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音樂教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生強烈呼喊:我們努力過但沒有“興趣”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因為音樂課堂沒有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大多數同學在課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師,做出一副很認真的模樣;要么是趴在課桌上睡覺或聽音樂;要么是帶上其他文化科作業或課外書籍等等。總之,他們在音樂課堂上找不到他們的需求。那么,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需求是怎樣的呢?
與時俱進,追求音樂的流行美
現代世界,包括音樂在內的各方面都在飛速的發展。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音樂表演,都在技術上,藝術上有了很大突破,緊緊的體現了時代氣息和人們對音樂文化的需求。作為欣賞主體的學生,理所當然對音樂的品味也越來越高。經過筆者教學實踐發現:
時尚旋律美,是學生音樂鑒賞的首要需求。在《學堂樂歌》單元中,學生對教學內容比較陌生,缺乏興趣,甚至認為其旋律老土,沒有新意。課后,我認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調整,我將“學堂樂歌’和 “校園民謠”結合起來,課堂上簡略的聆聽“學堂樂歌”,重點是欣賞具有時代氣息的“校園民謠”。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這樣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又自然的進行了同類音樂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們內心的“榜樣”需求。在欣賞民族歌劇唱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時,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學生沒精打采,接著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學們立即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調查發現他們大多數不知道,對王菲特別喜歡,甚至是很多同學的偶像。因為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夢”。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個版本的音樂給同學們欣賞,以便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共鳴。
浪漫意境美,是他們放飛心情的需求。在鋼琴音樂單元,我們欣賞了肖邦的《“革命”練習曲》和李斯特的《愛之夢》,兩首音樂都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杰作。但學生更喜歡《愛之夢》,因為《愛之夢》更讓他們覺得“浪漫”,更適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總是從他們的興趣入手,由淺入深,選擇一些諸如《神秘園》、《神話》等音樂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逐步過渡到對他們來說較“難”的音樂,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動聽配器美,是他們體驗音樂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風單元,我們欣賞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的《思念》,學生反映普遍較差,隨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樣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學生馬上興奮起來。因為音樂家對這首歌曲進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聲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齡結構和心里特征,他們對“流行美”的需求還很多很多,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用“心”去發現,用“行”去實現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挖掘出時尚、經典的音樂作品。
簡單直觀,力求音、畫、舞結合
音畫結合。例如:在欣賞《西出陽關無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園》兩個單元時,我們可以根據音樂所蘊涵的意境,選擇《唐之韻》等視頻音樂文件進行播放,使學生在聽覺中領悟意境,在視頻中理解音樂。這樣就讓較難的音樂變得直觀簡單、一目了然。
音舞結合。例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單元時,由于其音樂和舞蹈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忌諱對他們進行孤立的欣賞,而要讓音樂與舞蹈有機的結合,從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樂的相關知識。
音畫舞結合。例如:在欣賞《爵士樂》時,筆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視頻片斷進行欣賞,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哼唱,一邊模仿舞蹈,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又使課堂得到了良好互動。
教師理性思維,緊跟專家方向調節學生需求
1、改變觀念,借助“選擇”的力量,選擇一些時尚、積極、動聽、影響力強的作品,使學生在課堂上充滿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充滿樂趣??茖W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選擇”。相信專家,但不要迷信專家,因為專家不一定都有一線教學經驗的,他們對教學實際情況了解得并不是特別到位。
2、相信學生,他們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夠為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因為他們代表自己,愿意為自己負責。
音樂能給人帶來愉悅?!稑酚洝氛f:“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本褪侵v音樂可以使人得到快樂,滿足人的愉悅情感的需要。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音樂本身愉悅性的特點,因勢利導,引發學生高峰體驗。當學生處于愉悅狀態時,最有利于形成優勢興奮中心,產生高峰體驗。在頓悟、感動、愉悅中,學生會感覺到學習音樂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當學習從一種艱苦的勞動而變成快樂的活動時,教學的目標就基本實現了。
音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愉悅,使他們產生高峰體驗?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情”促“悅”,引發高峰體驗
音樂作為一種最富于情感表達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藝術形式,蘊涵著巨大能量,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音樂的情感性特點,以“情”打動學生,讓學生在情境的交融中,感受學習的愉悅,進而產生高峰體驗。
1.設境激趣。學生對音樂課感興趣與否,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引其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產生探究的欲望。如講解音樂要素“節奏”時,可以通過視頻欣賞盲人鋼琴家羅伯茲、貝斯奇才葛溫、鼓手馬沙利斯在2003年柏林溫布尼音樂會上的一段演奏《我找到了節奏》,以學生感興趣的爵士樂風格樂曲導入,喚起學生的體驗欲望,為后面達到高峰體驗打下基礎。
有時候我讓學生想象音樂所描繪的場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有時候我運用多媒體介紹音樂所表現的文化背景,讓學生體驗音樂的內涵;有時候我運用圖片和影像拓展音樂的各個側面,讓學生理解音樂的精神內核。不同的設境方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激情投入。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課堂如一潭死水,學生何來的愉悅,又怎么能產生高峰體驗?課堂上,教師應該是學生的知己、朋友和伙伴,一起和學生感受音樂的內涵,一起為之激動、喜悅、感奮和陶醉。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在課堂中的激情投入,能夠給課堂增添活力,極大地感染學生,甚至震撼學生的心靈。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等,都是師生共同的精神食糧,那優美的旋律,那豐富的和聲,那精美的結構,那生動活潑的感性形式,都會讓學生獲得審美享受。教師要把自己對這些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充滿激情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情緒為之起伏,情感為之激蕩,形成全身心的音樂體驗。
幾年前筆者在首都師大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課標培訓,有幸聆聽了北京八級教師李存老師的一節課,印象非常深刻。課堂中,處處感受到李老師與音樂的心靈交流,抒情的朗誦、優美的語言、傳神的手勢、會說話的眼睛,充滿著深情和陶醉。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顯示著一種忘我的境界,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學生被感染了,聽課老師被感染了,音樂已浸入到大家的心靈。
3.真情交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對于學生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朋友,與學生志同道合的老師。”實踐證明,一個教師若能以真情對待學生,學生就會向教師敞開心靈的大門。師生之間這種真誠相待,彼此不斷的溝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師生人際關系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得以生機勃勃開展的前提。
音樂學科,在其教育、教學形式與過程中,與其他學科有著顯著的區別,淡化了教育活動中完全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音樂是以流動的音響塑造形象的情感藝術,音樂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也是學生自己的情感與音樂所表現的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情感既是音樂欣賞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也是音樂教學的靈魂。在這種情感交流活動中,師生間沒有權威性和強迫性,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尊重。在和諧的氛圍里,學生會感覺到上音樂課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處于愉悅狀態的學生,極易產生高峰體驗,當學習變成一種享受的時候,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二、以“美”促“悅”,引發高峰體驗
在藝術審美中,高峰體驗指的是審美的極致,是最高層次和意義上的審美。馬斯洛曾明確地指出,審美的體驗和創造性的體驗都能達到“高峰”的境界。在體驗中審美動之以情,感知以形,才能曉之以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藝術的審美,不同于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一般不能通過簡單的“教”或者“學”的方式獲得。對藝術的理解、感悟、審美必須通過個體的體驗,通過欣賞主體與藝術的全方位接觸才有可能獲得。
新課標明確提出:音樂審美是音樂教育的核心。這就決定了音樂教育的過程應轉換為一種自覺審美的過程,音樂課程價值必須升華為一種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改的理念必須定位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上,同時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審美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體驗中完成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當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時,就有可能長久地沉浸在無法遏制、無以名狀的歡愉心情之中。這種狀態的產生就是美感體驗的產生,而任何美感體驗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邏輯進程,當這種美感體驗達到高峰狀態時,即是美感的極致。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被稱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肖邦作品魅力所在,教學中教師可從感受肖邦作品的“美”入手,以“美”促“悅”。如欣賞肖邦《升C小調夜曲》時,教師先演奏樂曲,讓學生用心聆聽,展開豐富想象。教師出示曲名,簡介夜曲,并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對肖邦夜曲的印象:肖邦的音樂美得無以復加,尤其是他的夜曲,讓人感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凄美與憂傷。仿佛置身月下,賞滿地的落花,醉盈路的芬芳,真可謂“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陶然于聽香之美。教師還可以結合語文課《肖邦故園》,引導學生分析肖邦作品中優美旋律的來源,尤其是通過對演唱方法、音準、音色的介紹,讓學生把握“音樂本體”因素,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出示小詩《夜曲》,學生合著教師鋼琴伴奏朗誦,進一步感受樂曲描繪的意境。優美的音樂伴著抒情的朗誦,學生對樂曲美感的體驗達到極致。
三、以“動”促“悅”,引發高峰體驗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生動活潑的音樂活動,能夠激起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喚起學生參與體驗的熱情,使他們處于愉悅狀態,最終引發高峰體驗。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多給學生創設展現創造才能的機會,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體驗中來。要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出發,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在活動中切身體驗音樂所包含的情緒、情感和情境,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發展個性和創造才能。
以《生活中的節奏與音樂中的節奏》一課為例,課中教師設計了以下幾項活動:讓學生表演生活中的節奏場景,感受生活中的節奏;讓學生做由弱漸強、由強漸弱的節奏練習,感受不同節奏在音樂中的表現意義;讓學生對Rap、踢踏舞、鼓樂等簡單片斷進行模仿、練習,感受存在于歌唱、舞蹈、器樂、京劇等不同藝術表演形式中的節奏;讓學生創編節奏等等。在活動的體驗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節奏的魅力,品嘗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審美教育
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是初中和小學音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提高高中生全方面素質重要因素。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應當從音樂藝術的特點出發,把音樂鑒賞作為教學的主要方法,圍繞高中生展開審美教育,提高高中生音樂欣賞水平和高尚的道德修養。讓學生能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目的,新課程改革中提出,高中音樂課中分為音樂鑒賞、唱歌、音樂與戲劇表演等六個部分,而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課中重要的構成部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開設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目的是讓高中生通過對音樂的欣賞來感悟音樂的美感,從而提高高中生的審美情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上展開審美教育不僅是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還是音樂鑒賞課的重要部分
一、培養高中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及判斷能力
高中生經歷了小學及初中時期的音樂教育面,對音樂的鑒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和分析鑒別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對音樂文化知識的累計還需要不斷進行。所謂的音樂鑒賞就是通過聽覺來對音樂作品展開感知體驗,同時展開音樂審美的過程,領悟音樂美的能力是音樂審美的根本要求,也是展開更高層次的音樂審美的依據。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高中音樂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學生作為作為主體,讓高中生能對不同的音樂展開欣賞,同時對有關的音樂知識展開講解,讓高中生能體會不同音樂的美。在上課過程中,音樂老師應當盡量為高中生提供聆聽的音樂的機會,對高中生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高中生的音樂水平。例如,高中音樂老師在教《學會聆聽》一課時,應該引導高中生通過聆聽音樂來感悟音樂中的美,在聆聽過程中,進行講解、對比和討論,同時對節奏、旋律、速度等要素進行講解,老師可以讓高中生結合《草原放牧》《長江之歌》等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感悟不同音樂的魅力。對于音樂美的判斷能力是在對音樂作品展開初步領悟后進行的,對音樂的特點展開鑒別、判斷和分析。對于音樂的審美判斷,不是簡單的用“美”或者“丑”來評論,而應當結合有關的理論加以分析。高中音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想要提高高中生對音樂審美的判斷能力,應當把有關的音樂理論學習和高中生的感悟相融合,幫助高中生培養合理的審美判斷能力。根據高中生的特點,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然而通常會缺少辨別音樂中的美與丑。正是因為這樣,在音樂鑒賞課中,老師應當喚起高中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讓高中生對各種類型的音樂展開審美感受,提高自身的個人音樂修養,讓學生有優美的音樂中提高全方面素質。
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體驗
音樂感知是從表面的到深入的研究。完整的音樂中含有大量因素,而讓高中生喜愛音樂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正是因為這樣,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就是讓高中生喜愛欣賞音樂,那么應當怎么樣讓高中生喜愛呢?讓高中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讓其更好的學習音樂。高中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聽覺盛宴”法,這個方法是針對某一類型的音樂,讓學生多聽多感悟。例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時,蒙古族音樂部分選用了歌曲《遼闊的草原》。然而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聽《遼闊的草原》,卻對《吉祥三寶》等歌曲很熟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高中音樂老師應當多讓學生聽一些膾炙人口的蒙古歌曲,從而引導高中生喜愛蒙古音樂。高中音樂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嘗試著打亂教材的順序,加快音樂風格的變換頻率,從而讓學生加深印象。首先,音樂老師可以采用時間維度,將同一時期的音樂編排在一起教學,讓高中生領悟不同時期音樂的魅力。第二是空間維度,就是同一個地區的不同音樂。比如同樣是西北部,有很多民族的音樂風格是不相同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橫向比較,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培養學生的理解及評價能力
音樂審美教育中對音樂美的理解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建立在聆聽以及感悟的基礎之上的,也是從“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的過程,是審美活動的一種升華。高中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修養和生活經驗,理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音樂鑒賞課中做到理性的認識,可以從理性的方面對音樂展開分析和理解,高中音樂教材的特點可以系統的提高高中生對音樂美的欣賞能力。比如在課本中《文人情致》這個部分,課本中《陽關三疊》《廣陵散》等歌曲對中國古代古琴音樂展開詮釋,讓高中生能更好的學習音樂。審美評價是讓高中生依據自身的審美價值觀對音樂進行評價,包括對特色、方法和內容等方面的評價,是審美活動中的最高層次。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高中音樂老師應當根據有關的課本知識來引導高中生進行正確地評價。音樂鑒賞是培養高中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基本方式。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高中生的音樂水平,提高高中生對音樂是感悟以及創新能力,同時達到凈化學生心靈的目的。高中音樂老師在音樂鑒賞課中應當培養高中全面發展,結合音樂知識進行綜合學習,全面提高高中生欣賞音樂的水平及藝術修養,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賈佳.打開音樂之門——如何培養學生音樂聆聽和鑒賞的能力[J].南方論刊,2010(10).
[2]胡君英.關于音樂鑒賞教學的一點美學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0(01).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自主學習;研究
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對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一、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明確自主學習主題,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組織學生通過講座、介紹等形式來研究比較成功的音樂自主學習案例,營造出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也為學生下一階段的自主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前高中音樂教學中選擇自主學習課題一般都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模式:(1)學生自主選擇,教師給予指導;(2)教師提出不同課題,學生自主選擇。
二、實施階段
新課標強調高中音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還要面向全體學生,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音樂學習中來,這樣不僅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夠使每位學生的音樂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發掘。比如,在學習《光榮犧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一組學生負責去查找和整理相關圖書文獻資料;二組則可以利用網絡了解更多關于學習課題的相關知識;三組則需要結合學習過程和結果與教師進行詳細交流,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一定的指導,并形成最終的自主學習報告。通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也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認識所學的音樂知識。
三、評價階段
自主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針對自身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學習方法、過程和結果等方面進行相應的總結和評價。教師應該積極地參與其中,使學生能夠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獲得更好的自主學習效果。自主學習評價可以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有機結合的形式來進行,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交流評價中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還可以在互相交流經驗、體驗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信心,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總之,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還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自信心,也通過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多為學生設計一些新穎豐富的自主學習活動,從而不斷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新課改和素質教育都要求在高中階段開設音樂課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音樂家,而是通過音樂的授課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接觸音樂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感悟音樂、享受音樂和通過學習能通過音樂來表達自我。從這一個角度來講,在現代的教育中,減少了以往的那種純功利性的目的,現代教育應該更加突出教學過程的作用,突出學生的地位,做到“以生為本”,而不是“以成績為本”。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還要認清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地位,注重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切記一言堂或者滿堂灌。高中生雖然還年齡尚幼,但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歷,有他們自己的思維和判斷方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了解學情,做到知己知彼。同時,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與老師一樣都是課堂的參與者,所以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中學會尊重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不可歧視和辱罵學生。音樂課堂應該是開放性的課堂,應該實現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有效的路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比如,在開學第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在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歌曲或者原創歌曲進行唱歌介紹,一下子學生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他們也喜歡上了音樂這門課。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圍繞著教學內容精心的設計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主觀能動性,這樣必定會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改善教學方法,挖掘學生資源
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充分的考慮學情,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且教師要依據學情,突出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相長,以教助學,以學促教。對于音樂作品來說,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差異性,不同的人對音樂作品的看法也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每一位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所處的環境,作為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對音樂的解讀必然也會不盡相同,為此,教師在音樂課堂一定要學會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大膽的嘗試與想象。如在學習《青春舞曲》的伴奏節奏的時,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了原版的音樂演奏,然后給學生準備了鈴鼓、響板等打擊樂器,讓學生依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現有的心情進行即興創作,自由創作,當然也可以依據原版的節奏進行表演。這樣就給學生一個十分寬松的環境,結果學生確實也創作了一些不錯的富有特性的節奏。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應有的知識,應能夠發揮自身的潛能,做到學活學用,學以致用,勢必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音樂的鑒賞能力。
三、與時俱進,使用多媒體技術
當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教學媒介和輔助教學軟件應運而生,這些技術在一線教學中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其中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的應用就迎來了高中音樂課的教學革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的質量。多媒體技術改變了以往那種常規的傳統課堂一支粉筆,一個黑板的局面,它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實現教學內容的直觀化、體驗化和情景化教學,把復雜的音樂知識簡單化,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具體化,另外還可以實現聲文圖茂,多角度的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和觸覺。就拿高中音樂課堂中的音樂欣賞課來說吧,過去由于教學技術的滯后性,對于一些音樂欣賞課來說,很多的教師都是通過編故事、畫板畫、直接講授等方式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這些枯燥泛味的詮釋根本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很多的高中生對音樂欣賞課都是冷淡忽視,或者是在而不聽,視而不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改變了這一現狀,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實現可視化教學和直觀教學,通過專題片的播放,大師的講解,名人名家的專訪,音樂作品的解讀等來開闊音樂文化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梁?!?,英臺抗婚這一橋段的鑒賞時,先由大提琴演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勢力主題,然后播放影片《梁?!废鄳囊曨l選段,學生在聽與看的同時自然就可以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祝英臺反抗的主題中,小提琴強烈的切分節奏,旋律上行,表現的是英臺抗婚不嫁,同樣也播放視頻選段。通過多種知識詮釋方式的刺激,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由此可見多媒體的使用確實為高中音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一、高中音樂課程標準
(一)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針對高中音樂課程提出了以下幾種基本理念:第一,在音樂欣賞中提高高中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并以此為核心,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第二,全體同學一視同仁,但是不埋沒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及意識;第四,在多元化音樂種類的教學過程中不忘弘揚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特點
第一,高中音樂課程在設置時應當給學生提供選擇性的空間,注重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這樣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特長,同時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能力和水平,能夠不斷的拓展自己的知識范圍;第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修養,高中生的音樂文化修養是指學生對音樂中體現的人文方面的理解,以及對音樂的表達形式、音響、種類等方面的認識,其目標是為了提高高中生的品味以及文化素養,并使高中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與滿足;第三,使學生在“比較”中體驗和欣賞音樂的美好,而不是被動的欣賞與理解,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比較中學會對音樂的判斷、鑒賞以及學會對音樂作品的價值欣賞;第四,通過對音樂的學習,讓高中生能夠拓寬思維方式,讓高中生更深入、準確的了解音樂的抽象性特征。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學科壓力過重
高中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這是每位高考生都避免不了的。由于音樂課程并不參與普通高考,這就導致了包括學校、家長及學生三方面的不重視。學校為了讓學生多接受文化教育,經常不安排音樂課或是讓其他文化課代替音樂課;家長方面覺得高中生高考才是主要的,讓學生在校外也不能進行有關音樂方面的訓練或學習;學生自身方面,由于每天都有大量的作業及試題需要完成,根本沒有空閑時間來參加音樂活動。有的學生雖然對音樂課很感興趣,但是迫于升學壓力以及來自學校和家長的各方壓力,也只能選擇放棄。這些都導致高中音樂教學工作得不到實施。
(二)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高中音樂教師不注重自身知識的培養和深造,思想無法與時俱進,仍然停留在應試教育層面,教學思路不開闊,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把學生放到從屬的地位,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有一些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音樂知識,忽視高中生的音樂體驗和探究,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節,高中生無法感受到音樂的藝術特點。同時,還有一些高中音樂教師責任心不強,上課時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不關心高中生是否學到音樂知識和技能,導致音樂課無法開展。
(三)高中音樂教學投入不足
現階段高中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面對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媒體時代,他們的審美、知識接受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多媒體教學對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由于學校等方面缺少對音樂教學資源的投入,使得音樂教學所需要的設備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例如樂器、音響設備及音樂教室等,這些都阻礙了音樂教學的正常開展。還有的學校雖然具備足夠的教學資源,但是卻不能將其充分利用起來,教師隊伍不夠壯大,使得學校擁有的資源不能發揮其真實效用。
三、高中音樂教學方法及策略
(一)正確認識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音樂是增強人類情感,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的有效途徑,特別是高中階段,學生的心智開始向成熟方向發展,音樂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正確認識高中音樂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逐漸增加音樂教學的課時量。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或旁聽音樂課的形式,讓學生和家長都感受到學生學習音樂課所帶來良好效果,使家長逐步認同音樂教學對學習促進作用,和對學習壓力釋放的良好作用,從而支持學校的音樂教學的實施。
(二)引導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
高中音樂課程是基礎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多年以來都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進。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高中音樂教師應該深切認識到這一點,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充分發揮學生在音樂教學匯總的主體作用。對此,可以從聽、想、說、唱等四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欣賞和創造音樂的能力。聽是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去聆聽,讓學生全神貫注地去欣賞音樂作品。想是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作品中,放松心情,開闊思維,培養創造力,這也是進行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說是讓學生把思想和感情融入對音樂的感知以及情感的體驗中,讓學生的感受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最后是唱,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口唱,幫助學生把握作品的主題和形象,以行動的方式參與到學習中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印象,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三)實現教學方法多樣化
興趣是決定動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了高中音樂教師應當研究的課題。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激勵法等方式以及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钴S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如在課堂上播放一段經典音樂,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音樂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思維得到開拓。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其他科目的知識,如與音樂有關的人文科學知識、歷史知識等,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四)培育學生健全人格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方萄вΩ檬鞘ι?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定的興趣和愛好。
音樂基礎知識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這正如數學中的基本運算,也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運算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解答。教會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技能,才能讓學生感悟到音樂帶來的美,正如懂得數學的人才能愛上數學,體會到思考帶來的樂趣一樣。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橋梁和手段,也是理解音樂作品的工具,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才能理解音樂作品蘊含的情感,和音樂作品產生共鳴,從而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
二、高中音樂雙基教學的現狀分析
如何進行音樂課的雙基教學,一直是一線音樂教師不斷反思、思考的問題,在音樂教學中往往出現以下問題,如在進行《音樂與影視》音樂鑒賞時:片段1:教師:“許多同學都看過電影,也知道電影當中會有一些歌曲,這就是影視音樂,那么影視音樂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他的表現形式都有什么?”隨后,教師進行影視音樂知識的講解,場景音樂、主題音樂知識的滲透,隨后以《冰山上的來客》插曲進行為例進行講解……片段2:教師讓學生欣賞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插曲出現的三個場景,并提問“你覺得這首歌曲蘊含哪個民族的歌曲元素?為什么在不同的場景中出現?”學生回答完后,教師開始講解。片段1和片段2反映出教師在進行雙基教學時經常出現的問題,片段1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講解方式進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片段2中,教師采用短片讓學生在欣賞中感悟,但是雙基教學遠遠不夠。也就是說,教師在音樂雙基教學中,不是講解過多,就是講解過少,很難滲透在音樂審美體驗中。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許多教師認為雙基教學不再重要,但是忽視音樂“雙基”教學,必然會影響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高中音樂教學,不是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的教學,它不同于音樂專業學校,高中音樂更多的是利用音樂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這和音樂雙基教學并不矛盾,音樂教學正是學生感受音樂、創新音樂的基礎。
三、新課改理念下高中音樂雙基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激發學生興趣,進行雙基教學
高中音樂雙基教學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和技能永遠是緊密相連的,有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提高;技能提高了,知識才能得到鞏固和加強。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雙基教學,采用游戲進行節奏教學,如擊鼓傳花,通過鼓聲來進行節奏的感受,采用朗朗上口的韻律歌,提高學生音樂知識的記憶。如“漸強符號小喇叭,聲音越來就越大。再如,教師進行識譜教學時,學生往往覺得枯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熟練曲目,然后通過介紹古今的音樂詞作者,激發學生填詞的興趣,接著讓學生再認真聽一遍旋律,進行詞的創作,并唱出自己作詞的歌曲。這樣,學生對于識譜掌握得就很深刻。
(二)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加強雙基教學
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在群體實踐中使學生的感悟和體驗得到呼應,在對比映襯中提高興趣,感受成功,從而達到對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例如,在教唱歌曲《歌唱祖國》時,教師通過利用“啊”音教唱旋律,并采用創編的韻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在熟悉韻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男女生分組,在組內進行“你唱我聽”訓練,互相提出問題,并互相幫助改正。旋律熟練之后,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創編,小組成員不斷共同改進,最后形成完整的表演進行展示。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使得雙基教學更順暢地得到學習掌握。
關鍵詞:音樂史 教學研究 教育改革
中國音樂史教育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為學生了解我國音樂發展的脈絡和歷史以及重大音樂歷史事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是當前我國音樂史教育教學的現狀卻令人堪憂。
一、中國音樂史在高等教育中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中國音樂史教育的基本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三種,即課堂講述法、提問法和試卷考察法。中國音樂史是一門歷史類學科,具有鮮明的理論性特點,而課堂講述法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將基本理論問題做全面闡述。因此這種方法是目前我國音樂史教育最常規的授課方式。提問法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主要分兩種,其一是課堂提問,其二是布置課后作業。前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后者是檢驗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水平的一種手段,同時也能起到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試卷考試法是檢查學生學習水平,教師教學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能夠及時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加以糾正。這幾種方法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相互聯系、相互配合,構成了我國目前高等音樂史教育的基本模式。
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國音樂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音樂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普遍重技輕理
當前,我國音樂教育普遍只關注音樂技能的培養,對音樂史的教育教學普遍認為無足輕重,課時被大幅度壓縮,導致基本的教學任務不能保質保量完成。學生也多認為這門課可上可不上,逃課現象嚴重,學生平時基本對這門課程不怎么學習,考試基本靠突擊,導致這門課的教學質量總提不上去。究其原因,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功利化的心態在作怪,對一些實用性技能如聲樂、器樂和舞蹈的學習,短期內就能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更得學生追捧,而對于提升學生素養和內涵的音樂史學習,學生看不到短期內的學習效果,因此大多不愿投入過多的精力去學習,所以導致了音樂史教育教學的尷尬現狀。
(二)教學手段單一,提不起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我國音樂史教學活動仍舊以老師講授等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主,課堂上老師介紹基本的音樂歷史和歷史人物,內容單調、乏味、枯燥,學生普遍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僵化,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老師教學積極性也在不覺中受到打擊??傮w來說,是因為老師在教授這門課程時不能融入最新的時代符號,不能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和網絡以及各種音像制品進行教學,不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要提高中國音樂史的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負到責任,改進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中國音樂史是音樂專業各課程之間的重要紐帶之一,對提高高等音樂院校學生整體音樂素養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國音樂史教學不可只注重表面的基本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在學習中國音樂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學生學習中國傳統音樂的興趣,奠定學生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培養學生的音樂人氣質??涩F實的情況卻是枯燥知識的一味填鴨,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使學生產生了對音樂史學習的抵觸心理,顯然這已經偏離了開設中國音樂史這門課程的本意。
二、關于中國音樂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改變學生評價體系,優化考試考查方法
中國音樂史教育教學要發展,一定要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這就要從學生的評價機制入手,增加這門課程所占學分比重。除期末考試外,還應加大平時表現在整個學生成績中的比重,要把學生的到課情況、課堂表現及課后作業都納入學生的成績評價體系,以此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
(二)寓教于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中國音樂史屬理論性很強的課程,理論性的課程屬性決定了這門課程不可避免的具有枯燥性。這就要求一線的授課老師要注意教學的技巧,注意語言的清晰條理和活潑,要在課程教學中多穿插一些生動的音樂名家成才的趣聞和佳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還要盡可能的多提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能動性。
(三)交換角色,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為提高學生學習音樂史的興趣,必須改變傳統的老師填鴨式的教學,課堂上要多進行提問式的,討論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必要時還可大膽采用學生登臺講課的方式,老師做必要補充,或采用專題研討的方式,要求每位同學都進行發言,以期達到鍛煉學生,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的目的。
(四)貼近時代,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中國音樂史教育要跟上時展的步伐,教育手段要逐步實現信息化,要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必要時可利用網絡上的遠程教學資源,讓學生通過網絡上的印象資源現場聆聽名家作品,可以引導學生寫下感受并擇優發表到相應網站,為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以期激發起學生學習中國音樂史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王耀華.高師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花椰菜;品種比較試驗;太白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亦稱花菜或菜花,起源于歐洲地中海東部沿岸,19世紀中葉引入中國南部地區,現已成為我國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并在全國各地普遍栽培[1]。太白高山蔬菜產區位于秦巴山區腹地,四周環山,主要產區海拔高度在1 000~1 800 m,氣候冷涼,夏無酷暑,生態環境優良[2],是陜西省重要的夏淡蔬菜生產基地?;ㄒ耸窃摶刂饕耘嗍卟酥?,其90%以上產品銷往全國多個大中城市[3]。當前市場流通的栽培品種較多,農民選擇種植品種時盲目性較大,出現產量、產值不穩定,產品的商品性不能滿足市場多樣性需求等問題。為了尋求市場需求與產地適宜品種、產量、效益的協調,開展了本試驗,旨在篩選出適宜在太白地區栽培和外銷市場需求的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由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西安綜合試驗站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示范試驗站共同承擔引進。本試驗共引進33個花椰菜品種(表1),以太白高山地區栽培面積較大的先花80為對照品種。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2年3~9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試驗示范站進行。試驗園地勢平坦,前茬為大白菜,冬季深翻越冬。春季土壤解凍,基肥667 m2施生物有機菌肥160 kg,NH4HCO3 15 kg,三元復合肥50 kg,深翻旋耕作畦,定植40 d后追肥一次,每667 m2 施尿素25 kg。引進品種于4月15日小拱棚育苗,6月2日定植。試驗小區長10 m, 寬1.2 m,一畦雙行栽培,寬行距110 cm,窄行距40 cm,株距45 cm,品種隨機排列。參試品種管理同大田常規。對各參試品種植物學性狀及農業生物學性狀觀察記載,并進行綜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花椰菜熟性及生育期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參試的33個品種中,從定植到采收56~88 d,從定植到采收時間為60 d以下的有1個品種,為12GT-72;定植到采收時間為60~69 d的品種有8個,70~79 d的品種有20個,80~
89 d的品種有4個。
2.2 不同品種花椰菜植物學性狀的比較
在參試品種中,葉片數目最多的為12GT-7,12GT-7,葉片數為19,葉片最少的為12GT-2,為9片;以荷蘭春寶玉的植株最高,為60.8 cm,株高在50 cm以上的參試品種共有16個,最矮的品種為CA-REC和12GT-80,株高40.1 cm,最高和最矮的植株相差20.7 cm;開展度最小的為12GT-47,為52.6 cm,開展度最大的為春雪蓮,為85.3 cm;參試品種中,12GT-74葉片為黑綠色,12GT-35、12GT-47、12GT-75為淺綠色,其余品種葉片均為深綠色;葉片均為寬披針形或披針形[5]。
2.3 不同品種花椰菜主花球性狀和產量比較
參試的品種中,有9個品種的花球為乳黃白,包括12GT-81,HYC-111,花椰菜201,617,CA-REC,強富菜花王,荷蘭雪玉,WCFDEV,富強,其余均為白色花球。除12GT-1,12GT-77,HYC-111,HYC-112,先花80,荷蘭雪玉,富貴菜花王及高富A花球為圓形外,其余均為扁圓形品種。
從產量來看,有12個品種的產量超過對照,其中12GT-75單球質量最大,為0.41 kg,折合667 m2產量1 030 kg,增產36.7%。參試品種的花球質量為0.16~0.41 kg,各參試品種花球質量詳見表2。其中20個品種商品性表現優良。
2.4 不同花椰菜的抗病性比較
由于2012年的特殊氣候,花椰菜整體生長緩慢,長勢較差,田間參試品種整體發病率較高。參試品種現蕾期長勢不好但未見明顯病害,現蕾后參試品種的黑腐病發生較為普遍,霜霉病、病毒病發生較少(表2)。
3 小結與討論
高山花椰菜栽培主要目的是補充夏季大中城市鮮菜供應短缺問題,成熟期主要集中在7~9月?;ㄒ嗽谠耘噙^程中,選用地膜覆蓋,可達到一膜兩茬的栽培效果,不同熟性品種相同時期以及相同熟性不同時期播種可延長花椰菜的供應期。
根據參試品種田間性狀表現及高山栽培花椰菜應具有的特點比較得出,在產量超過對照的品種中,12GT-1、12GT-2、12GT-15、12GT-81、HYC-110和花椰菜201等6個品種商品性及抗病性較好,產量性狀較為理想,在太白地區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建議再次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進而篩選出適合大面積推廣的優良品種。
由于太白縣2012年特殊天氣狀況,苗床期間氣溫一直偏低,幼苗發育遲緩。定植后,7月至8月中旬雨量極少,天氣較為干燥,加上太白高山特殊的地形條件,無法進行人工灌溉,參試品種的菜花生長期普遍推遲,始收期延遲10~20 d,且植株、葉球發病較多,減產幅度超過50%,但各參試品種均處于相同的自然條件及人工管理水平,因此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參考文獻
[1] 山東農業大學.蔬菜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 張祥,齊棟,黨坤良,等.太白縣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質量評價[J].陜西林業科技,2008(4):5.
[3] 侯江龍,劉會茹,史聯聯,等.太白縣蔬菜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園藝,2009(3):4.
[4] 張恩慧,程永安,許忠民,等.太白高山越夏甘藍引種比較試驗[J].中國瓜菜,2011,24(6):34-37.
[5] 龔亞菊,鐘利,黎志彬,等.滇中地區花椰菜引種觀察試驗初報[J].長江蔬菜,2009(12):49-53.
Introduction Test of Summer Cauliflower Cultivars in Taibai Mountain
XU Shanshan, CHENG Yong'an, SHI Xingyun, CHEN Ling, LI Gaobao
(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
Abstract: The observation test of 33 introduced cauliflower cultivar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pring of 2012 in Taibai
Vegetable Demonstration and Test Station of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x cultivars 12GT-1, 12GT-2, 12GT-15, 12GT-81, HYC-110 and Cauliflower 201 had better commodity, stronger
disease resistance, higher yield, and they we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Taibai area, and they would take part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