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科學研究中有很多具體的研究調查方法,這些方法對研究工作的最終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常用的幾種研究方法在音樂教育研究中的特點、注意事項、結構設計、分類等情況加以敘述。希望可以使音樂教育研究調查者在研究工作的過程中能做到事半功倍。
現(xiàn)代社會正在飛速的發(fā)展,知識是日新月異。對于很多研究者來說,掌握一種或幾種好的研究方法是獲得知識和研究結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從事社會工作者來說,方法使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研究的效果的可信度,同樣也影響著知識的可信性和完整性。
音樂教育的從廣義的講,就是“通過音樂影響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增進知識技能,提高文化修養(yǎng)的音樂活動”。狹義的說,就是“按國家的要求,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的學校音樂教育?!睙o論從廣義來說還是狹義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性。
音樂教育的調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綜合性,他的調查結果要為音樂教育在中小學,甚至大學的音樂教育學科提供一定的理論和現(xiàn)實依據(jù),更好的為音樂教育發(fā)展服務。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結果有時會被決策者運用于政策法規(guī)中,所以其研究結果一定要具有可信性、可行性和科學性。方法運用的好壞,有時對研究的結果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音樂教育中我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文獻法
文獻法可以說是適合任何一種研究方式的方法。就文獻來說,它是一種信息知識的間接性的傳遞,它所指的“是包含我們希望加以研究的現(xiàn)象的任何信息形式?!痹谖墨I中,有原始文獻和二次文獻兩大類。其中個人的工作經驗總結、日記等都是原始文獻;而二次文獻指的是利用別人的原始資料編寫的新的文獻資料。
在音樂教育中,應該說原始文獻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對許多研究者來說,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是相對比較高的。它是來自于音樂教育戰(zhàn)線的最前沿的第一手資料,它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真實地反映出當前音樂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這種現(xiàn)實性的資料對研究的理論來源和立論之本有著重要的影響。
內容的分析程序有這樣幾項:1.抽樣所謂的抽樣就是為了一定研究目的,從文獻中抽取有代表性的資料。這種抽取法可以分層抽取,也可以隨機抽取。2.編錄編錄工作就是對所選取的文獻就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整理、分類。
二次文獻相對于一次文獻來說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它是在多次印證的實踐基礎上產生的理論。這種文獻可以指導我們在大的方向上不會犯基礎性的錯誤。但它對于解決個體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局限。在選擇二次文獻是我們應該注意文獻編輯出版發(fā)行單位的力量和可信度。
二手資料的分析步驟有如下幾項:1.選擇研究主題由于二次文獻所應用的主題相當大。在搜集的資料中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我們需要的部分。這就必須做到有的放矢。在音樂教育中,必須把精力放在你的研究主題中,這樣就便于從中尋找到所需要的資料信息。2.尋找合適的資料當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無論各方面,每天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在資料的尋找中還要做好資料的分類整理工作,這樣就可以在需要時快速的找到。3.對資料的再創(chuàng)造資料找到后,往往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對于現(xiàn)有的音樂教育類文獻資料,有時并不能直接提供我們所需要的結論答案。這就需要我們從資料的字里行間去尋找我們需要的東西,得出我們的理論。 轉貼于
二.問卷法
問卷法是現(xiàn)代社會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資料搜集方法,在調查研究中,這種方法非常普遍。因此,美國社會學家艾爾.巴比稱“問卷是社會調查的支柱”,英國社會學家莫澤則稱“十項社會調查中就有九項是采用問卷進行的”。作為音樂教育的調查研究其實質也是一種社會性的調查工作,所以同樣也適用此法。
在調查中,我們要首先確定調查的目的,做出假設,確定調查的地點,學生的分類群,問卷的分類方式和預見不可控因素。音樂教育的調查目的,首先要明確。這樣就可以不會因為被信息干擾,偏離了調查的目的。對一些確是有關于音樂教育方面的資料但卻不是本次目的所要研究的,也可以加以保留,以待以后運用。在目的明確后,以目的做出一定的假設。比如:就當前所運用的教材情況,假設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運用的比較廣泛。這樣在進入調查地點后就可以加以印證。如果是就和自己的假設相一致;如果不是則尋找原因。確定調查地點,根據(jù)自己所要做的調查范圍,是以城市學生為調查對象還是以城鎮(zhèn)學生為調查對象。在這里,地域的不同,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其中,城鎮(zhèn)中又有城鎮(zhèn)戶籍學生和農村戶籍學生的差異。這種地域和群體的不同對調查的結果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地點和學生群體分類的確定對調查的結果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三.訪談法
訪談法是一種最古老、最普遍的收集資料的方法,也是教育行業(yè)中最重要的調查方法之一。訪問根據(jù)研究的目的、性質或對象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如間接訪問和直接訪問;個別訪問和群體訪問;重點訪問和隨機訪問等。
訪談法有著一定的特點:1.訪問是研究者與社會面對面的一個交往過程。在訪談過程中,訪問者和被訪問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貫穿訪談的始終,并對訪談的結果產生影響。2.當被訪者在某些問題出現(xiàn)誤解是,訪問者可隨時解釋和引導。3.訪談法在量的問題上是很有彈性的,能充分發(fā)揮訪問者和被訪者的積極性。這樣可以使研究者充分了解到他所想要了解的信息。
音樂教育的調查方法還有很多。在調查中,往往是各種方法相互穿插其中,每種方法的特點各有不同,所側重的也不同。只要對各種的方法掌握得當,就可以得出科學的結論,所做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行度。
參考文獻: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編王漢生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國家關于音樂課程全新標準的出臺,如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培養(yǎng)出具有過硬專業(yè)技能及全面音樂素養(yǎng),同時又兼具較好的人文素質的音樂教師,成為目前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理論界所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國的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的不完善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對理論學習和專業(yè)技能方面的影響和制約。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對學生重視專業(yè)技能方面的訓練,從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造成了許多學生文化素質較為薄弱,知識結構單一的現(xiàn)象。這種素質的欠缺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缺乏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因為音樂與社會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是不可分割的,相關人文知識的欠缺,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制約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照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與音樂文化相關的多元文化的理解欠缺,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僵硬,只能簡單的認識歌曲(樂曲)的演唱(演奏)技法,不能正確理解歌曲本身說蘊含的寓意和內涵,在對作品演繹中往往情感的表現(xiàn)蒼白無力,失去了音樂應有審美意義。
對審美教育的影響和制約。審美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教育又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音樂教育對于推進我國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音樂教育就是通過聽覺進行教育的審美藝術??梢哉f,學生的情感認知是其審美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培養(yǎng)師范學生的審美認識是審美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我國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中,因為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相對薄弱,由此就造成了學生的情感認知和審美能力的相對欠缺,對音樂作品的把握不夠準確,理解不夠透徹等現(xiàn)象,并對學生的審美教學產生了影響和制約。
對教學實踐的影響和制約。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是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yè)的目標和責任,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我國的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yè)往往是注重技能、技巧,而輕視文化課和教育課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相當一部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出現(xiàn)了文化素質不高,知識技能結構單一,綜合素質不強等情況,造成了這些學生很難快速適應我國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教學。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時由于人文素質不強,教師講課時講不明白問題,只能進行技法等方面的演奏,而不能進行背景等方面的講述,從而照成自己“教不好”,學生學不會的情況。同時,學生也感覺學習的枯燥無味,單純地被動地進行技法的“填鴨式”的灌輸,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長此以往會制約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
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即為未來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骨干力量,他們將擔負起“音樂使者”的重任,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更要具有相當深度文化內涵,不僅要能上好音樂專業(yè)課程,更能在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如何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在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的同時,又具備較為完善的人格及較高人文素質并能夠適應未來音樂教育模式的師資聯(lián)想,是我們應該擔負起來的歷史使命。針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實踐中人文素質培養(yǎng)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提高生源素質,重視學生的文化素質。在錄取時不能只重視學生技法、技巧方面的素質,還要對文化課方面有更加嚴格的控制和要求。二是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進行科學的文化課和專業(yè)課的比例設置,不能顧此失彼,使學生既能夠學習好專業(yè)技法又能夠學習好文化課的內容。我們在教學的進行中,要處處以發(fā)展角度去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作為一名教師,只把功課教好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要堅持教書育人,利用人文理念,開發(fā)音樂專業(yè)課程和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感,凈化思想,完善品格,使學生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型音樂人才。三是嚴格按照相應的國家培養(yǎng)理念,把基礎音樂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去。課程設置與教學教法要既符合國家的基本教育理念,又要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切實改變傳統(tǒng)的、陳舊的教育觀念,推動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前.音樂欣賞心理分析[M].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3.
一、快樂教學的實質與拓展
快樂教學是中國教育界已有的100多種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它是在《普通高中語文課堂標準》(實驗)的指導下并經過廣大的基層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實踐而探索出的。有學者認為快樂教學是“依托于情感、主線為認知、思維為核心、激勵為手段、以多向信息交流與即時反饋為表征”的教學策略。而本文認為快樂教學的實質在于不同層級的“需求”,是它給予了教學源源不斷的快樂。根據(jù)高中音樂的基本要求,快樂教學應包括以下方面:輕松認知、合作快樂、精神愉悅、心理滿足、自我價值實現(xiàn)。據(jù)此,我們剝離出了“認知、交往、快樂、成功、存在感”的需求??鞓方虒W目標與學生個體需求之間是一一對應的,而且二者的內容是呈“金字塔”型的,從下到上,越到往上,目標越高、需求越大,心里的滿足感也就越好,即在需求獲取成功或得到滿足時,快樂指數(shù)與需求指數(shù)之間是呈“正相關”的。
二、快樂需求函數(shù)的構建
需求理論(也可稱為需要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洛斯基于行為科學提出來的。在本文看來,需求理論包含著3個基本規(guī)律:一是層級遞升規(guī)律,層級需求如階梯一樣逐級遞升;二是滿足前置規(guī)律,當較低層級需求滿足時,才會產生高一級需求,并且該順序不能逆轉;三是需求驅動規(guī)律,當完成某級需求時,較高一級的需求便會成為努力追求的“原動力”。如前所述,快樂與需求在一定條件下是一一對應的,因此快樂指數(shù)也應符合以上規(guī)律。如下公式所示:
以上我們基于需求理論以及需求與快樂之間的關系,簡單地構建了二者的函數(shù)關系。但若想此函數(shù)成立,我們還需要理清以下方面:一是成功或滿足是需求與快樂一一對應的充要條件,即只有在需求得到滿足后,我們才能感受到快樂;二是需要滿足的標準與程度是相對模糊的,再加之需求理論是建立在個人主義之上的,因此我們很難精確地計算快樂教學的效果,而只能大概描述之;三是快樂是人的內部心里感受,它很容易受到外部各種因素的干擾,因而該函數(shù)是在“理想化”的狀態(tài)下構建的。
三、快樂教學的實踐案例
根據(jù)以上對于快樂教學的實質的探討、內容的拓展以及快樂需求函數(shù)的構建,使得我們清晰了快樂教學的實踐思路、方向方法,即在解析高中學生音樂需求層級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教學策略。當然,在重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幾個原則:一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各方面需求為設計核心;二是根據(jù)需求與快樂的層級規(guī)律進行設計;三是把握設計的“度”,切不可使學生“樂而望形”,走入歧途。
下面我們以人教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一節(jié)“音樂與人生”為例來進行設計:
《音樂與人生》鑒賞課
1.學習內容:“草原放牧”(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第六(悲愴)交響曲;長江之歌;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
2.學習目標:尋找音樂背后的人生,體味音樂人生的別樣美麗。
3.教學難點:音樂與人生的聯(lián)系,音樂元素如何表達多彩人生。
4.教學方法:需求分析法、內容漸進法、團隊協(xié)作法、個人體驗法。
5.教學過程: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經過長期的發(fā)展,逐漸積淀下豐富的民族文化。將其應用于高中的音樂教育之中,可以有效促進高中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并實現(xiàn)對各種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潛力以及極高的應用價值,對于高中音樂教育而言,可以積極的從中汲取營養(yǎng),將豐富的民族文化與音樂教育結合起來。
一、民族文化與音樂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加上多民族的形態(tài),在長期的發(fā)展歷程中,不同的民族受到自身地理環(huán)境和風俗習慣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自身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其中,也包含了大量與音樂有關的內容,形成風格獨特的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會集團中所共有的,并被不斷予以傳承的一種音樂總體。其中包括了扎根于各民族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經長期歷史發(fā)展而形成的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等傳統(tǒng)音樂,也包括近現(xiàn)代由中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受歐洲音樂影響的歌曲、器樂曲、交響曲、大合唱、清唱劇、新歌劇等各式各樣的音樂作品。
二、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
不同的民族音樂都與本民族以及當?shù)氐奈幕v史、生活等息息相關。所以說,民族文化與音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同的民族都具有自身獨特、風格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族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化與教育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并日漸開放化。于是,民族文化也得以與音樂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進入多元開放的發(fā)展模式中,實現(xiàn)二者的共同發(fā)展。在高中的教育體系中,音樂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教育,學生可以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欣賞水平,并實現(xiàn)陶怡情操和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等目的。而將民族文化與高中音樂教育結合起來,則可以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首先,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我國不同民族獨特的文化和音樂特點,從而不斷拓展知識面,并提高民族自豪感等。其次,在音樂教育過程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美。另外,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學生們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情感和思想等,從而加深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三、民族文化應用于高中音樂教學的具體措施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音樂教學仍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忽視民族文化的融入,使學生音樂學習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為此,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本文特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措施:
(一)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認識水平。音樂教育在利用民族文化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認識水平。要充分認識到民族文化以及音樂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民族音樂對提高高中音樂教育水平和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并將民族文化置于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位置上,合理地進行課程和課時安排,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更多了解和學習民族文化音樂的機會。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引導學生多了解、學習各種民族文化和音樂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二)營造良好民族文化音樂氛圍。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民族文化與高中音樂教育的有機結合,還需要積極的打造良好民族文化音樂氛圍,以激發(fā)出學生對民族文化和音樂的學習興趣,更好了解并學習各種民族文化和音樂。例如,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的選擇一些民族文化知識和音樂類型等,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展示給學生進行欣賞,并進行詳細的介紹,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好的展開各種民族音樂教學活動。
(三)開展豐富的民族音樂活動。對于不同的民族而言,都擁有豐富多彩的特色民族音樂活動。在高效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即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些音樂活動來加深學生對特定民族文化和音樂的認識,并提高教學質量。在需而生門準備比賽和參與比賽以及觀察比賽的過程中,都可以很好的了解各種民族文化和音樂,加深對不同民族文化音樂的認識,并學習各種音樂知識和技巧等,實現(xiàn)自身綜合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音樂教育;學校教育;民族音樂;文化
學校教育的本質是在傳承、研究、融合和創(chuàng)新文化,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文化的過程。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切入點,對提高人才素質具有基礎性地位和作用。文化建設已經引起了全國高校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音樂的屬性是文化,學校音樂教育承擔著發(fā)展音樂文化的重任,因此,音樂教育更應注重其文化屬性。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技能和音樂基本知識,音樂教育更是音樂文化的教育,要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作為技術訓練的音樂教育是必要的,但如果沒有作為文化的音樂教育為其存在依據(jù)(不僅僅是基礎),這種教育就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由于受流行音樂的沖擊、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和缺少良好環(huán)境,導致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情感、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意識、甚至是民族精神日趨淡化。據(jù)一份對部分中小學及高校學生喜愛音樂類型的調查顯示,現(xiàn)在學生對音樂的喜愛程度依次是現(xiàn)代流行音樂、西洋古典音樂、中國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是我們的母語音樂文化,但卻被學生擺在了最后。中華民族古老而深厚的音樂文化,面臨著不斷弱化甚至有可能失傳的危險,這不能不引起音樂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當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方式忽略了學校教育是中國文化傳承的主要渠道這一前提,這使得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了解甚少,傳統(tǒng)音樂出現(xiàn)了不斷淡化的趨勢。究其原因,我們在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上,嚴重忽視了它的文化屬性,在對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上,學校音樂教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沒有確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作為學校音樂教育根基的地位" ,導致了在民族音樂教育方面嚴重缺乏的情況。"應將民族音樂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資源,引進到音樂教育中,并將其作為音樂教育最重要的基礎。"我們要從音樂教育的文化屬性來認識音樂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對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認識,在學校音樂教育中不斷強化民族音樂教育,弘揚本民族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
對于音樂教育的文化思考,必然要涉及到音樂的文化傳承方面。"民族文化作為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引起各國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尋求本文化資源成為各國家、各民族謀求生存、促進發(fā)展的基本國策,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被提到了作為本文化重要資源的高度。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已成為世紀開端國際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載體。音樂文化是民族發(fā)展的產物,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反過來也影響著民族的發(fā)展。我們了解民族音樂也就了解了我們自身文化的血脈。
同時,我們強調本民族音樂文化,并不是將外來文化拒于學校大門之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確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學習古今中外優(yōu)秀音樂文化,兩者不僅不相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 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外來文化的互補與本土文化的自強是必不可缺的兩個方面。在接受外來音樂文化的同時,也要保持民族音樂文化的完整性,使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發(fā)展得更好,樹立起我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自信心。
對于我國的音樂教育而言,更需要的是加強民族音樂藝術的地位,把祖國的文化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與出發(fā)點,在學校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發(fā)揚光大本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同時尊重其他國家文化,能以寬闊胸懷接受人類一切優(yōu)秀藝術文化和不同種類的藝術形式。
將音樂作為文化來定位改變著音樂教育,音樂教育要強調回到音樂本身,強調民族性,以學生為主題。但現(xiàn)在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也值得思考:當一些有識之士在不斷呼吁音樂教育的文化屬性、強調應繼續(xù)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之際,有的學校音樂教育仍對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采取了忽略和輕視的態(tài)度,使得音樂教育反而強化了知識技能教育,越發(fā)偏離了音樂教育的本質,這不能不說是與對音樂教育文化屬性的認識問題或未達成共識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已經走到了新世紀的今天,重新審視我們的音樂教育,觀察人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反應,不能不去考慮我們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不得不去思考我們民族的未來。
新世紀的中國民族音樂教育要通過在教育中樹立以民族音樂為本的觀念,與多元文化為基礎的世界音樂教育發(fā)展趨勢相協(xié)調,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教育學生不僅有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文化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完備的人文精神,建立起完整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
要實現(xiàn)這一理想目標,需要音樂各領域專業(yè)人才的共同努力:包括完善民族音樂教育的體系,改革現(xiàn)有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制定民族音樂內容完善的教學內容和大綱等,同時也需要音樂教師提高自身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任重而道遠,也許需要幾代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但其意義更加深遠,它將以音樂的形式發(fā)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凝聚力,展現(xiàn)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身份,保存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民族特性等,且對今后民族音樂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關于當代中國音樂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樂研究,1994(2).
[2]謝嘉幸.讓每一個學生都會唱家鄉(xiāng)的歌[J].中國音樂,2000(1).
[3]修海林.'人'與'藝'中國傳統(tǒng)音樂教育兩種體系的存在與啟示[J].音樂研究,1994(2).
一、科學地認識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認為:音樂教育能有效地開發(fā)個體潛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沖動,升華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質量。全世界音樂的豐富多樣性給國際間的理解、合作與和平帶來了機遇。而對幼兒來說,音樂又有其特殊的價值。只有認識了這種特殊價值,才能對其實施科學地音樂教育。
1.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幼兒生理的健康發(fā)展
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大腦的左半球和右半球有相對的分工。左半球對應的是人們的邏輯思維,右半球對應的是人們的形象思維。只有大X左右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保證幼兒生理上的健康發(fā)展。音樂教育,在開發(fā)幼兒大腦右半球能力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幼兒正處于通過感性認知逐步把握抽象世界的生理發(fā)展階段,音樂教育能夠促使大腦左右半球互相溝通、互相聯(lián)系、緊密合作,因而增進其活動機能。
在音樂教育中,孩子們參與唱歌、跳舞、彈琴、音樂游戲等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心肺活量,使四肢得到勻稱的發(fā)育。這一切都是直接有利于兒童身體健康發(fā)育的??茖W的音樂教育活動會給幼兒提供更多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機會,從而促進幼兒心理的發(fā)展。
2.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情境教學、欣賞活動不僅能夠引導兒童將他們對音樂作品感知的意境自然地流露出來,還能夠讓他們感受各種音樂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產生情感共鳴,豐富他們的想象力,產生各種聯(lián)想和想象。幼兒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兒童音樂思維能力的一些音樂活動,能夠激發(fā)兒童獨立思考,有助于引導兒童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音樂,有益于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通過對幼兒的音樂教育能使幼兒的心靈得到凈化,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觀,發(fā)展幼兒的相互合作和諧統(tǒng)一的社會性,是培養(yǎng)幼兒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3.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音樂對人們所產生的審美教育作用,已不斷地在精神文明建設中顯現(xiàn)出來,它對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日益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已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對幼兒教育認識的拓展,利用音樂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很有效的方法。
二、科學地認識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問題
1.家長功利性強,目標過高
近幾年來,由于音樂對兒童的重要性越來越被社會所認識,讓孩子學音樂已成為許多家長的共同行為,很多家長他們把孩子生活的主要內容變成了音樂學習,并不斷的讓孩子們考級,把考級定為終極目標。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學的苦,家長也很累。最終導致了孩子對音樂學習興趣的喪失。在幼兒的音樂教育中,不適當?shù)墓非螅蜻^于強烈的功利追求,都會對幼兒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2.缺乏適合幼兒音樂教育的音樂作品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是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的主力軍。他們需要大量的適合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音樂作品。但目前,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幼兒音樂教育,卻因缺乏好的作品,而不得不使孩子們也唱起令他們完全不知所云的流行歌曲。
3.只重技能傳授忽視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
不少教師按大綱要求教一定數(shù)量的歌曲、 舞蹈就完事,更有些教師只拿著教材教大量的歌曲,不重視幼兒音樂能力的提高。其結果幼兒只會唱老師教過的歌,只會跳老師教過的舞。但是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在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xiàn)。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
三、科學地運用幼兒音樂教育方法
1.充分發(fā)揮家庭在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家庭音樂教育,往往是一個人一生中音樂學習的開始階段。在幼兒家庭音樂教育中一定要多創(chuàng)造激發(fā)孩子音樂興趣的音樂環(huán)境,比如即興用音樂來創(chuàng)編故事、在鋼琴上找各種動物的聲音等音樂游戲可以使孩子的天性在其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也由此讓孩子在童年階段真正熱愛上音樂。
父母應有意識地觀察分析孩子的特點,根據(jù)孩子的發(fā)展變化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為幼兒創(chuàng)造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的音樂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隨時隨地地進行,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在家庭音樂教育中家長還可以在生活中通過關注孩子不同時段的不同需要、不同興趣來安排音樂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方式方法,在生活中及時啟發(fā)和具體觀察、指導,幫助孩子在已有的音樂水平上獲得提高和發(fā)展。
2.充分發(fā)揮幼兒園在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在幼兒的音樂學習中,要發(fā)揮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要能以自己所掌握的良好的專業(yè)知識為基礎,善于總結經驗,合理利用教材,因材施教。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
關鍵詞:實踐音樂教育哲學 鋼琴音樂教育 啟示
美國音樂教育領域的著名學者貝內特·雷默出版了《音樂教育的哲學》,為世界的音樂教育帶來了重要的啟示,隨后其學生戴維·埃里奧特也出版了《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其全新的音樂教育的理論和思想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哲學,為新時代的音樂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的鋼琴音樂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啟示。本文就“實踐音樂教育哲學”對我國鋼琴音樂教育的啟示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1、“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概念
1.1 “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作者和提出背景
“實踐音樂教育哲學”最初是由美國音樂教育領域的知名學者貝內特·雷默的學生戴維·埃里奧特所提出的,并將編寫成書,出版了《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引起了許多音樂教育學者的關注。
戴維·埃里奧特在自己的工作期間經常熱愛收集與音樂本質和價值存在差異的觀點理念,并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對音樂教師的教育工作實踐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從而將音樂教育的理論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1.2 “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主要思想
“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主要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1)音樂教育的目標是針對音樂本身
埃里奧特在著作中表明了“實踐”一詞的內涵,他認為這個詞匯包含了對音樂本質的全方位理解,而并非是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音樂的內容決定了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對音樂作品本質的認識和理解,并不等同于對音樂本質的理解,音樂教育的目標主要還是針對音樂的本質。
(2)音樂教育的價值建立是以音樂技巧的掌握情況為基礎的
埃里奧特在著作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他認為音樂教育的本身具備多種意義和價值,人們只有在學習和掌握了音樂技巧的基礎上,才能充分認識和了解到音樂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因此,音樂教育的對象需要在音樂學習中具備一定程度的音樂情結和素養(yǎng),對音樂的本質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音樂教育的自身價值和意義體現(xiàn)出來。
(3)音樂本質文化具有多元性
埃里奧特在著作中提及,音樂包括了各種音樂文化,其豐富的內容使其具有多樣性,音樂自身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因此音樂教育的本質也需要體現(xiàn)出這一點。
1.3“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價值
在目前,“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自身價值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地大多數(shù)的音樂教育者的大力關注,其自身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不斷地被應用于音樂教育行業(yè)的各個方向。“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價值徹底打破了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思想,人們對于音樂教育的思想理念也因此受到了沖擊,促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音樂教育實踐的價值和作用。
2、“實踐音樂教育哲學”對我國鋼琴音樂教育的啟示
2.1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為音樂本身的觀點影響了我國鋼琴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在長時間的音樂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已經將“審美音樂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大多數(shù)音樂教師在教學工作上也將“審美音樂教育”作為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并將“審美”的理念觀點融入到整一個教學過程中,這也因此使得大多數(shù)鋼琴教師在進行音樂作品本質的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本質與“美育”相聯(lián)系。在目前的鋼琴教育工作中,將鋼琴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定義為審美教育的教學思想普遍存在,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上不斷地放大鋼琴音樂作品中的“美感”,這一種錯誤的做法和思想直接導致了音樂作品本身的價值受到了更多人的誤解,造成鋼琴音樂“千律一面”的形勢局面,鋼琴音樂的教育本質也被大多數(shù)人單純的定義為審美教育,成為了更多人學習審美教育的目標和途徑。
在埃里奧特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中,明確說明了音樂教育目標應該是音樂的本身,而并非其他的一些元素。這一種說法也為我國鋼琴音樂教育工作帶了新的指明道路和發(fā)展方向,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動力。這一觀念的提出,也讓眾多的鋼琴音樂教師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本質的了解和認識,也讓更多人對其與鋼琴音樂教育的聯(lián)系加深了分析,這一觀點對鋼琴音樂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也讓傳統(tǒng)的鋼琴教育思想被不斷瓦解,鋼琴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開始引起了更多人的重新思考,鋼琴音樂作品的自身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也開始有了新的詮釋,其內在價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2.2 “音樂教育本質的多元性”觀點提升了中國特色鋼琴音樂作品的地位
鋼琴音樂最先出現(xiàn)在國外,在國外經過了三百多年的發(fā)展才開始傳入我國,因此,鋼琴音樂對于我國而言算是一項外來的文化,這也使得外國的鋼琴音樂作品成為鋼琴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國在上世紀出現(xiàn)多位音樂家,如賀綠汀、朱踐耳等,這些音樂家都將本土的音樂素材融入到了自身的鋼琴音樂作品。另外,周廣仁、但昭義等鋼琴教育家編寫的優(yōu)秀理論著作也對我國的鋼琴音樂教育有了推動性的發(fā)展。然而,大多數(shù)的鋼琴教育工作者還是將國外的鋼琴音樂家的音樂作品作為正統(tǒng)的鋼琴音樂。
“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的作者明確說明了音樂的本質具有多元性,音樂教育的本質也應該具有多元性。這一觀點,讓中國的本土鋼琴音樂作品的價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任秀蕾.師專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鋼琴教學的基本策略[J].曲靖師專學報,1999,(04).72~75.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音樂教育本質;音樂教育特征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將全球教育內容變得多元化。音樂作為人類的精神產物,只有在滿足物質基礎后才能快速發(fā)展。我們無論是坐在自己家中,還是走在街道上,都能欣賞到多元化的音樂,因此音樂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一、從音樂教育特征看基礎音樂新課標的合理性
21世紀音樂教育必備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民主意識。音樂教育應真正面向全體學生;新世紀的音樂教育應該讓所有學生(包括弱智、殘疾、貧困兒童等)都能享受教育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順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2開發(fā)意識。即音樂教育的擴展與開發(fā);鼓勵家庭、社會、學校發(fā)展音樂教育;創(chuàng)辦音樂學校,使音樂教育內容豐富多彩化,避免單一化;加強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可以把情感教育寓于各科之中,使音樂教育多元化;此外,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3科學意識。音樂教育必須反映素質教育的要求,從思想、觀念、內容到教學方法都要深刻改革。專業(yè)教師不僅要掌握音樂的基本技能,還要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所了解,同時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借助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4民族意識。弘揚民族特質,增進學生對音樂民族化的認識,激發(fā)愛國之情。樹立學生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從以上音樂教育特點分析來看,音樂新課標的總目標是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進而體驗、感受美的過程。音樂教育的內容加入民族音樂教育的培養(yǎng)理念,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己的民族,增進學生對音樂民族化的認識,激發(fā)愛國之情,樹立學生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教學方法由過去的枯燥與單調變?yōu)榻虒W形式的豐富多樣,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進行情境教學,提倡合作,鼓勵探究式學習。這些都符合音樂教育的特征要求,符合時代的精神和需求。
二、從音樂教育本質看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音樂教育的本質有強烈的情感特征,從而決定音樂教育的本質應該是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的情感教育。音樂教育的過程,一方面是教育者用美的對象來教育人,加強人類道德修養(yǎng),不斷提高人類素質水平;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對美的感知或感動的過程。這也順應了杜威“生長”“應尊重孩子自身心理發(fā)展的水平,讓孩子體驗生活,創(chuàng)立興趣為學習的動力”的觀點。這與其他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音樂教育作為創(chuàng)造力教育,更是我國社會前進發(fā)展的主要動力需求。音樂教育能夠活躍兒童大腦、開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供審美體驗,教育兒童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音樂教育是抒發(fā)人內心情感的活動方式,是體驗情感與創(chuàng)造生活的具體內容,是在愉悅中培養(yǎng)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提高人的綜合素|。人類的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為德、智、體、美的和諧統(tǒng)一,表現(xiàn)為人的潛能得到發(fā)展,人的價值得到全面實現(xiàn)。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表現(xiàn)為觀念落后,過于強調學科體系的知識本位,教學內容“繁、難、偏、舊”。筆者在查閱大量資料后看到不同地域間基礎音樂教育存在差異,部分學校受當?shù)亟洕闆r、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比如,西部教育發(fā)展緩慢,一線教師對新課改目標的理解一臉茫然,對于一些新課改的教學方法,短時期內難以適用;新課程、新教材與滯后的高師音樂教育體制相矛盾,機械的課堂固定時間與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之間也存在矛盾;教學評價改革的難度大,教育科研力量薄弱,等等。而這些問題在音樂教育中都能得到解決,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支,音樂教育應該承擔起社會的重任,積極進行基礎音樂課程的改革。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三十年代;音樂期刊;音樂教育概論
自以后,音樂教育是音樂界非常關注的話題,而大部分文章都集中在三十年代的期刊中,總共約有90篇文章與其相關。而與音樂教育概論相關的文章多刊登在《音樂教育》以及《樂藝》中。這些雜志多數(shù)是由教育機構和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門創(chuàng)辦,文章的作者也多為各個層面的音樂教師,因而對這一話題投入了更多的關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音樂教育成為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正是得以關注的重點所在。
音樂教育概論內容的文章在整個音樂教育問題的文章中數(shù)量最少,僅有9篇。這些文章有的高談音樂教育在現(xiàn)代中國中的意義,有的系統(tǒng)地研究學校音樂教育的方法論,都從理論層面進行概括性的論述。它們主要刊登在《音樂教育》和《廣州音樂》幾份雜志中,登載的范圍不大。
一、音樂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音樂文化發(fā)達的國家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它在20世紀初葉的中國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意義,中國人事如何看待音樂教育的呢?
中國人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一直是帶有較多功利性目的的。在20年代的文章中表露無遺。而30年代,人們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不再過于狹隘,但依然比較功利。李世俊于1934年在《音樂教育》上發(fā)表的《音樂科在小學教育上的重要點》文章中,將音樂教育的功能分為了兩個方面:一是生理方面,音樂可以幫助兒童消化,促進兒童血液流通,訓練兒童神經等;二是心理方面,音樂能消除兒童不良習慣,激發(fā)兒童情緒,訓練兒童秩序。他夸大了音樂教育的功能。而這種認識在當時的國人心中是較普遍的,它與當時傳統(tǒng)的強身健體、富國強兵的社會思想有著很密切的關系。
與上述觀念相反,外國人對其意義的認識要更為單純。僅以日本為例,《音樂教育》中連載的青柳善吾的著作《音樂教育論》,著作的第一章“學校教育的音樂的意義”中談到,音樂既能使人娛樂,又能“教訓人生”,這是音樂教育的使命,簡而言之就是“美育”。他對音樂本質的認識是:“在音樂感情的非人格的形式之內,充滿了我們自身生命的具象情緒的種種的相。這,只有音樂,能夠把這最可尊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雹傥鞣胶芏鄧乙彩侨绱?,他們更注重的是情操的培養(yǎng)。西方國家對音樂教育意義的認識無疑還原了音樂與音樂教育的本質,中國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也的確充滿了功利色彩,這與我國當時的國情也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音樂教育在中國這段特殊時期不具備發(fā)揮單純美育意義的社會環(huán)境,它已經成為人民軟性反抗的一種手段。
二、音樂教育方法論的初步研究
由于我國音樂教育起步較晚,教育水平與理論水平都很低迷,能夠從方法論層面闡釋音樂教育的人還不多,因此,《音樂教育》上發(fā)表的有關方法論的文章基本都來自國外的論著,由中國人寫的這類的文章非常少。日本青柳善吾的著作《音樂教育論》②是一部完整的理論性著作,《音樂教育》將整本書分5期刊登出來。這部書從目的論、教材、方法論三方面講述了學校音樂教育的意義和具體的教學大綱,是一部十分系統(tǒng)的音樂教學指導教科書。其中在第三編“方法論”中,從唱歌指導、基本練習、發(fā)聲指導、唱歌指導、鑒賞指導、作曲指導、樂器指導7個方面加以總結,是我國音樂教育界一份極好的參考資料。
在這一時期,我國產生了一本由鄒敏、鐵明編寫的教育專著《音樂教育心理學》,這大概是我國20世紀較早的一部有關音樂教育心理學的書。該書在《音樂教育》第5卷中完整地刊登出來。這本《音樂教育心理學》③主要講述音樂心理學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先講述音樂心理學本身,從聽覺的訓練、節(jié)奏的感覺、兒童對音樂的興趣、欣賞音樂的基礎等7個方面談論,其次講授心理學的學習。這種研究教育心理學的論著在當時是極為少見的。
三、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的學校音樂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校中,因此凸顯出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人們普遍從陶冶性情的角度提倡兒童音樂教育,并且為如何開展這項教育發(fā)表意見。周淑安,聲樂家,她不僅熱衷于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同時也熱衷于兒童音樂教育,她在《兒童與音樂》④一文中,通過列舉世界上多位音樂大師在兒童時學習音樂的經歷,來說明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她為兒童音樂教育提出了5點改良辦法,主要有:在公共場所多奏上等音樂;竭力訓練師資;各學校家庭應該購置留聲機;多作兒童適用的歌樂譜;提倡兒童音樂大會及音樂比賽。曾葆的《低年級兒童的音樂教育》⑤、石真的《談兒童音樂》⑥也是如此。石真的《談兒童音樂》提出了音樂教育中應該實行的兩個積極措施,一個是兒童歌曲的創(chuàng)作,另一個是兒童音樂的實施,包括在公眾場合、在家庭、以及在學校中都應該開展起來。文章也提出了社會中已經存在的兩個消極現(xiàn)象,一個是電臺經常播出一些靡靡之音,另一個是音樂教師水平不高,這些都直接影響了音樂教育的環(huán)境和水平。
從這些意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30年代中國的兒童音樂教育整體還處于非常低的水平,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都沒有對音樂教育引起足夠的思想重視,更缺乏配套的設施予以實施,音樂教育還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它的開展還有待于極大地提高。這一時期正是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初期,許多東西需要摸索以及借鑒。正是這一批活躍于音樂教育界的人士不斷為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輸入新鮮的血液,音樂教育才得以今天蓬勃發(fā)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青柳善吾著、易之譯述.音樂教育論.【J】【北京】.音樂教育.1934一1935.
[2]鄒敏、鐵明.音樂教育心理學.【J】【北京】.音樂教育.1937.
[3]胡周淑安.兒童與音樂.【J】【上?!?樂藝.1930.
[4]曾葆.低年級兒童的音樂教育.【J】【北京】.音樂教育.1937.
[5]石真.談兒童音樂.【J】【北京】.音樂教育.1937.
注 釋:
①青柳善吾著、易之譯述.音樂教育論.【J】【北京】.音樂教育.1934一1935.
②青柳善吾著、易之譯述.音樂教育論.【J】【北京】.音樂教育.1934一1935.
③鄒敏、鐵明.音樂教育心理學.【J】【北京】.音樂教育.1937.
④胡周淑安.兒童與音樂.【J】【上?!?樂藝.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