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中的經濟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政治;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策略
青少年正處在一個成長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喜歡“新、奇、個性化強”的東西;這就造成了在政治教學中,尤其是高中政治,如果教師不能用理論聯系實際,照本宣科,就很容易導致課堂枯燥乏味,那么高中政治如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呢?
一、立足教材,聚焦社會
政治課是與社會關聯度最高的一門課程。離開了社會,政治課就必然陷入空談,喪失生機,因此,必須結合教材,積極引導學生關注鮮活的社會生活。例如講“國家的宏觀調控”時,應引導學生了解近幾年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所采取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化,及其取得的成效等。其中,像講“財政的巨大作用”時,可介紹國家對重點工程建設的投入—石武客運專線的投資(本地的實際)、北京奧運會的投資、汝川大地震的救助、新農合醫療、家電下鄉等等。這樣,就使政治課充滿生機和活力,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二、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這里所說的生活實際,是指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在日常生活中所爭議的問題。如講授政治理論和原理時,應當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從學生最熟悉的東西中選擇最能說明問題的感性材料,由此開始分析,由淺入深,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學觀點。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政治理論和科學原理,都是源于客觀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存在的直接攝像和生活的簡單描述。要講清抽象的理論和原理,就必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從生活實際中,通過掌握理論和原理的感性材料,從具體到抽象加強對理論、原理的理解,并能在生活實際中運用理論和原理。比如從學生親眼看到的某官員由于腐敗而變成囚犯以及某歹徒由于搶劫殺人而被判極刑的事實,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斗爭的存在和表現"。又如從學生熟悉的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降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認識"價值規律的作用及其表現形式"等等。這些都正是在學生的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和聽到的,引導學生從這些感性材料中,去說明抽象的政治理論和原理,使學生既能由淺入深地理解某一政治理論和原理,又能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與政治理論、原理有關的事實,并能自覺地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提高自己的素質。
三、關注學生,評點思想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深入接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敏銳地捕捉具有苗頭性和代表性的思想,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適時、適當的分析、點撥。例如,一些學生存在著不健康、非理智的消費行為,他們或追求時尚、或標新立異、或相互攀比,致使他們學習精力分散,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在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應針對所教班級同學的消費狀態,組織學生討論,幫助他們摒棄不健康的消費觀,積極崇尚理性、適度的消費理念。例如,針對學生中所存在的早戀、迷戀網絡和武俠小說等等不良行為,在講“正確處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時,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明確高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這樣的教學,把教材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學生的品德教育實際結合起來,以充分發揮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
四、聯系學生已有知識實際
各門學科,都是互相聯系的,在教學中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知識,聯系學生的知識實際。如哲學和各門具體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講授哲學理論時,應當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各門學科知識,去理解深奧的理論,這易于使學生融會貫通,激發他們的興趣,促動他們的思維,減少學習的困難,并能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利用學生這些已知的知識,讓他們分析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既看到特殊,又認識普遍,培養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學生運用已知知識去理解原理,容易貫通,又使他們看到各種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樹立普遍聯系的觀點,并能運用這個觀點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積極探索"聯系"的多種形式
關鍵詞:雙十一 激勵機制;市場需求
研究背景:
自2009年11月11日,由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云策劃的雙十一購物節引發購物狂潮開始,每年的雙十一不再是簡單的民間“光棍節”,而是形成了一個年度購物營銷品牌,從線上賣家到廣大買家,無一不成為推動購物節的重要參與者。
2016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平臺未經審計的數據顯示,在線交易額在雙十一活動開始后,20秒即達1個億;52秒即達10個億;6分58秒超過了100億;1小時超過了353億;1小時57秒超過了362億,打破了2013年天貓雙十一全天的交易額記錄。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今年的雙十一開場1個小時,就創造了兩個數據新紀錄,即開場訂單交易創建達到了每秒鐘17.5萬筆,是去年記錄的1.25倍;交易支付達到每秒12萬筆,約是去年記錄的1.4倍。
雙十一購物節毋庸置疑產生了強大的經濟效益,在這一經濟生活現象中,體現了經濟學的激勵原理,如何合理運用這一原理對經濟交易的達成產生推動力量呢?值得我們分析思考并反運用于經濟建設中。
一、激勵原理與市場需求
經濟市場推動最根本在于市場需求,商品自身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以及消費者的偏好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市場需求。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因素,例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經濟生活中,人們一般會通過理性去比較成本與利益而做出決策,在其決策過程中,一定的激勵會影響到經濟主體的決策。
激勵與需求密切相關,因此在經濟生活中,激勵理論的研究,多是圍繞市場需求群體的需要實現及其特點的識別、以及如何根據需要類型和特點的不同來采取措施影響他們的行為而展開。
二、雙十一激勵原理的運用
元旦、中秋、圣誕等節日期間,我們經常會在商場里看到多種多樣的打折促銷活動,節慶促銷在現代經濟中已經是比較傳統的營銷手段了。但是,雙十一購物節促銷卻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正是因櫚縞唐教ǔ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抓住了市場需求群體的心理特征,有效地進行了心理激勵。
(一)傳統價格激勵
雙十一期間,電商平臺大力“割肉”,打破市場規律,在平臺中近乎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對商品進行了價格限制,唯五折是從,大大刺激了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首先,雙十一前電商平臺進行了大量的預熱以及對優惠程度的大面積宣傳,使廣大消費人群都對其優惠活動有了充分的了解及期待,這就使得雙十一購物節的價格激勵通過更廣泛更有效的宣傳手段,具備了更高的關注度。
其次,營銷電商平臺本身針對的是接受網購的消費人群,這類人群多是年輕消費者以及思想較新潮的年長消費群體,其經濟收入及消費習慣,對五折促銷活動具有很強的認同感,使雙十一的價格激勵更具備群眾基礎。
再次,價格激勵期間,電商平臺出現虛假報價及產品質量問題,相關電商平臺都做出了及時的懲處及整改措施,這些行為不論是否有效,都達到了在消費者心目中產生了信任感的絕佳效果。
綜上所述,雖然雙十一購物節中也使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手段,但卻因其具備較高的關注度、廣大消費者的認同感及一定的信任感,產生了更高的經濟效應。
(二)心理激勵
營銷者們在雙十一期間,運用了心理學原理,對廣大消費者產生了有效的心理激勵,促進了大批量交易的達成。
首先,11月11日傳統的意義是光棍節,“光棍節,我們除了購物還能做什么”、“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趁著還沒有另一半的時候盡情虐待自己的錢包吧”等營銷概念打出來以后,很多單身男女們被吸引,這樣帶有濃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論很有效地將他們拉進了雙十一的購物大軍中。
其次,雙十一抓住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在社會群體的壓力下,人們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平常習慣網購的消費者最先受到價格激勵的影響,帶動了周圍很多不了解活動的消費者,從而產生了一定的心理暗示,消費者都會去打開網頁,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大節省購物成本。
再次,雙十一購物期間,對“省錢就是賺錢”、“花出去的錢才是自己的錢”等消費理念進行了較多的暗示及宣傳,使大部分消費者產生了共鳴,大多數人在雙十一期間將滿滿的購物車清空時不會產生罪惡感,而是為拍到自己想要的促銷產品感到欣慰。
綜上所述,雙十一期間的心理激勵手段,對消費者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是成就其成功的關鍵點。
不論是傳統的價格激勵還是有效的心理激勵,激勵手段的運用大大刺激了市場需求,是實現雙十一經濟效益的關鍵推動力。
三、激勵理論實施需要注意的問題
激勵理論在雙十一促銷活動中的巨大作用,啟發我們在日常經濟生活中要合理運用激勵理論,進一步去探討與研究其實現方式。根據我的分析,得出如下觀點:
(一)把握市場需求
在經濟生活中,經營者要做好定位,確認市場需求群體,了解其交易需求點、購買力及消費理念,從而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激勵手段的選擇及運用。
例如在雙十一購物節活動中,對年輕單身男女而言,其購買力有限,消費理念較前衛,希望能夠買到價格優惠的產品,且購物時不夠理性,容易受到激勵機制的營銷。根據他們的特點,做出了五折優惠及心理激勵暗示,這樣的激勵手段會事半功倍。
(二)選擇適合平臺
激勵理論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的運用是無形的,要使激勵手段運用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要做到用到合適的地方。
例如經營者要銷售女性服裝,在實體商場中進行銷售,其激勵效果會受到地域及時間的限制,遠遠不如在網絡營銷激勵手段更有效;而經營者要做教育系統的推廣及營銷,其激勵手段就要選擇教育界相關的平臺進行運用,除了網絡推廣以外,選擇國家或地方的教研研討會及與教育相關的產品展會推行激勵機制,更加行之有效。
(三)對激勵機制的及時反應
事物具有兩面性,激勵機制的合理運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弊端。身處經濟生活中,每一個經濟個體都希望處在良性的經濟運行環境中,因此激勵機制的采用,需要經營者對激勵機制做出及時反應,合理把控,維護市場秩序。
例如雙十一購物節期間,產生了虛假報價、產品質量與描述不符及售后服務不良等多種問題,一度引起部分消費者產生了心理障礙,并出現了雙十一節后退貨、退款糾紛數量上升的情況,造成了一定的市場不良影響及經濟成本浪費。電商平臺管理方及時反應,在促銷價格把控上采取了措施,m正市場經濟主體在激勵機制下的不良行為,反而更好地發揮了激勵機制的作用。
四、總結與建議
激勵理論是促進和實現市場需求的重要經濟手段,合理的激勵機制會帶來可觀的市場效益,在現階段激勵理論的運用趨于常態化,亟待突破和創新。
首先要探索更加豐富有效的激勵手段,停留在原有激勵機制的形勢下,必然無法跟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不斷探索經濟生活中的激勵手段,更有助于激勵理論發揮其積極作用。
其次建立對激勵機制的經濟監控體系,無規則的激勵方式是弊大于利的,市場及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及時把控經濟生活中的激勵理論運用方式,起到監督及控制的作用。
再次要形成健康科學的激勵理念,激發市場需求的激勵手段要適度,不要一味依靠消費者沖動消費觀念去設計和實施,通過激勵手段去實現經濟效應的同時,要維護市場經濟有條不紊穩步發展,節約經濟成本。
【參考文獻】
[1]2016天貓雙11交易額24小時數據/2016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數據直播.
[2]譚肖肖.購物狂歡節雙十一的發展及反思,2016.
回到具體的現實環節,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怎樣切實地達到這些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筆者覺得教師需要擁有以下兩種認識和堅持五種做法。
一、兩種認識
第一,政治課原理,不論其深奧與淺顯,都來源于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是社會生活和社會現象的高度概括與總結,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的結晶。因此,政治課理論只有回歸到社會生活中,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增強知識與學生的親近感,從而使學生樂學、主動地學習。不論是經濟常識的價值規律,還是哲學常識的唯物論、辯證法等,它們都來源于對生活現象的思考與科學的總結,就是說政治理論皆來源于生活。只有讓學生對社會生活與知識原理之間建立了聯系,學生才能感之深,如此才能使政治課回歸社會生活,讓生活更為精彩地闡釋政治課理論。
第二,社會生活是使政治課生動鮮活的最好注釋。社會生活是政治原理的來源,社會生活會使政治理論豐滿而有血有肉。離開社會生活的政治理論對于任何人來講,都會是遙遠而無聊、枯燥而乏味的,因為孤立的政治理論使人堅信,它與我們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只有政治理論的來源――社會生活,才會使政治課理論豐滿、生動、鮮活、實用。
二、五種做法
第一,政治課本的許多事例因為課本更新周期長、選例大而遠等,使學生感到空而虛,說教味濃。因此,作為政治課教師要善于搜集生活中、學習中以及社會經濟、政治等領域內的、離學生近的、學生感受實實在在的相關資料,用生活來闡釋政治課,讓政治課回歸實際生活,使之鮮活生動。如在學習“矛盾”的知識時,可引入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管理、學生與學生食堂等關系,讓學生從矛盾的兩個方面全面地看問題。既使哲學知識回歸到生活中,顯得生動鮮活,使學生切實地感到知識“有用”“貼近”“實實在在”,又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思想上的一些問題,真正使政治課知識走進學生的生活,同時讓生活更為精彩地闡釋政治課理論。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政治課知識關注社會生活。許多人文學科的知識其實離我們很近,就是因為我們從某種程度上忽視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的這種聯系、關系,因而使政治課顯得枯燥無味。如高一政治課中多年的高考考點――調整產業結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關注研討身邊的工廠、企業、村組、個體以至學生個人家庭的收入、經營結構,使學生清楚什么是結構?什么是產業結構?為什么要調整?調整會怎樣?不調整會怎樣?隨后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業結構進行分析。這樣既學了知識,又學會這種思維方式,同時使學生感到知識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和相關的。另外,對于某一社會生活和現象的小社會調查、小研討、小搜集、小論文等都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生活的好方法。如教學中哲學部分的“特殊性與普遍性關系”時,筆者通過引導學生,使他們對易于混淆的知識深切理解。筆者問:“班上一個學生感冒了,是班級的特殊性還是普遍性?”“10多個同學感冒了呢?”“班級的特殊性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還是普遍性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呢?”這部分的一個教學難點在與具體生活聯系中會迎刃而解,且學生會終生牢記與理解。因此,通過關注社會生活,就能更好地理解、闡釋理論,使理論有血有肉、鮮活生動。
第三,鼓勵學生多交流。身邊事、家中事的交流,既溝通了信息,又使學生豐富了知識。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環境各不相同,他們就各有異于別人的生活認識、生活感受。交流的過程既是陳述與闡釋的過程,又是思考的過程。
第四,挖掘地方歷史、思想資源,讓政治課回歸實際生活,讓生活闡釋政治課理論。每個地方的歷史和思想都與本地的經濟發展、社會心態緊密聯系,更是學生的易興奮點和易關注點。同時,這個歷史與思想發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一部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最好的闡釋。
第五,挖掘智慧的中華文化資源。中華文化充滿了生活的智慧,俗語、成語、哲理故事更是這種智慧的精華,用這些智慧的精華來闡釋政治課會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有豁然開朗之感。如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會形象生動地使學生感受到普遍聯系的觀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使學生在感知實際生活的同時對政治課理論原理的理解更為生動和形象,也更富啟發性。
1.1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比較差
經濟學課程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在分析的時候要通過數學公式、圖表和曲線等工具,而且部分理論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分析的時候需要借助大量的數理實證和圖形,這就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數學理論基礎。但實際上,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卻恰恰相反,人文知識比較豐富,而數學的基礎卻很薄弱,導致了學生更傾向于學習經濟學的定性分析,而對經濟學的定量分析卻不感冒,不愿意深入研究定量分析的步驟和方法,不習慣利用數學公式、圖表和曲線等工具來分析經濟學課程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以及理論。因此很多經濟學學生在學習方面覺得有難度,認為經濟學課程枯燥、抽象,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高。[1]
1.2因為國內外差別,學生學用脫節
經濟學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下產生以及發展的,因此經濟學的理論和我國的歷史背景相差很大,與我國的國情也有很大的差別,很多經濟學理論以及觀點如果站在中國,根據中國的國情去分析的話,很難理解透徹。因此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常常出現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的現象,學習的經濟學知識和理論無法運用到社會經濟實踐之中。往往都是從概念到概念,從原理到原理,對于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一些經濟問題沒有辦法用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這即是所謂的學用脫節,也是目前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2]
1.3學生的經濟學素養不足
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一般都是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開設,學生還處在本科的低年級,由于進入高校的時間并不長,應試教育的影響還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在學習上還處在一個較被動的地位,而且高等院校的學生也沒有工作經驗,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也比較少,因此經濟學的素養不足,對很多經濟學知識點的理解都不透徹。即使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點,但是因為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對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也沒有感性的認識,甚至存在一些經濟學的學生,對國家的基本經濟方針都不了解或者只是掌握一些皮毛。
2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進行創新教學的對策
2.1應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之一,因此,經濟學老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方式不斷進行創新,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經濟學的教學效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如下幾種:(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很多門學科都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經濟學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案例教學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經濟學老師根據經濟法教學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的,通過引用一些典型的經濟案例,來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分析研究案例中的材料和問題,然后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通過判斷給出決策,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提高了運用教材知識或者所掌握知識點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講經濟學中某一個基本原理的時候,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加強了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3](2)討論教學法。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尤其是高校本科的學生,更應該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作為課堂上的指導者,經濟學老師也應當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堅持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在經濟學課堂上開展經濟學活動,并且不斷鼓勵學生參加和談論,學生之間的觀點不同,這些觀點相互補充和修正,強化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并且還能指導學生去發現和探討經濟學教材中知識的規律,深化研究的力度,思維得到了開發。在討論交流活動的最后環節,經濟學老師可以就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加強學生的理解以及加深學生的記憶。(3)綜合案例討論教學。知識點相互之間是存在聯系的,因此經濟學老師在經濟學的講學過程中,也不能只對某一個單一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可以通過鞏固和復習前面的知識點,來引進新的知識點。
2.2良好把握課程教學的核心
高校的經濟學課程包含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微觀經濟學,還有一個是宏觀經濟學。前者重視資源的配置問題,“價格理論”是主要的核心理論。而后者重視資源的利用問題,“國民收入”是主要的核心理論。很多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分不清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很難將兩者區別開來,導致學習吃力。[4]針對這方面的問題,經濟學老師應當為學生分別理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學習主線,讓學生在掌握這兩條主線的基礎上再將全部的經濟學內容串聯起來,繼而全面掌握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例如宏觀經濟學含有較多的理論派系,經濟學老師可以根據經濟學中的三大模型,給學生詳細闡述各個模型的內涵,并且讓學生在深刻理解模型內涵的基礎上掌握模型與模型之間的聯系。
2.3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欲望,學生也就有了巨大的學習動力,會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學的學習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經濟學老師首先要有課程意識,并且要有開放的課程資源觀念和教材觀念,在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之中要充分考慮到課程的個性化和多樣性,并將其完全結合起來。在學生的培養模式制定上,要根據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將其與學生的素養緊密結合起來,再確定培養目標和教學手段,經濟學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積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經濟學老師要通過多種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經濟學產生創新欲望,情感得到培養,思維得到激活,在此基礎上,經濟學老師除了要有課程意識,還要有目標意識,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教育效益三個方面充分結合起來,缺一不可,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到教育效益,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據經濟學專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條件,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學習經濟學的主動能力。[5]
2.4全面結合我國國情
經濟學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下產生以及發展的,因此經濟學的理論和我國的歷史背景以及我國的國情相差很大,如果從中國的國情角度去分析的話,很難做到透徹理解,經濟理論脫離了生活實際,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如今本科經濟學的教材內容撰寫背景都是以發達國家的經濟實踐為主,而我國的經濟生活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經濟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我國可以利用“洋為中用”這一方式,根據我國的國情,適當借鑒國外的經濟學課程和案例,將中國的實際經濟和系統教學有效結合起來。[6]例如經濟學教材中在分析三大貨幣政策時,主要強調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相比,法定的存款準備金率將會取得最佳的效果,一般來說使用較少。但是在中國,存款準備金率的使用次數就比較多,其目的是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的威脅以及抑制經濟的過熱現象,這樣與國外的行情則大不相同,中國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疑問,經濟學的老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根據中國的國情,結合當前開放的經濟背景,從利率和匯率之間的關系、金融環境以及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來給學生解釋。
2.5落實技能培訓
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課程,并且是純理論,除了介紹經濟學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就是介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點,但是經濟學的教學則不一樣,如果經濟學老師僅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么學生的專業化能力得不到培養和提高,也就沒有辦法將經濟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對于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經濟問題也就沒有辦法進行解決,這樣的經濟學課程教學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經濟學老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還要落實學生的技能培訓,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應用到專業化能力,并且經濟學老師要掌握當前社會的經濟發展形態,了解到當前社會經濟行業的規范和需求,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用技能,對感性認識進行深入研究,將感性知識轉變為理性知識。[7]
3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化需求,培養經濟型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針對當前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中還存在的諸多問題,經濟學老師應當結合我國國情,運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并且在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復合型經濟人才。
作者:唐麗君 單位:遼東學院經濟學院貿易經濟系
參考文獻
[1]弓瑞瓊,谷滿意,胡德春.重思數學在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性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4(6):12-15.
[2]李明橋.關于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改進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3(12):04-06.
[3]周科理.讓經濟學課程堪以實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9):06-09.
[4]劉曉靜,劉京麗.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12):13-15.
[5]羅文花.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臺州師專學報,1998(5):09-11.
【關鍵詞】高中生物知識;生活;運用;重要性
一、高中生物知識對實際生活的重要性
(一)生物知識與生活的關系
我們在高中時所學的生物知識大多來源于我們日常生活生產中所經常遇到的問題。所以說生物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運用在生活中的一門學科。生物知識和實際生活相互影響,緊密聯系。生物知識如果沒有在實際生活中所體現,就成了一紙空談。而生活如果沒有生物知識的指引,則會出現出現許多嚴重的問題。所以只有在學習好生物知識的前提下,將生物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才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二)生活中處處體現著生物知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追求一種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生物知識則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醫學上醫學家通過對生物知識的不斷研究,研制出各種特效藥來抵御疾病;農學上則通過對生物原理的有效利用,用各種生物方法增加糧食的產量;自然環境上更是通過生物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有關知識,呼吁人們保護環境,珍惜我們的家園。這些都表明生活中處處體現著生物知識,生物知識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非常重要。
二、高中生物只是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一)在蔬果培育方面的運用
生物知識在蔬果培育方面的應用十分廣泛。例如溫室大棚種植和多倍體培育果實都是運用生物方面的有關知識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溫室大棚是一種通過透光、保濕的原理來提高作物質量和產量的設施。其運用高中生物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通過溫室的采光和保溫來平衡熱量,使植物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從而保證蔬果即使在反季節也能照常生長并保持其品質;多倍體培育果實則是利用高中生物學中染色體的有關知識,通過人工誘變或自然變異等,通過細胞染色體加倍來獲取多倍體育種材料,成為人們所喜愛的優良品種。經過多倍體體培育后的種子長大后莖桿粗壯,果實飽滿,其果實中所包含的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相對普通果實含量也比較多。不僅如此,通過多倍體培育的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很強,其對抗蟲害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大大高于普通的品種。
(二)在遺傳學方面的運用
遺傳學作為高中生物學的重要部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遺傳學是一門主要研究生物的遺傳及其變異規律的科學。其在改善人類素質,控制人口數量和創造新品種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改善人類素質方面,生物學家通過人類基因組的破譯和基因治療的廣泛運用,能幫助醫務人員更好的檢測人們的遺傳病類型并進行更好的治療。不僅如此,這一技術還能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使人們實現健康長壽和優生優育的目標。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完善,生物學家預計到21世紀中期,人們的平均壽命將會突破80大關,長命百歲將不再成為奢望。在創造新品種的嘗試上,生物學家研制出了劃時代的轉基因生物。轉基因生物就是通過將一段特定的DNA引入到某些細胞或生物體內,再成長為新個體。這樣的生物能將其他品種的優點同自身的優點相結合,成為優良品種,這對農業育種和創造新品種有著重要意義。
(三)在醫藥學方面的運用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我國的醫藥學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治療糖尿病的特效藥胰島素的誕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糖尿病是一種由體內血糖過高而引起的代謝型疾病。血糖過高則是由于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其生物功能受到損傷所引起的現象。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體內長期存在高血糖,這對人體內的各種器官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對眼睛、腎臟、心臟、血管、神經的損害特別嚴重,長期患病會造成這些器官的慢性損害甚至造成其功能障礙。更糟糕的是糖尿病暫時沒有根治的方法,這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針對這一問題,生物學家們經過不懈努力,制成了能有效抑制糖尿病的特效藥胰島素。胰島素的生物原理就是通過調節機體的代謝過程來降低血糖。胰島素通過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加快糖原的合成,從而使血糖降低。其還通過促進脂肪的代謝作用,減少脂肪分解。通過這些過程來增快細胞的合成和代謝過程,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患者通過按時注射的方法將胰島素吸收到機體中,就可以使糖尿病得到很大緩解。
(四)在自然學方面的運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也越來越重視。在人類發展歷程中,一些大工業化國家為了提升生產力,提高自己國家經濟水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大范圍建造如化工廠等對環境危害十分大的工業設施。而且,當時環境保護的意識還十分淺薄,基本沒有環境保護的設施。漸漸的,出現了像酸雨、抽樣層空洞、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氣溫上升等環境問題。這給不珍視環境保護的人們敲響了警鐘。工業發展時期人們大肆砍伐熱帶雨林,破壞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空氣的大量二氧化碳無法得到轉化,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大大增加,還會導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
三、結論
生物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生活中的事事物物都蘊含著生物學的道理,所以我們對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生活,珍惜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僅僅只是學習教材上的知識,更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生物知識充分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使我們更好的生活,造福人類,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常郁欣.淺談高中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6
一、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認識文化現象
矛盾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其中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和同類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處,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文化生活無論從整體單元結構安排,還是從很多具體文化現象分析,都滲透著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思想。
從單元框架看,文化及其意義、文化傳播、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是從一般意義上講述文化的有關專題;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內容則立足中國、著眼特色,是從個性意義上講述中華文化發展、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相關知識。從內容呈現的順序上遵循了在普遍性指導下認識特殊性的方法。
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也體現在對許多具體文化現象的分析中。如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理解: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所以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但是,各民族間經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多重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二、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理解文化現象
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同時,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文化是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因此,文化無論其產生、發展、創新還是其作用意義無不體現著認識與實踐的關系。從文化的產生來看,文化是人所創造的,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從文化的發展和意義來看,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對此,生活與哲學在“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的內容中,也從文化角度作了分析: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人類文化的發展是通過創新實現的,社會主義文化也不例外。強調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三、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理解文化知識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觀點,它包括: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3.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文化作為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屬于社會意識范疇,這有助于學生理解文化的作用,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如在文化力量的分析中就強調: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同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先進、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的發展。這正體現了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哲學思想。又如,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這是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完美詮釋。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改革
《經濟學》在高職院校中也被稱作《西方經濟學》,素有“社會科學皇后”的美稱。當前階段,高職院校以及本專科院系的商科專業學生均要學習經濟學這門課程,但是不同層次的學校對教學的劃分還不是很明確。尤其是高職院校在進行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時,教學目標與教學模式均存在較大差異,凸顯出許多問題,并且經濟學是一門生澀難懂、內容抽象的課程,經常用到數學推導等公式,導致此門課程在廣大師生間被定義為最難教與最難學的學科之一。根據這種情況,我們要對高職院校的經濟學課程進行改革,以便培養出更符合時展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1 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現狀
1.1 經濟學本身存在的特點難以突破
經濟學本身并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經常需要運用數學推導以及理論內容抽象是其獨具的特點,也是自身難以突破的特點,這就使得學生對于該門學科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剛接觸經濟學時就被復雜的理論難倒,弄得措手不及,以致之后一到上課的時候課堂上的學生寥寥無幾,或是睡覺或玩手機,對經濟學的學習提不起興趣。
1.2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難以聯系實際
經濟學這門課程內容多課時少,很多教師在教學時經常遇到教學任務與教學質量相沖突的問題。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便加快教學速度,經濟學本身便不是一點即透的學科,加之教師不顧教學質量,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最終導致學生根本沒有真正掌握與接受這門學科,無法將其應用在實踐中,也就失去了學習該門學科的本意。教師在授課時,本應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不是單純的講授專業術語以及經濟理論圖形,久而久之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從而使經濟學變為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
1.3 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缺少學習主動性
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是高職院校學生基本特點之一,而且在經濟管理類的學科中又有很多文科的學生,關于數學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此外,經過高考后,成績優異的學生都進入本科學習,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是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后進生,這是長期以來社會對職業教育不夠重視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對理論性較強的經濟類學科很難接受,提不起較大的興趣,不愿去深入研究定量分析的步驟與方法。課后的學習自主性又較差,在課堂上沒有聽明白的內容課下不愿去回顧,而且經濟學本身存在的難點就較一般學科多,使得學生在課后不愿意主動學習經濟學,導致出現上課前不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上課時被動聽教師講課,下課后懶得花時間復習這一循環現象。因此,很難完成經濟學的教學目標。
1.4 學習方向不明確
學習的方向不明確是很多大學生步入高校時感到迷惘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可以想象,一直從小在動物園養大的老虎,重新把它放到野外后,它的生存能力幾乎為零。所以很多學生掙脫應試教育的牢籠,步入大學生活以后,普遍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為什么而學,學些什么。高職院校的學生,應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主,而不是以應付課程考試為主。
2 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
2.1 運用深入淺出、學以致用的教學方式
當前經濟學教師具有四大分類:深入淺出、深入深出、淺入深出以及淺入淺出。深入淺出是這四大分類中的首選。課程內容過于深入容易使課程進出枯燥乏味的狀態,難以自拔,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要將經濟學恰當的應用在實際情境中。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經濟學的影子,教師在進行經濟學教學時,應當對其實用性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使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手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經濟生活,或者是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問題,以現實當做抽象知識的載體,將原本晦澀深奧的經濟學理論變成通俗易懂的事例,通過合理的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完成教學任務后,學生還能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2.2 對經濟學案例進行引導
長久的經濟學理論知識以及理論圖表、公式等的學習自然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經濟學教學的過程中,案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因為教學案例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化為具體可感的內容,將枯燥乏味的圖表、公式等化為生動有趣的事件。這樣,學生學起來便更加容易接受。對經濟學案例進行引導與講授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經濟學中的經濟學原理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可以具體感受到。比如在講授“機會選擇”這一經濟學原理的時候,可以先對“機會選擇”這一經濟學原理概念進行解說。得到事物的機會成本其實也就是被放棄事物的價值。相關概念解說清楚之后,教師便可以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對這一經濟學原理進行進一步的解說。就以買水果的機會選擇為例。現有三種水果在我們面前,分別是橘子、葡萄以及檸檬。這三樣水果的價錢都是一樣的,而且一次只能買一樣水果。也就是說如果買了葡萄,就必須放棄對橘子和檸檬的選擇機會;如果買橘子的話就必須放棄對葡萄與檸檬的選擇機會;如果買的是檸檬,就必須放棄對橘子和檸檬的選擇機會。教師還可以舉一個比較經典的歷史實例---大炮和面包。在戰爭時期,前蘇聯為了提升本國的軍事實力與美國抗衡,大多選擇了大炮,使其軍事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同時,前蘇聯沒有很多的比例選擇面包,使得前蘇聯當時在食品業與輕工業方面的發展非常落后,連人民生活的供給都難以得到基本的滿足。經過這樣一番解說,學生對經濟學原理便能理解得更為透徹。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本專科院系,只要是商科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對經濟學課程進行學習。然而,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對經濟學進行教學的時候,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的音符,亟待改革。因此,對高職院校的經濟學教學進行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任金秀,張璇,王勁羽.對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70-72.
經濟學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凱恩斯說過“:經濟理論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結論,它不是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器官,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導出正確的結論”。顯然經濟學的教學目的與一般課程不同,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要求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后面所體現出的思考方法或者分析工具。學了經濟學就要達到這樣一種目的,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說就是要“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這是一個教師首先應該明確的。正是因為經濟學整個內容所體現出來的方法性或者工具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所體現的思考方法和分析工具揭示出來,講授也應該始終圍繞著對方法和工具的介紹和運用來進行,以便學生掌握經濟分析這種“天下之公器”,形成一種被稱為“魔術師頭上的帽子”的經濟性思考。因此,教師切不可局限于對教材內容的陳述介紹上,介紹內容只是手段,目的還是要向學生傳輸一種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
掌握了這些分析工具和方法,對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或者說培養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明確了教學目的之后,那么經濟學的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到底體現在何處呢?經濟學與其它社會科學不同,作為一門最接近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它專注于因果關系和行為反應的揭示,使其具有極強原理性。經濟學的整個分析工具或方法也正是通過一個個經濟學原理展現出來的,所以國外教師非常注重經濟學原理的教學,一般都會在教科書的開編或者新學期的第一次授課中將重點經濟學原理列舉出來。例如,Mankiw的教材將《經濟學》原理分為十大類,Case和Fall的教科書將經濟分析方法分為三種,而Rhoads則在他的著作里將思考方法分為四種,Baumol則在他的作品中強調了六種學生必須掌握的分析工具。盡管這些學者對原理的列舉范圍或重點不同,但有一點他們是共同的,就是強調《經濟學》教學的重點,就是經濟原理中體現出來的一種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
所以經濟學教什么,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通過一個個具體經濟學原理的講授,揭示出一種種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以讓學生接受和掌握。其實還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教學還肩負著一種重要使命,即傳輸一種自由開放的理念。如高希均、熊秉元、Marshallhe和Samuelson等中外學者均在他們的教材和教學中對此有特別強調,其實一種自由開放的理念對于社會穩定、和諧、繁榮有著非常長久深遠的影響的,我們的改革開放帶來社會經濟的巨大變化就是最好的印證。因此經濟學教師理應承擔培養學生自由開放的理念重任,這也是教書育人的要求。為此教師應當在整個講授過程中,注重將蘊涵在經濟學大量內容中的自由開放理念展現出來,同時向學生強調這種理念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極端重要性,以使學生理解和接受只有自由開放,社會才能進步,經濟才能發展。這恐怕也是經濟學在教學上不同于其它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
二、教師如何教
解決了教學目的問題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教師如何教?也就是如何將確定下來的教學重點,以一種更易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傳輸給學生。對于原理性極強的經濟分析方法和工具的講授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對原理的介紹。教師通過對教材上原理的詳細介紹和講解,使學生對經濟學原理有個基本認識和理解,為理解例子打下一個基礎。其次是對事例的分析。教師應該理論聯系實際,講授要從抽象到具體。事例分析最好地體現了經濟學作為一種分析工具或思考方法是如何來分析具體問題的。最后是對原理的總結。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和記憶,教師應對所講的原理進行一個歸納和小結,包括對疑點、難點、重點的強調,包括對原理的高度概括。例如,對于機會成本這個原理,教師可簡潔的概括為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但不能兩樣都得;對于邊際分析方法也可概括為多一點如何,少一點怎樣。教師還可以利用漢語詞典里豐富的成語來概括原理,例如勤能補拙、朝三暮四、覆水難收等等蘊涵的經濟學原理,通過這種上口、易記、通俗的口訣般概括,使學生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通過上述三個步驟的教學,學生對原理的認識相應也經歷了一個了解—理解—深化的過程,老師這種帶有一定層次遞進性的重復講授,很有助于學生將原理內化到自己的腦海中,提高教學效果。美國經濟學家Sharp認為“:教學的最基本目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如果對經濟學課程有了興趣,自己便又多了熱愛這位最好的老師。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教師還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此教師又可利用經濟學“得天獨厚”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教師應強調經濟學的重要性。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西方經濟學就是現代經濟學,也就是常稱的經濟學。一般說來,作為一名現代人,掌握一門事關“柴米油鹽”的現代學問,無疑會讓人生活的更幸福,正如大文豪肖伯納所言“,經濟學是一門讓人幸福的藝術”。更重要得是,經濟學是所有財經學科的基礎,因此對于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經濟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如果沒有經濟學基礎,就無法進入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所以經濟學的重要性要求學生,不僅要學而且要學好。教師也可介紹經濟學在國外的重要地位來讓學生了解經濟學的重要性。如在美國經濟學是幾乎所有專業都要開設的課程,并且所有大學都有經濟學系,所有大公司都有經濟學家,所有總統都不得不依賴于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經濟學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遇到稀缺性資源的配置問題。即使你與世隔絕像魯濱遜那般,一個人漂落到荒島上,不存在任何法律、政治、社會等等涉及人與人關系的問題,但一定會存在稀缺資源分配的經濟問題。
第二,教學要體現經濟學的趣味性。與其它許多枯燥的學科不同,研究人類行為選擇的經濟學按照Samuelson的說法,天生就是一個有著無窮魅力的“睡美人”,它吸引著無數人來探索和研究。原因除了它的重要性以外,還有一個就如Pindych所言,“經濟學是所有學科里面最生動,最有趣的學科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努力在授課過程中,去展現經濟學的無窮魅力和引人入勝之處,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經濟學不僅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為此教師應將經濟學理論和身邊的生活聯系起來,去找尋蘊涵在食堂、課堂、寢室、圖書館和運動場等等學習生活場合中的大量經濟學事例,向學生講授身邊的經濟學,使學生感到經濟學可親可愛、可觸可感。教師甚至還可以利用沉沒成本與選擇的關系,說明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不要讓小錯變大錯,結果錯上加錯之道理,來詮釋人生之路如何走。如此這般,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經濟理論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教師要強調經濟學的應用性。按照Marshall的觀點,“個人行為的基礎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宗教,一個是經濟”。經濟原因是行為選擇的一個重要考慮,現實中的各種現象背后,我們都可以找出其經濟原因,因此經濟理論對現實世界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如果學生掌握了經濟理論,就會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世界。美國學者D.Friedman就認為:“經濟學像一把錘子,當你擁有它的時候,其它的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把錘子來釘社會中的各種“釘子”,例如,歧視、犯罪、婚姻、醫療、教育等等“釘子”,以便學生認識到經濟學的廣泛應用性和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強大勢力。如果教師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就會明白經濟學在經邦濟世中的大學問,在衣食住行中的小道理,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學生如何學
教的問題解決后,隨后的問題就是如何學?經濟學與其它課程不同,由于學生在中學階段從未接觸過現代經濟學,而且往往對屬于社會科學的經濟學中充滿大量的數學和圖形分析感到非常陌生和不適應,甚至會出現畏難和膽怯的心理,那么為了使學生真正掌握這門課程,就需要教師能在學習方法上給予一個很好的引導。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經濟學的理論結構。根據經濟學結構嚴謹、邏輯嚴密的特點,教師要整理出一個主線,揭示出不同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學生了解經濟學的基本結構和理論框架,讓學生通過居高臨下般的鳥瞰,對經濟學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以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一點對提高學習效果非常重要,Case和Fall就說過,“一門學科如果沒有清晰的框架,內容根本就無法維系,并且它們很快就會被學生遺忘”。顯然學生如果掌握了經濟學清晰的結構和完整的理論框架,就不會像有些課程(如歷史和語言)那樣死記硬背了,通過理解性的掌握,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輔修工商管理)本科
地址:XX大學XX部X舍X室
英語水平:CET6計算機水平: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
籍貫:XX省XX市|男|1986年2月|漢族
實習經歷
1、XX省XX市電力公司(2008年6月-2008年7月)
工作地點:XX變電檢修工區、XX市XX變電站
工作描述:了解電力公司各部的職責范圍和組織架構;感性認識變電站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流程及相關責任,包括運行人員和繼保班;學習電力行業安全工作規程。
2、XXXX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2008年8月)
工作地點:XX市XX區科技園
工作描述:
2.1、在自動化事業部,學習FARAD200系列產品的使用和設置方法,并了解其相關原理和生產流程;
2.2、在高壓推廣部,了解接地電阻柜的相關計算過程,標書制作,銷售的相關技巧;
2.3、接受商務禮儀、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類的相關培訓。
3、課余時間做過許多簡歷工作,包括家教、推銷、市場調查等,學習到與人溝通的技巧和堅強的意志的重要性。
學士課程
XX大學2005年9月——2009年7月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電路,電機學,電路測試技術,工程電磁場,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實驗,電磁場仿真實踐,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模擬、數字)及其實踐,電機及電力拖動實踐,工程訓練,電氣工程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實驗,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分析,自動控制原理,Matlab語言的應用,繼電保護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測控技術。
工商管理(輔修):市場營銷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宏觀經濟學,物流管理,會計學,運營管理,戰略管理,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組織行為學,國際企業管理。
主要技能
1、了解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
2、熟練應用各種常用專業軟件,如Matlab,EDA,CAD;
3、能熟練應用Office系列辦公軟件;
4、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對數學建模有一定的應用。
自我評價
1、喜歡和觀念和物化材料打交道,研究具有復雜設計的各類機械設備及其原理。
2、好奇心很強,喜歡鉆研,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喜歡創造性的工作。
3、善于在實際生活中發揮才干,樂于解決生活中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