各個水源頭劃定10--20平方公里的核心區,40--50平方公里的緩沖區,建立“五江源頭”自然保護區,實行統一管理,統一保護,依法強制性保護,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維持生物多樣性,使之成為水系源頭穩固屏障,確保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永續利用。

        2、突出重點難點,形成良性循環

        一要實施生態修復。認真落實“十二五”規劃有關水環境整治的要求,以科技為支撐,適度推廣河道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加快推進水利項目建設。結合“三改一拆”、“三清工程”等專項整治,拆除河道沿河違章建筑,在沿河建設休閑綠化帶,建設生態駁岸、人工濕地等,利用植物、斜坡,削減入河污染,重點整治一批群眾反響強烈、整治呼聲較高的重點難點河道,有效改善人居環境。二要開展清理河(溪)道活動。針對枯水季節,河流水流量小,易造成水環境營養化等問題,建議由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各鄉鎮(場、區)特別是九龍江流域沿線鄉鎮,定期開展河道大清理活動。同時,建議加強河(溪)道采砂監管,堅決依法打擊各類亂采亂挖和侵占河道行為,確保汛期行洪安全。

        3、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完善設施

        一要完善污水管網建設。針對縣城污水處理廠因污水供應不足問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影響合同履約。建議縣建設部門組織施工技術人員定期對縣城污水管網展開全面排查,及時修護泄漏管網,提高污水收集能力。要設立污水管網維護專項經費,建議從污水處理費用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管理經費,經招標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污水管進行日常維護,以便及時處理運行中出現的各類問題,解決日益突出的生活、生產污水和垃圾不斷增加與處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時,要加快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進度,盡快促成投產。二要完善排水設施建設。重點整治連接縣城西山片區西林村、平和一中、大坂洋工業區、聯星村、育英小學及市尾市場、九一七社區的排水溝。建議協調縣建設局、水利局、小溪鎮等相關部門,對縣城西山片區開放式的排水溝和原農用車廠路段封閉式排水溝進行“開膛破肚”清理;建設部門牽頭調研該區域的排水溝納入縣城排污管網建設的可行性并提出具體整治方案。

        第6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時隔近一年,記者如約去金源集團拜訪了畢惠川,他饒有興致地談起了這一年來集團的轉型過程。石油化工不分家,從煉油行業看,民營煉油企業穩定油源,抓住國家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的機遇,繼續提升企業效益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難點;無法充分改進現有流程,適應油品環保等級提升的要求;依托現有煉油基礎難以發展新的產業類型;非煉油企業依托大型煉油企業項目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路途艱難……而金源集團卻在探索轉型的過程中,形成了“能源與環境事業”的發展思路和服務平臺的嶄新運行模式,并贏得了市場和社會的認可。

        化工行業有發展但必須尋找出路

        談到化工行業,畢惠川說起了金源集團初期的組建和發展。1993 年底,金源集團就從節能環保、精細化工等領域入手,著力打造研發、生產、銷售、工程和技術服務一體的專業公司。在研發過程中他們發現,產品技術含量精細度要求高的化學行業市場占有率并不高,直接面對的競爭對手都是國外的大企業,金源集團的產品因此遇到了國內市場品牌競爭力的軟肋和技術成本高、出口困難的局面。國內的地方小企業由于生產成本低,排放也沒有嚴格按照達標要求來做,成本自然也降低了很多,但金源集團沒有放下道德的底線,承擔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以自己的生產技術標準和國際接軌的生產排放控制技術為出發點,從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入手開始了轉型之路。

        金源集團從2009年開始關注能源、環保和安全生產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嘗試研發與化學企業生產環保排放控制相關的產品、技術和裝備,如今他們的先進技術已經成為國內標準。他們堅信節能環保產業才是發展的方向,才是可持續的。隨著國家對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斷加大,他們的技術和標準也被多家地方政府看好。

        現在的金源集團在北京光機電產業基地建有1500平方米的工程技術中心,中心以博士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為科研主體,并配以先進儀器,研究開發有關煤環境、水環境和膜材料與分離技術相關的產品、技術和裝備。金源集團在節能環保領域自主研發的系列產品和技術,已擁有近四十項發明專利,多項技術已實現工業化應用。能源與環境事業有關產品、技術和裝備等研究開發、生產、市場推廣、工程技術服務以及工程總承包分別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以及昊華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性合作伙伴協議,并聘請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姜標博士為金源集團首席化學科學家,聘請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徐炎華博士為金源集團首席環境科學家。

        自2010年底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及南京工業大學合作以來,業已基本形成煤環境事業節煤減排、水環境事業節水減排與膜材料和分離工程等節能環保業務。現正集中力量研發與生態環境事業有關的河流湖泊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相關的產品、技術和裝備,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相應的綜合解決方案。

        提到企業的文化時,畢惠川說,金源集團的口號是:能源與環境事業專業服務商。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他們是有信心做到的。專業支撐、技術整合、資源保障、服務意識構成了企業發展的四大元素,本著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宗旨,以“廢物資源化、資源功能化”為目標,金源集團為化學工業企業提供了專業的節能環保綜合解決方案和相關的工程技術服務。

        英雄終有用武之地

        2012年2月中旬,金源集團參加了由臨淄區環保局組織的臨淄區齊魯化工區環境專項治理工程公司座談會。這次會議雙方就臨淄區齊魯化工區環境專項治理有關技術、存在的問題、雙方分工等進行了詳細交流。

        “我們有信心將這個項目圓滿完成。因為我們有之前精細化工生產企業的背景,在生產研發和排放控制過程中,始終都是按照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標準進行操作,技術人員對于化工企業的排放類別和成分都有相當了解,而且完全能做到從細微處入手進行個案化分析,對我們來說建立國內的企業生產排放控制標準不成問題”,畢惠川自信地說:“臨淄區化工企業污染防治是金源集團踏上承擔社會責任之路的起點。這應該是集團公司環保事業的一次跨越!”

        第7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一、 地方人大間合作的必要性

        面對區域性公共問題,與地方行政機關間合作相比,地方人大間合作更具“超脫性”和“權威性”,特別是隨著我國法治化國家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大作用的凸顯,地方人大間合作會成為一種必然。

        (一)地方人大間合作是地方間合作的一個重要層次

        當今世界,無論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單一制國家,都有從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政府管理體系,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性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方面正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是構成政府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憲法意義上的地方政府分為三個層級:省級、縣級、鄉級。而從實際上來看,“我國的地方政府從縱向上可以分為四個層級,即省級、市級、縣級、鄉級(有的地方分為三級,有的地方分為五級),橫向上更是形態各異,既有一般意義上的地方政府,也有民族自治的地方政府,還有世界首創的特別行政區的地方政府”[2]。地方政府是一個廣義概念,不僅包括行政機關,而且還包括立法、司法機關,區域性、跨區域性地方政府間合作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僅限于行政機關的合作是遠遠不能透析各方合作的本源,地方人大間合作應是構成地方間合作的一個重要層次。

        (二)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的需要

        “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要事項”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職權。漢江水環境保護是關乎漢江流域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地方人大責無旁貸,必須從履職的高度介入到水環境保護工作中去,而不是僅僅將水環境保護列入人大議案,監督、督促行政機關去治理。水環境整體具有不可分割性和復雜性特點,僅以一地之力根本不可能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地方人大應該從履職和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加強與其他地方人大間合作,形成整體合力,達到對漢江母親河的綜合治理與保護。

        (三) 開創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地方人大上下級之間是法律監督、業務指導和工作聯系關系。實際中,自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以來,地方人大之間的關系也僅僅限于以召開會議、互傳文件的形式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交流經驗,而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對人大制度建設、工作方法和機關建設等方面一些理論上的探討。地方人大橫向間交流與合作很少,在公共事務治理中合作更是少見。在針對漢江母親河保護中,河谷兩地人大常委會合作倡議,擬共同出臺治理與保護方案,初步形成了一些制度化的合作機制,開創了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二、地方人大間合作困境分析

        (一)認識不足,開放意識缺失

        上下級人大關系比較松散,本級人大常委會只對本級人大負責,上下級之間沒有主動合作與聯系的動力與必須。現有的聯系很大程度上也只是開開會,交流交流,游山玩水,“坐一坐、談一談”,流于形式。在傳統意識中,人大在本行政區域內能夠認真貫徹“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已屬不易了,根本沒有必要與其他地方人大合作,這些人工作眼光僅僅局限于本轄區內,主動走出去的意識不強,缺乏開放思維。

        (二) 法律性、程序性強,缺乏靈活性

        人大工作具有法律性、程序性強的特點,在介入區域性公共事務治理中,不像行政部門那么靈活,人大工作主要還是以法律、法規輸出為主,站在貫徹法的高度督促行政機關去解決。在漢江母親河保護上,只有列入人大的議案,人大才能行使職權監督政府去辦理。地方人大對議案的選擇和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各方合作的力度,區域性公共事務治理的整體性與地方人大對議案選擇的碎片化,導致地方人大間合作缺乏客體,必須加強合作。

        (三) 規范性不強,制度不健全

        地方人大間聯系有組織、有計劃的少,多數都是松散型、自發的行為,常因領導之間工作關系和人際關系而發生聯系,缺乏制度化的溝通方式。包括行政機關間合作在內,漢江母親河的保護至今沒有形成一份規范化的地方間合作協議,地方人大間規范化的合作方式更是沒有,目前僅僅是河谷兩地人大常委會共同倡議出臺方案保護漢江水環境是遠遠不夠的。缺乏規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方式,最終會導致合作隨時擱淺、夭折。

        三、地方人大間合作機制的構建

        地方人大間合作能否有效地運轉,構建科學合理的機制是關鍵。

        (一) 構建規范化的組織結構體系

        區域性公共事務的治理,必須建立制度化的組織載體統一行動。相對于行政機關的合作,地方人大間的合作規格更高、權威性更強。漢江流域地方各級人大可以安排城環工委工作人員作為專職聯絡員,具體負責地方人大間溝通與合作,力爭在全流域內建立地方人大間統一、規范的組織協調機構。

        (二) 構建制度化的溝通聯絡機制

        1.定期的會議制度。會議作為最重要的制度化溝通渠道,地方人大間合作也必須充分利用這一有效的溝通方式。漢江流域的地方人大間可以協商輪流主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邀請包括行政官員、專家學者、群眾代表等在內共商漢江母親河保護大計。

        2.聯合組織視察。針對漢江水環境保護,地方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和委員視察調研時,應邀請其他地方人大組織代表和委員參與進來,并倡議以后的視察活動要互派代表和委員,并通過城環工委牽頭,形成制度化的溝通聯絡渠道。

        3.信息共享與通報制度。漢江流域地方人大間要將在水環境保護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與存在的問題,及時相互通報、共享信息。

        (三)相互監督機制

        地方人大不僅要監督地方政府強化對漢江水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同時地方人大間也要相互監督。“人們自己不會監督規則的執行,即使這些規則是他們自己設計的。”[3]漢江母親河老河口段的污染一定程度上是由上游丹江口無污水處理廠,加之水上餐飲暴增,屠宰場多,水污染嚴重造成的。丹江口發展造成的外部性卻讓老河口、谷城付費,從市場交易公平原則來看,明顯不公平、不合理,但由于水資源不可分割性而造成產權不清晰、責任主體不明確,“誰污染誰付費”的市場原則是行不通的,必須借助公共部門力量進行干預。地方人大作為地方最高權力機關理應發揮積極作用,構建地方人大間相互合作監督機制。針對漢江水環境保護,老河口人大應與丹江口、谷城等地方人大建立溝通聯絡機制,互相監督水環境治理與保護情況,努力構建“合作―監督―合作”良性循環模式,通過各方的共同合作來達到漢江水環境良好治理與保護效果。

        針對漢江母親河的保護,地方人大間合作的最終目的是要形成一種制度化、規范化的溝通聯絡渠道,形成區域內水環境治理與保護的整體合力,讓“誰污染誰付費”的市場原則能夠真正地貫徹執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喬?B.斯蒂文斯:《集體選擇經濟學》,楊曉維等譯,2003年版,第122~123頁。

        [2]沈榮華:《中國地方政府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6頁。

        第8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實際上,深圳作為率先發展、先期便承受環境壓力的城市之一,較早就意識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也較早地開展了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探索工作。生態文明建設是理念和行動的結合體,多年來,除了理念上的不斷探索、創新,深圳市一直通過治污保潔工程平臺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體行動的落實,較好地發揮了全市環境治理項目的統攬、統籌和優化作用,迄今已經走過了11年的歷程。

        11年來,深圳治污保潔工程共實施任務1450項,累計完成投資557.25億,深圳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年一個臺階

        實現平臺不斷拓展

        2003年,治污保潔工程作為十項民心工程之一,由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后,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響應。2004年成立治污保潔工程領導小組,2005年全面部署實施治污保潔工作……11年來,深圳環保人不忘初心,始終堅持以大環保、大結合、大計劃的開拓理念為指導,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實現平臺不斷拓展、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以大環保理念構建治污保潔平臺。深圳治污保潔工程構建了“大環保”格局,統籌了全市各區和新區、市直部門、國有集團及重點企業等38 家成員單位的力量,舉全市之力開展工作。各成員單位從被動參與到主動配合,從逐步認可到積極謀劃,再到逐級考核,治污保潔已然成為統籌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綜合平臺,也成為各區、各部門開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切入點和抓手。

        以大結合理念指導環境改善思路。按照工程與管理相協調的大結合理念,治污保潔任務以工程項目為主,政策制定、監督管理和能力建設項目為輔,堅持末端治理與源頭污染防控相結合,工程建設、運行與配套的科學管理制度相結合,從而更大地發揮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以大計劃理念保障項目延續。為保證工作的延續性,治污保潔先后出臺了兩個五年行動計劃,對政府各類規劃進行具體細化,作為項目儲備庫。在此基礎上,再結合當年環保新形勢新目標、新要求及工作重心調整,制定各年度任務方案。

        推陳出新

        實現令不虛行

        11年來,治污保潔平臺之所以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持久力,并取得顯著成效,究其原因,貴在堅持,重在創新。深圳環保人以內容創新、管理創新、考核創新為核心主線,從計劃統籌、協調服務、監督考核等方面,不斷完善創新,先后建立了 11 個工作機制、9 項工作制度,有科學計劃,有過程跟蹤,有量化考核,令不虛行。

        建章立制,科學統籌。從計劃統籌、協調服務和監督考核等方面不斷完善治污保潔工作,在省、市各相關規劃、計劃、方案、會議等基礎上,對既定“文件”進行具體細化和延續部署,真正實現了“計劃”與“落實”的有效銜接。同時,細化階段性任務目標和責任分工,各成員單位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了長效推進機制,促進項目的有效落實。

        任務分批,動態調整。年度任務分批下發,涵蓋每年各階段工作重點,確保任務制定的科學性。同時,按照既定原則和程序,年度任務可動態調整,既尊重任務實施的客觀實際,又避免任務調整的隨意性,保證任務的強力推進。

        監督跟進,定期評估。創造性地引入了第三方現場督查制度,每月現場查勘,準確掌握工程進度,多年來納入第三方現場督查的項目達 705項次,編制督查報告141份。還先后完成了三年、八年和十年回顧,不斷地總結經驗。

        多方考核,獎罰分明。考核機制健全、程序嚴謹、規則明晰、不斷完善,有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監察員、環保專家共同參與,自查、第三方督查、現場檢查、逐項佐證資料審核相結合,評定標準精細量化、操作性強,考核結果客觀公正,總體認同度較高。考核結果進一步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還建立了約談制度和表彰激勵機制,11 年共評出領導小組特別獎 23個,優秀項目83個,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效應。

        收獲碩果

        環境指數顯著向好

        環境基礎設施和環保措施發揮效益慢,環境質量改善不能一蹴而就。11年來,深圳市GDP總值增長5.1倍,環境壓力巨大,但深圳水、氣、聲、固廢、生態等環境指標均顯著向好,可以說,持之以恒、穩步推進治污保潔工程,為有效遏制環境惡化的趨勢,持續促進深圳環境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11年來,深圳治污保潔工程共實施任務1450項,累計投資557.25億,其中: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547項,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25座,新增污水配套管網1400公里,深圳市主要河流水質改善明顯;飲用水源整治77項,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城市飲用水和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大氣污染防治254項,空氣綜合污染指數持續保持低位水平,灰霾天數和PM2.5年均濃度持續降低;噪聲治理項目29項,區域環境噪聲達標率提高了0.9%,交通噪聲達標率提高了16.5%;固體廢棄物治理110項,建成無害化處理設施10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固廢綜合利用率持續保持上升趨勢;生態修復與建設項目135項,建成綠道2400公里,總長和密度居珠三角城市首位,公園總數達到911個,是全國公園最多的城市,園林綠化水平顯著提高。

        治污保潔平臺也為深圳市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兩次復核、珠江綜合整治和廣東省跨界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考核,實現污染物總量減排階段目標及世界大運會成功舉辦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特別是深圳近年來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大氣十條”、“水十條”,大力實施大氣環境、水環境、綠化美化三大提升行動,出臺了深圳大氣質量提升40條、水環境治理40條、環境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方案等系列措施,相關具體任務均整合納入治污保潔平臺推動實施。

        顯然,治污保潔工程已成為具有深圳特色的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的綜合平臺和長效手段,也是深圳想干、敢干、快干、會干的推進器,是深圳實現“深圳質量”、主動適應新常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將投資超800億治理水環境

        當前,深圳已明確了深圳市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性方向,今年1月召開的深圳市委六屆人大二次全會和市人大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間“要率先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的生態文明城市”的奮斗目標。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深圳將進一步加大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十三五”期間將投入超過800億治理水環境,全力打好治水提質攻堅戰,到2020年使跨界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廣東省考核要求,同時力爭到2020年左右實現PM2.5濃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

        治污保潔平臺將繼續服務于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思路和布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深圳生態環境保護熱點難點。2016年,重點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治理年”的部署,緊緊圍繞環境質量提升這一根本出發點,積極投入治水提質攻堅戰,大力實施環境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通過進一步加大專項督查督辦、建立項目檔案庫、強化調研和服務等措施,強化平臺對全市污染治理項目的統攬、協調和優化作用,確保銜接有序、約束有力,扎實推進項目實施。

        據介紹,2016年全市治污保潔工程現已下達兩批任務共369項,包括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208項、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21項、大氣環境污染治理53項、噪聲污染治理2項、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35項、生態恢復與建設12項、產業升級和綠色系列創建與清潔生產12項、環境管理與能力建設26項。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治污保潔工程將突出問題導向,狠抓重點,突破難點,挖掘亮點,重點推進七項工作。

        一是加快水環境治理,扎實推進污水處理廠新建及改造提升、污水管網建設、河流綜合整治、飲用水源保護等項目實施。

        二是以發達國家先進城市為標桿深化大氣環境質量提升,在抓好市民直觀感受最強烈的揚塵污染治理的同時,著力補齊柴油車、船舶及揮發性有機物三塊短板。

        三是穩步推進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既有設施運行效果評估及改造提升,推進垃圾源頭減量,加快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四是持續推進公園建設、綠化提升及生態恢復改造工程。

        五是加強市民投訴集中的施工及交通噪聲污染防治,嚴厲打擊噪聲擾民。

        第9篇:水環境調研方案范文

        水是生命之源泉、生產之要素、生態之基礎。推進水環境整治是順應群眾呼聲、改善社會民生的必然要求,是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倒逼經濟轉型、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臺州市區地處溫黃平原,水資源缺乏,水面率不高。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由于傳統產業沿河沿岸分散布局的模式以及城鄉管網覆蓋的不足,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水安全狀況日趨嚴峻,市區大部分水質呈劣Ⅴ類,基本上出現“有水皆臭,有水皆污”的狀況,群眾反映十分強烈。對此,臺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匯報并到現場督查。市人大、市政協十分關注,市人大作出關于全面開展水環境整治的決議,市政協提出關于臺州南片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建議案,并組織代表、委員多次對水環境整治工作進行視察。為扭轉水環境惡化的狀況,2011年9月開始,臺州市堅持“科學治水、鐵腕治水、工程治水、合力治水”方針,緊緊圍繞“保護水環境、保障水資源、遏制水污染、重建水生態”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鐵腕治水大會戰”行動,強勢推進市區水環境整治工作,聚力打造優美水環境,努力實現三年內消除河水黑臭現象。到目前,市區主河道的水質明顯改善,發黑發臭現象逐漸消除,河里開始出現水生動植物,鐵腕治水成效明顯,得到了群眾廣泛肯定。

         

        科學謀水,標本兼治促整治

        水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著眼長遠,統籌規劃,與城市發展、水利建設、景觀綠化、人居旅游等充分結合起來,合理推進,力求實效。

        堅持系統謀劃、規劃先行。在認真總結過去整治經驗和反復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遠近結合、截補兼顧、點面聯動”治水方針,明確了“分段式、小循環”的治水思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招投標,由國內水利方面的權威院校——河海大學負責編制《臺州市區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12—2020)》,提出到2015年,基本消除水質發黑發臭現象,消除劣Ⅴ類水體,主要河道基本達到水功能區要求;到2020年平原河網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主要河道力爭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要求。同時,將長遠規劃與近期目標充分結合,制定了2012—2015年工作計劃,著手修編《臺州市水資源規劃》和《市區排水規劃》。

         

        堅持源頭管控,標本兼顧。就水治水只能治標,難以治本。水環境整治工作,重點在源頭,難點在源頭。必須樹立固本清源思想,堅持重心上移,關口前移,著力加強源頭控制。我們從促進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入手,抓好工業污染防治,嚴格實行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的環境準入制度,大力推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大重點水污染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力度,開展重污染行業廢水排放達標整治。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結合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做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理、搬遷或關停,引導農業走園區化、規范化、現代化、生態化發展之路。抓好生活污水收集,結合雨污分流工程、從建設初期雨水利用工程入手,確保污水進廠。今年以來,市區完成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整治129家,治理、關停畜禽養殖場17家,建設生態養殖場(小區)1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3?郾1萬畝,實施農藥減量控害10?郾73萬畝。同時,完善政策,先后出臺了加強市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加強病害動物及其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加強長潭水庫保護補償機制等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規范管理,保障水環境整治順利開展。

         

        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一方面,以重要節點為突破口,逐步、逐段治理河道。各縣(市、區)每年自選兩條以上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群眾關注度高的河道或河段開展綜合整治,通過拓寬、疏浚、截污等,將其打造成亮點工程、樣板工程,力求整治一線、截污一片、清淤一段、綠化一帶。近年來,先后建成了一批如葭芷涇文化長廊、路橋南官河十里長街一期、黃巖濱江二期等集防洪排澇、生態親水、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河道,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今年以來,東官河綜合整治項目、青龍浦排澇工程、洪家場浦排澇調蓄工程、柵嶺汪排澇工程等進展順利,15條河道綜合整治工程也已啟動。另一方面,立足抓水系的整體整治,強化三區聯動、市區鎮村四級聯動,面上推進,提升市區水環境整治總體水平。在路橋區新橋鎮開展鎮村聯動(區域)水環境整治試點,充分調動鎮村干部參與水環境整治的積極性。

         

        鐵腕治水,多措并舉促整治

        水環境問題是個老大難問題。水環境整治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必須有“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從嚴監管、從嚴執法。

        重點整治,有序推進。市政府制定年度水環境整治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并對群眾反映強烈、人大專題詢問會上提出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梳理,排出市區水環境整治36個重點工程項目,作為《“鐵腕治水大會戰”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逐項落實到三區政府、臺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市級相關責任部門。今年開始實施水環境“百項整治工程”,以項目化整治為抓手,確保河道整治建設落實到位。到7月份,108項工程中有70項已進場施工,15項開展前期工作,8項提前完成,共投入整治資金4?郾1億元。

         

        強化執法,多方聯動。市紀委、監察、檢察、法院、公安、環保和工商等單位聯合出臺《關于建立臺州市環境執法聯動協作機制的工作意見》,有效解決環境執法力度不強、威懾力不夠等問題。開展醫化、電鍍、鉛酸蓄電池、熔煉、固廢拆解、造紙、印染和制革等行業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頂風作案人員,行政拘留142人,刑事拘留9人。開展環保公安聯合執法月行動,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15件,取締各類非法企業14家,行政拘留27人,有效打擊和震懾了水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加強對市區沿河排污口的查處與封堵,重點打擊餐飲等服務行業的混接、私接現象。結合“三改一拆”工作,按照“控新”、“減舊”、“常態管理”三大目標,開展涉河“兩違”專項整治行動,排查出市區涉河違法建筑23萬多平方米,將在今后三年陸續予以拆除。目前已拆除涉河違法建筑9?郾9萬平方米。

         

        強化監管,嚴控污染。組織開展全市河道等級劃分工作,強化河道管理,對市區河道實施全天候保潔。加大河道巡查頻次,嚴控周邊涉河項目建設,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明查暗訪,并把檢查結果記錄在冊,作為年度考核的依據。建立了水污染應急舉報查辦制度,確保對違法問題跟蹤到位、查處到位、整改到位。加強對各區水環境整治成效的監控,完成了三區及臺州經濟開發區交接斷面和主要河道的水質監測點增設工作,目前共設監測點47個,并根據監測結果建立起定期水質通報制度。

        工程護水,引疏結合促整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无日本日本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 | 在线看国产国语三级在线看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 |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