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除法的計算方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除法的計算方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除法的計算方式

        第1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關鍵詞】獨立學院;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是本門課程教學環節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它可以鞏固理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在實驗教學環節中,筆者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模式,激發了學生對枯燥、難以掌握的計算機軟件應用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掌握和了解實驗的目的和全過程,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對學生思考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準備環節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指導棒,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必須圍繞其進行。教師在掌握每個知識點的同時應將其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去。

        要分析出大綱中的基本知識要點、重點、難點,對于重點和難點要考慮如何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接受,通過何種方式來實現。以系統性與循序漸進為原則,將全部教學內容的各章節按關聯程度劃分為數個教學單元,并編寫出教學計劃和導學提綱(習題),注意與實驗教學內容相銜接,確定教學目標和實驗的具體內容。

        2.教案及教學場地

        教師應在教學之前準備好教案(或講義),教案中要明確每次實驗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具體的實踐內容。要明確教學目標便于理解,用確切的詞語使學生清楚的知道該次實驗課程需要達到的目標;教學內容依據大綱,做到簡潔,便于理解和操作,能讓學生清晰知道該次課程應完成的實驗內容。教師還應在教學之前,按照教案的要求對每個實驗項目預做一遍,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和找到基極問題的辦法。另外,還需對機房的計算機試運行,對有故障的計算機及時進行維護或更換,以免因機器故障而浪費學生上機時間。

        3.課前預習

        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在教師努力地教的同時,學生也應該要知道學什么、怎么學,這樣才能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學模式要從以往的以“教師”為主體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通過引導和啟發,教給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次實驗課前,要求學生先復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然后按照教師給出的導學提綱進行預習,完成導學習題,并列出疑難問題。通過預習,學生對此次實驗課的實驗目的和內容就有了了解,這樣教師的講解就會輕松很多,學生也能更快的掌握教學內容。

        二、教學環節

        實驗教學時,為加深學生的印象,首先要對理論知識做一簡要的回顧,因為理論知識是進行實驗操作的前提,然后請學生提出他們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對于普遍和難點問題教師應在教授過程中進行重點分析和解答。在實驗課上,如果先把教學內容及實驗步驟從頭到尾講述一遍,雖然學生聽懂了整個操作,但一到實際操作,還是存在不能完成的現象,這樣就造成了老師講解和學生實際操作分離,表現出來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學同步很重要,運用同步的示范性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于學生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的示教要精、要準,要抓住學生在理論學習和自學過程中提出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及重點、難點,作簡要陳述和重點講解,每次講解的時間不要太長,把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實踐,著重強調操作要點,闡明容易模糊不清的概念及步驟,同時布置此次實驗課需要同學自己去操作的實驗內容。為此,我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利用大屏幕投影儀播放教師機器的操作過程及其實驗內容,教師通過操作計算機直接向學生展示操作步驟及效果,學生即可模仿教師進行操作,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步驟,教學效果較好。

        三、實踐環節

        學生上機學生了解了實驗內容和操作步驟后,就可以開始實際操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在教室內巡視,以及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把比較普遍的問題集中起來,分析其原因,然后對于共性問題在適當時間進行講解。對于學生的提問,老師態度要和藹,語氣要平和,注意啟發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萬一遇到自己一時不能回答的問題,切不可敷衍學生,應告訴學生待查證后再解答。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發現問題,再實踐去解決問題。在上機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淳民.大學物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探索.《大學物理》2000(3):43-45

        第2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關鍵詞:平時成績;MOODLE網絡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1-0177-02

        Abstract:The usual Performance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course occup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How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and then put forward a assessment method by using MOODL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easy to operate, more objective and fair.

        Key words:usual performance; MOODL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一門通識教育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和方法,并且能夠有意識地使用計算機來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大多數高校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加權平均的方法。以上海杉達學院基礎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考核是由平時成績乘以40%再加上期末成績乘以60%構成的。期末成績一般來說是在課程結束后由學校統一組織考試,然后由任課老師閱卷得出。而平時成績是由任課老師根據學生一學期上課的表現情況給出。平時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狀況,因此,如何更好地評定學生的平時成績是非常重要的。

        1 平時成績評定方法研究的意義

        平時成績是由任課老師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給出的。筆者認為平時成績的評定不僅僅是要給出一個具體的分數,更重要的是要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即鼓勵學生積極地對學習狀況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及時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習。所以,平時成績評定方法的研究意義如下:

        (1) 有助于督促和引導學生加強學習過程的反思,促進學習

        民辦高校招生大多來源于二本C類,生源較一本二本差一些。一般來說,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強的學生,更需要老師去引導和督促以及加強平時的管理。

        (2) 有助于使全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成績評定相對統一公平

        計算機基礎課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面對大一新生開設的,我校參與上課的老師約有近18位。如果沒有統一的評定標準,每位老師按自己的要求給出平時成績,則可能對其它班級的學生存在不公平。所以要盡可能的統一平時成績的評定方法,使全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成績評定達到公平。

        (3) 有助于任課老師在評定過程中有章可循

        根據調研了解到,大多數老師主要是依據出勤、作業情況以及課堂上回答問題等給出學生的平時成績。而現在隨著大學生人數的擴招,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明顯增多,傳統的方法如點名和課堂提問浪費時間,而作業數量多又存在拷貝問題,所以給定的平時成績缺乏公正性。

        綜上所述,研究科學合理、操作簡單以及相對統一的平時成績評定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2 Moodle網絡教學平臺簡介

        Moodle 是澳大利亞教師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而開發的課程管理系統,專門制作基于 Web 網絡課程的開源軟件包,目前在各國已廣泛應用。Moodle這個詞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的縮寫,是一個用來建設基于Internet的課程和網站的軟件包。Moodle教學平臺是依據社會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搭建的一個平臺,即教育者(老師)和學習者(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他們相互f作,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其主要功能有:創建課程、上傳課程資料、交流討論、上傳作業、組織測驗、管理成績、課程備份與恢復等。Moodle教學平臺門檻較低,易于操作,老師們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很快的創建課程了。在此重點介紹上傳作業和組織測驗兩項功能。

        (1) 上傳作業

        Moodle中設置上傳的作業可以是單個文件,也可以是多個文件。老師在設置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進行。新的作業設置中一般需要填寫作業名稱和描述,這兩項是必填的。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置上傳作業的開始時間和截止時間,以及是否禁止遲交等。在學生上傳好作業之后,老師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傳作業的具體時間,還可以直接對作業進行評定,即給出成績和反饋信息。

        (2) 組織測驗

        Moodle中測驗的試題類型分為計算題、描述題、匹配題、完形填空題、選擇題、填空題和數字題等。老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建立不同的類別,然后在不同的類別中新建或導入試題庫。新的測驗設置中一般需要設置測驗的名稱,然后就可以為新建的測驗添加試題了。學生在參加測驗后,就可以馬上看到測驗結果。而且測驗在設置中可以隨機抽題、隨機排列試題、隨時排列試題選項,這樣每位同學看到的題目和選項是不一樣的。最后,還可以設置測驗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以及試答次數。

        3 基于MOODLE網絡教學平臺的評定方法

        傳統的平時成績評定方法是根據學生的點名、作業和課堂紀律進行的。平時成績在學生的總評成績中占有一定比例,學生就比較關心老師是怎么給定平時成績的,所以平時成績要有具體的評定標準,而且這個標準要盡可能的量化,方便老師操作。經過實踐,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在此提出平時成績的評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課堂測驗

        課堂測驗是在課堂上限定一定的時間來完成的。為了提高效率和方便老師打分操作,我們的課堂測驗是基于MOODLE教學平臺進行的理論題測驗,在測驗結束后老師和學生都可以看到測驗分數。測驗的內容依據上課的章節劃分,每完成一章的課程就進行一次測驗。具體方法是,將大量的理論題進行分類整理再導入到MOODLE教學平臺中,在測驗前預告學生去復習,然后在正式課堂測驗的時候從中抽取部分題目組成測驗,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去完成。在測驗的整個過程中,教師監控不能讓學生有作弊行為,否則成績記零分。事實上,在隨機抽題組成的測驗中,每位學生與學生之間所抽取到的題目大多是不一樣的,而且即使題目是一樣的,各題目的選項排列也是不相同的,這就消除了學生作弊的可能性。綜合起來,整個學期中所有測驗的平均分就構成了平時測驗的分數,這個分數在平時成績中應該占相當大的比例。

        (2) 平時作業

        平時作業是基于MOODLE平臺的作業功能進行的,在學生上傳作業后老師可以直接批閱。平時作業包括課堂布置作業和課外布置作業兩部分。課堂作業一般來說是在課堂上面老師講過的案例由學生當堂操作完成的作業。這部分作業的提交要求是在下課之前上交的,它可以體現出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課。如果學生有認真聽課,那么課堂作業就完全可以在下課前上交,如果學生沒有認真聽課,那么他就有可能不會操作,所以下課前就不能提交課堂作業。其次,課外作業是老師根據本次課堂內容安排學生課外完成的作業。這部分作業不是每節課課后都有的,當上課內容較難時,需要對課堂內容進行加強練習,就布置相關課外作業。課外作業的提交也應該有截止時間限制。綜合起來,整個學期中所有作業的平均分就構成了平時作業的分數,這個分數在平時成績中也應占一定的比例。

        (3) 課堂表現

        在平時成績的評定中除了平時測驗和平時作業兩部分外,還要考查學生的課堂表現,主要包括考勤、課堂紀律和課堂提問等。課堂表現的成績大部分取決于學生自己的主觀表現,所以這部分的成績要從前面平時測驗和平時作業的分數中扣除。比如說他時間觀念較弱,就老遲到,那么考勤就要扣掉,具體遲到一次扣幾分老師可以自己把握。

        綜上所述,平時成績的評定要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我們的平時成績具體評定標準是由平時課堂測驗的60%,加上平時作業的40%,然后再加上課堂表現分數(這個分數一般來講是負的)。例如,某學生的課堂測驗是80分,平時作業是90分,課堂表現是-5分,則該學生的平時成績分數為80×60%+90×40%+(-5)=79分。經過多學期的實踐,筆者及各位任課老師都覺得這樣評定平時成績較客觀、公正及易操作。學生也認為比較合理、公平。

        4 結束語

        所謂“嚴師出高徒”,說明在教育^程中老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加強監管是很重要的。對學生平時成績進行嚴格要求的目的是為了督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格。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真正的學習是要從學生自身出發,要具有努力學習的意識。老師要從根本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壽堂.大學公共課程平時成績考評手段質疑及商榷[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174-176.

        [2]黃敢基.大學公共課程平時成績評定的新思考[J].高教論壇,2011(4):80-82.

        第3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6-0025-02

        隨著國內外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及應用的飛速發展,整個世界正在步入信息時代,“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與英語、數學一起被看成是大學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重點,它是一項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教育,它既是文化基礎教育,又是人才素質教育,更是強有力的技術基礎教育。另一方面,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高校計算機教學已不再是“零”起點。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結合當今學生的特點,探索一種有效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

        1新形勢下計算機教育的特點:

        1.1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

        隨著Windows和Office的頻繁升級,教材內容也隨之進行相應的調整。產品載體是要過時的,不可能用一輩子,只有融化在血液里的東西才永遠有用。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教給學生長期有用的東西,終生受益的東西,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1.2學生計算機基礎起點提高

        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基礎已經是非零起點了,要把計算機基礎教學這個普及教育性質課程,逐漸由一門大學課程品位的大學計算機基礎來替代,這是一個過程。對于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老師來說,計算機基礎理念發生變化,從產品教學走出來,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和素質。

        1.3教與學關系的改變

        隨著網絡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以及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它突破了傳統教學中時間、空間的限制。過去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而現在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的教學關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加強學生自學環節,使學生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

        1.4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計算機基礎教學必須跟上時展的需要,對教材要不斷地更新,這樣才能抓住學生求新、求異、求實用的心理,學生不僅有基本的知識技能學習,而且又有最新的知識學習,這樣課堂才能吸引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創造力、有創新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滿足學生對計算機各種新知識的需求。

        2新形勢下,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

        2.1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要注重能力的培養

        “是給學生一頭獵物,還是給學生一桿槍?”每位有遠見的教師都會選擇后一種答案。因為獵物總有被吃完的時候,而學生一旦有了“一桿槍”,他可以靠自己不斷地去捕獵,而繼續生存下去。由此可見,改革我國現行教學中的弊病,教師應該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確立科學的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教育理論家曾明確指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

        同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理論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豐富的理論而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最多也只是“紙上談兵”。我們的作法應是,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教師把新知識、難點、操作要點作為主要內容講,把課堂的多數時間盡量留給學生操作,學生在操作中更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實踐,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

        2.2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其他教學法為輔,探索分層次教學和多樣化教學

        傳統的教學三部曲:提出概念一解釋概念一舉例說明;新的教學三部曲:提出問題一介紹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歸納出必要的概念。任務驅動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屬于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其顯著表現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圍繞著一個目標。基于幾項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生資源的積極主動運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產生新任務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適合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相對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提出分層的不同任務,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學有所樂、學有所成。

        在充分運用任務驅動分層教學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和否定其他教學方式,因為學生不同、內容不同、環境不同、教學方法也不可同日而語,只要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并能讓學生施展才華的教學,同樣是成功的教學;從某一方面來說,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在某些方面的培養上肯定是比不上多樣化教學的。因此,教師應該進行多樣化教學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2.3組織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對書本乃至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的質疑與批判精神,反對本本主義,千萬不要讓學生以為書上的內容和老師的講課一定是正確的,教師應重視將教科書上的錯誤及時向學生指出,更應鼓勵學生找出教科書上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鼓勵多元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與批判精神,引導學生有條理、有根據和有主見地思考。

        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應強化對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計算機能夠解決的問題,應盡量培養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那些屬于計算機無法實現的領域所需的工作能力。例如,有的學生會用現成的數據進行計算和統計,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去采集數據、獲取信息。又如,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教材中各個章節都掌握得很好,但就是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應該被包含在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要求中。

        3結束語

        總之,為使當代大學生具備應有的知識和能力,計算機基礎教學必須進行課程體系創新,不斷地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做到“與時俱進”,力求探索與現代教育環境相適應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新模式,為創造復合型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楊振寧. 比較中美教育[J]. 光明日報,2004年6月17日.

        [2] 祝朝映. 任務驅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 職教論壇,2003,(10):56-57.

        [3] 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J]. 2005.

        第4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關鍵詞:初中計算機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當今社會,掌握電腦的運用與操作,已普遍被人們接受。信息技術業是一門發展特別迅速的產業,可以說兩三個月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教材的編發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這樣就導致了學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實際發展。國家教育部對信息技術課程所用教材在宏觀管理上也一直實行“一綱多本”的原則,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在遵循“一綱”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刪掉一些過時的、被淘汰的知識,添加一些相應的新知識,使所教授的知識更貼近現實應用。那么在課堂上,特別是教授剛接觸電腦、網絡的學生時,如何調整教學手段,運用靈活多樣的媒體手段,使學生樂學、想學,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地探索,饒有興趣地開掘信息技術未知領域,成為我們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現代教育強調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的作用要體現在引導上。而對豐富多彩的計算機世界,每一個學生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惡。而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又必須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較繁重的教學任務。那么如何兼顧二者進行初中計算機的教學呢?我在幾年來從事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嘗試,總結了一些較實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教學模式

        1.1 講練結合,精講多練。計算機學科的實踐性很強,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紙上談兵”,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機練習也難以保證學習效率。所以每當學習新的操作內容時,一堂課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鐘左右進行講解、示范。講一個問題時就讓學生同步操作,然后關鍵的一步就是布置類似的練習讓學生動手實踐。等他們掌握以后再講下一個知識點。這樣每堂課講授的知識學生們都能應用于實踐并得到鞏固,最終達到熟練掌握。有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調整講課內容,精講重點、難點、疑點,把時間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去操作實習。對于一些重要的、較為煩瑣復雜的操作,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這種直觀、獨特的教學方式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自己嘗試的興趣,這樣,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學生在自己操作時提出的問題遠比被動接受教學時要多得多,而且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掌握更為牢固。這樣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主動的操作思考。

        1.2 悉心引導,培養興趣。提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課的興趣,大部分人會驚訝地說:“難道信息課也要激發興趣?有的學生不是巴不得泡在機房、網吧里嗎?都已經是興趣的N次方了,還敢激發,如再激發,不是縱容嗎?”如果這樣說那可是大錯特錯了。信息課與沉迷網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信息課是教會學生利用計算機這種工具,從而掌握一種技能、一種方法,而沉迷網吧則是將計算機當成玩具的一種純娛樂方式。

        這兩個概念區別清楚后,下面談談我是如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誘因,從而將他們引導到正確的信息軌道上來的。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及它可完成哪些特技工作。因此開學后的第一節課,我首先安排了一節欣賞課。在多媒體教室,我為學生播放了一組多媒體作品:第一組作品是音樂卡,第二組作品是個性PPT文件,第三組作品是電子相冊,第四組作品是精選FLASH。這四組作品內容雖各有千秋,但都配有美妙的音樂、養眼的美圖,內容充實,貼近生活,學生贊不絕口。通過這節欣賞課,學生既了解了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又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興趣基礎。

        其次,在平時的授課中,我立足于課本,但又不拘泥于課本,以興趣為導航,讓學生熱愛信息課,從而自主學好信息課。例如:我在講錄音這節內容時,沒有以課本中耳熟能詳的“過零丁洋”為錄音材料,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段精典對白:我對佛許愿:愿你永遠快樂。佛說不行,只能四天。我說: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愣:兩天。我笑:黑天、白天。佛驚:一天!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然后找兩位聲音宏亮的學生充滿感彩地朗讀,讓學生在聆聽、參與的同時,不自覺地熱愛信息課,喜歡信息課,這樣比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效果好得多。又比如,我在講文字處理這章內容時,以制作實用性強的音樂賀卡為突破口,既讓學生學會了WORD文字處理軟件中的各類知識點,又滿足了學生的創作欲,產生成就感。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做保障,不愁學生厭學。學生自然掌握了所講知識點,因此,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

        還有一點就是適時為教學增添新的血液。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補充些時新又實用的新知識。比如電子相冊的制作是課本中未涉及到的內容。但是,我花費了四課時將這一小軟件的安裝、使用等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為自己的照片添加動感音樂、個性小飾品,自由創意,將自己的照片串聯在一起,讓自己的相冊動起來、活起來,充滿個性。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為緊張的高中生活平添了幾許情調、幾多色彩,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又對信息課多了幾份興趣。

        有了興趣這一沃土,莘莘學子就有了學習的欲望,進而就有了學會后的成就感。耕耘的老師就有了收獲,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就顯示出來了,因此課堂教學激發興趣是關鍵。

        1.3 分層教學,有的放矢。隨著近幾年來電腦熱的興起,不少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家里購置了電腦,甚至小學階段就到各類計算機培訓班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現代教育承認個體的差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級時,首先作好了這方面的調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上機座位進行安排。在講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時,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對基礎好的同學布置免試測驗、小競賽、提高題練習等,并支持他們進行感興趣的一些操作,如:電腦繪圖、打字游戲。此外我還鼓勵他們自學課本上的選學模塊,并作一定的輔導。這樣就有了較多時間多指導基礎差的同學,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學任務或操作訓練。

        2、教學方法

        2.1 形象比喻法。所謂比喻法就足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來傳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生動性和積極性。比喻法可分為故事比喻法和實物比喻法,這兩種方法是根據計算機的軟、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計算機理論知識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傳授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統這一章時,我們可以講一個古老離奇的故事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故事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位同學相對于電腦來說,就是一個

        古代的人,然后穿越時空,來到了現代,看到一棟裝飾華麗的小樓房(老師停頓,做補充:把電腦比f喻成小樓房),然后想進入小樓房去瞧一瞧(老師解釋:我們要學習電腦,那么就要開電腦,進入樓房就是開電腦)。進入樓房后,來到一個大廳(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進其中一個房間(打開“我的電腦”),里面有幾個箱子(老師解釋為:這是A盤、c盤、D盤和控制面板等之類)。打開其中一個箱子(打開其中一個盤符),發現箱子里是幾個小箱子和一些物品(解釋為;文件夾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講下去,再加上老師栩栩如生的描繪。同學們一定聽得如癡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從教學微觀方面講的,從宏觀方面講就是實物比喻法,即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中常用的物體聯系起來,以加強無意識中的記憶的一種教學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東西去引導學生不由得想起課本的知識。例如,我把windows操作系統比喻成基石,把應用軟件(office、wps等)比喻成生活中的工具。如此一來,學生只要在家中一拿到這件工具或看到什么東西時自然也就想到我們學過的知識,以求達到真正知識的延伸。

        2.2 愉快教學法。眾所周知,漢字輸入訓練是一項機械、枯燥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往往在學會了輸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時間反復練習,這樣就不能達到要求的輸入速度。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創設一種愉快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首先進行指法訓練。對照實物讓學生認識鍵盤,并講解鍵位及指法要求,接下來我為每一臺學生用機安裝打字游戲軟件。各式各樣的打字游戲馬上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通過幾次游戲,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指法與鍵位,然后就可以教會學生漢字的輸入方法,進行實際訓練。之后,可以再安裝上漢字輸入的測速軟件,開展幾次分組或全班學生的輸入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2.3 表揚獎勵法。當代的初中學生年齡雖小,但大多已有較強榮譽感和好勝心,對老師的評價尤其在意。所以每當學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體教學網展示給全班同學,同時加以表揚鼓勵,這不僅會激發其學習興趣,對其他同學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此外,針對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組同學制定不同的標準要求,只要能達到目標,不斷有進步,就適時給予玩益智游戲的獎勵。用“玩”這個手段,達到促進練的目的,使大多數同學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促進了全體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第5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關鍵詞 計算機;考試系統;案例分析題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3-0069-03

        Processed by Computer Case Analysis Problem of a Kind of Method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Guo Xichun, Tian Zhenqing

        Abstract In general exam, case analysis problem is a common topic. When using the computer as the testing tool, the cases of setting respectively topic and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nswer in complete test nod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design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opic from problems of inputting, data storage, examination paper presents and so on with application examples.

        Key words computer; exam system; case analysis problem

        在傳統紙質考試中,案例分析題是一種常見題型。一般的案例題與簡答題類似,只有一段文本題干描述,用計算機可以簡單進行處理。但另一種案例分析題的處理相對復雜,即先給出完整案例進行閱讀和分析,然后針對其中的多個節點分別設置題目并進行回答,也就是在一個完整案例中穿插多個題目,案例描述與題目混排。這與一般案例題中每題目只包含一段描述的方式不同,處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下文即針對這類題目給出一套完整的處理方案。現以“蒙古文版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系統”(下文簡稱“考試系統”)為應用實例,分析其實現過程。為表述方便,下文將該題型稱為“多點案例分析題”,并約定包含多個問題的案例描述稱為“案例”,其中的問題稱為“題目”。

        1 背景分析

        1.1 一般考試系統特點

        一般的計算機考試中,不論是單機考試,還是B/S模式或C/S模式的網絡考試,其基本的試題存儲模式大體相同,主要包括題干、備選項(用于選擇題)、考生答案等字段,每題目為一條數據庫記錄,題目之間相對獨立,一般沒有包含關系或順序關系,以題型進行歸類成組[1]。

        1.2 多點案例分析題的呈現要求

        1)一個完整的案例題由大段描述和若干道題目組成,題目穿插在描述中,內容與描述中的關鍵點相關;2)題干中可以包含表格、圖片、公式及特殊符號等非純文本信息,并可以包含文本格式信息,以滿足完整案例的描述需要。

        1.3 自動組卷、試題管理、評分與答案處理要求

        在多點案例分析題中,各題目與案例描述相關,順序和位置相對固定。但為了在自動組卷時題目可以有一些變化,如題目可以在考查同一知識點的多道備選題中任選一道來呈現,或者選擇題的備選項順序可以變化等,就要求每道題目的數據應與案例數據分開存儲。這樣一來也滿足了題目集中管理的要求,以及評分和答案處理的方便。

        2 試題保存與輸入

        2.1 確定存儲格式

        基于多點案例分析題的呈現特殊要求,確定使用MHT格式存儲案例數據。MHT格式是一種單一文件的網頁格式,可以包含格式化文本、表格、圖片等內容,并將全部數據存儲在一個文件中,方便處理。該格式可以用Word環境直接進行編輯,也可以用IE環境讀取并顯示,對試題編輯計算機軟件環境和考生機軟件環境要求都較低。該格式全部數據為純文本格式,方便存儲和在網絡中傳輸,并可以用較簡單的方式進行數據壓縮、加密、內容檢索等操作。

        2.2 數據結構[2-3]

        基于案例與題目分別存儲的思想,可以設置案例數據表與題目數據表。案例數據表用于存儲案例編號與MHT格式的案例數據;題目表用于存儲案例中包含的各題目的數據,字段除一般考試系統的試題表字段外,還必須包括所屬案例編號以及在案例中的位置和順序信息,如案例內編號或順序號。數據結構如表1、表2所示。

        2.3 案例輸入

        為方便案例的輸入與編輯,一般將案例輸入與編輯功能集成在試題管理程序中,可以在一個集成界面中完成案例輸入、保存、讀出、編輯、預覽等操作,以及案例中各題目的相關編輯操作。

        在“考試系統”中,使用嵌入式Word控件來實現對案例內容的編輯,但沒有將Word控件直接嵌入窗口,而是先在窗口中嵌入一個IE瀏覽器控件(WebBrowser控件),然后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來加載MHT文檔,Navigate方法將調用系統默認的MHT編輯控件(一般為Word)來加載MHT文檔,并生成相應的編輯界面(即Word編輯界面,包括工具欄)。

        該方法利用了WebBrowser控件對Word環境良好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減少了代碼量,并回避了Word版本兼容問題,使程序兼容性更好。同時,可以通過WebBrowser控件的Document方法獲取對文檔對象的控制,來完成打開、保存、復制、粘貼、查找等操作,對文檔的控制能力并沒有降低。

        2.4 題目輸入

        基于試題管理的要求,題目與案例應分別輸入和存儲,每道題目有唯一的題目編號,以及獨立的題干、答案、分數等信息,并包含所屬案例編號,以明確與指定案例的所屬關系。同時,為了確定題目在案例中出現的位置和順序,為每道題目設置案例內編號,該編號在案例內唯一且有序。以上內容均為每道題目要輸入的信息。

        為題目設置案例內編號后,應在案例描述中要求出現該題目的位置處設置標識,以便考生機顯示試卷時按標識讀取題目。在“考試系統”中,使用“(--”+案例內編號+“--)”的格式插入題目標識,如案例內編號為5的題目標識為“(--5--)”。為確保該標識在案例描述中是唯一的,在插入標識前用查找替換的方法對案例描述進行預處理,將所有包含“(--”的文本替換為“( --”,即在括號后加入一個半角空格。

        在輸入界面的設計中,為方便輸入,可以將案例輸入與題目輸入設置在一個界面中,這樣可以進行對照輸入和文本復制。

        3 試題呈現

        3.1 案例呈現[4]

        考生機程序顯示完整案例時,同樣使用WebBrowser控件顯示通過網絡傳來的MHT格式數據,因為一般Windows系統都包含有IE瀏覽器,所以能確保大多數計算機可以正確顯示題目。

        讀取并顯示案例的過程為:

        1)接收從網絡傳來的MHT格式文本數據,保存在內存變量中;

        2)對MHT數據進行預處理,將數據中的“3Dus-ascii”及“us-ascii”替換為“gb2312”,以解決大多數漢字編碼問題;

        3)接收從網絡傳來的題目數據,保存在內存數據集中;

        4)讀取第一道題目的案例內編號,在案例文本變量中查找該編號對應的標識字符串,如編號為5,則查找“(--5--)”,在找到的位置處用題干文本替換該標識,也可在題干前后加入基于HTML語言的格式控制標簽,如背景顏色、字體、字號等。

        5)重復執行上一步,依次將所有題目替換完成;

        6)利用VB的文件操作代碼,將處理完成的MHT案例文本數據保存為臨時文件“~temp.mht”,并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來加載該MHT文檔,即完成案例題目的顯示,考生即可在獨立的答題區中做答。

        3.2 選擇題備選項處理

        在考生機程序中,為防止同一機房考生抄襲,可以對選擇題備選項進行隨機交換處理。“考試系統”中采用同步交換備選項與答題區選擇框的方法,假設備選項有5個,處理過程為:

        1)將備選項保存在下標為0~4的數組中;

        2)隨機生成0~4的數字排列,如3、1、4、2、0;

        3)依次取備選項數組中下標為3、1、4、2、0的元素,加上A、B、C、D、E的標識,顯示在題干下方;

        4)在答題區中生成該題對應的5個答題選擇框控件(單選題為單選框,多選題為復選框),分別標識為A、B、C、D、E,5個控件的附加屬性(VB為Tag屬性)分別為3、1、4、2、0;

        5)當考生單擊某一選擇框時,讀取控件的附加屬性,即可獲得對應的備選項下標。

        利用以上方法,可以在考生機程序中使用簡單代碼呈現隨機備選項排序,有效防止考生作弊。

        4 總結與應用

        本文設計的處理方案較好地解決了針對完整案例中各關鍵點分別設置題目,案例描述與題目混排的問題。該方案通用性較強,可以用于各科各類考試系統,也可以用于包括選擇題在內的各種題型;因題目與案例分別存儲,題目的后期處理與一般考試系統相同,可以與其他題目統一進行評分、數據統計、分析等工作;該方案數據結構簡單,程序實現也較容易,也可以與其他相關程序相整合,具有較好的可擴展性。

        本文闡述的解決方案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測試”工作中投入使用,已針對全區約16萬中小學教師進行了測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逯洋.計算機輔助考試系統開發中細節技術的探討[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12):39-40.

        [2]張學清.Windows環境網絡考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

        第6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關鍵詞]模塊化;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8-0124-03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簡介

        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的首屆“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課程研討會”(以下簡稱C9會議)上,討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新形勢下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C9會議討論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識,發表了《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聯合聲明》。聲明的核心要點是:必須正確認識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并由此建設更加完備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而為全國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樹立標桿。[1]

        作為大學層次的公共基礎課,本課程應當體現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為后繼課程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不僅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啟蒙,而且讓學生在掌握最基本操作技能之外實現更多專業技能的入門。作為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的首門技術課程,應當與學生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自然銜接,并讓學生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2],使本課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程應注重讓學生建立有關現代信息技術的一系列基本概念;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同時感受計算機文化;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原理;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應用技能,包括視窗基本操作、文檔處理、電子表格、電子演示文稿、音頻處理、圖像處理、動畫制作、網頁設計等。[3]該課程的教學應當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技能并重、課堂教學與上機操作并舉的原則。其課程內容以及授課學時如下表1所示:

        課程內容說明如下:

        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包含: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數制的原理和應用、計算機系統、計算機操作系統、因特網基礎知識和網絡應用。

        辦公軟件應用部分包含:Word2010、Excel2010和PowerPoint2010軟件的使用。

        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部分包含:多媒體技術理論、photoshop cs4和flash cs4軟件的使用。

        網頁設計部分包含:網頁設計初步、網頁設計進階、網站運營及維護和Dreamweaver cs4軟件的使用。

        二、計算機基礎進行模塊化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教改項目團隊連續三年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開設的效果進行分析,發現該課程得不到學生重視的主要原因在于:1.課程內容沒有與初、高中學習內容形成明顯的差異;2.教學方法單一;3.課程考核標準低于職業技能考核標準。

        教改團隊對國內外諸如華東師范大學和美國FONTBONNE UNIVERSITY等八所高校與多家諸如中海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研,發現很多專業在大學期間只開設計算機基礎這唯一關于計算機的課程,同時所有的企業均要求員工具備一定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尤其是office軟件的使用能力。企業普遍認為剛入職的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達不到崗位和業務需求的標準。

        學生的不重視、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唯一性和企業需求的迫切性三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有缺口的環,如果不能讓學生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達到能力的匹配,那么大學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就沒有實際的意義了。為了切實提高大學生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改革勢在必行。計算機基礎進行模塊化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就在于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推進課程內容的修訂,促進課程考核與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職稱計算機考試的同步,使學生計算機能力符合企業的需求。

        三、計算機基礎模塊化教學的思路

        計算機基礎模塊化教學的核心是模塊化,將教學內容按內容之間的聯系切塊,將計算機基礎授課教師團隊按技術特長進行切塊,保證將最優質的教師部署到其最擅長的課程模塊教學之中。根據學習曲線理論,每一位教師專注于他最擅長的模塊教學,勢必會促進其授課質量和技術的精進,降低教師的時間成本。

        四、計算機基礎模塊化教學的實施方案

        要真正實現計算機基礎模塊化教學思路的落實,必須制訂內容模塊化切割、教師團隊資源模塊化切割、開設班級配課時間的協調三維一體的實施方案。課程內容模塊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關聯,教師模塊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配合,開設班級配課時間既要獨立又要能相互循環。

        具體實施方案如圖1:

        (一)課程內容模塊化切割,形成內容群

        1.課程內容分塊原則

        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由計算機基礎知識、辦公軟件應用、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因特網基礎與應用和網頁設計四大部分構成。模塊化內容切割以內容之間的關聯性為主線進行切割分成:計算機理論知識塊、文本處理和演示文稿塊、數據處理和網頁設計塊、多媒體處理塊四大塊,四大模塊的內容構成一個閉合循環。其中,所有授課的教師必須承擔各自授課班級計算機理論知識塊的教學,搭建學生計算機基礎理論體系,為其他三個實踐模塊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程授課范圍原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范圍的深度和廣度從根本上決定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的質量,如果內容太簡單就無法形成與初、高中所學知識的差異。為了使培養的學生具備企業需求的能力,授課范圍的制訂必須以計算機等級水平考試和計算機職業化能力考試的要求為指導原則。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必須涵蓋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知識,能夠讓學生獨立安裝操作系統和各種類型的應用軟件,熟練配置系統硬件和網絡協議并且掌握一定的系統維護能力;文本處理和演示文稿塊必須涵蓋office軟件中word文本處理軟件,進行團隊協作大型文檔的設計處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軟件創意設計;數據處理和網頁設計塊必須涵蓋excel軟件除宏以外的所有功能和靜態網站設計,學生能夠進行諸如商店銷售系統數據處理和完整的網站設計;多媒體處理部分必須涵蓋常用的圖形圖像、音頻和視頻處理,能夠讓學生熟練使用photoshop設計平面廣告,用flash設計不寫腳本的動畫。

        (二)教師團隊資源模塊化切割,形成專業技術精良的師資群

        通常情況下,該課程的任課教師是一個人負責所有內容的講授,教師必須具備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和熟練掌握六個軟件的使用方法。模塊化教學方案中將教師從必須熟練使用六個軟件的工作中分解出來,要求教師必須經精通課程三個實踐模塊之一中的兩個軟件。教師對各實踐模塊能力分塊,將能力最強的資源分配給相應的模塊教學。

        (三)開設班級課程配課時間同步,形成循環

        模塊化教學方案在課程內容和教師團隊模塊化切割的基礎上,對課程的配課時間也要能夠以三至四個班級一組,進行循環,讓同一組的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負責該組中所有班級的模塊內容教學。課程配課時間規則如圖2所示:

        說明:每個模塊14個學時,四個班級為一組進行循環授課。

        五、計算機基礎模塊化教學的效果

        通過針對課程內容模塊化切割、教師團隊資源模塊化切割、開設班級配課時間的協調三維一體的模塊化實施教學,促進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的調整、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學生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更新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授課內容一直是困擾該課程開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對課程內容模塊化的切割,很好的解決了基礎課程內容陳舊落后的弊端。模塊化教學內容以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計算機職業能力考試要求為指導,以企業實際需求為目標,不僅為學生搭建完整的計算機知識體系,而且培養他們的計算思維的能力和較強的職業能力。

        (二)計算機基礎師資團隊專業

        通過師資模塊化分配,精良的師資在課堂教學中靈活使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以分析重點和詮釋難點,實現融會貫通或觸類旁通。在模塊化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能力進行分層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自學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力求理論結合實際,跟蹤最前沿技術,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教師應專注于自己負責的模塊,注重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教學中根據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和創新知識的傳授技巧,以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程度,保證課程開設的高水平高質量。

        (三)學生計算機綜合能力提高

        模塊化方案的實施,使學生掌握了計算機工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理論框架,熟練組裝機器,配置系統和進行系統維護;三個實踐模塊的教學使學生具備較強的Office辦公應用軟件操作能力、設計制作平面廣告和二維動畫的能力與網站前臺設計開發的能力。學生不僅學會了該課程中的幾種軟件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計算機的處理思維,能夠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運用到其專業知識的學習與使用中。

        六、結束語

        通過模塊化教學方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實施,突出了計算機基礎在大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形成了穩定的課程知識結構,促進了師資隊伍的建設。依托企業實際需求制訂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的指導原則,讓該課程的理論更加聯系實際,不僅讓學生的計算機軟硬件使用能力增強,更加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能更加有效地運用計算機的思維和能力處理拓展專業的問題。

        [ 注 釋 ]

        [1] 何欽銘,陸漢權,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0(9):5.

        第7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論文關鍵詞:多元化 計算機基礎 教

        論文摘要:針對新時代所面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問題,提出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將其融入到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四個階段之中,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能夠適應新時代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掘學生智力資源,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也在逐步地發生變化,不能只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傳統的知識灌輸,而應緊隨時代的步伐,根據不同時代學生的特點,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創造出新穎的教學理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水平與質量。特別是在程序設計教育上,由于不同地域的經濟水平以及發展程度的不同,導致學生的計算機以及程序設計水平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對所有的學生按照一個起點、一種方法、一個進度進行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層次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針對“90后”學生具有的自我意識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以及具備一定的互聯網使用能力等特點,并且考慮到學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的差異,在對以前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基礎上,開展了課堂講授式(包括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講練結合式教學)、分組教學式、反饋式、研討式、網絡式[1-2]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改進,已經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結合每一年學生的課堂反饋以及考試成績,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根據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可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課堂講授、動手實踐[3]、自主學習和總結提高。在每一個教學階段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并且具備配套的教學大綱、教材、題型和題量豐富的試題庫以及規范化的教學文件及資料等,為全面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效果反饋,能夠很好地完成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提高學生的整體計算機水平方面成效顯著。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四個階段始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4-6],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依托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合理定位,教學中堅持嚴格的基礎理論教學和扎實的基本技能訓練,教學內容強調與實際的結合,教學方法和過程強化實際問題的解決,從而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很強地實際動手能力。

        一、課堂講授

        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更吸引感官注意、直觀模擬演示、增加信息量等特點,在課堂講授階段,主要使用“計算機+投影+幕布”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是對于不適宜多媒體教學的課堂環節,如課堂練習等,還需借助傳統的板書方式進行輔助教學。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和講練結合式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授時,不要照本宣科,要將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在教學設計上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要求知識點必須講深講透,從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自學。此外,結合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啟發和領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針對教學環節中涉及到較多瑣碎知識點的部分,如果僅僅是單一的知識講授,那么學生聽起來就會覺得凌亂乏味,這時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從一個實際問題出發,在課堂上來討論分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再由此引出相應的理論知識。但是這就要求教師在案例的選取上要貼近生活,而且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要能夠涵蓋到所要講授的知識點,這樣所設計出來的案例就更有針對性,也符合人們的認知過程,更利于學生理解接受。

        由于近年來計算機機房引進了多媒體教學系統,老師可以通過教師機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坐在自己的計算機前就可以看到老師的操作過程。這樣在知識的講授過程中,特別是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老師就可以采用講練結合式的教學方法,先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將操作過程演示,并輔助關鍵性操作步驟地講解,而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演示自己動手操作,由于間隔時間短,所以老師的絕大部分演示過程學生均可以記住,并能很快地掌握。采用該種教學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出現上課學、下課忘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動手實踐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在計算機機房上實驗課,在對課堂講授階段的相關概念、理論等的認知和理解基礎上,完成老師所布置的與理論課程講授內容相關聯的實驗任務。針對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以及認知能力的不同,在此開展分組式教學。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為每個小組分配一名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任負責人,這樣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就可以根據學生層次進行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指導。而當小組負責人完成實驗任務后,可以引導其去輔導小組內的其他成員,不僅有利于培養其團結互助的精神,而且在為其他同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開展研討式教學。教師在實驗課上根據課堂的講授內容提出一些與其相關聯的問題供學生分組研究探討,并由學生通過進一步的實踐操作來進行驗證,這樣就改變了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問教師答”的互動方式,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開展討論、進行實踐,老師則可以對各個小組的討論進行指導,出現問題及時解答,也可以直接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對學生起到引導性的作用。而且采用該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整個班級的學習積極性,讓一些平時不愛發言或不敢發言的學生也能主動參與到其中,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三、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環節,特別是對于入校時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差的那部分學生來說,更顯得尤為必要。隨著校園網以及網絡課程建設的逐步完善,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相關課程已經全部建成了課程網站,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以及教學錄像等相關教學資源均已上網;并且每個課程網站均有網上測試以及論壇,可供學生進行自我測試以及問題咨詢等,這些都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了更進一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共享,充分發揮課程網站的作用,要求廣大教師開展網絡式教學,利用網絡手段與學生進行交流,做到網上答疑和輔導,并且要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還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學生情況,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層次較低的學生通過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自學、自問、自解、自判等過程,對于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通過論壇,而教師看到后就會及時對問題進行解答,這樣不僅能充分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更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使這部分層次較低的學生能夠更快地趕上班級的整體進度奠定了基礎。

        四、總結提高

        總結提高雖然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但是其在提高學生計算機水平的作用上卻很關鍵。在這一教學階段,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前幾個階段教學過程中自身的掌握情況,讓學生主動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這樣就改變了以往單純依靠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狀況,由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自我評價,有助于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有利于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高。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單元讓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自我總結,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身存在的缺點以及自己的掌握情況等,而且學生還可以在總結中提出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總結開展反饋式教學,對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問題組織小組討論和集體解答,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對于學生提出的教學意見和建議,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反饋意見,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以達到總結提高的目的。

        計算機基礎教育要與時展以及學生特點相結合,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僅僅要依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還要依據當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以及教學對象的特點等進行綜合考慮,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多元化教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志勇,劉鳳.淺談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7(12):101-103.

        [2]彭慧,王光英.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7(30):58-59.

        [3]楊志和.案例教學及其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實踐[J].教育信息化,2005(5):12-15.

        [4]喻建暉.網絡環境下高職高專立體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43-46.

        第8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一、初中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盡管計算機這一學科已經滲透到初中的課堂中,但是卻沒有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初中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 

        1.老師學生給與的重視程度低 

        當下的計算機教學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老師和學生對此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老師對主要的學科關注太多,而對于計算機這類的邊緣學科卻慘遭嫌棄。許多學校沒有撥出足夠的資金來整頓計算機設備,也沒有給計算機教學配備相應的專業老師,甚至一些學校根本沒有計算機這門課程或者占用計算機的上課時間來對其他的科目進行輔導,這些學校領導以及老師對待計算機課的態度,直接的決定了學生們對待計算機課的態度,從而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 

        2.教學方法較為落后,缺少對計算機的實踐性 

        計算機的教學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的,對于計算機來說,我們不能紙上談兵,上機操作是最主要的。但是許多學校的教學形式比較落后,只注重傳授課本的知識,而不重視操作的重要性。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素有許多,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思想觀念陳舊,受傳統的教學思想的束縛,認為學好課本的內容才是主要的。其次,學校的設備不足,計算機的數量不足以讓學生們進行操作練習。最后是受到時間的限制,由于學生的學業負擔,沒有多余的時間留給計算機練習,這樣就導致了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不強。 

        3.教學內容質量不高,學生的積極性較低 

        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教學內容過于簡單,許多知識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已經知道了,這就導致了在課堂上學生們不認真聽講,學習的興趣不高,從而對計算機操作的不重視。此外,老師也存在懈怠工作的問題,許多教師對課堂紀律沒有嚴加約束,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從而在計算機教學中阻礙了對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 

        二、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實用能力的方法 

        1.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想要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而傳統的教學思想把老師當作課堂的主體,學生作為聆聽者,根本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有所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進行趣味教學。比如,情景教學模式的使用,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加大學生們對計算機操作的力度,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 

        2.優化教學內容,落實新課改理念 

        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教育需要,而新課改的實行就是對這一教育觀念的改進,所以我們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我們必須要落實新課改的理念,并且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在教學內容上,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有質量保證,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讓學習變得更加的生活化,那么學生對計算機的實用能力也就提高了。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相應的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給學生留好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討論實踐。 

        3.強調實用能力的培養,實現學以致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確計算機的教學目的是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來解決工作和學習中的需要,所以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強調實用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學以致用。所以,計算機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對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上,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計算機對我們產生的巨大影響。并且做到學以致用,將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運用到生活工作中,這樣是對實用能力培養最好的體現。 

        三、小結 

        以上介紹了初中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在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方法,使我們了解到了,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實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盡管現在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學校及老師應該對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這一現狀,努力落實新課改的理念,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進而培養出更多的計算機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白輝.如何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J].考試周刊.2015 (68) :131-132 

        [2]劉曉珍.如何在初中計算機課堂培養學生的實用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 (13) 

        第9篇:除法的計算方式范文

        教師在設計數學計算練習課時,必須注重兩個方面:一是要重視計算練習題的設計;二是在數學計算練習課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計算策略、方法的形成。下面筆者就以“小數乘、除法簡便計算練習課”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多種形式練習題,體現不同計算方式的內在聯系

        口算、筆算、估算是小數乘、除計算的主要計算方式,不同的計算方式,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小數乘、除計算的過程和方法。為此,本課一開始,筆者就結合最近學習的內容,專門設置了幾組口算題,讓學生重溫小數乘、除計算的方法。筆者是如此安排這八道口算練習題的:

        0.24×5 0.2×0.5 0.72÷0.9 0.64÷0.08 2.7×0.5 2.5×0.4 12.5×0.8 3.2÷1.6

        在每位學生都完成了這八道題的口算練習后,筆者并不是讓學生直接報出口算答案就結束了,而是在學生回答之后,對這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進行了一定的回顧。例如,0.24×5這一題,筆者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回答:先按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得出答案,再根據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來點上小數點。同樣,筆者也讓學生根據0.72÷9這一題,回顧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看起來,這一組口算練習題跟簡便計算方法沒有多大的聯系,其實不然,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復習了小數乘、除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又如在12.5×0.8這一道口算題目中,有的學生得出的結果為100。于是,筆者就請其他學生來判斷答案是否正確,而其他學生則根據“一個不為零的數乘上一個比1小的數,所得的積比原來的數小”這一規律,來進行簡單的估算,發現“12.5×0.8”的乘積肯定比12.5小。可見,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將口算和估算相融合,從而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同時,該方法也向學生滲透了數感的培養。

        在口算練習后,筆者又出示了下面這一組題:

        0.25×1.2×4,0.45÷0.6÷0.5,1.6×3.2-0.6×3.2

        筆者先讓學生審題,說一說這些練習題有什么特點,在計算上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鑒。引導學生嘗試應用整數乘、除法運算中的運算定律和性質,看看其能否使上述運算更簡便。學生通過把原有的計算方式和方法與新的計算策略有機聯系,形成了新的計算策略,從而讓小數乘、除法運算更為簡便了。這時,學生也領悟到:整數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對小數的計算同樣適用。

        接著,筆者又馬上為學生提供了一次自主選擇計算方式的機會,出示了下面一組題:

        1.25×17×0.8,2.3×0.6+2.3×0.4,7.8÷0.05÷3.9

        對于這三道例題,筆者改變了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反饋時說說自己是運用什么定律或性質進行的簡便計算。通過這樣的計算練習,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了:不同類型小數乘、除混合計算中,我們到底應該運用哪種計算策略,才能使計算更為簡便。同時,也讓學生總結出不同計算方式的特點,領會不同計算策略的價值,感受不同計算方式的內在關聯,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計算水平。

        二、運用對比性題組。

        增進對計算原理、方法的理解

        運用對比性題組,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通過比較來確定客觀事物、現象之異同的思維過程和邏輯方法。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對一些相關或者相似的題目進行比較,便可以體會到這些題目內在的聯系和區別。因此,在計算練習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對比練習,幫助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理解計算的原理和方法,在計算過程中感悟計算策略的巧妙性,并學會將這些計算策略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靈活應用。

        如在“小數乘、除法簡便計算練習課”中,筆者對7.8÷0.05÷3.9這一題展開了三道變式練習:

        7.8÷(0.05×3.9),7.8÷(0.05+3.9),7.8×0.05÷3.9

        筆者出示這三道特別容易混淆的練習題,目的是:提醒學生在做題之前,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鼓勵學生用語言敘述題目的意思;思考運算過程;觀察數據是否能湊整;根據已經學過的定律法則來進行簡算。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認真審題的重要性,并逐步養成了認真審題的習慣。而且,在認真審題后,他們也能根據題目的特點來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感受到了不同計算方法對不同題目的針對性和適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計算錯誤。同時,通過對題組中不同形式計算題以及相應計算方法和策略的比較,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相關運算順序的理解,使其體會到了運算順序對運算過程的重大意義。

        緊接著,筆者又出示了這樣三組題:

        由于以前練習過類似題目,對于這三組題中的第一道題,學生基本上都能夠順利解答出來。而對于每組題目下面的兩道題,由于它們都與第一道題相似,學生根據第一道題的提示,也可輕松完成其簡便運算。接下來,筆者就通過“比一比、找關系”,找出一組題中前后三道題的聯系,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共性。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吧日本一美国在线视频 | 香蕉伊大在线中字色中文 |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青青 | 日本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视频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