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小企業;網絡安全
中圖分類號:TP393.08
中小企業是整個經濟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它依然在發展的初期過程中,因此中小企業并沒有更多的經歷和資金投入到網絡信息技術的管理當中。因為網絡信息安全給中小企業造成的困擾也不斷發生,實際上,在我國中小企業信息丟失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國不少報紙也在不斷呼吁中小企業增加企業內部網絡安全管理功能和投入。本文就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
1中小企業網絡安全問題
從當前企業的內外部網絡中,我們可以認為企業內部信息安全網絡體系需要所面臨的安全問題有如下內容:
1.1外網信息安全
中小企業主要依靠快速獲得信息、快速轉型、快速提供各種解決方案而獲得訂單或資源。然而當前快速信息的來源主要是從網絡中而來,因此互聯網的信息交流成為了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工具,而互聯網內部的黑客攻擊、病毒傳播、垃圾郵件、蠕蟲攻擊等已經成為威脅中小企業外網的主要內容。
1.2內網信息安全
在摒棄了外網威脅之外,企業的員工不少利用網絡處理私人事務,而對計算機進行不當使用,因而造成了企業網絡資源大量消耗,帶病毒的U盤、光盤等介質在相互電腦之間傳播,間諜軟件在不斷復制企業的信息,這都使得不少企業內部信息在網絡之間泄露給競爭對手。
1.3企業內部網絡之間信息安全
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壯大和發展,不少企業已經形成了企業總部、分支機構、移動辦公人員、倉儲人員都分開辦公的互動運營模式,而在移動辦公人員所使用的互聯網電腦之間的信息共享安全成為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之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防范對策
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知道,要真正防止中小企業網絡安全問題的發生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隨著網絡安全防護升級過程,黑客侵入、病毒感染、木馬傳送等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因此要真正提升企業網絡安全更應該從根本上進行,即對企業出入口信息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對員工進行管理和教育,并實時對網絡系統進行漏洞和安全問題檢查,及時提出相應的安全評估風險,提出補救措施,并有效的防止黑客的入侵和病毒擴散。具體而言要做到實施企業防火墻控制、入侵檢查防御、網絡安全漏洞修復、重要文件及內部資料管理等方式。
2.1防火墻實施方案
企業應當從網絡的內部考慮,對于企業內外部使用合適的防火墻管理軟件,而本文所建議的防火墻軟件應當設置為兩臺防火墻,一臺防火墻對業務網與企業內網進行隔離,另一臺防火墻對Internet與企業內網之間進行隔離,其中DNS、郵件等對外服務器連接在防火墻的DMZ區與內、外網間進行隔離。
防火墻主要的功能在于保護整個網絡之間數據信息傳遞的交流安全,因為它應當設置的安全過濾權限為:對網絡數據包的協議、端口、源目的/目標地址之間的審核和管理,嚴格審核外網用戶的非法登錄,限制和記錄外網用戶的數據包傳遞。及時防范外部的服務攻擊,定期檢測和查看防火墻的訪問日志,對防火墻管理人員的嚴格控制。
防火墻能極大地提高一個內部網絡的安全性,并通過過濾不安全的服務而降低風險。由于只有經過精心選擇的應用協議才能通過防火墻,所以網絡環境變得更安全。如防火墻可以禁止諸如眾所周知的不安全的NFS協議進出受保護網絡,這樣外部的攻擊者就不可能利用這些脆弱的協議來攻擊內部網絡。防火墻同時可以保護網絡免受基于路由的攻擊,如IP選項中的源路由攻擊和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路徑。
2.2入侵檢測方案
在核心交換機監控端口部署CA入侵檢測系統(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并在不同網段(本地或遠程)上安裝由中央工作站控制的網絡入侵檢測,對網絡入侵進行檢測和響應。
入侵檢測系統實時捕獲內外網之間傳輸的所有數據,以動態圖形方式展現出來,使管理員能夠時刻掌握當前內外網之間正在進行的連接和訪問情況;運用協議分析和模式匹配方法,可以有效地識別各種網絡攻擊和異常現象,如拒絕服務攻擊,非授權訪問嘗試,預攻擊探測等;當攻擊發生時,可根據管理員的配置以多種方式發出實時報警;對于嚴重的網絡入侵事件,也可由入侵檢測引擎直接發出阻斷信號切斷發生攻擊的連接,還可以動態地調整防火墻的防護策略,使得防火墻成為一個動態的智能的防護體系。
2.3網絡安全漏洞
不少企業內部為了便于交流,紛紛架設了WWW、郵件、視頻服務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內部的財務系統服務器,對于管理人員而言,無法及時有效的了解每個服務器之間和網絡內部的安全缺陷和漏洞管理,因此使用漏洞掃描和及時修復漏洞、對當前漏洞進行分析和評估工作,成為增強網絡安全性的主要方法。
2.4重要文件及內部資料管理
對于中小型企業定期進行重要資料的管理和備份是很有必要的,這能夠防止企業內部數據因為各種軟硬件故障、病毒侵襲和黑客破壞而導致整個系統資源崩潰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中小企業應當積極的選用各種功能完善,使用靈活的備份軟件進行資源的備份和恢復,全面的保護數據的安全。
在服務器、企業內部機子在運行重要數據時,要實時動態加密,自覺的對各種文件進行分級、分類管理、特別對重要的系統文件、重要的可執行文件進行寫保護、并使用安全有效的數據存儲、備份及時,必要時采用物理或邏輯隔離措施來保證信息資源的安全和穩定。
3總結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小企業在享受網絡技術帶來好處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筆者針對昆明市某普洱茶城在分布模式下制定的安全防護策略,探討了中小企業的網絡安全問題。網絡安全防護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無論采取何種措施,安全總是相對的,因而作為網絡安全管理員,應隨網絡安全狀況及安全需求的變化,適度的調整安全策略,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張宏.網絡安全基礎[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21-24.
[2]Anne Carasik-Henmi等.防火墻核心技術精解[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1):10-14.
[3]Paul E.Proctor.入侵檢測實用手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1):24-30,52-57.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教育系統按照教育部的總體部署,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堅持用信息化推進教育改革、用信息化提升教育質量、用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大力改善信息化硬件設施,強化信息技術應用,狠抓網絡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總結近年來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標、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一、過去幾年重慶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績
(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
近年來,通過“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區縣教育城域網建設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設,初步形成了重慶市教育網絡體系。各區縣已建設教育城域網絡,同時以衛星接收和互聯網寬帶互為補充實現了農村邊遠學校和教學點網絡接入。目前,全市50%普通中小學、90%中職學校、所有高校建設了“校園網”。全市建成多媒體教室6.5萬間,計算機網絡教室8千余間。高校計算機生機比達到6:1、中職學校達到8:1、中小學達到13:1。特別是2009年以來,投入5億多元,為全市中小學教師配備了14.6萬臺筆記本電腦,配備率達76%。
(二)教學數字資源開發和應用不斷加強
建立了重慶市基礎教育資源庫、“重慶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重慶大學城資源共享平臺。在渝高校建設了近2萬節網絡課程、300余門國家及市級數字精品課程,數字文獻資源規模和質量明顯提升。堅持以需求和運用為導向,不斷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對質量提升的作用越來越大。
(三)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卓有成效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信息技術作為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不斷改善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信息化設施設備條件,加強優質教育數字資源開發供給,推動偏遠薄弱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從2014年起,我們又將信息化建設納入義務教育學校 “全面改薄”工程。同時,各地積極組織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觀摩課、優質課,開展網絡備課、網絡教研,著力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
重慶按照A級數據中心標準,啟動了市級教育數據中心建設,完成了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教師數據采集、學生資助、學校資產和校舍管理等系統部署,具備了網上轉學、招生、辦證等業務管理功能。在全國率先全面實現了中高考網上報名、網上填報志愿、網上評卷和網上錄取。建成了重慶教育門戶網站、OA辦公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等管理信息系統,與區縣、高校、委直屬單位實現了互聯互通。各區縣和學校積極推進“數字校園”建設,結合實際建設應用管理系統,促進管理水平提高。
(五)師生信息技術素養逐步提高
通過“國培”“市培”等師資培訓項目,強化信息技術培訓,先后培訓中小學教師45萬人次。把信息技術素養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納入崗位職責和考核評價,并在職稱評聘、賽課等方面強化導向。同時,各級各類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組織開展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中小學生電腦制作等競賽活動,不少學校還積極探索網上布置作業、在線互動答疑,鼓勵學生使用網絡自主學習,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六)信息化建設應用機制不斷創新
近年來,一些區縣和學校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務實進取,開拓創新,探索出一批切實可行的經驗和模式。
在管理體制方面,重慶醫科大學、重慶科技學院等學校,成立了信息處或信息管理中心,負責統籌學校信息化建設。
在建設模式方面,忠縣采用融資租賃模式,一次性完成所有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采取以自身為主,以企業贊助、資源互換為輔的融資模式,解決信息化建設中資金不足問題。
在資源共建共享方面,建設了重慶大學城資源共享網絡平臺,實現了教學資源、科研資源、就業信息等共享。同時,各區縣、學校以學會、協會、聯盟等為平臺,積極加強資源共建共享。
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方面,沙坪壩區利用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推進區域基礎教育資源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重慶大學利用開源網絡教學服務平臺,與慕課平臺相結合,開展網絡授課、在線答疑、師生互動等,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升。
在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方面,萬州區開展“教育云課堂”的數字化教學試點,打破優質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大足、璧山等開創了“城鄉聯體課堂”教學模式,將主課堂教師上課的音頻、視頻傳輸到聯網學校,實現了城鄉學校同步上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在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方面,重慶郵電大學綜合利用手機報、APP手機軟件、微信機器人等新媒體手段,深度貼近師生,提供便捷資訊、新生服務、陽光招生。
二、明確任務,抓住重點,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
日前,經市政府同意,市教委等九部門聯合制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意見》,明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我們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四個著眼于、四個堅持”。
“四個著眼于”,就是著眼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眼于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和教育的科學發展,著眼于促進教育均衡公平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眼于人的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四個堅持”就是堅持面向未來,努力為每名學生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信息化環境和服務;堅持應用導向,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和質量提升;堅持統籌規劃,做好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分類、分步、分層推進實施;堅持開放共享,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的教育信息化合作推進新機制,推動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
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與重慶教育現代化、長江上游科教中心和西部人才高地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為重慶教育的改革發展和質量提升提供保障。為此,要抓好以下六項重點工作。
(一)加快“三通工程”建設
“三通兩平臺”是“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標和標志工程。“三通”就是“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一是加快“寬帶網絡校校通”建設。此項工作的難點是偏遠農村中小學。近期,重慶市“寬帶中國”行動明確提出了“實現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行政村互聯網覆蓋達到100%”的目標。我們要抓好這個機遇,依托“寬帶中國”行動,盡快解決偏遠農村學校網絡“最后1公里”的問題。到2015年,全市所有中小學和職業學校要按照要求接入寬帶網絡,40%以上的高校校園網要建成IPV6網絡平臺。
二是加快“優質資源班班通”建設。要將“班班通”與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結合起來,加快農村地區學校多媒體教室終端建設,配備基本設施設備,到2015年,60%以上的中小學和中職學校要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同時,要配齊相應的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確保盡快使用、發揮效益。
三是穩步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我們要積極研究如何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要鼓勵教師先開通網絡空間,搭建在線學習、教研互動平臺,引導學生、家長參與進來,逐步擴大使用率和覆蓋面。
“三通”工程是近幾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務艱巨、時間緊迫。當前我們正大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也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來創新“三通工程”建設機制。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2014年3月的講話中指出:要加快構建“政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的機制,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加快構建“基礎性資源靠政策、個性化資源靠市場”和“企業競爭提供、政府評估準入、學校自主選擇”的機制,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加快構建“政府規劃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的機制,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這為我們勾畫了“三通工程”的路徑圖,提供了操作指南,我們要按此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三通工程”。
(二)加快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建設
一是必要的硬件設施建設。按照“一級應用、二級建設、三級互通”思路,重點建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一方面,一些區縣和學校已經建設的資源服務平臺,要繼續建好用好。另一方面,我們不要求每個區縣都建立自己的平臺,但要與市級平臺對接來利用市級平臺承載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
二是資源的建設。平臺搭建好了,解決了路和車的問題,如何備足貨,保證有豐富的資源共享使用,這不僅是平臺建設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決定平臺建設水平高低的關鍵。我們近期將制定市級教育資源建設規劃,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基本思路,統籌建設全市數字教育資源。主要是抓好兩個板塊的資源建設,一是基礎性教育資源,二是特色、個性化優質教育資源。基礎性教育資源建設,要充分利用企業,特別是主流的教材出版企業,按照符合新課標的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系統開發配套的教育資源。同時,積極拓展資源來源渠道,不斷豐富教育資源,逐步建成全市“數字教育資源超市”。在建設基礎性教育資源的基礎上,要加強個性化、特色、優質資源建設。教育部今年啟動了“一師一優課”活動,我們要抓好落實,并以此為契機,創造一批、匯聚一批個性化的優質資源。市教委將啟動建設市級統籌的高校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平臺。各高校要把本校優質資源都拿到這個平臺上來,實現校際優質資源共建共享。要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促進學生跨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三)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這是“兩平臺”中的另一平臺。一方面,要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以“兩級建設、五級應用”架構,加快完善基礎教育學籍管理系統和中職教育學籍管理等系統的建設,做到與學生一生一號、學校一校一碼。另一方面,還要對系統數據進行整理、加工,二次開發、深度應用,推進教育改革。在當今大數據時代,還要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利用管理系統的數據資源,實現相關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集成,為教育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
(四)建設全市統一的教育寬帶網
教育信息化必須有高速互連的網絡基礎作支撐。各區縣、學校要繼續完善現有的城域網、校園網,并推動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有機銜接,提高無線網絡覆蓋面。市教委將以市政府正在推進的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為契機,在現有高校骨干網和區縣教育城域網的基礎上,建設全市統一的教育寬帶網,各區縣的教育城域網、教育數據資源中心、高校校園網,都要接入統一的寬帶網,形成覆蓋我市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育城域網,實現全市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網絡互聯互通,免費、高速、安全訪問。計劃2015年完成教育寬帶網主干節點高速互聯,2016年所有區縣教育城域網均要實現高速互聯。希望各區縣、學校在規劃建設本地、本校的教育網絡時,要依據全市的總體規劃,在平臺、技術、標準等方面統一,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五)加強教育信息化隊伍建設
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取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取決于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必須把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國培、市培、區縣培訓和校本培訓多個層次,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專項培訓與融合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信息技術培訓提檔升級,進一步增強教師教育信息意識,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要加強信息化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配足配齊信息化專業技術人員,保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和信息化技術的有效推廣。教育管理者也要自覺提高信息化素養,帶頭應用,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各高校要加強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為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支撐。
(六) 深入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
2012年,教育部在我市批復了32個教育信息化國家試點單位。我們將組織專家開展中期評估。各試點單位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爭取在全市乃至西部地區推廣。2015年我們將啟動市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推選一批市級試點單位,在各級各類教學應用、區域整體推進、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探索、積累經驗。各區縣、學校要加強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為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積累經驗。市教委將兌現獎補政策,對試點效果好的予以經費獎勵。
三、統籌協調,強化保障,確保教育信息化順利推進
(一)進一步強化工作統籌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統籌。市教委已成立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設立了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以從組織管理方面解決信息化工作的統籌問題。要統籌考慮城鄉學校、普職教育的實際,根據財力情況、分清輕重緩急,統一規劃項目庫和建設進度計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要建立跨部門的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機制。近年來,相關市級部門從項目、資金、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區縣教育部門也要向政府匯報,爭取本地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二)進一步強化應用導向
應用導向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首要原則。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硬件條件已有一定基礎,今后,要在繼續加大投入、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到應用上來,將著力點放到利用現有條件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上,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上。要進一步探索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一定要避免重硬件、輕資源,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要注意防止平時不使用、來了客人“秀一下”的現象,防止絕大多數教師不使用、幾個尖子“撐門面”的現象,防止其他環節不使用、簡單地在課堂放幾幅圖片幾段視頻“造氣氛”的現象。學校要積極探索強化應用的工作機制,轉變教學和教研活動組織管理方式,建立相應的制度規范,來鼓勵、引導、要求、督促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普遍用、經常用,備課用、上課用、布置作業用、師生交流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進一步強化經費保障
今后五年,中央和市級將在“改薄工程”中安排6億元左右,用于全市薄弱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下一步,我們還將設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經費,“以獎代補”,對信息化工作推進有成效的區縣和學校予以經費支持。各區縣也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設經費列入本級教育經費預算,增加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要出現“擠出效應”,保障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及購買教育信息化服務和運行維護的經常性支出。同時,區縣和學校要加強創新,積極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設多種模式,用好市場機制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多渠道籌措經費。需要強調的是,教育信息化投入要突出資源建設、人員培訓、推進應用等“軟”環境,不要簡單地理解為開展新一輪大規模的硬件建設。
(四)進一步強化信息化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