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小學德育規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德育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德育規劃

        第1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關鍵詞:弟子規;小學教育;德育教育

        弟子規是宣傳學生為人處事,尊師重教,孝敬父母、規范禮儀的一項優秀讀物,不僅在小學課堂上是必讀的書目之一,而且在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華優秀的傳統讀物中,弟子規僅次于三字經,成為宣揚與倡導優秀禮儀文化與道德品質的重要教材。在現代小學生教育中,積極地開展弟子規的課堂實踐,可以使學生們懂得更多的禮儀規則,啟蒙養正,成為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最佳指引者。在校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弟子規的引導作用,應時刻地督促學生,以弟子規為導向,將弟子規內向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從而從內部提升自己的言行舉止,規范自己的行為準則,為使學生們成為更具品德,更知禮上進的未來社會接班人而做足準備。弟子規在小學教育中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小學德育文化建設,在構建正常的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一、構建學生良好的禮儀規范

        弟子規所倡導的“見師長,把禮行,家來客,莫生冷;進他宅,先敲門;交談中,注眼神……”等這些的注意事項,是質樸的儒家文化的體現,也是我中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所倡導的禮儀典范。禮儀是一個國家文明和進步和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社會風尚以及道德水準的衡量尺。從古代儒家大師孔子的“人無禮,則無立”近代的“國尚禮則國昌”,乃至今日的“講文明,樹新風”,我們國家對于文明禮儀的追求從未止步。禮儀教育貫穿在中國基礎教育的始終,也是小學課程所必修的項目之一。無論是形象禮儀,社交禮儀,還是教育禮儀,都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生產中具備一定的行為規范與標準。無視這個標準與規范的人將會受到世人的鞭笞,而鼓勵與倡導這些禮儀風尚的人不僅在社會生活中受到尊敬,而且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認可,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獨立的人格

        弟子規為小學的品德教育提供了生動的素材,教師可與學生之間根據弟子規所概述的內容進行課堂活動,編排經典故事,進行情景再現,設計與組織一些小游戲來涵蓋這些必修的教學內容。實際的操作與情景再現,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印象深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弟子規當中對于許多品格的描述仍然深深值得現代學子們頌揚,對于“泛愛眾、謹嚴慎行,信、仁”等的描述無時不刻不在塑造一個品德高尚,人格獨立的“君子”形象,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觀,使一個人形成獨立、自主、自信、恭謙的人格。

        三、使學生浸良好的傳統文化

        有國界的,但傳統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其耀眼奪目的精華成為世人所稱頌的焦點,也是國人所引以為傲的所在。因此我們要利用好弟子規中所宣傳的中國傳統文化,為下一代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潔凈、良好的傳統文化場所。良好的文化對一個人的廣告舉止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因此,弟子規中的許多章節與詩句都值得廣大師生們細細揣摩。古典詩詞本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誦讀古詩詞可以提升個人的文化修養,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弟子規類似一把打開的門,將學生帶入到我國古典文學的殿堂,其中所蘊含的典故、寓言,以及名言警句,均對個人產生良好的警示與勸慰作用。常讀弟子規,可使人激發起對于古典文學的興趣,提高整體學生的文化水平。

        四、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與個人修養

        “入則孝,出則弟”,意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則要與人和睦相處,親如姐弟,待人如兄長般尊敬。這些點滴的教義構成我們出門在外,無處不在的行為準則,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構成了我們良好的行為品德,也在無形中提升了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通過對數百十所小學的弟子規教育調查發現,接受弟子規教育的學生在生活與個人習慣上有了明顯的改變:家長們普遍反應學生變得更加禮貌了,同輩之間也懂得謙讓有禮,互相幫助,吃飯與平時的消費方面也有了明顯的改觀,他們更加節儉有度,珍惜所得。德育教育要從小做起,因此從小學開始實施《弟子規》教育可以使學生們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接受良好的道德與品德教育,從而對小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從小學起實施和開展德育教育,弟子規教育教學必不可缺,勢在必行。

        五、總結

        弟子規是我國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積累與沉淀,其中所蘊含的道德品德、為人處事、誠信仁愛等品德的寶氣,對個人的修養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也是小學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將弟子規合理地規劃到當前教學計劃中,充分地認識到弟子規在構建德育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將弟子規里的的珍貴品質放大給當代學子,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與崇高的品德。在這個快速而多變的時代,任何的理論觀點與文化觀念都在進行著激烈的碰撞,外來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匯,使得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必須承認與認可俺家文化的精髓,以開放、平和的姿態迎接外來文化,立足自身,融匯交流,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多變的國際形勢時,也能夠保證我國的國民擁有自主的理念、人格的獨立,使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仍然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弟子規教育在小學的實施與開展,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立與自信,我們必須承認與肯定弟子規在當下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它的正面引導作用,使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與品德得到傳承與發揚。

        作者:白淑華 單位:吉林省白城市文化小學

        參考文獻:

        [1]潘麗萍,讓《弟子規》為學生的成長引路導航,2012

        第2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曾經歷的兩個階段

        ⒈起步階段――咨詢為主,針對部分,問題取向

        我校在2000年就已經開始意識到開展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自2000年至2005年五年的時間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階段。此階段工作定位是以心理咨詢為主的問題取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是從事畢業年級的心理咨詢以及每學期請專家為學生和教師做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由于當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學校而言是新鮮事物,沒有可以借鑒的工作內容和模式,再加上開展此項工作的教師是兼職且沒有心理學背景,所以不能全身心投入,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初三、高三年級學生身上。所以,此時的心理健康教育既缺乏系統性又缺乏全面性,顯得比較被動。

        2.發展階段――活動為主,面向全體,發展取向

        針對起步階段的問題,我們調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工作內容與發展方向,2006年至2008年兩年的時間,學校引進有工作經驗的心理學專業教師作為專職心理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計劃,由專人負責制定教育政策。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面向全體學生及家長,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濃郁的氛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和技能,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不斷提高。我們的主要工作是:

        (1)建立健全心理輔導相關制度,建設并完善心理咨詢室。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為個別輔導提供了溫馨的場所。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為教師、家長的教育提供參考意見。

        (2)根據學生發展需求開展不同專題的心理講座。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學業與升學適應問題、情緒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青春期成長問題等進行專題輔導。

        (3)高一年級開設心理活動選修課。由專職心理教師上課,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中存在的自我意識、學習潛能、情緒調控、溝通交往、心靈成長等方面的困惑。

        (4)針對家庭教育與親子關系中的需求,不定期為家長開設心理講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離不開文明、和睦、溫暖的家庭。父母正確的愛會使孩子的生活充滿安全、歡樂和信心,為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舉辦家長心理講座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5)發展學生心理社團,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2006年10月,我校成立了學生心理社團――心馨社。心馨社的任務是:向廣大學生宣傳和普及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繁榮校園文化等。

        (6)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文化周,促進校園心理文化建設。我校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文化周,文化周安排了家長講座、學生講座、校園廣播、心理保健知識宣傳、“快樂大搜集”、“微笑校園”、觀看心理電影、現場心理測試、校園心理劇大賽、心理壁報評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達到了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豐富學生生活和改善學生心理環境的目的。

        此階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質的飛躍,面向多數學生,兼顧學生家長,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了濃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學生逐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但此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德育工作相對分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教學工作相互脫節。心理教師即使可以進入各科課堂,但從能力和資歷上來講,無法為各科教師提供學科心理滲透的指導性建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主線、無重點。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

        雖然心理健康教育面對的是學生、教師和家長三個對象,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更多地將精力用于對教師這個群體的關注,這才是治本的方法。因為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源于問題教師與問題家長的問題方法,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愉悅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學生校園生活的幸福離不開教師職業的幸福。

        因此,在全體教師當中形成重視心理教育,進而積極參與心理教育的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我校承擔了朝陽區“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教師心理支持方法與途徑的校本實踐研究》工作,本課題由我策劃并主持,我校校長為第一負責人提供物質與行政支持,北京市教科院德育中心的心理專家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推動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從申報課題開始即標志著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始步入第三個階段:深入階段――科研導向,以點帶面,凝煉特色。

        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教師心理工作室”硬件建設研究

        “心理咨詢室”更名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設兩個辦公室――“學生心理發展中心”和“教師心理工作室”。

        2.教師心理支持內容的構建與實踐

        (1)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需求與支持內容的建構與實踐;

        (2)班級德育活動實效性中的心理學問題需求與支持內容的建構與實踐;

        (3)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維護中的心理學問題需求與支持內容的建構與實踐。包括相關知識的普及(講座內容依我校教師需求來定)和團體體驗活動訓練。其中人際關系“我說你剪”的團體活動,不僅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還幫助班主任將此活動應用于主題班會,提高了班會活動的實效。

        (4)組織中的心理學問題需求與支持內容的建構與實踐(比如年級組、教研組、行政組)。

        3.校本教師心理支持的制度建設

        確保本研究順利進行,我們已成立研究領導小組,由專人負責相關調研及資料的收集與積累,另外,我們還將定期召開專題研討交流會,聘請北京市的專家定期為研究進展進行評價與鑒定,以確保項目順利完成。

        三、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來

        1.具體研究方案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建設我校“教師心理工作室”。工作室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教師在每次精心設計的專題活動中進行體驗,有所感悟、學有所得,促進心靈的成長。開展教師心理沙龍活動,幫助我校教師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學生學習風格分析及課堂教學設計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例如:討論如何開發“問題學生”的潛能;通過對學生學習風格的分析,設計了如何建立學習心向的教學策略等專題活動。

        2.工作目標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建設“教師心理工作室”為主線,以點帶面建設一支以學科教師、班主任和中層干部組成的兼職心理骨干隊伍,從而更科學、更規范、更深入地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課程改革和教師發展等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回顧這些年我們走過的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由開始針對個別學生到面向全體;從個案咨詢到團體輔導;從單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到滲透到教育教學及教師發展中;從單一的矯治型輔導逐步過渡到集體預防、優化、發展的多元化輔導。學校倡導“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挖掘全體師生心理潛能的心理輔導模式”,以達到形成我?!懊课唤處煻际顷柟饨處?都能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創造師生幸福的校園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3.我個人的三點體會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游離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之外,而是應該與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德育活動和教師專業發展緊密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看待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樣把這個理念灌輸給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應把視角對準問題,而應該關注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和優秀品質。

        (3)在“學習”中感受幸福,在“活動”中體驗幸福,在“研究”創造幸福。(稿件編號:091222007)

        參考文獻:

        [1]黃雪梅.區域研修推進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建設初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1.

        [2]王宏方. 國際學校心理學現狀與展望[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2,2(12):22~24.

        [3]陳虹,張婷婷.真正幸福論的實踐:積極心理療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20~23.

        [4]崔景貴.我國學校心理教育的發展歷程、現狀與前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3(5):56~60.

        [5]申繼亮,彭華茂.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14~20.

        第3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關鍵詞 中職學校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問題 對策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中職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提高其專業及職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教育活動。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幫助學生提高專業學習的動力以及職業規劃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利于提升學校的品牌競爭力,對學校招生和就業有很大幫助,對穩定和提高社會就業率意義非凡,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1關于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的思考

        1.1學生層面

        1.1.1專業選擇盲目,認識不足

        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一般情況下是中考分數較低的學生,該類學生年齡較小,選擇專業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對某一專業比較了解和感興趣,而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表現得比較被動,只是聽取學校的介紹或宣傳資料,未結合自身實際考慮,當學習其所選專業時,很多學生表現出厭學逃課甚至輟學的情況,不清楚自己的專業畢業后可以干什么,降低了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

        1.1.2樹立的職業生涯目標不正_

        中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不僅可以為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還可以為職業發展指明方向。由于中職生對所學專業缺乏全面認識,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導致在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表現得過于理想化,不切合自身以及社會實際情況,功利心比較強。另外,在確立職業生涯目標時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興趣以及工資待遇,很少考慮社會需要以及專業就業現狀等情況。。

        1.1.3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較差

        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的呼喚,更是中職生人生道路所需要的精華。目前很多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認為在校期間是否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無所謂,甚至對專業課的學習表現出懶散狀態。此外,中職生自身文化基礎知識較差,進入學校后,自主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欠缺,在職業生涯規劃時很難做到客觀實際。

        1.1.4缺乏主動創業的意識

        當今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職生也應該發揚光大“創新、創業”精神,選擇畢業創業造福社會,發揮自身價值。由于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等各方面條件缺乏,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忽略創業教育,導致學生創業意識薄弱甚至還未形成,與目前社會的就業現狀不匹配。

        1.2學校層面

        1.2.1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課程缺乏科學性

        目前,很多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對學生開展幾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不到太大作用。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一年級下學期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形式僅限于課堂講授,方法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淺顯,幾乎起不到實際效果,課程評價也僅僅通過書面考試進行,雖然可以測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卻很難衡量學生的實踐水平。

        1.2.2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組織機構與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指導工作主要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教務處進行。就業指導部門擔任招生與就業兩種職能,一般情況下只注重學生畢業前的面試指導,而對學生長遠的職業意識和能力缺乏相應指導。學校教務處主要管理教學方面的事物,疏于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管理。并且大多數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相應的管理與考核制度。。

        1.2.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缺乏、專業化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依然面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缺乏、專業化素質不高的困境,一些教師雖然是師范院校出身,接受過教育理論知識的訓練,但其并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的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對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是理論性的,更是實踐性的,因此要求教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應該具備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能力。

        1.2.4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跟蹤服務匱乏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對人一生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教育,因此對學生指導不能僅限于中職階段,而是對其開展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很多學校只是在學生畢業前開展一次就業指導,提供一些招聘信息,便稱對其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忽視了學生今后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對畢業生跟蹤指導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僅是通過建立一些微信群、QQ群等網絡途徑了解畢業就業情況。

        2開展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行動路徑

        2.1學生層面

        2.1.1通過評價,正確認識自己,設定正確的職業目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職生只有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實際才能夠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考慮自身興趣、性格以及特長等方面,可以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來分析自己的職業興趣,全面了解自身能力;同時也可通過老師、父母、同學及朋友評價分析自己性格和能力上的優缺點,積極克服自身不足,發揚自身優勢,為制定職業生涯目標打下基礎,努力做到個人意向和個人能力匹配以及個人意向與社會實際需要匹配。

        2.1.2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自覺培養職業意識

        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學校教育,不僅注重學生文化課成績,還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因此,中職學生不僅要學好文化課知識,還要牢牢掌握專業技能,為以后理論聯系實際做準備,更為自身長遠發展打下必要基礎,并且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找到自身興趣點以及特長所在,自覺地培養職業意識,提高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2.1.3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豐富自身職業實踐能力

        中職生本身文化基礎知識比較差,更應該揚長避短,牢牢抓住每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積累實踐經驗與能力,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斷提高自我。另外,作為學生應該多和老師交流學習,多向老師請教一些專業知識以及職業發展方面的問題,然后自己做好總結,吸取經驗,為職業生涯規劃做好準備。

        2.2學校層面

        2.2.1提高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中職學校要轉變觀念,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教務處以及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部門三者相互聯系的教育保障機構,無間隔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教育和方法指導。同時還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作用,認識到科學的課程設置可以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科學設置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形式與評價方式

        首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與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應該在一年級上學期開始開設,主要內容先圍繞自我認知、專業認知、職業理想三個方面開展,剩下兩個半學期繼續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打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在一年級下學期才開設的格局,努力形成“三年一體化課程教育”新模式。其次,不斷豐富教學形式,開設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或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當中,積極舉辦實踐活動。最后,改變單一的課程評價方式,打破書面考試獨攬全局的現狀,形成學生職業測驗自評、教師口頭測驗評價、企業評價以及書面評價相統一的多元化、全方位評價模式。

        2.2.3優化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

        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一支高水平專業化強的師資隊伍,學校應招聘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教師,就要求高等師范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作為服務和支撐,為中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輸送高素質的師資。另外,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教育培訓機會,鼓勵其到企業一線崗位去實踐,豐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專業化能力。總之,不斷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是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關鍵一筆,不可忽視。

        2.2.4構建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是人一生的規劃,包括人生道路各個階段,對中職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貫穿其入校前、在校期間以及畢業離校后三個階段:入校前可以到初中學校開展專業分析講座;在校期間落實“三年一體化課程教育”新模式:畢業離校后,學校應該設立專門的畢業生就業跟蹤服務部門,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畢I生就業信息跟蹤服務系統,及時了解畢業生就業狀況,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繼續深化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不斷提高其職業能力。

        2.2.5創造實踐機會,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

        中職生年齡比較小,缺乏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學校應該幫助學生熟悉所學專業的背景以及專業前景,激發對所學專業的求知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另外,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素質拓展訓練等方式,及時給學生提供參加理論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自體驗專業的魅力,進而增強其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2.2.6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業就業意識

        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背景之下,樹立創業意識已經不只是大學生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是中職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對中職生開展創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求中職生在學好自身專業基礎上具備創業意識,學校應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育部門,科學地指導學生;同時,成立創業教育社團,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培養其創業意識和能力。

        第4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二 德育特色工作內涵:

            (一)工作模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以“國學經典元素”為校本課程、以“心懷仁愛?感恩行善?書香筑夢”學校文化建設為載體的立體多緯度的德育工作模式。

            (二)工作理念:辦學理念是以仁心待人、以仁心愛人,善行一生

            德育理念是寬容仁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精神

            (三)學校精神: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知行統一

            三 德育工作目標:心懷仁愛?感恩行善?書香筑夢  

            四 工作措施:

            (一)將國學經典元素與學科課程相融合,用仁愛鑄造中國之感恩夢。

            (二)將國學經典元素與活動課程相融合,用仁愛鑄造中國之藝術夢。

            (三)將國學經典元素與環境課程相融合,用仁愛鑄造中國之民族夢。

            五 進度安排:

            (一)(2016年4月—2017年 7月)品味國學經典,傳承仁愛美德,創建書香校園。 

            (二)(2016年9月—2020年 7月)弘揚國學精粹,重鑄教育之魂,創建和諧校園。

            (三)(2020年9月—2020年12月)繼承國學文化,提升人文素質,創建仁愛校園。

            六 預期成果:

            1、初步形成具有“仁愛”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2、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仁愛教育師生評價體系。

        第5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一、小學體育規范化教學中教育技術的注意事項

        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被一些教師應用到體育教學中來。但具體說來,小學體育課堂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我們不斷提高使用水平。而在小學體育規范化教學中有很多注意事項。

        1、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

        對于多媒體的使用,我們既要認識到它本身對于教學的重要作用,同時還應分清主次,更好地發揮它在輔助教學上的作用。多媒體教學需要在室內進行,體育教師需要把握多媒體演示的時間,然后預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在使用過程中,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對多媒體教學計劃可以圍繞技能課和理論課來制定,保證體育教學更高效地進行。

        多媒體課件的意圖不是讓教師看著屏幕一字一句地念出來,而是指出要點和思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理解。所以,在編輯多媒體課件內容時,要使抽象難懂更加直觀,一目了然。不需要進行大段的描述,而是要進行相關的概括,運用圖片視頻和文字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多媒體課件如果制作得一般,會大大影響教學。因此在制作上,要更加簡單明了,清晰生動,使學生產生學習下去的興趣。比如我們再編輯可見的過程中,要對文字大小,背景等進行有效地布置,反復修改,達到最好。

        3、重視教學互動

        多媒體課件在體育教師教學中起到輔助的作用,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往往能夠使自己的講解更快地被學生消化吸收。這樣看來,多媒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加深對于體育知識的印象。此外,也有利于他們更加熟練地進行體育練習?,F代體育教學與過去的傳統教學相比,不再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種教學模式,而應該利用多媒體使學生深入了解體育知識。

        二、小學體育規范化教學中教育技術作用

        1、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要認識到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培養小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掌握體育技巧。往往對這些知識產生興趣之后,就能更為高效地掌握這些方法。而在小學體育中運用多媒體這一教育技術,能夠給學生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使得他們對這種新的刺激產生必要的探究反射。這么一來,學生在課堂上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就拿乒乓球這條運動來說,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時,能夠將乒乓球的基本動作以及方法技巧等完整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能夠更快的掌握。

        2、提高學習速度

        以往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純地利用語言進行描述,有時候為了增加效果也使用模型等手段,但收到的效果不大。倘若我們利用現在的多媒體方法,將圖片視頻融入多媒體課件之中,想必學生能夠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學習速度也會相應提高。而對于學生不太明白,又或者我們需要重點闡釋之處,不妨將課件慢放,使其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幫助他們在實際操作中能夠避免犯一些低級錯誤。

        3、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教育

        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一些簡單基本的鍛煉方法,培養他們對于體育的興趣,是他們在進入中學之后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活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一些基本原理和健康知識,還應該通過網絡方式使學生更多地掌握一些體育知識。畢竟教師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要通過上網查詢答案,解決自己在實際操作上碰到的問題,這樣久而久之就使小學生增加了健康教育的知識,同時是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培養。

        4、建立清晰的動作表象

        教師在體育教學時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和示范,有利于學生動作表象更加清晰。有時候僅憑語言很難將體育技巧解釋清楚,而利用多媒體就能夠產生直觀的印象,讓學生看到更加連貫的動作技巧,這對于初學者來說十分重要,幫助他們理解動作要領,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們對于體育知識的掌握。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

        5、使體育教學更方便管理

        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利用計算機工作也可以減輕自己的教學和工作負擔。比如對學校運動會的安排上,以及對每學期對學生的體育考核上,運用數據庫進行歸類整合,使工作大大增加效率。比如對于學生成績管理上,我們只需要輸入他們的體育成績,其他的類別都不用進行操作,因為系統已經幫忙處理了,這樣教師的工作負擔就被大大的減輕了。

        三、結語

        第6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營銷理論;就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2-0091-02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2年遼寧省共有大學畢業生26.4萬人,截止到6月14日,已簽約大學畢業生19.12萬人、簽約率為72.42%,與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2013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700萬左右,比2012年的680萬人數增加20萬左右,而2014年大學畢業生又達到了727萬人。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已經成為近年來需要解決就業崗位的首要考慮因素,就發展趨勢而言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變化

        對于遼寧省而言,我省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環境變化快,我省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各個職能部門都在加大力度促進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產業升級,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能及時對此做出調整。城鄉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就業條件差距過大,也使得人才的分配出現“一邊倒”的問題。

        (二)高校課程內容滯后

        在現如今科技與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顯得尤其重要??墒怯捎跅l件的限制,高校的課程內容更新的速率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發展的需求,這就導致了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發現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適應其崗位的要求,結果與心儀的崗位失之交臂。各個高校普遍是在自身條件所能滿足的情況下來設立專業、安排課程,而不是按照市場需求來設定。

        (三)用人單位選人標準不一

        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多給了用人單位更多的選擇權,用人單位如何選人、用人也大大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例如:有些用人單位過分看重學歷,認為高學歷就等于高能力;也有的單位過于偏向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而忽視了來自普通大學的求職者;還有的單位為了節省人才培訓的成本,更愿意錄用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等等,這些都成為了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的阻力。

        (四)畢業生自身因素

        大學畢業生的自身因素是對其就業與否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這部分因素主要體現在:(1)大學畢業生對自身定位不準確,導致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無法達成共識;(2)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對工作環境、薪酬待遇、工作量等要求過高;(3)大學畢業生過于追求效益好、競爭激烈的崗位;(4)大學畢業生傾向于經濟發達的先進地區,不愿意到較為偏遠的地區就業;(5)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還達不到要求,等等。

        二、基于營銷理論的大學生就業機制策略

        運用市場營銷的方法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這需要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妨將高校畢業生看做是一種特殊的產品,那么,高校就是生產這種特殊產品的特殊企業,而用人單位則是對高校畢業生這種特殊產品的需求方。整個就業市場的分配合理、供需均衡對于大學生就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照以往有所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整個就業市場上供大于求。不難看到,有些崗位競爭激烈,有些崗位卻是門可羅雀,一人難求。這正說明了當下的就業市場上,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大量資源正被浪費。

        (一)高校:調整生產銷售戰略

        高校作為就業市場中的生產方,為了達到產品的最大銷量,首先應該積極了解整個市場上的發展趨勢和需求方也就是用人單位的需求,按照市場的需求來進行人才的培養,使得市場結構得到正確有效的調整,真正做到市場中各個環節都能夠達到平衡,高校也能夠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大學畢業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就業概率。高校必須要不斷提高競爭力,做到與時俱進,時時掌握市場的最新形勢動態。在滿足市場上需求的基礎上,還要把自己的產品打造得有特色,有亮點。只有這樣,才能在同類的競爭企業中脫穎而出。

        第一,高校要準確定位自己的消費群體。要明確自己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由哪一類的需求方來購買,只有在了解客戶群體之后,才能在產品的打造上有一個準確的方向。

        第二,做好市場調研。在了解了自己的消費群體后,就要時時刻刻了解客戶的需求。隨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發展,客戶的需求也不會一成不變,高校要能夠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市場淘汰。例如,根據市場的需要,對專業和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等等。

        第三,打造獨特的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具備過硬的核心技術――教學能力之外,還必須不斷提高軟實力,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高校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方面。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無關乎專業的,它會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重要的影響。讓用人單位在了解畢業生的畢業學校后就能夠大致上判斷該畢業生所具備的特質。

        第四,大力宣傳企業品牌。宣傳也是營銷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企業品牌、推廣產品。高??梢酝ㄟ^與用人單位進行廣泛密切有效的交流,使自己的品牌得到推廣。

        第五,與客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多建立一些固定的客戶群,便可以使自己的產品有固定的銷售保障,這也減輕了一些銷售壓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二)畢業生:調整自我營銷戰略

        之所以稱高校畢業生是一種特殊的產品,是因為他/她不光是依靠高校等外部環境來打造,還受其自身因素的影響;畢業也不代表產品完善的終止,無論在何種環境中,他/她始終在不斷地完善。大學畢業生是在求職過程中主要責任承擔者,他/她在自我營銷中能夠自主地控制方向而不受生產方和需求方直接控制。因此,大學畢業生必須著眼于自身情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定下自我營銷的戰略。

        第一,必須對自己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具備哪些能力和特質,在求職過程中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哪里,自己喜歡的職業和能力與所能達到的職業之間如何權衡等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的基礎上來制定合理的自我營銷策略。

        第二,不斷地提高競爭力。畢業并不意味著自我提高的終止,要想實現條件更為理想的就業,就要按照自己的目標要求來完善自我,使自己具備適應其標準的能力特質,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加大獲勝概率。

        第三,適當放寬對崗位的要求。有些求職者對崗位要求過于苛刻,造成了自我營銷的失敗。例如,大學畢業生往往過分強調自己的高學歷,一味追逐辦公環境舒適、待遇優厚、工作壓力小等“體面的”工作,排斥如基層、服務行業、生產一線等崗位,導致了錯過了求職的黃金期。高校畢業生應該轉變一下自己的觀念:行行出狀元,自己還處在求職初期,起點低一點兒是很正常的,日后還有很多的發展機會,沒什么是能夠一蹴而就的。

        第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用人單位往往不愿花費過多的人才培養成本,他們更希望求職者能夠招來即用,所以那些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成功的概率會大于應屆畢業生。因此,高校畢業生必須在扎實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業務實踐能力,畢業生可以在畢業前的實習階段充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第五,拓寬自我營銷渠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新興的銷售渠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高校畢業生在進行自我營銷時不應只局限于傳統的銷售模式。要充分利用人員推銷、公共關系、廣告、網絡營銷等營銷手段,使更多的需求方能夠了解到自己的求職信息,增加求職成功概率。

        (三)供職方:確定選人策略

        供職方作為求職市場中的需求方,其選人用人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選用最為適合的職工為自己贏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什么是正確的選人策略?

        第一,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員工。一些供職方往往只追求產品的品牌,而忽略了產品的特質,就像一些用人單位只關注畢業生的高學歷,名牌大學的畢業證書,而對求職者的能力視而不見,或者說,他們認為學歷就等于能力。結果發現找來的人才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無法留住人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所以,用人單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應聘者的能力特質,以此判斷求職者是否為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二,要懂得人才的儲蓄。要敢于培養新人,放寬對工作經驗的要求,因為工作經驗是需要在工作中積累的。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一般對薪酬待遇的要求比高校畢業生高,并且有更多同類的供職方的需求,跳槽的概率也比高校畢業生大許多。而職場新人通過工作也會有所成長,因求職的艱辛反而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崗位。

        (四)政府:對市場環境進行有效監管

        政府應對整個求職市場肩負起監管與調控的責任,使求職市場能夠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第一,政府應時刻掌握求職市場的情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關乎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所以,政府必須及時地了解就業市場的動態,準確把握形勢。

        第二,政府應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有利條件。例如,在高校畢業生的生產環節上,政府應扶持一些有需求缺口的學科建設;應適當放寬戶口、人事關系等的限制,促進人才的流動等等。

        第三,政府應在求職市場發生問題時及時做出正確反應。在就業市場發生問題時,政府可出臺相關的政策,引導市場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解決發生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宋俊杰,余姍姍,徐文琴等.淺談營銷理念與大學生就業[J].科技經濟市場,2008,(10).

        [2]李麗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營銷分析[J].高教論壇,2004,(6).

        [3]趙慧嫻.從營銷組合角度看高校畢業生就業[J].經濟視角,2007,(7).

        [4]司紅.高校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J].北方論叢,2002,(5).

        [5]陳曉慶.淺談如何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J].魅力中國,2009,(8).

        [6]王莉,高百寧.關于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5).

        [7]趙凌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1,(1).

        第7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一、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做法

        “以生為本,德育為先”,以德育工作為突破口是我校辦好職業技能教育的宗旨,只有做好德育工作,才能出更好的成績,因此,這幾年來我校大力加強德育工作,在德育管理工作過程中不斷形成本校的特色。

        (一)采取分級管理的方法。即構建班級、專業組、校級“三級”管理模式,層層落實責任,形成三級聯動的機制,充分發揮班級、專業組、主管德育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共同搞好學生的德育管理工作。

        (二)充分發揮德育組和德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增加德育課的時間,創新德育工作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活躍德育課的氣氛,把學生帶出去,把先進的經驗引進來,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提高德育課的興趣。

        (三)發揮學生的民主管理的積極性。注重讓學生參與到日常生活管理中,組建了學生會、宿委會、校園文明督導隊等,增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定期舉辦班主任工作沙龍。通過每學期定期舉辦班主任工作沙龍,廣泛宣傳學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事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本校班主任在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時總結和推廣班級管理先進經驗,給班主任創造更多的交流展示平臺,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探討德育工作在新形勢下的途徑、方法和意義,切實提升本校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和管理的水平。

        二、當前我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困難和不足之處

        隨著我校在校生的規模不斷壯大,新時期中職生所體現出來的性格的復雜性,素質的多樣性,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也凸顯出不足之處:

        (一)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輕視德育工作的教育

        目前各中職學校為了追求學生的就業安置效果,尤其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提高,把專業技術的學習作為評價教師和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據。各中職學校把理論知識教育、專業技能培養擺在了首位,把育人問題擺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學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難以適應當前中職生思想的發展變化,我校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二)學校德育機構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德育工作是一項帶有整體性、全面性的教育工作,很難在短期看到效果,在目前沒有一套有效的德育工作評價體系,學校方面受評審機制和自身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把學生就業安置作為硬件目標,凡是利于學生技能教育、就業安置等方面的機構人員、經費、隊伍建設均比較齊全,而涉及德育方面的人員配置、設施、經費很少,在德育制度建設方面缺乏整體規劃,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動不規范,缺乏科學的評估機制。

        (三)德育方式陳舊,工作積極性不夠

        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部分教師德育管理理念陳舊、教育教學方式單一,且德育工作存在內容虛泛、形式呆板、效果較差,影響著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就目前我校的中職生而言,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工作承擔較大的責任,風險較大,且激勵機制不夠具體,影響了德育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四)偏重差生的轉化,忽視全面德育的開展

        由于生源的變化,問題學生的數量增加,我們德育工作中轉變后進生的工作份量大大增加,德育工作的重心被迫轉向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間一長,德育工作下意識地變成以轉化差生為主,德育工作的內涵被“簡化”,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對德育工作的設想和計劃

        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隨時代的發展而采取相適應的方式和措施,只有這樣,德育教育才能春風化雨,育人成才顯神效。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可以在以下幾方面作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一)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由于學校實際情況的限制,目前,我校對德育工作的考核評價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不重視是關鍵,為了進一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我們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促進德育管理隊伍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性。

        (二)加強培訓,優化德育隊伍,加快專業化建設進程

        中職德育隊伍擔負著學生的思想教育,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的重任,這也顯示了學校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加快專業化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了學校要重視,政府及其他教育機構也應提供更多的平臺。我們認為,廣東省教育廳舉辦的中職德育隊伍的培訓很有針對性,反響很好,名班主任、名教師的培養進程更能進一步地調動德育隊伍的工作積極性,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專家巡回培訓,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我們也希望在德育隊伍培訓中也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模式加快培養進程。

        (三)重視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做到“五有”

        以往我們對學生思想健康方面的教育和了解還處于表面化的階段,沒有形成系統考核和分析方式,但這又是關系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我們的德育工作應從學生的思想健康方面入手,總結學生思想方面的共性和個性,對每一個學生都應建立相應的思想健康檔案,建立數據化的分析模式和考核樣板,這樣一來,每一個德育老師和班主任對學生就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可以對癥下藥。另一方面,通過對學生思想健康的了解,尋找更有效的培養學生受挫能力、堅強意志、健康心理的途徑,在思想健康教育這一塊應做到“五有”:有教材、有上課、有輔導、有考核、有評價,這樣一來,德育工作就更為系統。

        (四)專業特色帶動校園文化建設,技能競賽促學風,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我們要以專業課為依托,以專業課的特點,促進德育與專業的有效結合。以欣賞型德育理論為指導,探索在主題活動、學科德育、日常教育行動及德育評價中進行審美化建設的原則、策略和方法,初步建構起一套策略運用的基本模式。通過專業技能展示的準備和活動過程,引導學生道德主體的建立,從而提升其品德水平。不斷完善獎勵機制,各專業創設更多的技能競賽平臺,讓學生在技能競賽中提高與專業技能相應的職業道德。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積極開展社團活動,評出校園之星;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加強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五)建立班主任溝通網絡和德育資源管理庫

        在德育工作中要努力構建“立體式、全方位滲透”的德育模式,即:以學校德育為主導,建立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發揮各自的優勢,以達到全面提高德育針對性,增強實效性的目的。

        中管理工作現在處于發展階段,必定存在很多的問題,德育工作也應有個橫向交流平臺,共同對中職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共同出謀獻策。通過各種力量,建立一個跨區域、跨學校的中職學校溝通網絡,并構建德育資源管理庫,達到資源共享,去幫助德育工作者開拓視野、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使管理工作更有成效。

        (六)加強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德育管理要規范化

        第8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關鍵詞:高師院校;師德教育;職業規劃;整合探析

        高等師范院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祖國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民教師。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再加上一些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和未來沒有很好的規劃,導致他們在就業處于劣勢地位。從這兩方面的因素來看,在高師院校加強師德教育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十分必要。這兩種課程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因此可以將二者進行整合。

        一、職業生涯規劃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通過對職業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并從中總結職業的發展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調整學習狀態,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通過對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學生可以對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認識,了解自己的就業環境及未來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并為之努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問題

        教育部曾對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規劃作出明確的規定,詳細內容可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中找到。雖然高師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已經取得了較顯著的進步,但問題依然存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注重理論而輕實踐,課程的針對性及實踐性不高。另外,缺乏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是目前困擾高師院校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完整的職教體系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要保障,體系的缺失導致課程的作用難以真正發揮。如此,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難以調動,以至參與程度很低,教學效果很難保證。而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難以根據其性格特點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也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高師院校的具備專業職業規劃知識的教師資源緊缺,執教該課程的教師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限。

        二、高師院校師德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教師的師德直接決定教師的思想及情感態度,也決定著教師在學生當中的形象,對其培養學生具有深刻的影響。師德是從職業道德觀念及行為等方面對教師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師長期穩定的道德行為的基礎之上,具有調節教師個人與集體關系、保障其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作用。近年來,為了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高師院校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并開設了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倫理學等課程,同時,也從實踐方面開展了多種活動,如組織學生到中小學考察實習、聽優秀教師的講學等。但是目前高師院校的師德教育依然存在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如下:首先,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由于高師院校對師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低,開設的課程少,導致學生難以接受良好的師德教育。只有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其他課程,了解到關于師德的有限知識。由此可見,高師院校對學生師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師院校對于專業課程和輔修課程都比較重視,而由于課時緊張等原因,沒有設置相關的師德教育課程或把師德課程放在其他課程之后,甚至認為教師是學生的一種謀生手段而已,師德教育沒有必要。其次,學生進行師德教育的學習效果不明顯。由于師德課程的缺失,導致學生的大部分師德課程只能夠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學習,例如自學等。由于缺乏系統的學習,學生的師德知識往往是不全面的,學習的效果也不理想。另外,部分學生對于教師這一職業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他們往往會受到社會上一些與師德不符或者相悖的現象的影響,產生疑惑甚至動搖。因此,高師院校應開展系統全面的師德教育,強化學生的教育信念,幫助學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現實中的現象,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再次,師德教育課程的操作性不強。當前教育倫理以及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教材較多,但是能夠將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的教材很少,這就導致師德教育的操作性較低,且針對性不強。而同時開設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又會導致課時的增加,這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在內容上,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緊密的聯系,二者是相容的。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和信念是師德教育的主要目的,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從事教師行業所需要的各種素質和能力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激勵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活動,其中也包括提高學生的教師職業道德素質。

        三、高師院校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整合的措施

        (一)樹立學生端正的職業價值取向,為師德教育提供動力

        學生在選擇自己職業的過程當中,需要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首先在意向上認同并趨向于教師職業。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應該是學生對教師職業的一種固定的態度。針對當前高師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呈現出的下降趨勢,我們在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職業價值取向,讓學生能夠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既能夠滿足物質的需要,也能夠滿足精神的需要。其次是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讓學生深刻理解教師的社會責任,以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潛能。端正的價值取向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教師職業產生良好的價值定位,而不只是將教師看作一種謀生的手段,能讓學生體會到從事教師職業的神圣感。解決好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問題,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敬業奉獻的價值觀念,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為人師表、做學生楷模的意識,從而為高師院校學生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供精神動力。

        (二)明確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推動師德教育建設

        學生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發展目標,而目標的確定源自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高師院校學生職業目標的確定應該以尊重教師職業為前提,讓學生個人的發展與教師職業的發展相一致。學校要通過專業的訓練,讓學生獲得教育學的理論知識與專業的教學技能,并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高師院校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環境以及職業準備都是固定的,在此基礎上,學校難以影響學生對職業的選擇,但學校可以幫助學生在職業發展的目標上進一步明確。因此,學校應當在綜合考察多種因素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完成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同時,對于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技能訓練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幫助。高師院校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在師德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引導他們建立明確的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能力和自身的素質,提高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專業能力。

        (三)增強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改善師德教育

        職業認同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高師院校學生的自我認同,也包括社會對高師院校學生的認同。高師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標就是讓學生建立起對自我的認同,在情感、能力、目標以及信仰等方面達到一致,在將來的工作中找到樂趣,產生他們對教師職業的熱情,并在實現職業理想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高師院校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高師院校在加強學生師德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鞏固和加強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認同,引導那些對教師職業認同感不強烈的學生,讓其認識到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在畢業后能盡快投入教師工作。同時,高師院校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學生對于職業認同的狀態,并根據不同的職業認同狀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師德教育,提高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效率,調整師德教育的方法。綜上所述,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師德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等,可以有效提高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效率,在促進高師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同時,推動師德教育建設。

        作者:蘇美莉 單位:廣西玉林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江.論高師教育的社會適應與超越———兼論高師教育的學術性與師范性[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21):10-12.

        [2]宋婕,洪亞楠,張朝華.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相融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5(2):67-71.

        [3]陳珊.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新構想———基于合作學習的教育實習模式[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1):255-257.

        [4]邱芳婷.試論模塊化教師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基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語文教學通訊,2014(12):15-17.

        [5]馬連營.“善行河北,立德樹人”背景下高師院校師德建設的構建[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6):151-152.

        第9篇:小學德育規劃范文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1)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識和理念。

        (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的匱乏。

        (3)中職生缺乏對自身正確的認知。

        (4)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機制不完善。

        二、提高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效性的對策

        (一)多元化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層次

        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內容上較為表淺,在形式上比較單一,導致生涯輔導水平不高,生涯規劃指導層次較低,因而難以達到良好的輔導效果。因此,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要融合多樣化的生涯輔導形式,提高中職生職業生涯輔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要開展學生需求調查,提高生涯輔導內容的針對性,通過開展學生需求調查,征求學生意見,在此基礎上加強校本生涯輔導課程的開發與建設,使生涯輔導不單停留在對就業技巧,就業政策等的介紹上,更要從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提供指導和幫助。其次,要融合多元化的輔導形式,提高生涯輔導的實效性,對學生生涯輔導方式包括輔導課程就業講座等。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形成系統化體系

        中職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主要是結合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動向、學生專業培養目標、知識技能、專業特長以及學生個人能力特長與個性心理特征、學業規劃、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生涯路線和目標設計、行動計劃與措施等內容進行指導,因此,從新生入學適應期隨著對于專業的了解進行專業相關方面就業形勢與職業生涯的認識教育,在中間階段結合社會就業方向要求的專業知識技能進行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特長和技能,在中職生畢業求職階段側重就業形勢,政策方針的宣傳和擇業技巧的指導,做好就業前心理調適,積極投身職場。

        (三)進行優化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要加強中職生職業生涯課程體系建設,優化職業生涯教育。第一,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設置結合各專業特點與社會對專業知識技能的要求設置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課程、文化素質課程在內的教育課程,可以使中職生確立在校期間的學習目標、學會有目的地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強化中職生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第二,學校可以在與社會合作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環節、實習實訓、委托培養、合作辦學等過程,更新社會對于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設置實踐活動課程、模擬實戰課程使職業生涯教育更具實踐性、可操作性、可以結合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方法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第三,為了使中職生更加地了解自己、正確地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和現有的資源優勢,設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在專業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加強自我分析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形成專職化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工作多是由就業指導中心承擔,但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理論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職業咨詢機構首先需要補充具備廣博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理論,并精通各種職業測評手段的專業教師,為學生提供符合個性發展需要的職業規劃,要加強對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通過職業咨詢專業技術水平認證,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由就業工作人員、職業發展專職輔導員、職業發展專職教師同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其次,發揮中職學校職業咨詢機構的專業指導功能將宏觀指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通過組織學生群體參加職業能力傾向測評進行宏觀指導、幫助學生個體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為其存在的疑惑提供解決方案,引導學生加強角色認知,做好上崗前的各項準備,順利地實現角色轉換充分發揮個別輔導的作用。

        (五)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實踐化

        開展職業規劃生涯實踐活動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與提升中職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的開展,首先,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講座,以社會成功人士的職業發展經歷作為職業規劃的范例,為學生提供參照的對象,真實地感受并學習職業規劃與管理;其次,組織學生通過專業相關的暑期實踐、學期實踐環節、企業實地參觀考察,在實踐中認識自己理想職業的社會需求,職業要求及行業發展基本狀況,同時找出自己在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處,進而合理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加強在校期間的學習準備。

        參考文獻:

        [1]錢文忠.也談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教師2010(32)

        [2]邱小禾.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現狀及對策.經濟研究導刊[J].2009(18)

        [3]牟方燕.論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現狀和對策.衛生職業教育[J].2011(2)

        [4]蒲潔.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四川師范大學學報[J].2005(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 天天影视色香欲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啊V在线观看精品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