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多樣性的價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首先要明確生物多樣性的含義,各國學者對生物多樣性的含義有不同的說法,這里引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在1995年發表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評估》(GBA)中給出的定義,即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遺傳多樣性(或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二、我國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經濟因素分析
1、由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公共產品性質及其外部效應等原因,造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各級主體收益的不一致,進而造成其有效供給不足。
Pigou提出,經濟的外部效應是一產品或者行為施加給社會某些成本或效益,而這些成本或效益不能在該產品市場上得到反映。生物多樣性所包含的大量生態效益具有明顯的公共產品性質,會產生相當的外部效應。為分析的簡單起見,假定國際、社會、個人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相同的邊際成本,顯然,由于生態效益的公共產品性質和外部效應的存在,國際、社會、個人三者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邊際效用是不同的,考慮下圖:
顯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全球的邊際效用大于國家,國家的邊際效用大于個人。因此形成三個不同水平的均衡點:個人均衡A點,社會均衡B點,國際均衡C點,顯然國際均衡C點的保護數量是最高的,個人均衡保護量是最低的。從社會看,如果要求個人增加保護數量達到社會均衡數量Q2,顯然在Q2上個人邊際成本P2大于邊際效用E點,因此,社會應當對個人提供至少曲邊ΔABE大小的經濟補償,使個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外部效應內部化,這樣個人達到社會保護量Q2才在經濟上具有可能性。同理,國際社會必須對一國提供至少ΔBCD的經濟補償,這個國家才有相應的激勵把保護量提高到全球水平Q3。
2、由于經濟體制和觀念等原因,生物多樣性的經濟價值未能完全體現在經濟系統中。
生物多樣性具有多種經濟價值,而其中除了有明確市場價格的直接使用價值外,其他大量經濟價值很難以精確的市場價格加以衡量。而由于計劃經濟和觀念上的影響我們長期沒有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體現出來。
3、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區域主體保護和利用的成本和收益不一致,經濟利益分配不合理。
從區域主體看,顯然上游地區與下游地區,西部與東部都存在生態保護收益的不一致。上游地區、西部地區損害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環境可獲得短期經濟利益,而造成的負的外部效應大部分不由他們自己承擔,而轉移到下游和東部。而如果要求上游地區、西部地區放棄短期經濟利益保護生態環境,雖然對下游和東部地區產生較大的正外部效應,但是他們自己并沒得到相應的經濟補償,因此他們沒有激勵來保護生態環境,1998年的大洪水就是其長期發展造成的嚴重后果。
三、幾點經濟對策
1、建立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經濟補償機制,協調各級保護主體的收益,使保護主體行為的外部效應內部化。具體來說,我國應當以《生物多樣性公約》為依托,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上現有的“生物多樣性基金”。“生物多樣性基金”可以在經濟上對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行一定的補償,同時此基金還可以促進相關機構在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方面的投資。
2、引進綠色GDP概念,建立能反映生態資源成本和生態質量的新的核算體系和市場制度,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合理利用。現有的GDP核算體系一方面掩蓋了單一的經濟增長引發的生態破壞對人類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損害,另一方面,它沒有將生態資源包括生物多樣性的損耗納入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成本核算。
這個國際紀念日的確立,說明生物多樣性問題已經引起各國政府的廣泛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已成為人類與環境領域的中心議題。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 或 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這一概念反映了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相互關系:基因是物種的組成部分,物種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樣性的中心。生物多樣性作為地球上各種生物賴以長期存在、繁衍、昌盛的基礎和社會財富的源泉,已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重視。
生物多樣性為什么如此重要?
人類從生物多樣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許多藥物和工業原料。物種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的來源,作為人類基本食物的農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物種。野生物種是培育新品種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別是隨著近代遺傳工程的興起和發展,物種的保存更有著深遠的意義。
物種是多種藥物的來源,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物種被發現可作藥用。
物種資源能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自然界的動植物能提供給人類所需的皮毛、皮革、纖維、油料、香料、膠脂等各種原料。
以上的例子是人們所熟知的直接價值,而間接價值也非同小可。
物種多樣性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仿生學的發展離不開豐富而奇異的生物世界。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系統相對平衡的必要條件,某個(些)物種的消亡可能引起整個系統失衡甚至崩潰。
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主要與其功能有關:固定太陽能、調節水文、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氣候、吸收分解污染物、貯存營養元素并促進養分循環和維持進化過程等方面都與生物多樣性間接相關。許多目前認為無足輕重的物種,可能有著重要的價值。
椐估計,地球上生物約有300萬-1000萬種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僅150萬種,經人類研究和加以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物種還沒來得及定名就已滅絕。
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面積的銳減,無法再現的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類將面臨能否繼續以其固有方式生活的挑戰。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和持續合理利用亟待加強,刻不容緩。
由于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80%人口分布在農村,對生物多樣性具有很大的依賴性。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龐大的人口壓力給生物多樣性造成很大影響,致使中國成為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的國家。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出的640個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就占了約25%共156種,形勢十分嚴峻。
共2頁,當前第1頁12
我國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國,又是多種生物的起源中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己列入政府議事日程,尤其是近年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并重方針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進程。
面對全國范圍內的生物物種危機,這些努力無疑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全體國民的重視和對物種棲息地的持續改善。
作為普通公民,我們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些什么呢?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物多樣性;挑戰;途徑
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主要分為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圈。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提升生態承載力和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圈。城市生物多樣性是在城市范圍內的各種非人生物體有規律地結合在一起所體現出來的基因、物種和城市生態系統的分異程度。在經濟價值、豐富度、物質循環寫能量代謝等方面,城市生物多樣性雖然與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無法相比,但由于城市生物多樣性是在一個相對狹小的面積上,可近距離直接為城市人口服務,因而對于維護城市生態安全和生態平衡、改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園。
目前,國內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研究主要在景觀生態學領域。本文從城市規劃專業視角出發,探討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
1 城市規劃與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辯證關系
城市生物多樣性是城市發展的自然本底以及最重要的城市公共資源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生態環境資源的直接和間接開發利用的目的同樣是講求效率和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機制卻有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面。因此需要更加重視對城市主物多樣性的保護。
另一方面,城市規劃也需要通過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城市生態建設方面有所作為。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同時擁有物質財富、文化財富和生物財富(生物多樣性)三種財富形式圈。城市規劃的價值不應僅僅體現在促進城市物質財富的積累、城市文化財富的塑造,還應保護城市生物財富,為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貢獻力量,實現自身的生態價值。
2 城市規劃中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挑戰
2.1 城市大規模無序開發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在沒有充分論證城市發展規模與模式、評估城市區域生態價值的前提下,城市郊區大規模地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城及住宅區等建設項目紛紛上馬,原本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被城市建成區和未建成區(閑置土地)侵占并分隔成一個個觖乏聯系的裂塊,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生態格局和地表結構,不再適合本地物種的生存
另一方面,城市內部更新改造(城市再開發)過程中,由于急功近利,對城市內部原有的生態系統往往沒有進行很好地保護和延續,而是采取粗暴地推倒重建;而且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滿足現代化城市功能需要,建造了無數尺度巨大的摩天樓,卻忽視了城市綠化開敝空間的營造,使城市綠化面積嚴重不足,城市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城市生物多樣性大大降低。
2.2 城市綠化建設的盲目性
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綠化建設往往是將多種相互關聯的樹種清除,然后種植單一樹種,使城市內部的生態系統趨于簡化,。這導致了城市綠地生態功能弱化,維護費用增大。
另外,為了改造和恢復生態環境、美化城市景觀,盲目引入外來植物,而對本地樹種的培育重視不夠,也沒有考慮依附于這些植物的各種動物的多樣性,忽視了從整體上提高城市綠化的生態水平。甚至引進具有攻擊性的外來物種,對本地物種造成致俞打擊,破環了原本脆弱的城市生態系統,使本地生物資源喪失。
2.3 城市環境污染問題
現代城市空間分隔化現象十分普遍,城市用地被劃分為不同層次、不同功能、不同權屬的用地區塊,由于在城市主態建設上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生態廊道將各區塊之間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各區塊的生態環境資源內部化,造成城市生態系統的肢解。這種城市空間相互分隔、各自為政的狀態,破壞了城市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城市生物多樣性也因此受到影響
3 城市規劃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現途徑
(1)科學設立并積極開展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2)重視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3)運用生物多樣性信息指導城市規劃。(4)構建我國城市規劃中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
4 結語
黨的十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城市規劃是城市公共資源調控的重要手段,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巨大,因此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離不開城市規劃的支持;同時,城市規劃中的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個綜合的長期的過程,需要同相關部門的密切協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保護生物學;課程特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218-03
《保護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規律及其保護的科學,也是在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的大背景下,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意識逐漸覺醒后產生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1]。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認清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生物保護意識、生態文明和道德素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很多高校已將該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尤其強調其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元素[3]。本文淺析該學科的課程特點,并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教學滲透策略,以期為《保護生物學》的教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一、保護生物學的課程特點
1.學科形成的背景。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長期進化的結果,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以及對自然界的過度利用索取,使得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4]。《保護生物學》是專門研究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學科,從其孕育到現在不過幾十年的歷史。1937年,埃林頓和哈默斯特羅姆最早提出了“保護生物學”的名詞,但是并沒有引起公眾的重視和后續的發展。直至20世紀70年代,生物多樣性問題已成為許多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環境污染和野生物種的生存危機將成為限制今后人類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許多環保人士自發形成綠色和平組織,最終發展為“綠黨”,其最根本的政治學原則是實現生態平衡。但是,有關物種生存條件、滅絕機制以及環境保護的研究多分散于各個基礎生物學科中,在解決問題時苦于沒有專門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學科,亟需學科形成和深入的專業研究。1978年,首屆國際保護生物學大會的舉行推進了專業深入的學術研究,隨著相關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標志著《保護生物學》這門學科的誕生[5]。
2.學科特征。保護生物學由基礎生物學、應用生物學和社會科學交叉融會而成。作為一門交叉學科,保護生物學不僅研究物種和生境所面臨的威脅,而且還包括采取保護行動,因此被賦予獨特的特征,表現在它是一門處理危機的決策科學,一門處理統計現象的科學,也是一門價值取向的科學。(1)保護生物學是一門處理危機的決策科學。Soule將保護生物學稱之為危機學科[6],將利用直覺和創造力加上現有的信息來比較相似的事例,再參照理論模式進行決斷。這顯然不符合常規的科學演繹和推理,但是為了處理現有的生物多樣性危機,只能先制定一定的保護決策。而檢驗決策的標準是野生狀態下的珍稀物種是否持續發展和存在,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是否保存完整等,因而具有一定的未知性。(2)保護生物學是一門處理統計現象的科學。生態系統作為復雜的多因素系統是難以預測和模擬的,因此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答案只能在一定概率水平上進行統計和推測。作為一門處理統計現象的學科,保護生物學家常常不能對一個環境問題提供簡單的答案,這是因為不確定性是生態與自然保護問題的固有特征,只有得到全面深入的數據,才可盡可能地解決相關科學問題。(3)保護生物學是一門具有價值取向的科學。科學應當是無價值取向的完全客觀的東西,不涉及人的觀點與愿望,但在這一點上,保護生物學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學科特點,這是因為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目的十分明確,其意義就是為了保護有價值的生物多樣性,而這樣的價值取向使得該學科與人類的愿望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二、情感教育的教學策略
我國的教育家們自古以來就已經把情感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大學階段正是青年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時期,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階段。如果能在教學內容中適時融入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為社會服務的理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在保護生物學的教學內容中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因此應在教學中將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使學生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堅決擁護者和執行者。那么怎樣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1.滲透生態優先的理念。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從表面看,是自然生態環境遭到人類不合理的改造后而導致整個自然界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發生失衡,而深層意蘊表達的則是人在自然界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本性。為此,要在保護生物學的教學中使學生形成一種人類和自然界相互和諧發展的生態價值觀,強調保護環境和生態優先的理念,向學生強調社會要想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尊重自然,如果我們人類以自然界主人的身份自居,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追求目標而自鳴得意,不斷地向自然進行索取,這是非常有害的。
2.精選教學內容,貫穿情感教育。教師在教學內容中應著重介紹國際自然保護、野生生物保護潮流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原理與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貫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可以舉出某一典型受損物種(如藏羚羊等)為載體,能快速引發學生的強烈共鳴,從中講解保護生物學的基本理論,不僅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直觀,還可以灌輸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迫切理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在列舉國際著名保護生物學實例的同時,也要注重介紹本區生物多樣性的受損情況、保護現狀與尚待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融入角色和學以致用。
3.利用多媒體手段和課堂討論,使學生感同身受。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底。教師應根據與教學內容相聯系的背景,利用多媒體手段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將美好的生物多樣性和遭受損害的惡果展現在學生面前,經常搜集播放一些視頻,如關于藏羚羊的《可可西里》和美國前總統戈爾的環保講座等,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建立優質高效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討論和辯論,學生進行展示、交流、討論、答辯和分析等主體活動,不但感同身受快速融會貫通了新的知識點,還有助于同化和調整建構新的知識平臺,也充分體現了該課程的時代性和整體性。
4.以作業形式促進學生點擊自然保護組織的網頁。關于保護生物學的鏈接網頁有很多,要求學生瀏覽并以作業形式匯報的網頁主要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CBIS)等,要求學生了解最新信息,從中找到研究熱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然保護意識,并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考核指標促進學生的知識延伸。
5.鼓勵學生參加綠色環保組織。動員學生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各種活動,鼓勵他們以志愿者的身份身體力行地傳播綠色文明。通過樹立綠色觀念,普及綠色文明、生態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意識,展示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風采。總之,《保護生物學》課程是培養大學生綠色環保意識的重要教學平臺,應充分發揮這一平臺的情感教育作用,改變極端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擺正人類在大自然中的真實位置和作用,樹立人與自然相互平等、相互依賴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形成符合生態法則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這也是我們現代大學教育應該貫徹堅守的新理念。
參考文獻:
[1]Soule M E.Conservation Biology: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J].Sunderl and Mass:Sinauer Associates INC,1986.
[2]蔣志剛,馬克平,韓興國.保護生物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曹麗敏,司馬永康,曹利民,等.保護生物學概述[J].云南大學學報,2001,23:65-70.
[4]馬克平.試論生物多樣性的概念[J].生物多樣性,1993,1(1):20-22.
[5]Primack R B,季維智.保護生物學基礎.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6]Soule M E.What is conservation biology[J].BioScience,1985,35:727-734.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探討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治 宜賓市綠地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探討 張掖市濕地生態系統植被生物多樣性保護探討 探討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扶貧開發 園林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 小城鎮人居環境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探討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依據范圍和措施探討 濕地生態旅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的探討 論沙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濟分析 生物多樣性――淡水的保護神? 森林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保護 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的構建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企業路徑 淺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 用影像保護生物多樣性 淺談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 基于保護植物多樣性的營林技術初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 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8-29.
[6] 張國慶.生態論:復雜系統研究[J/OL].(2013-03-27)[2013-05-27]..
[8] 熊繼寧.系統法學導論[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
[9] 張國慶.系統企業學[EB/OL].(2013-05-21)[2013-05-27]..
[13] 張國慶.生態健康評價及生態系統管理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45-246.
[14] 張國慶.生物災害學[M/OL].(2012-05-25)[2013-05-27]..
[15] 張國慶.災害學概論[EB/OL].(2012-03-16)[2013-05-27]..
【關鍵詞】中國;瀕危海洋生物;保護
中國有著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在全球范圍內排在第8位。但是,中國所受到的生物多樣性威脅也是全球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遼闊的海域、漫長的海岸帶,3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我國有著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記錄在冊的海洋生物有22561種,隸屬于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水域海洋生物和灘涂海洋生物兩大類。伴隨著人類社會不斷開發和利用海洋的強度,最近若干年來,中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威脅,而且瀕危物種數目明顯變多,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一、瀕危海洋生物所面臨的威脅
1、海洋生物喪失了生存環境。我國存在著大量的灘涂圍墾、海洋工程、航道疏浚以及海岸工程等活動。這樣會嚴重影響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而且還可能會造成海洋生物喪失了自身的生存環境。例如紅樹林的生存環境減少就是最好的例子,從上世紀紀70年代至今,全國的紅樹林濕地面積仍然在持續下降。在它的生態系統中,最少包括55種的大型藻類、浮游植物共計有96種、浮游動物達到了26種、底棲動物300多種、昆蟲142種、哺乳動物10種、爬行動物7種。這些紅樹林面臨著瀕危境況,對海岸帶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峻的惡果,這種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都會失去生存環境,導致了種群消失以及滅絕。
2、過度捕撈導致的惡果。眼下,在海洋上的捕撈船只數量大幅度增加,捕撈手段更加先進,多種漁業資源大幅度下降或者枯竭,多種魚類根本無法形成漁汛。例如,我國東海漁場曾經富產的大、小黃花魚、帶魚以及墨魚都很難發展,面臨著絕跡的境況。此外,浪費性的捕撈活動以及漁獲副產物都誤捕了大量的珍稀瀕危海洋生物。與此同時,因為大量海洋生物的觀賞價值很高,也能夠作為收藏藝術品被珍藏起來,或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成為了口中之物。因此,在利益驅使的情況下,人類無節制地捕撈、甚至是違法偷捕這些瀕危海洋生物,這樣可能會導致物種資源被嚴重地破壞,還可能會滅絕,紅珊瑚、鸚鵡螺以及中國童等就是最好的例證。
3、海洋環境污染的惡果。因為大量的海洋原油都泄漏到海洋中,海洋運輸的污染以及排放懂啊海中的多種陸源污染物也會加劇海洋環境的污染程度,進而惡化了海洋生態環境,使得很多海洋生物瀕臨滅絕。
4、外來物種的入侵。隨著海洋運輸的快速發展、我國引入了大量的海水養殖品種,外來的海洋物種日益變多,這可能會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失去了原有的失衡、很多物種的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不均衡現象加劇,再加上很多外來海洋生態物種會(例如美國的大米草)嚴重排擠其他相似的物種,影響甚至威脅了本地區的海洋生態系統。其次,外來的海洋物種和當地物種不斷地雜交或競爭,這樣就會極大地改變或者影響既有生態系統中的遺傳多樣性,還可以導致本土種群絕跡。
二、中國保護瀕危海洋生物的措施
1、中國的保護法律及保護行動。我國向來非常注重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保護海洋瀕危生物的相關事宜,而且還主動參加到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中去。中國先后簽署和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國際濕地公約》。伴隨著我國不斷完善和健全海洋瀕危生物法律,沿海各個省市先后頒布了本地區的法律法規,加大了保護海洋瀕危生物的力度和范圍。而且,我國還編制了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諸多行動計劃,而且部分行動規劃已經開始逐步實施。例如我國已經開始執行《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以及《中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等。
2、中國的海洋自然保護區。我國要不斷強化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可以更好地保存好海洋生物的多樣性,進而預防海洋生態的不斷惡化,從我國的情況來看,珍貴瀕危海洋動物保護區屬于我國珍貴瀕危動物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僅有海洋特別保護區,還有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中國當前已經分別構建了30個和17處國家水平的海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而且還有60個地方性的海洋自然保護區。此外,我國還運用多種手段來保護紅樹林、人海河口、海灣、海島、珊瑚礁以及濱海濕地等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上,我國還建立了若干個海洋特別保護區,重點保護有影響的藥用資源、水產資源以及瀕危物種,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海洋瀕危生物的多樣性,而且還可以減少和降低人為活動的影響,重點保護、恢復、發展、引種、繁殖海洋瀕危生物資源。
3、及時調整保護生物名錄。當前,我們要根據具體的國情和資源情況來調整具體的重點保護生物名錄。針對部分需要量較大但是又受到嚴重威脅的野生種群和物種,應該及時將它們劃入到保護名單中去。例如,我國的刺參,櫛孔扇貝,大牡蠣,石斑魚,孔鰩,真鯛,胭脂魚,金海燕等具有極強的醫藥價值,但是它們還沒被列入紅色名錄以及保護物種名單。還有,部分野生物種具有國際范圍的的生物多樣性意義,而且還受到了威脅。此類瀕危物種應該被列入保護名錄之中,以便更好地進行保護。
4、采用代用品和人工養殖品。對于瀕危野生海洋生物來說,若是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國家重點保護的物種,就務必嚴格要求限制開發此類瀕危物種,尤其是要制約和減少將瀕危野生海洋生物當成特殊需要(觀賞或者醫療)的審批手續。此外,還要進一步尋找此類瀕危物種的代用品,且不斷地宣傳運用相關的代用品以及人工養殖品。可以運用人工養殖和栽培的方式來獲取此類資源,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緩或者防止此類資源的進一步衰退。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對瀕危海洋野生藥用生物進行組織培養、基因庫、種質庫建設以及細胞培養的深入研究,這樣就可以便于人們未來可持續性地開發此類瀕危海洋生物資源的價值。
5、開展保護區科學研究與監測。相關部門要將海洋保護區當成最好的科研實驗室,這樣就可以比較深入地研究絕大多數海洋瀕危物種、自然遺傳變異、物種多樣性、種群、關鍵種與其他物種、還有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相關單位要借助保護區來進行多種類型的科學、研究以及監測,這樣就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海洋自然保護區中的海洋瀕危生物的具體生存狀況。盡可能真實地反映所保護的海洋瀕危生物與海洋保護區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作用,這樣就可以為制定和頒布海洋瀕危生物的管理政策提供精準的數據庫。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當前所設定的絕大部分海洋自然保護區旨在確保生物多樣性、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上,本文建議相關部門設立以生態監測為主的海洋自然保護區監測體系。
三、結束語
當前,在建設海洋強國中,要切實強化海洋生態環境的管理工作,大力保護海洋瀕危海洋生物。不僅要普及海洋瀕危生物知識,還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在享受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以及海洋生物資源(尤其是瀕危生物資源)多樣性的義務。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園林植物;多樣性;規劃;原則
1 地帶性原則
地帶性的植物是當地氣候條件下自然選擇的結果,具有最大的適應性和穩定性,能夠全面反映所在地帶的自然地理和歷史條件。城市綠化的應用植物物種選擇,要基本切合本地區森林植被地理區中所展示的植物品種分布規律。一般來說,植物的地帶物種對當地土壤、氣候條件適應性強,有地方特色,應大力開發利用地帶性的物種資源,尤其是鄉土樹種,有節制地引進域外特色物種,構筑具有地域區系和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格局。
2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
適地適樹是指綠化要根據本地區氣候,栽植地的小氣候和地表及地下環境條件,選擇適于本地區生長的植物種類,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最大限度地抵抗自然災害、保持較穩定的綠化效果。每種觀賞植物,尤其是樹木對環境條件都有嚴格的選擇性,即樹種選擇中要遵循的“適地適樹”原則。
3 注重生態價值,堅持物種多樣性原則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所組成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是促進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穩定和生態功能高效的前提。因此,為了使植物能夠在城市生態環境中持續、健康的存在和發展,在物種選擇上必須堅持生物多樣性原則,以當地的植物生態系統及鄉土植物群落為基礎,在重點應用大量鄉土植物種類的同時,再適當引入已馴化的外來物種作為補充,這樣才能體現出物種的多樣性和植物景觀的多姿多彩,建立相對穩定而又多樣的園林植物復層種植結構,才能使園林植物在城市環境中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達到較為理想的景觀效果,真正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 注重園林綠化景觀價值
為提升綠地景觀品質,城市綠化中應注重突出觀花、觀果植物種類應用,同時加強葉色變化的樹種使用,在城市中構成不同的色彩,是園林綠化景觀價值重要體現。觀花喬木選擇尤其重要。觀花喬木是指以觀花為主,具有明顯主干的景觀樹種,它是園林里地位最顯著的植物。作為具有生命個體的植物,以其品種繁多、多姿多彩個性,春觀花,夏觀葉,秋觀果。能夠給人們視覺心理上的愉悅外,還在城市綠化中提供陰涼,遮擋風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清潔空氣。觀花喬木在現代城市綠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能夠給社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環境效益。
觀果樹種是指果實形狀或色澤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樹木的總稱。它的運用,不僅可以大大豐富園林景觀的內容,而且形成引人入勝的景觀。對于秋季的植物景觀,人們習慣于用秋色葉樹種來表現,其實,秋季的累累碩果更能讓人們體會到春花秋實、豐收富足的收獲喜悅。此外,還有一些經久不落的果實可以彌補冬季植物景觀的單調。在提高園林綠化水平時,還可為單調的秋冬園林綠化景觀增添生機和活力。
5 優先選擇抗性強、病蟲害少、對環境污染抵抗力強的樹種
對城市環境中工業、交通等設施排放出的三廢和土壤、氣候、病蟲害等不利因素適應性強的植物品種應在園林植物規劃中占有相當的比例。特別是針對衡水市土壤偏鹽堿的狀況,優先選擇耐鹽堿的植物尤為重要。
6 樹種配置的科學性和與藝術性相結合原則
城市綠化種植配置應遵循植物生態習性以喬、灌、草、藤相結合,注重近中遠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相結合,慢生樹、中生樹與速生樹相結合。
城市植物群落也應追求自然美,優化物種、群落外貌、形態和色彩等組合,重視植物的景觀、美感、寓意和韻律的效果,產生富有自然氣息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底蘊,達到生態、科學和美學高度和諧的效果,并與城市景觀特色、建筑物造型相融合。
7 節約性原則
植物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植物不僅影響傳統文化的產生和形成,同時又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人類文化與植物界的關系具體表現為:語言文化、信仰文化、景觀文化、醫藥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和道德文化。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五十六個民族長期生息繁衍于廣袤的國土上,孕育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其中與植物有關的傳統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最古老的詩歌集《詩經》里記載了二百多種植物,在《周南?關雎》中一首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這首詩生動地描繪出動植物、環境與人的情感世界,而生長于水中的荇菜,據吳征鎰先生最近考證,是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的沉水草本植物――眼子菜科的菹草,解開了國人長期以來對荇菜考證之疑團,同時說明中華文明之博大精深。對我國歷史上記載數以千計的植物進行科學考證,正本清源,對解讀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一體的國家,同時又是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國家。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共存,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民俗與植物的關系,是生動、具體、經久不衰的民間文化現象。民俗是長期形成的風俗和習俗,包括民間信仰、口傳文學、神話諺語、故事、歌謠、節日典禮、傳統藝術等等。民俗具有傳承性、變異性和歷史性等特征。民俗文化的產生和形成脫離不開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離不開人們對自然界動植物的認知,因此可以說民俗文化產生于人與大自然的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正如文化人類學研究指出:人類創造了一系列與物質和精神相關的民俗文化,表現出對生態環境的適應和利用,進而創造出更高境界的物質文明。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傳統知識共同構建了偉大的人類文明大廈。
傳統節日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民俗節日的象征都是以植物為標記或用植物要素表意而構成節日象征。本期“植物與中國傳統文化”為讀者展現出我國傳統文化中豐富多樣的植物及其社會功能。不僅表現出我國南北地域植物之多樣性,而且說明植物在民俗、宗教、醫藥、文學、飲食、園藝、色彩藝術等領域的獨特文化功能、保健功能和社會功能。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共同編織出的中華文化之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體現出民族之氣常存的人與自然和諧之美。九九重陽登高攬勝,插茱萸,食蓬餌,飲菊酒是漢文化民俗植物與人相互作用的生動寫照,其文化意境是求吉避災,祈福安康;其生態學意義是人與自然界植物的親密無間,和諧共存。人類對植物的傳統利用,包括文化利用一般來說都是有利于物種的保護。現代生物多樣性保護應該而且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學到一些有益的東西,用于生態系統和物種的保護。
人與植物的關系自遠古時期就已經建立起來,表現出多層次、多方面和多樣性的相互作用關系,廣泛存在于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信仰和習俗之中。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在認知、利用和保護植物的文化也不盡相同,有時甚至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需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分析、比較不同民族與植物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的各個方面,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與支持。雖然科學價值體系與文化價值體系是不同的社會認知系統,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共同擔當著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責任。科學價值觀是以物質世界為基礎,排斥精神因素的作用,然而文化價值觀和傳統知識價值觀對世界的認知體系包括自然性和精神性兩個方面,具有顯著的包容。畢竟人類活動改變生物多樣性的生存狀態是由文化價值觀決定的,文化表達人與生物多樣性的互動關系,在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方面,文化擔當著關鍵的角色,一個失去了傳統文化的民族,等于失去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道路,失去了大自然的人類,族群也必將消失于大自然之中。
1水土保持的價值
水源涵養林具有固持水土、保育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流失及防止泥沙滯留和淤積等功能。森林遭到破壞后,土壤失去保護屏障,一旦發生降水,土壤便遭到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養分流失、肥力下降。而水利工程將由于攜帶泥沙的徑流流入,造成泥沙淤積,使用壽命縮短。根據影子價格法,可測算出懷柔水庫一級區林木保育土壤的價值總計為2萬4004元/a。
1.1減少土壤損失的價值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研究結果表明,北京市土壤耕作層平均厚度為30cm,每km2山楊林、落葉松林等林地比無林地平均每年減少土壤流失量335.75t/hm2。林地土壤平均容重為1.1t/m3,則森林可減少土壤流失量相當于減少土地廢棄面積0.1017hm2/km2。懷柔水庫一級保護區水源涵養林面積為3.13km2,森林減少土壤流失保護土地價格為5480.50元/hm2,由此得森林減少土地損失的價值為1745元/a。
1.2減少土壤肥力損失的價值據研究表明,北京市森林地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3%,其中全氮含量為0.19%,全磷含量為0.02%,全鉀含量為0.08%,由森林減少土壤流失量實測值335.75t/(hm2•a)可以算出,森林減少土壤有機質、氮、磷、鉀的損失量分別為10.070、0.638、0.067、0.268t/(km2•a)。用等效的化肥價值作為森林保護土壤養分的影子價值,可計算出森林減少土壤肥力損失的價值為1萬6070元/a。
1.3減少泥沙淤積和滯留的價值(1)減少泥沙淤積的價值。同無林地相比,有林地平均減沙率為80%,減沙量為335.57t/(km2•a)。懷柔水庫一級區內生態公益林每年減沙總量為1050.33t,相當于減少庫容損失807.92m3。按單位庫容造價5.71元/m3計算,可得減少泥沙淤積的價值為4613元/a。(2)減少泥沙滯留的價值。采用挖取泥沙的費用作為影子價格,根據挖取1t泥沙的市場價格1.5元計算,可得出森林減少泥沙滯留的價值為1576元/a。
2固碳制氧轉化太陽能的價值
森林通過吸收大氣中的CO2,將其固定和儲存,并釋放出O2。本文采用造林成本及煤炭熱值價格作為影子價格來核算出林木固碳制氧價值。
2.1固碳制氧的價值據“十一五”森林資源普查結果顯示,相比“十五”期間,懷柔水庫一級區內立木蓄積增長量為1萬9.99m3,相當于每年固定CO21821.81t,提供O21341.33t。折算成造林成本,固定CO2和提供O2的單價分別為273.3元/t和369.7元/t,可計算出固碳和提供O2分別為49萬7907元/a和49萬5890元/a的價值。
2.2轉化太陽能的價值計算據測算,懷柔水庫一級區內生態公益林主要樹種油松、側柏、刺槐、柳樹及楊樹的平均熱值為2萬kJ/kg,年干物質生長量為118.82t,相當于年轉化太陽能2.38萬kJ。用煤炭價格作為林木轉化太陽能的影子價格,可折算出轉化太陽能的價值為1806元/a。
3凈化空氣的價值
3.1吸收SO2的價值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中的數據,森林對SO2的吸收能力為:針葉林215.6kg/hm2,闊葉林為88.65kg/hm2;另據《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我國每消減100tSO2的治理費用為6萬元,即SO2的治理成本為0.60元/kg。懷柔水庫一級區內生態公益林的針葉林面積為201.02hm2、闊葉林地為111.67hm2。采用SO2的治理成本作為林木吸收SO2價值的影子價格,可以得出吸收SO2的價值為4萬9280元/a。
3.2吸收氟化物的價值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的數據,毛白楊、刺槐和加楊等闊葉樹的吸氟能力最高,達4.65kg/hm2;側柏、油松等常綠樹的吸氟能力為0.50kg/hm2。懷柔水庫一級區內生態公益林面積為201.02hm2,其中闊葉林地111.67hm2、針葉林地89.35hm2,采用燃煤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污收費等籌資性標準的平均值0.16元/kg作為影子價格,可計算出懷柔水庫一級區內林木吸收氟化物的價值為99元/a。
3.3吸收氮氧化物的價值據相關機構測定,森林對氮氧化物吸收量為6.0kg/hm2,采用中國大氣污染物排污收費等籌資性標準的平均值1.34元/kg為林木吸收氮氧化物價值的影子價格,可計算出懷柔水庫一級區內吸收氮氧化物的價值為2514元/a。
3.4滯塵的價值據測定,闊葉林的滯塵能力為10.11t/hm2,針葉林的滯塵能力為33.20t/hm2,采用燃煤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污收費等籌資性標準的平均值0.56元/kg作為林木滯塵價值的影子價格,可計算出懷柔水庫一級區內水源涵養林的滯塵價值為4370元/a。
4景觀游憩價值
作為京北的標志性景觀,懷柔水庫以優質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景色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懷柔參觀旅游。這不僅為懷柔區創造了一個宜居的生態環境,也為懷柔區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助力。根據北京市測算出的全市年平均森林最大游憩收益為2174.50元/hm2,可得出懷柔水庫一級區內水源涵養林為懷柔區帶來的旅游收益即其景觀游憩價值為67萬9944元/a。
5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包括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選擇性價值、饋贈價值及存在價值等。核算生物多樣性存量及價值是一項非常復雜和困難的工作。為此,本文中只核算野生植物資源、野生動物資源及水源涵養林的使用價值。懷柔水庫區生態群落穩定,庫區山地、灘地、淺水區及水域等各種地形元素豐富,陸生喬木、灌木和水生植物配置豐富,結構健康合理,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根據北京市82.9149km2森林生物多樣性價值核算結果49.349億元計算,懷柔水庫一級保護區312.69hm2林地的生物多樣性價值為186萬1056元,見表3。
6結論與建議
懷柔水庫一級區內生態公益林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本文根據相關研究數據,對其部分主要價值做一測算。水庫一級保護區內生態環境及生物群落相對穩定,上述生態價值也是大體穩定的。因此,對上述各項的價值量進行貼現,求出現值。取貼現率r=10%,根據公式:現值P=11V(V為年產出量),可以得出懷柔水庫一級區內水源涵養林總價值為1億1583萬元。其中環境價值為0.84億元,占總價值的73%。各價值依大小順序依次為:涵養水源、生物多樣性、固碳制和轉化太陽能、景觀游憩、凈化環境、保育土壤。由此可見森林環境價值在其諸多生態價值中的重要性及水源涵養林生態價值的構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