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范文

        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

        第1篇: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范文

        關鍵詞:電視;新聞評論;特點;寫作

        中圖分類號:G210文獻標識碼: A

        我國最早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是中央電視臺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東方時空》和《焦點訪談》等,是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開始的,可以說對我國的新聞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極大的促進了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各種媒體形式的出現,逐漸取代了電視媒體的地位,因此,電視媒體也開始進行改革與創新,一些電視評論節目開始出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將針對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特點及寫作技巧作相關分析。

        一、新聞評論節目的特點

        1、選題要針對熱點問題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信息的來源是多渠道、多領域的,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新聞評論節目區別于普通電視節目的特點是要對社會上產生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探詢其本質,不單單是向觀眾提供簡單的新聞信息。電視評論節目大都是選取當天或是最近一段時間人們熱議的話題進行評論,尤其是關注一些突發性事件、危機事件和一些極具代表性的社會熱點問題。比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1+1》節目,就十分重視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所評論的內容都是當天或是近期內的一些熱議新聞,同時挖掘其深度,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論點。像主席出訪、國慶期間景區票價暴漲等問題,都是民眾所關心與關注的話題,容易激起觀眾的熱情,引起共鳴。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一般都立足于社會熱點問題,它的切入口很小,大都選擇一些微觀方面的問題來評論,由小及大,由微觀到宏觀進行挖掘。比如《新聞1+1》中2013年3月30日播發的《這個錯判,今天是否還會發生》,4月12日播發的《活禽市場,關?還是管!》等,都是普通民眾十分關心的熱點問題也都是切入點很小的話題。

        2、新聞評論有聲有色

        主持人是評論節目的核心人物,是整個節目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對于整個節目的質量和傳播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評論節目十分重視新聞主持人的選拔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一般選擇有實際報道經驗的優秀記者作為主持人。主持人不僅是一個提問者和串聯者,而且對節目觀點進行宏觀把控,對新聞進行有益的平衡和補充,把選題的思考空間留給觀眾,在每個“關節點”發出疑問,防止受眾落入窠臼。②對新聞事件進行合理而全面的解讀,積極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保證輿論的正確走向。以《新聞1+1》為例,該欄目最初的模式是兩個主持人白巖松加董倩,現在改為單一評論員,由董倩和白巖松輪流主持。這兩名經驗豐富的主持人,用深刻、理性、犀利的語言對于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積極有效地掌握節目調度,把握節目的整體風格、評論的傾向和節奏,協調可能在評論節目中出現的當事方和第三方評論的關系。

        在近些年的新聞評論節目中出現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大量的畫外音評論的使用,現場記者不再出現在鏡頭當中或者并沒有欄目記者出現在新聞現場,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已有的音視頻素材。這樣的評論形式,既可以彌補現場感的不足,做得聲畫對位使得畫面富有真實感,也避免了人為主觀因素介入過多的嫌疑,給切實的畫面添加文本解讀和觀點評述,在不知不覺中將欄目的意圖和觀點傳遞給受眾。如《新聞1+1》、《新聞周刊》中的視點欄目、人物欄目都大量的使用了畫外音評論。

        在以往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中,如《焦點訪談》等節目都極少使用第三方評論,但在這些新式的評論節目中第三方評論被大量使用。第三方評論一般都會請在社會中有影響力的專家,他們具有著較高的權威性。第三方事實上與新聞事件相關方沒有直接關系,新聞評論欄目可以借用第三方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這樣可以避免預設立場之嫌;多種聲音的加入,也可以拓展節目的層次和深度以及節目的豐富性,對于整個節目的節奏也有影響,第三方也可以很好地同節目主持人進行互動和交流,把自己的觀點擺出來,雙方合力制造輿論場。

        3、事件與評論交織并進

        電視畫面在展示評論中的事實時,比文字有著更加直觀的優勢,那些記錄新聞現場的圖像更是對事實的一種再現。除了鏡頭語言外,電視媒介重視視覺和聽覺的特征,也使其擁有了采用解說、同期聲、背景資料、字幕特技、圖表、多媒體視頻等多種傳播手段。對于抽象觀點的表達,或是評論中論據的呈現,都增進了說服效果。③在電視新聞評論的節目編排中,我們看到有以下幾個方面來共同建構節目:兩個場(事件發生地、演播室)以及三方人士(事件當事方、獨立第三方、主持人)。這些因素在節目的結構中是交錯的,事件信息挖掘展示和多方評論交織并進,不是按照線性的講故事的模式,而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往前推進。

        二、在進行新聞評論寫作時要注意技巧的運用

        1、深度報道與新聞評論相結合

        在新媒體時代,由于時效性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電視媒體已經不再是信息的第一者,所以目前存在著傳統媒體由事實的者逐漸向觀點的者轉向的趨勢。早期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往往都是擺事實,給出明確的意見和觀點,存在著重事實輕評論的現象。當下的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會對新聞事件或者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事件發生的機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將事件放入整個社會的全局進行考慮,新聞評論節目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擺事實講道理的模式。

        我們試比較央視的新聞評論節目《焦點訪談》和《新聞1+1》。兩個節目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焦點訪談》更類似于一種新聞監督報道,通過記者深入現場挖掘事實,最后由主持人來評價事件,營造社會熱點話題,著重對于事件本身的展現,如在1997年播出的《罰要依法》的節目流程是:問題的舉報——新聞記者調查揭示事實——節目主持人評述,這是一種線性的模式。《新聞1+1》是關注當下已經存在的熱點問題,不斷深挖事件發生的內在邏輯機制和事件的影響,它采用的模式是對于社會熱點事件的追蹤調查,配合演播室的評論解析,穿行,是一種非線性的模式。它是一種事實與評論并重或者是評論分析重于事件本身的結構。例如《新聞1+1》在4月17日的《修路不能靠暴力開路!》,它并沒有單純地指責施工單位的野蠻行徑,而是針對這種暴力打斗行為延伸到了中國目前存在的征地問題,歸納其中的原因,延展出轉型期中國的錯綜復雜的利益矛盾交織的現狀,再依靠評論員和第三方評論對事件進行梳理和評價,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2、要充分將電視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

        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因此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新聞評論節目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形態。如央視的《新聞1+1》、《新聞周刊》等欄目都在新浪微博中設置了自己的公共賬號作為與網友和電視觀眾交流互動的平臺,網民各抒己見,留下了許多寶貴而又真實的記錄,且在電視節目的播出過程中也會大量使用來自網絡的信息包括網友的評論等,百度“新聞1+1”貼吧可以找到上千個帖子,光主題就有幾百個,帖子多達幾千篇。比如有網友這樣說:《新聞1+1》節目辦得挺好,為我們說出了一些真實問題。在2010年“中國電視榜”中,《新聞1+1》獲得了“最佳時評節目”,白巖松則輕松獲得了“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獎。這些獎項不僅是一份榮譽,更重要的是大眾對《新聞1+1》的認可和擁護。

        三、結語

        在中國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中,央視的《新聞1+1》欄目是極具代表性的,體現了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諸多特色和變化。它注重時效性,大膽采用多樣的電視語言表現形式,在維護社會利益、引導社會輿論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從它身上也反映出了電視節目的發展變化。

        參考文獻

        第2篇: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范文

        [關鍵詞]廣播新聞評論節目;選題;音響

        在報刊、廣播和電視宣傳中,新聞是其主體,新聞評論是其靈魂,而廣播新聞評論既具備新聞評論的特點,又注意結合廣播宣傳特點,形成了新聞宣傳的主旋律。(1)新聞評論的對象是現實社會生活中剛剛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傾向或人們雖不注意但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如果把一檔節目比作一棵樹,選題即是整檔節目的枝干,由這些分出去的枝干,加上“音響的樹葉”,才會結出“評論之果”。所以“討論哪些問題”、“如何安排問題”就成為了新聞評論節目中首先要考慮的地方。好的選題能讓節目如同筆直的大樹,挺拔而枝繁葉茂;不合理的選題則能讓節目像歪曲的朽木,難結新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晚高峰》就是一檔十分講究選題的新聞評論節目。2009年12月首播,它依托中央部委、企業權威信息,遍布全球的新聞來源站點,并且有海內外頂尖的專家學者,專為晚高峰時段流動人群提供豐富密集的資源、貼實的信息和對新聞通俗的解讀。

        新聞選題要貼近生活

        以2012年10月30日《央廣新聞晚高峰》為例,主持人雨亭,以串接為主的方式,和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資深媒體人金波一起,同時又整合了音響、采訪等素材,完成了三個選題的敘述和評論。而這些選題都是和生活緊密相關的負面的社會現象,并且以質疑的方式被某個第三方提出。

        比如,“質疑者說:信用卡僅差一塊錢沒有還,也要按金額繳納利息,借口與國際接軌,銀行還有多少霸王條款?”“爆料者說:美國要求電信員推銷電信手機,完不成任務必須自掏腰包,強買又強賣,國美和電信唱的是哪一出?”“調查者說:北京再發限令清理奧數,高考奧賽保送資格2014年將取消,輪番治理能否對狂熱的奧數釜底抽薪?”最后又以“關注最美新聞人:花掉一家人的打工積蓄,6年助養近百位老人,豆腐慈善家楊美學無私大愛感動你我”這樣一個評論結尾,充滿了正能量和感染力。有了好的主桿,怎么生出豐富的枝葉,就靠記者和音響來完成了。如:

        記者陳亮:“陜西省西安市王先生五年前先后在西安的民生、工商、交通、工商、中信五家銀行辦了五張信用卡惡意透支......目前,絕大多數銀行都是按照全額計息的方式來執行,記者撥通了某家銀行的客服電話。”

        主持人雨亭:”除了這個經歷之外,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新聞報道中的經歷,或許你也有可能自己遇到過這樣的經歷,像:全額罰息之外的ATM機吐出了假鈔不擔責任,信用卡不開通照收年費,等等,銀行的各種霸王條款一直都存在,那么廣大消費者的權力究竟誰來保護,今天我們的節目也做了詳細的報道,金波老師您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或者今天如果沒有聽我們的報道,你有沒有聽到過信用卡中的這些細節問題”(主持人雨亭讀網友的評論,提出問題,如何停止霸權條約的文字游戲?)

        評論員金波:(針對評論)這種方式不符合消費者權益的對等原則,國內有些..網上的帖子,他給銀行多取了錢,電話預約,身份證,電話介紹信..銀行辦手續的繁瑣。這個問題既傷了消費者的利益,需要內行的人出來指證曝光,抓住一件就要去弄清楚,改正。社會需要有識之士,法律界的人士來保護消費者權益。

        這就是一段完整的新聞評論。開始回顧記者陳亮報道的一段關于信用卡霸權條約的事例十分專業,有許多像“全額計息”、“未償還部分計息”之類的行業術語。對于高峰期行駛在路上的下班族來說,他們也許正餓著肚子堵著車,心情有些許急躁,沒有耐心聽這些枯燥的數據和評析,他們更容易接受的應該是簡短而有趣的新聞。

        而主持人雨亭和觀察員金波對這一事件的分析卻是站在普通受眾的角度上,以貼近生活的事例也語言為聽眾答疑。比如金波會在評論中表示他也是和大多數聽眾一樣,通過記者的錄音才知道某些專業術語,所以也可能誤簽霸王條約。又表明自己明確的觀點,呼吁社會有識之士共同維權。這段的討論深入淺出,把聽眾從迷茫中拉回生活化,而評論員評論的角度也都是短評和快評,讓聽眾快速簡單的了解整個事件。

        音響要豐富選題、評論要有邏輯

        主持人雨亭:北京市教委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中小學校長大會上對再次對“禁奧”發出申明:凡是與公辦學校升學掛鉤的各類培訓班,包括有或明或暗聯系的一律叫停,進行重點清理整頓。同時,將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章,使各類培訓與義務教育升學難以掛鉤,使奧數成績在“小升初”過程中徹底失效。年年喊停的奧賽班,為何到今天改頭換面仍在繼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一次叫停真能不再死灰復燃嗎?

        回到演播室,主持人雨亭對話金波,提出“奧數能徹底失效嗎”這個質疑。金波表示,禁奧數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奧數本來就是競技的一個方式,現在變成了孩子們的全民健身運動。教育部的管理問題不能脫責,另外商家抓住了家長功力的價值觀。“輸在起跑線”就給孩子規定了一條線。而金波舉得富有感染力和色彩的例子也讓聽眾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深刻:

        評論員金波:“畢加索,從小就收到專業的繪畫訓練,他成名以后最遺憾的是:我從來沒有像一個孩子那樣信手涂抹過,信手畫過我孩子應該畫的畫。”

        主持人雨亭:“不要把孩子那些本來屬于他的天真和自然的一些感受和行為,用成人的思維強加于他,不要用成人的各種選擇套在孩子的頭上,讓他完成他本來自己可以去實現的人生價值、目標、理想和道路,用你成人的思想方式和各種各樣的道德,法律也好,你的原則也好的評判來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孩子。”

        雨亭的這段總結顯示出了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應有的邏輯性,他需要綜合記者的敘述、新聞當事人的剖白、律師的釋法,對它們進行串聯、分析、點評,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剖析片段。如果沒有主持人圍繞主題進行素材的整合,則整個素材片段就很難形成內在的邏輯關系,說理性自然就大打折扣。

        新聞選題要使得節目渾然一體

        主持人雨亭:楊美學是一位農民工,他說我沒有多少錢,但是做善事就和有多少錢有關了。為了照顧一家人生活,從十年前開始楊美學就挑著烤豆腐擔子穿梭在貴陽的大街小巷,三年后老楊存了八萬多元的積蓄,家人希望他用這個錢買一個門面,但是老楊提出一個決定說,我要辦一個養老院。老楊說只要有老人來我都一律會把他們養起來。現在老楊一家共11人都加入了助老養老當中。老楊說現在最頭疼的是助老院的基礎設施不達標,也得不到政府的認可,現在最希望有臺彩色電視機,把助老院的一些設備更新更新,讓老人們過的更舒服些,多看看外面的新聞和世界。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最美新聞人。

        對于這條報道金波分析說,今天的新聞都跟錢有關,都跟數字有關,跟錢有關。但是看看這位老先生對錢的態度,他付出的數字,幫人的數字,他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數字。希望前面說的人要聽一聽,感動一下,也能有些更人性更好的做法。只有經過加工整合、有意安排適當的選題,才能使節目渾然一體。縱觀這期節目的所有選題,無論是信用卡的款額、推銷手機掏自己的腰包、還是奧數的禁令,的確都是跟錢和數字有關。而最后說到的慈善老人也提到了“幫助70多名老人”“八萬多的繼續”等等也都是關于數字和錢,然而卻和之前的選題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聽眾從批判和呼吁走向了情感的碰撞。

        最后主持人串起了所有貼近生活的選題做了總結,使得本來零散的例證和結論都團結起來:音響元素豐富、事實素材多樣,各界聲音充分表達,串聯點評精當深刻,通過論點、論據以及論證的布局及各類音響元素的編排,使得節目可聽性得以加強,充分調動聽眾的感受力,拉近主持人與聽眾的距離。

        參考節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2012年10月30日19:00-20:00后峰時段

        參考文獻

        [1]見《中國播音學》第405頁

        [2]陳鑫,陳修文.《廣播新聞評論節目的特色化探析》

        [3]上課稿件《第六章 新聞評論節目播音主持》

        第3篇: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范文

        新聞采訪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新聞專業基礎課,重在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必需的專業技能。但是很多高校的這門課程普遍存在課程學時和經費不足、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條件有限、評價和考核學生的機制不當等問題,使此類課程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教學方式急需改革。①情境學習理論關注知與行的交互,強調把個體學習者、社會情境統一考慮進去,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的過程,②這為新聞采訪課程的教改提供了理論指導。③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移動終端具有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便攜等優勢,使信息實現了實時接收、動態傳播,④實現了人的延伸,成為高效的知識展現和傳播平臺,可以為情境式學習提供技術支持,改善新聞采訪課程的教學效果。

        目前,國內關于移動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的論文主要由計算機和教育學專業的教師撰寫,研究內容集中在:傳統教育理論在移動互聯網教學時代的應用,從技術角度探討移動互聯網輔助學習的可行性,手持移動互聯網學習終端的研發與應用現狀,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課程資源建設現狀。新聞傳播學界僅有少量論文探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類課程的教學困惑、教學互動方式和對體育新聞教學的影響,研究方法以思辨論述為主,缺少結合具體課程探索新聞業務課程改革方式的論文。

        筆者在為四川外語學院新聞學專業的大一學生講授新聞采訪課時,實施了移動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情境式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著重介紹教改實施過程,以期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業務類課程的改革提供參考。

        教改準備工作

        教改實施前,筆者首先調查了該班學生移動終端擁有情況和課程安排時間,得知該班學生的移動終端設備擁有率較高。在48位學生中,95%的學生擁有筆記本電腦,100%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15%的學生擁有平板電腦,7%的學生擁有可上網的相機,3%的學生擁有電子書。學生可用移動終端設備在校園任何地方上網。筆者和全班同學互相記下電話號碼,建立課程QQ群,在人人網和新浪微博、新浪博客、優酷視頻網分別注冊了班級公共賬號。

        教改實施方式

        移動互聯網支持的情境式教學,是建立在課外自主學習與課內互動學習交互作用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⑤教師與學生都深度參與進學習過程。筆者在課堂內外都應用了此教學模式。

        (一)課前預習:教師預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預習階段以學生充分利用移動終端學習為主,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接觸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背景材料。教師預設并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學習情境,使其產生對學習內容的強烈求知欲。

        去年清明節,筆者帶領學生赴四川外語學院附近的紅巖革命烈士陳列館等紅色旅游景點,參觀清明祭先烈活動,現場講授如何采訪事件性新聞。筆者在清明節前一周把相關景點紀錄片上傳到優酷網,將采訪技巧和注意事項的圖文內容到班級公共博客上,在微博和QQ群中了視頻及圖文鏈接地址并置頂。學生們閱讀信息后紛紛通過微博的轉發、評論或者私信功能與筆者及其他同學進行溝通,進一步明確實踐要求及方式。很多學生將自己發現的參考資料也以類似方式與大家共享。

        移動互聯網還有助于教師在上課前初步了解學生學習的能力,為有針對性的教學奠定基礎。在清明節前一天,筆者事先通知全班同學在19:00登錄班級QQ群進行集體輔導。筆者首先在群里了一條類似題材的現場特寫,要求學生迅速評述該文的采寫不足和可改進之處,要求每人在20分鐘后準時在QQ群里評述后自行休息,并在21:00再次登錄QQ群看教師評析。接著筆者迅速評改學生作業,復制并簡評有代表性的觀點。21:00筆者將簡評發到QQ群里,并講解采訪前準備及觀察重點,然后回答學生提問。筆者在此過程中大致了解了學生的采寫基礎及問題所在,有利于第二天有針對性地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內學習:拓展教學方式,及時收集學生反饋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將移動互聯網技術整合到課堂講授中,促進了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1.拓展課堂信息量,提升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

        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利用移動終端上網查詢,及時解疑釋惑,并迅速分享所得信息。如,筆者有時會在課上提到某經典新聞作品及其歷史背景,但是不同學生對此的了解程度差別很大,為防止部分學生接收過多的重復信息,筆者留幾分鐘時間指導學生上網查詢,然后發言分享信息。這種實踐拓展了課堂信息量,提升了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經過幾次類似的訓練,學生逐漸掌握了快速搜索重點信息的能力。

        2.利用移動終端及時收集學生反饋

        新聞采訪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敢于提問的能力。筆者下課前常留出10分鐘請學生就當堂內容提問,但超過半數的學生畏懼公開發言。于是筆者請學生用手機登錄班級公共微博并問題。為鼓勵學生發言,筆者告知學生歷次微博提問情況將匯入期末總評。然后筆者點評有代表性的問題并著重鼓勵那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由于時間有限,筆者將重點問題轉發到本人微博中并課后在微博中回答。學期過半之后,筆者發現原本不愛發言的學生課堂表現活躍了許多,當堂發言次數明顯增多。

        (三)課后實踐:教師設置任務情境,學生協作完成任務

        新聞業務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實踐中活學活用。因此,筆者設計了課后的任務情境,讓學生分組采寫新聞,仍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技術支持。為了避免學生在合作中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筆者通過移動互聯網跟蹤學生合作中的參與情況,及時與學生溝通,指導他們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筆者主要設置了兩類課后任務:

        1.信息差任務

        有關教學研究指出,信息交換是人際交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交流的順利進行有賴于參與者積極告知對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因此,促進交流的一個有效方式就是設置信息差。⑥依據此理念,筆者將任務信息分解,通過QQ給學生分別單獨發送信息,使每組成員只能獲悉部分任務信息。為了完成任務,學生需要利用各種方式與本組其他成員協商合作,補充完整任務信息,然后共同完成任務。組長收集交流過程中的關鍵錄音,并通過QQ發送給筆者,筆者以此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2.團隊合作任務

        為了提升學生日后從事媒體工作時至關重要的團隊協作意識,筆者布置了部分課后團隊合作任務,并按新媒體環境下記者常涉及的四大符號系統(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來設置任務內容。

        去年,筆者利用四川外語學院舉辦春季運動會的契機,指導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圖、文、視頻并用地進行現場直播。筆者首先把學生分為8組,其中6個組負責賽事報道,1個組負責圖像視頻編輯(另邀請兩位高年級學生做技術指導),1個組負責文字校對。學生負責人在新浪微博建立了校運會討論微話題,在優酷網建立了校運會視頻專輯。

        筆者告知學生將關于賽事的圖文信息在微博討論話題下,若采訪事件值得深挖寫成通訊,就利用長微博功能稿件。學生充分利用手機、平板電腦、可上網相機等移動終端拍攝新聞照片與視頻。若無法獨自完成視頻編輯上傳,則通過QQ等其他方式迅速傳遞給圖像視頻編輯組。為促進學生合作,筆者為此次賽事專門設置了新聞線索獎,鼓勵那些正忙著采訪卻忽然發現了其他線索的學生,將線索在微博中校運會討論話題下,為其他學生提供采訪線索。學生采訪中遇到采訪難點時,可立刻打電話咨詢教師,如果需要調動其他資源,就立刻在班級QQ群中求助信息,便于快速得到支援。這種在真實情境下的團隊協作,由于有移動互聯網的支持,學生們完成了對運動會的文、圖、視頻的立體式直播報道,提升了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敏感和業務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教改效果及反思

        教改結束前三周,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也主動反思了教學過程。

        (一)教改效果

        移動互聯網輔助下的新聞采寫課程改革,使學生能夠個性化、自主化學習,并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89%的學生認為教改增強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虛擬互動與現實互動彼此促進,強化了學生的群體身份認同;92%的學生認為移動互聯網拓展了教師對學生的輔導領域、延長了輔導時間,實現了個性化輔導教學,有助于學生認清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進;98%的學生認為移動互聯網技術使自己更敢于發表個人意見,更能綜合展示業務能力,從而使教師更了解自己,最終對自己的評價更加多元化。

        由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隨時收集教學反饋意見,了解學生的學習及思想動態,并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實施個性化教學方案,擬定對學生的不同評價標準。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綜合利用文字、圖像、視頻等資料,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

        (二)教改反思

        首先,教師要明確移動互聯網輔助教學的立足點是“輔助”,不能喧賓奪主甚至取代教師的主導功能,教學應主要在現實中進行;其次,面對移動互聯網中的海量信息,教師應加以引導并監督學生有選擇地接受信息,防止學生沉溺于網絡娛樂功能中;最后,信息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否則無法更好地改革教學方式。

        注釋:

        ①李斌 曹燕寧:《論新聞采寫課程實踐與義工活動的結合》,《新聞界》,2008年第2期

        ②陸江華:《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年第11期

        ③陳媛媛 李未熟:《新聞情景模擬實踐教師指導體系探析——以新聞采寫模擬實踐為例》,《中國報業》,2012年第8期

        ④任占文 眭海霞:《新媒介環境下新聞采寫課程改革研究》,《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⑤李冰:《基于移動寬帶網的“手把手”遠程指導實驗研究》,江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第4篇: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范文

        摘要:“生成的課堂”是“六生課堂”的本質性、學術化表述,是一種容教育新理論、教學新境界和課堂新形態為一體的集成界定,倡行“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生本的課堂、生動的課堂、生態的課堂和生發的課堂”,“六生課堂”就是對此進行的通俗化約定,并在此基礎上按照課堂要素進行了邏輯對應,建構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圖式。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就是在這個教育教學通識理論指導下的語文學科教育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真切把握當代語文的特征,努力擔當母語教育和課堂語文教學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教育理論;教學論;語文教學;課堂效率;課堂生成;六生課堂

        序言:項目綜述和研究大綱

        該項目研究幾近十年之久,內容詳實,成果豐碩。作為2011年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申請鑒定,現將項目綜述和研究大綱作簡要介紹于后:

        一、項目研究的基礎和意義

        語文獨立設科百年以來,一直在批判中發展。遠的不說,“20和21世紀之交,對語文教育的批判簡直達到了空前絕后、登峰造極的地步”(周慶元教授語)。客觀地說,一時由于語文課程本體論的定性問題和語文課程價值論的學術爭議,的的確確造成了語文教學的種種偏差,二是源于中國根深蒂固的教育傳統面對世界先進教育文化必然的應激反應,也促使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當代語文的性質、特征及其歷史使命”的探究驟然顯得迫切;面對新的課程理念和眾多的教育實驗,當代語文教學亟待有一個,也應當呼喚一個相對完備的、前沿的通識理論,為此,2006年以來,我們從語文教育批判轉向語文教育理論建設研究。課題組核心成員以語文課程為突破口,進行了“小學語文生成的課堂”系列研究,后來又延伸到其他學科,構建了“生成的課堂”理論體系,就是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2010年在全國的一些研討會上,課題組的負責人又首次提出了“六生課堂”理論,得到大家的首肯和回應。雖說“生成的課堂”包容了諸多教育實驗,集成了課堂生成理論的諸多精華,但限于當時的條件,理論追尋和教研實踐的關注比較浮泛,只能說是平面的、靜態的研究。總之,沒有在其理論譜系上進行深入的追索和全面的梳理,也沒有在這一通識理論的指導下對當代語文作出專門的演繹實驗和針對性研究。為此,近年來,我們著重關注教育大家和當代語文教學,期間課題組在深入追索哲學淵源和立體動態構建這一教育理論的過程中,對以往研究由于邏輯不很縝密出現的某些疏漏進行了補救。一是對作為教育通識理論的“六生課堂”作了縱深研究,理清了“六生課堂”的理論譜系。比如近來發現,第一次提出“生成學習”一詞的是美國心理學家維特羅克,他在1974 年撰寫《作為生成過程的學習》一文中闡述了生成學習模式并于1983年完成了對“生成”的定義表述;我國的課堂生成理論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葉瀾教授提出來的,此后“課堂生成”理論逐漸為廣大教師所熟知并用以指導課堂教學。二是對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密切的關注和集成性研究。遠的不說,比如邱學華先生的“嘗試教學法”和杜郎口中學的教育經驗,可以說基本上動搖了“傳統的課堂”,堅定了對“生長(發)的課堂”的認同和追求;朱永新同志的“新教育實驗”卓有成效,但至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學術界定。站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臨界來看,他的“新教育實驗”既是“永新教育”的試驗研究,也是繼陶行知“生活教育”以來的落實杜威進步主義教育的中國“全新教育實驗”,有著“生活”教育的針對性和“鮮活”教育的生命力;還有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要走向生本”、張文質老師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以及大面積的實驗推廣,都給中國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但也明顯感到上述課堂理論依然單薄而且失之偏頗,這是實驗研究難以避免的瑕疵。三是率先提出了“六生課堂”理論命題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研究范疇,并廓清了它們的理論譜系。“新語文”、“大語文”、“深度語文”、“本色語文”、“詩意語文”等從表面概念上看似各執“本色”和“風雅”的旗幟,然而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育效果。可惜的是從語文教學的本身和現實出發,對理論追索和形成共識缺乏理性的光輝,只不過一直在新概念和新理念上兜圈子。當然,他們的學識和見地非常令人景仰,只是在當代語文性質、使命和語文教學的個性、范式等方面的研究,新銳有余而耐久乏力,向度正確而質量不足。必須從民族未來、國民素質、教育質量母語價值等方面進行本體論、價值論、方法論諸多層面關注當代語文教學……

        本課題就是在此基礎上,對上述同質化的研究進行深入合并,對本質性的結論加以探究放大,對一些歧異加強梳理和辨析,以“六生課堂”理論為通識指南和邏輯起點,以當代語文教育為突破口和關節點,對“六生課堂”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作協同互動、鮮活集成研究,最終形成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踐行策略。

        二、項目研究綱要

        概括來說,項目主要解決三個層面涉關五個W的問題

        一是事實層面的三個what:1.什么是“六生課堂”,包括該理論的提出、確立以及核心理念等在內的綜述性問題;2.什么是“當代語文”,涉及當代語文的性質、任務以及當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等探究性問題;3.什么是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包括命題的確立的基礎,向度和內涵等概念性問題。

        二是價值層面的一個why:為什么要倡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涉及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理論譜系、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等內容。

        三是技術層面的一個how:怎么踐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從課程資源的生成、教學目標的確立和教育環境的改善等策略方面作出宏觀規劃,再通過當代語文教學的經典案例作出示范引導。

        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入開拓生活教育資源,真正關注生本教學主體,重視教育生態過程,運用生動教學方法,實現生發教學目的,促進個體生命發展的一種自然、靈動、真實、高效的課堂教育新理論。 “六生課堂”作為一種課堂理念、一種課堂形態和一種教育境界,確立了包含課堂認識論、課堂方法論和課堂實踐論的理論系統,構建了課堂教學的主流形式,體現了教育的根本特征。

        首先,“六生課堂”的本質特征是生成,它具有生命的氣息和生發的效益,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展現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體現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表現課堂學科自身動態生成的特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教育效率。生成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亮點,它從理論層面解放了教師、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課堂,使課堂教學煥發出了生命活力。

        其次,“六生課堂”是師生合作且心向往之的理想課堂,為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并將“課堂”看作“師生一段重要的生命的歷程”。演繹著課堂的精彩,更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和學校成為師生學習的第一樂園,讓學習和閱讀成為師生生活的基本方式。再次,“六生課堂”作為涵蓋生本的課堂、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生態的課堂、生動的課堂的代稱,不僅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方向、方式和方法,而且為稱衡課堂教學的優劣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客觀標準。

        當代語文是指基于國際一體化格局和信息時代、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中國母語學科課程,她具有基礎工具性、文化承繼性、現代革命性和高度綜合性的特征。當代語文教學的一個終極點是實現高品質的溝通;兩個基本點是立足語文特性中的語感和文感;三個關節點是表達了什么、怎么表達的、為什么這樣表達;四個加強點是多說、多讀、多寫、多思;五個鮮活點是意在植立具有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話語、真切的態度,真率的行為,真實的生活的“真人”——這些實現需要“六生課堂”理論的支撐。

        另外,“生成的課堂”為教師擺脫機械繁復的形式備課找到了依據,減輕了教師課前預設的勞動強度和學生的課業負擔,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當代語文“六生課堂”不僅讓語文教師進一步明確了語文的課程性質和語文教學的特定追求,而且六生課堂理論指導下的當代語文教學必將是高效的課堂、典范的課堂。

        一、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命題的提出和理論背景

        第一次提出“生成學習”一詞的是美國心理學家維特羅克,他在1974 年撰寫《作為生成過程的學習》一文中闡述了生成學習模式并于1983年完成了對“生成”的定義表述;我國的課堂生成理論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葉瀾教授提出來的。此后“課堂生成”理論逐漸為廣大教師所熟知并用以指導課堂教學。隨著新課程實施和新課標的頒布,“動態生成”又成為課堂研究的關鍵詞;也有一些專家學者將這一新的課堂形態稱之為“生成性課堂”,而把由于課堂偏離預設隨機生發的教學機智表述為“課堂中生成”。雖然“生成性課堂”和“課堂中的生成”是既有密切聯系而又有著明顯區別的兩個概念:“生成性課堂”具有明顯的預設性是由教師的課前預設而生成的新型的富有活力的課堂。“課堂中的生成”具有明顯的意外性、突發性和臨場性,是由教師及時利用課堂中的生成因素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生態的課堂。盡管表述方法上不同,關注的角度各異,但本質上都是為了改善課堂教學長期以來所形成“高能耗”和“低效益”的弊端,探討課堂教學的效益和效率問題。同時“生成性課堂”和“課堂中的生成”完全可以統一在“課堂教學”的生態時空中,并且均具有突出的“生成”特征,因此2006年前后我們將其整合為“生成的課堂”:“生成的課堂”作為一種課堂理念、一種課堂形態和一種教育境界,確立了包含課堂認識論、課堂方法論和課堂實踐論的理論系統,構建了有效課堂教學的主流形式,體現了教育生態的根本特征。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完成了“生成的課堂”的邏輯界定和命題表述:“生成的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入開拓生活教育資源,真正關注生本教學主體,重視教育生態過程,運用生動教學方法,實現生發教學目的,促進個體生命發展的一種自然、靈動、真實、高效的課堂教育新理論。它對應不同的課堂因素和生態本質包涵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生本的課堂、生動的課堂、生態的課堂和生發的課堂這“六生課堂”,但由于它們都具有“生成”的特征和本質,因此,在理論探討時沿用“生成的課堂”這一學術化表述,在基層實驗和理論推廣時,為了便于解讀和實驗,通俗的稱為“六生課堂”。 因此,“生成的課堂”是“六生課堂”的本質性表述,“六生課堂”是對“生成的課堂”的通俗化代稱。

        2009年在全國的一些教育研討會上,我們首次提出的“六生課堂”理論得到了大家的關注。2010年《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理論建構和實驗研究》獲準中國基礎教育語文教學 十二五規劃課題立項,《加強課堂文化研究踐行“六生課堂”理論》在2010年11月在“中國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大賽中榮獲壹等獎,入選大型教育文獻《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指導全書》并于2011年發表于《中國成人教育》雜志。《生成的課堂——有效教學和課堂生態理論研究》項目于2011年5月通過河南省科技廳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以教育生態的子系統為特定研究對象,首次提出了‘六生課堂’理論命題并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論研究……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生成的課堂理論綱要及當代語文六生課堂踐行策略》2011年7月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中心第16屆學術年會上交流。

        因此,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理論命題的雛形是“小學語文‘生成的課堂’”,理論依據是“生成的課堂”理論亦即“六生課堂”理論,當代語文“六生課堂”是教育理論指導下的當代語文教學實踐。

        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理論譜系和現實支撐

        譜系的英文為 [pedigree] ,中文的解釋為“家譜上的系統”或“物種變化的系統”。這里借“記述宗族世系或同類事物歷代系統的書”喻指理論所依據的古今中外縱向傳承和橫向繁衍的文本。當代語文“六生課堂”是在“六生課堂”理論指導下的當代語文教學,其理論譜系既有哲學理論的遠程追溯,也有教育研究的近距關注。

        (一)“六生課堂”理論譜系和現實支撐

        王國維先生說“哲學是教育之母”,也有學者指出教育后設理論的核心是哲學。我國的課堂生成理論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葉瀾教授提出來的。她于1997年在《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它所期望的實踐效應就是: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此后“課堂生成”理論逐漸為廣大教師所熟知并用理論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因此“課堂生成”的理論溯源一般止于葉瀾教授,因為學界多數認為這是中國原創的理論。其實不然。正如前面所述,第一次提出“生成學習”一詞的是美國心理學家維特羅克,他在1974 年撰寫《作為生成過程的學習》一文中闡述了生成學習模式并于1983年完成了對“生成”的定義表述;而在“生成的課堂”理論譜系里,其哲學后盾遠及斯賓哥勒(1880—1836)20世紀初提出的“文化的比較形態學”。 通過對外國教育哲學和教育理論的大量比對和相關印證,我們為“生成的課堂”找到了真正的哲學依據和理論支撐。諸如:

        1.文化的比較形態學是課堂生成理論的哲學后盾

        2.教育生態學理論是生成的課堂文化的理論指導

        3.建構主義是“生成的課堂”理論基礎

        4.人本主義教育思潮也是生成的課堂的理論參考

        5.進步主義教育思想是生成的課堂的理論借鑒

        6.后現代主義的文化觀為生成的課堂實踐提供了理論啟發

        另外,中國的事業多像紅十字會一樣,它與權力體系走得太近,又與商業世界結交甚歡,學校乃至課堂都有不同程度的異化這也是需要我們正視并且反思的問題。理論對中國的影響普遍而深遠自不待言,對中國的課堂教育不獨見于作為教育資源的意識形態,作為上層建筑范疇的管理領域的課堂調控也概莫能外。

        毋庸諱言,現代經濟和企業管理的相關理論也滲透于學校管理和課堂操控方面。因為教育產業化、學校行政化、教師官僚化、學問世俗化的爭鳴抑或批判是不容回避的客觀存在;特別是現代經濟學以“人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或是“經濟人”的理論預定,也就是假定人總是計算“成本和效益”來追求“成本最低或效益最佳”者,解釋人類的歷史,解釋當今的世界,牽涉到的不僅僅有人的經濟活動,而且擴展到了整個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現代經濟學的理論解釋與實際生活有較高程度的吻合,它迅速地演化成了一種“通學”或是“顯學”,為世人所推崇。今天我們探討的課堂效率、高效課堂諸如此類的話題就是基于這種現代經濟學原理。

        關于其現實支撐,一個是現實條件,包括操作的可能性或實施的依據;二是實踐的可行性或實證性佐例。在這方面,古今中外舉不勝盡。近指就有如下:

        1.素質教育理念為“六生課堂”提供了實施依據

        2.三級課程政策為“六生課堂”預留了操作空間

        3.現代教育技術為“六生課堂”創造了便利條件

        4.綜合課程的特殊性為“六生課堂”提供了實施當然

        5.《義務教育法》賦予“六生課堂”充分的法理保障

        6.現行教育的不良現象亟待“六生課堂”加以改善

        7.課堂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呼喚“六生課堂”進行整合。

        自古至今,中國的教育從來不乏堅持本真,重視生成的教育典范。自覺地踐行該教育理論的探索從未停歇,只是理論通識沒能系統建構而已。“生成的課堂”是借鑒西方的科教文化,按照中國自身的教育發展邏輯并運用本土的話語來表達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光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與中國文化不同凡響代代相傳密切相關。從遠古生活實踐變為教育資源的三皇五帝,到無中生有、道法自然的老子,再到因材施教、憤悱啟發的孔子,天人合一、同類相應的董仲舒以及格物致知、我注六經的王陽明……中國有著本土的優秀教育傳統。五四以后西學東漸,可惜的是西風壓倒了東風,一直到今天,我們的本土教育實踐一直為西方的馬首是瞻。這里并不是完全排斥西方現代教育理論,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本土教育的傳統合理合理遷延和生套西方的適應和存活問題。這里也需要說明生成的課堂是本土理論,但需要西方教育理念的支撐和論證,因為東方的哲學思想比較內斂,重視經驗,少有開放的氣度,是需要大量的實踐體悟和豐富的理論闡釋的事實上,生成的教育實踐在中國的教育史上向來不乏其例。先秦時期的教育活動中,所謂的"專家開(治)國"就是圣賢們以自我豐富實踐、卓越智慧和特殊技能擔負起化育黎民并帶領部族趨利避害的歷史;諸子百家(特別是孔子、鬼谷子)以自己對天地和生活的體察與感悟作為教育資源興辦私學,以言傳身教、切磋琢磨、教學相長、學以致用等方法,在教育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印記;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和"創新教育";顧隨和葉嘉瑩的中國詩詞講座、易中天和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所引發的熱門話題和教學藝術……都閃現著生成教育的理念,飽含著"生成的課堂"的精彩和活力。

        課堂作為教育生態管理的前沿,目的在于建設和優化課堂環境,進而控制和利用環境,管理課堂生態內部生態主體間的關系,促進課堂生態系統內生態環境改善,使課堂生態系統處于良性循環,讓課堂變得更和諧、更具人文性,讓課堂充滿成長氣息,充滿智慧和挑戰;讓課堂回歸自然,組織一個健康的課堂生態系統,不僅給人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機會,也應該給于人可持續的、終身發展的機會。因此立足課堂形態研究,著眼于“生成的課堂”文化,構建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生本的課堂、生態的課堂、生動的課堂、生發的課堂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理論價值。

        (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理論譜系和現實背景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2009年在全國的一些研討會上,課題組的負責人又首次提出了“六生課堂”理論,得到大家的首肯和回應。雖說“生成的課堂”包容了諸多教育實驗,集成了課堂生成理論的諸多精華,但限于當時的條件,理論追尋和教研實踐的關注比較浮泛,只能說是平面的、靜態的研究。總之,沒有在其理論譜系上進行深入的追索和全面的梳理,也沒有在這一通識理論的指導下對當代語文作出專門的演繹實驗和針對性研究。為此,近年來,我們著重關注教育理論探究和當代語文教學,期間課題組在深入追索哲學淵源和立體動態構建這一教育理論的過程中,對以往研究由于邏輯不很縝密出現的某些疏漏進行了補救。一是對作為教育通識理論的“六生課堂”作了縱深研究,理清了“六生課堂”的理論譜系。比如近來發現,第一次提出“生成學習”一詞的是美國心理學家維特羅克,他在1974 年撰寫《作為生成過程的學習》一文中闡述了生成學習模式并于1983年完成了對“生成”的定義表述;我國的課堂生成理論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葉瀾教授提出來的,此后“課堂生成”理論才逐漸為廣大教師所熟知并用以指導課堂教學。二是對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密切的關注和集成性研究。遠的不說,比如邱學華先生的“嘗試教學法”和杜郎口中學的教育經驗,可以說基本上動搖了“傳統的課堂”,堅定了對“生長(發)的課堂”的認同和追求;朱永新同志的“新教育實驗”卓有成效,但至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學術界定。站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臨界來看,他的“新教育實驗”既是“永新教育”的試驗研究,也是繼陶行知“生活教育”以來的落實杜威進步主義教育的中國“全新教育實驗”,有著“生活”教育的針對性和“鮮活”教育的生命力;還有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要走向生本”、張文質老師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以及大面積的實驗推廣,都給中國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但也明顯感到上述課堂理論依然單薄而且失之偏頗,這是實驗研究難以避免的瑕疵。三是率先提出了“六生課堂”理論命題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研究范疇,并廓清了它們的理論譜系。“新語文”、“大語文”、“深度語文”、“本色語文”、“詩意語文”等從表面概念上看似各執“本色”和“風雅”的旗幟,然而本質上都是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育效果。可惜的是從語文教學的本身和現實出發,對理論追索和形成共識缺乏理性的光輝,只不過一直在新概念和新理念上兜圈子。當然,他們的學識和見地非常令人景仰,只是在當代語文性質、使命和語文教學的個性、范式等方面的研究,新銳有余而耐久乏力,向度正確而質量不足。必須從民族未來、國民素質、教育質量母語價值等方面進行本體論、價值論、方法論諸多層面關注當代語文教學……

        當代語文“六生課堂”有其學科的特殊性,從橫向來說,它依然屬于新語文教學大背景下的產物。“新語文”作為教育領域內語文學科所使用的特有概念最早應當見于1999年任不寐先生編的《新語文》教材,他認為“新語文”首先是一種“大語文”的概念。2000年韓軍先生將“新語文”定義為“是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教育,是建筑在‘語言即人、即存在’的哲學觀上的,以‘說真實的個性的話’為價值論,以‘用語言立人的精神’為語文教育終極目的和本體論,以‘舉一反三’為語文教學的總體操作論的語文教育觀。”由此觀之,傳統的服務于應試教育的語文教學是“小語文”,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語文教育是“大語文”,后來變稱為“新語文”,本色語文、詩意語文、深度語文都是一種“新語文”,當代語文“六生課堂”也是一種新語文課堂觀,因其有“六生課堂”理論的全面支撐,也可以當作一種學科的課程教育理論。

        本課題就是在此基礎上,對上述同質化的研究進行深入合并,對本質性的結論加以探究放大,對一些歧異加強梳理和辨析,以“六生課堂”理論為通識指南和邏輯起點,以當代語文教育為突破口和關節點,對“六生課堂”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作協同互動、鮮活集成研究,最終形成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踐行策略。

        總的來說,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直接理論上源有兩個:一個是作為課堂教學論的“六生課堂”;一個是作為學科教學論的“新語文”教學論。“六生課堂”的上緣譜系多是哲學文化,現實支撐為政策法規和理論實驗;“新語文”的產生則有如下四個方面的背景:一是上世紀90年代對語文教學集束式批判引發的全面深刻的反思;二是上世紀末各類新語文讀本的相繼出版,使“新語文”這個概念深入人心;第三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頒行,成為“新語文”“新語文教學”概念成熟與流行的雙重平臺;第四是民間語文力量的崛起,民間新語文改革實驗不斷涌現,促成了“新語文教學”的大氣候。

        三、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學術成果和理論價值

        "生成的課堂",作為"一種課堂理念,也是一種課堂形態,更是一種教育境界",它包含有課堂認識論、課堂方法論和課堂實踐論的系統理論,始源于南陽理工學院楊天志在2006年南陽市教師培訓的專題講座內容。他的專題探討的系列文章作為“教育新理論”在《閱讀與鑒賞》上發表后,又作為"課堂生成論"編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用于師范教育本專科學生的課程教學。2009年“加強課堂形態研究 構建生成的課堂文化”又作為《教育生態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以該成果為核心的《教育生態理論研究》2010年相繼獲得南陽市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河南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以及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具體來說,圍繞該課題的理論研究或成果計有12項:

        1.《“生成的課堂”專題探討》系列文章(之一:“生成的課堂”命題界定及其意義;之二:“生成的課堂”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支撐;之三:“生成的課堂”踐行策略與創生途徑)作為“教學新理論”在《閱讀與鑒賞》2007年第5期上頭條連載予以推廣;獲得2007年度南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論小學語文生成的課堂》在2007年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年會上交流并榮獲課程類一等獎。

        3.《“生成的課堂”專題研究》獲準2007年南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經專家組鑒定合格,通過驗收。

        4.小學語文“生成的課堂”作為課堂生成論編入大學師范教育本專科《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教材中,成為該類教材的一個創新點。該書主編、全國高校教育學會小語教研究中心常務理事趙紹軍教授認為這是“創造性的理論探索”,“這項重要成果”編入該書,“填補了該類書籍在全國范圍內的一項空白。”該書曾獲2008年南陽市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河南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中南五省優秀圖書一等獎。

        5.生成的課堂---關于關于“生成性課堂”和“課堂中生成”的探究(上)(下)被《消費導刊》分期刊用(14、21/2008)。

        6.《加強課堂形態研究 構建生成的課堂文化》作為《教育生態理論研究》的核心內容由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管的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2009年該書獲得全國本色杯教優秀教研成果一等獎;2009年南陽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河南省優秀教研成果一等獎、河南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7.《生成的課堂》先后作為南陽市、焦作市的教師培訓課程資源,由楊天志進行專題講座,培訓教師3000余名,反響良好。楊天志被評為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

        8.《“生成的課堂”文化溯源及哲學思考》2010年3月由《黑龍江高教研究》刊用。

        9.《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理論建構和教學實驗研究》2010年獲準“中國基礎教育語文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立項。

        10.《加強課堂文化研究踐行“六生課堂”理論》2011年月在“中國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大賽中榮獲壹等獎,入選大型教育文獻《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指導全書》并發表于《中國成人教育》(11/2011)

        11.《生成的課堂——有效教學和課堂生態理論研究》項目于2011年5月通過河南省科技廳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以教育生態的子系統為特定研究對象,首次提出了‘六生課堂’理論命題并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論研究……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12.《生成的課堂理論綱要及當代語文六生課堂踐行策略》2011年7月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中心第16屆學術年會上交流。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首先著眼的研究是語文學科和語文課堂教學,因此在早期的成果中皆有小學語文或當代語文的冠詞,后來形成教育教學的通識理論,現在需要回過頭來,以此理論為指導,重新建構當代語文“六生課堂”。

        從研究的機緣來說,具有將日常工作和學理探究相結合、理論研究和學術推廣相結合的職業優勢。從研究時序來看,“六生課堂”是對“生成的課堂”的升級性和補充性研究,當代語文教學是“六生課堂”理論指導下的具體運用;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六生課堂”在上述研究的同時,廣泛吸納了全國各地相關的教育研究,特別是包括語文教學實驗研究的一些成果作為現實支撐和校準參考。從研究思路上來說,先經歷了理論到實踐的演繹推廣,而后又從教育實驗到理論歸納集成的雙重反復,現在的研究是再次從理論到實踐中去。

        該研究時間跨度幾近十年,現在看來,它的導向作用、參考價值和應用前景非常明顯:

        “生成的課堂”貫穿了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生本的課堂、生動的課堂、生態的課堂、生發的課堂六種課堂文化的層累疊加,它的內涵分別指向特定的教育邏輯和課堂要素,這是正效課堂不能回避的前提條件,因此“生成的課堂”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標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師回應新課程,實施創新教學的基本能力體現。

        “生成的課堂”理論體系的模式建構及理論研究,包括“六生課堂”作為優秀傳統教育的升級理論,基本上可以覆蓋現行課堂教學的前沿理論和探索,是一個比較完備和科學的理論體系,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必將牽引、助推當前的課堂教學,大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六生課堂”是集理論導引、課型示例、教學實驗為一體的綜合性課題,它既包含課堂教學的理論認知,又兼備課堂教學的實踐指南,也具有課堂教學的方法指導;既是課堂教學的基礎理論,又是教學的理想境界,同時也提供了課堂生成的文化元典。在實踐層面,作為教師培養和培訓提供了經典的課程資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評估和課堂評價提供參考標準,同時,作為家長和其他關心教育的社會各界精英提供理論參考,將會極大地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為落實新課標提供了理論支點。

        本課題研究立足課堂教學,從探究教育哲學的高度,為全面、系統、深刻地探討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從what、why、how三個維度入手圍繞這三個“W”:什么是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為什么要倡行以及怎樣倡行——這是理論研究的框架;在此基礎上進而確定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核心理念、解讀其典型特征、實現六生課堂教育境界的基本途徑——為實踐應用提供通識性結論;進而提出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的基本元素——為語文高效課堂提供理論參考,為生態課堂確立典型案例。所以,從課堂的特定時空上來看它也是融教育理念、課堂形態、教學方法為一體的包括課堂認識論、課堂實踐論和課堂方法論在內的模糊集成。當然,從系統的特定因素來看,它的子命題又是符合課堂要素和課堂流程的精準對應。

        “六生課堂”是立足教育原點,探究教育哲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正如朱永新同志認為我們需要從教育原點“再出發”一樣,他認為教育的原點是“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干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而課堂教學依然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最常見的教育形式,因此,“課堂是什么?”“課堂上要干什么?”“什么是好的課堂?”就是教育最基本、最元典的問題。而針對當代語文的應用性研究而言,當代語文“六生課堂”也必須回答“語文是什么?”“語文課堂上該干什么?”“什么是好的語文課堂”這些本原的也是終極的問題。必然對傳統文化形態和現行課堂質量進行反思,勢必重建生成的課堂文化,基本上體現了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向,也是教育科研和學科教學的奠基工程。

        該課題的創新在于:a.從教育哲學的高度和歷史時空的視域聚焦語文課堂文化,b.以語文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探尋教育的元典問題和高效課堂的本質,c.以實踐的集成性理論總結和理論的應用性研究互動生成,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的基礎元素。

        所以,它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六生課堂”的本質特征是生成,它具有生命的氣息和生發的效益,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展現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體現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表現課堂學科自身動態生成的特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教育效率。生成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亮點,它從理論層面解放了教師、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課堂,使課堂教學煥發出了生命活力。

        其次,“生成的課堂”是師生合作且心向往之的理想課堂,為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并將“課堂”看作“師生一段重要的生命的歷程”。演繹著課堂的精彩,更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和學校成為師生學習的第一樂園,讓學習和閱讀成為師生生活的基本方式。

        再次,“生成的課堂”作為涵蓋生本的課堂、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生態的課堂、生動的課堂的代稱,不僅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方向、方式和方法,而且為稱衡課堂教學的優劣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客觀標準。

        當代語文是指基于國際一體化格局和信息時代、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中國母語學科課程,她具有基礎工具性、文化承繼性、現代革命性和高度綜合性的特征。當代語文教學的一個終極點是著眼于人格教育促使漢民族由臣民意識到公民意識的的轉變進而實現“立人”的偉大使命;兩個基本點是立足語文特性中的語感和文感實現高品質的溝通;三個關節點是表達了什么、怎么表達的、為什么這樣表達;四個加強點是多說、多讀(聽)、多寫、多思;五個鮮活點是意在植立具有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話語、真切的態度,真率的行為,真實的生活的“真人”——這些實現需要“六生課堂”理論的支撐。

        另外,“生成的課堂”為教師擺脫機械繁復的形式備課找到了依據,減輕了教師課前預設的勞動強度和學生的課業負擔,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當代語文“六生課堂”不僅讓語文教師進一步明確了語文的課程性質和語文教學的特定追求,而且六生課堂理論指導下的當代語文教學必將是高效的課堂、典范的課堂。

        四、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操作規程和踐行策略

        教育本土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點也是目的,只有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獨立價值才可能促進本土傳統的發展。“六生課堂”作為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課堂文化形態,倡行"生成的課堂"文化,目的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生態觀和高效低耗的效益觀,革除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關注現實教學的效果,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效率。

        當代語文“六生課堂”是指在“生成的課堂”理論指導下進行的當前語文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境界,是運用上述通識的教育教學論進行具體的學科教學實驗,在生成的課堂文化氛圍中,倡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也可以說是以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怎樣踐行生成的課堂。

        (一)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操作規程

        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操作規程是我們現在最關心的問題。一個理論如果僅僅停留在是什么、為什么的層面只能說是詩意的翱翔,只有提供“怎么辦?”的結論才是詩意的棲息。教育需要靈魂的安頓,也離不開本體的營生;需要有能入的身心體會,又需有能出的通觀妙解。判斷理論是否是哲學層面的通學,最關鍵的就是牽涉“how”的營生辦法,在今天更是如此,畢竟民以食為天,生存和經濟的生存、生活和高效的生活依然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向度。

        吳藹中在探索現代文課堂教學模式時,例舉了四種效果較好的模式:一是資料匯編式,二是猜想爭鳴式,三是隨筆拓展式,四是活動排演式。每種模式適合的篇目類型不僅相同。

        蔡偉、方蓉在《新語文教學辯證》一文中,也提出了四種“新語文教學”的模式:

        1.體驗性教學模式。意在通過實踐來認識事物并理解驗證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自主性體驗、參與性學習、實踐性運用等原則。

        2.生活化教學模式。新語文教學論者信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的觀點,重視教育與生活的融通。因此新語文教學的課堂里體現的是教學目標的生活化、教學過程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生活化以及教學評價的生活化,這樣的課堂能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學科知識融匯貫通,最大程度減少刻板的匠氣和斧鑿痕跡。

        3.探究式教學模式。形象感性思維與邏輯理性思維的緊密結合是新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色所在。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主要指運用探索研究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引導并組織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索研究,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的鍛煉,更為重要的是逐漸形成研究的意識和探究的精神。在這類教學過程中強調課題選題的價值性、探究目標的明確性、學生探究的主體性、問題解決的科學性。

        4.協同式教學模式。語文教學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需要組成系統的各個要素形成協同關系,以使系統平衡有序,且“合作”日益成為新人類素養中的重要因素。協同式教學模式是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家庭、社會及其他學科等條件要素,使各要素綜合作用形成合作、協同、同步、互補的效應。

        其所謂的“新語文”,就是該課題界定的“當代語文”,主要是區別于“傳統語文”而言的;新語文教學是一個包含本體論和價值論的籠統概念:

        “‘新語文教學’是指相對于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而構建的一種全新的語文教學體系,它以培養具有高超的的語文素養、豐厚的人文精神、充分的個性發展的的現代真人為目標(為什么需要語文教學),以語感和文感的培養為核心(語文教什么),以主體化、藝術化、情感化、實踐化為操作內容(語文怎樣教),以語文教學資源的全面拓展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為途徑,形成視域無限開闊、理念新穎超前、內容新鮮立誠、形式生動豐富的立體、全息、互動的教學范式。”

        因此,當代語文是指基于國際一體化格局和信息時代、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中國母語學科課程,她具有基礎工具性、文化承繼性、現代革命性和高度綜合性的特征。當代語文教學的一個終極點是著眼于人格教育促使漢民族由臣民意識到公民意識的的轉變進而實現“立人”的偉大使命;兩個基本點是立足語文特性中的語感和文感實現高品質的溝通;;三個關節點是表達了什么、怎么表達的、為什么這樣表達;四個加強點是多說、多讀、多寫、多思;五個鮮活點是意在植立具有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話語、真切的態度,真率的行為,真實的生活的“真人”——這些實現需要“六生課堂”理論的支撐。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就是以“六生課堂”理論為指導,以生活的課堂(教育資源)、生本的課堂(教學主體)、生命的課堂(教育對象)、生動的課堂(教學方法)、生態的課堂(教學過程)、生發的課堂(教學目的)諸多要素為邏輯重點的、區別于傳統“預設的課堂”的“生成的課堂”體系,意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入開拓生活教育資源,真正關注生本教學主體,重視教育生態過程,運用生動教學方法,實現生發教學目的,促進個體生命發展的一種自然、靈動、真實、高效的當代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學科教育新理論。

        理論具有指導和普遍的價值,模式和規程一般來說都有借鑒和參考意義。依據“六生課堂”理論,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操作規程為:

        備課(預設生成):圍繞新課標、新課程、新語文的理念(備課標),立足生本實際(備學生),文本細讀(備教材),開發適切的生活的課程資源,一部分體現在教學案中,一部分暫置于素材庫里。

        上課(即時生成):首先按照預設生成的內容,選用生動的方法進行流程實施;遇到非常態情景,要動用素材庫里的知識儲備,運用教學機智即時生成有價值的語文教育資源,變原來的流線設計的剛性貫徹為模塊教學的彈性運演,尊重生命的本質,以突破課堂澀滯或阻力為目標問題,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流變生成。在生態的情景過程中實現知識模塊化、序列化,從而內化為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實現生發的教學目的。

        課后(反思生成):及時把課堂情景變成反思性生成文本,置于新一輪的教學案中或者素材庫里;同時要根據該次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在近期的教學中及時作出調整。遺漏的或者重復的教學目標對于高效課堂來說都是大忌。課堂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

        這是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一般操作流程,是按照教學時空來設計的通用模式。在我們編著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一書中,我們將廣大語文教師和名家的語文教學實踐作了部分歸納,可以作為語文課堂教學操作規程的具體參考:

        1. 激趣--啟發--提問

        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關注,然后再啟發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問題或可由教師提出,啟發學生思考,解決。

        經典案例例首選《美國一所普通小學的一堂閱讀課》。

        2. 互練--反饋--內化

        由學生分組(或單個)練習,遇到障礙及時反饋,引導或合作解決,進而作為一個體現一般規律的模塊加以內化,成為學生解決類似問題的過程參照或方法指導。這個過程對于學習者而言,也叫內隱學習。推薦案例為許地山的《落花生》。

        3. 造勢--討論--點評

        有人認為,一個好的老師不能缺失臨場造勢的能力,語文課堂尤其需要適度的煽情。造勢的方法很多,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探究問題的學習角色中,以期引起學生對該問題的專注,激發其自由表達見解的欲望并能夠投入到討論中,然后再由教師進行點評。點評的語言要靈活多變,真摯誠懇、親切委婉,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肯定和正面評價,指向要多樣,若就事論事的是非理性評價就會挫傷學生的參與熱情。應用即時的評價,促進有效的課堂生成,經常可用以下方法:一是用贊美的語言激勵學生,二是用委婉的語言敦促學生,三是用具象的語言啟迪學生打開思路。

        4. 創景--涵泳--感悟

        運用多媒體音像制品或互聯網教學資源,或實物等創設學生喜聞樂見、意境優美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走進課文,以個性化或移情入文進行涵泳體味,進而感悟作者的情感,達到神交古人或將心比心并移情于現實中進行觀照,以習得語言和體驗情感來濡染學生,進而增強其人文修養。

        5. 異誤--善對--逆轉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缺乏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這是因為,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人--人系統,它充滿變化和問題。任憑事先如何周密的設計,教師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教師若是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或處理不當,課堂教學就會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還會導致師生產生對抗。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并不是每堂課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偶爾的教學失誤甚至失敗不可避免。這就要求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改進教學方法,并使教學實踐更具合理性。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機智的教師面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的情況,總能靈感閃現,奇思妙策在瞬間激活,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這種失誤和失敗往往也是二度教學時一種可以挖掘的很好的教學資源。

        6. 誘思--探究--分享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學習有助于生活習慣和處事方法的改變。往往在學科交叉或邊緣的地方觸及到有價值的綜合性學習話題。通過對這些綜合性問題的探討,讓學生開闊視界,學會處理問題的一般方法,進而改善其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共同分享探究的學習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在這樣一個探究過程中,收獲的可能就不僅僅是課堂上教師要求掌握的那點知識本身,學生的質疑能力、探究精神、與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會得到發展。

        7. 事件--重組--放大

        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使之與教材、與學生產生關聯,并著意把生活、教材、古今中外的時空打破,再進行重組,進入課堂,作為學習的媒介,讓學生在過程和細節中,以小見大,以少知多,由人及已,由物及人,在體驗和關注中促進心智的成長。

        8. 尋機--融合--拓展

        教學要打破原先單一的教材觀,教師要面對現實,研究學生,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拓展他們學習的空間。生活中發生的新聞或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好素材,也是學生發展語言、表達見解的誘因。教材中有好多重復、同化、異化或異形同質的知識點,也是教師進行教材處理的難點。這一些問題都可以整合出不同的教學素材,同樣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精心預設的前題下大膽生成,獨避蹊徑,完成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

        9. 打亂—重構—評析

        語文教材的編寫體例不一而足,教育資源也非常豐富。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要根據教育指向,在次序、內容等方面進行打亂分解,隨機整合重構,離開特定的語言環境,并將其引渡到現實世界,在特定的時空里進行評價賞析。類似將阿Q和孔乙己放在同一個時空里表演……

        10. 主題—薈萃—活動

        規定主題共同檢索,薈萃語文教育資源,進行主題閱讀活動。深圳黃田小學劉憲華校長的“主題式經典誦讀”,從理論、教材到實踐都有很好的經驗。

        11. 對接—轉換—演習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常規,之間的對接和轉換可以選擇游戲活動的方式,把機械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活動,演課劇、接力競賽、信息傳遞、講課文故事等都是常見的活動。能夠把握說話--聽話--記錄--寫作 、說話—寫話—寫作、文本—讀書—講述等序列的練習,揣摩語言、文字、寫作、閱讀之間的邏輯關聯及能力轉換和傳遞,也是語文教師需要強化的要點。

        12.細讀—精思—體悟

        注重文本細讀,發揮自身優勢,作出具有語文個性和讀者個性的思考和體悟,這里我想重點推薦王崧舟的詩意語文,也許他的教學會給我們很多啟發。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純技術的操作規程又容易使語文教學陷入新的套路,只有抓住語文之本、當代之特、課堂之旨、教育之道,才能左右逢源進退有據,達到出神入化自由靈動的境界。

        (二)當代語文“六生課堂”踐行策略

        當代語文“六生課堂”就是充分把握當代語文的特點,以“六生課堂”理論為指導,通過語文教學,擔當起母語教學的歷史使命。

        1.探究當代語文的主體特征和終極價值。

        當前的語文教育很不景氣,這里邊的原因很多。從學術層面上說,語文學科、語文課程、語文資源、語文教學、語文學習的概念往往混淆不清,甚至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表述也不太明晰,造成了學科定位不準、特點不清、目標不明;資源不充分、不經典、不系統;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不科學、任務泛化、針對性不強等諸多問題,亟待正本清源。(10年前項目主持人寫有《語文難教的N個原因》在網絡上可見,近來似乎引起了一些同仁和家長的重視,《當代語文的性質、特點和歷史使命》現在尤為緊迫。)

        《當代語文“六生課堂”的理論建構及教學實驗研究》已獲準中國基礎教育語文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立項,這是一個集理論構建、學術推廣和教學實驗為一體的綜合性課題。除了貫徹“六生課堂”的理論通識之外,還要加強當代語文的特點和歷史使命的研究,這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語文之本:語文是以漢語為基礎母語的中國語言文字交際系統和“百科之母”,它是基礎中的基礎學科。她的基礎工具性和傳統承繼性構成了語文之特。語言文字的交際功能和言語文化的承繼特征是語文學科必須通透徹悟的根本關鍵;

        當代之特:基于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背景,當代語文教學的重點要轉向語言思維品質的提高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增強,加強語文承載科學文化的功能,達成品質高效的溝通,擔當新人立人的歷史使命當是當代語文的當務之急。要注重言語的質地、言語的溫度、言語的情意、言語的色彩、言語的節奏、言語的時空、言語的趣味、言語的聲勢、言語的風雅、言語的姿態等,特別是在表達上,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度、言之得法、言之合宜。

        課堂之旨:工業社會和商品經濟要求教育投入和教育產出的性價比,課堂教學旨在以班級授課制的形式節約教育成本且適應教育批量化,提高了教育效率,是知識普及和技術養成的基本形式。多快好省、又好又快的高效的課堂是其中應有之意。課堂是一段師生生命發展的重要歷程。

        教育之道:著眼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幸福進而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教育使人學會擔當且具備擔當的能力。教育是立人的事業。教育改變命運,教育贏定終生,教育振興民族,教育強大祖國。

        現在的語文教學少了語文的個性和滋味。有的課好像是政治課,滿堂說教和德化;有的課好似歷史課,在歷史知識和文化常識中糾結;有的課似乎又是自然課,環保理念、科學術語翻來覆去。如果說“怎么教比教什么更為重要”那么“學的準比學得多更具意義”。語文課自然有語文課的特殊性,語文教學一定要有“語文味”。要想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必須在語文課的邏輯重心和語文特色上下點功夫。一是從文感和語感出發實現交際和溝通,古今溝通、人本溝通、師生溝通、中外溝通的目的就是為了求真立人。二是按照語文的邏輯起點確定教學目標。文本“表達了什么,怎樣表達的,為什么這樣表達”的3W原則一定要落實,常態和變態的問題情景一定要有針對性和適切性。三是根據不同的語(文)體確立不同的教學重點。語體文教學和文體文側重點不同;不同表達方式關涉的語(文)感覺和思考方式以及表達要素乃至評價尺度也是不同的,四種文學形式的教學重點也各有特色。四是遵循4D教學傳統多說、多讀(聽)、多寫、多思。語文教學更多的是藝術而非科學,需要更多的體驗感悟較少推理運演,語文教學一定是較多感性的總結歸納,較少理性的邏輯演繹。因此當代語文是開放的系統、生態的過程鮮活的情景、詩意的棲息。

        2.把握“六生課堂”理論和操作流程。

        關于“六生課堂”,為方便瀏覽,茲作如下解讀:

        生活的課堂主要是指教育資源要立足生活、關注生活、吸納生活、面向生活、服務生活;重點體現在課前預設環節,在課堂流變生成是可以是即時擇選適切資源的參照。

        生本的課堂是說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要把學習的主動權和學習時間最大限度地交教給學生,不能喧賓奪主。

        生命的課堂是指充分關注教育對象的生命特征,他們有自己的意愿、情感、思想以及個性且有差異。他們不是裝載知識的物品,而是有著獨立見解和特殊性格的鮮活的生命。

        生動的課堂是指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活力,實現精彩和效率。

        生態的課堂就是教育環境和教學過程要真實自然,搖曳多姿而又主次分明。

        生發的課堂是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學生心智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為目標,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初衷,通過學生的外在提高促進學生的內在發展。

        這是理念,也是尺度,更是境界。

        ⑴ “六生課堂”是六種課堂文化的層累疊加。

        生活的課堂生本的課堂

        生動的課堂生態的課堂

        生命的課堂生發的課堂

        ⑵“六生課堂”的內涵分別指向特定的課堂要素。

        生活(課程資源)生本(教學主體)

        生動(教學方法)生命(教育對象)

        生態(教學情境)生發(教學目的)

        ⑶“六生課堂”明顯區別于“預設的課堂”,其核心特征和本質表述是“生成的課堂”。

        預設的課堂 --教材中心 教師中心 任務中心

        生成的課堂 --課程中心 學生中心 發展中心

        ⑷“六生課堂”是遵循教育時空邏輯的模糊集成。

        教育新理念一種教育理論(現在進行時)

        課堂新概念一種課堂形態(過去完成時)

        教學新觀念一種理想境界(未來進行時)

        ⑸“六生課堂”不僅重視課堂的“流變生成”,也非常關注“預設生成”。

        “六生課堂”的本質是生成,根據生成時空的不同,又可以分為“預設性生成”和“即時性生成”,“即時性生成”又可分為“瞬時生成”和“流變生成”。

        3.完善教育主體閱讀,面向“五度”確立“大教育”理念。

        一是要弄清教育的本真和現實中的異化,明確自己的工作性質,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把握教書育人的尺度;回歸教育原點,尊重課堂本真,切實為學生的生命奠基。這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二是要了解教師的歷史和現狀,明確自身職業的歷史沿革和現實所然,拓寬師德的厚度。

        三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訴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合法權益;增強教育效益的力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一本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人成综合在线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