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虛擬貨幣監管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網絡貨幣 現狀 發展策略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網絡虛擬交易也越來越頻繁,為了提高網絡虛擬交易的效率,網絡貨幣應運而生。相對安全、便捷、靈活的網絡貨幣成為了消費者進行網絡支付的理想選擇,深受廣大網民的歡迎。通常網絡貨幣以三種形式存在:游戲幣、通訊工具服務商或門戶網站發行的用于購買本網站內服務的專用貨幣、數字現金。雖然“網絡貨幣”具有一定的貨幣職能,但是沒有獲得國家信用的保障,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網絡貨幣的發展現狀
目前,騰訊、搜狐、新浪、網易等擁有自己的網絡貨幣,推出網絡貨幣是為了增加銷售產品和服務的便利性,網民首先購買網絡貨幣,然后再使用網絡貨幣進行支付。在我國,網絡貨幣形式的解釋基礎是流通比較廣的網易幣、Q幣。這些形式的“貨幣”的流通范圍、發行公司的信用和規模,都得到了大部分網民的認可。但是,網易幣、Q幣等形式的“貨幣”無法完全彌補網絡貨幣的缺點。目前的網絡貨幣市場與中國古代的錢莊非常類似,每個錢莊的錢票只能在本錢莊使用,各個錢莊之間有進入壁壘。所以,網絡貨幣提供的服務越多,流動性就越廣,就越能獲得更多的用戶。網絡貨幣采用電子信息的形式進行傳遞,通過網絡系統實現支付、流通、儲藏等功能。這種新型貨幣的支付手段與交易媒介是數字。網絡貨幣通常是以規模較大的門戶網站公司或通訊工具服務商為主體,在市場規律和網絡公司的規章制度下,發行的網絡幣。網絡貨幣的流通范圍與發行規模受到了門戶網站公司或通訊工具服務商的發行目的與規模的限制,這種形式的貨幣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銀行實體和國家金融部門的監控。目前,互聯網上流通的網絡貨幣種類較多,例如,Q幣、U幣、百度幣、POPO幣、盛大元寶幣、MM幣等,這些網絡貨幣可以使用紙幣進行兌換。網絡貨幣能夠支付網上服務收費項目,支付手機費,甚至是購買網上實物商品,隨著相關技術與法規的不斷完善,網絡貨幣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大。
二、我國網絡貨幣帶來的問題
近年來,網絡貨幣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逐漸被人們認可、采用,然而現行的網絡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首先,網絡貨幣存在較高的信用風險。貨幣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發行主體的信用決定了貨幣符號的信用等級。國家是紙幣的發行主體,除非發生政治危機或嚴重的通貨膨脹,國家的信用通常高于私人部門的信用。網絡貨幣的信用基礎是網絡公司承諾的等價虛擬商品兌換,或是實物兌換。然而處于市場競爭中的網絡公司,其經營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風險的影響,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是網絡公司發行“貨幣”的重要基礎。在理論上,網絡貨幣可以無限發行,但是消費者對特定的網絡貨幣需求有著較大的價格彈性,容易導致網絡公司錯誤判斷產品需求情況,過量發行“網絡貨幣”,導致網絡貨幣信用貶值,出現網絡風險。其次,網絡貨幣在一定程度上對央行造成沖擊。網絡貨幣的發行沖擊了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權。貨幣發行是央行最重要的負債業務,是央行最重要的業務特權。而網絡貨幣是由門戶網站公司或通訊工具服務商根據增值服務和網絡產品的需求進行發行的,缺乏統一的網絡貨幣形式,網絡貨幣會顯著影響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傳統貨幣政策,缺乏監管的多頭發行勢必會導致貨幣流通混亂,不利于央行執行貨幣政策,調整貨幣量。第三,有效管理的缺乏。目前,網絡貨幣的資金充值、兌換機制缺乏有效的監管,網民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網絡貨幣難以統一匯率。第四,網絡貨幣將會對經濟生活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貨幣是導致通貨膨脹的潛在威脅,網絡貨幣的兌換可能會引發套利行為,網絡貨幣還有可能會成為犯罪分子的洗錢工具。
三、我國網絡貨幣的發展策略
為了適應網絡虛擬經濟的發展,規范網絡貨幣的運用,就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為網絡貨幣的發展保駕護航。首先,建立、完善網絡貨幣的法律法規。目前,網絡貨幣交易的規范性與合法性還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執法部門難以有效地監管網絡貨幣及其交易行為。所以,有關部門應當盡快出臺網絡貨幣規范化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網絡貨幣的范疇,運行機制,監管部門與監管機制,各方權利義務,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其次,完善網絡貨幣的監管機制。我國網絡貨幣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貨幣的使用范圍雖然局限于互聯網虛擬世界,但是也必須有相應的現實基礎。只有在現實社會中建立有效的網絡貨幣監管機制,才能促進網絡貨幣在虛擬環境中良好的實現職能。第三,嚴格規范網絡貨幣的發行、使用、回兌。建立網絡貨幣發行準入機制,主管部門根據申請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資信等級、經營狀況、資本規模等情況,決定是否給予其網絡貨幣發行的資格,并嚴格規定使用范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具有流通方便、隱匿性好、便于小額虛擬交易等特點的網絡貨幣,得到了越來越多網民的認可。網絡貨幣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問題,因此,應建立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網絡貨幣監管,嚴格規范網絡貨幣的發行、使用、兌換,促進網絡貨幣和網絡虛擬經濟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良友.網絡貨幣發展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09(03)
虛擬貨幣是指非真實的貨幣,網絡虛擬貨幣是以Internet為基礎,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手段,將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的電子數據以電子信息形式進行傳送,并最終實現貨幣的流通和支付功能。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網絡虛擬貨幣是由Flooz.com在1998年推出的Flooz幣,我國最早出現的網絡虛擬貨幣是由中文利網(China Bounz.com)在2000年推出的積分式虛擬貨幣。隨后,國內各大網站紛紛推出了各自的網絡虛擬貨幣,如騰訊的Q幣、網易的POPO幣、百度的百度幣以及新浪的U幣等。
二、網絡虛擬貨幣分類
網絡虛擬貨幣,在本質上是利用一系列經過加密的數字,在網絡上進行傳輸和交易的媒介物。具體而言,是借用現行實體貨幣的名義,模擬其發行和流通機理,在網絡虛擬世界里進行計量和單向流通的一種“代金券”或“提貨憑證”,是商家進行營銷的一種手段和策略。網絡虛擬貨幣是虛擬世界里的計量單位,不具備法償貨幣資格,因此只能在虛擬世界里流通。目前網絡虛擬貨幣有數十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游戲幣。是由網絡游戲商家開發的,游戲玩家用其提供的游戲幣購買游戲所用的道具和各類裝備,以便更容易地通過游戲關卡。由于網絡游戲時間的不確定性,加之網絡轉賬支付時產生的銀行系統服務時間受限問題,以及現金支付需網民去指定地點支付且網絡商家需24h提供服務等情況所帶來的不便,游戲幣也因此而產生,它是一種虛擬貨幣,游戲玩家通過購買游戲幣,便可在規定的時間段內隨時在線支付。不同游戲幣對應不同的游戲,不能跨游戲使用,也不能將游戲幣兌換回現金。
2.積分、消費式虛擬貨幣。是網站為了吸引網民而推出的一種營銷手段,也是一種“獎勵措施”,其不直接與現實的貨幣發生兌換關系。網站根據網民們的在線時長而獎勵對應的虛擬貨幣,網民可以用這些虛擬貨幣進行網絡消費,包括購買各種虛擬產品和虛擬服務等,這是網站用于擴大用戶和增加人氣的一種重要營銷手段。
3.交換式虛擬貨幣。是網絡虛擬貨幣中數量最多的一種,也是目前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交換式虛擬貨幣與現實貨幣存在著固定的交換比例(例如1Q幣相當于1RMB),用戶通過網上支付等手段將法定貨幣兌換為虛擬貨幣,并存在自己的虛擬賬戶中,之后就可以利用虛擬賬戶中的虛擬貨幣,體驗該網站所提供的增值服務和消費虛擬物品。
三、網絡虛擬貨幣流通風險
雖然網絡虛擬貨幣與現實貨幣之間是單向流通的,還未實現雙向循環流通,但是這并不表示網絡虛擬貨幣的流通是沒有任何風險、可以任意發展的。深入分析網絡虛擬貨幣存在的風險性,對于促進我國網絡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網絡虛擬貨幣對實體貨幣的影響
事實上網絡虛擬貨幣對實體貨幣的沖擊風險是非常小的,但是若忽視不管這種小的沖擊風險,其有可能會轉化為更大的沖擊風險,從而直接影響了我國的現實貨幣體系。其風險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擠兌風險;二是洗錢風險。尤其是在虛擬貨幣發行商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下,有些網民或企業會大量收購某種虛擬貨幣,然后將其兌換為人民幣,這種虛擬貨幣與實體貨幣之間的擠兌問題,會直接影響實體貨幣系統的正常運轉。
2.網絡虛擬貨幣對網絡經濟的影響
網絡虛擬貨幣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流通的,屬于網絡經濟的一部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科學技術的發展,虛擬貨幣的風險問題必定會影響網絡經濟的正常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在理論上商家是可以無限量發行虛擬貨幣的,而網民則是通過現實的貨幣來購買虛擬貨幣,因此可能導致網絡商家用換得的人民幣進行長期投資等現象,而投資的失敗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網站倒閉,進而影響了網絡經濟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虛擬貨幣的假幣現象,以及用戶的虛擬貨幣被盜現象,會大大降低用戶對某些網站的信任,進而嚴重影響了網絡經濟的健康營運。
四、如何應對虛擬貨幣風險問題
在網絡技術方面,虛擬貨幣被盜現象的頻頻發生,大大降低了網民們對網站的信任,也嚴重影響了網站的正常運轉,因此,加快網絡技術革新,切實提高網民們虛擬賬戶的安全性,對于網絡虛擬貨幣的健康有序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在法規政策方面,國家應制定相關措施,明確網絡虛擬貨幣的交易合法性,監管部門要運用法律手段嚴格監管網絡虛擬貨幣市場。一方面要控制網絡虛擬貨幣的發行規模,規范網絡商家的發行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強網上交易透明度,深入調查網絡虛擬貨幣的流通市場及其對現實經濟體系的影響,在條件成熟時可建立“網上央行”,從而有效監督虛擬貨幣發行商,避免虛擬貨幣的不當交易。
參考文獻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 風險 監管方法
一、第三方支付的風險
(一)沉淀資金
從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運行方式分析,買賣雙方交易時的貨款將會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停留兩三天,而在這段時間里,第三方將有權支配這筆資金。現在,每天的交易量都十分巨大,因此第三方平臺上必然會累積起大量穩定的沉淀資金。以中國銀聯為平臺建立的第三方支付除了少數幾個賬戶是專門用來存儲往來資金而不直接經手外,其余平臺都可以直接支配交易資金,這樣的方式可能會引起資金不受監管甚至是越權調用的風險。
(二)為洗錢提供了便利
用戶可以在網上購物時開設匿名賬戶支付資金,通過網上銀行把資金轉移至網絡支付賬戶完成買賣交易時產生的必要資金轉換,而銀行無法確切掌握這個賬號的控制者以及資金是否處于正常合法的商業交易,這就致使一些非法的黑錢漂白的機會大大增加,而如果要追查這些資金的來源和資金的非法使用者就會非常有難度。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非法洗錢行為已經成為巨大的潛在威脅,這不僅僅不利于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也挑戰著各大金融監管機構的權威。
(三)帶給實體貨幣的金融危機
虛擬貨幣的發行并不受監管而是由互聯網服務商決定,虛擬貨幣已經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與實體貨幣進行雙向兌換,也可以大范圍的自由買賣實體商品,可以說虛擬貨幣已經具備了實體貨幣的職能。國家對于虛擬貨幣并不能像對實體貨幣一樣通過公開操作、存款準備等方式進行流通量的調節,虛擬貨幣的流通量完全取決于企業本身,如果不及時進行有力的監管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這樣類似的金融風險。
(四)為信用卡套現和賭博等非法活動提供機會
第三方支付平臺具有匿名性以及信用的不完善性,因此想要了解資金的來源去處會非常有難度。這就導致一些人利用這樣的漏洞進行賄賂、信用卡套現、賭博這樣的非法活動,使得網絡資金欺詐風險加大。由于在第三方支付平臺沒有交易的體現成本造成了信用卡套現的風險。
二、如何監督第三方支付
(一)加強靈活性
金融、計算機這些支付寶所參與涉及的領域都是當今社會發展創新的重要核心部分,這些領域常常會發生當行業現狀出現漏洞,等制定出相應措施時已經出現不適性的情況。因此,應該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充分考慮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情況,做出合理的前景預測,從而使法律法規的兼容性和權威性最大化,靈活制定符合我國國情適應長期發展的政策。
(二)監管和鼓勵相結合
在針對第三方支付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時,應該明確的是應側重于在第三方支付進行市場風險監管的同時有助于促進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健康發展,不能過于注重法律法規的嚴苛度,避免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不可以違背制定監管法規的初衷阻礙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在相應的針對性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法律法規制定中應該注重監管與鼓勵齊頭并進,降低金融風險的同時保障電子商務行業足夠寬廣的發現空間,力求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三)各大監管機構共同協作
對于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可以借鑒我國一些比較成熟行業的監管方法,如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方式,使公共監管、政府監管、行業監管機構多方合作,實現多層次監管體制。可以建立一個類似于銀監會和消協的行業協會對第三方支付行業進行監管。由行業杰出人物擔任協會主要職位,保證行業協會的專業性,制定具體的投訴制度、糾紛解決制度和會員自律制度等等,不僅僅可以降低監管成本還可以有效提升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社會信用,有效的解決處理消費者同第三方支付機構產生的糾紛矛盾。同時,應該設立專門機構對資金沉淀進行及時監督,該機構可以由銀監會和商業銀行共同管理組成。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發生,第三方支付平臺由于擔任著消費者同銀行的紐帶環節,掌握著用戶大量的銀行卡信息、身份信息以及交易信息,所以一定要降低甚至消除其信息泄露的風險。相關部分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做出嚴格規定,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個人信息安全性,對惡意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個人或組織嚴厲懲罰。各相關行政部門要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采取不定期監察方式,大力督促第三方支付機構加強網絡安全以及信息報備的工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對網絡第三方支付相關政策的不斷深入完善,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網絡上進行交易也會變得更加安全和快捷。想要促進第三方支付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們需要及時更新監督理念和相關的監管措施。
參考文獻:
[1]郝惠澤.互聯網支付的發展現狀及監管思路[J].中國信用卡,2014(03)
[2]丁皓,賀卓媛.我國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沉淀資金的監管[J].商業會計,2014(04)
關鍵詞:虛擬財產;虛擬貨幣;虛擬社區
一、引言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實現了計算機之間的互聯,萬維網(Web)實現了信息的互聯,物聯網則是物的互聯,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是人的互聯。社會網絡的具體形式包括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SNS)、虛擬社區(Virtual com-munities)、社會媒體(Social Media)(如微博)等。國內外著名的社交網站包括Face—book,Twitter,Linkedln、QQ空間、人人網、朋友網、開心網等。人們在社會網絡中可以擁有新的身份,可以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不分國籍,在這個虛擬世界里進行網絡游戲和網絡社交,其中虛擬社區是其主要表現形式。今天,網絡技術的發展已經將虛擬社區從單一的功能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甚至是全球化的全能社區,虛擬社區功能的完備性甚至可以與現實世界相媲美。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網絡游戲產業的快速成長。人們在社會網絡和網絡游戲中積累了各種各樣的虛擬財產。出現了虛擬貨幣,虛擬物品的交易需求也隨之出現,產生了網絡虛擬財產和虛擬貨幣的保護和交易的需求,網絡游戲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交易內容包括網絡游戲賬號、游戲幣、代練、寄售擔保等綜合性業務。
2012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其中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3.24億。網民使用比例為63.2%。這些數據說明社交網站和網絡游戲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保護與交易需求日益突出。以網絡游戲交易平臺5173(省略)為例,每天有超過4萬游戲玩家加入到網絡游戲相關財產的交易中。為了保護網絡游戲者的合法利益,促進網絡事業的健康發展,認可網絡虛擬財產的現實價值。規范服務商與玩家的權利與義務,解決由于虛擬財產而出現的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虛擬財產保護法》于2007年1月1日實施。這部法律確認了虛擬財產的歸屬以及虛擬財產的價值評估等問題。
但是,隨著虛擬財產的積累,虛擬財產的交易量日益增加,虛擬財產的價值通常以虛擬貨幣來體現,因此虛擬貨幣的使用與其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網絡虛擬貨幣的種類日趨增多,一些虛擬貨幣的流通范圍不斷擴大,不同虛擬社區之間的虛擬貨幣的交易需求出現。需要建立和完善虛擬貨幣交易體系來規范虛擬貨幣的使用。建立虛擬貨幣交易體系的關鍵是找到一個恰當的虛擬貨幣兌換比率,使得不同種類的虛擬貨幣之間可以自由兌換。而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虛擬貨幣交換體系,其難度在于虛擬財產價值難以衡量。另一方面,由于虛擬貨幣沒有統一的貨幣監管機制,虛擬貨幣的發行與消費必然會形成矛盾,當虛擬貨幣與現實貨幣發生兌換時。虛擬貨幣可能會影響到現實的金融秩序。虛擬世界是通過貨幣交換讓虛擬與現實兩個世界發生聯系的,即所謂的真錢交易。通過調查分析發現,虛擬貨幣已經具有廣泛的使用群體。而且出于安全性、流動性、方便性等方面原因的考慮,人們持有虛擬貨幣并把其兌換成人民幣或真實物品的意愿還是極為強烈的。建議由人民銀行牽頭建立一個統一的交易平臺,將所有種類的虛擬貨幣統一于此平臺進行交易活動,同樣由市場自動定價進行交易。有文獻研究了虛擬貨幣的交換問題,并設計和實現了不同虛擬世界之間虛擬貨幣的交換系統,對虛擬貨幣之間的交換進行了探索。分析了虛擬貨幣對現實貨幣體現的影響。指出虛擬貨幣對我國金融安全的影響,國際游資可以利用虛擬貨幣流通的匿名性、虛擬性和無國界性將熱錢轉變成虛擬貨幣流入流出我國。由此可見。虛擬貨幣的相關問題已經引起學術界的重視,但是對虛擬財產與虛擬貨幣交易過程的分析還不夠,特別是對于建立虛擬貨幣交易的理論還沒有建立起來。本文對網絡空間中的虛擬財產和虛擬貨幣交易進行分析,探討建立虛擬貨幣交易體系的相關問題。
二、虛擬財產與虛擬貨幣交換中的問題
網絡空間不同于現實世界,虛擬財產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在現實世界中,商品、服務等都已經形成了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并可以用現實的貨幣表現出來;而在網絡空間中,虛擬財產的價值往往與真實價值相孤立。不同虛擬社區的虛擬財產價值也難以確定。例如在游戲“夢幻西游”天津區的“天津衛”服務器,在一位名叫“瘋狂劍圣”的玩家打造出一把“140級加體質無級別的武器”后,直接開價1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5萬元成交。當然也有過曾經數萬元的虛擬商品頃刻之間變得一文不值。因此,需要理解虛擬世界商品與貨幣交易機制和交易過程,需要研究虛擬財產和虛擬貨幣交換機制。從而建立虛擬貨幣價值比較機制。
帕累托最優(Pareto Optimalitv)論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這就是帕累托改進或帕累托最優化。根據帕累托最優理論,建立一個合理的虛擬貨幣交換體系,需要明確假設出共同的價值體系。一個共同價值體系的存在條件是兩套虛擬貨幣交換體系之間有唯一的帕累托最小集。為此。先分析當前虛擬財產和虛擬貨幣的交易現狀。
(一)虛擬財產的交易
在虛擬環境中。幾乎現實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通過數字化處理轉化成虛擬的事物,甚至擁有虛擬的房屋和土地。這些虛擬商品已經有了相應的價值,并且通過交易平臺與現實貨幣進行交易。以網絡游戲“天龍八部3”為例,可以交易的虛擬商品如表1所示。
目前虛擬商品的交易主要是通過現實貨幣來完成的。而在同一個虛擬社區,虛擬財產是可以用虛擬貨幣來衡量和交易的。虛擬貨幣像真實貨幣一樣。也是一種特殊的虛擬商品,可以用來儲存與衡量虛擬商品的價值。只要虛擬貨幣的發行者宣布某一特定的虛擬貨幣含有相當于一定數量的虛擬商品的價值。那么該虛擬貨幣即可作為虛擬交易中的媒介。這樣就簡化了虛擬交易繁瑣的過程。
關鍵詞:全球金融危機;實體經濟;虛擬經濟
一、美國次貸危機向全球金融危機演變的原因
次貸危機之所以愈演愈烈演,最終引發金融危機絕非偶然,它是現行國際金融制度與經濟全球化的矛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政府在金融創新過程中忽視金融監管,未能建立起有效健全的金融調控體系等矛盾不斷積累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現行國際金融制度與經濟全球化的矛盾是此次金融危機發生的重要根源。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加速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之間經濟的合作與發展。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實行貿易、金融自由化,表現出了各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舊體制已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要求的矛盾,尤其是現有的世界金融體制和經濟全球化間存在矛盾。現有的世界金融體制脫胎于二戰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一體系確立了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國際儲備資產由黃金和美元構成。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發行國家可獲得巨大的貨幣發行收入,通過發行美元,通過信用擴張與收縮,美國可操縱國際金融活動,干預他國財政金融。同時,由于各國美元儲備大多采取美元存款、國庫券、債券、短期票據的形式,這使美國可利用這些資金加強自己的經濟實力,加強美國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并通過美元匯率的變化輸出風險、轉嫁危機。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隨著歐元區和以金磚四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全球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全球經濟格局要求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相應調整,要求改變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格局。這樣就產生了矛盾。
(二)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是金融危機產生的內在根源。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整個經濟系統已分為以金融資產為標志的虛擬經濟和以商品和勞務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兩個部分,并形成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對立。在虛擬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虛擬經濟已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貫穿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成為經濟發展的粘合劑、推動力和支配力量,逐漸成為經濟運行的核心。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又會給實體經濟帶來損害。一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客觀上需要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基本協調,大體保持均衡狀態,不能出現二者發展的嚴重失衡。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基本協調、均衡時,虛擬經濟發展就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推進器,而一旦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出現嚴重失衡時,這種失衡就極有可能會造成金融危機,并有可能引發經濟和政治危機,導致社會動蕩。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日益增強的今天,已出現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而片面過度發展的趨勢。大量虛擬的金融資本急劇增長,必然表現為金融資產的總量及其增長率大大超過實際生產總量及其增長率。而經濟的穩定歸根到底是以金融資產能否變成實物為前提,一旦這個前提發生動搖,只要有某個不可預測或不可控制因素的引爆,人們就會對金融資產喪失信心,金融危機就會突然發生,并且很快影響到其他國家。
(三)對金融的監管不到位,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金融調控體系。隨著金融國際化、自由化浪潮的沖擊,一些國家紛紛放松對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監管,這雖然使金融創新日趨活躍,但也逐步出現了一系列難以回避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金融創新過程中忽視了金融監管,未能使二者協調一致的發展。這次金融危機雖然與金融創新有關,但不能說明金融創新是錯的,而恰恰告訴我們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高效率的同時也能帶來高風險。世界上一些國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未能建立起有效健全的金融體系。各國銀行直接或間接介入風險行業,盲目的將大量資金投向房地產等非生產性領域,造成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推動了“泡沫經濟”惡性膨脹。當“泡沫”破裂后銀行的巨額貸款無法收回,形成大量呆帳、壞帳。一方面動搖國內儲蓄者的信心,引發了擠兌風潮,加速金融機構的倒閉;另一方面,巨額的不良貸款影響了外國投資者對有關國家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測,加速了資金的抽逃。
二、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首先,金融危機會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目前在歐美等國,金融危機正向實體經濟蔓延,初步顯露出演變為經濟危機的征兆。美國和歐洲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和英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已出現經濟衰退。目前,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全球經濟放緩及由此帶來的外需減弱必然使中國出口受到影響,從而對經濟產生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其次,會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從宏觀上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沖擊是巨大的。盡管我國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但本次金融危機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相比,對我國金融市場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盡管這個危機起因在美國,但全球股票市場的下跌幅度最深的卻不是美國。從全球看,美國從危機爆發到現在,下跌幅度不過40%,歐洲大約50%,亞太地區60%多,日本達到了61%,香港的恒指甚至達到了67%,其他的新興國家也都超過了60%,而中國的股市更是跌到70%以下。不僅如此,中國擁有約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約60%為美國國債、“兩房”相關債券和其他美元資產(美國國債大約為6000億美元,“兩房”相關債券3000~4000億美元)。美政府接管“兩房”對中國具有正面影響,但美元未來的走勢對我國外匯儲備影響極大,如果美元大幅貶值,我國官方外匯儲備將不可避免的顯著縮水。再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沖擊。由于中國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中,2007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70%,在世界經濟和美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由于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美等國經濟陷入衰退將會降低進口需求,從而導致我國出口減緩。次貸危機以來,我國廣東、浙江等地沿海企業已受到巨大沖擊,且影響在逐漸加深。
(二)全球金融危機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首先,有利于我們從這次危機中吸取教訓,抓住機遇,將我國的事情做得更好。其次,這次金融危機會帶來世界能源、原材料降價。隨著人們對歐美經濟進入衰退憂慮的不斷增加,世界能源、原材料降價的趨勢短期內還不會發生逆轉。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對延緩和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國經濟發展資源瓶頸的約束,降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成本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中國應審視度勢,待機而動,在合適的時機動用外匯儲備到歐美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去購置發展所需的戰略性資源。再次,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走出去的投資機會。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崛起和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實現,同樣也決定中國必須走出去,必須走向世界。我國已成為全球出口大國和第三貿易大國,且還前所未有的開始了由資本凈流入國向資本相對過剩國轉變的過程。這些過剩的資本加上長期以來我國高國民儲蓄率的基本事實表明:我國只有走向世界,才能造就一大批世界級的跨國公司,才能為中國的經濟進一步騰飛,為中國的崛起和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我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措施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擴大內需,切實保障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當前要擴大有效需求,政府應及時調整需求結構。一方面,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由原來較多依賴出口向注重擴大內需轉變,由進一步啟動內需來帶動未來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我國有效需求拉動經濟的貢獻率顯示,消費需求占55%,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80%的貢獻率,而投資需求比例比發達國家高出20個左右百分點,投資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針對這一現狀,當前擴大有效需求應重點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農業發展起來,必然帶動農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從而形成一個內生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良性經濟發展態勢。
美國此次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造成了美國大量金融機構的破產或重組,導致貨幣供給的緊縮,逆轉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勢頭,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轉的跡象,最終影響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本文從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進程和國際貨幣體系的運作所造成的影響這三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一)對全球范圍內收入再分配的影響
金融市場作為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應在于它服務實體經濟的融資,降低經濟社會的交易成本,優化經濟資源的配置。但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虛擬經濟在社會整體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極速膨脹,資本在金融市場的加速流轉越來越表現為追逐超額利潤的投機行為。在虛擬經濟條件下,龐大的投機易成為主要的收益來源,而虛擬經濟交易的對象是經過各種加工以及粉飾過的“風險”,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條件融通和配置資金,而是圍繞著貨幣和證券的價格波動和利率變動所造成的損失由交易當事者的哪一方承擔或盈利的歸屬。資本市場的運行是在資產定價模式的基礎上由心理預期的支撐而自我實現的,在金融創新的杠桿放大作用下,人們對于超額利潤的向往超出了對于風險的評估,表現為一種典型的“博傻”行為。一旦外在擾動引起金融市場運行趨勢的逆轉,高臺跳水式的資產價格暴跌不可避免,出現一輪又一輪“剪羊毛”似的財富再分配。而在這種再分配過程中,一種比較悲慘的情況是富人對窮人的侵占,富國對窮國的傷害。鑒于一國內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國家、經濟體制和機制等方面的強約束,我們這里主要討論金融危機帶來的國家間的收入再分配。
此次金融危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是此次危機所造成的損害并不是由美國自身獨自承擔的,通過全球范圍內的收入再分配。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國分散了金融市場的風險,轉嫁了危機所導致的損害。這種收入再分配的機制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美國通過大量輸出美元獲得了巨大的鑄幣稅收益,這種收益與付出的成本間的比例隨著危機的爆發和美元貶值會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國家或者個人通過購買美國金融產品,間接承擔了危機所帶來的損失。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全球資本管制放松,世界經濟虛擬化進程加速發展,虛擬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加深了收入和利潤國際間不平衡再分配的程度。在虛擬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和經濟實力差異所導致的經濟虛擬程度的懸殊為收入再分配的實現提供了充分條件。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了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不斷推進和深化其金融發展,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和分享其他國家國民福利增長的能力,其經濟的運行日益表現為虛擬經濟為主導的特征。而廣大的發展中國甚至包括多數的新興工業化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經濟虛擬化程度較低,其經濟的運行更多地表現為實體經濟主導的特征。在金融全球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得到較多的利益而為之承擔的風險不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利益分配和風險承擔之間的關系是不對等的。這樣,在全球范圍內,通過以虛擬資產為導向的資金大規模地國際流動,金融領域完全以吸食通過投資和動員各種技能水平的勞動力創造出來的財富為主,金融領域內增值的資本則來自于而且將繼續來自于生產部門,后發國家實體經濟部門所創造的利潤,更多地被發達國家通過虛擬經濟活動而分割。一直以來,美國通過讓境外債主吸納美國國債,借助外資注入來支撐瀕臨崩潰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制造境外金融泡沫、輸出巨額美元三種途徑有力地刺激了境外美元資產的極度膨脹,半國家承擔金融泡沫破裂的結果是通貨緊縮,中心國美國則以金融泡沫向半國家的有效轉移而維持通貨穩定。在這個泡沫的形成到破裂的過程中,不可避免伴隨著國家間收入再分配的發生。
(二)對金融自由化進程的影響
美國此次金融危機是在金融全球化進程有了很大發展的基礎上發生的,它的發生必將對全球金融自由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主要利益代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反思全球金融自由化的進程,減輕對發展中國家在推進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發生在金融體系最健全國家一一美國的此次金融危機,也會使得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對自身金融自由化的進展進行深刻地反思,采取更加審慎的自由化舉措和金融監管措施,增強本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性。
金融自由化的理論基礎在于自由市場自發作用下,金融業的發展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實際也充分證實了這個命題。但是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過分地強調金融自由化可能帶來的好處,卻沒有考慮眾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現實和國內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強迫少數國家進行比較激進的金融自由化,導致這些國家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機的困擾。20世紀80—90年代拉美金融危機和東亞金融危機的爆發雖然讓許多國家嘗到了激進自由化的惡果,但是并沒有改變美歐國家強調推進國際金融自由化的一貫立場,從而使發展中國家金融開放中的金融安全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金融自由化并不意味著金融管制的終結,而管制放松卻有可能終結穩定,金融穩定也許沒有直接帶來金融發展,但是金融穩定往往直接保障并促進了經濟發展。在金融體制不健全、金融業不發達的金融市場中,這種對于金融業運行的監管更凸顯出它的必要性。發展中國家在金融自由化的進展中,極度渴求金融發展可能帶來的經濟增長方面的好處,往往忽略相應的金融監管方面的建設,一旦危機爆發,金融自由化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遠高于激進自由化所產生的短期利益。
金融自由化的發展使金融市場在維持實體經濟良性運行中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加強,金融自由化是各國金融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但同時也使得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不斷增大,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增加,危機的爆發會對實體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系統產生更大的破壞性。美國此次金融危機充分地暴露出信息技術革命給金融監管所帶來的挑戰。在不負責任的美元擴張政策的推動下,完善的金融體系并不能保證使美國金融體系的運作就安枕無憂,也無法消除金融體系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本性。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的推進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必須要防止本國金融自由化的過快發展,防止出現本國金融業的發展與本國實體經濟運行的脫離。對正在經受虛擬經濟不發達而實體經濟發達之苦的發展中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在金融全球化進程中要清醒地認識到:符號經濟不是一切,生產率提高、資本形成、經濟增長才最根本;符號經濟更像是耀眼的浪花,實體經濟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潛流。(三)對國際貨幣體系運作的影響
由次貸引發的美國金融危機是在全球流動性過剩、通脹不斷高漲的背景下爆發的,次貸危機的蔓延使消費和投資信心指數大大受挫,各國對市場的預期普遍下調。為了防止信貸緊縮可能帶來的經濟形勢惡化,各國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貨幣以穩定貨幣市場供求。這樣,為解決一場突發的大范圍金融危機所采取的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及大規模信用貨幣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統面臨新的金融泡沫膨脹的風險,國際貨幣體系蘊藏著新的危機。
二戰后美元輸出方式逐漸由資本項目逆差轉向經常項目逆差為主,在此過程中,全球對美國資產的需求也開始從對其實體經濟方面的需求轉向了對其虛擬資產的需要,美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實體經濟相對于虛擬經濟顯得日益薄弱,全球虛擬經濟迅速膨脹,資金越來越表現出以分享利潤為目的投資行為向以獲取價差為目的的投機行為的變化。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后,美元的發行擺脫了與黃金固定掛鉤的內在約束,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泛濫似的發行,以彌補美國不斷擴大的經常賬戶逆差、財政赤字和美國居民不斷上升的赤字消費,又由于國際貨幣體系中內在調節機制的缺失,全球范圍內經濟失衡狀況逐步惡化。在此過程中,東亞國家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的實施迫不及待地需要為本國產品尋找世界性的出口市場,從而和石油輸出國一起很快積累起大量的美元,并且這些美元順差很大部分又用于購買美國資產,使這些美元回流到美國境內。美元的供給不斷地以乘數效應在全球范圍內流通。隨著全球金融化趨勢的加速發展,在國際經濟活動中,以國際貿易和投資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的作用在逐步下降,以債券、股票、期權、期貨等金融資產的交易為主的虛擬經濟的地位不斷提高,世界范圍內形成不受約束的流動性膨脹,全球經濟的運行日益被惡化的失衡和金融動蕩所困擾,20世紀70年代以來,歷次金融危機的背后都深烙著流動性膨脹的影子。
此次發生在市場成熟國家——美國的金融危機并非源于經濟的外部沖擊,不是因為短期資本外逃或者是國際債務償還的不足所導致,它是美元長期過度供給的結果,也是現代金融市場脆弱性的又一次充分暴露。它對國際金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要遠超出之前發生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任何一場危機,它在給美國金融市場穩定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長期混亂和不安,又一次有力說明了金融危機中中心國家對于國家影響的一維單向性。危機發生之后,從危機的救助上來看,要實施針對主要發達國家如此大范圍、大規模的救助,無論是對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是世界銀行來說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國首先依賴于本國大規模的救助方案向本國金融系統大量注資,其次大國間進行了緊密的金融合作,多次進行聯合降息救市。如此大手筆的金融合作安排是之前拉美和東亞金融危機中所不曾見到的,這充分說明:第一,此次危機影響的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沒有國家間的充分合作,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可能會不可避免;第二,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在應對危機上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在應對大國金融危機方面尤其如此;第三,只有在真正危及到發達國家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之間才可能開展有效的經濟合作,但這種經濟合作也僅僅局限于他們的利益范圍之內,至于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面的進展很難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二、對我國的啟示
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不利影響,對于中國來說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從目前形勢來看,這場危機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相對比較有限,至于間接方面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釋放,從當前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來看,決不能掉以輕心。對此,我國政府已經積極采取了多方面的應對方針和策略,相信會把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盡可能小的范圍之內。但是我們認為,這場危機的爆發對中國的啟示也同樣應當引起各方高度的關注和深刻的反思。
[關鍵詞] 電子貨幣;銀行業發展;影響
[中圖分類號] F830.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2-0174-02
一、電子貨幣的基本概念
(一)電子貨幣的含義
電子貨幣通常指消費者所持有并以數字的形式儲存在網絡虛擬中,具有一定貨幣價值的交易物。電子貨幣通常分為兩種載體形式存在,一種是以IC卡為代表的儲存卡、智能卡,另一種則是以計算機作為操作平臺。通常情況下,電子貨幣是通過計算機的虛擬網絡進行支付,而且普遍用于消費者購買特定IT產品或是在生活中部分網站上帶有付費業務的各種增值服務。電子貨幣由于其本身由不同的網絡機構分別發行,并不具有現實的價值,因而電子貨幣的劃撥不一定需要銀行進行轉賬。電子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的貨幣形態,因其本身并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在交易中未必需要與存款發生緊密聯系。就現階段而言,電子貨幣可以在人們目前所擁有的存款的基礎上,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支付方式存在。
(二)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
在互聯網的不斷推及普遍的情況下,人們逐漸學會利用網絡來服務生活,網上交易情況也變得十分普遍,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同樣變得越來越多。然而,貨幣發行權是中央銀行所特有的權力,因此相關的市場參與者可以通過將其自身的負債作為貨幣的權利進行生息資產,并且采取發行貨幣的形式賺取無息融資或是低利息融資的回報。然而,若是法定的貨幣因此而被私人發行的電子貨幣所取代,那么這一部分可以作為政府收入的來源將會大大減少甚至是消失。
(三)電子貨幣的發展狀況
我國電子貨幣本身不存在發行成本以及管理費用,并隨著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逐步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目前,人們雖然認識到利用電子貨幣進行交易很便捷高效,但在實際中真正經常使用電子貨幣來進行在線支付結算的數量仍然不盡如人意,且使用電子貨幣進行交易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青年。
造成此種巨大反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絕大多數消費者對于固有的傳統支付方式較為熟悉,反而對于存儲電子貨幣的虛擬平臺和新型支付工具的安全性存在擔憂。比如,使用電子貨幣時所涉及到的相關信息能否保障其安全性、隱私性,因此人們通常只是在電話費、家用水暖費、物業費等一些小額交易中使用。這不僅可以享受技術進步和電子貨幣帶來的便利,又可在已有利益無法確認可以得到充分保障時最大化的減少損失。就當前的形式來說,電子貨幣的普及應用既是人們快節奏生活的選擇,同時也是電子商務這種新型產業發展的要求。
二、電子貨幣具備的優點
(一)電子貨幣可以大幅降低經營成本
同傳統紙幣相比較,由于電子貨幣本身具有成本低和效率高的顯著特點。有關機構在其發行流通的環節中,并不需要以現實中的貨幣進行流通支付,這使得涉及到交易的環節都可以通過網絡,以電子貨幣的形式進行記賬。傳統銀行業在這一環節中卻需要交易雙方建立個人賬戶,在進行交易時可能存在多個賬簿且需要銀行對使用者的個人賬戶進行定期維護和財產清算,如此算來,實體貨幣交易中便生生多出了許多環節;而在同樣運行此種業務的操作中,交易雙方的交易賬簿都是唯一的且不需要雙方時時檢查清算,交易步驟十分簡單、便捷,這使得在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后,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
(二)電子貨幣的出現能夠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電子信息技術的出現,帶動了電子貨幣的飛速發展,因此而延伸出來的各種業務在弱化了銀行業部分功能的同時,也愈漸契合了人們的眾多需求。由于電子貨幣不需要通過銀行就可以參與許多機構的遠程交易活動,還可以實現與互聯網、物聯網等多種現代科技的對接,更好的將先進技術應用于生活中,充分改善和提高普通群眾的生活水平,使之能夠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服務。同時,由于大多數客戶平時都需要采用小額、多筆的支付方式,因此便捷的電子貨幣交易自然也就在與銀行業的競爭中擁有了較為突出的優勢。網絡交易不僅填補了傳統銀行業在服務上的空白,更滿足人們對方便快捷、安全規范的高品質要求。
(三)電子貨幣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監管技術
電子貨幣是基于電子網絡信息平臺運行的,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隨時查閱需要的相關信息,這不僅可以有效緩解銀行業所不能解決的信息不對等、暗箱操作和不便于監管等方面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減少交易雙方的數據處理流程從而降低維護原有數據一致和現實交易賬簿可追溯的成本。此外,由于人們交易時所有的的資金和交易信息等隱私信息都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儲存于網絡虛擬平臺上,而網絡數據在無外界特殊因素的情況下是可以永久、完整的將每一筆交易行為的來源和去處都詳細的記錄儲存下來,因此,有關的政府監管人員甚至可以不需要親自到交易現場去檢查,僅憑后臺的監控就可以對交易雙方的資金流向進行監督審查,這不但擴大了監管部門的監管手段和方法,還可以提高相關機構對反洗錢、反恐活動等對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的不法行為的監管工作效率和精準度。
三、電子貨幣對銀行業生存經營的風險
(一)對銀行自身存在和發展挑戰
隨著網絡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上銀行也隨之成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種應用。時下正熱的網絡銀行是一種依托傳統銀行的信息為基礎,并將之與現代網絡技術緊密結合的網絡虛擬平臺,這一服務可以將人們在生活中可能涉及到所有事項涵蓋在內,并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基本需求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傳統銀行在處理中的操作成本。這種具備便捷、低耗優勢的網絡銀行自出現開始至今,已使得傳統銀行業在自身存在和未來發展規劃中受到了嚴重挑戰。
(二)對市場上客戶占有率的影響
目前,電子貨幣已經成為網絡中公認的可在全球范圍內發行流通的貨幣,在某種程度上,這一情況打破了我國中央銀行對貨幣的壟斷性發行權。并且由于許多擁有充足資金和先進技術的團體、組織完全可以像央行一樣發行電子貨幣,使得傳統銀行業的發行信用受到了質疑。更甚的,部分組織還會利用所懂得的技術發行與其組織文化、品牌有關的貨幣,這一現狀或可導致其組織在為顧客提供服務時直接跳過銀行處理這一環節。此外,若是人們持有儲蓄卡的發行機構在銷售商和消費者之間發生了借貸關系,那么最終兩者在進行資金結算時的行為就類似于傳統銀行中的結算服務,同樣的在游戲充值、旅游和生活交通等行業也存在著此類貼近消費者感受的服務,這使得傳統銀行業在與之進行較量時處于劣勢,進而導致銀行在相同業務的客戶市場中的客戶占有率大幅下降。
(三)對銀行本身經營方式的沖擊
傳統銀行業是在建立自身網點和總行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分行的方式,擴大銀行支行的網點輻射范圍從而實現發展的目的。而如今的計算機技術卻是電子貨幣生存發展的基礎。所以,具備網點較多和計算機技術的落后特點的傳統銀行業與同行業機構的競爭結果顯得差強人意。其次,如今越來越盛行的利用網上銀行進行消費現狀也使得因此延伸出的多種多樣化服務項目,這些項目逐漸削弱了人們與銀行之間發生信貸行為的規模,動搖了銀行業發展的根本。然而就如今的發展趨勢來看,電子貨幣必定會在未來市場中優先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因此傳統銀行業若不積極尋求改革措施,那么銀行業發展將勢必會受到電子貨幣發展的沖擊。
(四)對銀行傳統結算職能的威脅
現階段下,在網上交易中占據一定地位的小額結算業務已呈現出越來越多樣化的發展方向,雖然銀行業中較為穩妥、固定的業務就是結算業務,但在電子貨幣盛行的如今,也難以排除其相關業務面臨威脅的狀態。其緣由在于結算業務不單出現在銀行中,如今市場上的許多機構同樣含有結算業務這一項。比如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的電子充值服務,僅僅幾塊錢可以使人們在游戲或是看視頻時免除廣告的干擾等,諸如此類的需求越來越多,并隨著經濟的進步,相關行業的結算業務收入份額逐年加大。其次,伴隨著現代企業EDI的不斷進步,許多集團內部也出現了內部結算業務,這其中幾乎不需要通過銀行就可以將使用者的貸款進行抵充,這一情況將致使銀行不僅僅是損失了轉賬結算的相關手續費,更甚的將可能導致銀行永久的失去與此相關的資金流向信息,進而減少了銀行原有的部分職能。這一結果將使得銀行業對于企業資金監管方面面臨著重大威脅。
四、電子貨幣發展情況下銀行業的發展策略
(一)積極開展業務創新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向著有利于信息化的方向邁進時,網絡銀行成為了現階段銀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愈漸趨向使用方便、快捷的網上在線支付完成日常的生活、工作,這在使得傳統銀行的相關業務數量大幅度縮減,尤其是存貨與轉賬結算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銀行業在未來競爭中的地位也會受到很大沖擊。電子貨幣在許多方面都以減少流通和交易成本而被廣泛應用,且近幾年來不斷擴大的電子商務行業同樣使銀行業在行使交易職能時的優勢不復存在。而市場上的眾多涵蓋電子業務的企業、機構也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轉變為向普通群眾介紹如何進行個人理財和與金融增值相關的服務項目。網上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服務顯得更加個性、實時和互動,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趨近白熱化,因此,傳統銀行向網上銀行業務發展、創新就顯得具有必要性了。現階段已知的網上銀行業務已逐漸涉足保險、證券以及網絡投資等多種業務發展,并且由于網上銀行業務中所擁有的高附加值也使眾多投資者在選擇時更加青睞網上的電子貨幣。而銀行業在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就在于電子貨幣同理財增值業務、客戶咨詢解答和證券投資方面的融合有效程度。
(二)嚴格電子貨幣的準入制度
目前,許多國家的電子貨幣政策中均允許信用機構行使發行電子貨幣的權利。而我國的法律中規定,需要專門的機構、組織對行使電子貨幣發行的單位進行定期審查,不僅僅是對發行單位進行審查,還要對電子貨幣的發行人進行審查,同時貨幣發行機構還需要擁有一定的起始資金,只有發行機構擁有了一定量的自有資金,電子貨幣的發行機構才能有足夠的資金保障,進而保證電子貨幣的價值在一定時間內維持穩定,從而保證其發行的電子貨幣的安全性。此外,相關的監管機構還應對運用電子貨幣進行投資的相關企業、組織進行監督審查,對電子貨幣投資的投資項目、金額比例等進行審查規劃,嚴格管理電子貨幣發行的相關制度。
(三)防范電子貨幣業務風險
與電子貨幣相關的機構在設立時,必須具備行政管理、審計管理、會計核算和內部控制機制。在電子貨幣的普及中,因其所依托的互聯網是一個公開、開放的信息操作平臺,因此電子貨幣存在著發生業務風險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涉及到技術操作、程序步驟,金融層面等,甚是某些組織在從事與發行電子貨幣有關的操作或是其他一些輔活動時,很可能并未受到任何正規的審計監管機構的約束。因此,有關監管機構需要在盡可能保證其流動性的同時預防可能因此存在的交易風險,監管人員可以在將電子貨幣的交易行為看做是銀行中的活期存款項目,依此就可以將銀行中對于活期存款方面的要求用來約束電子貨幣儲備金設置,并在需要時對電子貨幣的發行機構進行進一步的規范要求。
(四)設立專門電子監管機構,完善電子貨幣的法律制度
參考現階段發達國家關于電子貨幣監管機構的經驗,充分完善我國電子貨幣的相關制度建設。據了解,多數國家會成立專門負責電子監管的組織對使用電子貨幣的企業、組織進行控制和管理工作。而我國負責執行該環節的部門卻是一些科技部門,負責從技術上對電子貨幣進行管理和監督,但其并未涉及到對國家經濟部分的監管。因此,我國需要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監管機構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對電子貨幣市場的監督管理投入,不斷健全我國相關部門在電子貨幣方面管理技術和政策法律制度。
五、總結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快節奏發展,電子貨幣的出現不僅減輕了人們進行交易時的成本,同時也成為人們的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為了銀行業的發展,銀行業應隨之進行網上銀行的相關建設,豐富其自身的交易體系,更好的服務人們生活。而有關監管部門則應該積極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體系,通過參考國外相關的經驗,結合我國銀行業發展電子貨幣中凸顯的各種問題,加快完善我國互聯網中涉及到電子貨幣的各種監管制度。
[參 考 文 獻]
[1]都紅雯,徐斌.電子貨幣對貨幣乘數影響的實證分析[J].商業研究,2016(5):52-57,186
[2]全穎,楊大光.互聯網金融發展、支付貨幣電子化及對貨幣供給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16(7):122-128
[3]汪振江,張馳.互聯網金融創新與法律監管[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12-121
關鍵詞:虛擬經濟實體經濟金融市場
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正確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說明虛擬經濟在我國已經在發揮著巨大作用,并且在將來一段時期內會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正確地界定虛擬經濟,研究世界經濟中虛擬經濟的發展狀況與趨勢,探索虛擬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的影響以及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方向對我國經濟在加入WTO后盡快融入世界經濟的潮流非常有現實意義。
一、虛擬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分析
虛擬經濟是一個現實,是總體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個現象。馬克思關于虛擬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初級階段的論述非常精辟。貨幣的功能主要是價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支付環節和實物環節發生了分離,貨幣經歷了信用化、資本化的進程。從實質上講,其屬性利功能己發生了變化,它具有與實物或實體經濟相互聯系、又相互分離的兩重性。實體經濟突然成了貨幣信用的天然載體。
兩者一旦分離,貨幣在經濟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實體經濟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狀態和運作體系。虛擬經濟的發展便突飛猛進。經濟發展到規模化和產業化以后,資本積累和生產集中成了生產力的內在需求,資本市場便以資金集中的體系出現了,大量的社會閑散貨幣轉換為股票、債券等各種有價證券。它是貨幣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信用化,使以資金利資本流動為代表的金融業對與實體經濟超越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航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又為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化金融市場形成提供了發展的基本條件。二戰以后,世界貨幣體系幾經變動,使得金融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日趨擴大。
該體系的發展源于實體經濟,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體系的運作規律也部分地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限制,反過來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縱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認識這種背離,使之更好地為我所用,也許是我們對虛擬經濟最本質和最具實踐意義的理解。
二、虛擬經濟發展的階段
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在會后提出了虛擬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中的閑置貨幣變成了可以產生利息的資本。第二個階段則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銀行作為中介機構將人們手中閑置的貨幣借入,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用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是人們手中的存款憑證有價證券也就是虛擬資本。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跨國進行交易。
以上的階段論客觀地描述了虛擬經濟發展的過程,對人們把握虛擬經濟的運行趨勢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三、何為我國所提倡和追求的虛擬經濟
當前,在西方“虛擬經濟”一詞往往是指電子商務等“網上經濟”活動。
國內一些學者也贊同這一概念,以有形、無形來確定和劃分實物和虛擬兩種經濟形態。電子商務的興起作為一種新的重大的經濟現象,其本質也是經濟活動信用化的表現。
十六大以來,我國學界關于虛擬經濟的爭論很多,大多集中在虛擬經濟的界定上。關于虛擬經濟代表性的論述圍繞著信用制度展開,認為虛擬經濟的內涵是信用制度膨脹下金融活動與實體經濟偏離的那一部分形態,不能將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動視為虛擬經濟。有學者認為:虛擬經濟是指信用膨脹形成的金融資產和金融市場中與實體經濟沒有直接聯系的金融交易活動。上述界定本身并沒有經濟學理論上的含義,僅僅是為了便于對經濟現象的描述,這種觀點比較接近主流觀點。國內還有一種觀點是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來劃分,把非物質生產活動統統視為虛擬經濟。這一劃分引出了關于價值和財富創造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問題。
筆者認為,以上觀點在認識虛擬經濟的本質上很有幫助,但是并未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論及虛擬經濟的具體運用。關于虛擬經濟,我國的資本市場運作體系不完善,社會閑散資金投資渠道缺乏,風險投資進入和退出架構尚未具雛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中介服務組織極度不發達。只有以這些事實為基礎出發點,才能論及虛擬經濟的實質和其重要性。
四、關于我國發展虛擬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的良性運行的幾點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要發展的虛擬經濟內容和功能應該區別于世界上虛擬經濟發展的現狀,結合我國的國情和虛擬經濟的一些發展經驗,筆者認為完善的市場體系建設、有力的法律保證、適時的政策調整是成功的關鍵。
1.盡快建立健全風險投資體系,推動民間資本運營的良性擴展。我國產業的結構還未實現高級化,集中表現在產品的附加值特別是科技含量不高,體現在產業發展上就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相對滯后。而制約其成長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渠道的不暢。美國的硅谷產業群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版本,它的成功應該歸功于風險投資體系的完善。我國的創業資本投資已經起步,但普遍面臨資本金嚴重不足的困難(平均資本金不足100萬元)。為此,我國應逐步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機制以拓展中小企業創業投資的資金渠道,特別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業投資問題。
實現這個目標,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盡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場,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間資本,使投資主體多元化。我國的居民儲蓄已經突破10萬億,沒有多樣化的投資方式,既會造成社會范圍內資金利用的低效率,也會對銀行的經營形成巨大的壓力。
2.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增強社會的風險意識,嚴格控制泡沫經濟的過度膨脹。我國證券市場上的各類中介機構如投資銀行、審計機構、證券分析機構、咨詢機構等數量比較少,并且相比較國外相關機構水平也比較落后。
我認為發展我國中介組織,要明確三個方向:一是增強中介組織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這在美國有安達信事件的教訓。建議采取審計評估輪換制,規定每個審計機構對同一公司審計的員工連續年限,并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顯然審計成本會微有增加,但其社會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機構的服務范圍。將更多有潛力的個小企業、高新企業納入中介機構的服務體系,為風險投資等行為創造更好的外在環境。三是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經濟分析和咨詢機構,同時,將大學研究界學者和社會體機構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界的人力資源是寶貴的財富,內部的爭鳴可以讓人們更好地認清某經濟現象的發展規律和趨勢。我國在這一方面確實有待提高。
3.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場監管體制。近期著名的“藍田”事件竟然由一個業外的研究人員來引發,從某種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國證券市場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備性,也對我國的行政性監管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嚴禁違規資金入市場,防范新信貸風險的政策具有長期性。
參照國外先進經驗,我國要大力推進以下措施:首先,要嚴格股票交易實名制,每個投資者對自己的交易行為負責,打擊市場內的惡意勾結,防上機構投資者或其他人戶聯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對市場操縱者的處罰力度,切實保障中小股東的利益。要調動社會閑散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保障中小股東的權益是個關鍵,另一方面,越來越成熟的中小股東也會成為市場上有力的監督力量和影響力量。第三,要加強交易信息、重大決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及時公布上市公司的股東戶數的相關資料,對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實行負責制,嚴厲處罰散布虛假信息的公司和個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增強中小股東、特別是社會資金的投資積極性。
4.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在有條件的地區進行試點。金融創新是虛擬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金融創新涵蓋內容較廣,包括貨幣和信用形式的創新、金融機構組織和經營管理上的創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術等技術上的創新、交易范圍的擴大等。
嚴格地說,由于市場體系仍未完備,新經濟尚不發達,國內金融創新大發展的條件還未完全具備。但是,我們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經濟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發展在小范圍內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如期貨期權、外匯保值等。
5.積極與外資金融機構合作,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強化競爭意識。外資金融機構資金的進入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經對我國的金融業經營帶來了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合作與學習是明智的。
關鍵詞:比特幣 虛擬貨幣 經濟泡沫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和成熟,貨幣衍生出多種多樣的形式。比特幣是基于網絡的、開源的匿名虛擬貨幣,相比于形態信用貨幣和形態轉賬貨幣而言,更加靈活和方便,在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貨幣系統。它是通過加密算法生成,由匿名玩家點對點交易流通,并且通過網絡結點統一管理。比特幣是貨幣體系的創新,是大數據時代際貨幣體系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貨幣。
二、比特幣的特點
(一)交易無痕且私密
比特幣是一種分布式的電子貨幣,它的用戶構成整個貨幣網絡,其流通和發行不需要基于貨幣發行機構的信任,也沒有中央銀行監管和控制,具有高度去中心化的特點。比特幣的生產是玩家用顯卡“挖掘”出來的,這表明,它不僅不需要發行商和經營者,也不受任何任何權威組織的控制。此外,比特幣是通過私鑰操控,通過公開密鑰完成交易。私鑰完全匿名而且可以在任何儲存介質中隔離保存,其他人難以跟蹤、獲取和凍結,而公鑰在每一次交易中都會重新生成。交易雙方可以任意變化收款地址來隱藏身份,并且可以任意生成自己的私鑰,付款人得知收款人私鑰所對應的公鑰即可完成付款。這種交易方式理論上可以確保除了交易雙方,沒有人可以得知此次交易的任何細節。
(二)幣值不穩定,價格上漲迅速
雖然發行數量固定,受到算法限制,比特幣的發行上限制為2100萬個,這有效避免了通貨膨脹膨脹的產生。但是,自發行以來,比特幣的價格上升迅速并且波動巨大。2009年,比特幣還未進入大眾視野,毫無價值可言。到了2010年,比特幣開始在市場上流通,由于供不應求,比特幣價值開始呈上升趨勢,由2010年11月初的36美分上漲至2011年的1美元。而2012年年初,比特幣價值噴發式上升,達到27美元。2013年4月,比特幣持續大幅上漲,達到266美元的頂峰,與3年前相比市值上漲近5100倍。隨后一路下滑,跌至50美元,最終穩定在140美元上下小幅度波動。
比特幣交易的籌碼較少,莊家完全可以控制其市值,暴漲暴跌為家常便飯。而且,比特幣交易平臺是全天開放的,入市時機掌握困難,所以交易風險極大。
(三)應用范圍廣泛
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臺連接至互聯網的電腦上進行管理,所有的玩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收取、購買和出售比特幣。同時,比特幣可以進行無限的分割,無論交易額多小,比特幣都可以避免其他貨幣無法精確分割的缺點,進行順利支付。比特幣交易時不需要收取手續費,使用方便快捷。因此比特幣的應用范圍正在逐漸擴增。目前,比特幣最主要的應用領域時金融交易,除此之外,匯兌和支付也逐漸成為比特幣的主要應用,比特幣第一次被當作貨幣使用是2010年5月,而如今,全球支持比特幣交易付款的商家超過10萬,從Mega、微軟在內的跨國公司到數十家淘寶店鋪,都可以用比特幣支付。
三、比特幣的現狀
隨著比特幣的發展壯大,比特幣既是一種金融投資方式,又成為一種新的支付手段,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衍生出一系列相關的新型產業。目前為止,中國初步形成了比特幣生產、消費、儲存的產業鏈,比特幣的交易平臺的數量也較往年有所增長,加入比特幣挖掘的中國用戶也大幅增加。其中,最活躍的交易平臺是,日平均成交額超過6000比特幣。同時,隨著比特幣挖掘難度的增大,比特幣挖掘機和比特幣錢包也有了顯著的發展。挖掘軟件的精度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多,比特幣錢包也逐漸被開發出來,以此盈利的公司不勝枚舉,這些都足以證明比特幣市場的興盛。
四、比特幣是經濟泡沫下市場的自然選擇
自誕生以來,比特幣就一直處在爭論的風口浪尖。支持者把它看作是貨幣發展道路上的重大創新,是貨幣的最終形式。而反對者則認為,去中心化的貨幣設計存在很多潛在的風險。表面上比特幣發展如火如荼,實則也是暗流涌動。
2016年10月,我國宏觀經濟數據表明,M1新增11054億,同比增長23.9%;M2新增3139億,同比增長10.6%;社會融資新增8963億元,地方債新增3350億元,社融和地方債同比增長16.82%。在進入本世紀后的十二年期間,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年增幅一直保持在17%左右,其中,有4年增幅在19%以上,2009年達到最高,為27.7%。雖然近年M2增速已經放緩,但M2的余額遠遠超過了GDP,央行持續“放水”的總體趨勢難以改變。比特幣的交易量和價格持續上升與這些宏觀經濟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央行發行過多的貨幣,造成大量經濟泡沫,而市場擔憂泡沫破滅,所以需要擁有自己獨立的貨幣,比特幣恰好正在發展的勢頭上,自然成為了市場擁有獨立貨幣的產物,并且將會繼續發展壯大。
五、結束語
比特幣是電子貨幣的革新,對金融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它是貨幣形式的變革,使得交易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資源。另一方面,它無政府的特點帶來了許多風險,亟需國家和組織采取恰當的措施,制定適當的規則來完善監管體系。比特幣是否能夠繼續發展,成為廣泛使用的貨幣還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創新必將為貨幣體系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更多的革新。
參考文獻:
[1]于江.新型貨幣“比特幣”:產生、原理與發展 2013(5)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