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財務報表審計結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報表審計結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務報表審計結論

        第1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審計整合模式對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有著巨大的影響,其對使用企業財務信息的各方以及注冊會計師等個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如下: 

        (一)轉變企業管理理念,建設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在給企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產生了積極的意義,加強了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推進了企業管理的發展,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降低企業內部風險:在內部控制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的審批制度以及業務流程,兩種類型的審計整合加強了企業的內部控制,使得管理層更加了解企業具體的經營發展情況,減少了內部舞弊現象,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內部風險;②內部控制能夠讓企業內部之間既保持聯系又相互制約,促進了企業日常業務開展的規范性。 

        (二)促進會計師的發展。內部控制審計的提出能夠拓展會計師的業務范圍,當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但眾多企業及公司已經著手加強二者的整合,可見兩種審計類型的整合是未來企業審計的重要趨勢,整合審計也在為越來越多的會計師事務所接受,這就給會計師行業帶來了新的動力,為促進會計師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需要明確的是,在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經驗、專業人員等方面也面臨著重要的挑戰。 

        (三)提升審計效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性質不同,但二者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和聯系,這就使得二者的審計結果可以相互利用、相互提供數據基礎,這就大大降低了審計的成本,從而提升了審計效率。具體來說,兩種審計方式都需要對企業的內部情況進行評估測試,以此來確定審計方向,而二者獲得的審計資源能夠實現共享,減少了審計資源及信息的人力、物力及時間,而如果由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整合,還減少了兩種審計關于資料的溝通成本,這些都會提升審計效率。 

        (四)降低審計風險。單一的財務報表審計需要對企業的內部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并作出內部控制評價,這種分析和評價并沒有內部控制審計準確,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能夠提供正確的內部控制信息,從而為降低財務報表風險提供了數據基礎。如果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出現錯誤,也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正確性驗證,這就大大降低了審計風險,提升了審計質量。 

        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二者終極目標一致。內部控制審計的主要目標有: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保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合理的利用資源、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等等,從內部控制審計目標中可以看出,其主要是為了提升財務報告的質量。財務報表審計要符合會計準則以及相關會計制度,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以此可以看出財務報表審計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讓企業的管理層以及相關信息的使用者得到真實的財務信息。 

        綜上所述,雖然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在審計流程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有著共同的提升財務報告真實度和質量的目標。由此可見,將這兩種類型的審計整合是可行的。 

        (二)二者審計模式相同。財務報表審計采用的是以現代風險為導向的自上而下的審計模式,主要以企業的風險評估為基礎,并對影響風險的因素進行分析,最后確定審計范圍及重點,實施審計程序。內部控制審計中主要通過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整體風險的了解,來得出測試控制的思路,之后在進行相關審計流程。由此可見,從審計模式上來說,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都是自上而下的現代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因此,二者的整合是可行的。 

        (三)二者審計程序相關。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的結果能夠被相互利用,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能夠對企業內部控制形成初步了解,這就給內部控制審計提供了幫助,同時注冊會計師能夠通過審計程序發現企業的重大錯誤,這就能夠將相應控制點的控制缺陷體現出來,從而對內部控制審計確定方向和范圍。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點的審查,同樣能夠指出相應的賬戶是否存在問題,從而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幫助。 

        三、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策略研究 

        (一)同時實現兩類審計目標。首先要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分析測試,以此來獲取充分的證據,證明內部控制審計能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意見。同時,通過內部控制審計能夠幫助財務報表審計在實現更加合理的內部風險控制。 

        兩種審計類型雖然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關聯性,但具體的審計范圍以及樣本量還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因此,要想實現兩類審計的目標,就需要對財務報表審計策略進行相應的改進,使之能夠適應內部控制審計,以此來同時實現兩類審計目標。同時,為了加強二者的整合,還可以適當的通過財務報表審計中的測試成本節約來抵消內部控制審計中所增加的成本。只有實現以上幾個方面的綜合性整合方案,才能夠同時實現兩類審計目標,才能夠實現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 

        (二)審計結果的相互利用。①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在形成內部控制有效性結論的同時要考慮到財務報表審計對于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測試;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在評估風險時要考慮到內部控制審計中對控制和運行的測試結果。如果在任何一個審計流程中發現控制錯誤,要及時對該項錯誤造成的財務報表審計在實踐、范圍、性質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②會計師應當根據財務報表審計結果來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有效性的評價和分析,例如相關程序的風險評估、舞弊相關風險評估,違規操作和行為問題以及實質性程序中的問題等。 

        (三)統一審計隊伍。我國對財務報告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公司中,會計師事務所通常會安排兩個審計小組分別負責財務報告內部審計工作和財務報表審計工作。 

        第2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報表審計;整合審計

        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規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以下簡稱審計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促進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扎實貫徹《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注冊會計師行業開拓執業領域、進一步做大做強新的業務增長點。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第五條規定,注冊會計師可以單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也可以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進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合時要注意兩者的區別,因為內部控制審計和傳統的財務報表審計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

        一、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下,審計主體通過審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境地或最終結果。不同形式的審計活動,其審計目標也不相同。

        (一)內部控制的審計目標

        審計指引對內部控制審計有明確的定義,即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因此,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在收集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之后,注冊會計師不能證明企業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就可被認為是有效的;否則,則認為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無效。

        (二)財務報表的審計目標

        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準則指出,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的下列方面發表審計意見:財務報表是否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由此可知,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對企業的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意見,“合法性”是針對會計準則等相關制度是否得到遵循而言,“公允性”則是針對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言的。

        (三)兩者的比較

        通過對比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對象,不難發現兩者目標的差異。內部控制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審計,而財務報表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情況的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的關注點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審計目標。

        二、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側重

        (一)內部控制審計對內部控制的側重點

        內部控制審計活動中,對企業內控涉及和運行有效性發表意見是了解和測試內部控制的直接目的。內部控制活動就是內部控制審計的對象,因此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了解和測試,是必須也是必要的。了解和測試內部控制是整個內部控制審計過程的重點,因此對內部控制測試結果可靠性的要求較高。

        (二)財務報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側重點

        財務報表審計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了解和測試內部控制是為了實現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最終服務于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財務報表審計中,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測試并非必須,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要求必須對內部控制測試:即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運行是有效的;或者僅實施實質性程序并不能夠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三)兩者的比較

        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并非是完全割裂開來的兩種審計活動,對內部控制的共同關注是兩者的重要契合點,因此有必要對兩種審計活動在內部控制方面側重進行分析。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對內部控制審計中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財務報表審計時控制測試中的控制對象即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而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財務報表審計時所不考慮的。

        三、審計方法

        (一)內部控制審計方法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規定注冊會計師應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實施審計工作。這就要求在業務層面之前,審計人員應首先了解并測試企業層面的控制。利用企業層面的評估結果,可以確定其他必要的測試。通過評估企業層面內部控制,顯示內部控制設計良好且運行有效,對業務層面的控制測試就可適當減少。通過這種方法,審計人員將注意力集中于內部控制的高風險領域。

        (二)財務報表審計方法

        財務報表審計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審計人員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要通過詢問、觀察、檢查文件或記錄、等審計程序,并評估出被審計單位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并實施總體應對措施以應對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應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

        (三)兩者的比較

        兩種審計都是風險導向審計,都對企業的風險分為兩個層面,不同的是,內部控制審計的兩個層面分別是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的控制,財務報表審計是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風險。總體上,兩種審計在審計方法的整體思路是一樣的。

        四、審計報告

        (一)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可分為四種意見類型,包括標準審計報告、帶強調事項段的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和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類型。內部控制審計發表意見并對外披露企業內控是否有效時應采用正面、積極的方式。

        (二)財務報表審計報告

        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有標準審計報告、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和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報告向外披露,但是財務報中通常不對外披露企業內部控制的情況,除非是內部控制影響到對財務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審計人員沒有義務實施專門審計程序以發現內控缺陷,但當發現內控缺陷時,應當向企業管理層或治理層提交管理建議書說明情況。

        (三)兩者的比較

        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比報表審計意見類型少了一個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類型,原因可能是內部控制審計是對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有效性”發表意見,而并不是對企業已經自評過的文件或制度發表意。當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后,未發現重大缺陷可發表無保留意見過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審計意見,發現了重大缺陷即發表否定意見,審計范圍受到限制即發表無法表示意見;而報表審計情況則不同,企業管理層已聲明的財務報告是“合法的”、“公允的”,注冊會計師是對企業已做出結論的財務報告發表意見,可以對企業已經做出的結論發表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和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均對外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評價了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而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對財務報告合法性和公允性的鑒證,通常不對外披露企業內控情況,這是兩種審計的目標所決定的。

        五、結論

        財務報表審計是為了提高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而實施的,重在對“結果”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是對企業內控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進行的審計,重在對“過程”審計。審計對象、重點等的差異,使兩者在具體的審計目標、審計實施過程的側重點、審計報告類型等方面存在實質性差異。在技術層面,兩者審計模式、程序、方法等存又有相通之處。因此,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可以進行整合,但是要注意兩者的異同,避免混淆內部控制審計和報表審計中的控制測試。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J].2010,4.

        [2]劉玉延,王宏.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關于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有關問題[J].會計研究,2010(7).

        第3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一)兩者的主要區別

        首先,在審計目標和審計對象上存在差別。前者主要是對重大方面能否能夠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情況、現金流量情況等進行審計監督,其審計對象是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后者其目標是對企業內部控制及財務報告有效性進行審計監督,其審計對象主要指向財務報告形成機制。其次,內部控制所要測試的范圍和目的不同。前者需要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測試,但一般只選取對財務報告可能有重大影響的內控事項,其內容、范圍和選取的樣本量都較小,目的是要尋找形成機制的可靠支撐證據,進而提出相關審計意見;相反,后者應對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等進行全面評價,設計的內容和范圍較大,需要選擇的樣本量也比較多。第三,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深度和準確度要求不一樣。前者進行內部控制測試只是為了給后續實質性測試提供依據,評價結論的準確程度要求較低;在深度方面,只需要做必要的分析,能夠判斷它對內控有效性的具體影響即可。后者則必須獲取適當、充分的證據,為發表內控審計意見提供合理保證,必須對財務報告內控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對內控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控重大缺陷予以披露;必須根據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等嚴格區分,對識別出的各種內控缺陷進行分析、評估,這就對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的深度和準確度提出了較高要求。此外,兩者審計報告的內容存在很大差異。

        (二)兩者的主要聯系

        一是審計業務類型完全一致。兩大審計的業務類型是完全一致的,運用到的相關審計理論和實務都具有相同的適用性、指導性。二是風險導向的審計理念一致。財務報表審計首先要依據審計風險模型對內部控制風險進行評估,進而依據評估結果決定如何實施審計程序和范圍從而獲取審計證據。內部控制審計選擇擬測試的控制方法,從而收集測試所需的證據,特定領域重大缺陷風險越高,相應的審計關注越多。三是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必須要內部控制測試這一重要環節。兩者都需要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評價,并且內部控制測試和評價是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四是內部控制審計主要側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五是審計流程和審計取證方法的一致性。六是在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重點賬戶及相關認定等方面也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二、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整合能夠有效降低審計成本和提高審計質量

        將兩個審計進行整合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則,并能夠產生很好的協同效應,從而降低審計成本。此外,整合審計能夠為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減少許多重復性的工作,有效減少和避免因審計判斷不一致而造成的不便,從而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整合后審計證據能夠進行相互印證,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將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相整合,很容易實現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甚至同一名或幾名注冊會計師來執行審計,減少了信息不對稱、銜接不緊密等諸多不便,能夠實現審計證據的相互印證,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審計本身的風險。

        (三)整合審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企業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兩者所具有的緊密聯系,使得兩者在審計理念、審計流程、業務類型、審計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共同性和一致性,使得整合審計操作性比較強,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比較容易被解決和克服。

        三、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的思路與策略

        (一)審計計劃階段

        審計計劃要充分考慮風險評估、舞弊風險、利用他人工作、公司規模與審計工作量等內容。財務報表審計計劃要包含總體審計策略、具體審計方案。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才能夠確定審計時間、范圍、方向,并指導審計計劃實施。風險評估活動要在審計各個環節進行,隨時發現缺陷,隨時進行修改。兩者要使用相同的重要性水平。

        (二)審計實施階段

        執行風險評估過程中,既要注意識別評估被審計單位所經營活動的重大錯報風險,從而確定下步審計程序,還要積極為計劃測試控制提供判斷依據。執行整合審計,主要包含識別重要賬戶、了解錯報的可能來源、選擇擬測試的控制以及評估判斷、列報及認定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三)評價控制缺陷階段

        在評價控制缺陷時,要根據財務報表審計所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對財務報告控制缺陷進行重要性評價。要運用職業判斷,評價各項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確定能否構成重大缺陷。要對整個內部控制情況及思考判斷過程進行記錄,記清楚得出關鍵判斷和結論的具體理由。

        (四)審計報告階段

        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在確定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是否出具審計報告時,可采用否定意見、無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三種報告格式類型,若審計范圍受限制則只能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報告。

        四、結束語

        第4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摘要:信息繁雜時代,經受財務舞弊風雨洗禮之后,理性的市場參與者對信息的質量要求提高,對承擔財務信息需求者與提供者之間的溝通紐帶角色的會計師事務所就其承接的審計業務形成最終審計報告中的審計意見關注度攀升。伴隨著一系列內部控制監管政策的出臺,內部控制審計已從自愿階段發展到強制階段,現代審計跨入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并重的新時代。文章探析內部控制審計的執行對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影響。發現不管是自愿披露階段還是強制披露階段,內部控制審計使得企業獲取標準的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多,不管是之前為有別于劣質公司還是后來內部控制審計強制執行政策的推動,均達到了政策出臺所希望企業改進其內部控制建設體系,提高其財務信息質量,共同完善整個資本市場的目的。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 審計意見 財務報表審計

        一、引言

        隨著國際上內部控制審計的廣泛實施,我國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也在不斷積極探索著,《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的,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這為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改善財務信息質量,逐漸提供了廣闊的內部控制審計空間和良好的執行環境。

        2011年以及之前年度進行了內部控制審計的境內上市公司可視為自愿進行內部控制審計。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公司的根本踴是否有別于其他未披露的公司?2012年起強制執行的主板上市公司到2015年可觀察到4年進行了內部控制審計公司是否給資本市場傳遞了些許新鮮的有用信息?現代審計全面進入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并重的新時代之時,對內部控制審計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由于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內容目標等方面的相互交融,財務報表審計意見或多或少受內部控制審計執行的影響。楊德明、王春麗和王兵(2009)剖析審計意見的影響因素時選取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發現公司會因年報中有審計鑒證意見而更容易收到標準審計意見,原因在于有審計鑒證意見的公司內部控制不存在缺陷。潘芹(2011)基于委托理論以2009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對內部控制審計進行實證檢驗,結果顯示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意見影響顯著。朱彩婕、韓小偉(2013)基于我國2011年A股數據,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自愿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對財務報告審計意見的影響,結果表明二者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

        目前涉及到內部控制審計與審計意見關系的文獻還很少,不過國外實踐經驗和我國已有的少許文獻也都明確表明了內部控制審計對財務報表審計意見有顯著的影響作用。通過更多的文獻整理分析可以得到的啟示有:學者們對審計意見的影響因素研究觀點集中體現在審計主體和審計對象雙方各要素,不過不同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時期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存在著差異。財務狀況好的公司和公司治理水平高的公司不易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這是基本一致的,而對盈余管理、上一期審計意見、審計收費等因素則因衡量標準和基于的理論而異。對于會計師事務所規模這個影響因素,在國外資本市場研究中得到的結論也幾乎是一致的,大規模事務所更謹慎。在我國,由于經濟發展的特殊性,會計師事務所規模主要是政策的推動合并擴張而并非完全由于市場導向,特殊的背景決定了在我國不同的發展階段應當具體環境具體分析。總而言之,前期已經對審計意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比較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不過截止到現在很少涉及內部控制審計這個因素。

        三、內部控制審計的披露對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影響分析

        (一)自愿披露階段,內部控制審計的披露對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影響。根據羅斯的委托理論,委托人和人都是自利的經濟人,雙方都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股東追求的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經營者則追求更多的薪酬及閑暇時間。股東約束經營者的自利行為以獲得更高的經營效率,經營者因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將其擁有信息的絕對優勢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兩者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及利益沖突,產生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問題。委托人為減少成本獲取更高的利益會聘請除委托人、人之外的注冊會計師對管理者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審查及評判,使得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財務信息更加可靠公允,減弱信息不對稱程度。受托責任理論認為管理者為保證其受托責任的履行和接受監督獲得高額的報酬,會建立更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來規范自己的行為,通過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使公司展現出良好的經營績效,并向企業所有者傳遞盡職盡責地為企業服務的信息。正由于當代信息社會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內部控制體系在探索和完善階段核心對象是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為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信息的有效傳遞,內部控制審計是強有力措施。

        競爭愈演愈烈的資本市場上,業績良好和公司治理完善、內部控制健全有效的優質公司必須通過信號傳遞向市場展示其優勢方面。依據信號傳遞理論,基于成本效益原則,這種信號是指只有高素質的企業采用才會是收益大于成本的某種可行性行動(陳漢文,2009)。審計就被認為是這樣一個可以將高素質企業與低素質企業區分開來的信號顯示機制。在自愿執行內部控制審計階段,自愿審計本身就是一種信號。上市公司通過內部控制審計向市場傳遞其內控資源充裕、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真實可信的信號。這類公司的審計風險較小,注冊會計師傾向于對其出具標準審計意見。

        綜上分析,自愿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可以傳遞公司內部控制健全有效的信號,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這些上市公司具有有效的內部控制、健康的財務狀況、完善的公司治理、良好的持續經營能力等特征(林斌、饒靜,2009),這類公司可以有效防范財務報表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傾向于對其財務報表出具標準審計意見。

        (二)強制執行階段,內部控制審計的執行和披露對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影響。在信息繁雜的當今社會,審計意見被視作來自獨立、客觀、公正渠道的一個公共信息,用作企業評價的一個依據,利益相關者們信賴之、運用之,使審計成為節約社會成本、增進社會信任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機制。因此,審計意見關系著利益相關者們的利益,在資本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審計意見是對公司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凝練表述,通過市場反應來進一步影響公司的運行,這也是審計意見的預警作用。基于此,在強制要求上市公司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環境下,迫于被公示的壓力,上市公司為獲得有利于公司發展的標準審計意見,必須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努力完善內部控制以有效提高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告生產過程受到嚴格控制的情況下,評估風險相應下降,出具的標準審計意見比例相應增加。因此,強制執行內部控制審計,可以促進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保證財務信息的可靠性,上市公司處于良性循環系統中健康發展。

        在強制執行內部控制審計的初級階段,雖然企業對其內部控制完善的時間并不長久,其相應的改進措施尚未完全奏效,或者有些公司是基于強制執行政策的壓力為披露而披露,沒有做足夠多實質性的工作對內部控制進行特別的改進。之前自愿披露的公司因各方面狀況良好更有意愿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凸顯其優勢,當處于這種情況下,信號傳遞可能會受到干擾,信息使用者或者市場將對其一視同仁,不再偏好于自愿披露的公司,使得自愿披露的企業難以獲得信號傳遞的優勢,不再有更多的動力來進一步完善其內部控制。或者說在受政策壓力下披露的公司與自愿披露階段進行了內部控制審計的企業相比更加注重內部控制審計的建設,在近期的財務報表審計意見中得到顯現。

        四、結論

        第一,我國在信息披露環境不完善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對外部信息使用者保護不周全的情況下,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優質公司為了與劣質公司區分開來,自愿主動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向市場有效地傳遞公司內部控制高水平及財務信息高質量的信號,實現其獲得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并從中獲益的目標。同時,為了避免外部獨立審計師出具消極否定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給公司帶來不利影響,上市公司會更加努力加強和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建設,這將有效抑制管理層對信息披露的操縱,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因此在未強制披露內部控制審計信息之時,內部控制審計的披露可以讓信息使用者更有理由相信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的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從而顯現在財務報表審計意見中為標準審計意見。

        第二,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對資本市場信息要求的提高,內部控制審計被強制執行,并要求企業向市場和信息使用者公示其內部控制審計信息。在強制執行內部控制審計的初級階段,雖然企業對其內部控制完善的時間并不長久,或者有些大規模相應的改進措施尚未完全奏效。但在強制執行的環境下,或者說在受政策壓力下披露的公司與自愿披露階段進行了內部控制審計的企業相比更加注重內部控制審計的建設,在近期的財務報表審計意見中得到了部分顯現。即如結果顯示,強制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或自愿執行內部控制計可以傳遞出其更高可靠性的財務信息。這種由于政策的推行給各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推動其進一步改進內部控制,提高財務信息質量的良性循環,對于我國剛踏入內部控制審計強制階段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將這種良性循環持續下去是我們所期待的。J

        參考文獻:

        [1]劉霄侖,郝臣,褚玉萍.公司治理對上市公司審計意見類型影響的研究――基于2007―2011年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J].審計研究,2012,(05):51-57.

        [2]潘芹.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意見的影響研究――基于2009年我國A股公司數據[J].財會月刊,2011,(09):80-82.

        [3]陳漢文,李榮.財務呈報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的國際發展[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7,(03):5-11.

        [4]肖成民,李茸.內部控制會影響審計意見嗎?[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2,(02):34-41.

        [5]楊德明,胡婷.內部控制、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J].審計研究,2010,(05):90-97.

        第5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審計財務報表審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改革發展和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審計任務越來越重,而審計人員相對不足,這一矛盾日益突出。傳統審計方式產生的一系列棘手問題使審計人員深感困惑:詳細審計被審計單位的全部會計資料,雖然能夠保證審計質量,但所消耗的人力和時間卻令審計人員難以接受;而抽取部分會計資料進行審查,無論是憑經驗抽樣還是按概率抽樣,雖然減少了業務數量,節約了審計資源,但卻無法保證審計結論的可靠性。所以,如何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審計效率,便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抽樣審計取代詳細審計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銀行信貸的擴張,股份有限公司的興起及跨國經營活動等,促進了資本所有權和管理權的進一步分離,因而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就有責任將能夠反映企業資產和負債狀況的資產負債表公布于眾,以滿足股東對有關財務信息的需要。為確保資產負債表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需要由獨立于企業之外的審計人員進行審查和確認,從而產生了資產負債表審計。審計的這種變化,使抽樣審計技術開始得到了應用。

        審計目的發生的重大變化,導致了資產負債表審計的產生;強制性審計的實施擴大了社會對審計的需要;注冊會計師考慮審計成本效益。這一系列審計變革,不僅為詳細審計向抽樣審計的轉化提供了可能,也為這種轉化提出了必然要求。從此,抽樣審計開始取代詳細審計方法。

        二、抽樣審計的事實

        抽樣審計方法的應用適應了一定時期的審計目的和其他審計因素的變化,極大提高了審計效益,推動了審計工作的迅猛發展。但必須注意到:單憑資產負債表無法反映出企業真實的應變能力,因為資產負債表只是一種靜態報表,表中項目余額僅僅反映了一定時點上企業資產負債狀況,而無法反映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營業績和獲利能力。因此,單純依靠負債表所披露的企業有關財務狀況的信息,股東和債權人已無法對企業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樣,社會開始要求企業不僅公開資產負債表,還必須公開反映在一定時期內經營情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特別是損益表,以使股東的債權人從動態上了解企業收益形成和分配的情況,并能據此準確地判斷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為保證這些財務報表的真實、正確,并符合會計準則要求,更需要獨立、客觀、公正的審查驗證。這樣,資產負債表審計就發展成為以損益表為主的,包括資產負債表在內的財務報表審計。

        財務報表審計的出現,使審計工作又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首先,審計的目的有所變化,不僅在于查證財務報表是否真實、正確,更重要的還在于證實財務報表以及相應的會計記錄是否依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公允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其次,審計目的的轉變也擴展了審計范圍。審計人員不僅要審查有關資產負債中項目的結存情況,還要進一步檢查大量的與損益表有關的成本、費用、收入等日常的業務活動;再次,人們開始認識到明確注冊會計師對保證財務報表審計可信性的社會責任,對于保障財務報表真實性和公允性的重要意義,并通過了法律規定注冊會計師在審查財務報表方ICI的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的社會責任得到了明確和加強。與財務報表審計這些變化相比,傳統的審計方法因其固有缺陷而顯得不能適應財務報表審計的要求了:第一,當時所采用的抽樣審計是按經驗進行判斷抽樣,即審計人員主要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選定樣本的范圍和重點,這就可能會因為審計人員的判斷失誤而遺漏重大事項,產生審計人員無法對財務報表做出準確評價的風險。第二,在抽樣數量和樣本選擇方ICI缺乏理論依據,無規范可循,導致抽樣數量和樣本選擇的盲目性,使審計人員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抽樣審計的結果,也無法用這一結果來正確判斷財務報表的總體特征。從而使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的評價難以自圓其說。第三,判斷抽樣著重對結果的檢查,而忽視了對企業經濟業務的檢查,從而無法發現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舞弊行為,特別是這些舞弊行為直接影響到財務報表的真實準確性時,這種失察可能使注冊會計師承擔極大的風險。注冊會計師認識到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否,會計資料的正確與否和發生錯弊的多少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企業內部控制有效,企業資產就比較安全,會計資料也就比較正確,各種舞弊和技術性錯誤發生的可能性就比較低;反之,如果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薄弱,存在重大缺陷,資產流失就比較多,各種舞弊和技術性錯誤發生就比較頻繁,會計資料的準確性也比較低。可見,在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過程中,對內部控制的重視與信賴,加速了現代審計的變革,節約了審計費用和審計時間,擴大了審計范圍,完善了審計職能。

        三、結論

        在評價內部控制基礎上抽取樣本進行實質性審計,將審計導向由經濟業務資料轉換為內部控制,從根本上引發了審計方法、審計程序乃至審計觀念和實踐的全方位改變,而被視為傳統審計發展為現代審計的重要標志。內部控制不僅加速了現代審計方法的變革,節約了審計費用和審計時間,降低了審計風險,提高了審計質量,同時也擴大了審計范圍,完善了審計職能。因此,在評價內部控制基礎之上進行抽樣審計,標明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的必然方向。

        參考文獻:

        第6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審計;控制測試

        企業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制定和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根據相關規定,為企業提供內部控制咨詢的注冊會計師,不得同時為企業提供內部控制審計服務。否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將會受到影響,內部控制審計的效果也必然受到影響。

        從理論上講,由同一個或者不同的事務所分別承擔這兩項業務都是可行的,但是,從實際運行成本來看,由不同的事務所分別承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對企業內部控制的了解及對部分內部控制的測試工作都會被重復執行,會明顯增加被審計單位的經濟負擔。因此,應當由同一事物所,甚至同一審計小組來同時承擔這兩項審計業務,一方面減輕被審計單位的負擔,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效率,另一方面,兩項業務同時執行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可以對被審計單位有更深的了解,一些審計證據也會在兩項業務中得到多次確認,從而也能提高審計的效果,是一種經濟可行審計模式。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的全面內部控制,而不是僅指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不過與之配套的《企業內部控制鑒證指引》(征求意見稿)的第一章第二條卻指出:本指引所稱企業內部控制鑒證,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鑒證企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發表鑒證意見。

        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的要求,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應當包括五個步驟:計劃審計工作、實施審計工作、評價控制缺陷、完成審計工作、出具審計報告。

        計劃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各項因素對內部控制及審計程序的影響,如與企業相關的風險、企業內部控制最近發生的變化、組織結構的復雜程度、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斷等等。在制定計劃時,注冊會計師就應當根據被審單位的具體情況,確定重點審計領域和具體的審計方案,并選擇擬進行的控制測試。

        注冊會計師應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實施審計工作,先了解并測試公司層的控制,然后對財務報表重要賬戶的控制進行測試,最后是具體的業務流程和交易的控制測試,每個步驟所獲取的信息都將審計人員指向下一步的高風險領域。

        在執行具體的審計程序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執行穿行測試,以追蹤某筆交易在企業控制信息系統中的處理流程。在執行穿行測試時,注冊會計師使用與企業相同的憑證和信息技術進行測試,并綜合運用詢問、觀察、檢查及重新執行等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盡量在接近管理層評估日執行,并且其測試需要涵蓋足夠長的期間,足以對企業內部控制發表審計意見。

        在評價控制缺陷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綜合考慮各項控制具體測試結論,足以支持最終對企業內部控制發表的審計意見。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包括兩個因素:一、企業控制能否防止或發現賬戶余額或列報錯報;二、因一項或多項內部控制的不完善將會導致潛在的錯報風險。

        完成審計工作包括三個方面:形成審計意見、獲取管理層聲明、與補審單位最終溝通。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所獲取的審計證據形成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見,還應當就一些事項向企業管理層獲取書面聲明,注冊會計師在同時執行這兩項審計時應當考慮哪些溝通可以合并進行,哪些必須單獨進行,一方面既可以滿足全面溝通的需要,同時也可以提高審計效率。

        最后,出具審計報告時,注冊會計師應當以審計證據作為形成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基礎,單獨對內部控制出具報告,在審計報告中清楚地表達意見,并對出具的審計報告負責。當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等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制定和實施了有效的內部控制,且執行審計程序的注冊會計師已經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的要求計劃和實施相應了審計工作,并且在審計過程中未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內部控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若注冊會計師認為其存在一項或多項重大缺陷的,除審計范圍受到限制,應當對內部控制發表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且報告中應當包括對重大缺陷的定義,以及重大缺陷的性質及其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影響程度這兩個內容。當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審計范圍受到較大限制時,應當解除業務約定或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并就審計范圍受到限制的情況以書面形式與董事會進行溝通。

        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其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關系,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之間密切相聯,它們之間即有聯系又有區別。

        首先,兩種審計中是否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的要求是不同的。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必須首先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而根據其職業判斷確定該企業的內控是否有效,若有效則可進行控制測試,否則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或者注冊會計師基于審計成本和效益考慮,可以選擇放棄內控測試而直接進入實質性程序。而內控審計是要對企業內部控制發表審計意見,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判斷不管其是否有效,都需要執行從制定審計計劃、實施控制測試到評價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最終形成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這一系列程序,可見,這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有效性進行的全面評價。

        其次,二者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結論的準確程度要求不同。內控審計需要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控的制定和執行是否有效發表審計意見,因此評價結論要保證有較高的水平;而財務報表審計中對內控的測試只是制定實施實質性測試審計程序的依據。若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給予較低的信賴,這樣會增加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會影響審計效率。但若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給予較高的信賴,則會增加審計風險,影響審計質量。

        第三,兩種審計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要求不同,且注冊會計師所承擔的責任也有所不同。企業內部控制的復雜程度與企業規模、性質等因素有關,在制定內部控制審計計劃時需要注冊會計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其難度更大。在對內部控制完成控制測試后,注冊會計師需要評價內部控制存在的風險,以進一步確定的審計范圍及審計意見類型,而內部控制評價一直是內部控制審計中難度最大的一個方面,這需要注冊會計師進行大量的職業判斷。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為了降低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可以對企業的內部控制作出較保守的評價,而多實施一些實質性程序,這樣會影響到審計的效率,但對審計效果一般不會產生影響,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職業判斷要求可以降低。

        盡管如此,但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

        當前的財務報表審計采用的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這種方法要求注冊會計師通過對企業情況的了解,評估出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而確定總體應對方案和進一步審計程序;在內部控制審計中《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要求審計人員采用自上而下的審計方法,先了解并測試公司管理層的控制,然后是財務報表層的控制,再往下是具體的業務流程和交易的控制。該方法每個步驟所獲取的信息都將審計人員指向下一步的高風險領域,其本身也有風險導向審計的特點。

        從對內部控制的了解和測試來看,為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注冊會計師一般要執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但控制測試并不是必需程序,當注冊會計師通過對企業的風險評估確定內部控制無效時,可以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當擬信賴其內部控制時,則可進行控制測試,目的是評估控制風險進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在內部控制審計中,控制測試測是必須實施的程序,其目的是獲取內部控制設計是否合理,執行是否有效的證據,足以支持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的內部控制公允地發表審計意見。盡管存在這些差別,兩種審計中對內部控制的測試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為對管理層認定發表意見而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提出結論時,注冊會計師應考慮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而執行的控制測試的結果,為確定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是否要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也應考慮是否以內部控制審計的結果為依據。(作者單位:江蘇中興會計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等五部委,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企業內部控制鑒證指引 (征求意見稿),2008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M],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8

        [3]張龍平、陳作習,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的研究綜述[J],審計月刊,2008.11

        第7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關鍵詞】企業 內部控制 審計 問題 建議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

        2011年10月11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印發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為我國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審計提出了更具體、明確的指引,但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技術環境,我國內部控制審計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法律層次相對較低。

        我國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的制度主要有《審核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基本規范》和《審計指引》。雖然有這么多內部控制審計制度,但是所有這些制度的法律層次較美國SOX法案明顯偏低,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威懾力和影響力,原則性意見和指導性規則較多,但可操作性不強。這使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時,容易將其與財務報告審計中內部控制審計相混淆,無法正確區分兩者,無法保證內部控制審計的真實意義,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內部控制審計范圍、目標、程序不夠明確。

        首先,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直接決定著審計的質量、成本和責任,決定著審計的可行性。為了遏制內部控制的各種可能的外部性,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盡可能多的附加信息,促進被審計單位全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審計應當以整個內部控制為審計范圍。但是,由于內部控制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界。其次,內部控制審計目標不是很明確。內部控制審計目標決定著審計的范圍、審計程序的選擇與運用、審計意見的表達、審計質量的衡量和審計責任的界定。

        (三)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審計工作重視不夠。

        在很多案例中,注冊會計師審計之所以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存在的錯誤和弊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被審單位的業務流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忽視了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這個環節。在會計師事務所中,合伙人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過程中要求最多的就是進行了多少實質性程序,而很少過問是否進行了控制測試,以及如何進行的控制測試。所以,大多數審計人員對待控制測試的態度多是可有可無,或應付了事。

        二、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措施建議

        (一)規范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方法和程序。

        雖然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對于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有了適當的指導,但據不完全統計,注冊會計師依據配套指引開展內部控制審計,不同的事務所或不同的項目組執行程序仍然大有區別,可見指引不足夠規范,需進一步詳細明確工作目標、工作范圍、工作程序,這樣才會大大減少內部控制審計的可操控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內部控制審計風險。

        (二)健全內部控制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針對內部控制審計這一新業務,會計師事務所首先應積極開展相關專業研究,加緊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的業務流程和質量控制體系,制定和運用審計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規范服務標準,建立與企業、行業專家的專業合作機制,以保障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的順利開展。其次要制定相關業務人才培養和儲備方案,加強注冊會計師核心能力的培養,加大培訓投入,逐步改善注冊會計師知識、能力結構不合理的現狀,以適應內控審計這一新業務的需要。會計師事務所要建立健全一套嚴密、科學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并把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個人、每一部門和每一項業務,迫使審計人員按照專業標準的要求執行,保證整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

        (三)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

        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勝任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完成控制測試后,注冊會計師需要評價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根據內部控制缺陷程度確定審計范圍和審計意見類型,其中缺陷評估是內部控制審計最困難的方面之一。鑒于各個不同公司、不同缺陷具有自身的特征,評估缺陷的任何方法都需要依賴高度的職業判斷。注冊會計師應積極參加職業培訓和后續教育,有計劃地參與那些與個人和事務所目標相一致的培訓項目。同時還應該有意識地多與其他審計人員交流執業經驗,或向專家請教,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判斷技巧。

        (四)整合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

        整合審計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當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同時,又受托對該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審計。此時注冊會計師需要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并提出審計報告,在其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可以直接利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結論作為對控制風險的評估,最終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第二,當注冊會計師已對內部控制進行了審計并已提供審計報告,之后又接受委托對該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第三,當注冊會計師先接受委托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并提供了財務報表審計報告,此后才接受委托對該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可以利用財務報表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但這一結論的準確度一般不高,注冊會計師不能直接利用,而應在其基礎上,補充和擴大內部控制測試范圍,以收集更充分的有關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證據,出具審計報告。

        結束語

        總之,我們如果要保證企業健康的發展,就要不斷完善和創新我們的審計制度,克服和改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中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優化和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也是改善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第8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審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1-0129-02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主要是指通過對企業的內控制度進行審查和分析評價,從而對企業內部的控制有效與否給出判定。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企業將面臨更多、更大的風險,因此加強其內部控制審計勢在必行。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內部控制審計制度作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產生具有一定的社會必然性,是經濟發展的產物,適應了社會和企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的需要,既可以對內強化企業管理過程,又可以對外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有利于全面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便于直接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當前我國內部控制制度在管理方法和措施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建設成為企業面臨的又一難題。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進行審計,可以被稱為內部控制的控制,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次審計,將有利于從制度上約束企業的內部控制,也將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二)實踐意義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內部監督和控制的關鍵環節,可以協助組織辨別及評估重大風險的披露,有利于改善風險管理,防范企業風險,減少漏洞,也將有利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并最終提高企業或組織的內部管理水平。內部審計有利于評價和改進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體系,但要完成該使命,內部審計人員則需要充分了解企業或組織的內部控制制度。注冊會計師在對企業進行審計時,往往要根據企業的內部控制體制來確定審計的范圍、審計的重點以及審計中所需要采用的方法,具體在于觀察企業內部控制體制是否健全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而內部控制制度系統的健全和有效程度是確定審計范圍、重點和所用方法的重要依據。如果某企業的內部控制較好,則該企業所提供的資料就會比較可信,審計人員也就不需要進行全面而詳細的檢查了,可以把精力放到如何提高組織的效益上;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完善或者沒有很好地得到執行,則審計人員需要進行詳細和全面的檢查,這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且不能夠將精力集中于提高組織的效益上。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

        2011年10月11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印發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為我國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審計提出了更具體、明確的指引,為深化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在我國的研究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但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技術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國內部控制審計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法律層次相對較低

        我國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的制度主要有《審核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基本規范》和《審計指引》。雖然有這么多內部控制審計制度,但是所有這些制度的法律層次較美國SOX法案明顯偏低,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威懾力和影響力,原則性意見和指導性規則較多,但可操作性不強。并且通過《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關于注冊會計師出具審計意見的形式對比分析看出,均是四個形式:標準型,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否定意見以及無法表示意見的報告形式。這也使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時,容易將其與財務報告審計中內部控制審計相混淆,無法正確區分兩者.無法保證內部控制審計的真實意義,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內部控制審計范圍、目標、程序不夠明確

        首先,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直接決定著審計的質量、成本和責任,決定著審計的可行性。為了遏制內部控制的各種可能的外部性,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盡可能多的附加信息,促進被審計單位全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審計應當以整個內部控制為審計范圍。但是,由于內部控制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界。其次,內部控制審計目標不是很明確。內部控制審計目標決定著審計的范圍、審計程序的選擇與運用、審計意見的表達、審計質量的衡量和審計責任的界定。目前相關審計準則尚未對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做出明確規定。最后,內部控制審計程序不明確。為了確保內部控制審計能夠為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證,相關審計準則必須明確內部控制審計應當實施的審計程序,否則內部控制審計質量就無法保證。但是,由于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時間不長,加之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概念尚未得到清晰的厘定,盡管國外內部控制審計已有一些實踐經驗,并從中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審計程序,但是這些審計程序依然是不系統的。

        (三)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審計工作重視不夠

        在很多案例中,注冊會計師審計之所以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存在的錯誤和弊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被審單位的業務流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忽視了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這個環節。在會計師事務所中,合伙人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過程中要求最多的就是進行了多少實質性程序,而很少過問是否進行了控制測試,以及如何進行的控制測試。所以,大多數審計人員對待控制測試的態度多是可有可元,或應付了事,一般都是照搬去年審計底稿,或者直接詢問公司財務人員來填制底稿。對內部控制審計重視不夠,審計僅僅是在核對數字之間的溝稽關系,審計工作還停留在較低階段,而沒有真正實現風險導向審計。

        (四)內部控制審計成本和效益匹配問題

        事物都存在兩面性,人們對于內部控制審計的態度也是雙重的,有支持內部控制審計的,也有持反對態度的。內部控制審計支持者們指出,內部控制審計有助于風險導向下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研究,提高企業內部監督的有效性,降低高管舞弊的發生,進而提高財務報告的合法公允性,因此必須進一步促進內部控制審計的發展。相反,內部控制審計反對者們認為,內部控制審計必然會增加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成本,對內部控制審計的結果在提高公司財務報告可靠性方面持有懷疑態度,認為當前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成本和所帶來的效益不匹配。三、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措施建議

        (一)規范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方法和程序

        雖然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對于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有了適當的指導,但據不完全統計,注冊會計師依據配套指引開展內部控制審計,不同的事務所或不同的項目組執行程序仍然大有區別,可見指引不足夠規范,需進一步詳細明確丁作目標、工作范圍、工作程序,這樣才會大大減少內部控制審計的可操控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內部控制審計風險。

        (二)健全內部控制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針對內部控制審計這一新業務,會計師事務所首先應積極開展相關專業研究,加緊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的業務流程和質量控制體系,制定和運用審計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規范服務標準,建立與企業、行業專家的專業合作機制,以保障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的順利開展。其次要制定相關業務人才培養和儲備方案,加強注冊會計師核心能力的培養,加大培訓投入,逐步改善注冊會計師知識、能力結構不合理的現狀,以適應內控審計這一新業務的需要。會計師事務所要建立健全一套嚴密、科學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并把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個人、每一部門和每一項業務,迫使審計人員按照專業標準的要求執行,保證整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

        (三)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

        由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非財務數據,更多表現為業務活動,對其進行鑒證并希望實現合理保證的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勝任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完成控制測試后,注冊會計師需要評價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根據內部控制缺陷程度確定審計范圍和審計意見類型,其中缺陷評估是內部控制審計最困難的方面之一。鑒于各個不同公司、不同缺陷具有自身的特征,評估缺陷的任何方法都需要依賴高度的職業判斷。注冊會計師應積極參加職業培訓和后續教育,有計劃地參與那些與個人和事務所目標相一致的培訓項目。同時還應該有意識地多與其他審計人員交流執業經驗,或向專家請教,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判斷技巧。

        第9篇:財務報表審計結論范文

        一、規模經營觀念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獨立審計所面臨的各種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引發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沖擊著社會生活的海一個角落,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使審計面臨著新的挑戰。目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盡管數量較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尚未形成規模較大的全國性會計師事務所,這樣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也難以通過人員培訓,以提高審計技術方法、審計責任、審計風險等方面的研究從而提高執業水平、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另外,只有大型事務所才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提供全面的服務,發揮集團事務所各方面的優勢,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贏得客戶和社會的信任而不斷增加業務量,以提高盈利水平;在美、日、德等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上市公司審計業務都是由極少數幾家巨型會計師事務所控制,而我國以1999年年報審計為例,10家上市公司客戶最多的會計師事務所所占審計市場的份額總共也只有31,8%。可以看出。樹立規模經營觀念勢不可擋。

        二、多元化服務觀念

        從會計審計業務到內部控制體系設計、管理、保險、稅務咨詢、管理業績評價、業務流程分析、經營戰略調整等,獨立審計的業務幾乎可以伸展到各個角落。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主要局限于審計業務,而國外會計師事務所的非審計業務收人高達70%。相對而言,審計服務風險要比非審計服務風險高,無論是從增加收入還是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都必須大力發展非審計服務業務,以擴大原有市場生俘空間。

        隨著資本市場的規模化發展,歷史性財務信息對信息使用者的價值增值效果日相對降低,財務報表審計又面對,業務量增長緩慢和巨大訴訟風險的庇力,因而獨立審計應逐步轉型,形成似獨立性和專業性為基礎的四種業務,即財務報表審計、鑒證型業務、保證業務以及專業咨詢業務。

        三、國際化觀念

        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際貿易迅速發展,跨國企業紛紛涌現,企業經濟往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國界,國際資本市場逐步形成。經濟關系的國際化,使獨立審計逐步走出國界,為了使審計報告和被鑒證的會計報表能取得各有關國家社會公眾的儲任,客觀上要求協調獨立審計標準和實務。除了獨立審計準則的國際化外,審計市場也門趨國際化。一方面,允許外國會計公司進入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各國國內事務所也應積極走出閥門近年來,英美等國的大型會計公司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積極拓展業務,而且其在海外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在國內經營增長速度,當前,我國事務所的業務領域狹窄,必須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注冊會計師,與國際會計公司競爭,開拓國際生存空間。

        四、風險經營觀念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丁香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精品久久 |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资源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