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第1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為切實抓好秋季動物防疫和今年“數字鄉村”工程建設,縣政府決定召開*年秋季動物疫病防控暨“數字鄉村”工程建設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總結上半年動物防疫工作,深入分析當前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安排部署秋季動物防疫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安排部署*年“數字鄉村”工程建設工作,全面提升我縣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水平,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上半年動物防疫工作回顧

        今年上半年的動物防疫工作,在各鄉鎮、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防疫密度達到要求。生豬防疫注射29.13萬頭,牛5.63萬頭,羊11.7萬只,禽免疫47.4萬羽;在春防的基礎上,五月份注射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27.3萬頭,上半年綜合防疫密度為103%。二是鞏固了市場檢疫效果。我縣41個畜禽交易市場和4家生豬定點屠宰點,全面開展了檢疫檢驗工作,檢疫面100%。上半年檢驗肉食品4.65萬件,檢出病害肉68件,未發現“注水肉”出售;檢疫畜禽30.46萬頭(匹、只),檢出病畜禽71頭(匹、只),對檢出的病害動物及肉食品均按規定進行了處理,保障了肉食品的衛生安全,市場檢疫效果得到鞏固。三是市場監管效果明顯。上半年共出動監督執法人員347人次,執法車輛15輛次,對全縣99家獸藥飼料經營戶和33家規模養殖場開展了規模整治1次,常規檢查5次,共檢查獸藥56個品種695批次,添加劑31個品種,飼料419批次,查獲過期獸藥5個品種、過期飼料528公斤,均進行了銷毀處理,有效地維護了市場經營質量安全。四是動物疫病監測體系進一步加強。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網絡監測體系,做到了縣有統計員,鄉有聯絡員,村、組有信息員。實行了日報、月報、季報、半年報等報表制度,縣動物疫情辦公室每天將收集到的信息匯總,分析動物疫情狀況,準確掌握畜禽疫病動態,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匯報,并通過疫情網絡直傳中央數據庫,完善了疫情監測體系。五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措施進一步完善。為防止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時能及時啟動《*縣重大動物疫病防制應急預案》,并按“早、快、嚴、小”的原則撲滅重大動物疫情,已按要求儲備了防護服、水鞋、消毒藥、針頭、藥棉、疫苗等應急物資。上半年銷毀過期疫苗和消毒藥品,并進行了更換儲備,確保了儲備物資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動物防疫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部分鄉鎮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免疫不夠徹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夠嚴,從外地購進染疫生豬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我縣個別地方發生疫情。三是動物疫病呈現出復雜化趨勢,多種疫病混合感染,給診斷、治療和預防帶來很大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要找準薄弱環節,站在顧大局、講政治的高度,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切實把秋季動物防疫工作抓緊、抓好,確保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打好秋季動物防疫攻堅戰

        動物防疫涉及千家萬戶,時間緊,任務重,各鄉鎮和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實抓好秋季動物防疫工作。

        (一)進一步增強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動物防疫工作事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事關社會穩定,各鄉鎮、各部門要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縣委、政府的部署上來,充分認識做好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防控方針,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抓緊抓實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和完善動物防疫目標責任制,全面實行責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監測、疫情防堵和疫情報告等防控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切實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協調配合到位,確保防控工作扎實有效推進,確保縣內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二)進一步落實防控措施,確保按質按量完成免疫任務

        免疫是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關鍵措施,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要嚴格執行“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規定,按照國務院關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負總責、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鄉鎮要成立以鄉鎮長為組長,畜牧獸醫站、派出所、綜治辦、工商所等為成員的防疫工作領導組,負責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實好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保證人力、物力的投入;組織開好村、組和農戶的三級會議,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充分發動農戶積極配合,及時解決防疫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對拒絕、阻撓免疫的農戶,要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二是縣農業局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資就位和技術指導等工作,指導村防疫員按“五統一”(統一免疫疫苗、統一免疫程序、統一操作規程、統一免疫效果評價、統一使用免疫戶口冊)的要求,做到“六不漏”(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針不漏藥),對全縣所有應免畜禽實行免疫,按質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結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補漏,保證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欄畜禽群體免疫抗體合格率70%以上,未達到要求的要及時補免,確保畜禽處于有效的免疫保護狀態。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檔案,做到縣有匯總表,鄉鎮、村有免疫登記表,農戶有免疫戶口冊。四是對秋防免疫工作不負責,走過場的,將進行通報批評;因工作不到位而導致動物疫情傳播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防疫結束后,各鄉鎮要采用隨機抽查方式,認真組織抽查組對防疫情況進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個村民小組,每個村民小組抽查10戶,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兌現防疫反應(治療)和村獸醫防疫注射補助,對免疫任務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員,給予獎勵,任務完成較差的,扣除相關補助。今年春防,蒙姑鄉防疫工作不扎實,不徹底,上報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導致7月份因農戶從外地購進生豬而引發生豬疫病,這種情況在今后的工作中,絕不允許再次發生。

        (三)進一步強化動物疫情監測和報告

        各鄉鎮和縣農業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監測的范圍和頻率,認真做好日常監測工作,及時評估疫情風險,同時對規模養殖場(戶)、畜禽交易市場、牲畜定點屠宰場(點)、主要交通沿線、水網地區、候鳥密集活動區和曾經發生過疫情的區域要加大疫情的監測和排查力度,特別是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戶要實行專人監管、責任到人,一旦發現可疑疫情要嚴格按照疫情報告程序及時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通過其他任何渠道報告動物疫情,同時嚴格按照應急預案和疫情處置技術規范的要求,本著“早、快、嚴”的原則及時處置,對病死畜禽,嚴格按照“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措施進行處理,決不留下任何隱患。

        (四)進一步強化檢疫和市場監管

        各鄉鎮要加強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市場監管工作,產地檢疫率和屠宰檢疫率要達到100%,確保畜禽及產品的衛生安全。出欄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檢;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檢,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依法加強對飼養、屠宰、經營、加工、運輸、儲藏的動物及其產品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管,嚴厲打擊逃避或抗拒檢疫、販賣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的違法行為。

        (五)進一步加強縣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來,特別是六月份以來,全縣外購畜禽特別是購進生豬較多,市場交易生豬來源復雜,疫情發生風險大,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要嚴格執行《云南省種畜禽管理辦法》和《關于規范外引奶牛和種畜禽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云農(牧)字〔2003〕30號)的規定,辦理有關引種審批手續。二是與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鶴灘、大寨、茂租、東坪、紅山等鄉鎮設立的各公路、橋梁、索道、渡口等臨時檢查站與公路動物防疫臨時監督檢查站,務必進一步提高認識,克服厭戰情緒,堅持24小時值班,嚴防死守,暫時禁止四川等地的生豬及其產品進入我縣,防止疫情傳入。若因措施不落實而導致疫情發生,將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六)進一步加強防疫督查

        秋防期間,縣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將成立督查組,到各鄉鎮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組采取不告知、不定點、隨機抽查的方式,對所到鄉鎮防疫情況進行抽查。白鶴灘、藥山、老店3個鎮抽查6個村,其余鄉鎮抽查4個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戶,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體檢測結果作為鄉鎮年終“爭先創優”考核的打分依據。防疫密度低或質量差的,一律全縣通報批評。任何鄉鎮出現重大動物疫情,“爭先創優”考核一票否決。秋防各鄉鎮的防疫經費,根據督查組抽查的結果,完成任務指標的全額兌現,并給予獎勵;完不成任務指標的鄉鎮,防疫經費由鄉鎮自己解決,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督查組人員工作不到位、不負責、弄虛作假的,將進行全縣通報批評。受通報批評人員,年終考核定為不稱職,不得調動和參與職務(稱)晉升。

        (七)進一步強化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

        各鄉鎮要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云南省突發重大疫情應急預案》、《昭通市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和《*縣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及工作方案,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縣農業局要做好疫苗、藥品、防護服等應急物資儲備,把突發動物疫情應急準備工作做得更加主動、扎實、有效。一旦發生疫情,確保做到有效組織反應,堅決把疫情消滅在點上,防止擴散蔓延。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抓好“數字鄉村”工程建設工作

        實施“數字鄉村”工程,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反映民意,對外宣傳,促進發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各鄉鎮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實施“數字鄉村”工程的重要意義,切實抓好“數字鄉村”工程建設。

        (一)今年“數字鄉村”工程的主要任務

        *年“數字鄉村”工程建設的工作任務: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鄉鎮網站上現有的鄉村基礎數據進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縣完成視頻制作任務。

        (二)今年“數字鄉村”工程的主要內容

        1.做好鄉村基礎信息的更新。各鄉鎮要把網站上現有的鄉村基礎數據進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數據報表。為保持數據的相對穩定和便于數據對比,對基礎性的常規指標,如地理狀況、海拔、年降水量、國土面積等指標不作更新,僅對變量指標,如人口、收入、農田水利及耕地面積變化等進行更新,并新增農戶建房等指標。二是圖片信息要突出遠景和整體效果,反映整個村莊全貌,對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況,未按要求拍攝的要進行補充完善,有重大變化的要及時拍攝反映。對所更新的基礎信息數據各鄉鎮要認真審核把關,確保準確性和權威性。

        2.完成鄉村視頻信息制作。縣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和各鄉鎮要完成全縣視頻制作任務:一是突出重點。采集鄉村視頻圖像的主要內容是鄉村基本情況、經濟情況、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重點項目、鄉風民俗以及今后的發展思路和需要解決的重大困難和問題等,各鄉鎮在采集圖像中要堅持客觀真實、實事求是的原則,圖像資料要統一規范,以便收集、處理、編輯、制作。二是創新方式。要按照有關的視頻模式、標準和需求開展視頻制作工作,并通過利用語音合成等方式進行錄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擴大視頻規模。今年,要將視頻統一制作到鄉鎮和行政村一級,并努力擴大到新農村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條件的鄉鎮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視頻制作。

        3.抓好“三農”信息。我縣的“數字鄉村”信息網絡平臺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機制,要與全省統一的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平臺建立信息交換和共享機制,及時“三農”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點。各鄉鎮要把面向廣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涉農企業的信息服務作為信息的重點,突出時效性、趨勢性和突發性,在“數字鄉村”網站上及時鄉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農”的重大政策、政務、技術、市場、統計等信息。二是嚴格信息的審核把關。各部門、鄉鎮從信息的采集、編輯、審核、等各個環節上嚴格把關,對擬上網的信息進行審核,統一信息出口,未經審核批準的信息和按規定不得公開以及未經許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強數據信息的綜合分析應用。縣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導組辦公室要充分開發利用“數字鄉村”網絡平臺現有數據資源和決策分析系統功能,加強數據信息的綜合分析和預測,準確把握發展趨勢,提出對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網站功能。縣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和各鄉鎮要進一步充實完善網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數字鄉村”網絡平臺重點開發和建設鄉村視頻數據、“三農”政策法規、農業技術、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數據庫和農業生產形勢、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農民收入、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土地承包等調查統計和管理系統。同時,要完善網站的地圖導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實現與地理信息系統對接。大力推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鄉鎮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功能,創新信息服務模式,加快信息進村入戶。

        5.健全網站維護管理辦法和長效機制。按照《云南省“數字鄉村”網站管理暫行辦法》和《昭通市“數字鄉村”網站管理暫行辦法》的精神,為確保我縣“數字鄉村”網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縣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導組辦公室要認真擬定《*縣“數字鄉村”網站管理暫行辦法》,還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勵機制,制定績效考核獎勵辦法,對“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扎實、應用效果好的鄉鎮和個人,縣政府將給予表彰和獎勵,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同時,為確保數據安全,縣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和各鄉鎮要嚴格執行國家安全保密制度,認真做好數據備份,防止數據丟失或損壞。

        (三)加強領導,嚴格措施,切實加快“數字鄉村”工程建設進程

        按照省“人員培訓、方案制定、信息采編、網上、增強功能”的要求,*年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各鄉鎮及縣直各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措施,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保證“數字鄉村”工程建設順利開展。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鄉鎮和縣直相關部門要把“數字鄉村”工程建設納入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切實加強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解決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縣政府已成立了領導組,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切實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確保“數字鄉村”工程建設順利完成。

        2.加強協調,統籌規劃。“數字鄉村”是一個系統化、集約化工程,不是一個或幾個部門能夠完成的,必須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密切配合,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制定計劃,廣泛宣傳,克服困難,培訓骨干,加強指導,認真組織實施好“數字鄉村”工程。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各鄉鎮要樹立大信息大發展的思想,統一領導,明確定位。農業和其他相關各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準確定位,共建共享,充分發揮其引導、管理、推動與規范的作用。各級各部門都要加強溝通協調,逐步建立健全部門共同推進的協作機制和縣、鄉、村三級協同工作機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聯互動的運行機制和工作合力。同時,要抓緊研究制定農業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信息化培訓等政策措施,為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制度保證。

        3.建立機制,增加投入。為切實抓好全縣“數字鄉村”工程建設,除省、市補助外,縣里已投入一定的資金加強“數字鄉村”工程建設。建立激勵機制,嚴格考核獎懲,調動各級各部門搞好“數字鄉村”工程的積極性。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吸引社會力量加入,多渠道增加對農業信息工作的投入,以確保此項工程的順利進行。

        第2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精準脫貧;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在精準扶貧方面,文化扶貧是“主力”,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文化扶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12月9日,文化部等7部委聯合印發《“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20年要使涵蓋839個縣的貧困地區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這關系著數千萬貧困地區群眾的基本公共利益,有利于如期、保質保量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促進基層文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

        一、石柱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薄弱與重復建設問題并存

        首先由于石柱縣屬于秦巴山區、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起點低、欠賬多,基礎薄弱。目前,雖然各鄉鎮文化服務的陣地建設有所成果,很多鄉鎮都設有農家書屋,但對數字服務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數字資源提供能力和遠程服務能力都很薄弱。其次,由于投入分散、重復建設等問題造成設施閑置浪費嚴重,比如,一些鄉鎮的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等文化惠民項目分散建設、功能交叉、項目資金、建設用地、設施布局、運行管理、人員配置、服務提供互不銜接,部分農村公共文化資源存在長期閑置、無效“空轉”的現象。

        (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內容與需求不匹配

        以往各村級文化室及其他已有的文化服務基本上都是政府配送的,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大水漫灌,配送的內容帶有政府的意志,與老百姓的實際需求有所出入。通過調研發現,一些農村書屋的書刊,所藏書的結構和數量都一致,真正能夠吸引老百姓目光并且能夠看懂的書籍極少,一些書根據當地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根本就沒法看懂,這些書純屬擺設。

        (三)人才是短板,尤其是鄉土人才匱乏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隊伍規模小、人員少、業務能力弱,這是一直困擾農村公共文化發展的短板。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如果基礎設施有了,文化資源有了,但沒有人管理,一切等于零,所以人才是關鍵。目前,各鄉鎮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面臨兩難的困境,一方面,由于經濟落后,條件艱苦,家庭等各個因素的影響,能夠給農村老百姓文化生活帶來活力的外部人才不愿意來,來了也靠不住、留不下。另一方面,農村本土人才水平普遍較低,只有高中、中專甚至初中水平,有的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只是憑多年的經驗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進行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多方協調的扶貧工作機制

        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齊多方之力、匯多方之智、集多方之資。一、整合資源、統籌利用。《綱要》明確指出,要以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載體,“采用盤活存量、調整置換、集中利用等方式,在基層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建設等功能為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二、堅持行業互補、上下聯動,與旅游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協同實施文化產業扶貧、文化人才扶貧、文化創業扶貧等工程。

        (二)精準識別,根據需求提供服務

        先是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的作用,為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立一張精準的文化資源需求清單。接下來就根據需求清單來提供服務,比如,針對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提供文化公共服務的總量不足,種類少,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可把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納入重點保障的特殊群體,提供專門的公共文化五福保障措施,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備兒童康樂設施,增加兒童課外讀物,為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之間提供視頻溝通等便利。

        (三)大力加強本土人才的培養

        出于現實的考慮,破解人才短板,關鍵在“造血”,盤活鄉土文化人才。《綱要》明確指出,要大力培育鄉土文化能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新傳承人,大力營造有利于鄉土人才成長的環境。一、充分發揮當地各類能人(農村企業家、鄉鎮干部、鄉村教師、在校大學生、回家創業的大學畢業生)的作用,鼓勵興辦文化小微企業、工作室等市場主體,發展特色手工藝品、傳統文化展示表演和鄉村文化旅游,將文化育民、文化樂民與文化富民相結合,走出一條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扶貧的特色之路。二、邀請市級專業文化團體和文化館專業人員,對鄉土人才進行輔導培訓、以老帶新、委托培訓,提高本土人才的文化素養。三、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著力藝術精準扶貧,鼓勵市群眾藝術館組織文化志愿者赴各農村學校開展公益性藝術課程培訓。

        第3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經濟

        0引言

        “互聯網+”自2015年被確立為國家戰略以來[1],黔西南州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相繼推出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戰略、“三年會戰”、“大電強網”等相關政策,大力推進全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揮其在全州經濟發展中的關鍵性和戰略性性的作用[2,3,4]。“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分兩個層面:一是網絡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移動通信網絡、固定寬度網絡、互聯網、衛星通信等,二是能力基礎設施,主要是指IDC、大數據、CDN、云計算以及與存儲等[6],兩者互相共同作用。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強調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5,7],目前,黔西南州由于地理條件客觀原因,信息化開發不成熟,服務機制不健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利用信息服務縮小城鄉差距[7],已經成為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對黔西南州發展“大數據”以及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2016年計劃總投資8億元,2016年累計完成投資8.7億元,同比增長24%;市(州)城域網上鏈帶寬達410Gbps;光纖到戶(FTTH)覆蓋家庭121萬戶;光纜線路總長度6萬公里;3G/LTE基站規模7822個;城市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覆蓋規模18.8萬戶;農村家庭數字電視延伸覆蓋4.3萬戶;高清交互數字電視規模達8.9萬戶。完成高速3G/4G覆蓋670公里;高速公路隧道3G/LTE覆蓋54個;高速鐵路3G/LTE覆蓋60公里。

        1.1電信公司2016年計劃投資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25億元;光纖到戶(FTTH)覆蓋家庭規模達32.4萬戶;光纜線路總長度1.76萬公里;3G/LTE基站規模達1501個;城市寬帶50M(20%用戶)接入能力達20%;農村寬帶12M(15%用戶)接入能力達11%;農村移動互聯網絡覆蓋行政村比例75%。

        1.2移動公司2016年計劃投資2.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38億元;光纖到戶(FTTH)覆蓋家庭規模達61.8萬戶;光纜線路總長度1.99萬公里;3G/LTE基站規模達3600個;城市寬帶50M(20%用戶)接入能力達19%;農村寬帶12M(15%用戶)接入能力達14%;農村移動互聯網絡覆蓋行政村比例97%。

        1.3聯通公司2016年計劃投資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億元;光纖到戶(FTTH)覆蓋家庭規模達26.95萬戶;光纜線路總長度1.78萬公里;3G/LTE基站規模達2721個;城市寬帶50M(20%用戶)接入能力達19%;農村寬帶12M(15%用戶)接入能力達14%;農村移動互聯網絡覆蓋行政村比例51%。

        1.4鐵塔公司2016年計劃投資2.7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1.5廣電網絡公司2016年計劃投資1.5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城市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覆蓋規模18.8萬戶;農村家庭數字電視延伸覆蓋4.3萬戶;高清交互數字電視規模8.9萬戶。1.6多彩貴州“廣電云”村村通工程完成情況2016年計劃投資1.4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44億元;建成光纜5173公里,覆蓋905個行政村,新建鄉村級機房69個,完成縣至鄉10G傳輸平臺、州至縣波分傳輸平臺的擴容改造。1.7小康訊完成情況2016年計劃總投資為21979萬元,分別由移動公司和鐵塔公司共同投資承建,累計完成投資22513萬元,貧困村通信網絡覆蓋629個。

        2發展數字經濟

        2.1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各項基礎一是硬件基礎,發展數字經濟的前提是具有發達的信息基礎設施,黔西南州實施信息基礎設施三年會戰。二是人才基礎,高端人才是黔西南州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大瓶頸,應加大力度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同時與阿里巴巴等企業合作,專門為黔西南州培養大數據、網絡技術、虛擬現實等領域緊缺的技術人才。三是安全基礎,安全保障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線,做好黔西南州大數據安全靶場。

        2.2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升級”的工作重點,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加快推廣“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設。加快出臺相關保障措施,搭建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促進工業和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二是推動產業集群、園區信息化建設,以創建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為契機,搭建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能源化工產業集群服務平臺等,推進企業信息化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向產業集群滲透,以工業園區為重點,加快“智慧園區”建設,實現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監控、人性化服務。

        3基礎設施建設過程當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3.1面臨的困難①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個別鄉鎮仍然存在對《貴州省信息基礎設施條例》學習不夠、認識不夠、貫徹不力的現象。如:2016年3月底,義龍試驗區修建木咱鎮至德臥鎮的東峰林大道,在未與義龍通信聯建辦、安龍縣通信運營商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強行拆除通信桿路9公里,損毀光纜27公里,造成木咱鎮通信阻斷,影響手機用戶6000余戶,寬帶用戶700余戶,義龍試驗區管委會雖已出面協調,但還未得到妥善解決。②部分單位和企業保護信息基礎設施的法律意識還不強。主要是施工方和一些不重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部門,造成信息基礎設施大面積受損,危害到企業和廣大群眾利益。③縱向、橫向溝通不暢。通信事故發后,企業未能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報告,導致事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協調和處理。建立健全信息基礎設施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行業與行業、行業與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統籌、協調、調度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情況。④網絡安全缺乏資金、人才。信息管理在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都很缺乏,需增加相應的管理技術人才和網絡安全資金。州、縣行政部門都存在同樣的問題,網站維護基本都是外包。

        3.2對策建議①加大《貴州省信息基礎設施條例》宣傳貫徹力度,依法保護信息基礎設施。通過短信、網站、微博、微信、易信、廣播電視媒體、印發宣傳資料、張貼標語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方式多樣化進行宣傳,提高民眾對《條例》的知曉率、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②加強協調溝通。把黔西南州通信聯建辦“嵌入式”派駐工信委,一是為工信委做好技術、規劃等支撐,將信息基礎設施實質性地納入到城鄉建設統籌規劃之中,在州人大的監督下,與公檢法等聯動,優化完善全州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執法檢查機制,加大落實《貴州省信息基礎設施條例》的州級執法檢查、通報、問責力度,高效推進我州各項信息化建設工作;二是以推進黔西南州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實施為出發點,將落實《貴州省信息基礎設施條例》尤其是保護和遷改補償信息基礎設施落實情況納入到年度考核之中,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創造良好環境;三是按照國家、省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督促聯建辦加強各通信企業的溝通協調,減少通信設施的重復建設,強化企業共享的規范性,全面清理整治非法共享和共享安全隱患,杜絕非法共享和疏于管理而導致信息基礎設施共享安全事故發生,提高資源共建共享率和安全共享率;四是明確責任,出臺制度將全州小區、企業單位等室內無線分布系統等室內通信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納入到小區和企業單位自有預算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和交付,通信運營商負責外部公共區域的通信設施的建設及負責通信接入部分建設和運營管理。③加強統籌協調,強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會戰。在州指揮部的統籌協調下,每個季度召開一次調度分析會,集中統籌解決會戰中存在的問題。④加強財政支持,大力籌措資金。積極爭取中央、省級各類專項資金和國家對西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國家級開發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貼息支持,引進民營企業和社會投資參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4總結

        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投資增長較為迅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趨勢也將增強,從而形成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對全州建立“大數據”中心呈現出良好勢頭。目前,市(州)城域網上鏈帶寬達410Gbps;光纖到戶(FTTH)覆蓋家庭121萬戶;光纜線路總長度6萬公里;3G/LTE基站規模7822個;城市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覆蓋規模18.8萬戶;農村家庭數字電視延伸覆蓋4.3萬戶;高清交互數字電視規模達8.9萬戶。完成高速3G/4G覆蓋670公里;高速公路隧道3G/LTE覆蓋54個;高速鐵路3G/LTE覆蓋60公里。

        參考文獻:

        [1]司文博,鮑寧遠.運營商在新時期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討論[J].世界電信,2016(2):46-49.

        [2]胡海波.中國IDC產業發展與監管[J].現代電信科技,2014(11):18-21.

        [3]李璐璐.粵西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及利用情況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2(9):171-173.

        [4]劉磊,李旭輝.安徽省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及其發展戰略[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34-35.

        [5]朱丹.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模式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8):23-25.

        [6]歐陽日輝.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技術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經濟社會形態[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0):25-38.

        第4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醫學院校;數字化校園;物聯網

        1 醫學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及需求

        目前我區的醫學教育信息化已經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其使用效率、應用效果及投資效益與人們的預期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在醫學信息化初級階段,學校以及相關醫院非常注重硬件的投入和建設,很少注意到醫學資源的建設信息化進程中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突出,缺乏標準化、規范化和兼容性,而且資源分散,難以共享,加上分散孤立的現代遠程教育點、校園網、局域網以及各自為陣的多媒體資源等,形成一個個“資源孤島”、“信息孤島”,信息資源難以共享。如何消除孤島現象,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避免重復開發,節省人力、財力,是需要解決的課題。國家醫改方案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面向中西部,并提出資源整合、統一高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設原則。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寧夏醫科大學擁有10所附屬醫院、12所教學醫院、90余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如何將優質的醫學資源更好地服務社會,一直是寧夏醫科大學的努力方向。近年來,寧夏醫科大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著力加強教育資源與教學平臺建設,構建國內領先、西部一流的網絡體系。寧夏醫科大學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理念核心是提供應用與服務,平臺以服務總線為核心的服務支撐方式,共同構成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內容。

        寧夏醫科大學結合教學實際設計、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利用虛擬存儲技術建構智能化教學,實現網絡教學資源共享,伴隨著校園網硬件建設的同時,網絡資源建設及應用平臺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現了軟硬件同步發展的需求。

        目前由于社會對醫護人員的素質要求的提高,醫務人員對繼續教育的需求明顯增加,參加各類在職教育的各級醫護人員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同時由于醫院工作的特殊性,醫護人員往往無法抽出一個有規律的時間參加系統的學習,遠程醫學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無疑為醫護人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工具和環境。但由于醫學教育課程信息量大,對實驗和實踐教學的要求高,實驗教學及實習的內容較多等特點,使醫學遠程醫學教育與其他學科遠程醫學教育有所不同。遠程醫學教育可滿足學員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

        2 寧夏醫科大學數字化校園設計實現

        寧夏醫科大學數字化校園按“資源整合、系統集成、廣泛共享、深化服務”的原則,用信息化的手段對醫學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戰略重組,構建寧夏醫科大學數字化校園,以服務全區醫療衛生單位,服務社會,作為全區衛生系統教學、科研、臨床的信息資源支撐,滿足醫療人員對相關文獻閱讀查詢及其他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以寧夏醫科大學醫學教育資源及網絡設備為基礎,以數字資源建設為核心,以軟硬件平臺建設為重點,充實醫學數字資源庫,搭建 共享平臺,整合異構數字資源,建立統一的數字資源檢索系統和互動數字參考咨詢平臺,全面提升寧夏醫科大學及教學醫院信息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目標是搭建一個資源豐富、結構合理、資源共享、技術手段先進、服務優質快捷的醫學數字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為寧夏醫科大學及各教學醫院的師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醫學信息資源,改變教學醫院資源匱乏的現狀,消除寧夏醫科大學與各教學醫院間獲取信息資源的不平等現象,促進寧夏醫科大學與各教學醫院教學科研醫療水平的提高。

        寧夏醫科大學數字化課程平臺將實現以下目標:

        1)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對于提高優勢醫療資源的服務范圍、提高區域內醫療資源的整體配置水平、促進分級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和醫療資源的合理及優化區域內整體醫療資源服務質量和水平使用將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醫學院校及教學醫院只有及時掌握最新的醫學理論醫學技術管理經驗,才能提高醫療科研水平,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合格醫學人才。

        2)該平臺從綜合文獻檢索、個人信息服務和互動參考咨詢三方面入手,以整合異構資源,建立統一檢索系統為基礎,以個人數字圖書館和互動數字參考咨詢平臺建設為方向,開展網絡資源導航、數字資源統一檢索、信息推送、課題查新、課題跟蹤、聯合參考咨詢等服務項目,為學校及教學醫院師生提供一站式的文獻資源和服務。

        3)遠程醫學教育功能:通過與各大醫療及教學機構醫學教育資源的共享,提供遠程繼續醫學教育、遠程醫學學歷教育、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全科醫生培訓、鄉村醫生培訓、重點專科建設等項醫學培訓服務。為各類醫務人員、尤其是基層醫務工作者提供權威的醫學繼續教育精品內容。

        寧夏醫科大學數字化校園在建設過程中,以基礎平臺的搭建、資源信息標準的統一為建設核心,應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項目實施。第一階段建設醫學資源門戶平臺,實現醫學數字資源信息標準統一,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第二階段利用該平臺對資源整合、采集、建立媒體庫;第三階段利用該平臺優化擴展,實現遠程教育和遠程臨床培訓,支持實時交互和課件點播兩種培訓模式。支持課件點播服務,具備新增、刪除、上傳、查詢等課件管理功能。

        3 數字化校園設計功能實現

        平臺架構設計合理,考慮對于未來的發展,設計充分考慮今后擴展的要求。包括與其它應用系統之間的互聯以及系統的擴容能力等,在滿足現有資源系統互聯的前提下,能夠很好的適應未來信息系統增長的需要。在平臺軟設計與建設中,充分考慮系統的安全,包括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傳輸安全,管理安全等。我校網絡基礎建設與數字化校園建設,通過有線、無線等方式建成一個高穩定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并覆蓋校園內每個角落。我校在2011-2013年數字化校園系統應用的建設中,已經建立了共享數據庫和數據交換服務平臺,規范了學校的各類信息標準,實現單一數據源管理和授權訪問,保證全校數據的一致性、實時性、有效性。

        第5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旅游;對策

        農業旅游,又稱觀光休閑農業或休閑農業,是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交叉型產業,是利用農村設施與空間、農業生產場地、農業產品、農業經營活動、自然生態、農業自然環境、農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游功能,增進民眾對農村與農業的體驗,提升旅游品質,并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1]近年來,農業旅游正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在很多地區崛起。農業旅游的發展,無論是從發展模式、管理組織、經營手段還是產品服務大部分都是和信息化聯系在一起的。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對農業旅游發展的意義

        加強農業旅游信息化建設,一方面可以提高各級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精簡辦事程序,降低工作成本,加大宣傳力度,加快信息傳播速度,提高信息實效性,鞏固國內客源市場,擴張國際客源;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電子商務,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改變旅游企業傳統經營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從而提高整個旅游產業素質。

        (一)農業旅游信息化建設工程是實現農業旅游信息化的基礎保障

        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信息化的基礎保障,有了良好的基礎保障,農業旅游信息化才能更好的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為政府、農戶、游客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溝通互動的平臺,使與農業旅游相關的旅游信息及時、準確的在政府、農戶、游客之間流通,這樣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方便了游客,為農戶帶了經濟效益。

        (二)農業旅游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是全面打造農業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要實現觀光信息化,信息共享是最終目的。具體地說信息化共享就是把景點、景區、旅游線路、飯店、旅行社、旅游消費品、交通、氣候等與地理位置和空間分布有關的旅游信息,通過技術手段采集、編輯、處理轉換成用文字、數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來表示它們的內容或特征并實現共享。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有利于各類旅游信息的整合、共享、管理,有利于體現本地旅游特色,有利于與同行業的交流和溝通,充分解決農業旅游信息化的鴻溝。

        二、國內旅游農業旅游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農業旅游在國內遍地開花,然而經營成功的事例卻很少,就算稍有名氣,也只是在其周邊城鎮。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有90%以上的農業園區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即使沒有虧損也大多處于慘淡經營的困境[2]。農業旅游園區效益低下,究其原因,除了存在生態遭破壞、產業化單一化外[3],主要問題是信息化不足影響了其長足發展。

        (一)農業旅游網絡建設基礎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滲透,順應我國農業旅游信息化建設的趨勢,農村旅游信息化得到了長足的進展,但網絡化建設還有很多“盲點”,很大部分觀光旅游單位至今還不具備接入網絡的基本條件。雖然多家旅游運輸企業基本上都配有電腦和上網設備,但其中只有極少數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而且這些網站質量參差不齊,大多層次不高,未能在國內外產生影響。也有極少數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網或企業內部網(Intranet),用于內部信息查詢、文字處理、財務管理、計調等工作。國家旅游局2001年5月對全國4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進行的信息系統基本狀況的調查顯示:僅1/3的機構具備一定的信息化基礎,而2/3的機構信息化發展緩慢,基礎薄弱,仍然還停留在單機、單系統的運作模式中。大多數鄉村旅游景點幾乎沒有建立網站。由此可見,我國旅游業信息化基礎還比較薄弱,需要加大建設力度[4]。

        (二)農業旅游宣傳方式落后,網絡化營銷渠道不健全

        國內大部分農業旅游風景地點,對外進行的宣傳手段主要是依靠人為的方式進行信息傳播。大部分宣傳主要是通過旅行社的圖片,少量的景點通過新聞媒介的方式進行宣傳。這樣旅游者對旅游景點的了解的途徑非常少,而且投入宣傳的成本過高,得到的收益卻不理想。

        鄉村旅游產品服務生產商網站還不多見,多數是通過加盟的方式進行網絡化營銷的。目前,鄉村旅游網站的類型一般為以下幾種:(1)服務或產品生產商網站。比如煙臺農博園、北京安利隆山莊網、鄉村婺源旅游網、東方(大連)高爾夫鄉村網等。(2)綜合性門戶網站。如:Yahoo、sohu、網易、sina、中國旅游網等。(3)中間商網站。攜程網、藝龍網、中宇生活網、黃山旅游電子商務網等。(4)其他專業的鄉村旅游信息網站。如張家界生態農業觀光園網、京郊農家樂旅游信息網、中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網、上海郊游網、鄉村旅游網等。(5)研究性網站。如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旅游研究所網等。這幾種類型的網站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有交叉。并且隨著網絡知名度和綜合服務功能的增加必將互相融合,互相聯系也更加緊密[5]。

        大部分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運作機制還比較單一,除了網站知名度低、品牌不成規模的原因之外就是尚未形成真正專業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運營商,這些都大大制約了農業旅游的發展。

        (三)農業旅游景區間信息交流不暢

        農業旅游業中大多數信息處理沒有實現網絡化,信息處理還限于局部的范圍,沒有形成全國有機聯系的網絡,造成旅游信息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傳遞,這種情況在偏遠地區更為嚴重。由于國內旅游企業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國際同行,國內旅游企業信息化建設參差不齊,大多數旅游企業內部沒有專門的部門,決策層對技術的應用會對企業的利益產生深遠影響的意識還很差。沒有從信息化建設角度尋求解決方案,導致旅游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暢。

        (四)農業旅游企業信息共享性差

        我國農業旅游還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數據庫,旅游信息資源分散在各地、各部門、各企業,并沒有集中到一個地方,難以及時更新,也難以實現對旅游數據的共享。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部門、區域利益的觀念仍然非常突出,數據庫建設各自為政,閉門造車,這樣做,既造成國家資金的嚴重浪費,又難以形成信息共享,網絡難以向生產一線和公眾推廣,大大降低了網絡的功能,也與網絡建設實現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相悖。旅游業由于本身具有牽扯面多、綜合性強的特點,對于信息共享的要求也特別強烈,但如同旅游行業管理工作的協調難度一樣。由于缺乏必要的組織和協調機制,特別是各地區、部門缺乏對于旅游業發展信息化的重視和統一認識,旅游信息共享程度差的問題非常突出。出現了“一流的硬件,二流的資源,三流的使用”現象。

        (五)網絡信息技術人才短缺

        在我國,目前旅游信息技術人才非常短缺,信息化服務、管理和中介機構的力量還相當有限。中國信息技術人才嚴重匱乏,已成為各產業發展嚴重的制約因素。“今后五年我們國家需要各方面信息化的專業人才,可能將達到1500萬到2OOO萬。”2005年4月20日,在“2005年第一屆中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高新民這樣說,而目前,國內大專院校每年只能培養約4萬名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學生。中國國家信息化指數為38.46,而信息化人才資源指數僅為l3.43。這些都嚴重阻礙著農業旅游的信息化發展。

        三、以信息化促進我國農業旅游業發展

        針對信息化的不足,從全方面著手,上到政府,下到農業主體,加快信息化建設,促進我國農業旅游創新發展。

        (一)要加快和完善鄉村旅游企業的信息化基礎建設

        旅游企業的信息化是中國旅游產業實現信息化的重要環節,因為旅游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旅游企業。各類旅游企業應根據各自的特點,加快和完善信息化,否則將不可避免地遇到生存危機。

        就旅游飯店而言,首先,應是實現內部管理的智能化,達到預訂、排房、住宿、結算、客源市場分析、財會計劃的全自動化。市場目標的確定,客源市場的競爭,都要有高科技的信息技術作保證。要參與國際信息網絡,收集國際旅游市場信息,使飯店通過多種渠道銷售,擴大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營銷中站穩腳跟;其次,應大力發展飯店網絡,除了內部各業務環節互相聯網,還要與旅游管理部門、公安、旅行社等部門之間聯網以及實現飯店之間的聯網,尤其是預訂聯網。就旅行社而言,首先要加強內部管理的現代化,加快與飯店、航空公司等聯網,提高外聯組團、散客服務、出境旅游團體定位、結算、財務、接待等所有管理環節的自動化和聯網水平。再次,要發掘自身在旅游信息服務中的作用,發揮咨詢顧問的功能,為游客制定旅行計劃和旅游項目選擇。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幫助,提供個性化、人情味服務。就旅游交通部門而言,電腦預訂系統是關鍵。它不僅僅是一種銷售工具,而且還具有辦公自動化功能,并能夠通過預訂情況分析提煉出市場需求及變化動態。可以在全自動化輔助系統和多路聯機訂票系統的建設的基礎上,同時開發建設與Internet聯網的預訂功能。

        (二)健全農業旅游網絡化營銷渠道

        1.建立各鄉村旅游景區(點)的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網頁

        盡管現在的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可迅速幫助旅游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料,但如果新興的鄉村旅游景點知名度低,或在網上難以查到,就算屬于有強烈出游愿望的潛在旅游者也可能因為信息獲取不到而放棄。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起旅游景點的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如果沒有能力自建網站,也可通過其他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空間,擁有獨立的網頁,實現各種電子商務功能[6]。

        2.優化鄉村旅游網站功能和布局

        由于旅游網站要包含的信息十分繁雜,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要實現多重功能的對接、綜合,就要有多個功能模塊,而現在的一些鄉村旅游的網站往往功能不全或者將各個信息和功能模塊堆積在一起,不僅視覺效果不佳而且使用不便。為解決該問題,首先要對網站功能和布局進行優化。可對網站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包括對每一個網頁進行審查,評估其銷售方面的設計和搜索能力;對每一個功能模塊進行關聯分析,是否和其他功能互相呼應,如要分析搜索引擎的需求、導航因素、營銷文本的構成和其他一些必要的網站組成部分的兼容性。

        3.創建可搜索的特色圖片庫

        許多鄉村旅游網站的圖片庫都是一些沒有文字標注的圖片或照片,這些圖片庫在搜索引擎中是不能被發現的。搜索引擎在進行搜索時只讀取文本而忽略圖片,帶有描述性文字的圖片庫才能成為一個可搜索的網頁,這樣才能增加訪問量,從而增加潛在鄉村旅游者找到或接觸該網站的機會。

        4.建立聯合營銷的網絡環境

        鄉村旅游只有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才是根本出路,而產業化發展必須依靠產業集群。鄉村旅游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季節的影響,所以只有同其他鄉村旅游景區(點)聯合起來互相促進、結成有機聯合的產業鏈。體現在網絡上就是在網絡上互為輔助,聯合營銷,添加一個友情鏈接,增加一個一條龍的旅游項目,形成產業鏈式開發。

        此外,適當開發鏈接結構是電子商務網站開發中的一個技巧性問題,在網站上設立鏈接會顯著提高網站搜索的使用。適當地開發鏈接可改進網站的可視度,這是其他方法難以實現的。但如較少地在網站首頁設置對外鏈接,會使訪問者太早離開你的網站,因此,鏈接可設在網站的深層頁面中。

        我國旅游業和農業的融合正處于一個逐漸升溫的階段,尤其是黃金周制度的改革將會帶動近郊旅游成為新的旅游熱點,這將是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大好機遇。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和全球信息化、網絡化的迅猛推進,鄉村旅游也只有借助這個強有力的技術和網絡支持,才能在現代旅游業的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實現自身更好、更快的發展。

        (三)加快各景區(點)管理者的電子商務意識,認清當今旅游業發展的趨勢

        電子商務和旅游業有著天然的適用性,不僅可突破時空界限,實現全天侯,跨地域的經營活動,而且旅游業自身較少涉及物流問題的特點也為電子商務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創造了優勢。

        (四)積極培養旅游信息化人才

        旅游信息化的建設需要大量旅游信息專業技術人才。旅游信息專業技術人才是一種新型的復合型人才,既需要懂信息技術又要懂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人才培養是旅游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湘西應加強對信息化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采取短訓班、講座、印發學習資料等形式對機關工作人員及旅游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統一地、有計劃地信息化知識培訓。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農業旅游信息化的建設,將有效的推動整個農業旅游的發展。通過農業旅游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和農業旅游信息化工程的建設,可以實現我國農業旅游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和利用,將信息化融入農業旅游所帶來的越來越廣闊的前景值得我們期待。

        參考文獻

        [1]辛國榮.農業旅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6.

        [2]廖萌.中國農業旅游發展研究.碩士論文.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7.

        [3]陳琳.從產業融合的角度探討農業旅游的發展[J].黑河學刊,2006,(2).

        [4]吳高莉,鄧書基.旅游業與電子商務的融合-旅游電子商務[J].中國商界,2008,(7).

        [5]張冠軍,周春林.我國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發展概況[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9):5.

        第6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關鍵詞:圖書管理工作;鄉村文化建設;圖書室效益

        1圖書管理工作的性質

        鄉村文化建設期間,提升群眾整體素質十分重要,閱讀書籍是有效途徑之一。圖書管理工作任務艱巨,既要保障書籍的安全性,同時也要在地方建設發展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圖書管理人員與群眾接觸頻繁,最能夠發現文化建設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圖書管理工作即是權利同時也是責任,工作人員要正視自身的責任使命所在,不斷的探索服務形式,提升群眾滿意度。讀一本好書能使人終身受益,一本壞書可以使人走向墮落,所以學生可以在圖書室內獲得大量的新的知識,在課堂中不可能答的一個問題,在圖書室中獲得啟迪,學到了技巧、技能,為今后發明創造奠定了基礎。總之農村學生多進圖書室,多閱讀圖書受益非淺。同時圖書室也是鄉村教師繼續受教育的鄉村,可以依賴圖書室來開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農村鄉村辦得更成功。其特性就是圖書室是為教育、教學服務,不是消遣閑聊的場所。

        2如何加強圖書管理工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重點解決圖書在鄉村文化建設中難以發揮作用的問題,管理形式也要做出進步。借助計算機設備建立自動化管理平臺,讀者通過計算機搜索能夠輕松判斷需要書籍的所在位置,解決傳統管理理念中圖書使用效率低的問題。開展管理任務期間,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自覺的保護圖書,并善于通過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圖書的種類也十分重要,通過圖書管理來促進鄉村文化落實,必然要引進具有現實意義的工具類圖書,避免出現不良書刊影響工作完成質量。針對不同社會群眾對圖書的類型進行劃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要科學地整理書刊,做好驗收、登記、入藏,對缺頁、漏頁,有誤碼率的予以剔除、注銷。還要積極收集書刊、資料,查閱有關新書目錄,根據不同讀者對象,來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書。當前,鄉村還不同程度存在著“無書可讀”和“有書不讀”的兩種現象“,無書可讀”說明缺乏圖書“,有書不讀”說明已有的圖書沒有充分地發揮作用。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圖書室的“建、配、管、用”之間的關系“,建、配”是基礎,管理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終的目的,圖書室要真正做到以用為主,以藏為輔。這樣,才能將圖書資料這一人類文化知識的寶貴財富真正服務于農村的文化教育事業。

        3充分發揮圖書室效益,突出教育功能,增強服務意識

        圖書管理要有明確的服務方向已經工作目標,面向鄉村群眾定期開展有效的宣傳活動,培養群眾的閱讀習慣,具有書籍鑒賞能力。圖書管理計劃中還要具有風險防控內容,規范基層工作開展形式,不斷的提高服務質量,在群眾的支持下工作任務能夠高效開展。鄉村文化建設期間,可以將各圖書館的書籍進行交換,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來完成建設任務。也可以組織一些專題講座,就是說把我們圖書室的工作搞得活躍,克服被動坐冷板凳的局面,積極有效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并要為師生找書、看書提供方便,要積極創造條件,實行半開架、全開架借書,要保證開室時間,利用圖書室工作人員的優勢,向學生介紹圖書室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終身利用圖書室的良好習慣。

        4信息化對圖書館工作的新要求

        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提升圖書管理工作效率,網絡運行環境中存在大量的風險隱患,需要工作人員掌握基礎的維護技能,提升設備運行穩定性。基于網絡平臺對信息共享系統進行建立,這樣能夠節省圖書資料搜索所用時間,讀者通過檢索功能可以了解到圖書所在位置。信息化要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技術能得以充分利用。在傳統的圖書管理中,資料的儲存、檢索、借閱手續繁雜,不利于快捷、便利、準確利用圖書資源。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圖書資料的存貯、檢索、復制能得到極大的改善。信息化管理系統建立完成后,對工作人員技能水平要求也會有所提升,可以面向社會進行招聘,崗位注入新的人才后,工作任務完成質量也因此得到進步。信息化要求圖書館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包括科研人員與技術人員。由于互聯網的采用,圖書館每天面對極其巨大的信息資源,如何篩選、甄別各種信息為我所有,成為鄉村圖書館人員一大難題。鄉村圖書館人員的知識素養、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在此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再次,信息化要求對農村圖書館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進行根本性轉變,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長期以來,農村圖書管理一直延續著分散的文獻體制模式。這種體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鄉村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圖書館正在走向數字化和虛擬化,這就要求文獻信息機構實現由舊的文獻收藏體制模式轉向以信息傳遞為主的開發的網絡體制模式。最后,圖書館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資源的共享。傳統的圖書管理“重藏輕用”思想比較突出,各個圖書館的封閉性較強,資源的浪費與閑置普遍存在,不利于資源的共享。信息化使信息資源共享既成為一種必要也成為一種可能。

        5加強鄉村文化設施建設

        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發展縣、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到2010年,實現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縣文化館要具備綜合,圖書館要加強數字化建設。鄉鎮可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管理。村文化活動室可“一室多用”,明確由一名村干部具體負責。在鄉村布點整頓中騰出的閑置校舍,可改造為村文化活動基地。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學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定時就近向農民群眾開放,把中小鄉村建成宣傳、文化、信息中心。對西部及其他老少邊窮等地廣人稀適宜開展流動服務的地區,由政府給鄉文化站配備多功能流動文化車,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文化服務。在農村學習型體系社會構建中圖書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相信,在廣大農村的現實條件下,要切實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這一世紀工程,籍此,鄉村圖書管理工作規范化將成為國家為實現“全民教育”“、教育機會均等”和“終身學習”理念的實際行動,它必定會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村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鄭欣.治理困境下的鄉村文化建設研究:以農家書屋為例[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2.

        第7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1網絡信息傳播

        對于網絡信息傳播的研究,新聞傳播學和信息科學的學者分別使用了“網絡傳播”和“網絡信息傳播”的術語。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研究的是網絡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本質及狀態,因此,就使用術語而言,筆者認為“網絡信息傳播”比“網絡傳播”更確切。研究者往往從不同的層次和角度研究網絡信息傳播,由于其自身工作、專業和知識背景等不同而對網絡信息傳播的本質認識有所不同。其實,網絡信息傳播是信息在非網絡環境中傳播的一種延伸和發展,只是傳播的環境和手段不同而已,其傳播的目的和功能都是一致的。從概念上說,網絡信息傳播是人類基于互聯網進行的各種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活動。在網絡信息傳播中,電腦是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的輸入、處理、儲存、組合、復制輸出的智能化操作平臺,是網絡信息傳播的終端工具;互聯網是網絡信息的傳輸通道和交流平臺,幫助人們實現自由、交互、即時、多元、虛擬的信息傳播;網站則是網絡信息傳播的中繼媒介,它為網絡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一種搜索、粘貼、下載、互動、超文本鏈接的中轉站。網絡信息傳播不但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交互性、動態性、虛擬性、全球性特征,而且還具有多媒體功能和超文本功能,信息傳播的無序性、傳播主體的隱匿性和個性化等特征[1]。

        2數字鴻溝

        2.1數字鴻溝———網絡時代的知識溝

        美國傳播學者蒂奇諾提出“知識溝”理論,他認為:由于社會經濟地位高者經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信息的日益增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數字鴻溝又被稱作電子鴻溝、數碼鴻溝、數字分裂等。目前關于數字鴻溝的定義眾說紛紜,如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認為數字鴻溝是信息技術領域中存在的差距現象;美國商務部則認為在所有國家,有一些人擁有最先進的信息技術,而另外一部分人卻沒有,這兩部分人之間的差距,就是所謂的數字鴻溝。隨著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大量網絡媒體不斷涌現,并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絡信息傳播導致信息的貧富差距更加擴大,加劇了知識溝現象的產生。這種網絡時代的知識溝現象,就是數字鴻溝。因此,數字鴻溝指的是在全球數字化進程中,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導致的社會不平等和分化現象,及其造成的“信息貧富分化”和“知識溝”問題。

        2.2我國數字鴻溝現狀分析

        2011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人,網民規模較2010年底增長277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6.2%,較2010年底提高1.9個百分點,我國網民規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其中:家庭電腦寬帶網民規模達到3.9億人,占家庭電腦上網網民總體的98.8%,較2010年底增加840萬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3.18億,較2010年底增加1494萬人,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為65.5%。截止2011年6月底,我國的域名總量達到786萬個,中國的網站數,即域名注冊者在中國境內的網站數(包括境內接入和境外接入)為183萬個。中國國際出口帶寬繼續發展,達到1182261.45Mbps,半年增長率為7.6%[2]。盡管我國網民規模仍然保持增長,但是增長速度明顯減緩。2011年上半年網民增長率為6.1%,是近年來最低水平。新增網民為2770萬,網民增長的絕對數量小于去年同期(2010年上半年)3600萬的水平。《報告》還顯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31億人,占整體網民的27.0%,較2010年底增長4.9%。網民中鄉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斷提升,互聯網正在向農村地區滲透。隨著農村互聯網接入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村網絡硬件設備更加完善,農村地區網民規模持續增長。但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轉移,使得農村網民規模增長相對不明顯。因此,從總體上看,我國城市和農村之間在互聯網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數字鴻溝。從國際范圍來看,中國的信息化水平很低。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分別評估測算了28個國家和地區的信息能力,并且了《中國信息能力及各省市信息化水平的測算與比較》的研究報告。該報告表明,美國列入信息能力總水平排序第一位,其信息能力總水平得分為71.76分,其次是日本,信息能力得分是69.97分,第三名是澳大利亞,總分為65.59分。而中國的信息能力得分為6.17分,僅是美國的8.6%。在所有參加評估的28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第27位,處于最低水平之列[3]。

        3消除由網絡信息傳播形成數字鴻溝的策略

        網絡信息傳播是以網絡為信息傳播的渠道,但網絡作為一種傳播工具并不是被所有人所擁有和利用。因此,信息通過網絡傳播勢必造成網絡信息分布的失衡現象。這種網絡信息分布的嚴重失衡造成了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數字鴻溝的存在不僅影響我國和其他國家未來的發展,而且它所引起的貧富分化必將惡化社會關系,從而威脅社會的安全。因此,消除數字鴻溝是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3.1開展信息扶貧是基礎工作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信息扶貧是指政府借助推廣信息技術和開展信息活動的方式解決人們信息貧困的問題,具體方式有:為貧困者提供勞務、人才、技術、產品、資金等方面的信息與咨詢服務;溝通貧困地區與外界的交流聯系;推廣適合貧困地區使用的農業使用信息技術。從2006年開始,為落實總書記要求中國扶貧開發協會“開展扶貧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的批示,幫助廣大農村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村絡工程通過解決中國農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建立網絡與便民服務中心、配套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從解決導致農村貧困的根源———信息貧困入手,著力開展信息化扶貧。在西部地區和農村,由于交通閉塞、信息傳播手段落后,信息極其缺乏,影響經濟的發展。雖然我國的信息扶貧工作已經開始實行,但必須從多方面和多途徑加大力度做好信息扶貧工作。

        3.2提高用戶信息素養是重要途徑

        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一種基本能力———信息素養。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是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把信息素養簡單地定義為: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獲取信息,如何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養更確切的名稱應該是信息文化。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2001年第4季度報告提出21世紀人們的能力素質,包括基本學習技能(指讀、寫、算)、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信息素養是其中一個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識、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應用。信息素養是一個較寬泛的概念,包含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它與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信息技術強調對技術的理解、認識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養的重點是信息內容及其傳播與分析,包括信息檢索以及評價,是一種了解、搜集、評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識結構。信息素養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人們既需要具備熟練的信息技術能力,也需要通過調查、鑒別、推理以獲取信息。信息素養是一種信息能力,信息技術是它的一種工具。由此可見,信息素養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用戶信息獲取能力的大小,筆者認為,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提高用戶的信息素養,如可發揮圖書館的作用,通過舉辦信息素養教育講座或利用網絡開展在線教學等方式,構建起信息素養教育服務平臺,幫助用戶提升信息素養,逐步縮小甚至消除數字鴻溝。

        3.3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信息傳播的基石

        信息基礎設施是指能以交互方式傳送話音、數據、文本、圖像、視像和多媒體信息的高速通信網及相關設施。一般包括電信網、廣電網、計算機網、大型數據庫、支持環境等。在我國,城市用戶早在十前就開始利用網絡獲取海量信息,而今天,我國邊遠地區的農村用戶還沒有接觸過網絡,無法利用網絡獲取資源。可獲取信息的不平等造成了信息貧富差距。目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資金進行網絡化建設。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邊遠地區用戶提供網絡服務。

        3.4著力發展經濟是消除地區數字鴻溝的抓手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平衡,我國地區與地區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出現了數字鴻溝問題。盡管我國早已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并且加大投入力度,建設西部地區和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城鄉之間因經濟發展不平衡所導致的數字鴻溝仍將存在。著力發展經濟,提高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加強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網絡設備建設,使這些地區的用戶能獲取網絡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并逐步消除地區間的數字鴻溝。

        第8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在討論分析中國鄉村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國內外鄉村農業發展趨勢與成功經驗,結合農業和農村的基本國情,提出了3E 農業發展模式;并以伏羲農園發展運營模式為實踐,論證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必須以3E農業為理論基礎,以低碳高效為目標,以生態循環為核心,以信息科技為手段,實現城鄉統籌聯動發展;最后從中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政策背景出發,從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淺析了發展3E農業對建設美麗鄉村的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 :3E農業;生態;循環;高效;美麗鄉村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3-0849

        第一作者簡介:陳志峰,男,1985 年出生,山東青島人,研究助理,碩士,主要從事農業規劃理論的研究。通信地址:100081 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土肥開發樓512,Tel:010-82106750,E-mail:zhifengchen08@163.com。

        通訊作者:宋敏,男,1964 年出生,四川南充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東亞農業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通信地址:100081 北京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Tel:010-82106750,E-mail:songm@caas.net.cn。

        收稿日期:2013-10-31,修回日期:2014-12-23。

        0 引言

        黨的十明確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構想,建設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保證和基礎。改革開放30 多年來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通過外部的物質能量投入獲取更高的農產品產量的現代常規農業,在高能耗的同時,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范圍內所換取的農業的增長,已成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耗竭資源的重要源頭[1],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威脅與破壞已經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難點之一。

        1 中國鄉村發展的現狀與主要問題

        中國鄉村人口眾多、底子薄弱,因此村的發展對于國內的整體發展而言意義重大,同時也只有發展好鄉村經濟、增加鄉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鄉村人口的生活質量才能真正達到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為鄉村的發展創造了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中國鄉村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中國鄉村的發展中也還存在眾多的問題和不足,這些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1.1 城鄉信息嚴重不對稱,鄉村產業發展滯后

        1.1.1 技術信息的不對稱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高新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正不斷向城市集中,這在加劇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同時,使廣大的鄉村尤其是西部資源貧瘠的鄉村地區農業科技水平更加落后,農業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并沒有及時在廣大鄉村地區得到普遍應用,城市對鄉村的帶動性較弱,農業科技的進步并沒有給農民帶來較大的實惠,與發達國家比,中國鄉村的農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后。1.1.2 供需信息的不對稱一方面,廣大的城市消費者對安全、優質的農副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與此相反,農戶和企業會將市場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機會合理利用以謀取自身和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他們一味追求農副產品的產量,忽略農副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這樣會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威脅,有時會損害到公眾利益[2]。例如,國內很多食品公害事件完全是人為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缺乏技術能力。另一方面,供需信息的不對稱加劇了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幅度,大大增加農業生產者的經營風險。

        1.2 環境污染向鄉村延伸,鄉村田園生態遭破壞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給人們的衣食住行帶來極大方便。由于單純的追求經濟的增長,造成的卻是鄉村環境的不斷惡化,越來越多的開發區、工業園區特別是化工園區在農村地區悄然興起,造成城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農村地區轉移的趨勢加劇[3]。除此之外,技術含量低、粗放經營的鄉鎮企業的崛起也給鄉村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農民為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肆無忌憚地對鄉村資源進行開采攫取,在嚴重浪費資源的同時,給本來美好的田園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現代化農業在解放生產力、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化肥和農藥過量使用對鄉村的土壤、水體、空氣等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

        鄉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相對滯后,生產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直排的現象時有發生,鄉村田園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的同時也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

        生態旅游的概念被異化,紛紛把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珍稀資源推向市場[4]。在鄉村保護區內大興土木,筑路修橋、架設纜車、修建星級賓館等設施,使很多生態景區過于商業化和人工化,破壞了其固有的原始生態面貌。

        1.3 農業產業鏈條不完善,農業生產效率低下

        中國的農業產業鏈不完善是制約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導致農產品附加值較小、農民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農業產業鏈條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產業鏈短且窄、農業產業鏈斷裂和農業產業鏈組織化程度低。

        首先,中國農業主要停留在上游生產階段,中下游農產品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諸多環節的發展滯后,幾乎還是停留在出售初級農產品的階段。其次,產業鏈斷裂是國內農業產業鏈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鏈條上的上游與下游距離過大,中間缺乏必要的產業環節,而導致鏈條的供給與需求之間脫節;鏈條上的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供給大于需求或者供給小于需求,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制約上下游產業間的配合,導致資源的浪費;產業環節或部門的孤立,未能與其他相關環節或部門發生緊密的技術經濟聯系,也就無法與其他環節產生協同效應,既限制了自身效能的發揮,也制約了鏈條整體效能的實現[5]。再次,中國農業產業鏈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育程度低,農業產業鏈利益協調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鏈存在多重風險。

        2 國外農業、農村發展的趨勢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對傳統農業進行了全面技術改造升級,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6],實現了鄉村建設國際化領先,也形成了“美麗鄉村”建設的3 種不同模式和路徑,勞動節約型、土地節約型和綜合性技術進步型[7],即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自然資源豐富型、勞動力短缺,但具有資金優勢,其現代農業發展以規模化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以荷蘭、日本、比利時等為代表的耕地資源短缺,人多地少,勞動力昂貴,主要通過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為主;以德國、法國和英國等為代表的耕地資源不足,人口稀少,在雄厚的工業和技術基礎上,走機械化和高科技的綜合發展之路[8]。

        基于中國人多地少、農業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的現實和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無論是勞動節約型、土地節約型還是綜合性技術進步型農業發展模式都不適合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必須尋求一條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

        3 3E 農業及其理論實踐

        3.1 3E農業內涵

        針對國內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僅憑科技創新或者體制改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轉變農業發展觀念,從農業的源頭做起,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產業,正確處理城市與鄉村、產業與生態、生產與市場之間的問題,全面貫徹實施3E農業的全新理念,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

        3E 農業是利用物聯網、感知地球、數字農業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electronic)克服農業信息不對稱短板,拉近鄉村與都市、農戶與市場的距離,把高科技、新理念傳輸到鄉村,結合各地資源環境優勢,重點打造低碳循環生態(ecological)農業園區,發揮龍頭功能輻射帶動分散農戶參與,充分挖掘農業的環保、景觀、文化等多功能,形成多元化參與驅動、多環節結合增值的高效(efficient)農業產業鏈,把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淳樸敦實的農耕文化和自然恬靜的田園生態搬運到都市,實現城鄉良性互動、協調共同發展(圖1)。

        3E 農業理念涵蓋了農業園區規劃的“三大趨勢、兩大循環”:以云計算、農業物聯網、3S 技術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智慧農業為發展趨勢;以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為理論基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而建立的生態循環農業為發展趨勢;以市場為導向,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合理的利用資源優勢,多元化參與驅動、多環節結合增值,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最佳的高效農業為發展趨勢。在“智慧農業、生態循環農業、高效農業”發展趨勢的指引下,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與產業規劃土地利用布局以實現農業園區內部的物質、能量、經濟的循環和農業園區外部的城市與鄉村經濟、社會、生態的良性循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與農業現代化建設同步發展。

        3.2 基于3E農業理念的初步實踐

        3.2.1 園區基礎伏羲農園位于四川省閬中市柏埡鎮,距離著名的閬中歷史文化古城20 km,園區所在地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溫和,適宜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同時,受資源條件的限制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當地農業生產水平比較落后,農業的科技含量較低。3.2.2 產業與模式農園自建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種植—養殖—沼氣—人居“四位一體”的無害化生態循環模式[9],擬構建一個相對封閉的內部良性循環系統。依據園區的資源環境特點,采用有機農業生產標準,重點發展稻米、雜糧、高檔果蔬品,同時配合種植玉米、小麥、牧草、中草藥等飼料以及輔料;構建生態林下立體養殖模式,重點發展烏骨雞、香豬等,同時配合養殖蚯蚓等為養殖提供蛋白飼料;系統化收集秸稈、殘渣、人與動物糞便、廚余垃圾等,建設2 座現代化沼氣池,為園區生活提供清潔能源,沼渣經處理后可作為有機肥效施用(圖2)。

        3.2.3 景觀與文化在保留原生態景觀基質的基礎上,引進并繁育苗木、花卉、地被植物等200 余種,建設珍稀苗木繁育基地,塑造生態優美、富饒和諧的美麗鄉村景觀;充分挖掘園區的農耕文化靈魂,以傳播伏羲農耕文化為己任,并將伏羲農耕文化融入到產品建設的各環節中,重點打造“伏羲”主題系列產品,讓消費者能夠領略產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塑造園區的文化靈魂。

        3.2.4 科技與效益園區秉承“科技引領、效益優先”的總體發展思路,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打造一流科技型園區。首先,在農業裝備設施上,建立現代化智能溫室1棟、現代陽光溫室多棟,運用現代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化生產,建立環境數據采集工作站,利用傳感器技術全方位不間斷采集環境數據,基于現代信息編碼識別技術,初步建立一套產品可追溯系統。其次,在品種選擇上,一是選擇現代優水稻、玉米、蔬菜等優新品種進行試驗性栽培,二是挖掘當地優良的古老烏骨雞、香豬等種質資源進行古法養殖。再次,在農業技術方面,運用有機農業的技術標準指導生產,重點應用推廣有機堆肥技術、科學施肥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和無害化加工保鮮技術等。

        建立價值高效的農業綜合產業鏈是園區的經營目標,首先表現在經濟效益高效,通過生態有機循環的產業模式實現多層次的物質能量高效利用,高投入、高產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10];其次表現在生態效益高效,轉變觀念,將農業生產轉變成對生態環境有益的活動,農業和農村環境變得更加美好;第三表現在社會效益高效,通過園區的示范帶動,既給當地農民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又繁榮了當地的交通旅游行業。

        4 發展3E 農業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4.1 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推動農業科技發展

        中國的農業科技成果總量很大。據統計每年可以產生6000 余項農業科技成果,但是受到城鄉信息不對稱等客觀條件的制約,真正運用到生產、產生實際生產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在65%~85%,而中國僅為30%~40%[11]。發展3E 農業,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網聯城鄉,將全球領先農業科技直接傳輸給農民,農民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選用最佳的農業科學技術方案組織生產,同時可采用遠程農業專家診斷系統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農民提供一個便捷的農業科技信息獲取通道,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推動農業科技的發展。

        4.2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縮小城鄉差距

        在過去的幾年中,農產品的單產增長遇到瓶頸,農產品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收益持續下降,一戶一農的分散經營模式直接影響農產品商品率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12],“農戶占據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占據產業鏈的中下游”的產業鏈模式已經嚴重制約國內農業生產效率。根據3E農業模式的指導,企業需發揮龍頭帶動輻射作用,積極的參與農業產業鏈上游農業生產活動,吸引帶動廣大分散的農戶主動參與,整合分散的農業資源,形成多元化參與驅動、多環節結合增值的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實現了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的大生產,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13],有效地縮短了城鄉之間差距。除此之外,以3E農業模式組織農業生產,能有效縮短農產品的“消費里程”,使生產者更加接近消費者需求,保持農產品價格的相對穩定,同時可全程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進行層層追溯和監管,從源頭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高中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4.3 保護鄉村田園生態景觀,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國內外農業發展經驗表明,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往往會帶來鄉村生態環境的破壞[14]。3E 農業是一種低碳、綠色、環保的農業模式,在遵循自然、崇尚自然的基礎上,采用先進農業技術與古法農業生產方式相結合進行農業生產,強調“生態、循環”的理念,基本實現區域內物質、能量的循環利用,大大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壓力,在給城市居民提供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同時,將淳樸敦實的農耕文化和自然恬靜的田園生態搬運到都市,實現城鄉之間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4.4 提高農業生產者收入,發揮巨大的社會效益

        中國農村勞動力過剩、農民收入增速減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是中國在實現城鄉協同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絆腳石,如何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是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難題之一[15]。3E 農業是一種高效農業,可充分發揮農業的區域比較優勢,完善農業產業鏈條,減少農業產業鏈條中的無效和冗長環節,全面提升產業鏈上游農業生產者的利潤空間,降低農業生產者的從業風險,使更多的農業生產主體參與到農業生產中。另外,發展3E農業可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與就業問題,彰顯巨大的社會效益。

        5 結語

        3E 農業理念對于鄉村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是實現強大富裕而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的重要途徑之一。受地域、認知水平和傳統農業文化的限制,在生態環境較好、經濟發展狀況落后的鄉村地區推廣3E農業有相當大的難度,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知水平的提高,3E農業必將會被農民、企業、政府以及消費者所認可。

        筆者僅對3E農業的理念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對基于3E 農業理論的農業園區規劃應用實踐還需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壬午.倡導生態農業建設美麗鄉村[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3(10):5-9.

        [2] 朱述斌.農產品價值鏈中市場信息部對稱性問題探討[J].商業研究,2010(1):23-24.

        [3] 金永文.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域對策[J].甘肅農業,2007(8):39-40.

        [4] 熊敏楨.中國農村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海峽科學,2012(6):9-10.

        [5] 肖小虹.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現狀分析[J].新西部,2012(23/24):92-93.

        [6] 黃衫.武前波,潘聰林.國外鄉村發展經驗與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探析[J].華中建筑,2013(5):144-149.

        [7] 高海水.世界農業發展趨勢與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戰略選擇[J].經濟經緯,2008(2):126-128.

        [8] 戴小楓,邊全樂,付長亮.發達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若干做法[J].中國農學通報,2007(4):53-55.

        [9] 劉暢,于雙民,王峻,等.中國鄉村社區資源環境保護現狀問題及技術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15(5):129-136.

        [10] 甄若宏,周建濤,鄭建.初現代高效農業規劃機制探討[J].農學學報,2011(11):53-56.

        [11] 孫進昌,張翠萍,張必正.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及其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6(11):180-181.

        [12] 袁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效率問題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35(3):82-89.

        [13] 盧燕,張銘,王小軍,等.發展江蘇省高效農業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363-365.

        第9篇:數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范文

        “五不清”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目前村級會計基礎工作差,具體表現在:一是帳簿設置不規范。“糊涂帳”、“流水帳”、“包包帳”較多,核算亂;二是原始憑證不規范。白條抵庫現象嚴重,簽字手續不全,自批自報、自買自報等現象時常存在;三是報表不齊。有相當部分鄉鎮企業有年報無季報或有月報無年報;有的報表數字是根據上級下達的計劃和任務倒算出來的,采取“統計加估計”的方式上報的,結果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四是會計檔案不全,有些憑證、帳簿、報表沒有及時分類歸檔保留,一兩年就遺失了。

        2、管理體制不明。目前在村級財務管理權問題上一直意見不一致,客觀上存在著鄉村兩級財務由鄉級農經站,鄉級財政所或鄉鎮企業局兩線管理,造成了機構重疊,人員冗多,管理職權、范圍不明確。

        3、財會人員素質不高。據調查,目前村鄉財會人員普遍年齡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數沒有經過專門培訓。

        4、對管理者制約不嚴。不少鄉村領導不熟悉財會知識,“外行”管“內行”現象履見不鮮;而且有的鄉村領導財經法紀觀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個人說了算,長官意識嚴重。

        5、財務監督不力。不少鄉鎮很少對村級財務進行定期審計,沒有監督機制,沒有審計組織機構,缺乏民主理財和群眾監督意識。

        農村財務管理不僅是一項經濟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是農村基層組織、思想、政權建設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著“五不清”問題,造成了目前村級經濟的重大損失,影響了村里工作的正常運轉,使得村黨支部缺乏號召力和凝聚力,各種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所以完善村級財務管理、財務審計、民主理財制度在當前是刻不容緩。為此筆者建議:

        1、圍繞“統”字,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首先要統一思想,規范監督程序;二是統一帳、表、冊、據,規范會計操作程序;三是統一審批手續,規范支出管理;四是統一業務培訓,規范交接手續;五是統一檔案專柜,規范財務資料。為此,鄉鎮領導必須提高對村級財務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強化管理,使之逐步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2、強化“責”字,加強會計資料管理。村級財務檔案是記錄和反映村級業務的重要證據,是村級財會的信息載體,因而必須要管理好財務檔案。首先是對會計憑證、帳簿、報表以及其它會計資料進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裝訂成冊,立卷歸檔;二是要專人保管,專柜專地存放;三是對會計檔案存檔、移交、查閱,要建立存、交、查登記簿,完善手續,明確責任,避免資料的丟失。

        3、明確“章”字,建立健全約束機制。建章立制是村級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要解決村級財務混亂狀況,最迫切的任務是在一定區域內制定一套統一的,切實可行的財務規章制度。為此,首先要建立村級財務跟蹤審計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職務控制制度,設立主辦與出納會計,實行帳款分開;三是建立“一支筆”審批制度,控制多頭批款,多頭報銷現象。

        4、著力“訓”字,努力提高業務素質。財會人員是村鄉里的“內當家”,一定要有全局觀念和法制觀念,要有較高政治覺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此,各級領導應重視對村級財會人員的培養,定期進行業務培訓,爭取盡快地把國家改革的有關政策和新的財稅制度,貫徹落實到鄉村一級;同時鄉村也要建立會計人員認證上崗制度,即要求會計人員必須上崗,按照其資格證的級次,持證應聘相應崗位之職。

        5、注重“穩”字,保持財會隊伍穩定。多年來財會人員隊伍不穩定問題一直困繞著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要改變這種現狀,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會計隊伍。因此,首先應健全財會人員任免制度。凡經群眾推薦,村委會上報,鄉鎮考核合格,應由鄉鎮會計管理站審批并統一頒發聘書;二是建立財務人員人事管理制度。對村級財會人員的配備、考核、聘任以及勞動報酬、崗位責任制等均作出明確規定,不經鄉主管部門批準,不得任意調換和聘任財會人員;三是對鄉村財會人員進行全面清查,建立會計人員檔案管理網絡,以便儲備和統一調配整個鄉鎮的會計人員。

        6、突出“嚴”字,定期開展財務審計。針對一些鄉鎮存在的財務不民主,帳目不分開等問題必須建立一整套監督機制,強化內部約束和外部監控制度。因此,首先縣、鄉兩級應盡快建立健全農村審計組織,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審計人員,對村級財務實行定期審計、專項重點審計和不定期抽樣審計相結合的審計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評議,逐月定審,季度復審”,及時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二是逐步建立鄉村會計報表必須經會計師審簽有效制度。由社會專業機制根據“兩法”、“兩則”等法規,配合政府財稅的工作來行使社會監督職能,從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良好社會氛圍。

        7、堅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財。農村財務能否如實向群眾分開公布,能否接受群眾的監督,事關重大,它不僅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因而農村必須要實行財務分開,進行民主理財。對財務公開的時間、內容、地點,管理及效益要進行逐一規范。時間上要定期公開;地點應設在住戶集中,位置顯眼,群眾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時,所有的帳目必須都是上級審計部門審計合格的;公布后,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的建議。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要本著實事求是,對黨和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對財務公開中揭發出來的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要在群眾進行民主評議的基礎上,該糾正的糾正,該查處的一查到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碰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精品久久综合婷婷网 | 日本人成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