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識別及應對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文試從企業風險庫的建立及運行方面著手,探討其對企業風險管理的現實意義;同時從內部審計部門的角度出發,提出若干建議和辦法,以期能為企業風險庫的建設與運行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
內審部門;企業風險庫
隨著企業風險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險庫也逐步走進了管理層的視野。企業風險庫收集、歸類、跟蹤已識別的各類風險信息,能夠幫助管理層特別是內審部門了解、掌握企業的風險現狀及變化趨勢,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同時,實踐當中由企業內審部門承擔風險管理工作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為此,如何建設及運行企業風險庫就成為擺在內審部門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一、基本原則
企業風險庫的建設及運行工作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先易后難、逐步擴展原則。企業風險庫建設涉及到企業管理和運營方面,內容包括內控風險、運營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安全風險、法律(環保等)風險等,其建設與完善絕非能一日而就。作為企業內審部門,可采用電子表格形式,先將比較熟悉的內控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類風險納入風險庫進行監管,待條件成熟后再將其它風險逐一納入企業風險庫進行跟蹤管理。
2.形式規范原則。企業風險庫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它承載著企業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工作;同時它也是一項重要資源,企業管理層從中獲取有用的管理信息和風險提示。因此,風險庫的形式必須規范,既能承載企業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信息,又能讓相關部門在日常業務中借鑒。
3.定期維護原則。在風險庫建立后,運維工作成為關鍵。沒有日常運維的風險庫,即使建立時風險數據比較全面,也將逐步脫離企業實際情況,失去其價值。維護周期視企業具體情況而定,但不能少于每月一次。
4.信息化輔助管理原則。隨著企業風險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風險庫數據量快速增大,日常維護工作耗費大量人力,運行成本變得高昂;風險庫應用在企業內逐步推廣,維護及使用部門增多,電子表格的協作受到考驗。因此,風險庫載體由電子表格向專業軟件演化將是一個發展趨勢。內審部門在風險庫設計及日常運行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
二、風險庫建設
必要的人員配置和項目預算是風險庫建設和運行的前置條件,決定了風險庫建設和日后運行狀態的優劣。內審部門應充分意識到風險庫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成立項目組安排專門人員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相關法律法規,制訂風險庫建設的步驟、方法等計劃;報批項目組人員配置、工作職責、項目預算等;擬訂風險的搜集、分類、分級、錄入、運維辦法等。風險數據庫建設人員應包括內部審計、內控、法務、財務、企管等人員;后期維護人員應不少于一人,可視企業規模設為兼職,但必須有確定的人員和工作責職。風險庫在內容方面和結構要素方面應包含下面內容:
1.內容方面,風險庫應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分類:戰略風險、內控風險、運營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安全風險、法律(環保等)風險等,細分之下還包括生產風險、政策風險、道德風險等。風險的納入應遵循先易后難、逐步擴展原則。
2.要素方面,風險庫應有風險名稱、風險描述、分類、等級、控制流程、風險主控部門等要素,內審部門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適當增補部分項目,以達到對風險進行充分管控的目標。風險名稱應簡單易懂,如“上海辦事處售后存貨損失風險”。風險描述內容應具體明確。風險分類原則上按內容區別,如內控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風險等級評定時,要考慮具體風險的年發生頻次及每次發生的損失金額。控制流程根據企業實際業務流程填寫。風險主控部門同時也是風險應對的主要責任部門。風險應對措施不僅包括風險主控部門報送的應對措施,還應包括內審部門對應對措施落實的檢查情況。風險狀態以風險管理的各個階段確認,如識別、評估、應對、跟蹤、結案等。
三、風險庫運行
風險庫運行的基本理念是,以數據庫作為支撐,通過識別、評估、應對、監控企業風險,對企業管理提供建議,使管理層能夠較快做出科學合理的風險決策。同時,跟蹤風險的發展狀態,實現企業動態風險管理。風險庫的運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識別風險,甄選入庫。風險的識別可依據相關的資料和以前的審計發現,使用清單法、調查法、流程圖法和事件樹等方法來進行。通過上述方法并廣泛走訪調查,能夠相對全面的識別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在經過風險識別后,可得出企業運營中的常見風險,進而根據識別出的風險進行甄選,優先將具有管理效益的風險納入企業風險庫。在確定風險等級時,應考慮年發生頻次和每次可能損失金額。當風險項目需要采用總分類管理時,可以采用電子表格的分組功能實現。
2.評估風險,組織應對。內審部門應對已納入風險庫的風險項目進行分析,明確風險主控部門和控制流程,并督促風險主控部門制定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和具體措施。在應對策略方面,可供選擇的有風險回避、風險預防、風險轉移和風險授受等。制訂具體應對措施時,風險主控部門應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和可能發生的損失。內審部門應對制訂的應對措施進行審核和評估,以確認是否能夠達到企業決策的風險管控目標。
3.監控風險,跟蹤落實。內審部門應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持續對風險情況進行監控和跟蹤。主要途徑有風險主控部門定期匯報、日常走訪了解、專項審計報告確認等。監控的主要內容包括已識別風險變化情況、風險應對措施實際落地情況和應對風險效果、殘余風險和衍生風險情況;針對風險應對措施實際效果考慮是否追加或減少措施。
4.信息共享,全面管理。內審部門定期整理風險庫數據,形成報表傳達各風險主控部門,內容包括對各個風險的評估、決策、應對措施和處置結果。風險庫日常對風險主控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開放各自業務范圍內的風險信息權限,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促進風險管理規范花、制度化,達到全面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
綜上所述,企業風險庫的建設及應用以防范和解決企業風險為主線,通過系統評估和記錄企業內控漏洞和風險狀況,評判應對措施,有利于加強企業內控工作和增強管理層的風險意識。風險庫對于企業建立完善先進的風險管理體系,健全經營管理機制,實現風險“可控、能控、在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方紅星、王宏譯.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美國COSO[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9.
[2]胡杰武.企業風險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9:94.
關鍵要:海洋石油工程;作業危險評估法;安全;風險管理
本文主要從風險管理為切入點,結合海洋工程企業中的項目為依托,對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風險規避方法從而有效的避免風險的發生。
一、海洋工程項目風險的識別
(一)工程項目風險的定義及特點
海洋工程項目風險則是指在項目的策劃、設計、建造、安裝、調試以及后期投入使用各個階段可能面對的損失。項目的風險在任何項目的任何過程中都會存在。如果不能有效的對項目的風險進行控制,可能會造成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失控現象,從而導致延長工期、增加成本、甚至項目失敗影響企業聲譽。任何海洋工程項目都有一次性、獨特性和創新性的特點,項目風險也具有隨機性、相對可預測性、漸進性、階段性、突發性等特點。
(二)工程項目風險的分類
根據海洋石油項目的整體特點,基本可以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兩大類。可控風險指的是以人的主觀能力可以控制住的風險,這些風險都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可以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預防,比如施工風險、安全風險、技術風險等等;不可控風險指的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風險,一般不能有效的規避或者采取預防的措施,例如政治風險、經濟風險、自然災害等等。
(三)海洋工程項目風險的識別
海洋工程的項目與傳統的土建項目有著明顯的區別,海洋工程的項目交叉作業多、涉及專業多、作業環境復雜、參與人員及設備較多等特點,那么在項目的運行過程中,如何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對項目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出屬于哪類風險,這就要求首先做好風險的識別。以海上組塊的安裝為例,根據海上安裝的施工方案,將該組塊的海上安裝過程分為“作業船就位、拋錨”、“組塊掛扣”、“固定切割”、“組塊起吊”、“組塊就位”及“組塊固定”這幾個過程,通過對每個過程中參與作業的設備、人員及外部環境的研究,識別出了每個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因素。如作業船就位、拋錨過程,參與的機具船舶有:發電機、絞車、錨機、通訊設備、兩條輔助船舶及相關設施。參與人員有:作業船及輔助船船員、定位人員、指揮員。因此這個過程中可能的風險有:發電機及絞車故障、通訊設備故障、人員誤操作、未按方案布錨、走錨等風險。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幾個作業過程的風險因素。因此有效的識別風險,是為了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風險監控提供強有力的基礎。
二、海洋工程項目風險的評估
在項目風險識別之后馬上要對項目的風險進行評估,對項目所有的不確定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識別后進行綜合評價,區分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如果有必要需要建立風險模型,通過專家分析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有效的方法進行應對。
(一)項目風險的評估的方法
項目的評估方法有很多種,例如作業危險評估法、期望值法、事故樹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模糊數學法等,而海洋工程項目中一般采用的評估方法是作業危險評估法(LEC法)。
(二)海洋項目風險評估
以海上平臺安裝為例,在海上平臺的安裝過程中,相關人員識別出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某種突發安全風險后,應該立即組織專家組對該風險進行評估,通過對“事故的不可預測性”、“措施的無效狀態”、“人員暴露在危險環境下的頻度”、“事故可能損失后果”的等等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評估,得到了風險因素的危險程度值及危險等級,為下一步風險的應對提供基礎。
三、海洋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
(一)海洋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的方法
在風險評估完成后,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專家組提出應對風險的措施和方法,應對風險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籠統的歸納后有以下兩種:1、控制方法,及發現風險后提出有效的手段進行控制從而降低風險,主要以風險回避、風險遏制和風險轉移等手段。一般情況下對于海洋工程中的可控風險,一般都會采用這種手段進行控制。2、利用財務手段。在海洋工程領域,大多數情況下業主都會要求分包商進行購買海事保險的方式進行風險分攤,尤其是在重大設備設施的運輸、吊裝等作業行為前,都需購買保險釆用財務的手段將項目風險進行轉嫁。
(二)海洋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的原則
1、風險應對有針對性原則。在項目進行中,所采取的每一項措施都必須有針對性,否則勢必會浪費企業資源。2、風險應對可操作原則。在發現風險后在經過專家組的論證后制定的每一項應對措施中都必須可操作性,不應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否則對防范風險沒有任何意義。3、風險應對最大執行力原則。在經過專家組的論證后制定的每一項應對措施后,應引起項目經理的足夠重視,從項目高層著手保證這些控制措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4、風險應對全面原則。一般海洋工程項目的風險具有多樣性,復雜化等特點,必須全面的指定有效的措施,需要采取多樣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對其予以全面控制。5、風險應對措施與經濟成本相協調原則。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在相同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成本較低方案。6、風險應對能力導向原則。控制安全風險時,主要以預防為主,在能力范圍內可消除的必須進行處理,無法消除的最大化的削弱風險。
四、海洋工程項目風險的監控
(一)項目風險監控的概念
項目風險的監控是在對項目風險管理指定相關措施后對風險管理過程中的監視和控制。
(二)項目風險監控的目標
在項目風險監控措施的實施的過程中,都應該達到一些目標,這些目標包括:及早識別是否還有新的風險,避免已經發現的風險發生、減少風險發生后帶來的損失、總結經驗教訓在本文中項目風險監控雖然處于項目風險管理的最末端,但是風險監控是貫穿于項目整個過程中的,因此建立一套可行的項目風險監控系統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風險監控的關鍵所在。
結語
本文在綜合考慮海洋石油工程項目特點及各類分析方法適應性的基礎上,對組塊的海上吊裝安裝過程進行風險管理研究,依此建立了風險源及風險識別、評估表,并基于盡早的識別風險,盡可能避免項目進行中事故的發生以及降低項目風險發生以后所產生的不利后果的目的,建立了兼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項目安全風險監控系統。海洋工程項目的安全風險管理與對組塊海上安裝過程的安全風險管理類似,需要對全過程的作業信息進行收集并處理,識別出項目進行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并針對性的進行應對,然后評估每個風險因素的危險性及風險等級。若應對后的風險等級仍然較高,那就需要采取整改措施進行整改,若風險等級較低,則代表風險受到控制,可以繼續作業。對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及風險應對的全過程實施風險監控,確保識別出所有的安全,且風險的應對措施能夠被有效的實施,或對應對措施效果不好的風險進行整改。從而保證項目內每個風險因素都能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劉洪浩.淺議項目風險管理理論[J].撫順市中醫院學理論.2011.
[2]彭俊好,徐國愛,楊義先,湯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風險度量模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
[3]張俊.淺析項目風險管理與項目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
[4]葛治江.國際石油工程EPC總承包項目安全風險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建設.2009.
[5]章萍,盛君錄,王力強.關于LEC風險評價法局限性的探討[C].第六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2010.
關鍵詞:消防設施 風險 控制 管理
Abstract: The author on the daily work of product testing of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at risk, as well as guidance 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oordinating role of the discourse.
Keywords: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99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風險是指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風險管理是指導和控制某一組織與風險相關問題的協調活動。風險規避是決定不陷入風險,或者從風險狀態中撤離的行為。風險規避是一種主動行為,但放棄風險同時也意味著收益的喪失。
所有類型、規模的組織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使組織不能確定是否及何時實現其目標的因素和影響,組織的所有活動都涉及風險。消防設施檢測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對客戶需求的識別、評審和承諾;二是實施檢測方法的科學可靠性;三是檢測后的有效可追塑性。消防設施檢測的風險首先是與客戶的接洽交談,對客戶需求信息的完整收集、匯總、分析和處理,講求及時、完整、真實性,不同行業、規模的客戶,其要求就不一樣,故組織在與客戶簽訂合約前,必須清楚了解客戶的全部需求,并確保組織能一一滿足客戶所需;其次就是組織在開展消防設施檢測時所使用的方法、標準和依據,由于消防設施檢測的特殊性,安全是它的唯一標準和最終目標,這樣就不容許出現一絲一毫的漏檢或錯判,正如前不久,同行競爭對手打出的所謂“全檢”就是最好的例證,專業、科學的消防設施檢測工作要求組織必須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員隊伍、高尖端的檢測手段和一套完善、科學高效的檢測方法,任何隨意性、不科學的檢測都必然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消防設施隨著科技進步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新的設施與舊的設施能否很好的配套結合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新設施安裝后由于未能很好的解決與原設施的結合調試問題,結果反倒是整個系統陷于癱瘓。在現場檢查中遇到設備更新時,尤其要重點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再次就是組織實施消防設施檢測結果的收集、歸檔管理,要求檢測的過程形成記錄,并且是完整、真實和規范的,必然得經得起事后的調查、考證,具有可追溯性,以防組織檢測過的消防設施項目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時不能跟查。
消防設施是指建(構)筑物內設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等用于防范和撲救建(構)筑物火災的設備設施的總稱。消防設施是保證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員疏散安全的重要設施,是現代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消防設施檢測是指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消防工程規范的要求,采用科學方法,利用先進的設備儀器對建(構)筑物消防設施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測,檢測發現工程中存在隱患和不符合,向建設方及時提出整改要求,并為消防管理監督機構進行消防工程驗收提供法定檢測依據的活動。我國的城市建筑中,消防設施在產品質量和安裝質量以及維修管理上,存在著嚴重的缺欠和隱患。近期我省一些城市的調查結果,讓人觸目驚心,消防設施完好率不足百分之二十五,尤其是自動報警系統,問題尤為突出。要知道,消防設施不能有效的工作,等于建(構)筑物不設防,本身就是重大火災隱患。我們必須對此要有深刻認識,萬萬不可等閑視之。消防設施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的行業,所有參與者都必須要有清楚和清醒的認識,絕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分心。消防工作搞不好,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繁榮,確實是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問題。
對解決消防設施檢測潛在風險,可從風險措施內容、風險措施選擇、風險措施計劃等予以考慮:
消防設施檢測風險規避管理措施可包括
通過決定不開展或停止產生風險的活動來規避風險;
為尋求機會,接受或提高風險;
消除風險源;
改變可能性;
改變后果;
與另一方或多方共擔風險(包括合約);
通過有事實依據的決策保留風險。
消防設施檢測風險規避管理措施選擇需考慮的方面
法律、法規、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
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成本與收益(有些風險可能需要組織考慮采用經濟上看起來不合理的風險應對決策,例如可能帶來嚴重的負面結果但發生可能性低的風險事件);
選擇幾種應對措施,將其單獨或組合使用;
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和價值觀、對風險的認知和承受度以及對某一風險應對措施的偏好。
制定和實施消防設施檢測風險處理計劃
計劃中應包括以下信息
a)預期的收益;
b)職效指標及其考核方法;
c)風險管理責任人及實施風險應對措施的人員安排;
d)風險應對措施涉及的具體業務和管理活動;
e)選擇多種可能的風險應對措施時,實施風險應對措施的優點次序;
f)報告和監督、檢查的需求;
g)資源需求,包括應急機制的資源需求;
h)執行時間表等。
2、風險應對計劃要求與組織的管理過程整合
風險處理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失靈或無效。因此,要把監督作為風險應對措施的實施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以保證應對措施持續有效。
風險處理方案可能引起次生風險,對次生風險也需要評估、應對、監督和檢查。在原有的風險應對計劃中要加入這些次生風險的內容,而不應將其作為新風險而獨立對待。為此需要識別并檢查原有風險與次生風險之間的關系。當影響到組織內其他領域的風險或影響到其他利益相關者時,要評估這些影響,并與有關利益相關者溝通,必要時調整。決策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應當清楚在采取風險處理方案后的剩余風險的性質和程度。
【關鍵詞】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產生機理;風險管理
前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速公路成為基礎建設的重要部分,在面對各類復雜地形條件時,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設數量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風險管理過程進行探討,為其提供了理論依據。而其中出現的一些安全事故,對于充分了解并制定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的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特征與產生機理
1.1 風險特征
(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依賴于工程的水文條件與地質條件;
(2)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帶有一定的隱蔽性;
(3) 發生隧道施工風險帶有一定的隨機性;
(4)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發生后果的嚴重性;
(5) 隨著施工的深入,施工風險的可能性會加大;
(6) 施工風險與施工現場條件關系密切。
1.2 產生機理
(1)復雜的地質條件。 高速公路隧道需要穿越的圍巖變化大且類別多,同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圍巖會與設計中預期的圍巖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突發性的特點。
(2)施工難度大。 在通常情況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規模都較大,而能夠提供的作業空間相對有限,所使用到的機械設備數量眾多且結構復雜,從而致使隧道施工工藝復雜且難度較大。
(3)風險意識淡薄。 我國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建設隊伍普遍存在安全風險意識淡薄、文化程度較低等問題。同時隧道工程工期長、規模大涉及面廣,因此往往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會出現因意識淡薄而產生施工風險的問題。
2.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程序
2.1 風險識別
所謂風險識別就是對目標進行明確的過程,從而尋找出對項目可能會產生損失的因素 風險管理是基于風險識別之上的,也是風險應對與風險評估的前提條件 風險識別的整個過程包括風險識別報告的編制潛在風險因素的識別、估計風險形勢、相關資料的收集、重要參與者的明確以及風險目標的確定。
2.2 風險評估
隧道施工風險的評價與估計組成了風險評估,其中風險評價就是綜合分析隧道施工的風險因素影響,同時將各類風險可能產生的損失與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估算,找出工程項目中最為關鍵的風險點,從而確定其整體風險情況,為風險的處置提供相應的科學依據,保證項目施工的順利 而風險估計則是估計在進行隧道施工時在各個階段風險可能發生的時間后果 大小以及影響范圍,為工程整體風險的分析打下基礎,同時為風險監控 應對措施 評價以及管理計劃提供一定的依據。
2.3 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就是在發生隧道施工風險時,預定措施實施的過程 通常來說,風險應對措施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發生風險之前,即以風險因素為對象,制定并采取控制應對措施,從而使風險得到減輕或消除,其具體措施有風險的分散、緩解與規避等;二是發生風險之后,通過在財務上的安排使項目目標因風險而受到的影響得以減輕,其具體措施有風險的保險 轉移與自留等。
2.4 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位于整個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步驟的最末,但是仍然不能對工程項目風險監控所起的作用有所輕視,而是應將風險管理的全過程進行貫徹落實 風險監控也屬于連續的一個過程,它的基本任務就是以風險管理規定的標準為依據,對風險處理活動進行全面跟蹤與評價。
3.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應對措施
3.1 崩塌或塌方風險
導致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過程中塌方的成因有兩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也就是受到地下水變化 受力狀態與地質條件狀態而產生塌方或崩塌;二是人為因素,設計與施工作業方法的不恰當而產生塌方或崩塌。
可采取的應對措施:預加固圍巖,設置超前管棚,通過預注漿方法對圍巖進行加固,從而使圍巖性能指標得以提高;利用預切槽或旋噴拱,使圍巖變形減
少;在隧道施工之前或是過程中,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將地表水盡量引排,減少其滲入隧道的可能性;采取眼鏡法、中壁法、 短臺階法、 臺階法等技術實施開挖,將初期支護加強,即設置或加密鋼架、噴涂鋼纖維混凝土、增設鋼筋網、將錨桿加長加密、增加混凝土厚度等;加強量測圍巖工作,如有圍巖異常或變形情況產生,則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可利用將襯砌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提高、將襯砌斷面形式改變、將襯砌混凝土的厚度增加、設計永久混凝土支護等方法進行處理。
3.2 巖爆風險
可采取的應對措施:高速隧道工程項目如果涉及的巖層特點為堅硬干燥 埋深較大時,應對巖爆風險進行提前預防;將巖爆多發部位,即隧道拱腰部 頂部 新挖工作面及附近作為防范巖爆風險的關鍵部位;將超前釋放孔設置于拱部至邊墻部位;采取超前鉆孔預爆 松動爆破等方法,預先釋放出巖層原始應力,從而使巖爆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減少或避免;對巖面進行灑水濕潤作業,利用高壓水噴射沖洗開挖的巖面,使其部分能量能夠被釋放;在爆破開挖后,噴射混凝土于拱頂與邊墻之上,并進行鋼筋網與錨桿的加設,從而使巖爆發生次數與巖層暴露時間得以有效減少;發生巖爆后,必須對巖爆部位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未落地 不穩定的石塊必須及時清除;在巖爆風險較大的范圍內必須進行防護鋼棚的設置,相關施工人員必須穿戴防護用具。
3.3 涌水風險
隔可采取的應對措施:將隧道位置與暗河 溶洞水源流向之間的關系查明,利用鋪砌排水溝 開鑿引水槽、泄水洞、暗溝、暗管、涵洞等方法進行堵水,如果暗河或是溶洞的流水量較小且存在其他出口或分支,則可利用注漿方法進行堵水;采取抽水機與管道排水結合的方法,進行集水井與固定泵的分段設置,同時將臨時移動泵站設置于開挖面與固定泵站之間,利用潛水泵將水抽至固定泵站集水井內。
3.4 瓦斯風險
可采取的應對措施:在隧道內所使用的照明裝置 電器開關 機械設備等全部采用防爆型號;在隧道內嚴禁明火作業,禁煙,施工作業人員穿著棉制品;采取瓦斯自然排放 抽放 引排等排放措施;將煤層或巖層裂隙利用泥漿或是其他材料進行封堵,防止滲入瓦斯,噴射混凝土及時將開挖面進行封閉,同時利用氣密性混凝土進行封閉襯砌;如果煤層厚度超過0.3米時,就必須對其進行揭煤作業,揭煤作業前要實施超前鉆孔,并將煤層地質構造、巖性、厚度、傾角、層位等情況探明;當工作面掘進至煤層到預定距離時,應設置至少兩個能夠穿透煤層的預測孔,以對瓦斯情況進行有效預測;應加強隧道內部通風與實時瓦斯檢測工作。
3.5 巖溶風險
可采取的應對措施:處理隧道底部的小溶洞時,可利用漿砌片石干砌片石、換填片石等方法進行回填壓實作業,而隧道邊墻的小溶洞,則可利用漿砌片石對其進行封堵處理并將混凝土襯砌加強,隧道拱部以上的溶洞,則應以其巖石破碎程度為依據,進行加設防護防拱 噴錨支護加固;處理規模較大的溶洞時,則可采取加固與跨越處理,即加固挖孔樁支頂、拱橋支頂、支承柱、支承墻,整體浮放支托、邊墻拱、拱橋棧橋、簡支梁跨越等;在開挖巖溶隧道時,應采取與軟弱圍巖相同的處理方法,即進行管棚注漿預加固,微震爆破并對初期支護進行強化。
1.1混合料修補坑槽技術
瀝青路面坑槽修補工藝主要有冷料冷補、熱料熱補和熱料冷補工藝這三種技術。路面養護的冷料冷補工藝主要適用于應急性維修,但修補后的材料與原路面的粘結性不好,這只是一種臨時性的修補措施,可以及時解決影響安全的路面破壞。熱修補技術比冷修補技術更能滿足質量要求,熱修補技術是應用輻射加熱的方式加熱瀝青路面坑槽處,使瀝青材料回復熔融狀態,瀝青再生,再填充新料,再用壓路機將路面壓實,能夠達到比冷修補更好的修護效果。熱料冷補工藝適用于雨季對相應的受損路面進行搶修,這種工藝結合了兩種修補技術的優點,使路面的修補不受時間和溫度的限制。
1.2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技術
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是用適當級配的石屑或砂與乳化瀝青、外加劑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呈流動狀態的漿狀乳化瀝青混合料,均勻攤鋪在路面上形成的瀝青封層,簡稱SSC。由于這些乳化瀝青混合料稠度較稀呈漿糊狀,鋪筑厚度較薄,一般在3cm以下,可以使磨損、老化、裂縫、松散等路面傷害處迅速得到恢復,起到防水、平整、耐磨和改善路面功能的封層作用。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用于稀漿封層后,由于其優良的抗老化性、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可以使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使用壽命延長,推進了稀漿封層筑路技術的發展。
1.3霧封層技術
霧封層是一種較便宜的路面養護方法,就是將少量的稀釋過的乳化瀝青噴灑在路表,用于抵抗交通和環境造成的路面損害。適時的霧封層可有效的:更新和保護已經氧化的舊瀝青路面,密封細小的裂縫和路表空隙,延緩道路在車輛和環境作用下的破壞,減少路面表層的剝落,減少雨水,雪水的滲透,加黑道路表面,霧封層通常適用于老化和剝落等病害不是很嚴重的道路,且路面有足夠的空隙可以吸收乳化瀝青。另外霧封層也可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防護。
1.4微表處
微表處由高分子改性乳化瀝青、100%軋碎級配碎石、水和必要的添加劑組成而成,由一臺專用攤鋪設備完成施工,可根據路面損壞程度,進行一次性填補車轍、鋪裝路面、改善路面的各種使用性能,一層或多層罩面。微表處分為Ⅱ型、Ⅲ型兩種等級,其差別在于軋碎碎石的級配和材料使用的不同。Ⅲ型通常用于大交通量道路的填補和構造的修整,是高速公路較常用的類型
1.5碎石封層技術
碎石封層技術是一種噴灑瀝青類結合料后立即撒布一定粒徑的粗集料,經碾壓而形成的薄層封層。按照施工層次的多少,碎石封層可以分為單層碎石封層,雙層碎石封層和多層碎石封層等不同的類型。碎石封層有其獨特的結構特點:碎石封層中,瀝青是連續相,碎石緊密排列,卡嵌進瀝青膜中。
1.6薄層罩面與超薄罩面技術
薄層罩面與超薄罩面技術是路面預防性養護的重要措施之一。國內道路工程界通常將把壓實厚度在2cm以內的熱拌瀝青混合料罩面稱為超薄罩面,將壓實厚度在2~3cm的熱拌瀝青混合料罩面稱為薄層罩面。
2瀝青路面養護中的風險管理
2.1風險的識別
路面養護的工作中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在正確識別出自身所面臨的風險,人們才能夠選擇適當有效的方法進行風險管理。通過提供必要的信息使風險估計和評價更有依據。風險識別的正確與否將直接決定著風險分析和評價的效果。通過風險識別找出養護工作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對此進行一個初步的分析判斷。
2.2風險的估計
風險估計是在對風險進行了有效的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析每種確定了的風險的發生概率以及發生后對項目造成的損失程度等,為項目風險的評價提供依據。對瀝青路面養護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自然風險、質量風險、組織及管理風險進行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以及風險的損失的估計。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即MC方法(蒙特卡洛法),通過構數學模型,在計算機上做模擬,以得到所要計算的風險發生概率或風險損失值。
2.3風險評價
在風險識別和風險估計的基礎上,以這些數據和結論為依據,綜合度量和考慮工程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程度,對項目的綜合影響以及風險間的內在聯系等其他因素,評估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以衡量風險的程度,并決定是否有必要采取應對措施或確定采取應對措施的力度的過程。
2.險應對
通過對路面養護風險的識別、估計、評價,針對可能的項目風險提出應對措施,并制定風險應對計劃的項目風險管理工作。風險管理者對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和損失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風險管理者應該制定風險應對的策略,如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自留等策略。
2.5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即是對項目風險的監測和控制。是指在決策主體的運行過程中,對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把握,并根據需要進行應對策略的調整。它是風險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項目風險監控就是通過對風險識別、估計、評價、應對全過程的監測和控制,從而保證風險管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監控風險實際是監視項目的進展和項目環境,即項目情況的變化,其目的是:監控風險應對措施是否按計劃正在實施;是否出現了新的風險因素和新的風險事件,他們的變化趨勢如何等一些不確定事件。
3結語
「關鍵詞企業風險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審計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企業面臨著各種風險,能否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業能否生存發展、實現企業預期目標的關鍵。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風險管理工作的監督和評價。因此,無論是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義,還是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都強調了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國從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中更是強調了內部審計人員對風險管理進行審查和評價的職責。
一、企業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內涵進行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必須明確企業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內涵。否則,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便無從談起。1企業風險的實質首先,風險產生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業運行的內外環境是確定的,則不存在企業風險。其次,企業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了企業運行結果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說,我們更注重企業的運行結果,對預期結果的實現與否及可實現程度的大小成為了衡量企業風險大小的現實標準。因此,可以認為,企業風險則是企業運行結果偏離期望結果的可能性。筆者認為,企業目標是企業期望達到的一種結果狀態,但由于相關因素的持續不斷的變化,企業目標的實現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企業風險可以描述為企業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2企業風險的劃分企業風險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筆者認為,既然將風險定義為企業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那么,企業風險可以按照企業目標的不同層次來理解和劃分,并可將其相應劃分為:(1)企業的戰略風險是指企業戰略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由于對有關影響因素的分析不夠充分或對未來的變化沒能合理預計而帶來的企業在總體戰略選擇環節的失誤風險;由于企業的具體戰略選擇失誤而帶來的風險,包括企業經營領域的選擇風險、企業并購風險等。(2)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具體經營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又可以劃分為企業經營環節的作業鏈風險,如企業供、產、銷等環節的風險;企業的人事風險,如由于人員任用、授權、業績評價等方面的缺陷帶來的風險;企業的信息風險,如企業信息系統風險等。(3)財務風險。狹義一般是指由于企業籌措資金而形成的風險,并主要是指企業由于舉債而形成的風險,也可稱之為籌資風險。按照本文對風險的定義,即企業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則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活動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包括籌資風險、資金投放的風險及企業其他財務活動風險,我們可以稱之為廣義的財務風險。3企業風險管理COSO于2004年頒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中指出“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執行,應用于戰略制訂并貫穿于企業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風險容量之內,并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我國內部審計協會2005年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16號—《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中指出“風險管理,是對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進行識別與評估,并采取應對措施將其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過程。風險管理旨在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從上述對風險管理的解釋可以看出,企業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
二、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標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監督和評價是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結果,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標取決于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功能定位。從西方企業內部審計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看,內部審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內部管理層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圍的擴大,基于企業內部經濟管理與監督的需要而產生的,并隨著管理的需要而不斷發展。隨著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的目標也在不斷地變化,其中以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部審計所下定義的變化最具有代表性。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理事會指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我國的內部審計不是在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的動因下發展起來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國家審計部門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1993年國家審計署成立,為了盡快建立和完善審計體系,補充剛剛復興的國家審計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審計機構都極力敦促內部審計的組建。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發展,企業內部審計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對內部審計的理解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指出: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從內部審計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在于幫助企業實現目標。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決定了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對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了解,審查并評價其適當性和有效性,提出改進建議,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三、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內容風險管理包括組織整體及職能部門兩個層面。內部審計人員既可對組織整體的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也可對職能部門的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因此,筆者認為企業風險管理審計應當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全面風險管理;房地產;開發;項目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8-0075-02
1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管理的方法
全面風險管理方法是風險管理流程實施的具體手段,建立風險管理方法體系有助于各個流程的具體執行。經過多年的發展,項目風險管理的方法更加成熟和多樣化,為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風險的全面分析提供了可能。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管理方法體系猶如一個方法庫,將各個流程的風險管理方法匯總起來,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找出其在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管理中的適用范圍,在進行項目風險管理時,可以針對各個階段的特點快速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風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中目標體系是核心,所有的人員、流程和方法必須圍繞風險管理的目標制定和執行;組織體系是基礎,從組織制度上保證風險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培養全員風險管理的氛圍;流程體系是關鍵,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過程的風險都要按照風險管理流程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方法體系是手段,促進全部風險的管理。四大體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房地產項目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各個體系的具體關系(如圖1)。
2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管理的流程
2.1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識別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主要用來確定風險來源和進行風險分類的過程。風險識別是在房地產開發項目工作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即針對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不同階段,進行風險識別。不同階段的風險因素不同,風險分類和分組的依據也不同。
2.2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評估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評估是通過對風險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估計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在此基礎上將風險按照高、中、低風險對風險進行排序,編制風險列表,最后根據風險的程度進行專題風險研究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進度、成本、質量風險分析的范圍比建筑工程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的范圍要寬,應該從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各個階段的工作特點來對其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
2.3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監控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監控是對風險應對計劃執行情況的修正和提高的過程,也是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管理有效實施的保障。風險監控不僅僅依據風險應對計劃采取風險應對措施,還應該隨著項目的深入,對風險識別、評估的結果進行修正,對風險應對計劃進行修改,即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監控和再識別的循環過程。
3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的應對策略
3.1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根據風險預測評價,經過權衡利弊得失,采取放棄、中止開發項目,或改變開發項目條件,以避開風險源地,從根本上消除風險隱患的措施。通常潛在威脅發生可能性太大,或可能損失后果太嚴重,又無其他風險管理措施可用時,常采用風險回避。風險回避的做法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放棄或終止某項可能引起風險損失的活動;另一種是改變活動方案,或改變工作方法。可以看出,風險回避是一種消極的防范手段,有些迫不得己的意味。因為回避風險雖然能避免損失,但同時也失去了獲利的機會。所以,在選取風險應對措施時最好慎用風險回避這種防范手段。
3.2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前、發生時及發生后,采取的降低風險損失發生概率,縮小風險損失程度的措施。根據風險控制目的,風險控制可以分為風險預防和風險抑制。前者以降低風險損失發生概率為目的;后者以縮小風險的損失程度為目的。風險控制從主動采取預防措施入手,消除和減少風險隱患,降低損失發生頻率和損失程度。因而,它是一種積極的風險管理措施。由于風險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會產生不良后遺癥。因此對于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種種風險,應優先采用風險控制措施。
3.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自己不能承擔或不愿承擔的風險轉嫁給其他經濟單位承擔所采取的措施。風險轉移與風險回避不同,它不是放棄或中止項目開發,而是將開發活動中風險可能所致損失的法律責任轉嫁給他人承擔。風險轉移也不同于風險控制,它不像風險控制那樣是直接調節風險因素達到降低風險損失概率和程度,而是將風臉轉移出去而間接達到降低自身的損失程度。
風險轉移的主要途徑有合同、保證、期貨和保險。合同形式有固定總價合同、成本報酬合同、單價合同等;保險有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和人身險。各種合同的對開發商和承包商的風險影響程度不同,開發商可以根據項目的情況,采取適當的合同形式,合理轉移風險,參見表1。
風險轉移一般在以下情況下采用:(1)風險的轉移方和被轉移方(風險接受方)之間的損失可以清楚地計算和劃分,否則雙方之間無法進行風險轉移;(2)被轉移人能夠且愿意承擔適當的風險;(3)風險轉移的成本低于其他風險管理措施。
3.險自留
風險自留是房地產開發者自己承擔風險事件所致損失。在房地產開發中,對一些無法回避,難以控制和轉移的風險,或因冒該風險可能獲得較大利益時,在不影響開發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風險自留措施。風險自留可分成兩大類:計劃性風險自留和非計劃性風險自留。計劃性風險自留是主動風險自留,其具體措施有:(l)自己保險;(2)專屬保險;(3)損失攤銷;(4)借款補償;(5)自負額保險。非計劃自留是被動自留,通過風險應急準備金來應對。風險自留對策應與風險控制對策結合使用,實行風險自留對策時,應盡可能地保證重大項目風險己經保險或實施了風險控制計劃。風險自留對策也應與保險對策相比較,以便做出更利于節約風險管理成本的決定。
3.5風險利用
風險利用是指開發商利用人們懼怕風險、追求安全的心理,通過參與確實存在風險的開發活動,依靠自身扎實的風險管理工作,興利抑弊,謀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為。風險利用是風險管理的較高層次,對風險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要求較高,必須具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嫻熟的技巧和高度的應變能力,才能對風險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價值進行分析,有效利用。例如在當前的土地市場化的條件下,經營性土地必須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取得。但是有些精明的房地產開發商卻另辟蹊徑,從土地一級開發入手,通過爭取某地塊土地一級開發的開發權,為獲得二級開發權打基礎。因為如果進行了土地一級開發,就從某種程度上提前對土地的相關信息進行了了解。在進行土地進入二級市場上市交易時具有先天的優勢,獲取二級開發權的幾率就更大。即所謂的“曲線拿地”,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風險。
4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應對中注意的問題
4.1制定風險應對計劃應具有針對性
風險應對計劃的制定是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由于項目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在制定應對措施時不可能照搬現有的模式,必須根據項目自身的條件和項目風險識別、評估的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在制定應對計劃時必須克服僥幸心理,為了減少費用支出,不對風險做有效的防范。
4.2注重應對管理方法的組合
無論是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還是風險自留等,每種風險應對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對復雜多變的風險,應注重多種方法的組合,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做出多種方案,按照優先級進行排序,避免單一方案無效帶來的措手不及。
4.3注意應對管理的經濟性
為了避免或減輕風險獲取較高的回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本著節省的原則,有必要對應對措施的有效性和經濟性做一個綜合評估。比如在應對不可預測的風險時,往往可以采取保險或風險自留的方法,但是哪個方法更經濟有效呢,就可以根據投保的費用和風險預留金的支出做一個比較,從而選出更加經濟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陳蕾.當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特點及政策效應思考[J].中國城市經濟,2007,(8).
[2]陳煌紅,張欣.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面風險管理[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3).
關鍵詞:EPC總承包模式;風險管理
為了適應建設市場不斷發展的需求,EPC總承包模式的確立已是必然,和傳統承包模式相比,EPC總承包模式將更多的管理職能移交給總承包商,即整個工程項目的建設均在總承包商的管理范圍內,減少了非專業化管理,實現對各個工程目標的有效控制。但是,管理范圍的擴大意味著總承包商管理風險的增多,這就要求總承包商在風險管理中必須要做好強有力預防和過硬的專業技術。
1 EPC模式及其特點
1.1 EPC模式
EPC總承包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是指承包商以和業主簽訂的合同為前提條件,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由總承包完成對本工程的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建筑和安裝工程施工、設備和材料采購、技術服務、調試和試驗后的“交鑰匙”承包模式。由于總承包商在此合同條件下,實際上對整個工程的進度、工程質量、安全文明生產、工程造價等全面負責,大大增加了總承包商的風險。
1.2 EPC模式的特點
EPC總承包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工程建設中,EPC總承包模式主張“交鑰匙”承包,工程完工后只需要將性能驗收完成的工程交給業主,業主就可以投入使用;二是EPC總承包模式中業主的主要工作是監督,支付工程款后僅需要在工程完工后進行檢驗查收即可;三是總承包商在設計和施工(包括設備)兩方面有兩種管理方式,一種是總承包商只負責設計模塊,施工模塊則選擇其他的設備供應商和施工分包商來完成,總承包商與分包商簽訂合同,分包商的全部工作是由總承包商對業主負責。另一種是總承包商有自己的施工隊伍,設計和施工均由自身完成;四是EPC總承包模式都是采用固定總價合同,業主一旦簽訂了EPC合同就不能與其他單位再簽訂項目施工合同。五是與傳統模式相比,EPC合同偏向于將風險轉移給總承包商;六是在EPC模式的招投標方面,EPC總承包模式的招標屬于功能招標,即招標時可能沒有一張圖紙(尚未開始施工圖設計或準確工作量),這時的招標工作必須要有本工程的功能描述書(技術規范書)和相關要求及條件說明。
2 EPC風險識別分析
2.1 風險定義
風險是指由于一些不能確定的因素或可能發生的事件導致產生不良后果,使得最終產物和目標不能達到一致。在項目建設風險中,有些風險造成的損失是直接的,比如工期延誤、工程費用或造價的提高;也有些是間接的,如工程質量、設備缺陷等,這些風險是在項目完工后一段時間內才逐漸顯露出來的,無論是直接或間接風險,都將會對項目的經營目標構成影響。
2.2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對抵御風險的發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工程的目標有著重大影響,因此針對風險識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信息反映的全面性和真實性。針對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任何風險因素都要考慮周全,風險識別需要采集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信息,但在識別過程中不能信口開河,要有文字性依據。
風險識別方式和角度的多樣化。在進行風險識別作業時,不能局限于一種操作模式,要做到各個方法優良使用,針對不同的業務人員要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同時風險識別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從不同的項目參與方和不同施工階段綜合進行。
針對風險識別,還有相對應的識別方法,一般主要采用定性識別的方法,這其中包括核查表法、工作分解結構、情景分析法等等。這類方法簡單快捷,在風險識別中是最常用的分析工作,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定量的識別方法,比如有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經網絡等等。
3 EPC風險應對措施
3.1 在EPC總承包模式投標風險上的應對措施
首先要做到針對業主提供的目標作出討論,從業主招標文件中挖掘出核心,根據這一核心指標進行全方位的設計,最大程度上還原業主的設計想法,這也就提高了中標率,并且降低了方案的修改次數,從而降低工程造價。其次需要采用風險分析的科學步驟,各個職能部門負責任針對本部門復雜的環節提出實際的可能性風險,隨后經營經理將各部門的風險總結概括出來,并將項目管理其他方面需要考慮的風險加入,整理出報價經理風險備忘錄,最后移交給管理部門審查。最后,為了確保在投標報價時不出差錯,總承包商必然需要有一套完成的報價工作程序,最大程度上減少風險的發生,提高報價成功率。
3.2 EPC項目設計方面的風險應對措施
一是在設計過程中,總承包商需要協調設計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對施工圖紙進行全方位的優化,既滿足業主要求,又符合設計規范和相關標準;二是降低合同風險,承包商的設計和合同上的要求要最大程度上相符,減少設計變更和設計修改的產生,以免引起工期延誤和成本風險的出現;三是在組織的接口和技術接口應當制定對應的設計接口管理程序,需要通過管理部門的核查無誤后才能實施,例如施工圖下發前的圖紙會審工作;四是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工作流程完成設計接口管理,確保設計的質量,滿足各方面要求。
3.3 在采購方面的風險應對措施
總承包商擬招標采購的設備或材料中,應在招標文件中對設備材料的質量、規格、參數、性能指標等提出明確要求,在合同條款中必須明確;供應商在設備和材料到達施工現場后,相關部門要認真清點驗收。在日常工作中,采購部門要及時與施工部門加強聯系溝通,合理制訂設備采購、到貨計劃;在采購過程中要對采購設備或材料的質量嚴格審查(主要設備要派駐專業人員進行設備監造和設備催交等工作)。
3.4 施工過程的風險應對措施
若總承包商將合同中的施工工作移交給分包商完成,就需要加強對分包商的施工質量控制和進度監督,分包商的工程質量和建設工期最終由總承包商對業主負責。同時針對分包商的反索賠工作也要做到預先安排,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應掌握全面工程資料和檔案,完善簽字審批流程,嚴格執行合同條款。
3.5 項目完工后的風險應對措施
在項目完工試運行階段,需要邀請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前來檢查驗收,根據實際運行情況提出該完工項目存在的質量缺陷和隱患,并針對驗收結果制定應對措施;在試運行階段,總承包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合同中要求的參數和技術指標做出比較,對出現的誤差進行分析總結,制定索賠計劃,將工程檔案進行儲存。
4 結語
總承包商如想獲得更快更有力的發展,必然要在風險管理中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確保自身的風險預測、抵御和處理能力優良,最大程度上減少自身的損失,并且樹立良好的業界口碑,為后續發展鋪墊堅實基礎。高收益高風險的EPC總承包模式,即是一項挑戰也是一項創新,不斷完善總承包商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使風險管理部門發揮強有力的作用,是當前總承包企業的發展重點。
參考文獻
一、我國全面風險管理的起源
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網絡時代信息的極速傳播,我國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劇增。經濟的發展、市場化的深入倒逼著我國風險管理體系的發展,由政府牽頭敦促企業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迫在眉睫。美國《薩班斯—奧克斯法案》《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的出臺,也極大地影響和促進了我國風險管理體系的發展,各項政策密集出臺。
2006年6月國資委了《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通知》;2006年7月,財政部選擇美國薩班斯法案對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生效的日子,發起成立了“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也發起成立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2008年6月,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正式《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該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2009年11月,國資委關于印發《2010年度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報告(模本)》的通知》。經過6年的摸索和試點工作,國資委于2012年12月《關于2013年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所有中央企業正式全部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
二、風險管理的定義與基本內容
(一)風險管理的定義
2006年6月國資委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中指出,“本指引所稱全面風險管理,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可見,企業風險管理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層面、各環節。其架構層次范圍包括了董事會、管理層、業務部門、各級員工;其經營環節包括了戰略制定、職能確認、具體業務等。每一架構層次都有風險管理的目標,每一經營環節都有風險管理的內容。風險管理基于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旨在識別一旦發生將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并把風險控制在風險容量以內,為企業目標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二)風險管理的內容
綜合COSO的及其他文獻的定義,筆者認為風險管理的內容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風險意識
風險意識培養的對象應涵蓋股東、董事、管理層、普通員工各個層面。在企業正常經營時,風險防范意識往往不夠,很容易認為防范風險過于繁瑣,多此一舉。而出現問題時,卻又措手不及。把風險意識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深入到每一個層面,才能為風險防范政策的貫徹落實創造基礎條件。
2、建立組織架構
風險管理意識的培養、措施的制定、監督和執行,都必須有專門的組織機構才能保證落實到位。
首先,要真正落實依照《公司法》設立 “三會”, 即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并能夠嚴格按照“責、權、利”劃分并執行工作。在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中,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選聘經理層來管理企業日常經營事務,經理層對董事會負責,監事會對董事、經理層進行監督,董事會和監事會向股東大會負責。在投資型國有企業中,董事會與經理層的投資項目權限有所劃分,屬于經理層權限的投資項目,董事會表決往往成為象征性的程序,董事會對經理層行為的監督作用嚴重弱化,使得經理層的權力失去了有效的制衡、監督。授權與監督應分開執行,即使屬于經理層權限的投資,董事會也應起到監督作用。同時,雖然名義上董事會和監事會都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兩者地位平等,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監事會對董事和經理的監督作用往往形同虛設,工作處于被動狀態,獨立性無法保證,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制衡機制還有待健全。
其次,需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風險管理部,并強化其職能。董事會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以及風險管理部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構成部分。審計委員會及審計管理部雖可以作為風險管理組織的組成部分,但并不能全面的引領和實施風險管理工作。從董事會到管理層到各個部門也應有各自的風險管理任務。有必要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統籌和風險管理決策部門,設立風險管理部作為日常風險管理業務執行部門,制定風險管理政策、監督風險管理執行情況、進行風險提示和預警。
3、制定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管理流程應包括風險管理目標的設定、風險的事項的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五個步驟。對盈利性公司來說,經營目標不盡相同,但企業價值最大化是通用目標之一。因此,風險管理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首要目標,同時實現社會效益。風險事項的識別、評估、應對和監控均圍繞風險管理目標而提出、評價和操作。
4、建章立制
基于風險管理目標,應依據業務范圍,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企業戰略、投資、財務、法律事務、人力資源、銷售、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各項專業性規章制度。通過執行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制定并執行的規章制度、程序和措施。規章制度制定過程中應注意權責明確、互相制衡。
5、監控與改進
事中監控與事后整改監控應緊密結合。風險管理部門應追蹤及時了解各項風險情況,并依據客觀情況調整評分及控制策略。同時,若發現風險,及時監督調整后,應落實整改情況,否則風險管理將會流于形式。如某上市公司在檢查下屬公司勞動合同關系時,發現未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提出下屬公司進行整改。提出問題后,該企業未落實整改情況,直至下屬公司人員兩年后向上級反應問題。才發現這一問題其在兩年前已要求整改。雖未涉及經濟效益問題,但對上市公司信譽造成了不良影響。諸如此類的細節問題,若只監督風險不落實整改,將使監督流于形式。
三、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建立以流程為導向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探討
(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特點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投資為主要業務,業務模式單一,涉及面廣。業務模式單一是指投資活動是主要的業務活動,不涉及生產、銷售、運營等業務單元;涉及面廣指投資涉獵的范圍較大,只要在企業戰略范圍內的業務都有所涉及,但每項投資業務的行業和具體內容又均不相同。因此,由于投資公司在業務模式的統一性,在設計國有投資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時,在體系設計時將流程作為導向。二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應以國家的戰略方向為指導,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基礎上追求經濟效益,而非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
(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基本業務流程
基本業務流程為戰略制定、投資機會分析、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同時進行商務談判)、項目決策、外部審批、商務談判、項目運營、項目退出。
(三)建立以流程為導向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1、將風險管理融入企業文化中,使風險意識貫穿始終
國有企業的價值觀是以國家戰略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為導向,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創造最大價值。在此基礎上,風險管理必須以維護價值觀為基礎,即使有經濟效益但可能產生不良社會反應的,也應視為風險。人是執行制度的主體,培養具有敏感的風險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是貫穿一切風險管理制度的基礎。應通過宣傳、培訓等多種渠道得到企業員工的普遍認同和重視。
2、確定組織架構中各個主體的風險管理責任
戰略制定階段:操作主體主要是高層管理人員及董事會成員。其應站在國內外宏觀經濟背景,國家政策、企業發展定位等角度,確定戰略投資方向,識別投資方向所面對的風險及應對措施。投資部門、財務部門、法律部門普通工作為這一階段的風險識別及應對相互配合提供基本素材。
投資機會分析、可行性研究階段:操作主體是投資部門工作人員,他們應對高層管理人員確定的戰略投資方向有明確的認知,在選擇項目時首先確保項目符合公司戰略,在分析經濟社會效益時,負責確認數據來源的真實性,注重實際調研,識別風險事項,提出應對措施。
初步審核階段:操作主體中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是溝通高層管理人員戰略導向與基層工作人員實際工作內容的橋梁,中層管理人員不僅應充分了解公司的戰略導向,更應將戰略導向準確傳達到普通員工并指導和組織實施。投資部進行分析審核后,應將項目提交風險管理部審核,得到其確認后才能通過初步審核。
項目決策階段:針對項目類別及投資額度,投資管理規定中應明確高層管理人員和董事會各自的權力范圍內的決策事項,注重戰略風險的識別和應對。項目決策階段應附風險管理部或風險管理委員會的審核意見。
外部審批階段:操作主體為投資部門工作人員。應充分了解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批內容、流程、權限、時間,并預估審批期間的政策和時間風險,準備好應對措施。
商務談判階段:具備投資、財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應全稱參與。根據專業背景知識及側重點,提出風險事項、進行評估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
項目運營及項目退出階段:由投資公司的企業管理部門負責監管投資企業運營狀況,識別風險管理事項,及時根據宏觀形勢、公司戰略、市場動態對所投資企業的風險狀況進行評估,與風險管理部共同提出風險應對方案,并對具有長期、較大、風險不可控的投資項目提出處置建議。
3、健全日常風險管理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除在投資項目業務流程中明確風險管理責任外,還應在日常管理當中完善風險管理政策、目標和內容。各業務單元應做好初始信息搜集、風險事項識別、風險評價、應對措施等工作。
(1)初始信息搜集與風險識別。各個業務單元應根據業務內容提出可能出現的風險,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面對的風險主要有:戰略風險方面,政策風險、國際化風險、并購重組風險、企業管控風險、公共關系風險、企業改制風險、宏觀經濟風險、合作伙伴風險;財務風險方面,現金流風險、財務成本風險、匯率利率風險;法律風險方面,重大決策法律風險、合規風險、合同管理風險、法律糾紛風險;運營風險方面,市場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監督投資企業風險、審計監察風險。
(2)風險評估。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價,遵循長期短期、整體局部、定性定量結合的原則,既要固定時間評估如周、月、季度、年度評估,又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突發事件緊急評估。既要評估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又要評估可能的風險收益或損失。企業在決策時,可選用多種方法綜合使用,增加決策的科學性。
(3)風險應對。識別的風險后,分類采取應對方法,使每類風險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針對不同的風險,根據風險性質、損失程度采取恰當的方法,如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等,并提前做好風險應對措施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