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常見護理案例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72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轉變, 使得腫瘤患者的數量逐年上升。腫瘤患者因長期受病痛的折磨, 機體各器官功能衰退;加之, 治療過程中藥物的毒副作用, 使得腫瘤住院患者發生安全事故的幾率大大增加[1, 2]。本文主要分析腫瘤住院患者常見的護理安全問題, 并根據這些問題, 提出相應的護理管理措施, 以期能夠進一步確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并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腫瘤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取9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9例。對照組中, 男27例, 女22例, 患者年齡44~77歲, 平均年齡(56.00±7.82)歲。研究組患者中, 男25例, 女24例, 患者年齡45~79歲, 平均年齡(55.00±7.1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常見護理安全問題分析 采用非懲罰性自動上報系統分析2013年1~12月期間本院336例腫瘤住院患者護理安全問題, 其結果顯示, 發生壓瘡的患者9例, 占2.68%;跌倒5例, 占1.49%;墜床3例, 占0.89%;燙傷1例, 占0.30%;拔針劃傷6例, 占1.79%。
針對發生護理安全問題的24例腫瘤住院患者進行隨訪和調查研究, 其結果顯示, 環境因素導致安全事故6例, 占25.00%, 具體包括:基礎設施問題、用物擺設不當、地面濕滑等;管理因素導致安全事故4例, 占16.67%, 具體包括:管理力度不足、缺乏健全的考核制度、排班等;而14例(58.33%)發生護理安全問題的腫瘤住院患者則是因為護理人員因素所致, 具體包括:操作技術不當、評估患者不到位、協調組織能力與自律性較差以及患者及家屬依從性均較差等。
1. 3 護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根據上述常見護理安全問題的分析, 結合本院實際情況以及患者臨床資料, 加強對研究組患者的護理管理, 具體管理方法如下。①完善基礎設施, 改善環境因素:增加防護欄、氣墊床及海綿墊, 衛生間增設安全扶手, 設防滑防跌倒警示牌;合理擺放床位及用物等。②健全安全護理管理的體系制度:改善工作流程, 完善管理制度, 成立質控小組, 嚴格日常質量控制, 落實醫院層級管理。同時健全腫瘤住院患者安全護理防范機制, 床頭掛護理安全警示牌, 尤其存有跌倒、壓瘡等風險的腫瘤患者。在對腫瘤患者進行輸液、換藥時, 用PDA掃碼核查, 并由執行者簽名。③定期對護理人員的理論及職業道德的培訓, 開展安全專題講座, 提升護士安全責任及法律意識;定時專科知識小講課及開護理安全分析會, 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對高危患者風險意識的評估與安全意識的防范能力。④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 實施人本位服務:排班扁平化, 實施管床護士對住院患者從入到出的全程負責制;完善科績效考核制度:以工作量、工作質量以及滿意度作為考核依據, 切實為護理安全保駕護行。⑤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年限、經驗、職稱、文化程度等優化調配, 實施新老搭檔、強弱結合等確保人力資源得以合理應用。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1. 4 效果評定標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護理管理前后安全事故發生情況;同時, 采用本院自擬護理滿意度問卷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具體包括:服務態度、操作技術、住院環境等, 實行百分制, 滿意:≥90分;比較滿意:60~89分;不滿意: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后安全事故發生情況比較 護理后, 研究組安全事故發生率為2.0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32%,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護理后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 護理后, 研究組比較滿意35例, 滿意13例, 不滿意1例, 滿意度為97.96%;對照組比較滿意31例, 滿意13例, 不滿意5例, 滿意度為89.9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關鍵詞】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171-01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護理工作關系到患者的安康及治療效果,而產科護理工作者,尤其是助產士,是一個在特殊環境中從事護理專業的群體,其護理工作關系母嬰生命的健康,甚至影響了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因此,重新審視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關鍵環節質量監控和預防措施,對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我院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防范對策。
1產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
1.1護理人員的不安全因素
1.1.1護理人員素質欠缺。由于工作責任心不強,執行規章制度不嚴,語言修養差,護患溝通不充分,服務意識較差等。
1.1.2專科技術操作等問題導致母嬰意外創傷。一是多數人認為分娩是正常生理現象,在就醫過程中一旦發生意外,產婦和家屬均無思想準備,無法接受現實,情緒失控,發生糾紛。二是產科意外來勢兇猛,后果嚴重,有時造成的遠期后果不可彌補。
1.1.3法律意識淡薄,不重視護理文書書寫 產科病歷中,護理記錄表格填寫較多,會出現護理記錄不真實或忽視非操作性記錄。如宣教、告知性護理措施等無記錄、前后護理記錄不符或與病程記錄不一致,甚至個別提前寫病情記錄及交班報告,缺乏實事求是的慎獨精神,使護理記錄失去真實意義。
1.1.4護患間缺乏有效溝通 在進行治療護理過程中,部分人員缺乏與孕產婦和家屬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對孕產婦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回答簡單、生硬,引起家屬的反感,同時對孕產婦在分娩過程的疼痛、焦慮、恐懼等未能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指導和人文關懷,使其不滿而遭投訴。
1.2孕產婦的不安全因素:(1)孕產婦的心理障礙導致不安全的行為,如產后抑郁癥、新生兒性別歧視帶來的失落感、自殺或產婦行為威脅到新生兒等;(2)孕產婦及家屬的醫從性不夠導致護患間不配合,如孕產婦自行外出、回家等。
1.3硬件設施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孕婦大腹便便,行動變得相對遲鈍、緩慢,應急能力差而易發生各種意外情況。如浴室內缺少扶手,地面過滑、地上有水或鞋子無防滑墊時均易滑倒,所有這些在設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護理工作中要關心并引起重視的。監護設備故障可以導致判斷失誤,導致各類事故的發生。如新生兒需要搶救時,因搶救用物不全,延誤搶救時機,所帶來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2助產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應對措施
2.1增強法律意識,規范護理記錄隨著公眾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醫療糾紛訴諸于法律。產科屬高危專業,應突出安全管理概念。因此,醫院應經常組織助產人員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等法律知識,結合典型的糾紛事例開展討論,從中吸取教訓。增強工作中的預見性,防患于未然。《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后,明確了護理記錄的法律效率。醫院為適應新的醫療法規的要求,從法律角度重視規范的護理記錄,特別是直接記錄分娩過程的產程觀察及分娩記錄產程圖以及有家屬簽字的陰道助產同意書、難產處理知情書等。強調助產士書寫病歷要客觀、真實、準確、完整并保持紀錄的連續性,前后不矛盾,不偽造、不涂改,項目齊全,字跡清晰,同時妥善保管產科病歷,以備舉證。
2.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依德管理 加強醫療道德建設是預防醫療糾紛的必要舉措[8]。助產工作單獨操作機會多,技術性強,責任重大,涉及母子兩個生命的安全。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醫德和高度責任感,才能在工作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以最優質的服務對待每一位孕產婦。我院經常利用各種會議、查房、講座、質量分析會進行職業道德和安全助產教育。利用好的典型廣泛宣傳,分析糾紛事例敲警鐘。通過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了助產人員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觀念,使每一個助產士從思想上、觀念上和行動上處處體現“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了產婦及其家屬的滿意度[9]。
2.3加強護患間溝通交流,消除糾紛隱患 護理活動的正常開展,有賴于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和支持,若有產婦缺乏對分娩的正確認識,心理承受力差,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心理障礙,而導致人為的護理不安全或產科并發癥等。我院是一所專科醫院,年分娩量達4 000例以上,有時因護患溝通不到位而發生糾紛,針對此不安全因素,我院產科加強了管理,規范產前、產時宣教,要求護士及助產士在熟練掌握業務技術的基礎上,同時掌握一定技術的溝通技巧和交流能力。對孕產婦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釋、宣教,誠懇地回答問題,特別是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的疼痛、焦慮、恐懼等情況,要給予人文的關懷和心理疏導及耐心的指導,以解除產婦及家屬的緊張情緒,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沖突和意外事件。
2.4重視專業技能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的進步、圍產醫學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母嬰安全期望的提高,安全助產,減少產科醫療護理糾紛已成為各基層醫院產科的工作宗旨。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已成為現代醫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視產婦精神心理因素對產程的影響已成為助產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知識不足,加強對助產人員心理知識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根據專科特點制定標準的健康教育內容并成冊;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和產時指導;允許產婦丈夫、家人或有經驗人員陪伴分娩。臨床實踐證明陪伴分娩能降低剖宮產率,減少產科干預率,使順產率提高,從而大大減少產傷糾紛的發生。這些措施即使產婦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得到了良好的照顧,又使助產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提高。
總之,婦產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婦產科護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溝通技巧,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高尚的醫德,要有精湛的專科技能、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判斷思維能力,熟知相關法律法規并能運用其保護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把差錯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杜絕事故的發生,以確保患者及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陳筠,楊輝,王寶珠.臨床護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
關鍵詞: 案例分析法 急危重癥護理學 應用效果
案例分析法是在課堂中將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靈活運用,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發學生的潛能,以此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多種教程中[1]。急危重癥護理學是一門涵蓋了臨床各科常見救護理論和常用急救監護技術的實踐性較強的學科[2],為此,提高急危重癥護理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從各個實習基地反饋的信息表明,我校部分護理專業學生對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掌握不熟練,因此為了培養合格的護理人員,積極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我們嘗試將案例分析法用于急危重癥護理的教學當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其匯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我校2010級護理專業4個班共204名學生為實驗對象,所有學生均為國家統一招生,女生189人,男生15人,按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1、2班,共103人)和試驗組(3、4班,共101人),兩組學生在年齡、入學分數、基礎能力、授課內容及教材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①授課教師:兩組均由同一位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授課,且該教師具有一定的臨床工作經驗。
②教材及教學內容:兩組學生所用教材均為周秀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急危重癥護理學》。按照學校規定的《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大綱及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內容包括急危重癥護理的緒論、院外急救、急診科管理、重癥監護及幾種常見急癥的急救與監護等,教學課時數共為60學時。
③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講授方法,按教材編排的順序講解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然后規定學生課后記憶學習的重點。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以一個具體的案例為依托,在建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和分析,主動建構概念,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1.2.2案例分析法教學過程
①課前準備:在進行相應病例教學前,授課老師應預先挑選出比較典型的病例,收集該病例的相關臨床資料,課前做周密的策劃和準備。案例分析法以基本案例為依托,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典型合格的案例是案例分析法成功的關鍵。教師應提前一周將準備好的案例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該病例,并要求學生在案例分析前溫習所學病例的理論課的重點內容。
②案例分析:在學生已經熟悉了該病例的基本病史基礎上,授課教師根據該病例進行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確定護理措施。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分析和糾正錯誤的言論,對該病例的重點、難點部分加以補充,并引導學生對同一疾病舉一反三。例如患者,女,26歲,汽車撞傷,傷后3h由外院轉來,昏迷,血壓為零。診斷顱骨骨折、骨盆骨折、左肱骨骨折,失血性休克。
1.2.3教學評價方法
學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同時進行筆試考核,檢驗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筆試成績100分,成績分為優秀(≥9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及格(
2.結果
對照組成績優秀者37例,良好者33例,合格者22例,不及格者11例,對照組良好率為67.96%,不及格率為10.68%;實驗組成績優秀者39例,良好者42例,合格者20例,不及格者0例,實驗組良好率為80.20%,不及格率為0。采用χ2檢驗對兩組成績良好率和不及格率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我國的高等專科教育目前已成為為我國衛生事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合格護理人員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急危重癥護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科學的理論知識,為學生講解各種急、危重癥的臨床表現和護理措施。
由于高等專科教學在對護理人員培養過程中,學制為三年,時間較短但所需掌握的科目較多,教學速度快,學習任務重。很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急危重癥的相關概念理解能力較差,對急診或重癥監護室的工作存在某些誤解,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針對急危重癥護理教學的總設計思想是通過多種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構建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努力體現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和體驗性。
綜上所述,案例分析法是最近幾年教育學家較為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經過我們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的嘗試可發現,案例分析法可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是一種有利于急危重癥護理臨床課程教學的方法,值得各學校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選擇我院2011、2012級高職護理專業4個班作為研究對象。各班年齡及專業層次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二班(28人)、四班(28人)作為實驗組引入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嘗試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一班(30人)、三班(27人)作為對照組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兩組課程內容與考核方式相同。課程結束后,自制問卷對實驗組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評價,并比較兩組考試成績。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研究內容與步驟
2.1實驗組教學過程
2.1.1體現現代護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養、優化教學內容、提升護理崗位工作能力作為護理教育的指導思想。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2.1.2構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1)以內科護理工作項目為導向,內科護理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基礎,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將內科護理學分為九大工作項目,48個學習任務。(2)實施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教學目標。以案例教學和問題教學為主,設計典型案例與學習情境,選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內容實施PBL教學,現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例介紹如下。①教師準備案例及問題,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準備。病例敘述了一位35歲男性病人從3年前反復發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時前突然出現嘔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診入院。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提出以下問題: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計出血量?搶救治療4h后,如何判斷出血是否停止?護士應對病人進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觀察?針對病人目前情況,護士如何配合醫師進行搶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的誘因有哪些?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你建議病人如何改變生活方式?②將學生分為5組,每組5~6人。授課前一周,教師將案例及問題發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將所有問題的討論結果書寫出來,組內成員分工合作,確定好各問題的發言人或課堂上就某一問題進行小講課、情景模擬等。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言,其他組提出質疑及補充意見,教師做好組織管理工作,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發言,適當輔以板書,展示重點內容。最后,教師利用10min時間對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對討論結果進行點評,總結知識點。(3)嘗試校企合作,強化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向社區延伸,定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帶領下參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結核等傳染病的健康教育講座和宣教,設計制作健康教育板報,實現教、學、做有機融合,增強學生預防與控制疾病的意識,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4)優化課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階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報(10%)、期中考試(20%)、案例作業(10%),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考核為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60%。考試題型以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為主,選擇題模擬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加大案例分析題比例;考試內容以臨床常見病為主,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某一特定臨床任務的能力。
2.2對照組教學過程
進行傳統課堂教學,各章節內容由教師集中講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整體護理要求完成教學內容,考核方式與實驗組相同。
3討論
(1)參訓人員需掌握與治未病相關的中醫藥基礎知識,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和中醫文化知識的部分內容,這些理論知識是中醫護理的內涵和精髓所在,護理人員掌握相關知識,才能靈活運用,服務于臨床工作,適應“治未病”發展的需要。(2)參訓人員需掌握中醫體質辨識相關知識,包括中醫九大體質分類與特征、判定方法和標準,以及各專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生、發展、預后與九大體質的關系,通過培訓具備一定的健康評估和中醫體質辨識能力。(3)參訓人員需掌握醫患關系溝通技巧,熟悉醫院健康管理理念及流程,了解醫院營銷策略。“以人為本”是中醫“治未病”的精髓所在,要體現人性化的溫馨護理,護理人員必須熟悉健康管理流程,掌握醫患溝通方法,使臨床工作順利進行。(4)參訓人員需掌握中醫特色基本操作技術,包括針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貼藥法、敷藥法、坐藥法、中藥熏洗法、中藥保留灌腸法、中藥離子導入法、中藥超聲霧化療法、中藥穴位注射療法等,這些中醫特色基本操作技術適用范圍廣,具有中醫簡、便、廉的特點,是中醫專科特色護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治未病”工作開展的主要方法。(5)參訓人員需掌握辨體施護,健康指導的具體方法,以中醫九大體質分類為基礎,掌握不同體質適合運動的方式、強度、起居及飲食宜忌、情志調攝、食療、藥膳種類和烹飪方式。并具備對各專科病員進行健康宣教及開展中醫特色護理的能力,籽‘治未病’,理念融入專科臨床護理工作中。
確定以“治末病”為指導思想的中醫護理培訓形式
各臨床科室成立中醫“治未病”小組,選派1—2名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扎實、熱愛中醫護理的護士,以業余半脫產的方式參加治未病中心開展的治未病專項護理培訓,培訓方式包括專題講座、分組討論、情景模擬、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組競賽等。
專題講座
以中醫九大體質為總綱,強化與“治未病”相關的中醫藥基礎知識。每次講座預先發放講座PPT,并將講座過程全程錄像,便于學生預習和復習。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引入教學,以提高學生對中醫護理知識的主動學習熱情,結合講授重點針對性的進行提問,促使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
分組討論
專題講座結束后,預留與專題相關的延伸問題給學生自學和討謝,以拓展學生知識面,調動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習興趣,鍛煉表達能力。
案例分析
提供有典型臨床意義的中醫體質病例,鼓勵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對病例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培養其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不違反診療原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創新思維。
情景模擬
情景模擬作為案例分析的補充,由學生自身充當醫患雙方角色,使其身臨其境,在模擬角色的同時,對典型案例場景再記憶,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應變能力,最后老師予以綜合點評,鞏固所學專業知識。
示范操作
培訓前制定各種中醫特色基本操作技術的操作規程,使學生對操作技術有規范意識。老師充當操作示范主角,負責示范與講解,并將各種操作的禁忌癥、適應癥、注意事項、醫患溝通技巧融入其中。
課堂實踐
示范操作后,給予學生充裕的課堂操作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規范操作,反復練習,人人過關,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提高中醫技能操作水平。
分組競賽
在培訓后期,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競賽,各小組運用所學中醫理論知識,與患者互動溝通,獲取臨床資料,完成患者中醫體質辨識和健康評估,制訂健康教育和辨體施護方案,并當場實施健康宣教和部分中醫特色基本操作技術,老師給予當場記分和點評,通過競賽,學生對所學中醫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并提高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掌握醫患溝通技巧。
確定以“治末病”為指導思想的中醫護理培訓考核方式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兒科護理學;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分析討論,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由具體病例提升為抽象的理論。兒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均較強的學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難以在兒科病房進行教學,因此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案例將學生帶入另一種“臨床現場”,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極大提高兒科護理學的教學質量。傳統的兒科護理學教學模式大多依據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等程序來進行,而大多數教師以講授法、討論法及演示法等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授課方法單一,很容易引起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時專業知識與臨床應用之間的差距也隨之突顯。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的病例,讓學生身臨實際案例中去摸索,學習處理各種臨床護理問題的經驗,從而高效、快捷地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1. 案例教學法實施的基本過程
1.1 案例的設計與選擇。
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基本過程是選擇案例。案例的選擇是開展案例教學的關鍵,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案例應該是教學內容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把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要客觀選擇真實案例,引導學生以現實為范本,使案例接近實際,做到學以致用。病例內容要得體,切合實際,應依據護理學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及不同層次學生特點選擇適合的案例。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案例選用不同,教學效果可大相徑庭。教師要領悟教學要求,精心設計案例,根據教學目的進行有針對性地收集病例,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尚未接觸臨床,沒有工作經驗,所以要選擇典型、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適、緊扣大綱的案例來感染和引導學生。為使兒科護理學的教學案例具有針對性,富有吸引力,教師必須緊緊圍繞兒科護理學的基礎知識,必須與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相聯系,與教學目標相吻合。一個好的病例設計可使學生充分了解臨床護理的整體程序,體會到疾病發生發展的變化,以及同一疾病、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情、病程中所采取的不同護理措施。
1.2 運用案例的時機要恰當。
課前要做好周密的準備,整門課中需要的案例要循序漸進,掌握層次性的原則。就一堂課而言,可酌情將案例安排在課始、課中或課尾,出發點放在加深學生對其講授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上。最后,可就臨床護理工作中易出現的失誤、易忽略的知識點和理論課教學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對教案進行改進,并設置相應的問題供討論,以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并及時給予醫學倫理的教育。
1.3 進行案例討論是重要環節。
案例討論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可采取課堂隨機發言或專題討論的方式。隨機發言是教師簡要介紹案例,學生有針對性地自由闡述觀點,操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循循善誘,做好必要的鋪墊或交代,使學生“啟而有發”“一啟即發”。切忌糾纏細節,指導學生以最簡捷的思維路徑得到正確的結論。
1.4 案例教學實施時注意事項。
病案編寫與選擇是對已發生的典型病例的真實寫照,必須具有高度的客觀性。病案描述是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的,老師不應加入評論性和分析性的語言。案例教學時老師一定要把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及靈活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這一原則。病案教學結束時教師一定不能忽視總結的重要性。兒科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模擬的臨床環境,有助于增強學生在接觸真正患兒時的臨床應用能力。因此,在兒科學的教學中完全有必要實施案例教學。但值得注意的是,病案只是完成教材講授的輔助手段,是教材內容的補充,離開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指導和支持,案例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只有在教師積極、有目的的引導下,學生的積極配合下,其優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 案例引入時常用的3種方法及優缺點
2.1 課前設疑法。教師在上新課之前,選擇一個按教學大綱要求的典型案例,讓學生自學相關知識,請學生帶著疑問查閱相關資料,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為督促每一個學生積極準備,上課時老師可采取隨機抽叫的方式,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或糾正,不同觀點可討論,結束后教師要總結或詳細講解該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讓學生自己去評判剛才結果正確與否。此方法優點在于能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增強探究氣氛,引發多角度思維,使正確的理解得到鞏固和深化,不理解的方面充分暴露。不足之處是中專學生自學能力還不強,老師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討論結束后老師必須做系統講解。
2.2 案例討論法。在完成某一課堂目標后,針對具體目標設置案例并提出問題,請學生共同分組討論,在取得一個比較一致的意見后,每小組選派一個代表在全班發言,小組其他成員可做補充。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討論結束時,教師對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并且通過案例分析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小結。此方法優點在于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上課興趣濃,注意力集中,比較符合中專學生的實際。不足之處是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
2.3 課前導入法。教師在上課前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展示一個病例,直觀、形象的進行案例教學。例如在進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的護理教學時,以一個典型的病例導入新課。如:患兒,男,11個月,因哭鬧,多汗一個月就診,混合喂養未添加輔食,母親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兒常居在室內,經常腹瀉,至今不能扶站。體查:wt 9kg,L70cm發育營養尚可,前囟2 cm×1.5cm,枕禿,未出牙,方顱、肋緣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輕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兒的臨床表現,尤其是骨骼改變引起的幾種常見體征(枕禿、方顱、肋緣外翻、“O”形腿等等),結合發病機理及圖片進行講解。采用多媒體形式,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佝僂病患兒的癥狀和體征,嚴重患兒出現的后遺癥,加深了學生對佝僂病臨床表現和護理的認識,并在看完病例后提問:判斷小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為什么會出現上述表現?常見病因有哪些?首先,以問題導入新課讓學生帶著疑問和好奇心去聽課,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師精講佝僂病各期的臨床特點,討論出現上述體征的發病機制,然后請學生討論,并且提出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討論結束時教師進行總結,內容包括討論情況、學生發言和對案例的分析等,并將案例進一步引申,與相關理論相結合,從而歸納出重點內容。
此方法優點在于典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既克服了床邊教學學生學習不方便的問題,又克服了書面不能展示的案例圖像、音頻、視頻內容,可以全方位地表現疾病特點。不足之處是典型病例多媒體視頻資源缺乏。
3. 案例教學法運用的意義
3.1 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學生的時間和能力。
3.2 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案例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是學生構建知識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在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覺地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學習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3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所描述的往往是一個實際事件,沒有分析,只有事實。案例討論的結果也可能略有差異,沒有人告訴你答案,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置身于決策者的角色中,根據材料所提供的情況,作出自己的決定,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4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對學校和教師來說,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質是個難題。案例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時,教師只要適當引導,學生就可以自由地實現在各個臨床知識與基礎知識間的切換。所以,案例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案例教學法將臨床護理教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踐證明,它是中職學校乃至高校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變的,案例教學法也只有與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與其他教學方法和諧運用,才能得到不斷發展,并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郭金達.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3):81~ 82
[2] 熊永紅1 孫愛芳2 病案教學法在中專《兒科學》的實踐探索[J]中外醫療,2011, R2,15
[3] 楊玉霞.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9,NO.7
[4] 丁建云1,管勇麗1,孫豐斌2.案例教學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論壇,R473,2008 年12 月第5 卷 第35 期
【關鍵詞】內科護理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 系列微課程 設計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053-03
21 世紀是以信息化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全民教育、優質教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隨著信息化教育時代的來臨,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成為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因素和研究熱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只有深入到課堂教學層面,在既能滿足教師的常態教學資源需求又能不斷動態生成新的課程資源的時候,教學資源建設才能從膚淺走向深刻,教學資源的豐富內涵才能夠真正體現出來。在此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微課作為主要的教育信息資源之一,以其內容短小精煉、終端載體多樣化、應用方便靈活等特點,成為網絡時代學習者、教育者和信息資源建設者的“新寵”。之后,隨著教育者對微課研究的深入,更關聯化和體系化的微課程應運而生。
一、理論依據
自 2010 年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鐵生率先引入微課概念起,微課迅速地完成了從中小學到高校,再到社會大眾的覆蓋。隨著國內外微課實踐的不斷推廣和研究開發,人們對微課的認識也不斷深化拓展。2013―2016 年,微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熱點和潮流,涌現一大批與微課相關的論文、研究項目和課題,形成了實踐倒逼研究的態勢,構建了“知識點微課教學單元、模塊、專題系列微課(即微課程)網絡課程(慕課)專業教學資源庫 ”的完善結構層次。“主題明確、情境真實、易用實用”的微課程成為中職護理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新熱點。
微課程由一系列緊密關聯的微課構成,因此微課是微課程的基本組成單位。基于“微課―微課程”這樣一種構成關系,微課程可以界定為:為解決單一知識點微課缺乏深度和廣度、容易導致淺閱讀、加劇知識碎片化等問題,從一門課程“某個學習單元/模塊/主題縝密的知識體系”出發,選取其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淆點、熱點和擴展點,設計和制作一系列既相對獨立,又環環相扣的微課,再加上一系列與之配套的教學活動組織(包括思考、討論、練習、測試、實驗、實習、展示、交流等),就構成了“單元/模塊/主題微課程”,簡稱微課程。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例“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選自中職護理專業《內科護理》第二章第三節。《內科護理》課程是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于第三學期開設的臨床專業課,屬于主干課程。《呼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是《內科護理》的重要章節,具有內容多且抽象的特點。而其中的支氣管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之一,發病率逐年遞升,發病機制不明確且目前無法徹底根治。發病時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對哮喘病人日常護理是治療的關鍵。這一章節既是本教材的重點內容,也是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的重點考核內容之一。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 2015 級護理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全班多為“90 后”或“00 后”女生,能夠熟練使用手機或電腦獲取網絡資源,形象思維活躍,對角色扮演興趣濃烈,熱衷于自拍、表演等,表演型人格占大多數,渴望被關注。經過一年級的學習,已完成了解剖、生理等基礎醫學科目的學習,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分析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哮喘病人的護理評估、診斷、措施;熟悉哮喘病人的護理目標及評價,了解哮喘的發病機制。
(2)能力目標:能夠對哮喘病人進行健康指導,能夠指導病人正確掌握藥物吸入技術。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親身體會護士工作職責,增強責任心。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2)教W難點:定量霧化吸入器(MDI)的正確使用方法。
(四)應對措施
基于教學大綱要求及學情特點,教師自主設計開發“支氣管哮喘”系列微課程,借助網絡、智能手機等多種信息技術平臺實施教學。基于行動導向教學,設計融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于一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將課本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設計“微課翻轉課堂”。
三、系列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
本課例的“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系列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如表1所示。
表1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系列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
微課內容 設計思路 作用環節
微課一: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導”(10分7秒) 根據中職生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勝的性格,教師自主設計了一個卡通版的知識競賽的場景,將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導相關知識要點以競賽問題的形式展現,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也可以進行自測,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能夠對哮喘病人進行健康指導 課前課后
微課二:
“支氣管哮喘知識要點”(3分10秒) 根據授課學生均為女生,她們喜歡流行音樂的特點,教師將支氣管哮喘知識的要點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朗朗上口的歌曲說唱形式,卡通人物的視覺形象展現出來,趣味教學,從而突出教學重點:哮喘病人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 課前課后
微課三:
“MDI的使用方法”(7分17秒) MDI的使用方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通過微課講解展示定量霧化吸入器(MDI)的操作方法,學生既可以在校園網絡觀看,也可下載至手機或電腦反復觀看,使學生快速而準確地掌握MDI的使用方法,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課前課中課后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設計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的教學設計如表2所示。
表2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的教學設計
教 學環 節 師生互動教學 教學資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知識準備(課前一周) ①利用校園網絡平臺教師制作的相關教學微課和教學視頻;②通過QQ群電子學習任務單 ①觀看微課和視頻,明確學習任務;②運用微課中的知識分析、思考案例;③完成小組拍攝任務“MDI的使用方法”和“支氣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導” 網絡、微課、視頻、智能手機
課中
知識
然
(90
分鐘)
問題導入(10分鐘) 展示案例啟發思考:
①播放視頻,展示案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②檢查學生預習情況;③說明學習目標;④組織課堂問答 ①觀看視頻,傾聽老師的導入,思考問題;②明確學習目標;③回答關于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等相關醫學基礎知識 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課件、視頻
案例分析(40分鐘) 討論案例解決問題(1):
①回顧任務單,請學生列舉支氣管哮喘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② 引導學生進行案例思考問題(1) ①分析討論病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1);②提出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傾聽老師的講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回答 多媒體課件、智能手機、攝像機
角色扮演(20分鐘) 理論講授解決問題(2):①以護理程序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②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學習思考問題;③播放微課及學生作品并進行點評,解決難點;⑤組織課堂討論 ①傾聽老師的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理論知識講解;②觀看各組拍攝視頻進行討論、點評;③思考、回答問題。 多媒體課件、智能手機、攝像機、動畫、游戲
評估反饋(20分鐘) 總結案例,點評反饋:
①依據評價指標,現場點評各組的匯報作品;②組織投票評選優秀作品;③展示自測題,組織學生回答并點評;④課堂小結 ①每一組同學把本組學習中的感受進行整理匯報,分享學習;②依據評價指標,利用QQ軟件中的投票系統選出較為優秀的作品;③完成檢測題 多媒體課件、智能手機、投票平臺
課后
知識
鞏固
①與學生交流,解答疑惑;②引導實踐活動;③提供課后學習資源庫(教學視頻、MDI操作評分標準、微課、課件、課后自測題) ①根據病案完成支氣管哮喘病人的完整護理計劃的制定;②并將學習成果通過手機互拍的形式上傳QQ,師生以QQ討論組為交流平臺進行互動、指導、評分 QQ群、郵箱、微信、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
(二)教學評價
學習結束后,教師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學生采取不記名方式填寫問卷。共發放問卷 72 份,回收有效問卷 72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100%。具體見表 3。
中可看出學生對本次教學設計滿意度較高,對“你覺得微課的教學形式很新穎”“你覺得學習中參與的機會增多”“你的臨床案例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三項的認可度最高,充分說明系列微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建立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學反思
(一)基于行動導向進行教學設計
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的大綱要求及護理的專業特色,教師基于行動導向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按照“資訊―設計―實施―檢查―評價”的行動序列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為了“行動”來學習,并且在“行動”中學習。以任務驅動學習,使學生自主、自覺、有目的地參與任務的完成中去,達到手、腦、心的統一。
(二)師生角色轉變
在本次教學設計中,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和學習指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合作伙伴、協調者、咨詢者。學生由傳統教學中的接受者和被動參與者,轉變為自主參與者,成為行動的主體。師生在合作互動、交流實踐中,實現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三)微課翻轉課堂
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開展教學,信息技術成為解決難點、突破重點、不斷推進學習進程的重要手段。課前,(下轉第56頁)(上接第54頁)學生借助互聯網獲取教學相關知識,教師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微課和電子任務單,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和視頻拍攝,實現翻轉課堂。課中,以“問題導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評估反饋”教學步驟依次開展教學,并使用攝像機記錄課堂,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依據。課后,教師通過 QQ、微信、手機、校園網絡等多種信息化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及時給學生指導和反饋。
總之,微課程資源的設計與應用,既為學生提供了實用、適用、易用的學習資源,又為教師提供優質的教學輔助資源,使學習更短時、高效、具有指向性,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 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2]吳剛平.深入研究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J].福建論壇,2006(6)
[3]鄭小軍.微課發展誤區再審視[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2)
[4]鄭小軍,張 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微課程”在中職〈健康評估〉課程中的開發與應用》(GXZZJG2016A077)。
一、兒科護理學試題庫、試卷庫的建設和應用
兒科護理學是研究從胎兒至青春期小兒的生長發育、衛生保健、疾病預防和臨床護理的專科護理學課程。為體現課程考試成績評估的標準化、規范性和客觀性要求,改革傳統的課程考試模式,在學校的支持和鼓勵下,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們建立了一套實用的試題庫,實施了教考分離的考試方式。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合理、有效地設計試題庫,以求得學科考試的公正性和可信性,使其能夠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的目的,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1.試題庫、試卷庫建設的意義:①有利于課程教學的評價和管理。②有利于課程教學資源的繼承和發揚。③有利于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建設。
2.試題庫、試卷庫的構建原則:①依據教學大綱制定科學的考試大綱。②依據課程特點選用適宜的題庫形式。③重視試卷命題的科學性和規范性。④試題庫的管理。
3.試題庫、試卷庫的構建方法:組織有豐富護理教學及臨床經驗的專家教授,資深教師和高級護理人員,在廣泛查閱兒科護理學專業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收集教學資源,多途徑入庫。
4.試題庫、試卷庫的應用:①試題庫、試卷庫的使用。每學期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完成后,由教務科安排課程考試日期,試卷隨機從試題庫內選擇,一般試卷只在考試前3天才確定并由教務科組織印刷和考場安排,教研室任課老師考前都不知道。考試結束后,所有考卷移送教研室,由教研室組織閱卷工作,其中試卷客觀題部分的答案,學生使用答題卡,成績由教師進行批改并給出成績,試卷的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部分,由教研室全體教師進行人工批閱并給出成績。②試題庫、試卷庫的評價與更新。重視對每次課程考試試卷的評價與分析,主要從試卷的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等進行評價,既注意從試卷整體情況來分析,如分析考試成績分數的分布、平均值及標準差,又注意對試卷內容的具體分析,通過對各類考題得分情況的分析,尤其注意高得分題與低得分題的分析和比較,發現不同類型考題所反映的學生掌握的學科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情況。通過認真科學的有效分析,比較考試成績與試卷質量的關系,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教與學雙方的薄弱環節,作為下一學年教學改進的參考依據。同時,通過試卷分析,篩選優良考題,剔除劣等或錯誤的試題,使課程試題庫建設處在一個動態優化、不斷完善和更新的過程中,使其與學科發展相適應,達到試題庫建設與時俱進的目標。
二、兒科護理案例庫的應用
1.案例庫建設的意義:病案是教學中理論聯系臨床最有價值的資料,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2.案例庫的構建方法:我們從臨床一線及相關資料中收集病案:①常見病、多發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代表性,采用典型病例,使學生能對這一系統疾病的認識具有啟發作用。②復雜病、疑難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提高了學生對復雜病、疑難病的分析和整體護理的能力。
3.案例庫的使用與評價。選擇2007級護理本科5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兒科典型病案庫》中的病案進行課堂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從兩組考試成績、課堂效果方面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考試成績、課堂教學效果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運用《兒科典型病案庫》有利于提高兒科護理學教學質量。
我們體會在臨床病案討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除了熟練掌握與教學有關的護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外,還應努力使自己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并積極主動地改善教學方法,盡量誘導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注重給予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并合理應用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為護生強化各醫學課程間聯系并活躍臨床思維提供一種嶄新的途徑。
三、兒科護理課件庫的應用
1.課件庫建設的意義:是實現資源的儲存、共享和利用的有效途徑;在課件庫的建設及運用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素養;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2.課件庫的構建原則:①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的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②注重營造交互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③注重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④注重建立協作學習機制,培養學生創新、合作的精神。
3.課件庫的構建方法:自制和網絡下載,并進行科學整合。
4.課件庫的使用與評價: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和學校硬件設施的發展,護理教育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護理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能使課堂沖破時空的限制,豐富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個性、素質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對改革教師教學方法和應用現代化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近幾年來,我們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廣泛采用多媒體課件授課。
(1)多媒體課件在兒科護理學課堂中的優勢:①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兒科護理學的興趣。②圖文聲像并茂,通過多感官刺激提高學習效果。③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④轉變了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進度,按需所取,靈活選擇,同時可以加強教學中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輔導。⑤提高了教學滿意度,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受到了學生的一致歡迎。我們曾用不署名問卷調查向學生搜集反饋信息,結果表明,學生對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達96%。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外科護理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7-0190-03
案例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學生帶入事先選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學生依靠自身知識結構和背景,自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培B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源于19世紀70年代的哈佛大學,發展至今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教育培訓領域。而外科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學科,是護理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課程之一,其教學內容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是培養一名合格護士的關鍵課程。多年來,傳統醫學教學強調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不顧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一味地將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受到一定的抑制。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自2015年開始,我院外科護理學組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實施以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收到滿意的效果。具體介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南京醫科大學康達護理學院四年制護理學專業大學三年級49名學生為教學對象,全部是女生,年齡19―22歲。
(二)方法
1.案例準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課程特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的需要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選擇臨床真實案例,案例應具有完整性、啟發性、典型性、代表性、且難度適中。然后再圍繞臨床案例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啟發性,便于學生作答,以利于學生理解課程所講的內容;同時,也能把課本的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合到案例中;還能體現出責任制整體護理的理念和現代優質護理的特色,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得到臨床工作實踐的體驗。為了獲得滿意的臨床案例,教師應更多地參加外科病房的臨床病例討論及晨會交班,以掌握臨床實際案例的收治情況。
2.適時使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1)案例導入法教學。上課前一周先將準備好的案例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教材上的相關理論知識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上課時以案例導人新課內容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首先由學生輪流講解案例相關知識,教師在聽取學生發言時針對案例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再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與討論,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給予正確引導,啟發更多的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剖析與思考。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與案例相關的知識,課堂教學氣氛生動活潑,學生講解與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分析總結,對討論的內容進行恰當的、客觀的評價,消除模糊不清的概念,并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予以強調,讓學生理清案例分析的思路。最后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將案例與教材描述的本病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等知識結合起來。(2)講授過程中穿插案例教學。在理論授課過程中,特別是強調重點、難點內容或講到某系統的多發病、常見病時將案例穿插其中。如講到某疾病并發癥的護理時,可同時列出幾個不同并發癥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判斷,并啟發學生思考、對比給予的案例,通過同時呈現不同并發癥的類似案例,可以使學生掌握不同并發癥的特征性的表現,并加深學生對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得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有機地結合,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3)課后案例模擬練習。針對理論性強且難以理解掌握的知識,如按照護理程序的方法對手術患者實施護理的知識,可以給學生布置案例分析的作業,讓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分析達到理解掌握。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根據給予的病案設立病人、床位護士、主治醫生、麻醉師、病人家屬等角色并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前先進行小組討論編寫劇本,內容包括術前評估及準備、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評估、術后護理及出入院等場景,然后再根據劇本進行排練和表演。通過這種方法演練,學生之間互相提醒遺漏的評估項目、未制定的護理措施,使學生對學習的手術前后護理知識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學習熱情增強,學習過程也變得更加輕松,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另外,通過扮演病人,既掌握了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經過,又可以體會病人的需求。通過扮演床位護士,既掌握了疾病的相關護理理論及技能,還鍛煉了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還體會到了醫、護、患為了達到統一的目的,如何相互配合。通過扮演醫生,可以掌握疾病的診斷、治療等方面的知識,利于做好疾病的相關護理工作。通過對不同角色的體會,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移情,有助于醫護、護患之間的溝通和交流。(4)實境案例教學法。將學生按每組4―5人分組到臨床科室見習,在分組時,帶教老師就把任務即具體的臨床案例布置給每一組的組長,要求全組學生以課堂上教學案例的形式描述問題,得出診斷、治療及護理措施,并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學生們帶著任務去看病人,對病人進行評估、討論并思考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就相關問題和帶教老師進行商討,最后完成帶教老師布置的任務。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斷完善問題的解決方案,以更好地完成小組的作業任務,從而可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帶教老師需隨時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以使學生更好地在實境下帶著思考去行動。
二、結果
課程結束后,發放案例教學法滿意度及學習效果調查表49份,回收49份,回收率100%,有效調查表49份,有效率100%。調查結果見表1。
三、討論
1.案例教學法能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缺少分析、推理、思考的機會,阻礙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案例教學法是圍繞具體的臨床案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以解決提出的問題為目的。在教學中通過呈現一個設有問題的具體案例,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查閱相關文獻,認真閱讀課本知識,并圍繞案例組織討論,從而提出解決所設問題的各種方案。通過查閱文獻、閱讀教材、組織討論來解決案例中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鞏固和運用理論知識的過程。案例教學法將實際案例應用于教學,通過教師傳授、學生參與、互動討論、決策評價和總結歸納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2.培養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案例教學法通過呈現臨床實際案例,讓學生查閱文獻并講解病例相關的檢查、診斷、治療、護理等理論知識,使理論學習與臨床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個綜合性的臨床實境工作的訓練機會,教師結合案例提出相關問題,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應用學習的理論知識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得出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案。案例教學法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案例教學法通過呈現臨床病例、并設計案例相關問題,啟發學生分析討論案例資料、最終解決所設的問題,這些環節都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分析討論臨床案例并思考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思維能力變得活躍,積極地、自覺主動地聯系相關疾病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
4.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傳統教學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的培養。外科護理學理論知識單調枯燥,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以生動的形象思維入手,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及查找相關資料,主動深入到教材中去索取知識。學生圍繞案例展開討論時,可以隨時與教師交流案例中的相關問題,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與互動,營造了一種輕松、活潑、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愿意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有效激發了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有助于學生之間協作及溝通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案例教學法是同一小組同學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通過小組同學間的互動,集思廣益,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形成比較完善的解決案例涉及問題的方案。在進行案例討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意見,只有在小組成員間構建開放、包容的氛圍,使大家相互激勵、相互促進,才能充分進行相互交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討論的有效性,通過同一小組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因此,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
6.有利于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授課,對教師的專科業務水平、教學工作能力、教學工作態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選擇案例、編寫案例,并做好案例教學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如問題的創設必須反映臨床實際情況,貼近專業要求、突出專科護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周密安排各教學環節,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以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實施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也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從而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7.縮短課堂與臨床之間的距離,提高臨床適應能力。案例教學法使得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模擬臨床診斷、治療和護理病人,使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系統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案例中的問題,在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合理應用案例教學法能縮短學生課堂學習與臨床工作間的距離,從而提高學生對臨床工作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護理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臨床思維的能力,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非常有利于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相聯系,提高學習的效果。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得到了本院同行專家的肯定,所培養的學生也得到了實習工作單位的認可。結果表明,案例教學法切實提高了護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值得在護理專業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曉光.基于案例教學法的高校第一課堂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28(2):156.
[2]白云,潘思文,劉萍.案例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38(2):172.
[3]梅碧琪,周英,周薇.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傳染病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1):58.
[4]劉芳,王雅青,于紅虹.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138(7):824-825.
[5]黃雪勤,唐新民.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9,(11):55-56.
[6]龍桂萍.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94-95.
[7]唐新民,黃雪勤.臨床操作表演訓練教學法在職教中的作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9):94-95.
[8]蔣維晟.案例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61-62.
[9]孫艷,孫艷影,姚淑娟,等.以問題為基礎的病案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6):713-714.
[10]江帆,米方林.《口腔修復學》多維教學體系構成的思考[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1,26(1):112-114.
[11]袁漢創.基于PBL的中等衛生學校外科護理學教學方法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1):79-80.
[12]龍桂萍.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甩與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94-95.
[13]于輝.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4(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