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化學在醫學中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8-0227-02
一、傳統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醫學高職高專院校生物化學的教學仍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即“教師課上完成知識傳授,學生課下通過作業和實踐操作等對知識進行內化”。該教學模式由于具有傳授知識系統性強、易于集體化教學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然而,隨著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和局限性。首先,高職高專學生生物化學學科安排的課時比較少,而生物化學理論性強,知識抽象,學習難度大。其次,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難以促進能力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都沒有得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第三,信息化學習資源利用率不高,課前預習流于形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太少。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內化兩個學習過程顛倒安排,學生借助信息技術的幫助,如網絡視頻、圖片和課件等在課后完成知識的傳授過程。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與教師的互動等完成對知識的內化。隨著教學過程的重新安排,教學過程中的許多環節也相應發生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的引導者,給學生學習提供支持,答疑解惑。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在大學教學中,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習時間的自由性以及學校軟硬件設施的完善性,都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更廣闊的應用平臺。
三、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翻轉課堂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暴露出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根據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初步構建了醫學高職高專生物化學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課前教學設計
談到翻轉課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制作教學視頻。但是,在制作教學視頻之前,明確教學目標非常重要。只有教學前確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教學才有針對性,才能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另外,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漫無目的,抓不住重點,因此課前的教學設計決定了翻轉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
1.學習資源的準備。教師在課前要準備教學資源,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書籍、電子課件和教案、微視頻教程、相關的專題學習網站等類型的素材。教師應制定與教學資源相匹配的導學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指導。內容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程序、課前練習及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學生可以參考導學案的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為了保證課前學習的有效性,導學案不同于簡單的課前預習,不宜僅將傳統教材內容(PPT)或課堂45分鐘的講授錄像直接搬上網,應重新解構學習內容,將學習內容分解為一系列的知識模塊。針對這些知識模塊,融入趣味、挑戰的元素,設計一系列能促進認知思辨與課堂討論的10分鐘左右的講解視頻。例如學習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的時候,我們錄制了一個通過游戲環節模擬蛋白質高級結構的形成的微課視頻;在學習糖的分解代謝的時候,我們制作了一個通過實驗測定運動對于血乳酸濃度影響的微課視頻。這些視頻短小精悍,具有趣味性,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針對性練習。根據導學案,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模塊結束后,都需要對視頻或者其他教學資源中的重點內容和疑問進行及時記錄。同時,學生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提供的知識段測試題目,確認是否掌握了該視頻所涉及的全部知識要點,測試題目時可采用在線給分的方式,達到即時反饋的效果。測試題目給分只有達到一定分值,課程學習才繼續,才可以進行下一模塊或知識段的學習,就像玩游戲通關一樣。
3.交流反饋。對于課前的學習,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將視頻、課前練習等合理處理,方便網絡交流。學生可以在課外,利用課程網站、QQ群、微信等交流工具,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實現在線互動解答和信息及時反饋。同時,教師應對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反饋信息進行總結,為課堂學習活動做準備。
(二)課堂活動設計
1.確定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課前視頻學習和課前練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題目,由學生分組討論,共同找出答案并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選擇題目。例如,教師在講授糖酵解的時候,課前學生已經自主學習了糖酵解的基本內容,但是視頻資料中關于運動對于血乳酸濃度影響的實驗學生提出了較多問題:為什么運動后處于休息狀態時乳酸的濃度會下降?為什么靜息狀態下乳酸的濃度不為零?這些問題對于理解糖酵解的生理意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些問題將作為重點問題供學生討論,而有關糖酵解過程中具體的化學反應過程不作為教學重點,可以個別指導而不作為重點討論的內容。
2.PBL教學法。教師根據課前反饋,確定需要討論的任務專題后,實行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學生分工協作,進行小組討論,通過紙質和智能手機查閱資料,最后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觀察、引導,適時加入討論和總結補充。鑒于生物化學課程內容較多,知識系統性較強,學生討論完成之后,教師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對于課程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和總結,以彌補課堂討論學習所導致的知識分散、系統性不強的問題。
3.案例教學法。在完成基本知識的梳理總結之后,深層次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通過案例分析完成。教師選擇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案例供學生分析,以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影響氧化磷酸化因素的時候,可以提供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分析,讓學生能夠運用呼吸鏈抑制劑的理論來解釋現象并提供治療措施;另外,還可以提供二硝基苯酚作為減肥藥物以及導致中毒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運用結偶聯劑的作用原理進行分析。案例分析進一步加強了知識的運用,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效果評價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給予學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更全面的評價,包括課前自學的評價、課堂參與表現評價以及考試測評,更真實體現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正確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激勵。
四、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課前教學的有效管理
生物化學理論知識較抽象,學習難度較大,合理有效的導學案的設計及高質量教學視頻的制作都必不可少。學生課前的學習活動是自主的,但并非是自由散漫的。對于部分學習自主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課前學習通常能夠有效執行。但是,對于學習動力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必須對學生課前的學習采取有效管理。例如,檢查學生課前學習的針對性練習以及學習問題,并記入總評考核。只有加入一定的強制性,課前學習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有效保證課堂活動的進行。
(二)信息化平臺的充分利用
課程網站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的各類視頻資源――教學微視頻、授課課件、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授課計劃、案例庫、在線作業以及交流平臺等。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完成課前作業。教師可以通過留言板等互動交流方式隨時隨地和學生進行在線交流。除了課程網站,優質的慕課學習資源的建立更能夠為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而建立慕課學習資源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成本。另外,QQ軟件也能夠構建翻轉課堂的學習環境。QQ平臺具有人際關系管理功能,既能個人之間進行交流溝通,還能群聊,實現合作學習。為了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得到有效實施,教師必須充分合理地運用這些信息技術工具,為學生的課前有效學習提供保障。
(三)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
翻轉教學中雖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成為了教學中的主角,但是翻轉課堂是否能夠有效實施,離不開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教師面臨的挑戰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大大增強了。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學錄制視頻的質量、學生交流的指導、學習時間的安排、課堂活動的組織,都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制作教學視頻時,除了要涵蓋教學內容,還要做到精心設計,情感豐富,生動活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人格魅力,擴展思維,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專業,才能更好地在課前與學生進行網絡交流,順利組織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深入案例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結語
翻轉課堂給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啟迪了我們的思想。在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對我國的教學改革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我們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參考文獻:
一、生物化學課傳統教學方式
生物化學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靠教師單純應用粉筆和黑板作為教學工具,學生主要根據教材文字的描述、教師的講授獲取知識。長久以來,各高校生物化學教學大多以課堂講授為主,適量實驗課為輔。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方法常常是課上勤筆記少思考、課下不復習少作業,考前死記硬背、考后“完璧歸趙”。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因為沒有實物或圖案介紹,學生對一些專有名詞理解不深刻。概念理解方面也是不標準。傳統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知識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識點。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傳統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是傳統教學的繼承和發展,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符合生物化學學習特點的教學創新,也是擴大學生信息面、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掌握知識點的重要方式。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機,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使學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一般局限于課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學生很難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及理論機理。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述和板書對于引導學生學習思維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圖、文、聲音、動畫綜合起來,形象生動地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地展現給學生,例如在講授生物酶具有高效催化機理的內容時,通過動畫演示能生動的展示臨近定向效應、張力和形變、酸堿催化及共價催化等機理,使學生對酶催化的誘導契合學說有更直觀立體的認識。所以說學生在強大視覺、聽覺的沖擊作用下不僅深刻地掌握了知識要點,還激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在生物化學課的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把課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轉變為形象生動的、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的課件,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2.動畫演示,化抽象為具體,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生物化學課是化學制藥專業必不可少的專業基礎課,學生在理論學習中不僅要掌握并運用概念,還要求掌握系統的理論結構。如果在傳授學生很陌生的知識點的時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就很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機理,當然課堂氣氛也就不盡如人意。比如在講解DNA復制過程時,因DNA具有超螺旋結構,在復制時其超螺旋結構必須松弛,使DNA雙鏈分開形成單鏈,暴露堿基,這樣才能發揮模板作用合成新的互補的DNA鏈,松弛模板DNA的超螺旋、解開雙鏈都需要一些酶來共同完成,此過程如果應用多媒體課件,把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融為一體做成動畫,使得學生眼、耳、腦并用,學生興趣會一下被調動,知識點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
三、多媒體技術的“點睛”之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生物化學課的教學中是教學方法的一次提升,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于生物化學教學在很多高校越來越普及。但是使用不當或者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授課,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也需要教師不斷提高綜合能力,有的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把握好上課的進度,而且不能將“多媒體”變成“一媒體”。所以怎樣更有效更合理的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在生物化學課的教學上,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并且應該及早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生物信息學;特異性miRNA;動脈粥樣硬化
醫學生物信息學是是研究、開發和應用計算機工具和方法來擴展生物學、醫學、行為學和健康知識應用的科學,包括獲得、儲存、組織、存檔、分析或使這些材料形象化多種學科相互交匯而成的新型學科,并最終能夠為臨床疾病的診治提供幫助[1]。動脈粥樣硬化是臨床上較常見到的一類病癥號稱 “21世紀健康殺手”,特別在現在中國老年群中,發病率逐年上升,也是引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2]。因此,對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診斷、預防就顯得十分重要。微小RNA簡稱為miRNA[3],這種非編碼RNA具有調節其他基因表達的作用,在轉錄后可以將多個靶基因的表達高效的調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與應用價值。因此如能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過程異性表達的miRNA進行生物信息學篩查,無疑是對早期檢測動脈粥樣硬化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miRBase作為目前最權威和完整的miRNA數據庫(http:///miRDB/),已經收錄了一百余個物種中超過10000條的miRNA記錄。數據庫主要由3部分組成:miRBase:Registry,主要是用于提交新的miRNA序列;miRBase:Database,用來搜索、比對、下載所有已知miRNA相關信息的數據庫,包括成熟序列、前體序列、前體二級結構、基因組位置、相關文獻等等,并可進行BLAST搜索、FTP下載。miRBase:Targets,存放了所有miRNA靶基因的信息。目前已經移至EBI,并更名為microCosm。但主要收錄了動物miRNA的靶基因信息。
1.2操作環境使用微軟公司的Access作為數據庫管理系統平臺,操作系統為微軟公司的windowsXP。以miRBase數據庫作為初級數據庫,利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microTar,結合動脈粥樣硬化的三大學說中的關鍵基因進行預測。
1.3數據獲取首先,對數據庫中Web站點進行登錄,并進行動脈粥樣硬化關鍵詞搜索配對,訪問數據庫中的相關有效信息。逐條對搜索結果進行詳細查看與記錄,對于有用的信息可以通過文檔下載,并手工記錄。最后,將記錄、分析后的資源納入到二級數據庫中。
1.4數據收集整理主要處理的數據為miRNA序列,對miRNA序列條目的字段組成、名稱、其他常用標識、靶基因定位、功能描述、等相關資料進行收集保存。實際操作中,由于字段組成通常較為復雜,因此不能夠直接對資料進行簡單的表格記錄。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該序列并不只有一個實驗者進行研究。因此,這些字段將被導入單獨的數據表,以序列編號字段作為鍵,與和基本信息數據表保持聯系。同樣,與序列特征相關的注釋信息也以單獨的數據表表示。
1.5數據查新維護因為生物信息學信息增長較快,因此需要對數據庫進行定期的篩查,以保證相關數據的時效性。通常情況下,半個月需要對數據庫中的相關信息進行一次更新工作。
2結果
到2013年1月31日,目前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基因以及中以錄入其中根據致病基因24個,密切相關基因78個,候選基因25個。對上述基因及其特異性的miRNA進行預測得到下列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過程異性miRNA,如在血管內皮的損傷方面我們發現有miR-126,miR-15b,miR-16,miR-20a,miR-20b特異性表達;在血管平滑肌遷移增值方面我們發現有miR-21,miR-221/222,miR-143,miR-145。而在單核/巨噬細胞吞噬脂質成為泡沫細胞方面我們發現有miRNA-146a。
3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當前心血管學科研究較多的一個專業方向,對于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冠心病的發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被大部分專家和學者接受的有內皮細胞損傷學說、平滑肌細胞遷移增殖學說、單核細胞源性泡沫細胞形成細胞學說等。多年來的研究發現,多種基因或蛋白的表達上調或下降對本病的發生、發展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并根據基因或蛋白與本病的聯系性分為密切相關、候選以及致病基因。我們對在這幾個學說中的關鍵基因的相關特異性miRNA進行了預測[4]。以期望對于動脈粥樣硬化這一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病變能夠做到早檢測早治療。
血管的內皮細胞是具有維持血管的完整和穩定的作用,覆蓋于血管腔[4]。miRNA的內皮細胞特異性表達為miR-126,其可在人臍靜脈的內皮細胞中發揮對腫瘤壞死因子α誘導內皮分子的表達的抑制作用,來將內皮細胞的炎癥反應進行減輕,甚至還可以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起到調節的作用。在研究中發現miRNA-663,其可以通過對炎癥因子的表達來誘導炎癥反應。目前已知的誘導血管發生的生長因子中,最強的就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miR-15b,miR-16,miR-20a和miR-20b均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有靶向調節作用,通過增加血管內皮因子生長的表達,來促進血管發生。因此miRNA對血管內皮細胞的調節可影響動脈粥樣斑塊的發生以及發展。
在動脈硬化的進展中,血管平滑肌細胞起到了遷移以及增殖的作用,是血管發生狹窄并且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根本原因。miR-21[5]已經被證實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凋亡具有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miR-221/222在研究中發現能夠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通過對小鼠的研究,如果上調miR-221/222則可使其增殖,相反抑制則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減少。而miR-143與miR-145在血管受到損害時,可以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分化型進行加速,對其去分化型起到抑制作用,平衡了細胞的增殖與凋亡,可以很好地阻止血管發生病理變化。如能通過調控miRNA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調節作用,將是非常好的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技術。
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單核/巨噬細胞可以促進炎癥以及斑塊的破裂。斑塊的穩定性主要的因素是巨噬細胞的數量和纖維冒厚度還有新生血管的多與少。研究發現miRNA對單核細胞具有調節功能,主要是對巨噬細胞的成熟、炎細胞因子和膽固醇的代謝,通過影響以上因素來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單核細胞在遷移到血管內皮時分化為巨噬細胞,并且分泌出炎癥因子,為動脈粥樣硬化炎癥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環境。研究發現miRNA-146a能夠調節能夠影響脂質的攝入和炎癥因子的分泌,使用miRNA抑制劑能夠減少炎癥因子[6]。
目前生物信息學的資源非常豐富,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面也在不斷提高,miRNA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是熱點。預測miRNA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生物信息學應用,相對于驗證microRNA基因而言,驗證靶基因的過程更難,更具有挑戰性,注定會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我們對于miRNA及其靶基因的認識將大大地依賴于開發有效的預測方法。而實驗數據的積累也將帶動預測方法的不斷改進miRNA及其靶基因的功能研究將成為計算科學與實驗科學成功結合的良好示例。雖然目前仍舊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對于其在臨床上的應用,還需要走更長的路接受更多的挑戰,但通過對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特異性表達的鑒別,miRNA在動脈粥樣硬化中起的調節作用不久必會得到了實驗的研究證實,所以通過調節miRNA來進行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并且提供更好的預防,來實現真正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為患者帶來福音將不再遙遠。
參考文獻
[1]呂德康,葛瑛,柏錫,等.生物信息學在植物miRNA 研究中的應用[J].生物信息學,2009,07(02):113-116.
[2]龍萬平,何延政.miRNA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中作用研究進展[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2,35(03):340-342.
[3]崔慶華.代謝性心血管病變-生物信息學的應用[J].生理科學進展,2012,43(05):361-365.
[4]宋翠珠,郭韌,張畢奎.MicroRNA 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調控作用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3,29(01):13-18.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育;改革;高職;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4-0171-02
作者簡介:全碧波(1987-),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腫瘤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是高職高專醫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它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過程中的各種化學變化,揭示生命現象既復雜又統一,既多樣又簡單的變化規律。由于其知識結構呈現多學科交叉的特性,使生物化學成為難以講授和難以學習的一門學科。因此,創新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索醫學生物化學認知的內在規律,培養醫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密切聯系崗位技能需求,成為高職高專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重點。
一、選取遵循崗位和職稱考試要求的教學內容
根據崗位需求和職業資格考試內容選取教學內容。通過成立本專業資深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派遣教師到臨床相關崗位實踐,了解畢業生和實習生的反饋信息等多種途徑制訂教學內容,一方面可以滿足臨床崗位對生物化學知識和技能需求,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特色;另一方面提高本崗位職稱考試的通過率,為畢業生和實習生的繼續教育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生物化學的理論教學內容選取應以解決崗位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高職教育“必需、夠用”為原則,充分體現崗位對生物化學課程的知識需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教學重視基礎理論內容的傾向,結合不同醫學專業的崗位和就業特點,從實際工作崗位對生物化學知識的具體需要出發,使教學內容服務于崗位綜合應用的要求與擴展。對于高職高專教育,大多數畢業生將工作在基層醫療衛生崗位,崗位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基礎醫療、疾病預防及健康教育,因此對于生物化學教學中與之相關內容應作重點講解,例如對于護理專業,應該將生命的物質組成及生命物質的代謝與能量變化,常見營養缺乏癥作為教學重點;而對于臨床專業,應突出講授代謝性疾病的發病機理;對于藥學專業來說,在酶學教學內容中,應將酶的抑制劑、激活劑與抗生素藥物的作用機制相結合進行重點講解,并輔以酶作為靶位的藥物應用的具體實例,充分滿足其工作崗位對相關生物化學內容的需求,通過對具體專業崗位需求的不同解析和調整,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對于“生命體信息的傳遞與調控部分”等高職醫學各專業的基礎生物化學知識中復雜難懂的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進行詳略的增刪,簡化具體反應過程,而以“夠用”為原則講解基本問題。此外,隨著臨床檢驗醫學應用的現代化,多種先進的檢測儀器已成為主要診斷手段,因此,在生物化學理論教學中必須反應與檢測儀器相關的臨床檢驗項目,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疾病說出相關生化指標的內涵,能夠理解和解釋生化化驗單,例如“ALT”、“AST”等簡寫在肝功檢測中含義,并能解釋其變化的醫學診斷價值。資格考試是目前我國醫療行業人才準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而生物化學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近年來,衛生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的統計數據表明,生物化學知識掌握程度要低于其他醫學課程,因此,必須改革現在生物化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以滿足醫師資格考試的需求。高職醫學院校應該首先建立“培養醫師專業能力”的教學目標,以培養醫師專業能力為導向,培養醫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參照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保留生物化學學科的基本知識點和重要理論體系,壓縮記憶性知識,強化知識的應用性,即以“精干、系統、應用”為原則改造生物化學的知識體系,從而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科知識體系。由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涵蓋了基礎醫學各學科內容,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考慮與其他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橫向聯系,將生物化學知識定位于整個醫學學科體系中,實現跨學科教學。
二、采用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為高等教育推崇和提倡的教學模式,深入探究該方法在高職高專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本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互動式教學就是指學生在主講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教學載體,通過教師與學生就具體問題進行交流、溝通,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從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聽知識的單向傳遞方式,通過師生充分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表達、主動操作,全方位地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高職高專的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實施就是要把多媒體演示、案例討論、專題講座三種方式有機結合。隨著高職高專院校硬件條件的普遍提高,多媒體教學成為被廣泛使用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形象化、直觀化、動態化的多種特點能夠克服傳統生物化學教學的靜態難題。例如在生物中心法則的教學中,通過動畫中兩條DNA鏈的解螺旋、RNA引物的合成延伸的動態展示,讓學生觀察DNA的復制連續過程,從而理解前導鏈和滯后鏈的區別。
此外,充分挖掘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從國內外相關網站搜集各類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多糖)三維結構、代謝過程及生物信息傳導的通路圖,從而豐富平面理論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感官,將單一教師講解轉變成為多維互動形式,繼而擴大師生互動空間,拓寬師生互動途徑,最終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案例討論教學始于20世紀20年代,是目前國外高等醫學教育中廣泛采用的教學模式。它通過教師與學生雙方直接參與,共同對問題或疑難情景進行研究,是一種開放、合作、互動的新型教學方式,具有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替代的實效價值。案例討論教學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景,通過向學生展示真實、典型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通過掌握的理論知識,并根據問題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來解決實踐情境中的實際問題,這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教學方法優勢。生物化學既是醫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快速發展前沿學科。專題講座的開展既可以讓學生看到本學科發展的迅速,增強學習的緊迫性,又能提高學習興趣,拓展視野。在專題講座的實施過程中,將教學內容中緊密銜接的知識單元聯系起來,聘請相關專家或由主講教師精心備課進行開放式和公開式的講座教學。這使講座教學在內容上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一方面通過聽講座,學生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而教師也通過精心準備,把科研中的最新成果、社會的最新需求帶入講座,引導學生以社會需求指引自己的學業。
三、建立系統化教學考核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保證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目前高職高專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層次多,學習能力和學習自主性差異大,如果考核評價不能緊密結合高職高專的教學模式,不能有效地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就無法實現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預期目標。因此,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在傳統的生物化學教學中,對學生總成績的評定者往往是理論教師,而理論教師不能完全掌握學生的整個學習情況,教師僅僅是以期末理論和實驗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依據,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在實驗過程中相互抄襲實驗報告等現象的出現。所以,以期末理論和實驗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依據而得出的評價結果是不準確、不科學的。
因此,生物化學教學評價改革應該進一步深化評價內容,擴大評價者的范圍,以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科學合理的過程化評價體系應注重理論和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例如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體系的認識和態度,獲取、分析、利用資料的能力,科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態度,科學研究的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的撰寫能力,基本實驗技能,等等,從而形成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結合評價。此外,應進一步擴大評價者范圍,將理論教師、實驗教師和學生代表等納入到評價者中,以便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總之,高職高專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應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的,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技術能力為主線。只有以崗位和職業資格需求為導向,以新型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為載體,以系統考核體系為保證,才能使學生建立全面的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培養新世紀實用型醫學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學春,石運芝,馬敏,等.構建現代醫學實踐實驗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0):50-51.
[2]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構建綜合性大學“243”型課程體系與醫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5):5-6.
[3]黃盼,何仁生.網絡環境下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3):91-93.
[4]侯新東,葛臺明,盛桂蓮.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12,32(1)1:04.
[5]鄧克敏,顧國耀,陸陽.醫用化學課程的創新與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雜志,2006,26(5):12-13.
在教學中,講授生物化學之前應當適當的采用相關病例,并讓學生來進行模擬今后將擔任的角色,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對于知識的掌握有著充分的認識,對各個知識點作用的發揮有著完整的理解。目前的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生物化學的地位得不到重視筆者了解多所醫學或高職學校,均將生物化學作為考查課,課時少。在三年制的教學計劃中,生物化學于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開課,與其同時開課的有生理學,病理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局部解剖學,英語和計算機等。又因為計算機和英語統考,因此幾門課程比較起來,只有削減生物化學的課時,如此少的理論學時,難以完成教材內容,更何談聯系臨床。生物化學教材更新速度慢本科生物化學教材版本多,更新速度快,與本科第版生物化學比較,第版生物化學教材中缺少的內容有:基因與基因組、朊病毒、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腫瘤標志物、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等內容。
在教學之中有些部門為了鼓勵編寫者能夠編寫出更加喲秀的作品,在教學之中還要針對老師的教學內容來選擇適用于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措施。在章節設置方面不能一味套用本科教材,如果在教學之中要嚴格按照新的課程題材來進行教學,那么在教學之中就避免不了容易出現老套和傳統化的教學模式和方式。尤其是在教學中對維生素、肝臟生物化學,血液生物化學等從題目在教學中從前面章節目錄便可看出需要教學之中的內容和形式。而一般大學在教學之中卻始終不做表面文章,保留傳統章節設置,并在創立新章節、補充新內容和教材配套上下功夫。如電大生物化學教材,配有大綱、實驗指導和學習指導,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了方便。在教學內容方面就是要增加新知識點,如基因、基因組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腫瘤標志物、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等,以加強與臨床學科應用的聯系。此時學生即將進入臨床見習階段,此時的臨床生化課程能夠更深入地幫助學生從生化的角度探討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生化指標檢測的意義,使他們對臨床見習過程中疾病的了解是多元性的,對今后的臨床實習和畢業后的工作都將大有裨益。
加強集體備課,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在教學之中需要隨時注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生物化學教學之中,其本身就是一個復雜而又呆板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之中生物化學教學老師需要就有豐富的知識去美化和生化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能夠形成豐富多彩,引人入目的一種內容結構形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好這一特點,通過在教學之中采取各種集體課程方式,研討教學材料的改革要求,針對教學之中需要注意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嚴格分析,這樣在教學中比能夠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教學中將生物化學知識與臨床疾病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如何將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融會貫通是醫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密切聯系臨床,如從高血氨、氨中毒的講授中可擴展到假神經遞質學說,氨基酸代謝不平衡學說,胺、硫醇、短鏈脂肪酸的協同毒性作用等,還原酶與他汀類調脂藥的作用機理等,總之,作為一名醫學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師,如能將生物化學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又可讓學生對臨床知識有所了解,加深學生對生物化學有用性的認識。結束語多年來,各個教學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對生物化學教學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已提出了多種建議和辦法,生物化學理論和基礎技術在臨床學科的應用不斷廣泛,這就促使我們在教學中重視生物化學的教學地位,為培養新世紀既具有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實踐操作能力的優秀醫療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生物化學基礎。
作者:劉佳娜 單位:哈爾濱市職工醫學院
關鍵詞:醫學生;生物化學;重要性;措施
所有的科學領域幾乎都涉及生物化學,化學素養是科學素養的重要因素,醫學與化學的關系更密不可分。素養有修習涵養和平素所供養兩種涵義,化學素養包括必要的化學知識、對化學科學的理解、科學態度、化學科學的思維方式,及用化學方法和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1,2]。
1提升醫學生化學素養的重要性
1.1有助于豐富醫學生的醫學知識 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是有各種化學物質構成的,如水、糖、脂肪、蛋白質等。人的生命體內的生理病理現象也是由化學過程產生,化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影響著人體的生陳代謝。無數個化學變化的綜合表現組成了生物的生命過程,化學與生命緊密聯系。同時,醫學對于保證人體健康的藥物,對人體疾病病因的研究都需要對人體化學元素的平衡進行充分研究,這些都需要豐富的化學知識,較高的化學素養。
1.2有助于推動醫學技術的發展 基本醫學和臨床醫學都需要化學理論和技術的支撐。生物化學從微觀分子和化學變化角度研究生物生命。其中分子生物學研究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結構及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從分子水平去認識、深度的了解生命的本質。同時,隨著環境的變化,生物體的疾病類型很多樣,這就需要對生命體的深層研究,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也就需要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1.3有助于對健康知識的普及 對于醫生和醫學院的學生而言,醫學知識、技術的掌握不僅僅是為了治病救人,更是為人類更好、更健康的生活。人類的健康與食物緊密相關。對生物化學知識的學習使醫學生對食物有了更好的了解,對人體的身體機制也有更全面的認知,對于健康知識的普及、醫療服務的開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可以通過對NaCl的結構分析和講解,可以清楚的讓人們知道食用鹽的組成因素和食用鹽的變質對人體的危害;可以讓人們了解過度飲酒可致使酒精中毒,導致死亡。通過運用這些化學知識,對化學元素的講解,普及了有關健康的知識,同時使健康教育更具有說服力。
2提升醫學生化學素養的途徑
2.1激發醫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 生物化學是一門抽象復雜的課程,內容繁多、抽象,理論深奧,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醫學院的學生來說,課程繁瑣,學習壓力大,對于生物化學的學習往往提不起興趣。激發醫學院學生學習物化課的興趣是提升他們化學素養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愿意去學習,才會主動去提升自己。
教師在課程講解可通過與生活有關的例子來導入課題,例如通過對克隆人的倫理問題的探討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有關"細胞"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具有廣泛的知識面,對醫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的了解,把這些知識貫穿到教學中,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2豐富課堂形式 生物化學課程涉及許多微觀、抽象的物體,學生很難想象、理解,豐富物化課的課堂,運用多媒體、實物模型等直觀手段教學,讓學生對知識有形象化的了解。例如在講解DNA時,DNA這個生物結構式抽象的,學生很難了解它的結構和在人體中的生物過程。通過在課堂中應用三維動畫的動態演示,使學生直觀的看到DNA雙螺旋立體空間結構及復制、翻譯過程,使學生建立感性認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關DNA的知識。同時,還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醫學影片、有關生物化學的記錄片,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2.3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醫學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在實際中的應用,對生物化學知識的學習也是為了更好的在醫學實驗、臨床實驗、醫療服務中工作。在醫學院的生物化學課程中,應淡化學科意識,是知識相互融合,以生活、醫學中的實際情況開展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在臨床醫學的實驗中,通過讓學生診斷、治療,分析病因,把病因與生物機制結合起來,形成在實際中掌握理論,運用理論指導實際的學習習慣和教學方式。
3結論
目前,生物化學理論和技術常用于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中,許多醫學研究、醫學新方法、技術都需要生物化學知識的支撐,物化課是醫學院的基礎課程,也是專業醫學課的基礎理論課程。學好生物化學對于醫學技術、醫療服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醫學院應加強對學生化學素質的培養,通過豐富課堂形式、理論結合實際等方法,提高學生的生物化學水平,提高學生化學素養、整體的醫學素質。
參考文獻:
1.生物化學涉及體系復雜,教學難度大
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命體的交叉學科,其任務主要是了解生命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涉及的體系包括糖、蛋白質、核酸、脂等,其概念抽象,內容枯燥乏味,代謝途徑錯綜復雜,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有較大難度。且近年來生物化學研究進展迅速,知識更新快,教師需要對最新的進展有較全面的了解,才能夠講得徹底深入。
2.實踐教學模式單一
高職醫學生物化學的實踐教學基本是以“實驗教師預先準備好實驗材料,上課講解,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的形式完成的,實驗報告也常照抄實驗指導材料,實驗教學重驗證而輕探索。這種驗證性的實驗教學模式過多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對學生實驗技能和思維的訓練,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較少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新發現。這種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根本不能培養醫學生崗位能力。
3.教學模式與社會實際需要不相符
據調查,高職生物化學的教學多年來一直沿用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據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沿用經典生物化學教材,教學內容與高職醫學生的實際要求相差甚遠,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教學中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培養脫節現象,學生職業技術知識等匱乏,不能適應就業崗位要求。
4.教師知識結構上存在缺陷
生物化學教師大多畢業于師范或綜合性大學的化學或藥學專業等,不具備系統的醫學知識,對相關醫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工作內容和性質知之甚少,難以將生物化學知識在醫學中的應用進行拓展,授課時往往對醫學專業性知識缺乏有效的銜接,容易造成基礎與臨床課程割裂,教學效果不理想,從而使教學和學生的崗位需求不對接。
二、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生物化學的教學探討為實現
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高職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應遵循高職教育規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特色,才能保證自身優勢,占領醫學高等教育的一方市場,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1.理論教學的崗位需求體現
高職醫學教育培養的是醫學實用型人才,生物化學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其理論教學應以“必須、夠用”為原則,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體現崗位需求。教學過程中要避免過于強調基礎理論的傾向,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以實際崗位需要為目標,使課程內容服務于崗位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對于臨床專業,大部分畢業生將從事基層醫療工作,工作內容主要涉及醫療、預防及健康教育等,因此關于生物化學教學內容中的“生命的物質組成及生命物質的代謝與能量變化”的內容應重點講解,如代謝疾病的發病機制、常見營養缺乏癥等;對于藥學專業,在學習酶相關的內容時,酶的抑制劑、激活劑等內容與他們的崗位需求密切相關,要結合抗生素等藥物的作用機制重點講解,并充分引用一些以酶作為靶位的藥物實例來分析,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生命體信息的傳遞與調控部分”的內容較復雜難懂,在對高職各專業醫學生授課中應進行詳略增刪,把基本的問題講清楚,夠用即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診斷手段多依賴先進的檢測儀器,生物化學中涉及很多的臨床檢驗項目。在理論教學中,根據崗位需求,要結合疾病分析某些生化指標的內涵,并要求學生看懂生化化驗單,如肝功檢測中,化驗單上“ALT、AST”等符號要看懂,并通過學習說出各項目的意義。
2.實踐教學的崗位需求體現
高職醫學畢業生除選擇進入醫療系統工作外,部分會選擇在醫藥相關企業從事藥品研制和生產等工作,這些崗位對其實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生物化學實踐教學中采用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能將相關學科理論知識交叉融合、實驗材料和方法綜合運用,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實際需求,生物化學實驗可將血清制備、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測定、血清谷丙轉氨酶測定等一系列的實驗融合在一起,實驗教學過程中,由實驗指導教師提出選題的方向、實驗目的和條件,具體實驗設計、實施等問題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要求學生記錄反應的實際實驗現象,客觀地書寫實驗報告,并強調對實驗結果的討論和分析。這種實驗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既綜合地驗證相關的理論,又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可擇機安排學生參加臨床診斷或見習活動,加深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的理解,并及時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增強與臨床的聯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體現崗位需求。
3.教學方法的崗位需求體現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生物化學教學中適時引用臨床病案,結合醫藥領域及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教學,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如講生物氧化時,結合甲狀腺功能亢進、煤氣中毒等;糖代謝的學習,結合血糖調節和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學習脂代謝時,聯系肥胖癥、脂肪肝等講解;講蛋白質代謝時,多聯系實際病例,如白化病、氨中毒等。這些臨床實例的引用,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今后的工作實際相結合,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避免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脫節,有效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以后的臨床工作。但須注意,案例的選擇與問題的設計要與專業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對臨床和護理專業的學生,可適當結合醫療保健方面的案例;對藥學專業的學生,要結合藥理方面的案例。如在糖和脂類代謝學習中引入案例:女,66歲,患糖尿病8年;乏力,有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的癥狀;尿糖高于正常值,空腹血糖為9.2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值為14.8mmol/L。問題:何為血糖?正常范圍多少?什么是糖尿病?為什么嚴重糖尿病患者會并發酮癥酸中毒?讓學生以糖尿病為中心去探索和學習。通過此案例的引用,學生將糖、脂類代謝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緊密結合起來,并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了綜合分析應用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度地引用臨床病例分析,用生化知識解釋、分析臨床疾病的分子機制,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生化與臨床醫學的關系以及生化在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生化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為學習臨床醫學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與崗位需求的對接。
4.教師素質的崗位需求體現
高職醫學生物化學教師醫學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保證。為了更好地將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與不同專業的相關課程聯系起來,指導學生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教師要對不同專業的基本課程有所了解,積極參與業務交流,學習臨床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使生物化學的教學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師要關注新聞媒體中有關疾病、食品、藥品、營養健康等方面的內容,尋找這些內容與生物化學的聯系,將這些內容作為課程教學的案例分析素材,能夠使生物化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還能促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師的教學體現相關專業的崗位需求。
三、結語
【關鍵詞】:實用性;教學優化;學習興趣;與時俱進
在醫學院校學生培養計劃的課程設置中,生物化學屬于基礎課,主要研究構成人體主要物質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的代謝、相互聯系及其調控[1].學好生物化學不僅可以理解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以及這些物質的代謝與聯系,更為以后學習相關專業課程打好基礎.生物化學實驗課是生物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課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理解理論課所講授的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如果在此過程中加以適當引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與協作意識[2].目前,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主要以傳授基本理論、學習基本知識為主.學生往往會覺得生物化學抽象、難以理解、學起來費時費力[3],但是實際上生物化學實驗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如果我們能從“實用性”角度出發,改變教學思維,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的學習興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該課程教學特征及各專業學生特點,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實用性”思維改革,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1生物化學實驗課“實用性”教學優化
1.1“生活實用性”優化
“生活實用性”即貼近生活.生物化學實驗貼近生活的典型例子為維生素C的定量測定.該實驗取材為新鮮的蔬菜水果,我們選擇大家熟悉的橘子為實驗原料.在實際實驗中每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夠量的維生素C,該實驗原料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選用學生非常熟悉的實驗原料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對維生素的來源以及理化性質等留下深刻印象.與此類似的是胡蘿卜素柱層析分離實驗,該實驗原料我們選用炒干的紅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蘿卜素.在該實驗的講解中,要提示胡蘿卜素為脂溶性維生素,因此,炒過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機溶劑去提取.通過該實驗,學生加深理解了理論課所講解的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為顏色鮮艷的水果蔬菜這一特點.分光光度法與層析法都是生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術.如果單純講解技術原理,或者只是重點講解測定方法等都會讓學生覺得興趣不大.我們通過在實驗中選擇貼近生活的實驗材料,同時在講解中適度引導,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實驗.另外,在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實驗中,所使用的酶是學生通過口中含水做咀嚼運動后產生的口腔淀粉酶,學生測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溫度、時間等)對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同樣在尿淀粉酶活性測定中,使用的也是學生自己的尿液樣本;在提取全基因組DNA實驗中,則要求學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細胞.在這些實驗設計中,通過使用學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學生對該實驗的興趣.
1.2“與時俱進實用性”優化
社會在發展進步,隨著我國經濟的空前繁榮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一些與代謝有關的疾病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我們根據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儀使用逐漸普及的特點,在血糖濃度的測定實驗課教學中不僅加入尿糖試紙定量檢測,還加入血糖儀的使用.我們發現,學生對應用血糖儀實時檢測血糖興趣非常大.通過親自動手測量血糖,使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糖代謝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對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檢測、血糖監測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們對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紹等也使學生對我國糖尿病的嚴峻現狀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
1.3“職業實用性”優化
“職業實用性”,即該門課程與臨床的密切聯系.醫學生從進入醫學院校開始,就會不斷從思想上自我加強職業感.入校后的“醫學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強烈儀式感的活動更會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職業感,這會使醫學生對有關臨床的東西更感興趣.利用醫學生的這個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適當聯系講解臨床知識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們在血清蛋白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實驗中,往往會講解有關清蛋白與水腫癥狀,清蛋白與肝臟、腎臟疾病的關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此類似的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測定,在該實驗中,聯系目前中國高血脂患者增多,適當講解生活方式與肥胖、肥胖與高血脂的關系,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往往也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臨床專業還可以應用案例教學法[5],加入簡單的病例探討,從生物化學的物質代謝角度來認識這些疾病,這些都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該門課程知識.
1.4“后續實用性”優化
“后續實用性”,即科研思維、科研習慣以及協作精神等的養成.醫學本科教育不僅培養高素質的臨床醫療人才,也是醫學科研人才培養的第一階段[6].那么,科研思維、科研習慣的培養就必須貫穿始終.科研習慣與科研思維的養成需要從點點滴滴積累,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我們要把每次實驗課都當成是一次科研習慣培養的好機會.例如:在第一次實驗課中,在講到實驗室規則中的實驗課必須穿白大褂這個簡單要求時,往往會將實驗室分級、實驗室污染區、半污染區等概念,甚至實驗的無菌操作等做簡單介紹,讓學生認識到實驗的嚴謹性,能夠嚴肅認真對待自己的每次實驗,同時對生物污染與安全有足夠的警覺意識;而我們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講解中,往往會系統介紹微量移液器的類型及適用范圍,槍頭的選用規則等,都為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礎.實驗課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施實驗的能力.盡管實驗室開放日、大學生實驗基金等為部分學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實驗設計以及獨立設計實驗的機會[7],我們依然會要求在每次實驗課前預習[8],體會該實驗設計的優缺點,引導學生認識到實驗設計的重要性,有意識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同時在實驗中以具體實例給學生講明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如每個實驗設計中必須設置對照等;而在實驗課中則給予學生獨立操作的機會,在講明實驗基本原理與儀器使用規則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實施,發現問題后也要求學生先自己解決;實驗課中和課后,通過檢查實驗記錄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記錄習慣[9].所有這些良好的實驗習慣都將使學生受益終身,要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既需要學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師有計劃、有意識、有選擇的恰當引導.另外,要強調協作精神與集體意識的養成.當今社會知識信息量極其龐大,每個人都難以掌握所有知識與技能.在這種情況下,協作變得越來越重要,現代社會每一項重大的發明、發現都離不開良好的協作.而無論個人之間、團隊之間的協作,都需要有集體意識,共贏意識.我們在生物化學實驗課中的小組內合作、小組間協作對于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為教師,要學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引導大家養成集體意識.
2教學效果
2.1“實用性”教學優化效果調查
我們將該文所提出的“實用性”教學優化應用于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隨機抽取臨床醫學專業上過該實驗課的學生共230人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30份,當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問卷共設計8個問題,其中第一二個問題主要考查通過該教學優化,學生對該門課的興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個問題主要考查該優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學理論課知識,同時考察學生對該課的主觀評價;第六七八個問題則主要考查該優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養學生科研興趣與科研思維.問題答案采取5級記分:1分為完全不符合,2分為基本不符合,3分為不確定,4分為基本符合,5分為完全符合[10].所有結果采用Excel表錄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軟件分析.
2.2“實用性”教學優化調查結果
“實用性”教學優化調查結果,由我們的調查問卷設計可知,得分越高說明該“實用性”優化措施效果越好.第一二項得分均超過3分,說明該“實用性”優化措施實施后,學生對該實驗課的興趣比較濃厚;第三四五個問題中第三與第五個問題得分均高于3分,說明“實用性”優化措施的應用可以更好地達到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目的,第四個問題得分為2.37,說明學生依然覺得生物化學比較抽象難懂;第六七八個問題得分均高于3分,說明通過在生物化學實驗課中應用“實用性”教學優化措施,初步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興趣.
3討論
“實用性”教學優化中,“生活實用性”與“與時俱進”實用性措施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如表1中所示,教學中應用該措施,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課的興趣,同時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論課所講內容,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中“職業實用性”與“后續實用性”優化措施的應用,則可以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初步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總之,興趣是最重要的教師.提高學生興趣,深度挖掘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潛力是教師的職責所在[11G13].“實用性”教學思維改革實質為站在學生的立場[14],根據學生的需要對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思維及教學內容所做的深度調整.該“實用性”思維改革首先拉近了生物化學與學生的距離,使生物化學走進了學生生活,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其次,學生通過該實驗課所學到的科研思維、科研能力甚至科研習慣,為其今后職業或者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礎;最為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通過我們適當引導所培養的協作精神、集體意識等優良品格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查錫良,藥立波.生物化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
[2]王桂花,趙國芬,劉楊,等.通過實驗課改革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研究與實踐—以內蒙古農業大學為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18):95G97
[3]王婷,王慶怡,王磊,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優化效果探討[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醫學教育版,2016,15(3):254G256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內化學分子與化學反應的科學,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現象的本質[1]。在生物化學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應難學,教師普遍反應難教,流傳著“生化生化,深而難化”的俗語[2]。許多學生上課不是因為教師講得有吸引力,而是迫于期末成績與出勤率掛鉤的壓力[3]。究其原因,主要是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生物化學的教與學,所以教學改革不僅體現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上,還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上[4]。幾年來我們對開設的“生物化學”專科生必修課程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大膽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就我們進行教革的情況做一簡單介紹。1課程體系整體優化
傳統的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包括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酶和維生素、激素、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核酸代謝等。我們應該急時更新知識,適當調節課堂講授內容,物質代謝部分的內容適當減少,加強和強化生物大分子及分子生物學方面內容,注重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2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改善教學條件
生物化學這門課的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大部分。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重要作用。對于開設的實驗內容應確保其原理機制正確清晰,做好預實驗,充分考慮學生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的原因,應有正確的理論指導,使解釋具有說服力。3緊密與臨床結合
疾病的出現都有機體生化的改變,而健康則依靠體內發生的生化作用的相互協調,疾病正是生物分子、生物化學反應和生物化學過程不正常的體現,與臨床具體病歷的聯系會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利用病例教學,將生化理論教學與臨床教學相結合,讓他們感悟到生化的基礎理論能在臨床工作中得到充分驗證,而不再是空洞乏味的知識。4恰當應用多媒體課件
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多種教學方法如直觀教學、啟發式教學、視聽強化教學等緊密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啟發學生創造思維、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學目的。5結論與體會
我們對“生物化學”專科生必修課程的教改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足,如編寫合適的教學參考材料,逐漸用英語上課,學生人數增加、經費不足等,有待今后進一步努力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周愛儒.生物化學(第六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
[2]劉潔.啟發式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2005(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