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三數學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一個中心
高考數學考試大綱指出了我們備考的方向和目標,因此考試大綱是我們備考的中心,也是學生復習的依據,它充分體現了我們備考的本質要求。通過比較新老考綱,明確考試范圍內容的變化與各知識點的具體要求。例如,原來屬于“理解”的內容,如果變為“了解”,就說明這一知識點在高考考查中要求降低了;原來如果能出大題,現在最多是以小題形式考查,或是不考查,從而決定我們對這一知識點復習挖掘的程度。
二、兩個基本點
在河南新課改高考的大背景下,我們緊緊抓住課本和新課改省份的高考真題這兩個基本點不動搖,它們是備考之本,是取得高考大捷的根本保證。課本是考試內容的載體,也是學生智能的生長點,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近幾年新課改省份的高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對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試題能在課本中找到
“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將課本題目進行引申、拓寬和變化,高考試題千變萬化,異彩紛呈,但無論怎樣變化、創新,都是基本數學問題的組合。所以,對基本數學問題的認識,基本數學問題解法模式的研究,基本問題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乃是數學復習課的重心。新的高考既要有變化又要保持穩定,所以我們對近幾年新課改省份的高考真題進行了細致的演練與研究。同時,針對考試大綱后的題例,體會高考對知識點將如何考查的,了解考綱對每個知識點的要求,適當強化對新增內容的研究。
三、小組合作制
1.組織形式
把全班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分成九個小組,一般六人為一組,每組設組長一名。具體實施中根據班內的實際,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
2.激勵方式
為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制訂小組積分制細則,對各個小組的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進行考核,對于做得好的小組給予加分獎勵,做得不好的小組給予扣分,每周總結評比一次,獎勵得分前四名的小組優先選擇小組位置的權利,并對于優秀小組和優秀小組長,優秀組員進行適當的獎勵。
3.知識樹
大樹的樹根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基本學習能力,樹干和樹枝則代表了某一方面(可以是一節,一章,甚至是所有高中數學)的知識,而樹葉則是更詳細的知識。知識樹大致可分為夏天的樹和冬天的樹,顧名思義,夏天的樹枝繁葉茂,每一部分知識都詳細描繪,它多用于最初的知識歸納,類似于高三一輪復習;冬天的樹只有枝干,它多用于后期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類似于高三二輪復習。
4.問題串
問題串是指在一定的學習范圍內或主題內,圍繞一定目標,按照一定邏輯結構精心設計的一組問題。使用問題串進行教學,實質上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積極的自主學習,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問題串的優點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啟發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
四、構建課堂模式。兩課型打造高三數學高效課堂
高三數學課堂可分為兩大課型:復習課與講評課。
1.復習課
高三數學復習尤其是一輪復習中,我們特別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與夯實,具體體現就是預習、互動、測評三個環節。
2.預習環節
第一步,展示預習目標,明確任務分工。(投影在電子白板上并且強調指導)
第二步,預習過程:先自己研究學習考綱和課本,用知識樹等方式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然后獨立完成預習學案;然后讓學生小組內交流各自預習成果,通過小組討論,解決預習中形成的問題,將未解決問題與新提出的問題列在疑難問題反饋表上。(由小組長負責反饋上交)
第三步,預習完成后,學生獨立完成講義上的典型例題與變式訓練,達到鞏固預習成果,演練典型題目,積累解題方法與技巧的效果,同時要求學生思考與記錄做題中遇到的障礙與形成的好的思路,準備在互動環節中解決與交流。
3.互動環節
第一步,老師批閱學案,根據批閱學案與疑難問題反饋表中提出的問題,構建問題串,提前分配任務,由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展示。其他同學在展示過程中,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并對展示的問題準備點評。
第二步,師生互動,點評展示的疑難問題。對于小組合作探究未能解決徹底的問題,老師要進行必要的點撥;老師根據本節內容提前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進行鞏固、拓展。因為學生先做并且經過獨立的思考,在討論中小組的針對性很強,并且相互啟發,往往會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方法有更獨到的研究。
4.測評環節
學生在掌握了例題的思路與方法,基本達到了本節課的復習要求后,跟著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評,測評完成后進行批閱,找準問題,再放在各小組第二次討論,老師根據情況適當、深入的點撥。
關鍵詞: 高三文科數學教學 一輪復習 建議
又值高三文科數學進入一輪復習之際,結合在多年文科數學教學中的體會心得,我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1.激發學習情趣,提高課堂效率
“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第一動力”。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底子薄、學習習慣不好,通常對數學有畏懼心理。所以老師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而且要備課堂情境,并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這樣在課堂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都能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2.夯實基礎,穩步提高
一輪復習中,要注意夯實“四基”,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基本能力,三是基本思想,四是基本方法。概念的理解,新舊知識的聯結,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不留下任何知識的盲點。在日常的試題練習中要針對這些基本知識點進行復習和鞏固,培養學生一切從基礎入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有些學生認為已經學過了一遍,對一些基礎概念不屑一顧,比方說,在集合練習中,遇到這樣一題:A={yy=x},B={(x,y)y=},求A∩B。大部分同學的答案是{(1,1)}也有同學答案是[0,] 。只有極個別同學結果正確是空集。在此題講解時,我就要求學生首先要對概念充分理解。如此題學生錯解的原因就是對數集與點集的區別,以及交集是兩者公共元素的集合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在一輪復習某幾節或某一章后,有必要用一些基礎訓練題對學生進行測試反饋,通過這種快速的反饋,可以促進學生進步。特別是文科班的女生在受到鼓勵和激勵后,對后面的復習內容更樂于接受。當然也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矯正乃至調整復習進度、復習方法、復習難度,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讓學生穩步提高。
3.交流合作,取長補短
合作學習被認為是當今最受歡迎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以認知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理論為基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主要是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所以不管是新授課還是一輪復習期間,每個禮拜我都留一節課,創設師生、生生合作學習與探究的空間,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做師傅,后進生當徒弟,一對一建立幫扶對象,促使他們暢所欲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可以讓師徒匯報討論成果),這樣還能有效增進學生間的感情。
4.提高解題能力,積累解題經驗
“題海”茫茫,要使學生面臨題海而應付自如,就必須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在一輪復習時,選好復習章節的典型例題進行講解,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題組教學),以少勝多,保質保量。強調學生解題格式要規范,計算要正確。解題后,一定要讓學生進行反思,如題型的歸類,方法的對比。
解題經驗主要包括:對某種類型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思考,怎樣去解,如何去整理歸類。
文科班女生多,且大多記憶力較好,所以要求她們對常見題型的解法做到心里有數。比如,三角函數的值域問題,含參的恒成立問題,立體幾何中線線垂直、面面垂直問題。雖然不是要學生完全陷入結論記憶之中,但記憶與把握一些基本思路和常用結論,還是十分必要的。
5.培養學生善于小結
每次同行問我對文科班數學教學有什么經驗時,我都說:“讓他們做錯題集。”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不是什么秘訣,很多老師也這樣要求學生。可是,我要求學生的錯題集不僅是對錯題的訂正,而且需要寫出易錯的理由。每個星期每位學生還需要進行小結,如某種題型的解法,易錯題的發現,概念對解題的幫助,等等,然后在交流合作課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同學的解題策略和方法妙不可言,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認同和贊揚,這樣也進一步激勵了他們進行小結的信心和動力。
6.做好學生的聽眾
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和自己的學生保持融洽、健康的師生關系。文科班的女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的種種壓力之下,內心比較脆弱,在學習生活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特別希望有同學或老師和她來交流,這時老師可以主動邀請學生談話,首先做好學生的聽眾,在了解學生具體困難之后,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解決心中的糾結,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中。有些同學在和老師真誠交談之后,學習態度明顯發生變化,數學成績突飛猛進。
總之,對于文科班這樣一個數學基本功相對薄弱的群體,老師不應一味地去埋怨學生有多差,而是要多鉆研教法學法,尋找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有效途徑和策略。這樣學生在高中數學一輪復習中必定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繆建新.高效課堂:模式與案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李小煒.聚焦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5).
關鍵詞:講評分析 題意 聯系 思考 反思 訓練
試卷講評課是“練、改、評”環鏈中關鍵的一環,是高三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當前,“唯重答案,輕視方法”、“無的放矢,面面俱到”、“就題論題,沒有拓展”等現象在許多高三數學試卷講評課中經常出現。《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高三數學復習課堂,要落實這樣的理念,教師必須提高試卷講評課效率,教師要加強學情和教法研究,講評時關鍵在于把握以下五個環節。
一、準確分析,有的放矢
講評試卷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每次考試中找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便于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指明方向,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標準(參考)答案。因此,試卷講評的第一個環節是試卷統計、分析,它為課堂講評提供充分的證據。客觀題的錯誤率、錯誤的根源,以及主觀題失分的原因是主要統計的對象。教師通過詳細準確的統計、分析,確定哪幾個題目要講、哪些題目不用講,然后對照《課標》和《考試說明》,明確需要講評的題目講些什么、該怎么講,力求心中有數,避免逐題講評、面面俱到。
二、講清題意,注重方法
試卷講評時不能只把標準(參考)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應重視解題思路的深入分析和答題方法的認真引導,幫助學生避免重復犯錯誤。每一道經過精心設計的數學試題,都蘊涵著數學的思想方法。因此,在講評試卷時要做到講清題意、注意滲透、適時講解、反復強調,讓學生了解解題的過程,學會審題、析題、解題的技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格。
三、加強聯系,發散思維
講評過程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所涉及到的問題情景進行分析和歸類,達到通過講評一道題掌握一類題,從一個知識點聯系到整個知識網的目的。因此,教師可以將一系列有關聯的知識或題目進行整合并講解,采用“相同知識歸一、不同知識對比”的做法進行講評,以點帶面,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和結構化。這樣,要求教師心中裝的不僅是一道題,而要對所講的題目從知識、方法、能力要求等方面有充分的認知,在講解時還要適當地變式創新。主要做法:
1.一題多解,對解題思路、方法進行發散。講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尋找多種解題思路,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應指導學生解題技巧,介紹一些簡單的、明了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幫助學生優化思維方法,巧解、快解數學題。
2.一題多變,對試題的條件、結論進行發散。 講評時,教師應對試題本身進行思考,看是否可以改變原題目中的數學背景、已知條件、結論設問等,或者顛倒題目中的因果關系,然后再重新求解。也可以將較難的題目進行拆解,分成若干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需求,又幫助學生掌握解題的一般規律與方法,從而收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引發思考,相互討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講評課中要避免“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現象,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學習,按自己的角度思考,勇于提出自己困惑的地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相互討論、積極探究,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熱情解答同學的疑問。這樣,不僅發展了同學們的積極思維,而且對所獲得的知識印象更深刻,加速完成認識知識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同時也使學生真正成為試卷講評課的主人。
五、促進反思,訓練強化
為了鞏固講評的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留出一定的時間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內容包括:1.指導學生回顧整份試卷,反思自己在知識、能力、思想、方法、思維、策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2.引導學生反思解題的過程,總結解題的規律,進一步優化解題方法,比如:解選擇題時,可用特殊值法或選項排除法;3.幫助學生對講評中出現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情況進行充分的理解掌握,促進知識結構的優化和深化。
試卷講評課是高三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優化認知結構、促進思維發展、提高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好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關系,同時又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鞏固基礎知識、拓寬解題思路、提高學習能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減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學數學新課程指導綱要》。
一、“五步三查”的認識要到位
“五步三查”可以這樣理解:“獨對組,小大展;依進程,查問題;群合力,過難關。”獨學是關鍵,學生通過自學,對新知獲得豐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發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入對學、群學,使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得以統一。對學,組學是課堂教學的,通過交流合作把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進行解決,既得到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間的團隊交流合作精神和學習品質。
二、環節操作不能死搬硬套
“五步三查”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不是定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模式的選擇,課堂教學內容有易有難,有趣味性強的,也有枯燥難懂的,內容簡單的就用不上“五步三查”了,“一步一查”就能解決問題,難度大的,可能“五步三查”還不夠,而有些內容理論性較強,就適合教師講授,學生才能聽明白,弄清楚。
三、不能拋棄原有的一切,吸納、借鑒求實效
改革不是革命,不能一切,重新建構教學模式;而是在原有基礎之上摒棄落后、陳舊的,吸納借鑒先進、有效的教學模式。下面就原來的教學設計和“五步三查”教學設計進行結合,用案例說明我是怎樣進行先期課改的: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第2課時)為例。
(一)原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有關概念。
(2)理解設圓O的半徑為r,直線l到圓心O的距離為d,則有:
直線l和圓O相交d<r;直線l和圓O相切d=r;直線l和圓O相離d>r。
(3)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線的性質定理并熟練掌握以上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自學課本內容(15分鐘左右)
學生提出問題。
3.教師講解
老師講評直線l和圓O相交d<r,如圖(a)所示;
直線l和圓O相切d=r,如圖(b)所示;
直線l和圓O相離d>r,如圖(c)所示.
因為d=r,直線l和圓O相切,這里的d是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即垂線,并由d=r就可得到l經過半徑r的外端,即半徑OA的A點,因此,很明顯的,我們可以得到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如圖(d),CD是切線,A是切點,聯結AO與圓O交于B點,
那么AB是對稱軸,所以沿AB對折圖形時,AC與AD重合,因此,∠BAC=∠BAD=90°。
因此,我們有切線的性質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
4.鞏固練習(課本內容)
教師點評。
5.學習內容小結
師生互動完成。
6.作業布置
此模式中學生活動太少,沒有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二)“五步三查”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有關概念。
(2)理解設圓O的半徑為r,直線l到圓心O的距離為d,則有:
直線l和圓O相交:d<r;直線l和圓O相切:d=r;直線L和圓O相離:d>r。
(3)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線的性質定理并熟練掌握以上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自學課本內容(15分鐘左右)
3.展示學習成果1(師引導)
4.學生互學(15分鐘左右)
5.展示學習成果2(師引導)
6.學生群學(10分鐘左右)
7.展示學習成果3(師引導)
8.教師引導點撥(展示時)
9.檢測(課本內容)
展示評比。
10.檢測(印制的檢測題)
展示評比(了解學習效果)
11.學習內容小結
學生互動完成。
12.作業布置
此模式中學生活動多,但有些理論知識還必須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才能弄明白。對模式的靈活運用是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
(三)兩者結合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有關概念。
(2)理解設圓O的半徑為r,直線l到圓心O的距離為d,則有:
直線l和圓O相交:d<r;直線l和圓O相切:d=r;直線l和圓O相離:d>r.
(3)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線的性質定理并熟練掌握以上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自學課本內容(15分鐘左右)
3.學生互群學(15分鐘左右增加了學生的交流互學)
4.學生找難點
5.教師點撥(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難點進行精講)
6.檢測(課本內容)
7.展示評比
8.課時檢測題
9.展示評比(了解學習效果)
10學習內容小結
11.學生互動完成
12.作業布置
關鍵詞:數學課堂;后三分之一時間;效率
新課改已經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們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的理念、引入、過程等做了深入的探討,但是對于課堂后十幾分鐘教學的研究卻比較少。那么,如何提高課堂的后三分之一時間的效率呢?本文將從成因和策略兩方面做一個探討。
一、成因分析
1.大腦疲勞,缺乏適當松弛
由于大腦疲勞,注意力發生遷移和分散。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表明,學生的注意力差不多只能維持在25分鐘左右。在一節課的后半節時間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發生遷移和分散,這時,如果不能適當讓學生的大腦松弛一下,以得到暫時的休息,那么,再讓學生注意力處于新的“緊張狀態”,是非常難的。
2.心理疲沓,缺乏新的刺激
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及其他學習心理活動不可能始終處于激發狀態,他們一旦感知到事物的表象或取得問題的表層結論后,就會或是淺嘗輒止,或是如釋重負,于是產生忪懈疲沓心理,這就是出現在激發心理狀態之后的疲沓心理狀態。在數學課堂中,學生更容易產生這種疲沓心理。
3.心情煩燥,缺乏情緒調節
在課堂的后一段時間里,學生往往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焦慮是學習者在自尊心受到潛在威脅的情境下產生的一種憂慮心理傾向。焦慮程度過強或過弱都會產生破壞作用,影響學習效果,可望取得最佳學習效果的焦慮度應是適當的。在學習了新知識之后,必然會產生和原有知識之間的碰撞,如果不能及時地將它消化,則學生會對它產生排斥心理,而這個心理在課堂的后半段時間里表現的最為明顯。
二、問題解決策略
1.創設學習情境,引發學生的參與心理
及時創設新的教學情境,做到教學中各自然段之間流暢銜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效參與課堂教學的后期活動,也就是要對學生思維產生新的刺激,在其大腦形成新的思維興奮點,使教學活動進一步活躍起來。我們會發現,即使是那些從來不肯發言的學生,也都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到緊張的思考中去。
創設學生具有生活經驗的情境。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1)》的教學中,當講了相關概念和做了部分基礎練習后,學生已感覺比較辛苦,這時候,如果教師一味地重復練習,只會讓學生感覺比較厭煩,效果也必會事倍功半。因此,在課堂的后十幾分鐘時間里,我創設了一個新的情境:在教室內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確定同學的位置。具體操作如下:讓全班同學將位置拉均勻,橫行和縱列對齊,然后,確定某位同學為坐標原點,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1)某同學的坐標(2)教師隨意報一個坐標,然后找到相應的同學(3)讓全體在坐標軸上的同學起立(4)讓全體在第三象限的同學起立。通過這樣的游戲,不僅鞏固了書本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課堂的后十幾分鐘的效率也非常有效。
2.進行合理疏導,調整學生的焦慮心理
在課堂的后一段時間里,學生往往容易產生焦慮情緒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在這十幾分鐘時間里,要注重合理地調整學生的焦慮度。一方面,要抑制學生的依賴心理,盡量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如,在完成了《證明(3)》的教學后,離下課還剩12分鐘,本來準備再補充一個提高題,但我發現許多學生已經坐立不安,情緒很焦慮,于是,我便改變計劃,引導學生閱讀了教材后面的資料《費馬和他的猜想》,學生積極性很高,立刻消除了焦慮情緒。而且,通過對這一部分資料的學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學史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
3.實施多樣小結,滿足學生的享受心理
數學課堂教學的引入固然重要,設計得巧妙,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課堂小結,可以再次激起學生的思維,如美妙的音樂一般耐人尋味。而且起到余味無窮、啟迪智慧的效果。
一節課的小結時間可長可短,并非一定要安排在下課前的5分鐘以內。如,在進行《1.3二次根式的計算(3)》的教學時,老師留了10分鐘讓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同學們七嘴八舌,很快將知識點都理了一遍.老師就開始安排同學做作業,這時一位學生又舉手了,他發現書本的例7還有其它的裁剪方案.老師便順著他的想法,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了一番探究.最后大家都感覺收獲很大,學生的情緒異常高漲.也收到了課前意想不到的效果.
4.設計教學空白.激發學生的創造心理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接受心理固然與主體需求、審美觀念有關,但客體的特性也會影響到主體的接受心理。客體的不確定性和意義的潛在性,會激發學生對其作出獨特的理解和解釋,從而對其加以填補和豐富。所謂教學空白,就是教師在箍教中未曾實說或未曾明說而讓學生思考想像的部分,也就是在教學中只給學生一個誘導框架,在框架中保留空白,讓學生填充空白,進而讓學生有所“發明創造”。案例:在學生已經探究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即:SAS)”后,老師追問:“它們的夾角”能否改成“一角”?請同學們根據已有的經驗討論、探究。”
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空白,已有探究基礎的學生探究欲望非常強烈,這樣的探究適時、高效。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
[2]黃穎.關于“課題學習’的探討[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2,19(增刊):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