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古建筑建筑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建筑建筑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建筑建筑設計

        第1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關鍵詞】古建筑元素 現(xiàn)代建筑設計 城市建設 文化積淀

        在現(xiàn)代城市重建和重構中,現(xiàn)代建筑所體現(xiàn)出來的建筑風格以及城市風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于建筑設計師這個群體而言,建筑出來的高樓大廈亦或者低矮別墅等等,實用性是其考慮的最重要問題??v觀國內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不難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舊城改造或者城市舊城區(qū)老建筑被改造成為城市的新地標。在大規(guī)模的城市重建中,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和西式建筑出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而老建筑物在改造中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怎樣在保證老建筑在現(xiàn)今情況下的最大使用下,盡可能保留建筑物的歷史風貌和文化沉淀。新的建筑出現(xiàn)在歷史文化保護建筑旁,是否突兀,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

        一、古建筑元素融入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意義古建筑元素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的現(xiàn)狀

        (一)地位尷尬。就現(xiàn)階段而言,古建筑元素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所處的地位十分尷尬。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中國新一輪的城市構建中,也體現(xiàn)在國內目前的建筑市場對古建筑元素的態(tài)度和設計師們的作品之中。一覽最新的建筑物,不難發(fā)現(xiàn),古建筑元素在建筑上的運用越來越少。清一色的西式建筑、金碧輝煌的高樓別墅,把歷史文化毀的一塌糊涂。

        (二)矛盾突出。在傳統(tǒng)觀念里,中國人的居住環(huán)境是離不開木質結構和花草山水。但是,現(xiàn)代居住環(huán)境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要求住房在功能和構造上要更多利用和更緊湊。這方面,還涉及到現(xiàn)代人和古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因此對住房和辦公等房屋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客觀方面,古代木質結構下,房屋的建筑工藝都施展不開,且考慮到原北方的宅院大多需要較大的占地面積,而南方的院樓在采光、天井的水源等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三)文化缺失。其實,現(xiàn)在建筑中古元素的缺失從根本上看,是古代文化在建筑方面的一種流失。古建筑元素從本質來看,就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在建筑中的成型和保留。因此,在現(xiàn)代城市的構建中,能盡可能的保留古建筑元素或者在新興建筑設計中能盡可能的使用到古建筑元素,不僅是在建筑上為城市保留風韻,而且在保護和傳承古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說白了,古建筑元素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缺失反映的是國人對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忽視和不自信。

        (四)簡單抄襲。有些城市在拆遷改造和重建的時候,也有做到一些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有些建筑師雖然號稱在自己的設計里面添加了所謂的“中國元素”,但是仔細看他們的設計,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中國元素,不過是簡單的講古建筑元素的部分照搬照抄到現(xiàn)代建筑中。當然,還有一些建筑雖然在外型上較接近古代建筑,但也不過是刻意的人為仿造和抄襲而已,并不具有建筑上的“靈魂”和古元素的意蘊。很多現(xiàn)在的建筑師,以為這樣就是在傳承古代建筑文化,建造出眾多的仿古建筑,其實不過是對傳統(tǒng)建筑的一種誤讀。

        二、古建筑元素融入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意義

        (一)歷史文化意義。古代建筑所保留下來的古建筑元素,融入現(xiàn)代建筑之后,不僅突出了文化積淀對城市的長久影響,也同時有發(fā)揚和傳承歷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建筑所包含的中華文化,不僅僅是中國文化中燦爛的瑰寶,而且也為世界所共有。令人非常震驚的是,在現(xiàn)如今的中國,中國古建筑元素在實際建筑應用上的稀少,甚至遠不如日韓及其他國家保留的完整。古建筑元素相當于古代文化在建筑這一領域的反映,也代表著中國文化當中的和諧統(tǒng)一與自然相處的精神。

        (二)建筑意義?;貧w到建筑本身的基礎層面,古建筑元素與現(xiàn)代建筑融合交織,不僅是繼承過去較為出色的建筑工藝、建筑藝術。如果在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中,以“取行,會意,傳神”這樣的原則進行古元素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一個延續(xù),將會很好的體現(xiàn)傳統(tǒng)精神。

        (三)生活與審美需求。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應用到古建筑元素,融合現(xiàn)代先進的工藝和愈加簡潔實用的設計,可以在精神層次提升古建筑元素的精華,并且創(chuàng)造出適合現(xiàn)在社會生活需求的,現(xiàn)代、簡約、時尚且突出傳統(tǒng)精神和優(yōu)雅意蘊的全新風格建筑。

        三、如果將古建筑元素融入現(xiàn)代建筑

        (一)在結構上做到兼收并蓄。鑒于古代建筑大多都是木質結構,而現(xiàn)代建筑則多應用磚混和鋼筋框架結構,這兩種結構形態(tài)貌似沒有太多相似之處。但是其實現(xiàn)代的結構是從古代木質結構發(fā)展過來的,現(xiàn)在的建筑可以結合這兩種結構。

        (二)在色彩上做到大膽重組。在中國古代建筑之中,色彩所占的比重十分重要。不同的色彩在傳統(tǒng)建筑之中都有不同的意義,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也存在著差異?,F(xiàn)代建筑設計愛色彩上也不妨大膽重組,將豐富的色彩應用到現(xiàn)代灰白色調的建筑之上。

        (三)在細節(jié)上做到多加利用。細節(jié)方面,可以運用上中國傳統(tǒng)的圖鑒。將古代元素中的花鳥魚蟲,草木雕刻,彩畫屋頂?shù)冗@些細節(jié)以新的設計運用到現(xiàn)代建筑之中。借鑒古元素的深遠意境,搬到現(xiàn)代都市,也將是一片清新的風景線。

        (四)在內部設置上做到充分利用古代智慧。其實現(xiàn)代某些文人雅士家中,在現(xiàn)代建筑的外表之下,房屋的內部在裝飾上充分的體現(xiàn)了古建筑元素的美。比如做一些木質的雕刻,或者運用一些傳統(tǒng)的家具,以現(xiàn)代人的審美來打造古代神韻。

        四、結語

        傳統(tǒng)文化在建筑領域的體現(xiàn),還需要建筑設計師們把古建筑元素靈活的運用到現(xiàn)代建筑中。華夏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中華精神的傳承、傳統(tǒng)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要把古建筑元素成功的融入到有形的現(xiàn)代建筑設計之中,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中華文化傳統(tǒng)建筑的內涵和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王金;淺談古建筑元素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03

        第2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關鍵詞]古建筑 設計風格 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3-0182-01

        一、引言

        我國有著5000年的歷史,我國建筑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光輝的成就,它們成為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名片,很多外國人慕名而來,專門就是為了見識一下中國的古建筑,例如江蘇蘇州的拙政園就是中國園林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而要鑒賞建筑藝術,不僅要理解建筑藝術的主要特征,還要了解古建筑藝術設計的要點。建筑是多元的,這種多元化主要表現(xiàn)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

        二、我國古建筑發(fā)展概述

        中國古建筑的發(fā)展歷程是漫長的,在封建奴隸社會時期,木構架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建筑主流,隨著公元5世紀左右建筑技術的長足發(fā)展,建筑藝術形態(tài)日漸成熟,至漢代時,中國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經過500多年的發(fā)展演變,至唐宋時代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到了它的頂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時代,中國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趨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有圓明園、頤和園、北海、承德避暑山莊等,私家園林則以江南的蘇州、揚州等地最為興盛。除此之外,在明清時代,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現(xiàn)存的著名建筑有的“布達拉宮”、云南傣族的“緬寺”等,從而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艷、異彩紛呈的現(xiàn)象。

        我國古建筑設計中體現(xiàn)出了很多哲學思想,使建筑與環(huán)境達到高度融合,獲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設計效果,同時也為人類的建筑史增添了亮麗的風景。此外,我國古建筑很早就運用了韻律、和諧、對比、對稱、軸線等設計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時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

        三、我國古建筑設計風格分析

        所謂的風格就是指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一個人的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特點。不同時代的特征和文化背景反應在建筑裝飾中也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材料,加工工藝可以形成建筑裝飾的獨特風格,甚至是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氣候條件也可以形成建筑裝飾的不同風格等。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地區(qū)之間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不相同,因此這些元素直接影響我國建筑的材料、構造與裝飾,使建筑呈顯出豐富多彩的式樣,又因民間流傳下來的建筑手法常常被采用,使那些帶有民間特色的形式傳承下來,形成其特有的風格。一座建筑不論建在哪里,只要看外觀就可知道是哪個民族的特色建筑。

        我國古建筑也是現(xiàn)代城市的林園,很多城市的現(xiàn)代建筑是以鋼筋混凝土或是玻璃幕墻等現(xiàn)代材料為主要構建元素,充分體現(xiàn)出了很多現(xiàn)代的建筑風格,一個保留了很多古代的園林古建筑的城市將古典建筑的小橋流水的節(jié)奏和現(xiàn)代城市車水馬龍的現(xiàn)代節(jié)奏有益的結合,形成了和諧的整體。我國建筑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筑藝術,在城市規(guī)劃、建筑組群、單體建筑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古建筑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供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建筑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時已出現(xiàn)高大宮室。西周時已使用磚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更有建筑圖傳世。京邑臺榭宮室內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裝飾,墻壁上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筑日趨成熟,建筑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yōu)美,出現(xiàn)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筑組群。隋唐時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麗堂皇,當時所建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猶存,舉世矚目。五代、兩宋都市建筑興盛,商業(yè)繁榮,豪華的酒樓、商店各有飛閣欄檻,風格秀麗,明清時代的宮殿苑囿和私家園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較宋代華麗繁瑣、威嚴自在。

        總的來說,我國古建筑的風格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背景下的演繹;另一個是在對中國當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中式建筑風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提煉,將現(xiàn)代元素與傳統(tǒng)元素兩者相結合,以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tǒng)韻味的空間,從而讓傳統(tǒng)藝術在當今社會得以體現(xiàn)。我國古建筑風格在設計方面大多繼承了唐代、明清時期家居理念的精華,將其中的經典元素提煉并加以豐富,同時摒棄原有空間布局中等級、尊卑等封建思想,將新的氣息注入到傳統(tǒng)家居文化中去。

        古代建筑的風格主要還是與當時的民風有關。一個民族具有自己的特色,這種與眾不同的特色要是與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例如,山西在中國古代是很具有影響力的,古代有晉商,古代的佛教、道教在山西的發(fā)展也是很有自己的特色;另外還有山西的面食文化,這些文化對當時的古建筑園林的建筑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例如栽種相應的樹木是一般古建筑或園林的典型設計,一般左右各一至兩株,相應之間的株行距之間是等距的,栽種整齊,表現(xiàn)出一種整潔嚴肅的氛圍。這在古代乃至現(xiàn)代社會都有一定的影響,也就是主次尊卑的關系,這種左右對稱的樹木設置格局將成為一種權利和尊嚴的象征。

        我國古建筑設計師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淵明,他是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古代建筑的設計師,在他的《桃花源記》中,對世外桃源的表述就有一種園林古建筑設計的理念?!傲祷饔忠淮濉笔菆@林古建筑的建筑根據(jù),還有“悠然見南山”是設計對景物的巧妙應用。古代的文人對園林古建筑的設計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有文字的詩詞歌賦、還有就山水園林的水墨丹青,有時他們則直接涉足古建筑的設計之中,成為名副其中的建筑設計師。他們設計的古建筑主要一種以自然景色為主旋律,有山有水的自然風光最主要的設風格??傊?,建筑設計與設計者本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設計功底是密不可分的,這就需要設計師們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并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樣才能設計出獨具風格的建筑作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有悠久的5000年歷史文化,這就是我國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我國大多數(shù)古建筑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結合當?shù)氐淖匀伙L景,成為兼具經濟效益的風景名勝區(qū)。使人們在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風貌的同時又提高了經濟效益,這些都是建筑藝術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產物。

        參考文獻

        [1] 侯芳.《試論現(xiàn)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年05期.

        [2] 張琳琳.《淺談中國古建筑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J].《建筑學研究前沿》,2013年09期.

        第3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摘要】:古建筑是文化遺產的直接載體,是精神和文化財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鑒賞價值,但目前國內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現(xiàn)狀十分令人擔憂,本文借用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方案來共同探討古建筑群的消防建設。

        引言

        中華民族有著博大久遠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建筑就是文化遺產的直接載體,是我國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豐厚物質、精神和文化財富,是國家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具有不可再生性。然而很多因素卻威脅著古建筑的安全,火災便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被廣大藏胞尊為神圣佛地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大經堂,于1985年4月7日因燈燭引發(fā)大火,連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極為珍貴的文物、經卷、珍寶等均被毀于一旦,供4060名僧眾誦經的大經堂變成了廢墟;2003年1月19日,有600多年歷史的湖北省武當山遇真宮荷葉主殿共236平方米的建筑不到3小時便被大火燒毀;甘肅省的拉卜楞寺,蘭州市的城隍廟戲樓等,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筆者有幸參與了湖南省古建文物消防保護方案設計,就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規(guī)劃和建設來共同探討古建筑的消防建設。

        古建筑存在的火災危險隱患

        1.平面布局的先天不足

        上甘棠村是典型的封建社會中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基本上毗連建造,庭院相連、建筑與建筑多為過廊相通,防火間距嚴重不足,現(xiàn)代消防車根本無法靠近和通行。一旦發(fā)生火災,火勢會迅速蔓延擴大, 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撲救,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2.古建筑耐火等級低,可燃物多

        古建筑大多為木結構或磚木結構,耐火等級為三、四級,耐火性能極差。木質結構歷經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曬風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質腐蝕、干燥、疏松,含水量遠遠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木材的燃點逐漸降低,極易燃燒,有些古建筑及建筑構件表面還有大量的油漆和彩繪,大大增加了古建筑的火災荷載。

        3.滅火設施嚴重不足

        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古建筑很少考慮消防設施,后期為了保護古建筑原貌,不破壞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現(xiàn)代建筑消防設施,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無消防水源、無消防車救火或有車無路、有水無設施的尷尬局面。

        古建筑的消防設計

        1.現(xiàn)場勘查

        現(xiàn)場勘察內容包括:

        建筑物、建筑群的外形尺寸及相互關系,與周圍建筑群的關系;

        建筑物的文物級別及建筑材料特性;

        建筑物內常住人員和流動人員情況;

        建筑物的出入口狀況、疏散的方向和方便程度;

        建筑物所在地區(qū)的地理、氣象、環(huán)境等條件;

        建筑物所在地及其周圍的各種線路設置狀況;

        建筑物火災歷史和薄弱環(huán)節(jié);

        現(xiàn)場勘察方式:采用調查、訪問、目測和儀測結合的方式進行,整理勘察記錄形成報告,作為設計依據(jù)。

        2.消防水源及消防水池

        古建筑能夠保持幾百上千年,一般與其地理位置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一般有山有水,山上樹枝可生火做飯,人們生活更是離不開水。甘棠村古建筑群依山而建,三面環(huán)山,另一側為謝沐河,該河流常年不斷流,水質較好,枯水位時能夠滿足消防水池補水要求。后山上較高處修建高位鋼筋混凝土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積為180m³,建成常高壓消防給水系統(tǒng),滿足滅火的需要。

        室外消防用水量為25L/s,火災延續(xù)時間2.0小時,撲滅一次火災用水量為180m³。消防水池的補水時間不超過48h。水泵采用水位控制自動啟動,消防水池水位達到消防警戒水位時自動啟泵,水位達到高水位時自動停泵。

        3.消防給水系統(tǒng)

        《文物法》規(guī)定:“文物保護工程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全面地保存、延續(xù)文物的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彼怨沤ㄖ南兰夹g保護原則應是在不破壞古建筑原貌的基礎上,確保消防安全。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規(guī)定:“國家級保護單位的磚木結構和木結構建筑應設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钡P者認為這樣的規(guī)定不切合實際,古建筑內不宜設固定消防給水設施。按建規(guī)的要求設置噴淋和室內消火栓系統(tǒng),勢必破壞古建筑原有的價值,失去了保護的意義和初衷。

        大部分古建筑距離消防隊較遠,或因地形等條件的限制,一旦發(fā)生火災,消防車在短時間內無法到達,須立足于自防自救。

        從山上消防水池接2根DN150消防出水管,沿建筑群四周道路環(huán)狀布置,管徑為DN150。給水管上每隔60米設置消火栓,給水管采用閥門分成若干獨立段,每段內消火栓的數(shù)量不超過5 個。室內消火栓宜采用消火栓外置形式或設在門廳或門口,并設設置明顯標志,且保證每一防火分區(qū)的水槍充實水柱能達到室內任何部位。

        4. 滅火器配置

        為有效的撲滅文物建筑初起火災,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需合理配備建筑滅火器。古建筑群按A類火災場所、嚴重危險級配置滅火器,采用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滅火器最大保護距離不超過15米,并保證最不利點至少在1具滅火器的保護范圍內。

        滅火器應設置在位置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對有視線障礙的滅火器設置點,應設置指示其位置的發(fā)光標志,設置在室外時,應具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5.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雖然消防技術規(guī)范沒有規(guī)定古建筑要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但火災自動報警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著火點,并通知滅火人員,是保護古建筑的有效措施,所以古建筑應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對于古建筑群,因其占地面積廣,報警時須對其進行分區(qū)。上甘棠村可共分為18個報警區(qū)域,報警回路采用閉環(huán)形式。當火災發(fā)生時,同時通知著火報警區(qū)域及其鄰近報警區(qū)域,便于人員趕至滅火。

        原設計考慮到有線設備很容易對原建筑物產生結構性損壞,在所有建筑物內部的感溫或感煙探測器,以及室外設置的手動報警按鈕均加裝無線探測器底座,北京文物專家審批時提出,無線探測器因其供電不穩(wěn)定、設備電源維護困難,建議采用傳統(tǒng)的有線敷設形式。

        另設置了火災應急廣播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平時可在公共區(qū)域播放背景音樂,發(fā)生火災時兼作火災事故廣播使用,用以在緊急狀態(tài)下指揮、疏散人群。

        6. 防雷措施

        古建筑一般都是建在較高的臺基之上,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崇山峻嶺之上,建筑群屋體高大聳立,周圍古木參天,接觸點高,木質干燥,地處雷擊多發(fā)區(qū),極易引起雷電火災。設計時需合理選擇避雷針安裝方式,計算保護范圍,屋頂和屋檐四角應在保護范圍之內。接地體應就近埋設,以減少防雷裝置的反擊電壓,避免造成放電的危險。

        7.設計和施工中的文物保護措施要求

        文物建筑范圍內進行的消防工程設計和施工,均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和對文物本體盡量少干預的原則。

        消防工程設計和施工,應不破壞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得造成文物建筑的安全隱患。

        消防水池的位置選擇必須符合文物建筑保護規(guī)劃的要求。

        管道的位置,應盡量選擇空閑地,以不破壞文物建筑原狀地面、基礎或最少擾動文物建筑原狀地面和基礎為原則。

        在文物建筑本體周圍施工,必須對有損傷隱患的建筑部位進行封護、遮擋和隔離。

        室外傳輸線路,應盡量采用多種線路合槽并網設計和施工。管線暗敷時,應盡量避開建筑基礎,遇到必須經過文物建筑地面和基礎時,應按文物維修要求,做好地面、基礎的恢復。

        通過墻體進入室內的管線,不得人工掏挖,必須使用鉆孔方式。鉆孔孔徑以滿足管線穿入為限,室內的金屬管、金屬槽不應直接固定在木構件上;杜絕管線、管槽固定在彩畫和壁畫上。

        8. 自救消防措施

        《消防法》規(guī)定:“距離當?shù)毓蚕狸犦^遠的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專職消防隊,承擔本單位的火災撲救工作?!?/p>

        上甘棠古建筑群遠離城市,且交通路況不理想,離最近的縣消防站需40分鐘左右的車程,地方消防基礎建設不完善,且周圍村落人口比較密集,一旦發(fā)生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需加強自防自救的措施,以建公安、企業(yè)專職、兼職等多種形式的消防站,配備必須的消防器材。消防站的建筑面積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的規(guī)定,因地制宜,宜小型、適用。

        上甘棠村小型消防站設于村頭交通通暢地段,和消防控制中心合建,建筑外貌與古建筑群格調相協(xié)調、一致。

        消防器材裝備立足古建筑群火災撲救的實際,配備兩輪消防摩托車、推車式滅火器、消防水槍、水帶、搶險救援器材、消防人員防護器材、通信器材、訓練器材等。

        第4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本文在論述我國古代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結合現(xiàn)狀的基礎上,以仿古建筑結構造型形式為主要研究點進行分析,對仿古建筑造型設計的藝術語言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促進我國仿古建筑造型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仿古建筑;造型設計;藝術語言

        前言:

        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復古風逐漸盛行,仿古建筑也開始走進社會群體的視線當中。仿古建筑是推動城市經濟建設和文化艱澀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須要加強對仿古建筑造型設計的分析和研究,明確設計要點,遵循設計原則,從而切實提高仿古建筑的審美價值,推動社會的進步。

        1我國古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結合的現(xiàn)狀

        就我國建筑總體情況來看,不同地域的傳統(tǒng)居住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與現(xiàn)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尤其是不能夠合理的滿足現(xiàn)代社會群體的住宅需求,與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節(jié)奏不一致。尤其是在建筑的結構形式、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藝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仿古建筑造型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進行系統(tǒng)化的分析和研究,不能夠完全照搬我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以提高仿古建筑造型的科學性。與此同時,就文化認同以及自信心上來看,我國很大一部分社會群體對建筑文化的認同度和自信心要明顯低于對服飾文化和飲食文化的認同度和自信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仿古建筑造型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利于我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發(fā)揚。若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我國幾千年的建筑文化毀于一旦。就當前我國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新建筑設計中普遍缺乏中國特色,并未將民俗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建筑當中,基本上屬于西方建筑文化的復制品,這就對于我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全盤照搬照抄我國古代建筑形式,尤其是在園林景區(qū)以及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內,可以見到比較多得仿古建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誤解了傳統(tǒng)建筑風格和地方特色,嚴重阻礙了我國建筑文化的發(fā)展。

        2仿古建筑結構造型形式

        就我國建筑文化的總體情況來看,仿古建筑主要對傳統(tǒng)營造法則與現(xiàn)代施工技術、材料技術實現(xiàn)有機融合,促進仿古建筑對傳統(tǒng)古建筑的文化特征進行合理的再現(xiàn),并且是提高建筑整體的抗震性和耐久性,促進仿古建筑的實際應用價值的有效發(fā)揮。在對建筑材料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可以發(fā)現(xiàn)仿古建筑不但能夠對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結構進行合理的繼承,并能夠優(yōu)化建筑結構的實際性能,由古建筑的木結構和砌體結構,逐漸轉向具有時代特色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在此對仿古建筑結構造型不同形式進行優(yōu)劣分析:

        2.1木結構

        就我國傳統(tǒng)建筑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木結構在建筑結構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木材資源比較廣泛且易于再生產,在建筑結構形式中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親和力較好,并且實際抗震性能良好。但是以木材為主要受力體系的工程結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木材的防火性能比較差,極易引發(fā)火災,并且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木材容易受到腐蝕和蟲害,從而對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產生嚴重影響。從木結構的整體情況來看,其實際各項強度差異比較大,對于建筑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2.2砌體結構

        砌體機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主要包含磚砌體、砌塊砌體以及石砌體。在我國仿古建筑中,大多使用磚砌體和石砌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磚石結構。磚石結構在仿古建筑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便于施工人員進行就地取材,耐火性、隔熱性較好,施工成本比較低,實際施工過程中具有高度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就磚石結構仿古建筑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建筑結構的實際承載能力比較好。凡事有利必有弊,就磚石結構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磚石的體積和自重都比較大,并且砂漿的黏結力比較弱,此種情況下導致磚石結構的實際抗拉能和抗剪性能比較低,并且實際抗震性能不能夠滿足仿古建筑造型設計的實際要求、

        2.3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仿古建筑中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主要以鋼筋混凝土材料作為仿古建筑的主要結構構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具有比較好的防火性能,在仿古建筑結構應用中的安全隱患較低,并且施工成本易于接受,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種應用價值比較高的結構形式。在仿古建筑中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應用時,應當結合仿古建筑的實際特點進行系統(tǒng)化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規(guī)范的混凝土澆筑施工操作,確保各種仿古結構構件的實際規(guī)格和質量滿足仿古建筑的實際需求,以促進仿古建筑建造工作的順利進行。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仿古建筑中的有效應用,能夠最大程度上重現(xiàn)我國古建筑的外形特點,并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古建筑建造成本較低且易于接受,施工材料的獲取和運輸具有便捷性,建造完成后鋼筋混凝土結構仿古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在提高仿古建筑實際使用性能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4鋼結構

        鋼結構構件主要包含熱軋型鋼、鋼板以及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鋼等,剛結構構件的應用強度比較高,韌性和塑性比較好,通常情況下能夠滿足仿古建筑的性能要求。鋼結構仿古建筑的施工周期較短且施工方式比較簡便。鋼結構材質均勻,質量較輕,實際抗震性能較好,并能夠進行科學的重復利用,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相協(xié)調。就鋼結構仿古建筑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隨著應用時間的推移,鋼結構的耐腐蝕性和耐火性較差,鋼結構仿古建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并且實際施工成本比較高,此種情況下導致鋼結構在仿古建筑應用中存在諸多局限性,難以得到有效的應用。

        3以某大雄寶殿為例對仿古建筑造型設計進行分析

        某大雄寶殿位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仿唐建筑,其建筑主體結構體系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結構,屋面構架體系采用步架和舉架復合的結構處理方法,屋面荷載通過屋面板傳給屋面檁條梁,由梁架逐層往下傳遞,最終傳給框架柱。由于這樣的結構傳遞體系與一般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進行結構計算時,除了進行建模計算外,還要使進行復核計算,驗證配筋梁是否滿足結構承重要求。由于殿內相臨柱子之間的跨度較大,在進行結構計算時采用了轉換梁系,采用復合梁系共同支撐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體系,最終達到仿古建筑主體結構與裝飾性結構的完美協(xié)調統(tǒng)一。

        4結束語

        從宏觀層面來看,仿古建筑造型設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仿古建筑造型設計更應當滿足時展的需求,既要體現(xiàn)出古建筑的風格,又要展現(xiàn)出時代化的發(fā)展特色,滿足現(xiàn)代社會群體的審美需求,從而切實提升社會群體的生活滿意度,以及對我國建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參考文獻

        [1]田林,李偉.談仿古建筑造型設計藝術語言《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

        [2]李舜,王家民.談仿古建筑造型設計藝術語言《山西建筑》,2009

        第5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關鍵詞:古建筑 木結構 概念設計 結構體系 構造措施木結構古建筑是中華文化傳承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木結構建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經歷著與西方建筑房展過程中完全不同的過程,在幾千年的歲月中,古代建筑才定型成為了以木結構建筑為主的建筑體系,我國目前各個地區(qū)所至今還留存的木結構建筑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風雨侵蝕,但是仍有一部建筑保存完整,幾乎是完好無損,整個建筑結構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性能。我國已經有許多著名的專家通過力學的分析以及對建筑整體結構的模型測試等發(fā)放對建筑的結構性能進行了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篇文章主要通過傳統(tǒng)古建筑的建筑結構體系、體型、梁架、柱架等方面的構造進行了分析,旨在探析其中的概念設計思想。

        1 建筑體型

        在建筑的概念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確定建筑的整體結構方案,并且在結構方案中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建筑的外形構造,通過歷次地震的發(fā)生時建筑的反應結果來看,建筑的抗震能力與建筑的外形構造有著直接的關系,通常來說,建筑體型是否均勻、是否對稱、是否規(guī)則等都會給建筑的抗震性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如果說建筑的體型過于不均勻,不對稱,不規(guī)則,那么建筑自身結構的抗震能力,必然會在地震中受到破壞,從而增大建筑發(fā)生倒塌的幾率。

        1.1平面結構布置

        我國目前的木結構古建筑從平面上的布局來看,大多數(shù)都采用的是六邊形、八邊形、矩形、方形以及圓形來作為建筑中的較為對稱的幾何結構,并且都極為均勻、對稱。一般矩形的房屋長寬之比都不會超過2,這樣就極大的防止了建筑由于過長的原因而受到地震的大面積影響,減少了建筑在地震中的扭轉力;八邊形、六邊形等建筑平面絕大多數(shù)都是多軸向對稱的,由于其結構的原因,其自身能夠較好的抵抗來自任何一個力面的陣地影響,擁有更好的抗震能力。同時,較為穩(wěn)定的建筑結構還能夠極大的減少受到的風壓影響,可以使得木結構建筑在抗震能力強的同時還能抵抗較大的風力。

        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木塔一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就是平面為正八邊形的一座建筑,在過去的900多年中,經歷了多次地震,仍然屹立如初.建筑平面抗震要求的均勻性主要指的是結構的均勻性,即主要抗側力構件的布置要均勻,盡量使建筑物的質量中心與抗震結構體系的剛度中心的位置接近。以減小地震作用下產生的偏心扭轉的影響.木結構古建筑中的抗側力構件主要指的是柱子,因此,柱網的布置也就決定了整個結構體系的抗側剛度的分布.

        1.2豎向結構布置

        在建筑的抗震性能中,建筑自身豎向的寬高比是否恰當,能夠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性能,這也是建筑物體衡量其自身抗傾覆能力的一個標準。通過目前調查的眾多工程實踐情況來看,建筑的框架結構最適宜的寬高比就是3-4,若是建筑并非處在地震區(qū)范圍內,那么其寬高比在5以內就是極為合適的。我國目前仍然存世的木結構古建筑中,最高的就是某縣的木塔,它整個建筑結構的高度相當于現(xiàn)代社會23層的混凝土結構建筑,但是它的寬高之比僅僅只有2:3。在傳統(tǒng)的建筑建造古書中就明確的對建筑結構寬高比尺寸進行了限定,也就是:柱體雖高不越間之廣。這種說法實際上就是對建筑的寬高之比進行了明確的限制。

        2 結構體系

        建筑的結構體系對于整個建筑的力學結構影響極大,一個能夠具有良好抗震能力的建筑結構體系必須要有極高的荷載、抗拉能力,尤其需要具有的就是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抵抗地震對建筑產生的作用力。我國的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通常來說所運用的結構體系與現(xiàn)代建筑的結構體系是相差無幾的,都是通過柱體和枋并良好的運用榫卯結合技術使得整個建筑各個部分都能夠較為穩(wěn)定的連接在一起,從而使得建筑結構擁有了多層減震、抗震的結構體系,其中的關鍵部分就是建筑的柱體腳與柱體的基石這兩者之間的連接層、輔助層以及榫卯所構造的結構。

        柱子是浮擱平置于礎石之上的,連接特性類似于鉸接,而現(xiàn)代結構中的連接方式為剛接.結構的豎向力由柱子傳遞給基礎,然后分散到地基之上.如果說現(xiàn)代結構中柱與基礎連接的剛性節(jié)點是依靠“抗”來承受水平荷載的話,那么木結構則是“抗”與“放”的結合.在風荷載及較小的地震作用下,結構利用柱與礎石之間的摩擦力來抵抗水平荷載,但當水平荷載超過礎石所能提供的摩擦力的時候,柱就開始在礎石表面滑動,使結構底部剪力始終保持為常數(shù)――柱與礎石之間的滑動摩擦力,有效地減小了地震的影響,達到了隔震的效果.殿堂式建筑中的鋪作層是由安置在額枋或柱頭之上并由梁枋縱橫相連的多組斗棋組成的.

        3 承重木構架的構造措施

        古建筑的承重體系是由柱子和額枋通過榫卯連接而成的柱架系統(tǒng)以及由梁袱層層相疊而成的抬梁

        式梁架系統(tǒng)組成的.

        3.1柱架系統(tǒng)

        柱架中的柱子不但外觀形式上做了形式優(yōu)美的卷殺處理,而且還有生起和側腳等特殊做法,這些做法具有的很強結構意義.古建筑物的正立面上,每個開間的柱高并不相同,而是自當心間的平柱向兩側的角柱逐漸增高,這就是柱的“生起”。《法式》對用柱之制的描述:“凡用柱之制,至角則隨間數(shù)生起角柱.”又對生起的尺寸做了具體規(guī)定:“三聞生起二寸,五間生起四寸,七間生起六寸,九間生起八寸,十一間生起一尺,十三間生起一尺二寸”.圖2所示的為五間生起四寸.角柱“生起”只在殿堂式建筑中使用,不但造就了這種形制地位最高的古建筑從心間到盡間曲面上揚的優(yōu)美的弧形立面效果,而且具有深刻的力學及結構意義。

        3.2粱架系統(tǒng)

        歷史資料記載的最大跨度的梁袱為十椽袱,若用單梁直接承受上部屋蓋重荷,則梁的截面高度要120份高,轉換成現(xiàn)在的尺寸單位為2 m以上,如此粗大的木材很難找到.疊梁的出現(xiàn),解決了這一問題。

        4 結語

        綜上所述,古代建筑中的結構設計觀念能夠良好的融合到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能夠使得現(xiàn)代建筑擁有更為良好的結構特性,促進建筑設計行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鴻鐵,張海彥,薛建陽,等.古建筑木結構燕尾榫節(jié)點剛度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1

        第6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古典園林設計課程是建筑學(古建修繕與保護)專業(yè)的基礎課,建筑尤其是中國的古建筑自古與園林環(huán)境聯(lián)系緊密,因此,該課程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古建筑保護的內涵和外延。對課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設計題目等的分析,有助于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完善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設計,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究、體會、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的古典園林文化。

        關鍵詞:

        建筑學(古建修繕與保護)專業(yè);古典園林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建筑自古以來就與自然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中國,古代的園林與建筑是并行發(fā)展的,上自帝王的宮殿與苑囿,下至官僚富豪、文人名士的住宅與私園,建筑與園林在建造的過程中都是統(tǒng)一考慮的,尤其是中國的古建筑,蘊含著先人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智慧。因此,古建修繕與保護方向的學生非常有必要學習和掌握園林景觀尤其是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但該專業(yè)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只有建筑學外部空間設計的理論知識,缺乏園林設計的基本知識。學生如何在短短的課時內掌握并且能夠運用園林設計方法和要素設計傳統(tǒng)園林景觀,是古典園林設計教學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的

        教師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基礎知識和流程,掌握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能夠進行中小規(guī)模的古典園林設計。此外,教師要求學生在設計的同時思考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準確地將調研、分析語言轉化為圖面語言,二是如何將現(xiàn)代景觀的設計語言用傳統(tǒng)園林的要素表達出來,三是如何在滿足現(xiàn)代園林空間功能的同時體現(xiàn)傳統(tǒng)園林文化的意境和內涵。

        (二)教學內容

        理論課程首先講授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要素與方法、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其次講授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構圖和意境。實踐課程主要安排兩個作業(yè),第一個是場地調研,第二個是具體設計,這可以加深學生對古典園林設計及表達方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希望通過作業(yè)使學生能夠將現(xiàn)場調研和設計構思很好地轉化為設計語言,并且能夠將現(xiàn)代園林空間功能與傳統(tǒng)園林設計要素相結合,擴大建筑設計的視野、寬度和深度。

        (三)教學方式和流程

        在教學方式上主要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理論與實踐各12個課時。理論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中國古典園林的組成要素和作用、造景與意境營造、構思要點。實踐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個課時,以三或四人一組進行調研,講解對場地的理解和感悟,隨后由全班學生與教師一起分析和點評;第二階段4個課時,個人對場地進行深入構思并繪制平面草圖,以調研現(xiàn)狀為基礎,深入繪制平面草圖;第三階段4個課時,深化草圖,完成設計圖紙。

        二、實踐課程題目設計

        (一)題目設定

        設計題目對場地、面積及設計背景進行限定,設計成果統(tǒng)一為A3大小的裝訂文本。設計基地主要選擇南陽市白河的小島——月亮島,四周臨水,要求學生在基地內部自行選擇1~2hm2的用地設計漢代背景的古典園林。該處是南陽市公園用地,既要滿足現(xiàn)代公園的空間功能需求,又要體現(xiàn)園林的歷史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設計成果要求

        總體設計要求學生利用該基址使之形成一處具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恬淡雅致的意境的古典園林式休閑空間,運用古典園林設計方法組織建筑、綠化、道路、山水元素,創(chuàng)造美景宜人的游賞環(huán)境,營造獨具匠心的園林意境。設計成果要求包括總平面圖(比例自定)、設計分析圖、總體剖面圖、整體鳥瞰圖、局部透視圖若干及各項設計說明。

        三、教學成果分析

        (一)學生加深了對調研分析語言與設計語言的轉化能力的理解

        對于場地的調研分析是整個古典園林設計的基礎工作,也是整個場地設計構思的關鍵。對于場地的現(xiàn)狀、歷史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的分析,學生能夠從場地的背景出發(fā)進行園林空間布局。比如,一個學生的場地調研從現(xiàn)狀要素的分析出發(fā),確定場地的出入口以及場地的基本空間結構,從而確定場地的構思和基本布局。

        (二)學生加強了對現(xiàn)代景觀的空間功能與古典園林設計要素的轉換能力的理解

        學生設計的場地不同于傳統(tǒng)的私家園林,學生在設計中要體現(xiàn)現(xiàn)代公園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時體現(xiàn)傳統(tǒng)園林的文化內涵。中國古典園林在有限的空間里,綜合運用了多種設計手法,完美地完成了由物質空間的拓展到意境空間的聯(lián)想升華,這些設計手法看似傳統(tǒng),實則與當代環(huán)境心理學、現(xiàn)代設計基本原理等并不相悖。因此,在整個古典園林設計的過程中,學生要學習用傳統(tǒng)園林的設計要素表達現(xiàn)代園林的空間功能。

        (三)學生對古典園林與詩詞書畫等關系的理解和感悟提升

        古典園林與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同時與當時的詩詞書畫相互影響。詩文題詠與某些景象相結合,被組織到景象之中,點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闡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華到精神的高度,從而成為園林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通過設計,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感悟古典園林與詩詞書畫等的相互影響和聯(lián)系,許多學生用題詞或者景點題名來深化意境,比如,清音閣、正凝堂、致遠齋、經畬書屋、珠箔舫等。

        (四)學生加深了對古典園林空間造景手法的理解和運用

        古典園林景觀要素種類豐富,排列多樣,看似表現(xiàn)出自由隨意的風格,但實際上古典園林空間邏輯清晰,體現(xiàn)出有序的空間脈絡。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設計加深對古典園林造景手法的理解和運用,通過模型感知、剖面表現(xiàn)等體會所設計的園林空間布局和豎向空間表現(xiàn),同時進一步通過細部空間的設計和表現(xiàn),學生掌握了園林空間從大到小的轉化和設計,進一步掌握了建筑、山石、水體、植物的運用和相互組織的方式。

        四、結語

        在古典園林設計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基本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學生也在該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設計中對古典園林設計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但是在教學中也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現(xiàn)狀場地條件,對于場地內部的建筑、道路等尺度把握不準,在設計中暴露出對該課程知識儲備明顯不足等。結合課程中的具體問題,筆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內容解決問題,以期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更加完善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設計,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究、體會、繼承和發(fā)展中國的古典園林文化。

        作者:趙瑞 王婷婷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第7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一、西方現(xiàn)代建筑與我國古代建筑存在的差異

        從建筑布局的角度上看,西方建筑都是開放式的單體空間向高空發(fā)展,與中國古代的封閉式的空間格局形成鮮明的對比,如中國的四合院都是封閉式的格局部落,而西方的建筑像法國巴黎盧浮宮,都是采用體量的向上擴展與垂直疊加,由富于變化的形體形成了雄偉壯觀的整體,屬于典型的西方軸線建筑,而中國式的古代建筑代表故宮則是單個房屋形成的氣勢恢宏的建筑群體。另外西方的建筑從古希臘羅馬時代開始,就廣泛地使用了門窗以及柱廊等建筑構件,從而增加了信息的交流度,同時還突出了建筑的實體形象。

        二、我國古代建筑在景觀設計上的應用

        (一)我國古代建筑的屋頂樣式以及房屋的結構

        總體而言,我國的古代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體,磚瓦石是作為輔料發(fā)展起來的。從建筑外觀而言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為屋頂,下層為基座,中間一層是柱子。另外,還有一種構件是斗拱,是層層疊疊組合的以及木塊縱橫穿插。這種構件是東方建筑所特有的,既能夠承載屋內的梁與天花板,又具有非常典型的裝飾效果。另外,中國的古代建筑樣式多樣,也代表著不同的等級。等級最高的是廡殿頂,特點是前后左右共四個坡面,交出五個脊,另外還有攢尖頂?shù)?。所有古建筑的屋頂皆具有?yōu)美舒緩的屋面曲線,這種藝術曲線非常有特色,是先陡急后緩曲,形成一個漂亮的圓弧面。不僅易于屋頂合理地排除雨雪,而且受力也比較均勻。

        (二)我國古代建筑木材的巧妙使用

        與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較,中國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選擇與使用上非常偏愛木材,并且以木質結構為主,幾千年來皆是如此。木構建筑用的是有機材料,它的損壞表現(xiàn)為糟朽、腐爛。木構建筑的這個特點,決定了木構建筑需要經常不斷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規(guī)模不同的修繕。只有經常維修,才能讓古建筑長葆健康。而我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筑非保國寺大殿莫屬,地處潮濕的浙江東部沿海,另外整個環(huán)境濕潤,生物多樣性豐富,并且在大氣與生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殿難免會出現(xiàn)滲漏與糟朽的現(xiàn)象。大殿能夠歷經千載而不倒,對其多年的維護與修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木材作為我國古代建筑的典型材料,在現(xiàn)代的建筑中也得到巧妙使用,比如上海世博會,挪威的建筑師巧妙地運用了很先進的木膠合板技術,這種技術有以下優(yōu)點,比如可以保留木材本身的親切質感,同時也可以做成比較大的建筑構件,另外考慮到文化的切入點加上建構上的材質,樹木的概念也為挪威館的官方承辦方所接受。這屆以大自然為主題的世博會,讓人們親切地體會大自然的風情萬種以及美輪美奐。挪威世博館的設計,完美地將自然與建筑融為一體,而且每種風景的景象都是在積極探索這種關系,比如健康能源的使用、可持續(xù)材料的應用等。挪威世博館還曾有一種大膽的想法,即將這種木膠合板與中國竹子粘合在一起組成材料稱為黏材,這種材料在未來的建筑與室內裝飾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優(yōu)美的輪廓———我國古代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以變化多樣的形式以及優(yōu)美的輪廓而引人注意,懷舊的同時也力圖在風格上與時代接軌。而加州學派的領導丘奇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構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設計語言以及設計本身、場地和雇主要求之間的精妙平衡。蘇州的地方古建筑風格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另外城市公園風格的多樣性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優(yōu)美柔和的輪廓和變化多樣的形式,有人也戲稱為“蘇州的風格、現(xiàn)代氣息”。

        (四)玻璃瓦在古代建筑的巧妙應用與現(xiàn)代的景觀設計的結合

        玻璃瓦作為一種新型環(huán)保太陽能建材,可能連古代那些匠心獨運的建筑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不起眼的琉璃磚瓦片會造福著千千萬萬的人類。這種透明的玻璃瓦主要由普通透明玻璃和黏土做成,可雙彎曲,與傳統(tǒng)的建筑標準是一致的,重量也跟普通瓦片相同,但壽命要比傳統(tǒng)瓦片長,既抗紫外線,又具有高耐腐蝕性。不過玻璃瓦本身單獨使用并不能達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作用,還需要在其下方鋪一層特殊的熱吸油氈,再加上太陽能系統(tǒng)一齊使用。

        (五)彩畫以及色調在古代建筑中的應用

        我國古代建筑的彩畫歷史悠久,并且通過不同的雕塑與壁畫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的藝術瑰寶,另外也成為中國固有的建筑藝術。我國古代建筑中,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構件非常吸引人外,其內外的色彩斑斕的裝飾及典雅莊重的壁畫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正是有了彩畫才讓古代建筑顯得氣勢恢宏和金碧輝煌。同時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裝飾技巧,彩畫從古代延伸到明清,在園林建造與宮廟建設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最能代表彩畫的工藝水平的當屬北京的故宮,其屬于清宮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在故宮內也隨處可見大量的清式彩畫,一般殿內都使用了和璽彩畫,這屬于一種比較高檔的彩畫,一般都是鑲在主梁和廊柱上,而且只有比較高貴的皇宮才可以見到這種高級的彩畫裝飾。

        三、結語

        第8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關鍵詞】古典建筑設計理念;現(xiàn)代建筑設計;意義

        當前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大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隨之發(fā)生了深刻改變。作為人類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現(xiàn)代建筑不僅要滿足日常生活與工作的需要,還要進一步提升其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還要滿足人們日益上升的居住要求或者工作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對古典建筑設計理念的學習和繼承,并將之運用到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過程中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現(xiàn)代建筑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并對人們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有效滿足,提高現(xiàn)代建筑的舒適程度。

        1古典建筑設計理念的主要內容

        1.1我國古典建筑在結構與形式上的特點

        我國的古典建筑大多采用木材、磚頭、泥巴、瓦片、石頭等材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材料在古代比較容易獲取,可以節(jié)省建筑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承重效果。以木材為主的建筑外墻不僅可以抵擋強烈的陽光,還可以將建筑內外的空氣進行一定程度的隔離,使得建筑物內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古典建筑具有自身的美感和藝術價值,由于取材大都直接來自大自然,因此給人一種古樸自然的感受,此外古典建筑的布局講究與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和諧,強調居住者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

        1.2古典建筑中對色彩的運用和思想

        古典建筑中代表國家或者政府的建筑大都采取鮮明的色彩,一般皇家會選用明黃或者大紅作為服飾顏色,而官家建筑大都選取顏色較深和紅色或者黃色等,這一方面是為了達到醒目、引人注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強調官家的威嚴。在所有的古典皇家建筑中,以北京的天壇、故宮等最具有代表性,這些建筑充分顯示了建筑在簡單的實際效用以外蘊含的深厚內涵。

        1.3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強調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與協(xié)調

        古典建筑的設計過程中不僅對建筑本身進行全盤思考與設計,還要對建筑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考察,并結合建筑周圍的環(huán)境來設計具體的建筑樣式和材料等。為了使建筑物達到一個更好的使用效果,與周圍環(huán)境融入無間,進而為居住者帶來精神上、物質上的享受,古代建筑者會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進行風水勘察。這個現(xiàn)象表明古代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在實施建設的時候力求將自身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有機融合,使得居住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感,并促使大自然對居住者的性情、人格、情緒等多方面內容產生積極作用,促使居住者達到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居住狀態(tài)。

        1.4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對人的關注占據(jù)核心地位

        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人為本,這體現(xiàn)在古典建筑的多個方面。首先古典建筑內部對窗欞、大門、游廊、后院等地方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人的需要,窗欞大都采用網格或者扇形,這樣不僅有利于通風換氣,而且扇形的窗戶可以為居住者提供一幅自然的美景。建筑內部不僅將各個具體的建筑物進行合理規(guī)劃,進而達到一種疏密有致的效果,形成完美的層次感和縱深感,同時還會在建筑內根據(jù)需要種植多種花卉草木,使得建筑物內部在一年四季都不會枯燥單一。常見的種植物包括草本花卉、木本花卉、落葉喬木、四季常青的植物等等,總之通過這些植物的種植來填補建筑內部的空隙,不僅可以增加建筑的自然風味,還可以為居住者提供一些有用的食材或者其他材料。

        2古典建筑設計理念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意義

        2.1現(xiàn)代建筑設計繼承發(fā)展了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現(xiàn)代建筑除了要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或者工作需求,還要強調建筑物與周圍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與共存,將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進行充分的運用和發(fā)揚。這樣一來,就可以將現(xiàn)代建筑中對居住者或者周圍環(huán)境存在較大沖突的地方進行修改,保證現(xiàn)代建筑為人們提供一個寬敞的工作或者居住環(huán)境,還要避免對周邊環(huán)境的大肆破壞,采用科學的建設方法充分保護建筑物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建筑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和建筑垃圾,促使現(xiàn)代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形成一個和諧共存的良好局面,進而促使建筑物可以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繼續(xù)發(fā)揮自身作用。

        2.2現(xiàn)代建筑設計過程中可以充分借鑒運用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的對稱思想

        古典建筑不僅追求與周圍環(huán)境、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還對自身的構造、樣式進行了科學設計,通過對建筑的整體布局和構思,使得建筑物在外觀上形成一種特別的美感。古典建筑中運用的較為廣泛的一種思想就是對稱,對稱體現(xiàn)在古典建筑的多個方面,最常見的包括門有兩扇、窗戶的對應、座椅、裝飾等物品,在建筑的整體布局上,則體現(xiàn)在中軸線的設計,各種建筑物沿著中軸線對稱分布,這樣就使得古典建筑無論是從整體上看還是從局部來看都具有高度的對稱美學,使得建筑物達到一種穩(wěn)定、堅固的狀態(tài)?,F(xiàn)代建筑可以在對應部位開展對稱設計和施工,有的建筑物可以在整體布局上充分考慮到對稱效果,比如建立兩棟互相對應的建筑,也可以在建筑的局部進行對稱設計和施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運用對稱思想要充分考察周圍環(huán)境和建筑使用要求,避免一味追求對稱進而破壞了建筑的使用功效和外部美感。

        2.3現(xiàn)代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繼承發(fā)展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的風水觀念

        古典風水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其中也包含具有科學價值的內容,因此現(xiàn)代建筑設計者要懂得區(qū)別運用,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內容,找出對建筑設計具有積極意義的思想和內容,并結合現(xiàn)代建筑的實際需要開展合理運用。一般來講現(xiàn)代建筑在考察建筑物周邊環(huán)境以及建筑的具體選址方面可以借鑒運用傳統(tǒng)的風水思想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建筑提供一個良好的位置,并滿足建筑物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此外古典建筑設計理念中對自然的敬畏也是當代建筑設計者需要學習并加以運用的,通過對現(xiàn)代建筑的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眾多的現(xiàn)代建筑大都存在對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大幅破壞,這樣的建筑雖然在短期內可以發(fā)揮出自身效用,但是很難維持一個長期的使用周期,因為無法與周圍環(huán)境達成一個和諧共存的關系,就會對建筑自身產生不利影響,最終導致建筑物難以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或者工作需要。

        3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古典建筑設計理念擁有一套自成體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方式,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各種建筑設立理念、美學觀念、選材方式等都是在這兩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展的?;诖?,現(xiàn)代建筑設計者要根據(jù)自身的建筑需要,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建筑中的核心思想和內容。分析現(xiàn)代化建筑在實際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如何靈活應用古典建筑設計手法、設計理念以及設計要素,從而在保留古典建筑設計精髓的同時滿足現(xiàn)代化的建筑需求,最終促使建筑物不僅具有高度的實用性,同時還可以保持良好的神審美性與藝術性?,F(xiàn)代化建筑設計要對古典建筑設計理念進行批判性的繼承,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找出其中蘊含科學思想的內容和設計理念,并運用到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與施工中來。

        參考文獻

        [1]陳有強,楊雪.古典建筑設計理念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影響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38):102-103.

        [2]陳靜.古典建筑設計理念在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21):39-39,40.

        [3]王雪峰.淺議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對現(xiàn)代居住景觀設計的啟示[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4):3251.

        第9篇:古建筑建筑設計范文

        中國古代建筑及其組群構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國古代“易道”思想和五行循環(huán)理論的影響。因而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上大都采取封閉的庭院式布局。若干個“間”連結組成一座房屋,幾座房屋沿地基周邊布置,共同圍合成庭院。在空間組合上,庭院其實就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群體中心。當建筑規(guī)模需要擴大時,往往采取沿水平衍生的方式,生一成二,立二為三,以多個院落相套而組合成各種建筑群,最終演化成各種重宅深院、高堂大室。這種組合既有沿水平方向擴展形成的平面連續(xù)組合,也有沿豎向發(fā)展產生的上下結合。通過這種組合方式:在建筑功能上,拓展了內部實用空間,極大地增強了建筑的穩(wěn)固程度;在空間序列上,建筑空間圍繞著庭院展開,宛如一幅繪滿了場景畫面的手卷畫,隨著行進的過程徐徐展開,產生了多重進深、連綿無盡、引人入勝的空間視覺效果。在審美上,營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筑形象。“空間序列少有西方古典宗教建筑那樣向高空發(fā)展的,因而整個建筑形象親切近人,輕盈平易,富于詩意的洋溢而不給人以突兀、驚奇的痛感”。這種“庭院深深”的院落式的建筑群組布局嚴整安定、井井有條,寄托著中國古人崇尚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理想,是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顯著特色。

        二、沿中軸線對稱

        在中國古代官方相關文獻的記載中并沒有“中軸線”這一提法,但受中國古代禮制思想及中陰陽和易哲學文化的影響,在中國古代城池和建筑群體的規(guī)劃中,中軸線卻是真實存在的,并被廣泛運用,且“唯獨中國對此最為強調,成績也最突出,這其中,故宮是一個典范”。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向較東西向為寬。其規(guī)劃嚴謹,布局遵循沿中軸線對稱的原則,以南北向軸線為主,東西向軸線為輔,處處體現(xiàn)著皇權至高無上的尊嚴。故宮城前有三座城門,沿承天門(即天安門)開始向內,天安內有端門,從端門向內緊臨結著就是宮城正面的五鳳樓(即午門)。進入午門之后,宮城的建筑群采用更為嚴格的中軸對稱排列形式,宮殿按照“前朝后寢”的分區(qū)布局,象征著最高皇權的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位于宮城的核心位置;后寢是內廷,即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六大殿均布置在宮城正中央的一條南北軸線上,占據(jù)著宮城最主要的位置,在這條中軸線東西兩側,還對稱布置了武英文華兩殿、東西六宮。實際上,不僅是皇宮,其他的中國古建筑本身也處處體現(xiàn)出一種對稱美。以北京四合院為例,將四座單體房屋沿四面圍合而成,即成為四合院。北房為正屋,坐北朝南,體量最高大,供家長起居會客之用。其一般為三開間。在正屋兩側分布著廂房(或稱耳房),通常只有一間或兩開,體量較為低小,通常用作晚輩或客人臥房。正房和廂房前都有連廊(抄手游廊)相連。庭院內部中間分隔成井字形空地。從空間特征上看,四合院一般都是沿南北向中軸布局,形成左右兩側均衡對稱的空間布局。通常房屋左邊是什么樣的空間體量,則右邊對應著相當?shù)目臻g體量,建筑的級別次序也兩側相互對等。中國古代建筑沿中軸布局的空間形式,使每一組單體建筑都具有相對應的體量、秩序和位置,建筑之間顯現(xiàn)了先后、主次和尊卑關系,整體呈現(xiàn)出內斂、封閉和寧靜的空間特征??臻g的這種布局組織形式是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思想(諸如長幼、尊卑、宗族、倫理關系)影響下的一種實物文化印記,存在著“器”和“道”的對應關系,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識在物質生活中的體現(xiàn)和升華。

        三、獨特的大屋頂

        在古代建筑屋頂?shù)淖兓桶l(fā)展過程中,由于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屋頂已從當初用來遮風避雨、擋陽排水的功能構件逐步演化成用來彰顯尊從等級秩序、兼具實用性能與文化屬性的象征器物。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式樣繁多,等級森嚴。從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shù)酱蔚燃壍膯伍軓T殿、單檐歇山頂,再到懸山頂、硬山頂、卷棚頂、攢尖頂、十字脊頂、盈頂、盔頂?shù)刃问讲灰欢恪!叭缵査挂恚缡杆辜?,如鳥斯革,如翚斯飛”這是《詩經•斯干》中對古代高等級建筑屋頂形式的形容和贊美。中國古代工匠們充分的運用和發(fā)揮木結構的特點,設計和創(chuàng)造出屋面舉架、起翹等形式,這些形成了中國古建筑獨具一格的建筑形象。如伸展而出的屋檐、柔美優(yōu)雅的檐口曲線、略有折曲的屋面、微微起翹的屋角等。經過這種“飛檐”式處理,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使得體量巨大甚至有些笨拙的建筑屋頂變成了輕巧俏麗、飛動向天的藝術構件,象征著建筑與人、自然的相互融合。同時,在一些等級較高的中國古代建筑中,屋頂正脊上往往設有各種脊飾,也即雕刻飾品,多為動物形象。中國古代對于脊飾有嚴格的規(guī)定,房屋等級的不同決定了雕飾的數(shù)量,多為從一到九的單數(shù),其中以九個雕飾為最高等級。沿斜脊兩邊對稱,自下而上,排列有數(shù)目不等的小雕飾,顯得仙靈活氣,精致奇妙。瓦也添加了富有裝飾性的處理,不同等級的屋頂,其裝飾題材也會有所不同。這些處理使得屋頂在外觀上顯得舒展開闊、雍容華貴,如同為建筑平添了一頂美麗的冠冕,極富東方神韻。

        四、色彩藝術

        瑰麗的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早期的建筑為了免受到風雨侵蝕和火災、蟲害的影響,往往需要在木構件表面施加油漆,以此消除不利影響,起到保護建筑、延長建筑使用壽命的作用。再后來古人發(fā)現(xiàn)在膠和漆中摻入各種色彩不僅可以對建筑起到更有效的保護作用,還能大大改變木構架建筑樸素、簡陋的外觀。這些就促成了色彩在中國古建筑上的廣泛應用,形成了所謂的建筑施色技藝。經過漫長的時代變遷,中國古代的建筑施工技藝不斷演變進化,逐漸趨于成熟。到明清時期,中國建筑的色彩藝術已達到建筑色彩發(fā)展上的顛峰時期,施色復雜,色彩華麗細致,在世界建筑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大體來說,中國古代建筑色彩藝術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影響,陰陽五行學說、風水學以及封建禮制思想等或多或少地左右著建筑色彩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例如,唐代以前中國建筑色彩多以體現(xiàn)材料本色為主,建筑色彩淳樸、自然。到了唐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用作裝飾成為發(fā)展趨勢。由于唐代建筑出現(xiàn)了等級的劃分,因而附著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級制度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中國建筑史》中提到:“黃色成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宮寺院采用黃、紅色調,紅、青、藍等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說,唐代是用色彩作為維持統(tǒng)治秩序的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唐代的建筑色彩藝術不僅較先秦時代在視覺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宮廷建筑色彩更為豐富艷麗,建筑形象豐滿生動,而民居則呈現(xiàn)質樸、雅淡的格調??偟膩碚f,中國古建筑盡管色彩運用大膽、對比強烈,但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的建筑施色法不僅沒有使中國建筑顯得低俗和雜亂,反而因其深厚的文化特征而更加耐人尋味。

        五、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东乌珠穆沁旗| 广宁县| 朝阳区| 台东市| 新龙县| 青浦区| 堆龙德庆县| 赤壁市| 桦川县| 迭部县| 延庆县| 漠河县| 丹东市| 临夏市| 惠水县| 波密县| 花垣县| 遵义县| 盘山县| 池州市| 大城县| 于都县| 泾阳县| 金湖县| 和龙市| 辉南县| 海淀区| 开原市| 永善县| 繁峙县| 内黄县| 武平县| 都昌县| 邹城市| 汉阴县| 买车| 拉孜县| 江油市| 霸州市| 黑水县| 科技|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