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青年科技人員 科學研究 誠信 建設
青年科技人員科研誠信缺失現象分析
科學研究以追求真理、揭示客觀規律作為崇高目標,科研誠信是其基本行為規范和核心價值。青年科技人員是科學研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承載著推動國家科學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任務。青年科技人員不但作為項目主持人承擔著大量的科學研究任務,同時也作為項目參加人開展大量的實質性的科學研究工作,因此他們的科學道德和學術素養是不容忽視的。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青年科技人員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科研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青年科技人員作為科研項目的實際研究者和操作者,因各種利欲的驅使出現了很多有失科研誠信的問題,故意捏造研究數據或結果,篡改實驗紀錄和圖片,剽竊、盜用他人研究成果等學術不端行為①,導致作為科學研究根源的原始數據出現錯誤,科學研究得出的結果自然也是不正確的,既蒙騙了社會公眾,又給國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青年科技人員作為科研項目的參加人,在項目負責人的授意下進行的各種學術腐敗行為,都應是科研誠信缺失的表現。
青年科技人員科研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大環境是影響青年科技人員科研誠信缺失的外部因素,隨著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依賴,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驅動科學研究活動越來越趨于短期利益,從而滋生了科研人員急功近利、浮夸浮躁的學術風氣。②考核評價體系是影響青年科技人員科研誠信的導向因素,現在一些科研機構和高校仍然存在以論文數量的多少、所的影響大小、申請科研項目的數量及金額的多少作為對科技工作者的評價,學術指標化管理、量化管理過度。很多青年科技人員希望盡快出成果、獲晉升,把跑項目、做鑒定、報獎勵當成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難以安心搞科研,無形中助長了青年科技人員心浮氣躁、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學術帶頭人的學術品行是影響青年科技人員科研誠信的重要因素,學術帶頭人是一個學術團隊的靈魂,他的學術道德和學術品格會對團隊中的青年人產生直接的影響。青年科技人員自身素養是影響其科研誠信的主體因素,誠信需要靠自身內心的力量堅守,如果自身的學術自律和治學態度稍有偏頗,科學研究中就有可能出現有失誠信的問題。
科研誠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制度要素,不僅是科學共同體良性發展的基石,也是創新效率和活力的決定性因素。③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以誠實守信為基礎,沒有誠信就破壞了科學研究的秩序。青年科技人員承擔著科學研究的基礎工作,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治學態度、學術品格等科學精神的塑造和培養,不僅直接關系到科學研究事業的健康發展,也關系到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因此,加強青年科技人員科研誠信建設,是科學研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設創新型國家任重而道遠的使命。
科研誠信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誠信的環境支持,更需要誠實守信、嚴于自律的科技工作者的堅守。科學家是全社會知識層次最高的群體之一,享有崇高的社會聲譽,對社會行為、社會風氣能夠產生很強的引導和示范作用。④青年科技人員作為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樣有責任承載求真務實、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重任,不斷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
科研誠信是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動中弘揚以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崇尚創新、開放協作為核心的科學精神。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精神一直伴隨著科學的發展引領著社會的進步,科研誠信的氛圍孕育著科學發展的力量。青年科技人員承載著科學精神傳承的重任,必須加強青年科技人員的科研誠信建設,牢記社會責任,堅守學術道德,塑造熱愛科學、潛心研究、學術自律、愛國奉獻的學術品格,提高科學精神的境界,為科學精神的弘揚和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加強青年科技人員科研誠信建設的對策
加強科研誠信教育和宣傳,營造科研誠信氛圍。缺乏系統完整的學術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是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青年科技人員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科研誠信意識比較淡薄,治學態度不端正,耐不住寂寞,唯利是圖,各種學術腐敗的問題越發嚴重。因此,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科研誠信教育活動,高校、科研機構、科學組織等要將科研誠信內容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納入到青年科技人員崗前培訓的范疇中,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同時,導師和科研項目負責人等,要充分發揮在科研誠信方面的言傳身教作用,將科研誠信深化在青年科技人員的內心,鼓勵青年科技人員秉持科學精神,對待科學認真嚴肅、精益求精,對待研究工作持之以恒、踏踏實實,尊重他人勞動,成為科研誠信的表率,不斷營造科研誠信的氛圍。加大科研誠信的宣傳力度,以科技領域中追求真理、求真務實、潛心研究、淡泊名利的科學家典范事跡來感染和激勵青年科技人員,進一步提升他們在科學研究中的誠信觀念。同時,以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的典型案例對青年科技人員進行警示教育,在頭腦中時刻繃緊科研自律的誠信意識,堅決反對弄虛作假、剽竊欺詐等學術不端行為,逐漸形成科研誠信人人有責的氛圍。
充分發揮科研學術機構的作用,促進學術自律。科研學術機構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學術團體應建立適合本領域特點的科研誠信規范,參與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科研機構要建立和完善科研誠信制度,加強對科技人員的教育和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檢查,引導科技人員嚴格自律。⑤以高校學術委員會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了“高等學校設立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的主要職責為“審議學科、專業的設置,教學、科學研究計劃方案,評定教學、科學研究成果等有關學術事項。”學術委員會在高校科研誠信建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將學術委員會活動例會制,定期研討學校發展、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構建等學校重大學術問題,邀請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委員和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前沿學術講座,大力宣傳和倡導科研誠信,切實提高青年科技人員的學術自律意識,著力加強他們求真務實、嚴謹治學、潛心研究的學術風范。構建學校以教師為驕傲,教師以學校為榮耀,積極倡導教師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學術文化氛圍,讓求真務實成為青年科技人員的自覺行動。同時,在大項目的申報、大平臺的搭建、大成果的評價方面,發揮學術委員會的職能,營造學術自律的科研氛圍。
建立健全科研誠信管理體系,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逐步完善科研誠信的政策體系。科研管理機構應當為申請、執行、評估評審項目的單位和個人建立科研誠信檔案,作為審批其申請項目、承擔評估評審工作的依據。建立和完善科研誠信承諾制度,要求科研人員申報科研項目或科研獎勵、提交科研成果時,對材料的真實性予以承諾,秉承后果自負的原則;對誠信違規行為予以懲罰,可采取撤銷科研計劃、收回科研資助、否認科研成果等措施,并對相關涉及人員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的科研活動予以限制。⑥加大公共監督力度,建立項目申報、獎勵評審、科研考核的公示機制及平臺,擴大公眾對科技活動的知情權、監督權,增強科學研究的同行的監督,從而在政策監督機制的層面上進一步促進科研誠信的建設。建立嚴密有效的學術糾錯機制及學術論文等比對系統,防微杜漸,在我國的教育、科研經費投入迅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更顯得緊迫。同時,在科研人員職務聘任和職稱評定中,科研機構和高校應當將科研信用狀況作為對職業道德要求的重要內容。
完善科研成果評價機制,營造寬松的科研環境。要轉變科研評價理念,借鑒國外科研評價的先進經驗,結合科研機構及高校的實際情況,根據逐步完善科研評價機制,確立質量第一的評價導向,注重原創性,注重實際價值,克服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不僅看學術論文水平,還要看這項研究成果能否對社會相關領域產生影響,對未來技術發展是否有推動力。同時,針對不同學科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讓評價指標多元化,為科技工作者營造寬松的科研環境。科研評價內容既要關注直接的、近期的和顯性的價值,也要關注間接的、長遠的、隱性的價值。總之,要通過完善評價機制形成正確導向,引導科研人員力戒浮躁,集中精力于科學本身,專心致志于創新活動,這樣才能造就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⑦(作者為北京交通大學科技處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
注釋
①②⑥黃宇,李戰國:“加強高校科研誠信建設的探討”,《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0期。
關鍵詞:科研誠信 不端行為 特點 對策
維護科研誠信,防治科研不端行為,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社會性議題[1]。深入揭示科研不端行為的本質,掌握福建省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特點和最新動態,對于福建省適時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凈化科研環境、遏制科研不端行為、推動科技事業更好地服務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科研不端行為的本質特征
綜合國內外研究情況,本文認為:科研不端行為,就是在科學技術研究活動中違反科學精神、背離誠信準則,采取不正當手段獲取直接、間接或潛在利益,擾亂正常科研活動的行為。其本質特征歸結為三個方面:
1、不真實的創造行為。主要表現在當事者不付出或少付出科學創造勞動,不經過完整真實的科學創造過程,以虛假的事實、虛構的科研活動、不實的研究數據、抄襲的文章和偽造的項目申報材料應對政府部門或科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機構的相關審查,騙取組織和團體的信任,從而獲得榮譽、地位和各種經濟利益。
2、不正當的獲取行為。主要表現為當事者采取非正當手段從科學研究、學術創作角度獲取榮譽、地位和經濟利益;這些當事者的共同特點,有的并無心或者無精力從事科研活動,有的并不具備從事科研活動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真正搞科研的人。
3、不公正的評價行為。主要表現在評價組織者和參與者不認真系統地研究和分析科研活動的層次性、復雜性和多樣性,不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創新創造勞動,草率或有偏袒地從事科研評價活動。一方面,作為評價組織者的政府部門和相關管理機構在制度的設計、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另一方面,作為評價直接參與者和執行者的評審專家受到人情的牽制和自身及團體利益的誘導,出于直接、間接或潛在的利益沖突而做出違背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二者交互作用的結果,導致學術研究從課題審批、經費安排、資源配置到成果評價,都或多或少喪失了公正和規范。
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和發展,不正當的獲取是目的、是根源,不真實的創造是手段、是表征,不公正的評價則為行為不端者憑借不真實創造實現不正當獲取提供了“營養土”和“助推器”。
二、福建省科研不端行為的表現形式及原因分析
為深入分析福建省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誠信建設現狀,課題組對福建省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科研誠信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參與的高校人員有99人,占34.9%;雖然由于經費和條件限制而致調查樣本偏少,但一定程度上說明科研人員認為我省科研不誠信行為還比較普遍,已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課題組對問卷調查表進行定性、定量的科學分析,認為目前福建省高校和科研單位科研誠信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表現形式
1、學術掛名。部分人身兼多個行政領導和學術職務,忙于行政工作,并無時間和精力從事科研活動,但為了追逐職務、金錢、榮譽、地位,或為團體與他人謀取學術利益,掛名從事科學研究和學術創作活動。在問卷調查中,對“課題申報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學術不端行為”,有19.4%的人認為“提供虛假個人信息”,43.3%的人認為“偽造工作基礎、研究成果”,75.7%的人認為“虛夸研究成果”,68.7%的人認為“通過人情、關系、職務等手段優先獲得申報信息”;對“目前科研課題評審、立項工作是否公正、公平、公開”這個問題,有17.4%的人回答“是”,26.9%的人回答“否”,回答“不知道”的占55.7%。調查數據說明,大多數人認為申報課題過程中利用職務、通過人情關系、虛夸研究成果等現象嚴重。
2、學術侵占。部分人利用權力和人脈獲取學術資源,再將任務分配學生、助手或將其轉包雇傭他人從事科研勞動;部分人利用企業和基層技術人員的短板,以指導、合作為名,將基層技術人員和“土專家”的原創成果總結加工后據為己有;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沒有抄襲別人的論文,但同時又認為許多人在拼湊論文,這說明了部分人相當矛盾復雜的心態。
3、學術虛夸。有的為了獲取科研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不經過完整真實的科學創造勞動,以虛構的科研活動、虛編的研究工作基礎、不實的技術和經濟指標數據,甚至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包裝,偽造項目申報材料,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中蒙混過關,騙取高分增加項目入圍機會。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科研成果評獎持懷疑態度或不了解,說明科研成果評獎還不夠公開、透明。
4、學術評判失準。宏觀層面上,不論是對研究項目的目標管理,還是對科技人員的考核評聘,有的制度設計簡單劃一、偏離實際,使得被考核者為達到數量指標而不計真假,爭先恐后地去拉攏課題、發表文章。問卷調查中,對“高校、科研單位職稱評定、獎金發放、人才選拔與主持或參與課題、發表文章相掛鉤是否合理”,2.1%的人回答“很合理”,39.0%的人回答“合理”,52.5%的人回答“不合理”,6.4%的人回答“非常不合理”。調查中,有51.1%的人認為“評審過程就是走過場”,52.1%的人認為“領導或者關系硬的人的課題都順利通過”。
(二)原因分析
1、評價制度不完善,導致弄虛作假現象屢禁不止。政府管理部門囿于人力、物力限制,評價規則推崇簡潔明快和“一刀切”,使一些部門、研究機構和個人為了獲得短期效益而急功近利,導致學術不誠信。學術評價制度改革的相對滯后,導致評價走樣、決策失準、考核失真,使得學術研究從課題審批、經費安排到人才評價和資質認定,都不同程度地喪失科學評判的標尺、偏離公平公正的本義。
2、資源配置方式不合理,助長造假和浮夸學風。從調查問卷中看出,大多數人認為高校和科研單位科研立項存在利用職務、關系等現象,科研資源主要由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者分配,職務越高越容易獲得課題等科研資源。行政權力機制的強勢導致了學術權力(權威)的行政化,出現所謂的“學術官僚化”、“官學一體化”現象,行政部門領導利用自己的職權及與上級部門建立關系,輕而易舉獲得科研資源,并作為科研立項的評定專家影響著項目的立項,從而造成科技資源分配過程的不平等與不公正現象,傷害了普通研究人員的積極性。
3、學術自律能力下降,破壞科學發展正常秩序。目前社會上對科學認識程度還比較膚淺,雖然科學知識得到重視,但與科學道德一脈相承的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還遠遠沒有得到公眾理解,更談不上普及。此外,由于“官本位”文化造成的對權力的崇拜與屈從,一些人不擇手段地爭取名利與地位,擾亂了科學發展的正常秩序。
4、監督體制缺失,致使趨利者鋌而走險。目前福建省科技界對科研誠信問題還缺乏具體有力的監督機制、約束機制和懲戒機制,使得很多違反科學道德的行為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認定和制約,即使被發現也往往因為懲戒制度的缺位而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懲處。
5、宣傳力度不大,助長造假者膽大妄為。《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已于2006年。當科研不端使你利益遭到損失時,你會如何選擇?39.9%的人回答“維護誠信”,58.2%的人回答“無可奈何”,1.9%的人回答“采用其相同的行為施與在他人身上”。調查說明,高校、科研單位對《辦法》宣傳落實力度不夠,大多數人對《辦法》不熟悉,對科研不端行為處理不嚴厲。科研人員維權渠道不暢,維權信心不足。
三、福建省科研不端行為的治理對策
福建省治理科研不端行為,要堅持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并重的原則,不斷推進科研誠信體系建設。政府部門加強統籌與管理,科技機構、高等學校和企業承擔教育、監督和懲戒的主要責任,科技社團發揮規范制定和行為約束方面的積極作用,科技人員和科研共同體嚴格自律、互勵共勉,進一步完善科研誠信相關的科研管理制度體系。
(一)構建科學的科技評價體系
科技評價指標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導向。目前我省科技評價制度尚不完善,在具體評價工作中還存在著重數量不重質量、重名望不重實績、重論文不重工作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長遠積累、重設施改善不重人才隊伍建設等問題。因此,必須遵循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加快構建科學的科技評價體系,遏制學術不端行為。一要實行透明、公正的競爭機制。在學術方面,各級政府應當正確引導,宏觀管理、監督學術資源的使用,使得有限的學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嚴厲懲治學術不誠信行為。二要完善項目立項前評估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對項目技術的穩妥性、政策的妥當性、經濟性和相關派生效果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后,由科技管理部門以科技需求為導向,在依托專家評估意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基礎研究活動的特殊規律,確保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和政策導向。三要建立項目后評估制度。對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的計劃內科技項目,以及得到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支持的科技計劃項目,在科技項目在驗收結題后應用一段時間(一般在兩年之后),由評估單位通過對比分析,準確評價項目的綜合成效,使有限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建立可行的科研誠信體系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關鍵是要使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實現科技創新的首要前提是“科研誠信”,因此,福建加快科研誠信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一要建立科研誠信評審機制。福建省科研誠信的管理機制建設應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對信用評審機構進行認可和監管,主動將其納入到科研誠信的建設范疇中。二要完善科研誠信保證體系。科研活動應當簽署遵守有關科研誠信規范的承諾,加強對履行承諾的監督,將科研人員履行承諾的情況,記入科研誠信檔案,作為基礎信息納入科技信用管理體系。三要健全科研誠信信息網絡。目前誠信信息仍存在各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缺乏共享機制和各部門、各地方相互分割、封閉的信用信息系統等現象,嚴重阻礙科研誠信機制的建立。
(三)培養良好的學術探討精神
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已在科技界形成高度共識,作為一件大事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有關方面要按照職責分工,找準自身定位,下大力氣落實好、完善好各項措施,培養良好的學術探討精神。一要營造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在進行學術打假的同時,要嚴格區分學術不端與正常引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界限,提倡不同觀點的爭論,避免打假的濫用窒息學術自由、影響學術繼承、阻礙學術創新,從而營造開放包容、鼓勵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氛圍。二要培養獨立和科學的創新思維[2]。學術創新是學術的生命,學術研究必須標新立異、卓爾不群,別具慧眼、獨樹一幟,提出新思想和新觀點。三要樹立責任意識和獨立人格。學術創新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諸如自由而寬松的政治和文化氛圍,必要的經濟支持,健全的信息資料等。
(四)加強完善的誠信法制建設
要把科研誠信立法納入科技法律體系建設,加強誠信規范與法律法規之間的銜接,充實和完善現行法律體系的有關條款,逐步建立起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科研誠信法律法規與制度體系,嚴懲科研不誠信行為。一要完善法律體系。要盡快建立懲治學術不誠信的法律法規,或在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如在研究制定《著作權法》、《專利法》、《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等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中加入懲治學術不誠信的相關條款,確保懲治學術不誠信有法可依。二要建立懲戒機制。通過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常設機構,擬定懲處學術不端行為的制度細則,建立相關學術紀律仲裁的行業規范,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匿名審查,并公開調查結果,公開處罰決定,營造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的學術獨立空間。三要加強輿論監督。加強學術活動的輿論監督,建立信用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對高校、研究機構等學術領域的違規違法行為,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講究方法地進行披露,形成有效的失信約束力量,使失信者的具體失信行為轉化為對全社會的失信,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制,失信成本大大提高,讓學術造假者得到相應的懲罰,保證科研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開。
(五)開展系統的科研誠信宣傳
針對當前部分科研人員的誠信意識不強的現象,各部門要加強科研誠信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科研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認識到治理科研失信的重要性、緊迫性。一要廣泛宣傳。各部門要充分重視科研誠信建設,加強科學道德規范和誠信教育工作,認真組織,周密部署,充分利用網站、簡報等宣傳載體,刊登開展科研誠信活動的意義和內容,并開設專欄,連續介紹科研誠信的案例及實用知識,在全省范圍內掀起一次科研誠信宣傳教育活動新,進一步維護科研活動的健康氛圍。二要強化教育。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輔導、交流、研討等活動,結合典型案例分析和道德楷模教育,將科研誠信教育作為本專科學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內容和科技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著力提高青年學生和科技人員的科學道德素養,弘揚尊重科學、求真務實的精神,增強科研人員誠信意識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三要加強交流。積極開展與國際組織、國家部委和先進省市在科研誠信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科研行為規范和科研誠信規范的研究制定,共同遏制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各種不端行為。
參考文獻:
1.科學技術部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科研活動誠信指南[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1.
2.孫平.簡析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與科研誠信的關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3.王志學.科研誠信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制度保障[J].中國軟科學.2007.11.
項目基金:
關鍵詞:發展歷程 文化建設 勝任能力 誠信為本 和諧發展
1991年中國建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制度,短短20余年,我國注冊會計師全科合格人數已達16萬,可見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迅速。
中國注冊會計師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誕生到初具規模階段。1918年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注冊會計師法《會計師暫行章程》,同年批準著名會計學家謝霖先生為中國的第一位注冊會計師,由其創辦“正則會計師事務所”也獲批準成立。1927年,民國政府規定會計師由財政部管轄,此后直到會計師改制的很長一段時期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受到一定影響。1991年建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在此之前,注冊會計師資格是通過考核而不是考試取得,考核取得執業資格的注冊會計師的人員素質、知識結構參差不齊。考試制度實施以后,注冊會計師人員素質逐步提高,更加注重行業的服務質量。
第二階段,注冊會計師行業注重文化建設,在數量和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階段,注冊會計師行業內部進行了清理整頓工作,了一系列獨立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加強,并且強調誠信建設,建立行業誠信檔案制度;同時,注冊會計師行業推動會計師事務所聯合合并,實現規模上水平,為推進會計師行業國際化提供條件。
第三階段,注冊會計師行業朝著做大做強,向國際化的目標邁進。2005年起,注冊會計師行業提出國際化的目標,并且結合中國實際,與國際趨同的新審計準則體;同時建立行業誠信信息監控系統,重點治理行業內部低價惡性競爭現象,構建和諧會計師行業。
從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歷程看出,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逐步完善自身機制,數量和規模有了質的躍進,逐步進入規范化的良性發展渠道,向國際水平邁進。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初具規模以后,發展的重點轉移到以誠信為本的文化建設上。行業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凝聚力,一種軟實力,決定著行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方向。好的文化可以形成一種向心力,促使行業良性發展。注冊會計師行業要做大做強,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趨同,必須重視文化建設。
注冊會計師行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誠信建設。誠信建設是注冊會計師行業文化建設的靈魂所在,是行業生存發展的基石。注冊會計師行業必須堅持“誠信立業,誠信育人,誠信辦所,誠信執業”的發展理念,才能做大做強!而且行業的誠信與每個注冊會計師的誠信戚戚相關,只有每個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都以誠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行業才能形成誠信的大氛圍,才能順利開展工作,所以誠信建設需要從自我做起,人人以誠信自律。當然,誠信建設也需要行業做出監督,2008年,建立了行業誠信信息監控系統,對整個會計師行業的誠信進行監控——誠信者受到社會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聲譽掃地,最終退出行業。2013年中注協在注冊會計師行業開展“誠信文化建設年”活動,狠抓誠信建設。注冊會計師只有堅持誠信原則,才能獨立、客觀、專業的完成工作,提供高質量的鑒證服務,真正實現“經濟警察”的職責。
注冊會計師誠信執業是以具有勝任能力為保障的,注冊會計師只有具備勝任能力才能客觀、公平、獨立執業,才能更好地服務客戶服務社會。注冊會計師行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需要接觸各行各業,知識更新很快,不斷有新的會計法規會計制度出現。隨著新生事物的涌現和注冊會計師行業不斷與國際接軌,面臨的新問題新現象越來越多,注冊會計師要善于分析應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行業氛圍,只有這樣注冊會計師才能誠信執業,行業地位才能提升,行業才能做大做強,才能真正實現與國際接軌。
構建誠信注冊會計師行業最終目的是為了構建和諧行業和更好服務社會,這也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基本精神。現在整個社會都在倡導和諧理念,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其中一份子也不例外,實際上,注冊會計師行業自身的發展,更需要和諧,其必將成為和諧社會的受益者。
一個和諧的注冊會計師行業,離不開行業內部的和諧。行業內部的各事務所是競爭對手,在提供同樣服務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低價惡性競爭的現象。各事務所只顧眼前利益,惡性競爭,最終害人又害己,行業得不到發展,事務所也得不到長遠發展。為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財政部采取了一定措施,規范會計師事務所收費行為、遏制低價惡性競爭現象。例如,2011年財政部逐步建立低價惡性競爭預警機制,對在收費方面被舉報投訴或預警提示較多的會計師事務所,財政部門、注冊會計師協會將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會計師事務所同處一個行業,各事務所之間榮辱與共,既是競爭對手,更是合作伙伴,要維護好整個行業的形象和名譽。事務所之間的競爭要以提供優質的服務,高質量的產品為基礎,相互交流好的方法和經驗,積極應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真正融入到行業中去,以行業和諧長遠發展為目標。
一個和諧的注冊會計師行業,離不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注冊會計師行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其主要資本就是人才。事務所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為每位注冊會計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使其發揮最大才能,使其人生價值得到體現。當然了,注冊會計師之間也要坦誠相待,友好相處,形成一個輕松愉悅的工作氛圍,可以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人與人之間和諧了,整個行業和諧了,我們的“大家”也會加快和諧的步伐。
構建和諧注冊會計師行業,加快社會和諧的腳步,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注冊會計師行業屬于服務行業,從其所服務的客戶處收取業務報酬,但其所服務的最終對象卻是整個經濟社會與社會公眾。注冊會計師履行好“經濟警察”的職責,必須以誠信為本,和諧發展,服務社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業務范圍不斷延伸,從傳統財務報表審計向社會管理和經濟體制改革領域拓展,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注冊會計師服務社會的職能日益得到政府、社會和市場認可。近幾年來注冊會計師行業受到政府委托,在政府采購執行情況、小金庫專項治理,“三農”資金使用情況,科研單位、高校院所的國有資金,科研經費使用情況的專項審計中,出具審計報告,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注冊會計師行業馬上要參與政府“三公”經費審計,“經濟警察”的職能進一步得到詮釋。一些地方出租車調價、小區物業管理等事關民生的項目,注冊會計師行業也參與其中。注冊會計師正在利用其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利用其獨立的“中介”身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要做大做強,增強國際競爭力,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必須誠信為本,和諧發展,更好地服務大眾,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歷程.河南日報[N].2010-01-28 http:///hnrb/html
[2]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支新翼——聚焦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社會管理創新 .2012-03-07. 人民政協網, .cn
《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20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基礎研究布局。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圍繞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加強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優化國家科技計劃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優化基礎研究區域布局;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建設高水平研究基地。聚焦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建設。
三是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培養造就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加強中青年和后備科技人才培養,穩定高水平實驗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
2007年,按照《200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的統一部署,重點加強了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建設、推進了公益類科研院所分類改革政策的不斷完善、繼續實施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
(一)科研院所改革穩步推進
1.強化轉制院所在行業技術創新中的骨干作用。為加強轉制院所創新能力建設,切實發揮其在行業科技進步中的骨干作用,科技部2007年啟動了依托轉制院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確定在26家骨干轉制院所開展首批建設。這批實驗室主要開展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著力解決產業和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切實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2.支持轉制院所建立產業技術戰略聯盟。為增強轉制院所對行業技術進步的帶動輻射作用,2007年科技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選擇一批具備條件的轉制院所,依托國家“十一五”科技計劃重大項目,支持其聯合行業大企業、高校,開展建立戰略技術聯盟以及產學研合作研究組織。2007年6月啟動了鋼鐵可循環流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煤炭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工作。目前,4個聯盟建設進展良好,轉制院所在其中發揮著骨干作用。
3.研究出臺《關于穩定支持公益類科研機構的實施意見》。這是《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實施細則之一,對于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該項政策已與財政部、中央編辦正式聯合。
4.開展科研機構創新績效評估試點工作。為推進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設,科技部組織力量研究制訂科研機構創新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目前正在氣象和國土系統有關公益科研機構開展績效評價試點工作,將結合試點工作情況,對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做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全面推開。
(二)推進科技管理改革,建立有利于促進自主創新和公平、公正、公開的科技計劃管理體系
1.立足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強化計劃的系統設計和整體部署。在認真調查研究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科技部對“十一五”科技計劃體系進行了優化調整,各項計劃的安排落實緊緊扣住自主創新主題,按照任務要求明確定位,有機銜接,保證了計劃工作,納入全面落實《綱要》各項目標和任務的軌道。
2.加強制度建設,推進計劃管理公平、公正、公開。2007年,科技部著力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推進實施《關于國家計劃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見》等計劃和經費管理辦法、立項和評審規范等管理規定,轉變了政府職能、調整了計劃支持方式、改革了立項辦法、建立健全了監督制約機制、加強了科研道德和誠信建設。
二、2008年改革工作動態
2008年,科技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全國科技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加強自主創新這個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務,以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主線,以建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以深化科研機構管理體制和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為重點。2008年的重點任務:
(一)系統總結與宣傳20多年來科技體制改革的成就。
(二)繼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關鍵詞】誠信缺失;現狀;原因;大學生;培養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是一個社會性的概念,隸屬于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更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在個人的身上表現為美好的德行和高尚的品質。高等院校是社會精英的培養地和輸出地,要有效解決大學生誠信危機,高校必須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強化對大學生的誠信觀念教育,并組織學生進行開展相關典型模范人物的學習,使在校大學生切實感受到誠信的力量,從而樹立誠信的理念。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重塑當代大學生誠信形象的迫切要求。
一、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分析
(一)學習行為的誠信缺失。當代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學校為了學生能夠能更好的學習,給學生提拱了很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比如圖書資料,網絡資源等。但在此過程當中,一些學生為了盡快在學術上取得一些成果,就在做科研的過程中抄襲他人的學術論文或剽竊他人的科研成果,此種不誠信的現象給高校科研帶來了嚴重的后果。此外,在大學考試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生想要“走捷徑”以便取得優異的成績,于是大學考試中的作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大學生在考試中表現出的這種不誠信行為嚴重影響了高校校園文化氛圍,不利于誠信校園的建設。
(二)誠信缺失導致助學貸款違約。為了使貧困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國家積極實行了助學貸款政策,此項政策的慈善性質不言而喻。從內外因的辯證關系來看,我們都知道,內因決定事物運動發展的方向,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就誠信而言,它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在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中屬于內因,作為內因的“誠信”在事物的發展中是起主要作用的,當今社會,高校中很大一部分助學貸款違約行為都是由于助學貸款申請者誠信意識淡薄造成的,助學貸款違約不僅會給銀行帶來經濟損失,長此以往也會使助學貸款這項政策難以實行下去,更會使社會上不誠信的風氣越來越重,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就業時的不誠信現象。大學生畢業找工作“難”的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究其原因,難道真的是當今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高或用人單位太過挑剔嗎?顯然不是這樣,大學生在接受了四年的高等教育之后進入社會,雖然社會經驗不足但是專業領域的知識已掌握的相當完備,據調查顯示,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尤其在簽單位時,由于誠信意識淡薄,違約率居高不下。大部分畢業生都想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或者是本人的戶口所在地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就當今的就業形勢而言,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懷揣著“騎驢找馬”的心態,不管什么樣的工作,先簽訂下來,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就立馬毀約,這種不誠信的行為給用人單位帶來了極大地不便,同時也使許多知名的企業降低了對應屆畢生提供就業崗位的數量。
二、大學生誠信意識淡薄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更注重利益價值的追求。大學生在大大學期間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此時的大學教育除了給學生教授書本知識之外,也會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以增加社會閱歷,此時學生在三觀尚未完全形成的情況下極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和行為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對社會上不誠信行為的心理認同與模仿,從而使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越來越薄弱。
(二)學校因素。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本應是素質教育,即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的教育,但現實情況中,大部分學校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偏重書本知識的傳授,過分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誠信方面的教育,致使許多學生不注重個人道德品質的提高,誠信意識淡薄。
(三)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和行為習慣都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表現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而者某些家長自身的不誠信行為或言語,會引起孩子不自覺的模仿,這就為孩子將來道德品質,尤其是誠信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埋下了隱患。
三、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
(一)加強社會誠信機制的建設。建立健全社會誠信機制,制定相關法律條例,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制定法律法規,建立完善市場信用制度。在全社會范圍內積極樹立誠實守信的典型人物,加大宣傳,擴大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并對社會上的失信的企業和個人給予懲罰。重視政府誠信建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度,打造誠信政府。
(二)加大高校誠信教育的力度。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宣傳途徑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高校應充分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利用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擴大誠信教育的宣傳范圍,宣傳誠信的社會意義,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誠信校園行”辯論賽,演講賽,合唱比賽,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誠信教育相關活動的積極性,為校園創設“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并將誠信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既豐富了大學生的知識內涵,又提升了同學們的誠信意識。
(三)注重父母誠信言行的榜樣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對孩子言行產生的巨大影響是難以想象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引發孩子模仿,要注重形成講誠信的家庭氛圍,同時父母也要通過與孩子的及時交流與溝通解決孩子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問題,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灌輸誠信觀念,進而培養其誠信意識。
參考文獻
[1] 江忠華.當代大學生誠信現狀及教育機制的構建研究[D]. 蘇州大學,2007.
高職是為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是高職的必然要求,要實現此目標,就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任,也就理應成為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教育的重要陣地。
一、高職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教育是提升高職學生思想素質的重要途徑高職學生正處于18-23歲的年齡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具有心理不成熟、思想可塑性、行為個性化等特征,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教育,使高職學生在廉政文化的熏陶下,其包含的精神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準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和價值判斷,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廉政文化的熏陶,樹立崇廉尚潔、奮發向上的高尚道德情操,自覺養成自律、誠信和富有社會責任感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將來服務社會、報效國家奠定完美的人格基礎,為廉潔做人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2、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教育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高等職業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僅要為用人單位提供合格的技術人才,而且要“培養德、智、體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一些西方不良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傳播到了我國。同時,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等一些消極腐敗現象,給學生的成長也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使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偏離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要求的軌道。一些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廉潔意識、思維方式出現了一些異常的變化,廉政文化素質不高、廉政意識缺失已成為影響大學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障礙。高職學生能否成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也包括“廉”的素質。因此,廉政文化進校園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實現社會主義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3、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社會評價的總和。加強高職廉政文化建設教育,就是引導師生樹立“廉政為榮,腐敗可恥”的意識,培養正確、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可以在校園內形成遵紀守法、廉潔奉公、誠信做人、踏實做事的昂揚正氣,增強社會責任心與使命感,健全廉潔、誠信的思想品格。同時能激發廣大師生參加學校政治活動,行使自己民利、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熱情,使學校管理、教學、科研、社會實踐和諧統一,井然有序。
為了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以及“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律性和誠信度”的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36號)關于“加快建立評估機制”、“建立行業協會綜合評價體系,定期跟蹤評估”的要求,現就建立政府指導、社會參與、獨立運作的民間組織綜合評估機制,推進民間組織評估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開展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民間組織得到穩步發展,在提供公共服務、促進公益事業、繁榮文化藝術、發展市場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民間組織在發展中還存在著組織機構不健全、內部治理不完善、組織行為不規范、社會公信力不高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民間組織評估機制。做好民間組織評估工作,有利于加強民間組織的自身建設,促進民間組織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有利于優化政府對民間組織的監督管理,促進監管方式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有利于增加民間組織的透明度,強化社會監督,提高民間組織的社會公信力。
二、開展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指導思想。開展民間組織評估工作要按照政府指導、社會參與、獨立運作的總體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制定公開、公平、公正的評估制度,形成組織健全、程序完備、操作規范、運轉協調的評估工作機制,發揮評估的導向、激勵和約束作用,促進民間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二)主要原則。一是分級管理。按照民間組織登記管理權限,各地民政部門負責對本轄區內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組織和管理。二是分類評定。根據民間組織類型按照不同指標分別開展評估。三是堅持客觀公正。評估的內容、指標、程序、方法等要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公開性。四是堅持循序漸進。緊密結合民間組織發展現狀和民間組織管理工作實際,因地制宜,先行試點,分步推進,逐步完善。
(三)評估機構。各級民政部門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組建評估委員會,負責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評估委員會的組成人員要具有代表性、專業性和權威性。民間組織評估的具體工作可以通過建立或委托相應的評估機構進行操作。
(四)評估內容。民間組織評估要按照組織類型分類開展,社會團體、基金會開展綜合評估,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誠信評估。評估內容從基礎條件、組織建設、工作績效(自律與誠信建設)、社會評價等方面進行評估。各地可以參考民政部制訂的民間組織評估指標體系(見附件),結合本地實際,制訂科學、有效、可行的具體評估指標及實施細則。
(五)評估程序。民間組織評估要遵循被評估單位自我評估、評估機構評估、評估委員會審核、評估委員會公示評估結論、民政部門確認評估結果并頒發證書和牌匾的基本程序。各地可以據此制定具體的實施程序,評估程序要公正、合理、公開。
(六)評估等級。民間組織評估結果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5A(AAAAA)、4A(AAAA)、3A(AAA)、2A(AA)、1A(A)。證書和牌匾的樣式由民政部統一制定。民間組織評估結果要實施動態管理,設定科學的有效期限和相應的淘汰機制。要建立相應的獎勵和激勵機制,根據評估結果及有關規定給予政策優惠、資助或獎勵。各地4A以上等級(含4A級)的民間組織評估結論需要報民政部備案。
三、加強對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領導
(一)各級民政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民間組織評估工作的重要意義,將民間組織評估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民間組織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積極動員,統籌協調,根據民間組織管理工作實際,有效結合民間組織管理重點工作和專項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民間組織評估工作。
(二)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與民間組織業務主管單位、相關政府部門及科研機構的溝通與合作,主動聽取各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共同推進民間組織評估工作。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考風考紀 作弊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c)-0-02
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務是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學工作,因此,教學質量則是高校的生命線。考試,作為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反映著高校的教學效果,是評估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考試成績是評定和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尺度,然而考試作弊行為的發生卻是對考試公平公正的嚴峻挑戰。教育部曾于2003年、2004年針對考試作弊出臺了《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剎住高等學校考試作弊歪風的緊急通知》、《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并于2012年重新修改。客觀地說,各個高校對于考試工作都十分重視,但近年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愈演愈烈,大學生群體誠信缺失。針對如何有效減少、杜絕考試作弊現象已經成為近年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該文從不同角度分析總結了高校考風考紀的現狀,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了幾條建設性意見,以幫助高校加強考風考紀建設,為國家培養真正的
人才。
1 高校考風考紀現狀
當前高校中,無論是公共基礎課,還是專業課考試,違紀、作弊現象都比較嚴重。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電訊工具的普及,學生們的作弊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以前作弊主要是夾帶小紙條或者互傳紙條等,現在則是直接縮印,手機拍照、短信、無線耳麥等電子通訊工具也出現在考場上。四六級考試中,屢屢出現利用電子通訊工具作弊現象。盡管各高校對考風考紀問題都下了大力氣去抓,也建立了相應的管理與懲罰制度,但是考風考紀問題仍然是目前高校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
2 大學生作弊的原因
學生考試作弊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社會因素
考試作弊與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有著千絲萬縷 的聯系。社會大環境中的不正之風導致了高校許多學生或者直接參與考試作弊,或者對同學的考試作弊行為熟視無睹、無動于衷。部分學生為獲得榮譽或推薦讀研而不擇手段攫取高分,當然還有僥幸心理、從眾心理和虛榮心的影響和驅使。這種錯誤思想一旦形成,勢必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校的校風、學風和考風
建設。
2.2 學生自身因素
(1)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部分學生由于受到社會嚴峻的就業壓力的影響,在學習上講究實用性,忽視理論課程的學習,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對于理論課程的學習,采取應付的態度,得過且過,不以為然,在考試時難免會發生作弊現象。
(2)基礎較差,缺乏學習動力。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一步發展,全國各類高校擴招生人數在不斷增加,導致同一班級的同學錄取分數線相差一百多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其中一部分學生學習方法不對,底子薄弱,不能很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從而導致學習信心不足,缺乏學習的動力。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初中和高中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導下完成的,進入大學后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沒有及時的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當考試來臨時,為了能夠順利過關,往往會抱著僥幸的心理而作弊。
2.3 學校及教師因素
(1)考試內容不合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考試形式基本都是筆試,內容往往局限于書本,并不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考核。試卷上客觀性題目占了大量的篇幅,而分析性、綜合性試題則少之又少,造成學生思想上認為只要會抄就能考好。這類依靠死記硬背的考試,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考試作弊的歪風。
(2)教師業務不精。目前各高校都存在評職稱難的問題,而職稱又和工資待遇掛鉤,這使得一部分高校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科研和寫論文上,對本科教學則窮于應付,講課內容死板照本宣科,教案和考題多年不更新,這對于學生的求知欲望是一個嚴重打擊,甚至影響到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積極性。
(3)考風考紀不嚴。監考教師不認真履行職責,監考時不負責任,對學生的作弊行為裝作沒有看見,不能夠及時制止,這從客觀上助長了學生作弊心理的產生。有個別教師覺得如果有不及格的學生開學還要進行補考,于是就又有出試卷、改試卷、裝訂試卷等一系列繁瑣的事情,索性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學生及格。
(4)處罰力度不夠。目前,各高校都建立了有關考試工作管理制度,制定了考試違紀處罰條例。但是對于考試中學生作弊的處理基本都是避重就輕,甚至有的院校因為擔心學生受處分而對未來就業造成影響,從而對學生的作弊行為只進行口頭的批評教育或者書面檢查。
3 幾點建設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