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石油進出口貿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石油進出口貿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石油進出口貿易

        第1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關鍵詞:進出口貿易實務;課堂教學;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2-0104-02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簡介:張鈺潔(1987-),女,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主要進行《進出口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外貿跟單理論與實務》、《國際貿易概論》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廣東 廣州/510095)

        《進出口貿易實務》是中職學校國際商務類專業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專業課之一,它是以國際貿易合同為主線,闡述進出口貿易的基本知識和程序,介紹有關國際貿易的法律、法規和貿易慣例,具有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特點。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從初中升學上來,在之前的學習中主要以中考為目標進行基礎學科學習,缺乏經濟類學科知識的基礎,并且大部分學生是普通高中的落榜者,故有些學生對該課程產生害怕恐懼心理。

        《進出口貿易實務》是整個國際商務類課程的核心,其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整個專業課程的學習好壞,所以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愿意學并有所收獲,這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筆者認為,把生活實例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產生經濟貿易知識就在身邊的意識,并運用以疑導學法,通過以疑導學,以疑促學,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以致用,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以該課程中的其中一堂課“商品的包裝”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明確“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般業務問題的能力,并能參加行業規定的相關技能證書的考試”的教學目標。首先每一位教師應該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均應該圍繞學生來展開,牢牢把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課前認真專研教材,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學情,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需要掌握,培養哪些能力和養成哪些職業素質,形成一個主次分明的知識目標、技能提高的能力目標和素質養成的情感目標。

        二、適當加工教材,優化課前導入

        本專業該課程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職商務類教材《進出口貿易實務》,該教材是面向全國的,如果教師一味照本宣科地傳授,是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教師要根據大綱的要求、當地的經濟環境、學生的實際、教學條件的現狀和自身的教學經驗,適當地加工處理教材,使知識更加貼合當地經濟狀況和學生接受的層次。可通過改變概念性的知識學習,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插入視頻、生活素材和具體案例,把抽象知識轉化為生活實例,讓學生更理解和接受,貫徹知識來源生活,服務生活的理念。

        在“商品的包裝”這節課中,筆者首先對全班學生提出問題:在琳瑯滿目的商場里,有哪些因素激發顧客的購買欲望?教師請學生主動回答,接著,播放視頻《名產糕點搭3C熱潮創意包裝助長業績》;進一步講述:除了商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外,精美包裝也是激發顧客的購買欲望的一種因素。同時,選取同學們帶來的精美包裝向全班展示;最后,接著引出本課的課題:商品的包裝。在這個環節中以生活素材為載體,為學生提供有趣并且生活化的視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也使學生產生“經濟與貿易就在身邊”的意識,并為引導學生如何學以致用打下基礎。

        三、以疑導學,以疑促學,突破重難點

        “興趣是學生最直接意識到的學習動機。”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而產生疑問則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動因,學生的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在問題中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的。在“商品的包裝”這節課中筆者按照商品包裝的重要性,包裝的分類以及運輸包裝的標志三個內容分步驟講解,以疑導學,以疑促學,層層點撥,重點難點突出講解。

        第一部分“商品包裝的重要性”中首先提出問題:我們家里買回來的陶瓷碗總是用厚厚的紙盒來包裝,為什么沒人用色彩豐富圖案精美的糖果紙?然后請學生代表發表看法;之后講述:陶瓷是易碎品,用糖果紙不方便儲藏和運輸,包裝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宣傳和美好商品,還需要能夠保護商品。以此引出包裝的重要性,并配合實例,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包裝的分類”中筆者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的包裝主要有哪些類型?接著PPT圖片展示常見的木箱、紙箱、麻袋、塑料袋、瓶、罐等包裝,再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課本所得的知識和自己的理解把它分成兩類,最后做出總結。在書中出現銷售包裝上面的商品條形碼相關知識時,筆者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在超市結帳時,收銀員不像以前那樣需要一件一件地看著包裝上的標價計算商品的價格,只需輕輕一掃,價格就顯示在電腦上,那么他們掃描了商品的哪個部位?由此引出商品條形碼的內容,結合課件和書本進行講述,并鼓勵學生觀察手上物品包裝上的條形碼(飲料瓶、課本等)。

        第三部分“包裝的標志”中提出問題:觀察教師提供的紙箱,說出其文字和圖案的意義。通過實物展示,在學生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學生代表發言,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紙箱上圖片和文字,同時簡單復習回顧商品品名、品質和數量的知識。接下來對包裝標志進行一一學習,在這部分中,對運輸標志(嘜頭)必須充分掌握,并做到能實際操作設計,對指示性標志和警告性標志要求能夠進行簡單的認識和分類判斷。通過教師的層層點撥的方法,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對商品包裝標志的三個部分進行肢解,有助于學生及時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把生活素材貫通其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從生活中取材,用所學解釋生活現象。

        四、實踐探索,綜合運用

        學生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生活中,這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在“商品的包裝”這節課中,筆者安排了以下兩個設計運輸標志的活動。

        任務一:我國某公司與英國客戶ELOF HANSSEN GMBH簽訂一份服裝合同,商品名稱:WOMEN’S BLOUSE,成交數量:8000件,合同號碼UE 67598,目的港:LONDON,每20件裝一紙箱。

        任務二:我國某公司與客商Codan Co.成交20000件男式襯衫,收貨人代號:Codan BWT,目的地為英國Liverpool,開出信用證號碼為2500713,這批服裝每10件裝一袋,20袋裝一箱。注意Liverpool是一個重名港,并按商品特性選擇合適標志。

        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經過積極的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另外,教師從旁指導,讓學生的疑難及時得到解決;優秀作品的全班展示,又讓學生有成就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2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關鍵詞】匯率制度進出口貿易

        一、匯率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匯率水平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本幣升值,意味著其它國家的貨幣貶值,在進行出口貿易的時候,同樣的貨物進口國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國貨幣,因此進口國可能轉而求其它國的商品,不利于本國的出口。而本幣貶值,意味這他國的貨幣升值,進口同樣的貨品需要更多的本幣,不利于他國出口。

        匯率變動會影響進出口貿易以及貿易收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匯率變動引起收入變化,影響進出口貿易

        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本幣的升值或貶值。貨幣升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下降,而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雖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貶值則可以達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實際上,貨幣的貶值對收入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貶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從而使得貿易條件惡化。與此同時,在同樣名義收入水平下,消費者只能購買較少的商品,也就是導致實際收入的下降,這必然導致該國支出的下降,從而改善貿易收支。另外,如該國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資源,則貶值可以刺激國內外居民對本國該種產品的需求。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原理,民眾的經濟支出會通過凱恩斯乘數而數倍提高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的提高又會提高國內支出,達到良性循環的結果。

        2.匯率變動引起價格傳遞,影響進出口貿易

        前面說到,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是貨幣的相對價格上升或下降,這首先在進出口貿易中體現出來。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最終也會影響國內市場的一般價格。因此匯率的變動會引起國內一般價格水平,從而影響進出口商的貿易額和國家的貿易收支,這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首先,貨幣的升值是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過價格傳遞,影響最終商品成本的下跌和價格的下跌。其次,匯率變動會使得貿易收支發生變化,如貨幣貶值后會出現貿易收支順差,然后使得外匯儲備增加,而外匯儲備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須通過購買外匯而在國內市場上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顯然,更多的基礎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近兩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的增長,盡管不是人民幣貶值的結果,但是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國際經濟的變化,使得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較高就是很好的說明。當通貨膨脹出現的時候,其實是鼓勵人們消費,因為在名義貨幣不變的情況下,公眾更有意愿將貨幣轉化成有形的資產,客觀上又會推動物價上升。

        二、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

        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主要從進出口貿易中多樣化的進口來源,結算貨幣的選擇,以及利用各種金融工具。

        1.選擇多樣化的進口來源

        如同一國貨幣緊盯著另一國貨幣有很大風險一樣,進口來源的單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轉移匯率風險,甚至操縱價格。因為如果進口來源過于單一,反映了該國的某種資源對其貿易對象國或者地區的高度依賴。年底和年7月發生的兩次大的石油漲價行為可以說明這一切,因為全球的石油資源過渡依賴一些產油國或地區。某些資源過于依賴單一國家或地區,必然導致企業的經營嚴重受制于該國的貨幣匯率的波動,該國進而將匯率的風險轉嫁到進口商。這種單獨的依賴本來就是不明智的選擇,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的不明朗,進口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放大。因此,必須適當地擴大進出口業務的地域分布,在國際范圍內分散原料來源和銷售地點,在多個資金市場上以多種貨幣籌措資金,按照匯率走勢和國際貿易形勢,建立一定的貨幣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的外匯風險。

        2.進出口貿易中選擇合理或多種交易幣種

        進出口貿易中的出口,特別是出口商要選擇合理的貨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當然這一般是進出口商雙方*弈的結果。因此,在有關對外貿易和借貸等經濟交易中,簽訂合同時選擇何種幣種,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或計值清償的貨幣,直接關系到交易雙方是否將承擔匯率風險。一般而言,出口貿易采取硬幣計價,以防匯率貶值給自己帶來損失,而進口商會選擇軟幣,以避免升值造成的匯兌損失。如當前的國際貿易中,歐元和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而美元貶值已經成為現實,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歐元和人民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而進口上則更愿意選擇美元結算。當然在實際進出口貿易中,雙方*弈的結果一般是約定采用一部分硬幣和一部分軟幣,甚至多種貨幣計價和付款。其結果是進出口商共同承擔匯率的風險,增大了談判的成功率。在長期合同中,還可以使用貨幣保值的方式,即選擇某種與合同貨幣不一致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成用所選的貨幣來表示,在結算或清償時,按所選貨幣表示的金額以合同貨幣來完成支付。還有一種降低匯率風險的辦法是,出口時雖然選擇了軟幣,但可以適當提高價格以防貨幣貶值風險,進口時選擇了硬幣,則可以適當壓低價格以防范升值損失。

        3.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工具低于匯率風險

        金融工具的出現本身就是因為匯率風險轉嫁的必然結果,而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進出口商也共同承擔了匯率風險,或者向后推遲了承擔匯率風險的必然結果。對于金融業發達的國家而言,積極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經司空見慣,因此發展中國家對金融工具的利用顯得更為迫切。這些國家一方面要加快國家的外匯市場建設,推出各類外匯業務,一方面企業則需要積極利用外匯市場及其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外匯風險。企業可以運用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權交易、出口押匯、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業務、外匯借款等多種方式轉嫁匯率風險。

        第3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匯率水平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一個重大因素。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本幣升值,意味著其它國家的貨幣貶值,在進行出口貿易的時候,同樣的貨物進口國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國貨幣,因此進口國可能轉而求其它國的商品,不利于本國的出口。而本幣貶值,意味這他國的貨幣升值,進口同樣的貨品需要更多的本幣,不利于他國出口。

        匯率變動會影響進出口貿易以及貿易收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匯率變動引起收入變化,影響進出口貿易

        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就是本幣的升值或貶值。貨幣升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下降,而出口商品價格上升,雖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國際收支,貨幣貶值則可以達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實際上,貨幣的貶值對收入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貶值會造成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從而使得貿易條件惡化。與此同時,在同樣名義收入水平下,消費者只能購買較少的商品,也就是導致實際收入的下降,這必然導致該國支出的下降,從而改善貿易收支。另外,如該國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資源,則貶值可以刺激國內外居民對本國該種產品的需求。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原理,民眾的經濟支出會通過凱恩斯乘數而數倍提高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的提高又會提高國內支出,達到良性循環的結果。

        2.匯率變動引起價格傳遞,影響進出口貿易

        前面說到,匯率變動的最直接體現是貨幣的相對價格上升或下降,這首先在進出口貿易中體現出來。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最終也會影響國內市場的一般價格。因此匯率的變動會引起國內一般價格水平,從而影響進出口商的貿易額和國家的貿易收支,這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首先,貨幣的升值是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過價格傳遞,影響最終商品成本的下跌和價格的下跌。其次,匯率變動會使得貿易收支發生變化,如貨幣貶值后會出現貿易收支順差,然后使得外匯儲備增加,而外匯儲備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須通過購買外匯而在國內市場上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顯然,更多的基礎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近兩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斷的增長,盡管不是人民幣貶值的結果,但是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國際經濟的變化,使得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較高就是很好的說明。當通貨膨脹出現的時候,其實是鼓勵人們消費,因為在名義貨幣不變的情況下,公眾更有意愿將貨幣轉化成有形的資產,客觀上又會推動物價上升。

        二、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

        應對匯率變化的一般對策主要從進出口貿易中多樣化的進口來源,結算貨幣的選擇,以及利用各種金融工具。

        1.選擇多樣化的進口來源

        如同一國貨幣緊盯著另一國貨幣有很大風險一樣,進口來源的單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轉移匯率風險,甚至操縱價格。因為如果進口來源過于單一,反映了該國的某種資源對其貿易對象國或者地區的高度依賴。2007年底和2008年7月發生的兩次大的石油漲價行為可以說明這一切,因為全球的石油資源過渡依賴一些產油國或地區。某些資源過于依賴單一國家或地區,必然導致企業的經營嚴重受制于該國的貨幣匯率的波動,該國進而將匯率的風險轉嫁到進口商。這種單獨的依賴本來就是不明智的選擇,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的不明朗,進口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放大。因此,必須適當地擴大進出口業務的地域分布,在國際范圍內分散原料來源和銷售地點,在多個資金市場上以多種貨幣籌措資金,按照匯率走勢和國際貿易形勢,建立一定的貨幣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國際貿易和投融資中的外匯風險。

        2.進出口貿易中選擇合理或多種交易幣種

        進出口貿易中的出口,特別是出口商要選擇合理的貨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當然這一般是進出口商雙方博弈的結果。因此,在有關對外貿易和借貸等經濟交易中,簽訂合同時選擇何種幣種,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或計值清償的貨幣,直接關系到交易雙方是否將承擔匯率風險。一般而言,出口貿易采取硬幣計價,以防匯率貶值給自己帶來損失,而進口商會選擇軟幣,以避免升值造成的匯兌損失。如當前的國際貿易中,歐元和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而美元貶值已經成為現實,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歐元和人民幣作為結算和付款的幣種,而進口上則更愿意選擇美元結算。當然在實際進出口貿易中,雙方博弈的結果一般是約定采用一部分硬幣和一部分軟幣,甚至多種貨幣計價和付款。其結果是進出口商共同承擔匯率的風險,增大了談判的成功率。在長期合同中,還可以使用貨幣保值的方式,即選擇某種與合同貨幣不一致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成用所選的貨幣來表示,在結算或清償時,按所選貨幣表示的金額以合同貨幣來完成支付。還有一種降低匯率風險的辦法是,出口時雖然選擇了軟幣,但可以適當提高價格以防貨幣貶值風險,進口時選擇了硬幣,則可以適當壓低價格以防范升值損失。

        3.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工具低于匯率風險

        金融工具的出現本身就是因為匯率風險轉嫁的必然結果,而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進出口商也共同承擔了匯率風險,或者向后推遲了承擔匯率風險的必然結果。對于金融業發達的國家而言,積極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經司空見慣,因此發展中國家對金融工具的利用顯得更為迫切。這些國家一方面要加快國家的外匯市場建設,推出各類外匯業務,一方面企業則需要積極利用外匯市場及其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外匯風險。企業可以運用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權交易、出口押匯、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業務、外匯借款等多種方式轉嫁匯率風險。

        三、結束語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非常不明朗,國際金融中心華爾街被拯救,石油價格風險較高,日本經濟長期的疲軟以及世界經濟經近幾年高速發展之后也出現減緩的跡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也因為內外因素出現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而當前國際經濟已經融為一體,休戚相關,因此國家之間的貨幣比值變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歐等六國的中央銀行集體宣布降息以促進經濟發展足以表明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對于進出口商而言,匯率變化的巨大風險不能僅僅靠國家的財政政策來進行規避,他們需要選擇更多進口來源,需要更靈活的結算貨幣,以及選擇更多金融工具。

        參考文獻:

        [1]何璋.國際金融[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陳德恒.國際金融.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3]孫文莉.匯率的貿易收支效應的理論演進.財貿研究,2006,(4).

        [4]埃爾赫南·赫爾普曼,保羅·克魯格曼.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5]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第三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第4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關鍵詞:國際形勢 貿易保護 進出口

        2007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受美國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減緩。2009年,各國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經濟刺激措施,世界經濟從急跌到企穩回升,開始由衰退走向復蘇。2010年世界經濟整體將實現恢復性的緩慢增長,估計全球經濟增速在3%—3.5%之間。這次經濟危機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后全球經濟的快速復蘇實現難度較大,發達經濟體將進入低速增長期。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外貿出口受到嚴重影響,表現在出口增長速度減緩,各種貿易壁壘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推動對外貿易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狀況

        1.我國出口貿易的增長方式現狀

        我國采用出口導向型戰略,出口數量多,貿易順差大,從1990年起我國進出口貿易基本連年順差。由于受歐美經濟復蘇的節奏較慢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2010年3月份我國進出口貿易首次出現逆差,其中出口1121.1億美元,進口1193.5億美元,貿易逆差為72.4億美元。

        2.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

        從出口來看,據商務部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已經從初級產品為主轉變為工業制成品為主。至2006年,工業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經上升到了93.6%,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我國出口的增長主要是由工業制成品出口增長來拉動。貨物貿易占據主流,機械加工制造及服裝等輕工業出口,處于順差優勢,在金融危機之后,國際需求整體疲軟,我國加工貿易面臨加強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從進口來看,中國依賴進口的產品有兩大類:一類是石油、鐵礦石、銅精粉這三種最重的工業原料對外依存度相當之高;一類是大豆、食用油這兩大類農業產品對外依存度非常高,盡管中國這五大資源性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卻仍需大量進口。且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的不斷加快,對重要資源能源,基礎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費品、高科技產品的進口需求仍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目前我國正在調整優化進口貿易結構,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健康發展。

        二、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調整措施

        1.降低國內企業對外貿的依存度,積極擴大內需

        我國商品出口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國外市場過度依賴。如對美國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國家具出口總額的60%。引起了美國相關部門的警惕,因而對中國的出口便開始以各種方式進行限制。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注重內需的發展,以減少國民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弱化世界經濟起伏動蕩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從而使得中國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

        2.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推進貿易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長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生產的低成本,缺少技術創新,深受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影響和危害。改變傳統的對外貿易發展方式,提高質量、檔次,推進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加強新技術的研制,改善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增加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制訂國際品牌發展戰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進名牌展會建設,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性是當務之急,關系到中國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

        3.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匯率傳導因素

        美國次貸危機加速了美元貶值,使得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國出口企業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國外貿出口企業應著力增強其匯率風險意識,增加結算幣種,并學會運用更多的匯率避險工具來規避和管理風險,增強消化匯率升值而帶來成本風險的能力。

        4.大力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注重服務質量

        服務業生產效率是一國經濟活力的重要因素,發達的服務業為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了保證。要順應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推進服務貿易,大力發展來華旅游、技術轉讓、金融保險、國際運輸、教育培訓等領域的國際服務貿易。提高服務,以質取勝,樹立產品和服務雙重質量的思想,即從重視有形產品質量過渡到既重視有形產品質量,又重視附加在有形產品上的服務、維修、送貨等無形產品的質量上,即服務的質量上。

        5.保持進口與出口平衡發展,重視科技發展,改善部分產品依賴進口的現狀

        轉變只重視出口,忽略進口重要性的惟順差論。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巨額的貿易順差,為緩解這一壓力,必須加大進口力度。首先考慮進口外國先進設備及相關技術和我國稀缺資源,保障國家安全,同時,我國很多高科技產品嚴重依賴進口,應重視科技進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自主研發滿足自身需求。

        6.加快建立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體系和服務平臺

        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起穩定、透明、可預測的財稅、借貸、外匯、保險等政策體系,明確政府對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融資支持,稅收減免優惠、投資風險保障等鼓勵政策,幫助各類出口企業有效規避政治風險、經營風險,調整出口退稅,對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減少出口補貼,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促使我國的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參考文獻:

        第5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關鍵詞:綠色壁壘;SWOT;礦產品貿易;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礦產資源種類較豐富,資源總量也較大,但是從目前國內人口現狀來看,中國礦產資源儲量仍然相當地缺乏,對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十分有限。為促進國內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需要進口更多的礦產資源。因此,我國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礦產品生產國以及第三大礦產品進口國。但自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機導致許多國家出現經濟危機、財政赤字,于是各國實施包括進口禁令、貿易許可等非關稅貿易壁壘和提高關稅的關稅貿易壁壘,這些貿易壁壘嚴重阻礙了我國礦產品的出口。

        1 我國礦產品進出口貿易概況

        礦產品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統計數據表明,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超過全國所有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五分之一。正因為如此,國內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的數量、結構、金額、效益、成本、政策等均在逐漸地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礦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程度進一步加深。近年來,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對礦產品的需求劇增,礦產品貿易由順差向逆差轉變。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礦產品貿易不單以出口創匯為手段,更重視國內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因素,國內逐漸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屬礦產原料等的國外進口量,中國開始從礦產品生產大國逐漸轉型為消費大國。

        從目前來看,我國已經對某些礦產品產生了很大的進口依存度。隨著國內礦產品進口量的陡增,國內主要礦產品對外依存度增加,我國開始過分依賴外國資源。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石油產品進口量已達到45.2%,鐵礦石55%,銅金屬70%。盡管國內鉀鹽生產技術促進了鉀鹽增長,但是從目前來看,國內鉀鹽的對外依存度仍然很高,達到77%。

        礦產品進出口貿易伙伴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逐漸與世界經濟融合,礦產品貿易在全球范圍拓展,并且有多元化發展趨勢。現階段,國內有多大二十多種主要礦產資源依賴進口,例如煤、鐵礦砂、原油等,其中涉及的進口國或者地區數量多達200多個。出口國中,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多元化的貿易伙伴關系,為出口礦產品市場及礦產品貨源穩定均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我國礦產品貿易SWOT分析模型

        2.1 優勢分析(S)

        第一,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區域經濟發展的勢頭看好,區域聯系日益密切,在貿易、投資、金融以及產業結構分工等方面,在全球范圍內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國與其他各國礦產資源領域的合作具有較好的基礎。

        第二,礦產資源多樣性較豐富,中國是世界上礦種種類齊全,資源總量豐富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目前已發現的礦種共有171種,已探明礦產資源總量的有158種,礦產地包括沒有開采的共有18000多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以上的有7000多處,特別是中國的煤、稀土、鎢、矽、鉬、銻、鈦、石膏、芒硝、磷鎂礦、銀石、滑石和石墨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中國的煤、鋼、10種有色金屬和水泥產量,都占世界首位。

        2.2 劣勢分析(W)

        第一,與之相關的進出口政策有很大的隨意性。由于進出口政策還不完善,礦產進出口政策很容易收到行政指令以及人為地干擾。也正因為礦產品的資源形勢不能從全局角度加以考慮,因此,也無法在世界范圍內獲得較好的固定地位。

        第二,貿易觀念落后,交易方式單一,無法在國際上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由于貿易觀念欠缺,國內在很長一段時間均采用單純的“進口替代”、“調劑余缺”等平衡策略加以解決,而交易方式上則采取較為單一的現貨交易方式,這直接造成國際市場發展動力不足。

        第三,“高進低出”現象在非金屬礦產品進出口貿易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最近幾年,國內非金屬礦產制品的出口額逐漸攀升,但是,出口的非金屬礦產資源的深加工程度較低,尤其是出口中占有很大優勢的石墨、水泥等礦產。而我國從國外進口的非金屬產品大多為精加工的化肥,高級家用陶瓷等礦產。

        第四,礦產品出口的創匯效益呈下降趨勢。盡管從數量上來看,國內最近幾年的礦產品出口創匯額逐漸增加,但是不得不面對的是,出口創匯額僅僅是礦產品出口增量的結果,所付出的代價很大。從最近幾年的單位產品創匯效益來看,礦產品出口創匯效益呈不斷下降趨勢,如原油、鎢、錫、鋁、銻的情況均是如此。

        2.3 機遇分析(O)

        第一,悄然變化的國外礦業投資環境為礦業實現國際化合作提供了條件。

        雖然國內的礦產資源較為短缺,但是在世界范圍內,礦產資源還是較為豐富的。這與我國礦業現狀實現了很好的互補,也為礦產資源實現國際化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由于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很多實體經濟均收到了影響,礦業也不例外。一方面,礦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很多礦企債務增加;另一方面,礦業企業融資途徑少,融資成功率低,很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目前,許多國外企業均出現了現金鏈斷裂的情況,直接導致礦業經濟轉向了低迷。尤其是一些資源型國家,面對驟變的礦業經濟,國內經濟形式也是急劇下滑。為有效應對這種情況,某些資源大國考慮到金融危機以及引資等因素,逐漸開始對礦業政策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和應對目前的經濟形式。例如,俄羅斯國內經濟很大上程度上依賴于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一旦金融危機引起國際油價下跌,則可能會引發俄政府財政收入的降低,造成當局政府地擔憂。俄羅斯對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例如向油氣領域承諾資金援助,支援油氣公司幫助其盡快償還外債,從而保證整個國內經濟動脈的安全。除此之外,俄羅斯政府還強化了與國際礦業之間的合作,其陸續地與中國以及委內瑞拉等在多方面簽訂了相關合同或協議。在金融危機環境下,很多國家均采取了保證礦業領域正常運轉的有利政策,這也為我國礦業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以及實現全球資源分配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遇。因此,我們必須盡快適應環境,努力抓住機遇,與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的共贏局面。

        第二,金融危機促進了“買方市場”出現,這為我國獲得境外礦產資源主動權創造了條件。

        金融危機導致礦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很多對于礦產品依賴性很高的國家,如俄羅斯、巴西和澳大利亞等由于出口額大減,經濟收入受到了很大影響;特別是一些重要的石油國,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占有重要資源的發達國家,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均希望借助資源開發利用以增加社會的福利,并且積極地為礦產資源尋找新的市場。如此背景之下,礦產品已經從原來的“賣方市場”逐漸演變為如今的“買方市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是國際市場大宗礦產品的主要消費國,是世界上礦產品生產的主要目標市場。所以,在金融危機促進形成的“買方市場”背景下,中國毫無疑問地獲得了境外礦產資源的主動選擇權,這也為中國獲取價格談判話語權創造了機遇。

        2.4 威脅分析(T)

        從目前來看,傳統貿易壁壘慢慢走向分化。關稅、配額以及許可證等各項壁壘逐漸減弱,而反傾銷等傳統貿易壁壘盡管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但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主要的新貿易壁壘將形成并不斷發展,并將會逐漸取代傳統貿易壁壘,從而形成國際貿易壁壘中的主體。這也是較為主要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和形式。占有優勢的仍然是實施技術壁壘的發達國家,中國屬發展中國家,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手段和形式均占不到優勢。

        3 發展礦產品出口貿易的相關策略

        我國資源匱乏,支持經濟增長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和鋁等主要礦產資源,國內人均儲量僅分別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18%、7.3%。礦產品國際化貿易過程中,不但要對國內稀缺以及基礎性礦產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同時又要增加進口,以緩解礦產品生產對環境的破壞并有效減少能耗,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幾點措施進行考慮。

        (1)鼓勵企業走出去,走合作勘探開發及加工之路。為有效增加國內資源經濟的增長點,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企業走出去是緩解和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徑。許多發達國家均在積極地探索和開拓海外市場,并將此轉化為基本國策,海外市場開拓往往通過跨國公司形式進行國際經營。通常,合作開發可采用如下兩種:一是就地加工非能源型礦產品。為增加礦產品的附加值,可在目的國建立礦產品加工企業。礦產品就地加工不僅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跨國礦業公司的贏利,而且還可以有效減少初級礦產品及加工這些初級礦產品所用能源的進口,從而降低該類產品加工、冶煉對國內環境形成的巨大壓力;二是選擇合作勘探、共同開發、為我所用的方法使用能源類產品,并最大程度地進口能源類礦產品。

        (2)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礦產品的綜合利用能力。科技水平是礦產品的綜合利用能力提升的關鍵。具體而言,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綜合開發、合理利用共生、伴生礦;二是合理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液、廢氣、余熱、余壓等。有關數據顯示,國內礦產資源總回收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左右;而對于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僅為35%左右,并且很多礦產幾乎沒有利用。從目前來看,國內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仍然顯得過于粗放,致使高資源消耗、高能耗的產業發展很快,但是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卻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3)利用技術壁壘措施對進口礦產品進行合理調節。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是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是消除因技術法規和標準的適用而產生的貿易技術壁壘。然而,我們不得不清楚地知道,各國的某些技術壁壘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應該允許各國結合自身情況,設置與別國不同的技術標準等限制措施。

        (4)利用出口限制措施保護本國基礎和稀缺礦產資源。基礎性礦產資源以及稀缺礦產資源均是國家的戰略性資源,例如稀土資源。因此,為了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各個國家均需要提高對重要戰略資源認識,制定合理的出口限制措施,如出口稅、許可證、出口配額等。

        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資源也必然向全球化的方向前進,這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在分析資源問題時,必須站在全球的角度來觀察,以全球共同進步的目標來思考,否則就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像國際上對中國礦產資源的認識一樣,僅從進口量一個數字來分析,這是一種“斷章取義”的分析方法,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

        [1]林偉斌,林楓.對出口工礦產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管的實例分析[J].中國檢驗檢疫,2011(7).

        [2]劉貽南.“十一五”礦產品貿易形勢簡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24).

        第6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天津進出口貿易;貿易條件

        作者簡介:竇金美(1959-),女,天津市人,天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等。

        中圖分類號:F8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309(2009)10-0051-03

        一、人民幣升值的近況

        (一)基于彈性理論的分析

        根據彈性理論,一國貨幣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具備改善效應的條件是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其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即當EX+EM>1時,其貨幣貶(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增加(減少),進口支出減少(增加),貿易收支逆差(順差)減少,從而改善貿易收支。否則,當EX+EM=1或

        (二)人民幣對外幣中間價的數據分析

        筆者收集了2001-2007年人民幣對主要外幣平均匯價的數據,以此來說明人民幣近幾年的變化。下表可知,人民幣近幾年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近3年尤為明顯。以美元為例,2005年100美元相當于819.17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06%;2006年100美元相當于797.18元,比上一年增長2.76%;2007年,100美元相當于760.40元,比上一年增長了4.84%。由數據分析可知,人民幣保持穩步升值的趨勢。

        二、人民幣升值對天津進出口貿易的有利影響

        第一,有利于解決天津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對外貿易不平衡是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近幾年人民幣升值的現象有利于該問題的解決。由于實行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使天津產品始終保持著“廉價”的優勢。在多數天津市的企業可以承受的幅度內,人民幣適度、小幅升值,表明天津不惜犧牲自身利益為貿易伙伴著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第二,有利于降低天津進口商品價格,降低出口企業生產成本。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部分天津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惠及國內消費者。同時,由于很多的天津出口企業實際上是“兩頭在外”企業,出口產品的原材料多來自國外,人民幣升值后,企業再進口同樣美元單位的貨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幣,實際上降低了生產成本。

        第三,有利于促進天津貿易條件改善。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價格上升和進口價格下降,從而使貿易條件改善。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成果:在通貨膨脹率不變的條件下,人民幣升值的貿易條件改善系數為0.37。通過對1997-2007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比,天津貿易條件將改善0.353個百分比。按人民幣計算,進出口總值從1997年的1787.55億元到2007年的9616.05億元,增長了437.95%。其中,出口總值從1997年的1088.02億元到2007年的5612.12億元,增長了415.81%;進口總值從1997年的699.53億元到2007年的4003.93億元,增長了472.37%。天津貿易條件在華北最好,貿易成本為華北最低,背靠腹地廣闊,可交易的商品品類齊全,人民幣升值使天津的貿易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由此看來,人民幣升值從某些方面來講,對天津進出口貿易具有一定的有利影響。

        第四,有利于促使天津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競爭力。我國企業長期以低價格占領國際市場的做法,實際上是自相殺價競爭的結果,減少了自己的收益,讓外國進口商漁翁得利。人民幣升值后如果提價,可能會失去市場;如果不提價,可能會增加虧損。因此,只能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

        第五,有利于促進天津對外經濟合作。關于人民幣適度升值對天津對外經濟合作的促進作用,應該是肯定的。長期以來,天津出口一直走低價競銷的路子,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產品外幣價格的上升,會對那些高成本、低效益的企業和產品具有擠出效應。同時,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先進設備的進口成本,從而有利于促進天津出口商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截至2007年底,天津市共有59家企業獲得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經營資格。其中,設計院所12家、外經外貿企業11家、工程和生產性企業36家。涉及行業包括建筑、水利、電力、交通運輸、石油化工、海洋石油等。天津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天辰化學工程公司多次入選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天津市具有承擔援外任務資格的企業13家。其中,援外工程4家、援外物資9家。本市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無縫鋼管等優勢企業紛紛到國外投資從事跨國經營,成為“走出去”的主力軍。民營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異軍突起。目前,境外投資已經涉及各類所有制企業。

        三、人民幣升值對天津進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

        第一,降低天津企業的盈利空間,競爭力下降,出口減少。雖然目前天津的外貿順差再創新高,表明出口未受到實質影響,但來自企業方面的呼聲日漸強烈。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減少,特別是一些主要以出口貿易為主的企業,影響非常大。同樣的產品,由于我們的價錢高于其他國家,進而失去了相對優勢,使天津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有所下降。

        第二,加劇某些領域的競爭。一些出口產品的天津生產廠家會加入國內市場競爭的行列,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慘烈。在優勝劣汰的原則下,某些企業可能倒閉。為了維持企業存在,一些生產企業不得不加大力度將自己的產品推進國內市場,從而獲得一定利潤,維持生存。這就加劇了國內市場競爭,影響國內市場的正常運轉。

        第三,可能造成某些領域的生產相對過剩。如果食品、服裝、文化用品、日用百貨等出口商品有40%-60%轉移到國內市場,必然造成某些商品一定時期內的供過于求。由于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減少,一些產品只能積壓于國內,進而轉移到國內市場,從而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有些企業為了盡快賣出積壓產品,獲得周轉資金,不惜降低產品價格,只賺取微薄利潤,甚至最后虧本售出。還有一些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去或者過剩,也給企業正常運營帶來了很大影響。

        第四,增加外商在天津投資的成本,利用外資可能呈現逐漸下降局面。特別是非出口創匯型的天津外資企業,不能享受升值給進口原材料帶來的益處,卻凈增加了投資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減少了盈利空間。人民幣升值使原本打算在天津投資的外商打消了投資念頭,或使一些外商撤走了部分資金,這些都使外資利用大大減少。相對于人民幣的穩步升值,外資利用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四、人民幣穩步升值趨勢下對天津出口貿易的幾點建議

        第一,遵循“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考慮到外界的態度,但不屈從于外部的壓力。一是堅持原則,明確主體和主導地位;二是善于溝通和斗爭,有理有利有節,讓對方明白一損俱損的道理;三是堅持小幅、穩步地推進,把幅度控制在多數國內企業短期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第二,不要急于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充分利用天津貿易條件優勢。不能一方面升值,另一方面減少退稅,雙管齊下,企業難以承受。升值是面對外部壓力適當妥協的結果,而退稅政策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控。

        第三,以應對升值壓力為契機,調整天津的出口結構乃至產業結構。那些低附加值特別是以嚴重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出口商品,我們可以逐步放棄。比如,那些大量消耗木材的家具,我們不僅要自己少生產少使用,更不要用于出口。要以此為契機,加快調整天津出口結構,進而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天津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殷德生.中國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與收入彈性[J].世界經濟研究,2007,(11).

        [2] 楊帆.透視匯率[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3] 雷達.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貨幣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第7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關鍵詞] 海外采辦風險防控風險管理

        海外采辦風險是海外采辦活動中由于受到政治風險、國際宏觀經濟風險、外匯風險以及信用風險和合同風險等的影響而造成的采辦活動的損失可能。我國學術界對海外進口采辦上的風險關注大多傾向于國防方面,而對于市場化經濟業務方面的海外采辦風險防控研究關注不夠。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海外采辦業務領域不斷拓寬。伴隨著海外采辦的風險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可控程度也越來越低。所以,非常有必要對海外采辦風險防控進行深入研究。

        一、海外采辦風險因素分析

        1、政策風險因素。國家宏觀政策直接影響著與這個國家相關的進出口貿易。而政策風險因素在海外采辦中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貿易相關國的政令、法規、風俗習慣等。海外采辦條例,以及地區與地區間的貧富、文化差異等。這類因素是屬于不可控因素,所以,在海外采辦中對于這類風險難以控制。例如,進出口關稅因素造成的風險,進出口合同的交割與履行期限風險。由于合同履行期一般都在兩個月或者更長,在這期間,倘若出口國出口關稅或進口國進口關稅調整。采辦方將可能需要承擔額外的關稅稅率,導致采辦成本的增加,這無疑加大了采辦風險。

        2、匯率風險因素。外匯風險包括交易風險、經濟風險和會計風險,它是指在進出口貿易中,由于匯率的變動而給貿易雙方帶來風險的可能。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的外匯風險稱為交易風險。主要指進出口貿易合同履行期限內,在債權債務得到清償期間,由進出口貿易合同選定的外幣與本幣之間的匯率變動而造成的交易風險。簡而言之,即用于合同計價的貨幣匯率升值,采辦方就得支付更多的本幣,采辦方將承擔成本增加的風險。

        3、信用風險因素。包括采辦合同中的信用風險,同時也包括支付結算商業信用及銀行信用而導致的信用風險。采辦合同中的信用風險是采銷雙方對合同的履行風險,不履行或無力履行采辦合同規定的事項,造成的采辦業務不能順利完成的風險。

        4、合同風險因素。采辦合同的履行是以合同條款為依據的。因此,在簽訂采辦合同時采辦方必須詳細閱讀合同,仔細考慮合同條款。

        海外采辦條款檢閱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在實際工作中,采辦人員往往忽視了對合同條款的仔細檢閱,導致合同漏洞以及條款出錯等。采辦合同中,因漏訂商品檢驗條款或訂得不詳細、不全面、不科學而發生的采辦風險從而使采辦失敗的事例屢見不鮮。

        5、價格風險因素。采辦方面臨的價格風險是采辦方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而造成的潛在性經營風險。國際市場環境的波動決定著全球匯率、資金、原材料和勞務價格的變動,同時風險無處不在。

        此外,由于海外采辦人員經驗、知識水平、責任心等還不夠高也是海外采辦當下風險因素之一。另外,海外采辦還將面臨著諸如洪水、海嘯、颶風、地震、火山噴發等引起的物流不暢或貨物滅損的自然風險。

        二、海外采辦風險防控對策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大環境中,海外采辦風險無處不在,倘若不能做到有效的控制,也應注意合理規避這些風險。因此,在海外采辦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合理選擇中間商與供貨商,這是規避信用風險的關鍵所在。規避和降低海外采辦信用風險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正確地選擇中間商與供貨商。倘若選擇不當,將很可能造成采辦失敗。因此,在海外采辦之前必須充分調查和分析購貨渠道的選擇。中間商與供貨商資料的考查應包括對其政治背景、管理層、資金狀況、經營范圍、經營能力和信用狀況等方面。

        2、信用證結算下風險的防范。信用證是海外采辦中最主要的結算方式,所以,必須采取有效方式進行風險規避。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制定科學的可證條款。采辦公司作為進口方,開設信用證時通常要以采辦合同規定的條款為依據。然而,在實際業務中,又可在信用證中加列一些不違背合同基本規定的條款,所以,在開列條款時要做到充分調查和權衡。

        (2)規范的單據處理。在收到采辦單據時,開證行應會同采辦公司,應該做好單據審核工作。

        (3)要求商品出口方提供銀行擔保函,在海外采辦合同中應明確規定出口商須提供銀行保函或備用證。

        3、合同風險的防控方法。海外采辦合同屬于進出口貿易合同具有特殊性,除了具有買賣合同性質外,還具有雙方合同、有償合同、諾成合同的共性,具有國際性。因此,采辦方在簽訂海外采辦合同時不僅要了解我國法律,還要熟悉對方國家或地區的有關法律以及有關國際慣例等。采辦方在簽訂合同時應該注意下面幾個事項:首先爭取合同起草權,合同起草一方都會斟酌使用對自己有利的措詞、條款和解釋條款等。二是嚴格審查合同當事人的簽約資格。在簽約時,必須要求對方提供相關法律文件,證明其合法資格。

        4、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在國際經濟往來業務中,如何選擇計價貨幣,直接關系到采辦雙方的匯率風險問題。當下,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嚴峻,在簽訂采辦合同時,可以適當避免使用人民幣。然而,作為貿易主體的雙方在交易時,對于計價貨幣的選擇都會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有所分歧。此時,不妨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條款或調整價格、利率等措施來進行利益維護。另外,外匯交易也能起到對沖作用有效規避外匯風險。除此之外,外匯風險擔保也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海外采辦業務中被應用到。

        參考文獻:

        [1]丁輝文.降低外購采辦服務中的風險[J].半導體技術,2003;28 :4

        第8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一、中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的現狀

        (一)中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總額呈擴大趨勢,近年略有下降

        近年來,我國與非洲各國間的貿易合作往來日漸頻繁,雙邊進出口貿易不斷擴大。如D1所示,2006-2016年,我國與非洲地區的雙邊貿易總額由554.6億美元上升至1491.2億美元,增長了近3倍。雖然受全球經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非貿易往來合作略有下降,但總體看來,雙邊進出口貿易總額仍呈擴大趨勢。2013年以來,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與國際對非競爭加強等因素的影響,中非貿易合作略有下降。在中非雙邊的貿易往來合作中,貨物貿易在全部貿易中的占比超過80%,可見中非雙邊貨物貿易合作總額也在不斷增大。以義烏小商品貿易為例,隨著中非貿易往來合作的加強,雙邊的義烏小商品貿易總額不斷擴大,近年略有下降,主要包括機電、鞋帽、服裝和玩具等,遍及南非、肯尼亞、阿爾及利亞和埃及等50多個非洲國家。據義烏海關統計,2016年上半年,義烏小商品出口非洲的貨物總額達33.5億美元,同比增長0.26%;從非洲進口貨物0.34億美元,同比增長35.15%。

        (二)中非貨物貿易合作的國家較為集中

        近年來,我國與非洲之間的貿易往來合作日漸加強,且貿易與合作的國家較為集中。據《國際貨幣基金貿易方向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對非洲貨物貿易出口主要集中于五個國家,即南非、尼日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和加納,五國貿易額在我國對非洲貨物貿易總出口額中的占比約為60%。并且,非洲對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國家也較為集中,主要為南非、安哥拉兩國,占非洲對我國貨物貿易總出口額的比重達75%,而岡比亞、剛果、贊比亞的占比均不足7%,其他國家之和更是不足10%。以我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最大的國家南非為例,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與南非的雙邊貿易額達132.2億美元,占中國與非洲貿易總額的近20%。其中,我國對南非出口62.7億美元,從南非進口達69.5億美元。可見,我國與非洲進行貨物貿易合作的國家較為集中,其中南非與我國的貨物貿易合作最為頻繁。

        (三)中非貨物貿易合作的產品類型存在互補性

        在中非貨物貿易合作的產品類別上,雙邊貨物貿易存在較大的互補性。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因此非洲各國從我國進口的貨物主要為制成品,包括家具、服裝、玩具、塑料制品與電子產品等。例如,2014年我國對尼日利亞出口牙刷共計937.3萬美元,對南非出口內褲約1600萬條,占南非男士內褲進口總數的88%;對毛里求斯出口醬油43.89萬美元;對肯尼亞出口馬桶蓋819.75萬美元。近年來,隨著非洲地區對電信、醫藥需求的逐步增大,我國對非洲通信產品的出口也不斷增多。2015年,深圳傳音控股公司共出口手機5000萬部,在非洲的市場份額已超40%。而非洲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因此我國從非洲進口的貨物則以資源類產品為主,包括石油、礦產等。據中商情報網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從非洲進口的各類資源,包括原油、鉆石、鐵礦砂、未鍛軋銅及銅材等金額分別為160億美元、16億美元、8億美元和14億美元。以石油為例,當前,我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主要集中于蘇丹、安哥拉和剛果共和國等國,已占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33.3%。總體而言,我國與非洲由于自身發展狀況與自然條件的不同,雙邊貨物貿易合作的產品類型具有顯著的互補性。

        (四)中國民營企業是雙邊貨物貿易合作的主導力量

        在我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中,民營企業是雙邊貨物貿易的主導力量。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非雙邊貿易額達314.6億美元。其中,我國民營企業對非洲各國貿易的進出口額約為172億美元,同比下降4.7%,占我國對非洲進出口總值的54.7%。相較于民營企業,我國國有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在同一時期內對非洲貿易的進出口額分別為94.1億美元和48.4億美元,占我國對非洲進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9.1%和16.2%。另據“中國對非洲出口企業百強榜”顯示,2016年前半年,我國對非洲貨物出口貿易的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的數量占83%以上,主要包括華為科技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歐于美貿易有限公司與義烏市澤南進出口有限公司等。而國有企業的數量極少,僅有中國重汽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中材建設有限公司和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在內的不到20家公司。由此可以看出,民營企業在中非貨物貿易合作中占絕大多數,是雙邊物貿易的主導力量。

        二、中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的障礙

        (一)非洲社會環境不安定

        近年來,非洲社會環境不安定,難民增加、人才流失、社會就業率低與不安全等,制約了中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的有序開展。據聯合國全球難民趨勢報告稱,截止2016年初,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烏干達接收難民人數分別達到66萬、55.1萬和38.5萬。并且,非洲國家人才流失與工資水平低等現象較為嚴重,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雙邊貨物貿易往來。據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8月,非洲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占成人總的1/9,其中大約有290萬人移居于北美洲與歐洲等地區與國家,這一數據在過去十年內增加了50%。此外,我國在非洲面臨諸多安全性風險,致使雙邊貿易合作難以有效實施。例如,2015年,在馬里中鐵建公司的3位高管遭遇害。2014年,尼日利亞、贊比亞與喀麥隆產生了一些針對內地工人的綁架事件。由此可知,非洲國家的社會環境不穩定現象比較嚴重,阻礙了雙邊貨物貿易合作。

        (二)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

        現今,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據次撒哈拉非洲經濟增速報告顯示,2016年,次撒哈拉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僅為1.4%,且各國經濟增長存在分化現象。如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平均GDP增長速度僅為0.3%。其中,尼日利亞經濟發展產生了倒退現象,安哥拉經濟沒有增長,且國內通貨膨脹率達到38%。而不依靠資源出口的科特迪瓦、毛里求斯等國家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經濟平均增速為5.5%,且石油價格下跌對其有利無害,其他各方面發展也比較強勁。非洲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致使各地區貿易往來極不均衡。在5個國家中,埃及、南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利比里亞、利比亞、尼日利亞與留尼旺9個國家約占整個非洲地區進口貿易的80%,其他44個國家約占非洲進口貿易的20%。由此,加大了中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均衡合作的難度。

        (三)非洲的貿易政策多變

        非洲各國的貿易政策變動情況比較頻繁,尤其是征稅政策方面。據2016年9月網易財經網的數據顯示,在加納,2015年12月通過的《2015能源領域征稅法案》重新調整了石油商品的部分稅項,致使油氣價格相應上調。若以48元/桶,計算價格,新法案致使油價上漲到5.8%,液化氣價上漲為2.9%。致使我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困難重重。2015年9月,南非貿工部上調鋼鐵產品,包括鍍鋅、鍍鋁鋅,以及彩鋼等鋼材關稅從原先的免費關稅上調至10%進口從價稅,并制定了多項苛刻條件。例如,要求生產商不能提高商品價格,并減少部分商品價等。2016年4月,南非政府提出對一些鋼鐵產品征收緊急稅,主要打擊中國進口鋼鐵產品。2016年1月,盧旺達政府將二手皮革制品的進口稅從原先的35%提升至70%,而同年7月份之后又提升到100%。以上非洲多變的貿易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中非貨物貿易額的不穩定。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非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491.2億美元,同比下降16.6%。

        (四)非洲主要靠資源性產品出口

        直至目前,非洲多數國家的貨物出口仍以資源型產品為主,包括黃金、石油與礦石等。據鳳凰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加納的黃金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44%,尼日利亞政府的收入有75%依賴于石油出口。與尼日利亞相似,地處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對油氣出口的依賴度也極大,油氣出口創匯占國家收入的90%,其中原油出口收入占油氣出口總額約60%。據阿爾及利亞國家信息和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6月,阿爾及利亞出口貿易總額為126.8億美元,其中碳氫化合物仍為主要出口產品,出口額達118.6億,占總出口額的93.55%。另外,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盧旺達最主要的出口產品是鉭鈮礦與鐵礦砂等礦產品,且盧政府計劃在2017年實現礦產品出口4億美元。非洲國家對于資源型產品出口的過度依賴,制約了中非貨物貿易向多領域方向拓展。

        (五)非洲的貿易逆差日益擴大

        近年來,非洲各國的對外貿易大多均為逆差,且逆差額正不斷擴大。以阿爾及利亞為例,據該國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9月,阿爾及利亞貨物進出口總額為538.4億美元,同比下降17.1%。其中,出口額為192.8億美元,下降26.8%;進口額345.6億美元,下降10.4%;貿易逆差額152.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9%。再以南非為例,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7月-2016年1月,南非對外貿易的逆差規模逐漸擴大,由3.97億蘭特增至179.6億蘭特。并且,非洲對我國的的貿易額也于2015年起轉為逆差。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非洲對我國出口貿易額為569億美元,同比下降19%;從我國進口922.2億美元,下降15%;貿易逆差額為353.2億美元。總體而言,非洲地區日益增大的貿易逆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從當地的進口,不利于雙邊貨物貿易均衡發展。

        三、推進中國與非洲貨物貿易合作的有效途徑

        (一)采取多樣化價格調控方式,穩定雙邊貨物成本

        針對當前中非貨物貿易供需不平衡與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等問題,我國應采取多樣化的價格調控方式,穩定雙邊商品價格,從而降低貿易成本。我國應不斷完善對外貿易的市場法律體系,注重反壟斷與反暴利等法律法規的建立,為穩定商品價格提供保障。同時,我國應盡快建立和完善貨物貿易的期貨交易市場,創建遠期合同、國債與外匯等風險規避工具來化解價格風險,增強我國對貨物定價的全球“發言權”;國家商務部、財政部和外匯管理局等部門應成立貨物貿易轉向協調機構,加強對中非貨物貿易的宏觀指導。此外,國家應引導外貿企業根據國際價格變化與非洲國家需求,靈活、自主地確定進出口數量與金額,并建立相應戰略儲備,如有機結合現貨與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 組合各類貨物貿易,以此穩定貨物成本。

        (二)加強雙邊自貿園區建設,促進貨物貿易合作援助

        我國應加強雙邊自貿園區建設,推動中非貨物自貿區合作,創造援助成果惠及非洲國家的群眾。我國應與非洲開展自貿區合作,大力支持非洲國家確認非洲自由貿易區目標;我國與非洲協定全面自由貨物貿易,如與非洲洽談貨物貿易、服務貨物貿易和貨物投資合作等,充分挖掘雙邊貨物貿易合作潛力,進而提供完善的制度環境,促使眾多非洲商品享受到我國大貨物市場的福利,推動更多我國企業赴非洲投資合作。此外,我國應在中非貨物貿易與投資便利化合作計劃項目下,充分發揮雙方貨物貿易合作潛力,應不斷提供促進貨物貿易合作的援助。例如,要針對非洲各國不同需求,實施50個促進貨物貿易合作的援助項目,在區域層面深化中非貨物貿易合作,援助非洲打通內部貨物市場隔閡。

        (三)建立雙邊貨物貿易預警機制,防范系統性貿易風險

        建立中非雙邊貨物貿易合作保護協會,完善開放型經濟安全保障。我國應大力推動關于《出口管制法》立法工作,設立重點貨物貿易行業預警機制。如應全面應付光伏產品、鋼鐵產品貿易摩擦,增加交涉力度。一方面,中非雙邊政府機構應妥善處置馬里恐怖襲擊與也門撤僑等境外突發事件。我國應不斷開展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維護中國制造海外形象;不斷創立開放型經濟安全保障體系,有效防止和規范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中非雙邊貨物貿易的各試點試驗地區應加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增強支持與建設中非雙邊貨物貿易保障機制、創設和完善中非開放型貨物貿易安全保障體系,進而應對非洲復雜的政治與經濟環境。優化公平、穩定、可預期、透明的營商環境等。并且,中非政府機構應協商創建開放型安全的貨物貿易相關金融預警機制,加強支持雙邊貨物保障機制建設。

        (四)完善質量監管新標準,加強貨物貿易質量安全機制建設

        增強對進出口貨物質量的監管,重新構建和完善相關檢測標準。相關貨物貿易質檢機構應設定分蛹兜募喙鼙曜加牘娣叮從貨物生產、制造、與出口等各環節,嚴格把控產品質量與安全。并且,質量監管新標準應以國際普遍認可標準為基準,根據非洲當地對貨物需求的具體實際而設立,從而生產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同時,我國應加強貨物貿易質量安全機制建設力度。在推進新一周期的中國制造產品海外形象維護行動基礎上,建立健全適合不同國家的多樣化物貿易進出口質量檢測機制。例如,借鑒“市場采購集聚區”、“智檢口岸”和“園區入駐”等監管方式,通過“場景式服務”業務辦理,安全衛生商品大力抽查檢測,商品紅黑名單、質量信息與負面清單,及檢測業務結果互認等方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出口。

        (五)打造中非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縮短雙邊貨物合作周期

        中國應加大支持非洲國家,對貨物市場進行采購物資的法律檢查、CIQ監裝,進而提供配套貨物物流服務、貨物信息保護服務等,實施示范區的貨物貿易優惠政策。通過打造中非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為非洲國家貨物企業,提供相應優惠的貨物儲藏場地、配合代辦商業檢查。并為顧客推薦最佳的貨物運輸方式、選擇合適的承運人,指引簽約貨物運輸合同、制作準備相關單證、組合貨物拼裝和代為清關等。同時,我國應通過多梯次、多元化與跨區域的貨物資源整合機制,完成互聯互通的進出口社會資源共享,打造一站式中非貨物貿易服務平臺。除此之外,我國應借助貨物商品獨有的中心式貨物服務平臺發展模式,構建中國與非洲“一站式貨物貿易服務中心”機構,進而縮短我國與非洲雙邊貨物貿易合作周期。

        參考文獻:

        [1]陳霄.中國與非洲貿易合作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4(16):179-181.

        [2]楊潔冰.中國對非洲商品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11(02):8-10.

        第9篇:石油進出口貿易范文

        【摘要】

        本文首先從金融危機對外貿的傳導機制出發,詳細分析了收入效應、人民幣升值壓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預期效應、企業之間等傳導機制共同作用于當前的外貿環境。在此基礎上,以浙江對外貿易經濟數據為基礎,較深入地分析了金融危機前后浙江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和影響,對浙江進出口貿易增速、出口企業結構、主要出口商品結構、外商投資及企業的影響進行了多角度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金融危機對浙江外貿影響帶來了顯著的變化,美國居民收入、外商投資和人民幣匯率波動大對浙江出口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最后,根據理論分析,本文就浙江外貿如何防范金融危機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金融危機;浙江外貿;影響;對策探究

        一、引言

        對外貿易在推動浙江省經濟增長的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快速的經濟增長是由于全球的外貿產業高速增長以及國內提供良好的貿易環境共同促進的。然而金融危機使得當前世界經濟實體出現快速回落甚至衰退,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變化以及“三率兩價”(即退稅率、匯率、利率、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價格)其他政策變動等因素的疊加效應,對浙江省的對外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這些影響分別體現在:1.出口增速回落;2.出口企業利潤下滑;3.外資利用后繼乏力;4.主要商品增長方式單一;5.失業率上升等五個方面。本文的分析中,選擇金融危機對浙江外貿的影響及對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全球經濟惡化的情況下,浙江外貿應如何對危機并采取哪些措施保持穩定健康持續性的發展。本文以金融危機為基點,對浙江外貿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解決對策,對推動浙江外貿健康穩定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和借鑒作用,并通過此問題的研究,對中國其他地區外貿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金融危機對浙江外貿影響分析

        (一)金融危機對浙江外貿進出口增速的影響

        1、金融危機前浙江外貿的發展狀況

        自從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外貿經濟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量連年實現大突破,成為中國貿易大省。從2001年到2006年,短短5年時間浙江外貿飛速發展,出口由全國的13位(1980年)上升到第4位,年均增長率達32%,高出同期全國9%,浙江外貿依存度從1999年的19.6%升至2006年的51.6%,提高了32%,年均增長比同期全省其他經濟總量指標高出18%,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茅。1980年以來,尤其是進入WTO以來,浙江對外貿易的發展呈現逐年遞增式發展。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在全國進出口貿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全國出口增長貢獻巨大,對全國外貿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浙江對外貿易對全國出口增長貢獻度大。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排名始終位居全國前列。

        2、金融危機后浙江進出口貿易變化情況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浙江外貿增速卻呈現出“明顯放緩”的態勢。浙江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在2007年7月到2008年4月以及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期間出現過兩次大副下滑的情況。進入WTO以來,浙江貿易額首次跌到近幾年的低點,甚至出現負增長現象,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根據浙江統計局統計,金融危機期間出口增速回落,出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降低。

        (二)金融危機對浙江主要出口企業結構的影響

        1、金融危機對浙江出口企業景氣指數變化的影響

        金融危機發生以前,浙江出口企業在2006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3季度一直呈現上升發展態勢,但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從2007年第4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之間,出口企業景氣指數卻出現了下滑趨勢,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這反映了浙江出口貿易在相當長的時問內保持低迷的態勢。2009年第2季度開始,浙江出口企業景氣指數有所復蘇,這是與浙江政府和企業自身的調整應對措施分不開的。

        2、金融危機對浙江私營企業外貿的影響

        浙江省經濟增長的外貿結構以一般貿易形式為主,而在一般貿易形式中,又以私營企業形式為主體。一般貿易出口比重位居全國首位。從2001起,浙江一般貿易出口量排名全國第一,高出全國平均30%。從2000年到2006年,浙江一般貿易出口比重保持高速發展,高于同期全國一般貿易的出口比重。私營企業成為浙江外貿發展的增長點。從2003年起,浙江民營企業在一般貿易出口上超越國有企業,2003年以來民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到2004年浙江私營企業出口量首次超過國有企業,出口額達149.4億美元,2005年進出口總額283億美元,增長53.1%。2006,私營企業出口占到全省年總出口34.3%,與外資企業出口規模相當。連續多年成為浙江一般貿易出口的主力軍。到截至2008年,全省私營企業35.9萬家,戶均注冊資金達143.9萬元,比全國平均高出10%,出口額高達674.02億美元。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私營企業保持高速發展,對外貿的增速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對未來風險防范的措施

        浙江省,作為中國的對外貿易經濟大省,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使得浙江的對外貿易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導致進出口貿易額度下降,外商投資規模縮減、企業利潤下滑等諸多問題。根據前面部分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企業方面

        1、提高出口貿易的對策

        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浙江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日地區,金融危機爆發后,這些市場的進口需求大副下降導致了浙江出口增速下滑。而其他新興市場如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地區具有發展出口貿易的巨大潛力,浙江對這些地區的外貿出口比例所占份額比較低。因此,浙江出口企業在維持傳統市場份額上,要積極拓展這些新興市場。在金融危機還沒有結束之前,把中東、非洲、拉美以及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作為新的出口目標地區。盡量保證出口額度能夠穩健發展,避免貿易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在金融危機結束之后,也要把這些地區作為以后的重點出口市場來拓展。

        2、提高自身競爭力水平

        浙江企業多數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在技術創新,自主研發產品的能力方面相對較薄弱。對此,企業要進行內外部整合。

        3、合理利用外資

        通過引進外商投資或與外商進行融資合作,不僅可以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增加企業出口產能的比例。同時,外商直接投資也會給浙江其他企業帶來競爭壓力。這就使得本地企業迫于壓力不斷強化自身的創新能力,增加技術革新的投入,這樣,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二)政府方面

        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浙江省政府應當高度重視,調查出口增速放緩的原因和程度,創造良好的外貿氛圍,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出口發展,維護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實施:

        1.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降低外貿經營風險。浙江政府應加大對外貿出口的扶持力度,努力營造外貿出口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完善外貿出口的政策和措施,加強對出口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把維護出口市場穩定作為重心,合理利用有利于浙江出口發展的貿易政策,嚴格把關并積極推動出口退稅、穩定人民幣匯率、提倡出口信用保險在出口貿易中的使用,給出口企業提供優惠的外貿政策,解決民企融資難的問題,鼓勵企業利用各種方式降低外貿風險,加快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建設,完善信用擔保補償措施、控制風險投資和鼓勵商業銀行開展保障性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業務。

        2.重視地區對外貿易發展不平衡問題,鼓勵出口市場多元化。浙江省有11個市區,地區對外貿易發展不均衡。出口貿易額度貢獻主要集中沿海城市,例如,寧波、溫州、杭州等城市。而其他地區對外貿易發展依存度不高。在金融危機期間,出躍的城市對外出口貿易增速顯著下滑,而出口不活躍的城市卻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針對這種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一方面浙江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保持穩定出口貿易發達的城市,另一方面扶持貿易落后的地區或城市,引導貿易發達城市與貿易欠發達城市進行合作,把國外訂單生產合理地轉移到這些城市。同時,引進高新技術,提升貿易落后地區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從而實現省內出口市場平衡化和多元化。

        3.提高浙江居民消費水平,擴大進出口需求。居民消費的提高必須要與收入分配政策相適應。只有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消費水平才能提高并且進出口增速才能上升。為了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政府必須要采取大量的補貼和消費優惠政策,對加電、汽車、節能環保等產品采取優惠政策鼓勵居民消費。為了提高居民購買力,政府應當調整和優化居民收入分配比例。大力發展“三農”產業,從根本上注重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社會優撫對象待遇水平,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等措施來提高浙江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時,政府應當積極鼓勵居民進行自主消費,政府以采購自主品牌的方式引導居民進行品牌消費,提高浙江居民可持續的消費購買力。

        參考文獻:

        [1]陳志成.當前形勢下浙江外貿出口的思考[J].浙江統計,2009(2)

        [2]黃建芳.浙江外貿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和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24)

        [3]宋樹理.金融危機下浙江發展外貿經濟的挑戰與機遇[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3)

        [4]姜海波.金融危機對浙江對外貿易的影響[J].浙江經濟,2009(15)

        [5]劉志惠.世界金融危機對福建外經貿的影響及對策建議[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欧美亚洲日韩另类中文字幕20 | 亚洲欧美成aw人在线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