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網絡協議規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協議規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協議規范

        第1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網絡飛速發展,Internet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放的、有眾多網絡互聯形成的計算機網絡。網絡標準也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建立起來,為了使計算機網絡標準化結構、計算機網絡應用服務和數據交換等得以統一規范實現。國際上非常多網絡規范化組織都對計算機網絡標準技術展開了研究,比如TCP/IP協議在ARPANET上成為分組交換單個網絡上的標準協議。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技術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計算機信息網絡中相關信息處理的標準,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主要研究計算機網絡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相關標準及局域網數據傳輸的相關標準,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ITUT主要研究計算機網絡通信的相關標準,Internet協會研究有關Internet的發展和可用性技術。目前計算機網絡標準中常用的有OSI標準,開放系統互聯基本參考模型,表達了開放系統互聯體系結構,安全服務,安全機制,命名和尋址以及管理框架等;TCP/IP協議族,是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的集合,同時也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目前互聯網應用使用的是IPv4協議,下一代網際協議IPv6也將彌補IPv4協議下IP地址不足的問題。可見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的標準化對計算機網絡提供網絡服務非常重要,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也向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2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安全協議規范化研究

        目前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最受關注的問題就是網絡安全,而網絡安全協議是網絡安全的關鍵保障,規范化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協議將有利于提高網絡安全性。為了保障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能夠提供安全的信息服務,許多網絡安全協議應運而生,但是這些安全協議各有各的標準,也都基于各自的工作原理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使得安全隱患和安全缺陷更不容易發現。為了更好的消除網絡安全協議中的缺陷,使用科學的方法對網絡安全協議進行規范化,統一化網絡安全推理結構模式和方法,使用更加細致的結構證明辦法,制定更加符合網絡安全的規范化安全協議,這樣不僅可以簡化網絡安全協議的工作復雜程度,也更容易實現對網絡的管理。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安全協議的規范化可以通過將網絡協議向規范化范式轉化實現,規范化過程一般采取協議效益增加參數的辦法實現,由低級向高級轉換的過程消除不同協議中可能的缺陷,簡單來說安全協議的規范會就是對現有的協議進行逐步的改造。安全范式的轉化包括對安全協議攻擊和信息到達界別的檢查,這些檢查通過規范化協議中的參數快來快速判斷,有助于更準確的判定安全級別。協議規范化的實質是對傳輸消息中狀態參數的補正和完善,相比較于其他多樣化的協議具有明顯的優勢。

        (1)規范化的協議可以向用戶進行顯示的說明,讓網絡協議的參與者可以直接了解規范化協議的內容和狀態。

        (2)規范化的協議由于綁定了消息塊,區分更加明顯,在避免網絡攻擊時減少了同步和重放攻擊方式。

        (3)規范化協議由于綁定了參數,使得網絡協議修改報文中沒有加保護的內容的主動攻擊方式無法實現,協議參與者通過消息塊和報文狀態參數可以直接的看出報文是否被非法修改,更容易判斷和處理攻擊。

        3計算機信息系統網絡管理規范化研究

        第2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1.1智能電網通信技術現狀

        目前,網絡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領域應用廣泛,在發、輸、變、配、用等環節都有相應的通信標準和應用。比如,變電站與控制中心之間采用IEC61970或IEC61968標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內部使用IEC61850標準通信。當前電網通信技術及標準種類多且兼容性不足,通信技術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用戶端新的要求,比如電動汽車、智能家居和智能電表等。

        1.2智能電網用戶端通信技術

        智能電網用戶端涉及的領域較廣,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有不同的通信技術存在,這是由于各種通信技術在不同時間階段不同行業發展有各自不同特點所形成。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多元化的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用戶端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InternetIP使用IP基礎網絡的優勢在于與互聯網的有效銜接。用戶端通信采用基于TCP/IP的網絡,可以非常便捷地與現有網絡互聯互通。其好處還在于大量IP成熟標準、有效工具能直接應用到用戶端的應用軟件。此外,IP基礎網絡支持帶寬共享和動態路由能力,在智能電網用戶端中對最小存取延遲,最大丟包率或最小帶寬現狀等有特殊要求的應用,一些IP如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技術可滿足此特殊要求。

        (2)光纖以太網通信它采用光纖介質運行以太網LAN數據包。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以任何標準的以太網速度運行,也可以實現交換機的速率限制功能,以非標準的以太網速度運行,最高可以達到10Gbit/s。目前光纖以太網通信在電力監控系統中已有商業化產品投入運行。

        (3)電力線寬帶(BPL)該技術采用電力線傳輸數據。通過電力調制解調器可以在一定區域內任意的電源插座上實現網絡接入。電力線寬帶在缺少其它通信網絡的地區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優點在于利用現有電力線上網而無新增通信線纜鋪設投資。但目前的BPL能夠提供的最大帶寬為4MB。因為電力網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線,電磁兼容性的問題嚴重影響網絡的傳輸速度。

        (4)3G移動通信利用現有3G移動通信可以避免建立專門的無線網絡所需的大量投資,使用方便、靈活。但若大量使用成本投入會較高,且日常的運行、管理、維護費用較高。故此通信技術適用于重要、且節點數少的遠距離智能電網用戶端通信場合。

        (5)無線通信(ZigBee、WiMedia、Wi-Fi)Wi-Fi技術具有較高的成本效益,能夠進行升級擴展以覆蓋大型地域和多個端點,且無需鋪設電纜。ZigBee通信使用跳頻擴頻無線技術,該技術具有可靠性高、傳輸速率低、傳輸距離遠的優點,由此解決了傳輸堵塞和干擾。WiMedia通信的物理層采用超寬帶標準,其解決方案的射頻覆蓋水平與ZigBee相似,其數據傳輸速率高,并具有網狀網絡功能。

        (6)現場總線通信20世紀80年代中期產生的現場總線技術,相比傳統控制系統,其特征為:數字化、全雙工傳輸、分支結構多。現場總線技術實現了工業控制系統的分散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導致其體系結構和功能產生重大發展。

        (7)通用工業協議(CIP)CIP是面向對象的工業網絡控制協議。根據OSI/ISO七層協議模型,DeviceNet協議定義了七層模型中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應用層。而CIP協議是七層模型中的最上層———應用層。CIP協議是De-viceNet的應用層,同時是ControlNet、EtherNet/IP、CompoNet的應用層。DeviceNet和ControlNet、Eth-erNet/IP、CompoNet共用同一個應用層協議CIP,但它們有各自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8)工業以太網技術當前,工業以太網技術的性能不斷提高,成本不斷下降,其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發展非常迅速。相比其它現場總線技術,以太網技術優勢有:1)數據傳輸速率高,達到100Mbit/s;2)不同的傳輸協議能在相同總線上共存;3)在以太網中,數據存取技術采用變互式和開放式;4)不同的拓樸結構和不同的物理介質得以存在和運用。

        2走向集成的智能電網用戶端通信技術

        2.1集成的通信技術

        在智能電網設備端,目前仍然是多種現場總線并存。從用戶角度,希望通過通信技術集成以實現各種智能元器件與控制器之間的互聯互通,但并非必須用一個通信網絡來實現所有的功能。例如:Internet網絡并非同結構的單一網絡,但用戶確能實現電子郵件、文件下載、網絡瀏覽、網上游戲等不同類型的服務。從通訊協議的構筑模型角度,大多數用戶端通訊協議均根據OSI的七層模型。當前,自底層向上定義構筑統一整體的通信協議大量存在,這使得在相同層次上的互聯性在各標準協議之間較難集成。其實,定義OSI分層模型是為了讓不同構架、不同發展階段的通訊協議能相互獨立,使其能在獨立發展的同時具備良好的互相配合、結合,增加其相互間成為一個端對端完整協議的可能。比如,以TCP/IP協議棧為核心的Inter-net網絡協議中,不同的應用層協議可以在上層網絡存在,而大量的不同局域網、廣域網可以在下層網絡平臺上實現。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集成將應運而生。通信集成是指一個集成的通信軟硬件平臺融合多種通信協議及通信接口,實現不同通信技術的互通互聯。

        2.2通信技術標準的發展及融合

        第3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關鍵詞】WCDMA PS域尋呼 移動互聯網 智能終端 RAC分裂

        中圖分類號:TN9292.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010(2013)-13-0020-03

        傳統意義上的移動網絡尋呼主要是指CS域的尋呼,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PS域的尋呼已經成為移動網絡尋呼的主要觸發源。近年來,PS域的尋呼量快速增長,WCDMA網絡中很多區域的PS尋呼在無線尋呼忙時的比例達到80%,且仍在持續增長,這一現象值得深入分析。

        1 尋呼相關協議規范

        根據3GPP相關規范,尋呼分為兩類:paging type1和paging type2,其中類型1通過PCCH信道實現對基于idle、cell-pch和ura-pch狀態下UE的尋呼,類型2通過DCCH信道實現對cell-fach和cell-dch狀態下的特定終端進行尋呼(支持EPCH的網絡也可對處于cell-PCH狀態的終端進行類型2的尋呼)。

        類型1尋呼的觸發可以來自CN網,也可以來自UTRAN網,來自CN側的尋呼通常是為了建立信令鏈接,來自UTRAN側的尋呼通常是為了通知UE更新系統信息、通知UE進行狀態遷移觸發小區更新或者通知UE(PCH狀態下)釋放RRC鏈接。UE通過SIB5中的相關信息、IMSI和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非連續接收)的周期長度選擇監聽PICH信道,并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接收SCCPCH信道中的尋呼信道。一條尋呼消息中可以包含多個尋呼記錄,每個尋呼記錄標識一個用戶。

        類型2尋呼通過DCCH信道的AM RLC模式下發,不影響正在進行的RRC流程。

        2 PS尋呼增長的原因

        3GPP協議設計初期的重要目標是數據業務吞吐和持續連接,但是網絡的發展和原來的設想差異較大,現實網絡中大量傳送的并不是FTP類的應用數據。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移動通信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PS尋呼擁塞就是其中之一。PS尋呼的急劇攀升,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產生了大量主動的下行數據流量場景,二是長在線短連接特性的智能終端大量普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發展,IM、SNS、GAME等應用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普及,網絡側主動發起下行數據流量的場景越來越多,比較典型的場景有:IM類應用的下行消息(QQ接收消息)、SNS類應用的好友狀態更新(微信系統更新好友狀態)、在線游戲中的同伴行為更新(斗地主中下家出牌)、VoIP的被叫尋呼等,這些場景都需要CN側發起下行數據。這些場景與傳統的互聯網下行數據不同的地方在于:下行數據與上行數據時間上不是緊密相關的,例如網頁瀏覽時用戶發起一個HTTP的GET請求后很快就會收到200 OK和后續頁面內容,而網絡紙牌游戲中上家出牌后,下家通常需要思考一會兒才會出牌。后一種場景遇到了長在線短連接特性的智能終端就可能會引發PS尋呼。

        智能終端的長在線特性指的是3G智能終端通常會在開機后主動發起PDP激活,并保持PDP激活狀態,即便是網絡側將用戶去激活,終端也會很快重新發起激活。長在線特性保證了UE在發起service request時不必重新建立PDP上下文,縮短了信令連接時長;同時長在線也是業務應用的需求,保證了用戶在服務器側的在線狀態,IP地址不會變更,業務可以持續開展。相關信令實例參看圖1:

        智能終端的短連接特性是指終端廠商為了提高電池續航能力,在系統完成數據傳送后會發送SCRI快速釋放連接進入到idle狀態,以減少無線收發達到節電效果。這樣形成的場景就是,玩家發牌后如無數據傳送會很快釋放RRC連接,伙伴發牌的數據要傳遞給用戶就需要CN側尋呼用戶以重新建立連接,更新數據后如果玩家思考時間較長會再次釋放連接。相關信令實例參看圖2。IM、SNS等其他應用的情況也大致如此,由此引起了大量的PS尋呼。

        3 PS尋呼優化措施

        PS尋呼失敗會導致游戲中掉線、好友狀態更新慢、信息傳送不及時等感知差的用戶體驗,做好PS尋呼優化對于提升用戶感知有著重要意義。提升PS尋呼成功率主要依靠傳統的尋呼成功率提升手段,以及PS特定的一些措施。

        傳統手段包括適當增大Np值、DRX的周期長度系數,必要時可調整S-ccpch、PICH和PCH的功率,調整信道數量,采用增強網絡覆蓋等。尋呼指標涉及PS域后,要特別關注由于呼吸效應引起的PS擁塞時段的實際網絡覆蓋情況;另外WCDMA網絡忙時的出現具有個性化特點,不同指標不同區域的忙時區別較大。

        其他尋呼優化措施包括:

        (1)合理優化核心網尋呼間隔和重呼次數,保障核心與無線的重呼間隔相匹配,減少核心網無意義的重呼信令下行。

        (2)開展分層尋呼策略,依次對UE最后活動小區、RA、LA進行尋呼,盡量減少大范圍的尋呼次數從而降低小區的總尋呼量。

        (3)CN側尋呼時盡量使用PTMSI標識UE,可增加尋呼信道容量。合理進行路由區的規劃,在PS尋呼擁塞的路由區進行路由區分裂。如果無線側測算出每小區每秒多于100次,每LAC多于60 000用戶,則必須考慮位置區的分裂。同時,若忙時CN側尋呼中僅20%由CS觸發,PS域觸發達到80%,則優先考慮分裂路由區。

        (4)延長無線釋放時延可減少尋呼量。但是修改該設置會增加資源占用,引起信道擁塞或超忙小區的增加,需專題分析、慎重采用。

        4 案例分析

        某省會城市WCDMA網絡中CS、PS尋呼比例變化如圖3所示:

        (a)2010年10月20日21時RNC4尋呼量對比

        (b)2013年2月4日PS/CS尋呼比例

        該市核心城區RNC3中的某小區尋呼擁塞情況見表1(小區尋呼數和RNC的尋呼數基本相當,此處數據取自Node B的網管):

        采取RAC重規劃方案,將PS尋呼量高的LAC54018下的RAC3分裂成兩個路由區(圖4),將LAC所屬小區進行重新劃分到不同路由區,從而降低尋呼總量為原來的40%。

        5 結束語

        當前的尋呼分析要重點分析業務觸發緣由并制定相關的優化措施,尤其要充分關注PS尋呼,并把RAC區的分裂納入到規劃中。今后越來越多的無線指標需要重新審視,拓展分析維度和范圍,尤其是指標分析中與PS域相關的因素、特定指標的專有忙時分析。

        參考文獻:

        [1] 3GPP TS 25.413 V7.10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UTRAN Iu interface RANAP signal[S]. 2009.

        [2] 3GPP TS 25.331 V7.20 Radio Resource Control: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2011.

        [3] Erik Dahlman. 3G演進:HSPA與LTE[M]. 堵久輝,廖慶,徐斌,等譯. 2版.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

        第4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摘要:從網絡安全的角度出發,介紹TCP/IP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TCP/IP協議棧的層次結構、各層的功能、常用協議和信息數據包格式,對TCP/IP網絡的脆弱性,對網絡攻擊的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網絡對抗 TCP/IP協議 數據包

        TCP/IP協議使得世界上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絡互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全球性的廣域網絡Internet,實現信息共享,由此展開TCP/IP協議和網絡攻擊分析和研究,尋求網絡安全的措施,是有效實施計算機網絡對抗的關鍵。

        一、TCP/IP協議棧

        (一)因特網依賴于一組稱為TCP/IP的協議組。TCP/IP是一組通信協議集的縮寫,它包含了一組互補和合作的協議。所有協議規范均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文檔給出。由于規范的不完善和實現上的缺陷使得針對網絡協議的攻擊成為可能。TCP/IP協議ISO/OSI參考模型將網絡設計劃分成七個功能層。但此模型只起到一個指導作用,它本身并不是一個規范。TCP/IP網絡只使用ISO/OSI模型中的五層。圖1顯示了一個簡單的五層網絡模型,其中每層都采用了TCP/IP協議。

        在圖一中,有箭頭的線表示不同的網絡軟件和硬件之間可能的通信信道。例如,為了和傳輸層通信,應用程序必須與用戶數據報文協議(UDP)或傳輸控制協議(TCP)模塊對話。為了在應用程序間交換數據報文,應用層必須與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或者互聯網協議(IP)模塊對話。但是,不管數據通過什么路徑從應用層到網絡層,數據都必須經過IP模塊才能到達網絡硬件。

        (二)在TCP/IP協議體系結構中,每層負責不同的網絡通信功能。1.數據鏈路層: 建立,維持和釋放網絡實體之間的數據鏈路,它們一起處理與電纜(或其他任何傳輸媒介)的物理接口細節,以及數據幀的組裝。典型的協議包括ARP(地址解析協議)和RARP。

        2.網絡層:屬于通信子網,通過網絡連接交換傳輸層實體發出的數據。它解決的問題是路由選擇、網絡擁塞、異構網絡互聯等問題。在TCP/IP協議族中,網絡層協議包括IP協議(網際協議),ICMP協議(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以及IGMP協議(因特網組管理協議)。

        3.傳輸層:主要為兩臺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協議族中,有兩個互不相同的傳輸協議:TCP(傳輸控制協議)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TCP為兩臺主機提供高可靠性的數據通信,通過使用滑動窗口還可解決傳輸效率和流量控制的問題。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應用程序交給它的數據分成合適的報文段交給下面的網絡層,確認接收到的分組報文,設置發送最后確認分組的超時時鐘等。由于傳輸層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應用層可以忽略所有這些細節。

        二、常用探測技術方法

        入侵者之所以能突破網絡網關是因為他們對所要突破的網絡有更多的了解。通常是使用下面幾種工具來收集信息:

        1.Ping實用程序:可以用來確定一個指定的主機的位置。

        2.Whois協議:具體點說,whois就是一個用來查詢域名是否已經被注冊,以及注冊域名的詳細信息的數據庫。

        3.Traceroute:程序能夠用該程序獲得到達目標主機所要經過的網絡數和路由器數。

        三、攻擊方法

        惡意攻擊者攻擊的方法多種多樣,一般的攻擊方法有: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網絡層協議攻擊;拒絕服務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Denial of Service),簡稱DoS。這種攻擊行動使網站服務器充斥了大量要求回復的信息,消耗網絡帶寬或系統資源,導致網絡或系統不勝負荷以至于癱瘓。拒絕服務攻擊根據其攻擊的手法和目的不同,有兩種不同的存在形式。①迫使服務器緩沖區滿,不接受新的請求。②使用IP欺騙,迫使服務器把合法用戶連接復位,影響合法用戶的連接,這也是DoS攻擊的基本思想。

        網絡層協議的攻擊主要包含幾個方面。①IP地址欺騙:攻擊者假冒IP地址發送數據包,從而達到偽裝成目標主機信任的友好主機得到非授權服務。② 淚滴攻擊:發送多段數據包,使偏移量故意出錯,造成主機計算出錯,系統崩潰。③RIP路由欺騙:聲明攻擊者所控制的路由器A可以最快達到某站點B,從而導致發送至B的數據包經A中轉。由于A被控制,達到完成偵聽,篡改的目的。

        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擊就是要阻止合法用戶對正常網絡資源的訪問,從而達成攻擊者不可告人的目的。DDOS和DOS還是有所不同,DDOS的攻擊策略側重于通過被攻擊者入侵過或可間接利用的主機向受害主機發送大量看似合法的網絡包,從而造成網絡阻塞或服務器資源耗盡而導致合法用戶無法正常訪問服務器的網絡資源。

        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的體系結構—DDoS攻擊按照不同主機在攻擊時的角色可分為攻擊者、主控端、端和受害者。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體系結構如圖二。

        攻擊者采用一些典型的入侵手段,如:通過緩沖區溢出攻擊提升用戶權限;設置后門、上載木馬;通過發現有配置漏洞的FTP服務器TELNET服務器上載后門程序;通過窺探網絡信息,非法獲得用戶名和口令,獲得目標主機權限;通過社交工程,冒充目標主機所有者向不知情的信息服務部門打電話、發郵件獲得目標主機口令、密碼,非法入侵目標主機等等,以獲得一定數據量和規模的主機的控制權,然后在這些主機上安裝攻擊軟件。主控端的控制傀儡機用于向攻擊傀儡機攻擊命令,但控制傀儡機本身不參與實際的攻擊,實際攻擊由端的攻擊傀儡機實現,受害主機接收到的是來自攻擊傀儡機的數據包。攻擊者在實施攻擊之前,被設置在受控主機上的程序與正常的程序一樣運行,并等待來自攻擊者的命令。

        四、保障網絡安全的措施

        1. 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技術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門戶,實現信任網絡和外部不可信任網絡之間的隔離和訪問控制,保證網絡系統服務的可用性。防火墻的結構通常包括:①包過濾型防火墻。對進出內部網絡的所有信息進行分析,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對進出內部網絡的信息進行限制。②雙宿網關防火墻。它由裝有兩塊網卡的堡壘主機做防火墻,對內外網實現物理隔開。它有兩種服務方式:一是用戶直接登錄到主機上;二是雙宿主機運行服務器。③屏蔽子網防火墻。它使用兩個屏蔽路由器和一個堡壘主機,也被定義為單DMZ防火墻結構。

        2. 入侵檢測系統

        入侵檢測系統作為防火墻之后的第二道屏障,通過從網絡中關鍵地點收集信息分析,對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作出相應。入侵檢測是個監聽設備,一般部署在防火墻附近比較好。放在防火墻之外的DMZ中,可以使監聽器能夠看見所有來自Internet的攻擊,從而了解被攻擊的重點方面。放在防火墻之內,減少攻擊者的行動被審計的機會,減少誤報警,而且如果本應由防護墻封鎖的攻擊滲透進來,可以發現防火墻的設置失誤。

        第5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關鍵詞] XML安全身份驗證數字簽名加密

        一、引言

        電子商務是指各行各業的各種業務和管理的信息化,它不僅僅是商務的電子化、網絡化和數字化,而且是一種新的經營、管理和業務模式。XML的全稱是可擴展置標語言(XML,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它是一種開放型數據描述語言。基于XML技術的Web服務的出現,改變了目前開發模式和應用部署的費用規模。各種Web服務實現了一定的電子商務功能,通過將各種電子商務的Web服務進行組合和集成以創建動態電子商務應用。

        由于Internet是公開的網絡,任何人都可能修改網絡上的數據;而XML作為數據載體(只定義了數據格式),沒有實現數據的安全保護。因此XML數據處理的安全問題成為當前電子商務應用的瓶頸之一。同時,也只有解決了XML數據安全問題,XML才能得到更廣泛應用,它在電子商務中的巨大潛在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ML基礎和核心就是近年來興起的Web服務(Web Services ,WS),一個完整的Web服務體系需要有一系列的協議規范來支撐。其整體架構如圖所示。

        具有這種架構的Web服務的優點有兩點:

        1.互操作性。Web服務之間可以進行交互,并且允許在不同平臺上、以不同語言編寫的各種程序以基于標準的方式相互通信。

        2.使用協約的規范性,Web服務使用標準的協議規范。其中,SOAP用來定義數據描述和遠程訪問的標準;WSDL是和請求Web服務的描述語言:UDDI則負責把Web服務與用戶聯系起來,起中介作用。

        本文通過分析XML數字簽名標準和XML加密標準,深入研究了標準的可擴展性,并基于Java語言,提出并完成了一個開放、靈活和通用的XML數據安全系統XDSec,并且,利用安全斷言標記語言(Security Assertion Markup Language,SAML)實現XML密鑰管理服務(XML Key Management Services)。

        二、XML數字簽名和加密規范

        1999年,W3C和IETF提出了XML數字簽名標準,并于2001年4月19日成為W3C候選推薦標準(W3C Candidate Recommendation),而XML加密標準開始于2000年4月,由W3C獨自制定。

        XML加密和XML數字簽名是兩個既獨立又緊密相關的技術,XML加密保證數據的機密性,XML數字簽名保證數據的確認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兩者結合,共同實現網絡數據安全的共性要求。

        1.XML加密。與XML數字簽名類似,本文同樣給出加密語法的非正式表示如下:

        其中,元素EncryptedData標識了整個XML加密,其內容模型只允許有3個子元素:加密算法元素(EncryptionMethod)、密鑰信息元素和密文數據元素(CipherData)。

        2.XML數字簽名。為便于描述,本文給出XML簽字語法的非正式表示如下:

        其中“?”表示出現0次或者1次;“+”表示一個或者多個;“3”代表0個或者更多。元素Signature標識了整個XML數字簽名,它包含了4個關鍵子元素:簽字信息元素(SignedInfo)、簽字值元素(SignatureValue) ,密鑰信息元素(KeyInfo),以及客體元素(Object) 4個關鍵子元素。

        三、安全斷言標記語言(SMAL)

        在開放的網絡世界里,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商務實體訪問Web服務,因此,在Web服務器的配置中對每個實體設置密碼和用戶名是不合適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解決認證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叫做安全斷言的思想。

        SAML采用XML的格式,定義了三種安全斷言:認證斷言(SAML-AUTH)、屬性斷言(SAML-ATTR)和授權決定斷言(SAML-DEC)。這些斷言由各自不同的機構產生,這些機構可能與Web服務處于同一公司中,而且能夠在Internet上任何地方被尋址和定位。

        首先,購物訂單客戶用用戶名和密碼向安全斷言機構發送一個請求,安全斷言機構對其進行認證并且返回一個包含認證斷言和屬性斷言的文檔。然后,購物訂單客戶將安全斷言附在SOAP消息的頭部,向購物訂單服務方發送一個購物訂單,購物訂單服務方依據接收的斷言進行授權決定。

        一個安全斷言文檔相當于一種票據。該票據攜帶者的身份不是由接收者認證,而是由專門的機構進行認證。標準的安全斷言會在商業中產生巨大影響,因為它不再需要每個公司去管理與它們有業務往來公司的認證信息。

        四、應用分析

        XML數據安全系統XDsec適用于基于互聯網、以XML為描述語言的電子商務系統和其他信息處理系統的簽字、加密,本文以典型的電子商務應用為例,說明XDSec的應用模式。

        例:商家C收到消費者A發來的訂單,訂單的內容包括消費者的購物信息和消費者的信用卡信息(用戶賬號、密碼等)。商家C從訂單中獲取購物信息,但是出于安全考慮,商家C不應該看到消費者的信用卡信息,而是將信用卡信息轉送給銀行B。

        顯然,在這種典型的應用場景中,商家C和銀行B分別需要看到(而且只能看到)訂單的局部內容,因此,需要對XML文檔的部分內容加密和簽字。這種安全需求可以利用XDSec實現,其方法如下:

        1.消費者A生成訂單后,首先用A的私密密鑰分別對購物信息和信用卡信息簽字;接著用對稱密鑰K1加密購物信息,再用商家C的公鑰加密對稱密鑰K1,從而保證只有商家C才能解開購物信息。最后用對稱密鑰K2加密信用卡信息,再用銀行B的公鑰加密對稱密鑰K2,從而保證只有銀行B才能解開信用卡信息。

        2.商家C收到A的購物訂單,解密購物信息,確認購物信息來自消費者A,驗證購物信息的完整性。根據用戶的購物信息計算購物金額,對轉賬信息簽字和加密,再結合訂單中的信用卡信息一起轉發給銀行B。

        3.銀行B分別解密和驗證信用卡信息和轉賬信息。

        五、小結

        第6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1.1策略模型的構建

        在網絡架構技術層面,由于不同網絡節點之間的轉換方式不同,大多需要在IETF協議中構建,相對于管理邏輯區域的劃分,可以通過組策略的形式進行內部聯系,并對應用技術范圍進行闡釋,再進行轉化后刪除無關命令。網絡構建的重要模式需要基于邏輯思維角度,由于設備視點中的不同網絡之間的聯系具有不完全性,因此需要通過服務器平臺的控制對網絡管理策略進行優化。目前對于網絡策略管理的方法較多,較為常用的如對策略進行系統劃分、網絡設備平臺的連接與管理,以及網絡構建的基本獨立性開發等,以便對網絡內容區域進行修正。

        1.2網絡策略的應用

        商務網絡應用與商務辦公網絡的基本表達形式相對固定,其網絡構建以自然語言作為區分要點,而自然語言所包含的網絡子集范圍較為廣泛,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定制網絡協議功能,從而實現商務辦公的基本要求。而部分商務網絡在實現其工作職能的本身,也需要對視點目標進行判斷和分析,從而以自然語言的方式對目標進行重新構建。商務網絡視點環境中,需要對視點策略進行二次解析,從而分析出視點策略的真實性。由于網絡視點策略在正常使用過程中,需要通過數據庫支持才能獲取信息,因此可以通過數據庫傳輸的組建對視點網絡策略進行策略優化,從而實現多方法運行與智能化學習的過程。視點網絡構建模式具有相對獨立性,通常是采用一套規則的語言組合,對訪問者以及管理者的不同指令進行識別,從而進行信息交互,對網絡基本運行狀態造成影響,并弱化網絡策略發生異常的幾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過軟件來解析端口異常情況,在設備獨立運行的過程中具體實現網絡視點的基本操作方式。設備視點的建立需要通過網絡協議與通信規則進行調控,在設備運行期間,設備輸出語言對不同的網絡協議許可進行解析,并根據不同的解析原理對管理策略進行調整,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網絡控制端命令的準確性和唯一性。在不同設備的聯網使用過程中,由于系統參數與配置等差異,協議許可也就產生變化,從而需要不同的命令控制。對于視點網絡的自動化運行,需要把握好相關控制命令,并根據網絡協議區分命令控制策略,最終將網絡策略應用于各類設備控制當中。

        2事業單位網絡輿情當下管理機制隱藏的問題

        2.1管理觀念較為陳舊

        當前,大多數事業單位對社會輿情信息的分析還保持著傳統的工作模式中,大多都是事情出來以后,再以救火的方式進行處理,只重視危機發生后的處理,而對危機發生前的信息收集以及分析等管理工作十分落后,在危機預警方面非常滯后。

        2.2事業單位輿情管理部門缺少合作

        事業單位中,大多數都與相關部門密切聯系,比如:網絡中心、業務辦理中心等,多頭管理問題較為突出。基本上每一個部門就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輿情管理小組,在發生了緊急輿情時,各部門之情缺少有效的合作,在工作中缺少相關的配合以及信息共享,沒有形成合理高效的工作聯動機制開展管理工作。2.3事業單位中輿情管理體系尚不完善從一些典型的實例來看,目前只有少數的事業單位建立了將為健全的輿情管理體系。因為管理體系尚不健全,所以,一旦有責任人出現了管理問題,也無法及時進行懲處,而且很少有人會主動承擔責任,大多數是相互推諉,嚴重的甚至隱瞞具有的實情。

        3完善事業單位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機制的措施

        3.1做好網絡共享和惡意代碼之間的控制

        網絡資源實行共享,方便了不同單位、不同部門、不同用戶對資源的需求,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安全性,惡意代碼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擴散以及信息共享條件等漏洞,威脅了網絡信息的安全,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對惡意信息交換不做好管控,將非常容易造成網絡QoS降低,嚴重的會造成系統癱瘓,導致系統不能正常工作。

        3.2安全規范和信息化建設操作不協調

        在網絡安全建設中,并沒有統一的操作,基本是哪里有漏洞就補哪里的形式,這樣嚴重的阻礙了信息安全共享,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安全隱患。

        3.3控制好進口產品和安全自主控制

        當前,國內的信息化技術并不高,造成出多的信息化技術需要依靠從國外進口,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限制。在關鍵技術都從國外進口的背景下,如果出現安全問題后果是無法想象的。

        3.4IT產品大規模攻擊與單一性問題

        在信息系統中,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具有單一性,比如:同一個版本的操作軟件、同一個版本的操作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攻擊者通過軟件編程,能讓攻擊自動化完成,進而危及大片網絡安全,這樣就導致了“零日”攻擊,出現了計算機病毒等大型安全事件。

        3.5網絡安全管理要素需要根據當前IT產品的不足與缺陷進行分析,目前網絡信息系統中,對于IT產品的應用較為廣泛

        主要有:通信信息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操作平臺等。但由于不同軟件與系統之間,需要共同的協議構架來形成有機的整體,因此需要把握系統與設備之間的互異性。目前生產廠家開發的IT產品種類繁多,數據安全協議也五花八門,信息安全共享協議在一定區域內執行共同協議規范,但跨區域協議之間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礙,使得網絡安全信息系統無法形成統一的構建,從而無法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因而使得網絡安全事故頻發。

        4結論

        第7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關鍵詞:FPGA;以太網;TCP/IP協議;DM9000

        中圖分類號:TP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05-0022-02

        0、引言

        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測試儀器需要將大量數據傳送給終端計算機進行解析處理,抑或從PC機傳送大量數據給相應設備。現在常用的數據傳輸方式(usb、總線)中,雖說數據傳輸的速率較快(可達400Mb/s),但是傳輸距離過短成為其不可避免的缺點。而百兆以太網中點對點間的數據傳送距離可達100m,如果借助交換機或者路由器等設備可以實現更遠距離傳輸。本文以FPGA為基礎,在硬件上完成簡化的TCP/IP協議棧,用來獲取必須的協議處理機能,實現三態以太網嵌入式系統設計。

        1、系統硬件設計

        該系統以Altera公司的EPIC12型FPGA芯片作為中心控制單元,另外還需兩片作為緩存數據用的SRAM,以太網接口芯片采用DM9000。系統具體硬件框圖如圖1所示。

        DM9000是一款全集成、功能強大、性價比高的快速以太網MAC控制器。該芯片擁有一個通用處理器接口、10/1()()PHY、EEPROM和16kB的SRAM。DM9000支持8位、16位以及32位的接口訪問內部存儲器,可以支持不同型號的處理器。該芯片的PHY協議層接口完全可以使用10MBps下的3/4/5類非屏蔽雙絞線和100MBps下的5類非屏蔽雙絞線,很好地對應IEEE 802.3u規范。DM9000實現以太網媒體介質訪問層(MAC)和物理層(PHY)的功能,其中包含MAC數據幀的組裝/拆分與發送接收、地址的識別、CRC編碼/校驗、MLT-3編碼器、接收噪聲抑制、輸出脈沖形成、超時重傳、鏈路完整性測試、信號極性檢測與糾正等。

        2、TCP/IP協議實現

        2.1 TCP/IP協議

        TCP/IP協議就是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它是一個真正實際的開放性通信協議規范,其開放式的特點使得計算機之間都可以通過此協議來完成數據的交換,而不管這些設備擁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或者各自運行著不同的系統。

        與其它網絡協議相同,TCP/IP協議的開發也是分不同層次進行的。與ISO開發的OSI模型相比,TCP/IP的四層模型顯得更為靈活,原因在于它著重強調功能分布而不是功能層次的劃分。

        ARP協議負責IP地址與MAC地址之間的轉換工作,IP協議實現網絡層數據的封裝工作以及路由功能,而TCP和UDP是運輸層的協議,主要完成傳輸數據的封裝、實現可靠穩定傳送以及流量的監控。ICMP是報文控制協議,它是一種輔協議,所具有的Ping功能可以用來診斷網絡性能。在一個正常通信過程中,ARP/IP協議是必需的,而TCP/UDP實現一種即可。在FPGA用硬件完成ARP\P和UDP比較簡單,而TCP協議在連接時的握手機制、數據發送接收的校驗機制以及流量的控制,實現起來較為復雜,因此從系統的復雜度來考慮,本文并沒有實現TCP/IP協議,實現了相對較為簡單的UDP協議。

        2.2 系統模塊構成

        本系統的協議棧功能由網絡控制模塊、數據接收解析模塊、ARP應答發送模塊、Ping應答發送模塊、UDP發送模塊和調度模塊構成。每個模塊間相互的接口聯系如圖3所示。

        因為每個模塊都有分時訪問DM9000接口總線的要求,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調度模塊執行中心控制工作,利用開始與結束信號來同步。在接受到中斷信號時,調度模塊只有在總線空閑狀態時才會開啟接收模塊,接收模塊解析完MAC層數據包后會發送對應的請求訊號:ARP應答請求、Ping應答請求,此時必需的應答參數也會輸出。在總線空閑時,調度模塊會依據請求信號開啟對應的應答模塊進行工作。接收模塊在收到已定義端口UDP數據包后將有效數據寫入SRAM中,供其它的應用模塊使用。

        2.3 DM9000接口控制

        DM9000內部存儲器由物理層寄存器、鏈路層寄存器和數據緩沖三部分組成,與該芯片進行的所有數據交換作都必須通過此三部分寄存器來完成。為遵循DM9000接口時序規范,接口邏輯需分層設計,I/O讀寫模塊位于最底層,第二層為物理寄存器讀寫,接下來是鏈路層寄存器讀寫模塊,而最上層是初始化模塊,主要完成接口芯片內物理寄存器與鏈路寄存器的初始化工作,比如MAC地址、中斷設置以及數據包過濾條件等等。

        3、實驗結果及系統性能分析

        3.1 接收處理能力

        在計算機端編寫一死循環程序,用來發送有效數據大小為1 400Byte的UDP數據包。當PC端的發送軟件運行后,網絡傳輸速率可以達到98Mb/s,利用Ethereal能夠看出,相鄰的UDP數據包的間隔為10tLs~200tLs。圖4為抓取的FPGA引腳信號波形,通道1為DM9000接收的中斷信號,通道2為FPGA接收處理開始及結束信號。

        3.2 發送處理能力

        如果系統以最大速率發送含有1400比特的UDP數據包,傳送速率可以達到98Mb/s。因為UDP未設計流量監控與確認功能,所以在編寫應用軟件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必須加大Socket的緩沖區大小以及增加數據處理的速率,不然會出現數據丟失的現象。

        第8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關鍵詞:單片機;自定義DHCP;TCP;thernut

        中圖分類號:TN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03-0065-02

        Based on MCU Custom DHCP Protocol design and Analysis

        Zhang Shu,Peng Yang,Zhao Xin

        (Huanghua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ZhuMaDian463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llowing Internet users growing exponentially in the use of computer networking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household appliances, instrumentatio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devices are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networked, you can Sharing vast networ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Web-based applications, is currently embedded devices usually use the PC machine or ARM32-bit microprocessors as hardware to Windows CE or Linux operating system, such as ageneral-purpose software, such a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cycle is short, strong function, data transfer rate high.However, there are also costly and bulky, power-hungry and poor real-time shortcomings.

        Keywords:MCU;Custom DHCP;TCP;Ethernut

        一、關于自定義DHCP協議的實現的現狀分析

        一方面,目前,校園網已成為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校園網的擴大以及移動辦公逐步要求的增加,如果仍然采用靜態地址分配的方法進行IP管理,不僅使網絡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極大地增加,同時由于一些用戶記不清自己的IP地址,在重新安裝系統后亂用IP地址,造成IP地址沖突或無法正常上網,影響校園網用戶的正常使用。為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在校園網的IP地址分配可采用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DHCP可自動將IP地址、掩碼、網關、DNS分配給用戶。目前基于網絡應用的嵌入式設備通常都是使用PC機或ARM等32位微處理器作為硬件,以Windows CE或Linux等通用操作系統作為軟件,這種結構開發周期短、功能強、數據傳輸速率高,但是也存在著成本高、體積大、功耗大及實時性差等缺點。因此具有生產成本低、功耗少、體積小且實時性好等優點。實現了單片機的DHCP客戶端和服務器協議,就可以使網絡協議的互聯――即通過單片機動態分配IP單片機(客戶端)互聯。

        二、關于基于單片機自定義DHCP協議開發的意義

        (一)Ethernut是一個源代碼開放的操作系統,我們可以在它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這是很好的一個軟件平臺,省去了商業軟件的購買費用。

        (二)而目前的市場上以太網開發版.沒有DHCP應用協議,可以自定義一個類似DHCP協議,加載到已經編好的系統中去。便可以實現網絡協議的互聯――即通過單片機動態分配IP單片(客戶端)互聯。

        (三)目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人員很少,資料很少,所以是一個很新的網絡系統。

        三、DHCP協議的基本工作原理

        DHCP協議可以快速、方便和有效地為局域網中的每一臺計算機自動分配分配IP地址,并完成每臺計算機的TCP/IP協議配置,包括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以及DNS服務器等。這樣在局域網別是大型局域網中,管理員就不必為每一臺計算機手工配置TCP/IP協議了,也避免了IP地址重復的問題。DHCP客戶端第一次從DHCP服務器租用到IP地址之后,并非永久的使用該地址,只要租約到期,客戶端就得釋放(release)這個IP地址,以給其它工作站使用。當然,客戶端可以比其它主機更優先的更新(renew)租約,或是租用其它的IP地址。動態分配顯然比自動分配更加靈活,尤其是當實際的IP地址不足的時候,可以使IP得到充分利用。

        DHCP協議的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圖

        為什么要基于單片機設計自定義DHCP協議?很明顯,相比與一般的計算機,在工業生產及我們現實生活中對于一些設備的自動化控制單片機的性價比非常突出。它的優點主要有:

        1.功耗低。它具有5種工作模式:掉電模式,省電模式,休眠模式,待機模式,工作模式。在一般不需要整片芯片工作的情況下可以使芯片工作在待機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晶振工作,其他模塊都處于休眠模式,功耗極低,同時又可以使芯片快速的啟動。

        2.工作速度快。芯片采用哈佛結構,數據和程序是分開的。一個時鐘周期可以處理兩到三條指令,大大增加了程序的執行效率。芯片具有兩個獨立的寄存器,數據吞吐量可達1M,與普通的單片機相比吞吐量大10倍左右。

        四、設計的基本思路

        (一)運用DHCP協議規范AVR系統

        (二)應用Ethernut系統、擬定軟件平臺及電路硬件平臺。

        1.由于Ethernut是一個源代碼開放的操作系統,是一個很好的一個軟件平臺,我們可以在它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省去了商業軟件的購買費用。Ethernut是一個開放硬件和軟件設計方案嵌入式協議棧,網站上公布了其設計構想過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載并利用這些代碼來開發商用產品。Ethernut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對其功能進行增刪,定制出適合自己的以太網解決方案。

        2.DHCP協議的編寫,我們可以依據標準協議RFC(RequestForComments)文件,在熟悉單片機硬件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編寫。還可以刪減標準協議(例如中繼)來簡化代碼,使程序得到最優化。把編寫好的DHCP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協議分別加載到已經編好的系統中,調試以后,通過已有的網絡連接設備把單片機互聯便可以實現網絡協議的互聯。

        (三)編寫DHCP程序,并測試其功能

        1.DHCP自定義協議數據包格式。

        2.ETHERNET系統下構建網絡環境。

        3.DHCP服務器和DHCP客戶端程序設計。

        (四)設計電路并制板調試程序

        五、小結:

        基于單片機自定義DHCP協議的設計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單片機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寬,相比于一般計算機它有很高的性價比,自定義DHCP的可以有效的解決IP地址不足而又不影響所有單片機(計算機)正常通信的問題,而且自定義DHCP對使用者有很大的安全性,比如自定義的DHCP值允許局域網內機器相互通信,杜絕外部計算機的訪問,從而預防內部機密文件的泄露問題。

        參考文獻:

        [1]沈文,黃力岱,吳宗鋒.AVR片機C語言開發應用實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馬潮.AVR單片機嵌入式系統原理與應用實踐.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2007

        [3]張毅剛.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網絡協議規范范文

        關鍵詞:寬帶骨干網;X.25;幀中繼;ATM;IP;MPLS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6-0000-02

        Main Network Technology of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Wu Di,Yao Hu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broadband backbon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describe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ome of its key technologies and discus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t this level in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i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Broadband backbone network;X.25;Frame relay;ATM;IP;MPLS

        寬帶通信網是一種全數字化、高速、寬帶、具有綜合業務能力的智能化通信網絡。寬帶通信網的顯著特點就是在信息數據傳輸上突破了數量、容量、時間空間的限制。寬帶通信網絡可大致分為寬帶骨干網絡和寬帶接入網絡兩個層面。寬帶骨干網絡經過了幾個階段的發展。下面從X,25,幀中繼(FR),異步轉移模式(ATM),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IP網絡技術方面了解一下。

        一、X.25網絡

        X.25網絡是第一個面向連接的網絡,也是第一個公共數據網絡,其數據分組包含3字節頭部和128字節數據部分。X.25協議是CCITT(ITU)建議的一種協議,它定義終端和計算機到分組交換網絡的連接。分組交換網絡在一個網絡上為數據分組選擇到達目的地的路由。來自一個網絡的多個用戶的信號,可以通過多路選擇通過X.25接口而進入分組交換網絡,并且被分發到不同的遠程地點。X.25在OSI模型的第一、二、三層上運行。

        OSI模型分層

        3-網絡層;2-數據鏈路層(MAC/LLC);1-物理層

        X.25的分組交換體系的優點是:X.25很容易建立,很容易理解,并且已被遠程終端或計算機訪問,以及傳輸量較低的許多情況所接收。X.25可能是電話系統網絡不可靠的國家建立可靠網絡鏈路的唯一途徑。在美國,大多數電訊公司和增值電信局(VAC)提供X.25服務。

        它也有很多缺點,例如:由于分組可以通過路由器的共享端口進行傳輸的,所以就存在一定的分發延遲。雖然許多網絡能夠通過選擇回避擁擠區域的路由來支持過載的通信量,但是隨著訪問網絡人數的增多,用戶還是可以感覺到性能變慢了。

        二、幀中繼(Frame Relay)

        X.25網絡運行10年后,20世紀80年代被無錯誤控制,無流控制,面向連接的新的叫做幀中繼的網絡所取代。簡單點說幀中繼就是一種減少結點處理時間的技術。它不使用差錯恢復和控制流量控制機構。

        幀中繼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一、二層上,即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有兩種虛電路存在于幀中繼中:交換虛電路(SVC)和永久虛電路(PVC)。其網絡的吞吐量的提高是這樣實現的,當幀中繼交換機收到一個幀的首部時,只要出幀的目的地址就立即轉發,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在網絡中的處理時間。幀中繼是一種寬帶分組交換,使用復用技術時,其傳輸速率可高達44.6Mbps。它為跨越多個交換機和路由器的用戶設備間的信息傳輸提供了快速和有效的方法。幀中繼是一種數據包交換技術,與X.25類似。它可以使終端站動態共享網絡介質和可用帶寬。

        幀中繼之所以發展在X.25之上是有其獨特的優點的:

        1.幀中繼提供的是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協議規范,任何高層協議都獨立于幀中繼協議;2.幀中繼通過取消網絡自身進行流控和錯誤處理,避免了因網絡自身做這些事情而導致的延遲;3.采用變長幀處理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斷斷續續的數據傳輸。解決了動態網絡變化的問題;4.速度快,網絡時延低,設備費用低,帶寬利用率高;5.大量的速度等級可供選擇,以64kbps為等級從64kbps-1.544Mbps;6.在幀中繼中,相對專用網絡來說,在每個地點的硬件需求減少了,因為幀中繼利用PVC,因此中心節點要求的路由器和DEC設備也相應減少了。

        目前幀中繼的主要應用之一是局域網互聯,特別是在局域網通過廣域網進行互聯時,使用幀中繼更能體現它的等優點。但是在教育,政府,醫療保健,法律,商業等等很多領域都有應用。

        但是,幀中繼也有其局限性,它不適合于傳輸諸如話音、電視等實時信息,它僅限于傳輸數據。由于模擬電話量小造成模數轉化成問題。某些國家還沒有幀中繼服務,這使國際接入不能實現。

        三、異步轉移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90年代以后,出現了面向連接的ATM網絡。

        ATM是以信元為基礎的一種分組交換和復用技術,它是一種為了多種業務設計的通用的面向連接的傳輸模式。它將數據分成大小相同的信元(cell),并在每個信元前附上信元頭,以保證每個信元都可以通過路由到達它的目的地。ATM選擇固定長度短信元(53字節)作為信息的傳輸單位,有利于寬帶高速交換。其中5B為信元頭,用來承載該信元的控制信息;48B為信元體,用來承載用戶要分發的信息。ATM使用4層結構的協議參考模型:

        ATM模型

        4-更高層次;3-ATM適配器;2-ATM層;1-物理層

        其涉及3個獨立平面:用戶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與幀中繼相同,ATM也有兩種虛電路存在于其中:交換虛電路(SVC)和永久虛電路(PVC)。ATM擯棄了電路交換中采用的同步時分復用,改用異步時分復用,收發雙方的時鐘可以不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帶寬。它降低了網絡時延,提高了交換速度。ATM用作公司主干網時,能夠簡化網絡的管理,消除了許多由于不同的編址方案和路由選擇機制的網絡互連所引起的復雜問題。ATM管理軟件使用戶和他們的物理工作站移動地方非常方便。

        其優點:

        1.吸取電路交換實時性好,分組交換靈活性強的優點;2.采取定長分組(信元)作為傳輸和交換的單位,獲得了迅速和可預見的傳輸;3.固定的信元長度以及可預見的傳輸時間使得對聲音視頻和數據可進行有效地傳輸;4.從局域網到廣域網,從網卡到ATM廣域網交換機,都支持ATM協議,因此無需進行協議轉換;

        具有優秀的服務質量。

        ATM與其他選擇相比,主要優點是它的擴展性。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日本一本之道之视频在线不卡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四色综合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