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課堂教學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大學時期是人才成長和培養的關鍵時期。由于大學生思維方式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發展,其學習特點也隨之改變。本文通過總結大學學習的特點,分析大學生的學習現狀,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改進大學課堂“教”與“學”的三點意見: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學的雙主性;加強學習指導,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大學學習的特點
在大學時期,學生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自覺學習,由片面追求書本知識向發展綜合素質轉變。相比中學時期,大學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1.1學習的自主性
進人到大學學習階段,雖然也有老師講課,但是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鞏固的過程主要靠學生獨立完成,學生要有很強的自覺性。另外,大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他們已經不滿足教師課堂上講授的內容,開始逐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
1.2學習內容的專業性
大學生從一人學就有專業定向問題,專業與學科群的劃分將大學學習與未來職業生涯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學生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學習相關課程,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1.3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除了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外,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閱文獻、社會實踐、專業實習、課程設計、學術報告等方式深人學習,將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不斷探索創新,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另外,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可以撰寫學術論文、調查報告以及參加各種形式的競賽和老師的科研項目等,鍛煉動手能力。
2大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
由于大學學習具有以上一些特點,已不同于中學的傳統教育,一些學生在進人大學學習后,沒能充分了解這些變化,使自己在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轉變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
2.1自律意識薄弱
大學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生活環境是比較寬松的,學生除了完成課程的學習外,有更多的時間自我支配。在這樣一個環境里,沒有了中學時期的嚴加管教,一些學生自我放松嚴重,表現在正常作息時間不能保證,上課有缺席現象;聽課不專心、在課上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花費大量時間和朋友吃喝玩樂,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等。薄弱的自律意識,加之學習內容的加大和學習難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學生在剛進人大學學習時就感覺到力不從心,更甚者從此自暴自棄,一撅不振。
2.2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中學時期,學生學習的最高目標是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進人大學之后,這種明確的目標沒有了,面對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有的學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變得沒有動力,沒有更好地發展自我,個別學生甚至過起了渾渾噩噩的生活,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和自己的大好年華。
2.3部分學生學習被動
由于學生所學專業是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已經選擇了的,不可避免產生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對所選專業不了解,進人到大學才發現不感興趣;二是有些學生為了能進入到大學學習,服從了專業調劑,沒能選擇喜歡的專業。在大學期間換專業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大多數同學只能湊合著讀,學習呈現出一定的被動性,也影響到學習效果。
3改進課堂“教”與“學”,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適應大學學習的特點,改善大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出如下教
3.1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種任務或某類任務的主觀判斷,是個體自信心在活動中的具體體現。自我效能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與前提。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處于一種人際互動關系,這種關系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授課熱情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和課后學習效果,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積極的評價,建立一種以尊重、關懷和激勵為特征的課堂人際關系。
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出于對老師的信任,學生相信教師會利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設計最好的學習方法,幫助自己持續學習,以達到課程目標;比起個人學習目標,學生優先考慮按照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一步一步地來進行學習;學生相信教師對于自己學業成就的評估。通過總結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利用教師這一重要資源的學生,不管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如何,學習效果是相對較好的。
由此可以得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認可和激勵會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3.2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學的雙主性。
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絕對主導者的角色,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和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權與發言權,除了以授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考慮積極采用討論教學、案例教學與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把課堂管理模式轉變為交互式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課程教學的目的,使得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自覺性得到更好發揮。
為此,教師可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人手,改善教學效果:
(1)課前,教師要向學生提供課程的特點、學習要求和學習安排,其中包括:每星期的課的內容,每一節課的內容,學生在每個時間段內必須完成的任務;課下需閱讀的教材和參考資料、實驗或討論安排、考試安排、評分標準等等。這樣使課程內容清晰明了,重點突出,便于學生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
(2)課中,教師在提綱掣領地對課程內容重點、難點進行講授之外,要注重提出個人見解,并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適當減輕常規課外作業,可以考慮多增加一些隨堂練習,一方面能提高學生課堂聽課效率,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另外,教師應創造性地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3)課后,除了常規的課后練習之外,教師可以考慮設計一些綜合性問題,讓學生結合已學的知識加以擴展、延伸和綜合,撰寫報告和論文,達到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深化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定期與學生交流,廣泛收集學生對教學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修正教學過程。
3.3加強學習指導,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現代學習理論家主張把自主學習從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環境和學習的社會性等八個維度來加以界定,當學生在上述八個維度上均能由自己做出選擇或控制,其學習一般就被認為是自主的。
一、加強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實際情況
備課的第一要素是“備學生”。備課必須立足于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越是盡早對班級學生狀況有深入細致的了解,就越能早早融入班級管理中,與學生建立起平等、信任、融洽、和諧的關系,為有效課堂的實施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知識應該由學生積極主動建構,教師的作用是提供建構知識的機會和動力,幫助學生形成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環境,引導合作學習等。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動機”、“興趣”都無從談起,再優秀的教學策略也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法實施。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理念。教教材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第一追求,不在乎課程目標是否實現;用教材教則是把教材作為實現課程目標的手段和途徑,是有效教學的特征之一。布魯納的教學結構原則強調:要教給學生最佳的知識結構,知識再現的形式要適應學生的年齡和認知基礎;教材組織要符合經濟法則,應教給學生簡明、扼要而又有利于進一步學習的教材;學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所教內容,并實實在在地取得進步和發展。
因此,備課時,教師要敢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敢于將知識結構重新整合,要預設教學進程和結果,為各種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準備,其中包括精心選取教學內容,確定要達成的教學目標,編排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結構及知識呈現方式、教學組織形式,圍繞重點、難點實現有效動態生成,根據課堂教學情況機智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等等。
例如,在“溶液”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可以將龐大的知識體系分解為若干知識小塊,流暢地呈現,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如其中重要的知識鏈條:溶液概念的形成――溶液的組成――溶液組成的表達方式――配制溶液,從理論到實踐一氣呵成,由于知識結構簡明,呈現方式流暢,學生理解和操作起來并不困難。實踐證明效果很好。這是知識結構整合帶來的課堂效益。
又如,講到原子結構,難點在于原子形狀的空間想象、原子核在原子中的位置以及原子為什么不顯電性。有的教師用一節課的時間為學生建構原子模型,將本來晦澀枯燥的理論變成了一堂精彩的演講。從陰極射線管到倫琴發現X射線,再到湯姆生發現電子,從湯姆生想象的“面包夾葡萄干”的原子模型到盧瑟福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確定原子的行星模型,學生聽得如癡如醉。表面上看,教師浪費了很多時間,因為他講的這些科學探索和成就既不是課程目標又不是考試內容,但科學不是功利的,特別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學生已經很難再聽到科學探索的精神,很難體會科學家們不畏艱險、愈挫愈勇的精神動力。教師把這節課的目標定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側重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出發,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正確人生觀和科學的人文素養。實際效果是:學生興致盎然,不僅掌握了原子結構,領悟了電中性,還將心里迫不及待的探索欲望和進取動力帶入了下一個內容的學習中,這種看似另類卻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課就是有效的課,前提是備課時教師用心收集資料并細心加工整理。可見,“優備”是“優教”的前提。
三、備課嚴謹,預設課堂,充分考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
布魯納的強調學習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的、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即教師是學習的引領者,起主導作用。
但化學學科的特點注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不能弱化,有時甚至要站在學生的主體性之上,這是因為:(1)學生新接觸這門學科,要靠教師的引領才能將化學思維與學生的生活閱歷產生聯系;(2)在接觸化學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學生還不習慣化學學習的思維方向與思考方式,需要教師慢慢培養;(3)學生即便是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沒有資料背景的前提下,許多新知識不能通過預習而獲得,這與其他學科很不一樣。例如化學實驗,如果學生連實驗儀器都沒見過,腦子里根本沒有這樣的影像,讓他說出實驗目的、評判實驗裝置的優劣是根本不可能的。
布魯納在強調學生內部的動機時,并沒有否認教師的作用,在他看來,學生學習的效果,有時取決于教師何時、按何種步調給予學生矯正性反饋,即教師的總結、評價、糾正等主導。
因此,教師備課時必須考慮上述因素,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聯系起來,既不能教師一言堂,也不能任由學生天馬行空,必須把握好“度”,要有預見性和前瞻性,在恰當的時機,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和研究者。例如,將演示實驗交由學生完成,學生的參與度、情緒興奮性和注意力都會超過教師的演示。又如元素周期表的規律,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對比,找出其內在規律。
四、認真準備實驗,以實驗教學魅力激發學生求知興趣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特征,更是化學教學的優勢,它能抓住學生眼球,使之興趣濃厚、求知欲旺盛,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必須認真對待。
準備實驗是備課環節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它耗費了教師很大的精力,即便有專職實驗員,實驗設計也還是要靠教師完成。此外,為了保證實驗成功,很多時候教師需要提前驗證,某些需較長時間才能觀察到現象的實驗要提前做好,以便舉證。例如“鐵生銹的探究”“鐵與硫酸銅或稀硫酸反應后溶液顏色的觀察”等實驗,因為當場的實驗結果是溶液并沒有變為淺綠色,而是要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看到。這時如果教師強迫學生接受結論,學生會感覺老師是“睜眼說瞎話”。學生知識的建構過程、對結論的認可和懷疑都直接或間接與實驗有關,直觀的感覺和知覺不是任何影音、視頻資料可以取代的。
此外,根據教學進程和要求,有時需要補充實驗或者改進實驗設計,這都是備課過程中要考慮的。
如果實驗準備不充分、不細致,可能導致實驗失敗,繼而導致本堂課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實驗是化學學習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探究都遵循的過程,若實驗失敗,教學效益最大化便成為空談,學生甚至會質疑教師的水平。而成功的實驗進程,有助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探究交流、合作學習,更有助于師生之間形成有效互動,實現“優學”。
然而百密一疏,不經意的疏忽和意外造成實驗失敗或結果偏差有時在所難免,教師要能根據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不回避失敗,不強加結論,審時度勢生成課堂資源,引領學生向預設的結果發展,這恰能體現教師的備課智慧。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建構主義 大學英語 翻轉課堂 教學創新
0引言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為行為主義理論相關內容,突出了教師的中心地位,通過教師的一言堂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過去的幾十年g,教育界普遍都認同構建主義理論,也獲得教師以及學生的廣泛支持。根據構建主義理論,所謂的學習過程,不再是知識由教師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應該體現出主動學習的特點,應該強調學生則是學習中的主體。隨著時代進步和發展,基于構建理論的教學模式在不斷的前進,結合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出現了當前最為流行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主要探討了基于建構主義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相關問題。
1翻轉課堂概述
課堂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信息化的普及而逐步深化,課堂模式發展已經呈現出根本性的變革。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課堂聽講、課下作業的教學環節,而是通過課前的視頻講解進行預習,課堂中通過視頻資源,進行知識點詳細講解,課后充分利用教師進行答疑解惑,通過協作的方式來完成探究性教學活動。上述轉變,能夠更好地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更好地結合學生個體情況,促進其性格發展,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
通過構建主義教學,能夠有助于學生性格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中,能夠利用新知識的學習,不斷激發舊知識的聯想,更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此過程中,杜絕了簡單的知識的重復灌輸,而能夠利用自己的分析能力,進行知識的重新構建,一方面,保證能夠吸收、復習掌握原有舊知識,另外,還能積極有效保障新知識的獲得。
所謂的翻轉課堂,則是從西方教學理念中翻譯過來,也是對于傳統教學方式的翻轉過程,主要是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在課堂開始前,通過自主學習方式,掌握教師所分發的數字材料,在課堂上,進行主動性強的互動教學過程,比如,相關的教師答疑環節、課堂小組討論環節等,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和教師的角色都進一步顛覆,充分體現出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教師教學角色也更多擔負起教學的指導者和幫助者。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往往很難被激發,利用翻轉課堂,他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視頻、音頻資料,保證讓更加優質的課堂學習呈現在學生面前,創造出更加逼真的語言環境。另外,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學習資料的選擇,緩解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焦慮情緒。翻轉課堂能夠改變傳統教學中所缺乏的師生互動內容,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大提升,同時,也能有助于克服啞巴英語的弊端,以便具備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
從我國的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此模式在2011年底引入我國,最早在重慶市的聚奎中學,試驗應用范圍比較小,但獲得了不錯的效果。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也在蒸蒸日上,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越來越強,這樣也為翻轉課堂的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基礎。
2基于建構主義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思考
為了更好保證基于構建主義的學習行為的培養,提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關注:
(1)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則應該重視將良好的情景為學生創設。首先,為了切實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應該確定良好的語言環境的搭建,由于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教師應該盡量采用全英文的教學方式,并且盡量減少母語對于教學的干擾,同時,還應該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進行英語的發言,在輕松的環境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其次,結合教學內容,積極構建多種語境環境,保證學生練習英語效果,更好實現英語知識的快速構建。
(2)開展多邊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表現為被動性的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這種方式存在非常枯燥的特點,被動性的接受知識不利于思維得到鍛煉,容易產生思維僵化的問題。所以,應該結合構建主義教學的特點,保證學生的創造性以及獨特性得到發揮,更好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為了更好地改變教學理念,體現出師生互動的特點,應培養能夠主動開展知識構建的意識,利用建構主義學習模式,更好地實現原有知識的認知。應該確保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提供必要的大量教學資源,并能讓學生充分理解相應的資源以及環境,能夠實現舊知識的鞏固,新知識的構建。另外,教師還應該進行必要的指導工作,特別是在學生主動學習方面,應該通過合理方式,保證良好學習環境的搭建,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能力,使得原有的教學弊端得到改善,切實通過實踐教學來體現出構建主義理論的優越性。
(3)保證課后具有豐富的實踐內容。學生一般能通過課堂了解必要的學習內容,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大量的練習必不可少。所以,應該在課堂練習之外,積極通過(下轉第128頁)(上接第116頁)各項活動,保證額外課程任務的增加,能夠更好地實現情景中的鍛煉。例如,在進行英文寫作訓練過程中,可以及時補充必要的視頻、短語以及作文的相應應用任務,在較為深入了解后,方可動筆寫作,保證具有較強的寫作目的。
(4)利用分組形式學習,培養學生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采用分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討論以及分析,具體的討論中,應該及時要求學生對于問題的想法、觀點進行英語表達,在仔細傾聽別人觀點的過程中,也能有助于自身思維能力的培養,彌補存在的缺點。利用分組式學習方法,能夠有效鍛煉獨立思考的水平,同時,還可以明確團結合作的精神。
(5)應具備較為完備的教學計劃。在具體的語言學習中,應該要求教師進行長期的鼓勵,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根據課文要求來進行音頻制作,能夠保證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鍛煉,避免出現啞巴英語的困境,同時,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利用自己動手的小音頻,并在班級中進行分享,讓同學和教師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的詞匯、語法以及發音提出必要的意見,在基礎上,進行修改,然后進行二次分享,這個過程能夠更好地為學習創造真實的語境,保證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于語言的理解;二是,利用聽力日志的形式,增強必要的聽力水平訓練,結合具體聽力時間、內容進行基本記錄。通過上述方式,能夠不斷督促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幫助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教學內容;三是,利用網絡媒體平臺,進行大量語言教學活動的進行。利用即時聊天工具能夠同外國朋友進行交流,教師還能及時推薦優秀的英語文章,以及國外CNN,BBC及時的網絡新聞,讓學生閱讀并進行讀后感寫作,增強寫作能力。
3結語
總體來說,基于構建主義的英語教學活動,結合翻轉課堂的理論,能夠提供英語教學中創新思路,幫助實現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應該明確英語教學中的教師的指導作用,并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的優勢,激發課堂氣氛,不斷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關鍵詞】翻轉課堂 建構主義知識 內化知識 傳遞
【Abstract】Flipped classroom is the produc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deology of constructivism, of which the core concept is to emphasiz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explore, discover and construct knowledge. Flipped classroom lay emphasis on the autonomy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reverse the loc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knowledge. In this way,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re mobilized to maximum ext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ir independence on parsing and solving problem.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vism;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Knowledge Transmission
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教育的一門基礎性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大學英語學習的好壞或多或少直接影響著學生其他科目課程的學習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由于大學英語課程開設的特殊性,即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及為其他學科提供銜接性知識等,當今世界瞬息萬變,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固步自封的教學已經不適合當今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是嚴重的阻礙了大學英語學科的發展進步,因此信息化教學必須而且應該首先廣泛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盡管我國的大學英語課堂改革已進行多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于相當一部分大學英語課堂上,老師在課上講授課本知識,與學生的互動很少;學生課下忙于社團活動及兼職等,很少學生能抽出專門時間鞏固課上所學,課堂改革教學成效大打折扣。
翻轉課堂教學是起源于美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產物,近年來日益受到我國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然而,我國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和應用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充分利用好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必將有力的促進我國翻轉課堂的研究發展。
一、建構主義及翻轉課堂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一種在西方19世紀60年代開始盛行的學習思想,它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構知識的意義(或知識表征)的過程(何克抗,1997)。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從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發,主動地接受加工外來信息;同時,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通過獨特的信息加工活動,建構起對現實世界的意義。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稱反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反轉,即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在課下進行,學習模式主要是通過老師提前制作的教學視頻,學生通過對視頻的學習及在線測驗,進行自主學習及反思。課堂上,學生針對老師的教學視頻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師則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通過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從而起到對知識進行鞏固深化的作用。
二、翻轉課堂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作用
1. 翻轉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埃里克?馬祖爾(Eric Mazur)認為,一般的學習過程包括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兩個過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傳遞,即進行知識的灌輸,講解,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內化過程,通過對課堂上老師講授知識的復習,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這種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師課堂上的知識傳遞,學生在知識內化過程中,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向老師提出意見。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先把課堂上要講授的知識制作成一個15至20分鐘的簡短視頻,讓學生提前在課下通過觀看視頻的形式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形成自己的想法及見解,在課下完成知識傳遞過程。在課堂上,老師針對學生視頻學習中的重難點進行進一步講解,同時有針對性的輔助學生完成答疑解惑,在課堂上完成知R的內化過程,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知識內化由課下搬到了課堂上,有助于學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翻轉課堂教學較之傳統課堂的最大特點在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要探究知識,必須首先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主動學習探究知識的內在本質。只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在課堂上與教師及同學的高質量交流中,牢固掌握知識,真正的學以致用。
2. 翻轉課堂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新型的師生關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是整個課堂的中心,更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絕對領導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不高,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部分成績差的學生甚至對課堂產生抵制情緒;反過來,學生課堂上的消極情緒也會影響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產生惡性循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變成了主動,他們變成了課堂的主體,而老師則由原來的絕對領導地位變成了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真正的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和老師的關系輕松融洽,有助于更進一步重塑平等的師生關系,老師不再具有“絕對權威”,而是演變成學生學習中的良師益友。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中的難題,培養學生學習中強大的精神動力,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3.翻轉課堂有利于資源的優化及重新組合,實現教育公平。在當今世界,教育資源存在著嚴重的分配不均勻現象,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的教育狀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翻轉課堂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產物,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差異和不平等,使教育資源分配趨向于均衡及合理。教師通過微課視頻的制作,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及各高等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將其融入大學英語教學視頻中,使不同層次高校的學生均能夠享受來自全國甚至全球最優質的英語教育資源,彌補了因教師教學方法、知識儲備及教學方式差異導致的教學效果差異之缺憾,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翻轉課堂的出現也使教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優化組合,打破了優質教育資源壟斷,使處于不同層次,身在不同地區的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這種優勢是傳統教育無法比M的,它的出現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教育公平。
三、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對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的挑戰。翻轉課堂的出現,使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改變。老師不再是課堂上的絕對領導者,而是變成了課堂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完成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從擁有課堂的絕對話語權中解放出來,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完成對知識的傳授過程。這些轉變對高校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他們需要在業務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判斷能力、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及協作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以適應信息化教學給他們帶來的新的挑戰。同時,翻轉課堂的出現還要求教師具備更高水平的信息技術素養。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知識,視頻制作過程中,教師才能最大程度的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整合課程重難點,設計課程檢測練習,同時可以同步跟蹤學生自學情況等,使翻轉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程度的教學效果。
2.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意識。學生自主學習微視頻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上課效果,即課堂上“知識內化”過程的具體效果。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成了學生課下觀看視頻獲取知識傳遞的逆向過程。學生在課前需主動調節學習節奏,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自主判斷學習重難點;課堂上,根據自身對知識的理解,有針對性的與老師交流,消除學習上的困惑,同時與同學溝通,進一步完成知識內化,擴充自己對知識理解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此過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進一步得到提升,這種能力會讓他們獲益終身。
四、結語
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巨大變革。它在全球化背景下,順應了當今世界的教育信息化潮流,符合我國教育的發展趨勢。翻轉課堂的出現,有助于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師在翻轉課堂中的角色轉變,有利于培養新型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翻轉課堂的引入彌補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缺憾,它的有效實施,必將最大限度的為當今的大學英語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8):46-51.
[2]宋艷玲,孟昭鵬,閆雅娟.從認知負荷視角探究翻轉課堂――兼及翻轉課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4(1):105-112.
[3]吳忠良,趙磊.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4(4):121-126.
【關鍵詞】建構主義;民辦高校;情境教學;評估體系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x(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的皮杰亞(J. Piaget)提出的。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作為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虛擬情景、團結協作、日常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最終達到學生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構建的目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的四大要素作用完全不同: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而并非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而是知識意義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只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對象;媒體則用來創設情境,是學生進行寫作學習和會話交流的工具,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寫作的認知工具而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何克抗,1997)。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注重知識構建的過程?!皩π滦畔⒌睦斫馐峭ㄟ^運用已有經驗,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構建的”(張建偉、陳琦1996:76)。
首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構建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D. J. Cunnighan, 1001)。因此,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單純向學生灌輸書本信息,也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并儲存到大腦中的過程,而是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教師和學習伙伴的積極主動的互動,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自動生成信息的過程。其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生所應掌握的知識也給出了新的概念,即知識不再是我們之前所普遍認為的課本、文字、圖片以及教師的板書和演示等生硬的知識信息,而只是一種學生對所學知識構建的理解和假設,且并不存在唯一標準,而是依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和知識構建,以自己的方式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對于世界的認知和賦予意義由每個人自己決定,其重點是所有的知識獲取都建立在學生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構建。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民辦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傳統的民辦高校英語教學傳承高校固有的以知識為主的知識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學中重讀寫輕聽說,重灌輸輕理解,學生靠記憶力被動接受所學知識,根本沒有主動探尋未知知識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遏制;教師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為教材,過分強調教材的重要性。這不但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影響了后續課程的學習,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英語教學,重聽說重實踐,重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調動了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從長遠角度來看更符合高校英語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民辦高校的英語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側重于多媒體幫助下的教學實踐,鍛煉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一)在課堂教學中提倡以學生為中心
首先,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角色轉變,教師只是促進者,幫助者,而并非主宰者,控制者,教師的一切活動都以服務于學生為目的,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構建過程。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首創精神。其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要培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意識。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學習不足,在此基礎上有針對地進行改善,最終才能達到提高自己英語運用能力的目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也只是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反思,自己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課堂教學設計中要具備真實性和實用性
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對意義建構起重要作用。學是與一定的社會背景即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學習者才能順利對知識進行構建。所以作為幫助者和促進者的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和任務時應盡可能地源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任務設計也應盡可能地真實。在真實的情境下,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吸收新知識,或者對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相關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同時形成新的知識完成新知識的構建過程。這樣,學生對新知識的構建比傳統教學法也更加輕松更加順利,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徹底。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給學習者以更真實的學習體驗和真實的語言環境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也得以體現。語言學習者可以看到文化背景畫面,聽到純正的英語,還可以跟讀模仿發音,這一切使得學習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也使得新知識的滲透更加合理更自然更容易。
(三)提供有利于學習者創新的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者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學習者可以利用此環境中的多種因素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除教材外,民辦高校應該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如圖書館的館藏圖書,電子資源,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實驗室等,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此外,學習環境的創設還包括周圍的學習同伴,學習者應重視同學之間的學習合作。有的學習者認為沒有語言環境,語言學習比較困難,認為只有在國外生活才能練好口語,這種觀念就忽視了學習同伴在學習中支持和幫助的作用。教師應該轉變學生的這種觀念,指導學生把合作學習策略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應首先意識到協作的學習環境以及同伴的幫助更有利于學習者對新知識的獲取,合作學習策略不可或缺。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評價,通過和其他學習者的討論、交流、協商、辯論,更有效地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最終達到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
(4)建立適當的評估體系
傳統教學設計中,所有的活動都圍繞教學目標這個中心進行,因此評價學習成果只單純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數成為唯一的評估標準。而建構主義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構建,所以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意義構建。因此,評價學習成果不應只以分數為標準,而應包括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檢驗學生是否達到意義構建的要求。評價方法也應力求客觀公正,并能夠真實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可以利用學生自評、教師考評、小組互評綜合評價,同時以試卷分數做參考四者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另外也應輔助進行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的動態考評模式進行評估。這樣,既鼓勵了學生學習自主性,也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較客觀地反應出學習進展狀況,評價結果也更加真實可靠。
三、小結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發揮其指導和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突出“情境”教學的重要作用,體現其真實性和實用性;教師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創新的學習環境,并轉變學生觀念,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協作和合作學習;學生發揮其積極主動性和創新能力;而評估體系更應摒棄傳統的考試測評,利用多種評估體系,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學習方法等多個層次評估,并綜合學生自評,教師考評,成員互評等模式,同時采用實時動態評估模式全方位考評學生,最終實現學生對知識意義的構建,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目的。總之,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英語教學具有實際的推廣意義。
作者簡介:趙麗(1981-),女,漢族,山西省晉中市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及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一)[J].學科教育,1998(3):29-31
論文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大學生公共基拙必修課之一,目前學生普遍存在忽視課堂的現象,原因之一就是課堂太過于枯燥乏味,要想達到課堂授課的最大績效,就要進行課堂授課方式的改革,營造一個輕松活波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問題的提出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大學生公共基礎必修課之一,是一門適應大學生成長和成才需要的課程,其教學任務旨在通過課堂教學以及社會實踐,幫助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修養,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該門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性,同時具有突出的自我修養性和實踐性。這一課程性質決定了其必須與學生的實踐參與、情感體驗和自我感悟相結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績效。也就是說,要求教師在課堂傳授知識的同時,將教材知識和現實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找到現實的切合點,用此來認識社會、理解社會,鍛煉能力,指導實踐,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帶動自身整體素質的提高。
從現實情況來看,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知識的攝取有很多渠道,課堂教學是其中之一。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這也是一個知行統一的過程??梢哉f,課堂教授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多少理論知識,而是要使學生有一個把理論知識由內轉外的方法,實現從道德意識到道德行為的轉變。這其中,實踐起到了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實踐能夠有效地鞏固課堂理論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而且,對學生意志的培養也有積極的影響。
實踐教學有很多種,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某些實踐環節,也可以走出校園進行社會實踐。對專業教師而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穿插實踐是一種很好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式。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教材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而且也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的創新思考,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也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當代大學生的課堂現狀及原因分析
1.大學生課堂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接受新的知識體系的指導,但是課堂仍然是其接受理論知識的前沿陣地,這里可以提供系統學習的資料,可以提供正規的實驗指導,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新鮮的信息。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的課堂狀況不容樂觀,尤其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類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普遍存在逃、混對待的狀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新生開設的一門課程,一般來說安排在新生人學的第一學期,這實際上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和更好地安排大學生活而開設的。但是學生對該門課程缺乏興趣,感覺上課枯燥無味,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課堂上經常心猿意馬,聽課的時候不可抑制地分心,導致上課說話、逃課、遲到、早退、睡覺、玩手機、看電腦、聽MP3、吃零食等現象頻頻出現,更有甚者上課竟然在下面偷偷地打牌。
2.大學生課堂問題原因簡析
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有很多原因。
從學生自身狀況來看,考上大學后壓力減小,面對大學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不能正確地面對和安排“以自學為主”的新的方式,加上一部分同學對所學課程缺乏應有的興趣,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類課在生活中用不到,因而從心理上排斥這門課,導致各種課堂問題出現。
從課堂講授情況來看,有些教師因循守舊,與其說按部就班地講授理論知識,還不如說對著教材照抄照搬,這樣學生即使上課聽講,所接受的也只是陳舊的知識體系,而且加上不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灌輸”,就會使學生失去對課堂的向往。
從課堂管理方面來看,一般的大學對曠課的學生有一定的懲罰措施,例如曠課三分之一取消考試資格、三次遲到可以記為一次曠課等,但是對課堂說話、吃東西、玩手機等問題并沒有明文規定如何懲罰,這就使得學生能夠找到課堂管理的漏洞。
從社會環境的影響來看,目前的學生更為關注的是能夠帶來未來就業效益的各種課程,而且更加傾向于立竿見影的課程,例如英語,但是對提高自身整體素質的各門課卻缺乏相應的興趣。加上有些同學整日奔波于考研、考證、出國、積累各種就業經驗、打工等事情,課堂上分心和逃課現象的出現就在所難免了。
三、課堂教學實踐方式的實踐
就目前學生上課的狀況來看,對他們影響比較深遠的因素之一便是課堂教學方式??梢哉f,好的、靈活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很強大的。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然而對于新形勢而言,實踐經驗顯得更為重要。暫且不說實踐經驗對未來就業的影響有多大,單從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接受程度而言,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會顯得更受歡迎。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增強學生整體素質的課程,因此課堂上把學生素質的提高作為堅守的主旨,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1.打破學生的老套觀念
作為教師而言,課堂教授是主要任務之一,把教材內容和信息傳達給學生是一個基本的工作任務。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不同于專業課程,很多學生在上課前就給該課程下了一個基本的定義,那即是—這是一門政治課,是宣傳口號的陣地。因此,最初的印象就給該門課人為地設置了一個障礙,在這種觀念的統領下,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大為減弱,很多學生第一感覺就是任課教師會用一種老套的“填鴨式”的教授方式進行授課,而且課堂一定會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想開好這門課,首先就要打破學生的這種老套觀念,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任課教師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可以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圖片或者網絡資源來導人新課。尤其是第一堂課,應擺脫傳統的強調課程重要性的引人方式,用一種全新的體驗式的方式把課程內容與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有一種參與的感覺。這樣,營造一種活潑的課堂氛圍會大大改變學生的傳統觀念。
2.上好第一堂課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舞臺,但絕不是唯一的舞臺。把學生的各種課下活動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一般來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學生進人大學之后上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一個輕松的課堂對其他課程的開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為新生來講,大家從不同的高中學校來到一個大學教室里,相互之間還不熟悉,因此,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初,安排一次學生相互聯系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上,傳統的方式是讓學生各自做自我介紹,但也可以轉換一種方式—相互介紹,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之間在最短的時間內相互了解,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一種不同的課堂方式。但這需要任課教師做很多課下工作。就本人上課的經驗來看,課前需要了解任課班級的具體人數,然后做一些卡片,其中一半卡片上寫上一些簡單的問題,另一半卡片上對應寫上答案,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做好相關的介紹工作之后把卡片發給同學,然后給出一定的時間相互“配對”,最后安排學生按照“配對”的結果相繼上講臺,做相互介紹,其中介紹內容要包括姓名、專業、專長、愛好、來自何地等,其他也可以自我發揮,越精彩越好,并且相應地記錄平時成績。從效果上來看,這樣開始的第一堂課給學生的印象很深刻。在課程結束時的調查中,學生說第一堂課大大地改變了他們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感覺,使他們從原來的心理上的排斥轉換到被吸引上來了。 轉貼于 3.增加課前分享環節
其實,學生自身有很多的想法無法實現,而且學生缺乏鍛煉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因此,可以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由支配,給每個學生一定的時間做課前演講。本人授課的班級都是兩個或者三個班的合班,學生有各種好的想法或者困惑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不太現實,但是可以改變一種方式—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會提前通知學生,每堂課都有一個我稱為“課前分享”的環節,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疑難的、困惑的等問題,然后在正式上課之前做三分鐘小演講,可以用各種方式來傳遞信息,按照學生的人數決定每次上課的演講人數,具體哪一周可以自己選擇,課前我會做好表格,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把表格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填寫要做“分享”的時間,然后回去準備,每堂課開始的時候,學生會利用下課時間安排演講的順序。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有同樣的機會展示自己,實踐效果非常好。絕大部分同學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PPT,“分享”的內容也有很大差別,其中,有動漫的、游戲的、熱愛的家鄉的、熱門電影分析的、唱歌的、表演魔術的,等等。總之,學生的想法很奇特,給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每個學生都很期待自己展示的時間。雖然時間有限,但是能夠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展示自己,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課堂與課下活動相結合
把學生課下的各項活動與課堂聯系起來,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可以先給學生分好小組,讓學生自由選擇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主題,利用課余時間做社會調查,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上交作業。從本人教授班級的效果來看,這項工作學生基本都能夠認真對待,交上來的作業也都比較好。他們大多采取數碼拍攝的手段,利用電腦進行一定的加工,或配以文字以Word文檔的形式上交,或加上音樂和文字以PPT的形式上交。學生抓取的素材大都是身邊經常出現的生活瑣事。在這項活動中,學生往往能夠把自身的很多缺點和發現的問題聯系起來,然后加深對自身的認識,并且注意改善。例如,有學生拍攝到校園里很多不文明的現象,如亂扔垃圾、不守秩序等,這類事件平時生活中很容易出現,但往往意識不到,當學生把這種現象當作一個問題來看待的時候,就感受到了自己行為的某些不足之處,這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在這項工作中走“捷徑”,從網絡世界里搜尋相關素材進行加工,也有個別學生完全照抄照搬別人的東西。但無論以何種形式完成這項課下活動,學生都從教材從課堂上走出來了,并且開始去關注平時容易忽略的問題,更可嘉的是開始去尋找自身的問題。這樣一來,從課上走到課下,教材與生活相結合,教育教學的績效得以實現。
5.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是現代課堂使用頻率廣泛的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學生課堂興趣的途徑之一。多媒體有多種形式,多彩的圖片、適合的短片以及影響力大的影片都可以作為多媒體的一種出現在課堂上,而且,往往這種形式很受學生歡迎。例如,本人上課的時候曾經給學生提供了一部勵志影片—《當幸福來敲門》,學生從主人公奮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人的進取和目標的作用,很多學生淚流滿面地看完影片,但結局是以微笑來結束的。課后學生都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示。但不得不承認,現在這樣的片子不多,需要教師提前做好選擇。這樣,雖然是課堂教學,但卻是課堂實踐,給學生提供吸取經驗的機會,從中提升自身的素質,走生活和學習的捷徑,這樣的課堂是深受學生歡迎的。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產生回避現象的調查統計
課題組對該院2011級開設大學英語的不同專業,不同性別,不同任課老師的34個班的學生進行了隨堂問卷的調查統計,以下是具體的調查統計數據。(附表1)
問卷調查共設計了三種題型,單項選擇題1-10,多項選擇題11-14,簡答題15-17等內容。(附表2)
該問卷分為三個部分,單選問題具體內容大致為:你聽說過“回避現象”嗎?你認為在英語視聽說課堂中會發生回避現象嗎?你認為在英語視聽說課堂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避免回避現象嗎?你認為英語課堂上發生“回避現象”老師有責任嗎?你了解在英語課堂上發生“回避現象”的原因嗎?等。多項問題具體內容大致為:避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回避現象你希望教師如何做?避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回避現象,你希望自身如何做等。簡答問題為:在你看來,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回避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對于如何避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回避現象,你有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議?就如何改善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等。第一部分為單項選擇題。選擇否定答案的學生占少數,第二部分選擇多項的學生占有較大比例,第三部分簡答題很多學生給出了諸多建議。
調查結果歸納與分析
(1)本次調查人數占2011級非英語專業學生總數的34.3%。其中文科生420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8%;理科生68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2%;男生共720人,理科男生532,文科男生188人;女生共482人,理科女生120,文科女生362。調查涉及2011級開設大學英語課的10個專業。其中文科四個專業,理科六個專業,任課教師19個(其中兼任文理科教師7人)。
(2)調查問卷于2012年4月期間隨堂進行,在1102份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059份,空白卷43份,有效率為96%。調查涵蓋了目前各獨立院校的主要開設專業,考意到影響該課題的實施的因素不同,即:文理科專業有別、男女生性別有別,任課老師的綜合水平有別。此次調查文理科專業人數分配比例合適,男女生性別分配均勻并在不同的任課老師的不同班級里進行了調查。數據真實具體,分配合理,真實的反映了獨立學院學生對回避現象認知情況及英語學習回避在課堂教學中的現狀。
(3)從單項選擇題的結果統計來看,80.5%的學生給予肯定答案,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回避現象“從沒聽說過”或“聽說過,但不大了解”并且認為課堂教學中發生回避現象是普遍的,是不可避免的;從多項選擇題結果統計來看,72.1%的學生選擇了多項答案,這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回避現象的發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特點也是多種多樣的;從簡單題結果統計來看,81.1%的學生提出了克服回避現象的多種建議,這表明回避是普遍存在的,很難克服的,但可以找到應對的教學策略。
學生的回避現象原因總結與分析
通過此次問卷結果調查與統計,分析原因如下
(1)很多學生片面的認為“學習外語的懈怠、不主動”,“課堂上對教師的提問不積極,敷衍了事”即為“回避”??梢妼W生對回避這種消極的語言策略對于外語學習帶來的不良影影響無太多認識,避免回避現象的對策更無從談起。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發生“回避”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自身造成的,而把克服回避現象寄希望于教師,這就產生了很多教師難以掌控的回避現象,就教師單方面解決此問題困難重重。
(2)因獨立院校的學生有著自身的特點,加之大學英語課并不是專業學生開設的,故學生自身的英語成績低,水平參差不齊。統計結果分析得出,獨立學院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回避現象集中的體現在詞匯使用,句型使用以及文化方面。這說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回避現象的產生有著其自身的客觀原因。
(3)在調查過程中,課題組發現英語水平偏低的學生傾向于使用回避現象,把它作為應試策略之一。特別是在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時,水平偏低的學生更傾向于使用自己業已熟練掌握的詞匯和句型,從而導致了語言內容的貧乏,英語水平也就停滯不前。教師在教學過程并沒有關注到這些特殊群體,導致了回避現象的內在原因。
(4)獨立學院學生對英每文化的了解尚淺,對本族語文化了解不深。在英漢兩種語言的轉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差異,從而造成了回避現象的發生。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灌輸目的語的文化內容,而忽視了擴展學生對英語文化的閱讀和了解。造成了教與學不能達到同期的效果,從而產生了回避現象。
對克服回避現象的建議
(1)要求學生充分認識到回避現象存在的普遍性及其產生的消極作用,從而上課之前預習課文準備課堂知識。
(2)就獨立院校的學生的自身特點,獨立學院的學士應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斷哦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3)要求教師在準備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多收集課外資料,豐富教學內容,靈活掌控課堂,減少回避現象的發生。
(4)大英學生應對英美文化的了解,擴展自己的課外知識,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先進行相關內容的引入,再進行課堂目標內容的講解。這也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對“回避”現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在外語教學方法及策略上作相應的調整。
綜上所述,回避現象是英語學習中不可避免的語言現象,它的客觀存在影響著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效率。因此,針對這一語言現象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對于學習者的英語水平的提高是有必要的。
關鍵詞: 第二課堂 問卷調查 自主性 多樣性
一、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教學現狀
我國著名教育家朱九思(1983)提出,第二課堂是指在教學計劃之外的包括政治性的、學術性的、知識性的、健身性的、娛樂性的、公益性的及有酬性的等一系列健康有意義的開放性活動。國內著名語言學家胡壯麟(2004)指出:“在中國外語環境下學好外語,誰能在模擬或構建接觸和使用外語的環境(即第二課堂)上下工夫,誰就將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本湍壳岸裕髮W英語第二課課堂是否以教學之外的一系列活動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明顯的教學效果呢?答案不是肯定的。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問題。張海彥(2009)指出:第一,目前大學英語第二課堂還沒有明確的界定;第二,就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而言,我國高校仍對此未形成成文的教學計劃、大綱和要求,從而造成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的開展缺乏統籌規劃,沒有系統性;第三,許多高校還是過于關注大學英語四六級,缺乏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意識;第四,高校對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投入不足。
就筆者所在的學校而言,大學英語課程分為“讀寫譯”和“視聽說”兩大體系,學院把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我院開展了“英語角”第二課堂的活動,旨在突破大學英語第一課堂教學局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途徑,強化英語語言實用能力?!坝⒄Z角”活動基本每周兩次,時間都在晚上,并且都有外教在場。學生圍繞既定話題進行分組活動,老師走下講臺,外教與學生隨時隨地用英語交談,創造輕松愉快、交互式的英語學習環境。學生在“說”和“做”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語言在具體情境下的使用,活化語言知識,實現學以致用,同時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雖然獨立學院英語第二課堂一直存在,但學生對英語角等活動缺乏必要的興趣和熱情,第二課堂的成效并不明顯。
二、開展英語第二課堂的必要性
馮智文(2012)指出為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延伸拓展和補充第一課堂教學,加速建設大學英語第二課堂非常必要。由此可見開設第二課堂確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坝⒄Z角”立足于日常英語學習,同時是對其有利、有效的補充和擴展,增進教與學之間的相互溝通,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新思維。
劉本香(2014)提出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是第一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和實驗基地。的確,作為第一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第二課堂英語角活動的開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時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
李瑞芳(2012)著重探討了第二課堂活動的必要性、教師在第二課堂中的角色,以及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當然,第二課堂對學生的積極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筆者在此基礎上著重深入調查了學生對第二課堂缺乏興趣的原因,探究了如何提高第二課堂的成效性。
基于開展英語第二課堂的必要性和目前第二課堂面臨的困境,筆者將立足本校英語第二課堂開展情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我院非英語專業學生就第二課堂英語角開展過程中出現的興趣缺乏、開展方式及如何提高第二課堂的成效性進行一些探討和思考。通過探究學生在第二課堂實踐中面臨的問題,旨在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使學生在英語第二課堂中真正地進行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升。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考查大學生對開設第二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知程度;了解大學生喜歡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如何提高第二課堂的成效性。
2.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選取本校非英語專業班級作為被試,一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
3.研究工具及施測
本研究調查問卷的10個問題包含:參加英語第二課堂的原因(1-3),第二課堂優勢(4-6),第二課堂的形式及希望參與的第二課堂活動(7-9),第10題為開放式提問:學生對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建議。
被試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選項中選擇一個或多個答案,并提出自己的相關建議。
四、結果與討論
針對獨立學院第二課堂英語角的調研,筆者設計了一份問卷,旨在了解學生對英語角的看法,以完善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提高活動水平,打造更好的英語交流平臺。
調研結果表明:學生參加英語角的目的廣泛多樣。50%的學生參加英語角的原因是為鍛煉英語口語,掌握新的知識,還有部分學生是為擴大人際交往,與外教近距離接觸,放松心情,舒緩壓力,可見學生本身對第二課堂英語角的態度還是積極的。但是有51%的學生認為英語角活動形式過于單一,有些學生覺得用英語交流有壓力。因此在一次調研中,筆者針對英語角這種溝通交流型的活動,學生喜歡以哪種形式開展做了調查,并制成以下表格。
很多學生認為本校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太單調,主要為英語角,內容不夠豐富,讓人對此缺乏興趣。很多學生覺得英語角無聊,自己自顧自地在一旁玩手機,根本不能從中學到什么。而且由于外教少的原因,很多學生想與外教交流卻沒有機會,同學與同學交流習慣用中文,根本不能達到英語角強化學生口語能力的效果。如果對英語角形式或內容做一點改善,第二課堂英語角對大學生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五、建議
目前,對于學生沒有積極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原因,主要還是活動形式過于單一,不能真正運用用到英語等,筆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在以后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中,可以玩一些英語小游戲,開展英語短劇配音、英文朗誦、英文書法等比賽,鍛煉學生的語音和書寫基本功,也可以分組用英文舉一場小型的role play。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有選擇性地參加自己所擅長的比賽,從中選拔出優勝者,并設置一定的獎勵措施,激發其他學生的英語學習動力。在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有一定提高之后,開展一些英語演講比賽等難度稍高一些的活動,還可以開展英語猜謎會、英語故事會等寓教于樂的活動。此外,還應該增加外教老師的數量,不讓學生覺得與外教說不上話,更不讓學生覺得沒事可做。針對學生對第二課堂英語角提出的意見,我們也會向學院反饋,以便更好地開展英語角的活動,打造更好的英語交流平臺。
六、結語
第二課堂英語角的舉辦,突破大學英語第一課堂教學局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途徑強化英語語言實用能力。經過這次的問卷調查并結合學生的反饋情況,我們認為英語角活動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還是有一定切實意義的。我們希望這一活動能在獨立學院得到進一步開展和推廣,讓更多的英語學習積極分子參與其中。而且應該有目的地制訂出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計劃:每星期至少舉行一次第二課堂英語角活動,活動內容不宜過難,便于不同英語程度的學生積極參與,這樣能讓第二課堂的成效性更明顯??傊⒄Z第二課堂英語角活動的開展,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途徑以強化英語語言實用能力,培養適應時展的復合型人才,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它更好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馮智文.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調查研究[J].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
[2]胡壯麟.外語教育往事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瑞芳.英語第二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4]劉本香.高職院校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調查與探討[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4.
關鍵詞 高校 青年教師 教學技能 市場營銷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高校青年教師特指年齡在40歲以下,在我國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承擔教學任務的專職教師。由于高校擴招,加上各類民辦高校的興起等因素,應屆碩士畢業生進入高校當專職教師的人數也有增長的趨勢。高校青年教師逐漸成長為高校教師隊伍的生力軍,他們有朝氣、有活力、有創意,為高校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但是,隨之而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他們缺少授課經驗,缺乏相關的系統培訓,往往是一畢業就走上講臺。筆者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發現高校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 多媒體教學技能薄弱
目前高校的課堂教學普遍采用多媒體教學,以前“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課堂教學方式已淘汰。多媒體教學普遍采用PPT講授方式,這樣提高了授課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PPT課件能夠引人入勝,過目不忘;單調乏味的PPT課件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青年教師在以往的學習經歷中比較少用到PPT軟件,對于制作及演示PPT課件方面缺乏必要的技能,經常看到“標題+文字”形式的課件,排版一成不變。有時甚至是通篇的文字,文字內容全部是照搬教材而來。按照這樣的課件講下來,仍然是照本宣科,只不過換了另一種形式而已。課件單調呆板,文字過多,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無法融入課堂,學習知識從興趣變成了應付,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教師對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低下,多媒體教學技能不嫻熟,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過程中,二者的矛盾更加突出。多媒體不能成為有效的工具,反而成為限制教師教學技能提升的瓶頸。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理論聯系實際,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才能讓學生將枯燥的理論與瞬息萬變的營銷現象聯系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多媒體課件是一塊敲門磚,是一座橋梁,是一個紐帶,使用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對于PPT軟件使用生疏,缺乏課件演示技巧,勢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 內容設計不合理,時間掌控不得當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短短45分鐘的一堂課,多數學生往往在課程開始的前10分鐘聚精會神,之后是否能延續就要看教師的教學功力了。功力強的老師,學生會反映時間過得很快;功力弱的老師,學生會反映上課是一種煎熬。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課程內容設計不合理,課堂時間掌控不得當。從課程內容設計方面來看,沒有抓住授課重點,一堂課講授的知識點過多,貪多貪全。教師總是希望上課多講一些,實際上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有限,一堂課中把主要的知識點講透徹,否則學生感覺似懂非懂,囫圇吞棗。從時間掌控上來看,青年教師對課堂45分鐘掌控不得當,以致經常出現講不完或過早講完的情況。
3 課堂氣氛沉悶,組織能力有待提高
青年教師由于授課經驗不足,可能會出現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這也許是教師自身教學技能問題,也許是學生出現懈怠的情況。教師應根據課堂現場的情況,適時調整講課節奏。課堂上有時會出現學生參與意識不強,教師提問學生無反應的情況,也會出現個別特別活躍的學生回答問題滔滔不絕,成了自己的“脫口秀”,其他學生參與感不強,并且影響教學進度。這時,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就特別重要。青年教師往往缺乏組織能力,有時被學生牽著鼻子走,造成課堂管理被動,一堂課可能就變成大討論或辯論賽;有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這就形成了兩個極端。
筆者有一定的企業培訓經驗,參加過TTT培訓(Train The Trainer培訓),該培訓是專門針對職業培訓講師或企業內訓師進行的專業培訓。從事高校教學工作以來,結合過去的商務培訓經驗,筆者對于高校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如表1所示,在校大學生與培訓學員在學習特點上有較大差異。成人學員由于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與社會接觸多,帶給培訓講師的授課挑戰更大。“90后”的大學生是伴隨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他們接觸豐富的資訊,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學習知識,但由此也帶來一些弊端,比如把資訊當知識,缺乏系統性的學習,斷章取義,淺嘗輒止等等。傳統的授課方式對于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吸引力,他們有了更多成人學員的學習特點。筆者結合成人培訓的經驗,建議高校青年教師可以借鑒以下培訓授課技巧。
(1)講話有節奏感,注意運用肢體語言。教師授課過程中,注意語音語調語速。語音清晰,聲音大小適中。抑揚頓挫的語調更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避免過快的語速。短暫的停頓可以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特別是教師提問之后的停頓。有時講課時的突然停頓可以警示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
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能夠幫助提升課堂氣氛,在案例講解之時,教師有恰當的肢體語言對于保持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是有利的。在學生回答問題或鼓勵學生之時,帶頭鼓掌或豎起大拇指往往勝過千言萬語。肢體語言還可以起到控場的作用,學生討論時間結束或爭搶發言之時,可以做個安靜的手勢,避免教師的聲音淹沒在學生的聲浪中。
(2)課程設計時注重導入,運用開門關門技巧。所謂開門技巧指的是在講解某一知識點時,注重引入,通過場景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問的方式帶出知識點內容。門打開了總要再關上,知識點講解完畢需要再回顧“開門”時的導入問題,總結知識點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清晰明了,這就是關門技巧?!昂玫拈_始,成功的一半”,學生在一開始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度較好,上課時間越長越容易開小差。所以在上課初始時就要做好課程導入,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共鳴,這樣才能以學生為主角,完成教師作為引領者、教練者的角色定位。
(3)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增加專業技能培訓。教師作為專業性很強的職業需要終身學習,每年高校教師都要進行繼續教育。在繼續教育的課程中,建議增加技能型培訓,比如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培訓、PPT演示技巧培訓等實用性較強的培訓。這種培訓適用于所有專業的教師,特別是走上講臺時間不長的青年教師更加需要類似的培訓,以提升授課技巧,更好地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建議學校可以通過專業的培訓機構組織這樣的技能型培訓,讓教師了解專業培訓講師的風格,開闊眼界,取長補短。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青年教師需要在教學技能方面不斷改進,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于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教學反饋越來越直接,青年教師更加要不斷地提升自我,理性看待評教結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