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持續經營價值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持續經營價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持續經營價值

        第1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NCPAP毛細支氣管炎極期治療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嚴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僅見于<2歲的嬰幼兒,以<6月的最多見。該病特點為廣泛毛細支氣管炎癥、滲出及黏膜水腫,從而導致氣道狹窄,最后引起喘憋、低氧血癥支氣管及肺泡亦可受累[1],患兒以嚴重喘憋為主要表現。特別在病程第3~4天,此時為毛細支氣管炎極期[2],患兒喘憋嚴重、煩躁不安,控制不好可出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長期以來治療上給予霧化吸入平喘及抗病毒治療,但效果不明顯,病程長,常造成家長的不理解及不滿,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氧氣治療方法,2007年以來在毛細支氣管炎極期應用NCPAP治療,取得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1]的患兒103例,所有患兒在極期均有劇烈干咳和發作性呼吸困難并迅速出現發作性喘憋癥狀,體檢發現呼吸急促>60次/分,最高100次/分,鼻翼扇動,胸廓飽滿呼吸音低,兩肺哮鳴音明顯,為呼氣性呼吸困難,部分患兒肺底可有濕性啰音。心率150次左右,胸片為肺透亮度增加,部分可見支氣管周圍炎征象。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2個月~1.5歲。對照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齡2個月~2歲。兩組年齡、病情、病程(<3天)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治療組患兒在病程中第3~4天時給予應用NCPAP(德國Stiphan Christina生產),根據患兒鼻腔大小選擇硅膠鼻塞,初調值吸入氧濃度FiO2為0.4~0.6,壓力設定為4~6cmH2O,氣體流量每公斤0.5~1L/分,于使用NCPAP前、治療后1、24小時分別進行血氣分析,根據病情改變及血氣分析調整參數,臨床癥狀好轉可以撤機,一般使用2~3天。對照組給予鼻導管給氧,氧濃度06~10,氧流量1~2L/分。兩組患兒均給予抬高頭胸;抗病毒,考慮繼發細菌感染時適當應用抗生素;常規沙丁胺醇加愛全樂加布地納德聯合霧化吸入,氨溴素靜滴化痰止咳;發熱時退熱,脫水時適當補液,鎮靜等常規處理。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治療7天以內,喘憋、氣促消失,咳嗽減少或消失,肺部哮鳴音及濕性啰音消失;②好轉:治療7天,咳嗽減輕,喘憋緩解,肺部哮鳴音減少;③無效:治療7天,仍咳喘,肺部哮鳴音無減少,甚至加重。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兒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兩組患兒喘憋氣促、指脈氧、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胸片吸收時間以及住院天數等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中有3例無效,2例病程達2周,1例上呼吸機后轉院治療。見表2。

        討論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兒常見急重癥,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而且可出現流行,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7天左右可自愈,但毛細支氣管炎病情變化快,癥狀重,特別在毛細支氣管炎極期,患兒可出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同時嬰兒機體抵抗力差,在疾病及缺氧狀態下可出現清除病毒延長及繼發細菌感染,從而導致病程延長,造成患兒不必要的傷害,造成家屬心理及經濟雙重打擊,造成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NCPAP的作用使嬰兒在整個呼吸周期中保持小氣道和肺泡的擴張,增加肺容量及功能殘氣量,改善通氣環境提高動脈血氧分壓[3]。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急重癥中,早期應用NCPAP可緩解缺氧癥狀,減少使用呼吸機,避免呼吸機相關并發癥產生,已經成為共識[4]。在毛細支氣管炎極期應用NCPAP可明顯提升患兒血氧飽和度,緩解缺氧癥狀,配合鎮靜可使患兒平穩安靜度過極期,減輕患兒機體損傷,及時清除體內病毒盡早痊愈。本組資料顯示,毛細支氣管炎極期應用NCPAP后,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病程明顯縮短,治療過程對患兒損傷更少,總體費用明顯降低。表明毛細支氣管炎極期應用NCPAP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

        2陳榮華,陳樹寶,朱啟镕.兒科查房手冊[M].第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54.

        第2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 森林可持續經營;內涵;現狀;問題;規劃策略

        中圖分類號 F31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3-0200-01

        1 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內涵

        森林可持續經營是指以一定的方式和速度來管理、利用森林及其林地,并能維持森林中的生物多樣性、生產力和更新能力,以期在現在和將來都能在地方、國家以及全球水平上實現森林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潛力,對森林的生態系統不造成危害。同時,林業發展必須服從或服務于國家總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不斷地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其物質產品和生態服務功能日益增長的需要。森林可持續經營要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核心,謀求各方利益的均衡發展。

        2 森林可持續經營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森林可持續經營問題已經日益國際化,受到各國關注。當前,承德市林業用地面積2 905 286 hm2,其中森林面積1 714 557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59.02%,無立木林地627 217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21.59%,灌木林地333 113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11.47%,疏林地34 385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1.18%。雖然承德市森林資源豐富,但是在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就是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林地的生產力和利用率比較低;其次,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對森林生態系統環境服務功能的維護意識不強,重取輕予,粗放經營的比重多于可持續經營;再次,缺乏完善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技術支撐體系和森林經營技術標準和規程,有效的推廣機制也沒有得到建立;最后,林業的經營主體不明確,經營者或缺乏經營自,或缺乏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和政策支持。

        3 規劃策略

        3.1 建立與完善森林可持續經營的保障體制

        要想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必須有完善的體制作為保障,這也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建立森林賴以生存的林地長期保護政策,林地是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物質基礎,政府、法律在保障森林用地上起著關鍵的作用。其次,要營造和引導崇尚森林經營價值的環境。近些年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被廣泛認同,人們也越來越認同森林價值觀,意識到森林對社會、經濟和日常生活的影響,營造和引導崇尚森林經營價值的環境能為森林可持續經營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1-2]。再次,重視林產品的持續和最優化生產,保護公眾利益。確保林產品的持續產出、充分發揮森林的多重效益,不過量采伐、科學規劃、合理經營,并尊重和保護部分農民的經濟利益,尊重其信仰,是森林可持續經營所必要的。最后,要把握好森林可持續經營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天然林保護與恢復和人工林營造是森林可持續經營的主要形式,在規劃造林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社會的發展,配置好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比例,重視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選擇樹種時要優先考慮鄉土樹種,重視外來樹種的引進,同時還要盡量減少土壤,限制使用化肥,加強防止病蟲害暴發,加強撫育等。

        3.2 分類經營,實現森林可持續發展

        森林分類經營是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現代林業理論以及森林多種功能主導利用方向的不同,通過分析山脈、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因素把森林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以此明確森林的主體功能和經營目標,并根據不同的經營方針和技術進行經營。森林分類經營可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每種分類都有其特有的經營主體、組織形式、技術支持、經營模式等,這就為明確經營主體和經營目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前,森林分類經營理念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認可,它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重要途徑。

        3.3 公眾參與,發揮非政府機構在森林可持續經營中的重要作用

        公眾參與既是森林可持續經營的主要特征之一,更是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劃的重要途徑。因此,政府應鼓勵各種形式的公眾參與,加強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合作。首先,要在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森林經營目標實現的條件下,尊重和維護當地社區居民傳統的或者經許可的權利,只有保障了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他們才會參與到森林可持續經營這個工作中去。其次,要與利益相關者建立協商制度,并就森林經營活動的經濟、社會、文化影響和直接利益群進行磋商,這樣保障各方利益,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再者,向利益相關者公開森林經營規劃的主要內容,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森林可持續經營方案,并且對有特殊意義的場所加以保護[3]。

        3.4 培養經營森林可持續發展的專門人才

        森林可持續經營需要人的參與和規劃,只有善于引進、聘用專門人才,才能使得森林可持續經營取得成效。因此,當地政府和林業企業不僅要培育和引進專門的林業人才,還要加強林業行政管理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隊伍建設,對現有的林業人員開展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其專業水平,并且制定和完善林業從業人員的基本保障措施和優惠政策[4]。

        4 結語

        森林是人民生活、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做好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發展,避免過度采伐和重取輕予,才能保障青山綠水永續發展,為人們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推動經濟的穩定、高效發展,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這一切不僅要依靠政府、林業企業的管理,更要依靠公眾的參與和維護。

        5 參考文獻

        [1] 候元兆.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框架理論(上)[J].世界林業研究,2003(1):2-7.

        [2] 候武才.森林經營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探討[J].林業科技情報,2006(3):8-9.

        第3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持續經營;生存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1年12月16日

        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理論框架研究的邏輯起點,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制度的變遷而發展,不斷地完善從而更適合現在的環境。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理論界不斷提出新的財務目標,但其中的核心部分沒有變。

        一、不同財務管理目標概述

        (一)利潤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既反映了企業的基本追求,又便于操作和考核評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利潤最大化目標容易導致企業的短期行為,未考慮時間價值,未考慮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未考慮企業未來等。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是20世紀六十年代的財務理論觀點。該觀點認為,應該把企業利潤和股東投入的資本聯系起來考慮,用每股盈余(或權益資本凈利率)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但同樣是沒有考慮到時間價值和風險。

        (三)股東財富最大化。考慮了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容易量化。但是,忽略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股票的價格實際上影響因素還有很多,并不適用于非上市公司。

        (四)企業價值最大化。其也是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取決于企業潛在和未來的獲利能力。企業價值最大化充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通貨膨脹價值對企業資產的影響,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但是,一是概念上還存在爭議;二是從計量的標準選擇上還未解決。

        (五)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主張現代企業是一個由多邊契約關系組成的集合體,利益與企業相關的主體是多元的,不僅包括股東,還包括經理、職工、社區、供應商、銷售商等。它符合科斯的企業契約理論、“收益與風險對等”、協調各利益關系主體共同獲利。但是,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如何制定具體措施,又如何去計量,現在相關理論還不成熟。

        (六)其他理論。例如,資金運動最優化。該觀點認為企業采取科學管理方法,在保持資金良性循環的條件下,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可取之處在于:資金運動最優化目標體現了企業財務的本質;體現了企業財務關系的各方利益;時間價值,權衡收益與風險的均衡。但是,缺陷在于:不能直接量化,并且目標定的太狹隘。還有像最佳現金流量、EVA最大化、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等。

        最先提出的是利潤最大化,該觀點盛行于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隨著社會的進步,目前企業價值最大化觀點得到大多數中外學者的贊同,成為主流觀點;進入21世紀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發展,正在顯現逐步的代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勢頭。但是,在實務界依舊選擇以利潤最大化為主。這種現象看似包含著矛盾,但是其中心并沒有發生變化。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

        從企業的角度看,無論是利潤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還是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等,都是為了企業持續經營。在此,筆者認為,應該把持續經營作為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而在不同時期都應設定相適應的子目標。

        無論是企業擁有一個所有者還是多個所有者,或者是擁有無數個所有者,如發展到現在擁有最先進企業的大多數美國公民以投資企業的股票作為保障退休的生活,同時中國百姓也正在向美國公民轉化,那么企業的所有者就希望企業能夠持續經營下去。而現如今,國外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30年,中國企業平均最多是3年。企業的持續經營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而作為員工,企業的持續經營可以讓員工對未來的生活更有信心。

        同時,企業的經理在實施經營或是財務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應考慮友好的因素,也要考慮存在敵意的因素。為了持續經營,企業要認真地考慮競爭者。類似利益相關者理論,競爭者出現在廣義利益相關者中。從形式上來看,把競爭者歸入利益相關者的概念范疇,并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目標,似乎難以理解。其實,一旦公司經理的行為影響到了競爭者的利益,競爭者便會作出相應決策來應對,這些決策所產生的后果,常常會間接地影響和作用于企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企業的經理在作出一項決策時,對于這種由此及彼以及反饋回來的影響應予以充分考慮。

        因此,持續經營就應該作為總的目標,而之前所列舉到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歸其共同點就是持續經營。

        再從行為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設定一個簡單易懂的目標,更有利于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發展。

        首先,科學證明了什么樣的人在有生命危險競爭的情況下存活的可能性最大,即越是只為了生存目的而膽小的人越是能夠爆發驚人力量,從而獲得最終的生命權。同理,企業由無數人組成,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也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一樣,為了一直活下去,就必須目標單一,因而持續經營等同于企業的生命,為了生命,企業才會謹小慎微地制定出不威脅企業生存的策略。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就如同逆水行舟一樣,不進則退,為了生存,企業制定出的戰略就不會只是單單的停留于現狀而會包含發展,這樣才能生存下來。所以,無論是在選擇管理者和員工的聘任上,就不會讓有威脅到企業的人進入;對新技術的采用也會謹慎,包括新管理技術、新生產技術、企業的業務擴展,等等。

        再者,在信息經濟學中,信息的不完全性可能導致結果的不同,尤其是在信息的傳達上,信息隨著傳達層級不斷的被缺失或扭曲,只有最簡單的信息才能在最小程度上避免。在設定持續經營這個簡單而卻意義重大的目標后,企業在不斷向下執行具體命令時,尤其是基層的員工可以根據簡單的目標去判斷信息的有效性。

        當然,不可否認持續經營太大而無法具體實施。其實,作為總目標的持續經營可以根據不同時期設定相應的子目標來具體實施。

        三、財務管理目標的具體制定和應用

        財務管理子目標的定位就應該適應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所處時代的科學環境。作為總目標的持續經營,在企業不同時期的子目標執行中起著監督調整的作用,也就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能忘記初衷。在選擇以利潤最大化為子目標時,本著總目標,為了長久地生存下去,企業可以主觀上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和考慮到時間價值與風險;在選擇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子目標時,本著總目標,在考慮實現子目標的同時還會考慮其他影響企業利益的因素;而在新興理論提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時,沒有成熟的理論去指導企業的經營活動,明確的總目標存在會使企業更慎重的選擇正確的行為方法去滿足利益相關者,協調矛盾,從而將影響企業存在的潛在風險消滅了。因此,無論未來環境如何發生變化,具體包括經濟環境、科學環境等,階段性的新的財務管理的目標提出,在本著初衷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都會選擇適當的行動來保證生存。

        在初創和成長期的中小型企業、微利企業,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資本支持和持續的現金流,就應該以籌資數量最大化等有利于這個時期的目標為子目標;在處于青少年成長發展期的企業,為了獲得足夠的生長空間,就應該以利潤最大化等有利于這個時期的目標為子目標;在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就應該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等有利于這個時期的目標為子目標。企業的壽命是沒有限制的,因此成熟的企業就開始更明顯地追求持續經營下去。隨著科學的發展、新的管理理念的提出,企業可以采取新的理念去設定新的子目標。(表1)

        四、結論

        以不變應萬變,確立的目標越單一簡單,就越容易指導企業的行為,也同時越容易達到目標,而各個不同時期的子目標也只是相應階段的階段性指導。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化成.財務管理的國際比較和我國企業的現實選擇[J].財會月刊,2000.8.

        第4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破產清算會計目標 會計要素 會計假設 收付實現制 可變現凈值

        2007年《破產法》的正式實施為建立破產清算會計提供了法律依據,但訖今為止,我國尚未頒布破產清算會計準則,破產清算實務核算的主要依據是1997制定的《國有企業試行破產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理論上我國尚未形成一套系統、完整、公認的破產清算會計理論體系。本文根據會計理論的內容,結合新《破產法》的變化,對破產清算會計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破產清算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是會計學科領域最基礎的觀念,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都是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會計目標主要包括:會計信息的用途;向哪些人提供會計信息;什么是有用的會計信息。持續經營下的財務會計目標是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據以經濟決策的有用會計信息。而企業一旦進入破產清算,其會計目標盡管仍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但與持續經營下的會計目標相比發生了顯著變化,破產清算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無論在提供信息的內容上,還是提供的對象、用途上均與財務會計存在差異。首先,從提供會計信息的內容而言,財務會計主要提供企業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的會計信息;而破產清算會計主要提供破產清算企業破產財產的處理、債務清償、清算損益等方面的會計信息。其次,從會計信息的提供對象而言,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為企業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以及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而破產清算會計的信息使用者則包括債務人、普通債權人、勞動債權人、破產管理人、政府部門及其它利益相關者。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與原破產會計信息使用者相比,由于新《破產法》引入了勞動債權的概念,使破產會計使用者不再僅包含普通債權人,還包含了勞動債權人,而且新《破產法》引入破產管理人制度后,使破產會計信息使用者由破產管理人取代了破產清算組。最后,從會計信息的用途而言,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不僅向投資人和債權人報告資產的有效利用情況,而且向未來和潛在的投資人和債權人提供預測企業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從而使未來或潛在投資人和債權人據以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破產清算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對投資者來講主要用于確定投資損失,對債權人來講主要用于確定債權損失程度和可收回債權的數額。綜上所述,破產清算會計目標就是向債務人、普通債權人、勞動債權人、破產管理人、政府部門及其它利益相關者提供破產企業破產財產的處理、債務清償、清算損益等方面的會計信息。

        二、破產清算會計對象和會計要素

        (一)破產清算會計對象破產清算會計對象是破產清算會計所要反映和監督的內容,即破產企業的資金運動。破產企業的資金運動是指破產清算期間企業資產估價、變現、清償及分配等經濟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資金收支活動的總稱。有觀點認為,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已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不存在資金運動。但筆者認為,從企業破產清算過程看,資金運動是客觀存在的,因為破產清算企業要對財產進行變賣以清償債務,這時破產企業的資金運動具體表現為“財產――變現收入――償還債務”的運動過程,破產企業財產分配完畢,資金就退出破產企業,資金運動就此終結,不再形成新的循環。與持續經營階段相比,破產清算企業資金運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非循環性。破產清算企業資金運動從破產財產估價、變現至破產財產、剩余財產的分配,資金退出企業是單向的運動過程,不存在循環和周轉。二是非繼起性。破產清算企業的各種資金形態之間的轉化不再依次相繼運動。三是一次性。破產清算企業資金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在量上是一次進行的,不存在“沉淀”和分次轉化的現象。因此,破產清算企業的資金運動實際上主要由兩方面組成,一是資產變現;二是破產財產分配,主要包括用企業有效的經濟資源支付清算費用和清償債務。這實際上是資金流入企業和流出企業的兩個階段,這種資金的流入與流出構成了破產清算企業的資金運動,即為破產清算會計對象。

        (二)破產清算會計要素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在持續經營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明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為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但在破產清算會計中,其會計要素究竟應包括哪些內容,會計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見,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兩種。佟玉凱等(1996)認為,破產清算會計要素應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清算收入、清算費用、清算損益六項內容構成。其理由是“清算是為了償債,而資產和權益是破產企業償債的最后手段”,因此,“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個要素應該保留。但由于生產經營活動已經停止,獲取最大利潤不再是清算期各項經濟活動的目標,收入、費用、利潤的核算已無必要,并且失去了核算基礎。此時,清算活動的根本目標是債權人受償比例最大化,因此,清算收入、清算支出和清算損益應成為清算會計核算的重要對象。唐國平(2005)認為,應以企業清算經濟業務的特點和清算會計目標為基礎確定清算會計要素,因此,確立清算會計基本要素如下:清算資產,清算企業所擁有的用來清償債務的全部資產;清算債務,清算企業所承擔的需以清算資產償付的債務;清算凈權益,清算企業投資者實際享有的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其取決于清算資產與清算債務之差額;清算損失,企業在清算過程中因發生清算業務所導致的各種清算凈權益之減少;清算利得,企業在清算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清算凈權益之增加。

        筆者認為,上述第一種觀點的不合理之處主要在于將持續經營下的財務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原封不動地“移植”到破產清算會計要素中,忽略了破產清算業務特征對破產清算會計要素的影響;而第二種觀點提出的“清算損失”、“清算利得”要素,混淆了其存在的前提條件,因為“損失”、“利得”是在持續經營下相對于“收入”、“費用”而言的一種正常的利益流入和流出。考慮到破產清算企業與持續經營企業資金運動的特點不同,筆者認為,破產企業的會計要素可由以下一級要素組成:清算資產、清算負債、清算凈資產、清算損益。其中:清算資產是指破產清算企業所擁有的,能帶來清償力的經濟資源。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其擁有資產的目的不再是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是為了變現后清償債務,因此,清算資產按變現能力的強弱區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已無必要,重要的是要區分哪些是擔保資產,哪些是普通資產。因為《破產法》規定對破產人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對該特定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力。清算負債是指破產清算企業所承擔的需要以清算資產償還的債務。在持續經營的企業,負債按償還期限的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但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這種劃分已無必要和可能,因為一切負債都需

        要在破產清算期間償還,已不存在負債到期長短的問題。重要的是需要區分哪些債務是要優先償還的,哪些債務是普通債務,在普通債務中又要求按償還的先后順序進行清償。清算凈資產是指破產企業所有者權益凈額,其表現為清算資產可實現凈值與確定的清算債務之間的差額,其由接管破產企業時所接管的原所有者權益總額和破產宣告日至破產程序終結日發生的清算損益構成。清算損益是破產企業自破產宣告日起至清算結束日止的清算期間的清算成果,包括清算收益、清算損失和清算費用。其中,清算收益是指在資產變現和重新確認債務中,以及由于其他原因發生的資產價值增加和負債金額減少;清算損失是指在資產變現和重新確認債務中發生的資產價值減少和負債金額增加;清算費用是指在破產清算過程中合理預計的、為破產債權人的共同利益而由破產財產中支付的費用,包括各項清算管理費用、訴訟費用等。

        三、破產清算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會計主體假設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之服務的一個特定單位。會計主體界定了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企業一旦破產清算,原來的會計主體就不再存在。對于破產清算會計主體,在新的《破產法》頒布之前,會計界存在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破產清算會計主體是破產企業的“破產財產”。第二種觀點認為破產清算會計主體是向人民法院負責的清算組。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顯然是混淆了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因為,會計主體是一個特定單位,破產財產是特定范圍內的財產,是破產清算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之一,而非會計主體。對于第二種觀點,在新的《破產法》頒布之前,以破產清算組作為破產清算會計主體,是有法律依據的,《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清算組負責破產財產的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清算組對人民法院負責并報告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當清算組進入破產企業起,清算組就代替了破產企業法人主體的資格,成為破產清算會計的主體。但由于新《破產法》引入了國際通行的破產管理人制度,因此,新《破產法》頒布實施以后,破產管理人會計主體取代了破產清算組會計主體。用破產管理人代替清算組不僅是名稱的變化,兩者之間有著本質區別:一是兩者的人員構成不同。新《破產法》第24條規定:管理人可以由有關部門、機構的人員組成的清算組或者依法設立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破產清算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擔任。人民法院根據債務人的實際情況,可以在征詢有關社會中介機構的意見后,指定該機構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并取得執業資格的人員擔任管理人。而《企業破產法(試行)》第24條規定,清算組成員由人民法院從企業上級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專業人員中指定。二是兩者責任明確程度不同。新《破產法》對破產管理人的責任作了明確的、具體的規定。而《企業破產法(試行)》對清算組的職責規定較為原則,僅在其第24條規定:清算組負責破產財產的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法律對清算組的行為沒做具體規定。三是兩者監督力度不同。新《破產法》對破產管理人違反忠于職守和勤勉盡責義務或其他違法行為的,規定了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企業破產法(試行)》對清算組成員的職務行為沒有規定相關監督及責任追究措施(曹強等,2005)。

        (二)停止正常經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是假設企業能連續不斷地經營下去,確定這一核算前提,旨在解決企業財產估價和費用分配等問題。但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雖然必要的合同將繼續覆行,個別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將繼續,但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基本停止,在此情況下,持續經營假設顯然不再成立。因此,破產會計否定了持續經營假設,而確定了停止正常經營假設。

        (三)清算期間假設持續經營下的會計期間假設是指將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定的期間,以便結算賬目,編制會計報表。這一假設對于正常經營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成本分配、編制報表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破產清算的情況下,企業已無經營成果可供陳報,因此不再需要分期的時間性假定。破產清算會計期間的起訖日期為破產管理人接管破產企業日至破產清算程序終結日,故破產清算期間假設具有隨即性的特征,即破產清算期間假設取決于破產清算程序實施期間的長短。此外,由于破產清算會計對破產企業的財產清算和會計核算是一次性的,不存在持續性和周期性的核算,從而使得破產清算期間又具備了一次性的特征。

        (四)貨幣計量假設貨幣計量是會計的基本特征,企業無論是處于持續經營狀態,還是破產清算狀態,貨幣計量都是這兩種不同狀態的企業會計的基本前提。在持續經營狀態下,貨幣計量包含著幣值不變的假定,但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破產清算會計雖然繼續使用貨幣計量,但幣值不變的假設顯然不再適用。破產清算會計要假定破產財產以清算價值計量,在對破產財產估價時,不但要考慮幣值變動因素,還要顧及財產清算的價值貶值問題。清算負債無論是否到期,以現實價值償債。

        四、破產清算會計確認基礎、信息質量要求、計量屬性及報告

        (一)會計確認基礎――收付實現制在持續經營下,考慮到會計信息必須對經營決策有用,必須有助于準確反映企業各個期間的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應選擇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確認的基礎。但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由于破產企業停止了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與破產企業有關的各方關心的是企業非現金資產的變現能力、債權的受償程度,需要的是破產企業實際現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因此,破產清算會計必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來確定破產財產變現、債務清償、清算損益等,這是由破產的終極性特征所決定的。

        (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時性、重要性、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是持續經營下對會計信息提出的質量要求,由于會計目標是向有關各方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因此,這些信息質量要求的大多數仍然適用于破產清算會計,但是,第一,謹慎性質量要求不再存在,因為謹慎性是在持續經營前提下,企業會計為保護投資者利益、保全經營者擁有的經濟資源,對可能產生的資產和收益不予估計,對可能產生的費用和負債予以充分估計。但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資產、負債等必須按實際發生數予以確認,不再存在謹慎與激進的可選擇性。第二,重要性被全面性所取代。在持續經營下,會計核算應對交易或事項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而當企業進入破產清算后,要求會計核算全面地反映破產清算活動的所有方面,全面反映資產變現、債務清償等情況。第三,破產清算會計不再要求會計核算滿足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更加注重法律的要求,即破產清算會計核算必須嚴格遵守《破產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規定,提供合法、公正的會計信息。

        第5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財務會計;會計基本假設;改進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伴隨著新時期、新形勢的發展,財務會計假設所依附的客觀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于財務跨級報告所披露的信息必然會有新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適時地改進財務會計假設,對其進行全新的審視并加以完善,促使其跟新環境更好地融合。

        一、改進財務會計主體假設

        要想改進財務會計主體假設,就需要突破現有的傳統主體假設,構建起相對開放的主體假設。由于當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先進性,網上公司的發展愈加迅速,它們成功跳出原有的財務會計主體的空間范圍。其原因在于網上的公司是虛擬的,它們的主要資產是知識資本以及人力資源,且財務會計也因此有所擴展,演變為企業實主體以及虛主體。我們應當以此為依據對財務會計主體假設進行改進,促使其轉變為信息時代的相對主體的信息使用觀,從而發展成一個具備一定開放性質的主體假設,即現實主體跟虛擬主體同時存在;將財務會計主體假設重新定義為“經濟利益聯合體”,幫助其主體假設跟持續變化的新形勢相適應。

        對于出現在新經濟里面的新的組織實體,只要它們形成了一個聯合體且以獲取共同的經濟利益為目的而相互協作,那么不管它們具備多少個部門,也不管它們涵蓋了多少個獨立的企業,都可以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將其看做是同一個會計主體,促使經濟利益實現高度的統一性,并以此作為判斷和衡量財務會計主體的重要標準。對于實的企業或企業之間的兼并、虛的網絡公司及空間主體等均可以通過改進財務會計主體假設界定它們是否破產。

        二、改進貨幣計量假設

        改進貨幣計量假設實質上是需要建立起以貨幣的計量為核心的多元化計量體系。企業最終生成的財務報表里面的數字所具備的最為主要的特征就是概括性,而作為唯一的、統一的計量尺度的貨幣將企業大多數類型不同的資源量化、累加,因此貨幣計量假設具備存在的必要性。

        然而在現代的企業里面,有很多信息都是非貨幣性質的,無法用量化以及計價等方式為投資者提供具備重要參考價值的決策依據。因此,這些信息的反映需要采用非貨幣性的指標,通過定性而非定量的形式體現信息的價值,如知識資本、人力資源、企業經營理念在社會中的認可程度等信息應當在企業現行的財務報表之外構建獨立的表格系統中進行反映,促使財務報告的實用性得到提升。與此同時,當利率、匯率的波動較大時,幣值穩定的推論就不應盲目堅持,而應當同時使用不變貨幣以及名義貨幣這兩種計量屬性實現信息披露的多元化,致力于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等進行反映。

        三、改進會計分期假設

        企業的短期項目以及實時的財務報告等是以交易期作為會計期報告的補充的。而會計分期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實施具備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能夠確保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公允性,同時還能夠幫助決策者對同一企業的不同項目抑或是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做出比較分析,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實施財務管理及評價,促使投資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

        因此,我們應當引入短期項目以及實時的財務報告,以交易期作為會計期報告的補充。前者是針對一些交易一旦完成就會解散的臨時性組織,也就是說一些網絡企業在實施短期項目合作時不應當對其進行會計分期,而應當將交易期直接作為財務報表的報告期;后者是以實時的需求為依據獲取信息,屬于非等距交易期間假設的范疇,即企業外部信息的使用者以及各個業務部門可以根據需求實時獲取最新的信息,不需要等到會計期結束。對于那些實施較大合作項目以及戰略性合作的企業,它們的合作期間屬于中長期,可以將其會計期間適當地縮短,如提供旬報,即將旬作為單位進行會計分期,這樣不僅僅能有效克服實時財務會計報告的缺陷,同時還能夠滿足及時性需求。

        四、改進持續經營假設

        將持續經營建設改進為有限的持續經營。虛擬企業的很多工作的完成要依靠非虛擬功能企業,而企業收益計量的基本前提就是持續經營假設,如果離開這一假設,企業就無法對資產價值進行確認,自然就無法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但是,無論哪一個企業都不可能真正實現永久的持續經營,因此需要從時間角度出發重新認識持續經營假設。將企業經營暫時性看做是絕對的,而將企業的持續經營看做是相對的,這就成功突破了傳統的持續經營假設所規定的絕對持續經營,轉變為在相對的時間之內持續經營。這樣一來,財務會計的處理方法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對于虛擬企業可以將收付實現制轉變成現金流動制;對于生產經營很穩定的企業,可以繼續使用持續經營假設;對于面臨經營風險的企業可以用有限持續經營這一假設取代持續經營假設,方便企業對一些業務以及利益費用進行處理,避免企業面對跨期攤配等調整事項。

        總之,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里面,企業應當大力研究財務會計基本假設理論的改進辦法,為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第6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 IT環境 價值鏈會計 職能 假設

        1985年邁克爾?波特提出價值鏈的概念后,其理念迅速融入到企業的管理當中去,在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會計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的發展,我國已故學者閻達五教授把價值鏈管理理論、會計理論及信息技術相結合,提出了價值鏈會計的概念。作為會計學的一個新領域,價值鏈會計的很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都在探討之中,本文主要談談筆者對價值鏈會計的職能和基本假設的一些看法。

        一、價值鏈會計的職能

        職能,指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功能。會計職能是會計固有的功能、是會計本質的體現。會計目標的實現要履行會計的職能。而會計職能和會計環境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會計環境會通過會計對象、會計目標等制約會計職能的發揮。價值鏈會計的職能就是價值鏈會計在企業及價值鏈聯盟的價值鏈管理中具備的功能。價值鏈會計借助于信息技術、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于一體的價值鏈管理活動的本質決定了價值鏈會計的多職能。

        1、實時反映職能

        反映是一項首要和基本的會計職能。它是指會計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從數量上反映企事業單位一定時期正在進行或已發生、完成的經濟活動。

        價值鏈會計反映職能的特點之一是實時性,它不受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會計期間的限制,而是實時地反映價值鏈聯盟上各節點企業流入、創造、流出等價值活動信息。這一實時反映職能包括簡單反映和在評價基礎上的反映。簡單反映是指對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加工和處理,并加以反映,以供管理者決策和實時管理控制使用。而在評價基礎之上的反映,則是一種經過比較、分析和評判基礎上的反映,是一種更高級的反映。通過價值鏈會計評價創造價值的各項作業活動,評價價值實現的過程,識別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以及增值的幅度,并根據識別的結果判斷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作業,決定哪些作業活動宜于企業自己做,哪些作業應該外包給其他企業來做,以實現對價值鏈的縱向管理。

        價值鏈會計反映職能的另一特點是反映的范圍擴大。除了反映本企業的經濟活動外,還可以反映價值鏈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經濟活動。從目前看,這一職能還無法實現,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價值鏈聯盟各節點企業借助網絡技術終有一天可以實現無縫鏈接,則反映價值鏈上其他企業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情況的這一職能可以輕松實現。

        2、實時多維控制職能

        會計的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依據一定的規則和標準,應用一定的方法對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駕馭或支配,即通過指揮、調節和監督等手段完成預期的目標。和傳統的會計控制職能相比較,價值鏈會計的控制職能表現為在實時評價基礎上進行多維的全方位控制。即有關人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相關信息,對價值鏈聯盟各節點企業及本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實時對比和實時分析,并通過指揮、協調和約束等環節干預企業的業務,以實現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從而達到價值增值最大化這一終極目標。

        和傳統的企業管理相比,價值鏈管理注重價值鏈聯盟上各企業每項價值創造活動的分解和集合,通過整合價值活動,實現價值增值的最大化。而整合價值活動的基礎是協調、控制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活動,也就是要對價值鏈聯盟各企業價值創造活動及價值實現活動的業績管理、成本管理、資本預算、薪資報酬等進行協調和控制。由于價值鏈會計超時空多維視角,借助于信息技術就可以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處理,其觸角伸向價值鏈聯盟的每一個角落,對每個企業的任何一項價值活動或業務進行實時控制已成為可能。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價值鏈管理的對象除了企業內部價值鏈外,還要向外延伸,表現為橫縱交錯的價值網絡。服務于價值鏈管理的價值鏈會計對價值鏈的控制能實現在實時評價基礎上進行多維的全方位控制。

        3、預測職能

        會計預測職能的含義是:會計通過所反映的經濟業務,提供會計信息,根據這些會計信息,找出會計各個要素及相互之間變化規律來預測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發展變化趨勢。和傳統會計相比,價值鏈會計的預測職能范圍更廣,一方面要預測價值鏈上各種可能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活動,另一方面還要預測這些價值活動的價值效應,亦即預測哪些環節會出現增值效應及其可能的價值增值額;而哪些環節可能會出現零增值效應和負價值效應及它們對企業總價值增值的影響程度等。

        4、決策職能

        會計決策的主要依據是會計預測,是根據預測結果分析與選擇能達到管理目標的最優方案的過程。在具體的決策過程中,價值鏈會計管理目標可以分解成許多子目標,總目標的實現依賴于這些子目標的實現,這樣,決策的視角由抽象的總目標轉向具體的子目標。對于價值鏈會計而言,各個子目標應根據企業的不同價值鏈分別設定。例如,對縱向價值鏈上的資金活動進行管理的目標是保證資金從顧客順暢地流向供應商、對采購活動和銷售活動進行管理的目標是確保產品從供應商順暢地流向顧客;橫向價值鏈上的競爭優勢分析的目標是確保企業保持和增強競爭優勢;對內部價值鏈上的成本活動進行管理的目標是保證企業的生產成本最低并持續降低、對價值增值活動進行管理的目標是確保各個價值增值單元獲得最大的價值增值,強化具有正價值效應的價值活動的價值增值能力,而消除具有零價值效應和負價值效應的價值活動對企業價值增值能力的負面影響等等。價值鏈會計決策的目標就是以預測結果為依據,結合未來可能的影響因素,提出使這些子目標得以實現,從而保證總目標得以實現的最優方案。

        二、價值鏈會計的基本假設

        會計假設是對會計所處的經濟環境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斷和假定,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理想化、標準化的會計環境。當現實發生變化而使假設遠離會計的經濟環境時,假設就必須做出相應的修正和補充,以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價值鏈會計和其他科學體系一樣,必須依靠一些假設才能構建其知識體系。傳統的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會計假設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價值鏈會計的基本假設和傳統會計的基本假設相比,有一定的變化和發展。

        1、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單位,也稱為會計實體、會計個體。其主要作用在于:主體規定了會計所應處理的交易、事項的范圍,從而規定了財務報告的內容與邊界,即為誰報告、報告誰的經濟活動。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價值鏈會計的主體假設依然存在,只是內容和外延都已經擴展。會計主體不僅僅是獨立的核算企業,而是具有多層次和多方位性。首先,價值鏈會計核算價值鏈上某一節點的企業范圍內的經濟活動,并向各有關方面提供相關會計信息,進行管理。這一層次和傳統的會計主體含義是一致的。其次,價值鏈會計要反映價值鏈上其它企業的經濟活動。最后,價值鏈會計還要反映價值鏈聯盟的整體經濟活動。在這三個層次中,層次一是基礎,離開了層次一,層次二和層次三是不存在的。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借助于網絡,價值鏈聯盟的各節點企業可以實現完全的無縫鏈接,可以實時地了解其它企業及整個價值鏈聯盟的經濟活動,并根據價值鏈會計提供的信息實施某一企業的管理活動。

        2、持續經營下的不定期會計分期假設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會繼續它的正常經營活動,而不會面臨解體、清算等終止正常經營活動的情況,它規定了會計活動的時間范圍。會計分期假設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之上,為了滿足決策制定者定期制定決策而人為將持續經營期間分成若干個期間,以便于定期提供財務報告。在傳統會計理論中,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是很重要的兩個基本假設。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會計環境的變化對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這兩個假設帶來很大的沖擊,其內容也應有所變化。對價值鏈會計來說,因為其會計主體是多層次性的,所以持續經營假設不能僅僅針對單一組織,而還應包括價值鏈聯盟。將持續經營假設拓展到范圍更廣的價值鏈聯盟,價值鏈節點上的企業就能通過對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縱向分析,判斷哪些環節可能會威脅自身正常的經營能力,從而采取相應措施規避風險。當價值鏈聯盟中的一部分出現破產時,持續經營假設依然成立。

        由于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延伸,所以價值鏈會計中會計分期假設依然成立,但和傳統的略有不同。傳統財務會計一般以“年”作為會計期間,企業在每年年末提供本年內反映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報告。但隨著人們對財務報告及時性和實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傳統的按年提供財務報告的相關性已經快要消失了。為決策提供實時信息是價值鏈會計的主要特點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實時提供所需信息已成為可能。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隨時從相關的數據中自動收集并抽出有關的數據,生成與決策相關的財務報告和報表。每一時點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不同時段的損益表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及時生成,使得會計分期的時間間隔可以不斷縮短,變“歷史信息”為“實時信息”。只要企業進行持續不斷的經營,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獲得每一時點或時段的財務報告,這使得價值鏈會計的會計分期具有不定期的特性。

        3、價值計量假設

        計量單位是指對企業發生的交易必須采取統一的計量單位進行計量。會計具有的量化特征,對計量工具的選擇具有嚴格的要求。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計量單位是貨幣,也即貨幣計量假設。該假設附帶包括兩個附帶假設:記賬本位幣(唯一性);幣值穩定不變(一致性)。該假設具有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而且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受到強烈的沖擊。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幣值穩定假設是不成立的。在不同時期,貨幣購買力不同;不同國家的貨幣不存在穩定性的比值關系。因此,用幣值不穩定的貨幣作為唯一的計量單位有失公允。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互聯網進行跨國金融工具交易和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易變得非常容易,尤其是“網上銀行”的興起、“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得貨幣計量不再具有唯一性。

        在價值鏈會計框架內,計量單位不僅包含貨幣單位、非貨幣單位,而且還包括許多非財務信息,如顧客的偏好和滿意度等。這樣,會計管理的視角就大為擴展,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就統一為價值信息,貨幣計量擴展為價值計量。這一計量單位假設突破了傳統財務會計的單一貨幣計量假設,是一種立體多維計量方式。在價值信息中,財務信息依然用貨幣來計量,非財務信息用規范化的非貨幣信息來計量。價值信息的選擇要依據重要性原則,只要是有利于對價值鏈的價值增值情況進行分析與考核的價值信息,就應該納入價值鏈會計框架內。根據這些計量單位,價值鏈聯盟上各個節點構筑自己的價值信息庫。各總信息庫和總信息庫之間、總信息庫和子信息庫之間、子信息庫和子信息庫之間可以自由交換價值信息。企業應該為這些價值信息庫建立統一標準,以保證價值信息交換的順暢。

        【參考文獻】

        [1] 于富生、張敏:論價值鏈會計管理框架[A].第三屆“價值鏈管理與價值鏈會計”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

        [2] 郭夢龍:價值鏈會計研究[S].華東師范大學,2005.

        [3] 趙玉霞:試論會計預測職能的重要性[J].經濟師,2003(6).

        [4] 于富生、張敏:論價值鏈會計基本假設[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1).

        [5] 李心合:財務會計理論創新與發展[M].中國商業出版社,1999.

        [6] 駱叢艷:制造企業價值鏈會計研究[D].中南大學,2005.

        第7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網絡經濟;虛擬企業;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構成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的基礎,是對財務會計所處環境特征的描述。我們如今所處的21世紀是一個同工業社會具有重大差別的網絡經濟時代,網絡經濟為財務會計提供了一個以高科技和創新為特征的新經濟環境。網絡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經濟形態,包括由于高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所引起的傳統產業和經濟部門的革命性變化和飛躍性發展。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此時,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必然會對財務報告應予披露的信息提出新的要求。這是否意味著傳統的會計基本假設已不能滿足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的要求,是否需要重新界定會計基本假設呢?

        一、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是指一個企業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一個企業應當對其自身所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企業自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重要前提。會計主體假設是財務會計工作的基石。財務會計立足主體,面向市場,是提供該主體關于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一個微觀經濟信息系統。會計主體假設既把企業同市場區分開來,又把一個營利性組織同整個社會區分開來。在會計主體假設的前提下,企業向市場傳遞的財務信息,嚴格地以該企業為邊界,既不應涉及其他主體的財產和產權,也不應涉及所有者個人的財產和產權。這是保證財務報告正確性的最基本的條件。

        在工業社會中,企業擁有大量的有形資產,能夠持續經營,因而可以觀察到企業的存在。這種企業稱之為“現實企業”,其特點是易于識別且相對穩定。在網絡經濟下,人力資源和知識基礎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無形資產將逐步取代有形資產而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競爭、技術、全球化、互聯網促成了企業結構的空前變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虛擬企業”。所謂的虛擬企業是指當市場出現新的機遇時,具有不同資源和優勢的企業為了共同開拓市場、共同對付其他的競爭者而組織的,建立在信息網絡基礎之上的共享技術與信息、共同分擔費用、聯合開發產品并互利共贏的企業聯盟。虛擬企業常常是在參與聯盟的企業追求一種完全靠自身能力達不到的超常目標的情況下出現的,這種目標要高于企業運用自身資源可以達到的限度,因此,企業自發的要求突破自身的組織界限,與其他對此目標有共識的企業實現全方位的戰略聯盟,共建虛擬企業,實現這一超常目標。一旦目標實現了,該企業聯盟也就解散了,于是再捕捉其他機遇、資本、技術與人才,進行新的組合與分工,新的企業聯盟又誕生了。但是單個虛擬企業的工作過程都仍然保持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因此,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現實主體與虛擬主體同時并存將是新經濟時代賦予會計主體假設的新含義,進而提出相對會計主體假設的概念。本人認為這種觀點不符合會計理論的要求,此種提法值得商榷。

        會計主體應具備兩個基本特征:第一,有自己的經營目標和能自主支配的經濟資源,并能獨立地做出經濟決策;第二,對自己所控制的經濟資源及自身的經濟行為承擔責任。虛擬企業的實質就是發揮自身優勢,對外部資源和力量進行有效整合以期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目的。以會計主體應具備的兩個特征為標準,單個虛擬企業顯然完全具備會計主體的兩個特征,可以將單個虛擬企業作為會計主體。單個虛擬企業作為會計主體,它不僅具有明確的企業邊界,而且由于其核心功能的保留,也更具有競爭力和穩定性。

        但是整個虛擬企業聯盟不能作為會計主體。首先,它不滿足會計主體應具備的兩個特征,每一單個的虛擬企業擁有的經濟資源,不可能統一進行支配。其次,虛擬企業聯盟,這種臨時性的網絡關系已不是法律意義上完整的經濟實體,它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它沒有固定的內部管理者。但是對于整個虛擬企業聯盟而言,只要它真實存在,就一定會有會計信息使用者。為了滿足內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我們可以比照母子公司的合并財務報表,編制虛擬企業聯盟報表,以反映虛擬企業聯盟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給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經濟決策的會計信息。只是沒有必要再站在整個聯盟的立場,統一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顯然這種做法也不可行。同時,整個虛擬企業聯盟,沒有共同的出資協議或者是合同,每個單個虛擬企業都是獨立的會計主體,因而沒有必要把整個虛擬企業聯盟作為一個單獨的會計主體。

        總之,網絡經濟時代出現的虛擬企業及虛擬企業聯盟并沒有改變會計主體假設的內容,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理論仍將繼續適用。

        二、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是對一個會計主體經營時間長度的描述,指每一個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無限地持續經營下去。但是在全球化和競爭不斷加劇的網絡經濟環境中,企業稍有不慎就會陷入破產、清算的險境,同時并購逐步成為企業擴展的方式之一,使得企業購并、重組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有時候,整個企業在持續經營,而出于戰略或者經營下去可能不利的考慮,關閉、合并或者是增設該企業所屬的某些地區分部或業務分部,這會導致企業整體持續經營與某些地區分部和業務分部非持續經營現象的存在。

        鑒于此種情況,許多學者認為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基礎上的許多會計處理方法已不再適用,從而將此項假設改為破產清算假設。本人不太贊同這種觀點,提出這種觀點是因為對持續經營假設沒有進行全面的了解。在缺乏明顯反證的情況下,每一個現實主體由于相對比較穩定,可以承認它是持續經營的。持續經營假設并不反對企業的破產和清算,并且在承認這兩種假設的前提下,選擇會計核算的方法和原則不同,這是現代會計理論下已經存在的,而不是網絡經濟帶來的后果。對于虛擬主體,單個虛擬企業的情況跟實體企業是一樣的,甚至由于單個虛擬企業有其核心能力等作保障,企業的穩定性不降反升,持續經營也將更穩定。但由于整個虛擬企業聯盟不能算作是會計主體,因而也就無所謂持續經營了。另外,隨著財務管理的加強、財務預警系統的逐步完善,使我們及時發現企業面臨的危機成為可能,這樣我們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反映,改變我們的核算方法,企業的并購、破產和清算并不是迅速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時間,為我們發現企業的危機贏得了時間。

        因此,我們面臨的企業將是持續經營與非持續經營、企業持續經營與分部非持續經營同時并存的復雜局面。無論是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還是新興的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提供會計信息仍然以會計主體的持續存在為前提。

        三、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也是對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時間長度的一種描述。它同持續經營假設緊密聯系,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凡是持續經營的現實主體,就需要進行會計分期。會計分期是為了定期提供財務報告。網絡經濟時代經濟瞬息萬變、競爭日益激烈,這要求決策者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財務會計信息使用者迫切要求會計必須提供及時的、最新的財務信息,會計報告期必須縮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經為在網上實時的財務信息提供了可能,信息使用者不必等到會計期間結束就能得到財務報告,因此很多學者認為會計分期假設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其實不然。

        會計分期的目的是根據會計期間來結算盈虧,按期編制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同時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網絡經濟使會計信息能夠及時反映,而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是會計分期的目的。另外,企業的投資者固然希望得到更及時的財務報告,但他們更關注企業在固定期間的經營成果,而不會過分去計較企業每天每時每刻的盈利與否。為了滿足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可比性要求,有可能縮短現有的會計分期,但是這并不等于取消會計分期假設。此外,電子聯機實時報告的信息僅僅是企業單方面提供的,注冊會計師尚不能對這種財務報告進行實時審計,所以電子聯機實時報告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尚未得到保證。不能保證可靠性的會計信息也就談不上決策有用性了。對于單個虛擬企業而言,其情況跟現實主體是一樣的。由于整個虛擬企業聯盟不是會計主體,因而也就無所謂會計分期了。

        因此,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企業在按會計分期定期提供分類、匯總的財務信息的同時通過互聯網實時各種財務信息,供會計信息使用者自主選擇其所需要的會計信息。

        四、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本身附帶兩個假設:幣值穩定性和幣種唯一性。網絡經濟時代,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得幣值穩定性受到沖擊。同時,人力資源、創新能力等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經濟決策有越來越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被排除在財務報告之外。因此,很多學者認為應該將電子貨幣引進貨幣計量假設,而將電子貨幣不能或者是不便計量的資源價值仍舊采用貨幣計量。其實,這種想法是對貨幣計量假設認識不全的結果。

        電子貨幣,是指用一定金額的現金或者是存款從發行者處兌換并獲得代表相同金額的數據,通過使用某些電子化方法將該數據直接轉移給支付對象,從而能夠清償債務。它是現實貨幣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虛擬化,是一種沒有貨幣實體的貨幣,它的功能跟真正貨幣的功能是一樣的,因而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也就無所謂把電子貨幣計量引進貨幣計量假設中了。

        貨幣是價值唯一可以表現的、能夠量化的形式。會計要反映價值的形成、耗費、收回及其循環周轉,非依賴貨幣計量不可,但它是會計信息主要的計量單位而不是唯一的計量單位。在財務報表的量化表述中,貨幣應是唯一的計量單位,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所以它是主要計量單位,但其他財務報告以及報表附注都還需要披露其他不能用貨幣量化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使用者特別是對投資人的決策非常相關。例如,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人力資源就非常重要,一批高素質的專家、技術人員和職工隊伍可能對企業財富、價值和盈利的創造貢獻最大。對這些資源的披露,就要按專家、工程師的職稱、專業水平(熟練程度)以及他們的創造發明等特殊的標志為量度。因此,這個假設可以更明確地表述為:以貨幣計量為主,貨幣計量與非貨幣計量并用。

        參考文獻

        [1]葛家澍,杜興強.會計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15-161.

        [2]葛家澍.關于財務會計基本假設的重新思考[J].會計研究,2002(1)5-10.

        [3]baike.省略/view/11250.Htm.

        [4]baike.省略/view/14897.Htm.

        [5]劉松穎,孔維偉,賈志芳.知識經濟背景下對會計基本假設的再認識[J].消費導刊,2007(3):170-171.

        [6]許永永.知識經濟對會計基本假設的沖擊[J].遼寧經濟,2006(7):130.

        [7]李莉.質疑知識經濟對會計基本假設的沖擊[J].湖北財稅,2003(12):14-17.

        [8]劉靜宜.關于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本假設的探討[J].福建農機,2006(1):31-32.

        第8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建設;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產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森林生態系統也日益遭到破壞。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維持生態平衡、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等重要功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十分必要。而生態公益林建設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文章進行了相關介紹。

        一、生態公益林建設概述

        我國林業按照其目的分為商業經濟林和生態公益林兩種。商業經濟林其目的是為了創作經濟價值,而生態公益林顧名思義則是為了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以促進社會經濟、人類生活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生態公益林又可以按照具體功用分為防護林和特殊用途林兩種,防護林包括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農田防護林、護岸林等;特種用途林包括國防林、科研林、休憩林、業環保林、自然保護林、風景觀賞林以及森林公園、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由于長期以來森林過量采伐,生植被破壞嚴重,森林總體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林分質量差。

        由于生態公益林以保護生態環境平衡作為主要目的,經濟效益較低而社會效益較為顯著,那么如何在不損害林農經濟利益和種植積極性的基礎之上,獲取更多生態公益林建設中所耗

        人力、物力、財力的直接補償,推動生態公益林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極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目前是,廣東省生態環境的基礎還比較脆弱,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在一些地方,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林木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因此,廣東省在2001年開始省級公益林建設工作,到2004年完成區劃界定,后再經過四次擴面,全省現有省級公益林302.4萬hm2,占全省林地總面積的45.73%。

        二、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的影響

        1.生態公益林涵養水源效益

        文章以某市生B公益林為例,通過分析水文氣象及森林生態定位監測數據可以看出,該市的平均降雨量大約為1500~1700mm,依據生態公益林涵養水源價值評估法對涵養水源量的價值進行估算,總的涵養水源量達4407.63萬m3,總價值36145萬元,其中調節水量的價值為26933萬元,凈化水質的價值為9211萬元。其中,不同林型的涵養水源能力如表1所示:

        除此之外,在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的過程中,為水系及流域下游的水質凈化、減災以及減少下游泥沙淤積等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這其中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2.生態公益林森林儲能效益

        在開展生態學功能研究的過程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能量,在對植物所含能量水平進行度量時,所應用到的度量單位就是植物熱值,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受到環境因子的影響可以從熱值變化上看出來,同時對森林植物的熱值進行測定,得到生態公益林儲能總值為60521萬元,新增儲能的價值為5334萬元。

        3.生態公益林固碳釋氧效益

        應用工業制氧法及碳稅率法,結合野外樣地的調查數據對生態公益林的固碳釋氧量開展計算,得到生態公益林年凈固碳量為130200t,計算得到固碳釋氧價值為50408萬元,其中釋氧的價值占到了34784萬元。不同林型的公益林固碳釋氧價值如表2所示。

        4.生態公益林建設對森林經營者收入的影響

        站在理論的角度開展分析,在將山林規劃成生態公益林之后,森林經營者對于森林資源的經營利用受到了限制,這會導致森林經營者的收入有所降低,為了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研究該理論的正確性,對生態公益林建設之前某林區農民的收入進行統計,并將其與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之后,該林區農民收入進行比較,在收入統計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直接詢問與森林經營者收入考察2種方式開展,發現在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之后,森林經營者的收入水平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上升趨勢,其中林業的收入所占的比例能夠基本上維持穩定,再加上農民的收入當中對于木質林產品的直接依賴程度本來就比較低。所以說,生態公益林建設對于林農的收入影響非常低。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公益林是我國重要的林業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對保護、恢復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建設生態公益林,能夠提高森林釋氧能力、固碳能力以及水土保持能力,而且可以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要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可持續經營建設,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9篇:持續經營價值范文

        關鍵詞:會計理論;企業合并準則

        引言:對于會計理論,國內外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美國會計學家莫斯特認為,會計理論是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由對來自實務的原則和方法程序的系統表述所組成的。斯科特則指出,會計理論應從兩方面來定義,其一是對會計實務有著解釋作用,其二是能改進人們對于會計環境的理解。由此可見,盡管各位學者對會計理論的表述不一,但卻可以總結出一個共同點,即會計理論是在會計實踐或會計實務的基礎之上產生的,并且是用來指導會計實踐的。以下將從會計假設、會計原則、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視角出發,探究會計理論是如何在企業合并會計準則中體現的。

        一、會計基本理論在企業合并準則中的體現

        (一)會計假設在企業合并準則的體現。會計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為了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其決策有用的信息,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編制應當集中于反映特定對象的活動,并將其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才能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其目的在于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會計假設在企業合并準則的體現主要有以下幾處:

        準則第二條和第四條對于合并事項的定義及其主體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準則第九條明確了應由母公司編制合并日有關報表。這些體現了會計主體假設。準則第八條規定,合并方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包括為進行企業合并而支付的審計費用、評估費用、法律服務費用等,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這體現了會計分期假設。準則第五條指出,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這體現了持續經營假設。準則第十二條。購買方在購買日對作為企業合并對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體現了貨幣計量假設。

        (二)會計原則在企業合并準則的體現。理論上說,在會計中應該有一些原則可用來指導會計方法或有關準則,這些原則通常被稱作基本會計原則。但實際上,目前對會計原則的表述仍然不統一,在內容和數量上也不盡相同,但其中被較普遍接受的原則主要有:(1)歷史成本原則,指對會計要素的記錄,應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為標準進行計量計價。(2)權責發生制,即收入按現金收入及未來現金收入――債權的發生來確認;費用按現金支出及未來現金支出――債務的發生進行確認,而不是以現金的收入與支付來確認收入費用。(3)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是指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配比。(4)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5)謹慎性原則,即穩健性原則,是指某些經濟業務有幾種不同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選擇時,在不影響合理選擇的前提下,應當盡可能選用對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最小的方法和程序進行會計處理,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6)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所以會計信息擬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非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7)重要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在實務中,如果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據此作出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8)一致性原則,它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

        會計原則在企業合并準則的體現主要有以下幾處:

        準則第七條要求,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被合并方采用的會計政策與合并方不一致的,合并方在合并日應當按照本企業會計政策對被合并方的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按照本準則規定確認。這體現了一致性原則。準則第十一條規定,購買方應當區別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的不同情況確定合并成本,這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準則第十二條。購買方在購買日對作為企業合并對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體現了歷史成本原則。準則第十四條對于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在符合什么條件的下才單獨予以確認,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這體現了穩健性原則。

        (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企業合并準則的總體體現。目標指財務會計的目的和宗旨;基本概念是作為財務會計基礎的概念,如關于應予以入賬交易的選擇,對這些交易的計量,以及把它們加以總括和傳輸給利益集團的手段等方面的概念。或者說,概念框架著重研究財務會計準則的理論依據:(1)確定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目標;(2)評估財務會計和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3)對財務報表因素進行定義;(4)解決如何指導對財務報表因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5)分析某些重大的財務會計問題。

        概念框架在企業合并準則的總體體現:(1)企業合并準則的目標:對有關企業合并的理論及實務處理進行統一規范,為決策者提供與企業合并有關的會計信息,以有助于其作出正確的決策。(2)會計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3)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實質重于性質、一致性、穩健性、客觀性等。(4)財務報表要素:企業合并準則主要與六大要素中的所有者權益有關。

        二、總結

        加強會計理論研究可以更好的指導會計實踐,可以科學的規范會計實務,可以促進會計學科體系的建設。本文在闡述會計假設、會計原則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等會計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這些理論在我國企業合并準則中的應用,以此希望通過會計理論的發展來推動準則的不斷完善,進而促進會計實務的向前推進。這又反過來可以為會計理論和會計準則的發展提供機會。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日本韩国偷拍视频对白不卡高清精品 | 一本大道香蕉精品视频在线 |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中文 | 午夜国产精品小蝌蚪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